企业的财务风险分析范文
时间:2023-12-04 17:58:2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企业的财务风险分析,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企业并购的财务风险来源及分析
企业之间的兼并与收购行为的总称叫做企业并购。兼并:一般指一家企业以现金、证券或其他形式取得其他企业产权,使其他企业丧失法人资格或改变法人实体,并取得该企业决策控制权的投资行为。收购:一般指一家企业用现金、债券或股票购买另一家企业的部分资产或全部资产或股权,以获得对该企业的控制权的一种投资行为,实际上就是取得目标企业的控制权。并购的目的是为了通过这种的企业产权交易行为来扩大企业规模和市场占有率,以便实现利益最大化。例如在新华传媒并购案中,新化传媒就根据其自身的平面广告优势,结合嘉美和杨航在上海平面广告商中的地位,实现了股权并购,以便实现其在整个平面广告中的有效扩展。但是在并购过程中是存在很大程度上的财务风险。
一般来说,企业并购的财务风险是由筹资决策带来的风险,筹资决策的选择及数额的多少都会引起企业的资本结构产生变化,因此带来企业产生的财务状况具有不确定性。因为这里的不确定性是由于企业筹资的方式一般是举债的形式。而举债会带来企业财务杠杆的不确定性,另外在企业的各种财务活动中也会因此带来难以预料的因素产生。并且在企业并购中,除了举债给财务带来不确定性,另外由于并购估价不准确、并购支付方式不恰当、并购融资不合理以及并购整合效率低等原因所产生的因素也同样给企业并购财务活动带来不确定性。
企业并购带来财务活动的不确定性就是财务风险的来源,这种不确性表现在目标企业定价的财务风险、并购融资的财务风险、并购支付的财务风险并购后的营运风险等具体方面上来。
(一)目标企业定价的财务风险分析
这方面产生的风险主要是由于对目标企业的预测不当而带来的评估不够准确。其根本原因还是双方企业的信息不构成对称。因为我国会计行业存在审计报告水分较多的现象,上市公司信息没有被完全的披露出来这就给并购企业对目标企业在其资产价值和盈利能力上判断导致不准确。例如在新华传媒的并购案中,其在对嘉美广告和杨航传媒进行了企业价值评估时,就委托上海上会资产评估有限公司。这次评估结果很大程度上接近真实值,从而让风险得到降低。
(二)并购融资的财务风险分析
因为在目标企业定价的财务上存在着风险,因此就会导致预算价值高于实际的价值。这就会因为并购企业支付更多的资金用于股权转换,使得企业可能出现高的负债率,最终难以得到利润保障,使得财务出现风险。而在新华传媒的并购案中,为了降低这一风险,嘉美广告将6937万元的股权转让资金抵押给了新华传媒,作为利润担保,这样就有效降低了财务风险。
(三)并购支付的财务风险并购后的营运风险分析
企业的并购可以让企业规模和市场占有率加大,但是在企业并购活动中,还要考虑根据其市场发展适当的并购,并且还要在并购之后,开展新的运营方式。例如在新华传媒并购案中,其就根据测算,适当的并购嘉美和杨航的股份,使得新华传媒最后走向成功。
二、企业并购带来的财务风险防范对策
从企业并购的风险分析来看,要想控制财务活动的不确定性,要想减轻目标企业定价的财务风险、并购融资的财务风险、并购支付的财务风险并购后的营运风险这三个方面带来的影响,那么必须要在企业并购前、并购中、并购后都要做出相对应的防范。
(一)企业并购前的准确预测
为了对目标企业的有效评价,并购企业应该通过详尽的调查分析来发现公开信息之外的对企业经营有着重大影响的潜在信息。这就需要聘请商业投资银行对目标企业的产业环境进行全面分析,运用统计评价方法对目标企业行业统计与财务数据质量进行评估。对目标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能力进行全面分析,对目标企业在同行业的竞争能力和未来现金流量做出合理预测,使得目标企业信息客观、充分和准确。而在新华传媒的并购案中就是通过这种方式从而使风险有效降低。
(二)企业并购时的正确融资方式
这需要分不同的情况来进行选择,可以采取低成本收购来减少收购的资金额;也可以采取股权置换或者债券转让的非现金收购方式;在资金不满足收购时要更应做到谨慎。新华传媒在这场并购案中,其就通过增发股券的形式来对资金做到有效筹集。
(三)企业并购后的资金支付方式及企业战略调整
企业并购之后,为了因为并购企业出现财产方面的问题,减少并购企业因资金出现的风险。在对目标企业进行支付的时候,应该采用混合支付的方式。这种方式将现金的一部分转换为股票机债卷,这样可以有效地缓解并购企业的资金压力。另外,在并购之后,财务风险一定存在,所以并购企业在内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克服并购的盲目性、盲从性,针对企业的战略目标制定企业发展战略,然后选择适当的实施方式。
三、总结
企业并购中的风险存在具有复杂性和广泛性,为此给并购企业的成功带来了诸多的不确定性因素,因此企业并购的决策者应积极进行而有效的风险预测,并且要加大对财务风险出现可能性的认识及重视。在企业并购前、并购中、并购后,都要及时的对财务现有状况进行及时且准确的分析和判断,对于出现不符合预期的结果,不能任由其发展,要及时的进行根治,才能在企业并购过程中让并购企业双方都达到期望的并购目的。
参考文献:
[1]杨洁.《企业并购整合研究》,经济管理出版社,2005年01月第1版
篇2
【关键词】 企业并购 财务风险
成功的企业并购可产生扩大经济规模、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市场占有率以及向新经济领域渗透等协同效应,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改变。然而,企业并购带来的高收益必然伴随着高风险。企业并购财务风险主要是指企业由于并购而涉及到的各项财务活动引起企业的财务状况恶化或财务成果损失的不确定性。
一、企业并购财务风险的来源
1、目标企业价值评估的风险。目标企业确定后,并购双方最关心的就是在持续经营的基础上来合理估算目标企业的价值,合理估价是并购成功的基础,目标企业的估价取决于并购企业对其未来收益的大小和时间的预期,因而对目标企业的价值评估可能因预测不当而出现偏差,由此产生了估价风险。估价风险的大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财务信息分布的状况和质量。
(1)会计政策有可选择性,这种可选择性使财务报告或资产评估本身存在被人为操纵的风险。一旦不及时披露与重大事项相关的会计政策及其变更情况,势必造成并购双方的信息不对称。
(2)会计报表不能准确反映或有事项与期后事项,财务报表实际上只能反映企业在某个时点或某个期间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与现金流量,报表数据基本上是以过去的交易及事项为基础。基于稳健性原则所计提的准备,其计提比例实际上也是历史的经验数据与税法规定的基础。这使得一些重要的或有事项(特别是或有损失)、期后事项往往被忽略或刻意隐瞒,这将直接干扰对企业的价值与未来盈利能力的判断,影响并购价格的确定,甚至给并购过程带来法律纠纷。
(3)财务报表不能反映一些重要资源的价值及制度安排,如人力资源、特许经营权等。人力资源定价模式及相关的激励约束机制如何在财务报表中反映是当前的一个重要热点。
2、融资风险。企业并购的融资风险主要指企业能否及时足额地筹集到并购资金以及筹集的资金对并购后企业的影响。企业并购需要大量资金,但由于我国目前资本市场发育还不完善,银行等中介组织也未能在并购中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使企业并购面临较大的融资风险。融资风险主要表现在能否及时获得并购资金,融资的方式是否影响企业的控制权,融资结构对并购企业负债结构和偿还能力的影响。比如,融资结构包括企业资本中债务资本与股权资本结构、债务资本中短期债务与长期债务结构等。在以债务资本为主的融资结构中,当并购后的实际效果达不到预期时,将可能产生利息支付风险和按期还本风险。在以股权资本为主的融资结构中,当并购后的实际效果达不到预期时,会使股东利益受损,从而为敌意收购者提供机会。即使完全以自有资金支付收购价款,也存在一定的财务风险,一旦企业的自有资金用于收购而重新融资又出现困难,不但造成机会成本增加,还会产生新的财务风险。
3、流动性风险和支付风险。由于并购占用了企业大量的流动性资源,从而降低了企业对外部环境变化的快速反应和实时调节能力,增加了企业日常经营的风险。支付方式的不同也会影响企业的现金流量,导致财务风险发生。
二、识别企业并购财务风险的方法
1、杠杆分析法。是狭义上的财务风险的衡量方法,主要通过计算杠杆系数来初步识别财务风险水平的高低,其指标包括财务杠杆系数和资产负债率。
dfl=ebit/(ebit-i)
dfl指财务杠杆系数,反映企业的税息前利润(ebit)增长所引起的每股收益(eps)的增长幅度。dfl越大,说明企业的财务风险越高。
rla=l/a
rla:资产负债率;l:企业的全部负债;a:企业的全部资产
rla是衡量企业财务风险健康状况的核心指标。rla越高,说明企业的财务风险越高。当rla大于50%,一般认为企业的财务风险水平较高;反之,当小于50%时,说明企业的财务风险水平较低;当rla接近100%水平时,说明企业到了濒临破产的地步。
2、eps法。主要是衡量并购前后购买企业每股收益的预期变化,属于广义上财务风险的衡量方法。 eps=[(ebit-i)(1-t)]/q eps:企业每股收益;i:利息支出;t:加权所得税率;q:股票总数。
当并购之后的eps大于并购前的eps时,说明企业并购决策行为是合理的;反之,则是不合理的。
3、股权稀释法。主要比较并购前后原股东股权结构的变动情况,属于广义上并购财务风险的衡量指标。
rie=(q0+q1)/(q0+q1+q2)
rie:股权稀释率,反映企业原股东所控制的具有表决权的股票数量占总的具有表决权的股票数量的比率;q0:并购前企业的原股东所持有的具有表决权的股票数量;q1:并购时企业的原股东所增持的新发行的具有表决权的股票数量;q2:并购时企业的新股东所持有新发行的具有表决权的股票数量。当并购前后的rie发生激烈变化,说明并购行为将给企业的原投资者带来巨大的股权稀释的风险。如果发行新股后的rie小于50%,说明股权稀释的财务风险较高;反之,说明股权稀释的财务风险较低。
4、成本收益法。指比较并购的成本与收益水平,属于广义的并购财务风险的衡量方法。
rcr=c/r
rcr:企业并购成本收益率;r:并购的预期收益,包括成本节约、分散风险、较早地利用生产能力、取得无形资产和实现协同效应以及免税优惠等预期收益;c:并购的预期成本,包括直接的购买支出、增加利息、发行费用及佣金和管制成本。以及各种机会损失(如留存收益消耗的机会成本和丧失好的投资机会的损失)。当rcr小于1时,说明预期收益大于预计成本,则并购行为是合理的;反之是不合理的。
5、现金存量法。指比较并购前后企业预计的现金存量水平,看现金水平是否最佳及安全,常用的方法是计算现金流动资产率和现金总资产率。
rcca=c/ca
rca=c/a
rcca:现金流动资产率;rca:现金总资产率;c:企业广义现金存量,包括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和短期投资等;ca:企业的流动资产;a:企业的总资产。并购后的rca和rca越低,说明企业面临的现金短缺的财务风险越高,反之越低。
6、模型分析法。指借助于统计学和数学的模型构建来总体判断并购财务风险的方法,最常见的方式是建立回归分析模型,以识别企业是否面临过高的财务风险。
cr=a0+a1x1+a2x2+a3x3+…+anxn+e
cr:财务风险水平;a0 、a1、a2、a3,…,an:系数值;x1、x2、
x3,,…,xn:各种财务风险因素;e:残差。可以根据历史数据来估计一个衡量财务风险的标准值(cro),当企业并购后预期cr大于cro,则说明企业的财务风险很高,反之则较低。
三、企业并购财务风险的防范措施
1、改善获取信息的质量。财务会计报表是被并购企业所提供信息的核心部分,因此,并购企业在并购前取得详尽真实的财务会计报表是并购企业在对被并购企业未来收益能力做出预期前的必要步骤。在实际操作中,应该特别重视并购中的尽职调查。并购中的尽职调查包括资料的搜集、权责的划分、法律协议的签订、中介机构的聘请,它贯穿于整个收购过程,主要目的是防范并购风险、调查与证实重大信息。它是现代企业并购环节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并购的成功与否。
2、采用合适的价值评估方法。我国企业并购中定价问题是一个复杂的问题。由于企业并购中双方的动机和考虑因素不同,所采用的价值评估方法不同,主并企业收购目标企业所支付的价格也不同。因此,主并企业可根据并购动机、收购后目标公司是否继续存在,以及掌握资料信息的充分与否等因素来决定采用合适的评估方法。此外,主并企业也可综合运用定价模型,如将运用清算价值法得到的目标企业价值作为并购价格的下限,将现金流量法确立的企业价值作为并购价格的上限,然后再根据双方的讨价还价在该区间内确定协商价格作为并购价格。
3、拓展融资渠道,保证融资结构合理化。企业在制定融资决策时,应视野开阔,积极开拓不同的融资渠道。政府有关部门也要致力于研究如何丰富企业的融资渠道,如完善资本市场和建立各类投资银行、并购基金等,优化企业的融资结构。融资结构既包括企业自有资本、权益资本和债务资本之间的比例关系,也包括债务资本中的短期债务与长期债务的比例关系等。合理确定融资结构应遵循以下原则:一要遵循资本成本最小化原则;二是自有资本、权益资本和债务资本要保持适当的比例。在这个前提下,再对债务资本组成及其期限结构进行分析,将企业未来的现金流入和偿付债务等流出按期限组合匹配,找出企业未来资金的流动性薄弱点,然后对长期负债和短期负债的期限、数额结构进行调整。
篇3
[关键词]宏观调控;房产企业;风险管理
[DOI]10.13939/ki.zgsc.2016.51.155
1 研究背景
在目前国家宏观调控政策中,我国房地产行业早已完成买方与卖方市场的转变,特别是最近限购及限贷相关政策不断实施,房地产行业所面临的市场发展环境也日趋激烈,在资金呈现不断匮乏的同时,各方面均有完善的楼盘却销售情况不良,一些中小房地产企业资产负债率居高不下,即将面临破产的风险,然而也有些房地产企业却能从风险中寻求发展机会,在不断开发的新楼盘中处于优势地位,成为行业的领军者,由此可以发现,环境给企业带来的影响仅是一方面,对于房地产开发项目来说财务风险的控制才是发展的关键,和房地产开发是否成功有直接关系。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房地产领域企业形式和经营产品品种的不断革新,为我国房地产领域中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带来了新的难度。近年来,我国政府不断出台新的政策来促进房地产行业的发展和去库存,为房地产行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但同时,房地产公司的资金来源问题以及内部财务风险管理模式陈旧的问题成了房地产公司发展和业务革新的桎梏,因此,本文依托价值链分析方法对于房地产公司的财务风险管理方式提出了理论建议并构建了操作程序体系,并依托我国房地产上市公司的实例,分析了这一理论模式的可行性,为广大房地产公司在财务风险管理模式升级上提供了参考。
2 我国房产企业价值链财务风险分析
2.1 基于我国房产公司产业链的纵向价值链分析
我国房产公司当前的发展,结合国内房地产行业的发展特征,以“做强销售、做大外包、拓展管理”为目标,加快产业布局,目前,大多数房产企业已形成房地产开发、建设外包、租赁与管理三大主业,能够在住宅、商业用地、商铺、建筑建设、住宅管理等领域,为客户提供高品质产品与服务,为客户提供开发―产品―销售―服务的一站式服务,业务链与管理详见下图。
对我国房产公司而言,其纵向价值链更多的是对于财务成本管理的分析,在整个价值链过程中,其基本成本分析表如表1所示。
由上表可看出我国房地产企业在整个产业链上的利润率是比较平均的。
为了能够促进公司更好地化解财务风险,提高公司盈利能力,我国房产公司应当进一步探究其利润率平均的主要原因,并根据原因进一步分析后期的应对措施。
2.2 基于我国房地产公司内部价值链背景下的财务分析
所谓的我国房产公司内部价值链战略,即我国房产公司通过对公司内部当前现有的各种财务资源以及其他资源进行整合,从而实现提高公司核心竞争力水平的一种发展战略。
本文的分析,综合考虑我国房产公司所处的行业环境以及其自身所具有的特性,通过引入SPM 公司财务战略矩阵以及生命周期耦合象限的公司内部价值链战略分析方法,来对我国房产公司的整个内部价值链发展战略进行分析和说明。
根据我国上市房产公司 2011―2014年的平均相关财务数据,本文分析得出了我国房产公司内部价值链分析的相关指标,具体情况如表2所示。
分析上表中的数据,能够发现:
对于我国房产公司而言,在2011―2014年经历了一个较高的增长时期,但在2011年由于政府部门相关房地产调控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导致了公司的经营受到严重影响,公司经营的亏损导致了公司各项指标的严重下滑。而这种境况也迫使我国房产上市公司寻求业务的多元化发展与转型。
2009―2012年,剔除国家宏观调控的影响,根据所处公司财务矩阵与生命周期耦合象限来看,公司所处象限均在Ⅱ象限,表明公司的持续增长能力是极强的,在企业生命周期中是成长型企业,但现金短缺,筹资压力大。
因此,对于我国房产公司而言,其财务风险管理应当专注于保障其财务战略的实施上,对其价值链中财务风险的管理当集中在其财务战略中的关键环节上,保证企业在整个价值链业务中的经营平稳性。
3 我国房产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建议
3.1 内部价值链财务风险管理
(1)成本控制管理的建立。通过内部价值链分析,我国房产公司当前EVA水平较不理想,因此为了能够提升公司财务水平,我国房产公司应当注重成本控制的建立。具体而言,应当做到平衡效益与质量的关系、降低工程成本、提高工程效益、建立成本核算明细账以及完善内部成本管理体系,依靠科技创新等方面来实现成本控制。
(2)资本结构优化。基于价值链的资本结构优化战略,主要是指企业在筹资上实施资本结构优化战略,根据与价值链依存度的关系,合理确定融资战略。
在当前房地产“去库存”成为主基调的市场环境下,通过资产证券化模式来优化资本结构、降低资金成本,已成为房地产开发商和业主的新选择,房地产资产证券化将呈现井喷式增长。有关专家甚至断言,随着国内房地产资产证券化业务趋于成熟,房地产行业的商业模式也将随之改变。
近年来,我国房地产证券化市场已进行了许多探索和创新。从市场情况看,房地产资产证券化产品大致可分为标准的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Real Estate Investment Trusts,REITs)、准REITs(或类REITs)、住房抵押类贷款支持证券、涉及收益权和债权的基础资产发行的资产支持证券等。
多种新型房地产金融工具的出现,都为我国房产公司资本结构的优化提供了良好的外部基础,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实现资本结构的优化。
3.2 外部价值链财务风险管理
外部价值链战略是指价值链的核心企业通过协调以其为核心的价值链企业群整体的财务资源来达到提升整个价值链核心竞争能力的策略。
当前我国房产公司已经形成了一整套围绕客户所展开的价值链体系,能够为客户提供一系列的价值服务。因此对于我国房产公司而言,其外部财务风险的管理应当注重合作伙伴的选择,从而实现共赢。
(1)公司战略伙伴与竞争者策略。对于我国房产公司而言,在横向价值链中的合作中,应当通过吸引更多的战略伙伴以及合作伙伴来实现公司技术以及销售渠道的不断拓宽;在纵向价值链的合作中,应当通过产业链的不断整合来实现公司业务价值链的不断拓宽。
(2)生命周期战略。价值创新生命周期财务战略,主要是基于价值链创新具有生命周期,不同的生命周期阶段需要采取相应的财务战略予以配合。
我国房产公司在筹资战略上采取权益筹资战略,以巩固财务基础,以支撑经营战略;在投资上应集中财力,投资于最急切、最关键的环节上;分配上,应注重好激励及内源性资金,抵御财务风险。
参考文献:
[1]Steven Li.Future Trends and Challenges of Financial Risk Management in the Digital Economy[J].Managerial Finance,2006:Vol.30,Iss.11.
[2]俞卫国.成长期企业财务战略研究――基于HF房地产公司的案例研究[D].厦门:厦门大学,2009.
[3]姚文韵.公司财务战略――基于企业价值可持续增长视角[M].南京:南京财经大学出版社,2011.
篇4
关键词:房地产开发企业;成本控制;财务风险;分析;防范
一 房地产开发及其基本特征
1 房地产开发
房地产又被称作不动产,其包括房产和地产两种财产形式,广义上来讲,它指的是土地、土地上的永久性建筑物、基础设施和自然资源,以及由之衍生得到的和土地所有权相关的所有权利或权益,而狭义上的房地产即土地、土地上的永久性建筑物及由之衍生得到的各种物权,通常意义上的房地产即狭义的房地产,即房屋建筑物、土地、财产权属。由此而得房地产开发,即促使土地和房屋不断处于开发、改造和再开发状态的活动,换言之,根据城市规划的要求,房地产企业对土地开发和房屋建设实行“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开发、配套建设”活动,以人力改造城市土地,并对各项工程建设进展及相应的市场营销、物业管理施以有计划、按比例地协调。以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及环境效益。房地产开发常见为房屋开发和土地开发两种类型,房屋开发即借助于一定的技术和经济手段建造房屋的过程,土地开发即借助于一定的技术和经济手段把自然状态的土地加工为城市建设用地的过程。
2 房地产开发的特征
长期性是房地产开发企业经营的最明显特征。从投入资本至资本回收,从破土动工至形成产品,任何一家房地产开发企业都应经历多个阶段,特别在建筑施工阶段,其更应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这一过程的资金到位状况与企业经营发展关系重大。一般而言,一个普通的开发项目完成时间少则两三年,规模较长、成片开发的项目则需要更长时间去完成。
综合性是房地产开发企业经营的最本质特征。从内在要求分析,现代化房地产开发企业须对建筑地块和房屋建筑施以有目的的建设,并要对开发地区一些必要的公用设施及公用建筑予以统一规划。再从开发过程分析,房地产开发企业在开发相关项目的过程中,要与规划、设计、供电、供水、电讯、施工、交通、教育、环境、消防、园林等多个部门合作,同时还极可能要涉及到征地、拆迁、安置等多个工作环节。开发项目不同,所涉及到土地条件、建筑设计、融资方式、施工技术、市场竞争等各个方面情况均不相同,房地产开发企业便应对其进行综合考虑、统筹安排、寻找最佳方案。
此外,房地产开发企业还具有较强的时序性和地域性。房地产开发实则是一项操作性极强的工作,由开发实务角度来讲,房地产开发企业完成某个开发项目时,必须受到政府土地、规划、建设等多个部门行政管理审批手续的影响,实施某个开发项目时,房地产开发企业便应制定周密的计划,以协调各方关系,缩短周期、降低风险;地域性则体现在开发项目多受地段、区位的影响,比如交通、购物、环境、升值潜力等多个因素都对开发项目的选址影响甚大。
二 房地产开发企业经营管理及其财务风险
1 房地产开发企业经营管理内容
经营即企业有预测、有目的、有决策的经济活动,管理即企业出于实现某一经营目标的目的,计划、指挥、协调、检查、监督经营活动中的组织工作,则经营管理即企业以最小风险投入获得最大效益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成本控制贯穿于企业活动始终井成为主要内容。具体到房地产开发企业,其经营管理内容指的足以市场行为,获取土地使用权,并通过规划设计、工程建设及房屋租售等方式,以最小风险投入获得最大经济效益的经济活动过程,则房地产开发项目的可行性预及成本控制即为房地产开发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主要内容。
首先是可行性预测,一项完整、准确的预须能在其日后开发经营活动中发挥指导性作用,根据其过程,预可分为明确预测目标、收集资料、选取预测方法、预测并得出初步结果、分析预结果并修正调整、撰写预报告、追踪反馈等七个步骤。然后是成本控制,成本即房地产开发企业在房地产商品开发、生产、经营等各个过程中所支出各项费用的总和,如土地征用和拆迁补偿、前期工程费、建筑安装工程费、基础设施建设费以及公共配套设施费与开发间接费等,不同的开发阶段应实施不同的成本控制措施。
2 房地产开发企业经营管理中的财务风险
财务本质上是资本价值的经营,风险简言之是结果差异造成的结果偏离,即期望结果的可能偏离,财务风险则表现为经营风险、投资风险、分配风险等不同形式,对房地产开发企业而言,其财务风险存在不同的表现形式和不同的财务风险类别,以现金流量为参照,现金在不同阶段流人流出的不确定性即表现出不同的财务风险类别,其中主要有经营风险和筹资风险,前者是以现金流入的角度反映出无法实现预期资本价值的可能性,后者是以现金流出的角度反映出到期无法履行资本清偿义务的可能性,经营风险是筹资风险的根源,筹资风险体现出经营风险的后果。
在房地产开发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经营风险所受影响因素主要有选址、出租需求的变动情况、经营成本的变动情况、调整租金的能力、欠租损失和租户违约的可能性、系统风险等,任何一种因素都会对房地产开发中的经营风险产生重大影响。筹资风险是一种结果性风险,其不仅可能因经营不善间接导致,还可能因自身行为带来风险,这意味着筹资行为只要存在便具有风险,无论是债务筹资或权益筹资,无论是长期筹资或短期筹资,而其风险表现则是筹资结构的失衡,即筹资来源结构和期限结构及其相互联结关系的失衡。
三 房地产开发企业成本控制及财务风险控制的具体措施
1 房地产开发企业成本控制措施
在选立项阶段,应做好可行性分析和成本测算。项目可行性经济指标包括内部收益率、销售净利率等核心指标,以及总投资回报率、获利指数、销售毛利率、资金峰值比例、启动资金获利倍数,地价支付贴现比等参考指标;在成本估算方面,应根据会计分类,尽可能将其细化,使之在日后成本控制环节可有的放矢,在此基础上还应进行现金流安排,好的资金链条将对房地产开发企业经营管理起到积极作用,
在设计阶段,应降低建筑安装成本,做好设计阶段的投资控制,这要求房地产开发企业实行方案设计和工程设计招投标制度,加强技术沟通并实行限额设计、大力开展价值工程方法的应用、强化设计出图前的审核。
在基建阶段,房地产开发企业应严格按照基建程序办事,即遵循工程建设的客观规律办事,合理确定开工顺序并提高交用标准等;搞好三通一平建设和土方平衡,即在项目开发过程中兼顾近期开工及中期、后期开工的工程,严格控制三通设施数量、提高设施利用率、防止重复拆搭、缩减费用支出等。实施招投标制度,即在承发包方面实施招投标,以相应的竞争机制和市场机制实行全面的造价管理;抓好施工阶段的投资成本控制,即合理控制工程变更、严格审核承包商的索赔要求、认真完成材料设备的加工订货等,强化竣工阶段的审核,即依据设计图纸及合同规定,全部完成工程,配备竣工验收单,如有用项则须在验收单中加以注明,结算中给予扣除。
2 房地产开发企业财务风险控制措施
财务风险控制其实是房地产开发企业进行财务风险管理的根本目的,它从本质上上包含了财务风险的事前防范,对于规模较小的房地产开发企业,其财务风险控制重点即在于防范,若企业经营规模较大,则应实施“防范十控制”的财务风险控制原则。
篇5
论文关键词:并购;目标企业;财务风险;资金
一、并购前目标企业价值评估风险分析
目标企业的价值评估是并购交易的精髓,每一次成功并购的关键就在于找到恰当的交易价格。目标企业的估价取决于并购企业对其未来收益大小和时间的预期,对目标企业的价值评估可能因预测不当而不够准确。这就产生了并购公司的估价风险,其大小取决于并购企业所用信息的质量。
目标企业价值评估风险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并购双方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如果目标企业是上市企业,南于它必须对外公布企业经营状况和财务报表等信息,并购企业容易取得目标企业的资料进行分析。但是由于我国许多会计师事务所提交的审计报告水分较多,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不够充分,严重的信息不对称使得并购企业对目标企业资产价值和盈利能力的判断往往难以做到非常准确,在定价中可能接受高于目标企业实际价值的收购价格,导致并购企业支付更多的资金或以更多的股权进行置换由此可能造成资产负债率过高以及目标企业不能带来预期盈利而陷入财务困境。目标企业若是非上市企业,则并购企业必须通过目标企业的合作才能获得相应的信息。如果并购企是善意的,并购双方则能够充分交流和沟通信息,目标企业会主动地向并购企业提供必要的资料,这有利于降低并购的风险和成本,同时可避免目标企业管理层有意抗拒而增加并购成本;如果并购企业是恶意的,并购企业将无法从目标企业获取其实际经营、财务状况等主要资料,给公司估价带来闲难。由此可见,估价风险的大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财务信息分布的状况和质量。
二、并购交易执行阶段的财务风险分析
(一)支付风险
支付风险主要是指与资金流动性和股权稀释有关的并购资金使用风险,它与融资风险、债务风险有密切关系。目前,我国企业并购有三种主要支付方式:现金支付、股票支付和混合支付。
1现金支付及其相关财务风险。现金并购是指并购企业以现金为支付工具,支付给目标公司股东一定数额的现金来达到并购目标公司的目的。现金收购是企业并购活动中最清楚而又迅速的一种支付方式,在各种支付方式中占有很高的比例。
现金支付所面临的财务风险最大,表现为:一足并购规模和并购成功与否受并购方现金流量和融资能力的约束。二是当并购与国际资本市场相联系时,现金支付使并购方必然面临汇率风险。三是目标企业股东不能分享合并后企业的发展机会和盈利,也不能享受延迟纳税的优惠。
2.股票支付及其相关的财务风险。股票交换是以并购方股票替换目标企业的股票,即以股换股。这种支付方式减轻了现金压力和债务负担,对并购方不存在现金流转压力,并可能带来一定的税收好处,不会给企业带来资金的压力和破产的风险,但股票支付也会产生财务风险。
3.混合支付及其相关的财务风险。混合支付能比较好地解决纯现金支付带来的资金压力或者债务压力,又能根据企业自身以及目标企业的资本结构合理安排两者的比例,达到最优的资本结构。但混合支付也是有风险存在的,对于企业的资本结构确认往往并不能达到理想的状态,资本结构偏离风险的发生是可能的,而且混合支付不能一次完成整个支付过程,多种支付方式的连续性很难保证,这样会延迟整个并购过程,给后期带来较大的整合风险。
(二)融资风险
企业通常采用的融资渠道有内部融资和外部融资。
1.内部融资。内部融资是指企业利用内部资金进行并购。企业内部融资有两个渠道,一是企业自有资金,指企业经常持有按法定的财务制度能够自行指派而无需归还的那部分资产。二是企业应付而未付的税金和利息。内部融资主要是现金支付方式,虽无需偿还、无成本费用,可以大大降低企业的融资风险,但仅依赖内部融资,又会产生新的财务风险。
2.外部融资。外部融资是通过外部渠道筹集并购资金。包括权益融资和债务融资。权益融资是指企业通过增资扩股的方式进行融资,通过发行股票迅速筹集到大量资金,资本风险较小但我国对股票融资要求较为严格,审批等所需时间较长,不利于抢占并购时机,将会稀释大股东的控制权。二是债务性融资。债务融资是指企业通过举债来筹集并购所需资金,相对于权益融资具有资金成本低,不会稀释股权,手续简单的优势。但在我国国有企业的平均负债率高达65—70%,债务到期要还本付息,债务负担过重,将会导致资本结构恶化,企业容易陷入财务危机此外,我国严格的金融政策使得并购资金的来源十分困难。
三、并购后内部整合阶段的财务风险分析
1.偿债风险
偿债风险存在于企业债务收购中,特别是存在于杠杆并购中。杠杆并购中,并购企业不必拥有巨额资金,旨在通过举借债务解决收购中的资金问题,自有资金只占所需总金额的10%,贷款约占50—70%,投资者发行高息风险债券约占收购金额的20—40%。由于高息风险债券资金成本很高,而收购后目标企业未来资金流量具有不确定性,因此,杠杆收购的偿债风险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整合后的目标企业是否有稳定足额的现金净流量。
2.流动性资金
流动性资金是指企业并购后由于债务负担过重,缺乏短期融资,导致出现支付困难的可能性。在并购活动中占用企业大量的流动性资源,降低了企业对外部环境变化的反应和调节能力增加了企业的经营风险。
篇6
关键词:私募股权;财务风险;内容;管控;措施;研究
一、私募股权投资企业财务风险分析
(一)私募股权投资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私募股权投资的重要前期准备工作就是要对企业价值进行评估,但是部分国有企业资产流失严重,估值较低,导致投资收益较差,投资者难以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目的;民营企业由于财务制度不透明,财务监督机制缺失,导致企业价值估值工作难以顺利开展,没有充分使用贴现现金流方法的优势,没有对财务指标估值方法和期权期货估值方法进行比较。部分企业没有认识到企业市场股票价值的重要性,没有根据公司股票的净现值或参考市场交易价格综合定价,导致企业的实际市场价值难以得到准确的计量,使得投资者难以辨别优秀企业,投资风险增大。
(二)来自投资者的风险
投资者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法人,投资法人内部的专业人员素质越高,资金网络越完善,投资者在使用私募股权投资方式进行投资时取得成功的可能性就会越大。反之,就会给私募股权投资带来阻碍,降低投资收益,加大私募股权投资中的非系统性风险。投资者可能会给私募股权投资企业的带来信用风险和操作风险。部分企业内部缺乏完整合理的信息支持体系,没有采用信息化管理系统对投资者的资信状况和财务实力进行记录和分析,没有对投资者的资金状况、专业能力、可靠性和诚信程度等进行调查,也没有及时建立投资者实名档案,对投资者的信用状况不了解,给私募股权投资活动带来风险,合约资金无法按时按量到账,呆账坏账问题时常出现。
(三)来自企业运营工作中的风险
私募股权投资是一种复杂的投资方式,需要花费投资者巨大的精力和时间。投资者需要寻找融资企业,并和融资企业进行多方谈判,及时着手准备法律协议,再根据双方的协议来安排资金入账工作,这一过程通常会耗费投资者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交易成本较高,需要支付大量的管理费用。同时,投资者还需要对国家的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进行了解,并要及时跟进市场的发展情况,进而权衡项目融资的盈利性、经济性、灵活性和降低风险的好处。在投资项目运营过程中,企业要及时更新技术和管理模式,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降低由于技术故障引起的风险。企业在运营过程中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来选择成熟技术还是创新技术,无论是那种技术都要注重风险防控,对项目技术、设备可靠性、生产效率和质量、产品设计和生产标准等因素进行风险评价,识别控制技术风险。
(四)外部环境中的风险
根据公司金融相关理论知识可知,企业开展投资活动会面临系统性风险和非系统性风险。对待不同的风险,企业要从不同的角度对其进行分析。外部环境对私募股权投资企业带来系统性风险,企业内部风险即非系统性风险,非系统性投资者可以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防控或者管理,如果是系统性风险,则只能依靠国家从宏观层面入手,完善金融市场制度,规范金融市场行为等措施来降低,企业投资者往往不能通过自身的努力来消除系统性风险。外部风险通常有政治风险、利率风险和外汇风险、通货膨胀风险和环境保护风险等等,外汇风险又可以分为不可转移风险或者汇率/,!/波动风险。环境保护风险是企业在开展私募股权投资时,部分国家借口资源保护要求企业承担环保成本,进而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损失风险。
二、私募股权投资企业开展财务风险管理的措施
(一)做好风险评估工作
私募股权投资企业要开展财务风险管理工作,首先就要对风险进行评估。风险评估是建立在风险识别的基础上,根据项目风险的特点采用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预测风险的大小和破坏程度。企业要对风险进行评估,将风险划分为不同的等级,根据风险等级来制定风险防控的对策和方案。企业要了解风险事件发生的概率,要明确风险事件发生涉及的范围和危害程度,可以采用敏感性分析和概率性分析方法对财务风险进行评估。企业要做好风险评估工作,首先就要熟悉风险评估的内容,并要根据财务工作业务性质来选取风险评估指标。风险评估指标的选定直接影响到风险评估工作的效率和质量,选取不同的评估指标将会得出不同的风险系数,因此企业要合理选取风险评估指标,可以运用财务信息建立计量回归模型,采用OLS分析方法来分析各项指标对风险的影响作用,以便的得出有效的规范性分析,为私募股权投资企业风险管控工作提供依据。企业在进行风险评估时要重视风险评估方法的选取,对项目进行风险评估的方法很多,常用的有主观评分法、决策树法、层次分析法等,企业要结合自身的风险管理情况来合理选择。
(二)明确财务风险管理原则和重点
私募股权投资企业开展财务风险管控工作,就要明确财务风险管理原则。财务风险管理原则对企业风险管理工作具有约束和导向作用,企业开展风险管理工作要符合企业总目标要求。企业战略目标是经营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风险管理活动也要符合企业战略目标的要求。企业要在不同的投资项目的
风险和收益进行权衡,要根据企业实际情况来选取最佳的筹资方式,企业要注重优化自身的资本结构,慎重使用财务杠杆,降低企业的财务风险系数。其次,企业要明确财务风险管理控制的重点,要根据重点防控内容来选取金融工具,提高企业资金的使用效率,降低企业的筹资成本。企业的财务风险往往取决于投资的期限、流动性、投资项目的收益、企业资金周转能力和偿债能力等因素,企业在开展风险防控工作时要对不同经营环节中工作重点进行分析,因为企业在不同的环节和阶段有着不同的工作重点。 (三)细分财务风险管理权责,重视合同
私募股权投资企业开展财务风险管控工作,要细分财务风险管理权责,要以风险识别作为风险机制设计的依据,根据风险识别得出的规范性分析来建立健全风险管理机制,设计出风险分担结构。企业要重视风险管理工作的分配,可以根据不同的风险管理工作内容将权利和责任进行配比,将项目当事人作为风险分担的主要负责人。其次,企业私募股权风险处理的核心环节之一就是项目风险和项目当事人之间以合同方式形成的额对应关系,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企业构建风险约束机制,保证投资结构的稳健性。企业可以积极构建风险约束机制,将合同作为风险处理的首要手段和主要形式之一,将风险管理工作具体化,保证合同效力运用的最大化,并以合同的方式明确规定当事人承担多大程度的风险,使私募股权投资企业财务风险得以规避。
篇7
【关键词】 现金流量表;财务风险;经营风险;融资风险;投资风险
企业的财务风险是指在各项财务活动过程中,由于内外部环境及各种难以预料或控制的不确定因素,使企业在一定时期内所获取的财务收益与预期收益发生偏离,甚至丧失偿债能力和股利支付能力的可能性。财务风险一旦发生,就会导致企业资金支付能力下降、生产秩序紊乱、销售数量下降、利润额下降、资金周转困难,轻则影响企业发展,挫伤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重则资金链中断,危及企业生存。因此,企业的管理者、所有者、债权人等各方均需要分析企业的财务风险。由于现金流量表能说明企业从经营活动和投融资活动中获得的现金数量,而现金又恰恰是企业最重要的经济资源,几乎企业所有的经济活动都与现金有关,企业可以在一定时期内无利润甚至亏损,但不能没有现金,如果企业没有现金,将无法持续经营。日本著名八佰伴企业集团一夜之间的倒闭,究其原因就在于资金周转的困难。因此,有必要借助现金流量表来分析企业的财务风险,包括经营风险、融资风险和投资风险。
一、经营风险分析
经营风险是指企业经营环境的变化、经营方式的改变或经营决策的失误等所产生的风险。可以利用现金流量表中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来分析企业的经营风险。
(一)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大于零
一般来说,企业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大于零,说明企业生产经营能力比较强,具有“自我造血”的功能,有竞争实力。但不能因为大于零而忽视其潜在的风险,还应从以下几方面去分析企业的经营风险。
1.净现金流量大于零的程度。如果企业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大于零的程度很小,只能部分或几乎不能补偿当期发生的固定资产折旧、无形资产摊销、预提费用、待摊费用等非付现成本,则企业就难以抽出长期资金进行投资,难以得到战略上的发展,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大于零的现象就可能难以长期持续下去。
2.当期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的现金流入量。在计算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时,包括了本期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以及前期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本期收到的现金和本期预收的款项。如果企业本期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较少,而收到的前期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的现金较多,说明企业信用政策比较宽松,应收账款较多。如果应收账款回收速度慢、回收时间长,甚至长期不能回收、大量拖欠,就会出现企业资金周转困难,一旦应收账款成为坏账,企业的收入就不能实现,反而成为损失。在具体分析时,可以借助于主营业务收入现金比率指标。主营业务收入现金比率=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主营业务收入。该指标反映企业在收付实现制下当期销售收入的资金回笼情况。如果该比率小于1,说明企业账面上的收入得不到现金的支持,应收账款挂账较多,产生坏账损失的风险较高。
3.收到的税费返还。在现金流量表中,本项目反映企业收到返还的增值税、营业税、所得税、消费税、关税和教育费附加返还款等各种税费,体现企业在税收方面因政策优惠所获得的已缴税金的回流金额。该回流金额可能导致企业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大于零。在分析企业经营风险时,应关注企业享受的税收优惠在未来可持续的时间和享受税收优惠的税收项目。如果本期税费返还金额较大,而该返还项目时间较短,甚至只是当期有返还,将来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就可能小于零。
4.收到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本项目反映的是企业收到的罚款收入、经营租赁租金收入等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流入。这些现金收入往往具有一定的偶然性,如果数额较大,在进行经营风险分析时,应予以剔除,再看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是否大于零。
(二)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等于零
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等于零时,表明企业“收支平衡”。虽然没有亏损,但长期下去,既没有现金能够补偿非付现成本,又没有现金用于能够增加未来收益的长期投资。当企业简单再生产条件不再具备,需要对陈旧设备、落后生产线等进行改造时,会因无现金而无法维持简单再生产。此时,如果不能通过外部融资来解决资金困难,企业将无法继续生存。
(三)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小于零
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小于零时,企业不仅不能长期发展,甚至短期内的简单再生产都难以维持。企业必须通过再融资或挤占本应投资的长期资金来满足流动资金的需求。企业如果自身资金积累消耗殆尽,又不能从外部筹集到资金,则将陷入财务危机。如浙江新安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09年第三季度经营现金流量净额为-354.75万元,公司六届二十三次临时董事会便通过了“变更10 480万元募资投向,用于补充流动资金”的议案,同时,公司初步预测2009年度净利润减少50%以上。
二、融资风险分析
企业融资渠道分为借入资金和所有者投资。依靠借入资金融资的风险主要表现为企业在债务到期时能否及时还本付息,该风险可借助偿债能力进行分析。依靠所有者投资融资的风险主要表现为企业支付的股利或利润低,不能满足投资者预期收益,将来筹资面临困难,该风险可以借助支付能力进行分析。
(一)偿债能力
负债经营能给企业带来财务杠杆收益,增厚利润,但如果债务到期而没有足够的现金偿还,就会产生融资风险,甚至导致企业破产。因此,需要从以下方面加强对企业偿债能力的分析。
1.筹资活动现金净流量。当企业处于初创、成长阶段,或者企业遇到经营危机时,需要通过外部筹资来满足资金需求。因此,企业筹资活动现金净流量一般会大于零。但并非筹资活动现金流量大于零就没有风险,这要看企业的筹资活动是否已经纳入企业的发展规划,是企业管理层以扩大投资和经营活动为目标的主动筹资行为,还是企业因投资活动和经营活动的现金流出失控而不得已的筹资行为,如果是后者,那就有可能面临到期不能偿还本息的风险。
当然,筹资活动现金净流量也有小于零的情况,主要是企业在本会计期间集中发生偿还债务、支付筹资费用、进行利润分配、偿还利息等业务所致。此时,需要分析企业在发生这些业务后,是否还有足够的现金用于生产经营活动,是否能筹集到新的资金满足生产经营活动的需要。如没有足够的现金又不能筹集到足够的现金,企业将面临经营风险,也将面临到期不能偿还剩余债务的风险。
2.现金比率。用企业期末的现金总额与企业的流动负债之比,来判断企业的短期偿债风险。由于流动负债期限不超过一年,很快就需要用现金来偿还,如果企业没有一定量的现金储备,在债务到期时就容易出现不能如期偿还的风险。一般说来,现金比率越高,企业短期偿债能力越强,反之则越低。通过分析,一般认为,现金比率低于30%,是企业偿债风险的预警信号,这时需引起企业管理者的高度重视。
但在具体分析企业的短期偿债风险时,还要看企业是否有人为操纵现金比率的行为。比如,有些企业在临近期末时临时借入短期借款,编制报表后就归还,就可以提高现金比率,但偿还债务本息的风险并未消除。
例1,某公司2009年底货币资金为250万元,流动负债为1 000万元,现金比率为0.25 ,存在明显的偿债风险。如果公司为了提高现金比率,在期末临时借款100万元,货币资金和流动负债同时增加100万元,则现金比率为0.32,超过了偿债风险的预警信号。
3.现金流量利息保障倍数。对于长期负债,一般是到期还本分期付息。因此,在分析企业借款融资风险时,有必要分析企业支付当期利息的能力。现金流量利息保障倍数=息税前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现金利息支出,该指标正是反映企业用当期经营活动带来的现金流量支付当期利息的能力。现金流量利息保障倍数越大,说明企业经营活动带来的现金流量对利息偿付的保障程度越高,风险越低。
(二)支付能力
支付能力是指企业支付投资者股利或利润的能力,可以利用以下指标进行分析。
1.现金股利支付率或利润分配率。现金股利支付率(或利润分配率) = 现金股利或分配的利润 / 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这一比率反映本期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与现金股利(或向投资者分配利润)之间的关系,能体现支付股利的现金来源及其可靠程度。比率越低,企业支付现金股利的能力就越强。
例2,甲公司2008年实现净利润100 000元,经营现金净流量6 250元,本期支付投资者利润25 000元,虽仅占净利润的25%(25 000 / 100 000),但却是经营现金净流量的4倍(25 000/6 250)。可见,经营活动提供的现金不足以支付投资者的利润,需要举债以支付利润分配额,满足投资者的收益目标,说明企业对投资者投资资金利用效果差。继续下去,将没有分配利润的实力,不能满足投资者的收益目标,不但面临筹资困难的风险,还将面临不能偿还到期债务本息的风险。
2.每股现金流量。一般的投资者比较关注每股收益。但如果每股收益很高,却缺乏现金,企业将无法分配现金股利。因此,有必要分析企业的每股现金流量。每股现金流量=(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优先股股利)÷发行在外的普通股平均股数。每股现金流量越高,说明每股股份可支配的现金流量越大,普通股股东获得现金股利回报的可能性越大,企业支付能力越强,反之,则会形成支付风险。
三、投资风险分析
投资风险是指投资项目不能达到预期效益,从而影响企业盈利水平和偿债能力的风险。在利用现金流量表分析企业的投资风险时,主要分析投资活动现金净流量。
(一)投资活动现金净流量大于或等于零
投资活动现金净流量大于或等于零,可能存在两种情况:一是企业投资收益显著,尤其是短期投资回报收现能力较强;二是企业因为收益下滑,资金紧张,又难以从外部筹资,而不得不处置一些长期资产,以补偿日常经营活动的现金需求。如果是后一种情况,则应进一步分析企业的财务状况,看是否会在以后期间演化为财务危机。
(二)投资活动现金净流量小于零
投资活动现金净流量小于零的情况也存在两种结论:一是企业投资收益较差,投资没有取得经济效益,并导致现金的净流出;二是企业可能当期有较大的对外投资,因为大额投资一般会形成长期资产,并影响企业今后的生产经营能力。如果是第一种情况,则应进一步分析企业投资的具体时间、项目等,如是投资初期,还没有产生收益,也就无所谓。如果投资已完成正处于收获期,但收益很低;或者是投资项目不佳,在当前环境下不能较好地带来收益,则投资可能遭受损失,甚至形成财务危机。
可见,企业只有具备充足的现金流量,才能够支撑企业的利润和收入,才能及时偿还到期债务,才能满足投资者的收益目标。因此,人们应充分利用现金流量表去分析企业的现金状况,揭示企业的财务风险。
【参考文献】
[1] 姚瑶.浅议运用现金流量信息进行企业财务风险分析[J].商业会计,2009(10).
[2] 郑海霞,陈文超.浅谈现金流量表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重要作用[DB/OL].论文天下.
[3] 程德兴,马保童.论现代企业财务风险管理[J].贵州财经学院学报,2000(02).
篇8
摘 要 市场经济一体化与企业经营的全球化发展,使全球企业之间所存在的联系日益增强,竞争也愈发白热化,单纯的企业发展已难满足企业快速发展的自身需求,所以企业并购便开始形成。本文就企业并购中财务风险的常见问题进行分析,并予以浅显意见。
关键词 企业并购 财务风险 市场经济
一、企业并购及其财务风险的界定
企业并购,即企业之间的合并与收购行为。企业合并是指两家或更多的独立企业合并组成一家公司,常由一家占优势的公司吸收一家或更多的公司。收购是企业通过现金或股权方式收购其他企业产权的交易行为。合并与收购两者密不可分,它们分别从不同的角度界定了企业产权交易行为。合并以导致一方或双方丧失法人资格为特征。收购以用产权交易行为的方式(现金或股权收购)取得对目标公司的控制为特征。由于在运作中它们的联系远远超过其区别,所以合并与收购常作为同义词一起使用,统称为“购并”或“并购”,泛指在市场机制作用下企业为了获得其他企业的控制权而进行的产权交易活动。企业并购的直接目的是并购方为了获取被并购企业一定数量的产权和主要控制权,或全部产权和完全控制权。
财务风险是指在一定时期内,由于并购定价、融资、支付等各项财务决策所引起的企业财务状况恶化或财务成果损失的不确定性。
并购本身就是一项财务活动,由于企业并购的完整过程包括收购可行性分析、目标企业价值的评估、支付方式的确定、并购资金的筹措、并购后的整合和债务的偿还等财务活动环节,每一环节都可能产生风险。因此,企业并购财务风险是并购价值预期与价值实现严重偏离而导致的企业财务困境和财务危机。
一项完整的并购活动通常包括目标企业的选择,目标企业价值的评估、并购可行性分析、并购资金筹措、出价方式的确定以及并购后的整合,上述各环节中都有可能产生风险。根据财务决策类型我们可以将财务风险来源分为四类:目标公司的价值评估风险、融资风险、支付风险和流动性风险。
二、企业并购中的财务风险分析
(一)企业目标价值评估风险
目标公司的价值评估风险是指即由于收购方对目标企业的资产价值和获利能力估计过高,以至出价过高而超过了自身的承受能力,尽管目标企业运作很好,过高的买价也无法使收购方获得一个满意的回报。在确定目标企业后,并购双方最关心的问题莫过于以持续经营的观点合理地估算目标企业的价值并作为成交的底价,这是并购成功的基础。
目标企业的价值评估是并购交易的精髓,每一次成功并购的关键在于找到恰当的交易价格。目标企业的估价取决于并购企业对其未来自有现金流量和时间的预测。对目标企业的价值评估可能因预测不当而不够准确,这就会产生并购公司的估价风险。
目标公司的价值评估风险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目标企业的财务报表风险。在并购过程中,并购双方首先要确定目标企业的并购价格,主要依据便是目标企业的年度报告、财务报表等。但目标企业可能故意隐瞒损失信息,夸大收益信息,对很多影响价格的信息不作充分、准确的披露,这会直接影响到并购价格的合理性,从而使并购后的企业面临着潜在的风险。二是目标企业的价值评估风险。并购时需要对目标企业的资产、负债进行评估,对标的物进行评估。但是评估实践中存在评估结果的准确性问题,以及外部因素的干扰问题。
(二)融资风险
融资风险主要是指能否按时足额地筹集到资金,保证并购的顺利进行。而如何利用企业内部和外部的资金渠道在短期内筹集到所需的资金是关系到并购活动能否成功的关键,一般由并购资金保证和资本结构有关的资金来源风险,具体包括资金是否在数量上和时间上保证需要、融资方式是否适合并购动机、债务负担是否会影响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等。
融资风险最主要的表现是债务风险,它来源于两个方面:收购方的债务风险和目标企业的债务风险。并购资金通常是通过内部融资和外部融资两条渠道获得。内部融资是指企业利用内部留存的自有资金来形成并购资金,筹资阻力小,且无需偿还,无筹资成本费用,可以降低财务风险。但是仅依赖内部融资,又会产生新的财务风险,如果大量采用内部融资,因占用企业的流动资金,降低了企业外部环境变化的快速反应能力,就会危及企业的正常营运,增加财务风险。企业通过权益融资和债务融资筹集并购资金,也会带来一定的财务风险。权益融资虽然通过发行股票可以迅速筹到大量资金,但是权益融资也有其局限性。股票融资不可避免的会改变企业股权结构,稀释大股东对企业的控制权,甚至出现并购企业大股东丧失控股权的风险。
(三)流动性风险
流动风险在采用现金支付方式的并购企业中表现的尤其突出。如果并购方企业的融资能力较差,现金流量安排不当,则流动比率也会大幅度下降,给并购方带来资产的流动性风险,影响其短期偿债能力由于采用现金收购的企业首先考虑的是资产的流动性,流动资产质量越高,变现能力就越高,企业越能迅速、顺利地获取收购资金。这同时也说明并购活动占用了企业大量的流动性资源,从而降低了企业对外部环境变化的快速反应和调节能力,增加了经营风险。如果自有资金投入不多。企业必然举债,通常目标企业的资产负债率过高,使得并购后的企业负债比率和长期负债都有大幅上升,资本的安全性降低。若并购方的融资能力较差,现金流量安排不当,则流动比率也会大幅下降。
四、企业并购财务风险管理防范
(一)企业并购目标价值评估风险管理防范
企业筹资除了维持正常经营外大多是为了投资,目的在于获得投资收益,而与之相伴而生的是目标价值评估的风险。对于企业目标价值评估有以下几种管理防范方法。
1.合理的企业并购投资战略与并购动机
对于一个希望通过并购获利的企业而言,首先应该通过对企业面临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的研究,分析企业资源的优势和劣势、能力的长处和短处,从财务性并购和战略性并购两个角度来确定企业并购的动机。富有远见、能够与企业有效融合的并购能够为企业带来巨大的协同效应,促进企业的长期发展。企业并购的动机主要有生存性动机、多角化动机和发展性动机。明确企业进行并购的目的并根据并购目的来明确企业并购后的发展方向,是企业避免并购风险,实现并购战略的有效措施。并购历史上,很多企业的并购投资战略模糊不清,并购动机盲目武断,导致并购后出现各种各样的财务风险,整合困难,公司发展也因此大受影响。
2.运用科学的方法评估目标企业的价值
并购企业采用不同的估价方法对同一目标企业进行评估,可能得到不同的价格。确定目标企业的价值是并购中十分重要的环节,能否找到恰当的交易价格是并购成功与否的关键。估价过高,会产生多付风险;估价过低,则可能导致并购失败。对目标企业进行价值评估,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它的科学性在于它是依据有关的财务理论与模型提出的,它的艺术性则在于其参数选择取决于评估者的经验与判断。并购企业可根据并购动机、并购后目标企业是否存续,以及掌握信息的充分与否选择不同的方法对目标企业进行估值,并以现金流量法计算出的目标企业的价值作为收购价格的最高限,从而制定出一个合理的收购价格区间。
(二)企业并购融资风险的管理防范
在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如果能够完全使用自有资金,则企业的财务风险为零。但是,真正无负债经营的企业很少,而且越大规模的企业越是要借助外部力量,否则将丧失很多盈利机会和进一步发展的契机。但企业负债经营除了只有收益,还需要付出成本。在一定的时间内,如果企业使用该笔资金取得的收益高于其债务成本,那么企业就成功的应用了财务杠杆,使企业的自有资金获得了较高的资金利润率。相反,如果企业取得的收益还不足以弥补债务成本,则企业就将面临财务危机。因此,从筹资环节开始,企业就必须把握好资本结构和债务比例,从源头上控制企业财务风险,做好融资风险的防范与控制。
(三)企业并购流动性风险管理防范
并购活动占用了企业大量的流动性资金,从而降低了企业对外部环境变化的快速反应和调节能力,增加了企业的经营风险。流动性风险在采用现金支付方式的并购企业中表现的尤其突出。如果并购方企业的融资能力较差,现金流量安排不当,则流动比率也会大幅度下降,给并购方带来资产的流动性风险,影响其短期偿债能力。
并购企业本身的筹资能力的变化可能影响原有的筹融资安排,迫使并购企业被动地进行资产负债调整,造成流动性风险损失。这种情况可能迫使并购企业清算使得账面上的潜在损失转化为实际损失,甚至导致并购失败而破产。从而要做好并购企业的流动性风险的防范工作。
参考文献:
[1]王太顺.企业并购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及控制途径.会计之友(上旬刊).2006(12).
篇9
关键词:企业财务管理;风险管理;控制对策
企业想要在市场竞争中赢得先机,强化内部管理是必经之路。企业管理者应该认识到自身工作的重要性,从内部管理的每个环节入手,消除影响企业发展的各种因素。财务是企业运行的命脉,由于影响财务工作的因素很多,从而导致财务风险不断增加,这些风险一旦没有及时被发现并控制,那么对企业发展会造成极大危害。重视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将其纳入到企业发展的战略规划中,是现代企业管理者应该关注的重点问题。
1 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与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1 管理人员专业素质较低
财务管理中管理人员是行为的主体,管理人员专业素养的高低,直接影响管理质量。从目前我国企业整体财务管理情况来看,由于企业管理队伍整体素质偏低而造成的财务风险普遍存在。这些管理者缺乏洞察力以及企业管理专业技能,无法及时发现企业财务工作中存在的风险,导致企业风险应对能力偏低,制约了企业发展。还有一些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认为风险管理不重要,或是根本没有意识到风险管理这个问题,受到专业知识的局限,在制定财务管理计划或者策略的时候,使风险管理这个部分缺失,或者是风险管理和控制手段无法与企业发展需求相适应,最终影响了企业发展的整体水平。
1.2 财务风险管理与控制制度不健全
企业发展离不开各种风险管理制度,制度能够约束人的思想和行为,是管理目标得以实现的保障。但是从目前大部分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情况来看,很多企业在财务风险管理与控制方面的制度并不健全,企业财务风险预测与控制工作效果不佳。具体表现在: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信息传递时效性差。企业进行财务管理时与当前市场情况脱节,缺乏动态化管理,同时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的联系少,企业管理者无法及时掌握到企业内部各部门的实际运行情况;企业后台管理制度不完善,这个方面主要是企业管理人员在进行融资的时候,没有对当前的情况进行全面考察,导致企业管理者风险预测能力降低,财务部门风险管理在财务控制方面措施不当,从而影响整个企业的财务工作质量以及财务风险控制效果。
1.3 投资管理科学性不足
企业财务风险中,强化对投资的管理,是降低风险的一个重要方面。企业管理者需要全面掌握企业所面临的投资环境,并制定出最为完善的投资策略,从而降低企业财务风险程度。但是现阶段,很多企业在财务风险管理的时候,并没有进行全方位的市场调查,也没有进行相关的投资风险分析,这样一来,企业投资就会存在很多风险。另外,还有一些财务会计人员在进行会计处理的过程中缺乏责任性,根本无法确保各项数据的准确性与可靠性,从而导致管理者数据分析结果失误,各项经济规划制定失去科学性,无法与企业发展需求相互适应,从而增加了企业投资风险,不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1.4 企业预算基础相对薄弱
财务预算是财务工作的重要内容,是企业对未来资金使用状况进行预测的主要依据,如果财务预算工作不合理、不科学,那么会大大提升财务风险,降低企业核心竞争力。目前我国有一些企业在这个方面比较薄弱,尤其是一些中小企业,这些企业在编制财务预算时,与企业实际情况有所出入,无法达到推动企业发展的目的。另外,企业管理人员不够关注会计职能,忽视了预算质量,这些都会导致企业财务风险增加。
2 加强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与控制的对策
2.1 优化企业财务管理业务流程
强化财务管理业务流程管理,尤其是在财务核算、财务预算环节,财务管理者要关注所有财务工作环节,这样才能够减少财务工作出现错误和几率,提升财务工作质量,降低财务风险。另外,以企业可持续发展为基础,要制定企业资源战略规划,从而实现企业内部各项资源的优化配置。同时,企业各项经济活动的增加,财务流程也需要更加完善,企业财务管理要从粗放式管理,向精细化管理转变。
2.2 提高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
从企业财务管理队伍整体素质不高的这个情况出发,企业管理者要有意识的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企业领导也需要为财务管理者提供更多的进修机会和发展平台,让他们能够掌握更多的先进管理技术和理念,做到与时俱进。企业的发展,需要高素质、全面化的管理人才,降低财务风险,也需要专业化的管理人才。企业培训要与合理的考核同时进行,确保每一位财务管理人员都能够从培训活动中得到提升。宣传继续教育的意义和重要性,鼓励财务管理者参与继续教育,强化财务风险管理意识,这样才能够及时发现企业财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认识到自己的责任,为企业未来的财务工作和风险管理提供更多保障。
2.3 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
提升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水平,管理人员就要做好内部控制工作,找到适合本企业发展的道路,从而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做好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第一,要不断完善企业财务制度。通过企业财务制度的建设,可以提升企业财务会计信息和经营信息的真实性,为企业战略决策提供准确财务数据,最终达到财务管理目标。在制定企业财务制度时,要根据企I的实际状况进行,推动适合本企业会计制度的发展。同时还要做好财务人员行为规范制度建设,减少财务管理问题的出现,提升财务管理质量,为企业今后的发展提供制度保障。第二,要积极建立企业内部风险管理机构。企业在进行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时,还要建立相应的风险管理部门,做好市场风险分析,制定出完善的应对策略,降低企业市场风险,为企业赢得更好的发展空间。企业风险管理机构要加强对财务部门的监督,发现财务风险时能够及时告知,提前做出应对措施,减少企业经济损失,实现企业利润的最大化。
2.4 做好企业财务预算管理
财务预算工作可以为企业财务管理人员提供科学的管理依据,因此在进行编制时,管理人员需要保证它的科学性,降低企业未来财务管理风险。在编制的过程中不仅需要明确现金流数量,也要做好损益表和资产负债表的估测,从而为企业资金的筹集和调配提供相应的数据,明确财务人员的各项行为,保证企业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做好财务预算管理,还要加强对现金的预算,结合企业上一年度的现金运行状况编制出相对科学的预算方案,不断优化企业的资金结构,保证企业资金的正常运转,从而降低企业财务管理风险。除此之外,在进行企业财务预算管理时,编制人员也要对企业未来发展状况做出科学预测,使其符合企业的实际发展规律,通过这样的预算编制能够增强企业资金的使用效率,降低企业财务管理风险,最终达到企业发展目标。
结束语
综上所述,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是企业财务管理的关键,也是确保企业经济活动可行性的基础。作为企业管理者,必须要重视财务风险管理,具备风险意识,能够全面做好市场分析,制定风险控制措施。同时,企业内部还必须要以健全的内部控制体制,作为约束和控制企业管理者、财务工作者以及其他工作人员行为的手段,保障各项财务数据的准确性以及财务控制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纪根栋.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与控制策略[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3(04).
篇10
【关键词】企业财务 内部控制 防范企业财务风险 分析
经济基础决定着上层建筑,那么企业也是如此。现阶段,在我国市场经济体系不断健全的情况之下,企业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压力不断增长,所以加强企业财务内部控制,防范企业财务风险是很重要的。
一、企业财务风险的概念和特点
(一)企业财务风险的概念
财务风险也可以成为传统财务风险。所谓财务风险,主要是指企业利用货币资金偿还到期债务的不稳定性,也可以说是融资风险和筹资风险。风险主要是指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它也许会为某一主体带来安全隐患,还有可能会带来发展时机。所以财务风险可以被理解为:出现各种无法准确预测的因素,致使企业实际经营和预期效果出现了一定的差距。
(二)企业财务风险的特点
(1)不确定性。企业财务风险存在着必然性,可是风险的强弱以及风险的种类都是不可确定的,如果对其合理控制,那么就能防止或者减少风险出现的概率。
(2)风险收益两面性。因为企业风险具有不确定性,所以,收益也具备两面性。风险的存在在某种阶段会转变为企业的损失,可是,不可否认的是,风险也会时常带来机遇,那么风险越大,收益就会越高,如果有效控制风险,合理利用,便可以获得一定的收益。
(3)客观性。企业是财务管理的主体,它担任着财务管理带来的弊端和利端影响,在企业的经济管理中,必定会因为社会环境和市场的制约产生一定的风险性,是客观的必然存在。因此,企业必须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全面了解财务风险,制定此相关方案来减少财务风险性能。
(4)复杂性。造成财务风险的原因有多种。第一是市场经济体制和改革开放深入的条件之下,周围环境复杂多变,为企业带来了一定的财务风险。第二企业财务内部之间比较混乱,使得企业资金利用和管理达不到预料的效果,从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财务风险。第三,当前企业财务管理制度并不健全,无法有效控制财务风险。第四,还有一些其它因素,都能造成企业财务风险。在各种财务风险的形成原因中,由于企业财务内部控制,直接影响了企业财务风险的大小,因此企业财务内部控制是财务风险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对财务内部控制的论述
在企业中,实行财务内部控制是为了减少企业输出成本,对企业的财产安全进行管理和维护,避免出现财产过度损失的情况,所采取的一种有效途径,这种策略有利于企业未来发展。
(一)在企业经营管理之中,进行财务内部控制的重要性
第一,进行企业财务内部控制,有利于降低企业企业出现财务风险,对企业的财务管理起到了一定的保护作用。
第二,财务内部控制可以对企业经营活动中财务管理方面出现的问题以及不合理的地方进行改进,使得企业的资本以及经营决策可以朝着正常方向发展。
第三,企业的财务内部控制,能够有效调节企业的财务动态和资金走向,有利于及时将财务信息反馈给企业决策者,使领导可以在第一时间内了解财涨榭觯并且制定出有效的措施进行管理和决策。
第四,对于企业管理这一功能模块来说,财务内部控制可以帮助财务部门进行管理,进而保证企业的财务管理可以围绕企业的经营活动开展,从而切实发挥出财务监管的功能。
三、我国企业财务内部存在的不足
虽然企业财务控制在防范企业财务风险上占有重要地位,可是在控制中仍然存在着部分问题。
(一)企业结构分布不均匀
在市场经济发展中,我国大部分企业都进行了改进,但是核心企业仍然是国有性质,直接由政府监督和管理。可是,因为政府部门监管力度不够,所以企业管理中出现很多问题,进而导致企业在进行财务内部控制过程中,会因为过度提升经济效益而使用一些不合理的手段促进自身发展。
(二)财务统计数据不准确、企业资金利用率不高
在企业财务内控中,最为重要的一项内容就是财务预算。最近几年,我国财务网络信息化发展较快,尽管这样,在财务预算上,仍然存在着相当大的问题,导致财务统计数据质量不高,财务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再加上有的管理人员责任意识不足,常常会因为管理不严格出现问题,企业过度追求经济效益,缺少投资意识,使企业资金闲置过多,这些现象都严重限制了企业自身发展。
四、加强企业财务内部控制,防范企业财务风险的分析
(一)完善信息系统
通过完善信息系统,可以提升企业管理效率,有效掌握企业经营活动的动态,对企业管理进行全全方面的监督和控制,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完善信息系统是财务内部控制中最基本的工作,方便财务内部控制管理人员收集相关信息,及时和有关人员进行交流和调节,使得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可以有序开展。
(二)加强企业财务内部控制管理人员整体素质
管理人员决定着企业财务内部控制,管理人员不仅要具备专业的财务知识,更需要掌握一定的信息技术和网络操作能力,还需要全面了解相关法律法规。总体来说,现代化企业财务内部控制管理人员必须具备高素质、高专业技能的能力。企业应当注重对财务人员的素质培养工作,提升相关的知识理论,加强财务内控人员对现代技术的掌握力度。只有建设一支具有高素质的管理队伍,才可以有效控制企业内部财务,将企业财务风险降到最低,提升企业经济效益。
(三)建立完善的企业财务内部控制制度
首先,在财务内控制度里,能够有组织、有秩序的对数据进行收集和整理,为不同部门的可行性方案提供有利的依据,进而避免了决策的盲目性和无效性,减少企业财务风险。再者,通过科学合理分企业财务内控制度,可以保障企业上层决策的科学性,在制度的限制之下分工明确,避免出现混乱的概率,最后,科学的企业财务内控制度,能够保障企业财务的完整性和安全性。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企业市场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