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研究范文

时间:2023-12-04 17:58:2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化学研究,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化学研究

篇1

[关键词]药学;药理化学;分析化学

随着我国医疗事业的飞速发展与进步,药学研究水平越来越高。其发展主要依赖于药物分析技术,药学研究对我国医药事业开发、创新、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促进意义,能够间接提升我国经济水平,从根本上提高我国健康保障水平。

一、药物化学和分析化学的基本概念

(一)药物化学概念

所谓药物化学主要是将化学分子原理应用于药物研发,从科学角度分析化学药物的基本构成、生物效应及相应药性原理等相关内容,用于新类型药物研发。药物化学研究需要两方面来共同促成,其一是生物学,另外一方面是化学,其在药物研发中主要明确药物的活性物质或药性机制,分析患者用药治疗后,药效对机体的代谢作用,及机体对药物的适应情况及吸收情况等。

(二)分析化学概念

所谓分析化学主要是指对物质中相关药物成分、不同结构含量等进行测量,将测量的物质指标进行化学分析,其属于物质化学分析的一门科学,除此之外,有关于物质成分测量所用仪器也包含在内,属于分析化学的一部分。分析化学中对药物成分进行测量分析的方法被称为化学分析法,这种方法在测量过程中主要应用天平和所要测量的物质及试剂,将其用玻璃器皿盛放,将所测量的物质成分计量指标与测量过程中出现的化学反应两者相互对应分析,以此得出结论。另外一种分析方法即仪器分析,这种方法在满足上述作用的同时还能够进行微量分析及形态、结构分析等。

二、物理化学和分析化学的发展及作用

(一)物理化学和分析化学的发展

早在19世纪,物理化学这一概念被提出,并且于30年代和40年代蓬勃发展。物理化学概念被提出后科研人员研制出了磺胺类药物,投放于临床治疗,响应效果较好,对患者的预防感染及临床治疗均具有一定促进作用,在投放应用的10年内,β内酰胺类抗生素研发技术逐渐完善。于19世纪40年代有相关研究人员研究出了抗菌药物的药性、活性及药物机理等,将其与药物成分及结构等相关内容相互融合,用于新药的研制,就此不同种类药物越来越多。于19世纪末时,通过研究人员的努力,对于新药的研制不再仅依靠药物活性机理及其成分结构方面入手,新药的不断研制也是物理化学逐渐认识的过程,研究人员能够明确大部分种类药物在机体中出现的生化效应,能够明确不同类药物应用于人体其活性及产生的药效,就此于19世纪末可以通过不同类型、病症患者的实际患病情况入手,分析患病原因,实现新类型药物研发,对症下药治疗。于20世纪分析化学理念被提出。分析化学除了分析方法以外,其能够用于新药研制主要依赖于分析仪器,在不断探索发展的过程中,仪器分析方法逐渐占据主要地位。在整个20世纪中,40年代至80年代之间,出现了三大重要学科领域,即材料学、环境学和生命学科,这三大学科通过与仪器分析方法联合应用研究,在一定程度上成就、完善了分析化学,促进其发展进步。从当今环境来看,仪器分析方法又与计算机信息科技相互联系到一起,以计算机为载体、以网络信息为媒介,将分析化学中测量的数据、信息进行整理、收纳,最终录入电脑,实现信息传输及智能分析。目前,信息化仪器分析中最具代表性的即为传感器的发现及图谱快速检索和实验室自动化等。

(二)物理化学及分析化学的作用

从不同角度来讲,物理化学和分析化学的作用存在一定差异,是不同的。物理化学更偏向于药物活性、机理及药性和机构的研究,极大促进了早期药学的研究与发展,为后续的新类型药物研发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20世纪内的分析化学主要是用于药物成分、剂量的测量及化学实验反应研究,其属于实验方法的一种,并且在仪器分析发展进程中,挖掘了与药学有关的不同学科,为药学研究提供更全面、系统的理论支持,促进药学研究。当前,仪器分析法融合计算机信息技术,实现了仪器分析的智能化和自动化,其具有测量分析数据准确可靠、操作迅速等优势,但是从另一方面来讲,仪器设备购置昂贵并且对仪器操作者要求较高,操作繁琐,这些都是局限性。从大方面来讲,物理化学和分析化学的丰富及发展对于我国药学研究均具有一定促进作用,通过对不同药物运作机制的研究和不同药物成分实验研究,研发了不同类型的新药物,将其用于临床治疗。综上所述,药物化学和分析化学是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在不断发展中融合不同新技术,为药物研发、临床治疗及医疗事业的发展都起到一定促进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王巧峰,王全军,刘雪英.药学专业无机化学教学实践与体会[J].基础医学教育,2014,16(7):507-508.

[2]杜利月.高职高专药物化学教学探讨[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2,10(5):54-55.

[3]彭婷婷,安芸,董晓辉.高职高专药物分析专业课程改革探讨[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1,32(18):3010-3011.

篇2

化学是一门重要学科,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素质教育与新课程改革要求学生除了需要掌握扎实的理论基础,还应具备相应的动手实践能力,以确保自己所学的知识能够被应用于日常生活中,解决各种各样的问题。然而,由于缺乏正确思想的引导,化学实验教学一直以来都处于一种“非绿色”的状态,虽然提高了教学质量,但是实验结果通常会产生污染,给周边环境带来不良影响。在素质教育的要求下,学生需要在化学实验教学之中掌握绿色化学能力。文章对化学实验教学和绿色化学教育进行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

化学实验教学;污染;绿色化学教育;化学实验能力

绿色化学又名环境友好化学(EFC)、环境无害化学(EBC)或清洁化学(CC),其本质上是一种先进的教学理念,其要求研究者应用化学技术与化学方法来消除对环境存在污染和不良影响的原料、试剂、溶液、催化剂及各种各样的相关产物与副产物。这种理念非常适用于当前的化学素质教育,学生正处于身体和智力迅速发育的时期,其不成熟的身体对有毒有害物质或废物缺乏足够的抵抗力,若是化学实验中不坚持这种理念,其未来发展必将受到影响。因此,在进行化学实验教学时必须坚持“绿色化学”教育。

1绿色化学概述

1.1绿色化学的定义

从广义来说,绿色化学是一种先进的科学理念,其可以借助化学技术或化学方法来消除化学产品在设计、制造、使用中产生的有毒有害物质,以减轻化学产品对人们健康产生的危害,避免化学污染给环境带来破坏,其从源头上阻止了化学污染的扩散,是当前工业生产领域亟须实行的一种绿色生产理念。从狭义来说,绿色化学可以为学生提供保护,隔绝各类有毒物质、产物或副产物给学生身体带来的伤害,是当前化学实验教学中必须坚持的“教学理念”。以原子反应为例,在绿色化学理念的要求下,所使用的催化剂与溶剂应该是无毒无害的,反应物原料除了需要满足无毒无害的要求,还应该是一种具有可再生性的能源,而反应产物需要兼具可降解性、安全性以及可重复利用性,即使是化学反应的整个过程,也需要采用安全度较高的生产工艺,确保能源的高利用率,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化学生产的经济性或化学实验的安全性。

1.2绿色化学的原则

(1)从源头上阻断有毒有害物质的产生,而不是在有毒有害物质产生后再行处理。(2)尽可能地使参与反应的物质以及最终生成的物质不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危害。(3)在设计方案中,最好能使所有最初的反应物被嵌入到最终产物之中;反应后的遗留物应没有或尽可能地少,或是没有滞留在环境之中,或是降解为不具有毒性的产物。(4)尽量少用甚至不用分离试剂或溶剂等辅物质,若必须用,则应确保其无毒或毒性尽可能低。(5)出于经济性和环境保护的需求,应尽量降低化学反应的能量消耗,或是将反应过程中的临时性修改、基团保护与去保护等非必要衍生过程裁剪掉。(6)若是满足经济性目标且技术上具有可行性,则应选用具有再生性的原料。(7)催化剂应优选具有高选择性的,不建议采取“通过提高反应物配料比”的选择。(8)化学物品应在保持原有功效这一前提下尽可能地无毒或低毒;分析方法应进一步开发,确保做到现场全面监控,以预防有害物质的生成,降低物质因形态变化而产生事故的风险性。

2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推行绿色化学教育的重要意义

化学作为一门自然学科,以实验为科研教育的基础,我国受科技发展水平和教育理念影响,化学教学依然以传统实验方式为主,教师和学生在实验中消耗大量的药品,使用具有挥发性、易燃性的有毒试剂,进行危险性较大的实验操作,给环境带来污染的同时也给自身健康带来威胁和安全隐患。而为了改变这种“损人损己”的现状,教学工作者必须使化学实验教学走上“绿色化学教育”这一必由之路,通过绿色化学内容来培养学生的绿色意识,使其具备绿色化学实验能力。可以说,推行绿色化学的教育理念,对于实验教学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首先素质教育对“绿色化学教育”有着迫切的要求,其次化学教学需要传播绿色化学的观点,最后学校需要通过绿色化学教育来培养学生的责任感与创新能力,使其能够更好地面对社会与未来。可以说,绿色化学既提高了教学质量,也保护了环境,预防和治理了污染,非常符合当今社会“节能减排”的发展要求。

3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推行绿色化学教育的具体方法

3.1精选“绿色”实验项目

在传统化学实验中,教师优先考虑的是实验现象的鲜明性,重点在于使学生掌握基本操作技能,诸如最终产物、反应物的污染轻重与试剂、催化剂、产物的毒性则被教师无意识地忽视了,学生或是没有得到保护,或是得到被动的保护,这无疑是不符合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的。而在绿色化学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教师除了需要保证实验项目中的现象具有鲜明性、学生可以掌握基本的操作技能,其还需要兼顾到实验的“绿色”要求。首先,教师应该以“保护环境、从源头上杜绝污染产生”为出发点来筛选实验项目,将对环境有较大污染的项目予以排除,优选一些污染小的环保型实验,确保实验中的反应物与产物毒性小、污染轻、废物尽量少。以溴苯类实验为例,传统实验通常使用液溴与苯进行化学反应,原材料液溴具有较大的腐蚀性,苯则对人体造血系统有着鲜明的损害作用,基于“绿色化学教育”理念,教师应使用正丁醇与溴化钠两种安全物质替换掉苯与液溴。

3.2为无法替换的化学实验进行“绿化改进”

化学教学需要依照教学大纲进行,其中许多有机化学实验是无法替代的,其与绿色化学理念并不是完全符合的,教学工作者可以基于当前既有的科研成果对项目中的某些设计方案作出改进。

3.2.1使用绿色溶剂

在原有的教材中,柱色谱分离实验所使用的原料为无水苯与乙醚,在化学反应中将邻硝基苯胺与对硝基苯胺进行分离。但是苯的毒性是众所周知的,所以可以按照1∶3的比例使用乙酸乙酯、石油醚制备洗脱剂,同样可以取得理想的分离效果。而在分离亚甲基蓝与荧光黄的化学实验中,若是换用乙醇与水作为洗脱剂,同样可以取得理想的结果。并且,由于所涉及的反应物具有安全性和可重复利用性,所以可以反复进行实验来验证不同混合物浓度、氧化铝高度、探索柱直径给分离结果带来的影响。而结果证明,在1mg荧光黄加1mg亚甲基蓝的样品中滴入4滴1mL剂量、95%浓度的乙醇中,将会在最短的分离时间内获得最明显的分离效果,且所耗费的溶剂量也是非常少的。

3.2.2使用绿色催化剂

在必开的实验中有一种需要制备酯类化合物,教材中记载的催化剂为浓硫酸,这种物质多有酸性废液与反应副产物,其本身则具有强氧化性,污染性大、危险性大。基于绿色化学教学理念,可以使用[SiO2/SO2-4]作为浓硫酸的替代物,既能减少污染,还能提高化学实验的产率,且这种物质还具有可再生利用性。

3.2.3使用绿色氧化剂

有机化学实验———己二酸制备可以将其中的氧化剂进行替换,以达到绿色实验与绿色教学的目的。乙二酸可以用于尼龙-6,6的生产,这种单体的制备通常以硝酸作为实验氧化剂,但是这种物质可以产生氮氧化物等有毒气体,若是使用过氧化氢作为氧化剂,那么所产生的副产物只是水,不具有污染性,也非常安全。

4结论

绿色化学实验与绿色化学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根本性要求,符合化学实验的发展趋势,学校应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以确保化学教学的安全与无害。

作者:尹永奎 侯雨彤 李莹 师冬菊 张海峰 单位:牡丹江医学院 牡丹江市红旗医院

参考文献:

[1]陆泉芳,俞洁.化学实验绿色化研究[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4(12).

[2]宋桂苓.绿色有机化学实验的探索和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6(8).

篇3

应用化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科学,是农牧专业学生学习本专业的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应用化学实验作为应用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应用化学理论知识教学提升以及学生学习能力提升方面等方面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用化学实验教学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应用化学实验教学的效果和应用化学教学效果,需要采取措施对其进行优化和改进。基于此,本文对应用化学实验教学的优化策略进行了分析和探究,以期为应用化学实验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

应用化学;化学实验;教学策略;优化

应用化学是培养畜牧专业的基础知识。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实验是应用化学教学的重要实践技能操作部分,化学实验教学能够强化学生对化学理论知识和相关专业动手能力,提高学生对未来就业的了解和认识。由于学校教学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当前的高校化学实验教学存在一定的问题,影响了应用化学实验教学的效果。探究应用化学实验的优化策略和方法对提高应用化学专业人才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当前应用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应用化学实验教学的课程设置不科学

应用化学实验教学包括的内容是十分丰富的,包含着无机分析化学实验、有机化学实验、以及仪器分析实验等多种实验内容,实验教学的任务是很重的,但是学院在应用实验教学方面安排的课时却是十分有限的,这就导致很多应用化学实验教学流于形式,教学内容十分的分散,无法对学生的实验能力进行有效地培养。另外,由于受到设施设备的影响、实验员不足以及课时安排的影响,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很多化学实验的开展没有与理论教学进行有效结合,理论与实践教学之间不够紧密,影响了应用化学实验教学的效果。

(二)应用化学实验教学的方式比较落后

当前应用化学实验教学仍然以教师讲授为主要方式,学生按照教师讲述的实验内容和教师设计好的实验内容开展实验过程,简单的重复教师讲过的实验内容,这种单一、落后的实验教学方式没有注重学生在实验中的主体地位,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都没有得到应有的锻炼和发展。另外,对学生实验能力的评价大都是基于实验报告的内容进行的,没有针对学生在应用化学实验中的表现进行评价,忽略了学生在应用化学实验教学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影响了学生参与应用化学实验教学的兴趣。

(三)应用化学实验教学的设施条件需要进一步优化

实验教学的设施设备条件是影响应用化学实验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很多学校的应用化学实验室比较简陋,缺乏相应的实验仪器、设备和实验物品,对化学实验的开展产生了一定的限制。另外,由于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总体水平不高,很多应用化学实验使用的手段和实验内容都比较简单,缺乏综合性、创新性强的实验内容。

二、应用化学实验教学优化的策略和方法

(一)构建应用化学实验教学课程体系

针对应用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教学体系结构不合理、教学内容落后等问题,需要结合应用化学领域发展的前沿和学生的认知水平,整合应用化学实验教学的内容,删除陈旧的教学内容,保持应用化学实验的特色,兼顾该领域研究的前沿知识,创新和构建符合实际情况的应用化学实验课程教学体系,对学生进行科学的实验教学培养。另外,在实验课程体系构建方面,要针对学生学习的发展阶段和对应用化学专业的认识发展过程,对应用化学实验进行划分,按照实验难度、实验内容与理论教学的相关性等因素,对应用化学实验进行分类和分层,对处在不同学习阶段的学生开展相应阶段的应用化学实验,这不仅能够对应用化学实验教学内容进行科学的梳理,而且还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构建自身的应用化学学习框架,促进学生应用化学学习效果的提升。

(二)创新应用化学实验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

优化应用化学实验教学的重要措施就是要对应用化学实验教学的手段和方法进行创新和改革,要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通过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创新刺激学生参与实验教学的积极性和兴趣。首先,采用引导式教学方法,教师在实验开始之前对实验目的、实验内容和需要注意的事项进行简单的说明,还需要让学生上网或看书查相关的实验的资料和视频。在学生动手实验环节对学生进行指导和个别辅导相结合的方式,将实验的主动权交到学生的手上,引导学生让学生对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反思,并且进行适当的点拨和指导,让学生充分的思考,引导学生更好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独立动手操作能力进行培养。其次,采用探究协作式教学模式,应用化学实验中有很多综合性实验和创新性实验,在这种开展这些类型的实验教学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的组队,开展合作实验活动。为了提高协作学习的灵活性,让实验小组可以自行拟定试验的方法和实验的操作方式,在实验选题方面,教师可以给与学生充分的指导,在教师的指导下,实验小组成员对实验的内容、实验步骤和实验设计进行讨论和分析,探究应用化学实验的相关理论知识,制定科学的实验方案,并且通过协作开展实验过程。探究协作学习模式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而且还能够对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行培养。

(三)构建良好的应用化学实验教学平台

构建良好的应用化学实验教学平台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首先,学校要完善应用化学实验室的建设,优化实验室内的相关设施设备和实验物品,为应用化学实验的开展提供良好的条件,确保应用化学实验教学的顺利开展。其次,为了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验学习要求,设置不同层次的应用化学实验教学方案,通过开放性的应用实验项目开展课上实验和课外实验,为此,学校要做好实验室管理创新和仪器设备使用管理规定等,要为学生提供更加灵活的实验室使用平台,为学生提供课外进入实验室进行实验的机会,这样能够有效的刺激学生参与应用化学实验教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另外,要将学生引入到教师的科研项目当中,让学生对综合性的应用实验有着更加清晰的认识,通过科研项目,为学生提供更加广阔的实验学习平台,对学生的科研精神进行培养。最后,学校和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参加国家、省市各个层次举办的应用化学实验竞赛,在实践过程中对学生的化学实验设计和实验操作能力进行培养,学校也要定期举办相关的实验技能大赛,对学生的应用化学实验理论知识和实验操作技能进行综合培养,通过这种方式刺激学生参与应用化学实验的兴趣,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实验学习平台。

三、结束语

应用化学实验是应用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重要教学内容。当前应用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这教学课程设置不够合理、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落后以及教学设施设备有待优化等问题,学院需要针对这些问题,结合实际,构建科学的应用化学实验教学课程体系,创新和改革应用化学实验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通过多种途径为学生搭建应用实验教学平台,从多个方面提高学生的应用化学实验学习效果。

作者:次仁德吉 单位: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李凡修,孙首臣,邓仕英,李克华.浅谈应用化学专业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4,(4):198-202.

[2]马学林,杨威.应用化学实验教学改革[J].阴山学刊(自然科学版),2015,(1):70-72.

[3]章青,周双六,王小龙.应用化学专业实验的教学改革与探讨[J].广东化工,2014,(24):122+125.

篇4

关键词:初中化学;化学素养;学生主体;自主研究

一、化学素养的内涵界定

化学素养是一个相对抽象和广泛的概念,目前在学术界没有统一的含义,但是不同的学者都从不同的侧面进行了界定,主要表现为四个方面。一是,能够正确表示化学的基本概念。概念的学习是化学知识学习中最基础的部分,作为学生要能够明确化学学习中最核心的概念是什么,能够对化学产生总观性的影响;二是,具备运用化学知识的能力。新课程背景下提出能力为重的教育理念,教学不仅向学生传递知识,而且注重学生思考问题的过程,学生运用化学知识的灵活性;三是,了解化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所包含的基本研究方法。化学知识的学习绝不仅仅是要学生了解基本的化学知识内涵,进行最基本的化学知识运用,而是要开启学生更加广泛地自主学习,这就需要掌握化学学习和研究的基本方法;四是,汲取化学中的科学精神和正确的化学观。化学研究和探索中包含着求真务实、勇于探索、怀疑与批判等精神,教师在实验中要逐渐渗透,发展学生的道德品质。化学观是人们对化学的认识,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树立绿色化学观。

二、初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化学素养的研究

(一)引导学生总结学法,构建化学基本概念

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注重化学知识的传递,关注教师传递的知识是否足够的丰富,而不关注学生的学习,不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效率。在化学学习中,学生的习惯、态度、认识、方法等的教育直接关系着学生的学习热情、学习方式和学习结果,在教学中需要逐渐改变关注学习结果,关注教师的教的单一方式,转向关注学生的学习,关注对学生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的培养。例如,在课堂中记笔记是一种学习方法,教师的引导不是将注意力集中笔记的内容是否完整,是否重现了黑板上的内容,而是关注学生通过记笔记是否明确了自己学习的重点和难点,是否具有个性化,是否对学生的自主学习有帮助。再如,在学质量守恒定律的学习过程中,不能孤立地谈定律,谈结论和习题,还应该结合实验、实例,质量守恒定律的发生发现过程以及与生产生活之间的关系,根据不同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组织不同的学习方式和学习方法,逐渐发展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掌握基本的概念。概念的学习绝不是能够熟练地背诵就是掌握,需要学生不断地进行琢磨,在更多知识的学习中进行内化,最终提炼出一些核心概念,引领学生把握初中化学的精髓。

(二)密切联系生活实际,提高学生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化学知识是与生活实际密切联系的,生活中包含着丰富的化学教育资源,生活中也包含着问题出现的情境,生活也是学生进行知识运用的重要基地。但是,目前初中化学课堂大多数封闭的课堂,教师化学知识的讲解时按照教材的案例和分析,学生的学习依靠的是机械的记忆和模仿,学生知识的巩固主要通过习题的练习。在教学中,教师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思考和主动探索。例如,在氧气助燃性的学习过程中,教师通过知识的学习已经知识氧气更集中,可燃材料接触面越大,燃烧越旺,但是一个学生集合生活经验提出的一个问题使同伴陷入了思考,为什么蜡烛的火焰很容易熄灭,学生经过思考找到了影响燃烧的另一个因素着火点。再如,在溶质的学习过程中,教师结合人们常反应的全自动洗衣机冲洗不干净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是少量清水多次漂洗的干净还是大量清水一次漂洗的干净,这个问题激发了学生的探索欲,想要用新学到的知识解释这种现象,用新知识来解决这个问题,这是知识探索和创新的动力,也是学生不断进行新尝试的动力,提高学生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课下,教师引导学生了解全自动洗衣机的工作原理,并了解不同时间和方式的洗衣存在哪些差异。促进知识的运用的灵活性。

(三)注重化学实验教学,培养科学探究能力

化学实验是化学知识形象化的一个重要方式,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积极地参与实验,在实验中学生进行自主探索、观察,感受化学魅力,获得科学探究的方法。在初中化学教材中,每一个单元都配有必要的化学实验,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要么是用演示实验代替操作实验,要么是用不进行实验观看教材的结果。例如,在燃烧的条件的学习过程中,教师没有直接给学生传递知识,进行系统的讲解,而是安排了两组学生进行实验,一组是将白磷直接放在热水中,观看白磷是否燃烧,另一种是将白磷放在事先准备好的金属铜片上,观察白磷是否燃烧,引导学生发现白磷燃烧的条件,通过实验对比,学生能够明确然后不仅需要氧气而且需要着火点。同时,化学实验也不只局限课堂和实验室中,而且要引导在生活中创作条件进行各种不同的实验。例如,在CaCO3的各种实验中,教师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运用鸡蛋壳来进行实验,在二氧化碳的实验中,教师引导学生运用食用醋和小苏打来制备氧气并了解其中的性质。这样的学习更加直观,将知识形成的过程形象化,将知识学习的过程详细化,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而且发展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和知识发展能力,使知识的学习充满乐趣和趣味,也使课堂内容更加丰富和灵活。综上所述,化学素养包括化学概念、化学知识、化学研究方法和化学科学精神等的全面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总结学法,构建化学基本概念;密切联系生活实际,提高学生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化学实验教学,培养科学探究能力,增加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究,提高能力.

参考文献:

[1]陈克现.初中化学学习中,科学素养的获得途径浅析———基于后现代知识观的视角[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09,09:166-168.

[2]杨秀杰.浅谈初中化学教学中科学素养的培养[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14:204.

[3]贾友军.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方法分析[J].今日科苑,2008,22:236.

篇5

关键词:高中生;绿色化学;引入;策略

在高中化学实验学习的过程中,可能会因我们的不当操作而对环境造成污染,所以有必要加强绿色理念的强化。特别是在环保理念日益深入的今天,我们高中生需要从学习中的点点滴滴做起,全面推动化学学习向无污染和效率化方向发展。而绿色化学理念则是在此背景下诞生的一种环保教育理念,其可以逐步引导我们走上绿色化学学习之路,避免因化学学习而引发环境污染问题。

1更新学习理念,调整学习内容

在传统的高中化学学习过程中,我们学生只需要在课堂下面认真听教师所讲解的内容即可,无需思考其他的化学知识,这虽然也可以使我们高中生了解化学知识的一些具体用途,但是却没有意识到化学对于我们人类的重要性,所以我们许多高中生在学习化学知识的过程中只是抱着“考试考取高分”这种学习心态来学习,至于化学学习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系列后果则置之不理。在这种学习理念下,我们高中生彻彻底底地沦为了应试教育体制下的学习“机器”,没有自己的主观意识,更无法形成良好的化学素养和环保意识。而绿色化学理念则讲究增加化学学习中的环保理念,以便使绿色化学思想可以渗透到我们每个高中生的学习中来,使我们可以自主参与化学学习过程中的环保活动,逐步提升自身的环保能力,同时也可以借此来帮助我们更好地规避某些高中化学危险实验,提高我们学习化学知识的安全性。比如在每节化学实验课结束之后,我们高中生需要将残留的化学实验物质进行合理处理,如对于酸性物质要进行中和处理,切实避免有毒或者污染环境的物质对人体和环境造成损害。在树立绿色化学学习理念之后,我们所接触的化学学习内容也应该进行适当地改进与调整。当前我们高中生学习化学知识的主要途径是教育部所指定的教材,具体的学习内容调整就是要在充分了解、学习和掌握教学大纲所分配的各项学习任务的基础上,再适当地学习一些绿色化学方面的知识,有效地结合传统化学知识和绿色化学元素,从而达到践行绿色化学理念学习与应用的目的。例如,在学习塑料等有机化学物质等方面化学知识的过程中,我们高中生可以积极思考我们现实生活中存在的相关知识和现象,比如废品收购站会回收利用生活中废弃的塑料制品等来避免其对环境造成污染,或者在开展燃烧实验的过程中,可以思考如何提升燃烧的效率等,以便借助这些绿化化学内容的学习来使我们高中生逐步形成正确的绿色化学理念。

2引入绿色思想,消除实验风险

实验是我们高中生化学学习过程中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提升我们动手实践操作技能的重要条件。但是在我们高中生开展化学实验学习的过程中,常常会因不当的操作而引发环境污染问题。比如,在实验完毕之后,部分学生如果没有做好实验废弃物的处理,那么就可能造成环境污染问题,甚至安全隐患。而在绿色化学理念的指导下,我们高中生需要着重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实验操作,以全面消除实验过程中可能引发的各种污染风险:(1)规范高中生实验操作。在化学实验学习的过程中,我们高中生不可避免地需要接触一些有毒、有害的化学物质,或者在经过化学之后所产生的化学产物带有毒性。因此,在实际的实验操作中,我们高中生需要严格按照规定的实验操作步骤来严格执行,并要做好实验用品和用具的摆放和归置工作;实验室要保持良好的通风性,避免因有毒气体危害我们的健康;要及时采用合理的方法来处理实验之后的废弃、废液,同时需要将已经用过的实验仪器和设备进行彻底清洗。(2)在实验室中可以进行一些微型实验,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化学药剂的使用量,减少对环境的污染。而与传统实验相比,微型实验同样可以满足实验的现象观察和原理验证过程,所以其更加符合绿色化学理念,同时也可以借此来增强我们高中生的环保意识。(3)适当降低实验药品的浓度,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实验的整体效果,降低对环境的污染程度,所以在平时开展化学实验的过程中,我们学生需要尽量降低实验所用药品的浓度,至少不要放多,以便可以通过减少药剂用量来节约药品以及对环境的污染。例如,在我们学到“自燃现象”这部分化学实验知识的时候,所采用的白磷和二硫化碳试剂均具有很强的毒性,并且产物五氧化二磷也会对大气造成污染,此时可以采用镁粉和石英粉末来进行替代,并将生成的硅化镁至于水中,其所生成的气体也同样可以在空气中产生自然现象,但是却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3走出课堂学习,践行环保实践

正所谓:“实践出真知”。单纯地接受课堂学习,我们高中生增长的只是化学方面的理论知识,但是却无法培养我们的社会实践能力,所以我们高中生需要走出课堂学习,在社会生活中去践行环保实践活动,具体可以通过开展专题讲座、主题班会或者社会调查等来逐步培养我们高中生的环保意识。例如,在平时的生活和学习中,我们高中生可以组团到学校或者家庭周边的一些化工企业、水泥厂或者污水处理厂去考察这些企业或者工厂是如何处理“三废”的,以便使我们真实地感受到环境污染的危害,从而促使我们高中生自主践行绿色化学实践。总之,迅猛发展的社会经济在提升社会大众生活水平的同时,也引发了比较严重的环境污染和能源短缺问题。为了可以确保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就必须要发挥社会大众的共同作用,从现在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我们高中生作为未来社会的接班人,必须要具备严谨的环保意识和绿色化学思想,以便在平时的化学学习中自觉落实绿色环保实践,避免因不当的化学实验操作而引发环境污染问题。

作者:王达玉 单位:山东省临沭县第一中学

参考文献:

篇6

所谓“绿色化学理念”就是人们在社会生产、生活和实践中,就环境日趋恶化防治关键是减少乃至杜绝化学污染源而逐步形成的绿色化学重要性的认识,其基本内涵包括:(1)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它是指人口、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协调发展。(2)树立绿色化学价值观。人类对环境价值的认识或者说观念、看法、观点可以称之为环境价值观。(3)树立化学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4)树立生态和谐道德观。生态道德观念是人类传统社会道德观念的继承和发展,是在现代工业文明引发的人与环境关系日益尖锐的情况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一种人类与环境和谐相处的新道德观念,是人类有史以来环境意识发展的最高阶段。

2.绿色化学理念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渗透的现状

绿色化学旨在研究化学实验的同时要考虑对环境的影响因素,是对当代的化学研究者和化学教师提出的新任务。对于大多化学研究者来说都是一个全新的概念,但新课改的要求下,化学教师必须高度重视绿色化学的理念,并将其渗透到高中化学教学课程中十分重要。现阶段,许多从事环境保护和微型化学实验的实际工作计划已经做到了与绿色化学相一致的要求,包括化学教材中得内容也充分体现了绿色化学理念。

2.1在化学概念上建立与绿色化学一致的概念

化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已经开始重视绿色化学的概念,并结合了化学教材的许多内容的相关概念进行化学教学,他们大多从环境保护角度包括:环境污染、三废、大气污染物、酸雨、温室效应等概念,从减量、减废的角度介绍了循环操作、交换剂再生、催化剂中毒等概念中渗透绿色化学的理念,将这些能见、易懂的高学化学教材中的概念体现在绿色化学的概念中,已经为中学阶段开展绿色化学教学奠定了良好基础。

2.2在物质工业生产制造的介绍中渗透了绿色化学的观点

如工艺流程中都采取了循环操作,这样可以节省资源、提高原料的利用率。如:在合成氨工业、氨氧化法制取硝酸等工艺流程中。如防止或减少污染物排放的过程中设置了尾气处理装置或回收再利用装置。

3.在化学实验中渗透绿色化学理念的有效措施

3.1尽量避免使用有毒害的反应物和催化剂

例如,在教授高中化学实验的过程中,关于制乙烯这个实验,教师就可以教学生用氧化铝代替浓硫酸来完成这个实验,这样能减少硫酸的污染。教师也可以借鉴化工生产中不断出现新的新工艺方法和新型的催化剂,为高中化学实验绿色化提供技术支撑。化学教师应该注意把工业成果应用于实际教学,既加强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同时也使化学实验更加绿色化。

3.2改变实验装置,使产生毒害性物质的实验也能变成绿色化的实验

如二氧化硫和硫化氢反应的实验装置,传统的方法先分别制取二氧化硫和硫化氢,然后混合二氧化硫和硫化氢,必然造成气体的泄漏。为减少气体的泄漏污染,用一个小的空塑料矿泉水瓶,在其中放入小试管,塑料瓶、小试管中分别装入Na2SO3和FeS,然后迅速在其中分别加入盐酸,最后加入氢氧化钠,吸收过量气体或者中和未反应的盐酸。化学教师不能仅仅局限与课本和传统的知识观念,必须在实验中不断发现问题,总结教训和大胆探索新方法,才能真正将化学实验变成绿色,才能更好的为学生提供绿色化学的理念教学实验。

3.3进行微型化实验,减少排放,实现绿色化学

在实验中可以借助小试管、点滴板、多用滴管、井穴板等微型化的的仪器,控制学生滴加药品的用量,减少药品的使用;在保证现象的前提下尽量降低反应溶液浓度;组合实验,通过实验的试纸化,减少反应物的使用及有害物的排放。

4.4师生规范实验操作也有利于促进绿色化学实验室的建设

篇7

摘要:

对毛茛科芍药属植物牡丹的花瓣化学成分进行研究。运用多种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运用1HNMR、13CNMR和MS波谱学数据鉴定其结构。结果得到7个单萜糖苷类化合物,分别为吡啶芍药苷(1)、paeo-daninB(2)、芍药新苷(3)、乙酰芍药苷(4)、芍药苷(5)、苯甲酰芍药苷(6)和氧化芍药苷(7),及2个酚酸类化合物,分别为没食子酸(8)和没食子酸甲酯(9)。化合物1~7均首次从牡丹花中分离得到。

关键词:

牡丹;花瓣;单萜糖苷;芍药苷;没食子酸

牡丹(PaeoniasuffruticosaAndr.)属毛茛科芍药属灌木,为中国特有名贵观赏花卉和药用植物。其根皮,又称牡丹皮、丹皮,是一味应用广泛的传统中药,《神农本草经》列为中品,具有清热凉血,活血化瘀之功效,现代研究证明其在临床治疗中可起到止痛,止痉挛,抗凝和抗氧化等作用[1-3]。牡丹花作为特色的天然生物资源和新资源食品,在我国有悠久的药用和食用历史,《四川中药志》载:牡丹花性平、苦、淡,具有调经活血的功能,主治月经不调,痛经。前期研究证明,牡丹花花瓣富含黄酮类化合物[4,5],但系统的化学成分研究报道较少。为了进一步利用牡丹花资源,我们对牡丹花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系统的分离,从中的到7个单萜糖苷类化合物,分别为吡啶芍药苷(1)、paeodaninB(2)、芍药新苷(3)、乙酰芍药苷(4)、芍药苷(5)、苯甲酰芍药苷(6)和氧化芍药苷(7),及2个酚酸类化合物,分别为没食子酸(8)和没食子酸甲酯(9)。化合物1~7均首次从牡丹花中分离得到,这是第一次从牡丹花瓣中分离得到芍药苷单萜糖苷类化合物。

1仪器与材料

VarianINOVA-400型核磁共振波谱仪(美国Varian公司,以TMS为内标);Agilent5973型质谱仪(美国Agilent公司);岛津1200分析型高效液相(日本岛津公司);岛津LC6AD制备型高效液相(日本岛津公司,色谱柱为Shim-parkRP-C18column,200×20mm)。柱色谱用C18填料(日本YMC公司);SephadexLH-20(AmershamBiosciences公司);柱色谱用硅胶(200~300目)以及G254硅胶薄层板(青岛海洋化工);乙醇(分析纯,德州恒业化工有限公司);甲醇、二氯甲烷,分析纯(天津市化学试剂厂);甲醇、乙腈(色谱纯,山东禹王试剂有限公司)。牡丹花采自山东菏泽,经鉴定为毛茛科芍药属植物牡丹(PaeoniasuffruticosaAndr.)的花。

2提取与分离

取干燥后的牡丹花瓣3.0kg,粉碎后于70%乙醇中60℃温浸三次,每次4h,合并提取液,减压浓缩至无醇味。浸膏分散于水中(1L)成悬浊液,用乙酸乙酯萃取三次(3×1L),得乙酸乙酯萃取物20g。乙酸乙酯部分采用硅胶常压柱,以二氯甲烷-甲醇(50∶1~2∶1)梯度洗脱,分段收集,其中二氯甲烷-甲醇(20∶1~10∶1)段经TLC检测后分为A-C三个组分。组分A(二氯甲烷-甲醇20∶1段)经常压反相C-18柱甲醇-水梯度洗脱(5%到70%甲醇)得5个组分(Fr.A1-A5)。Fr.A1(10%甲醇洗脱部位)经过制备液相得到化合物9(5.0mg),Fr.A3(50%甲醇洗脱部位)经过制备液相得到化合物3(7.0mg)和4(6.0mg),Fr.A5(70%甲醇洗脱部位)经过制备液相得到化合物6(32.0mg)。组分B(二氯甲烷:甲醇15∶1段)经常压反相C-18柱甲醇-水梯度洗脱(5%到70%甲醇)分为5个组分(Fr.B1-B5)。Fr.B2(30%甲醇洗脱部位)经过SephadexLH-20(甲醇)得化合物5(60.0mg),Fr.B3(50%甲醇洗脱部位)经过制备液相得化合物2(8.0mg)。组分C(二氯甲烷∶甲醇10∶1段)经常压反相C-18柱甲醇-水梯度洗脱(5%到70%甲醇)得到3个组分(Fr.C1-C3)。Fr.C1(10%甲醇洗脱部位)经过SephadexLH-20(甲醇)得化合物8(21.0mg),Fr.C2经过SephadexLH-20(甲醇),后经制备液相得化合物1(4.0mg)和化合物7(14.0mg)。

3结果与讨论

篇8

关键词:生物化学;教学探索;改革

生物化学实验课是与生命学科相关的专业最重要的公共基础实践课,是对生物化学课程的有效补充,通过学习该课程不但能够更好理解生物化学的基本知识、概念和原理等知识点,而且还能够掌握研究生物化学领域的相关实验方法、技能,为学生继续深造和走向社会打下坚实基础。深化课程体系改革,持续更新课程内容,提高教学效果,提升学生基本实验素质,是教学工作者孜孜以求的目标和任务。为此,我们课程团队在教学方面采取了如下几个方面的探索:

1强化教师队伍建设,确保课程建设可持续发展

实行课程负责人制,聘任具有高级职称兼有科研课题的教授、副教授作为课程负责人,同时配备一批教学经验丰富的中青年教师担任主讲教师,进而形成了一支以课程负责人为核心、主讲教师为骨干的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团队。人才培养方面主要采用引进与培养相结合的方式,从而形成了一支相对稳定,职称、学历、年龄、学缘结构合理,可持续发展的教师队伍。

2合理设置课程内容,强化教学与科研紧密结合

教学团队调整教学内容,进一步架构更适于教学对象的内容结构体系,设置基础性实验,实验内容相对简单或经典,易于操作,主要是验证性内容,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最基本的实验动手能力。主要有层析法分离氨基酸、影响酶活性的因素及活力测定、蛋白质性质及含量测定等方面的实验,涉及到了层析、分光光度法、样品处理及含量测定等一些常规的生物化学实验原理与技术,也涉及到了如离心机、水浴锅、组织捣碎机、分光光度计等仪器的使用。在积极跟踪生物化学研究前沿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科研成果与社会实际需求,开发一些新的配套综合性训练实验,以提高学生的科研综合训练能力。例如:精氨酸激酶表达与纯化、酵母双杂交检验蓝藻蛋白质的相互作用、菠菜叶绿体基质蛋白质组分离、蛋白质印迹等实验都是目前已经开设的综合性训练大实验,一般在每学期16-18周开展。由于这些实验所用设备比较多、实验技能要求比较高,涉及生物化学研究领域最新研究成果,有效提高了学生的综合性实验能力,同时也能初步接触生物化学研究前沿的技术手段和方法。为了给学生提供更多接触科研的训练机会,积极鼓励学生结合自身特长和兴趣,申请进入我院开放性科研平台,让学生参与到教师科研一线工作中,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科研训练,不但培养了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素养,同时有效促进了教师科研工作。在学习过程中,通过查阅文献,学生可进行校级、院级等级别科研立项,在相关老师指导下开展科学研究,并按期结题。目前,许多学生通过这些措施有效的提高了科研实践能力,为以后进修和走向社会打下了坚实基础。

3积极进行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

随着两届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的顺利进行,微课走进高校,逐渐引起各院校教育工作者的重视。课程团队积极探索微课在生物化学实验中的应用,将实验理论和操作制作成微课,学生就能以网络在线的方式自主学习。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学生在微课的引导下,根据自己的兴趣,带着疑问,独立设计或选择实验方案,去验证,去探究,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学生的主体性。[1]我们根据我院实际实验条件编制了电子版教材《生物化学实验指导》,将其放在网上供同学们下载使用,并利用相关视频资料、三维动画等多种教学手段,把原来枯燥、模糊的问题变得直观明了,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

4强化教学过程控制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我们采取如下措施强化实验教学过程控制:a.加强和监督学生实验课前查阅相关资料和文献,预习实验过程,做到心中有数;b.实验课时,教师要对关键仪器设备操作要进行示范性操作,并在学生做实验时进行及时指导,确保实验操作技能得到有效提高;c.实验完成后,让学生及时进行讨论总结,在完成实验报告中着重强调实验数据处理和结果与讨论部分,强化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注重对科学现象的观察和理解能力的培养。通过这些措施有效促进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其在实验过程中能够积极思考,而不是简单的重复实验。

5构建现代课程教学互动平台

我校重视网络课程平台建设,把课程网站建设作为推进教学改革活动重要环节。我们积极借助国家级生物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教学理念,积极建设课程网络平台,充分利用课程qq群及网站进行老师与学生互动。随时搜集学生的反馈意见和想法,随时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这样不但有效的增强了师生的感情,并且激发了学生学习积极性。

6考核制度改革

为了提高学生对生物化学实验的重视,将该课程作为必修课进行考核,为了强化实验过程和技能的重要性,提高平时成绩和实验操作的分值,具体成绩计算比例为:平时成绩主要根据平时上课情况、实验及报告等平时表现进行确定,比例为30%,实验操作考试为30%,实验理论考试为40%。课程建设是一条不断探索和发展之路,我们需要在教师队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控制等多方面进行积极改革和探索。教学内容需要我们紧密结合生物化学科学研究前沿,在确保实验技能培养的基础上,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要不断学习新的手段和方法,充分利用微课、动画等在生物化学实验中的应用,并且要教学过程控制中探索发现行之有效的好办法,不断完善优质教学资源建设与更新,使生物化学实验课程能够与时俱进不断发展。

作者:倪明 刘春辉 潘继承 侯建军 陈珍 单位:湖北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篇9

一、设计探究性化学实验要注意的两个问题

1. 实验设计要具有探究性

考察我们当前的实验教学的现状发现,不少课堂上,学生们也在忙于收集数据,解释并求证结果,但是如何根据有限的线索确定证据收集的方向,如何在不止一个可能合理的解释面前做出决策呢?这对于学生至关重要,但这个环节常常被教师替代,缺乏真正意义上的探究。因此,实验设计要具有探究性,所设计的实验包含的化学规律要隐藏在较深的层次,需要学生去挖掘;实验的条件和结果之间要有较大的距离,需要学生去跨越;解决问题的方法与途径不明确,需要学生通过尝试错误,得出假设并验证假设来寻找。

2.探究性实验教学设计要在内容上把握主干,形式上注重质量

长期以来,我们重视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能力培养,注重知识的结果,往往淡化甚至不管知识获得的过程。教育太急于看到知识传授的结果,太讲究“效率”了。因此,很多教师用“高效益”的方式将实验得出的结果告诉学生,然后把大量的时间用于理解、掌握规律和习题训练。对于学生还不是很理解的规律,即使是通过大量的习题反复演练,其知识的迁移能力仍是比较薄弱的,一旦出现新的情境,许多学生将束手无策。应当看到,虽然探究学习方式开始会比较耗时,但由于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较为深刻,完全可以在后续的学习中通过少花时间用于反复巩固而补回。当然在探究性实验的设计上,我们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将所要求的内容都设计成探究性的。最值得选择的内容应该是对于学科来说具有核心和基础地位的那些概念和规律性知识,因为学生真正理解了这样的知识,就等于掌握了学科知识的主干,形成了扩充和扩展自己知识结构的能力。

二、教学方法

1.演示实验

化学课本中安排了大量的演示实验,其目的主要是让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接受化学知识,为理解提供直观材料。传统的化学演示实验是由教师先讲解,再演示,然后把观察到的现象、结论总结出来,这样的实验教学学生处于被动地位,缺乏对实验的热情和探究的欲望。根据探究性实验教学的设计原则,在演示实验中,要通过增加演示实验的创造成分,给学生提供更大的思考空间,把部分有探究价值的演示实验改为学生的探究实验。比如将铜和浓稀硝酸的反应实验转化为学生的探究性实验,这样做不仅可以使学生体验规律得出的过程,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学习的兴趣,而且也结合了实验的内容,加强了学生的环保意识。

2.学生分组实验

传统的学生分组实验教学,通常先由教师将实验目的、器材、原理、步骤、数据采集及处理等清清楚楚讲一遍,然后学生实验,教学时间一般为两课时。实验中学生只是“照方抓药”,难以激发他们的实验积极性,许多学生只是应付了事。因此,在学生分组实验中,通过增加实验的未知性,可以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如果某些实验所验证的规律符合学生认知水平、思维水平,这类实验可改为探究性实验,实验时间可放在知识教学之前。比如“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可以直接在教学“物质的量浓度”一节内容加入,作为探究性实验,让学生在亲身体验、经历探究的过程中,得出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从而也解决了配制的仪器、步骤和可能产生的误差的问题。

三、实施探究性化学实验教学的一些体会

1.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加强

在新课程中如何变学生“要我学”为“我要学”,“学会”为“会学”是一个很关键的问题。在探究性活动中,学生有了更多自主学习的空间,一位同学所说:“这样的实验需要自己去猜想、去探究,通过实验可以验证自己的猜想和设计是否正确,这种方法既促使我们动脑又锻炼了勇于猜想、大胆动手的良好学习习惯。”在这样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己猜想假设,自己设计方案,并从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增强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学生的知识结构得到优化和完善

探究式化学实验教学方法强调,让学生自己设计方案,并具体实施实验操作,这一系列的过程,使学生真正参与到实验中来,使他们的化学概念表象得以更为有效地与基础理论知识体系中的化学概念建立起实质性的联系。过去的常规实验方法,教师常常在草草做完一遍实验后,紧接着进行分析,以引出概念,而没有注意实验过程、现象是否给出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当学生头脑中还是残缺的表象时,教师却根据自己头脑中早已存在的表象进行分析。探究性实验教学方法,便是在于使学生在还没有抓住化学概念本质时,就会主动查阅资料,自己设计方案,增强迁移效果,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

篇10

高校化学实验室是进行化学实验教学以及科学研究的重要场所。实验室建设及管理是体现民办高校教学水平的重要标志。近年来,高校化学实验室安全事故频出。如何加强实验室管理,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是高校面临的重要问题。本文从实验室制度管理、仪器设备管理、药品管理、实验员队伍建设以及安全管理五个方面对民办高校化学实验室管理工作进行了阐述,以期建立科学化、规范化、绿色化实验室。

关键词:

民办高校;化学实验室;科学化管理

高等学校实验室是培养学生科学研究能力的重要场所,实验室建设在高校教学活动中起着至关重要作用。民办高校由于其自身发展的种种原因,导致其发展与公办高校相比还存在一些差距。如何缩小与公办学校的差距,首要任务是重视实践教学环节。此外,随着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化职业教育以及高等学校转型改革的提出,民办高校将面临更大的挑战。因此,注重实践教学改革,加强实验室建设、深化实验室管理是民办高校当前面临的重要问题。

1当前高校化学实验室面临的问题

在高校各类实验室中,化学实验室与其他实验室相比有着很大的特殊性[1],主要表现在:化学实验室存放着部分有毒、易爆、易燃的化学药品,如果在药品存放、使用以及仪器操作过程中稍有不当,可能会引发一些实验事故;此外,实验过程中产生的有毒有害气体、废液、废渣,甚至一些新的化学物质也需要回收处理,否则会影响师生的身体健康以及周围环境[2-4]。因此,如何对高校化学实验室进行科学化管理是值得当前实验室管理人员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以中国地质大学长城学院化学实验室为例,结合实验室自身条件对于如何实行实验室科学化管理提出几点建议。

2民办高校化学实验室实施科学化管理的思路及对策

2.1建立健全科学化、规范化的实验室管理制度

建立规范化的实验室管理制度是实验室科学化管理的前提,也是确保高校实践教学正常开展的基础[5]。实验室管理制度的核心在于实验室安全保障。目前,中国地质大学长城学院化学实验室包括学生实验室三间、精密仪器室两间、天平室两间、药品库一间、玻璃仪器室一间以及实验准备室一间。为了确保实验室人身和财产安全,实验室制定了相关的管理规章制度,包括化学仪器管理和使用规则、精密仪器室管理条例、药品库管理制度、仪器赔偿制度、仪器设备操作规范、实验室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预案,危险化学品管理方法等。化学实验室实验教学任务繁重,实验室人员流动较大,为了有效保障实验室安全,在实验室使用过程中我们十分重视实验室规章制度的有效落实。首先,每个实验室都配备相应的规章制度,学生在首堂课中,任课教师就向其介绍相应的规章制度,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严格按照相应的规定进行仪器操作、药品处理及回收;此外,为了方便实验室仪器管理,要求学生实行“对号入座”,每位学生都有其固定的实验台和仪器柜,实验仪器实行“专人专管”,要求学生在实验操作前以及实验结束后填写“实验记录本”、“精密仪器使用记录本”,登记仪器使用情况,对于仪器损坏者将按照仪器赔偿制度规定进行赔偿。在不断的实践教学中,实验室各种规章制度不断建立及完善,有力保障了实践教学的顺利进行。

2.2加强实验仪器设备的管理

高校实验室的仪器设备是进行实践教学与科研的基础[6-7],也是民办高校展示学校实力的有力窗口。化学实验室作为基础学科实验室,其仪器设备的使用率相对较高[8]。(1)为了保证仪器使用以及教学效果,必须有专门的实验管理人员对精密仪器进行日常维护,在未征得管理人员同意的情况下其他人员不得进入精密仪器室;(2)对于新到的精密仪器将进行分类整理入柜,实验柜都对应贴有标签。在仪器使用过程中要求学生填写仪器使用记录,对于仪器损坏的学生要求及时进行赔偿。实验结束后教师清点仪器数量并检查是否破损,清点无误后入柜、锁柜;(3)保持精密仪器室的卫生,每周对其进行一到两次的卫生清理,对于有特殊要求的精密仪器,要严格按照要求进行日常维护及保养;(4)建立仪器设备档案管理制度。建有仪器设备账目,每件仪器设备均贴有对应的仪器卡片,做到固定资产账、卡、物一致;(5)在实验课开课前,实验室管理人员落实仪器到位情况,保证仪器的数量,确保所有仪器能够正常运行,实验课开设期间,实验员根据仪器实际使用情况补充必需仪器,实验课结束后根据本学期仪器剩余库存以及下学期学生仪器使用情况做出实验室仪器耗材预算。

2.3加强实验药品的管理与使用

化学实验室药品种类较多,并且有些药品具有易腐蚀性、易燃、易爆等特点,所以化学药品在存放时必须依据各种药品的特点合理规划、科学分类。如何贯彻绿色环保理念,使药品利用率达到最高,应做到以下几点:(1)药品库要由具有较高化学药品管理素养的实验老师进行专门管理,没有管理人员批准不得擅自进入药品库。此外,要根据各种药品各自的属性特点确定其保存方式,分类放置。药品柜要粘贴相应标签,大宗及危险药品要有取用记录;(2)始终保持药品库环境整洁,药品摆放有序。为了保证药品库处于阴凉、避光的环境,要定期对药品库进行通风,并做好卫生打扫、通风等相关工作的工作记录;(3)结合实验教学情况制定药品用量,对于易变质、易挥发的药品在保证实验用量的情况下尽量少买;(4)实验中产生的部分可再利用的化学药品,要及时回收利用。对于实验中产生的有毒、有害的物质,要严格按照相应规定进行分类处理。

2.4建立一支管理技术过硬的实验员队伍

一直以来,高校实验室管理工作就是一项比较繁琐、复杂的工作。实验室管理人员在实验室建设及管理工作中发挥着重大的作用[9]。实验室管理人员业务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实验室管理工作水平的提高以及实践教学和科研工作的进展[10]。因此,实验员必须充分认识到实验室管理工作对于整个高校发展的重要性,并且要努力提高自己的安全责任意识。(1)化学实验室的实验员必须具有化学相关专业的专业素养,科学定岗,责任至人;(2)实验室管理人员在保证实验室安全以及实践教学顺利开展的同时,还应注重自我素质的提高,对于实验室仪器设备使用过程中出现的简单故障可以进行诊断及排除,并不断学习新的现代化实验室管理技术,为建立科学化实验室奠定基础;(3)注重实验室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对实验技术人员不定期地进行相关的技能培训,并鼓励实验员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前提下,参加实验室管理相关工作的进修和学习,积极去其他院校先进实验室参观学习,学习当前高校先进的实验室管理理念。

2.5加强安全教育,增强师生的安全意识

安全是化学实验室科学化管理的前提。化学实验室作为多数高校的基础学科实验室,承担着繁重的实验教学任务,并且实验室人员流动性较大,如何保障实验室人员和财产安全是一个严峻的问题。(1)制定安全管理规章制度是安全管理的关键[11]。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应围绕“预防为主、安全第一”这一中心思想,根据国家有关安全管理法规及政策,结合高校自身情况制定一套完整的安全管理制度,包括自查、自检制度,从而使实验室安全管理有章可依、有据可循,确保安全管理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现代化[12-14];(2)加强实验室管理人员以及任课教师的安全意识教育。学校要不定期地举办实验室人员安全教育培训,实验课授课教师要将安全教育贯彻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使学生掌握预防事故发生的基本常识以及处理事故的方法和相关技能[15];(3)组织师生参加消防安全演习等安全培训活动,增强事故应急实战能力,强化学生的消防安全意识。此外,在实验室日常管理工作中应注意加强火源、电源管理,清除火灾安全隐患。

3结语

当前,面对生源的不断扩大以及有限的实验室条件与经费,如何使民办高校化学实验室得以高效利用,需要实验室管理人员进行不断地探索以及完善,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制定科学合理的实验室管理制度,加强仪器设备以及药品的管理,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建立科学化、绿色化、规范化的化学实验室。

作者:苏红 冯俊娜 蒙淑翠 杜忠文 徐燕 单位:中国地质大学长城学院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参考文献

[1]许红霞.美国实验室化学品安全管理模式及借鉴意义[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1,33(13):1420-1421.

[2]刘桂艳,谢乃新,赵竞全.高等学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8,25(9):1-3.

[3]陈六平.关于当前实验室管理及实验教学中若干问题[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28(1):152-156.

[4]王蓓,刘永红,张宜欣,等.化学实验室EHS管理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30(1):175-176.

[5]李丽清,王丽霞,李小燕,等.高校化学实验室科学管理之探讨[J].泰山学院学报,2010,32(6):138-140.

[6]贲毅,张勇,叶李艺,等.更新管理手段提高仪器设备管理水平[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30(5):176-178.

[7]傅强.浅谈独立学院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J].科教导刊(中旬版),2013(2):236-247.

[8]黄高峰,孙胜春,詹国强.高校实验室安全性管理的研究与探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9):389-392.

[9]张家政.高校实验技术人员素质培养和队伍建设初探[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0,17(13):29-33.

[10]罗斌.科学化管理高校化学实验室[J].江西化工,2012(3):126-127.

[11]黄坤,李彦启,孟少英.发达国家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及启示[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5,34(9):145-148.

[12]束羽,丁寅,徐铮.高校化学实验室安全管理的强化与提升[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30(4):215-223.

[13]张百珍.高校实验室环保与安全的现状及对策[J].科协论坛,2009(2下):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