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力学的基础范文
时间:2023-12-04 17:58:2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生物力学的基础,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力量素质是肌肉力量的综合反应,无论是绝对力量还是相对力量,都离不开人体神经肌肉系统完全被激活时所释放出的力量,而肌肉全部力量的总和在实践中又称为最大力量,最大力量的激发,是生理、解剖学、生物化学和生物力学共同作用的结果。
1.肌肉力量训练的生理学基础
肌肉力量是机体依靠肌肉收缩克服和对抗阻力来完成运动的能力。从生理学角度来看,肌肉力量的大小取决于肌纤维的类型、肌肉的体积、肌肉的长度和收缩速度三方面。
1.1肌纤维的类型
肌纤维通常由慢肌和快肌组成,也称为Ⅰ型和Ⅱ型,其中快肌又分为快缩无氧糖解肌纤维即Ⅱa型和快缩有氧糖解肌纤维即Ⅱb型两个亚型。这两类肌纤维具有完全不同的形态、结构和机能特征,主要特征见表1。对处于自然生长发育中的青少年来说,肌纤维类型所占的百分比处于动态的发展,男性的Ⅰ型纤维从出生到35岁呈倒“U”型变化,9岁前Ⅰ型纤维的百分率显著增加,19岁后则显著减少;青春期男性的Ⅰ型纤维百分率比青春期女性的高,青春期女性的Ⅱ型纤维百分率比青春期男性的高,但20-29岁年龄段女性的Ⅰ型纤维百分率比男性高,Ⅱ型纤维在青春期后期达到成年人的百分率。
表1 肌纤维类型的主要特征
1.2肌肉的体积
肌肉的绝对力量与该肌肉的生理横断面积呈正相关,而肌肉的生理横断面积由肌纤维的数量和大小决定。肌纤维数量的增加是指肌纤维在运动训练中表现出的肌纤维分裂或生成现象,增加的是肌肉中的蛋白质,主要表现为肌凝蛋白的增加,其含量的增加可以使肌肉收缩的力量和速度得到提高;肌纤维的大小表现为肌纤维的增粗,当运动时,通过肌肉不断收缩与放松,促使毛细血管增加,结缔组织变厚,能量储备增加,横断面也随之增大。
对于青少年来说,肌纤维的大小从童年早期到青春期是呈线性、连续增加的。男性的平均肌纤维面积一直增长到25岁,男女肌纤维直径在16岁时达到峰值。青春期男性的平均肌纤维面积和增长速度比女性大,女性平均增长约3.5倍,男性平均增长约4.5倍,且男性的Ⅱ型纤维尤其是Ⅱb型纤维的大小增加更多。下肢肌纤维面积增长约20倍,而上肢肌纤维面积在同时期增加7-12倍。
1.3肌肉长度和收缩速度
肌肉在收缩时的初长度与肌纤维中每个肌节的长度有关,肌肉收缩产生的张力大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活化的横桥数目。肌肉收缩前初长度的增加可以通过运动训练来达到。在训练中通过增加用力距离来改进技术动作并积极发展身体各部位关节的柔韧性来增加肌肉收缩前的初长度,使粗肌丝和细肌丝处于最佳叠加状态,使得肌凝蛋白丝和肌纤蛋白丝发生横桥数目最多,致使肌肉的张力最大。
肌肉收缩速度与肌肉力量存在一定的关系,当肌肉做向心收缩的速度线性增加的时,肌肉力量表现出非线性下降,而肌肉做离心收缩的速度线性增加时,肌肉力量表现出相应的增加。
2.肌肉神经系统的解剖学基础
肌肉力量并不完全由肌肉的性质决定,神经控制能力也起着很大的关系,神经肌肉系统的抑制机能及自生抑制可以有效的阻止肌肉力量超出骨骼和关联组织的承受范围,力量训练反过来又可以减低或抵消机体的自生抑制机制以保证肌肉能够产生更大的力量。而神经肌肉系统对肌肉力量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牵张反射、腱梭、中枢神经系统的机能状态和肌肉工作的协调能力四个方面。
力量训练可使运动中枢产生强而集中的兴奋过程,发放高频率兴奋冲动,募集更多的运动单位参与工作。运动单位的招募形式分为两类,一是由激发频率作为归类向度,通过增加激活频率,把多次牵拉叠加以产生较大的力量;另一种是由运动单位被激活的数量作为归类向度,募集的运动单位越多,则产生的力量越大。当动员的运动单位数量不变时,中枢神经系统发出的神经冲动越高,肌肉收缩力量越大。因此,肌肉收缩的最佳效果是由神经冲动的合理频率的提高,即运动兴奋性提高,而引起调动肌肉工作能力的较多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乙酰胆碱及其生理活性物质的释放,使力量增大的。因此,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状态可以直接影响肌肉的力量,并对力量素质的发展和发挥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3.肌肉力量训练的生物化学基础
ATP是一种存在于细胞内(胞浆和核浆内)、由自身合成并课迅速分解被直接利用的一种自由存在的化学能形式,提供肌肉收缩的能量而产生人体动作。ATP在人体中的贮量极其有限,远不能满足身体活动的需要。所以,必须边分解、边合成,才能不断的供应肌肉活动的需要。ATP再合成所需的能量来自三条途径:(1)磷酸原系统; (2)糖酵解系统 (3)有氧系统。见图1
5.小结
生理学是肌肉量训练的微观理论基础,可以较深层次的认识肌肉的内部构造、类型和特点;肌肉神经系统的解剖学将应激反射性原理引入肌肉力量训练,解释了肌肉运动的神经机制原理;生物化学的能量学理论基础结合能量低些的特点解释了肌肉在不同强度下共作的机理;生物力学则将数学和物理学的知识引入肌肉力量训练中,便于数学化、精确化、科学化的解析肌肉动作技术,探寻最合理、最有效的动作方法。
参考文献
[1] 邓树勋,王健,乔德才.运动生理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 徐振海,胡德平.儿童少年的解剖生理特点与体育运动[J].杭州教育学院学报,1996(2):35-41.
[3] 胡玉洲.少年儿童生理特点与训练中应注意的问题[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6,22(6):94.
[4] 秦素荣.试论儿童少年的生长发育规律与体育运动[J].山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学报,1995(2):91-94.
篇2
1.课堂教学基于导学案的“自学·交流”学习模式,培养学生积极品质和美德
积极心理学认为,人内心存在着固有的积极力量,通过后天的教育“促使人的积极品质不断增长并使人所具有的积极力量(包括潜力)得到充分发挥,人性的消极方面就会被消除或抑制”。 使用导学案的目的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设计上,把课本知识转化成问题,而且使问题层次化,层次梯次化,梯次渐进化。再根据问题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知识。导学案的使用打破了教育的单向传授形式,打破了学生学习天性受压抑的沉闷氛围,把原属于学生的思维权利通过“自学”还给学生,通过“交流”表达自我。通过“展示”,不仅是把时间还给学生,也是把个性和尊严还给学生,把质疑的权利和知识的迁移能力还给学生。为适应初中生好胜、好表现的心理特征,导学案的有些学习任务,需要小组合作完成,派代表阐述,在回答正确或展示、表演后,给学习合作小组加分,最后评出优胜小组。这种小组合作竞赛,学生的努力带来的不仅是个人的成功而且是团体的胜利,所获得的自我价值感将更强。同时,学生在交流、沟通、分享中还能促进团结、合作、竞争等积极品质和美德,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2.充分利用生物学课外实验,增进个体的积极体验
积极心理学认为增进个体的积极体验是发展积极人格和积极力量的一条基本途径。同时让学生在实验中感受生物的形态、结构和功能是与环境相适应的,让他们感受到大自然的美,更重要的是获得成功体验,激发他们进一步进取的愿望和信心。例如以下几个实验:
(1)在要学习“种子的结构”内容前,在导学案的课前预习部分就设置如下的课前实验:①仔细观察你生活环境中的植物,它们有种子吗?②动手体验一下把种子从母体分离的那一刻的喜悦,观察种子和母体分离的种皮部位有痕迹吗?③选择并收集颗粒较大的种子,浸泡24小时并带到学校以备生物课上观察。
(2)在学习“血液的组成”的内容时,需要采集血液,用以《血液的分层实验》。每个班准备了10个试管,可进行5组对照实验,分发给其中的5个同学。到第二天,全部交上。问其来源,多的同学说,和家长一起到屠宰厂采集的鸡血,但有的同学家长在医院工作,把用过的人血连同小试管一并带来,血液的分层现象非常明显。但最让我感动的是李某,他在班里男生中是个子最矮的,说话声音很小,上课有时候还不带课本,连语文都考不及格。就是他,为了采血,他把自己养的一只兔子杀了,比鸡血的效果要好。而且,实验现象明显:加入枸椽酸钠的一支试管血液分层,另一支试管血液凝固。我在上课时,特意说明这是李某准备的材料,同学都对他投去了欣赏的目光。通过这次动手实验,让他感受到自己被关注、被尊重,并且获得了成功体验,激发了他的进一步进取的愿望和信心。
3.巧妙运用多媒体技术,诱导学生的积极情绪
篇3
关键词:初中物理;学生;兴趣;激发;策略
一、上好“引言”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对初二学生来说,物理是一门新学科,他们带着浓厚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来上课,如果处理不好,会使学生失去学习物理的兴趣,对上此课前应精心设计,一开始就要有一个良好的开端,如何才能让学生对这门课产生良好的印象,从而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呢?为了上好第一节课,我首先精心设计,认真准备,设置许多问题促使他们去思考,去探索,让他们主动地学习。例如,引言课一开始向学生介绍,从今天起我们开始学习一门新的课程物理,接着提问:“什么是物理?”学生面面相觑,不能回答。老师再问:“氢气球为什么能飞?”“如果改用口吹的气球,它能不能飞呢?”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用口吹的气球不能飞。对于这些疑问,老师可不作答,接着在课堂上做一些有趣的实验。如:1.用园珠笔在自己的头发上摩擦几下,就能吸引一些纸屑。2.拿出一个杯子和一张纸让学生检查一下是不是普通的杯子和纸,然后装满一杯水,把纸放到上面,再问学生,杯子倒过来后纸会不会落下,水会不会流出,让学生议论一会后,再做出倒杯纸托水实验,此时学生都会发出赞叹声,感到一种从未有过的惊异和喜悦,这些直观的演示,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及高涨的情绪,我在教学除了课本上的例子外,还给学生提出了与他们生活直接相关的问题,例如:为什么汽车刹车后还要行驶一段路程才停下来?为什么竖直跳起以后要落回原地?为什么手电筒内装上电池就可使小电珠发光?为什么太阳会发光?演示实验:“烧不死的金鱼”,“点不着的纸盒”等等。最后指出,这些问题要得到答案就需要学习好这物理,从而使学生产生一个想法:一定争取学好物理
二、在创造成功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在讲“照像机”时,我紧紧抓住学生的好奇心,拿出实物照像机,让学生仔细观察照像机的镜头,使学生对照像机镜头有直观的印象,并讲明照像机的构造及原理,又出示模拟照像机,让学生观看其结构,并演示所成像的大小、倒正等。看到同学们渴望学习的神态时我及时诱导说:你们是否也想做一个模拟照相机?同学们个个兴趣高涨,纷纷要求制作。说干就干,我拿出放大镜,硬纸板,半透明的塑料纸、胶水等器材,四个学生一组,不一会儿就做好了模拟照相机。虽然模拟照相机的制作非常简单,但他却能够通过操作和观察,学习照相机的基本原理,体验操作照相机的过程,观察像的大小、像的倒正等。看到学生们个个兴奋的劲头儿,我顺势利导又让学生们结合照相机的原理探讨望远镜的构造及作用。用两个焦距不同的放大镜就可以构成一个望远镜。学生用两只手各持一个放大镜,调整放大镜之间的距离,就像用望远镜那样看清楚了远处的物体。课堂上通过学生积极动脑、动手,制作的成功,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又如,在学习“浮力的应用”时,我手拿一块橡皮泥说:有谁能让这块橡皮泥浮在水面上呢?就有几个学生说他们可以,于是我给学生提供了橡皮泥、木块各一块、盛水的烧杯、盛盐水的烧杯各一只、大小铁钉若干等器材,进行实验探究,通过这样的动手、动脑,使学生的兴趣进一步深化,而且记忆深刻。
三、用演示实验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青少年的好奇心强,好奇心能促使对某一事物产生特殊的认识倾向,也就是产生兴趣,所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可以利用学生的好奇心,使揭示物理信息的手段趋向新奇。物理课堂中的演示实验是激发学生兴趣的重要手段。比如讲大气压强时,教师拿出马德堡半球的模型,开始用双手可以轻松地将它拉开,然后合拢两个半球,用抽气机抽出里面的空气,让四位同学在讲台上对拉,使尽力气也拉不开,学生们马上就被紧张有趣的情景所感染,几乎全班学生都站起来了,新奇的实验像磁铁一样吸引着他们,迫切地想要知道其中的道理。又如:低温下的沸腾停止对沸腾的烧瓶中的水加热,浇上冷水会怎么样?(浇水时,用塞子塞紧瓶口,并倒置浇)学生根据日常生活经验知道,当把正在沸腾的水拿离炉火时,沸腾就会停止;如果给停止沸腾的水壶浇冷水,壶里的水温一定会降低。演示实验时,学生观察到的现象却是:给烧瓶中停止沸腾的水浇上冷水后,水却沸腾了!通过这个实验现象学生真真切切的观察到了,它与日常现象完全不同。由于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悖,激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提高了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强烈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思考、探索,寻求问题答案的兴趣。
四、宽松的学习环境激发兴趣
教学本质上是一个生命与生命、心灵与心灵相互影响、相互交流的社会精神生活过程,所以生物学教师要彻底摒弃传统的“惟师是从”的专制师生观,在教学中尊重学生的人格、思想、情感、意志,建立一种科学、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和宽松、和谐、充满活力的学习氛围。教师要尽可能地为学生创造一种灵活的、自主的、探索的、实践性强的、安全的学习环境,营造学生自行建构知识主动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对生物学领域的学习研究兴趣。一种轻松、愉快、和谐的课堂气氛,能让学生心情舒畅地接受知识。宽松的教学环境、生动活泼的学习气氛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思维活跃,智力呈开放状态。课堂气氛过于严肃,学生就会有一种无形的压抑感,这将严重制约学生智能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扼杀学生学习生物学的积极性和兴趣。
总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提高物理教学效果的关键是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我相信,作为老师只要在课里课外,在教学的各个环节,有计划,有目的的对学生实施兴趣的培养和激发,我们不仅能有一个好的课堂气氛,重要的是还会使我们的学生得到,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欣赏与创造美的能力的培养,成为知识的主人。
参考文献
篇4
一、“引言”课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
上“引言”课要善于抓住学生的好奇心,用生动的描述将学生带到新鲜神奇的自然界及现实生活中去。学生被新奇的物理现象吸引后,便急切地希望看到鲜明、生动的物理现象和物理实验。例如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体验,认为烧水的锅只能是金属做的。当教师用牛皮纸叠成小纸盒,装入水放在酒精灯上燃烧,问学生能不能烧开时,学生都说不能。当“纸锅”真的把水烧开了,学生惊奇不己,学生学习的兴趣顿时被激发了。如流体的流速跟压强关系的演示实验将乒乓球放入漏斗中,漏斗口朝下,教师首先向学生提出问题“现在用力向下吹气,乒乓球会怎样?”学生肯定说会掉下来,但结果会怎样呢?让学生带着这样的疑问做这个实验,结果竟出其意料。这样,学生就会感到物理学科既新奇有趣,又奥妙无穷,跃跃欲试的冲动涌现了,物理学科就像磁铁一样紧紧地吸引了学生的求知欲。
二、以成功体验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
成功的体验与学习形成良性循环。有兴趣才会主动,然而学习兴趣的持久会取决于成功的体验。著名物理学家丁肇中说“兴趣就是花少量的时间得到一个好成绩”。一般说来,学习物理初期,学生学习的兴趣是浓郁的,如果有了收获,又得到他人的好评,心中就会充满了成就感,兴趣就会得到加强。但如果屡遭打击,屡屡失败就会销蚀原来的兴趣。因此,在平时的测验中,试题的设计应考虑到“学困生”,使他们也能取得好分数。考试成绩揭晓后,既要表扬好的,更要抓住“学困生”的亮点进行表扬、鼓励。不仅考试,平时上课也应如此,简单的问题尽量交给学困生。如在讲长度测量时,可让他们回答长度的主要单位是什么?长度测量的工具是什么?2m等于多少cm等。他们正确回答后,老师趁势强调这些内容在测验,乃至中考都会出现。你们能如此准确地回答,说明你们也可以在测试、中考中取得好成绩。成就感溢满他们的心房。尝到学习的甜头,学习的兴趣就会更浓郁,信心亦更坚定。
三、重视实验教学
以典型有趣的实验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初中生虽然好奇强,但大多数学生观察物理实验时,仅仅被物理实验的趣味性所吸引,只注重实验的表面现象,缺乏探求物理本质的主动意识。为使学生既看热闹,又看“门道”。实验前,应预先设计好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观察实验,进而对实验现象、原理进行分析、拓展,从而达到教学的目的。如在托里拆利实验中,设计如下几个问题①灌满水银的细长玻璃管倒置插入水银槽内,放开食指后,管内水银柱为什么下降?②为什么降到一定高度就不再继续下降了?③下降后的玻璃管内水银柱上方有什么?④玻璃管倾斜后有什么现象?⑤倾斜角度的变化对实验结果有无影响?⑥将玻璃管插浅些(未出槽内水银面)或深些对实验结果有无影响?带着这样的问题,学生对实验观察的兴趣就会迭起。
四、精心创设学习情景,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
情景不仅是“一种刺激”,更是教学目标相应的知识活动。人为优化一些场景,在教师语言的启迪下,学生置身于特定的心理场景中,如临其景,不仅促使学生全神贯注地认知,还可以激发学生有情感地主动参与学习。如在讲述磨擦时可让学生回忆在家拉手推车时,同样重的车走在水泥路上和土路上的用力情况,找出用力不同的原因;拉重车和轻车的用力情况,找出用力不同的原因,从而引导学生分析出影响磨擦力大小的因素。用学生熟悉的场景,即使是“学困生”也会主动参与讨论,因为他们有生活亲历,现象直观,结果易得。
五、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鼓励学生努力学习
篇5
关键词:掌握;物理;学科;特点;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18-090-01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它在大量的观察、实验的基础上建立起许多的概念(或物理量),定律、公式和原理,然后应用这些规律去解释和解决自然界及生活、生产中出现的物理现象和问题。只有全面熟练地掌握中学物理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良好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能够去解决有关问题,才算学好物理。
一、教育学生注重观察和实验,培养良好的观察与实验能力
教师在平时教学时,应使学生认识到有很多重要的物理规律和理论是直接从大量观察自然现象和实验中总结出来的,从而使学生认识到善于观察物理现象和实验的重要性。
1、教师在课堂上演示实验时,除了严格按规则操作,如实记录实验测得的数据并根据实验数据得出预期数量关系外,更重要的是指导学生正确地进行观察。不要代替学生观察,不要把结果事先告诉学生,而是要交代观察的目的和任务,教育学生要细心观察,观察每一个微小的变化。注意观察顺序性、着重性和对比性,并且要边观察边动脑,对实验结果进行由表及里,由此及彼,把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2、在指导学生实验时,常发现学生为了使测量的值同常数表中的一致,或得到的物理关系与书上讲的规律符合,而涂改实验数据的现象,这不利于科学态度的养成。在数学中要使学生明白,在初中物理实验条件下,使用简单仪器和简单方法,测得的结果误差较大,与书上数值有较大差异是很自然的。
二、教育学生掌握物理概念、定律、公式、原理的正确学习方法
1、物理概念的学习 一部分学生认为物理定律公式对解题有用,概念没有多大作用,因此不重视概念的学习。教师必须让学生明白物理定律、公式、原理是反映物理过程中有关概念之间内在联系的规律,概念不清就无法真正掌握定律或公式。要掌握一个物理概念,首先要了解为什么要引入这个概念?对于量化了的物理概念---物理量,常是用两个量之比或它们的乘积来定义的,这时就要分清哪些是定义式,哪些是决定式。如电功率P=W/t和P=UI的区别。凡是用公式来表述的概念,还必须弄清它的量度方法、量度单位,是状态量还是过程量,是标量还是矢量。教师在进行概念教学的同时,还要告诉学生有些概念是逐步加深的,必须随着学习程度的提高,逐步提高认识,不可先入为主,始终停留在最初的认识阶段。
2、物理定律、公式的学习 有些学生只满足于死记硬背物理定律、公式,而不去掌握它的全部内涵,这是学不好物理的重要原因。教师在教学时必须教育学生要按以下要求去掌握物理定律公式:(1)要弄清物理定律、公式的来源,是属于通过观察或实验得出的实验定律,还是利用已有的物理规律推导出来的导出定律。如果是实验定律就必须十分注意整个演示实验过程,不但要弄清建立定律的事实依据,而且还须弄清是怎样从这些事实依据中通过正确分析、推理才得出它们本质上的联系。如果是导出定律,除了弄清建立物理定律的事实依据外,还要弄清推导过程中所依据的物理定律及应用了哪些数学方法。(2)弄清物理定律、公式的物理意义。公式中每个物理符号〈包括常数〉的意义及整个定律的物理意义,还耍弄清公式中有关物理量的对应关系。(3)注意物理定律的适用条件和适用范围,避免乱套公式。
3、理论联系实际,在实际应用中加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物理就是要实物说理,掌握物理规律后就要用来解释和解决生活和生产中出现的物理现象和问题。这里特别注意要运用已学过的物理知识去分析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对物理现象所存在的片面理解甚至是错误的看法。
三、通过多种形式培养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中学物理课程中蕴含有丰富的科学方法内容,如观察与实验、比较与分类、归纳与演绎、抽象与概括、分析与综合、模型与模拟、猜想与假说、灵感与直觉等等,它们组成一个大系统。物理学理论的建立遵循着这样的途径:观察实验一提出假设一设计实验一验证假设一理论总结一实践验证理论。如果要使学生体验、认识和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和科学的思维方法,逐步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各种基础能力,以科学的态度和时代的责任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
篇6
1 让学生当课堂“主角”。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教育活动中,教师是促进者、组织者和研究者,而学生是参与者、学习者,同时又是学习的主人和自我教育的主体。为此,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1创设教学情感,激发学习兴趣。“没有情感的教育不会成为成功的教育;没有情感的课堂不是成功的课堂。”因此,平等、和谐、信任的师生关系,自由、宽松、民主、融洽的课堂气氛是唤起学生学习兴趣并促其主动学习的基础,也是实现主体性参与教学的前提。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发扬教学民主,充分信任学生,给学生提供发表不同见解的机会,激活学生的生活积累,引导、鼓励和督促学生表达自己的感受和体会。对品学兼优的学生要在班级大力宣传,发挥其榜样和示范的作用;对学困生和潜能生更要关注,多与他们沟通,不挖苦、不歧视,用真情关心、爱护他们,使他们真正感受到老师的爱,减少他们因学业成绩不理想而造成精神上的沉重压力,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以促其建立自信,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自觉地培养自己的学习兴趣。
1.2利用课堂展示,激发学习兴趣。展示就是发表,展示提升了学习的内驱力。利用初中生自尊心、自我表现欲、荣誉感强,好胜不服输的心理年龄特点,物理课堂要重视学生展示。通过展示激发了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通过展示者与参与者的互动形成“众人”集体参与的效应。在教师的引导调动下有效防止学生疲劳和产生厌烦情绪,积极的参与到竞争学习中,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1.3组织小组学习,激发学习兴趣。教师选取与学生日常生活中息息相关的题材,积极发挥小组合作学习,互帮互助的长处,激发学生参与讨论和辩论。使得小组成为互助合作,共同进步的战斗集体,从而培养新型的合作学习关系、奉献精神和集体主义精神,激发学习兴趣,发掘学习潜能,发展个性。实践证明,小组式合作学习明显优于个人学习,因为不同智慧水平、知识结构、思维方式、认知风格的小组成员各有自己的特长和优势,他们通过在讨论中发表自己的看法,交流自己的见解,相互启发,相互帮助,取长补短,往往能够拓宽思维,激发思维的火花。
2 充分利用实验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做好实验教学不仅能使抽象的概念形象化、生动化、具体化,更重要的是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达到“乐学”的最高境界。因此充分发挥实验的作用,可以使学生对物理产生浓厚的兴趣。
2.1注重演示实验,利用实验的直观性,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例如,讲热学知识时表演“纸锅烧水”、“烧不坏的手帕”、“人造雪景”等实验,通过实验,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为下一步解决为什么做好准备。讲大气压时,将热水灌入矿泉水瓶摇晃几下,倒去热水后迅速拧紧瓶盖,一会儿,观察到矿泉水瓶变瘪了,学生看到现象,就渴望知道为什么。
2.2注重学生分组实验,物理教材安排了很多的学生活动实验,由于组织学生活动实验,课堂显得有点乱,许多老师将‘活动实验’改为“口头实验”,这样不仅忽视了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而且学生容易失去学习物理的兴趣。学生活动实验即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自己动眼、动脑、动手、动口去获取知识,不仅培养学生用实验的方法探究物理知识,而且使学生从活动中感受学习物理的快乐。例如:在“声音可以在固体中传播”中可以让两个学生配合,一个学生敲桌子的一端,另一个学生堵住一只耳朵,用另一只耳朵贴在桌子的另一端听,随手取材,效果明显,何乐而不为呢?再如:“辨别凹透镜和凸透镜的活动”中,学生用摸、看、照、晃四种方法,辨别透镜,学生通过亲自实验,印象深刻,激发求知欲。
2.3变演示试验为学生分组实验,变验证性实验为学生自主探索性实验,变理论教学为实验教学。从而加深了学生对物理规律的理解,让学生学到物理学研究问题的方法,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践能力。
3教学中多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适当开展课外实践活动。让学生从身边的物理现象着手,联系生活实际。如了解晒衣服、照镜子、烧开水、灯泡变黑等生活中的物理知识。充分开展实践活动,让学生课外做一些小制作。如土电话、小孔成像、玩具照相机、自制温度计等。通过这些活动既提高了学生的生活素养,又锻炼了学生动手能力。最重要的是激发了学习兴趣。
4 提高语言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篇7
关键词:初中物理;激发;学习动机;尝试
学生在学习动机的支配下会充满学习积极性,有助于改变他们的学习习惯,提高他们对于问题的思考能力。学习动机会因学习的阶段不同而改变,所以,学习动机的激发可以通过某些有效的的教学活动来完成。
一、通过物理教学的生活化,激发学生动机
生活中有许多奇妙的现象,其实都是可以用一定的物理知识来解释的,学生没有接触物理知识时,对这些物理现象是好奇的。所以,在教学中,老师积极的对生活中司空见惯的一些物理现象做出适当的解释,从而可以引发学生们对物理知识的奇妙产生浓厚的兴趣。在不断深入的学习中,老师可以利用这些生活知识向同学们提出一些创设性的问题,慢慢进行角色转变,让学生变学习的被动者为主动者,由他们来提出生活物理疑问并作出解释,充分激发他们的想象力。老师在这个环节中引导学生发掘学习生活中物理知识,并运用书本知识加以正确解释,这在理论和实践的统一、兴趣激发学习动机中的环节是至关重要的。
生活中物理知识很多,老师可以根据教材需要进行引导。比如在讲到“声音的特征“这一节时,老师可以在课前提问例如:“同学们,我们每天听到的有哪些声音呢?它们是怎样的?”在学习中,老师就可以围绕这个问题向同学们解释关于音调、音色的问题。紧接着老师可以让同学们提出相关的问题,并让学生自己解释,老师作指导。这样通过生活常态进入到物理世界再到疑问解答,学生的学习动机就会被慢慢激发出来。
二、创新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动机
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的关键,所以,在激发学习动机这一方面,课堂教学是起到至关重要的。所以教师要利用物理学科的特点创新教学形式,构建和谐的教学课堂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我们所说的创新课堂的教学实际上可以包括合作学习、物理实验现场操作、学生讲课。
(一)在物理实践课中,由老师对学生做出合理的分组来合作学习。首先给出学习研究课题,并给与一定的积极引导,充分发挥团队的合作能力,做到让小组内每一名同学都有自己的收获。最后对每组做出客观评价,鼓励同学们的劳动成果。
(二)将理论知识融入实践操作中。我们知道在物理学习中许多理论知识需要更直接的实践活动来践行更能够让同学们理解。所以,在物理课堂上,老师在做理论的解释同时,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把理论还原成实验操作。
(三)鼓励学生讲课。是一种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措施,学生在向同学们讲授自己学过的知识时,不仅可以加深印象,而且能够增强他们学习的自信心,从而激发他们主动学习的动机。
以“探究串联电路的电流规律”为例,老师可以采取分组合作实验来完成这次课的教学。本课的目标是学会用电流表测量电流,那么老师通过对学习课题的布置,讲解注意的事项和提出实验最终要求,引导各组成员围绕实验目标设计实验、论证实验、做出实验结果分析等来完成实验。在这之前老师需要做适当的演示,试验完成后,由各小组做实验汇报。每一个环节都能充分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动机。
三、引导掌握高效学习方法,激发学习动机
学习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这个量变的过程是漫长的。所以要想达到质变,那么在学习的过程之中高效有用的学习方法也就是一个学习习惯的问题。这个好的学习习惯除了自己之外,老师需要在这个过程中给予一定的引导。一个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对于知识的学习效率的提高起着很大作用,学生学习效率提高,精神负担减小,那么对于学习的兴趣也就随之增加。
(一)做好课前预习,老师在这个环节是一个监督的角色,在课前检验学生自学预习效果,给予一定鼓励。
(二)积累性学习,学生在新老知识中学会构建一个相关联的体系,使自己对只是的认知更加全面,上升到一个高度,不断提升自己对于知识的深化理解。
(三)制定学习目标,成功的学习中,学习目标的制定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重要因素。在清晰的目标面前,自己有一个清晰的努力方向,通过努力在这个过程中不断进步,自己得到前进动力。
(四)学后反思。学习者在不断地反思错误构成中本身也是一种提升,通过不断反思,自己所犯错误也会更少,学习信心自然增强。
四、布置实践作业,激发学习动机
物理知识实践和在实验室和课堂演练是有所差别的。这里的物理知识实践是指在生活中的实践。知识从生活中来运用到生活中去是最好的学习方法。我们通过对电的学习,了解到串联、并联,电压、电流等,可以在生活中将这些知识运用到实践。在不断地实践中,学生的学习动机会被有效激发。那么老师在这一个环节中是一个引导者的角色,需要在每次学习过后给学生布置实践作业,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五、给予学生客观评定,激发学习动机
在学习动机中,老师对于同学的评价或者关注程度也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教师需要对每一位学生做出最恰当的评价,对于学生正确的做法老师应该给与充分的鼓励,对于学生不恰当的行为,老师需要根据学生情况恰当评价,鼓励其改进,老师要以公平为原则对待每一位学生的学业和生活。除了评价外,老师在与学生相处时需要扮演不同的角色,做到真正践行教书育人的美德。此外,教师还要明白,任何时候鼓励都是一门艺术,运用得到将会达到良好的效果,教师要学会积极肯定评价,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进步,并寻求不断进步。
结语:初中物理的学习期间正是学生的叛逆期,而且即将面临着升学的压力所以在这个时期,老师在保证按时有效的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对于物理知识的学习兴趣。采取不同的教学模式、注重物理实践、创新课堂教学、助学生构建有效学习方法、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来提高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学习效率,为初高中的衔接做足准备。
参考文献:
[1]周燕谈初中物理课堂学习动机的激发[J]中学物理2011(08)
篇8
一、什么是注意力
注意力是指人的心理活动指向和集中于某种事物的能力。智力有五个基本因素: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其中注意力是记忆力、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的准备状态,所以注意力被人们称为“心灵的门户”。注意是一种意向活动,它不像认知那样能够反映客观事物的特点和规律,但它和各种认知活动又是分不开的,它在各种认知活动中起着主导的作用,人的所有心理活动总是和注意联系在一起的。由于注意,人们才能集中精力去清晰地感知一定的事物,深入地思考一定的问题,而不被其他事物所干扰,没有注意,观察、记忆、想象和思维将得不到一定的支持而失去控制。在学习心理方面,初中生兴趣广泛、思想活跃,许多方面有创新的见解,他们能够在观察中注意到事物的细微处,能够较长时间地专注于一件事,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推理能力和抽象表达事物本质特征的能力。但易受外界因素干扰,不能全神贯注地坚持一段时间听课,所以教学中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显得尤为重要。
二、如何集中学生注意力
1.用趣味实验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设计趣味性物理实验,引入新课,不但可以让学生将上课前分散的注意力集中起来,更重要的是能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诱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把学生迅速带到学习物理的环境中去。例如,在八年级物理第二章《物态变化》中,讲到汽化和液化时,教师可以演示烧不焦的布条,找一块棉布条,然后用水淋湿,在中间部分滴上酒精,然后用手拿着布条的两端,把布条张开,用蜡烛的火焰烧有酒精的部分。有趣的现象出现了:在棉布条正对火焰的上方升起了火焰,好像火焰穿过了布条。拿下布条一看,棉布条并没有烧焦。结果出乎学生的意料,学生很想知道为什
么会有这样的现象,这时教师就可以很自然地将学生引
入物理的殿堂。
2.用情景故事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编讲短小精悍的情景故事,也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八年级物理第四章《光的折射》教学中,由于所学内容较为抽象,学生容易走神,这时教师可以给出一个故事,供学生讨论:一天,有几个“文明人”他们带着吃的、喝的,来到一片美丽的森林游玩,傍晚时分,他们带着眷恋与满意,“轻装”回家了。第二天,太阳出来后不久,这片美丽的森林便被一场大火烧毁了。人们都在纳闷,是什么原因引起这场火灾呢?使本来没有生机的课堂又恢复了活力,学生又专心听讲了。物理故事应具有如下特点:(1)故事中要隐含与本课内容相关的物理知识;(2)故事要短小,否则,原本是要集中学生注意力的,却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3)讲故事的过程中,若遇到有关物理内容,要放慢速度,加强语气,引起学生注意,便于学生回答后面的问题。
3.联系实际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在实际生活中加以应用,解决实际问题,是物理学科的特点之一。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随时关注身边的物理学知识,作为课程资源的重要部分。比如在《压强》教学中,为了充分刺激学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我播放了钉床视频:一个大力士平躺在布满钉子的木板上,把一块很重的大石板放在这个大力士的肚子上,另外一个大力士举起一个大铁锤猛地朝大石板砸去,只发现躺在钉板上的大力士安然无恙,而大石板被砸成几块。学生们发出了嘘嘘声,于是他们带着极大的好奇心和探究心理去听课。等学生结合实验和大量事例学完压强后,再让学生回答那个气功表演者为何没有受伤时,学生都争先恐后地举手回答:由于大力士平躺,大力士与许多钉子接触,总受力面积也比较大,所以他受到的压强并不是太大,大铁锤的作用力作用时间很短,石板还没来得及往下运动,就被击碎了。一节课下来,学生感到自己真正成了课堂的主人,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4.巧设练习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练习应是在教师主导下,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的一种活动。达标练习的确定,必须围绕课堂教学目标,将教学的重点难点,有一定层次和梯度地展示出来。为此,教师应精心设计,切不可随便出几道题让学生练,而应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设置问题。另外,还要注意课堂练习不要牵涉太多的知识,以免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偏离了教学目标,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在做练习时,要给学生思考解答的时间,千万不要频频催问,这样做会干扰学生的思考。当学生回答不全面或思维受阻时,应给予提示,要鼓励和启发学生思考。千万不要走马观花似的,让一个个学生来回答同一个问题。实际教学中,练习题分基础练习题、中等练习题和挑战练习题,从易到难,适合不同需要的学生去做,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无形之中,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达到了学习强化的作用。比如,在《功的两个必要因素》的教学中,可以由易到难地给出水平运动、竖直运动、斜面运动中物体所做的功。在《电路连接》的教学中,可以由易到难地给出两个灯泡串联;两个灯泡并联;两个灯泡并联加一个电流表测一条支路的电流;两个灯泡并联加一个电流表测一条支路中的电流,再加一个电压表测一个灯泡两端的电压等实际操作。
篇9
关键词:物理学习;心理障碍;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13-060-01
在初中有一部分同学,其他各学科成绩还可以,就是物理成绩不理想,似乎觉得物理很难学习。究其原因,除了学习方法之外,很大程度上是源于心理障碍,这些心理障碍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种:
一、恐惧心理
有些同学在初一时成绩较好,决心在初二、初三大干一场。一段时间下来,发现物理不是想象中那么好学。当主观愿望与客观现实之间发生了矛盾,所遇到的学习困难长期得不到解决,就会对物理产生恐惧心理。另外,家长、老师过高的期望值、同学的歧视等也是产生恐惧心理的重要原因。
有这种心理的同学,在学习时经常表现出知识瞬间遗忘,联想受阻、思维紊乱。这类学生多数性格内向(特别是女生)
这类同学,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重新确定奋斗目标,但希望值不能过高,要看到自己的长处,那怕有一点进步就是成功。在课堂上要真正领悟有关的物理思想、物理方法;做作业时碰到不懂的问题要及时请教老师;考试时要先易后难,实在不会的先放一放,可以设想“别人可能也不会”,从而稳定情绪;课后都与老师或同学交流,从中得到别人的指导与帮助。“失败是成功之母”学习是渐进的,功到自然成,只要做到低起点、小步子、多训练定能成功。
二、满足心理
有些同学在仅掌握了部分知识或在几次甚至一次测试中获得较好的成绩后,产生了“学得还可以”的满足心理,这样就放松了学习。有这种心理的同学,情绪大多数容易冲动,自制力差,稍有成绩就沾沾自喜。这类同学多数是平时好表现自己的。
这类同学,要增强竞争意识,即使是暂时第一,也要想到“山外有山”、“后有追兵”。打破“全会了”的思想,消除一知半解的心理障碍。对试题、作业中出现的遗漏、错误等,必须作深入、细致、全面的剖析,做到在成绩上更上一层楼。
三、厌烦心理
有些同学认为物理难学,上课虽听得懂,课后题目不会做,对物理学习缺乏兴趣。他们在厌烦心理状态下学习 ,使得大脑中与学习有关的神经细胞处于抑制状态,自然不利于物理学习。这样成绩下降,学习无兴趣,“恶性循环”,周而复始,使得厌烦心理加剧。
有这种心理的同学常表现为学习上无动力,无目标,对学习采取应付的消极态度,这类学生多数是平时比较调皮的。
这类同学,要明确学习目的,确定学习目标,了解学习物理的意义,确信学好物理对将来的生活,工作都有极其重要的作用,要培养学习兴趣,激发学习物理的热情,不要把物理学习当作苦差事。
四、依赖心理
同学们学习知识,是在接受老师课堂教育教学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个人独立的学习主动性,去认识、理解和应用知识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只有这样,自己的认识水平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不断提高。
而在实际过程别是在当前有些学校在“升学教育”的影响下,教师讲风过盛,使得有些学生习惯于老师把知识嚼烂后“喂”给他,遇到学习中的困难也总是依赖于别人给予解决。碰到较复杂的运算不愿动笔。课堂上遇到较复杂的题,就坐等老师讲解,给出答案。
篇10
一、 初中学生学习物理的障碍
1、 物理学科中的概念、公式、定理、单位很多。
2、 物理量及其符号、单位的符号多。一个符号常表示几个物理量或既表示物理量又表示物理量的单位,容易混淆.如:“P”既表示压强的符号又表示功率的符号;“S”既表示面积的符号又表示路程的符号;还是时间单位秒的符号(小写);“m”既是质量的符号又是长度单位米的符号。
3、 数理知识不同步,初二学长度单位的换算时,用到负指数;学速度时出现路程时间图像;学光学时,有的计算题要用到相似三角形;学磁感应线时用到切线;这些相应的数学知识都没学,学生学习难度大。
4、 物理学上的概念、公式、定理,光记住还不够,还必须理解才能正确解题。如:牛顿第一定律中的“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是指:原来静止的物体不受任何外力或外力突然消失时它将保持静止状态,而原来运动的物体没有受到任何外力,或外力突然消失时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又如:冰能蒸发吗?要正确回答,就需要正确理解汽化的概念,蒸发是汽化的一种方式,而汽化是指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现象。冰虽可直接变成水蒸气,但它是从固态变成气态,不是汽化而是升华了;再如:水和冰能发生扩散现象吗?扩散是指,两种不同的物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因冰和水是同一种物质的两种不同状态,所以不会发生扩散现象。
5、 大多数初中学生动手实验的意识不强,观察、分析能力较差,很多学生对实验无兴趣。
二、 怎样提高初中学生的物理成绩?
针对上面所谈到的几种障碍,提高初中学生的物理成绩,应做到以下几点:
1、 识记和理解的内容一点不能含糊、混淆,这样一些直接选择或者填空的题目才能正确作答。
2、 老师上物理课时,补充的必要的数学知识,必须搞懂,数学成绩差一点的学生要抽一定时间把数学知识补起来。
3、 学习物理过程中,容易错的题目,自己找个小本子把它们收集起来,随身携带,随时都可掏出来看一看,尤其是考前拿出来浏览一遍,大有益处。
4、 注意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生产和生活中,用以解释相关的现象。如下面是两警察父子在家的对话:警察儿子说:天热了,我得穿浅色衣服上班了,退休在家的警察爸爸说:是啊,天热了,我该穿深色衣服啦。这是什么原因呢?原来,警察儿子在外执勤,烈日暴晒,浅色衣物反射光的能力强,穿浅色衣物较为凉爽,而深色衣物吸收热辐射的本领强,警察爸爸退休在家,体温高于室温,深色衣物能从身体那里吸收较多的热量,向外散发,因此他穿深色衣物凉爽些。
5、 经常利用身边的一些常用物品做家庭小实验培养自己动手能力,提高观察、分析问题能力。
6、 在很多次的物理考试中,都有学生时间不够用,因此努力提高自己做题(计算)的速度是很重要的。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 平常学习、做题的过程中尽可能少用计算器,多用笔算和心算。很多学生一涉及计算就想到计算器,即使是很简单的数据,这样就浪费时间。
(2) 多用数学上的简便算法进行心算,如:165×9.8=165×(10-0.2)=1650-33=1617。
(3) 正确使用一些特殊的变形公式做选择题或填空题,如:P=Fv、放在水平面上的实心柱体给支持面的压强可直接用P=ρgh(ρ表示柱体的密度,h是柱体的高)进行计算或比较;对于动滑轮和滑轮组的有关计算问题,可用η=G/(nF)进行计算;P实/P额=(U2实/U2额)=(I2实/I2额),串联、并联电路中各量和电阻的关系等。
- 上一篇:农村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 下一篇:户外运动活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