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在教学中的重要性范文
时间:2023-12-04 17:58:1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计算机在教学中的重要性,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能力。
关键词:计算机教学;实践;操作;创新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微型计算机被广泛地应用在机关、学校、厂矿企业等各个单位。许多学校受陈旧的教育模式和培养计划的影响,培养出来的学生与社会的需求有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在学生的知识结构不合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能力不够紧,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差,创新能力欠缺,心理素质和应变能力不强等,这些问题是学校教学中较难解决,但又必须解决好的问题。作为一名计算机教学工作者,怎样使学生的理论水平和实践操作能力提高,毕业后在工作岗位上能迅速进入角色,适应工作,是每位计算机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
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实践环节
从事计算机教学的教师永远面临着知识老化的危机,教师只有不断地跟踪与学习新知识、新技术,使自己处于知识的前沿,并将它渗透到教学中,才能保证学生获得最新的知识。现在计算机知识被广泛运用到各个领域,例如手机、电视、游戏机等多种电子产品中,若教师在讲课过程中能涉及这些方面,既能增强课堂的趣味性,又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运用能力。例如:手机操作系统,云电视的产生等都与计算机知识有关。再次,一定要拓展自己的知识面,了解学生的专业性质,现在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广泛运用,计算机被各个行业使用,所以对学生的专业有所了解,在教学中适度结合,引导学生学会将自己所学计算机知识应用到专业学习中去,一方面便于学生理解掌握,另一方面也会为他们日后的工作带来方便,比如:加强师范类学生的CAI,加强会计类学生的财会,加强艺术类学生的动漫设计等。
计算机课程的学习有这样一些特点:这门学科的实践性很强,主要是人和计算机打交道,所以在教学中必须要加强实践环节,采用课堂讲解与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即讲完一个章节后,必须带学生到机房去实践,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通过自己操作增加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同时让学生看到实物,认识实物,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进而对所学知识有个深刻的理解和掌握。
计算机学科与一些传统学科的区别很大,一些传统学科重经典与基础知识,但计算机技术更新日新月异,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更新速度极快,教材内容相对市场滞后,与市场技术根本就不接轨,光通过书本上的内容根本是不可行的,只有去和市场接触,才能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动态,才能了解技术的发展主流。刚学会Dos,已开始运用Windows,刚学完VB6.0,又出现了,技术变换之快并非大多数学生所能掌握,在这种情况下,作为老师首先要把各种情况说清楚,让学生有所了解,之后留给学生一定的自由选择的权利,让他们去选择更适合自己的领域,比如学C#还是学Java,学Delphi还是学Matlab。
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加强实践环节
学生怎样才能更好更快地掌握计算机课程内容,最好的办法是进行实践。在此提出三种实践方式:
1.学习中实践:学习中的实践主要是在课堂上、机房里,主要是指在老师的指导下掌握基本知识,实践基本理论。首先应保证课时量,其次是学校领导要重视实验室的建设,建立与社会市场接轨的实验室,通过实践,学生才能马上消化所学的理论知识,完全掌握。
2.工作中实践:学生的毕业实习至关重要,实习过程中无论到了哪个单位都会和计算机打交道,这些操作更加基本、实用。学校应和一些企业单位建立校企合作或顶岗实习,在学生学完理论后,学校应该随时派学生去一些单位进行实践,在工作中才能锻炼自己,才能真正掌握所学内容同时在实践过程中应尽量接近自己所学专业,即用计算机知识去解决一些和专业相关的问题。把计算机技术和自己的专业结合起来,从而使计算机知识服务于自己的专业和今后的工作。
3.生活中实践:计算机知识可以说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不要一味地反对学生玩手机、上网、打游戏等,而是要做正确的引导,让他们在快乐当中学习、掌握和熟练计算机的运用。
三、检查方法要加强实践环节
目前教学质量好坏的检查方法依旧是考试成绩,计算机教学同样也依托于这种方法来促进学生的学习,但在计算机这门课程的考试中一定要加强实践,由于这门课程的性质是以实际操作为主,所以检查它的教学质量的手段必须是计算机本身。纸面上的成绩不能完全衡量学生的计算机应用水平,必须通过计算机操作的实际技能来说明计算机的应用水平。上机考试必不可少,而且应该在总成绩中加大比例,经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机试成绩应占到总成绩的80%以上。
要更好地完成计算机教学,需要做多方面的努力,首先,要建立一支稳定的高水平的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逐步完善实验室建设,为学生提供能充分发挥个性发展和创新能力培养的环境,即建立与社会实际需要的模拟环境。其次,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突破教材,加强教材建设,尤其是电子教材的建设,知识数据库的建设与更新,实现在教学过程中传授适时性、科学性、前瞻性、实用性、创新性的知识。
参考文献:
[1]南国农.信息技术教育与创新人才培养.电化教育研究,2006.
[2]邱婧玲.教育技术研究,2007.
[3]赵致璷.对计算机教改工作的思考.计算机世界,2006.
[4]王小明.实践教育的重要性.2008.
篇2
关键词:中职学校;技能考证;计算机教学;促进作用
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社会信息化不断向纵深发展,各行各业的信息化进程也不断加速,社会对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教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中职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在专业学习、实习、就业中需要具备较高的计算机理论知识及实践操作技能。中职计算机专业技能考证在计算机人才培养和职业需求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为两者的有机结合创造了条件。
一、目前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教学现状
1.学生基础差,程度不一。中职学校大部分学生学习基础很差,学习兴趣、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这是不争的事实。刚入校时,学生的计算机水平差别较大,有些学生对计算机的操作十分熟练,但多限于网络的初步应用,如QQ聊天、上网游戏等;有些学生对计算机却十分陌生,根本不懂得如何操作。学生同在一个班,容易使基础好的学生“吃不饱”,丧失学生积极性;基础差的学生又觉得学习费劲,丧失了学习兴趣,影响了整体教学效果。
2.教师安于现状,进取心不足。计算机知识更新较快,如果教师不注重学习,很快就会落伍,不能很好地向学生传授知识。部分教师一直只教一两门专业课,不涉猎计算机方面的其他知识,满足于现状,不能跟上计算机技术日新月异的飞速发展。
3.专业设置混乱,缺乏针对性。专业设置太过混乱,教学内容缺乏实用性、综合性、系统规划性,教材安排也比较随意,没有将专业知识技能培养作为一个整体计划。学生毕业后基础知识不扎实,动手能力较差,不能立即进入职业岗位,即使就业也需要再次培训。因此,中职学校应明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针对性地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合理设置教学内容,灵活选择教材,突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
二、在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教学中引入技能考证
职业资格证书是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对劳动者具有从事某一职业所必备的学识和技能的认证,是求职就业的一个重要筹码,是用人单位招聘、录用人员的主要依据之一。职业资格证书又分为初、中、高级等多个层次,考试方案甚至考试题目都预先告诉学生,目标性很强,非常适合中职学生的考核。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在取得毕业证书的同时,还要争取多个职业资格证书,达到以考促学,实现学生能力本位的目的。
三、技能考证对计算机专业教学的促进作用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教学质量。学生入学后,专业教师在专业教学中,要重点向学生介绍技能考证的重要性,帮助学生设计个人职业生涯规划,引导学生根据个人的专业特长、兴趣爱好,选择一到两个技能证书作为自己学习的奋斗目标,增强职业教育对学生的吸引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有些学生对办公自动化操作感兴趣,教师就引导学生报考计算机操作员、计算机维修员等资格考试;对于平面设计方向的学生,我们组织他们报考Photoshop平面设计师级别考试。教学实践表明:在专业教学中引入计算机考证,教学质量明显提高。
2.获得技能证书,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用人单位需要有真才实干的人才,如何证明学生的计算机水平呢?权威部门的职业资格证书就是最好的证明。由证书的权威性、实用性可知该证书含金量高,社会认可度高,对学生的职业选择、专业学习、就业指导都有很强的指导作用。有些学生认为学好计算机这门课的目的是为了期末考试时拿个较高的分数,有些学生畏惧认证考试,还有些学生认为具备能力就可以了,无需各种认证考试。其实这些想法都是片面的,认证考试可以为就业添加砝码,使自己的能力得到社会的认可,使自身能力供给与社会需求接轨。可见,获得技能证书,学生社会地位与就业竞争力都会大大增强。
3.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中职院校的教师有些具备研究生及以上学历,但大多数教师是以理论型学科的学习为主。要想使理论型学科与应用型学科较好地融合,就要求教师能主动转换角色,从理论型研究人才向应用型教学人才转变。(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考证前的培训学习,可以增强教师的业务水平。国家或行业协会组织的职业资格等级考试的内容及大纲,往往是中高职专业教学所要完成的目标,这种考试的试题质量高、考核面广,能真正体现考生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能力。(2)通过参加考证培训,教师会自觉地了解考试信息、考试大纲、考试题型,进而辅导学生复习迎考,使教师专业技能、教学水平大大提高。同时,教师本人也应参与到技能证书的考试行列中,获得高级技能证书,成为“双师型”教师,促进个人职业素养的提高。
总之,随着社会信息化的高速发展,社会各行各业将不断对计算机专业教学提出新的要求。面对挑战,每一位计算机专业教师应采取对策,积极尝试如何有效促进计算机专业教学,全方位为学生服务,让职业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就业率更高。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 翻转课堂 自主学习
随着社会对大学毕业生计算机能力的要求不断提高,大学计算机课程已成为大学教育的主要课程,但是计算机知识本身具有更新快的特点,而且结合不同的学科,应用也不同,因此仅仅依靠课堂时间去学习计算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
1传统计算机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直以来,计算机教学通常都是采用“语法+练习”的语言教学模式,不管什么课程,先把概念理解透彻,再进行实践,这就要求计算机课时数要足够,但显然这是不现实的。并且随着时代的进步,大学本科生入学的计算机基础能力也在逐年提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要达到这个要求困难重重。
2“翻转课堂”的优点
“翻转课堂”译自"Flipped Classroom",是指对课堂内外的时间进行重新调整,它起源于2007 年,是美国科罗拉多州落基山林地公园高中两位化学老师的,他们采用了创新教学模式,把传统的“课堂上听教师讲解,课后回家做作业”教学模式翻转,变成“课前在家里听看教师的视频讲解,课堂上在教师指导下做作业(或实验)”。
2.1“翻转课堂”让学生自己掌控学习
翻转课堂期间,学生需要根据自身情况,利用教学视频来安排和控制自己的学习。对课内外的时间进行重新调整,营造了学生主动学习,轻松学习的良好环境,而不必像在课堂上教师集体教学那样保持注意力集中,担心因为分心而跟不上教学节奏。将学习的主动权转移给学生。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需要从被动地听教师传授知识转变为主动学习和自主学习。学生通过课前自学、小组合作以及在课堂中完成各种活动来完成知识的学习和构建。教师只作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课程的设计者以及学生学习的互动伙伴,帮助学生获取资源、利用资源、提供课前学习指导,满足学生个性化或团队协作的学习需求,并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适时给予引导,促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中心。
2.2“翻转课堂”增加了学习中的互动
“翻转课堂”最大的好处就是全面提升了课堂的互动,具体表现在教师和学生之间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由于教师的角色已经从内容的呈现者转变为学习的教练,这让教师有时间与学生交谈,回答学生的问题,参与到学习小组,对每个学生的学习进行个别指导。当学生在完成作业时,教师会注意到部分学生为相同的问题所困扰,就组织这部分学生成立辅导小组。教师更多的成为指导者而非内容的传递者时,同时教师也有机会观察到学生之间的互动。
3如何实施“翻转课堂”
3.1建教学视频
首先,教师先分析学习者的学习风格、学习需求和学习起点,从而明确学生必须掌握的目标,以及视频最终需要表现的内容;其次,是收集和创建视频,应考虑不同教师和班级的差异,教师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和对教学内容的了解,提供两个等级的资源,即基础资源和拓展资源,供不同基础、不同需求的学生使用,设计一些值得深思的问题,引导学生去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2学生自主学习
学生可以自主安排学习时间和掌握学习的节奏,根据教师提供的任务表单明确学习任务,以学习任务为指导观看视频,开展以自我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简单的学习任务(如基本概念,简单应用),学生自主完成,教师则在课堂上不再进行讲授。
自主学习完成后,学生可以进入小组协作学习阶段,并通过交流,讨论发现的问题。教师将任务分配给小组的各个成员,再共同完成。在完成的过程中,如果学生遇到困难,应先在其小组内讨论解决,也可以向其他小组或教师求助,最后提交学习任务表单。教师根据学生提交的学习任务表单,发现学生的问题,对课堂任务进行适当的调整和二次备课。
3.3课中学习阶段
首先由教师根据各个学生、各个小组的任务完成情况,着重强调热点问题并引入新课,然后呈现任务并创建情景,再根据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共性问题进行详细讲解。如果需要小组之间进一步合作探究,则要组织各个小组进行展示汇报,教师对小组汇报内容进行点评,对各个小组提出的问题进行讲解指导,然后进行组间的相互评价。在此期间,教师要根据需要对一些重难点问题予以解决,并且对讨论引出的知识点进行补充和拓展,加深学生理解。最后,由教师归纳和总结本次学习过程,梳理所学知识点,剖析重难点内容。课后教师收集整理课件、小组汇报材料、课堂讨论问题、拓展资源,并在学习平台供学生课后自学。
4小结
翻转课堂模式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许多教育工作者也在这方面作出了有益的尝试。实际上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很难保证,放任他们自己学习有可能造成主观能动性差的学生不学习,而有主动学习意愿的学生因为学习目标不明确而产生适得其反的效果。所以,改革实践的重点在于如何保证在翻转课堂模式中,学生能保持积极的自主学习态度,如何跟进学生的学习进度并及时予以修正,如何考查学生的学习效果,最终的目的还是要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动手实践能力,以适应社会新形势的需要。
参考文献
[1] 聂晓秋,赵辰光.基于云计算环境的软件工程专业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计算机教育,2015(7): 32-35.
篇4
关键词:小学教学;创新能力培养;教学模式;计算机
小学阶段是能够塑造学生自身发展潜力的最主要阶段,因为小学时期的学生可塑性非常强。有关小学教师应该对小学生加以关注,让这些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感受到现代化的气息。例如计算机教学中,有关教师应该学会充分利用学生好奇心这一点对其进行教学,让学生在学习计算机的时候,感受到信息化技术的重要性。很多时候小学计算机教学需要根据信息化的教学体系来完善,只有不断的实现从创新式的教学,才会更好的凸显出小学计算机教学的重要性。
1以学生的兴趣为立脚点
1.1建立精彩有吸引力的课堂引导方式和内容
小学时期的学生对于新鲜事物会非常感兴趣,为了提升学生对于计算机学习的兴趣,教师就应该建立精彩有吸引力的课堂来引导学生进行学习。一个良好的课堂开端,能在开始时就能有效的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和激发其兴趣。在教师有效的引导下,能够充分的激发小学生对于计算机学习的积极性。精彩的课堂引导方式至关重要,在上课之前,教师可以为学生准备一段轻快的音乐,这样能够让学生更好的放松自己,为后期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1.2选择好教学载体和内容
对于小学计算机教学而言,选择合适的载体是非常重要的,很多时候教学载体是承载教学及内容教学活动的重要基础。据有关研究结果表示,绝大多数的小学生喜欢上计算课,但是并不是为了学习计算机知识,而是为了在计算机课上玩电脑中的小游戏。如果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将教学载体与游戏进行良好的结合,就可以更好的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实现计算机教学的高效性发展给予更多的帮助。例如在教学生练习打字的时候,教师可以运用金山打字通来实现寓教于乐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边玩边学中练习打字。
1.3采用极具特色的教学表达方式
极具特色的教学方式能够家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于小学时期的学生而言,具有特色的教学方式能够吸引小学的注意力。好的教师往往会使用风趣幽默的语言来吸引学生进入到教师的教学活动中。实际上小学时期的计算机课程是空洞乏味的,如果引入一些风趣的教学语言,能够调动学生的胃口,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计算机课程。
2培养小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方法
2.1提倡学生质疑精神,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小学生的好奇心非常强,小学计算机教师为了提升教学效率,非常有必要激发起小学生的质疑心理。因为在传统的教学中,小学生往往是属于被动的,在接受教师讲授课程的时候,还需要学会举一反三,只有这样才会在信息化的社会中掌握更多更有效的内容。因此,教师积极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突破已有的思维定势,大胆提问,这样能够提高学生的创新性思维,为实现小学计算机教学的长期发展给予更有利的保障。
2.2立足教材内容
立足教学内容是小学计算机教学中学生应该认识到的主要问题,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小学计算机教学涉及到的内容非常广,有很多现代化的小学计算机教学对于教材并不是非常重视,甚至有很多小学教师在计算机课堂上摆脱原有的教材,运用自己的方式进行教学,这种教学形式是错误的,因为小学教材所涉及的内容虽然枯燥,但是却是经过科学有效的总结后编辑出来的,所以有关小学计算机教师在讲课的时候,一定要运用科学的形式进行教学,这样才会提升现有小学计算机教学的效率。
2.3主动探索研究
对于小学生而言,培养其具有创新性的学习态度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只有创新性较强的学生才能够在计算机教学中充分的掌握好信息化技术,小学生是我国未来社会发展的主要核心力量,加强对小学生的计算机教学至关重要。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小学计算机教师应该学会主动探索和发现小学生自身的优势,并且采用创新式的方法对其进行考核。因为计算机课程与其他的课程有着很大的区别,为了能够更加真实地反映出计算机操作水平,就应该对学生加强基础教育,只有这样才会更好的实现计算机教学的创新式发展。
2.4实行实验考核制
对计算机实行上机考核,它不仅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程度和检查教学效果,也可以评价学生创新能力,根据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原理,形成再创新能力。实行实验考核制度是非常重要的。科学有效的考核制度能够帮助学生实现创新式的发展,我国的小学生大多数都缺乏自我动手能力,在计算机课程的教学中不仅缺乏创新性的思维,更缺乏竞争意识,所以笔者建议有关计算机教师可以为小学生提供一个平台,让小学生在考核中充分的发挥出自己的想象力。
2.5组织竞赛,强化学生兴趣
对于小学时期的学生而言,大多数的小学生竞争意识较强,争强好胜是小学生的最大特点,所以小学计算机教师可以为学生组织一些竞赛,让学生在活跃的课堂氛围中激发自身的潜力。很多时候小学生的思维方式与成人有很大的不同,小学生能够用自己独具特色的视角来看待外界的事物,也能够用创新式的思维来理解和消化所学习的内容,为取得最终的良好教学效果奠定坚实的基础。
3结束语
综上所述,笔者简单的论述了小学计算机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性,通过分析可以发现,现如今我国小学计算机教学已经深受人们的重视和欢迎,越来越的教师已经认识到了计算机教育的重要性,并且在教学活动中也逐渐的以学生为主体,积极的引导学生探索创新,为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给予更有利的保障。
参考文献:
[1]李岩峰,王伟华,李东杨.小学计算机教学过程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3(09)
[2]王建华.小学计算机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考试周刊,2014(06)
[3]郭少辉,李明浩,王浩越.浅谈计算机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才智,2015(04)
篇5
关键词:艺术设计教育;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思维;创新
1 计算机辅助设计教学的重要性
计算机辅助设计,英文Computer aided design,狭义是指利用计算机及其图形设备帮助设计人员进行设计工作,简称CAD;广义是指辅助设计的一种,以计算机为媒介,以软件代替画笔,表达设计内容,使其更加生动、全面。
在艺术设计教育逐渐普及的今天,计算机辅助设计教学在艺术设计的各个领域都已普及,并占据着更加重要的地位,它的持续飞速发展可以证明计算机辅助设计在艺术设计中的重要作用。发展至今,国内高校艺术设计专业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日益多元化,主要包括Adobe公司的Photoshop,Dreamwear,Flash等,Autodesk 公司三维制作软件3ds MAX、MAYA等,借助这类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使得设计师所呈现的设计效果能够越来越全面地满足客户的多种需求。根据艺术设计专业长期发展的需要,教师在设计教育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清醒地认识到,设计的灵魂是创新意识与思维能力,而计算机辅助设计直接决定设计投入生产实践的现实效果,是实现设计的重要手段。
2 计算机辅助设计教学中的系统思维与方法
系统思维的核心是对象各部分之间的联系、关系及相互作用,即设计对象的结构、关系及整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与传统思维方式相比,系统思维是从单一到多元化的改变。
在计算机辅助设计教学中,系统思维与方法是引导学生认识并运用设计方法,完整、科学地进行设计的重要基础。主要包括设计对象的分析与综合,设计信息的传达、控制与反馈。
2.1 设计信息的传达、分析与综合
根据客户需求,对设计对象进行全面分析,以获得设计来源、设计要素、设计方法等基本信息,并对相关信息进行高效整合的过程,是艺术设计教学的基本内容,只有使学生精确掌握这一过程的步骤、方法,才能在未来的设计之路上有长足发展。因此,在计算机辅助教学中,需要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将设计中的分析与综合落到实处,把案例分析中的数据分析、客户分析、设计样本测试等环节都融合其中,从基础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系统分析与综合的思维及方法。
2.2 控制设计过程中的有效信息
信息时代的今天,需要将碎片化信息整合为可利用的技术资源,来支撑创新设计的发展。因此,在计算机辅助设计教学中,学生需要养成信息敏感的习惯,并能及时对有效信息进行加工、处理,以满足设计活动中的技术和情感诉求。在设计活动中,有效信息主要通过前端资源积累、中端对象分析与末端全面整合等步骤进行控制。这些步骤落实到计算机辅助设计教学中,主要体现为培养学生建立电子素材库、从素材库中选取设计素材、对照设计需求对素材进行实质提炼(元素提取)、把握需求实质进行多方案原创设计等实践过程。
2.3 注重设计反馈
设计过程是计算机辅助设计教学中需要系统学习的实践过程,同时,设计反馈也是计算机辅助设计教学中需要重视的教学内容。设计反馈主要作用是完善设计过程中遗漏的市场需求及用户体验需求,经过再次设计,使反馈信息的实效最大化。有效利用设计反馈完善设计,可以通过CRM客户管理系统等先进技术,对客户及市场反馈的相关信息进行数据分析,形成同一客户群体或市场区域中新设计的信息来源,以此形成良性循环的完整设计系统。
3 计算机辅助设计教学改革的方法
第一,现代艺术设计已成为一项系统性活动,不再是单一的设计环节,所包含的信息量越来越大,对设计师的综合性要求也越来越高。这些发展趋势推动了计算机辅助设计教学的进步。以往的计算机辅助设计只是单纯意义的工具,没有太多创新成分,更多的是辅助设计,提高设计完成度;在学习过程中主要培养学生计算机辅助设计本身的各个操作功能的局部应用。
随着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的发展,以及设计领域的多元化要求,设计要注重考虑客户的实用诉求和情感诉求。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更加重视培养学生操作应用的综合完成能力,将单个操作连贯成为设计行为中的系统性活动,并于最初的设计需求和最终的设计效果有机结合,在实践练习中不断强化系统思维与方法的重要性。
第二,计算机辅助设计的传统教学模式是以基础教学为主,案例练习为辅。在以往的计算机辅助设计教学过程中多以操作性和功能性为主,每门课程的设置多为48或64学时,面对每一门课程学生几乎都是零基础,所以,有限的课堂时间,教师大部分用来讲授基础操作,并且指导学生进行练习。这样的教学安排常常导致学生无所适从,既不能扎实掌握基础操作,也没有学习到相应课程所需的专业设计理念,更不了解当下的市场需求。
因此,计算机辅助设计的教学安排应该以当下相关专业领域的市场需求反观学生的学习,将学习时间延伸至课堂以外,可借助微课、慕课等多种学习途径,缩短课堂上基础操作教学所占用的时间,以学生课前的自学来弥补,如此一来,可以节省部分时间进行专业设计知识的学习,以及设计实例的练习。
第三,在计算机辅助设计的各门课程中,案例设计练习都是必经的阶段,以往的计算机辅助设计案例练习多以虚拟案例为主,设计评价标准多以教师为主体。虚拟案例的特点是无真实交流对象,无市场反馈,设计元素的综合性较弱。传统的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的学习安排往往无法将学生的学习行为和学习目的有效统一起来。与此相比,真实案例的练习,尤其是阶段性练习,可以将前期阶段的软件基础操作部分与后期的设计实践部分连接起来,使整个设计过程统一在真实客户的需求下,并能够及时获得市场反馈。
在计算机辅助设计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将真实案例贯穿始终,每个案例都视为一个系统的教学环节,起到相应的训练目的,这样在规定的课时内,学生的学习时间可以更加集中,学习和训练目的可以更加明确。
篇6
目前,随着社会对计算机技术应用的重视,现在各行各业都需要大批合格的技能型、实用型人才,要满足这种市场需求,就必须建立新的教学观念。高职院校也逐渐提升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力度,但在教学方法应用上仍然更多地沿袭教条的菜单式方法,在教学上过多的偏重于对学生知识的传授,教学方法仍以教师灌输为主,对学生能力培养方面重视不够。课堂教学中虽然也在使用计算机辅助教学,但应用中仍然过分的依赖教材,通过教材一步一步地讲解计算机操作基本步骤,学生再机械性的进行重复老师讲解的操作步骤练习,让学生学习中倍感枯燥乏味,从而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
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将他们对玩电脑游戏、网上聊天的兴趣转移到对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学习中去呢?需要高职院校的教师改变枯燥的课堂学习与传统的教学模式,创造性地改革教学方法,从而提升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潜能,实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实现高职计算机教学的创新教育。
1.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现状及问题分析
1.1工作量大,影响广。《计算机应用基础》作为高校教学的一门课时比较多、量大面广公共基础课,教学特点主要是涉及学生人数多、专业面广、影响大。
1.2区域差异、教育发展的不平衡、家庭条件以及个人兴趣等因素,致使新生入学时所具备的计算机水平有很大的差异,面对这种情况,教学如何能促进有基础的学生更进一步,让没有基础的学生赶上进度,这是目前高校急需要解决的问题。
2.新形势下教学方法的创新和探讨
2.1 推行分层次教学
教学创新不仅仅是智力活动的一个过程,计算机应用基础专业因为具有独特的新生入学的计算机水平差异性特点,如果在教学中依然按照传统自然班级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就会形成进度不均等一系列新问题。在教学中最科学的方法就是在新生入校后采取分层次教学方法,对新生进行科学的摸底调查,将学生进行综合分析,归类建档。课堂分组学习注意合理搭配,如实践操作强和一般的,口头表达强的和拙于口头表达的等,可使他们相互促进,共同提高。从而让新入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机会根据个人情况在学习深度上进行选择,从而确保教师在教学中能够科学执行教学内容。在这过程中需要指出的是对学生分层不是对学生贴标签划分优劣等效,所以在这个过程中,老师一定做到分寸合适,因材施教、张弛有度,以免在教学中对学生心理造成影响,从而影响学生的正常学习情趣。
2.2 启发引导式教学方法
一些教育学家认为:在将来的社会中文盲将不再是目不识丁的人,文盲在今后的时间内将会是针对那些没有学会学习方法、自己不会钻研问题、没有预见能力的人。所以在当前的教学中,老师要着重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和思考能力。高校在教学中首先要了解学生,做好准备工作。在教学前应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认知水平,以此为根据,设计好提问的问题。其次,应遵循教学过程性的原则。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计算机知识传授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方法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途径和方法。切不可在学生还没有独立思考之前就和盘托出自己的想法。这个教学方法的主体内容主要是通过老师的引导先让学生进行独立思考,然后在学习过程再依据老师的详细讲解,通过老师展现的思维过程,从而促使学生在与老师授课内容进行比较中领悟如何改进自己的学习及思考方法。
2.3 混合式教学法
目前我们所说的混合式学习(Blending Learning),其主要模式就是把传统学习方式(面对面学习)的优势和E-Learning(即数字化或在线学习)的优势结合起来。随着高等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和人们对E-learning的深入反思,为了适应当前高校教学的需要,在将来一段时间内,混合式教学方法会将成为高等教育教学的发展趋势。在应用这个方法时高校一定要切实发挥教师在其中的引导、启发、监控的主导作用,积极利用教学实验和上机操作等实践教学,科学的调动学生在学习过程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想象力 。
3.加强高职院校计算机的教学考核的措施对策
3.1切实认识到考核工作的重要性。目前就高职院校的计算机教学来说,为了保证质量,有针对性开展考核是对教学质量的评价和监督,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和保证。在高校教学中严格依据教学规划要求,重视和加强计算机教学改革的评价与考核将对计算机教学改革过程中发挥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3.2科学掌控考核方法。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考核由平时成绩考核和期中、期末笔试考核组成,这种转变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学生平时学习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兴趣与热情。在考核过程中要坚持做到对教师教学效果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有效检验;并且通过采取的考核方式对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进行引导。从而通过考核让学生真正认识到自己学习中的不足之处,切实进行改正,真正认识到学习计算机应用基础的重要性。
篇7
处在当前的教育改革背景下,在高校的教育模式上也有着相应的改变,以往的教育模式已经不能有效的适应当前教育发展要求,所以针对一些落后的教学思想和模式要对其积极的改革.高校的计算机教学是学生全面素质发展的重要学科,在当下就要采取科学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培养,为此,就高校计算机教学及其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性进行分析,然后结合实际对高校计算机教学的现状以及创新能力培养的策略进行探究.
关键词:
高校计算机;创新能力;培养现状
高校的计算机教学过程中,由于在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下,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方面就没有充分重视,对学生今后进入到工作岗位后的发展就会存在诸多不利.这就需要从新的教学理念出发,对高校计算机教学的模式实施改革,这样才能够真正对高校计算机教学的发展起到积极促进作用,通过此次的理论研究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就有着积极意义.
1高校计算机教学及其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分析
1.1高校计算机教学的内涵高校的计算机教学是对社会专业人才需求提供资源的培训基地,计算机教学主要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业化的计算机人才.当前的企业间竞争力愈来愈大,要想保持在市场发展中的地位,就要能够充分重视自身发展的优势,计算机技术优势是促进企业发展的重要武器,所以这就需要充分重视对计算机人才的培养.而高校的计算机教学就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价值,对学生今后的顺利就业也有着积极保障作用,对学生在综合能力的提升层面也能起到积极作用.
1.2高校计算机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重要性分析在社会的不断发展背景下,对计算机技术的应用需求也愈来愈迫切,高校教育的发展在计算机教学的水平上也有着提升.但是由于在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下,老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专业知识技能培养比较重视,而在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方面就没有充分重视,这样在理论层面的过度重视就会对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的发展有着诸多不利.高校计算机教学中要充分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加强关注,创新能力的培养也是对知识处理额重要能力.计算机专业自身的实践操作性就比较强,所以只有在学习的方法上得以掌握才能够对学生今后的学习能力提升打下坚实基础,对计算机教学的质量才能提升.
2高校计算机教学的现状以及创新能力培养的策略
2.1高校计算机教学的现状分析从我国高校计算机教学的发展现状来看,还有诸多层面存在着问题有待解决,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创新意识比较薄弱,以往的计算机课程教学都是和教材紧密结合的,对问题的解决方法以及思路都比较明确,学生只要结合课本的内容进行编写代码即可.在对实际问题的操作开发的思维方式还没有具备,比较缺乏问题解决的灵活性.还有是在相互合作的意识方面比较缺乏,以往高校计算机教学中实验命题的范围相对比较小,而学生能够依靠自身能力得以完成,没有为学生在问题的解决中进行组织和交流的程序设计,这样学生的合作意识就比较薄弱.这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就受到了限制,失去了这样比较良好的机会.
2.2高校计算机教学的创新能力培养的策略对高校计算机教学中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要从多方面加以实施,首先要对教师的教学观念进行转变,这是创新教学的基础.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转变教育观念是首要的,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不能在知识上简单的灌输,要能够重视对学生知识掌握的方法,发掘每个学生的学习潜力.老师要通过趣味性的教学进行导入,让学生能积极主动的投入到教学中来,在创新能力培养的环境营造方面要充分重视.鼓励学生的质疑态度,对各个教学的环节都要能充分重视.加强高校计算机教学创新能力的培养要在教学的目标以及主体层面得到明确化,教师作为教学的引导者,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激发以及培养学生的积极思考能力就比较重要.教学中将对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学习主动性作为主要的教学目标,然后再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等实施层次性的教学,让学生都能够得到进步.教学目标明确之后就要对学生的创新思维加以培养,让学生能够在最佳的状态下掌握计算机教学的内容,将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要对计算机课程教材进行综合性的设计,对学生创新思维激发.高校的计算机专业教师在教学设计方面要能充分重视,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作为重要方向.重点要对学生的发现问题以及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培养,课程的综合设计过程中要能对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相关教学内容加强重视.教学要能有前瞻性以及探索性,这样才能有利于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
3结语
篇8
一、高职学生缺少学习动机的原因
1.内在因素
高职学生学习基础普遍薄弱,缺乏自制力与刻苦钻研的精神。同时,由于对所学专业了解不多,大部分学生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缺乏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另外,由于部分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所衍生的不良学习气氛不仅影响了班级整体的学习氛围,还制约了其他学生学习动机的产生。
2.外在因素
部分高职学生认为计算机课程与社会需求脱节,导致课程教学无法对学生产生吸引力。同时,陈旧的教学方法、枯燥的授课方式、滞后的考试形式,也严重影响了高职计算机课程的教学质量,进而形成恶性循环,直接影响学生学习动机的产生。
二、动机理论在高职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
1.注意策略应用
注意是一种心理活动,若缺乏注意,将无法顺利展开心理活动。在计算机教学中,教师应积极运用注意策略,吸引学生注意,真正让学生参与到计算机教学中来。在设计注意策略时,最重要的是让学生选择、感知信息,进而产生稳定、明确的心理趋向。具体方法如下:①让学生明确认识到计算机知识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可以通过讲解计算机广泛应用的生动案例,使学生真正知晓计算机知识和技能的重要性,并加强课堂教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将教与学变成有价值、有意义的事情,由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②用悬念激发好奇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预留问题、设置悬念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带着问题思考,吸引学生将注意力放到学习上。③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更好地满足学生对知识的渴望,有效地吸引学生学习计算机课程。例如,在学习计算机系统知识时,可以设计学生拆卸、安装主机箱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在宽松、自由的环境中学习,提高参与性与创造性。
2.相关策略应用
相关策略是指将所学知识与学生的需求、动机、目的联系起来,如果学生认识到学习内容与自身实际需求密切相连,就会表现出极大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引入相关策略,具体方法如下:①共建学习目标。在相关策略的指导下,教师可以在每节课的教学结束后让学生自己制定下节课的学习内容,结合教学内容及学生的想法共建学习目标,提高教学针对性。②结合学生学习水平安排适度的学习任务。有了适宜的学习任务,学生就能及时完成并获得成功的体验,进而大幅度提高学习动机。在安排学习任务、制定学习目标时,要制定让学生努努力、使使劲就可以完成的目标。因此,教师需要了解学生已有的经验、知识、需求、兴趣等,合理安排学习任务。
3.自信策略应用
应用自信策略发展学生的自信心是教学成功的重要保障。如果学生认识到努力程度与收获之间存在密切联系,就会投入更多努力,学习更有韧性。在计算机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并将学生学习上的成功归因于努力而不是运气,结合表扬、鼓励等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与动力。
4.满意策略应用
满意是维持、加强学习动机,并使学习动机稳定、持久的重要因素。在该策略的指导下,教师应合理、正确地表扬学生。表扬是最容易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方式,但是也最容易被忽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掌握并善于运用表扬,对学生的努力进行适度的表扬、赞赏,以激发学习积极性。同时,要完善计算机教学的评价标准,改变过去以成绩单为主的评价方法,通过多标准的评价方式,提高学生的满意感。
篇9
【关键词】大学计算机教学 网络资源 重要作用
基于高等学校课程安排轻松,学校教室、寝室条件设备齐全,大学生在校学习以及生活基本与网络合体,区分不开。对此现象,教师不能强制斩断学生对网络的依赖,而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将网络资源带入教学之中,特别是对计算机专业学生的教学上,教师要学会将网络资源和教学合体,让网络资源的的丰富性充分被计算机教学应用,提高计算机教学水平。
一、网络资源的特点及优势
(一)网络资源的特点
所谓网络资源就是计算机网络中各方面信息的汇总,集合一起的资源库。网络资源的信息量全面、覆盖面广的特点显而易见,除此基本特点之外,网络资源还具有动态更新速度快、资源共享性能、沟通反馈性能等特点。
(二)网络资源的优势
网络资源的优势体现在对其特点的应用之上。1.网络资源动态更新速度快,高速处理各方面的信息,让民众能第一时间得到社会信息以及学习资源,及时性的掌握最新信息是社会发展进步的基础;2.网络资源在网络平台的共享性,使资源的应用上方便快捷。3.网络不仅仅是存储信息的作用,其微博、贴吧、各种聊天工具、电邮等网络工具,帮助使用者之间进行沟通交流,信息反馈。网络资源的是集信息存储、信息、信息共享、信息反馈于一身的大平台,不仅仅帮助群众增长见识,提供便捷服务,也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二、网络资源在大学计算机教学中的重要性
网络资源特有的优势,决定了其在大学计算机教学中的无与伦比的重要性。
(一)传统大学计算机教学
大学计算机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应用性课程。传统的大学计算机教学,是教师在讲台上讲,适时配合在黑板上演示。其讲述的内容都是围绕书本或者辅助教材,其信息面狭窄以及缺乏实践操作,学生无法在实践中领会课程,消化课程。更严重的是,不能进行实践操作,导致学生根本不明白自己在哪些方面比较薄弱,不能有针对性的提升和完善。传统的计算机教学没有网络平台,导致学生获取的知识落后,在见识上“out”。传统的计算机教学,有其固定的流程模式,即先对教材上的理论知识的学习,后上机操作。然而上机操作也只是对教材理论知识的演示,并没有扩充教材以为的知识信息。传统的计算机教学,总结来说就是死板的教学生书本上的内容。没有扩充学生知识面的同时,也无法促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其劣势显而易见。
网络资源在大学计算机教学中的作用
(二)大学计算机教学要想突破传统教学的狭隘,必须在教学过程中引进网络资源。网络资源在大学计算机教学中发挥的巨大作用可以从四个方面体现。①为教师提供教学素材:教师对学生的教学关键在于教师的备课工作。利用网络资源,教师可以在网络上搜索课程最新的资料,在对网络资料和课程内容整理的过程中,也可以有效的调整教师的教学方案,帮助教师灵活教学,高效的达到教学目标。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网络终端平台,将课程需要的备课资料通过网络共享资源库,直接在课堂上输出,为教师课前准备提供了方便。同时,网路共享平台对信息资料的储存,可以随时对已搜集资料进行编辑,更新和补充。②为学生提供学习资料:网络资源以其快速的网页浏览、网页搜索系统,帮助学生有目的性的收集资料。网络资源对于大学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来说,不仅仅是课堂上的实践操作,还是一项课外学习。在学习计算机课程的同时,也扩充了对社会的认识,扩宽了视野。同时,学生应用网络资源可以在对信息的搜索中,找到自己的兴趣,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提高自身的素质和技能。③超链接的资源共享:教师和学生通过对Internet的远程登录,FTP、超级链接等手段,可跨地区的检索信息,教师可以随时登录系统网址,通过学生储存的网络资源,随时随地对学生进行教学。④远程教学[2]:远程教学就是远距离教学,是通过网络平台实现的可在课堂之外的教学方式。教师和学生在自己方便的地方,随时随地通过网络连接计算机,“面对面”进行教学,并由网络资源库上的教学资料,做到真实的教学效果。
(三)网络资源在大学计算机教学中的重要性
网络资源在大学计算机教学中具有丰富的资源内容、强大的交换信息功能,同时还不受时空的限制,促进学生高效学习的优势。通过网络资源的特点优势,以及在大学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简单总结网络资源在大学计算机教学中的重要性如下:
网络资源辅助计算机课程设计工作。在课程方案设计中,教师针对当前课程内容,在网络资源中检索资料,综合分析制定教学方案。如果教学方案的设计脱离了网络资源,那么教学方案的设计只能全部依赖于书本上的内容,然而书本是每个学生都有的,只依赖书本做教学方案设计,犹如多此一举一般。大学阶段的学生已经是大人了,自主理解能力很强,在教材的理解上不需要老师深刻提点,老师在对大学生的教育上,只能要自己的思想比学生超前,在设计教学方案时,结合网络资源做优秀的教学方案,从教学魄力以及教学能力上征服学生。网络资源促进了学校与教师、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在网络平台上,教师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可以建立QQ群、BBS论坛如此类的互动平台,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全面掌握学生的动态,在长期的交流中和学生建立深厚的朋友关系,促进在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管理,引导学生如何学习,帮助学生提高专业水平。
三、结语
由于网络资源与计算机平台息息相关,在大学计算机教学中,网络资源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促进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但是,凡事都有两面性,有利有弊,在网络资源的使用中,计算机专业的教师和学生会对网络资源过分的依赖,从而教学目的可能会被忽视。所以,在对大学生计算机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掌握学生对网络资源的使用方法和使用力度,充分发挥网络资源的优势,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中职计算机课中;防范电脑游戏干扰;有效方法;分析
计算机技术的普及和应用,为我们中职教育掀开了崭新的一面,一方面丰富了学生学习资源,另一方面也为教师教学提供了很多方便,但是在现代化的计算机教学中一些娱乐的网络游戏对学生的正常学习也产生了一定程度上的干扰,如果学生在计算机教学中自我控制的能力不高,那么就更容易受到电脑游戏的诱惑。目前,在我们中职的教学中,总会有一些学生在利用计算机上课时间偷偷的玩网络游戏,严重影响了学生正常的学习生活,更严重的情况,有的学生迷恋网络游戏,竟然逃课荒废学业。因此,为了有效的对这样的情况进行控制和管理,一定要采用相应的办法进行中职计算机课中的电脑游戏防范,下面我们就通过论述来加以分析和讨论。
一、控制学生在计算机学习中的学习环境
抵制学生在计算机课中玩网络游戏相对合理的办法,就是让学生远离诱惑,对此,笔者的相关观点就是:
1.限制学生上网的情况。在不是特别的情况下,不对学生学习的计算机进行互联网的连接,对互联网中的网络游戏诱惑形成良好的隔断作用。
2.清楚教学中计算机内部的电脑游戏。很多计算机在安装系统的过程中,可能都存在一些小游戏,很多同学就通过不经意的发现找到了相关的游戏,就会在教学中玩这些小游戏。因此,为了避免这样的情况发生,我们中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经常的对计算机进行检查和清理,将一些存在电脑上的小游戏和游戏软件进行及时的清理和删除,避免给学生学习带来不良的影响。
3.屏蔽计算机上的USB接口。在计算机应用装置中,都存在USB移动接口设备,很多学生在计算机中没有找到相关的小游戏和网络游戏,就会自行准备手机、优盘、MP4等存储装置,然后在老师不注意的情况下,将电脑和存储装置进行连接,将拷贝好的电脑游戏在电脑中进行游玩,因此,屏蔽计算上的USB接口是最好的解决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在计算机课中玩电脑游戏起到了一定的防范作用。
二、适当在计算机教学中结合一些趣味教学内容
很多学生在计算机课堂中游玩网络游戏,有一些因素就是由于上课的内容单调匮乏引起的。因此,在计算机教学中要想更好的对学生玩网络游戏进行控制和管理,就要在教学过程中精心的安排一些教学内容以及趣味的学习内容,教师不能只按照书本的内容进行计算机的教学,计算机这门学科是具有很强的科学性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制作幻灯片和动画的形式来引导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让学生在计算机教学中找到乐趣,学生才会爱上学习,自然而然就忽视了网络游戏的存在,只有学生把心思都放在了学习上,自然就不会对网络游戏产生兴趣。
三、培养学生自我控制的能力
想要最大限度的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防范电脑游戏干扰的方法,最根本和本质的方法,就是培养学生自我控制的能力,为此,笔者有以下几条建议。
1.使用目标教学方法。在每节课都为学生制定学习的目标和方向,让学生能够在课堂学习中,将精力都放在学习目标上,久而久之,就培养出了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和习惯。
2.教师加强督促。教师一定要在日常学习生活中不断的督促学生学习,对学生的检查和监督要做到持之以恒,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督促学生及时的完成教学任务,让学生从心底接受学习。
3.稳定学生的情绪。在中职教学过程中,很多学生在这一阶段都不能达到自控的心理状态,再加上网络游戏的诱惑,非常容易出现学生情绪不能自控的情况,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适当的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和教育,向学生说明学习对今后发展的重要性,采用多种方式让学生接受和认可学习的重要性,只有学生认可了学习,才会自主的学习知识,丰富和完善自身,因此,中职教师一定要及时的向学生灌输相应的思想。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中职计算机教学过程中,想要完全的杜绝网络游戏和电脑游戏带给学生的诱惑,可以说是非常困难的一件事。因此,我们一定要多方进行努力,创新出更为科学合理的方法和手段,帮助学生杜绝网络游戏和电脑游戏的诱惑。希望我们中职教师能够在实践工作中不断的探索和创新,创造出更好更为合理的应对方法。
参考文献:
[1]乔纳森·利克,张一峰.电脑游戏使儿童更聪明[J].国外社会科学文摘,2001(11).
[2]杨谦.怎样避免孩子沉迷于电脑游戏[J].家庭教育(中小学家长),20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