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微生物研究范文
时间:2023-12-04 17:58:0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药品微生物研究,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食品安全 微生物检验 内容 质量 必要性
中图分类号:TS2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336(2013)22-0010-02
近年来频发的食品安全事故使得人们越来越关注食品安全与健康,食品安全监测备受人们关注。而在食品安全的相关项目中,微生物及其衍生的各种霉素对食品的污染最受人们的关注,食品微生物检验也顺应潮流发展而备受人们关注。在食品的生产过程中,微生物会随着食品的生产、加工、包装、运输、储存等环节进入到食品中去,进而使食品在短期内变质,失去使用价值,甚至还会对人体造成一定的伤害,所以说,必须进行严格的食品微生物检验,确保食品安全。
1 食品微生物检验的基本内容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越来越先进了,检验步骤也越来越简化了,目前常用的检验技术主要有:电阻抗法、核酸探针技术、PCR技术、免疫酶技术等。而检验的内容则主要是食品样品中的指示菌和致病菌。
(1)指示菌。检验食品中的菌落总数和大肠菌群。菌落总数表明食品的受污染程度,从而得出食品的保质期是多长。而大肠菌群多产生于粪便中,因此也可以将其作为食品受污染程度的指标之一。饮用水和食品中的大肠菌群的定义是不一样的,在饮用水中,大肠菌群是指1000ml饮用水中所检验出来的菌群数量;而在食品中则指100ml中检验出来的菌群数量。通过检验食品中的菌落总数和大肠菌群,可以为食品的安全质量做出科学评价。
(2)致病菌。在食品检验中,相关法律法规明确规定了霉菌毒素、酵母菌、沙门氏菌、志贺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含量,一旦超过就会危及到人体的健康。比如说:食品中的霉菌毒素超标,那么就有可能带来腹泻、呕吐等不良反应,带来食物中毒现象。
2 食品微生物检验的必要性
食品微生物检验是保证食品安全的一道重要门槛,其检验质量直接关系到我国食品安全监测的工作效果,关系到国计民生。一般而言,食品生产出来之后,就要以最快的速度流入市场,使消费者得到最为新鲜的食品。因此,食品微生物检验必须快速、准确,尽快得出检验结果,从而确定食品安全是否达标,对预防食源性疾病、提高食品质量起到重要作用,维护老百姓的身心健康。
如果没有食品微生物检验,市场上就很有可能出现许多不合格的食品,在人们食用后带来严重的不良社会影响。通过食品微生物检验,相关人员可以获知食品的清洁指数以及受污染程度,确定食品是否安全,确定食品的安全保质期,从而使人们在食品变质前使用,既让老百姓吃到健康食品,又减少经济损失。因为,一旦某种不合格的食品大量流入市场之后,在造成严重的食品中毒、致病等食品安全事故之后,就会导致人心惶惶,流入市场的食品也必须销毁,带来了严重的社会影响和经济损失。所以说,食品微生物检验对提高食品质量、减少经济损失起到重要作用。
如果没有食品微生物检验,当发生食品安全事故后,医护人员无法迅速得出病因,不利于患者迅速恢复健康。而食品微生物检验的数据资料可以成为卫生学上的评价依据,所以说,进行食品微生物检验是非常有必要的。而《食品卫生检验方法微生物学部分》则明确提出了微生物检验中的各项指标要求,这推动了微生物检验的标准化和规范化。进行食品微生物检验时,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进行检验,从而有效减少误差,提高检验数据的正确性,更好的进行食品安全监测工作,为老百姓带来放心食品,促进社会稳定。
没有食品微生物检验,食品安全就会受到极大威胁,而频繁发生的食品安全事故又会给人们带来焦虑感,不利于社会稳定,进而不利于社会主义建设的健康发展。我们都知道,食品在生产、加工、包装、运输、储存等环节中极容易受到细菌的污染,影响到老百姓的身体健康。而食品微生物检验则正好可以得出食品的受污染程度,从而为食品的卫生管理提供合理化建议。而且,通过微生物检验,我们还可以获知食品是在哪些生产环节中遭受细菌污染的,从而改善食品生产的环境,生产出更多合格的食品,减少经济损失,保证老百姓的身体健康。
食品安全关系到国计民生,没有食品安全,老百姓的正常生活就会受到极大影响,影响社会稳定,进而不利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可持续发展。食品微生物检验为食品安全工作提供必要的科学依据,科学评价食品卫生质量,有助于保证老百姓的饮食卫生安全。
3 食品微生物检验的发展
国家越来越重视食品安全,而食品微生物检验也在这种形势下迅速发展起来,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先进检验技术,检验的质量也越来越高。比如说:分子生物学技术、电阻抗法等技术就是食品微生物检验的新方法。在未来,微生物检验将会变得高效、快速、精确,检验的步骤将会逐渐简化,检验质量受自然环境的影响也会越来越小。比如说:全自动微生物分析检验系统是一种非常高效的检验系统,是未来微生物检验技术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而检验条件也将随着检验技术而发展,标准化和规范化的检验条件,提高检验的精确度和灵敏度。
4 结语
食品微生物检验是食品安全监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对保证食品安全起到重要作用,对促进社会稳定、减少经济损失起到重要作用。只有不断运用先进科学技术成果来提高检验的质量和效率,才能不断提高食品安全检验效果。而食品微生物检验质量的影响因素多,检验人员必须以高度责任感和使命感做好检验工作,提高检验的质量,为食品安全提供科学依据。
参考文献
[1]闫莉莉.浅谈食品微生物检验体系[J].大家健康(下旬刊),2013,7(10).
篇2
关键词:微生物限度;无菌检查;方法验证;影响因素;微生物检测
微生物学检查方法包括微生物限度检查法和无菌检查法。微生物限度检查法是检查非规定灭菌制剂及原辅料受微生物污染程度,包括细菌、霉菌等菌种的数目及控制菌检查。无菌检查法是检查药典要求的无菌药品、原辅料等是否无菌。如外用制剂须检查和验证铜绿假单胞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若制剂含药材原粉等, 还需检查和验证大肠菌群和(或) 沙门菌。通过不同给药途径,因此临床给药途径在微生物限度检查和方法验证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1 方法验证的模式及影响因素
1.1 培养基的无菌检查及菌株准备 使用时应仔细观察培养基碟子, 检查是否有微生物污染或干燥收缩。经过预培养的培养基按照相应测定的微生物, 选择标准菌株(不超过5代) 试验。控制菌还应设定对照组, 以检测其专属性。
1.2 微生物方法验证的内容
1.2.1 细菌、霉菌、酵母菌计数方法的验证内容 至少进行3次平行试验, 分别计算每次各试验菌的回收率。验证菌株为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黑曲霉菌、枯草杆菌。验证方法分试验组、菌液组、稀释剂对照组以及供试品对照组,方法如下:试验组:采用平皿法计数时,每株试验菌均制备2个平皿;也可采用薄膜过滤法计数。菌液组:应检测添加的试验菌数。稀释剂对照组:检查供试液制备时,微生物受污染程度,采用薄膜过滤法计算其菌数。供试品对照组:定量取供试液,采用薄膜过滤法计算其供试品本底菌数。无菌检查可采用:①薄膜过滤法:采用微孔滤膜拦截细菌,去除可溶性成分。验证重点:确定滤膜的适用性、冲洗方法以及冲洗液用量。②中和法:中和剂应对微生物无毒性,与抑菌性成分结合后的产物,也应对微生物无毒性。验证重点:确定中和剂有效,并证明对污染微生物无毒性。
1.2.2 控制菌检查法的验证内容 控制菌检查包括大肠菌群、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菌、铜绿假单胞菌和梭菌检查。试验菌株严格按照规定检查的控制菌,选取相应的验证菌株。方法如下:试验组:按照相应控制菌检查法进行检查。采用薄膜过滤法时,添加试验菌应选在最后一次冲洗液后, 过滤后方可注入培养基中。对照组:验证该检查方法的专属性。
1.2.3 细菌、霉菌、酵母菌计数方法的验证结果判断指标 根据上述试验结果,可计算供试品组的菌回收率、稀释剂对照组的菌回收率。如果任意一次试验中试验组的菌回收率,低于70%,应采用培养基稀释法、薄膜过滤法等方法消除供试品的抑菌活性,并重新验证。
1.2.4 控制菌方法验证的结果判断 按《中国药典》2005年版规定,阴性菌对照组不得检出阴性对照菌。如果试验组检出试验菌,则按照相应方法进行控制菌检查。如果试验组未检出,则需重新验证。控制菌检查还应设有专属性试验。验证试验及结果的判断:①目标菌阳性对照管菌和供试品加目标菌管生长良好;②阴性对照管以及阴性菌对照必须无菌生长。如果上述试验成立,表示可按照该方法进行该品种的控制菌检查。
1.3 特殊供试品的制备 由于供试品本身的特性,可能会产生假阴性。在正常生产过程中,利用供试品与微生物的差异,消除供试品对药品中微生物的影响,从而准确检测药品中微生物的真实含量,是较为普遍使用的方法。具体包括:①培养基稀释法:取规定量供试品/供试液,加至培养基中,使单位体积内的供试品浓度稀释至无明显抑菌作用。适用范围:不能使用薄膜过滤法,抑菌活性较弱的样品。验证重点:把握好培养基增加量与供试品/供试液不显抑菌活性的关系。②离心沉淀法:利用沉降系数差异除去药渣以及含抑菌活性的部分。适用范围:不能采用薄膜过滤等方法的样品。验证重点:设置有效离心率,确定能将药渣、抑菌部分除去。③薄膜过滤法:采用微孔滤膜拦截细菌,去除可溶性成分。④中和法:中和剂应对微生物无毒性,与抑菌性成分结合后的产物,也应对微生物无毒性。
2 微生物检查方法验证的难点问题
人们对药品生产、保存和使用过程中,对于可能出现的微生物污染问题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考察。很多研究资料表明[1,2]:药品中污染的微生物数量以及微生物种类有不确定性,在药品生产环节中, 微生物污染存在着随机性。因此,为了监控药品生产过程中的微生物污染。所有的药品必须在安全性检查后,才能应用于临床。无论是无抑菌性药物还是抑菌性药物,都要进行微生物限度检查, 特别是某些微生物在一定环境下可能受到损伤, 但当服用至人体后, 条件适宜时仍可生长繁殖,破坏人体健康。抑菌药物内微生物能够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的情况必须警惕, 因此必须对抑菌性药物进行微生物限度检查,但由于其本身的抑菌作用, 这严重影响了微生物的检出。
3讨论
药品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验证工作是错综复杂的过程,控制不当很难达到验证要求以及预想的试验效果。严格按照操作规范操作, 尽量避免试验过程中的误差。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高职;微生物学及检验技术;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2)09-0032-02
《微生物学及检验技术》是高职院校生物食品类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程之一,是一门融基础微生物理论和实践操作技能于一体的课程。2010年,我院生物类专业实现了大类招生,统一了生物类各专业的相关专业基础课程,《微生物学及检验技术》课程同时面向生物技术及应用、食品营养与检测、生物制药三大专业的全体学生,旨在为学生对农产品、食品及药品检测等后续课程的学习,考取食品、药品检验工等职业资格证书,为从事食品药品生产、检验等岗位工作及日后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但该课程现有的教材体系都是按传统学科知识体系的框架编排的,教学过程中虽然加强了实践技能的培养,但理论教学与实践相脱离,难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使培养的学生操作技能不强,职业素质不高。因此,如何使该课程的教学目标与社会的职业需求建立起有机联系,开展与实际操作技能有机结合的“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和行动导向的课程项目化教学,就成为该门课程研究和探索的重要内容。笔者拟主要结合专业培养目标,从《微生物学及检验技术》这门课程的设计理念、课程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设计和教学方法等方面,探讨该课程的项目化教学改革,以期使所培养的学生能熟练掌握微生物的操作技能,为将来从事微生物检测工作奠定良好的职业基础。
课程设计理念
将整体化的职业分析作为教学设计的基础,构建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培养体系。根据毕业生反馈和企业调研等方式对微生物检测岗位进行分析,确定该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在此基础上明确完成相关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能力与素质,以行动导向完成课程内容的整体项目化设计。
在具体的课程设计过程中,按照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教学原则和要求进行课程教学内容的编排,打破原有学科体系教材《微生物学》的章节界限,整合实用性教学内容,将技能教学内容以项目的形式组成教学单元,将需要的每部分理论知识点和技能加以组合,以微生物培养和检验技能为主线,将《微生物学》学科体系的理论知识融入微生物的各项操作任务之中,确定教学内容,设计实训项目。通过由简单到复杂,由基础到综合的项目工作任务的完成,培养学生具体的实践操作能力,使其掌握微生物检验的技巧与方法,并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处理和解决实际工作问题的能力。
课程教学目标
《微生物学及检验技术》课程参照食品、药品检验工等职业资格要求和学生将来从事食品药品生产、检验等岗位工作的行业规范标准要求,实现职业技能培养目标。具体知识目标、技能目标、态度目标如表1所示。
课程内容设计
课程内容设计以具体的工作项目为载体,以典型工作任务整合课程的理论与实践,增强学生的职业观念,在完成项目工作任务的过程中掌握职业岗位(群)技能。结合认知规律,每个教学项目按照从简单到复杂,从易到难的循序渐进的方法进行课程内容的构建。教学项目的安排要具有代表性、覆盖性、典型性。第一个项目主要训练、培养学生掌握微生物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后面三个项目主要根据企业微生物检验岗位工作任务要求,以某一类食品为项目载体,培养学生熟练掌握企业常检微生物的检验技术,熟悉相关标准,具备良好的微生物检验技能和职业素质。具体的教学项目设计如表2所示。
行动导向教学模式的改革实践
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实现“教中学、学中做,学做结合”一体化教学,以能力训练为中心,以能力培养为主线,侧重于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积极推行“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项目为载体”的教学模式。对原有教材体系中偏重理论知识,缺少可操作性和实用性的教学内容进行摒弃,探索项目课程设计教案,以能力训练方式将要用到的学科理论知识融入学习项目中,使学生了解微生物检测岗位典型的工作内容和形式。通过项目工作任务的完成,实现学生实训环节,培养学生具体的实践操作能力、处理和解决实际工作问题的能力。每个项目均以“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价”六步法进行教学实施,具体如表3所示。
《微生物学及检验技术》是一门基础性、应用性、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根据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微生物检测岗位的职能要求选择和设计教学实训项目,对传统教学中理论学习与技能训练割裂的教学内容重新整合,进行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革与实践,可以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但在教学改革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如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因微生物培养特性需要连续几天才能完成某个微生物指标的检验,这就需要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的过程中,注意根据课程的要求安排教学进程。另外,因学生人数较多,教师在操作指导上不能同时兼顾所有的学生,因此,需要在日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使所培养的学生能正确掌握微生物的操作技能和检验技术。
参考文献:
[1]包永华,叶素丹.高职《食品标准与法规》课程设计初探[J].职业教育研究,2011(5):35-36.
[2]陈珊.高职《发酵工艺学》课程教学设计初探[J].职业教育研究,2011(5):81-81.
[3]秦春娥,杨辉德.高职微生物课程行动导向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J].职业教育研究,2010(3):27-28.
篇4
关键词:教学目标;中职学校;微生物;实践教学
在日常教学中,教学目标的制订是非常关键的一环。尤其在实践教学中,如果没有目标,就如航海时没有灯塔,很容易迷失了方,向。因为教学目标在教学活动中处于核心位置,它决定着教学行为,不仅是教学的出发点,而且是教学的归属,同时还是教学评价的依据,它既有定向功能,又有调控功能。教学目标是教师的主观愿望和客观教学实际的统一。只有依据课程标准,制订符合实际的教学目标,才能实现教学的预期效果。这样的教学目标能够发挥其功能性,是有效的教学目标,才能够提高教学活动的实效性。
为了突出职业教育课程的逻辑核心是“工作实践”,强化“以实践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以职业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的职教理念,实现培养目标与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对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我们以微生物课程为突破口,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制订微生物实践教学目标:了解学生,了解企业,进行课程分析。具体过程如下:
一、了解学生的特点和实习、工作情况
在新课程下要制订恰当的教学目标,了解学生是非常重要的。就我们中职学校而言,学习对象为中职学生,要制订适合学生的教学内容和培养目标,我们首先要了解中职学生的特点。中职学生是指正在接受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学生,其年龄一般在15~18岁之间。其年龄正处在青年的早期,这时学生的生理发育已趋于成熟,而心理上的成熟度却远未跟上,与一般高中生相比,其心理也有一定差异。一般来说,他们中的一部分人考不上普通高中,在家长督促下被迫去上中职学校,这就造成这些人在心理方面缺乏自信。由于学习成绩不理想,他们往往觉得低人一等,极易自暴自弃。在学习上,他们一方面对一般的学习生活没有兴趣,厌学情绪明显;另一方面在学习上也易产生畏难情绪,尤其是难度较大的专业课,常常使他们无所适从,产生畏惧心理。然而,中职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很迅速。他们在行为特点上有个明显的长项,就是喜欢实际操作,喜欢动手。虽然他们厌学文化理论课,但对于实践课、实验课以及其他需要实际操作的课程,往往兴趣浓厚,而这正是中职学校学生适应社会市场需求的必备条件。如何因势利导,进一步加强中职生实际操作技能的培养,是中职课改的重要任务。
其次,作为中职教师的我们,更要积极了解学生的实习、工作情况,以使教学目标制订得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我校学生毕业后可以在医药、食品、化妆品等行业以及医院中西药房、化验室、药品检验部门和卫生防疫部门从事相关行业的生产、流通、销售以及药品的调剂、化验等岗位工作。通过走访、座谈、问卷、企业实践等方法,对广州白云山天心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广州白云山明兴制药有限公司、荔湾区中医医院、广州百山制药有限公司等单位进行了了解。通过了解近五年我校某些中职实习生、毕业学生的实习和工作情况发现,学校与企业合作不足,课程内容与实际工作有一定的距离。因此,我们需要通过教学改革,完善微生物课程的教学目标,更好地确定微生物课程的实际应用。
二、了解用人单位对学生的要求
为了更好地制订微生物实践教学目标,我们要主动了解用人单位对学生的要求。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脱离学生实际的教学目标是没有任何实用价值的。因此,目标的制订要适合学生,适应社会的需要。一般而言,大纲和教材都是静态的,往往几年不变,而社会发展却是动态的,可以说教材内容对时代进步来说总是滞后的。在制订教学目标时应当考虑到这一点,适当地根据社会需要,充实必要的内容。为此,我们通过走访、座谈、问卷、企业实践等方法,对广州潘高寿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广州百山制药有限公司、广东粤兴医药有限公司、广州天赐高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广州星群(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荔湾区中医医院、深圳市龙岗区南湾人民医院、广州白云山明兴制药有限公司、广州白云山光华制药有限公司等相关用人单位进行调研。通过企业反映发现,职业学校人才培养的效果与企业需求之间存在着差距,主要表现为学生的专业知识不够扎实,实际操作能力较低;知识面窄,学习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薄弱;团队协作精神、吃苦耐劳、个人道德行为欠佳等。造成这样的差距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职业学校的课程与企业的工作实际脱节是一个重要的方面。这让我们深深体会到教学改革的迫切性。
三、了解微生物课程的开设情况
不同教材有不同的特点,不同的教学内容也有不同的教学要求。因此,我们要了解教材、吃透教材,把握编者意图,顺着编者思路去设计教学目标,要根据教学内容的实际情况去考虑目标的侧重点。如,我们通过走访、问卷和上互联网搜索资料等方法,对广东食品药品职业学院、广州卫生学校等相关学校进行调研,从而了解到相关学校的专业设置、微生物课程的开设情况、教材的选用情况、实践(实训)教学的组织和设置、实践(实训)设备、技能竞赛的开展情况等,从而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组织实践教学。
四、确定微生物实践教学的内容和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目标
职业学校应紧密结合行业发展,培养与企业需求相匹配的专业技术人才。以广州市医药职业学校为例,微生物实践教学目标应结合我校近两年来新的专业设置(由原来的药物制剂、中药药剂、药品营销、药物分析检验、中药营销、生物技术制药、食品化妆品检验、制药设备维护、商务英语等专业改为制药技术、中药制药、药剂专业、药品食品检验、中药专业、生物技术制药、制药设备维修、商务英语等专业),结合专业的课程设置、专业就业方向和企业的需要。根据上述原则,现把我校涉及微生物课程的六大专业分为三大类。其中第一类主要是制药技术、中药药剂、药剂专业、中药专业等,第二类主要是药品食品检验专业,第三类主要是生物技术制药专业。通过把专业分类,更好、更恰当地确订微生物实践教学的内容和能力培养的目标,使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市场的需求。最后,通过技术人员、专家、教师们讨论,归纳出我校微生物课程的典型工作任务主要为微生物技术基本要求、安全要求与实验常用设备的操作;微生物形态观察技术;微生物人工培养技术;菌种的选育及保藏技术;微生物分布检测技术;微生物代谢产物的测定技术;药物体外抗菌试验;药品卫生检验技术;常用血清学试验等。
篇5
【关键词】 硝酸咪康唑搽剂;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学验证
Abstract:Objective To establish a method of microbial limit test for miconazole nitrate liniment. Methods Centrifugal sedimentation and culture medium diluted method were used to validate the accuracy and feasibility of microbial limit test.Results The recovery of bacteria, yeast and mould were above 70%. P. aeruginosa and S.aureus were positive and Gramnegative organisms were negative. Conclusions Membrane filtration and the polysorbate 80 sodium chloridepeptone buffer can be used to test the total viable aerobic count and specifiedorganisms (include S. aureus and P. aeruginosa) for miconazole nitrate liniment.
Key words:miconazole nitrate liniment;microbial limit test;method validation
微生物限度检查法是检查非规定制剂及原料、辅料受微生物污染程度的方法,检查项目包括细菌数、真菌数、酵母菌数及控制菌检查[1]。但具有抑菌成分的药品由于其抑菌活性的干扰,常规检查结果不能真实地反映出药品中污染微生物的情况,必须先消除供试品中的抑菌活性,再根据《中国药典》规定的方法进行检查,并必须对所采取的检查方法进行验证,以确认抑菌活性的消除和检查方法的可靠性。具有抑菌作用的药品,每个品种抑菌效果不同,因此适合各个品种的微生物限度检查法也不同。
作者曾用常规法、培养基稀释法及薄膜过滤法(用pH7.0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冲洗)对硝酸咪康唑搽剂进行微生物限度检查,结果均不能达到药典要求。吐温80是亲水性表面活性剂,具有增溶作用,因此本文选择用薄膜过滤法联用0.1%吐温80pH7.0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溶液做冲洗剂检查该药品的细菌、真菌、酵母菌数和控制菌,结果满意,可为同类药品的微生物限度检查法提供科学依据。
1材料
1.1菌种大肠埃希菌(Escherichia coli)[CMCC(B) 44 102], 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CMCC(B) 26 003], 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CMCC(B)63 501], 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CMCC(B) 26 003],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CMCC(B)10 104]白色念珠菌(Candida albicans)[CMCC(F) 980011], 黑曲霉(Asperg illus niger)[CMCC(F) 98003],由广东生物研究所提供,菌种代数均为第3代。
1.2培养基及试剂pH7.0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0.1%吐温80pH7.0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营养肉汤、改良马丁培养基、营养琼脂培养基、虎红培养基、胆盐乳糖培养基、溴化十六烷基三甲铵琼脂、二盐酸二甲基对苯二胺试剂、PDP琼脂培养基、三氯甲烷、甘露醇氯化钠琼脂培养基和革兰氏染色剂。
1.3样品硝酸咪康唑搽剂,阿特维斯(佛山)制药有限公司,批号:0606950,成分:硝酸咪康唑、玫瑰麝香香精、乙醇、二甲基亚砜。
2方法与结果
2.1菌液制备[1]
2.1.1取经37 ℃ 培养18~24 h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与大肠埃希菌的肉汤培养物1 mL,加入9 mL 0.9%无菌氯化钠溶液中,10倍稀释并制成每1 mL中含菌数50~100 cfu的菌悬液,做活菌计数。
2.1.2取经25 ℃培养18~24 h的白色念珠菌液体培养物1 mL,加入9 mL 0.9%氯化钠溶液中,10倍稀释并制成每1 mL中含菌数50~100 cfu的菌悬液,做活菌计数。
2.1.3接种黑曲霉的新鲜培养物至改良马丁琼脂斜面培养基中,培养5~7 d,加入3~5 mL 0.9%无菌氯化钠溶液,将孢子洗脱。然后,吸出孢子悬液至无菌试管内,用0.9%无菌氯化钠溶液制成每1 mL含孢子数50~100 cfu的孢子悬液,做活菌计数。
2.2供试液的制备[2]取本品10 mL,加pH7.0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至100 mL,混匀,作为1∶10的供试液。
2.3验证方法
2.3.1细菌、真菌和酵母菌计数法回收率的测定
薄膜过滤法联用0.1%吐温80pH7.0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溶液作冲洗剂对各试验菌的回收率进行实验,3次独立平行试验结果的均值见表1[3]。
①试验组:取供试液10 mL到薄膜过滤器中,用无菌的0.1%吐温80pH7.0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溶液冲洗3次,每次100 mL, 并在最后1次冲洗液中加入1 mL的试验菌液(50~100 cfu/mL)冲洗后取出滤膜,菌面朝上贴于预先制备好的营养琼脂培养基或虎红培养基平板上,置30~35 ℃培养48 h或23~28 ℃培养72 h。记录菌落数。试验组的菌回收率=(试验组平均菌落数-供试品对照组的平均菌落数)÷菌液组的平均菌落数×100%。
②菌液组[4]:在过滤器中预先加入大约20 mL的无菌0.9%氯化钠溶液,再吸取1 mL的试验菌液(50~100 cfu/mL)到过滤器中,过滤。再用100 mL无菌的0.1%吐温80pH7.0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冲洗1次,取出滤膜,菌面朝上贴于预先制备好的营养琼脂培养基或虎红培养基平板上培养,培养方法同试验组。
③供试品对照组:方法同试验组,但不加试验菌液。
④稀释剂对照组:方法与试验组同,其中供试液用pH7.0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代替。稀释剂对照组的菌回收率=稀释剂对照组平均菌落数÷菌液组的平均菌落数×100%
表1各试验菌株的回收率 略
从表1可知,在3次独立的平行试验中,稀释剂对照组的菌回收率、试验组的菌回收率均不低于70%。可用薄膜过滤法联用0.1%吐温80pH7.0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冲洗方法检查硝酸咪康唑搽剂的细菌、真菌及酵母菌数。
2.3.2控制菌检查方法验证
①试验组:取供试液10 mL到薄膜过滤器中, 用无菌的0.1%吐温80pH7.0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冲洗3次,每次100 mL, 并在最后一次冲洗液中加入50~100 cfu的试验菌(验证铜绿假单胞菌时,试验菌为铜绿假单胞菌),冲洗后取出滤膜放入预先制备好的相应培养基中,依相应控制菌检查法检查。
②阴性菌对照组:方法同试验组,试验菌改为50~100 cfu阴性对照菌(2个控制菌验证的阴性对照菌均为大肠埃希菌)。
③菌液组 :在过滤器中预先加入约20 mL的无菌0.9%氯化钠溶液,在吸取50~100 cfu试验菌到薄膜过滤器中,用100 mL 0.1%吐温80pH7.0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冲洗1次。冲洗后取出滤膜,菌面朝上贴于预先制备好营养琼脂培养基上,置(36±1)℃培养48 h,记录活菌数[5]。
3次平行试验结果一致,试验结果见表2。
表2对铜绿假单胞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验证结果 略
从表2可见,用薄膜过滤法联用0.1%吐温pH7.080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溶液作冲洗剂检查铜绿假单胞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方法成立。
3讨 论
硝酸咪康唑搽剂为广谱抗真菌药,主要含有硝酸咪康唑、乙醇和二甲基亚砜等成分,对皮肤癣菌、念珠菌等有抗菌作用,对某些细菌也有一定抑制作用。《中国药典》2005版规定,对药品在微生物限度检查时,其方法应通过验证,以确认供试品的抑菌活性已被消除而保证检查方法的可靠性。从本品的微生物限度检查法的建立研究可见,选用薄膜过滤法联用0.1%吐温80pH7.0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作冲洗剂来检查本品的细菌数、真菌、酵母菌数及控制菌(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方法有效,在细菌总数、真菌及酵母菌计数实验中,试验菌回收率均能达到70%以上;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检查实验,试验组呈阳性反应,阴性菌对照组呈阴性反应。本文结果可为同类产品的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验证提供科学的依据。
参考文献
[1]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二部[S].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附录XIJ.
[2] 马绪荣,苏德模.抑菌性供试品的供试掖制备方法[J].药品微生物学检验手册,2001,2(2):65.
[3] 王刚林,周剑.含抑制菌成分中成药固体制剂微生物限度检查验证方法的建立[J].中华实用医药杂志,2006,6(2):26.
[4] 桑国卫.中国药品检验标准操作规范[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5:325.
篇6
关键词:中药 中药制剂 微生物限度 灭菌方法 控制方法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3.08.550
【中图分类号】R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8-0473-01
在现代医疗活动中,中药制剂凭借着其疗效确切、毒副作用小、相对安全等特点,在临床上发挥着重大的作用。中药制剂的剂型经过不断革新也逐渐适应了现代医疗的需要,但中药制剂都是经过原药材处理加工而来的,尤其对于一些提纯程度不高的常用剂型,如散剂、片剂、丸剂、胶囊剂、颗粒剂等,有的含有生药原粉、有的需要加入蜂蜜、糖等辅料,生产工艺相对繁杂、工序多,这些因素都使中药制剂受微生物污染的风险加大。下面针对各个控制点如何防范逐一分析探讨。
1 中药材的预处理
中药原药材因其生长特性,在采收加工过程中不可能完全将附带的杂质和泥沙等除去,这就给微生物的存在和繁殖带来条件。同时中药材本身带有大量细菌、虫卵和泥沙,而且大部分药材含有糖类、蛋白质等营养成分,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下,微生物容易生长繁殖。在实际生产中,大部分的原药材都可以进行水洗,有资料表明,药材水洗一般除菌率可达50%以上。经过水洗的药材可除去大量泥沙和附着在药材表面的微生物及虫卵,用流动水来清洗,才会得到较好的效果,同时清洗前要将个别霉败品挑拣干净,但水洗时间不宜过长,以防有效成份流失,干燥温度在80℃以上,否则会造成微生物的再繁殖。
2 选择合适的中药材灭菌方法
大部分经过预处理的中药材,含菌量都会大大降低,但有一些产品仅经过预处理而加工得到的成品微生物限度仍会超标,这就需要对原药材采取适当的灭菌措施。
2.1 湿热灭菌法:现大多数企业采用了中药润药机,在温度(115±5)℃,蒸汽压力0.2-0.4Mpa条件下30-60min即可实现中药的浸润、灭菌过程,与传统方式相比药材的微生物菌落数明显下降。
2.2 干热灭菌法:干热灭菌法就是温度控制在110-130℃灭菌2-3h,主要适用于湿热方法灭菌无效的非水性物质,对热不稳定的含有挥发性成份药材不适用。
2.3 辐照灭菌法:主要针对花粉类及花类不能清洗而且不能湿热灭菌的药材可采用照射药材灭菌,用100万-300万伦琴射线辐照后能彻底灭菌且对其有效成份的影响很小,灭菌效果几乎达到100%。
3 中药材的粉碎后灭菌
中药材也可以经过预处理后粉碎成生药粉再进行灭菌,其常用方法有湿热灭菌、乙醇气体灭菌、臭氧灭菌和辐照灭菌,但在方法选择上一定要保障药效,考察其主要有效成份受影响程度,慎重选择灭菌方法。
4 制剂生产过程的工艺卫生控制
在中间体得到控制时,中药制剂生产过程微生物控制的核心就是工艺卫生控制,简单的说,就是防止外部微生物进入半成品中。
4.1 在实际生产中,清场不彻底往往是导致微生物超标的一个重要原因。设备死角或操作间的角落遗留的物料就会成为微生的的繁殖地,在下次生产前如不能采取有效的消毒措施,则加工出的半成品微生物限度很可能超标。
4.2 对于一些难于清洁的设备管路处及密闭的部位,要注意在清场后保持干燥,破坏微生物的生存环境,或在清洁后喷洒75%乙醇来进行消毒,乙醇挥发后也易于干燥。像一步制粒机、高效包衣机等设备,在清洁后可直接用热风烘干。
4.3 通过控制区的压差来防止非控制区或可能造成污染的区域对控制区造成污染也是一个很有效的方法。相对洁净的房间保持正压,易产生污染的房间保持负压,这样会大大降低污染的风险。
5 其它影响因素控制
5.1 人员:人体是最大的污染源,为了避免人体所带的细菌污染药品,进入洁净控制区的人员必须按程序更衣、洗手、消毒,按照“稳、准、轻”的原则来操作。同时要建立严格的卫生制度,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5.2 环境:空气可以说是微生物的世界,据统计,药品生产上的污染有20%是由空气系统带入的。因此必须保障空气净化系统的良好状态,按期清洗更换初、中效滤袋,并每周使用臭氧对空间环境进行灭菌。
5.3 辅料:生产中所用的蜂蜜、蔗糖、淀粉等各种辅料都带有一定数量的微生物,临用前也必须严格选择和适当处理。如蜂蜜必需炼制;蔗糖、淀粉等必要时应作微生物检查。
5.4 工艺用水:中药制剂使用的饮用水至少应符合国家饮用水标准,而纯化水在制备过程中应严格控制水质并在使用部位取样监控微生物。应该注意的是纯化水管路的清洗和消毒,一般使用10%食用碱溶液来消毒,根据管网长度循环1-2小时,再用饮用水、纯化水中洗至PH呈中性即可。
6 严格执行GMP是对微生物限度控制的重要保障
中药口服固体制剂生产中的许多方面和许多环节都有被微生物污染的可能,而把微生物污染降低到最低限度是GMP的主要精髓之一。只有严格执行GMP,根据GMP的要求采取相应的措施才能保证中药制剂的质量。实施GMP,硬件是基础,但关键是企业员工执行GMP意识的,只有认识到执行GMP对保障药品的质量的重要性,才能把被动的执行GMP转变到自觉的操作中去,这才是对药品质量的最好保障。
参考文献
[1] 杨工昶.中药口服固体制剂微生物污染防范措施,时珍国医国药,2000年第2期第11卷
[2] 林毅等.中药制剂微生物限度控制方法的研究,中国医药导报,2009年12月第六卷第36期
篇7
关键词:微生物;转化技术;现代医药工业;具体应用
过去三十年间,微生物转化技术在化学领域内不断地进行常识性试验,并且得到了全面的发展,而在实际的使用方面,也得到了极为长足的发展。现在社会中,大量的运用化学制品,而许多化学制品都是制作工艺十分复杂的产品,例如药品、食品添加剂、化妆品等日常生活中极为常见的生活必需品。而在这些产品的具体合成过程之中,许多重要性的反应已经可以使用微生物转化技术加以代替。因此,本文主要针对这一技术在现代社会中的具体应用加以分析。
1 微生物转化的简要概况
所为的微生物转化就是使用微生物将一种物质转化为另一种物质的这样一个过程,这一个过程主要是建立在微生物产生一种特殊的细胞内部的酶作为生物催化剂展开的化学反应。简单来说,是使用一种以微生物为基础进行合成的技术。这些酶对于微生物来说,是生命过程中的必需品,而在具体微生物的转换过程中,这些酶仅仅是作为一种催化剂而存在的。另外,在使用微生物进行处理过程之中,不仅仅是需要利用相似的产品,并且在相似产品中增加的底物也存在着同样的催化作用,所以我们可以将微生物转化技术看做有机化学的一个特殊的分支。
之所以微生物能够将某种物质转化成为另一种物质,主要是因为酶的作用。我们不需要对酶进行解释,只需要了解酶的转化和微生物的转化之间存在着细小的差别,酶是一种单一的化学反应,后者则是提供了一种合成酶的场所和反应。所以,从这一个方面来看,微生物转化是一种真正的生物转化。另外,因为生物转化过程中所使用的酶多数来自微生物,我们也可以从动植物中找到所需要的酶。因此再具体的微生物转化过程中,究竟是选择使用酶还是微生物进行转化,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比如成本、例如环境以及生产机构的设备质量等方面。
同时,在研究微生物的具体转化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多个方面的问题,例如如何选择要转换的物质,所选择微生物的具体应用那个能力,转化的方式以及具体转化反应的选择等。这其中最关键的一点在于选择转化过程中的合适的微生物,以及如何提高这种微生物的转化能力,也就是酶的活力应该如何的提高。另外,一旦发现一种新的酶或者一种新的反应就要设计一种新的转化过程。要想寻找十分合适的微生物,除了要十分了解酶的反应,更加有效方法是通过筛选的方式来选择酶。
筛选的方式选择酶,所要涉及的范围必须尽可能的宽广,因为截止到现在已经出现了将近3000多种的酶,这些酶中有些酶的催化效果明显好过化学催化剂。另外,微生物呈现出多样性,从而能够帮助我们找到我们在预先设计中所想要得到的一种反应。
2 具体药物开发过程中的使用
现在越来越多的专家研究发现,作为药物使用的一种混合物有着不容忽视的弊端,而在最近一段时期美国FDA公布的一些药物使用原则加快了转换技术从已经开发出来的药物中开发出单一药物的脚步。
而制作手性药物的关键之处在于不能对称的一张合成型技术,并且长久以来,许多化学专家都开发使用化学药品来展开不对称合成技术的研究和发展。然而在最近的20年间,越来越多的化学专家将研究的目光头像到如何将微生物转化更好地运用到有机合成之中产生了兴趣。应用微生物进行催化的技术要比使用化学合成以及不对称合成的方式具有更加明显的优势,主要在于这样几点:(1)转化物质具有更强的转移性,也就是不需要专门的基因保护;(2)使用微生物进行转化条件更加优越,有着极高的转化率;(3)而在生物转化过程中对于外界的影响更小,尤其是对环境的污染方面。特别是近年来DNA重组技术的应用和新的转化系统的开发应用,使愈来愈多的原来使用化学方法进行不对称合成的化合物有可能被生物催化转化的方法来替代。
利用生物转化技术进行手性药物的开发主要进行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进行药物关键中间体的制备,因为利用生物催化转化方法制备对映体纯化合物具有很大的吸引力,但试图利用这种方法来完成所期望的复杂的有机合成往往是困难的,甚至是不可能的,而利用这种方法获得某一关键中间体是切实可行的;另外,尽管用化学的方法能够在实验室条件下获得所需要的手性药物,但往往是由于成本和技术问题难以实现产业化。因此用化学一生物一化学的制备路线具有独特的优越性,即所谓的“绿色合成工艺”;二是进行消旋化合物的生物拆分或转化,得到单一构型的药物分子。
3 组合生物催化与新药发现
组合生物转化/催化,是指利用一种以上的具有特殊转化功能的微生物或酶,对同一个母体化合物进行组台转化,以得到化学结构的多样性,它是从已知化合物中寻找新型衍生物以及从简单化台物制备复杂化合物的有效手段。从某种角度讲,它比化学合成的方法更为简单和有效。这是一个新的研究领域。
天然产物的多样性和其结构的复杂性,是存在于生物体内大量酶的作用结果。生物体内负责一系列重要生命活动的酶,在体外同样具有相同的催化能力。因此,只要体外的催化环境与体内相仿,则能够实现一系列复杂的,特别是用传统化学合成方法难以实现的化学反应。利用生物催化剂或化学合.成一酶催化相结合的方法,能够大大地增加衍生物的多样性,以及能够有效地对复杂天然产物的结果修饰和从简单的分子构建新的化合物库,在这过程中,往往能够发现新的生理活性物质。生物催化剂为扩大组合化学提供了各种合成的可能性。
利用生物催化发现先导化合物的优越性在于:(1)可能进行反应的范围广;(2)能够定向进行区域选择性和立体选择性;(3)不需基团保护和脱保护,一步实现所需的反应;(4)在温和和均一的条件下可容易地实现自动化和一步反应的重现性;(5)温和的反应条件保证了复杂易变的分子结构的稳定性;(6)高的催化活性可以降低催化剂的用量;(7)酶的固定化可以使催化剂反复和循环使用;(8)生物催化剂可在环境中完全被降解。
结束语
综上所述,微生物转化技术在现代医药工业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并且对于药物等日常生活用品的生产方面也起到十分突出的作用。这就要求我们做好这一方面的具体工作,并且详细考虑在合适的场所选择合适的酶或者生物转化技术来进行生产和转化,从而确保生产产品的优异质量。
参考文献
[1]陈代杰,朱宝来.微生物转化技术在现代医药工业中的应用[J].全国抗生素学术会议,2005.
篇8
关键词:微生物检验;质量控制;培养基
引言
当前,随着食品安全问题关注度的不断提高,很多食品制造企业日益重视检验食品微生物,以此来对食品生产进行监测,尽早检测出食品所受微生物的污染状况,这样企业就可采取有效措施最大限度降低微生物的危害,尽可能地保障食品的安全性。在有关食品卫生的微生物检验方法及检验步骤等方面,国家相关部门虽然已作了很详细的说明,但在实际操作中还存在很多对检验结果带来偏差的复杂因素,由于对这些因素的不够重视,致使检验结果不够准确,从而无法对食品的卫生状况进行正确评价,也就未能对产品生产进行有效监督和指导。基于此,对食品微生物检验中的质量控制问题,进行一些分析和探讨。
1做好培养基的制备
1.1配制培养基
要严格依据处方来进行培养基配制,且应做好仔细记录。在培养基处方中,其成分多数为生物制品,不同厂家所生产的产品质量会存在一些差异,故应做好配方中不同原理成分的质量控制。此外,所用到的各成分的所有特征应及时做好记录,对于自制培养基各成分,应按顺序分别进行添加,在分装灭菌之前应确保各成分完全均匀。
1.2应用干粉培养基
当前已有一系列专业化干燥培养基用于微生物实验行业中,这些干燥培养基不仅使用高效,而且使用便利,故被广泛应用于微生物实验行业中。通常那些专业培养基生产厂家都有一套规范的生产工艺,可严格控制好原材料及产品,以此来确保产品质量稳定。微生物检验所用的那些药品、干燥培养基或试剂,一定要满足以下条件:①专业厂家所生产的质量符合相关标准的产品。②具有生产商所提供的编号、名称、批号及各组成成分。③具有生产商所提供的培养基使用前的pH值、有效期及储存资料。这样就可让使用者及时记录产品和比较产品。
2做好培养基的水化
2.1选择好培养基水化的容器
为避免离子进入培养基,不得把铁锅或铜锅等容器用于培养基的水化中,以此来确保微生物的正常生长。此外,为不改变培养基的pH值,在加热过程中尽可能地避免新玻璃瓶释放出碱性物质。为避免加热溶解过程中溢出培养基,所用容器大小应不小于两倍的复水后培养基总体积。
2.2选择好培养基水化的用水
所用的水,一定不得含有可影响微生物生长的物质,最好是蒸馏水,特别不得用那些受到污染的去离子水,因为这些水即使通过过滤也还是含有一些抑制微生物生长的东西。由于自来水含有诸如氯等抗菌物质,故一般不用这类水。在水化培养基时,应按步骤不断把适量的水加入,首先在容器中加入三分之一的水量并予以一定的震荡,然后再把剩下的三分之二水量加满,并把容器壁上的那些培养基粉顺势冲下。
2.3称量培养基
为预防交叉污染而对实验结果带来影响,在称量过程中一定要使用专用的角匙,并确保在这一过程中尽可能地不吸入诸如选择性培养基等粉末,尽可能地避免在湿度高的房间称取培养基,这样可有效防止因培养基吸潮二酸化培养基等结果的产生。对于干粉培养基,一定要基于生产商所提供的相关说明来完成配制。
3做好培养基的物理学和生物学的质量控制
3.1关于培养基的物理学质控
商品化的干燥培养基,为能获得长期保存培养基的光敏感性成分的活性剂干燥性,其包装一定要充分密封,所制备的培养基平板一定要具备相应的颜色,例如,血平板通常就制作为血红色。正常情况下,所制备的培养基一定是没有沉淀、没有浑浊。不管是在实施培养基的溶解、还是凝固,都必须做好其适宜温度的检测,例如,就倾注平板的培养基而言,为便于低温倾注平板,其凝固温度一般应低于40℃,这样可最大限度避免样品中的微生物受到热损伤。
3.2关于培养基的生物学质控
在完成培养基灭菌之后,为检验和获得所需灭菌的效果,一定要进行无菌实验的操作,具体可选用培养基目标菌生长率和非目标菌的选择因子进行测试。此外,对于菌落大小以及相应的生理生化特性也必须进行检测。对于不同批次的产品,都要使用与其相对应的标准菌株进行检定,而且对于每1次的实验结果,都要加以详细地记录。
4结语
做好微生物实验室检测工作的重要前提就是要控制好培养基的质量,这直接关系到整个检验工作的可靠性及准确性,这个环节在整个微生物实验室检测工作中处于极为重要的地位。因此,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就食品微生物检验中培养基的质量控制这个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这对于培养基质量控制水平的不断提高并不断为微生物实验室检测提供质量可靠的培养基,均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许阳.论食品微生物检验中培养基的质量控制[J].疾病监测与控制,2015(5).
[2]杜伟.微生物检测用培养基、试剂质量控制方法研究[J].中国微生物杂志,2013(5).
篇9
论文摘要:介绍了兽医用抗微生物药当前发展及应用的现状,指出必须根据动物疾病的种类、药物的理化性质、动物的生理特性,科学规范地使用抗微生物药物(抗生素),才能很好地解决生产实践中的问题。
抗微生物药是指对病原微生物(细菌、病毒、支原体、真菌等)具有抑制或杀灭作用的药剂,主要用于全身感染的药物,包括抗生素、化学合成抗菌药、抗真菌药与抗病毒药。抗微生物药品用于临床兽医已有多年,在促进动物生长、提高养殖经济效益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至今,大量的试验表明,抗微生物类药物具有较好的免疫调节作用,能增强或减弱机体免疫功能。但广泛应用也带来了许多新问题,如不合理使用和滥用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药物残留间接危害人类健康等。
1抗微生物药物免疫调节作用机制
抗微生物药物的免疫调节机制常见的有:
(1)影响巨噬细胞粘附、趋化、吞噬和杀菌作用。
(2)影响抗原或有丝分裂原刺激下淋巴细胞向母细胞分化、增殖。
(3)影响抗体生成和补体活化。
(4)使免疫器官受到抑制,进而使免疫活性细胞的生长受到抑制,或使其易于破坏。
(5)穿过细胞膜进入某些细胞,如巨噬细胞和免疫活性细胞,直接破坏细胞的吞噬功能、生长代谢功能以及产生各种细胞因子的功能。
2药物残留的检验方法
抗菌药物的广泛使用,使耐药问题日益突出。肉类、蛋类及乳品内的药物残留成为影响人类健康最为严重的问题。药物残留的检验成为控制药物残留的关键。测定药物残留的方法很多,大致可分为3种:一是利用生物测定法(Bioassay),二是化学分析法(Chemicalanaiysis),三是兼生物和化学的酶联免疫检查法(Enzymeimmunoassay)。
为能快速确定动物食品中是否有残留及大致确定残留药物的类别,国外通常做法是遵循一定程序对被测产品进行取样,按规范要求对样品进行快速筛选检验,然后再用更精确的方法确证超标药物的品种和准确含量。在快速筛选检验的程序中,细菌抑菌试验法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可在短时间内进行大批量样品的实验,而且经济、敏感性好。
3药敏试验
药敏试验是临床选用抗生素药物的重要论据。不断推出的新抗生素药物在与疾病斗争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由于抗生素的滥用,导致临床致病菌耐药率越来越高,多重耐药菌感染日益增多,临床抗感染工件日趋困难,这种现象必须引起医药工作者的高度关注。
由于经济原因及部分地区缺乏相应的临床用药监测条件,个体化给药无法开展。细菌药敏试验也不普及,在使用抗生素时只凭经验和习惯性用药,常造成本地区抗生素的乱用和滥用,致使耐药株增加。
4抗微生物药物PK-PD研究
药代动力学(Pharmacokinetics,PK)和药效动力学(Phar-macodynamics,PD)研究可以描述药物对微生物产生效应的时间动力学过程及时间作用类型,对评价药物的有效性、推测最佳治疗剂量和用药间隔、不良反应最小化以及避免或减少药物耐药性都有指导性的作用。因此,PK-PD研究是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基础,对于全面反映药物、宿主及微生物三者之间的关系,评价药物疗效,制定最佳临床给药方案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PK-PD整合用于优化兽药给药方案刚刚起步,相比人药在此方面的研究仍有较大的差距,应进行各种药物在动物体内体外的试验来获得数据并用于兽药给药方案的优化。给药方案的优化体现在细菌的清除和症状的痊愈、耐药菌出现的几率最低、不良反应减少等方面。在兽药抗微生物药物的临床应用中,PK-PD参数对制订合理有效的给药方案、降低兽医临床上细菌耐药性有重要意义,有望成为未来兽药生产厂家药物开发与研究、设计合理剂型与给药方案的重要依据。
5兽用微生物制品技术开发
作为畜禽疾病预防控制的有力武器,兽用生物制品在畜牧业的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畜牧业的发展带动了兽用生物制品的技术进步,后者的进步又促进了畜牧业的繁荣。同时也应该看到,作为一种特殊的兽药,其研究成果为动物与人类的健康、现代生物科学探索等做出了巨大贡献。但由于生物制品本身的特性和安全防护方面的漏洞,也会出现某些生物灾害,造成不应有的损失。
微生物制品是抗生素、化学药品、激素类的理想替代品。它除具有中草药的优点外,还有一般中草药没有的优点,即对畜禽的营养作用。微生物制品的研制、应用理论目前日趋成熟和完善,微生物制品生产工艺由实验室转向工厂化,生产品种规格日益丰富,为兽用微生物制品的开发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微生物制品的生产应用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发酵生产难度大、产品标准难统一,加工储运过程中耗氧、高温均使其大量失活,动物胃酸对微生物有灭活作用,在胃肠道定植能力不强,颗粒饲料制粒过程中微生物失活,使用效果不稳定。因此,微生物制品生产、应用技术开发要围绕以下问题进行:一是微胶囊包埋;二是研制微生物在动物消化道中赖以生存的营养物质,如寡糖。
6抗微生物药的合理应用
抗微生物药物是目前兽医临床使用最广泛和最重要的药物,对控制家禽传染病起着巨大的作用,但当前不合理用药较为严重,常造成治疗失败、不良反应增多、药品浪费、细菌耐药性产生、兽药残留等,为了充分发挥抗菌药物的疗效,必须切实合理地使用抗菌药物。
(1)严格掌握适应症。推断或判定病原微生物,选用适当药物,如革兰氏阳性菌感染可选用青霉素类、大环内酯类等,革兰氏阴性菌感染可选用氨基糖苷类、氯霉素类和氟喹诺酮类等,鸡慢性呼吸道病选用氟喹诺酮类、泰乐菌素、泰妙菌素等。
(2)制定给药方案。根据药动学特征,制定合理的给药方案,保证剂量合适、疗程充足和防止不良反应。
(3)避免耐药性的产生。不滥用抗菌药物,能不用尽量不用,单一药物有效不要联合用药;及时、足量、疗程恰当;尽量避免局部用药和长期用药;病因不明或病毒性感染不要轻易使用抗菌药物。
(4)强调综合性治疗措施。加强饲养管理,改善家禽体况,增强机体免疫力;纠正水、电解质平衡失调等。
(5)抗菌药物的联合应用要合理。①联合用药必须有明确的特征:一种药物不能控制的严重感染或混合感染;病因未明危及生命的严重感染;易出现耐药性的细菌感染;需长期治疗的慢性疾病。②必须根据抗菌药的作用特性和机理进行选择,避免盲目组合。根据抗菌药物作用特点,可将抗微生物药分为4类:Ⅰ类为速效杀菌剂,如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Ⅱ类为慢效杀菌剂,如氨基糖苷类、多黏菌素类;Ⅲ类为速效抑菌剂,如四环素类、氯霉素类、大环内酯类;Ⅳ类为慢效抑菌剂,如磺胺类。I类与Ⅱ类合用出现协同作用,I类与Ⅲ类合用出现拮抗作用,I类与Ⅳ类合用无明显影响,其他合用多出现相加或无关作用。作用机理相同的药物合用疗效并不增强,但可能相互增加毒性或出现拮抗作用,如氨基糖苷类之间或氯霉素、大环内酯类、林可霉素类之间。③注意药物间配伍禁忌。
7参考文献
[1]丁焕中,曾振灵.抗微生物药[J].养禽与禽病防治,2004(9):12-16.
[2]吕贵喜,吕世秀.21世纪我国畜牧兽医技术发展方向[J].饲料广角,2001(6):10-12.
[3]孙雷,杨桂香.兽用抗微生物药物免疫调节作用的研究进展[J].畜牧与兽医,2005,35(2):38-40.
[4]阙鹿枫.用细菌抑菌实验法快速检测抗微生物药物在动物组织中的残留[J].河南畜牧兽医,2001,22(1):18-19.
[5]梁晶,杨伟业.抗微生物药物耐药性调查分析[J].广东药学院学报,2003,19(4):354-355.
[6]高延玲,陈杖榴,王付民.抗微生物药物PK—PD研究在优化兽药给药方案中的应用[J].中国兽药杂志,2005,39(8):27-31.
[7]BLASERJ,STONEBB,GRONERMC,parativestudywithenoxacinandnetilmicininapharmacodynamicmodeltodetermineimportanceofratioofantibioticpeakconcentrationtoMICforbacterialactivityandemergenceofresistance[J].AntimicrobAgentsandChemo-ther,1987,31(7):1054-1060.
篇10
[关键词] 肾宁合剂;微生物限度检查;验证;大肠埃希菌
[中图分类号] R9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3)06(b)-0078-02
肾宁合剂是本院结合临床研制的医院制剂,由黄芪、益母草、败酱草、川芎等组成,具有益气活血、利水消肿、调节免疫功能的功效,用于急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糖尿病性肾病、急慢性肾功能衰竭等疾病。据调查目前微生物限度不合格是医院制剂不合格的主要因素之一[1],为控制产品质量,本研究按照201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简称“中国药典”)附录的相关规定[2],参考相关文献对肾宁合剂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进行了验证[3-4],以保证患者用药的安全有效,现报道如下。
1 仪器与试药
1.1 供试品
肾宁合剂,规格:100 ml,由本院制剂室生产;批号:20120413。
1.2 培养基
营养琼脂培养基,批号:110116;营养肉汤培养基,批号:110112;玫瑰红钠琼脂培养基,批号:110112;4-甲基伞形酮葡糖苷酸培养基(MUG),批号:100820;pH 7.0改良马丁琼脂培养基,批号:101106;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批号:100824。以上培养基均由北京三药科技开发公司提供。
1.3 验证试验用菌种
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CMCC(B)26003],大肠埃希菌(Escherichia coli)[CMCC(B)44102],枯草芽胞杆菌(Bacillus subtilis)[CMCC(B)63501],黑曲霉(Aspergil1us niger)[CMCC(F)98003],白色念珠菌(Candida albicans)[CMCC(F)98001]。以上菌种均由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研究院提供。
1.4 仪器和设备
SHINVA立式压力蒸汽灭菌器(山东新华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超净工作台(蚌埠净化设备厂),LRH-250生化培养箱(上海一恒科学仪器有限公司),HTY-2000A集菌仪,HTY反复使用集菌培养器(杭州高得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等。
2 细菌、真菌及酵母菌计数方法的验证
2.1 菌液制备
接种白色念珠菌的新鲜培养物至改良马丁培养基上,经25℃培养18~24 h,取1 ml加入到9 ml 0.9%无菌氯化钠溶液中,10倍稀释至10-5,为50~100 CFU/ml菌悬液备用。
接种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与枯草芽胞杆菌的新鲜培养物至营养肉汤培养基上,经35℃培养18~24 h,取1 ml加入到9 ml 0.9%无菌氯化钠溶液中,10倍稀释至10-6~10-7(50~100 CFU/ml)的菌悬液备用。
接种黑曲霉菌的新鲜培养物于改良马丁琼脂斜面培养基上,25℃培养5 d,加入0.05% 聚山梨酯80的0.9%无菌氯化钠溶液5 ml,将孢子洗脱,吸出孢子悬液至无菌试管内,用0.05%聚山梨酯80的0.9%无菌氯化钠溶液10倍递增稀释制成每毫升含孢子数50~100 CFU的孢子悬液,备用。
将上述5种菌液分别接种至相应的培养基上,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枯草芽胞杆菌,35℃培养2 d;黑曲霉、白色念珠菌,25℃培养2~3 d。
2.2 供试液制备
取供试品10 ml,加pH 7.0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至100 ml,制成1︰10的供试液。
2.3 细菌、真菌及酵母菌计数方法的验证
供试品对照组:取1∶10的供试液1 ml,立即倾注琼脂培养基,凝固后,置规定温度下,细菌培养 24~48 h,白念珠菌和黑曲霉菌培养 48~72 h,按菌落计数方法测定供试品本底菌数。试验组:取1∶10的供试液1 ml和50~100 CFU/ml试验菌,分别注入平皿中,倾注营养琼脂培养基及玫瑰红钠琼脂培养基,5种试验菌株每株试验菌分别制备2个平皿,按平皿法测定其菌数。菌液组:取各试验菌 50~100 CFU注入平皿中,立即倾注琼脂培养基,平行制备2个平皿,凝固后,置规定温度下,细菌培养24~48 h,白色念珠菌和黑曲霉菌培养48~72 h,测定所加入的实验菌数。
试验组回收率计算:回收率=(试验组平均菌落数-供试品对照组平均菌落数)/菌液组的平均菌落数×100%。
验证结果提示,5株试验菌人工染菌回收率达到70%以上,表明采用常规法做验证试验,方法可行(表1)。
3 控制菌检查方法的验证(常规法)
试验组:取1∶10的供试液10 ml和小于100 CFU/ml大肠埃希菌试验菌液加到100 ml胆盐乳糖増菌培养基中,35℃培养24~48 h。取培养物0.2 ml,接种至含MUG培养基5 ml的试管中,35℃培养24 h,在366 nm紫外灯下观察荧光,同时用未接种的MUG培养基作本底对照。试验管MUG为阳性,靛基质试验为阳性,本底对照管为阴性。
阴性菌对照组:同试验组,取小于100 CFU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加入到100 ml胆盐乳糖増菌培养基中。阴性菌对照组MUG为阴性,靛基质试验为阴性,本底对照管为阴性。
上述验证结果提示试验组检出了大肠埃希菌,而阴性菌对照组未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说明可采用常规法对本品进行控制菌(大肠埃希菌)检查。
根据以上验证结果,肾宁合剂的微生物限度检查按照中国药典2010年版第一部附录微生物限度检查法(附录ⅧC)检查,细菌、真菌及酵母菌数测定和控制菌检查均可采用常规法检验。具体方法如下:
供试液制备:取本品供试液10 ml,加pH 7.0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至100 ml,制成1∶10的供试液。
细菌数测定:取1∶10、1∶100、1∶1000的供试液,采用平皿法测定,符合规定。
真菌及酵母菌数测定:取1∶10、1∶100、1∶1000的供试液,采用平皿法测定,符合规定。
大肠埃希菌的检查:取1∶10的供试液10 ml,加入到胆盐乳糖增菌培养基100 mL中,依法检查,符合规定。
4 讨论
肾宁合剂是由多种中药材经水煎煮醇沉提取后制成的澄明液体,含有多糖、淀粉、蛋白质类物质,这些物质为微生物繁殖提供了营养条件。如果微生物度检查呈假阴性,当样品存放后使用,会产生大量微生物甚至致病菌,因此对肾宁合剂进行微生物限度检查具有重要意义[5]。
本试验中菌液经稀释至适宜浓度后,若在室温下放置,应在2 h内使用,若保存在2~8℃可在24 h内使用,以确保细菌活性及菌数稳定[6-7]。本试验经过考查证明,以1∶10肾宁合剂样品作为最低稀释级供试液,能够消除药品在微生物限度检查中的抑菌作用,5种试验菌的回收率均大于70%,表明稀释剂 pH 7.0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无抑菌作用[8],对实验无干扰,符合中国药典要求。
[参考文献]
[1] 安富荣,张纯. 2004~2007年上海市医院制剂中抽检不合格制剂质量问题分析[J]. 中国药房,2008,19(28):2211-2212.
[2] 国家药典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M].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0:附录79-83.
[3] 马绪荣,苏德模. 药品微生物学检验技术[M]. 北京:华龄出版社,2007:209.
[4] 兰鸿,李元宏,杨务彬. 乳核内消液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学验证[J]. 医药导报,2011,30(6):804-805.
[5] 马亮英,蒋磊. 小儿腹泻散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验证[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1,20 (5):123-124.
[6] 卜生高,王劲争. 喉咽清口服液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的验证[J]. 中国药事,2009,23(12),1210-12112.
[7] 袁汀. 清热合剂的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的验证[J]. 山西医药杂志,2011,40(9):869-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