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老人护理的培训范文

时间:2023-12-04 17:57:4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关于老人护理的培训,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关于老人护理的培训

篇1

一、我院护理人力资源管理现状

我院成立于2007年4月,是一所集养老、医疗、康复、娱乐为一体的综合性老年服务机构。成立之初,按照“按需设岗、以岗定责、适责选人”的管理理念,不断完善院内组织机构建设,健全各项规章制度。目前设有护理部、生活部、行政部,下设膳食科、医务室、以及护理等科室。护理员均经岗前培训,持证上岗,昼夜值班,本着“一切为了老人,为了老人一切”的服务宗旨,以“老人满意、家属满意、社会满意”为工作标准,为老人提供日常生活照料、精神慰藉、康复娱乐、临终关怀等全方位的养老服务,努力打造老年人宜居、益寿的老年乐园。

二、护理人力资源管理主要做法

1.科学谋划,稳定优化护理人力资源

(1)酌情选拔录用,做好岗前培训。首先在护理人员录用过程中,注重选拔尊老敬老思想意识强,认同并热爱养老护理工作的人员,“录即能安,安而持远”,以保障护理队伍的稳定性和可持续发展。对于新入院的护理人员,上岗前需统一参加岗前培训,并由护理部安排其到各个班跟班并进行全院轮岗,熟悉各个部门、岗位的运行情况、工作流程、岗位职责,以及各护理科室供养老人的特点,为以后动态调配人力资源做好准备。(2)人岗双向选择,优化团队组合。在实施“按需设岗、以岗定责、适责选人”的过程中,针对护理人员大多数固定于所在科室,造成知识面窄,应变能力差的实际问题,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我院实施护理人员和岗位双向选择,动态调配。即组建各护理科室时,科室负责人和护理员双向选择,院里根据护理人员工作表现,护理水平,老人评价等各个方面综合考虑,同时按照老中青的队伍建设,年资高的护理人员与年资低的护理人员搭配上班,资历高有丰富经验与资历低的相互学习,更新观念,迅速成长,不断优化科室组合,并每1年进行科室轮换,大大提高了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和服务热情,实现了供养老人的动态管理。(3)执行绩效考核,小分工大合作。我院通过不断完善制度建设,制定服务人员绩效考核,从政治表现、遵章守纪、卫生护理等各个方面量化评估护理人员的工作,考核与工资挂钩,并严格抓好落实,奖优罚劣,使护理人员能够自觉完成工作任务,自我发现和整改存在问题。对考核不称职的,执行待岗学习,由行政部安排其上思想教育和业务培训课,合格之后才能复岗,较大程度提高了员工的积极性和责任感。在明确各个岗位职责和分工的同时,倡导护理人员、各科室之间通力合作,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努力营造和谐、有序的人文环境。(4)统筹部署工作,合理安排休假。“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每年年初由护理部汇总上一年的工作情况,对下一年的工作做出安排部署。按照合理排班、劳逸结合的思路,我院根据年初工作计划,要求改变不论忙闲照常轮班的习惯做法,利用现行排班的方式,在某些繁忙时段增加人力,各科室之间工作互动。如某个科室有丧假、病假等凸显人手紧缺,护理部积极动态调配,在特殊性情况下保证按质按量完成护理工作。在工作轻、任务少的情况下,分段合理安排休年休假及补休假,既保证了护理人员的休息时间,又补休了假期,使护理人员的合法权益得到保障。

2.强化管理,合理使用护理人力资源

篇2

关键词:老龄化 护理保险 构建

护理保险,又称长期护理保险(long term care insurance,LTCI)、看护保险以及介护保险,它是指被保险人因疾病、年老、伤残等原因而需要他人长期照顾时,国家或者保险公司通过为其支付费用或提供护理服务的方式来缓解被保险人生活负担的一种保险。在分析应对老龄化的措施中,护理保险再次成为关注焦点。

1 我国发展护理保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1 人口老龄化压力。据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为177,648,705人,占13.26%,比2000年人口普查上升2.93个百分点,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18,831,709人,占8.87%,比2000年人口普查上升1.91个百分点。[1]面对人口老龄化的快速增长,要缓解家庭、社会和国家的压力,护理保险的建立迫在眉睫。

1.2 家庭结构变化。随着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家庭结构的巨大变化,护理保险需求逐步上升。

1.3 “空巢”老人增多。护理保险的存在不单单是缓解老人及子女负担,更重要的是为老人带来精神慰藉。

1.4 发展老龄产业的契机。随着人口老龄化发展,老龄产业必然成为各国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护理服务机构的设立将会吸纳大量就业,增加国家税收收入,促进经济发展。因此,护理保险的建立将是我国发展老龄产业的良好契机。

1.5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我国已建立由养老、医疗、生育、失业和工伤保险共同组成的社会保障体系。从完善我国社会保障体系角度出发,建立中国特色护理保险制度十分必要。

2 关于建立中国特色护理保险的构想

2.1 关于护理保险性质的构想。中国仍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发展水平较低,这决定我国只能实行低水平护理保险模式;同时我国收入水平和养老观念上差异大,这要求应充分发挥商业护理保险的补充作用。因此,建立社会保险和商业保险并存模式是我国的最好选择。

2.2 采取城乡多元化护理保障体系。中国城乡收入、思想、教育程度等方面差距较大,并不适合建立统一的护理保险标准。所以,城市可以针对护理保险单独收取保费,与城镇养老保险相一致;而农村则借鉴德国模式,采取“护理保险遵从医疗保险原则[3]”,所有参加新农保的人都必须参加农村护理保险。

2.3 具体制度设计

2.3.1 护理保险分类方面。将护理方式分为家庭护理以及机构(或住院)护理两种。我国应该重点发展“以社区为主,以家庭为辅”的护理模式。以社区为单位,建立相应配套设施,这样可以满足老人护理需求,和“家庭情感”需求,节省了费用,方便老人出行。

2.3.2 保险费缴纳及资金来源方面。我国护理保险可以采用国家、企业和个人三方负担原则,在筹集方式上采取基金积累模式,这不仅适合我国国情,还可以避免给国家和个人带来过大压力。

2.3.3 保险赔偿形式及操作流程方面。在保险赔偿形式上应采取服务赔偿为主,费用赔偿为辅。这方面,我国可以借鉴日本的经验,具体流程:主要由提出赔付申请和核保两部分组成。在核保部分,日本以市町村为单位成立的保险基金部门的长期护理保险鉴定委员会要对被保险人是否已处于需要长期护理状态(定性鉴定)、以及处于哪一种需要长期护理的状态进行认定(定量鉴定)。如果被保险人对以上鉴定不服,可以向都道府县一级的相应评定机关提出申诉。[4]

借鉴日本经验,我国可采取以下流程模式,同时介于中国“居家养老”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及经济实力薄弱的具体国情,我国在具体实施时要更强调和重视社区的作用。

第一步:申请。由患者或其监护人向有关部门申请,对于行动不便的患者,可由社区工作人员代为办理,但需要缴纳一定费用。

第二步:核实。经过相关部门审核、主治医师证明以及监管部门实地调查后,监管机构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其所对应护理等级,制定出针对患者的护理计划。此处可以具体考察日本核保情况,进而借鉴、修改。

第三步:护理服务的取得。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若该人未使用护理保险,则可以将个人部分作为其遗嘱按照一定比例折现。

2.3.4 缴费与待遇享受关联性。在缴费与给付相关性上,我国可以借鉴德国经验,在基本社会护理保险方面采取社会公平原则,在商业护理保险方面依照“权利义务相对等”原则。社会公平原则是指“不因投保人收入和财产悬殊而有所区别”[5]。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还要根据我国国情适时进行调整。

3 我国实施护理保险后可能面临问题及解决策略

3.1 护理保险实施过程中的欺诈、贿赂问题。虽已采取了种种措施来避免道德风险产生,但仍难以避免老人骗保、护理服务机构与患者联合欺诈现象的产生,甚至形成一个巨大的依附在护理保险上的利益集团,并滋生腐败等危害国家利益的现象。

针对此种可能性,最重要的是加强监管,完善法制建设,对一切违法欺诈、腐败现象予以严惩,建立一个多层次、高效整合的护理保障体系。

3.2 护理人员缺乏问题。护理工作需要就职者有很强的耐心和不怕脏、不怕累的精神,但工资待遇不高,这使得此工作很难吸引那些具有高护理知识和技能的就职者。

针对于此,我国应采取以下措施。

首先,加强护理人员培训,提高护理人员工资水平。加强护理人员培训工作,针对不同等级的护理要求,培训具有不同医疗护理水平的工作人员。从而形成多层次、满足不同护理需求的护理服务体系。同时,将不同的护理等级划分不同的工资水平,加强护理人员培训,提供服务质量。再次,引入竞争淘汰机制。护理服务机构应由私人护理机构承办,并允许多家机构存在,形成一个高效竞争的护理市场体系,这有利于提高被保险人的护理质量,提高护理人员工资待遇。最后,注重老年学医疗护理方面教育,尤其是大学专业护理教育。老年护理工作需要大批专业护理和管理人员。注重对老年医学与服务方面专业人才的培养将会对我国护理人才发展产生重要促进作用。例如我国天津市民政局与天津职业大学在全国率先开设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该专业从2010级起,每人每年都将获得市福老基金会50%的学费资助。这一举措不仅为我国养老行业输送了对口人才,同时还能吸引更多优秀学子投身到养老事业中来,也为我国护理保险的开办储备了人才。

4 小结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一步加剧,我国应积极推进护理保险的建立和发展,建立一个以“多层次、广覆盖、低水平”社会护理保险为主、商业护理保险为辅的中国特色护理保险体系,缓解人口老龄化给家庭和社会带来的压力,增进社会福利,调节收入差距,促进社会公平和谐。

参考文献:

[1].

[2]丁纯,瞿黔超.德国护理保险体制综述:历史成因、运作特点以及改革方案.德国研究,2008(3):42~47.

[3]张拓红.日本的长期护理保险.国外医学,医院管理分册,1999(3):146~150.

篇3

养老机构是社会养老专有名词,是指为老年人提供饮食起居、清洁卫生、生活护理、健康管理和文体娱乐活动等综合的机构。建设满足老年人经济供养、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的需要,使他们过上有质量有保障的幸福的晚年生活,使养老服务业既能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又能满足不同层次老人的养老需求的服务保障体系,是社会事业建设范畴内的一个重要方面,尤其对于老龄化社会而言更是一个重大的社会课题。

一、**区养老机构发展现状

我区在上世纪90年代后期进入老龄化社会,比全国老龄化到来的时间提前了10年,这说明养老需求越来越迫切,越多样化、多层次化。区内现有养老机构36家,其中有营业执照养老机构17家,公办养老院5家(**区养老院1家,乡镇敬老院4家),民办养老机构12家,共有床位1335张,养员877人,无营业执照的养老机构19家。

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我区总人口为314922人,60岁以上老年人口59863人,占全区总人口19%;80岁以上老年人口7266人,占老年人口12%,标志着我区已进入高龄化社会。预计2020年,我区老年人口总数将达到11.5万人,占人口总数的36.5%,人口老龄化形势十分严峻。针对老年人口数量多、增长快这一人口老龄化的特点,区委、区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初步建立我区的养老体系,为老年人的养老问题做了大量工作。

一是开展居家养老工作。通过街道安排社区内的大龄下岗女职工以家庭享受居家养老服务的老人养护员的身份实现再就业,进入生活有困难的孤老家庭,照顾老人的日常生活起居,以“家庭养老院”的形式帮助老人度过健康安乐的晚年生活。主要解决“三无”老人、低保困难老人的居家养老问题,将全区“三无”老人全部纳入居家养老服务范围中,开展上门服务。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形成居家养老服务点170个,年支出近20万元。二是建立社区日间照料站的养老服务。建立日间照料站作为社区老年服务网络建设的重点,建立社区日间照料站共15个,投入资金110万元。三是大力发展社会福利机构工作,基本上达到了“两规范一标准”的要求,积极扶持发展民办公助养老机构,帮助低收入老人解决养老问题。

二、**区养老机构存在的问题

1、养老机构床位总量供给不足,难以满足养老日益增长的需求。

随着老年人口基数大、增长快,加之“四二一”家庭的小型化和空巢家庭增多等原因促使老年人对养老机构的需求加大,供需矛盾突出。我区现有人口为314922人,60岁以上老年人口59863人,占全区总人口19%,而我区养老机构仅有养老床位1335张,占老年人口总数的2%,养老机构床位数量少是导致供需矛盾大的一大原因。

2、民办养老机构配套设施不完善,居住条件、环境和服务质量较差。

民办养老院共有床位1015张,养员677人,部分民办养老院居住条件、室内外环境较差。相对服务质量好的、有一定信誉的养老院房间空间小,却住了五、六个老人非常拥挤且房屋、内饰老旧;服务质量也跟不上,自理、半自理、全护与老人的比例分别应该是1:8、1:6、1:3,但为了节省开资和护理员缺乏,有些养老院根本达不到这一标准,每名护理员甚至服务十余老人,所以并不能高质量的为老人服务,满足不了老人需求。有的养老院食堂工作人员未办理健康证,老人的饮食安全方面等得不到保证;配套设施不完善,如有的养老院房间没有卫生间,每层楼也只有两个卫生间,很不方便。有的养老院楼梯十分陡峭且狭窄,正常人上下楼都很困难和危险,更何况是老人,遇到紧急情况很难避险,存在极大安全隐患。有的养老院没有老人活动散步的地方,更谈不上设立阅览室、健身室等娱乐场所了。

3、养老机构的优惠政策难以落实,养老机构发展受到限制。

在扶持引导社会资本进入养老服务领域方面,对福利性和非营利性养老服务机构的发展出台了一些诸如土地审批、床位运营补贴等优惠政策,但有关职能部门由于种种原因一直不予落实。政府扶持力度小、资金投入少,社会资本进入养老服务领域的积极性没有真正调动起来,养老机构发展受到限制。

4、无营业执照的养老院较多,存在各种安全隐患。

全区无营业执照的养老院有19家,基本都是以“小作坊”形式经营,因为收费相对较低,一些低收入家庭的老人就近居住与此。但这些养老院没有消防行政许可、餐饮服务许可等特种行业许可证,对老人的多种安全产生极大隐患,对行业管理也产生了较大阻碍。

5、养老院护工不足,招工难,专业护理人员更是缺乏。

养老院的护工不足,而且招工难已经成为各养老院的普遍问题,护工辛苦且工资不高,因而护工流失严重,导致现有护工任务重,老人得不到很好的照顾;从岗位职责和专业技能要求来看,专业技术人员更为缺乏。全区养老机构护理员不足百人,参加过培训的55人,而取得养老护理职业资格证的很少,根本无法满足全区的养老服务需求。

     6、养老机构布局不合理,养老模式单一。

从全国养老的形式来看,我国的养老服务业应该是坚持居家、社会、机构相结合。但当前,我区的养老服务事业的布局集中在机构养老服务方面,而广大老年人需要的社区康复、文化、娱乐、家政等福利服务则严重匮乏。

三、对养老机构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加大扶持力度,增加养老机构数量。

1、发挥公办养老机构引领示范作用。一是对公办养老院进行新建、改扩建。公办养老院环境优美、设施完善、服务周到、收费适宜等是老年人入住养老院的优先之选,但由于公办养老院少,床位紧张,远远不能满足老年人口快速增长的需求。可以向上级争取配套资金,加快公办养老院的新建、改扩建工作,以缓解床位不足、超负荷运转的困境。二是充分发挥闲置社会资源作用。可以把闲置的企业医院和学校校舍等有计划的向养老机构转型,实现社会资源利用的最大化。三是改善、提升公办养老院服务功能,拓展服务对象,在满足现有集中供养对象需求的同时,重点向最低生活保障老人、生活困难老人、高龄老人以及重度残疾老人等特殊困难老人提供养老和护理服务。完善服务功能,扩大服务范围,可以依托养老院向居家老人提供日间托养、短期寄养、配送餐等服务。

2、大力发展民办养老机构,制定和落实支持养老机构发展的优惠政策。在人口老龄化加快、公办养老服务机构供不应求、“421”家庭导致居家养老受到现实挑战的今天,大力发展民办养老机构势在必行。为加快推进社会福利社会化进程,鼓励社会各方面力量积极投入、兴办多种形式的社会福利服务机构和设施机构,要把“民办公助”的政策落到实处。养老事业是一项公益性的社会化行业,其本身的性质就决定了不能只一味想着赚钱。民办养老机构客观上代替国家和家庭承担起了养老责任,各级政府不仅要加大对养老机构发展的资源配置,还应享有政策优惠和资金资助。一是社会力量举办公益性社会福利机构,可享受在土地使用、审批、贷款等方面的扶持政策;资金资助就是民办福利机构同样享受政府资金和彩票公益金资助的“民办公助”政策。二是对现有的福利性和非营利性养老院服务机构应尽早落实床位运营补贴等政策。三是民办养老机构接受“五保”和“三无”的老人,应按照规定标准将其生活、医疗费等补助转入民办养老机构。接受最低生活保障老人、生活困难老人、高龄老人、重度残疾老人等特殊困难老人的民办养老服务机构,政府也可根据实际情况给予适当补贴。优惠政策落实到位了,一些民办养老机构才可以减低运营成本,才会把更大一部分的资金用到改善养老院的硬件建设方面,服务质量也会有很大提升。同时民政部门要加大对民办养老院的监管,不定期对民办养老院进行走访、关心老人的生活需求、跟踪优惠政策的落实到位等情况。

    (二)规范养老机构管理,完善各项规章制度。

一是由民政部门牵头,工商、消防、卫生、公安等部门联合执法,明确职能职责,定期对养老机构工作进行指导、监督和检查,对养老院存在隐患的应立即查处和整改,确保老年人的人身及财产安全。二是尽早落实出台政策,规范无照养老院的运营。有很大一部分老人供养在无营业执照的养老院里,这些养老院也为社会减轻了不少压力和负担,应培育这些民间组织,引导这类养老服务机构健康发展,以满足老年群体日益增长的不同需求。要将政策落到实处,相对放低办理执照的标准,统一对这些无照养老院进行管理、查处和整改,该规范的规范,该处罚的处罚,该取缔的取缔,确保这些养老院能尽快规范安全运营。三是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和服务标准,各项规章制度和服务标准应当张榜公布,工作人员持证、佩证上岗,食堂工作人员必须持有健康证。要突出对入住老年人的健康检查和保健服务,并对老年人要建立健康档案,提供医疗护理保障;要针对不同类型的老年人进行饮食起居照料;要通过各种娱乐活动,丰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养老院与入住老人要签订入住协议,告知老人的权利和义务。四是规范社会养老机构的服务项目、收费标准等,对养老服务机构按基础设施、服务内容、收费标准等项目进行星级评定,促进养老服务机构加强自身建设。五是目前可以通过建立健全完善各项规章制度管理养老院,条件成熟后有必要通过制定地方法规逐步过渡到立法,确保养老机构管理有法可依、有法可循。

    (三)加强专业护理人员培养,提高从业人员素质。

加强对养老服务工作人员的职业培训,逐步推行专门服务人员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和持证上岗制度,不断提高服务队伍的专业化水平。严格按照国家护理员与养员的比例进行配备,政府可以拨出专项资金,建立“养老护理员培训基金”。选择有养老护理员培训资质的培训机构开展培训工作。首先免费对养老机构的在职养老护理员进行轮训,提高其综合素质和护理技能。其次,鼓励社会上的“ 4050”人员进行养老护理免费培训,以实现满足养老护理需求和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的“双赢”。制定一些优惠政策,如从事护理员工作可以对其家属或亲戚住养老院减免费用等吸引更多的人加入护理员队伍,改善护理员不足、招工难的现状。

    (四)发展社区居家养老,补充机构养老不足。

篇4

社区护理(community health nursing)是一种全科、完整、多方位、贯穿人的生命过程的全程护理保健服务,它为处于各年龄段的人提供有效、经济、方便、综合、连续的护理服务。

二、 社区护理存在的问题

(1)组织管理系统不健全、经费来源受限:在我国,虽然卫生部近几年也提到发展社区护理,但从机构的管理到经费的预算上却很少向社区护理倾斜。从政策上,虽然卫生部颁发了有关发展社区护理的文件,但尚无具体的规章制度及实施计划,卫生部以下的各级卫生部门更是少有相关措施出台。限于经济条件,目前我国社区护理工作存在诸多困难。要广泛开展社区护理工作,需要国家及地方政府政策上和经济上的支持。香港社区护理在最近二十年得以迅速发展。关键在于得到了政府的大力资助。也得益于政府关于全面推广社区护理工作的决定。目前,我国社区护理机构尚难以得到大型慈善组织或有关人士的大力捐助,限于国力,也难以由政府拨巨款资助,但通过某些政策倾斜可以使社区护理机构通过自身的努力不断发展壮大,使更多的人能够享受到基本的健康保健服务。

(2)缺乏社区护理专门课程培训及专门人才:虽然我国部分中专及高级护理教育课程设置中增加了社会护理学、预防医学、健康教育及社区护理等有关课程,但尚无社区护理专门课程培训专门的社区护士,也无统一的社区护士执业资格要求。目前,我国的社区护理工作大多由离、退休护士或一些高年资护士承担,她们对社区护理工作充满热情,工作认真负责,为社区居民解决了不少健康问题。但她们均未接受过正规的社区护理训练,在开展社区护理工作中难度较大,也难以适应未来社会的社区护理需求。

(3)居民保健意识不成熟,生活质量不高:大众防病及保健意识淡漠,卫生习惯差,“能吃、能睡、能工作即是健康”的观点依然存在。在社区,尽管老年病、慢性病及伤残者越来越多,但由于种种原因,也难得到及时有效的医疗保健。在国人的观念中,护理从属于医疗,不是一门独立的学科,不仅社会上的人们有这种认识,就连医务人员也这样认为,这种观念不仅远远落后于国外,阻碍了护理学的发展,同时也势必影响到社区护理的开创与发展。护士职责被认为是以协助医生完成医疗工作为主,未被提升到促进和维护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人类身心健康的高度,对于护士的社会价值不能充分认可,尤其对于护士独立自主的护理服务持怀疑态度。

三、如何改善应对当前问题

(1)健全社区服务体系。社区护理服务的发展必须依靠相关学科和有关行政职能部门的广泛支持与参与。卫生部门可根据学科发展和社区的需要,重新界定社区护理的功能和社区护理的职责,提高各级领导工作的认识。社区医护人员是党和国家卫生保健的最直接执行者,也最能发现预防保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应该有个组织听听他们的建议以解决社区护理存在的问题。政府有关部门还要给予政策和经济的支持。规范社区护理还包括建立健全明确统一、科学可行的终末质量评价标准。量化护理人员绩效, 最大程度调动社区护理人员的积极性。

(2)重视并切实加强社区护理人才培养。

篇5

一、进一步完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思路和规划。各级政府要综合考虑人民群众的养老需求和整个社会的供给能力,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统筹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要进一步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明确发展指标和具体项目,引领城乡一体发展,促进事业和产业并举。要进一步建立健全政府责任体系,强化部门职责,形成民政部门牵头协调,发改、国土资源、建设、财政、人力社保、卫生等部门各负其责、相互配合的工作机制,特别注重强化县级政府在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中的责任。要加大公共财政投入,建立稳步增长机制,合理配置财力资源。要强化法规制度建设,尽快出台我省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的实施意见,加快养老服务业发展的地方性法规制订工作。

二、进一步加强公办养老机构建设。加快公办养老机构建设,努力适应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基本养老服务需求。要公平合理分配有限的公共养老资源,优先保障困难老年人的需求,特别是为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无赡养人和抚养人的“三无”老人,低收入老人,经济困难的失能半失能老人等特殊群体提供无偿或低价的供养、护理服务,更好地发挥政府保基本、兜底线的作用。积极推进公办养老机构改革,探索公建民营、公办民营、委托管理等形式,提升服务效率和水平。

三、进一步扶持民办养老机构发展。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鼓励和支持民办养老机构加快发展,引导市场发展个性化的养老服务机构,做大做强养老产业。要研究降低民办养老机构设立门槛,简化程序,缩短审批时间。要统筹考虑民办养老机构用地需求,支持符合条件的非营利性养老服务设施、营利性纯养老服务设施示范项目用地,鼓励养老服务设施项目使用存量建设用地和存量房产,鼓励农村集体所有土地用于建设非营利性养老服务设施。要改善信贷融资环境,积极支持民办养老服务业的信贷需求,开展营利性养老机构以招拍挂方式取得的土地使用权用于融资抵押试点工作。要通过补助、贴息、税费减免、购买服务等方式,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设施建设。

四、进一步加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根据国情省情,在全社会强化居家养老理念。相应加强城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站)建设,特别是加快农村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站)建设,促进服务设施全覆盖和城乡一体化。要更加重视照料中心(站)实际运行效果,通过建章立制、补助运营经费等方式,细化日常饮食服务、基本生活料理、精神文化供给、基本医疗保健等各项内容和各个环节,提升养老服务的专业化程度,大力提升服务质量。重点扶持一批专业从事居家养老服务的企业和民办非企业单位,发挥示范作用,形成规模效应。加强养老服务信息平台建设,有效对接各类居家养老服务需求。注重在社区普及健康教育知识,提高家庭及老人的自我保健护理能力。

篇6

在与国贸遥相呼应的中环世贸写字楼里,记者见到了北京地球村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志强。虽然地处北京CBD核心区,但王志强的办公室,陈设显得有些简单,只有墙上悬挂的条幅“登高望远”和古色古香的茶具,或可透露出主人的几分儒雅。下午四点,夕阳夕照,窗外景色一览无遗。采访间隙,王志强的助手悄悄告诉记者,“王总经常望着远处,思考企业和社会的发展,有时一站就是几个小时。”

四十多岁的王志强,与地产名人任志强同名不同姓。相比任志强的锋芒毕露,王志强极其低调,关于他和地球村的报道寥寥无几。除了处理公司日常事务,王志强还担任中国人民大学客座教授,整天忙得不亦乐乎。

过去,地球村开发了不少普通房地产项目,现在国家正在调控房地产,因此地球村也顺应潮流,尝试寻找新的突破点和增长点。王志强告诉记者,中国60岁以上的老人有1.8亿,国家提出要加大老龄产业发展,适应老龄化社会的需要,所以,今后将重点发展养老产业,在做地产开发的同时,还要做养老服务,在实现企业成功转型的同时,为老龄事业贡献一份力量。

活力养老

目前,地球村正在北京周边选址筹建第一个养老地产项目“中国朝阳城”,建设国际级康复养老示范区,康复与养老并重,具有养身养老、康复医疗、休闲度假、文化产业四大引擎,“在中国做独一无二的养老项目”。

在会议室,王志强为记者介绍演示了“中国朝阳城”整体规划方案。“过去称老年人是夕阳,虽然夕阳无限好,毕竟近黄昏,给人垂垂老矣的感觉。如果老年人住在里面,心里也会不舒服。太阳城,美国已经有了,中国也有了,所以我们提出建设‘朝阳城’。”

中国的退休年龄是男性60岁,女性55岁,随着生活和医疗水平的提高,中国人的平均寿命达到了74岁。王志强表示,人们退休之前主要为事业、家庭、子女而奔波,生活和工作压力较大;退休之后,因为有充裕的时间、一定的财富积累,子女长大了,没有工作压力了,真正属于自己的生活开始了,人生的第二个春天同样是美丽的。

据了解,“朝阳城”计划占地15000亩,建成人性化养老社区,其中10%是养老院。环境优美,配套设施齐全,有医院、康复中心、有机餐厅、学校、购物中心、银行、邮局、文化娱乐中心、高尔夫球场、旅游设施等,实现三代同堂。老年人在这里颐养天年,中年人在京津工作,孙子孙女在这里的国际学校上学。周末和节假日,中年人过来度假,一家三代可以团聚,温馨和谐。

“开启华彩人生必须给予核心的功能要素支持:医疗护理、参与社会、家庭生活、养老居住环境、文化娱乐、运动设施、旅游、生态环境。”王志强说,千万不要让老年人独自住在偏僻的养老院,虽然空气好、环境好,但老人孤单寂寞,缺少感情的沟通。

为了体现社区的国际化,“朝阳城”建筑风格有中国区、亚洲区、欧洲区、美洲区。社区的骨科、神经医学、心脑血管康复中心,除了与国内一流医院合作,德国、比利时等国家轮流派5个专家过来出诊,面向社区及周边,就诊和医药费纳入医保体系。“朝阳城”还要建国际双语学校,从3岁上托儿所到高中毕业,老年人可以照顾孙子孙女。此外,建设一条国家级的山区健身路道,方便老人和子女徒步健身。

“创建一个充满活力的社区,这些配套必须具备。”王志强告诉记者,但单纯是老年人居住的社区是一个没有活力的社区,所以朝阳城还建有乡村酒店、联排别墅、酒店管理学院、音乐广场、音乐大师培训班、艺术街、剧场等,满足其他人群的需要。

模式创新

养老地产最核心的问题是配套服务,不满足老年人的日常生活、医疗护理和精神文化层面的需求,即使把房子建得像宫殿一样也没有任何意义。

“朝阳城”养老社区的选址范围包括城市近郊、风景区、文化小镇,距离城区3个小时的车程之内。其特色表现为:通过居家养老、社区养老,实现儿孙绕膝、其乐融融;健康无处不在,无缝隙的健康保障(1个高水准的体检急救中心、1个国际护理学院、8个康复中心、全员的护理和急救知识技能培训,社区内的每一个保姆、家政工、医生护士、园艺工、保安等都要接受相应的护理培训,持证上岗);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心情舒畅,精神快乐;全球候鸟式的度假,建立100多个城市的旅游服务系统,可以让老人到全球旅游。

“我们的养老模式是为5%有能力购买养老住宅的老人服务的,是一种周到、贴心、负责任的服务,但这种服务不是公益的,作为企业,我们也要盈利。”王志强说。

“中国朝阳城”将分批开发建设,养老住宅全部出售,前期主要靠房地产开发来支持养老社区的运营和服务。王志强介绍,配套项目三至五年内可以亏本,用房地产利润来支撑,但不能长期亏损下去,否则难以为继。以后的医疗、康复和文化机构都要独立核算。国际学校可以先贴补,只要实现盈亏平衡就行了。

当然,“朝阳城”也有新的盈利点,除了每年收取一定的物业费和取暖费,其他医疗护理、康复健身、文娱演出等服务费按需收取。虽然养老社区位于郊区,但举办的商业活动基本安排在周末和节假日,这样可以吸引更多的城市上班族来观看和度假,从而带来人气和艺术氛围。

业内人士表示,中国的护理行业缺乏专业的技术支持和技能培训,特别是缺乏道德培训和道德标准,许多护理人员只是为了挣钱,缺乏职业热情。

对此,地球村公司将与美国和日本的专业院校共同建设国际护理学院,突出道德教育,把老人当作自己的父母来照顾,成为有道德、有技能和有文化的护理人员。这样,护理学院源源不断地为医院、养老机构和老年家庭输送高级护理人才,提供专业的护理、急救和临终关怀。护理人才培养也可以成为“朝阳城”的一个盈利点。

为了吸引留住人才,“朝阳城”还将为社区里的工作人员提供优越的居住条件和丰厚的收入待遇。工资可以达到6000~8000元,甚至1万元以上,住房可以永久使用。

篇7

关键词:养老护理;国际化;想法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5-0195-02

2012年春季,钟山职业技术学院联合北墨尔本高等技术学院(简称“NMIT”)在南京开展由联合国亚太经社会给予资助的澳大利亚三级护理证书培训,旨在学习借鉴发达国家的养老护理先进技术与经验。北墨尔本高等技术学院是澳大利亚在技能培训和继续教育领域(TAFE)中项目最多、规模最大的学院之一,在课程设计、资深教师和高质量项目等方面都处于领先地位,以开放的办学模式、高质量的教学、灵活的学制闻名澳大利亚,具有澳大利亚政府授权的三级护理证书培训与授予资质。本次开展的三级护理证书培训(Certificate III in Aged Care),是澳大利亚养老护理方面的职业资格证书,将根据澳大利亚的职业标准与中国学员特点开展双语教学与技能实训,并对受训者进行考核,合格者可获得澳大利亚通用、英联邦国家认可的证书,经NMIT注册可与全澳院校互相认可教育资历和学分。

一、证书培训内容概况

培训分为前5周理论实践与培训和后3周技能训练与评估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的培训由澳方派出具有丰富的国际学生培训经验的教师,每周25节课时,通过理论讲授与技能实训相结合,示教示范与小组训练相结合的方式,中方派出翻译老师全程协助,并每周开设6节课用于语言方面的指导与帮助。现第一阶段的培训已经顺利结束,学生们反映良好。

二、培训的评价与分析

(一)评价

根据参加首期培训班30名钟山学院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10级学生的问卷调查表(见表1)可得知。

(二)分析

从学生的问卷调查,让我们老师很清楚的看到今后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外教丰富的肢体语言,形象的教具,技能展示都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同时,我们应该不断吸收国外老年护理方面的前沿知识,编写相关教材,力求培养出符合国际标准,国内一流的老年护理人才。注意双语化的推进,为国际化人才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养老护理专业英语的开设是开展老年护理人才国际化培养的先决条件,教师也需要从自身出发,查漏补缺,拓展知识领域,完善知识结构,提高教学水平。

三、想法

(一)国际化需求日益扩大,就业前景广泛

随着全球人口结构的老龄化程度加深,养老护理人员的严重短缺成为了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据不完全统计,未来十年,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等发达国家急需200万以上的护理人才,养老护理人才的需求尤为明显。中国的老龄化现象日趋明显,新青年一代信息渠道多,信息量大,容易接受新想法新理念,对于赡养老人方面,更愿意接受高质量的养老护理服务,这就更给老年服务专业的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就业市场。

(二)英语学习的行业化趋势明显

教育部于2009年1月制定了《高等职业教育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讨论稿,明确了高职高专英语教学的性质和目标。行业英语以行业文化和工作场景为依据,进行与实际工作相结合的语言技能的训练。如果提前进行护理行业英语的学习,此次培训过程中突显的专业词汇不足,口语表达欠缺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三)夯实培训基础,巩固已有成果

经过5周的理论实践与培训,澳方培训课程安排了15个Online Tasks(在线课程任务),其中包括9个Quizzes(测试),4个Assessments(评估),通过个个突破,循序渐进的方法让学生掌握培训的核心内容。在Online task中,外方老师还向学生展示了澳洲以及许多西方国家与老年服务相关的网站,学生通过自我阅读,回答问题,找出难点,通过邮件反馈给老师的方法,开阔了眼界,了解了很多国外先进的养老服务理念,操作技能,实施方案等,进一步深化了国际化的培养模式。之后还有3周的技能训练与评估,在这之前,我们理应巩固已学知识,定期组织学生复习,测评,尤其对于一些关键的医学词汇和实际操作中频繁使用到的口语表达进行滚轮式复习,加深记忆,为之后的培训做好充足的准备。

四、仍旧存在的问题

(一)社会观念的亟待改变

中国自古以来都有“养儿防老”的观念,事实上一旦老人出现生活不能自理或是重病缠身的时候,这会给整个家庭带来很大的困扰,养老院无疑成为一个非常好的选择。普通养老院可以很好的照顾老人的饮食起居,高端养老院还能提供相应的医疗保障,让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如今老年服务专业的大学生,他们的工作是集康复师,心理咨询师,护士,护工为一体的高端服务人员。“老吾老及人之老”,从事养老服务的护理人员理应得到更高的社会认可度。在政府和社会的关注下,老年护理人员的薪金待遇理应得到提高。

(二)师资力量提升的迫切

护理专业英语属于ESP(English for special purpose)范畴。在公共英语学习的大环境下,很多学校的护理专业英语课仍由公共英语教师承担,问题逐渐突显。首先,公共英语教师缺乏护理专业知识,无法结合实用性,在教法上延续传统的任务型教学法,单从应对考试的角度浅显的讲授语言本身。专业词汇量的严重缺乏,造成备课负担增大,使得一些老师不愿意涉足新领域,形成教学的恶性循环。因此,培养专业英语教师迫在眉睫。老年护理作为护理专业的一个专项性分支,在教师的培养方面就更加具有导向性,需要教师更多的关注养老护理方面的知识,学以致教。

(三)养老护理法律法规有待健全

在这次培训中,我们了解到澳大利亚有一套比较完备的养老护理机构人员管理评估体系,早在1977年就出台了Aged Care Act(老年护理法规),1985年出台了Home and Community Care Act(居家社区养老法规),之后又出台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如:occupational health and safety laws(职业健康与安全法),privacy laws(隐私法)等等,用来规范养老机构和养老护理人员的义务,保障他们应有的权利。养老事业在中国被称为夕阳红的朝阳产业,但相关的法律法规仍处于空白或商议试行阶段,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界定养老机构纠纷和养老人员权益保障的难度,因此迫切需要政府相关部门通过立法界定养老机构的责任,推行强制保险制度,保障养老机构和人员的权益。

五、结语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持续推进,加之西方老龄化社会问题的突显,对于高端国际化老年护理专业人才的市场需求不断扩大,老年护理专业的国际化培养更是符合社会发展需要,占领市场先机。首期澳洲养老护理三级证书培训的顺利开展,不仅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也坚定了老年护理专业高端化国际化培养的路线。通过此次总结反思,也为今后更好的开展此项合作培训奠定基础,培养出一批又一批优秀的老年护理专业的国际化人才。

参考文献:

\[1\]徐建.初探大学英语教学模式下行业英语的渗透\[J\].中国成人教育,2011,(15):189.

\[2\]泮昱钦.中澳护理课程合作教学模式的实施及体会\[J\].护理与康复,2010,10(9):889-890.

篇8

医养结合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一: 根据县人大常委会年度工作要点安排,近日,肥西县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工委对县医、养、健结合工作试点情况进行了深入调研:听取县卫计委、县民政局、县财政局等部门工作情况汇报,深入到严店乡五保供养中心实地考察、了解情况,召开相关人员参加的座谈会,听取意见和建议。在此基础上,形成调研报告。

一、基本情况

自国家、省、市关于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文件下发后,县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趋势,认真落实相关文件精神,整合养老及医疗资源,在推进医养结合方面进行积极的探索,初步摸索出一条符合实际的五保老人医、养结合模式,较好地解决了集中供养五保老人老有所养、病有所医问题。如严店乡五保供养中心,自2017年5月设立老人医疗专护区以来,累计得到及时救治的五保老人2600多人次,五保老人生病救治不及时和无人护理难题得到有效解决。目前,全县十五个五保供养中心均设立医疗专护区。

二、试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人口老龄化,呼唤医、养、健结合。目前,此项工作正在进行试点,但还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如在严店乡五保供养中心调研时了解到:医疗专护区运转经费不足、医务人员缺乏等,影响和制约了医、养、健结合试点工作的有效开展,需要县政府及其相关职能部门和社会各界倾注更多的支持、关怀。

三、对策与建议

(一)强化政策保障。要根据国家、省、市有关医养结合文件精神,立足我县实际和试点工作经验,特别是要针对试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明确解决办法,落实鼓励措施,引导医养结合机构有序、加快发展。要根据全县老年人群医疗服务需求和养老、医疗资源分布状况,统筹做好各类医养结合机构的科学规划和合理布局,实现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资源的有效配置和有机衔接,提高老年人等特殊人群对公共服务资源的利用效率。要加大财政投入,研究出台推动民间投资的政策,激发民间投入的积极性。要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划分好“医”、“养”界限,尤其是要解决好广大人民群众关心的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服务纳入医保政策问题,要认真进行研究,搞好政策衔接,支持医、养结合机构逐步步入良性循环。

(二)强化资源整合。要认真研究建立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日常合作、业务协作机制,统筹协调养老医疗资源,促进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资源的有效整合,推动“吃不饱”的乡、村医疗机构就近和“住不满”的养老机构等“结对子”,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促进医疗资源和养老资源的良性互动。乡镇卫生院要逐步把村(居)卫生室的医疗资源和老人健康诊疗融为一体,最大限度地发挥公益医疗资源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要认真落实有关政策,为社会力量举办养老机构提供便捷服务,特别是为民营医疗机构发展医、养结合事业留出空间。

(三)推进融合发展。要按照国家、省、市文件要求,结合我县养老和医疗资源分布情况,督促全县各类养老机构与各级医疗机构建立协议合作关系,确保到2017年底,50%以上的养老机构能够以不同形式为入住老年人提供医疗卫生服务,到2020年实现全覆盖。要充分利用现有医疗卫生服务资源,创办老年康复中心、老年医院、护理院,支持部分闲置床位过多的县、乡医院和专科医院转型为老年人护理院,开展养老服务;鼓励支持乡、村医疗卫生机构为社区与居家养老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健康养老需求。

(四)突出人才支撑。要不断强化医养结合发展的人才保障,提高医养结合机构的养老服务水平。建议县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将老年医学、康复、护理人才作为急需人才,纳入卫生技术人员培训规划和临床骨干医师培训范围;积极探索建立医疗机构和养老机构在技术和人才方面的合作机制,鼓励医疗机构内优秀的执业医师和执业护士到养老机构中开展服务,不断提高从业人员的工作能力和水平;出台相关激励政策,对养老机构从事医护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在申报、评定职称方面,给予与医疗机构医护人员同等待遇。

(五)强化对试点工作的领导。 县政府及相关部门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切实将医、养、健结合工作进一步摆上位置,抢抓政策机遇,强化组织领导,增加财政投入,有序推开卓有成效的试点,合力推进我县医养结合事业健康发展,为建设健康幸福的新肥西作出新的贡献。

医养结合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二: 为积极应对日益增长的人口老龄化问题,提高老龄人口健康服务能力,满足“老有所医、老有所养”的基本需求,近年来,我区积极探索“医养结合”服务模式,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工作进展及成效

(一)探索医养结合体系建设,推动资源优势互补。

按照国务院及省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医养结合的指示精神,区政府制定了《关于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的实施方案(试行)》,待政府常务会研究通过。按照方案,大力推进卫生和养老服务资源整合:一是支持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开设老年病区、老年护理床位;二是推动有条件的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举办医养结合联合体;三是鼓励辖区内部分医院转型为养老护理院;四是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与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有机结合;五是支持养老机构按相关规定申请设立医务室或护理站,提高养老机构提供基本医疗、护理服务的能力。

截至目前,区民政部门管理养老机构11个,设养老床位1186张(其中批准新民医院开设老年护理床位300张)。区卫生部门核批了乐年长者之家等3家社区养老机构内设医务室、护理站,区民政部门牵头组织我区6家养老机构与市一院建立了医养结合联合体,初步实现养老机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全覆盖。

(二)创新医养结合服务模式,构筑居家养老服务基础。

依托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基层优势,建立以家庭医生为主的“点对点”健康服务体系。家庭医生服务团队主动深入社区和家庭,通过实施“积分制”、“健康储蓄银行”、“粉丝签约”和老年人健康俱乐部等形式,对社区老年人实施分级分类健康管理。截至今年5月底,全区组建57个家庭医生服务团队,签约服务3.8万余户7.8万余人,其中60岁以上老年人4.3万余人。

建立以“医联体”为专业技术支撑的“个性化”健康服务体系。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分别与市一院、省针灸医院建立“医联体”,把综合医疗专家和中医康复专家纳入到家庭医生服务团队,开展“个性化”签约服务。今年4月,双岗中心创新组建 “2+2”家庭医生专业服务团队,成立了老年人健康管理、高血压病、糖尿病和脑卒中康复4个专业服务小组,已与56位居家老人签订了有偿签约服务包,以满足多元服务需求。

(三)丰富医养结合服务内涵,建立机构养老服务机制。

为强化养老机构中集居老人的健康保障,从今年6月起,区属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辖区养老机构建立固定服务关系:一是每季度主动上门对养老机构开展1次健康教育讲座,对老年人进行常规健康体检,并指导康复治疗。二是与养老机构建立24小时服务热线,对常见病、多发病随时进行上门诊疗。三是接收老人住院治疗和康复,根据康复情况及时转回养老机构。四是老人享受慢病选择性药物免费治疗等卫生惠民政策。2012年以来,我区高血压和2型糖尿病免费发药人次分别达8.9万人次、4.3万人次,免费金额达310余万元,其中老年人发药比例占98%以上。

二、存在困难和问题

随着人口老龄化持续发展,老年人的健康和养老是当今社会发展面临的一大问题,而解决健康和养老问题最有效的手段就是医养结合。从全国范围看,医养结合是一个新兴课题,都处于积极探索中。实际工作中主要存在以下困难和问题:

(一)医养结合服务需求与承载力不对称。据统计,2017年全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超过16.1%,而且每年处于上升趋势;预计2024年超过20%,2041年超过30%,并于2050年达到近34%的水平。我区2017年60岁以上老年人8.4万人,达到全区户籍人口的17%,老龄化趋势与全国同步。而我区在养老机构养老的不足800人,基本上是一些患病、失能、失智等需要长期医疗、护理、康复和生活照料的老年人,绝大多数老人包括“失独”、“独残”等计生特殊群体选择居家养老。庞大的养老和老年人医疗服务需求,给现行养老和健康体系带来严重挑战,已成为全社会不可回避的问题。

(二)医养结合行业管理体制不完善。目前养老机构由民政部门设置审批和管理,社区养老和居家养老服务由街居负责,医疗服务由卫计部门主管,医保支付政策由人社部门制定。由于制度、行政职能和资金分割等因素,各相关部门在实施医养结合时存在行业壁垒、职责交叉、业务交织等情况,其分而治之的格局势必造成医疗和养老资源相互阻隔,难以做到目标一致,优势互补,协调统一和横向整合,老人的医养统一问题难以得到有效保障。

(三)医养结合机构定性定位不明确。从实际服务看,完整功能的医养结合机构既不能完全替代养老机构,也不能替代医疗机构,应该有其鲜明的特点和需求群体,在设置审批上也必须进一步明确标准体系和审批部门。按现行政策,完整的医养结合机构审批权归属不明确,即使同一投资主体在设置医疗机构和养老机构时分别由卫生和民政部门审批,运行机制相对独立,没有解决医养结合到底姓“医”还是姓“养”的问题。

(四)医养结合医保支付政策仍然保守。以疾病医疗为中心的现行医保支付政策,对老年人的健康管理、疾病预防、早期诊疗、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家庭病房等医疗健康服务项目均未出台相关支付标准。即便是最新出台的医养结合病床医保支付办法,对老年人的患病病种有明确规定,且病种数较少。可以说,当前医保支付政策不同程度地遏制了医养结合服务业的发展,需要进一步放开。

三、对策和建议

针对当前人口发展现状、老龄化发展趋势及存在的问题,发展医养结合将会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当前,在积极实践和探索的基础上,政府的主要任务是:基本建立医养结合体制机制,完善医养结合政策法规体系,多元化、多途径形成医养结合服务网络,为老年人提供生命过程中各个时期所需的可负担的公共服务。为此提出如下意见和建议:

(一)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做好医养结合顶层设计。

一是出台意见,分类明确定位。各级政府要从上而下出台实施意见,成立领导小组,明确部门职责和牵头单位,形成工作合力。要根据不同类型,分类明确医养结合机构姓“医”或姓“养”的问题。凡是养老机构开设医疗诊室由民政部门为主管单位;凡是医疗机构增设养老机构,由卫生行政部门为主管单位;凡是以医疗、护理、康复为主的护理院(完整功能的医养结合机构)增设养老床位,由卫生行政部门为主管单位。以上三种形式医养结合机构,同级民政、卫生行政部门要相互备案,并针对老年人群“医”或“养”的不同需求,做好入院引导和合理分流。

二是配套政策,建立运行机制。卫生行政、民政、人社等多部门尽快联合出台相关政策,对医养结合养老机构审批准入、行业管理、人才队伍建设、政府购买服务等方面给予支持。规划、房产部门要出台相关规定,在新建的一定规模的社区中同步规划建设医疗、养老配套用房。要积极改革医保政策,将完整功能的医养结合机构优先纳入医保定点范围,将医养结合服务项目、居家养老诊疗费用逐步纳入医保报销范围,消除行业障碍和“瓶颈”。

(二)坚持多元资本发展,完善医养结合服务体系。

积极探索社会资本参与机制。建立和完善社会资本发展医养结合的扶植政策,引入专业医养结合品牌企业入驻。规划、土地、财税等部门为社会资本举办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在规划布局、土地使用、财政补贴、税费减免等方面出台优惠政策,有步骤、有规划地吸引更多的社会力量和民间资本参与医养结合养老服务。

加快医疗养老机构转型升级。鼓励二级以下医疗机构增设医养结合病床或转型为医养结合机构;提高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护理科室覆盖率;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与养老服务的有机融合,开展签约服务;鼓励综合性医院与养老机构建立“医联体”,实行对口支援、双向转诊、医护培训等。要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力量参与的原则,为计生“失独”、“独残”家庭及农村“五保”户提供基本医疗和养老服务保障。

(三)加强专业队伍建设,强化医养结合保障措施。

一是完善专业人才培养、评聘和使用机制。民政、人社和卫生等部门应加大养老专业服务人才的培养培训力度,加强对医养结合机构中的医生、护士、管理人员和护理员的培训;鼓励专业院校毕业生到医养结合机构从事养老服务工作,并给予相应的特殊岗位补贴;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及其医护人员在资格认定、职称评定、技术准入等方面,与其他医疗机构同等对待,激发医护人员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

二是建立人员岗位配套政策。对政府主导的医养结合型医疗机构,合理增加护工型人员岗位,保障基本服务需求;对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合理增加医护人员岗位,提高医疗服务能力。对社会力量举办的医养结合机构,根据投资规模合理核定医疗技术岗位、护工岗位和一般服务性岗位,并根据多部门考核情况,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予以基本保障。

篇9

根据《__市老龄工作委员会关于做好曲靖市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前期调查的通知》(曲老字[__]4号)要求,县老龄办结合工作实际, __年9月15日,老龄办积极主动与县民政局、县人社局、县国土局及县规划局联系,共同配合做好前期调查工作。现将__县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前期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根据老龄部门的统计,截止__年底,__县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达到7.1万人,占总人口的11.5%,其中80周岁至90周岁的老年人有9408人,10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有22人,与省、市同步进入了老龄化社会,预计到“十二五”末老年人口将增至7.97万人,每年的增长速度达到3%以上。“五保”人员1868人,占全县老年人口的2.6%。全县154个村(居)委会100%的成立了老年人协会。我县和全国一样,已进入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阶段,呈现出了人口老龄化、高龄化、空巢化、家庭小型化以及老年人口基数大、农村老年人多、贫困面大,失能和半失能老人比例高等特点,伴随而来老年人的养老问题日益呈现,趋于社会化。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大力发展养老服务业,满足广大老年群体及社会的服务需求,已成为了全社会的共识和县委政府必须面对的社会问题。

近年来,__县委政府高度重视,把我县养老服务工作纳入了政府工作议程,纳入了老龄事业发展规划。同时,为建设完善与老年人相关的文化、体育、健身、娱乐等活动场所,新建小区已规划要求配套建设老年娱乐活动场所;已经建好的小区,要求充分利用现有公共设施按规定为老年人文化学习、体育健身、医疗保健、法律咨询等提供服务。__县国土局在符合土地用地总体规划下,根据土地功能分区,负责给予办理相关用地手续。

(一)政府主导促进政策实施。一是县委政府进一步加强对老龄工作的领导,将老龄目标管理责任考核纳入各年度科学发展观综合考核内容,县政府连续两年将养老服务工作任务列入政府工作报告内并进行督促检查。二是不断完善老龄政策。2011至__年,我县出台了《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及《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逐渐系统配套了与省、市、县衔接紧密的政策性措施。三是通过对“十二五”规划实施中期评估,确定我县“十二五"规划主要预期目标,实现了规划编制的科学性。

(二)狠抓老年综合机构建设。通过近年来不懈努力,我县养老服务机构建设进程显著加快,目前,我全县有各类养老机构 10家,总床位400张,占全县老年人口的0.6%,即全县各类养老机构每千名拥有养老床位数6张。其中,全县已建成8个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建设规模5600平方米,总投资525万元,已培训管理人员、护理人员共35人,将为老年人提供床位140张,为老年人服务的主要服务内容为日间照料、家政服务、医疗保健、文化娱乐等,使老年人不出社区、不出家门,就能享受社区的照顾和服务。已列入__年计划建设的项目4个;加快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建设,已在板桥、钟山建2所高标准的敬老院,建设规模5950平方米,项目总投资791.6万元,床位数260张,实际入住老人数257人,管理人员3人,护理人员10人。阿岗敬老院已立项审批正在建设中。

(三)健全完善高龄老年人津贴制度。进一步贯彻落实“一法一条例”和我县对老年人的优待规定。__年,认真落实省级规定的高龄老年人补助津贴,80-99周岁的老年人的保健补助月人均45元,每人每年540元;10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的长寿补助由原来的每人每月260元提高到500元,每人每年6000元。今年上半年,享受保健(长寿)补助达9450人,比上年增加45人,百岁老人长寿补助,实行按月发放。我县从2009年开始发放,并严格按照省、市规定高龄老年人保健(长寿)补助标准每年增长15%,已从2009年每人每年200元增加到每人每年540元,到__年上半年已累计发放49715人次,发放金额1593.616万元,发放形式采用农村信用社“定活两便储蓄存单”发放。同时,组织人员对高龄老年人保健(长寿)补助资金发放情况进行督查,确保县委政府的惠老政策落到实处。2012年我县落实了60周岁以上老年人凭老年人优待证免费乘坐县城内公交车优待政策。同时,切实维护老年人在家庭赡养和抚养、社会保障、参与社会等方面的合法权益。

(一)思想认识不足。由于我县养老服务业正处于起步发展阶段,社会对养老服务业工作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

性认识还有差距,对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并不十分关注,还没有感觉人口已进入老龄化社会。对发展养老服务与经济、社会和谐的关联度也无清晰的认识,致使养老服务业工作推进速度慢,工作欠力度,基本处于启动状态。加之居民传统家庭式养老观念依旧,机构养老的积极性不高。 (二)投资渠道单一。从我县目前养老机构开展的工作情况看,虽然依托省、市、县政府投入资金建起了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敬老院,组建了相应的服务工作组,但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开展的服务只有文体娱乐活动,入住老人为空白。尽管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设计了日间照料室、餐厅、厨房等功能,但绝大多数社区不具备开展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条件,原因是社会力量参与少,社区集体经济欠缺,一些配套设施让社区承担资金投入困难较大,因此,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设施不完善、不齐全、无法满足老年人的各项需求,难以开展居家养老服务工作;敬老院处于有空床但不能接收老人的状态,目前“五保”老人还有1611人未进入敬老院,一方面对于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敬老院无专业人员进行护理,另一方面是老人思想观念未能转变以及资金原因,促使大部分“五保”老人达不到入住条件。

(三)专业人员缺乏。目前我县养老服务机构无编制,人员不足,一人身兼数职,基本是社区工作人员、志愿者服务人员及老协会会员,多数未经过专业培训,缺少养老护理知识。

(四)政策扶持不完善。目前,我省相继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实施意见》和《关于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事业发展的意见》等,但还未出台配套扶持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敬老院发展的规范性文件。

(五) 床位缺口大。目前,全县各类养老机构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数6张,与国家、省有关要求“每千名老人拥有30张养老床位”的目标任务差距较大。

(六) 特色养老服务缺乏。目前,全县没有一所功能齐全、设施完善的公办综合性养老机构。

我县养老服务机构是更新养老服务理念,创新养老服务方式,解决老年人养老服务需求的重要途径。就我县而言,人口老龄化加速,高龄化加剧,老年人家庭空巢化,家庭养老功能弱化,加之老年人口80%的在农村,收入水平低,这就决定着老年人养老形式主要是家庭养老,让老年人生活在社区,居住在家里,既有子女的照顾,又可以参加社区老年文体活动,因此,大力开展养老服务业,满足社区老年人养老服务需求,是有利于提高老年人的生命、生活质量,有利于弘扬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促进社区和谐稳定,现就养老服务业的发展提如下建议:

(一)发挥党政主导作用。开展养老服务工作要认真贯彻“党政主导、社会参与、全民关怀”的老龄工作方针,要由政府主导,出台《关于全面推进养老服务工作的实施意见》,组建养老服务工作机构,成立领导小组,明确各领导小组职责,落实专项工作经费,形成工作全力,组织推进养老服务工作,切实把养老服务场所建成功能齐全、管理规范、服务优良的养老场所,做到为老年人的日常生活提供便利服务。

(二)加大宣传力度。养老服务业是一项系统工作,需要政府、社会、社区、家庭的共同努力和参与。因此,要广泛宣传,充分利用报刊、杂志、电视等媒体进行全方位的宣传,努力营造尊老、爱老、为老服务的浓厚氛围,形成一个多方参与、各负其责、密切配合、齐抓共管的生动局面,使全社会更加了解居家养老、敬老院的服务,老年人乐于接受,同时引导老年人转变消费观念和养老观念,接受新的养老方式,确保养老服务工作有力推进。

(三)制定政策扶持。各级政府应结全本地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逐步建立健全对养老服务机构的补助制度,省、市应提高对养老服务机构建设资金投入的承担比例,减少县级财政的压力,健全完善政策扶持机制,明确购买服务对象,实行购买服务;养老服务机构应设有公益岗位,以保证工作岗位及人员到位。研究制定“民办公助”的政策措施,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兴办居家养老服务业,贯彻落实国家现行关于养老服务机构的优惠政策。

(四)加大经费投入。养老服务是一项长期的政府民生工程,要把养老服务中心的运营补贴、管理人员工作经费以及购买对象补贴资金等纳入财政预算;同时充分发挥福彩资金作用,支持养老服务工作。

(五)拓宽服务内容。居家养老服务内容要从单纯的文体娱乐活动,维权服务拓展到生活照料、家政服务、精神慰藉等更多个性化服务项目。根据特殊老年群体需求设定项目及服务标准,满足老年人需求。同时养老服务机构要建立老年人医疗健康档案,定期为老年人进行健康检查;充分发挥社区老协会作用,组织老年人开展各类学习教育和文体活动,让老年人增长知识,丰富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同时还要开展与老年人进行情感沟通,陪聊谈心,心理疏导等活动。依托法律援助中心,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

(六)建立管理体系。政府应加强对养老机构的管理和监督,建立相应的工作机制。在县、乡、村建立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点,受政府委托负责本辖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实施和管理,基主要职责是,建立老年人信息库,老年人服务需求信息和社会服务供给信息,对享受政府补贴的居家老人进行资格评估;对居家养老服务人员资格进行审查,接受服务对象的服务信息反馈;检查监督服务质量。承担政府委托的其它养老服务事项。

篇10

1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采用整群分层抽样方法,在广东省湛江巿已开展社区卫生服务的8个社区中随机抽取空巢老人840例,入组方法:(1)2008年1月~2012年8月期间在该社区内居住;(2)符合空巢老人的定义;(3)排除听力残疾等影响调查实施的因素;(4)排除心肝肾等脏器功能不全者;(5)取得知情同意;(6)取得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调查方法及内容

1.2.1 调查方法 参考世界卫生组织《健康和卫生系统反应性》量表[2]的内容自行设计《空巢老人意外发生相关因素调查表》,通过信度和效度检验后,选择具备社区卫生服务1年及以上经验的医护人员进行调查目的、对象、方法等相关内容的培训,最后组织发空巢老人进行问卷调查、填写相关内容。2010年8月~2012年8月期间的调查对象采用前瞻性研究的方法进行调查,并给予空巢老人社区干预,方法见下;2008~2010年7月期间的调查对象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进行调查。

1.2.2 调查内容 调查表中的内容包括入组对象的意外发生情况、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空巢时间、社区卫生服务利用情况、家庭月收入、自我护理能力、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并按下列标准进行分类量化:意外发生情况:未发生=0、发生=1;年龄:70岁以下=0、70岁以上=1;文化程度:初中以下=0、高中=1、大学及以上=2;社区卫生服务利用情况:不利用=0、利用=1;家庭月收入:<1000元=0、1000~2000元=1、≥2000元=2;自我护理能力:ESCA评分[3]<90分=0、ESCA评分≥90分=1;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指数[4]<60分=0、Barthel指数≥60分=1。

1.3 空巢老人的社区干预方法

在社区内组织空巢老人进行健康知识学习,使其能够正确认识各类慢性疾病、掌握疾病的自我护理技能并充分利用社区卫生资源;同时,定期对空巢老人进行家庭访视,减少其孤独感,并缓解其负面情绪。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软件对上述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的单因素分析采用卡方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以空巢老人意外发生情况为应变量,以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空巢时间、社区卫生服务利用情况、家庭月收入、自我护理能力、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为自变量的Logistic回归分析。

2结果

2.1 社区干预前后空巢老人意外发生情况

干预后,跌倒/滑倒(1.56%)、心血管意外(0.67%)、脑血管意外(0.44%)、呼吸系统急症(0.89%)以及意外发生率(3.56%)明显低于对照组(P < 0.05)。见表1。

表1 社区干预前后空巢老人意外发生情况[n(%)]

2.2 空巢老人意外发生情况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

不同性别空巢老人意外发生例数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不同年龄、文化程度、空巢时间、社区卫生服务利用情况、家庭月收入、自我护理能力、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空巢老人意外发生例数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2。

2.3空巢老人意外发生情况影响因素的多因素分析

以空巢老人意外发生情况为应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可知,意外发生情况与年龄、空巢时间呈正相关,与文化程度、社区卫生服务利用情况、家庭月收入、自我护理能力、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呈负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3。

3讨论

现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据资料显示[5]:2000年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为1.3亿,占总人口10.3%,1987年全国空巢家庭与老年人家庭的比例是16.7%,2000年上升到26.0%,目前,空巢老年人家庭占老年人家庭的25.0%,随着独生子女的父母步入老年,空巢家庭将成为我国老年人家庭的主要形式[6]。如何迎接及处理空巢家庭带来的各种问题,提高空巢老人空巢期的生活质量,是当今社会的重要课题之一[7]。

空巢老人意外包括指烫伤、走失、跌倒、坠床、自杀、突然昏迷、摔死等,是目前对空巢老人危害最大的情况[8]。但是,目前仍缺乏关于空巢老人意外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因而也无法有针对性地给予干预措施[9]。所以调查本市[论文写作 dylw.net]社区空巢老人意外发生情况,探讨预防意外发生的措施,具有重要性和必要性,可以为空巢老人进行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提供参考依据,有助于提高本社区空巢老人空巢期的生活质量[10]。通过初步的社区干预措施可知,干预后跌倒/滑到、心血管意外、脑血管意外、呼吸系统急症的发生例数以及意外总例数均低于干预前。这就说明社区干预措施能够减少空巢老人意外的发生例数,但是进一步干预措施的制定还需要参照意外发生情况影响因素的调查结果。

在本研究中,我们对空巢老人意外发生情况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首先,通过单因素分析可知,不同年龄、文化程度、空巢时间、社区卫生服务利用情况、家庭月收入、自我护理能力、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空巢老人意外发生例数不同,差异有显著性,这提示上述因素可能影响空巢老人意外的发生情况,尤其是空巢时间、社区卫生服务利用情况、家庭收入、自我护理能力等因素,这些单因素对空巢老人意外发生情况影响更大。但是意外发生过程中可能受到多种因素的同时作用,不能用单一因素解释[11]。为此,进一步通过Logistic多因素分析可知,意外发生情况与年龄、空巢时间呈正相关,与文化程度、社区卫生服务利用情况、家庭月收入、自我护理能力、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呈负相关。

综合以上讨论和分析,我们认为:年龄、文化程度、空巢时间、社区卫生服务利用情况、家庭月收入、自我护理能力、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是空巢老人意外发生情况的影响因素,采取社区干预措施能够减少意外发生率。

[参考文献]

[1] 何斌军. 胸外科住院空巢老年患者生活质量调查[J]. 中国现代医生,2012,50(35):17-19.

[2] Valentine N, de Silva A, Kawabata K, et al. Health system responsiveness: Concepts,domains and operationalization. In Health System Performanc e, Debates, Methods and Empiricism[M]. Edited by CJLM and DBE. Geneva: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2003: 574-596.

[3] Yamashita M. The exercise of self-care agency scale[J]. West J Nurs Res,1998,20(3):370-381.

[4] 王玉友. 康复评定[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292-293.

[5] 王海彦,李莹霞,陶慧. 昆明市空巢老人居家护理需求及影响因素调查研究[J]. 护士进修杂志,2013,28(12):1087-1089.

[6] 王彦茹,代亚丽,江月英,等. 乌鲁木齐市天山区空巢老人慢性病患病现况[J].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8):1911-1913.

[7] 陈洁琼,徐水凌,张力衡. 浙江省沿海地区农村空巢老人心理现状与对策[J].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2(9):2121-2123.

[8] 董帝英,周光燕. 空巢老人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状况对照分析[J].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0,30(6):58-60.

[9] 李志菊. 空巢老人心理健康状况研究进展[J].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31(4):719-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