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初中数学教学的反思范文

时间:2023-12-04 17:57:4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对初中数学教学的反思,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对初中数学教学的反思

篇1

关键词:生活实际;知识迁移;创新意识;学会反思;学习习惯

如今,数学教育的改革深入人心,学校、家长、教师都普遍认为课堂教学质量越来越提高,才可以实施真正的素质教育。我作为奋斗在一线的教师,最清楚学生的实际需要,在遵循《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要求的基础上,在教学方式方法上大胆进行了很多初中数学教学实践活动,从中也进行了一些反思。

一、教师引导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时候,要创设一些符合学生生活实际的情境

教师在教学的时候要利用生活中存在的现象进行导入,这样学生感觉到数学很有亲近感,原来学到很多的数学知识都可以在生活中得到及时应用,其实它并不是神奇奥妙的,学生会感到自己很了不起。同时,探究新知识的强烈愿望也油然而生。教师将数学知识与我们的实际联系在一起,从而使学生形成了鲜明的数学应用意识。比如,学习“轴对称”知识的时候,可以举例我们生活中的蝴蝶、窗花、故宫等,并且联系现实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学生自己总结出轴对称的特征。

二、教师讲评的时候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突出知识的重难点并进行知识的迁移

教师在上试卷讲评课的时候滔滔不绝,自以为讲得很清楚,学生也得到了一些启发,但课后静下心来,仔细反思才发现,原来经常是老师讲老师的,一个人在唱独角戏,学生听学生的,根本就没有针对学生的实际知识掌握情况。这样的结果收效甚微,事倍功半。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与学生一起互动,及时转变陈旧的教学观念,跟上时代的步伐。否则,自己一个人站在讲台上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在下面听得却晕头转向,根本达不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三、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时间老人的脚步永不停止,当今社会需要的是创新性人才。所以教师也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让学生从小就有独立思考的精神,具有创造性思维,在学习中能突破原有的方法,这就要求教师引导学生研究知识的形成过程,对于任何一个公式的产生都要研究一下它的来龙去脉。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发现能力和思维能力不断形成和完善,在总结中不断得到提高,进而避免了死记硬背,生搬硬套现象的出现。作为教师,一定要保护学生的个性,千万不要对他们小小的新发现或者质疑点进行打击,要给予学生一定的自由空间,让他们小脑袋里的创新火苗越燃越旺。

四、我们要在实践中学会反思

反思教学要求我们时时刻刻对自己的教学进行思考,看哪里有不合适的,不好的地方。及时进行反思,可以做出理性选择,对一些经验进行质疑,从而发现更好的方法,来指导学生更好地学习初中数学。在实践中进行反思,才能得到进步,才能离成功更近一步。在实践中学会反思,是教师对自己教学负责任的一种表现,有利于教师教学技能的提高。教师对自己所上的每一节课,肯定有满意的地方和感到遗憾的地方,及时反思,寻找恰当的方法来应对,可以弥补这些缺憾,使以后的课程更接近完美。这对自己的教学生涯是一种良好的积累,尤其是初中数学,可以从宏观角度对初中数学的知识进行掌握。

五、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初中学生正处于说大不大,说小不小的年龄,他们的玩心还比较重,所以在学习时还有很多不良的学习习惯。比如,上课的时候注意力不集中,不能严格遵守课堂纪律,对于老师布置的作业抱着交差事的态度,马马虎虎。如果任由这些不良习惯继续下去,会影响学生今后的学习。作为教师,既不能敷衍,坐视不管,也不能总挑学生的毛病,否则学生会没有积极性,没有信心改正自己的错误。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对其表现好的地方要及时给予表扬,从而使每一个学生都自信满满,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

学生在做初中数学题前,一定要先看清题目,做好审题工作。可现实往往是:学生根本不顾题目要求,拿到题不管三七二十一就做起来,可等到订正答案时却傻眼了,原来他根本没看清题目。所以,为了使学生都能形成良好的审题习惯,教师就要引导学生一遍遍仔细阅读题目要求,通常我在课堂上点名让学生用洪亮的声音读一遍要求,看题目要求到底是解答几个问题,题意是什么。其他学生在听的时候要动脑思考,这样做的次数多了,学生就形成习惯了,他们在做题的时候都能认真审题,分析题目要求,从而减少了因粗心而导致的错误,提高了学生的解题效率。一旦形成了好习惯,我们就要持之以恒,只有长期不懈地坚持下去,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总而言之,我们作为初中数学教师,要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加强文化修养和理论水平,从自身做起,刻苦钻研数学专业,为学生更加努力地学习数学树立良好榜样。学生是祖国的花朵,是祖国的希望,教师就是培养这些花蕾的辛勤园丁。我们教师要在实践中学会不断反思,反思自己的教学方式方法,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这样可以寻找到更好的适应学生的教法。学生也在不断摸索中寻找到更好的学习方法。我相信通过这样的教学,一定能浇灌出祖国的希望之花,让这些花朵开得更加鲜艳夺目!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 反思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2-0151-01 

新课程改革对于初中数学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在这一背景下,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和数学思维思维能力的培养受到了重视,为了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需要对现阶段初中数学课堂的问题进行深刻的反思,找出适合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方法。 

1.对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现状的反思 

1.1 教学思想观念落后 

虽然初中数学教师已经意识到了新改革的重要性和要求,但是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还存在很多的问题,无法适应新课程教学的具体要求。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教师依然采用满堂灌的模式,不注重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导致学生一直只能被动接受教学,久而久之,不少学生对数学产生了厌倦,这无疑严重影响了教学有效性的提升。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才是数学学习的主人,如果教师无法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那么是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的。 

1.2 不注重理论与实际的联系 

数学学科实际上与生活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的,尤其是一些具有实践性的问题,在生活中常常可以找到数学的影子,近年来的中考中,也出现了大量实践性很强的问题。但是,部分教师依然在延续传统教学模式,过于重视理论教学,不注重理论与实际的联系,致使学生缺乏探索兴趣。只有教师主动提升数学理论与学生生活的联系,让学生认识到数学的价值,才能够有效发挥出数学教学的作用。 

2.新课程理念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体系的重构模式 

2.1 建立起平等的师生关系 

在新课程改革标准下,教师应该努力做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这也是教师最直接的一项角色特征,新课程强调教师从传统的灌输者、传授者变为教学的组织者和合作者,充分体现出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在实际教学活动中,要多鼓励学生,站在学生的角度来思考问题,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主人翁地位,用积极向上的心态进行学习,提升学生的独立性、进取性和主动性。 

2.2 创设出生动的学习环境 

著名的教育学家奥苏伯尔曾经说过:“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是教学活动的起点”,任何教学活动都需要以学生的原有知识和经验作为起点。在数学教学中,教师需要提前精心的准备,以学生的认知经验出发,创设出生动的学习环境,为学生探究新知识创造出最佳的阶梯。学习环境的创设可以采取多种形式。例如,游戏教学法就是一种很好的选择,可以调动起学生的兴趣,进一步优化数学教学的成果。 

2.3 创设合作交流探究学习的平台 

荷兰著名的数学家教育家弗赖登塔尔强调:“学习数学的唯一方法是实现 ‘再创造’,也就是说由学生本人把要学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进行再创造的工作,而不是把现有的知识灌输给学生。”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应变“教师带着知识走向学生”为“教师带着学生走向知识”。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多给学生提供经历数学探究的活动和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实现学生主动学习、交流合作、探究学习。通过活动,学生不但体验到数学源于生活从实践中来,而且培养了他们的基本合作技能。在合作中学生们学会了倾听,学会了修正、质疑,享受了结论由雏形到清晰的探索与合作的情感经历,体会到“众人拾柴火焰高”的力量。 

2.4 重视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是实现师生成长的关键环节。强化反思,实现知识升华,是人们以自己的认识活动过程及结果为认识对象的认识活动。数学教学反思,是师生对自己教学实践的行为研究,不断反思自我对学习数学的规律,学习数学的目的、方法、手段以及对经验的认识,发展自我的学习水平合理性的活动过程。通过师生对自己教与学活动的反思,可以促进知识内化,启发新知,发展智慧,提升素养。对教师而言,新课程教学是在全新的教学理念指导下的教学,教师在教学中正处于不断摸索、尝试、实践的阶段,反思新课程的教学情况,总结规律,不但可以改进教师的教学方式而且有助于教师专业的成长。教师的反思主要表现在教学前反思课堂的设计;教学中的反思-具体的实施;教学后的反思-过程中的得失。学生反思学习过程也将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反思改变传统教学中仅由教师归纳总结重难点知识而忽略学生自身反思和体验的状况。 

3.结语 

总之,在新课程标准下,教师与学生的定位就像马车的两个轮子,只有同时用力,同一方向用力,才能够共同前进。所以,教师应当创新教学方法,学生应当掌握新的学习方法,才能让初中数学课堂焕发出勃勃生机。 

篇3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反思

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做好教学前的备课和教学中的方法,同时也要注意教学后的反思,对自己做得好的地方要继续发扬,做得不足的地方要及时反思和纠正,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要不断观察、反思,并进行有效的自我监督,使教学活动更加合理化、科学化,从而提高教学质量,这便是我们所说的教学反思,也被称作反思性教学。像所有的工作一样都要在反思中不断取得进步,教学工作也要不断进行反思,在反思中提高教学质量。一名合格的教师要同时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认真、积极的反思态度,那么,我们要如何把教学和反思相结合呢?

一、自我提问

有问题才会有进步,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进行自我提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对自己进行自我提问,不断对自己进行观察、调节、评价和监督,以这样的方式来使自己的教学水平不断提升。一切工作都要以学生为出发点,准备的教学内容要让学生容易接受、理解,不断提问自己还存在哪些不足,还有哪些地方需要改进和提升。同时也要及时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不断调整教学内容和方式,不断优化教学结构和方式。

二、行动研究

我们常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要检验教学方法和理论是否符合教学实际,就需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用实际的行动来进行验证。采用什么样的实际教学方法要经过教研组不断的讨论和研究。现在施行的新课标也倡导教师运用“合作讨论”的方式来进行教学行动研究。但是事实往往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美好,这种“合作讨论”的方法导致了一种“形式化”的出现,使教学工作变得雷同,缺少应有的新意。因此,教学组就要主要针对这一现象进行讨论,不断调整教学方案和方法,直到找到一种适合自身教学的方案,并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反思,不断提高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

三、教学诊断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总会留下这样或那样的遗憾,教学也不例外。有人称“课堂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这不无道理,所以教学工作才更需要一套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案和方法,以减少教学中可能留下的遗憾。在教学过程中探究可能存在的各种问题,因此,要不断反思从而不断取得进步。可以利用“头脑风暴”等方法,不断收集各种教学案例和问题,作为自我教学的教材,对这些教材进行分析研究,得出更加科学的教学模式。

四、交流对话

在教学工作中需要充分交流,不仅包括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而且包括教师与教师之间的沟通交流,及时、充分的交流有利于教师队伍和教师个人的不断发展进步。每一位教师对同一个教学环节都有自己的看法和教学方法,在进行及时的交流过程中,各位教师能够把多种方法相结合,相互学习,以利于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不断进步和提高,集思广益,把大家的创意相互融合、借鉴,把教学中的经验总结上升到理论层面。

五、观摩分析

俗话说,“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这与上文中所说的交流对话有异曲同工之效。说的便是教师在日常工作中要多观摩其他教师的模式和方式,并及时和其他教师沟通,学习其他教师的长处,以弥补自身的不足。不断反思自己与其他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存在的不同,自身存在的不足,他人身上值得自己学习的优点,在比较当中得到启发,不断创新。通过这样的反思使教学得到更多收获和提升。

篇4

随着教师专业化的研究深入,学术界倾向于把教师主体的自身实践活动作为教师成长的根本动力,而反思被广泛地看作教师职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正如肖川博士说的:一个有事业心和使命感的教师,理当作为教育的探索者,其最佳途径就是从自我反思开始。而美国著名的学者波斯纳教授也提出了老师的成长公式:教师成长=教学过程+反思。

我认为,新教师教学经验欠缺,教育理论与实践脱节,反思性教学能加速其成长,同时对于老教师来说,也只有通过不断的反思,才能使自己从教书匠逐步成长为教学的研究者和创新者。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哲学教授舍恩1987年在其《反思性实践家:如何思考专业》中,提出了“教师是反思性专业工作者”的观点。华东师范大学熊川武教授在1999年出版的博士论文专著《反思性教学》中,系统地论述了反思性教学的文化背景、模型、反思性教学主题合理性、教学目的合理性、教学工具合理性以及反思性教学的完整实践过程。

本人通过学习他们的理论之后结合自己这么几年的教学和探索过程,下面就谈一些自己的理解。

根据舍恩的两种反思类型说反思可能发生在行动前或行动后,即“对行动的反思”。在教学中,“对行动的反思”发生在对课堂教学的思考和计划上或者发生在课后对课堂发生的过程的思考中。同样,反思也可能发生在行动过程中,当时间工作者在参与改进的努力时,通常也会有与情景的反思性对话,也即实践者试图提出解决当时的问题。在教学时我们经常会碰到意外的反应和知觉,我们总是要考虑既对行动也在行动过程中反思,这就是“在行动中反思”。

一、中学数学反思性教学中对行动的反思

中学数学反思性教学中对行动的反思可从下面几个方面进行:

(一)反思数学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反思不是一般的回顾教学设计情况,而是深究先前的教学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对不合理的行为和思维方式进行变革,重新设计教学方案。包括: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反思。

(二)反思数学课堂教学过程

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学生、教材这三个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反思数学课堂教学过程就是要深究其相互作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对此提出修正意见,以完成教学任务和提高教学效率。包括:反思数学教学中课堂提问和师生合作和情感交流。

(三)反思教学评价

根据《标准》,教学评价既要关注学生学习数学的结果,也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既要关注他们数学学习的水平,也要关注他们在学习数学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的变化。在数学教育中,评价应该建立多元化的目标,关注学生个性和潜能的发展。

二、中学数学反思性教学中在行动中的反思

在教学中进行“在行动中的反思”,其关键就是“以学定教”,即以学生的学习状态确定教师的教学行为。如何进行“在行动中的反思”关键要做到:

1、接触学生真实的言行。了解探索过程中师生思维过程(包括成功的体验与失败的教训)暴露教材编写者的意图,教材的先后序列关系与整体结构。

2、要重视行动中的“不确定地带”给它留有充足的空间。

3、适度进行“即兴发挥”,即师生同时面对新问题,共同探索,努力解决问题。

一个善于反思的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能够密切关注学生的反应和参与程度,对自己教育过程、教育方法和教育行为等随时保持有意识的认识和反省,能够敏感地意识到教育活动和教育行为存在的问题,并迅速分析所出现问题的原因及可能的解决方法与策略。

当然数学反思性教学研究侧重于课堂教学,但并不要求反思必须由课堂中产生, 在课堂中结束,这就是说反思的行为可能延续到课外,反思的时间可能如杜威所说是持续的、系统的,也可能是舍恩所提到的短暂的、迅速的行动中反思,即在行动过程中能够有意识地思考正在发生的一切,并及时调整自己的行为。

教学的主体既指教师也指学生,只有师生的主体都得到恰到好处的发挥,教育教学的效果才是最佳的,学会教学要求数学教师把数学教学过程作为“学会教学”的过程,不仅学习数学教学技术,还要善于把自己的主体性与主体间性融合起来,因为教师“学会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学习,而这个融合的过程就需要教师不断地反思。反思性教学以“两个学会”为目的,既发展教师,又发展学生。学生学会学习是教学的终极目的,而学会教学是直接的目的。也就是说,教师的学会教学是为了学生更好地学会学习,因此反思型教师懂得“学会教学”必须以深切体验学生的“学会学习”为前提。即要求数学教师把教学过程作为“学习教学”的过程,这意味着教师要善于向自己的经历学习,不仅能吃一堑、长一智,而且要经一事、长几智,逐步成为学者型教师,在这种意义上,反思性教学力图将“教学相长”与“名师出高徒”由观念变为现实,也就是让教师在教学中学习教学,先成为“名师”再带出高徒。也就是说,只有从学生的“学会学习”的角度去思考“学会教学”,才能真正学会教学。而不断地学会教学,才能在不断变化的教育条件下有效地指导学生学会学习。

参考文献:

[1]涂荣豹。试论反思性数学学习〔J〕。数学教育学报,2000, 9 (4)17-21。

篇5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教学反思;作用

数学是一门实用性极强的学科,而初中数学知识更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因而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知识的应用性,教学完相关知识后,应进行积极反思,看看是否有效完成了教学任务,能否让学生达到学以致用的程度等等。因而,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积极进行教学反思,确保让教学反思成为教学进步的阶梯。下面笔者就教学反思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作用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有效提高教学水平

百密也难免有一疏,因而,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完成了相关数学知识的教学后,教师应结合课堂教学的实际积极进行反思,以有效提高自身教学水平。如:教学“三角形全等”的相关知识,教师按照自己的教学设计按部就班完成教学后,却发现学生虽然掌握了一定的理论知识,但是在知识的运用上却存在着极大的弊端。教师反思后就能发现,原来是自己的教学设计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不够。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认识到这些问题后,教师在往后的教学中便会有效地将知识与实际进行结合,从而有效提高教学水平。

二、积极促进教学相长

教学反思既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也有利于促进学生的知识积累,从而达到教学相长的效果。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在教学之余,还应认真观察并分析师生间的沟通是否到位、是否达到应有的教学效果。通过对课堂教学反思,相信教师会明白,有效的课堂应是师生间积极有效的沟通,通过师生的多边交流,师生都能享受到增长新知识及发展新技能所带来的益处,最终积极促进教学相长。

三、成功彰显自我

其实,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进行教学反思,无疑就是进行教学现象、教学问题及如何解决问题的一个积极思考。在此过程中,师生共同努力,积极发挥自身的自主性,从而成功彰显自我。具体来说,师生在反思中都应客观认识到自身的进步与不足,进一步彰显自我,凸显主体。

总之,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积极进行教学反思是极有必要的。通过教学反思,教师能充分认识到自己的优点与不足,从而发扬优点,改进不足,最终提高数学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唐福坤.浅谈课后反思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作用[J].基础教育研究,2010(22).

篇6

关键词:教学反思;初中数学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存有这样的观点,只要课堂教学结束了,教学就完成了,但是很多教师没有想过教学的反思对于学生成绩的提高也是十分重要的.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能进行自我反思,将自己教学过程中的优缺点加以分析,并将较好的教学方法运用到接下来的数学课程中,教学中有问题的环节加以改正或去除,使学生在接受教学的过程中能得到更好的教育.

一、初中教学反思的内容

初中数学的教学其实是较为复杂的,在进行教学前教师会做许多准备,例如写教案,进行课程的设计,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等等.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对教学内容的讲解,对学生学习的评价等都是初中进行教学时需要进行反思的问题.1.教学设计的反思.教师在进行课程的讲解前都会进行教学设计,教学设计的好坏关乎着学生在课堂上对知识的接受程度.例如某教师在设计正、负数的教学时是这样设计的,课堂上为每名学生发一张A4纸,请学生将自己听到的内容记录在纸上,这时教师念一段话:公交车上原来有10人,过了一站下车5人,上车7人;去商场买衣服花了500元,但是商场搞活动又返回150元.教师想在这一设计中引出正负数的相关概念,但是课堂效果并不是特别好,这时教师在教学设计上就应该进行反思.2.教学过程的反思.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反思自己在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还要反思学生在学习时的学习效果,在进行《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课堂教学上教师给出了这样的例题5x-3.6>2x+1.9为学生们进行讲解,学生们很快理解了这种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与解方程的解法类似.教师在讲解的过程中没有细致地讲解在解一元一次不等式该注意的问题,学生在解其他类型的不等式时就可能会出现许多的问题,因此教师也要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才能找到学生出现问题的原因.3.教学效果的反思.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看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学到了什么,获得了什么样的能力,有怎样的学习效果,只有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对自己的教学效果的反思实质上就是一个对学生和教师本身的评价过程.在进行某一课程时,例如二元一次方程的教学中教师就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的反思,这对于提升自己的教学质量是有帮助的.教师首先反思学生在进行二元一次方程的学习中,领悟到了什么,是否真正地理解了二元一次方程的含义,是否真正地会进行二元一次方程的解答,学生所接受的知识范围是否符合教学的目的.如果教师在反思的过程中感受到自己的教学效果达到了自己的预期,就证明教学的方法是可取的,如果没有达到,那就需要改变自己的教学方法.对教学效果的反思可以使教师的教学质量不断地提高.4.教学模式的反思.中国大部分教师的教学模式几乎还是停留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上,教师在进行授课时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还是在进行大量的知识的讲解,期待学生将自己的讲解全部记住,但是这种教学模式限制了学生的发展,无法让学生融入到课堂当中去.初中数学是需要学生思维能力较强的学科,因此这种教学模式就不适合进行初中数学的教学,初中数学教师就要对自己的教学模式进行反思.要想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就要将自己的教学模式进行转变.首先教师要反思为什么自己的课堂不够生动,学生又为何不愿参与进来呢?这些反思对教师改变自己的教学模式是有益的.

二、开展教学反思的方法

1.教学日志法.人们所经历的事物,只能短时期的记住,要想长期记住就需要多看,因此初中数学教师要撰写教学日志,将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反思以及一些教学经验都记录其中,帮助自己不断地提高教学水平.2.案例法.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常常会遇到一些比较棘手的问题,学生提出的问题千奇百怪,有时教师根本无法作答,但是如果因为自身原因不给学生解答会限制学生数学能力的发展,因此教师应将这些课堂上出现的问题整理出来,并找到合适的答案来回答学生.也可以给自己在日后的数学教学上保留一些教学资源.3.听课法.每一所学校都会在一定时间内让教师们进行公开课,教师在听公开课的过程中就可以反思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以此来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4.成长记录法.教师成长记录袋主要是对一些与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过程中有关的一些典型事件的记录,此外,还包括教师自身对一些教学典型实践的解释和看法.积累多年的教师成长记录袋是极具参考价值的,为教师进行反思提供了很好的依据.

总而言之,教学反思是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一种行动研究法,是教师增强教学动力的工具.它不仅能提高数学教学质量,还能将教师发展和学生发展相统一.因此,无论是反思自己的教学趣味性,还是反思自己的教学角度和位置,都需是教师以一个理性的角度去看待它.初中数学教学反思对学生的数学学习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也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

作者:薛秀芳 单位:福建省福清市龙田初级中学

参考文献:

[1]陈利颍.浅析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科技创新导报,2014(13).

篇7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实践;教学反思

新课标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加强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在新课标的实施过程中,随着新旧教学理念的更替,在教学中发生了众多的转变,出现了许多问题,教师要注重审视自己的教学过程,对教学过程中发生的变化进行反思,从而提高教师教学的有效性。

一、数学教学更加注重生活化

新课标背景下的数学教学,更加注重教学的生活化,从学生熟悉的实际生活入手,让数学教学课堂摆脱枯燥、乏味的状况,活化课堂,使课堂变成学生积极参与的具有生命的课堂,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学习的有效性。例如,在教学“三角形”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感受生活中三角形的身影。比如,让学生想象一下生活中遇到过哪些事物是三角形的,教师可以先为学生做一个表率,让学生想象衣架是什么形状的,之后,学生有了方向,纷纷开始发表自己的观点,开始寻找生活中三角形的身影,纷纷列出了柜子的一角、剪刀的平面、相框等例子。在学生对三角形形成一定的认识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运用塑胶棒制作任意造型的三角形,之后,让学生观察任意两条边与第三边的关系,引导学生得出三角形三边关系的特征: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将数学教学变得生活化,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将学生带进教学活动中,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二、教学中的变化与反思

1.数学课堂过于追求情境化教学

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情境化教学是新课标背景下,教依据教学目标与内容为学生创设的相应教学情境,教学情境的创设不仅能使学生掌握数学知识与技能,还能带动学生将情感投入到教学活动中,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探究意识,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因此,初中数学教师纷纷将情境教学法运用到教学实践中。然而有部分老师由于对情境教学了解不透彻,掌握不熟练,造成了初中数学课堂上对情境教学的运用流于形式,过多追求教学情境的创设,单纯运用“生活化”“趣味化”的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得教学的意义变得极为薄弱,忽略了情境教学的主要目的,使得教学效果不明显。

新课标教学提倡教师运用情境教学法进行教学,为学生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将情感投入到教学过程中来,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性。但是教师不能简单机械地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不注重情境创设的意义,造成本末倒置。教师要从学生的学习特点出发,依据教学目标及内容,创设富有时代性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从数学的角度思考问题、探究问题,使学生将情感投入到教学活动中,从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2.分组教学法的运用过于注重形式

在新课改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师也注重通过学生的分组合作使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因此,在进行评价时将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当成评价的重要指标。然而单纯依靠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而作定论,不与学生的讨论质量相联系,会造成学生假意参与的现象,造成教学效果低下。部分教师在运用小组讨论教学时,过多地注重学生讨论的热闹程度,使得小组合作教学流于形式,学生在讨论中开始讨论一些与学习无关的话题,白白浪费了学生宝贵的课堂教学实践;并且教师在为学生制定讨论话题时,也存在指向不明、目的不明确的现象,造成学生的讨论也没有目的性,从而开始进行多种话题的交流,在讨论的过程中容易越走越远。

针对这一现象,教师要经常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注重贯彻新课标中的“三基”理念,强化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以及学科基本思想方法的贯彻与教学,强调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在运用小组讨论法进行教学时,也要注重贯彻教学思想,为学生设置确切的讨论话题,指明讨论目的,使学生的讨论科学有效。

总之,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现象进行总结、分析与探究,并找出原因,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改正与完善。教师对于教学的实践反思能有效改善教师的教学现状,提高教师教学的有效性,从而促进教学的有效进行,使其与时代相结合,提高初中数学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孟从彪.初中数学反思性教学实验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7.

篇8

一、概念图概述

概念图最早是由美国康奈尔大学著名学者诺瓦克提出的,他在研究儿童和青少年对于学科知识的理解时,通过借助心理学的相关知识和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得出概念图的基本概念。奥苏贝尔认为:为了使学习有意义,学习者必须把新知识和学过的概念联系起来,从而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搭建对新知识学习与理解的桥梁,这有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形成相对完整的知识体系。而概念图作为一种图形方法,就是通过将相关概念置于一个方框或圆圈当中,然后用一条线把相关的命题连接起来,表示这两个概念之间的意义关系,从而达到串联知识结构的目的。从整体结构来看,概念图一般包括节点、链接和有关文字的标注。从教学实践来看,概念图作为一种教与学的策略,不仅有利于帮助学生构建详细的知识体系,进而有效地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还能提高教师的教学效果。

二、初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教师在使用概念图进行教学时应当根据初中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数学学科的特征,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以促进学生达到深度学习为目的。但是在实施过程中,部分教师对概念图的使用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为此,我们要深入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对策加以引导和解决,突破教学的瓶颈。

(一)教师片面强调知识灌输,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主体,转变传统单一板书式和强制灌输式的教学模式,使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当中由被动接受知识转为主动探究知识。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发现、探究、合作等方式深入地探究数学知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却发现,部分教师没有意识到这种教学方式的重要性,依然片面强调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和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同时,部分教师也缺乏运用概念图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经验,无法将抽象的数学知识与课堂活动联系起来,从而达到引导学生和鼓励学生的目的。处于被动接受状态的学生更没有时间去主动探究知识,过于依赖教师的教学,使得学习过程过于表面化和死板化,无法真正地对数学产生兴趣,感受到数学的魅力。

(二)教学注重习题练习,忽略了对学生思维方法的引导

初中阶段的数学教学要求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过于注重对定理、公式等相关习题的练习,不善于利用概念图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学生在学习相关知识时无法根据所学的具体知识内容,如不等式、方程、函数等,进行逐层深入的探究过程。初中数学知识体系是融会贯通的,是由众多的知识点贯穿而成的一个知识链。课本中的知识点、例题和习题不是孤立的,而是前后联系的,并且课本中涉及的不同领域的知识点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比如代数与几何能够达到相互统一,几何图形又可以用代数式来表达。因此,教师要更加注重对知识点的连续与深入探究,进而找到不同知识结构体系的统一之处。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能孤立地传授新的知识内容,而是要组织学生将新知识与旧知识进行有效融合,强调数学知识的结构性和整体性,通过运用概念图的方式达到对不同知识结构体系条理化和关联化的目的。但是在教学实践中,由于部分教师构建的知识体系不够完善,学生难以在教师的引导下科学合理地构建数学认知结构,导致学生普遍认为学好数学是非常困难的。长此以往学生容易产生畏难情绪,不利于自身数学素养的提升。

(三)教师注重教学方法改革,而忽略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

概念图不仅是一种元认知策略,也是一种学习策略。由于受思维定式和习惯的束缚,不是所有人都能独立使用概念图达到有意义的学习目的,再加上初中数学教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对学生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的指导过于欠缺,导致学生虽然已经累积了一些学习经验和答题技巧,但是关于特定思考方式和记忆方法的突破却仍旧不够,无法根据一个命题展开推理,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形成相对完整的知识体系,从而实现有意义的学习。初中阶段是学生掌握正确学习方式和培养深度学习能力的关键时期,而相关的知识结构如定义、公式、概念等等是较为难懂且抽象的部分。基于此,教师应当注重对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和学习方法的指导,从而使学生能够突破个人思维的局限性,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最终使学生学会学习。

三、概念图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概念图在教学设计中的应用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学设计是在课堂教学开始前的准备工作,它一般是根据初中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初中生的特点把数学教学中的诸要素,如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以及每一个教学环节进行设想和计划,集中体现在备课环节,要解决“为什么学”“学什么”“怎么学”的问题。为了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初中数学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遵循系统性、程序性和可行性的原则。利用概念图的优势,教师可以在教学设计时应用其简明、直观的层次化结构来呈现所学概念、知识之间的关联,这样就能够从整体上呈现所学内容之间的来龙去脉和相互联系,有利于教师高效地完成教学设计。例如,在教学“有理数”相关知识时,根据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教师可以在大单元教学观下应用概念图对本单元进行如下教学设计:按照有理数的分类、有理数的相关概念、有理数的运算三个角度给学生呈现概念图,旨在给学生一目了然的感觉。同时,为了发挥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的主体作用,初中数学教师可以适当地“留白”,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完成相关概念的整理。这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有利于深化学生对概念的理解。

(二)概念图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

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适时、适当地应用概念图的优势不仅能够辅助学生对新旧知识进行衔接,还能够针对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在具体学习内容的基础上建构“知识体系图”或者“学习定位图”,从而使学生厘清所学习的内容在整个知识体系中的作用,提升学生数学学习的针对性和体系性。例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相关知识时,初中数学教师可以先引领学生回顾“平行”“四边形”这两个概念,在此基础上给学生呈现平行四边形的概念,这样就能帮助学生顺利实现新旧知识的衔接,准确把握其概念与特征。在教学的过程中,初中数学教师可以根据教学进度把平行四边形的定义、性质、判定方法等知识呈现在黑板上,引导学生抓住核心知识、重点知识。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进行课上习题训练,在训练的过程中针对学生容易出现问题的环节引导学生回到概念上。从本节课学习情况来看,学生还是在“平行四边形的判断方法上”出问题较多,这时教师就可以再次从判定的概念着手,指导学生通过这几个方面进行判定,即平行四边形的两组对边分别相等、对角线互相平分、对角相等、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这实际上又回到了平行四边形的概念学习中。这种以概念图为基础的教学模式凸显了重点,也容易使学生突破重点和难点,有利于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三)概念图在教学总结中的应用

初中数学学科是一门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学科,而数学概念则是其本质特征的一种反映形式,但是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部分学生认为学习就是做题,对于概念的理解与记忆不太重视,导致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经常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对此,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重视对概念的理解与掌握。教学总结是对一节课或一个学习主题的内容总结,这种总结应该是化具体为抽象,进而提升学生认知的过程。应用概念图进行教学总结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梳理数学概念,强化对概念的掌握,而且有利于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提升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在应用概念图进行教学总结时,初中数学教师要准确把握自己的主导者角色,可以和学生一起来梳理主要概念,然后让学生将所学的概念分类和展示,这样既能够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还能够使学生理清概念之间的联系,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

(四)概念图在教学评价中的应用

教学评价是初中数学教学的重要环节,其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与结果,进而优化教学策略,提升教学的有效性。根据初中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在教学评价中要以三维教学目标为依据,采取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把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数学思考与问题解决等融入其中,重视对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评价,切实发挥教学评价引导和激励学生学习的作用。依据数学课程标准对教学评价的要求,教师可以通过要求学生制作概念图的形式对学生进行评价,同时学生在制作概念图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全面复习知识,还要在理解、消化、吸收知识的基础上构建概念之间的联系。这能够真实地反映出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掌握情况,也能够较为直观地呈现学生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会对教师改进教学、提升教学的针对性有重要意义。这符合初中数学教学评价的要求,因此教师可以在实践中不断优化这种方式。

(五)概念图在教学反思中的应用

教学反思是初中数学教师提高认识、优化教学进而提升教学能力的重要路径,也是促进教师成长的方法之一。初中数学教师在进行教学反思时,一般是对学生错题、方法的总结和反思,但是这样的方法较为单一,对于从根本上帮助学生解决问题的效果不够明显。对此,初中数学教师可以将概念图融入教学反思中,通过总结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问题来追根溯源,分析学生在理解概念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或者错误,进而探寻更为有效的教学策略,这样就能够提升教学反思的针对性,有利于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四、结语

综上所述,概念图这种较为成熟的促进教师教和学生学的策略在实践应用的过程中体现出其生命力与实效性。从初中数学教学的要求来看,数学抽象是初中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内容之一,而应用概念图开展初中数学教学,与新课程改革要求是相通的。概念图作为“学”的策略,能促进学生的意义学习、合作学习和创造性学习,最终使学生学会学习;同时概念图作为“教”的策略,能有效地改变学生的认知方式,切实提高教学效果。总之,在教学的过程中初中数学教师要大胆尝试,不断提升数学教学实效性。

参考文献:

[1]刘永红,肖冬梅.探究概念图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应用[J].数理化解题研究,2018(29).

[2]俞祖华.“问题串—概念图”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J].语数外学习(初中版上旬),2014(9).

[3]付应丽.论概念图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8(21).

[4]武新生.基于概念图教学模式下的初中数学教学策略研究[J].新课程(教师),2010(5).

[5]黄远华.概念图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应用探讨[J].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18(11).

篇9

【关键词】“解题反思”;初中数学;数学教学;作用研究

数学是其他综合科目学习的基础,其知识更与生活密切相关,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目,既讲求理论又讲求实践,发挥着重要教育职能。美国著名数学教育家波利亚说过:“掌握数学就意味着善于解题”。但实际上,当前初中数学教学现状并不理想,很大一部分学生的解题能力低下,完全是依靠生搬硬套公式解题,缺乏“解题反思”能力,题型发生变化后便无法顺利解题,久而久之便会失去学习信心。若学生养成“解题反思”习惯,不仅能提高解题能力,更能培养学数学思维,提高学习效率,为深入数学学习奠定基础。

一、“解题反思”意义

反思既是一种思想,更是一种技术,而“解题反思”是一种重要数学能力,是一种反思性学习行为。学生养成“解题反思”习惯才能不断积累学习经验,提高学习效率,提升解题正确性。“解题反思”能弥补审题不准,条件忽视的问题,实现查缺补漏,确保解题合理性和正确性,避免解题错误或概念混淆。另外,“解题反思”能拓宽解题思路,提高解题灵活性,正确掌握解题方法和知识点,理清公式、定理应用规律,促进数学知识内化。

二、“解题反思”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一)有利于提高学生知识运用能力

数学解题严谨性强,一个数字或一个小数点的错误都会导致整个解题过程错误,想要保证解题准确性,提升知识运用能力,学生必须在数学学习中必须学会“解题反思”,通过“解题反思”完善自身解题思维过程,弥补解题缺陷,适应不同题型[1]。一些学生数学知识运用能力低下,缺乏计算能力与解题能力,就是缺少“解题反思”习惯,导致在解题过程中审题时忽视条件,概念不清,由此产生大量谬误,造成解题困难。

(二)有利于学生数学思维培养

通过前文对“解题反思”的分析可以知道,“解题反思”习惯的养成能拓宽学生解题思维,学生在经过“解题反思”便能想出更多解题方法,将整个题型与知识点联系起来,实现举一反三,提出对题目的见解,促进数学思维形成[2]。数学知识错综复杂,关联性强,往往一题多解,众多解题方法中有一种方法是最合理、最简捷的。学生通过“解题反思”养成数学思维后,便能更善于条件转化,得出最佳解题方法。

(三)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传统教学模式下,往往是范式化教学,采用“题海”策略,培养学生解题能力。而实际上“题海”策略,很多时候并不能获得预期教学效果,反而会引起学生反感,使学生产生数学学习抵触心理,导致教学效益与学习效率下降。而通过“解题反思”习惯的培养,解题质量提高,教学效能最多化发挥,便能避免学生陷入“题海”困境,有效提高学生解题和学习效率,使学生学会知识内化与整合,熟悉定理、公式运用。

三、培养学生“解题反思”习惯的教学策略

从前文对“解题反思”在初中数学教学中作用的分析不难看出,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解题反思”习惯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但当前很多教师不重视学生反思学习习惯的培养,导致很大一部分学生没有“解题反思”习惯,解题准确性低下,这非常不利于数学的深入学习。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有意识培养学生“解题反思”习惯和思维,增强“解题反思”能力[3]。想要培养学生“解题反思”习惯,就应将“解题反思”思想融入到整个数学教学全过程中,从多方位多角度引导学生进行反思性学习。在教学中应要求学生做好课堂摘记和作业反思,通过有效作业反思,学生能了解到自己不足,对自身解题状态有更清楚的认识。而反思课堂摘记能弄清课堂上是重点内容,找到具有针对性的学习方向,明确自身漏听或错听的部分及学习薄弱环节。另一方面,为提高教学效益,拓宽学生反思思维,可讨论反思,营造良好学习氛围。个人认知相对有限,而集体交流则能丰富学生思考过程,使学生更清楚认识到自己不足,反思效果更好,思维更活跃。但仅仅反思并不够,更应该在反思中寻求解题最佳方案。因此,教师应鼓励学生获取知识后反思解决过程,引导学生进行反思总结,扩大思考范围,反思所解问题的结论,以获得新的知识,寻求最佳解题方法,思考新解题思维。不同解题指导思想影响下,解题效果不同,效率不同,方法不同,养成对解题结果进行反思的习惯,即可作为学生解题的一种指导思想,使学生养成良好数学思维,正确反思解题途径,使学生能更灵活解决数学问题,实现举一反三。显然在“解题反思”习惯影响下,学生不仅解题能力得到了提升,更养成了独立思考、独立解题的基本素质,学习效率和效果得到了提升,现了从被动学习向主导学习转变。

四、结束语

数学知识关联性与抽象性强,很多知识点承上启下,如果学生解题思路不清晰,遗漏解题条件便会导致解题错误,进行“解题反思”非常有必要。因此,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加强对学生“解题反思”习惯的培养,通过“解题反思”拓展学生解题思维,提高学生解题能力,提高数学学习效率,使学生形成数学思维,强化学生数学表达能力。

参考文献:

[1]顾婷.初中数学习题教学研究――以初中数学习题解决中的错因分析为主线[D].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09,13(11):119-124.

篇10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672-1128(2017)4-0059-01

新课标要求初中数学必须加强对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的培养,这对初中数学教师而言无疑是一种挑战。但多媒体教学设备的广泛应用,为数学科目教学带来了优秀的教学辅助工具,有助于帮助教师更好的完成新课标的新教学任务。几何画板正是多媒体设备中最适用于数学科目教学的一种,几何画板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优势广泛,但教师仍然要把握好其应用要点,激发几何画板教学优势的最大化,不断提高初中数学科目教学质量。

一、几何画板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优势

几何画板作为多媒体教学设备的一种,其不仅兼具多媒体教学设备的应用优势,还对初中数学科目教学有着广泛的适应性。首先,几何画板相比于传统板书,能够动态的反应图形的某些性质,能够帮助教师重点突出数学科目的教学本质,帮助学生构建数学思维和数学科目的学习习惯。其次,几何画板有助于帮助教师突出教学重点。几何画板有着直观性强、操作简单的优点,教师在掌握使用方法后,能够直接替代板书应用于数学教学中。这种能够实现化繁为简、数形结合的教学工具,可以再现知识的学习过程,并且能够直观的体现数和形之间的关系,从而让学生能够更加直观的理解数学的抽象知识,帮助教师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最后,几何画板可以画出动态图形,能够帮助教师在现有习题上进行拓展。这种层层深入和拓展的教学用具,可以帮助教师实现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从而更好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动态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拓展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

二、几何画板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1、在探究实验等数学活动中运用几何画板

新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教学,用自己的思维方式,主动地获取知识。学生通过操作几何画板,进行数学问题的探究实验,在初中数学探究实验中发现新知识,验证新结论,寻求新方法,解决新问题。不仅有利于学生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获得有效的学习方法,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探索创新意识。

2、在几何问题变式训练中运用几何画板

在初中几何教学中,一题多变,不仅能够抓住教学的重点、难点,理解数学知识方法,还能有效地训练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利用几何画板准确,灵活地进行几何图形的变化,操作十分方便。

3、在解释抽象的数学概念时运用几何画板

数学是高度抽象和逻辑严密的,数学概念也有这样的特点。教学中重视数学定义形成、发展过程,合理的运用几何画板,能使抽象的概念直观具体,容易理解,便于掌握。例如:学习轴对称图形时,学生对概念非常熟悉,可是正确判断还有一定的困难,学生很难想象翻折后的图形。利用几何画板,把一个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翻折过来,直线两旁的部分重合的过程展示给学生,从抽象到直观的演示,培养了图形的想象能力,学生能把一些常见图形是否为轴对称图形做准确的判断,才真正地掌握轴对称图形的概念。

4、在制作复杂、准确的图形、图像时运用几何画板

几何画板在绘制函数图像和图形规律探索问题中有着其它教学软件无与伦比的巨大优势。初中数学中方程、不等式、函数的教学都与准确的图形、图像密不可分,几何画板的绘图和变换功能使绘图变得更为简单、准确,体现了数学美。例如,勾股定理起始教学,展示用迭代功能绘制的动态的勾股数图,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展示图形变化规律,体现数学美。再如用绘制新函数命令,只需输入函数关系式,就能绘制出准确的函数图像,学生用起来也十分方便。

三、几何画板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反思

几何画板与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融合,应体现新课程的基本理念。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几何画板是辅助教学的工具。课堂教学必须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新课程标准,结合教材,为实现高效课堂适时采用。要讲究必要性、适宜性、有效性。“不提倡用计算机演示来代替学生的直观想象,来代替学

生对数学规律的探索。”不能追求形式,为了整合而整合。几何画板课件的制作要突出几何画板特有的功能和特点,考虑初中学生年龄心理特征及学生几何画板的实际操作水平,以简单、实用为原则,制作要美观、精致,文字、图形大小合适,位置合理,便于学生操作探究,易于发现和解决问题。最后,还要注意将几何画板与其他多媒体教学用具结合使用,从而最大化的发挥几何画板的教学优势。

综上所述,想要最大化的激发几何画板在初中数学中的教学应用优势,教师就要把握好几何画板的特点,并在教学过程中灵活的调用几何画板。作为一种比较新颖的教学用具,虽然几盒画板操作比较简单容易,但对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仍然有很高要求,因而教师在应用几何画板时一定要加强教学应用反思,激发几何画板在数学科目教学中的应用优势。[本文转自WWw.dYLw. nEt 语文教育论文]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