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特色总结范文
时间:2023-12-04 17:57:3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初中数学教学特色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初中数学;语言魅力;阅读模式
数学作为一门思维性学科,更是一门语言学科。在知识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初中课堂教学中仍然存在着一些偏见,认为阅读仅仅是语文学科的事情,与数学学科无关。这显然是不对的,因为阅读在数学中无处不在,大到股票信息图,小到产品说明书等等,都需要阅读。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我们可以发现,很多教师充分注重数学教学中的知识探究性和创新性,但是却忽视了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造成了很多学生读不懂题分不清知识重点,这就影响了学生的解题。那么,如何让学生走出数学“零阅读”的尴尬呢?
一、挖掘数学语言的特色,彰显数学语言魅力
数学也是一门语言性学科,而数学的阅读应该是完整的过程。数学语言具有其自身的特点,即符号化、逻辑化、严谨化、抽象化等特点,这就决定了数学阅读应该是边读边想,读写结合的过程。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挖掘数学语言的特色,彰显数学语言的魅力。首先,初中数学的阅读要进行反复咀嚼,仔细推敲,真正掌握数学概念、法则、定义的内涵。其次,初中数学的阅读要发挥学生动笔圈画的能力,教会学生运用各种符号表达不同意义的技巧,让学生在亲身剪、折、量、画、观察、体验等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最后,初中数学的阅读要积极动脑思考,输入大脑中的阅读信息之后,还要进行甄别和加工,指导学生挖掘数学语言的内涵,探索知识的来源,领悟数学思维的精华,从而形成自己的见解。
二、找准数学阅读起点,构建教学阅读模式
在初中数学课堂中,教师要有效指导学生进行数学阅读,构建好数学阅读教学模式。在学习新课的时候,可以先让学生对一些相关的知识背景进行了解,引导学生积极探索知识的来源,知其然的同时还要知其所以然,以强化学生对知识的了解。结合学生的实际,教师要找准教学阅读起点,构建教学阅读模式,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出发:
第一,重视课前的阅读疑惑,重构教学模式。在课堂中,可以让学生针对预习中遇到的疑惑进行教学;
第二,重视课堂重点,重构教学模式。在课堂中,教师要注重对课堂重点的把握,针对重点内容组织学生进行辩论,让学生在思维碰撞中得到发展,强化学生对重点知识的把握和了解。
第三,重视对知识的拓展,重建教学模式。为了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数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要重视数学知识的拓展,针对可以拓展的知识点开展有效的探究分析活动,让学生体验到探索数学知识的乐趣和价值,以提高学习兴趣。
此外,数学阅读的方法还有很多,教师要积极探索和总结,以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彰显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屈柱保.指导学生数学阅读的“八结合”原则[J].云梦学刊,2007(S1).
篇2
关键词:信息时代 初中 数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5(c)-0112-01
伴随信息技术的跨越式发展,信息时代已经到来,初中数学教学倘若长期应用传统教学实践模式,将无法满足新时期学生的多元化学习需求。加之数学学科逻辑性较强,需要记忆并灵活应用较多公式原理,倘若无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将令其倍感学习的压力,找不到学习门道,久而久之将产生厌学情绪。因此,教师只有明晰信息时代特色,科学应用信息技术辅助实践教学,方能提升教学效率,利用新鲜事物激发初中学生求知欲望,令其积极主动的投入到实践学习活动中,掌握综合技能本领。
1 发挥信息技术交互优势,提升学生学习兴趣
信息时代,各类价值化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为提升教学效率,契合初中生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理,数学教师应科学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发挥其交互性,提升学生学习兴趣。人机交互为信息时代计算机应用的显著特征,应用该手段可营造图文并茂、声色具备的良好效果,提升教学感染力,并快速获取教学反馈。为此,教师应应用该交互教学模式,提升学生求知欲望,令其形成良好的学习动机。传统教学模式之中,教师为主体核心,学生仅能处于配角的地位,教师则将数学的知识内容、传授方式、实践步骤以及课后作业均事先进行了安排,因此,学生仅能被动滞后的参与,将对教学效果产生负面影响。为此初中数学教学应引入多媒体课件,令学生可自由的依据自身喜好,凭借基础能力,优选适合学习锻炼的知识内容,进而实现优化提升。初中数学进行复习课以及习题课教学中,尤其应采用信息技术营造人机交互的良好教学情境,这样能令数学教师发挥想象力,制作内容丰富、信息量大的教学课件,进而囊括全面的知识复习,进行经典例题的重点讲解。教师可将各个教学环节设计为不同各异的层次,令学生可依据自身状况,进入适应性层次之中,同时其享有进入更高水平层次的机遇。该类交互性教学营造的多重主动参与教学模式,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为其积极学习、提升兴趣,全面激发核心潜能创造了优质的信息化条件。
2 应用信息技术开展多样化教学,促进学生全面获取信息知识
信息技术应用于初中数学教学实践中,可为学生创造丰富的外部刺激,令其感官、视野获取全面的满足,进而集中注意力主动学习,积极动手操作,获取丰富信息知识,形成良好的学习效果。数学知识逻辑性较强,倘若单纯依靠教师的单一讲解,将令学生产生晦涩难懂的感觉,进而对数学学习失去兴趣。为此,信息时代,教师应激发信息技术的多样丰富性,形象生动性,优化学生对知识的获取与巩固掌握。例如针对数学教学中理性知识比例较多的状况,教师应利用信息技术补充图形内容,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探索学习环境。例如,在讲授点的轨迹知识时,学生凭空想象轨迹怎样形成直线以及射线会具有一定难度,为此,教师可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向学生动态展示点的运动轨迹,最终怎样一步步的构成直线以及射线,同时还应为学生总结出轨迹之中点的一些条件。该类有形且动态的演示图形将清晰全面的阐释教学内容,令学生快速理解及掌握知识,巩固记忆,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初中数学教学之中存在较多的概念知识内容,往往该环节学生多为被动的接受,通过死记硬背巩固概念掌握。在实践运用中,则由于学生没有灵活掌握概念知识,而常常无从入手,不知如何应用。为此应科学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辅助学生形成对概念知识的直观认识,进而灵活掌握,科学应用。例如,讲授函数概念知识时,应令学生对“X值均有唯一的Y同其对应”这一概念形成直观的印象,进而明晰函数特征,掌握实践应用技能。在数学几何知识的学习中,利用运动图形可对学生的视觉神经形成强烈刺激,加深其印象,进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可科学引入信息技术手段,利用多媒体教学模式将各个几何知识点实现有效的动态链接,进而巩固学生对几何定理的掌握,令其融会贯通、举一反三,在脑海中形成翻折、围绕一点旋转以及平移的空间概念,提升立体思维能力,进而快速的掌握几何知识并灵活的应用定理快速解决数学问题。
3 引入信息技术教学资源、优化网络教学,提升学生创新意识
信息技术拥有丰富的教学资源,可为初中数学教学供给并呈现多元化数据资料,涵盖文字、图像、声音片段以及视频动画等素材,可创设并生动模拟各类同教学知识内容相符合的生动情境,进而为学生开创积极探索各类复杂数学问题,多角度分析理解、锻炼逻辑思维的机遇,令其视野全面开阔,提升想象力、创新意识精神,更新固有学习方式,将更多的精力用于探索学习数学知识的实践活动中,提升综合能力水平。当然,信息时代,初中数学教学并非所有的知识内容均适应采用信息技术手段,倘若教师不加分辨,整体应用,将形成适得其反的效果,不仅浪费了教师制作课件的较多精力以及时间,还会令学生跟不上教学速度,被教师牵着鼻子走,甚至产生厌烦心理。因此,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教学手段应学会巧用、抑制滥用,不对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形成负面的分散影响。教师应把握课堂教学难点,明晰重点知识内容,引导学生创新突破,促进信息时代初中数学教学改革有效的同信息技术优质结合,弥补不足,达到全新的高度,优化教学水平。再者,信息时代,教师还应开创良好的网络教学模式,不单纯的局限于课堂教学模式,应利用信息网络平台,校园网系统,搭建数学学习网站,上传教学课件与典型学习材料,学生则可在课前下载,做好提前预习准备,明确课程重点内容、难点环节。还可在线提出对知识内容的疑问观点,同老师与同学一道展开交流与讨论。这样一来,学生对新课程知识的掌握将更加容易、快速,教师则可针对学生存在的疑难问题反馈,制定专项训练内容,帮助学生攻破难点,提升学习效率,并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索精神,令其体味到数学学习的真正快乐。
4 结语
总之,信息时代,初中数学教学只有科学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创新教学模式,利用丰富的信息资源,方能激发学生创新意识精神,全面提升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问题;解决方法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很多教师都有一套具有自身特色的教学方案,但是教学效果却不如预期。这主要是因为教学是一门需要互动的艺术,教学任务不是教师一个人就可以完成的,而是需要与学生互动,产生反馈的。因此在这个过程中就会出现很多的问题,从而限制了教学质量的提升。
一、数学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一)教师对数学教学备课不够重视
作为合格的数学教师,我们要不断地对自己进行反思。这不仅是对学生和学校的负责任,更是不断提升自身的表现。
当今,教师备课的现实情况主要有两种:其一就是照搬参考书,完全照抄他人的模板,不结合所传授的数学课程的特点对学生进行讲课。这种做法是对学生极大地不负责任,不仅影响教学效果,而且还会使学生对数学课产生反感,失去对数学课的学习兴趣。其二是就是很多教师仅仅依靠多年教学的经验,根据自己的适应条件和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忽视了学生主体的作用。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如果只是一味地满足固有教学模式,不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是不会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的。
(二)教师忽视了对学生数学思想方法、思维品质的培养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只注重公式、性质、定理的应用,忽视了对学生进行知识的形成过程的探索和数学思想方法、思维品质的培养。常表现为学生不能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积极参与到实践、观察、探索、思维、讨论等各种有意义的教学活动之中,缺乏对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的培养,使学生在掌握的过程中,实践和创新能力得不到充分的发展。
(三)数学教师的课堂形式单一,互动不协调
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很多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与交流少之又少,课堂形式单一,仅仅局限于教师在台上讲,学生在下面听。而且大多数时候教师与学生的沟通只是教师与学生个体之间的互动,而教师与学生小组、群体与个体、学生个体与个体等多向主体互动则严重缺乏。同时,也有些教师对“师生互动”学习的实质理解不够全面,对互动学习的动机、目的没有做出认真仔细的分析,他们认为一节课中如果没有师生之间的互动就不能完全展示新课程改革的教学精神,因此只是随便地划分学习小组让学生随意讨论。这样的学习只有互动学习之名,却不能达到实际的学习效果,无法准确地体现新课程改革的精神。
二、初中数学教学中问题的解决方法、
(一)教师要强化学习,增强理论知识素养
我们都知道,初中课堂教学的过程是教师和学生一同参与的双向交流过程。教师的一切数学教学活动都要针对学生的特点进行具体的备案、传授,然后再根据自己的知识和能力指导学生主动进行探究学习、沟通合作,培养和增强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可见,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发挥着主导作用,教师的知识和能力影响着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与进程。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师必须强化自身专业理论知识,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素质,同时运用自身的专业基础知识,大胆尝试新的数学教学方法和理念,以探索出更多有效的教学形式。
(二)激发学生数学兴趣,寻求内在潜能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积极调动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主动地学习数学。初中生正处于心理和生理发展的关键时期,对新知识的追求极其渴望,并且更加渴望在学习中得到反馈。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合理安排教学过程,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可以独立思索的空间,让数学从极其枯燥的、神秘的氛围中解脱出来,充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进而使学生将所学到的知识加以提升和巩固。此外,教师还要组织课堂讨论的环节,让学生大胆地讨论数学问题,大胆地说出自己的看法和解题思路,在班级里进行交流和交换,让学生与学生之间不断地竞争进取,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俗话说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旦让学生对学习数学产生兴趣,学习效率就会得到很大的提高。
(三)让学生自己总结与反省,找出高效学习策略
数学是一门抽象性很强的学科,而内在动力是驱动学生学习进步的根本动力。俗语说:“师傅请进门,修行在个人。”对学生而言,教师教得再好,自己学不出成绩也无济于事。因此,学生的自我内在管理要比教师的外在管理更加有效。学生要自己主动合理地规划学习数学的时间,制定可行的计划,在学习中要勤奋,有耐心。与此同时,学生还要善于利用周围的学习资源,如多媒体、电脑、教科书等。此外,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学生要认真正确地对待每一次考试,不论是大考还是小型测试,学生都要在成功中找经验,在失败中找不足,不能骄傲也不可以妄自菲薄。要知道每一次的失败就是在为成功铺路,在学习的过程中暴露的问题越多就越有利于进步。教师要鼓励学生在失败中不断地寻找出最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
总之,在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是要为此付出努力的。数学教学在初中教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教师要审时度势,不断研究出适应新教程的教学理念,尽量在教学中用最简单的方法向学生传达知识。同时,学生也要积极地与教师配合,共同努力打造高效率的课堂教学。可见,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只有做到人人参与,才能将数学教学推向高峰。
参考文献:
1.陈隆水.初中数学毕业考试中的中档题教学[J].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11(11).
篇4
【关键词】初中数学;几何教学;方法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日新月异,我国的教育事业也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尤其是初中数学几何教学.但是,初中数学几何教学在教学过程中依然存在严重的问题亟待解决.下文将对新时期初中笛Ъ负谓萄У挠行Х椒进行详细的探讨,针对其存在的问题提出具体的解决措施,旨在进一步促进我国教学质量的提高.
一、新时期初中数学几何教学的现状
几何图形是初中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比如,初中数学几何教学部分的平行线、三角形、相交线、四边形等等都是生活中最常见的基本图形,并在线与线、角与角之间的转化中联系密切.因此,几何教学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但是,目前我国初中数学几何教学质量还有待进一步提高,教学方法也有待改进.据调查研究显示,目前几何教学已经成为初中数学教学中的难点,由于几何图形的抽象性,教师施教过程中很难将抽象的事物具体化.此外,学生也反映几何知识最难学,每每考试都是几何题失分率最高.可见,我国教育工作者在探讨初中数学几何教学方法的道路上依然任重而道远.
二、新时期数学几何教学方法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理念传统
几何教学讲求思维创新,但是目前我国很多教师依然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即“填鸭式”教学.比如,在几何题型的讲解过程中教师一般都直奔主题,讲解题型以及解题的关键,往往忽视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这样不仅不了解学生的知识误区与盲点,也不利于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更影响了几何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教学手段落后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几何教学最为抽象,因此,一直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难点.然而,进入21世纪之后,多媒体教学逐步推广,在一定程度上完善了教学模式.尤其是对几何教学,多媒体教学可以将抽象的几何图形具体化,以动态的形式在学生面前展现.但是,我国依然有很多学校没有引进多媒体教学,而且有的教师在几何教学中忽视多媒体教学设备,这不利于几何教学有效性的提高.
(三)教学方式单一
教学方式是教学方法的延伸,受传统教学方法的影响,我国初中数学几何教学的教学方式也比较单一.目前,几何教学中都是灌输式教学,教师口授,学生听.而且课后作业也是一起布置和讲解,这样不利于有针对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此外,教学中缺乏课外实践活动,比如,模型大赛、室外房屋绘图等等.这就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也不利于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培养空间想象力.
三、新时期数学几何教学的有效方法
(一)增加实践教学环节
几何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因此,务必增加初中数学几何教学的实践环节.比如,在讲授七年级“图形的认识”这一章节的时候,通过举例生活中的三角形、圆形、四边形建筑来引起学生的共鸣和学习兴趣.同时,鼓励学生到生活实践中寻找几何图形,比如,带领学生到电视塔面前寻找图形:电视塔有圆形、三角形、梯形等等.这样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几何教学的有效性.
(二)举办模型制作大赛
学校应该积极举办模型制作大赛,通过模型制作使学生对图形有更深入的认识.比如,在新教材中有关几何知识的部分应该进一步强调实物、模型对几何教学的重要性.比如,教材中的折一折、量一量、拼一拼等内容应该作为教学任务认真完成.或者在学习平行四边形性质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回家制作四边形模型,使学生对四边形的性质有更深入的了解.此外,举办模型制作大赛有利于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能力,也有利于学生对几何图形性质的进一步了解.
(三)积极完善教学设备
我国应该积极完善学校的教学设备,推广多媒体教学,尤其是在几何教学中,进一步将抽象的几何知识具体化.比如,关于求角度问题,可以通过动态图组并用不同颜色为学生展示,不仅一目了然,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立体感、空间感.或者通过PPT幻灯片为学生展示生活中存在的各种图形,在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的同时,进一步将教学与实际相结合,有利于学生学有所用,使教学真正实现其价值,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四)丰富几何教学方式
几何教学是抽象的,而学生的几何思维、能力也参差不齐.因此,应该采取多种教学方式,比如,分层教学法、小组合作教学法等等.教师在布置作业的时候应该针对学生知识的盲点有针对性地布置,比如,求角度、求面积、三角函数等等,对学生薄弱环节进行强化.同时,采用多样的学习方式,比如,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也有利于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总结
综上所述,近年来随着教学体制改革进程的不断推进,我国对初中数学几何教学的教学方法也做了一系列的改进,并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成果.但是不能否认,我国初中数学几何教学方法依然存在严重的问题,比如,教学理念、教学手段、教学方式等等还有待改进.为此,我国应该积极借鉴国外先进的教学理念,并不断地发展完善,形成具有本国特色的教学模式.此外,还应该不断地加大对教育事业的支持力度,积极改善学校的教学设备,为新时期教学事业的发展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参考文献】
[1]李洪武.初中数学几何教学的有效方法[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5(24):24.
[2]陈礼坤.对初中数学几何教学方法的探讨[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5(24):93.
篇5
关键词:生活化教学;初中数学教学;教学策略
引言
知识源于生活,也服务于生活。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生活化的教学模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强化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而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找好课堂和生活的结合点和平衡点,让学生在感受到数学知识魅力的同时,真正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进而提高综合能力。
一、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数学是初中阶段的一门基础性课程,掌握数学知识、强化数学能力、形成数学核心素养对初中生的学习和生活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在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创新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成为初中数学教师研讨的主要方向。但是,即便在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数学的教学课堂上仍然存在着一些较为明显的问题,而问题的焦点主要在于教师对待新教学理念的态度和方式上。实际上,当前的大部分数学教师在这一问题上都存在比较明显的倾向,要么坚持传统,对新的教学理念完全排斥;要么对新的理念和方式完全接受,不加甄别和变化。在初中数学课堂上,教师一味地坚持传统,不仅会使课堂缺乏趣味性,还会让学生在课堂学习时失去主动性。而在被动的学习状态下,学生的学习效率自然不会太高,课堂教学的效果也不会太好。反之,如果教师对新的教学理念完全接受,也会产生一定的问题。一方面,不同的学科都有各自不同的教学方式,简单照搬新的教学模式而不考虑数学学科的特色,课堂的教学成果也不会令教师满意;另一方面,如果教师的课堂教学不能充分考虑班级内学生的基本情况,在设计教学方案时只考虑教学模式和内容,那么即使采用了新的教学理念和手段,也无法提高教学效率。因此,要想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教师必须把握好传统与创新之间的平衡,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的中心思想下,进行课堂教学的完善和创新。
二、生活化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的意义
从本质上看,数学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也就是说,学习数学知识的目的就在于最终的运用,从而为生活提供便利。从这一点上而言,将数学教学生活化是基于数学学科本质而言的,是从数学教学的根本目标出发的一种教学理念和方式。因此,生活化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从最基本的方面来看,生活化的数学教学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很大的帮助。对于大部分的初中学生来说,其不喜欢数学学科的主要原因就在于数学的抽象思维有一定的难度。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会遭遇较多的困难和挫折,进而产生畏难心理,甚至逃避数学的学习。而生活化的数学教学,一方面将抽象、复杂的数学知识与熟悉的日常生活场景建立了联系,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学生的心理压力,同时也适当降低了学习和理解数学知识的难度,为课堂教学增强了趣味性。这样一来,学生自然会对数学知识和数学课堂产生更大的兴趣,进而主动参与到数学的学习中,提高学习效率。另一方面,生活化的数学教学能够培养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数学学科的产生、发展都源于日常生活的需要,因此,学习数学的意义,归根结底还在于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的问题。生活化教学的目的就在于将教学与运用相互融合,让学生在理解知识的同时体会其实际的应用,在运用的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从这两个方面综合来看,生活化教学对初中数学的教学意义重大,需要教师重点关注并研究具体的应用途径[1]。
三、生活化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的途径
(一)结合生活实际创设教学情境实现教学资源的生活化,主要是指教师先积累生活化的教学素材,然后在设计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将相应的数学知识与生活化的教学素材相联系。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用生活化的教学素材来引导学生融入课堂学习的氛围中,并且将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融为一体,实现学生从运用出发,再理解知识,最后回归应用的一个过程。从教学方式上来说,就是要求教师开展情境式的教学。教师设计情境的前提是对生活化教学素材的积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选择素材,并将这一素材转化为具体的、生活中常见的情境,以此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且让学生展开讨论与学习,这对加深学生理解抽象化的知识及提高学习效率有着很大的帮助。以“弧长与扇形的面积计算”这一章节的教学为例。在当前的初中数学教学中,这一部分的知识实际上是学生学习的难点之一。其难度并不在于知识点的难以理解或者记忆,而是在于对抽象化图形的想象能力,以及将生活中具体的场景抽象为数学解题过程的能力。在教学这一章内容时,教师往往并不是简单地给出图形然后让学生进行计算,而是将计算面积的方式具体化到生活中,体现在花坛的面积、广场种树等情境中。大部分学生在面对这些问题时,都无法迅速地建立起场景与数学原理之间的联系。所以,教师就可以将这种生活化的场景运用于教学中,在课前导入的环节中为学生创设一个具体的情境,并且提出相应的问题。为了让学生有更直观的参与感和体验感,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情境重现,以图片或者视频的形式进行展现。在这样的情境下,教师再用提问或者谈论互动的方式来引导学生进行思维方式的转换,进而帮助学生逐步建立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这样学生不仅能够提高自己解决这类型问题的能力,还能够逐步养成联系生活的习惯,进而真正提高知识理解能力和数学应用能力[2]。
(二)参考真实问题组织实践拓展活动要实现生活化教学在数学教学实践中的应用,教师除了可以借助情境创设的教学方式外,还可以从课堂教学活动设计着手。课堂上的教学活动,不仅是教师提高学生专注度、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关键,也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在初中数学课堂上,教师可以结合每节课的实际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活动,在设计活动的内容和形式时,则可以参考日常生活中存在的真实问题和真实案例。在具体的活动形式上,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问题,然后让学生通过讨论来得出解决的方案,也可以设计需要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和实践等教学活动。在具体形式的选择上,教师要根据知识内容和特征来进行。例如,在教学“二次函数及其图像”这一章节的内容时,教师在简单的知识讲解环节结束之后,可以根据二次函数的知识特点及其实际应用的情境来设计方案式的课堂活动。具体来说,就是教师根据二次函数解析式的形式特征及函数图像来提出生活中常见的一些问题,如企业由于市场的需要急需购买两种不同的商品,要求学生在分析利润、成本等问题的基础上给出最优的购买方案。学生在设计购买方案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参考二次函数的相关知识,还需要考虑一些实际的因素。在进行方案展示之后,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发散思维,思考类似的生活问题,并且探讨解决的方法。在参与这样的教学活动时,学生不仅对数学知识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还能够认识到这些知识可以运用到生活中的哪些方面,进而提高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
(三)联系日常生活设计开放式练习题虽然素质教育的理念已经深入教育教学的各个领域,被应用到各个学科的教学之中,但是考试仍然是对学生进行考核的主要途径之一。因此,完成练习题也是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中不可避免的一个环节。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教师在设计和布置练习题时大多参考考试题目的形式,以计算为主要过程,并且有确切的答案。这样的课后练习题,不仅无法实现全面培养学生素质、强化学生能力的目标,还会使一部分学生养成依赖答案的习惯,从而限制了学生思维的拓展。而将数学教学生活化的途径之一就是在设计练习题目时,结合日常生活中的场景,将抽象的数学题目具象化为实际的问题。为了配合这样的一个理念,教师就必须采取开放式的题目形式。因为在日常生活中,大部分问题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会出现不同的结果,因此,一般来说没有一个确定的答案。开放式的数学练习题就是指教师给出现实的题目,要求学生在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之后找出答案,并且在课堂上将自己的答案进行展示和讲解。在学生展示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答案殊的因素进行提问,在学生解答的过程中,对学生的思考方式和思维过程进行评价,判断其是否合理、是否正确。在学生完成讲解之后,教师还可以对学生的答案进行总结,然后引导班级内的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寻求最佳的解决方案。通过这样的课后练习题,学生不仅能够训练自己的发散思维,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还能够加深对数学知识和日常生活的理解,养成用数学思维看待生活、解决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的习惯。
结语
篇6
一、实施素质教育的必要性
初中数学老师应重视素质教育的目标和宗旨,即塑造社会需要的高素质综合型人才以推进我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素质教育的核心目标,加强全民族的素质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宗旨,在此基础上实施教学.在学生课堂主体地位确定的前提下,教师应该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营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因材施教,着力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把素质教育融入到平时的课堂学习中,塑造全方面发展的优秀人才.同时,在数学教育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是其基础和目标所在,因此教师要尊重课程要求和学生的个性特点,重视学生的个性特点,不断探讨教学方法,及时总结和反思自己的教学,着力培养学生各方面的综合素质,全面提升学生美、德、体、智等方面的能力,实现学生的个性发展.
二、如何在初中数学教育中实施素质教育
1.初中数学教师要转变观念,树立数学教学的素质观
就进行素质教育的建议和要求,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同志这样说:“素质教育的基础是转变人才观念,转变教育观念,转变质量观念,转变教育思想.”树立正确的数学素质教育观,转变自身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思想,这是在数学教育中落实素质教育的基础.而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塑造有利于社会、国家的全能型优秀人才,以及提高数学素养和提高数学能力是初中数学教育的目标.由此来说,在教学过程中,初中的数学老师不能忽略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要重视学生的参与,这是因为学生的参与可以促进潜能的开发和能力的提高,促进综合型高素质人才的塑造.同时,初中的数学老师还应该因材施教,即在了解学生兴趣爱好的基础上,在把握学生的能力和知识水平的前提下,进行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初中数学教师要把素质教育与数学教学结合起来
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融合数学教学和素质教学,不能忽视数学课程运用广、内容抽象的特点.为了实现提升学生数学素养和塑造综合型高素质人才的教学目标,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全面把握数学教学的特点,对素质教育的目标和宗旨进行全面的把握,有效将数学教学和素质教育融合在一起.
爱国主义教育、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教育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是初中素质教育的三个核心.所以,爱国主义教育应该贯穿到初中数学教师的课堂教学中.爱国主义的课堂教育可以通过合适的方法进行,如对我国领先的数学成就进行介绍,对我国贡献卓越的数学家进行介绍.其二,为了养成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树立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着力对学生的创造能力和思维能力进行培养,尝试不同的模式来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积极引导学生.最后,为了让学生领略到辩证唯物主义,同时加强学生辩证思维能力的培养,数学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充分揭示其中所蕴含的辨证唯物主义因素.
3.初中数学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方法
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学生必须掌握数学思想方法,数学思想方法又可称为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解决问题时主要用到数学方法,而应对数学问题并进行思考和分析时则要用到数学思想.初中数学教师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要重视对学生数学思想方法的培养,要结合数学教学的目标,以及数学教材中所包含的数学思想方法设计教学目标,在数学教学中不断给学生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有计划、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方法.
分类讨论,就是将一个问题涉及的几个假设性列出来,然后逐个去试探,排除不成立的假设,留下成立的假设.如,
矩形一个角的平分线分矩形一边为4和5,则矩形的周长是?
解:设四边形为ABCD,且AE平分∠A,
因为四边形ABCD是矩形
所以∠DAE=∠EAB=45°,AB=CD=BE,
AD=BC=BE+EC=9.
①当BE=4时, CE=5,
因为AB=CD=BE,AD=BC=BE+EC=9
所以AB=4,AD=9.
四边形为ABCD=2(AD+AB)=2×(9+4)=26.
②当BE=5时, CE=4.
因为AB=CD=BE,AD=BC=BE+EC=9.
所以AB=5,AD=9.
四边形为ABCD=2(AD+AB)=2×(9+5)=28.
答:矩形的周长是26或28.
由此可见,分类讨论的思想方法不仅仅可以迅速的解答数学题目,实际在分类之中锻炼了学生的思想组织能力以及分析能力.
4.初中数学教师要注重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初中的数学教师要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作为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这是因为在国民素质的培养过程中,思维能力和思维品质不可或缺.因此,初中的数学教师在进行课堂授课时,要重注对学生思维能力和思维品质的培养,开拓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思维的创造性,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并探讨遇到的数学问题,不能忽略学生的思维变化,使数学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对数学和思维能力之间的关系进行积极研究和探讨.
5.初中数学教师要重视对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
篇7
关键词:示例演练法 初中数学 教学 应用
一、示例演练教学法的重要性
示例演练教学法是在"条件建构-优化理论"的指导下提出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数学中的课堂演练,充分体现了教与学的优化作用,达到教师讲授与学生独立活动的最优结合,是教师获得信息反馈、学生受到启示和训练的有效途径。
数学是一门关于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历来被认为是难教难学的学科之一。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也明显感到课时紧、内容多、要求高、学生的基础差、学习的积极性不高等问题。学生是否理解课内讲授的数学知识,并掌握基本的学习思维方式和技能技巧等,都影响到数学教学的正常开展。而数学课堂演练在教学中开创了多渠道的信息反馈渠道,具有反馈及时、矫正速度快等优势。
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示例演练法具有一定优越性。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中,可以大致概括为"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法"和"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法"两大类。前一种教学方法在很长一段时间和范围内影响着教学方法与教学效果,但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法"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认可。"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法"是基于自适应学习理论的示例演练教学法,主要以学生为主体,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学习过程,能更好地适应以素质教育为主的教学模式。在以往的课堂上,采用的教学模式主要由教师先讲解公式或定理,推导其由来,再结合例题讲解如何应用,对公式进行演变等一些基础知识,在整个知识教授过程中,大多以教师为主,忽视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性。
在传统教学中,基本上是以老师为主的,教学内容、教学节奏、教学的难易程度等掌握在老师手中,学生接受知识很被动,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每个学生对知识的接受程度有所不同。随着时间的推进,有些学生已经跟不上老师的节奏,有的则是不知所云,有的则完全放弃。实际上,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它的知识是一环与一环紧密相连的,如果中间出现了一环的断裂,若想要继续接上是很困难的。所以,数学知识的连贯性是非常重要的。因此,通过示例演练法,强调了学生的主导地位,深入挖掘学生的自主开发性、学习积极性。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可以通过考察有答案的例题和主动解决问题的方式获得知识,每当得到一个正确结果,学生都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以前的"要我学"变成"我要学",这正是现在教育所追求的目标。
二、示例演练法在教学中的要求
初中数学教学的主要任务是传授基础知识、发展基本技能、培养综合素质。但是从以往初中数学教学实践来看,明显存在课时少、内容多、信息量大、要求高等问题。随着新课程改革步伐的加快,对基础知识、基础运算的技能要求有所提高,尤其偏向于应用方面,注重学生能力培养。由于学生的基础水平、理解能力有所不同,因此对知识的接受过程也存在区别。在正确理解基本概念的基础上,加强计算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例如,在高等数学部分的学习重点是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导数计算、极限计算、积分计算,其中存在难度的部分所占比例并不大,如理论推导和证明过程等。因此,将示例演练教学的思想用于初中数学教学,由于没有专门针对初中数学的示例演练法教材,所以更主要的是应用示例演练法教学的思想指导。
(一)选择例题的典型性。示例演练法要求教师的每节课都必须设置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和情景,良好的素材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思维,能让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其科学性在于具备典型性、应用性并与学生生活经验相关的问题,对于提高数学的情趣、降低枯燥感很有帮助。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参考教材相关内容,寻找教材与知识的内在联系,寻求数学知识的典型例题,并很好地融入到问题中。让学生通过解答问题、积极思考。清晰地掌握并了解数学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形成数学知识的整体意识。例如:一次函数y=kx+b的图像经过(3,-4)和(-5,-7)两点。①求该函数解析式,并画出图像;②根据画出的函数图像,回答以下问题:当x取何值,y≤0;当y取何值,x≥0。通过这一具有典型特征的例题,揭示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之间的关系,在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基础上,结合自身解题经验,步步推进,最终得出完整答案,完成一次综合能力的提升,对培养学生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二)演练环节的重要性。除了选择具有典型性的例题很重要以外,演练环节的重要性也不容忽视。很多学生没有学好数学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缺乏演练。在课后作业中,不仅要布置练习题,还要将这些练习题合理分类,除了划分题型以外,还要明确计算量的大小。尽量避免相同类型的题目重复出现,但要做到适当的重复,达到一定的刺激量。学生通过多做练习题,可以先夯实基础,再拓展训练,一步步地打好基础,做到"熟能生巧",举一反三。
三、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有效运用示例演练法的相关措施
(一)积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由于教师在示例教学中的特殊性,要求教师对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精心设计、精心安排,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及时更新教学理念、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发掘学生创造性思维、引导学生努力学习数学知识。以下模式仅供参考:在课前五分钟,教师开始新课导入,明确本章节学习的主要目标;然后用半小时左右的时间让学生自己看书并演练,在自我学习过程中悟出思想、规律和方法,再给出正确答案进行比照与校正;在本堂课剩下的时间,进行小结归纳,突破重点与难点;在近半个小时的演练当中,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针对个别学生的问题加以辅导,同时发现带有共性的问题,在小结时解决。如:四边形中点的四边形问题。
让学生利用图形计算器画出一个任意的四边形,以此对各边的中点进行连接,使其得到一个新的四边形即中点四边形,然后让学生对原有四边形中的某一个顶点进行拖动,观察变化,提出问题。通过学生的自主发现、思考与讨论,得出最终答案,再由教师对他们的收获进行客观评价。
(二)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自主性。示例演练法强调的是以学生为主、学生占据主体地位,在初中数学课堂上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性,教师可事先针对学习内容的重点和难点提出问题,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去发现,或者通过分组讨论的形式,从中找到解题的方法和规律,使其充分体会到自主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通过这种方法的有效运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是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例如:在学生学习了三角形的内角和基础上,进行多边形内角和公式推导学习时,可以让学生根据问题进行自主设计。1.四边形可以分割成为三角形吗?四边形的内角和是多少?2.n边形的内角和有多少度,为什么?3.五、六边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
这些常见的问题,是学生们自己提出的,就使得他们进行自主探索的积极性相当的高,从而充分的调动他们学习的自觉自主性,对提高教学效率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引导学生学会自我总结和测试。引导定期进行自我总结并做一些测试,具体做法:由学校统一组织,每月进行一次月考,这样就促使学生进行阶段性复习,总结。教学中常见有的学生尽管上课认真听讲、做笔记,老师布置的作业也按时完成,但是每次数学测试成绩出来都不是很理想,经过与学生交流发现该生没有定期做复习。刚开始,学习的内容很少,所以记忆比较深刻,但随着时间推移,学习的内容也在逐步的增多,对前面的知识记忆也在慢慢模糊,到了测试的时候常会发生知识点混乱,无法进行正确性解答,成绩不理想。古语有云:"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温习以前学过的知识可以获得新的收获,还能把自己学习的知识串联起来,形成牢固的知识网、链,这正是不断总结、多做测试的好处。
示例演练法教学模式对初中数学的教学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它既能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能减轻老师的负担,让老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教的轻松,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的愉快,在不知不觉的过程中达到传授与学习的目的,实现新课改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刘国超.让学生在示例演练过程中取得成功--谈示例演练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
篇8
关键词:初中教育;数学教学;分层教学;合理运用
一、在教学模式中体现分层教学理念
1.开展分班教学模式
所谓的分班教学模式,即对同一年级学生的知识基础和技能技巧掌握情况进行摸底调查,根据对学生实际情况的科学分析,将学生按照知识积累水平的不同进行分班教学,如现在社会中普遍出现的“A类班、B类班、C类班”这种划分形式。分班教学模式的开展需要注意以下几点要求:(1)学校要制订班级划分、管理的具体制度,确保分班教学有序、有效地开展;(2)学校要定期对学生进行摸底检测。比如“期中考试”“学月考试”等,并在一定时间内,对学生进行动态调整,使学生能够获得优质的教学服务;(3)要维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班级的划分并不等同于对学生认可的划分,不能对不同层次班级的学生以区别、甚至是歧视对待。
2.在班级内开展分层目标教学
虽然从学生群体整体上进行了分班教学,但是作为班级来讲,其组成学生之间必然还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因此还需要对同一班级的学生进行层次划分,进而开展教学工作。(1)建立班级分组教学的模式。在科学分析学生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分组,对不同层次组别的学生开展不同侧重的教学、开展不同层次的辅导、适用不同层次的标准。(2)开展“个别化”教学模式。既进行广义分层,设计出适合各层次学生的数学教学内容,使学生能够自主地选择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练习材料等,利用多媒体等信息教学设备,内存大、反应速度快、可变性高、立体性和直观性强的特点,开展“特色”数学教学。(3)要在班级教学中开展分层互动,充分发挥学生的团体协作能力,实现数学小组成员之间的互助、互利,促进小组成员之间的良性竞争。(4)积极寻求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共同点,加强教师与学生群体的沟通和联系,实现对学生的默契教学和关怀教育。
二、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分层教学思想
1.教学活动分层
(1)对学生实际情况进行考查。如,学生的知识基础、能力基础、表达能力、分析能力、逻辑思维、学习态度、智力水平等。在考查时,需注意测试手段的多样性。如,书面作业测试、日常观察、深入调查、采访家长等,从不同方面对学生进行客观了解。(2)在对学生进行了解和分层组织的基础上,根据数学教材和课程标准的框架要求,进行教学设计。应当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搭配,使难、中、易程度的知识能够在课堂中实现穿插,使数学教学显得活性化。(3)要对教学时间进行合理安排,确保知识点的覆盖性讲解。运用40分钟的课堂教学时间,做到难易兼顾,是一件需要认真思考的工作。
2.开展动态分层评价
评价工作是教学实施的关键环节,是对教学工作的综合检验。(1)评价活动必须做到动态性,即定期评价和不定期评价相结合,对学生进行动态了解。比如,实行不定时的班级考试作为学校统一检测的补充,实现班级考试、学校考试、地区考试相结合,对学生进行数学考核;通过定期和不定期地检查教师的备课记录,对教师的分层教学计划进行动态监督和指导。(2)要保持评价的多样性。除了要对数学教学效果进行评价之外,还应当对学生和教师对待数学分层教学的态度进行评价,实现对分层教学信息的全面反馈。
分层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施,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施教能力、有利于提高数学教学的效果、有利于学生的普遍进步。实施初中数学分层教学,不仅是顺应新课改要求下的教学创新,也是社会教育发展和进步的必然要求。要实施分层教学,确保教学效果的稳步提高,就必须立足于实际情况,从客观实际出发,发挥教师的教学指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
参考文献:
[1]韦媛.分层教学在中职数学教学中的初探与尝试.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
篇9
关键词:一贯制学校 数学 衔接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4.02.116
在我国,中小学数学教学衔接问题受关注时间较长,早在1958年北京师范大学就开始编制十年一贯制教材。2006年5月,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数学室组织召开了“第四届人教版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经验交流会”,会议的主题就是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问题。会议认为衔接工作应从教材内容、教学方法、学习方式、心理适应、学习习惯等方面开展;同时提出中小学的教学应注意“瞻前顾后”,重视数学概念,关注说理和表达,注意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加强计算基本功训练和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近年来,很多关于中小学数学衔接教学的课题实验也积极展开,如2005年福建省东山县确定的“初中数学教学与小学数学教学衔接”的课题研究,再如2007年漳州市教师进修学校主办的“义务教育阶段教育教学衔接――小学生学习指导的研究”课题,这些课题都有多所学校试点,多达三至五年的实验时间,也得到了很多研究成果。
但是我们可以看到,以上实验也都存在一个共同的问题,主持研究的并非中小学一线教师,参与实验的初中教师与小学教师缺乏交流,所以理论上的成果难以落实到具体的教学中,迄今初中、小学这两个学段在教学上仍存在较严重的脱节现象,刚进初中的七年级学生对初中的教学方式、学习方法极度不适应,另外数学内容难度加大,对学生数学应用能力要求提高导致大多数学生数学成绩不理想,从而产生畏惧数学的心理,在客观上造成了初中生数学成绩的两极分化,因此在九年一贯制学校中开展中小学数学教学衔接问题的研究更具有实际意义。
1 研究的意义
九年一贯制学校通过“中小学数学教学衔接问题研究”,能够逐步扭转目前中小学数学教学上的脱节现象,使教师能够从整体上把握《数学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目标,能够为学生升入初中后很快适应中学的数学学习铺路搭桥,在接受知识、学习方法以及学习心理等方面都能很快地得到适应,让学生顺利地进行过渡。同时,让小学教师了解初中的数学教学与小学的不同,有针对性地做好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也让中学教师及时掌握小学阶段的教学动态,更准确地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更快地把握学情,从而提高课堂效率,打造高效的数学课堂。研究要解决的问题包括:初中与小学在数学学习内容上的衔接;初中与小学在数学学习方法上的衔接;初中与小学在数学教学方式上的衔接等等。
2 研究方法
2.1 调查法
在参阅文献基础上,根据访谈中提炼的问题,编制《学生调查问卷》、《教师调查问卷》。
2.2 访谈法
获得关于新课程中小学数学衔接的原始资料,从中提炼目前在衔接中存在的问题,并探讨一些对策。
2.3 经验总结法
在教学实践基础上,形成有一定文献价值的文字材料。
2.4 行动研究法
边研究,边实践,边思考,不断总结与反思。
2.5 案例分析法
在小学高年级和七年级学生中培养和收集学生数学学习的典型案例,进行个例跟踪。
3 研究内容
九年一贯制学校开展中小学数学教学衔接问题的研究可以吸纳教育教学第一线的初中、小学骨干教师参与,结合教育教学实践,边研究、边实践,及时地沟通交流。在研究人员的分工上,可以根据《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的课程内容安排,分成三个研究小组: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每个小组均安排有中学、小学教师,便于了解整个义务教育段每个教学内容的要求,方便不同学段的教师沟通交流。在每个研究小组内可以围绕以下内容开展研究:中小学数学教育教学现状与衔接问题难点的调查分析;中小学教师合力剖析七年级学生数学成绩不理想的原因;剖析中小学转换阶段学生思维发展、心理变化和数学认知过程三个方面的规律,探索和优化小学生和初中生的数学学习方法;从数学教学内容上研究小学阶段与初中阶段知识的衔接;从小学和初中教法上的差异出发研究做好数学教育教学的衔接工作;在既从小学角度也从初中角度双向解决两学段数学教学的衔接过程中,创新人才培育模式的研究;中小学数学教育教学有效衔接的管理对策。
4 研究成果
通过研究可以形成一套完整的、并行之有效的中小学数学教学衔接措施,提升数学教师素质,提高学生学习数学效率,使大部分七年级学生能顺利通过数学学习过渡期,数学成绩有所提高,两极分化现象能够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研究成果可以以调查报告、教学案例、论文集等形式体现。
九年一贯制学校由于初中生源主要来源于本校小学毕业生,所以开展中小学数学教学衔接问题的研究,加强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对提高课堂效益,对学生的发展、教师的发展都非常有益,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由于一贯制学校方便进行案例式分析、个例跟踪,所以也具备操作的现实条件。研究从数学学科入手,切入点小,操作面也更强。学校可以通过深入的研究,创新本校小学和初中的教学方法和学生学习方法,从而形成自己的特色与模式。
参考文献:
[1]蓝锦江.中小学数学教学衔接问题的探讨[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11,(5):78-79.
[2]李琴.浅谈中小学数学衔接问题[J].新西部,2011,(15):250.
[3]黄训志.谈怎样解决中小学数学教学衔接问题[J].科学信息,2010,(13):674.
[4]袁巧玲.浅谈小学、初中数学知识的衔接[J].新课程研究,2010,(5):98-99.
[5]谢清芳.有关七年级数学教学的衔接与教法探讨[J].科技信息,2009,(23):685.
[6]吴俐俐.中小学衔接的调查分析与对策探议――以数学教学为例[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25(3):193-195.
[7]李晓龙.如何实现从小学到初中数学学习的转变[J].教育教学论坛,2009,(1):76-77.
篇10
一、创设分析问题情境,唤醒学生问题判断意识
创设适合分析的情境是一个提升学生判断能力的有效方法,对学生学习数学能力的提高也有辅助作用.在高度发展的信息时代下,可以借助现代化教学媒体,与数学教学进行有机整合,使数学教学摆脱了难懂的印象,而变得更加生动形象,从而促进数学教学内容的多样化,摆脱呆板的教学呈现方式.同时,又增加师生之间的互动,为学生创造生动、情境式的学习环境.不仅如此,创设问题情境的优点还在于,学生能够从中发现更多的数学与生活上的联系,从而意识到数学在实际应用中的巨大意义,深刻地体会到数学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所做出的贡献,从心底下定学好数学的决心.例如,在学习“有理数的加法与减法”这一内容时,就创设了这样情境:甲队和乙队举行足球友谊赛,现在甲、乙两个足球队进行比赛.甲队在上半场以1∶0领先乙队,在下半场以1∶3输了乙队2球,下半场结束后,甲队和乙队总比分为2∶3,乙队获胜.这时,若规定赢球的球数为“正”,输球的球数为“负”,那么,甲队赢了多少球?输了多少球?乙队赢了多少球,输了多少球?多媒体技术创设了“正数”与“负数”的情境,引发了对问题的判断.这样的教学设计,学生自然能感觉到其中的新鲜元素,燃起学习数学知识的热情.
二、激发主体思考意识,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分析
现代教育理念主张以学生为教学主体,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自身的实际情况和切身需求,重新评估自己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手段.学生的主体地位,要让学生自己能够意识到,并且发挥出自己的主体作用,进行深入的思考,使学习过程富有自己的特色,做到主动、自由地学习自己需要学的知识.例如,在讲授“一元二次方程”时,须得一步一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进行该知识点的头脑风暴.在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的导出部分,教师安排学生计算几个一元二次方程,让学生进行主动思考,看他们是否能发现两根的和与两根的积与一元二次方程有无关系,是什么关系?接着让他们小组讨论,验证自己的猜想,让他们大胆激发自己的思维.剩下的就是,各个小组进行总结,将自己的讨论结果达成共识,即方程两个根相加的结果就是一次项系数除以二次项系数的相反数,而两个根相乘的结果就是常数项除以二次项系数.在这过程中,学生会集中注意力,充分地参与到良好的数学课堂中,减少了“开小差”的概率,在老师的协助下做学习真正的主人.
三、运用已知解释未知,调动学生内在的思维能力
素质教育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不单是学生是否能完整接收课堂讯息.也就是说素质教育立足于“发展人”来培养学生,实行的是精英教育.目的是让每一个学生调动对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发展自身特点和个性,不再压抑自己,提高和改善学生的整体数学素质,培养创新精神也是其落脚点.总之,初中数学新教材的使用,能让学生摆脱书呆子的厄运,而注重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能灵活地看待数学问题,在面对未知问题时,不迷惘,而能运用已知的知识去看待并且解释未知的事物.例如,在学习“等边三角形”时,以前学过的等腰三角形的知识和轴对称的相关内容就可以发挥作用.因为等边三角形是属于等腰三角形的,是一种具有特殊属性的等腰三角形,而且等边三角形同时具有等腰三角形的一切特点.除此之外,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都具有对称性.在教学过程中巧妙地结合这三方知识点,并且教会学生在遇到难题时能够结合这三个方面的知识点去思考问题.从而培养学生全面、多角度地考虑问题的思维,拓宽自己的思路,构建出知识点之间的框架结构.正确掌握高效的数学学习方法,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充分运用逻辑思维,训练学生的概括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