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水产养殖技术范文

时间:2023-12-04 17:57:2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智能水产养殖技术,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智能水产养殖技术

篇1

关键词:油清净剂;烷基水杨酸盐;工艺;性能

中图分类号:TE624.82 文献标识码:A

0 前言

烷基水杨酸盐是20世纪40年代初最早出现的油清净剂之一,具有良好的高温清净性、酸中和能力、较高的热稳定性以及一定的低温分散能力和抗氧化抗腐蚀性能,特别适合作为各种柴油机油的清净剂。

传统的烷基水杨酸盐制备过程比较复杂。其制备过程主要分为原料烷基水杨酸的制备反应及金属化反应两大步,均系用烷基酚原料以柯尔贝-施密特(Kolbe-Schmidt)反应,在碱性介质下(为此须先以NaOH等将烷基酚中和成烷基酚钠)与CO2在5~30 kg/cm2压力下及120~180 ℃范围内进行羧基化反应。所得烷基水杨酸钠产物可以用硫酸或盐酸酸化成烷基水杨酸,作为金属化反应的原料。由于强酸强碱的使用,对设备腐蚀性极为严重。

在获得原料烷基水杨酸后,根据产品碱值的不同,其制备工艺也不同。一般来说,对于中性水杨酸盐产品(正盐)的制备主要有两种工艺路线,即直接中和法(金属氧化物或氢氧化物与酸直接进行中和反应)与复分解反应法(碱土金属盐与碱金属盐进行复分解反应);对于中高碱度的产品,先通过碱土金属氧化物或氢氧化物与烷基水杨酸进行中和反应得烷基水杨酸盐,然后通入二氧化碳与过量的氢氧化物反应生成碳酸盐作为碱性储备,最终形成胶体结构的清静剂产品[1]。

因此,以烷基酚为初始原料来制备烷基水杨酸盐共有五、六步反应,十余道工序,工艺十分复杂,导致生产成本过高以及环保问题严重。多年来,国内外研究人员对烷基水杨酸盐制备工艺做了不少改进和完善,但主要集中在高碱度化工艺的优化、水杨酸烷基酯水解及对水杨酸进行烷基化等工艺的考察上[2-4],并未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本研究以国内现有的工业化产品烷基酚和氢氧化钙等为原料,在引入特定表面活性剂的条件下,借鉴传统水杨酸盐的制备技术,通过对中和反应、羧基化反应及高碱度化等工艺条件的优化,制备出碱值达到160 mgKOH/g左右的中碱值纳米级烷基水杨酸钙盐产品。与传统工艺相比,该工艺过程不使用强酸强碱,可明显减少生产工序,降低生产成本,同时产品各项使用性能均达到了调制高档油品的要求。

1 实验部分

1.1 主要原材料理化性质

研究中所用主要原材料理化性质如表1所示。

1.2 主要试验方法

(1) 储存稳定性:将含10%单剂的油品在100 ℃烘箱中储存7天,记录其沉淀量。

(2) 冷冻蚀刻电镜观测法:将冷冻割断器和样品冷冻到液氮温度(-196 ℃),置入真空喷镀仪内,抽真空,当残压达到0.004 Pa,温度为-150 ℃时,断裂样品,将样品台升温至-90 ℃,保持10 min,进行蚀刻,然后喷铂复型,喷碳成膜,取出样品,用二甲苯洗净,铜网捞膜,于电镜下观察。

(3) 凸轮挺柱试验:凸轮-挺柱模拟试验机与MS ⅢD、ⅢE台架试验有一定的相关性。主要试验条件:凸轮轴转速(1500±10)r/min;试油温度(105±1)℃,油量300 mL;载荷(1176±5)N; 时间3 h。

2 研究结果与讨论

2.1 新型纳米级烷基水杨酸盐制备工艺路线的选择

研究中借鉴国内外烷基水杨酸盐的新型制备技术,以烷基酚、氢氧化钙等为原料,在特定促进剂作用下,通过碱土金属氢氧化物与烷基酚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直接反应得到烷基酚钙盐,然后通入二氧化碳气体,在较高温度和压力下进行羧基化反应,得中性烷基水杨酸钙产品[5-6],之后再进行金属化反应得产品。整个反应过程只需三步反应即可完成,反应式如下:

2.2 中和反应工艺条件的考察

研究中对不同中和反应压力及温度进行了考察,结果如图1所示。

结果表明随着反应压力的增大,所得烷基酚钙产品碱值呈逐步增大趋势,当压力达到一定程度后产品碱值趋于稳定;随着反应温度的升高,所得烷基酚钙产品的碱值呈先增后减趋势,这是因为中和反应是一个放热反应,受热力学平衡控制,温度过高或过低均不利于反应的进行。

2.3 羧基化反应条件的考察

研究中对羧基化反应中各影响因素进行了考察,结果见图2。

结果表明,羧基化反应温度及压力对产品碱值没有明显的影响,但不同温度下,羧基化转化率不同。这是因为从烷基酚钙到烷基水杨酸钙,无论羧基化反应进行与否,产品碱值都不会有明显的变化,亦即产品碱值无法正确反映羧基化反应的进行程度,因此只有通过羧基化反应转化率才能正确表征反应的进行程度。不同反应压力下,羧基化转化率不同。随着反应压力的增大,羧基化转化率呈缓慢增长趋势,但同时也增大了对设备的要求;随着反应温度的升高,羧基化转化率呈先增后降趋势,但变化趋势不甚明显;随着反应时间的延长,羧基化转化率逐步增大,但到一定程度后将趋于稳定;同时发现中和产物放置一段时间后,羧基化转化率有所降低,这是由于中和产物烷基酚钙不很稳定,放置后其活性降低所致。

2.4 高碱度化反应条件的考察

高碱度反应工艺在金属清静剂产品的制备中应该说是比较成熟的工艺,然而直接以中性烷基水杨酸钙代替烷基水杨酸来制备中碱值烷基水杨酸钙产品,反应过程不稳定,产品碱值达不到要求,难以得到理想产品。这是由于中性烷基水杨酸盐与烷基水杨酸相比,其活性较低所致。本研究中引入了一种新型的促进剂及表面活性剂后,产品碱值得到较大提高,能稳定得到碱值大于160 mgKOH/g的中碱值烷基水杨酸钙产品。研究中对金属化反应中各影响因素进行了考察,结果见图3。

结果表明当促进剂用量低于高碱度化反应原料(中性烷基水杨酸钙)加入量的2.0%时,金属化反应过程不稳定,碱值波动较大;当促进剂用量大于2.0%时,产品碱值稳中有升,但继续增大其用量,对产品碱值的提升不再有明显作用;随着表面活性剂用量的增大,产品碱值先逐步增加直至最大值后开始降低,说明其用量在一定范围内才能有利于产品碱值的提高。

3 中碱值烷基水杨酸钙的基本性能及应用研究

3.1 中碱值烷基水杨酸钙的基本理化性能及组成结构研究

中碱值烷基水杨酸钙的基本性能分析评价结果见表2,胶体稳定性研究结果见表3,热稳定性研究结果见图4,红外光谱分析见图5,通过冷冻蚀刻电镜对胶体结构的观测结果见图6。

表2结果表明,新型中碱值烷基水杨酸钙产品,其各项理化性能不但达到甚至超过了原T109的水平(碱值高而粘度、浊度较低,色泽较浅),而且高温清净性、氧化安定性与原T109相当,其中成焦量还有较大的降低。

油金属清净剂首要的基本性能是胶体稳定性、清净分散性和热稳定性,而胶体稳定性是保证金属清净剂其他性能的基础,而金属清净剂如果没有足够的耐热性,产品遇热即进行分解,则该产品的使用就会受到很大的限制,不利于产品的推广应用。

表3中的结果可以看出:新型中碱值烷基水杨酸钙产品具有良好的胶体稳定性以及相容性,可长期保存而不影响使用性能。由图4可知,原T109的初始失重温度为188 ℃,300 ℃失重量约50%,而新产品初始失重温度为192 ℃,300 ℃失重量约45%,因此,新产品与原产品相比,热稳定性相当。从产品的红外图谱分析结果(图5)可知,图谱中3600 cm-1处有羟基吸收峰, C=C骨架伸缩振动吸收峰在1400~1600 cm-1处;饱和C-H伸缩振动吸收峰在2920~2860 cm-1处。在860 cm-1附近有碳酸盐粒子吸收峰,表明胶体结构中含无定型碳酸盐。 从冷冻蚀刻电镜观测结果可看出,所得产品的胶体结构与T109极为相似,胶体粒子分布极为均匀,粒子粒径分布在30~50 nm之间,分布范围较窄,因而胶体稳定性能良好。

3.2 中碱值烷基水杨酸钙在CH-4 10W/40柴油机油中的应用研究

研究中采用新型制备工艺条件下得到的中碱值烷基水杨酸钙等量代替原CH-4 10W/40柴油机油配方中的T109,进行Cat.1K 发动机高温清净性试验,油品理化分析及发动机台架试验结果见表4。

发动机台架试验结果表明,以新工艺条件下合成的产品直接代替原T109,在CH-4 10W/40柴油机油中进行应用,可顺利通过Cat.1K 发动机台架试验,表明产品各项使用性能与原产品相当,可直接代替原产品使用。

4 结论

以烷基酚、氢氧化钙等为主要原料,在引入特定促进剂及一定压力下通过直接中和及羧基化、高碱度化三步反应,可稳定地制备出总碱值达到160 mgKOH/g左右的中性烷基水杨酸钙产品,该产品与工业化产品具有相似的组成结构,使用性能更为良好。与传统工艺相比,本工艺可明显压缩生产工序,降低生产成本。

参考文献:

[1] 付兴国,牛成继,曹镭. 烷基水杨酸盐系列产品的研制[J]. 油,1996,11(3):38-43.

[2] 姚文钊,刘雨花,付兴国.烷基水杨酸盐制备方法的现状及进展趋势[A].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燃料与油分会第十一届年会[C], 2004:218-224.

[3] Inagaki, Jiro, Har, et al. Keytop Sheet for Push-Button Switches[P]. US: 5475192, 1995.

[4] Kimura Osamu, Okamura Haruki, Yamaka Etsuo. Preparation f Alkylated Hydroxybenzoic Ester[P]. JP:54-160335,1978.

[5] 姚文钊,付兴国,刘雨花,等.中性烷基水杨酸盐的新型制备工艺研究[J]. 石油炼制与化工, 2006,37(11):62-66.

[6] Yamaoka Shinji, Ueda Sanae. Production of Alkaline Earth Metallic Salt of Aromatic Hydro- xycarboxylic Acid[P]. JP:08183754, 1996.

STUDY ON THE PREPARATION TECHNOLOGY AND PERFORMANCES OF MIDDLE-BASED CALCIUM ALKYLSALICYLATE

YAO Wen-zhao, FU Xing-guo, LIU Yu-hua, LIU Yu-feng

(PetroChina Lanzhou Lubricating Oil R&D Institute, Lanzhou 730060,China)

篇2

关键词:水产养殖;水质监控;物联网;树莓派

1智能化水产养殖设计基石

1.1物联网

物联网(IOT,TheInternetofThings)的定义是:通过射频识别系统(RFID)、红外感应系统、全球定位系统(GPS)、激光扫描仪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照约定的协议,赋予物体智能,并通过接口把需要连接的物品与国际互联网连接起来,形成一个物品与物品相互连接的巨大的分布式网络,从而实现智能化物品识别、物品定位、物品跟踪、物品监控和管理[2]。它的本质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运用物联网,就是采集环境数据、水质数据和水产种群数据等,分析数据即感知层,通过互联网进行数据传输即通信层,到达技术应用层,进行数据处理。1.1.1物联网感知层感知层即获得水质监测结果,通过与水质监测仪以及根据水产养殖数据库建立的水质监测模型获取水体质量的实时监测,利用短距离传输技术和自组织组网技术,协同信息处理,将监测到的信息转化成能处理的数字信号。1.1.2物联网通信层物联网通信层即传输层,通过无线或者有线网络模式将信息传输到中央数据库中,建立数据储备系统。类似智能机器人能够与人正常交流,是将人与人之间生活交流的谈话以数据形式存储于机器人存储芯片中。在数据储备过程中,通过异构网融合、管理资源和存储管理、远程管理安全技术,传达到数据处理层面。1.1.3物联网技术应用层通过服务器、计算机、存储设备和云计算的方法,利用专业软件及服务,将海量数据进行分类、整理、挖掘分析,建立各种算法,优化调度,应用在水产养殖行业。具体则是将水质监测结果信息通过计算、云计算等方法进行分类和挖掘分析,通过养殖监管渠道较好管理水产行业。

1.2水产养殖

水产养殖的目的与农业生产相似,希望能利用有限的资源生产稳定高产的好产品,实现水产养殖的经济效益,其中要考虑的环境因素主要有水体溶氧量、PH值、温度、盐度等。1.2.1水体溶氧量水体溶氧量与水产养殖关系紧密。水产养殖不可避免的需要考虑养殖密度的问题,通过研究溶氧量与养殖密度的相互关系,确定水产养殖密度,有效提高水产养殖的经济效益。不同的水生动物对水体溶氧量的适应机制不同,采取的水产养殖密度和科学管理方法也不同,并且对于不同的水生动物的不同习性也会令养殖户误解。拿海参来讲,海参活动缓慢,喜风浪冲击小、水流缓慢的海区,个体养殖户误会不担心水体溶氧量的问题,不注意向水体输氧,从而未实现科学水产养殖,经济效益没有达到最大化。水质富营养化,微生物、浮藻类过度繁殖,造成水体发臭、发黑,水体溶氧量会降低,不仅对鱼类,对其他水产养的生存影响也很大。1.2.2PH酸碱值水体PH改变,水生动物通过呼吸或直接接触等防止使水生动物体内PH值发生变化,破坏体内维持正常生活状态的酸碱平衡,水体碱性超过正常值会腐蚀鱼类鳃组织,使其呼吸障碍;酸性过强会使H2S浓度增高造成水体毒性增强不适宜水产养殖。养虾水质的重要因素之一水体PH值,虾最适宜生长的PH值是弱碱性,而在弱酸性条件下虾类传染性虾病易发,即使水体溶氧量丰富,虾类也会呼吸困难,生长困难。PH值决定因素是由水中二氧化碳和碳酸盐的含量决定的,而二氧化碳的含量又与水中生物呼吸作用、细菌等的氧化作用和水生植物光合作用相互作用决定的。并且PH值在一天的不同时间也会不同,太阳上升,植物光合作用加强,水中二氧化碳减少,PH值偏高,而夜晚呼吸作用加强,PH又会变小。1.2.3温度水产养殖环境不同,有池塘,湖泊,海田等,而如果水体很深,温度就会分层,表层水温昼夜间有变化,底层温度则因阳光无法穿透长时间保持低温状态,变化很小。但是底层溶氧量较少,需氧大的水产无法潜入底层躲避高温,从而昼夜温差对渔业生产有影响。同时日温差大小也会影响水产养殖,中间没有跃温层,水体底层和上层能够顺利进行物质交换,就与新疆哈密瓜特别甜、产量高的道理相同。1.2.4盐度水体盐度与水生动物生活息息相关,外界盐度比细胞内盐度高,细胞失水;反之,细胞冲水,两种情况都对水生生物生存不利。同样,不同水生生物对水体盐度的要求不同,淡水和海水生生物盐度肯定不同,同时作为个体养殖与自然环境不同,必要时也需要在水体中投放相对应的盐类。另一方面,盐度过高对淡水鱼类繁殖和鱼卵的发育影响较大,鱼卵受精后孵化率较低,会影响鱼类产量,经济效益下降。盐类中亚硝酸盐是氨经过细菌作用发生氧化反应生成的,亚硝酸盐浓度过高会使鱼类中毒,不仅水产产量下降,而且我们吃了这种鱼对身体健康也不利。

1.3树莓派

树莓派(RaspberryPi)树莓派又被人们称为“卡片式电脑”,虽然是电脑,但是核心只有信用卡大小,最初设计者是以让学生更好地学习编程设计而来。目前树莓派已经上市3代。树莓派主板基于ARM,利用生活中常见的SD卡,做内存硬盘,可以利用USB口连接键盘鼠标,可以网线连接网络,也可以WLAN连接网络,还支持蓝牙连接,有HDMI高清视频接口,可以连接显示屏幕,树莓派三代B拥有40个GPIO针脚,可运行Linux等系统(2代B型及以上型号可运行Windows10IOT系统)[3]。将RaspberryPi正常运转起来之后,进入图形化界面使用方式与电脑无异,其软件编程优势在于可以用MIT开发的Scratch图形化编程语言、Python语言、C、Ruby、Java和Perl等各种语言为RaspberryPi开发程序。RaspberryPi与传统单片机相比,在互联网上优势较大,因为RaspberryPi不仅可以连接传感器,还可以利用传感器信息作出相应反应。

2智能化水产养殖设计

智能化水产养殖基于物联网技术思想,将智能传感技术、智能处理技术及智能控制技术纳入一个监控养殖体系,实现水产养殖智能体系化,解放劳动力,提升经济效益。其中,传感层包括感知养殖塘的水体溶氧量、pH酸碱值、温度、盐度等参数;智能处理层包括接受传达来的相关消息,根据科学养殖相关理论得出调控结论;智能控制层就是根据调控结论调节养殖塘水质,使水产养殖在最适宜的环境下产生最大的经济效益。

2.1要解决的问题

2.1.1实现实时养殖监测不同水生生物对水质的要求不同,为寻求经济价值,则应对不同的水生生物水质采取不同的措施,为方便管理,将这些分散的养殖产品统一起来,通过监管水产养殖密度、水产养殖鱼药和饲料、水产病害等方面,记录水产养殖生产记录、用药记录和销售记录,节约劳力,实现现代信息科学技术与传统渔业结合的目的。2.1.2实现网络信息实时更新如上所述,要求实时监测,才能令监控系统发挥价值,若渔民是在养殖场地收集到了监测数据,那么与渔民亲自“下水”检测作用相似,在这个过程中没有实质的经济效益的提升。而实现了网络信息实时更新,渔民可以实时掌握水产养殖动态,有效提高经济效益。2.1.3以较小的成本实现最大的价值自主研发物智能化水产养殖,大大降低了引进设备的成本,也可以保证系统的更新服务,在投入成本上为渔民减小压力。

2.2实现目标

基于对系统开发端的描述,用户利用这套智能化水产养殖监测产品通过网络端随时谁地获取自己的养殖池水质情况和采取的措施,判断养殖池水产品状态是否良好是否需要人工介入等,从而实现水产养殖智能化、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3智能化水产养殖技术方向设计

如上描述的,智能化水产养殖包括传感层、智能处理及智能控制层,最终将结果显示到客户端,具体设计如图1所示。

3.1无线监测与控制

具有特殊传感作用的无线传感器放置在各个鱼塘中,利用ZigBee无线传感网络与智能处理层及控制层相连。智能处理层通过GPRS接收传感信息,经过处理后,通过控制层传达到特定鱼塘的控制节点,利用控制节点作出相应反应。由于养殖池都具有大小相当,相互独立等特点,因此无线传感网采用簇状拓扑结构[4](clustertree)较为合适。

3.2互动平台设计

互动平台的主要功能是将智能化水产养殖信息呈现给用户,并实现用户与自家养殖池互动。互动平台进入界面首先需要登录,登录分为管理员登录和用户登录,信息处理完毕后需要退出登录。这个管理系统总体分为两个大部分,一个是管理员界面,另一个是用户界面,如图2所示。管理员界面设计包括两个方面:养殖池信息管理、用户账户管理。其中养殖池和用户账户涉及数据库设计,如图3所示。图中养殖池管理表示当用户申请养殖池时,若满足相关要求,则在养殖池管理中生成一条信息。养殖池信息只有管理员能增加、修改或删除,用户只有浏览的权限;用户信息管理员有权修改用户权限,也可以添加或删除用户,用户仅有注册和修改资料的权限。用户界面设计包括三个方面:己有养殖池信息浏览、系统现有养殖池信息、用户资料修改。己有养殖池信息浏览提供的是养殖户已经申请到、并投入使用的养殖池的类型、规模和监测数据并且系统提供的处理方式,便于用户判断是否需要人工介入;系统现有养殖池信息是管理员将此产品现阶段开发的比较完善的智能化养殖池和最佳养殖池数量信息到网络上,以便用户申请添加合适养殖池;用户资料修改包括密码修改、账号绑定等方面。

参考文献:

[1]汪懋华.物联网农业领域应用发展对现代科学仪器的需求[J].现代科学仪器,2010(3):5-6.

[2]刘锦,顾加强.我国物联网现状及发展策略[J].企业经济.2013(4):114-117.

[3]靳祺桢.刍议树莓派在物联网技术中的应用[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6(11):18-19.

篇3

回顾过去三十年,中国饲料行业基本上和我国改革开放同步推进。80年代初,四川有将近1亿人口,是全国人口最多的省份,而全省一年水产品总产量只有3万吨,那时基本上是“吃鱼难”,鱼价比猪肉价还高。经过二三十年的发展,整个水产行业在技术线上作为主要推手参与到我国饲料工业的发展之中,水产品产量从80年代中后期一路快速增长。过去三十年水产品的产量,从80年代初全国养殖和捕捞产量不到400万吨,一路攀升到2011年突破5600万吨的总量,水产养殖产量超过3000万吨,鱼肉已经从当年最贵的肉食品,变成现在几大动物食品中价格相对最便宜的动物蛋白来源。以前人们是吃不起鱼,而现在全世界的三条人工养殖鱼中,就有两条来自中国。自2002年起,中国水产品出口量即位居全球第一。现在,中国不仅是全球最大的水产养殖国,水产品产量约占全球三分之一,也是全世界唯一一个水产品养殖产量超过捕捞产量的国家。因此,过去二三十年,行业对整个中国水产业、中国食品优质蛋白质的来源、生产以及全世界鱼类养殖的贡献都非常大。

近年来,食品安全一直是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尤其当疯牛病、禽流感、猪流感相继暴发后,动物性食品的安全问题引起人们的格外关注,“吃什么安全、吃什么放心?”成了人们生活中绕不开的话题。在老百姓间有这样的说法,“吃四条腿的,不如吃两条腿的;吃两条腿的,不如吃没有腿的。”所以,水产品一直以来都是人们健康、安全、放心消费的首选。科学研究证明,吃鱼有益于人体健康,其容易消化、营养平衡,同时,鱼类的蛋白质是所有蛋白质中最好的,鱼类几乎是我们现在能够吃到的肉类中高度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最高的,不饱和脂肪酸可软化血管、降低血脂,其中含有大量真正的“脑黄金”,对促进儿童的大脑发育、智力发育,维持老年人的智商等有重要作用,这在营养学界是公认的。此外,大家很关注疯牛病要传染人,禽流感、猪流感也要传染人,可以说,人畜共患的疾病成为我们非常担心的问题。可是,鱼生活在水中,水和空气相差很远,物理特性差别很大,鱼是变温动物,人是恒温动物,所以,它和人的遗传特性差别很大,是两个不同的遗传特性,也是两个不同的生存空间。所以,到目前为止,全球范围内鱼和人类大范围共患的疾病尚未发生过一例。因此,从这个角度讲,鱼是我们最安全的一类食物。日本是目前全世界吃鱼最多的国家,人均每年消耗水产品已经超过90千克,而且大多是采取生吃的方式,因此,到现在为止,日本的人均寿命是全世界最长的,心血管疾病也是相对最少的,从营养学角度讲,这可能与他们长期以鱼类蛋白为主的膳食结构有很大关系。众所周知,中国水产饲料行业的发展和进步,在过去二三十年,对中国人膳食结构的改善和营养水平的提高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未来二三十年,也将继续保持高速的发展态势,这是水产品作为人类优质食品所决定的,水产品对促进人体健康起着重要作用,因此这个行业仍有巨大的潜力和发展空间。

但不容忽视的是,我国水产养殖和发展对营养与饲料科技进步的依赖越来越大,饲料成本达到养殖成本的70%以上;另一方面,由于我国养殖品种多,据统计达到100多种,目前的饲料技术仍然不能满足我国快速发展的水产养殖业的需要,存在科技普及率偏低,饲料成本偏高,饲料效率偏低等问题。因此,产业发展对饲料的要求和营养学的研究有迫切需求,营养与饲料的科技贡献力在我国目前占有更加重要的位置。目前我国水产行业正处在繁荣兴盛中,近年来逐步进入了全面竞争的崭新格局。之所以有这样的判断,是因为水产饲料位于水产产业链的前端,只是这个链条的一部分,饲料成本占据养殖总成本的70%左右,一旦养殖企业发展壮大,饲料环节就只会成为养殖企业的一个车间。同时,不同区域养殖品种与养殖模式不同,并且与畜禽养殖相比,水产养殖多了一个水介质,会影响同一饲料的养殖效果、经济效益、客户接受程度,各环节上细小的、专业的、特色的差异,都有可能打破行业现有的并不太稳定的竞争格局。具有规模、品牌、科技优势,符合未来饲料产品健康和环保要求的饲料加工企业,将在发展壮大中获得参与全球化竞争的能力,届时我国水产饲料业必将呈现全新格局。

二、企业技术创新助推行业可持续发展

技术创新和领先,成为助推企业和行业快速发展的根本动力源泉。进入21世纪,行业进入全面竞争时代,进入了高速发展期,饲料盈利空间正在遭遇全方位的挤压,所以,企业除了提高原料采购技术,强化配方技术,精细饲料生产技术,加强营销环节外,鱼种、水产品加工等环节也充满了竞争,做全产业链成为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由于不同区域养殖品种与养殖模式不同,特别是养殖效果受水质的影响巨大,整个行业对水产动物的研究、成果应用上系统性的不足等,因此,我国水产饲料行业仍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在技术方面也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同时,原料成本占饲料成本的比例是最大的,原料的价格波动大,如何选择原料、降低饲料成本、保持原料质量与保持饲料安全非常重要。除了品质控制、选用优质安全的饲料原料外,向源头一体化、特别是关注新蛋白源的生产方式的合理性,也是重中之重。过去我们关注动物蛋白,比如鱼粉,后来关注肉粉、植物蛋白,如豆粕、菜籽粕和棉籽粕。目前和未来,我们可能需要加大力度关注微藻蛋白。万物生长靠太阳,一般植物在整个生命周期中的光能固化率为1%~2%,而微藻类的光能固化率一般是15%,部分可达20%。目前我国盐碱地面积已达9913万公顷,若将其中的1%用于培植蛋白含量达60%~70%的微藻类,按目前商业化生产的年平均水平(30吨/公顷)计算,即可生产至少1700万吨优质蛋白质;如果用其替代现有饲料用粮,鱼和畜禽饲料中的鱼粉、花生粕和豆粕,部分由微藻类替代,相当于可节省5248万吨大豆,或1.62亿吨玉米,可直接节约耕地1.62亿亩,解决我国1.2亿人口的粮食问题,或者6亿人口的城市化用地问题。在此情况下,利用现有18亿亩耕地的10%,就可以养活全中国的人口,同时解决了我国饲料业蛋白源的缺口问题。因此,企业加强高效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将是解决我国饲料资源短缺的唯一出路,更是行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三、通威积极参与行业健康快速发展

回顾通威的发展历程,从1983年开始,从小到大,无不与中国饲料工业发展同步,与我国改革开放同步。作为中国农牧业的建设者、参与者,通威一直积极探索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模式,充分整合技术、管理、资金、品牌、市场等各方资源,积极打造水产和畜禽产业链。我们常说,“谁引导农民致富,谁就和农民一起致富;谁抢农民饭碗,谁就没有饭碗。”面对新时代更“挑剔”、更有文化的新型养殖户,行业企业需要为他们提供优质苗种,推行养殖系统解决方案,改善水产养殖环境,需要鼓励其规模化养殖,需要实施“全国万户重点用户共同成长计划”,并建立和完善担保体系。我们要让养殖户和我们共同分享附加价值,以便共同发展绿色水产品,积极为推动行业健康、良性发展做出有益探索。三十年来,通威一直致力于打造和完善水产产业链,思路清晰,目标明确,即在产业链上游,以中国乃至亚洲最大的通威水产科技园、通威水产研究中心为载体,依托国家鱼类基因工程研究中心的技术实力,开展水产良种繁育和水产前沿技术研究;中游,则以水产饲料生产、销售、服务为主导,提升终端的养殖技术水平;下游,则积极拓展水产品深加工产业,全力打造优质水产品品牌,实现产业自身的良性循环,从而为广大消费者的安全、健康、品质消费提供保障。

篇4

1存在的问题

1.1与兄弟省份相比较存在较大差距根据2013年农机化统计数据显示,纳入统计范围的标准化温室面积,福建省为5798.5万平方米,而山东省和江苏省分别为275414.96万平方米和162238.05万平方米,均远远高于福建省。机械设备方面,华东地区除上海市外,精少量播种机福建省几乎没有,而安徽省达31.7万台;节水灌溉类机械福建省拥有量最低,仅1.52万台(套),山东和安徽分别拥有48.96万台(套)和19.97万台(套);畜牧养殖机械福建省拥有量也是最低,仅4.19万台(套),山东和江苏分别拥有19.11万台(套)和13.83万台(套);水产养殖机械福建省拥有量还是最低,仅6.25万台,江苏和浙江分别拥有73.47万台和23.54万台。通过以上数据可以看出,福建省设施农业装备水平与华东地区兄弟省份相比还存在不小差距。

1.2设施农业装备技术水平较低美国、以色列、荷兰、日本等设施农业装备发达国家,设施农业装备的自动化智能化程度较高,装备功能齐全、性能高,大部分能够实现自动化控制,降低人工成本。而在设施大棚方面,福建省大部分还是采用钢架塑料大棚,基本上都没有实现自动化温控。种植植保机械化程度不高,精密播种育苗设备匮乏,灌溉和施肥精确性整体不高。耕作机械在操作灵便性和作业效率等方面还达不到作业要求。在养殖业装备方面,目前大多数的畜禽自动供料供水设备和温控设备技术水平比较低,养殖规模化、集约化程度不高。

1.3土地规模制约发展设施农业的产业特点决定必须经营规模,目前福建省土地规模小,设施农业多数为分散经营,导致不少设施农业装备无法配套,有的设施农业装备虽然可以使用但由于生产规模过小,存在装备利用率不高、生产成本提高、工作效率不高等问题,不能充分发挥产业优势。

1.4资金投入整体不足发展设施农业前期资金投入较大,虽然政府近年来加大了财政扶持力度,福建省农业厅还专门成立了设施农业办公室,把设施农业发展列为福建省的农业工作重点,加大了扶持力度,但和实际需求相比,还存在很大的缺口。

2福建省设施农业装备的发展趋势

近年来,随着福建省各级政府对设施农业的重视,设施农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农业发展的趋势必然走向高效、集约、规模化。农业装备的发展水平直接影响设施农业整体水平。

2.1设施园艺装备设施园艺装备方面,温室大棚逐步走向自动智能化,通过现代计算机技术智能监测与控制温室内温度、湿度、光照强弱以及土壤温湿度,创造作物生长的最佳环境,提高作物质量和产量。机械设备更加适用设施农业各作业环节的实际需求,向自动化、多功能化方向发展,包括高性能翻耕、平地、起垄、作畦等多功能耕整地机械,蔬菜精量播种、移栽、施肥、收获机械,水肥一体化设备,微喷和滴灌灌溉系统,灭虫器和防虫设备,自动化卷帘通风机械,控湿控温设备,设施内运输、自动化分级包装设备、冷藏设备等。

2.2设施畜牧装备畜禽养殖设施往标准化、规模化方向发展,利用计算机技术实时监测、收集畜禽健康数据和设施内环境数据,实现设施内控温控湿。发展自动化喂料、饮水、给药、清粪设备,蛋类自动化收集系统。利用畜禽尸体、粪便等废弃物资源化处理集成技术,实现设施畜禽养殖零污染,建设沼气工程和循环利用处理系统,发展绿色环保型现代化畜禽养殖业。

2.3设施水产装备发展智能化设施水产装备,实时监测水体污染指标,通过物理和生物过滤等水处理技术设备作出相应处理措施,实现循环或半循环水产养殖,发展集约化高密度水产养殖技术。发展自动化水产养殖机械,主要包括高效节能增氧装置、自动化投饲机械和捕捞设备等。发展水产产地保鲜处理、鲜活水产贮运等装备。

3加快发展福建省设施农业装备的建议

3.1加快新型设施农业装备研发鼓励农机生产企业开展农机工业技术创新能力建设,加大设施农业装备的研发力度,自主生产适合本地农业资源禀赋的、先进完善的设施类型及配套设备,重点开发生产专门用于设施农业作业的耕翻、播种、收获、灌溉、施肥、植保、加温、通风、补光、节能等农业机械设备。支持农机企业创建农机科技创新中心,重点对设施农业机械化技术进行引进、消化、吸收和集成。加强农机农艺融合,由于机构设置等原因,农机部门和农艺部门联合不够紧密,造成农机研发和农艺科研不能得到很好的结合,设施农业装备可以借鉴水稻机械化育插秧农机农艺融合的成功先例,使设施农业装备和设施农业农艺结合更加紧密。

3.2加强闽台设施农业装备合作强化闽台农机装备合作,加快推进台湾农业机械产业园建设。不断优化投资环境,加大政策扶持的力度,农机工业同业公会及农机生产企业在闽创建农机产业园区,开展农机交流合作。进一步增加财政投入支持的力度,搭建闽台农机交流合作发展的平台,吸引台湾及省内农机生产企业入驻投资创业,推动闽台农机合作向更高层次发展。

3.3加强政府引导,强化部门协作福建省设施农业装备的发展,离不开各级政府的管理和引导。福建省农业厅已专门设立设施农业办公室,应加快成立设施农业装备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制定设施农业装备发展标准和评估办法以及实施意见。发展设施农业装备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土地调整、基础设施配套、设施装备基地规范建设、设施装备技术研发等各个方面。农业(农机)、财政、发展改革委、经贸、林业、水利、金融、保险、国土、工商等相关部门应依照相关职能,密切配合、加强协作,制定加快设施农业装备发展规划、年度计划和促进设施农业装备发展的相关具体政策措施,促进福建省设施农业装备又好又快发展。

3.4培育新型经营主体以培育新型经营主体为重点,开展管理机制创新,大力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培育发展一批设施完备、功能齐全、辐射带动能力明显的农机合作社示范社,促进设施农业装备加快发展。支持农机专业户发展成为农机大户,引导农机、种养等专业大户和社会资本、技术等要素,采取机具、土地、资金、技术等入股方式创建组织发展设施农业的农机专业合作社。探索发展农机合作社联合社,推动农机合作社开展横向联合与纵向协作,提高设施农业装备质量和发展水平。农机购置补贴资金向组织发展设施农业的农机合作社倾斜,将发展设施农业装备的农机合作社列为优先对象,示范社在农机购置补贴上给予累加补贴。完善农机合作社发展的政策措施,在财政、税务、金融、用地等方面给予支持。

3.5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各级政府要加大研究制定专门的财政、金融、保险等倾斜扶持政策的力度,不断优化设施农业装备的发展环境。1)加大财政扶持力度,整合财政支农资源。各级财政部门要整合农业专项资金,以省级及各地建设的重点产业农业机械化示范区为载体,重点扶持设施农业基地及其设施装备的集聚发展,在粮食及蔬菜、水果、茶叶、花卉、食用菌等重点产业重点实施设施、机械成套技术设备集成推广,推动智能化设施农业示范基地建设。有条件的地方政府可对设施农业生产用水、用电、机耕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给予财政投入扶持。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应重点扶持先进适用、自主创新的设施农业装备。2)加大金融扶持力度,拓宽金融支持渠道。支持组建省级合作银行,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扩大农业设施装备购机信贷规模,信贷资金规模随着设施农业装备的发展逐年增加。优先保障抵押贷款政策落实到位,提供多元化融资便利,适时开展大中型农机具、农机具库棚等设施装备抵押贷款业务,实施贷款利率优惠,比照小微型企业贷款风险补偿政策,实行风险补偿。每年对积极为发展设施农业装备的企业提供贷款利率优惠的县级银行业金融机构给予奖励。3)加大保险扶持力度,强化保险保障功能。切实把保障设施农业装备政策性保险政策落实到位。开展设施农业装备保险业务,实行参保设施装备保险保费补贴试点,试点地方政府对设施装备的投保人给予一定的保费补贴。探索百亩以上蔬菜钢架大棚生产基地保险补贴措施,对承担设施农业保险的农机合作社示范社按农业保险保费补贴政策给予补助。4)加大税收扶持力度,完善税收优惠政策。优先把组织发展设施农业装备的农机合作社纳入国民经济统计并作为单独纳税主体列入税务登记,实行贷款税收优惠;支持把设施农业装备中机耕和排灌服务营业税、农机作业和维修服务项目的企业所得税纳入免征范畴。

4结语

篇5

目前,蓬溪县职业农民经营耕地总面积达到了8.73万亩(人均经营耕地面积达到了48.7亩),占全县耕地面积的17.46%。未来农村谁来种地?这一群新型职业农民响亮作答,并描绘出了现代农业绚烂多彩的美好蓝图。

做农业,是一辈子的事

4月20日上午,鸣凤镇桅子坝村,蜿蜒起伏的小山丘中嵌着一片平地,十几个池塘依次铺开。杨建勇走向一号池塘,撒下一钵饲料,瞬间窜出密密麻麻的泥鳅来取食。“泥鳅再长一个月就可以上市了,保守估计一池子能卖5万多元。”看着一片欢腾的池塘,杨建勇的心情也雀跃起来。

2013年,怀着“不忍看着土地撂荒”的故土情结,部队退役后在外做生意的杨建勇返乡开办了欣润养殖专合社,先后流转了60亩土地用于泥鳅养殖。一切从零开始,包括养殖技术。仅凭看书自学,“门外汉”杨建勇根本无法应对水产养殖中遇到的现实问题。

2015年11月,他参加了历时半个月的蓬溪县新型职业农民家庭农场主培训。“以前始终不明白为什么水发白,‘肥’不起来,泥鳅也长不好。后来在培训课上交流,农科院的技术专家告诉我,原来种粮时地里残存了农药,水生态遭到破坏。在专家指导下,我通过补充药品与及时增氧解决了难题。”2016年,杨建勇的养殖场大丰收,实现产值234万元,利润92万元,成为蓬溪县最大的泥鳅养殖基地。在他带动下,43户合作社成员,平均每户增收2000余元。

不仅如此,杨建勇还通过培训班建立的微信群、QQ群认识了不少水产同行,大家交流行情、探讨前景、摸索新品,一来二去,杨建勇感觉视野开阔了不少。最近,他拿出了两个各1亩的池塘,分别试养大闸蟹和甲鱼,还在一条300多米的田坎两侧种上了100株金丝楠木与红豆杉。

在杨建勇的计划中,他会再流转100亩土地发展水产,然后开办加工厂,让泥鳅也能开袋即食。他甚至想打通72小时供应链,把新鲜泥鳅通过电商配送到千家万户。而刚种下的那些树木将为他的观光农业梦服务。

一株红豆杉从幼苗长到碗口大小需要十年,更何况金丝楠木。“不着急,我是下定了决心的,这一辈子都做农业了。”蹲下身,42岁的杨建勇轻抚不足10厘米高的红豆杉树苗,语气坚定。

一本证书改变传统农民的命运

给予杨建勇这般底气的,正是“新型职业农民”这一身份。蓬溪县农业局牵头,联合林业局、畜牧局等单位技术人员组建了专家团队,依托蓬溪县农广校、蓬溪县食用菌蔬菜产业发展办公室这两家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机构,重点对养殖大户、家庭农场主、农民专合社骨干进行培育。去年仅用于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蓬溪县就拿出了80万元资金。

“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为我梳理出一条科技种粮的思路,受益匪浅啊!”天福镇安家沟村28岁的村支书郭佐庆幸自己坚持了初心。2013年,西华大学机械设计及自动化专业毕业后,郭佐义无反顾回乡当了村干部并成立了岩石农机专合社和裕丰农作物种植专合社,他要用科技造福家乡。

2014年,郭佐引进了第一台插秧机。在此之前,村里没人见过这种机器,更不相信它能取代人力。郭佐便在自己流转的500亩撂荒地里演示,结果显而易见,机器插秧效率高、密度大,不但节省了人力成本,更增加了产量,一亩地能产水稻1200多斤,增产10%―15%。

有知识、有干劲,在蓬溪县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班里,郭佐还收获了最重要的东西――技术与规划。由于长期使用插秧机深耕作业,造成了土地下陷,不但影响操作还影响土质,水稻容易染病,这一度让郭佐深感困惑。经过培训,郭佐掌握了新型水稻直播机的运用技术。“每一堂课,都像在对症下药,我所学到的内容全是我迫切想要解决的技术难题。”

郭佐陆续添置了旋耕机、收割机、大米加工设备,让周边村民纷纷享受到科技农业的甜头。2016年,郭佐的专合社产值达到98万元,实现利润12万元,带动当地农民直接增收200余万元。“把现代机械利用到农业中,其发展潜能是无穷的。”郭佐有信心将良田变金山。

在万花竞放的新农民大军中,“新型职业农民资格证”这个小本本,见证了农民传统身份的蜕变,取得证书的新农民正如郭佐一样,努力探索着现代农业发展的新路径。

翘首以盼现代农业的春天

新型职业农民的带动,让蓬溪县新型农业生产主体得到了蓬勃发展。截至2016年底,全县发展了农业龙头企业34家、种养业大户1.76万户、农民合作社572家、家庭农场398家,示范带动8.2万户农户实现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农业产业化经营。

“培养一个新型职业农民,相当于培养了一个家庭农场主,培养了一个适度规模经营者, 他们带来的农业生产经营方式的变革是巨大的。”蓬溪县委农工办主任谭峰说,新型职业农民能迅速找准农业发展定位,他们调结构、改品质,发展效益高的农产品,甚至催生了新业态,让原本凋敝的乡村有了生机和活力。他们带动了产业、带富了村民、激活了乡村,留守老人、留守儿童、留守妇女等问题也随之迎刃而解,农村社会精神面貌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就在一个月前,蓬溪县天福万象农业博览园举办了首届郁金香观赏节。开园当天接待人数两万余人,火爆程度出乎所有人意料。“我们镇从没来过那么多人,车辆排长队,我骑车转了20分钟才看到车尾巴,太震撼了。”新型职业农民肖坤金说,距离博览园不远,就是他的“乡下农户家庭农场”。2015年以前,他流转了110亩地,贷款20多万元种植青椒、番茄、豇豆等传统蔬菜,结果供需不对路,全亏了。后来在培训班的实训基地――天福万象农业博览园里,他见识到了现代农业的魅力:智能化玻璃温室、连栋大棚蔬菜生产基地、特色花卉基地、气调冷藏库、科研及培训中心……

篇6

关键词:农业;物联网;信息;市场;太湖县

中图分类号 TP39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4)06-124-02

太湖县位于皖西南边陲、大别山南麓,库容24亿m3的花亭湖镶嵌其间,是典型的山、库区农业县。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和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县农业在充分利用和发挥好传统优势的基础上,积极推广应用先进农业科学技术,近年来,又引进、示范农业信息化技术,特别是农业物联网技术的示范探索,对加快县域现代农业发展有所启发。

1 太湖县农业物联网发展过程与现状

太湖县农业物联网是在农业产业化发展过程中应运而生的。2006年,太湖县兴牧有限公司实施《省级无公害肉鸡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项目,在全县推广示范肉鸡标准化生产,到2008年底,该公司在晋熙、城西、江塘等8个乡镇建成年饲养500万羽的标准化肉鸡养殖基地,通过与安徽农业大学技术合作,推广使用全自动乳鸡孵化技术,引进、示范卷帘机进行保湿帘机械化收放作业、粪便自动收集机械化和粪便污处理设备机械化作业。2010年该公司江塘乡标准化养殖小区被农业部认定为首批国家级畜禽标准化示范场,为公司农业物联网建设做好技术储备和产业基础。2009年,太湖县花亭湖绿色食品开发有限公司程岭黑猪生态养殖科技示范园区引进发酵床生态养殖技术,在生猪养殖场安装视频监控系统,对猪场养殖环境和生产进行全天候实时监管,为公司生猪无公害生态养殖物联网搭建平台。2013年5月,太湖县来兴湖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黄岭霞润扩繁场农业物联网监控系统建成并投入运行,该公司在扩繁场内安装高清红外球机,枪机共22台套,利用电信部门光纤连接构成监控网络,通过光纤、视频光端机和视频服务器采集信息,实现远程掌控养殖场生猪养殖状况,且实现了全国联网。公司与安徽省农科院兽医研究所进行技术合作,实施兽医远程诊断。2010年到2013年间,我县安徽多滴食品有限公司、帮林禽业有限公司、华源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等多家养殖和苗木生产企业,建设各自视频监控系统,其中,华源公司与安农大合作组建了兴澜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构建皖西南农林特产品网络销售平台。至此,太湖县农业物联网产业已现雏形。

2 对农业物联网产业发展的思考

2.1 农业物联网发展重要意义 物联网被世界公认为是继计算机、互联网与移动通信网之后的世界信息产业第三次浪潮。是以感知为前提,实现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全面互联的网络。随着世界各国政府对物联网行业的政策倾斜和企业的大力支持和投入,物联网产业被急速的催生,根据国内外的数据显示,物联网从1999年至今进行了极大的发展,渗透进每一个行业领域。可以预见,越来越多的行业领域以及技术、应用会和物联网产生交叉,向物联方向转变优化已经成为了时代的发展方向。农业物联网是时代的产物,进入新世纪以来,IT业发展迅猛加快了社会信息化进程,我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科学技术更是日新月异。改造传统农业发展现代农业,加快农业新技术与信息产业的融合是当今国际社会关注农业发展的重大课题。农业物联网通过无线网络、互联网、移动通信等各种通信网路交互传递,从而实现对世界的感知。作物在不同生长周期曾被“模糊”处理的问题,都有信息化智能监控系统实时定量“精确”把关,农民只需按个开关,就能种好菜、养好花。动物饲养实现远程诊断、自动调节生长环境、实时定量供食供水,在办公室就能养好猪、养好鸡。农业物联网的实现还有利于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有利于农产品市场流通,是“四化同步”建设的重要一环。

2.2 太湖县具备农业物联网产业发展的必要条件

2.2.1 农业产业做基础 传统农业,农民凭经验、靠感觉从事种植、养殖,采取粗放式生产管理,劳动力成本高,资金技术投入较少,生产量、品质受到多种因素制约。而现代农业实行技术精深化、管理集约化、生产规模化,投入大产出高,因而对生产的各个环节都不能掉以轻心,比如设施农业生产基地,瓜果蔬菜该不该浇水?施肥、打药,怎样保持精确的浓度?温度、湿度、光照、二氧化碳浓度,如何实行按需供给?这样一系列问题,人工或半机械化作业,都是费时费力的。如果使用信息化智能监控系统就能实时定量满足作物的各种需求。大规模养殖场所对现代化信息化技术及设备的渴求,尤其显得迫切。农业物联网的产生与建设需求,与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是分不开的,农业产业化发展是农业物联网产业的基石和催化剂。太湖县现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57家,其中省级9家、市级52家,有各种农民专业合作社540多家,已注册的家庭农场35家。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出台一系列奖励扶持政策,不断加大对农业产业化企业帮扶力度,农业产业发展呈方兴未艾之势。更有来兴湖公司等企业在农业物联网建设上进行有效探索,未来太湖县农业物联网产业前景向好。

2.2.2 信息化工程提供平台 农业物联网大量使用各种自动化、智能化、远程控制的生产设备。由此可见,信息化发展是物联网产业发展的关键要素。太湖县电信、移动通信已覆盖全境,互联网也覆盖所有乡镇及村组,为建设农业物联网架构了基本信息平台。

2.2.3 农业科技支撑 有了基础与平台,关键是如何搭建与使用。从农业生产技术上来讲,在农业部门的不懈努力下,特别是近年来通过实施全国基层农技推广示范县、农技推广补助项目,农业新品种、新技术配套集成技术、农业节本高效栽培技术、农业轻简栽培技术、设施农业生产技术、畜禽标准化养殖技术、农产品安全生产技术等先进农业技术得到了广泛推广应用。随着农村一些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的涌现,农技推广服务的着力点与服务主体也随之转移,农业科技的推广应用同样也为农业物联网产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4 发展县域农业物联网产业的途径与举措

4.1 政府主导 农业物联网是信息技术与现代农业融合的新鲜事物,是多学科技术的集成,兼具系统性和整体性。农业是个古老产业,具有地域性、季节性和多样性,这就决定了信息技术改造传统农业的复杂性和艰巨性,也意味政府介入农业物联网产业发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政府主导作用从3方面强化。一是战略上重视。全球信息化的高速崛起,时间不等人,落后就挨打。政府应做好规划,出台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鼓励支持物联网产业。二是资金上扶持。在基础理论性研究和探索性示范方面加大投入,先行者先支持,成功一批示范一批。三是市场要掌控。物联网先进性与风险性共存,决不可一窝蜂地无条件盲目发展。各地根据各自经济、社会及农业发展水平和产业特点,分别以设施农业与水产养殖、农产品质量安全全程监控和农业电子商务推进、大田粮食作物生产监测为重点领域开展试验示范,力图探索形成农业物联网可看、实用、可持续的推广应用模式,逐步构建农业物联网理论体系、技术体系、应用体系、标准体系、组织体系、制度体系和政策体系,分区分阶段推广应用。2013年,安徽省和安庆市政府相继制订了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若干政策,对年度建成应用农业物联网工程的农业企业进行奖励补助。政府的鼓励政策起到了很好的导向作用,地方政府应制订相配套措施加以推动促进。

4.2 示范引导 2013年太湖县来兴湖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在其生猪扩繁场建成了兽医远程监控网络,并全国联网。建成后,人不到场,通过网络(电脑、手机)就能随时看到生猪养殖状况,能及时发现问题采取措施。从该公司使用情况表明,实施兽医远程诊断可有效遏制病畜送检过程中造成疫病蔓延隐患,提高诊断速率和效率,有利于畜禽疫病的快速诊断及时指导、正确防治和有效控制。但还有诸多需要改进的方面,如猪舍温、湿度录入传输,环境参数传输与控制等人工模式,可应为自动模式,还可进一步实行精准投喂、模拟生长、有机生产、安全屠宰、健康销售等,在全县率先示范物联网生猪养殖产业。此外,太湖县还要争取安徽省大田生产物联网试验区项目,建设大田作物农情监测系统,以大田作物“四情”监测为重点,通过远程视频监控与先进感知相结合的农情数据信息实时采集、高效低成本信息传输和计算机智能决策技术的集成应用,实现大田作物全生育期动态监测预警和生产调度。同时,还要加强农产品网络销售平台建设,以太湖县华源公司在建的“皖西南农林特产品网络销售平台项目”为基础,开发大别山农产品电子商务中心,加快农产品电子商务与农产品追溯系统的尝试融合,搭建农产品产销服务信息平台,把皖西南大别山优质农林特产品推销到全国乃至全世界。建设和利用好 “安徽省太湖熙岸农业科技示范园区”有利时机,在条件较好的大棚,安装有电动卷帘、排风机、电动灌溉系统等机电设备。工作人员可通过手机或电脑登录系统,控制温室内的水阀、排风机、卷帘机的开关;也可设定好控制逻辑,系统会根据内外情况自动开启或关闭卷帘机、水阀、风机等大棚机电设备,实现远程控制功能。

篇7

随着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丽水市的农业网站应运而生,市、县农业部门相继建立网站。几年来,丽水各地边摸索边实践,不断改进与创新,网站为全市现代农业发展发挥了较好作用。网站建设涉及网站设计、网页内容、实现方式、网络技术、网站应用、网站管理等诸多方面,是一项系统工程。作者以丽水农业信息网为例,试图从一个侧面就市、县基层区域农业网站建设及应用方面进行探讨。

1建设现状。

丽水农业信息网()是在丽水农技110建设的基础上发展创立的。

2001年,丽水市农技110信息服务体系建设,作为农村“三个代表”学教活动中提出来的一项为民办实事的农业工程,受到丽水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的高度重视;3月在缙云县先行试点,取得经验;7月,市委、市政府召开专题现场会,推广缙云做法,提出市、县、乡(镇)三级联动的工作方案;丽水市所辖9县191个乡(镇)先后建立起农业信息服务组织,开通农技110热线电话,配置电脑等硬件设备,初步形成了市、县、乡(镇)上下联动的农技110信息服务体系框架,县级先后建立农业信息网站。为丰富农业网站信息内容,满足现代农业发展和农民对信息的需求,市、县农业网站多次进行改版扩面,使栏目设计增添细化,分类设置科学合理,查找使用方便快捷,功能应用拓展提升。网站设有政务办事类、政策法规类、科技教育类、产业市场类、农业宣传类等30个大栏目、100多个子栏目。主要搜集和农业产业政策法规、农产品市场供求和农业生产资料等农业、农村经济信息;提供种植业、养殖业、农副产品加工业等先进实用科学技术;解答与指导种(养)业和农产品营销中遇到的难点、疑点、热点信息问题;开展农村科技远程教育和农技培训、热线咨询;组织农业企业、合作组织、农产品基地等新型经营主体及丽水名特优农产品网上推荐与宣传。丽水农业网站初步建成农业技术资源库、农业政策规章资源库、农产品市场信息库、丽水名特优农产品库、丽水农业经营主体信息库、农业资讯库等,形成与国家农业部、浙江省农业厅及其所辖各县(市、区)农业信息网和其他相关农业专业网联结贯通的农业网站群,可达到一站登录,多站辐射的目的。网站信息量不断扩大,浏览率高,丽水农业信息网年访问量达600万人次以上,日浏览量在丽水市政府门户网站排名中基本位居第一。

2建设思路。

网站是信息服务和对外交流的窗口。农业经营的主体是农民,农民是农业网络信息服务的最终接受者。市、县基层农业网站建设应立足农村和农业实际,在网站设计、网页内容、表现形式、功能利用等方面,既要满足农业信息化建设的需要,又要符合农民的行为特点和科技文化素质需求,讲究实际,重在效用。在信息时代,基层农业网站建设应成为农业部门创新农业管理和服务农业的一个有效载体。

2.1网站设计与编排具可操作性。

网站版式设计要通过文字和图形的空间组合,表达出和诣与美。多页面站点的编排设计要求把页面之间的有机联系反映出来,特别要处理好页面之间和页面内秩序与内容的关系。服务农村的基层农业网站设计要做到图案形象,寓意简明、美观大方,栏目归类合理,表述直接明了,浏览点击操作容易。丽水农业网站设计一般由主办方根据当地农业实际,先行提出设计初步方案,进行栏目策划,确定主栏目和子栏目;然后递交网站开发公司通过网络技术工具进行版面设计与编排;做到农业部门与网站开发单位的无缝对接,使之产生叠加效应,保证了网站建设的实用性与可操作性。

2.2网站形式与内容相统一。

丽水市农业生产类型复杂多样,农民群体素质千差万别,为保证农业信息传递的有效性,网站信息内容应以服务“三农”为宗旨,尽最大努力满足山区农民对不同层次信息的需求。就农业科技信息而言,丽水农业信息网站将其细分粮油豆杂、瓜菜栽培、茶叶技术、果树栽培、食药用菌、花卉园艺、竹笋生产、药材栽培、畜禽养殖、农业机械、生物技术、病虫防治、其他等20类,分别以农业科技、生产规程、种子种苗、农村教育、网上课堂、视频点播等不同栏目形式储存,将丰富的信息内容和多样的组织形式构成统一的页面结构。网站尽可能运用对比与调和,对称与平衡,节奏与韵律的方式,产生美感。恰到好处地加入一些富有动感的文字、图案,甚至采用夸张的手法来表现内容,达到较为理想的效果。

2.3网站特色与功能呈多样化。

网站建设的内在要求是要具有良好的功能,能吸引浏览者的注意力。丽水市、县农业网站在建设过程中,针对当前网站普遍存在着信息分散的现象,设立网上课堂,应用多媒体技术,制作课件,开展远程教育。组织具有丰富经验的当地农业专家,选择主要作(动)物生产类型,以品种(种类)单体为样本进行种养技术讲解。课件体现4大特点。可操作性。内容既有农业理论基础知识,又有较强的当地生产实践经验,通俗易懂。求先进性。实用技术符合农业标准生产规程,植入生物、物理及生态技术等新成果。强系统性。从产地环境选择到主栽品种介绍、育苗嫁接、栽种方法、肥水管理、整形修剪、保花保果、成熟采收、保鲜贮运等各个环节,形成组装配套技术或种(养)模式。

具欣赏性。集文字、图片于一体,既讲究实效,又美观大方,吸引观看。网站集合丽水全市农业专家,并与浙江省农技110专家库相链接,形成阵容强大的农业专家咨询系统,供农民朋友选择。网站应用超链接和设立较强搜索引擎,友情链接广泛,丽水农业信息网现有超链接网站80多家,可达到一站登录,多站辐射目的,提高了农民上网的效果。建立的高级搜索功能,可按属性、按文本,分栏目、分时间等不同方式快速搜索到站点内容。网站与农民信箱、农技110热线电话有机结合,多样化服务功能可满足丽水市山区不同农业信息条件、不同农民素质群体的多样需求。

2.4网站信息产品体现应用价值。

网站信息资源的实质是产品,所提供的信息应体现应用价值。信息资源库是网站建设的基础,是构成农业信息化的内在条件。丽水农业网站就科技信息资源库建设来说,既注重农业科技先进性,又强调实用性和山区农民的应用能力,广泛采集、加工、各类农业科技信息,内容包括种、养、加(加工、包装、保鲜、贮运)各个方面。网站的市场信息能针对丽水市农业主导产业发展实际,突出蔬菜、水干果、食用菌、茶叶、竹笋、畜禽、药材等优势农产品,重点采集全国、浙江省市场需求动态信息,开展市场分析,引导农民发展效益农业。网站及时搜集丽水产地市场信息,进行科学处理,准确,开展乡村区域农产品供求信息预测预报和网上营销,并与浙江农业信息网“市场价格行情”平台互联互通,及时传递农产品价格信息与市场行情。网站的农业资讯以大农业、大市场观念指导服务丽水农业,及时采集宏观经济信息、行业信息、科技资讯等,让农民接受政策指导,关注农业发展规划,了解农业工作重点,知晓农业科技新动态。

3前景探讨。

基层农业网站面对农村,直接服务于农业生产,服务于农民,网站所提供的信息产品质量和信息使用价值,是基层农业网站生存的根本。发展现代农业,迫切要求推广应用农业信息技术,推进科技应用信息化,提高农业生产设施装备的数字化、智能化水平,这是农业网站建设的重要内容和有别于其他涉农网站的主要特征。

3.1推进网站建设标准化,资源共享。

农业信息资源的共享成为当前农业信息化工作中的重点内容,提高信息共享率其重要途径就是要推进网站建设标准化。农业网站信息标准化包括农业信息术语标准,农业信息分类与编码标准,农业信息技术标准和农业信息管理标准。市、县农业信息网要建立信息共建共享机制,通过整合,实现“一站,各站共享”的目标。要制定出一套农业网站建设、运行维护、数据管理等方面统一的标准和规范,充分实现公共数据信息在网络上的共享、广大用户之间良好的沟通交流。农业生产具有较强的地域性和季节性,网站对收集到的各类农业信息要进行科学处理、精心加工、规范,保证信息的有效性。对信息的采集、处理、,要十分注重质量、时效、实用,对所有上传信息,都要进行逐一审核,注明来源,要求对真实性负责,严防误导。字体、字号、排列、照片都有规范要求。2009年,丽水市组织制定了《丽水农业系统(县级)网站评测指标方案(试行)》,在网站设计、信息公开、信息维护、网站管理等方面制订出47项测评指标,促进了县级农业网站的建设和信息产品质量及信息使用价值的提升。

3.2推行网站农户信息化,建用并举。

信息化的关键在于应用,应用才能出成效。信息化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也是一个应用的过程。基层农业网站建设要推进农户信息化,通过让农户参与信息化活动,使信息渗透到农户生产、经营、消费、学习等各个具体环节,从而极大地提高农户生产效率和生活水平,进而推动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农户信息化强调的是增强农民对信息的接收、分析和运用能力。基层农业网站要在收集各类信息资源的同时,注重农业信息的分析整理和二次开发,为农民提供及时、准确、使用性高的信息。信息是高科技产品,网站建设在信息应用上力求根据当地农业生产实际和农民的文化科技能力,注重通俗易懂,讲究效用。对于科技期刊中的化肥与农药代号、计量单位等应转换成中文表述,方便农民使用。丽水山区由于农业生产经营规模偏小,以及受环境、经济条件等多种因素的制约,农民对信息化的认知度不高。要加强对农民信息培训,增强农民的信息意识,提高农民信息获取、信息应用和信息反馈的能力,培育并创造农户的信息需求。要加强农村信息服务点的建设,农村信息服务点是连接市、县农业基层网站和农户之间的桥梁,在目前山区多数农户并不富裕且经营规模小而分散的条件下,单纯追求农户的信息设备建设不现实也不经济。要按照农业部“八个一”的标准建成一批村级信息服务点,起到以一带十的作用,为逐步推进农户信息化创造条件。

篇8

一、建设生态市是落实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一)充分认识科学发展观是建设生态市的行动指南

生态市是指在生态系统承载能力范围内运用生态经济学原理和系统工程方法去改变生产和消费方式、决策和管理方法,挖掘市域内外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潜力,建设经济发达、生态高效的产业,体制合理、社会和谐的文化以及生态健康、景观适宜的环境,实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自然生态与人类生态的高度统一和可持续发展。建市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市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按照“森林式、环保型、园林化、可持续发展的湖滨特色生态城市”和“两河两湖水乡、绿色生态XX”的城市和市域环境定位,稳步推进循环经济,全力打造“生态XX、绿色家园”的特色品牌,加快全国生态示范区创建步伐,全面开展生态市建设,不断推动全市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一是以人为本原则: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也是生态市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以人为本原则,就是要构建协调发展的生态效益型经济、永续利用的资源保障、自然和谐的城镇人居环境等体系,不断壮大市域经济总量,进一步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努力提高人口整体素质,不断满足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二是可持续发展原则: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生态市建设必须确保经济发展质量,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延长产业链,大力发展生态经济、循环经济,建立社会、经济、环境复合生态系统,实现全面、协调、持续稳定地发展,并在可持续发展中达到动态平衡和整体优化。

三是生态兴市原则:生态环境优良是我市的一个比较优势,华东地区的“一块净土”、江苏的“一盆清水”、淮海经济区的“一片森林”、黄淮海地区的“一个氧吧”优势凸显。必须牢牢抓住做足文章,做优做强“螃蟹之乡”、“意杨之乡”、“花木之乡”等具有地方特色的生态品牌。积极实施差别竞争战略,引导发展生态产业,抢战国际、国内市场生态产业分工的制高点,促进XX市产业结构的升级,变生态优势为经济强势。

四是保护优先原则:环境资源属稀有资源,具有多种比较价值和生态服务功能,因此在开发中必须科学分析,按近期与长期统一、局部和全局兼顾为原则,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科学合理开发和利用。重要生态功能的区域,应优先保护,充分发挥其生态功能,坚决摒弃“先污染后治理、先开发再恢复”的发展模式。

(二)生态市建设

基础条件分析

1、建设生态市的主要优势因素有:

(1)生态环境特征突出,部分资源优势明显。一是具有优越的气候条件。XX属暖温带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4.1℃,日照时数2235.3小时,年均降水量892.3mm,丰富的光热水资源为农业生产的发展提供了优越的条件。二是部分资源总量和人均拥有量较高。水资源总量、人均水资源量均居全省前列;森林覆盖率26.8%,居全省首位。三是境内河清湖秀,环境质量优良。市区环境空气污染综合指数全省最低,境内从未发生过酸雨,主要河流、湖泊基本达到水域功能区划标准,可持续发展能力较强。

(2)以实施生态产业和循环经济项目工程为重点,“螃蟹之乡”、“意杨之乡”、“花木之乡”优势凸现,生态经济优势显现。一是实行项目分类管理和项目进园区管理,工业突破取得阶段性成果。认真做好各工业园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实行项目进园区和产业布局分类管理制度,实施污染集中控制;2004年全市进园区竣工项目366个,总投资26亿元。全市有10家企业通过ISO14000认证,25家企业通过清洁生产审核验收;二是大力推广生态养殖技术。在沿湖地区大力发展稻田生态养殖,建成了有机大米基地1700亩、有机水产养殖基地10000亩。三是瞄准市场,大力膨胀花卉苗木产业规模。沭阳县把花木业作为调整农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减少农业面源污染的一条重要渠道,目前,全县共有花木面积20.5万亩,全县花木年产值8亿元,农民收入的80%来自花木。四是引导广大农民因地制宜“发杨财”。建成了江苏省杨树良种繁育中心,林农菌复合经营是全省的样板工程,木材加工业已成为我市第一支柱产业,并成为带动农村劳动力转移和乡、镇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的重要行业。林菌套作优势凸显,全市林菌套作面积达2.2亿平方尺,既消化了农作物秸秆,又致富一方百姓,“发杨财”已经成为农民增收渠道。

(3)大力开展系列创建活动,为生态市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2000年6月,经国家环保总局批准,我市各县、区被列入第五批全国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地区。泗洪县在2001年底率先通过了国家验收。全市创建省、市级绿色社区8个、绿色学校30个、环境优美乡镇4个、生态村15个。中心城市建成了省级

园林城市,江苏泗洪洪泽湖湿地自然保护区申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进展顺利;市政府批准设立了洪泽湖洪水调蓄、骆马湖湿地、淮沭新河饮水源、古黄河四大市级生态功能保护区,重要生态功能得到有效地保护。

⑷区域潜在优势明显,经济发展成本低。我市地处苏北腹地、淮海经济区中心,接受陇海、沿海和沿江三大经济带的交叉辐射。:借鉴外地先进经验,降低发展的探索成本;具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

⑸产业结构升级空间较大。由于长期的投资不足,传统产业不发达,无法和其它地区竞争发展传统工业,客观上具有结构调整的空间优势,有利于实现产业的跳跃式发展。

2、生态制约因素

⑴自然因素:受区位和气候因素影响,我市易遭受自然灾害的危害。主要河流、湖泊受上游客水污染,加之地处黄河冲积平原,扬沙扬尘天气影响,生态环境较为脆弱。

⑵生态环境问题:资源综合利用率不高,农灌用水有效利用率较低。人均占有耕地面积较少,土地垦殖率较高,后备耕地资源不足;部分水体污染尚未得到全面控制。

⑶社会因素:产业结构层次不高,传统农业观念根深蒂固,各类人才紧缺。人口总量中农村人口所占比重仍较高,城乡二元结构的矛盾仍较为严重。

⑷政策因素:政策法规建设在生态建设中极其重要。目前我市在有关生态建设的政策法规方面仍不够健全,缺少一个按可持续发展战略制定的规范社会、经济活动的政策体系。

二、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明确生态市建设目标

(一)总体目标

经过13年的努力奋斗,至2017年,把XX建设成为生态经济发达、城乡人居环境优美舒适、自然资源永续利用、生态环境全面优化、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经济繁荣、社会稳定、生态文明的可持续发展城市。

(二)阶段性目标

1、第一阶段:启动期(2005—2007年),全面启动生态市建设,初步建成生态经济支持体系,完成生态市的体制建设、产业转型、典型示范和能力培育。

2、第二阶段:重点建设期(2007—2012年),建成一批生态工程并初见成效,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和改善,自然资源做到合理开发利用,以拓展绿色产业作为重点,实现环境与经济“双赢”的绿色经济目标,初步形成优质资源、良好环境和产业技术创新体系,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基本步入协调发展的轨道。

3、第三阶段:发展完善阶段(2013-2017年),全面提高人的素质,巩固和完善已进入的良性循环的经济体系,基本建成生态社会。

三、明确主攻方向,稳步推进生态市建设进程

(一)构建协调发展的生态效益型经济体系

1、生态效益型工业

⑴优化产业结构,接受国内外产业梯度转移。开发区和工业园区,不仅是经济发展的集中区、城市拓展的新建区、财政收入的主产区、体制创新的实验区,而且更是招商引资项目、接受产业转移的承载区。

一是分类指导,进行科学合理的定位,充分体现行业功能特色。根据各类开发区和工业园区的区位特点、资源状况、企业集群和产业配套延伸的内在要求,市经济开发区定位为高新技术产业、外向型经济和支柱企业的创业平台,县区工业园区主要是区内农副产品加工业、地方优势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的载体,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北区则是以造纸、印染、医药、化工等产业为主导的工业园区,禁止不符合国家和本省有关产业政策的项目进入园区,市经济开发区和宿豫县、泗阳县、泗洪县、宿城区新引进的造纸、印染、医药、化工等项目要全部进入市经济开发区北区建设。

二是优化产业结构,建设环保工业园区、循环经济产业园。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以循环经济理念为指导,以优化产业结构为主线,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北区积极推进以资源再生为主导产业的环保工业园和循环经济产业园,充分利用XX废旧资源回收产业优势,形成以废旧金属、废纸和废旧塑料再生加工项目为支撑的新技术产业园区,吸纳这方面项目的产业转移。①金属材料回收再生及加工业,重点引进和研发高效回收再生铅技术和设备,生产合金铅、氧化铅和硅酸铅等产品。②废纸再生主要生产用途广泛的高强瓦楞纸、黄板纸等包装用纸。③塑料制品产业要重点发展板材、管材新型材料和汽车、机电仪表等高附加值产品的配件配套设备。④环保产品及技术开发主要从事工业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技术开发和产品生产、生活污水资源化技术、节水技术、设备和器具的研究开发和生产。⑤大力发展城市废水资源化、工业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城市垃圾资源化、清洁生产设备、环保材料和药剂等行业,加快对先进、成熟环保技术的推广应用,发展环保产业服务体系,规范和培育环保市场。⑥危险废物集中处置及综合利用产业,推进市域危险废物的集中安全处置进程。

三是加快实施各工业园区总体规划和环境保护规划,在产业梯度转移过程中保护好生态环境。按照“高标准规划、高起点建设、高质量施工、高速度推进”的要求,加快推进各工业园

区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园区集中供热和污染物集中控制工程。同时要结合XX产业结构调整,在工业园区内有计划地建立多个企业或产业的相互关联关系,组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和“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的资源循环利用模式,并通过产业、企业间的协调合作,逐步形成产品或废物加工链,实现物质循环和能量多级利用,使得园区经济系统和谐地纳入到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过程之中。

⑵加快工业结构调整和技术改造步伐,逐步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重点调整改造化工、水泥、热电、印染等污染行业,推进清洁生产,加快改进生产工艺,减少污染排放。要把节能降耗、减少排污、实施污染全过程控制、工业固体废物的综合利用纳入生产管理。大力开展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和环境标志产品认证,提高企业环境管理水平和国际竞争力。加快京杭大运河沿岸(两岸500米以内)工业产业结构调整。市区段(通湖大道至开发区大道)沿岸企业实施“退二进三”措施,其它段有计划搬迁,逐步将沿岸工业企业迁入各类工业园区,实行污染集中处理。

⑶壮大支柱产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规划建设一批新的生态循环型项目和企业。按照高技术、外向型、上规模、创特色的总体发展战略,在全市范围内基本建成木材加工、轻工食品、纺织丝绸、农用工业、新兴建材、农副产品加工为主体的现代工业体系。

2、生态农业

发展以无公害、绿色及有机食品生产及加工的优质农产品产业。加快建设一批绿色、无公害和有机食品基地,培育一批农副产品加工贸易龙头企业;发展杨树产业。利用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和日趋成熟的栽植技术,科学育护,更新品种,扩大杨树资源总量,实现“空中看XX、森林盖大地”的总体目标,实现林业兴市、林业强市和林业大市的目标,进一步推动林业产业进程;积极发展花卉产业。新崛起的花木产业已经成为我市生态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大力发展花卉及相关产业(土地流转、科研、销售等),促进花卉业向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提高花卉产品的科技含量;大力发展生态养殖业。突出发挥水产业优势,抓好渔业战略性结构调整,实现产业结构升级。根据市场需求,以开发创建优质品种、绿色食品为目标,以稻田养殖、围网养殖为重点,建设一批无公害的名特优新水产品生产基地,不断开发创汇渔业生产,在一些沿湖地区建立大规模河蟹、青虾、银鱼及龙虾仁加工等水产品出口创汇生产加工基地。

3、生态旅游

XX历史悠久,人文荟萃,自古就有“第一江山春好处”之誉,为全国著名的水乡,境内旅游资源丰富,旅游业发展有着广阔的前景,应抓住机遇,大力发展旅游经济,推动本地区旅游业持续、稳定、协调发展。坚持科学规划,合理开发,突出特色,引导社会各方面力量开发旅游资源,发展休闲体验、人文风情、田园风光等特色旅游项目。

4、绿色消费

鼓励开发和营销生态产品。倡导绿色消费,减少消费过程产生的废物和污染物。鼓励科研机构和企业研制、开发无污染、不危害人体健康的产品。控制和禁止生产、销售含磷洗涤剂,使用可降解无毒性、可循环利用的生态产品,树立生态品牌;完善食品安全地方标准体系,争取建立与国际接轨的生态食品标准体系,并在食品行业实行绿色标志产品制度。

(二)构建永续利用的资源保障体系

按照“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的原则,以提高可持续发展的资源保障能力为目标,突出资源节约、合理利用和保护,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形成有序开发、有偿利用、供需平衡、结构优化、集约高效的资源保护与合理利用新格局。

1、森林资源合理利用与保护

优化森林结构。生态林、用材林、经济林协调发展,沿路建成绿色通道,沿河形成防护林带,湖区形成自然景观,农田建成高标准林网,庄台建成生态景点。发展林业集约生产。重点建设林纸一体化、人造板、林产化工企业以及外资、私有经济创办的基地林,推进林业强市进程。同时大力发展环保型人造板、天然香精香料等林产深加工产品。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持续开展打击猎捕野生动物的专项行动,做好洪泽湖、骆马湖、黄河故道等湿地保护工作。

2、土地资源合理利用与保护

实施基本农田保护工程,保证基本农田质量和面积;加大荒地、荒丘、荒滩等“三荒”资源的开发力度;重点推广以节水灌溉、以测土配方平衡施肥等现代农业技术,保护好土地肥力。

3、水资源合理利用与保护

制定全市水资源利用与保护规划;科学划定全市水功能区,明确各功能区的水质保护目标;制定主要饮用水源保护规划;加强河岸和河床整治,强化采砂管理;控制流域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加大工业污染源和生活污水治理力度。改革水的管理体制,运用经济手段和价格机制,调节水资源供求关系,严格取水许可审批,引导节约用水,创建节水城市。

4、重点生态功能区保护

我市是国家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和向连去港送清水重要的调水送水地区之一,调水通道的京杭大运河、徐洪河、淮沭新河以及调蓄水库的洪泽湖和骆马湖具有重要生态功能,也是我市涉及生态安全地区之一,为此,我市设立了洪泽湖洪水调蓄、骆马湖湿地、淮沭新河饮水源、古黄河四大生态功能保护区,出台了《市级生态功能保护区管理办法》。要按照管理办法要求,严格生态

功能保护区内建设项目的审批,禁止一切产生环境污染的工程项目建设,禁止一切导致生态功能退化的开发活动和其他人为破坏活动,冻结征用具有重要生态功能的林地、湿地。切实维护其生态功能,确保生态安全。

5、矿产资源合理开发与保护

科学划定矿产资源禁采区,突出解决矿业开发产生的生态环境问题。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制度,促使采矿权人全面履行环境保护措施,禁止新建对生态环境产生破坏的开采项目,对已造成水土流失、水体污染等问题的采矿行为注意提出整改方案。

(三)构建自然和谐的城镇人居环境体系

1、建设生态型城市。发挥我市生态优势,因地制宜,建成凸显自然风貌和人文特色的园林城市。扩大城市绿色空间,突出抓好城市中心区绿地和大型公园绿地建设,严格保护历史文化遗迹和风景名胜资源。有效整治城市居民区生活环境,重点抓好城市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和饮用水源地保护工作,加快整治城市内河以及餐饮业油烟污染;推广使用液化气和天然气,严格建筑施工噪声管理,对全市废险废物进行集中处置。积极开展卫生城市、园林城市、环保城市、文明城市和生态城市创建活动。

2、建设生态型绿色社区。逐步建立水循环利用、垃圾分类处理,太阳能利用与节能、立体绿化、安全防卫和智能化信息服务管理系统。推广应用生态环保节能建筑材料。开展绿色社区、文明社区创建活动。

3、发展生态型村镇。加强村镇规划管理,不断改善村镇环境设施,加大对“脏、乱、差”治理力度,加快改水、改厕、改路步伐,推广使用无害化卫生户厕和卫生公厕,突出河沟的污染治理,实行生活垃圾集中处理,推进沼气生态村建设步伐,开展“环境优美乡镇”和“生态村”创建活动,以点带面改善村容村貌。

(四)构建良性循环的农村生态环境体系

加强农村面源污染综合防治。控制和削减农药、化肥等污染。推广平衡施肥和病虫害生物防治技术,大幅度降低化肥、农药对土壤的污染,增施有机肥,使用土壤改良剂,减少和抑制农作物对重金属的吸收。综合整治养殖业污染,强化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污染综合治理,使畜禽粪便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

(五)构建稳定可靠的生态安全保障体系

实施洪涝干旱灾害防御工程。以工程措施为主体手段治理洪患,全面提高我市骨干防洪河道地的工程建设标准,提高灌溉和调水能力。同时依据国家南水北调工程规划,抓住机遇,加快配套水利工程建设。加强农林水产疫病防治,建立健全全市农畜产品质量监测和动植物疫病诊断检疫中心,加强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使我市动植物病害、疫情的监测、预报和防治服务能力达到先进水平。

(六)构建先进高效的科教支持与管理决策体系

加强生态市建设的科教支持。加强生态市建设人才培养与引进,加强环境污染监控、流域水资源保护、资源开发和生态重建等基础领域的研究;鼓励开发绿色工业品、生物饲料、生物农药、生态种养模式等绿色产品和循环经济新技术。推广生态农业、资源综合利用、废弃物资源化和高效低耗、无废少废的清洁生产技术。建立健全生态市建设监测监管网络。建立生态环境动态监测系统,整合环保、农业、林业、土地、水务等行业监测网络,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强化台风、暴雨等灾害天气以及生物安全、农林畜牧渔业病虫害、环境污染事故等的预报,避免和减少各类灾害造成的损失;建立生态建设绿色标准认证体系,适应绿色贸易新趋势,加强食品安全监测,建立完善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环境标志产品认证制度。建立和完善生态市建设的决策管理机制。建立生态市建设的组织协调机制、民主决策机制、约束和激励机制和监督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