厨师技工培训范文

时间:2023-12-04 17:57:2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厨师技工培训,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厨师技工培训

篇1

一、指导思想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围绕贯彻落实党的精神,坚持“公开是原则,不公开是例外”的原则,加强政务公开培训工作,不断增强政务公开意识,健全工作机制、创新服务方式、完善公开内容、接受社会监督,促进街道政务公开工作的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

二、培训内容

学习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若干问题的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推进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工作的指导意见》等法律法规;深刻领会中央、省、市政务公开工作相关文件、领导讲话、政策法规等,了解当下政务公开的新形势、新任务;熟悉掌握政务公开具体内容、操作流程等;把握处理好政务公开与保密的关系。

三、培训方式

(一)专题培训。邀请专家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进行专题培训。组织各部门负责人、具体负责政务公开工作人员对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进行学习,熟悉了解《条例》规定的内容,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增强贯彻执行《条例》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二)集体学习。按照“统一要求,自行组织”的原则,由各部门利用例会自行组织相应的业务培训。从培训规章制度入手,切实解决公开不规范的问题。以“实际、实用、实效”为原则,以有关法律、法规和制度为依据,围绕每个环节严格规范操作,指导各部门制定相应的配套制度。同时,加强对政务公开的内容、程序、方式、时间及监督管理等工作的培训,使各部门的政务公开做到有制可循、有制可依、依制办事、违制必究,并通过座谈会或咨询研讨会等方式,研讨交流依申请公开工作中遇到的热点、难点问题,进一步推进基层政务公开的深入开展。

(三)自主学习。政务公开的目的是为了便民利民,不但行政机关应该主动公开政府信息,社会公众的广泛参与更为重要,各部门工作人员在平时工作学习中,要将政务公开各项法律法规的宣传、学习、考核列为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掌握政府信息依申请公开的方法,提高社会力量参与的积极性。

篇2

关键词:绩效管理;绩效考核;绩效设计

自广东省电力工业职业技术学校(以下简称“电校”)承接公司员工培训业务以来,特别是以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教育培训评价中心(以下简称“中心”)为主体运作后,主营业务发生较大变化,中心(电校)从中职中专学校逐步发展成为集“学历教育、员工培训、评价鉴定”为一体的多元化智力运作平台。中心新领导班子到位后,积极进取,开拓创新,坚持以人为本,以网省公司中长期发展战略为统领,以公司人力资源战略定位和目标为指引,提炼和巩固上一阶段创先成果,深化“两划、两课、两资源”核心能力的支撑作用,全面打造“一校一院五中心”核心业务功能,提出创建“国际先进的一流电力企业大学”的目标。新发展提出新要求,如何以绩效管理为抓手,合理有效地对员工进行考核和激励,特别是促进教师队伍转型发展,提升组织绩效,成为当务之急。

一、问题的提出

目前,中心主营业务分为“教育、培训、评价”三大模块。结合管理实际来看,教师岗位(以下简称“教师岗”)与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以下简称“行政岗”)的工作性质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如表1所示。工作量和周期性的因素导致教师岗、行政岗的绩效管理难以对接,同时原有的考核也存在流于形式、难以量化、针对性不强等问题。因此,如何在教育培训创先的大背景下有效地对教师绩效进行再设计,成为中心人力资源管理面临的新课题。

二、原有绩效考核办法

1.以教师为主体的绩效考核办法

中心(电校)原有业务较为单一,因而2011年及以前的绩效合约和考核办法以教师为主体,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以年度考核登记表的形式进行考核,考核周期统一为年度。(2)评价意见形成文字材料,主要突出成绩、问题和努力方向三个部分。(3)将年度进修情况、论著等成果性材料纳入考核。(4)采用自我评定、科室意见和单位意见三级评定办法。

2.原有绩效考核办法存在的不足

(1)定性为主,缺少量化分析和支撑。原有考核办法中自评占很大篇幅,且以文字叙述为主,缺少与组织绩效相挂钩、与岗位实际相结合的量化的关键业绩指标和工作任务,实际工作的完成情况缺乏有力的数据支撑,导致考核带有一定程度的随意性。(2)方式方法较为单一,激励效果有限。教师岗和行政岗采用同一考核表,难以体现两类岗位的工作性质差别。每年考核一次,周期过长,绩效沟通和激励效果难以保障。考核结果除了作为评先评优的参考外,没有其他实质性的应用,激励效果有限。(3)难以满足企业化运作的要求。电校核销事业单位后,中心的业务重心发生较大变化,大量员工转岗至培训、评价业务,行政岗员工甚至超过了教师岗员工的数量,原有的以教师为主体的考核办法无法统一、有效地解决教师岗、行政岗之间的绩效管理难题。

三、绩效考核办法的优化和再设计

1.优化目标

为解决上述问题,充分发挥绩效工资的杠杆作用,真正做到“干与不干不一样、干多干少不一样、干好干坏不一样”,中心以工资分配结构调整为契机,建立以岗位为基础、以绩效为导向的薪酬管理机制。在行政岗统一套用公司的薪点制工资后,中心必须对教师岗的绩效考核进行优化再设计。具体而言,中心明确了教师岗绩效工资的分配原则,对教师岗绩效工资的构成、绩效薪点的计算办法等具体事项进行了优化再设计。

2.优化措施

(1)明确分配原则,树立效率导向坚持“不劳不得、多劳多得、优绩优酬”的原则,把绩效考核结果作为绩效工资分配的主要依据。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在绩效考核过程中切实做到公平公正。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绩效工资适当向教师岗倾斜。(2)从绩效工资入手,在同一框架下解决绩效难题绩效工资是薪点制工资的精髓,它主要反映员工绩效高低和中心经营效益好坏,充分体现员工劳动成果与组织成长的关系。将绩效工资引入教师岗,有助于量化考核,充分体现绩效差异,能够在统一框架下解决教师岗、行政岗绩效“难以衡量、难以比较”的问题。优化设计后,教师岗绩效工资=绩效薪点×点值×绩效考核系数。其中,绩效薪点主要考虑授课、教辅和其他工作量等因素;点值=当年拟用于绩效工资分配的工资额÷绩效总薪点,即在公司下达的工资总额范围内,根据经济效益和用人水平综合考虑确定;绩效考核系数根据教师绩效考核结果确定。(3)明确薪点计算标准,真正实现量化公开行政岗的绩效薪点按照公司下达的岗级薪级表对应执行,不在此赘述。教师岗的绩效薪点=上课薪点+教辅工作量薪点+其他工作量薪点,具体组成如表2所示。

3.优化效果

(1)有助于发挥对教师队伍的引导作用通过绩效再设计,较之原有的考核办法,新办法针对性明显增强(详见下表),教师干什么、干多少、干好干坏的问题一目了然。通过两年的实际运作,绩效管理的理念开始在中心生根发芽,员工干事创业的活力得以激发。另外,对上课工作量、教辅工作量和教材编写等方面的侧重,有助于发挥良好的导向作用,引导广大教师向研究型、实操型及双师型方向发展,从而加速“一校一院五中心”中“教育培训研究中心”功能建设。如表3所示。(2)有助于建立统一可比的绩效管理体系通过绩效考核优化再设计,实现了教师岗、行政岗各有侧重,从而更加全面地评价员工队伍。而除了工作量的统计和衡量略有差异外,两类岗位的绩效合约、年度综合评价表、等级分布比例、积分政策、结果应用等均纳入统一体系,绩效管理规范、考核结果可比。(3)有助于形成动态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以岗位为基础、以绩效为导向的薪酬管理体系能够与激励机制、员工福利、转岗晋升、教育培训等有机挂钩,辅以恰当的精神激励,如培训、称号授予、轮岗、重点岗位锻炼、晋升等方式,能够有效激活员工队伍,形成良性的人力资源管理循环。

四、进一步努力的方向要真正实现

员工绩效管理的公平、公正、公开,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同时还要借助一些现代化的绩效管理手段进行全方位的设计、实践与完善。当然,这是一个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当前,中心的绩效管理也还存在一些问题。譬如,基础教研分部教师的绩效与专业课教师的绩效仍有较大差异,基础教研分部教师因排课比专业课教师少,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寒暑假期间按行政岗计算工资超过非寒暑假期间工资水平的现象。此外,培训、评价等业务部门也出现了一定的“人员回流”(原来由教师岗转去行政岗的又转回教师岗)现象,这都是需要我们关注和解决的问题。所以说,绩效管理是一个动态调整的过程,只有在不断的修正完善中才能更好地服务组织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生艳.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绩效支持系统的设计与开发[D].曲阜师范大学,2010.

[2] 陈欣.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中绩效技术应用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5.

篇3

[关键词] 安全责任 安全培训

安全责任重于泰山,安全培训工作非常重要,提高员工的意识就是从安全培训开始,而所有的安全培训中,因其他从业人员(其他从业人员指企业的法人、安全管理人员、特种做业人员之外的从业人员)安全培训教育没有专门教材和具体衡量标准,因此最难做。

2008年石家庄市安监局安科中心在局领导和局各业务处室的支持配合下,对近三年发生过安全生产事故的单位及重点企业的其他从业人员进行安全培训教育,2009年石家庄市在总结去年的培训经验基础上采取措施全面开展全员培训工程,力争培训达到全市企业的70%以上。

在培训工作中,我们也遇到了一些问题:一是大多数单位起初认为培训只是为了收钱,走形式;二是培训对象多数为一线工人,文化素质较低,讲课内容难以理解或者根本记不住,希望由企业自己培训或企业交钱由中心发个证;三是培训战用了工作时间,影响了正常的生产;四是培训人数多,班次多,没有大教室等等。

针对以上问题,安科中心采取了以下措施:首先要求所有授课教师针对每个行业特点进行认真备课,上课内容紧密结合工作实际进行,尽可能采取互动式授课方式,通过案例讲解相关知识,做到通俗易懂,课上能记住。例如:讲到从业人员权利中的知情权时,先放一个小短剧,然后提出问题:(1)职工在有安全防护的情况下,本岗位的规章制度是否健全和完善;(2)职工在有安全防护的情况下,如何预防事故及发生事故的就急措施;(3)职工在没有安全防护的情况下,如何预防事故及发生事故的就急措施等等。以此增强职工的学习兴趣,同时启发职工有发现隐患及时上报的义务,如果职工发现隐患不及时上报很可能会成为事故发生的导火线,那么职工就没尽到义务和自己的职责,本厂安保部门在检查的过程中如果发现职工岗位有隐患未及时上报要进行批评教育,发生事故要追究责任。职工本人发生事故既是受伤害者又是直接责任者,从安全和法律的程序上又要求安保部门按规定严肃处理。所以,责任者还要正确的理解有关部门的处理。“严”是爱,是为了让全厂人永远记住本次事故的教训,杜绝此类事故的再次发生,是为了保护大家的人身安全。“松”是害,它会增长员工的麻痹思想,可能会给本人和企业带来更大的伤害。另外,我们还加强了自救互救知识的培训,1分钟内进行心肺复苏法救人成功率是60%,2分钟是45%,3分钟就希望很小了。要求所有人员自己在课上不但要学会,课下还要教给家人朋友。我们要把事故处理做到最小化。以上内容是必培内容。

其次向企业持怀疑态度的单位承诺,可以先培训一部分员工,如果确实认为本次培训没有收获,企业可以不进行培训,感觉确有收获再接着做。如河北卫星防爆厂首先进行了部分人员培训,职工反映本次培训很有收获,单位决定接着做,但是车间工人倒班不能集中到外面参加培训,且会议室只能容纳60人,安科中心就派老师住在该单位开办白班和夜班,决不让一名职工失去本次培训的机会。新乐县劳务派遣公司的经理旁听了在卫星防爆厂办的培训班,听了课后,主动与安科中心联系,请安科中心对派遣公司所有职工进行了安全培训教育。在河北华荣制药办班时邀请其他制药公司安全处旁听,听了课后决定立即开展本单位全员的培训工作。

再次,是培训的形式多种多样,可以集中到培训教室,也可以在野外现场就地培训。如建筑企业的农民工,就指派教师到工地进行露天授课。

最后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如某化工厂职工在清理废水池时1名职工窒息了,旁边的学员刚通过了我们的培训,学了心肺复苏法,就现学现用,为医务人员的赶到赢得了时间,最终没有造成人员伤亡。其他企业在本次培训中受到了启发,积极组织全厂进行了自救互救知识的安全培训工作。

篇4

[关键词] 公司人员储备系统;招聘培训;Oracle10g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2 . 23. 029

[中图分类号] F272.92;TP3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2)23- 0048- 01

0 前 言

公司人力与知识资本优势的独特性已成为企业重要的核心技能,人力资源的价值成为衡量企业整体竞争力的标志。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逐步认识到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根据对产业生命周期的判断,中国人力资源管理软件产业正处于快速成长期,未来前景看好。但目前来说,中国的人力资源管理软件是根据中小型企业的需求编写的,服务于某一项具体业务的自动化操作,一般无法满足多体制、多元化、多重组织结构的大型企业数据处理需求。并且系统在整体性、前瞻性和集成性方面仍有欠缺,如数据分散、管理协调困难及数据真实性无法保证、难以正确监控等。

为实现人力资源管理的规范化、系统化和科学化,应构建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系统,这是加强企业人力资源系统建设的有效途径。建立具有企业自身特色的先进人力资源管理系统,是解决当前部分企业面临的严峻形势的重要手段。本文主要介绍招聘培训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1 系统设计

招聘培训模块由3个部分组成:部门信息管理、招聘管理、培训管理。

部门信息管理:管理员登录后能够设置公司的机构,即添加公司部门信息,删除部门信息,修改部门信息。

招聘管理:应聘人员根据的招聘信息填写应聘信息,管理员查看填写的简历并对简历进行筛选,为经过筛选的应聘人员录入笔试及面试成绩。另外,管理员能够对笔试和面试成绩增删查改。

培训管理:员工能够根据培训计划填写培训申请,管理员根据培训申请进行审核,并能够录入培训成绩。最后,员工能够查看自己的培训申请状态及相应的培训成绩。

2 数据库设计

公司人员储备系统招聘培训模块需要存储的信息主要包括部门的基本信息、岗位信息、招聘需求信息、求职人员基本信息、笔试面试成绩信息、员工的基本信息、培训课程信息、培训成绩信息等。因此需要在用户中创建包含这些信息的表,在该数据库中创建的表包括:部门表dept1、岗位表job、招聘需求表need、求职人员信息表apply、笔试面试成绩表grade1、员工表emp1、培训课程表pxun、培训成绩表grade2、培训审核表pxsh等。

3 系统实现

系统管理员和普通员工通过登录页面登录到公司人员储备系统主页,登录成功后才能进行相关的操作。当系统管理员或是普通用户的用户名和密码不正确时,会由专门的文件处理;当管理员输入正确的用户名和密码登录成功后,页面将转到管理员工作页面,管理员可以进行部门信息管理、招聘管理和培训管理;当普通用户输入正确的用户名和密码登录成功后,页面将转到用户工作页面,普通用户可以进行培训管理即填写培训申请和查看培训信息。

3.1 部门信息管理模块的实现

管理员可以添加、删除、修改部门信息,输入部门ID号、部门名称、部门总人数、部门联系方式,点提交按钮后,部门的相关信息便添加到后台数据库dept1表中。而页面跳转到部门列表中,在这个页面可以查看数据库中所有部门的信息,包括增加后的部门信息。

管理员在部门信息管理中可以删除部门信息,在需要删除的那条记录上点删除就能将这条信息从数据库中的dept1表中删除。

管理员在部门信息管理中可以修改部门信息,在需要修改的那条记录上点修改就能修改部门名称、部门总人数、部门联系方式等信息,数据库中的dept1表对应的部门信息也相应修改。

3.2 招聘管理模块的实现

应聘者进入企业招聘主页面后可以查看职位名称、招聘人数、性别、学历、专业、工作经验、日期和截止日期等信息。应聘者按照职位名称、专业和学历对的招聘信息进行搜索,找到合适岗位后点“我要应聘”按钮进入信息填写页面,填写应聘信息,填写完成后点“发送简历”就能将应聘者信息写入到数据库中的求职人员信息表中。

在招聘管理页面中,管理员可以查看应聘者信息,并对应聘者的信息进行处理。如果不符合企业需求,则删除该应聘者的信息;如果符合企业需求,则删除应聘者信息并将应聘者的某些信息复制到笔试面试成绩表中。管理员可以为审核合格的应聘者填写笔试面试成绩,点击页面中的填写成绩,能够将笔试成绩、面试成绩、综合成绩以及名次填入页面中,点提交后成绩将写入到数据库中的grade1表中,页面中也更新了各项成绩。管理员还可以根据成绩和名次对应聘者进行录用处理,点“录用”后将合格的应聘者信息添加至人才库中。

3.3 培训申请的实现

用户可以查看培训课程、培训时间、培训讲师、培训地点等信息。根据培训信息申请自己所需要的培训,点击申请则提示“已经申请上”培训申请成功后,管理员可以查看申请成功的培训信息,并对用户的培训申请进行管理。

4 结束语

篇5

迁安市职教中心自1983年建校以来,一直以增强服务发展能力为突破口,大力开展与行业、企业的合作,使职业培训走向了专业化、规模化的发展道路。2004年以来培训规模逐年增长、培训质量稳步提升,11年间共为社会培训各级各类人才15.2万人,为迁安市域经济发展作出了较大贡献,成为迁安市乃至河北省知名的职业培训品牌学校。

瞄准需求,用好政策

迁安市职教中心的职业培训之所以得到长足发展,得益于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得益于学校领导的高瞻远瞩,确定了“对接产业、多元合作、长短并进、服务社会”的办学思路,建立了与现代职业教育相适应的管理和运行机制,致力于加速构建长短并进的大职教发展格局;得益于迁安的经济发展方式和产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所创造的机遇;得益于国家、省、市以及地方各级政府制定的有利于职业培训发展的良好政策。

1.迁安市对办学的强力支持和职教园区的建设,为职教中心提供了有力的环境保障

多年来,迁安市委、市政府把发展职业教育作为实施科教兴市和人才强市战略的重大举措,形成抓职教就是抓经济建设的良好氛围,综合运用行政、经济、市场等多元措施为职教发展聚力,对职业教育与培训给予了强有力的支持,提出了构筑六大区域性功能中心的发展目标。其中构筑教育培训功能中心位列首位,核心就是依托河北联合大学迁安学院、迁安市职教中心,将迁安教育做大做强,使教育既发挥基本功能为区域发展提供人力支撑,又能作为产业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新增长极。市委、市政府成立了打造教育培训功能中心领导小组,制定了三年发展规划,出台了相关政策。

为改善民生、促进就业,2008年以来,市财政投资建设了迁安职教园区,共占地1800亩。园区按照资源共享模式建设,主要包括市职教中心、河北联合大学迁安学院和市奥体中心。其中职教中心占地552亩,投资3.98亿元,建筑面积11.5万平方米,建有机械、电子电工、汽修等8个实训中心112个实训室,设备总值4800万元,可满足全日制在校生7500人、年短期培训10000人教学需要,软、硬件设施达到了全国一流水平。

2.迁安经济结构调整、产业转型升级,为职教中心提供足够的培训空间

近年来,迁安为实现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立足原有产业基础,提出“四五”转型攻坚计划,确定了构建“3+5+6”产业体系的发展目标,即着力打造精品钢铁、装备制造、现代物流三个产值超千亿产业集群,发展煤化工、包装建材、食品医药、文化旅游、高新技术五个产值超百亿产业板块。培育金融服务、教育培训、文化创意、消费购物、养老养生、总部经济六大区域性功能中心。在政策的吸引下,芬兰斯道拉恩索、浙江物产、中海油、徐州重工、红星美凯龙等40余家世界500强、国内100强、央企和行业领军企业相继落户。

随着大批优质项目开工建设、竣工达产,企业刚性用人需求与人才培养教育能力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据统计,全市工业产值超亿元的企业27家,超千万元的200多家。未来五年企业为迁安市提供就业岗位约1.8万个,对高级工以上技能人才需求达8600余人。但在所调查的13.6万企业职工中,在职工人(在职职工数减去管理和辅助人员数)8.5万人,占在职职工的62.5%;技术工人2.4万人,占在职工人28.2%;高级工以上0.55万人,中级工1.1万人,初级工以下0.75万人,分别占迁安市技术工人的22.9%、45.8%、31.3%。因此,现有企业职工队伍根本无法满足未来发展对技术工人的需求。此外,大量普通毕业生、不适应现代产业需求的转岗人员、复转军人以及农村剩余劳动力急需提升就业技能,因此,学校未来办学在职业培训方面空间巨大。

3.国家、省、市和地方政府相关政策为职教中心职业培训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

2004年国家出台《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项目管理办法》,《办法》规定:阳光工程培训项目以短期的职业技能培训为重点,辅助开展引导性培训,培训时间为15?9 0天,根据国家职业标准和就业岗位的要求,安排培训内容,设置培训课程;经费实行政府和农民个人共同分担的投入机制。各级财政安排专项经费扶持培训工作,地方财政扶持资金与中央扶持资金统筹使用。

2007年迁安市政府以国家农村劳动力转移阳光工程培训政策为基础出台了《迁安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免费培训工程实施办法》,《办法》规定培训内容包括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对收费标准在2000元以内的技能培训实行全免费培训;参加免费创业培训人员,成功创业满一年并招用2名以上员工的奖励3000元,同时根据招用人数按每人200元的标准一次性奖励创业成功人员。对毕业两年以内的高校毕业生创业成功的,还一次性发放3000元的创业补助。

2009年迁安市对全市在职职工实行免费技能培训,补贴标准为岗前技能培训的一半,资金由市财政解决。

2014年国家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着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其中种养大户人均补贴2500元,专业技能型和社会服务型人均补贴800元。学校充分利用国家、省、市有关政策,积极参与到政府支持的培训工作中,以优质的教学资源、完善的教学设施、高水平的师资队伍、优质教学管理和教学质量赢得了学员的高度信任和社会的广泛认同。

整合资源,强化功能

1.主动对接政府职能部门,合作建立各类培训基地

2004年以来,为充分发挥行业主管部门在职业培训工作中的重要作用,把各行业、各部门分散的资金、项目等资源集中起来,形成规模优势和综合效应。学校积极主动与各部门寻求合作途径,探索共同发展之路。一是依托迁安市人社局建立了农村劳动力转移阳光工程培训基地、就业再就业培训基地、创业培训基地;二是依托迁安市安监局建立河北省安全生产培训基地(三级资质);三是依托迁安市质监局建立特种设备操作人员培训基地;四是依托迁安市工业与信息化局建立河北省中小企业人才培训基地、河北省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五是依托迁安市农牧局建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基地;六是依托迁安市委组织部建立县域特色人才项目基地;七是依托迁安市财政局建立迁安市财会人员继续教育基地;八是依托迁安市总工会、迁安市人社局成立迁安市职工职业技能培训中心;九是建立了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

2.借助“迁安市职业教育集团”的组织功能,实现校企深度融合

迁安市职教中心在政府支持下,于2012年成立迁安市职业教育集团。迁安市职业教育集团实行指导委员指导下的理事会负责制,指导委员会由市人社局、教育局、财政局等14个部门组成,负责对集团的建设、改革、发展进行宏观指导和政策支持;集团理事会由首钢迁钢、燕山钢铁等15家企业和迁安市职教中心组成,理事会理事长单位为迁安市职教中心,实现了政府、行业、企业、学校之间的全方位合作。近年来,学校充分发挥“职业教育集团”功能,已与60多骨干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合作涉及工学结合、订单培养、引校入厂、引企入校、顶岗实习、双向培训等。学校在45家企业建立了校外实习基地,有32家企业在学校建立职工培训基地;长期与燕山钢铁公司、九江线材有限公司、轧一钢铁集团、东安超商、锦江饭店等企业开展“订单式”培训;为首钢迁钢、燕钢、松汀、轧一、荣信等企业举办首席技师培训班;在迁安市总工会组织下开展了五届全市职工技术比武。

3.实行一校带“多点”,构建覆盖全市的教学网络

为了最大限度地方便企业在职职工和农村偏远地区学员参加培训,依托当地场地、设备设施,学校在全市6个乡镇、8家骨干企业建立了14个职业培训教学点,同时利用乡镇社保站社会职能,建立了19个招生宣传网点,为当地有培训意愿人员咨询、报名、资料审核工作提供便利。

4.完善机构建设,健全管理职能

为充分发挥各行业培训基地的功能,学校不断完善内部机构建设,成立了技能培训科、创业培训科、社会培训科、职业能力建设处、安全生产培训中心等部门,分别对应各培训基地,负责相应培训项目的招生、培训、就业、协调等方面工作,实现了“培训部门与政府部门”“培训部门与行业企业”“培训部门与培训项目”的三个对接,实现了职业培训的专业化。技能培训科负责阳光工程技能培训和新型职业农民技能培训,创业培训科负责创业培训,安全生产培训中心负责特殊工种作业人员和特种设备操作人员安全生产技术培训,职业能力建设处负责高技能人才职业技能培训、在职职工职业技能提升培训、考核鉴定、职工技术比武等工作,社会培训科负责联系其他行业培训项目及业务。

科学施教,提升层次

1.依据职业标准,结合成人培训特点,制作功能齐全的教学培训包

学校的培训项目涵盖了一、二、三产业共7项11类23个职业(工种),培训时间长短不一、培训内容难易不同、培训标准高低各异,学员来源渠道复杂、年龄结构和学历水平差距大,很难统一标准。学校针对这种现状,成立了以职业培训科室主任为组长,吸纳专职教师、学员代表、政府职能部门领导、行业专家等组成教学研究小组,通过认真研究每个职业(工种)的职业标准,分析学员构成,精选培训教材,优化培训内容,制定培训大纲,细化培训计划等环节,制定了适合成人学习特点的功能齐全的培训教学包,包括该职业(工种)的教学课件、电子教案、典型案例、视频资料、图片资料、模拟试题和考核标准等,尽量突出声光像等形象直观的表现方式,使培训内容易于接受、培训效果达到实效。

2.培训与引进相结合,打造一流职业培训师资队伍

学校一直注重培训教师队伍的能力建设,积极构建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一是坚持校内教师职业能力提升培训不间断。多年来,学校共派出专职教师参加人社、安监、财政、教育等部门组织的国家、省、市级培训125人次,现共有企业培训师4名,创业培训教师8名,创业指导师3名,注册安全工程师4名,安全生产培训教师15名,注册会计师4名,会计继续教育讲师5名,各职业(工种)考评员24名。二是聘请行业、企业专家作为职业培训兼职教师。共聘请创业指导专家5名,行业、企业专家12名,政府职能部门领导14名,大学教授8名。通过内部培养和外部聘任,使学校的职业培训教学团队能力逐步提高,影响逐年扩大。

3 .创新培训模式,灵活教学方法,提高培训质量

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学校的培训功能,让各级优惠政策和学校资源惠及更多的企业和学员,学校改变原来坐等企业、学员来校培训的被动局面,大力开展送技术入企业、进农村、到社区活动。多年来共开展入企业培训216班次19600余人,累计完成教学时数40000课时;进农村培训112各班次6000余人,累计完成教学时数9000课时;到社区培训12各班次700余人,累计完成教学时数1000课时,解决了培训与生产不能兼顾的矛盾。在培训教学上积极开展互动式、模块式、项目式等教学方法,广泛采取案例教学与模拟训练相结合、集中培训与基地实习相结合、课堂教学与生产指导相结合等培训手段,增强了培训的趣味性和针对性,激发了学员的学习兴趣,有效提高了培训质量。

4.强化调研,提升服务水平

通过采取问卷调查、重点走访等途径对全市企业进行调研,明确全市技能人才需求方向、需求数量,为技能人才培养规划提供依据。通过建立培训学员QQ交流群、微信平台,结合实地走访和电话回访等形式,进行后续跟踪服务,了解培训学员就业、创业、发展等情况,了解企业、学员对培训的建议,从而完善培训管理,提高培训质量,提升服务水平。

服务社会,打造品牌

2004年以来迁安市职教中心以“服务政府,为政府分忧;服务社会,为百姓解难”作为职业培训工作总基调,扎实推进培训工作,共完成各类培训15.2万人。其中,完成技能培训4 6 9 1 7人,包括:初级工3 3 2 3 5人,中级工11423人,高级工2137人,技师122人;完成创业培训6752人,创业成功3215人,带动15676人就业;完成财会人员继续教育培训18252人,完成特种作业人员培训59346人;其他人员培训22000人,为市域经济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1.促进了农业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开展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共培育生产经营型职业农民280人,专业技能和社会服务型职业农民860人。通过培训,增强了生产经营型职业农民的管理能力和水平,提高了专业技能和社会服务型职业农民的技术服务水平,为迁安市现代农业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智力支撑。

2.促进了小微企业成长,丰富了区域经济结构

2004年以来,6752名有创业意愿的学员通过参加学校组织的创业培训,有3215人创业成功,带动15676人就业,迁安市十大创业明星中有两位是职教中心的创业培训学员,有效促进了全民创业工程,实现了区域经济结构的多样化。

3.搞好农村剩余劳动力、下岗失业人员培训、帮助他们解决就业难问题通过农村劳动力转移阳光工程培训、下岗失业人员就业再就业培训的学员中,有1.8万农村剩余劳动力实现了转移就业,使那些靠种地为生的普通百姓走进了生产车间、走向了超商、酒店;有0.5万下岗失业人员成功转岗,使他们从原来不适应的岗位走向了新的岗位。

4.提高了市域技能人才总量,改变了企业技能人才结构

2004年以来,已培训企业技能管理人员1520人,完成技能人才培训46917人,包括:初级工33235人,中级工11423人,高级工2137人,技师122人,使我市高技能人才数量由5500人增加到7759人,高技能人才占技术工人比例由16.5%增加到22.1%,这极大地促进了企业技能人才结构的调整,有效提高了企业的发展后劲。

5.提高了企业员工操作水平,提升了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通过培训,一线工人的操作技能水平明显提升,并在各类技术比武中取得了优异成绩。燕山钢铁黄瑞山、松汀钢铁王学超、津安钢铁杨检等学员在迁安市职工技术比武中分别获得炼铁工、炼钢工、钳工组一等奖,荣信钢铁公司学员周金在唐山市职工技术比武荣获气焊工技术状元。

通过培训,企业一线管理人才的知识结构得到及时更新,企业技术骨干理论素质和科研攻坚能力进一步增强,技改项目进展加快。全市企业职工发明专利2012年达129项,2013年达107项。参训学员胡永付负责的津安钢铁公司第二烧结作业区配电室改造项目,将母排温度由原来的80—90度降低到40—50度,显著降低了生产成本。

篇6

一、市场运作模式

市场运作模式最早开始运行。2003年,杭州市农广校看准农村有大量劳动力需要转移,城市又有大量的技术岗位缺乏合适的劳动者,这中间存在巨大的空档,如果操作得当,会取得极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首先确定了培训的工种,然后一面与急需技术工人的企业联系,一面与比较贫困的仙居县农业局联系,将农民、技能培训、企业三者联系起来,开展农民异地转移就业车工钳工技能培训。学校承诺凡经过培训合格者,由学校负责学员的就业安排,若没有实现转移就业的,学校退回全部学费。经过半年的技能培训,合格的学员均安排就业,几年后回访表明,车工钳工的大部分学员已经成为杭州的新市民,有的人已经成为企业关键岗位的技术工人,月收入在3000~4000元左右。有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学员有的还成了小老板。

这项培训的特点是在政府行政部门的支持下进行市场化运作,政府部门的支持主要体现在招生过程中。在他们的帮助下,提高了招生的信任度,减少了招生工作的难度,学校满意;农民自己出钱培训,学习目的明确,主要接受技能训练,其在机器上实习操作的时间与技校毕业生相当,毕业前已经初步掌握了操作技能,学员感到满意;企业接收毕业学员,改变了师傅带徒弟的传统培养技工模式,企业感到满意。

这种模式成功的关键是培训工种有相当的技术含量,培养技工成本较高,一般的职业学校、技工学校不愿开设这些专业,技工在市场上供不应求,职业在一般市民中有认可感。例如车工、钳工、数控机床操作工、计算机应用能力等。缺点是农民自己要出一笔不小的开支,需要农民有一定的投资意识,有一定的经济基础,因此招生工作较难。

二、公共财政支持模式

2007年以来,杭州市农广校成为该市江干区“阳光工程”培训基地,开始大规模地培训农村转移劳动力。“阳光工程”培训在公共财政支持下运作,农民可以接受免费培训,学习一门技能,为其在劳动力市场上竞争打下良好的基础。

“阳光工程”培训成功的关键是学校要寻找用工量大、有一定技术要求的企业和工种,然后直接从农村或县市劳动力市场中招生,先培训后就业或者一边培训一边就业。其优点是学员技能学习与就业岗位紧密结合,学员经过短期培训能够初步掌握岗位技能和安全常识,深受企业的欢迎。其不足之处是由于人均培训经费较少,只能选择技术含量不太高的工种进行培训;因为是免费学习,学员的学习积极性不高,或者因为要一边工作一边培训,精力不集中,培训效果较差;培训的工种往往是需求量大、有一定技能要求、劳动强度也较大的工种,如建筑业、服务业等,对转移就业的农民吸引力较小。

三、企业资助、公共财政补贴模式

2007年,杭州农广校在该市财政的支持下,开展了“1+1”技能培训。所谓“1+1”,就是通过培训使农民学员掌握一门技能(以职业资格证书为标志),并为他们提供一个稳定的技术工人岗位,为其成为新市民提供一个重要的平台。杭州农广校在财政的支持下,寻找合适的企业,与企业商定,理论和技能培训由公共财政出资,技能培训技师以及主要教学设施设备和耗材由企业投入,为企业培养技能要求较高的汽车维修和厨师等工种的初中级技术工人,学员免费享受培训,还有免费食宿和津贴,学习合格的学员由企业提供技术工作岗位。其主要特点是在公共财政的支持下,由企业出一部分资金培训企业急需的技术工人。由于“1+1”培训资金充分,培训时间长(一般为半年),培训的工种在社会上有吸引力,深受企业和农民的欢迎。其不足之处在于对学员的约束力弱,个别学员因学习成本低,不珍惜学习机会,半途失学,甚至学完后放弃工作机会,使得财政和企业的损失无法追回。

篇7

(一)中国烹调数字化技术的形成中国烹调数字化技术,是以典范模拟化中国传统烹调技术为对象,以原料所含营养成分为物质基础,以原料营养成分的性质变化为理论参数。以定性、定量、标准化、数字化方法为标准,对传统烹调技术进行改造使之达到科学化生产的要求,从而使具备一定操作技能者可以生产出既营养科学又味、色、香、形俱佳的食品。它涵盖了研究营养素来源为主的烹调原料学,研究营养素性质、结构为主的烹饪化学,研究营养素功能、作用为主的营养学,和以营养素组成的原料变化为生产工艺的烹调工艺学和面点工艺学,并将以上学科以营养素为纽带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首先,具体表现在中国菜、点制作过程中。以定性、定量、标准化、数字化为标准,以营养学理论为基础和核心,以原料学为对象,用组成原料的营养素性质作为原料定性的依据,确立了科学的定性方法,作为烹调的核心要素,走出“以味感受或以味为核心”的误区。其次,以定性、定量、标准化、数字化的方法为标准依据,将烹与调中模糊的计量方法,转变为标准化的数字计量方法;从营养素组成原料选用、初加工、切配、烹制、调味直至成菜、装盘等各个环节,一切技术信息以标准计量,用数字传输,按数字操作。烹调的温度用摄氏度(℃),时间以分钟、秒表示;原料以克、千克计重;将原料老嫩转换成用生长期或含水量等表示;将颜色的深浅、味道的咸淡、酸、甜、转换为以“色度”、“味度”表示;形状的大小按“厘米”计算;等等使传统烹调达到定性、定量、标准化、数字化要求。第三,将菜、点产品营养与味、色、香、形的感性认定方法,改变为以客观为依据的两种认定方法:即直接客观认定营养与味、色、香、形和以营养素性质为依据的感官认定方法。味、色、香建立起以“度”计量机制,形以尺寸作计量等;使之达到科学化认定的要求。数字化烹调以营养为核心,绝不是否定了味的作用,味是营养素组成原料的一种性质,它虽无营养,但可以促进食欲,使人产生享受的意识。所以在数字化烹调中,“味”,仍列为感观标准、色、香、形之首。所要指出的是味感、味享受不是先天的,是后天形成的。刚出生婴儿的第一口奶,形成的依赖性,就是最好的例证。所以我们应从小培养人们以营养为核心的味感意识,使营养好与味好相统一;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人群对高盐、高糖、高脂肪食品的排斥,也说明味感后天的可以改变性。第四,菜、点的制作用实录手段按工业化生产要求,设计制作配方(又称菜、点的生产工艺,即传统烹调中的“菜谱”),然后,由具备一定操作技能的人员按配方、工艺进行生产。理论与实践之间,师傅与徒弟之间,厨房从采购到初加工到炉灶,一切技术信息交流都以数字化的方式传输,凭数字说话,达到科学化、工程化生产的要求。有关菜、点配方的设计,有了“实录法”后,具备一定操作技能水平的厨师即可完成;而好的配方、高质量的配方还应由烹调高级技师、技师完成。

(二)构建数字化的生产模式烹调数字化生产与工程化接轨,负责设计菜单和菜、点配方的人员组成,可以是十几个、几个,甚至一个人。研究院人员的组成应包括营养学专业人员、烹调高级技师、面点高级技师、厨房设备技术人员,以及卫生、消防、中医学人员等组成。负责全国、全行业标准制订,理论研究,实践指导,专用定量的数字化设备的研发等。研究所、研究室负责单位甚至是个人饭店生产工艺流程、菜单及菜、点配方的设计等。菜单和菜、点配方的设计可以是市场化的,由专业部门(如烹饪研究院、研究所或设计室)编制、出版、发行,提供给市场;也可根据大多数客人的要求、原料情况、饭店定位水平等专门设计。星级以上饭店应成立自己的设计室,由1—2人专门负责本单位菜单和菜、点配方的设计,操作人员的培训,产品质量的检查。自己有的好处是灵活、花式品种翻新快,根据客人反映与要求不断修改、完善菜、点配方,淘汰过时的菜、点配方,不断创新,尤其是大型连锁店、快餐公司,更应具备自己的研究设计机构。小型饭店、食堂、小家庭等可到市场选购营养菜谱,从中选择适合的菜、点配方,先按配方工艺试生产,再不断根据客人和自己营养要求、口味等修改工艺。但这一切的前提是必须在定性、定量、标准化、数字化的方法下进行,一切做到有数据可依。菜单设计人员或单位还应负责操作人员的培训、与客人沟通和意见反馈,以便不断提高设计水平。这样才能出精品、出名品。一个时期的精品,必须不断改进才能成为精品。精品的唯一标准是消费者的认可。随着数字化技术的推广,正宗菜系也将淡化。数字化烹调技术的生产模式,以营养为基础和核心,以保护营养为手段,以合理营养为目的,与工程化生产方式接轨,它科学,易推广,几乎不要经费投入,仅是生产方式、生产理念的变化,它适用中式烹调饭店、小家庭等所有烹调领域。

(三)实施数字化操作应具备的条件1.转变观念近代科学技术和设备的不断革新,势不可挡地全面进入了中国烹调领域。经过刘正顺三十年的实验研究,在生物科学、化学科学和一切技术科学的支持下,中国烹调定性、定量、标准化、数字化操作技术(简称中国烹调数字化操作技术)已初步成形,它是以现代营养科学为基础的应用技术科学,是烹调科学的一场全面的革命,被人们所接受,需要加大宣传力度,转变人们的观念。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随着小康社会的建设,人们的生活质量越来越高,对“食”愈来愈讲究科学,重视营养。实践证明,中国烹调数字化的关键,是从业人员首先要转变观念,从传统的烹调理念和方式中解放出来,与时俱进,遵循科学发展观,使中国烹调尽早实现数字化。2.培训人员培训具有菜、点数字化制作工艺设计能力的烹调技师和按数字化工艺操作的厨师(即操作工)。首先,为现有有一定理论水平和菜谱编写能力,又有一定实践操作经验的技师、厨师长,办工艺设计师培训班,使他们掌握数字化菜、点制作工艺编写能力、操作方法;其次,在现有厨师中,举办数字化操作培训班,使他们能掌握数字化操作技术。即将来的烹调操作工,可由烹饪技工学校、职业学校培养,或由有关机构组织培训,也可在烹调技师、高级技师指导下,在实践中培养。对人员的技能要求:红案厨师的技能,应熟练掌握初加工,刀功、勺功和数字化估量功及其相关名词、技术,能看懂菜肴配方;白案厨师应熟练掌握面团制作、馅心制作、成形与熟制技能及其相关名词、技术,能看懂面点配方,切配岗位掌握了刀工基本可以上岗,炉灶岗位掌握了勺功,数字化估量功,及相关应知内容可以上岗。

二、中国烹调数字化体系的建立与应用

早在1994年7月和1995年4月,钱学森教授曾预言,烹饪工业化将引发一场人类历史上的又一次产业革命,那就是将在21世纪社会主义中国首先出现的产业革命。在1998年通过国家部级技术鉴定前的一次研讨会后,与会专家在写给部领导的信中指出:“刘正顺同志历时8年,不畏艰辛,自费研制的工作成果,为中国烹调逐步走上国际化、科学化、现代化道路奠定了重要基石,为中国烹饪若干重要成果转化为现代工业大生产准备了基础条件。”成果鉴定后,刘正顺又经过15年的研究,以传统烹调经验型、模拟化操作技术为基础,以组成食物原料营养成分的性质变化为理论,将传统烹调的以“味的享受为核心”转变为“以组成原料的营养成分为核心”,并以此为定性的基础,以其在烹调过程中的物理和化学变化为理论指导定量,以定性、定量、标准化、数字化和实录法为手段,对传统的烹调技术进行改造,使之发展成为合理化的理论,体系化了的技术,达到了科学化的要求,于2013年6月由中国商业出版社出版了《中国烹调数字化工艺学》,从理论上以营养成分为对象,对数字化烹调技术进行论述,从实践中介绍了技术体系建立的方法。该书出版之后,又根据实际工作的需要于2013年12月之后,陆续出版了《中国烹调数字化操作技术》、《食堂炊事员数字化烹调手册》、《小家庭数字化烹调手册》。使有了菜谱可以做出菜来,也就是实现了工业化的生产,烹调中,先按营养要求设计菜、点制作工艺,再按工艺组织生产,从理论上建立起以营养为核心的数字化烹调技术体系。同时,在实践中以“盐城迷宗菜”作平台,用五十年前的厨房设备,建立起21世纪饭店、宾馆工业化生产模式,即由中式烹调技师,负责饭店菜单和菜、点工艺配方设计,厨师长行工厂车间主任职责,负责组织厨师生产。顾客认为“价廉物美,经济实惠”,满意度达95%以上,取得较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同时进行数字化教学研究,一个大学三年制烹饪专业的毕业生,从事烹调工作七年不能胜任炉灶岗位工作,数字化培训后,一个月即可胜任数字化体系下的炉灶工作。用数字化方法培养初中毕业生成为操作厨师,由过去的三年缩短到一年。2014年元月以《小家庭数字化烹调手册》作教材,用小家庭现有炊具,义务举办了首期小家庭数字化烹调技术培训班。一堂理论课,两堂课操作演示,每课3小时。培训后的信息反馈,学员基本掌握按手册提示做菜,并受到特邀教育专家的肯定,反映数字化烹调方法简便、易学,做出的菜营养好、味道好。食堂则根据其各自条件,现有厨房设备,就具体对象以《炊事员数字化烹调手册》为教材,为其编写一周的菜单,再进一步编写成菜、点生产工艺,后培训炊事员和组织生产。至此中国烹调中的饭店烹调,食堂烹调,家庭烹调,三大数字化生产体系建立,也为各式饭店、宾馆的餐饮部、餐饮连锁店,各式快餐店、小吃店等,为军队、工厂、学校、机关等各式食堂,为全国小家庭烹调数字化技术体系的建立和培训提供了样板。

三、关键技术及创新点

(一)彻底改变了传统烹调技术的以“味的享受或味为核心”,改变传统烹调方法的经验型与对烹调是艺术的定位,使其回归科学。

(二)确立食物营养第一的原则,它是亿万年人类进化,不断优选食物的结果,现代《食物成分表》的分析结果也得到证明,营养学家说,人吃食物就应该是吃营养素。

(三)确立中国烹调“以营养成分组成的原料为核心”,中国烹调中的一切变化都是物质———营养成分组成的原料自身或相互反应的结果,它同任何应用科学一样,必须用定性、定量、标准化、数字化的手段实现它的重复生产,即科学化生产。

(四)以营养成分为纽带,将研究食物性质、功能的营养学与烹调原料学、研究营养成分在烹调中变化的烹饪化学,研究食品生产工艺的烹调工艺学,面点工艺学,及生物学、生理学等用定性、定量、标准化、数字化的方法密切地结合在一起,使烹调与食品科技、食品工程成为一个科学体系,它们仅是手工生产与工业化生产形式上的区别,产品性质等上的区别。

(五)确立以原料所含营养成分、性质为基础,以其品种、产地、生长期、性状等为依据的定性方法。

(六)在定性的基础上,根据烹调需要,进一步对营养成分组成原料的性质它在烹与调过程中的变化因素等进行定量,并经过二十多年的试验,分析研究,确定了烹制的温度值,及调味的标准化方法与参数。

(七)在烹调过程中用标准化的手段规范一切与之相关的行为准则,为原国内贸易部编写了《菜肴配方编写标准》。

(八)烹调中的定性、定量、标准化的行为用数字相表示,一切技术信息以数字传输。从而使中国烹调达到科学化的要求。中国烹调生产方式的科学化,为中国烹调以营养成分为核心的定性、定量、标准化、数字化理论与实践体系的建立打下基础。在理论上于2007年4月在《世界餐饮》杂志发表了“用数字化烹调制作营养餐”。2013年6月出版了以营养为核心的《中国数字化烹调工艺学》,12月出版了以营养为核心的《中国数字化烹调操作技术》,及以营养为核心的《食堂炊事员数字化烹调手册》和《小家庭数字化烹调手册》。实践中以数字化操作方法为手段,建立起饭店模式的数字化操作体系,小家庭的数字化操作体系和食堂数字化操作体系。成果的主要创新点在于:将营养学用定性、定量、标准化、数字化的方法与烹调工艺学联系在一起,使其成为以营养素为纽带将营养学、烹饪化学、烹调原料学、烹调工艺学、面点工工艺学等诸多学科联系在一起的应用学科,为21世纪中国饮食业的产业革命,为国务院印发中国食物与营养发展纲要(2014—2020年)的实施打下了基础,创造了条件。

四、产生的主要效益

(一)数字化烹调对传统烹调以“味享受或味为核心”及操作方法处于技艺性的不可重复阶段进行改造。成为以营养成分组成的原料为核心,为纽带,用定性、定量标准化为手段。使营养学与烹调原料学、烹饪化学、烹调工艺学、面点工艺学、饮食营养学、生理学、心理学等诸多学科联系在一起,成为一个理论上完整,实践中达到科学可重复生产的要求,并与食品工程化生产接轨。

(二)数字化烹调以营养为核心,为国务院印发的“中国食物与营养发展纲要”(2014—2020年)指出的:改变我国食物生产还不能适应营养需求,居民营养不足与过剩的并存,营养与健康知识缺乏,为保障食物有效供食,优化食物结构,强化居民营养改善提供了科学、切实可行的手段。若仍以传统以味享受或以味为核心,以技艺不可重复的操作方法推行纲要,很难落实到实处。

(三)确立中国烹调以营养为核心的理念,可提高人们的营养观念,让人们知道味是营养素的一种性质,它并无营养,但它可以促进食欲。以婴儿喂的第一口奶,和“三高”病人对高糖、高脂肪、高盐食品的排斥为例,告诉人们味观念后天的可变性,从而确立人们营养好,与味好的统一。

(四)数字化烹调技术,极大降低了中国烹调的技术难度,使人一看就懂,一学就会,用传统方法厨师一辈子也难以掌握的油发干货技术,用数字化方法操作,一小时可终生掌握。火功菜也不复存在。既丰富了中式菜、点的花式品种,又保证的营养学家为人们制订的营养方案的落实,尤其是可为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病人吃前算或吃后算提供了依据。可以做到根据不同人群如部队、工厂、学校、运动队食堂等单位,不同营养需求,设计工艺配方,做到“看人做菜”。也为居民家庭提高营养和烹调水平提供了捷径。家庭主妇按营养学家提供的营养菜谱做菜,不但保证了营养,同时提高了菜肴质量,品种。中国烹调以营养为核心的数字化技术的推广与应用,必将极大提高我国人民“食”的科学水平,增进健康。

(五)促进营养学和烹饪化学工作者对食品成分在加工过程之中的变化规律的研究,为厨师能动地控制和变革烹调工艺技术条件和方法而奠定必须的理论基础,和掌握研究营养素变化规律需要的基本科学方法和技能,进一步按营养学的要求做到合理烹调。

(六)以营养成分组成的原料为核心的定性、定量、标准化、数字化技术是21世纪中国餐饮中,烹调工艺学围绕营养学为对象的一次重大产业革命,将使中国烹调的生产方法从技艺走向科学,走向工业化模式的生产,使饭店、食堂、家庭烹调等更加科学化、营养化、简单化,该成果的推广只是要求人们观念的改变,而不增加任何投入,仍使用原设备、灶具、工具惠及全体国民,走向世界,惠及世界民众,产生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是不可估量的。

(七)树立顺应烹饪产业变革形势的理念。第一、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烹调数字化技术体系的变革有赖于先进的仪表设备,应实行开放型合作,协同创新,采用升级模式,在原有基础上按照标准化、数字化的要求,渐进式地渗透到烹调的各个环节,带动厨具、量具、专用设备、智能化仪表和家电制造业的发展,以满足烹调数字化操作技术的要求,同时也有利于节约能源和环境保护。这是烹饪产业革命的重要内容之一,减少废气、垃圾,建立绿色经济。人力节省了,原料利用率高了,废品少了,成本也就降低了。

(八)运用信息技术,根据烹调生产与产品的特殊性,运用实录法,通过文字、录音、录像等手段,将实际操作过程记录下来,制成“软件”,形成工艺配方,提供市场;以市场为导向,构建公共技术研发服务,以企业为主体,发展应用技术服务,拓宽服务渠道。

(九)变革和创新烹调人才培训体制和方式,大专院校四年制培养技师,第一年基础理论教学,第二年实习,第三年理论学习,第四年半年实习,半年毕业综合考核,发给大学毕业和技师证书。技工学校二年制培养厨师,理论、技术各学一年,毕业合格发给相应的厨师证书。技术分工:中式烹调技师、高级技师负责工艺设计、厨师负责生产,中国数字化烹调技术,极大地降低了烹调技术的难度,缩短厨师成才时间,降低厨师培训成本,提高了烹调人才的培养速度和质量。

(十)餐饮业根据饭店定位、特色、风味等情况制定菜单,并由菜、点配方设计人员,设计成菜、点配方,并不断根据季节、地域、人群变化,做到常做常新,经久不衰。以市场为导向,构建公共技术研发服务平台,中小饭店各自在菜肴制作中有了标准,便于实际操作,进入工业化的方式生产。可以企业为研发主体,开展应用技术服务,拓宽服务渠道,带动整个烹饪产业的发展。将使中餐厨房发生历史性变革,煤气大部分被电力替代,厨房炊具节能、环保、卫生,将大大降低厨师的劳动强度,技术要求,可改站着烧菜为坐着烧菜,增加了女性在厨房工作的机会,可延长厨师在厨房工作的工龄,提高厨师的素质。

(十一)国家、行业将建立数字烹调研究院、所,负责营养方面的研究,制定标准、法规,厨房设计、设备的生产等,单位成立烹调工艺设计室,负责菜、点工艺设计,新品研发,产品质量控制等。在保证菜、点营养的前提下,进一步满足人们适口者诊的要求,以促进食欲,变革饮食文化的内涵。

(十二)数字化烹调提倡,净菜进城,将部分餐厨垃圾留在田间作肥料,农民工留在家里就业,可减少城市就业压力。半成品工厂化机器加工,提高劳动生产力,降低厨师劳动强度,家庭主妇的技术难度。调料生产商、生产的产品应定性、定量、标准化,并应生产有区域性,针对性的红烧汁、糖醋汁等复合味调料,可直接应用予厨房,而不需要家庭主妇或炊事员自己配制。

五、与国内外同类研究成果的比较

从目前掌握的技术信息看,西餐的快餐领域的“肯德基”、“麦当劳”,无论是原料的定性、定量,还是生产工艺的可重复性,都有很高水平,但它仅是几个菜、点。而中国烹调数字化操作体系,是涵盖所有中餐菜、点的制作,包括生产流程设计,与其相比难度更大,水平更高。以营养为核心的数字化烹调技术适用世界各式菜肴的制作,方法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在国内中餐领域,该技术填补了这方面的空白,是中国饮食文化史上的一次变革与创新,营养与烹调两者结合,相得益彰,更好地服务人民。

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改进措施

篇8

【关键词】技工教育 发展 科学发展观 管理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5)13-0182-02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关键是更新教育观念,核心是改革人才培养体制,目的是提高人才培养水平。树立全面发展观念,努力造就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创新是打造品牌的基础,发展是办好人民满意的技校教育的成功之路。

技工教育是培养技术工人的摇篮,是造就技术人才的学校。今天技校的学生就是明天企业的技术人才、企业的管理者。今天,他们在学校接受各种科学知识,积淀一定的科学文化,明天成为工厂的顶梁柱。

一 问题的提出

第一,面对当今的社会发展,对技校而言,招生困难,规模萎缩,学生人数逐步减少。大专院校招生录取份额在不断扩大,导致一些技校空间不断被压缩。技工学校生源处于萎缩状态,可持续发展受到严峻的挑战。

第二,缺乏法制保障。技工学校教育受到一定的市场冲击,在招生方面缺乏一定的市场就业保障。

第三,管理体制不畅,由于国有企业的政策等方面的限制,使得企业办学未能形成完善的激励制度。教育资源缺乏,经济效益走势等随着企业的走向价值取向不能得以彰显。管理模式等还是20世纪的老一套,缺乏进步的意识,很难形成适应当今社会的教育教学模式。

第四,教学质量等急需提高。企业缺少技能人才,甚至出现断层。如我们鞍钢集团大部分公司厂矿去劳务市场招聘参差不齐的劳务人员做本单位的临时工。技校培养的目标虽然明确但有些模糊(作为劳务人员留在公司厂矿,劳动就业缺乏保障),学生就业面临一定的困境。就学校内部而言,学科的设置不符合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教学内容陈旧,教材是过时的版本,内容缺少先进性、科学性、技术性。教学手段依然是老一套,没有考虑到当今学生的心理特征、心理需求;教学管理等方面不到位,因此学校在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管理等方面要进行大幅度改革、改进。

就技校人才素质培养方面,学业能力方面、创新意识层面、教学手段的运用、教学方法等都较落后,网络教学利用率非常低。

第五,教师业务能力面临严峻的挑战。21世纪是大融合的时代,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其业务能力要比普通的教育工作者出色,才能受到社会的认可、学生的青睐。目前,技校教师的业务能力急待提高。

二 新形势下的发展思考

1.以科学发展观来明确定位

技工教育大众化推进和市场竞争机制日渐成熟,教育服务特征越来越明显,目前社会的选择已经成为教育发展的关键。21世纪的今天,教育产品是服务,学生是消费者。学校只有提供优质服务,才能得到社会选择,学生才能放心投资消费。技工教育必须依据自己的发展目标,根据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和社会需求,改革创新,办出自己的特色。

第一,夯实基础,强化内涵。技工学校要以就业为导向,发展为主题,质量为核心,改革为动力,联办成教为依托。

第二,提高生存发展能力。必须根据市场需要,满足教育对象的需求,实现学生素质最大化发展,满足用人单位的各个方面需求,使技校生提高生存能力。

第三,多元化质量观。专业设置符合市场需求、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与社会需求、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相互吻合,教学方法和手段要有利于学生学习。校园文化建设日新月异,使学生愉悦地成长。

第四,办学软硬件上为受教育者提供优质服务。

第五,灵活设置专业,在打造特色专业上下功夫,具有职业性、地域性的特色。

2.强化管理,创新开拓,提高教育服务质量

第一,师资队伍建设。学校要培养合格的师资队伍,最重要的是加强与完善“双师型”队伍建设。

第二,现代化管理水平。学校从各方面严格管理,具体制订教育工作者的教学等业务水平的评价标准,且与效益挂钩,奖勤罚懒,奖能罚俗。

第三,推进校企合作,深化六项模式改革。坚持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以学校为主体的原则,积极推进培养模式、推进教学模式、推进办学模式、推进改革模式、推进评估模式、推进媒体渗透开放模式。

建立校企长效合作机制、进行校企融合分段培养。以岗位督导教学,建设集教学、实际训练、生产、科研为一体的实体企业和学生创业基地。形成多形态、校企一体式的办学模式。

突出重点特色,提升项目建设水平。设置适合社会发展的专业,如机械制造与维修、数控技术应用、电子技术应用、化工工艺、市场营销、厨师等。

3.开阔办学思路,拓展生源渠道

第一,合作办学,提高市场竞争力。第二,开办双证班,满足学生就业需求,实施学历证书+国际资格认证证书+技能办学模式。第三,利用地理优势。

4.实施特色办学,推动教学改革创新

若使教师和学生的思想道德得到提升,就要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教育工作者必须具有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

5.技校办学成功的基础――服务引领,立德树人

一所技校要成功,必须要以服务引领,明确定位,发挥优势。

6.技校办学成功的关键――扩大规模,拓宽渠道

个人主义、实用主义是美国教育哲学中美国文化的核心价值观,是美国教育的基础、宗旨、发展动力。其教育目标由原来的传播知识和技能转向培养人的创造性,全面提高人的素质,为个人完善发展服务,以人为中心,充分体现人本化的特点。

在生存保障接受教育基础上,从个人发展、人生幸福、享受人生而接受教育。因材施教,不拘一格,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形成并提高个人对社会共享的精神,使个人获得成就感、快乐感、幸福感。

美国办学是层次多元化的:从普通教育到现场培训、学校培训。

成人教育包括短期大学、成人本科教育、大学后研究生教育。办学形式有日校、夜校、周末学校。

借鉴美国成人教育的特点,我们认为技校发展的政策如下:(1)落实责任制,发挥教师的能动性,使每个人都有主人翁责任意识。(2)走出去,教师出去学习,提高业务能力。(3)合作办学。(4)与企业挂钩,为鞍钢输送技术性人才。

三 结束语

篇9

关键词:高级技工 体育教学 优化

DOI:

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09.003

高级技工学校在社会上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因此,很多家长都把孩子送到高级技工学校来学习专业知识。现在社会上不仅需要高素质的人才,而且需要专业知识过硬的技术人才。高级技工学校对体育教育工作虽然也有所关注,但是由于受到就业压力的影响,学校还是把主要的精力都放在了培养学生专业技术上。职业学校的体育教学方式虽然更加开放和灵活,但是缺乏具体化和针对性的训练,无法给学生带来个性的发展,无法让学生实现身体锻炼的目的。真正的体育教育目标应该是教授学生体育知识,培养学生体育素质,最终促使学生形成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开展,国家需要大量的专业技术人才和高素质人才,无论国有企业还是中小型私有企业普遍存在着用工荒和技工荒等现状,在这种形势下国家提倡发展职业教育,这就使得高级技工学校的关注度越来越高。用人单位招聘时对学生的身体素质要求也很高,因此,学生在职业教育学校里必须注重体育锻炼,养成爱运动的好习惯,这样才会形成健康的体魄。然而,目前高级技工学习的体育教学渐渐暴露出与教学改革机制不符的情况,职业学校里的学生与其他同龄人相比在心理上和生理上承受的压力更大。因此,在高级技工学校里要注重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承受能力。根据我的高级技工学校体育教学经验,我将通过分析高级技工学校体育教学现状,对其原因进行分析,最终提出优化体育教学的策略。

一、高级技工学校体育教学现状

(一)师资力量不足

首先,来高级技工学校学习的学生通常都是初中学习成绩较差,不服从教师管理的,他们在初中校园里会被认为是“坏孩子”而受到歧视,他们不得不选择职业教育这条路。很多教师不愿意来到高级技工学校教学,因为他们不想因为学生质量差而受到歧视,所以就导致职业学校教师队伍不健全,教师水平参差不齐。其次,高级技工学校对于热门专业的投入非常大,对于辅助教学的体育课等资金投入较少,不利于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很多职业学校的体育教师得到的培训和晋升机会较少,导致教师流失严重,不利于教师科研。

(二)教学理念落后

受到传统教育思想的深刻影响,许多高级技工学校的专业课教师思想封闭落后,只注重如何让学生找到一份好工作,而忽视了如何提高学生的各种技能。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如果不能够教授学生“捕鱼”的方法,只是给学生提供现成的“鱼”,最终会导致学生离开教师就会出现问题。由此可见,高级技工学校教师队伍亟待提高素质,更新观念,强化教书育人意识。很多体育教师对素质教育理解不透彻,只是片面地追求课堂教学效果最大化,而并没有切实提高学生的体育技能,导致教与学分离,学生综合实力偏低。

(三)重视程度偏低

现在高级技工学校里的就业前景较好的专业有汽修、数控、厨师等,往往学校对于这几个专业的投入会很大,无论是设备设施还是广告宣传都是优于其他专业的。对于体育课来说,职业学校并没有过多的重视,往往都是作为学生活动课的形式存在的,体育教学在高级技工学校接近名存实亡,体育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并没有真正地体现出来。所以,学校以及学生的不重视使得体育教学举步维艰。在职业学校里学生大部分时间都在实践操作或者学习技能,给予体育教学的课时量较少,无法实现真正的体育教育。

二、提高高级技工学校体育教学效率的策略

(一)转变学生对体育的观念,提高参与度

为了提高技工学校里面学生对体育课的轻视,体育教师要发挥引导作用,积极地给学生讲述体育的重要作用,不仅能够锻炼身体,还能够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体育教师要想学生提高对体育课的参与度,就必须运用教学策略吸引学生的兴趣,当学生对体育课产生兴趣以后,才会积极地响应教师的号召,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活跃于体育课堂。体育教师要多与学生分享教学中的趣闻轶事或者故事心得,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的热情,让学生能够理解体育课是必不可少的一门课程,是非常有意义的一门课程。

(二)改善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

高级技工学校里体育教学要想得到发展,就必须大胆创新,摆脱传统教学观念,改善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案,用最前沿的教学思想去引导学生参与体育课。很多职业学校体育课都是教师满堂灌,先进行队列练习,然后热身运动,最后自由活动,这种单调乏味的体育课是学生丧失兴趣的根源,因此,体育教学必须要与时俱进,转变形态,活学活用,因材施教。我在体育课上会安排学生做游戏,并且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其中,不但收获了游戏的乐趣,还增长了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的感情,非常有利于提高体育教学质量。

(三)淡化比赛思想,注重“终身锻炼”观念

学生学习体育是为了强身健体,增长技能,而不是仅仅为了比赛。现在的高级技工学校经常利用体育课组织学生进行各种运动项目的锻炼,目的是为了在运动会的时候学生能够拿到好名次,为专业争光。这样的体育课失去了意义,学生成为了比赛的工具。我在体育教学中会淡化学生比赛意识,坚持“友谊第一、比赛第二”,让学生能够将体育的精神传承下去,真正实现终身锻炼的目标。总之,只要学生与教师积极地努力与配合,就一定可以将高级技工学生的体育课上的有声有色,实现体育教育的宏伟蓝图。

综上所述,高级技工学校体育教育需要改革创新,打破传统教学观念,改变体育教学的现状,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意识,增强学生身体素质。作为一名职业学校的体育教师,我会逐步提高自身专业技能,在教学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安排教学内容,让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利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装备开展教学,争取早日实现全面教育的目标,让社会领略到高级技工学校的风采。

参考文献:

[1]张铁军.试论如何搞好新时期高级技工学校体育教学[J].读写算,2011(36).

篇10

关键词 教学设备;计算机教学;多媒体教室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2)24-0025-02

Relationship between Software Installed on Multimedia Classrooms and Teaching Philosophy//Zhou Qinghuai

Abstract Too much to install the software in the multimedia classroom, does not have practical value. Higher education as the main goal should be to develop students’ scientific thinking ability, but not too much energy and direction should be placed on practical techniques to teach.

Key words teaching equipment; computer teaching; multimedia classrooms

Author’s address Network and Educational Technology Center, 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 Dongying, Shandong, China 257061

目前,高校中逐渐普及使用计算机进行课堂教学,有两类教室,一类是仅教师的讲台有计算机的,另一类是学生座位也有计算机的。这两类教室,有的高校分别称之为多功能教室和多媒体教室,这样的命名仅仅是为了区分方便,名称没有实质意义,两类教室都是多功能多媒体的。

多媒体教室,也就是学生一人一机的教室,在软件教学中,比单纯上机的机房有极大的优势,这些优势自不赘述。所有的机器上都安装有与课程需要对应的的各种软件,每增加或删除、升级一种软件,需要一定的时间,以复制到每一台机器。

与供学生自由上机的机房不同之处在于,多媒体教室是讲课用的,安装的软件与课程紧密相关,满足的是课程需求;机房不用于讲课,满足的是学生的所有需求,不一定与课程有关系。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经常有教师提出在多媒体教室里安装新软件,这些要求大致有几类:一是新增课程;二是课程内容换代;三是用新版本淘汰旧版本;四是教师个人兴趣向学生推荐;五是教师个人对某种版本有喜好,如有的教师觉得旧版本更好用、更熟悉而要求在已经安装有新版本的机器上再安装旧版本供其使用。前三种是合理的需求,后两种是不合理的需求。

1 过多安装软件带来的问题

教室机器的管理,要为教学服务,为课程服务,当面临这种不合理要求的时候,经常使管理人员陷入两难的境地,拒绝则容易引发矛盾,顺从则会带来一些问题。

多媒体教室,机器有新有旧,旧机器资源有限,硬盘和内存都难以负担杂多的软件。安装软件太多,首先在使用和启动时就必然拖慢,要损失宝贵的课时;其次,即使是硬件条件比较宽裕的新机器,所安装的软件一多,必然发生互相干扰,某种软件可能会干扰另一种软件的运行,产生冲突,而且排除问题很是困难,在技术上难以迅速判定干扰和冲突来自何处,是什么原因造成软件运行不畅,如何去解决冲突;其三,虽然只使用一两次,却要耗费较多的安装时间。

如果真正在教学上有收益,这些损失都是值得的,属于应该付出的教育成本,然而很多软件的安装、推介、学习,根本不是必需的,属于无收益的。

2 关于实用性的质疑

多媒体教学,除了通用的计算机文化课以外,主要是工科、会计等专业使用,这些专业有自己的知识结构需求,实用性无法避开。更何况目前社会对毕业生的需求是“来之能用”,因此,学生在校期间学会必须的与专业相关的软件,当然是天经地义的事情。然而很多教师出于学生毕业后在工作上的需求,在必学必会的软件之外,又热心推荐一些使用范围很窄的新巧的软件,其实用性就值得质疑。

实际工作中的知识需求,要来自对学生工作岗位的统计,目前一个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到底有几成从事所学的专业?从事所学专业的毕业生中,又有多少人的工作岗位需要使用教师推荐的软件?在缺少调查统计的情况下,盲目地推荐过于专业的小众软件,只能白白耗费课时,更加重学生学非所用的状态。

目前人才市场化的情况下,毕业生就业与专业的对应越来越不紧密,人才流动越来越频繁,到最后相对稳定的工作,仍然在专业范围内的越来越少。这是当前的就业形势,忽略这种形势,课程上越教越专,在实用性方面并没有多少意义。

即使是工作岗位与所学专业完全对口的情况下,这种推荐的实用性仍然值得质疑。新软件是层出不穷、不断更新的,而且更新速度很快。无论如何为学生着想,推荐怎样的新软件,当学生走上岗位的时候难免过时,甚至还未走出校门就已经过时。因此,任何一个毕业生,主要的是要依靠在工作当中不断地学习,工作的一生就是学习的一生。这种独立学习的能力、独立思考的能力、获得知识和信息的能力、更新知识结构的能力,才是至关重要的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