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心理学基础知识范文

时间:2023-12-04 17:57:2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儿童心理学基础知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儿童心理学基础知识

篇1

 

特殊教育专业在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开设以来,培养了大批从事残疾人研究、康复和教育的专业人员,但是随着特殊教育对象的复杂化,特殊教育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当前我国特殊教育专业课程设置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鉴于普遍反映特殊教育专业本科生不能很好适应特校一线教师工作的客观现实,各高校不断调整特殊教育专业培养目标,作为特教学科重要基础课之一的心理学课程课程设置首当其冲,根据以往资料显示,很多师范院校在特殊教育专业课程计划中单独设置了特殊儿童心理学等相关课程,而且在心理学等其他专业的课程计划中也设置有特殊儿童心理学课程。[1]综观目前特殊教育专业的课程建设在高等师范院校课程体系中的现状,其课程建设基本上有三种取向:一种是以学生的障碍类型为导向,开始介绍不同障碍类型儿童心理与教育的系列课程;[2]另一种是追求特殊教育学学科体系自身的完整, 开设特殊教育导论、特殊教育哲学等大量的特殊教育理论,课程设置过于偏重教育学科本身,康复学、心理学、医学等课程的建设比较薄弱。如心理学相关课程只开设了特殊儿童心理学等专业课,忽视了普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实验心理学的学习。第三种是以心理学相关课程为主导,比如华东师范大学开设了心理学特殊教育方向,重庆师范大学开设了特殊教育(特殊儿童心理发展与教育)。

 

除此之外,在职教师也普遍认为心理学对于教学很重要,比如学者甘昭良将特教学校教师的知识技能分为六类,即:普通教育理论知识、特殊教育基础知识、教师基本技能、弱智儿童教育基础知识、聋童教育基础知识、盲童教育基础知识。在对“普通理论知识”的态度上,儿童发展心理学被大多数被试(76%)认为是重要的,而分别有一半以上被试认为普通教育学(57%)和普通心理学(53%)重要。[3]

 

H师范大学在多次研讨的基础上,将特教专业培养目标明确定为“了解国内外特殊教育发展趋势和最新成果,掌握特殊教育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较高的特殊教育理论素质和实践能力,能在各级各类特殊学校、特殊教育科研机构、残障人士福利机构、特殊教育管理机构从事特殊教育实践、理论研究、管理工作等方面的应用型人才”。本文根据H师范大学特殊教育专业课程的设置以及结合文献资料,对 2013级、2014级和2015级本科在校生进行问卷调查与访谈,从学生视角深入探讨特殊教育专业心理学课程设置问题,以供全国高师院校特殊教育专业课程改革参考。

 

二 研究方法和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问卷调查和访谈法为主,编制《H师范大学特殊教育本科生对心理学课程设置的调查问卷》,并通过预调查和专家评审,对问卷进行修改和完善,提高了问卷的效度。2015年,向特殊教育专业2013、2014和2015级本科在校生发放问卷96份,回收96份,回收率为100%,其中大一、大二、大三各32份(如表1);原始数据以统一格式录入,采用SPSS1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在问卷法的基础上,笔者还采用非结构式访谈法,访谈对象为特殊教育专业在校生,2013级7名,2014级7名,2015级7名,以口头访谈方式完成。

 

三 结果与分析

 

1 心理学课程看法数据与分析

 

从调查数据看(表2),总体上,在校本科生对专业课程总体设置满意度处于 “重要”的最多 (占89.5%), 其次为“一般”(占9.3%),1.0%认为心理学课程不重要;2013级在校生认为“重要”的最多(占 93.7%),只有两人个人认为“一般”,无人认为“不重要”。

 

通过数据可以得知,随着年级的升高,越来越多的在校生意识到心理学课程的开设很重要。笔者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通过个人访谈以及文献法来分析这些因素,得出以下原因:大一在校生对心理学课程了解不是很深,认为特殊教育专业就是学好特殊教育专业知识就行了,没有必要过多地涉及心理学。与之相比的是大二、大三普遍认为心理学课程开设很有必要,这是因为由于他们对特殊教育专业了解的加深,以及去特校实习,让他们意识到了心理学课程的开设对自己专业发展的重要性。

 

2 心理学课程开设方式数据与分析

 

通过调查数据可以发现,总体上56.2%的学生认为心理学类知识杂糅在教育学类课程比较好,43.7%的学生认为单独开设心理学课程比较好(表3所述示),其中2013级在校生16人认为心理学单独开设比较好,16人认为心理学渗透在特殊教育课程中比较好,与之相比的是,2015级在校生只有11人认为心理学课程单独开设比较好,大三学生在倾向于单独开设心理学课程方面明显高于大一学生。

 

通过访谈分析原因如下:由于H师范大学特殊教育专业本科生都是文科出身,学习普通心理学之类的课程比较吃力,而教育学容易接受,因此倾向于渗透性课程的学习,比如某学生认为《特殊教育导论》中关于心理学的知识能够很好地和教育学结合起来,有助于消化吸收。而倾向于单独开设心理学课程的在校生,认为心理学课程单独开设有助于对心理学进行系统的学习,而渗透性课程关于心理学的知识比较零散。

 

3 心理学课程需求数据与分析

 

通过表4数据可以得知,学生喜欢或者想要接触一下心理学类课程;特殊儿童心理学=儿童发展心理学>特殊儿童诊断与评估>普通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特殊儿童心理咨询与辅导类课程,2013级、2014级在校生对儿童发展心理学、特殊儿童心理诊断与评估、特殊儿童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特殊儿童心理咨询与辅导都比较感兴趣,而2015级在校生相对来说只对特殊儿童心理学、特殊儿童心理诊断与评估、儿童发展心理学比较感兴趣。

 

笔者在访谈时发现原因如下:由于大一、大二开设课程较多,大三开设课程较少,所以大一、大二对心理学课程的需求程度没有大三高。而大三学生中一部分学生由于考研的原因希望能够开设一些诸如普通心理学、实验心理学等心理学课程,另外一部分在校生认为心理学的学习有助于自己特校教学工作的开展以及从心理学的角度观察特殊幼儿,因此希望多开设心理学课程。而大一、大二在校生由于课程比较多,学习和考试压力比较大,所以心理学课程的选择意愿较小。

 

通过数据(表5)可知,总体上来说,学校希望开设课程类型为咨询与治疗>应试和考研>基本原理,可见在校生意识到了特教专业技术性比较强,学习技能型知识意向比较强。年级上相比,从大一到大三,应试与考研、咨询与治疗呈现递增趋势,原因是因为大三面临择业或继续深造的选择。

 

4 心理学与特殊教育学科关系数据与分析

 

大一新生大多认为是两个单独的学科,大二、大三在校生普遍认为对心理学的学习有助于自己的专业发展,心理学课程是特殊教育专业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访问得知,基本上所有的大一学生都是通过调剂的方式被录取到特殊教育专业的,对专业学习兴趣不高,对特殊教育专业了解程度不深,认为特殊教育学就是学习特殊教育基本理论和技能。而大二、大三在校生在特校实习期间感觉只能用一颗爱心去拥抱特殊孩子,无法将理论知识学以致用,对技能型知识需求比较强烈。另外,很多学生已经通过或者正准备参加心理咨询师(三级)考试,对于他们来说,学好心理学并且通过心理咨询师三级考试有利于自己的学业。

 

除此之外,在与在校生进行访谈时,发现了一些问题:学生认为心理学课程的开设对本专业的发展很有用,但是感觉学期结束好像什么都没学到。学生在特校实习时对技能型知识需求比较强烈,而学校开设的课程却满足不了学生的需求。

 

四 讨论与建议

 

结合问卷调查数据以及访谈所得资料,发现存在以下问题:大一新生对特教专业了解不深,所以在学习上有一定的盲目性;大多数在校生认为心理学课程很重要,但是在课堂学习中却又很吃力,部分学生感觉虽然学到了很多知识,往往期末考试结束后,所学的内容也就忘记了;各门课程之间的内容有一定的重复性,没有整合优化,。基于此,提出了以下建议。

 

1 让在校生对特殊教育专业有一个系统的了解

 

通过访谈以及查阅资料发现,大多数在校生都是通过高考调剂的方式被录取到特殊教育专业的,结果就是他们不知道特教专业是学什么的,未来可以从事什么工作,甚至有些学生直接排斥这个专业。所以,针对大一新生,有必要让他们对特殊教育专业有一个系统的了解,不仅仅如此,还要对特殊教育学科有一个了解,让他们知道特殊教育是一个复合型学科,其中康复学、心理学、教育学都是其中重要基础学科,缺一不可。

 

2 加强对任课教师的培训

 

2010年以来,开设特殊教育专业的院校超过四十所,呈快速增长趋势,如何培养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是很多学校都在考虑的问题。教师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实施者,教师的师德、治学态度和教学理念,以及在课程知识领域的认识水平,对课程建设成果和水平起关键性作用。因此我们非常强调教师持续的专业成长。“特殊教育心理课程如何实施、是否有成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实施者——教师的理念与态度,这将直接影响该课程能否真正在教育、教学层面实施,并转化为行为,纵观我国新兴特殊教育专业院校现状,大部分特殊教育专业教师都是刚刚毕业的硕士生,他们教学经验缺乏,不能很好地主导课堂教学。[4]而心理学类课程对教师的要求最高,不仅仅要具备特殊教育专业背景,还要具备心理学背景,但是同时具备特殊教育和心理学背景的教师很少,另外在实践中,有些教师备课时只备课程而不备学生,不了解学生已掌握哪些知识,他们需要什么,其他课程讲授了哪些相关的内容。

 

3 加强与其他高校合作,制定课程标准

篇2

1.1研究对象选取

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儿科患儿为观察组,共154例,其中男性81例,女性73例,年龄为1.5~14岁,平均年龄8.5岁,住院天数5~29天,平均14.7天;选取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儿科患儿为对照组,共147例,其中男性79例,女性68例,年龄为1~13.5岁,平均年龄7.4岁,住院天数4~32天,平均16.3天。两组患儿在年龄、性别、住院天数等方面无显著的统计学差异,可以进行比较分析。

1.2方法

对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儿科患儿家属进行开放式问卷调查,调查家长对儿科护理的需求,对问卷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选取集中度高的项目,同时结合自身临床护理经验及本院实际情况制定人性化护理方案。人性化护理方案包括:

(1)改善现有病房的住院环境,注意保持儿科病房干净、整洁,在规定允许范围内增加适合儿童的装饰能够帮助患儿适应新的环境,消除紧张焦虑情绪。

(2)注意加强患儿与家长的沟通。患儿由于处于智力的发育期,语言表达能力差,对治疗承受能力不强,传统的护理方式常引起患儿对治疗的抵触,不利于治疗。

(3)定期进行相关疾病及护理知识的科普宣传,鼓励患儿参加交流。通过相关疾病知识的交流增强患儿家属对疾病及治疗的认识,提高护理能力。并通过患儿间的沟通交流树立其勇敢、配合治疗的信心。

(4)对护理人员进行定期培训,培训内容包括临床护理知识培训、儿童心理学培训、医患关系培训等。在提高其基础护理能力的同时,提高其综合护理能力。在2014年收治的患儿中实施人性化护理方案,并进行满意度调查及医患纠纷统计。与2013年的统计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设计满意度调查问卷,调查问卷包括对护理水平、沟通效果、病房舒适程度、患儿配合度、家长放心度的调查,共20题,每题采用1~5分制,由非常满意到非常不满意,分数越高满意度越高。我们认为分数大于60分的为满意,低于60分的为不满意。

2结果

患者满意度2013年为85%,2014年为91%,医疗纠纷或患者投诉率2013年为6%,2014年为1%。2014年护理质量显著优于2013年(P<0.05)。可见,在儿科实施人性化护理可显著提高患者满意度,降低医疗纠纷发生率。

3讨论

篇3

[关键词]少儿图书馆员 素质要求 指导能力

[中图分类号]G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1)01-0044-01

当今社会,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知识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社会各行各业对各类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图书馆少儿部作为国家教育机构,应当适应新形势的发展,为青少年的成长和培养起到积极的作用。

一、新环境下对少儿图书馆员的要求

那么新时期新环境需要什么样的人员结构,具备什么样的素质才能适应新时期少儿工作的需要呢?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文化知识和常识方面的要求

对于新环境下少儿图书馆员来说,其知识素养应有雄厚而扎实的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广博的相关知识所组成。

雄厚而扎实的基础知识主要是指文化科学的基础知识,如从小学到高中乃至大学等积累的知识,这些知识是近一步获得知识的基础,应该牢牢掌握。例如:我们希望孩子们多读书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那么我们自己首先要多读书,言传身教,使孩子耳濡目染,一方面用以增加自己的知识储备,另一方面通过自己的阅读,向孩子们推荐好书,起到辅导作用。

(二)专业知识方面

当今知识经济时代,图书馆员应首先自身掌握图书馆管理方面的基本业务知识,懂得不同门类图书的性质和作用,熟练使用各种字典、辞典、目录索引等工具书。而对传统型图书馆,掌握图书分类法是对图书馆员最基本的要求,这关系到每种书在藏书系统中能否发挥作用的问题。分类不合理会导致藏书一定程度的无序存放,造成“死书”。因此,要求图书馆员在掌握图书分类的基础上,掌握其他各门知识。随着知识更新速度的加快,传统的工作方式受到冲击,在学校学到的专业知识已经远远不能适应图书馆少儿部工作的需要,即使是有多年丰富经验并取得一定成就的图书馆员,也面临更新知识、学习新技术的问题。所以,应该在原有专业基础上,应努力掌握新的专业知识。例如:网络技术、信息开发、咨询利用等方面知识,最大限度地发挥少儿图书馆员社会作用,提高图书馆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三)网络方面的知识

现如今,不懂得计算机就如同上个世纪50年代的文盲一样,结果只能是被淘汰。因此少儿图书馆员起码也要掌握最基本的计算机知识,这是因为目前许多图书馆业务工作已实现了计算机管理。另一方面少儿图书馆员担负着配合学校、家庭进行全面素质教育的担子,这同时也包括对计算机知识的辅导。现在除偏远山区以外的各小学基本都有计算机课程,家庭中计算机配有率也很高。这让许多小读者很早就接触到了计算机和网络,他们利用网络来获取更多的知识。面对浩瀚纷繁的信息,他们可能无法做出正确的判断与选择,这就对图书馆工作人员提出了新的课题,就要求少儿图书馆员必须具备高度的明辩和分析信息的能力,掌握计算机检索和查询技术,才能在浩如烟海的信息中,选择健康有益的信息,提供给广大少年读者。

(四)加强对小读者的心理掌握

孩子少年时期的教育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它涉猎儿童教育学、社会学、卫生学等等学科的基础知识。少儿图书馆员其实就是儿童教育工作者。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少儿读者,要提供不尽相同的教育辅导。因为不同年龄段的儿童,心理和生理发育各不相同,所以少儿馆员要学儿童心理学,了解他们的心理,以便及时对他们进行正确的教育与帮助。所以,掌握了儿童心理学,才能因势利导更好地辅导孩子,才能受到孩子们的尊敬。

馆员应具有与时俱进的创新观念,不断学习,以适应新的业务、新的技术和新的岗位。图书馆的工作人员不再是守门员,而应该是信息专家和知识的导航员,馆员由被动服务变为主动服务。因此,我们要不断确立新的追求,补充新知识,培养新技能,注入新活力,实现新的飞跃,展示新的自我,开拓新的领域。

二、如何提高少儿图书馆员的素质

提高少儿图书馆员的综合素质,应从两方面入手。一是积极引进学有所长的专业人才,不断加强现有人员的队伍,使其向年轻化、知识化方向发展。二是加强对现有人员的继续教育,这主要是通过在职培训的方式进行,还可到有着先进经验的兄弟单位取经学习。这是提高馆员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的有效途径。

篇4

一、儿童动漫创意设计人才的素质组成及知识结构

(一)素质组成

儿童动漫创意设计人才的需要具有多学科基础,这是儿童动漫综合艺术的必然要求。从纵向来看,学历层次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也反映了社会发展对动漫从业人员专业发展的素质需求,但这种需求相对笼统。为了对动漫行业所需人员的素质做更详细的了解,还有必要从横向上来看该类人员的素质组成。将其分为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四类,各类构成又分为两个二级类别,见表1。从上表可见,动漫基础知识是动漫从业人员必备的基本条件,相关的人文素养要求,如对儿童发展和儿童教育知识的了解,故事讲述的方式等得分也较高,同时动漫创作技能得分也较高,二者共同反映出当前市场对动漫创作人才的强烈需求,而相关的人文素养是动漫创作人才必然要求。

(二)知识结构

1.儿童文学类知识。当前的动漫作品基本上都是叙事性的,都在讲故事。由于要面对广大的儿童观众,因此,儿童文学在动漫中的运用的现象是显著的。儿童文学为动漫作品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创作资源,提供了追求美好理想及教育性的主题、神奇色彩的故事情节,以及具有道德意义和形形的角色设计。典型的场景也具有深层内涵。对于儿童文学中误导教育、成人趣味不适宜儿童的接受部分,动漫作品需要以科学合理的儿童观的加入,从而指引儿童动漫在儿童文学的坚实基础上良性发展。

2.儿童教育学、儿童心理学类知识。当前,国内动漫人才培养的人才创作出的动漫作品,存在着儿童性、教育性不足等缺点。动漫人才的培养及动漫作品的创作,无法离开学前儿童教育学及心理学的专业知识基础。因为不了解儿童需要的动漫作品,就不是为儿童创作的作品,也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儿童作品。其结果是家长不支持、儿童不接受,吃力不讨好。相反,以学前教育和儿童教育知识为基础的儿童动漫作品创作,必然会受到社会、家长和儿童的欢迎,带来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如风靡全世界的《天线宝宝》和《花园宝宝》等动漫作品。

3.儿童影视类知识。动画在传统意义上是电影的四大样式之一,动画的镜头语言、拍摄思维、蒙太奇构成等,都和影视相近或相同,儿童影视的幻想性、儿童性、教育性等特点和儿童动画殊途同归。漫画也借鉴了电影的手法,形成“剧画”,即采用电影镜头语言创作的连续性漫画。国产动画漫画的一些不成熟、不吸引人的地方,往往也在于影视语言的陌生。

4.儿童市场营销类知识。动漫产业作为一种创意产业,以内容为主。从动漫创意的开始,就需要想到其后的衍生产品的开发可能性。这是在策划和创作中对儿童观众为主的市场的营销要求。当然,有专门从事儿童动漫产品营销的人员,把产品向市场推销,包括儿童动漫的播映会或出版、衍生产品的开发、形象授权等。

5.动漫技术类知识。动漫专业如果没有动漫技法和动漫技能,就像失去了双腿,寸步难行。动漫的绘制技法和动漫计算机软件的制作技能的当前动漫院校人才培养的主要内容,这是十分重要的。但其同质化和缺乏人文素养基础也是让人忧虑的。

6.其它人文素养类知识。历史、哲学、美学等其它人文素养也是儿童动漫作品无法离开的。历史知识不仅影响动漫作品的故事,在场景设计、角色的服饰及道具等方面,也有具体的运用。哲学、美学作为内在的思想,为动漫作品的主题、意境的深厚广阔提供基础。这将使得儿童动漫作品离开幼稚,走向老少皆宜、雅俗共赏的艺术坦途。

二、儿童动漫创意设计人才培养的解决策略

(一)倡导设立儿童动漫研发基金、项目、大赛,组织研讨,引导儿童动漫的质量提升。

1.动漫产业以儿童动漫作品的创作为中心。儿童是动漫欣赏的主体,儿童故事是动漫创作的重点。因此,在动画人才培养的过程中,要重视儿童动漫研发创作能力的培养,可以把儿童动漫作品的研发创作当作人才培养的中心任务。注重儿童接受群体,需要研究他们的观赏心理,正确地传达教育知识和娱乐审美。

2.加强动漫理论和人文素养。我国的动漫理论研究没有建立起完整的动画理论体系,动漫理论研究的滞后不能很好地总结动漫的实践,难以给动漫实践做指导。而这种指导,在当前国产动画数量达到世界第一的情况下,显得亟需。动漫专业中的人文素养同样重要,忽视人文素养教育,过于强调工匠式的专业教育,大学有可能降为职业培训场所,导致动漫人才的创意、创新等可持续发展能力不足,这样,国家希望依靠动漫等文化产业带来的文化复兴及由此实现的民族复兴就难以落实。在动漫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注重人文人文精神的养成,处理好动画艺术与技术的关系,将民族人文素养融入到动漫教育中,逐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动漫人才培养的模式。以上,需要各级单位倡导儿童动漫研发的目标,设立专项基金、项目、大赛,对此儿童动漫作品的出现进行扶持。

(二)建立健全儿童动漫创意设计人才的知识结构,增强动漫专业的儿童教育等学科背景,指导性规范动漫教育。动漫教育的现状呼唤科学、合理的学科建设指导,儿童动漫创意设计人才的素质组成需要具有多学科的知识结构,这是儿童动漫综合艺术的必然要求,包含儿童文学类、儿童教育学、儿童心理学类、儿童影视类、儿童市场营销类、动漫技术类等知识。儿童动漫的创作是社会需要,需求量大,质量要求高,不是通常所认为的幼稚、哄小孩的动漫作品。儿童教育等学科知识是儿童动漫人才培养的应有之义,真正受欢迎的儿童动漫作品及儿童动漫产业,离不开从业者的儿童教育素养。根据国情,动漫主要面对儿童观众,儿童动漫高级研发人才的培养,就成为高校动画教育的一大突出任务。如在课程设置上,可运用CBE(Competence-basedEduca-tion,能力本位教育)的方法,开发儿童动漫高级研发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设置相关课程,为儿童动漫人才博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打下基础。

(三)在本科办学层次上,推广儿童动漫创意设计人才的培养。儿童动漫人才需要多学科知识,因此时间较长,其培养需要本科办学层次。研究生以理论研究为主,专科以技能型培养为主,并且时间都为三年,较短。本科解决儿童动漫人才的苗子问题、规格宽口径广、时长更有效。儿童动漫创意设计人才的本科层次培养,有利于克服当前动漫人才培养集中在制作上的同质化缺陷。由于动漫人才培养需要时间长与动漫院校学习时间短之间的矛盾,这让动漫人才培养大都集中在基本的绘画技法和电脑技能运用的层面。高职高专是如此,本科院校也不能避免。动漫专业的人才培养不能继续以低端简单重复的动画制作人员和高端的纯理论研究型动画从业人员为主,应避免目前国内的动漫专业人才结构的失衡状况,深入提高动漫人才整体素质。注重动漫的多样化,突出重点,走出一条符合国情和市场的深化和特色化之路。

篇5

关键词:心理健康;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B849 文献标识码:A

1.创新教育理念

更新传统的教育观念,探索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从而有针对性地开展创新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学生个性和内在动机的形成,具有创新意识是自我价值实现的途径,要求能排解恐惧、害怕、孤独、不自信等不良情绪,形成健康的人格。从而促使教师在创新理念的指导下,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改革,创新教学课程以及模式,创建完整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培养和发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潜能。

2.优化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

要培养心理健康教育应用型人才的专业能力,就当前的公共心理学课程来说,必须加以优化。很多学校的心理学课程只有普通心理学,即使条件较好的学校也只是增加了心理咨询而已。另外由于教师师资队伍的缺乏和质量问题,目前的心理健康教育要想承担起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担,似乎心有余而力不足。本文针对这些问题在心理学教育课程体系的分类和原则方面做了一些探索。

(1)以素质教育为目标,呈现基础性。根据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在培养学生增强专业知识技能的同时,应注重素质的培养。打破以往培养心理学应用人才时只向学生传授心理学知识的模式。对于教师而言,帮助学生形成良好健康的心理,而后再进行知识的传授,这对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有很大帮助。由此可见,在课程方面,应结合专业的理论知识,增加通用基础知识,比如设置思想文化课程,包括大学语文、大学英语、计算机基础、马克思列宁主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育学等。优化基础课程,让学生学到更广泛的知识,从而具备良好的基本素质,同时能给提高心理健康教育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也为今后更好地学习提供了平台。

(2)以强化课程的目的强调应用性。心理学教育课程要和学生实际的职业发展联系起来,再结合生活学习中产生的心理问题,强化课程的应用性,如此才能切实有效地提高学生在心理学教育中的应用技能。依据教育的需求和目标,可以将课程分为各种不同的模块,比如素质教育课程、专业理论课和实践课程等。在专业课方面可以根据现有的教材进行延伸,增加一些课程内容。其中在专业理论课程里面又可以分为基础专业课和技能专业课程,基础课是教育心理学、基础心理学、儿童心理学等多方面的课程。专业的技能课可以根据社会的需求,分必修课和选修课。学生可以根据本身的知识水平和兴趣自主选择选修课程,专业应该尽量避免课程之间在内容上的重复,并且应该以专业性为主去设置。

3.改变教学方式,培养创新思维

教师在教学方式上需要改变观念,转变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了解和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并正确地加以引导。学生或者因为学习压力,又或者因为生活家庭原因,都有可能产生心理问题,这种情况因人而异,承受力强弱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也会不同。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发挥学生的主导意识,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知识的传授者,创造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培养学生在反思、创新学习中强化心理健康教育的能力,让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变为主动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4.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创新人才培养机制

学生的心理素质会在学校各类社团中和社会实践中得到完善。教师应该有目的地组织一些课外活动,把专业和实际生活相互结合,经过丰富多彩的课外实践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在社会实践和社团活动中注重让所有学生去参与进来,以增强学生的人际交往意识,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真正做到让学生自己去感悟,自主学习。也可以邀请专家教授进行讲座,促使学生通过专家的经验介绍和体会,学会自我审视、自我反思,从而完善自我人格。

心理健康教育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究其本质而言,以心理学健康教育的理论思想为根本,为实现持续不断地供应心理健康教育人才而形成的稳定的人才培养组织形式和教育运行机制。

参考文献:

篇6

一、兴趣法

乌辛斯基认为:“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在简笔画教学中可以运用符合儿童心理特点创设情景,如表演、故事等,迅速激发学生学习简笔画的兴趣,从而引导他们到绘画活动中来。如在讲授生动的人物动态时,要使学生理解生动的人物动态就是要通过描绘人物的各种动作来反映人的喜、怒、哀、乐的情绪活动,它是简笔人物画的“语言”。在一次教学中,我给学生示范了一段哑剧,然后要求学生根据我的表演,说出每个动作所代表的具体内容,我便“趁热打铁”地在黑板上画出一组简笔连环画,并与学生共同命题。

二、普遍调查,确定学生学习目标。

课堂教学的起点准确定位,能够保障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应有的训练。面对学习起点落差较大的儿童,最积极的办法便是“面向全体、循序渐进、因材施教”。“面向全体”首先要求老师对各个层次的学生进行详细的了解,做到心中有数,制定详细的教学目标;“循序渐进”要求老师根据儿童的身心特点采用小步子、小分量、逐渐提高的教学方法对学生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最后根据学生能力真正有效的做到“因材施教”。为此,在指导学生画简笔画时,我采用的方法是分段进行、制定目标。

低段:(1~2年级) 把握方法、准确连点;(点)

低中段:(2~3年级) 注重概括、描画线段;(线)

中段:(3~5年级) 注重概括、描画图形;(面)

中高段:(5~7年级) 观察临摹、构成图形;(点、线、面)

高段:(7~9年级) 归纳特征、组合图形。(点、线、面)

三、把握方法、准确连点

在强化握笔、坐姿的准确性的同时更以连点为重心,将连点分解为:两点连线、三点连线、四点连线、十以内点的连线、二十以内点的连线。

两点连线又从图案的变化、位置的变化、线条的变化设计为一个系列,分解及整合这一系列的内容。分解便是将这些内容进行单一设计和训练。例如,图案的变化,在设计单元时先分解练习,从学生身边的事物开始一直到动物、人物、植物、交通工具等等的图案进行相应的变化图案练习;位置的变化则是从距离的长短及空间位置的变化来设计单元。例如,“小兔钻山洞”中距离长短的变化就从山洞边上开始――稍远离山洞――远距离钻山洞一直将练习的纸张撑满为止,然后又从山洞这边跑到山洞的另一边(或上面、下面)进行空间位置的训练;线条的变化从直线开始训练――稍有弧度线的训练――弧度加大、加多训练――曲线训练――走迷宫的设计(从一个拐弯――两个拐弯等等一直拐下去,从一目了然逐渐过渡到复杂图形来完成分解动作)。而整合便是将图案的变化、位置的变化、线条的变化这些内容融合起来进行知识技能的巩固。以“小兔钻山洞”为例的设计内容:①两只小兔距离较近,用直线连接;②两只小兔距离较远,用直线连接;③两只小兔距离较近,用大弧度曲线连接;④两只小兔距离较远,用大弧度曲线连接;⑤两只小兔距离较近,用小弧度曲连接;⑥两只小兔距离较远,用小弧度曲线连接;⑦小兔钻山洞,从左往右用直线画出(从右往左、从上往下、从下往上);⑧小兔钻山洞,从左往右用曲线画出(从右往左、从上往下、从下往上);⑨小兔钻山洞,从左往右用折线画出(线条从简单到复杂);⑩走迷宫:小兔钻山洞(山洞逐渐增多,从往一个方向拐――有规则的拐――无规则的拐;由易到难)。更便于学生知识技能的巩固。

四、注重概括、描画线段及图形

注重概括的目的是要求老师在设计描画的图案时有意识的用形状概括出图案的基本部位,为中、高段的归纳特征,组合图形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以描画为主的最终目标是“看点描画”,故在设计上从“线型”到“点”的逐渐过渡,图案的处理上也由简单过渡到复杂。

五、观察临摹、构成图形

经过连点、描画线段、描画图形几个循序渐进步骤的训练,学生的基本认知水平得到了提高,对图形的概括也有了初步的了解,绘画的技能也有所提高,而此时的观察临摹能让学生仔细的了解怎样概括归纳基础部分,老师对基础部分的清晰概括更能让学生了解概括事物的内涵,从而达到看到物体能清晰概括主要部分的能力。

六、归纳特征、组合图形

篇7

[关键词] 学生 自主学习 内需

第斯多惠指出:“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创新教育理念下的教师,绝非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而应该把自己视为激发、鼓励、促进学生学习和探索的引导者、促进者、咨询者、支持者,使教师从“知识传授者”转变为“知识探索的导航者。”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人,通过一系列的自主学习活动,积极地把书本上介绍的科学知识转化为自己的精神财富,并能用于实践。每位教师通过激发学生的内需,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一、确立自主学习观念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的内心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总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求特别强烈。”人本主义教学观则认为,每个学生都蕴藏着独立学习的巨大潜能。教师特别应注意培养学生这种求知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让学生在学习中主动探究,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首先,应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内在需求。因此,有必要对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教育,让学生明确自主学习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自身立足于未来竞争社会的需要,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其次,教师应借助各种途径,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自信心,砥砺自主学习意志,充分认识自身具有的巨大潜能,树立起自主学习勇气和自信。

二、营造自主学习环境

儿童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心理是在外界环境的影响下发生和发展起来的。可见,营造一个和谐、民主、宽松、合作的自主学习环境是培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一方沃土。

1.形成自主学习氛围

在学习11~20各数的认识时,为了使学生正确理解两位数的个位、十位上各表示什么,讲了一个故事:在公园里有9个兄弟1~9和小妹妹0,他们开心地在一块玩,可是自从来了“>”和“

2.创设自主学习情境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充分考虑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结合他们的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设计富有情趣的数学教学活动,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可见,以“情”为纽带,以“思”为核心的教学情境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桥梁。创设自主学习情境的形式是多样的,诸如,问题情境、矛盾情境、探索情境,等等。下面就是创设探索情境的课例:

在教学《10的认识》时,创设这样一个情境:小猴举行“套圈比赛”,邀请10个小动物参加,让学生猜一猜小动物们有可能一次套中几个?没套中几个?让学生们讨论,通过汇报总结出10的组成,接着再问,还有可能是什么情况?最后按照成绩给小动物排队、发奖(找规律)。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不仅学到了基础知识,也使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了到提高。

三、掌握自主学习方法

小学数学常见的自主学习方法有:阅读自悟、目标导学、有序观察等,学生自主学习方法培养途径主要有:

1.导“读”――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真正能够驾驭教育过程的高手,是用学生的眼光来读教科书。”因此,教师应着力引导学生阅读数学课本。指导学生阅读应遵循从“扶”到“放”的原则,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循序渐进,提出学习要求,注意抓好三点:(1)预读。通常用于课前预习,即“先学后教”,学生超前自学,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书,教师授课时有的放矢,精讲多练;(2)精读。一般用于课上或课后进行,即在教师讲解基础上,学生主动参与阅读,进一步深入思考,窥探书中的要旨,抓住重点,突破难点;(3)串读。一般用于复习阶段,即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和疑难处,将知识线组成知识网,将所学到的知识融会贯通,运用自如。

2.启“思”――激发自主学习的敏锐性

思维是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开发学生智力的襁褓。教学时,教学生学会思考,应着力于四个“善于”:(1)善于带着预习中的问题思考;(2)善于从同学的发言中启发自己思考;(3)善于采用变式思考;(4)善于精心设问。例如,在设计“平均数”一课的结尾时,老师问:这节课快结束了,如果你给自己学习打分(满分10分),你打几分?请一个4人组为代表发言。学生发言后老师又问:谁会算出这组学生的平均分?最后老师问:如果让你在“平均数”前面加一个修饰语,你会怎么填(有趣的平均数、善变的平均数、神奇的平均数)?这样结尾让学生意犹未尽,让学生思维、情感、智慧尽情得到张扬,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敏锐性。

3.善“问” 强化自主学习的深刻性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在教学中应善于运用悬念、串联等激疑方法,努力创设问题情境,尽可能提供质疑的契机,教给质疑的方法,如抓住知识的重点、难点、关键点,新旧知识的契合点质疑,使“有疑――释疑”的教学过程成为学生自主参与的过程,形成终身受用的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例如,特级教师俞正强六年级“复习课”他指着1/2问:你们谁能不说“二分之一”,但能表达1/2的意思? A(1)2/1的倒数;(2)1÷2;(3)0.5;(4) 50%;(5)五折;(6)一半。谁能有不同的表达方式?也可以从具体的描述中表达. B(1)2/4的最简分数;(2)分子是1分母是2的分数;(3)分母是2的真分数。你们还能从不同的思维方向去想吗?比如:分数的意义。这样学生自主学习情趣调动起来,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

4.会“说” 提高自主学习的延拓性。

篇8

我是**大学教育学院心理学专业的一名学生,在大学期间,我努力学习,在老师的指导,同学的帮组下我的专业知识更是取得优秀的成绩,思想上也和祖国高度统一,坚持拥护党的领导,社会实践能力也有质的飞跃,下面就是这段时光的自我鉴定。

专业学习上,通过心理学的学习我对自己主观的心理世界有了一个客观的认识,认清了自己性格中的优点和缺陷,明了了自己的潜力所在,为提升自我,超越自我指明了方向,心理学教会我在不丧失自我的前提下,从他人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和看待问题。心理学教给我如何适应纷繁社会,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迅速成长的技能与技巧,让我能够抱着一份平淡与坦诚去面对现实中的人与事。

社会实践方面,多次社会实践经历,如营销策划,车展设计,也证明和表现了我较高水准的组织策划和沟通协调能力,显示了相关的问题解决及管理能力。现在我已不仅仅满足于单纯的实践,我需要更大的展现自我的舞台。社会为我提供了,我也清楚在这个舞台上充满了挑战,但挑战与机遇并存!

生活方面,我性格中敢为性的一面注定我不是一个墨守成规的人。我不固守书面理论,尽力尝试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实践印证理论,以理论指导实践。并能很好地做到灵活变通,在实践中将理论提升为符合现实情景的操作。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展现一个了更为广阔的发挥空间,让我不拘泥单纯的理论和盲目的实践。

有了这段快乐而又充实的人生经历,我相信我在以后的人生大道上一定可以迎接自如,创造属于自己的天空!

【心理学毕业生自我鉴定二】

我一直庆幸自己所选择的专业是我一直钟爱的的心理学专业。

四年来在学校的教育下,培养了我努力进取、积极向上的品质。本人性格开朗,善于交流,具有团队协作精神;对新事物新知识有受能力,富于创新精神,乐于接受挑战。

在校期间,我充分利用学校优越的学习条件和浓郁的学术氛围,认真学习了应用心理学专业教学计划规定的内容,取得了良好的成绩,得到老师们的好评,具备了较高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同时我对计算机的应用和英语有着较高的兴趣,曾获得了计算机二级等级考试合格证书,能够熟练的运用Microsoft Office Word 2003、Microsoft Office Excel 2003 、Microsoft Office PowerPoint等办公软件,且通过了全国英语四级等级考试,具有较好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

在学好文化课程的同时,我还积极参加社会工作和暑期实践。在参加社会实践工作时,我积极投入,谦虚谨慎,团结同学,吃苦耐劳,很好地完成了工作,表现出较强的组织能力,与人密切合作的能力和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 我相信自已所具有的知识和处事能力完全可以胜任任何困难的工作,环境的艰苦并不能阻碍完成我要完成的工作。

【心理学毕业生自我鉴定三】

我是xxx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心理学专业的一名学生。大学四年,是我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在这大好时光里,我本着学好本专业,尽量扩大知识面,并加强能力锻炼的原则,大量汲取知识财富,锻炼了自己的各种能力。我努力的学习基础课,深研专业知识,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多次名列前茅,连年获得奖学金。本人在几年中系统学习了心理学、普通心理学、实验心理学、心理统计、学习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心理测量、工业心理学、教育心理学、临床心理学。

大学四年,通过心理学的学习我对自己主观的心理世界有了一个客观的认识,认清了自己性格中的优点和缺陷,明了了自己的潜力所在,为提升自我,超越自我指明了方向,心理学教会我在不丧失自我的前提下,从他人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和看待问题。心理学教给我如何适应纷繁社会,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迅速成长的技能与技巧,让我能够抱着一份平淡与坦诚去面对现实中的人与事。

多次社会实践经历,如营销策划,车展设计,也证明和表现了我较高水准的组织策划和沟通协调能力,显示了相关的问题解决及管理能力。现在我已不仅仅满足于单纯的实践,我需要更大的展现自我的舞台。

我是一个外向型的人,性格开朗活泼,待人处事热情大方,生活态度端正向上,思想开放积极,能很快接受新鲜事物。我最大的特点是:热心待人,诚实守信,具有创新和开拓意识,勇于挑战自我。为人处世上,我坚持严于律已,宽以待人,“若要人敬已,先要已敬人”,良好的人际关系正是建立在理解与沟通基础之上的。

天大地大,世界永无尽头,这四年中,在各方面我都有量的积累和质的飞跃,但我知道自己除了理论知识之外,我的经验与阅历还尚浅。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些还需我在以后的实践工作和学习之中不断提高!我已准备好了接受挑战,迎接机遇。微笑面对每一天,我要继续努力,做一个能真真正正奉献于社会的人。

【心理学毕业生自我鉴定四】

在人事心理学学习中,实践并学会了工作分析基本流程,了解了一些HRM基本知识;在管理心理学中,掌握了部分管理学理论知识及流程,如EAP、不同的工作设计;选修了劳动法,知晓了一些关于劳动法、就业法、仲裁法等知识;通过团体心理培训课,看到了团体游戏对鼓舞士气、培养相关能力的意义。

计划安排较细致,注重随时记录在案;做事较细心,注意事后检查;较诚实乐观,具有较好的抗压能力,能承担强度较大、连续的工作;乐于融入团体,按时完成自己的任务并乐于承担额外工作;心理学基础知识较扎实,善于主动学习并向他人请教。

【心理学毕业生自我鉴定五】

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工作细心,大胆负责。

学习能力强,在校期间还参加了心理咨询师的培训,并合格肄业。另外,还参加了湖南师范大学的本科考试,预今年之内完成所有学业。

对管理课堂有一定的驾驭能力,并在实习期间得到老师的褒奖,取得了"优秀实习生"的荣誉。

性格活波,能歌善舞。善于与学生们进行沟通,熟悉学校心理学与儿童心理学等相关专业知识。

对应用心理学涉及的管理心理学,人力资源管理,群众心理学等等专业知识掌握熟练。

取得了心理咨询师的三级证书和初中教师资格证。

【心理学毕业生自我鉴定六】

通过四年的大学生活和专业学习,以及师友的积极影响和个人努力,本人具备了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系统掌握了心理咨询的基本技巧,参加了多次心理辅导活动,如团体心理辅导—和谐寝室,对初中生普及心理学知识—揭开心理学神秘的面纱,高三生考前辅导—自信等等。同时我利用课余时间涉猎了很多专业书籍如:《梦的解析》,《拯救青春》,《心理学与生活》,《爱的艺术》等等。

本人的气质类型是个典型的复合型,既有多血质的开朗,热情又有胆汁质的坦诚直率,表里如一;既有粘液质的安静,忍耐又有抑郁质的敏感,细腻,随着年龄的增长性格有内敛发展的倾向。虽然有各种不同类型的优点,但是也难免也因为年轻,阅历尚浅而有冲动、考虑不成熟的时候,不过我都尽量在学习改进,并根据任务要求适当调整自己的方式,总之一句话:生命不息,奋斗不止!

【心理学毕业生自我鉴定七】

在大学期间,我主要学习心理学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心理学科学思维和科学实验的基本训练,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我的专业学习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青少年心理健康和咨询方向,二是人力资源管理方向。通过学习,我具备了心理学实验和心理测量的基本能力和将心理学理论、技术应用于某一相关领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篇9

一、英语歌谣的特点

歌谣深受儿童的喜爱,因为它所具有的特点非常符合儿童的天性。儿童心理学表明,儿童具有想象力丰富、爱玩好动的天性。歌谣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在课堂上创设一种有意义的语言情景,有利于培养学生语感及对学生进行美的熏陶。

在小学进行英语歌谣教学,能让小学生通过聆听、唱诵儿歌的形式兴趣盎然地学习英语,同时,通过综合运用活动性、直观性、讲授性的教学方法达到其独有的学习效果。

1.词句简单。小学是学习语言的关键期,此时小学英语语句简单、语法结构单纯、语汇贫乏,因此,语言浅显的英语歌谣把正确的语法、语汇与少年儿童的口语结合起来,形成优美的、规范的英语口语,适应了学生语言发展的水平,能被学生理解和接受。英语歌谣中使用的词汇主要有动物、食物、日常用品、交通工具、走、跑、跳、爬等基本动作、颜色、形状、大小等,这些词反映的事物及其属性比较具体,契合了少年儿童的思维特点。英语歌谣中简单句的大量使用,容易为他们所接受和掌握。

2.内容生动。英语歌谣的语言特别强调形象性,着力于对人和事物的生动描绘,突出它的形态感、色彩感和动作感。所描绘的人和物,使幼儿念起来感到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触其物。学生接受外部事物主要是通过视觉和听觉感受器,进入大脑的许多信息中,画面给幼儿的印象是很深刻的。所以图画能引起幼儿的听觉直感,唤起他对事物的注意、想象和理解。

3.音韵自然和谐。英语歌谣大多节奏明快,押韵巧妙有趣,并且常可伴随着动作、节拍进行朗诵表演,所以受到活泼好动的儿童的欢迎。而且歌谣与音乐密切联系,儿歌有的悦耳和谐的音韵和鲜明的节奏能使幼儿产生愉悦感。有些歌谣在内容上没有多大意义,但其和谐的韵律、铿铿的音响都从听觉上给幼儿以愉悦。因而儿歌的语言不仅要求浅显、口语化,而且须有严格的韵律、明朗的节奏,常形成有规律的反复。

4.富于动作感。小学生主要是以具体形象性思维为主,但大多数学生还是保留了直觉行动性思维的特点。这一特点决定了他们对英语歌谣动作性的要求。在英语歌谣作品中,富于动感的语言能有效地唤起幼儿的注意,增强他们对内容的理解。正因为英语歌谣具有这些其他英语文学形式所不能比拟的独特特点,因此在小学的英语教育中我们提倡用英语歌谣的形式进行教学,以此来陶冶学生的性情,开启他们的心智,从而促进学生英语听说能力的发展。

5.英语歌谣能增强儿童的记忆力。牛津小学英语教材,其内容之多、范围之广是众多小学英语教师觉得难教的原因之一。但如果我们能好好地利用书本上的歌谣来配合我们的教学,应该会收到一定的效果。

让学生边学、边唱、边做动作,那会减轻了孩子们对句子记忆难的心理负担,而实际当他们能唱这首歌曲时,他们的无意识记忆已把句子记牢了。

二、英语歌谣的教学方法

1.全身反应法。全身反应法( Total Physic a Response 简称TPR) 是通过身体动作教语言的方法,强调言语与动作的协调配合。它的创始人是美国加里福尼亚圣何塞(San Jose)州立大学心理学教授James Asher创立。从发展心理学的角度出发,Asher指出,针对小孩的语言大多是命令句,小孩一般先用身体反应,而后再学会用语言进行反应,强调理解先于开口,因此,“听──做动作”是全身反应法的最明显的特征。教授的语言多以祈使句为主。这种方法充分利用了幼儿活泼好动的特点,在激发幼儿学习英语的兴趣方面有一定的作用。由于这种方法对幼儿的言语输出不作严格的要求并带有游戏的性质,因此可以减少幼儿的学习负担,培养他们愉快的学习情绪,提高学习的效率。把歌谣的内容用动作或表情表现出来,即边说边做动作,学生喜闻乐见。

加动作是为了学生学习起来感到轻松愉快,所以并不要求动作像跳舞那样优美。所以有一些歌谣的内容不那么好加动作,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加上一些简单的、与节奏协调的动作就可以了。

2.情境教学法。情境指的是情和境的统一体,情代表人及其所有行为、心理,境则强调客观世界的构成和自然性。情与境的结合使幼儿处于一种宽松、自由且贴近幼儿生活的氛围中。情境教学法最主要的特点是新的英语儿歌通过情境进行教学和操练,学生在情境中兴趣高、理解快、记得牢。运用情境教学法,关键是要创设轻松愉快的情境,让学生能有兴趣地主动学习并学会迁移到不同的情境中去。教师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创设情境。

首先是利用自然环境,创设游戏情境。丰富多彩的自然界是学生学习英语歌谣的活“教材”,自然界中的花草树木、游鱼爬虫、高山流水、日出日落等美丽景色都能让孩子们身临其境,孩子们在观察的过程中利用自然界中的素材来学习英语歌谣。

其次是利用角色扮演,创造模拟情境。在教师创设的模拟情境中,学生扮演儿歌中的角色,通过表情、动作来理解和表达所学的内容。

3.吟诵法。让学生在课堂上朗诵韵律诗歌、歌谣等,可以减少疲劳、调节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等多方面的好处。在教学时要选择适合学生唱的歌谣,并先说后唱,要读出抑扬顿挫的节奏,用生动的语调表达出歌谣中生动、优美、丰富的意境。

对小学生来说,单一的朗诵方式会令他们厌烦,老师应善于营造气氛,充分运用生动的口头语言和身体语言来感染学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运用多种形式训练,使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到活动中去,并有表现自我的机会。除模仿、齐诵外,还可有领诵、轮诵及对诵等。

篇10

一、创设情境,激发好奇心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为了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往往需要任课教师设计具体、直观、灵活的英语情境,真实的情境教学有利于学生相互交流,启发学习动机,树立学习信心。教师只有在充分利用教科书中设计栩栩如生的情境,如购物、生日聚会、问路、看病等,为学生提供使用英语进行交流的机会。每当学生进入扮演的角色,成功做成一件事,他们便会感觉到兴趣倍增,对英语学习产生热情与信心,学习动机和情意都会受到很大的激励,情境教学能够有效地加速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和掌握,通过小组合作完成游戏活动,让学生在交流中使用英语,在学习过程中体验英语的乐趣。让学生在玩中学,使学习变得轻松愉快,培养了学生的听辨能力和对语言的支配感,形成英语学习动机。教师就是需要设计合理的情境教学,创造出各种机会让学生多讲多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趣味性的使用简单英语进行交流,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语言能力。

二、编排chant,引发兴趣

外研版新标准小学英语教材的编排中,每一个教学模块中的“chant”以其丰富生动的内容、抑扬顿挫的语音语调、明快的节奏、隽永的韵味而深受孩子们的喜爱。它们不但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同时也能帮助解决一些课堂教学中的疑难杂症。

例如在单词教学中的运用“chant”编排学习内容,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外研版小学英语第三册Modle 1 Unit 2中的chant

Ten big lions at the zoo.

Twenty bears and a kangaroo.

Thirty elephants in a row.

Forty monkeys go high and low.

Fifty tigers I can see.

Sixty parrots in a tree.

Seventy cats and eight dogs.

Ninety birds and one hundred forgs.

该chant中包含了整十数和动物的词汇,教学容量大。然而将他们编排在这个上下押韵,节奏感强的chant中,配上音乐节奏顿时兴趣高涨,跃跃欲试。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这些单词。

再如外研版小学英语第二册Modle 4 Unit 2中的chant

Noodles and rice are very very nice.

Mmm, mmm, mmm!

Ginger and spice are not very nice.

No ,no, no!

Not very nice!

在这个单元的教学中孩子们面对每天熟悉的食物兴趣很大,配上这则chant让整个课堂锦上添花,回味无穷。Chant激发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它以独特的结构,上下押韵,节奏感强,语言精练,简单好记,且在课堂中容易操作等特点,成为学生记忆和掌握知识的重要环节。同时,也是教师活跃课堂气氛,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的重要教学手段。

三、设计游戏,边“玩”边学游戏引入

游戏对孩子们来说,它既是一种玩耍活动,更是一种学习活动。游戏作为教学辅助手段穿插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可起到“剂”的作用,能够调整情绪、活跃气氛、提高学习效果。

我在教授有关人体部位名称的单词时,我是这样引入新课的

Hello,boys and girls!Let’s play a game,OK?学生一听要做游戏,劲头一下就上来了,个个跃跃欲试。这时教师便讲解游戏内容、方法。T:Now,when I say:“Touch your face.”You should touch your face like me,and at the same time you should say:This is my face。接着师生便一同做这个游戏。这样引入新课的方法,不但复习了大量词汇和句子,为学习新课做了铺垫,而且由于学生感兴趣,急于想知道教师要说哪些人体部位名称,从而促使他们动脑、动口、动手,他们便在摸一摸,指一指,说一说,笑一笑中记住了这些人体部位名称。

四、优化评价,挖掘潜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