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商务的认识范文

时间:2023-12-04 17:57:2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国际商务的认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国际商务的认识

篇1

[关键词]文化差异跨文化沟通跨文化认同

一、文化差异

所谓“文化差异”,简要地说是指不同国家、民族间文化上的差别。内容涉及到语言、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思维方式、、伦理道德、生活方式、风俗习惯、审美观念等。

其中最基本的五个问题,即人的本性、人与自然的关系、时间观念、行为方式和人际关系五个方面。Trompenaars(1988)提出了国家文化的七个特征:普遍性与具体性、个人主义与共有主义、中性与情感性、特殊性与扩散性、成就文化与归因文化、持续性与同时性时间取向、内在控制与外在控制的环境价值取向。EdwardT.Hall(1976)则提出了高情景文化语言和低情景文化语言分析框架。

通过文化维度模型分解出的文化特征可知,不同国家、不同地域有着自身独特的文化,当两种文化在同一环境系统交汇时,必然存在文化差异(Culturaldifferences)。两种文化之间差距越大,所需要解决的问题也就越多。

二、跨文化沟通———国际商务合作中的应用

跨文化沟通(Cross-culturalCommunication)是指两个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或群体之间表达思想、传递信息、交流感情、形成互动的行为过程(唐炎钊等,2005)。陈剑平等(2005)提出跨文化沟通的实质,是不同文化双方对彼此尊重和理解。从广义而言,跨文化沟通的目的在于存在文化差异的双方在尽量避免或者减少跨文化风险(Cross-culturalRisks)的前提下,,积极发展双方的文化认同感(CulturalIdentity),将跨文化(Cross-culturalConflict)降低到最低程度,产生文化协同效应(CulturalSynergy)。

三、国际商务合作中的文化差异产生原因

国际商务合作沟通的主要特点是文化的差异性,文化的差异性是影响国际商务合作沟通的关键因素。

第一,价值观和思维方式的不同。在国际商务合作沟通中,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他们的价值观和思维活动方式是不同的,不同类型的方式方法容易给沟通造成障碍。

第二,先入为主的母国文化主义。其内在的许多规则有时候也是所在国成员无法觉察到的,人的内心具有趋同性,倾向于与自己有相同信仰相同文化背景。但在国际商务合作中,面对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这样考虑会引起沟通诸多问题。

第三,文化优越感。人们作为某一特定文化成员所表现出来的优越感,通常是无意习得的,并且总是在意识的层面反映出来。这种偏见会极大地打击国际商务合作其他成员的积极性,使合作过程遭到破坏。

第四,缺乏共感。因为思维方式的不同,对事物的态度不同,往往面对不同文化背景的行为不能够理解。沟通过程中缺乏共感的主要原因是人们经常过多的站在自己的立场而不是他人的立场上去理解、认识和评价事物。

四、对策

国际商务合作中,通过发展文化移情,可以客观充分了不同国家文化的特征,并可在尊重文化差异的基础上逐渐建立起共同的价值观,培养跨文化认同,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沟通和理解。

具体措施如下:

第一,分析文化特征,划分高情景文化和低情景文化。高情景文化中的沟通过程常常是含蓄的,沟通中重视的是“情景”,而不是“内容”;低情景文化的沟通过程中,“内容”备受重视,沟通常常是直接的,不太重视个体之间的关系。

第二,发展共感,消除文化中心主义,增强人与人之间的理解与包容。发展共感,首先要承认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分析文化特点。其次要有一种“换位”思考意识,排除对不同文化的排斥和各种成见,试图用对方的思维方式去看待问题,设身处地地站在他人的角度去理解文化现象。再次,要摆脱文化中心主义的偏见。只有客观、公正、全面地认识和理解差异文化,才能消除在国际商务合作过程中的种种文化因素障碍。

第三,注重反馈。在国际商务合作的沟通过程中,反馈是非常重要的,发讯者根据核实的结果再发出信息,以进一步确认所发出的信息是否已经得到有效的传递和理解,从而使双方对沟通过程和有效性加以正确的把握。双向沟通有助于对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信息的诠释。通过双向沟通和反馈,进一步刺激跨文化沟通的积极性,拓宽沟通渠道,及时总结沟通中好的经验并加于推广,并对沟通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纠偏。

参考文献:

[1](瑞士)苏珊•施奈德等.跨文化管理(石永恒译)[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1

[2]张新胜(澳)杰夫•拉索尔等.国际管理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3]崔立新韩经伦.论企业全球化引起的沟通障碍[J].南开管理评论,1999

[4]杨泉:跨国企业中的跨文化管理[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2

[5]孙东川陈伟翔:跨文化的有效沟通[J].财经问题研究,2003

[6]王成银:解析文化差异在现代经济合作中的影响[J].工业技术经济,2004

[7]G.HofstedeandMichaelH.Bond,ConfuciusConnection:FromCulturalRootstoEconomicGrowth,OrganizationalDynamics,16,1988

篇2

国际商务专业硕士创业型人才培养

在我国研究生教育中,专业学位是一种重要的教育形式,专业学位所培养的人才相比较学术型硕士研究生更偏重于应用和实践。因而,需要培养国际商务专业硕士创业型人才不仅需要转变我国原有的旧的教育观念,还需要学习和借鉴外国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和国际商务专业硕士人才培养体系,并结合我国实际的国情和社会经济发展状况,找出适合我国高校切实可行的对于国际型商务专业硕士创业型人才的培养道路。

一、国际商务专业硕士创业型人才培养的必要性

国际商务的概念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其人才的培养要求远远高于我国高校以往所培养的外贸人才,而一个国际商务专业人才则应该具备以下能力:(1)国际上的人际交往能力;(2)创新和自我开拓能力;(3)具备一定的国际事务能力;(4)对于信息的获取有较高的能力;(5)具有多种专业知识或技术。作为国际商务专业人才在拥有以上能力的同时,还应该具有较强的判断力和执行力,同时还应具有开阔的视野。

我国专业硕士的培养目标本身就是培养应用性人才,而“应用”的具体表现则是创业,但我国对于应用性人才的培养仅仅只停留于文字的表述上,在实际落实的过程中往往体现不足。归其原因是由于我国对于传统教育和教学模式的沿袭。我国高校在对于人才的培养上往往更重视学术上的环节,大多缺乏理论实践,因而我国缺乏创业型人才。国际商务专业在我国发展较晚,我国国际商务专业硕士人才本身就很少,加之我国的教育环境,国际商务专业硕士创业型人才则少之又少了。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与世界各国的联系不断加强,这就使得我国经济开始与世界接轨,因而对于国际化的人才的需求就越来越大。

二、国际商务专业硕士创业型人才培养的现状

(一)培养目标定位准确性的缺乏

国际商务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对于国际商务专业硕士专业人才的培养应该有清晰的定位,如果没有清晰的定位,培养的国际商务专业硕士人才则缺乏竞争力。这就大大影响了我国国际商务专业硕士创业型人才的培养。

(二)教学及课程设置上存在问题

国际商务专业是一门跨学科专业,其涉及的学科很广泛,但是我国目前对于国际商务硕士的培养在教学和课程设计上存在不能在课程上实现科学的统一,这就导致学生要么专业知识水平不够,抑或对于理论的实践缺乏。

(三)缺乏理论实践的环节

国际商务专业属于一门偏向实践的专业,但实际操作上,因为我国对此研究处于起步阶段,大多重视理论上的培养,忽视理论转化为实践的过程,这就使得培养的国际商务专业型人才大多缺乏理论实践。

三、国际商务专业硕士创业型人才培养的途径

(一)加强创业知识方面的教育

在加强学生专业知识培养的同时还应该兼顾对于创业知识的教育。具体实践中可以设置创业相关的课程,如公关学、管理学等学科,使学生具备创业者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从而使学校培养出能适应社会和市场经济的国际商务专业硕士创业型人才。

(二)增加对于创业能力的训练

创业方面的教育仅仅纸上谈兵也是不可行的,与此同时还应该加强对于国际商务专业硕士人才创业能力实际操作和实践上的训练。这主要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实现:首先,鼓励国际商务专业学生参与到相关课题的研究;其次,加强和相关企业的合作,鼓励国际商务专业硕士专业的学生去相关企业进行实习和锻炼。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具既有较高理论知识水平又有实践经验的高素质国际商务专业硕士创业型人才。

(三)加强学校和企业的合作

面对我国国际商务专业硕士人才培养的现状,学校应该积极实行和企业间的合作,加强学校与企业间的联系,实行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从而给学生一个能够实际操作和实践的平台。使得国际商务专业硕士人才能够具备实践经验,成为能够适应社会变化和发展的国际商务专业硕士创业型人才。

四、结语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以及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对于国际商务专业硕士创业型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这就要求我国在对于国际商务专业创业型人才的培养过程中不仅要吸收借鉴国外的现今教学经验,还要结合自身的国情和社会发展条件,找到适合我国国情的切实可行的国际商务专业硕士人才培养模式。只有找到既符合我国国情又切实可行的国际商务专业硕士创业型人才的培养模式,才能促进我国国际商务专业硕士创业型人才培养水平的不断提高,培养出世界水准的国际商务专业硕士创业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施锦芳.国际商务专业硕士人才培养模式思考[J].大连大学学报,2012,(04):81-83.

[2]常永胜,罗海鸥.基于创业导向的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目标与路径研究[J].高教探索,2012,(06):100-104.

[3]侯铁建,刘丽,刘增科.地方院校国际商务专业硕士学位教育前瞻性分析――以徐州师范大学国际商务专业硕士学位工作为例[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10,(06):708-711.

[4]郭桂杭.国际通用型商务人才培养模式评价――以广外大国际商务专业为例[J].当代经济,2008,(08):148-150.

篇3

论文关键词: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高职商务英语;人才培养

一、前言

义乌因小商品市场,发达便捷的物流条件、创新的国际贸易环境和诚信包容的义乌精神吸引了来自全球各地的客商。对依托于专业批发市场的义乌对外贸易行业来说,既具备扎实的英语语言功底,又懂商务知识,同时了解义乌市场、熟悉市场采购的商务英语人才大受欢迎。这种人才需求为高职院校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也提出了新的任务。高职院校应针对当地贸易经济发展的特点,积极探索适应义乌市场发展和新型贸易方式的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模式。

二、商务英语人才的需求情况

随着义乌对外贸易的快速增长,外向型企业对商务英语人才的需求量急剧增加。与大型企事业单位对人才的学历有严格要求不同,他们所提供的大多数岗位要求大专学历即可,但必须具备过硬的英语语言技能、必要的国际商务知识和相当的小商品市场采购知识和经验。然而,尽管应聘商务英语职位者为数众多,但招聘到的人才往往因为仅仅具备英语语言技能,不了解义乌市场和义乌对外贸易的特点,不具备国际商务知识和实践经验不能胜任工作。企业或者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培养新人,或者只能放弃选择重新招聘,造成极大的损失。《教育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指出高职院校要培养一批适应区域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在此目标下培养的高职毕业生恰好可以满足义乌各类企业对商务英语人才的需求。可见,高职院校准确定位,创新思路培养一批适应义乌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应用型、技能型商务英语人才前景乐观、意义重大。

三、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背景下商务英语人才的能力素质要求

(一)扎实的英语语言文化功底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英语作为一门国际语言,成为各国之间沟通的桥梁,联系的纽带。小商品市场吸引了来自全球100多个多家和地区的近万名境外客商常驻义乌,3000多家境外企业办事处,40多万人次入境客商,义乌因此被称作“小联合国”。尽管驻义外商和入境外商来自全球各地,且以中东、非洲、东南亚等母语非英语地区和国家,英语仍是外商在工作和生活中最常使用的语言。因此,商务英语人才应具备扎实的英语语言文化功底,较强的英语听、说、读、写、译和交际与应用能力、谈判能力。

(二)专业的商务背景知识和较强的商务运作能力

商务背景知识涉及经贸、金融、管理、海关、贸易实务、报关各方面。商务英语人才应熟悉各国关税制度、国际汇兑、法律、保险知识。商务运作能力是指能够适应现代各类经贸活动的要求,具备从事商务接待,处理商务函电,进行商务谈判等业务操作的能力。要求商务英语人才能够熟练操作现代办公设备,具备从事电子商务的能力,具有较强的人际交往和团队合作能力。

(三)专业的小商品市场视野

中国小商品城由义乌国际商贸城一至五区以及周边各类专业市场组成,营业面积430多万平方米,有6.2万个商铺,20多万家生产企业和供应商,拥有170多万种商品。小商品市场按照商品的种类划分为不同的区域,如国际商贸城一区市场经营假花、饰品、工艺礼品、玩具;二区市场经营箱包、五金工具、厨房用具等;三区市场经营文具、化妆品、服装配件等;四区市场经营内衣、袜类、服装辅料、日用品、鞋类等;五区市场除经营床上用品、内衣外,在一楼开设了进口商品馆,展销来自全球各地的各种产品。要想在这一大规模的市场环境中游刃有余,就必须了解市场布局,熟悉产品分布情况。

(四)高尚的职业道德素质

商务英语人才还应当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商务英语人才应当具有良好的服务意识,强烈的进取心、事业心和责任感,诚实守信,忠诚于企业,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并发挥自己的才干,为企业创造最大的效益,以实现自身的价值。

四、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模式

(一)确立商务英语专业学科定位,优化课程设置

商务英语以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为理论指导,应用于商务、经贸等领域,是一门应用型的边缘交叉学科。商务英语专业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习者在商务环境中熟练使用英语开展商务活动的能力,既要培养学生的英语语言技能,也要培养商务交际能力。在商务英语教学中,英语是完成教学任务的手段,在商务环境中熟练使用英语的技能,包括英语语言技能、商务交际技能,则是教学内容。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要做到英语与商务的有机结合,采用英语专业和英语商务方向课程结合的模式,在教授英语语言基础知识的同时融入专业的商务知识。基于高职学生英语基础相对较弱,学习能力相对较差的实际情况,笔者认为应首先培养学生扎实的英语语言功底,在大一开设以《综合英语》为核心,以听力、语音、语法、基础写作、阅读等为辅的专业基础课程,夯实学生英语语言功底。在此基础上,从大二开始相继设置商务与英语结合的课程如商务英语精读、商务英语谈判、外贸函电、电子商务、跨文化交际等,以及专业商务知识课程如国际贸易实务、外贸单证、商务谈判与技巧、管理学、商务礼仪等。近年来研究者们倡导在专业商务知识课程教学中使用双语教学,在师资力量允许和学生接受能力足够的情况下,这的确是将英语与商务结合的理想方式,但基于高职院校师资和学生的现实状况,笔者认为不必在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推广商务专业知识课程的双语教学。

(二)创新实践教学体系

教学与生产、社会实践相结合是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的基本途径。科学、创新的实践教学体系是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商务英语人才的关键。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和实施应以本地社会经济发展的特点为基石,以融入和促进本地社会经济发展为出发点,不断完善校内、校外实践教学条件,促进英语语言能力和商务能力的有效结合。

就校内实践教学而言,商务英语专业应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构建网络机房、语言实验室、自主学习中心以实现学习者语言沟通技能的提高。建立商务实训室和商务实训机房,配备各项实训所需的商务软件、设备进行单证制作实训、进出口业务洽谈实训、商务函电写作实训等专项技能训练提高商务交际能力。

在校外实践教学方面,高职院校应抓住义乌经济发展的特点,积极与政府、企业合作,建立商务英语专业校外实训基地。途径如下:1、与国际博览中心合作,建立展会实训基地。义乌每年举办两次大型国际展会(义乌国际小商品博览会和义乌国际文化产品博览会),吸引了大量的国外采购商,近两年,国外参展商的数量也开始增加。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可以在展会实训基地开展翻译、引导、办证等外商服务活动,在真实的场景中实现语言技能的提高。还可开展市场调查、人才需求等各类调查,了解社会对商务英语专业的需求情况;2、将小商品市场作为实训基地。学生不仅可以对市场热销产品进行调查,了解国际市场行情,还可以利用外商人流量大的优势,建立与外商的沟通和联系,甚至得到某些商务机会;3、加强与政府外事部门的合作。义乌外侨办每年承担大量的外事接待任务,特别是在博览会期间,繁重的任务常造成人手不够的局面。高职院校可与外事部门建立合作关系,为学生争取协助外事部门迎送、接待外宾的机会。这种高规格的接待工作不仅可以为学生提供提高语言技能的机会,也提高了他们人际交往的能力;4、加强与贸易公司的合作。由于贸易公司商务信息保密需要,他们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不高。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应积极与有意向的公司接触、洽谈,甚至签署保密协议,争取建设贸易公司实训基地的机会。同时,还要加强学生职业道德建设,培养他们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通过优秀人才与贸易公司的成功合作推动实训基地的建设。此外,还可推动与国际物流公司的合作;5、建立创业实践基地。随着国际电子商务的发展,国际小额批发业务日益红火。“中国制造”开始以小批量、多批次的订单形式发往全球各地。作为全球最大的小商品批发市场,义乌在货源、物流等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利用电子商务平台开展创业实践成为越来越多怀有创业梦想的高职学生的选择。高职院校可以建设国际电子商务基地,为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创业实践提供场所和必要设备,使学生在电子商务创业实践中实现英语语言技能和商务技能的有效结合,促成订单的完成,更好地实现他们的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此外,学生在创业过程中碰到的问题还将促使他们更加积极地学习新的知识,不断完善自己。因此,建立国际电子商务创业基地不但能促进学生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还可促进他们语言能力、商务能力和事业拓展能力的提高,可谓一举多得。

篇4

关键词:上市公司;企业高管;激励制度

一、我国上市公司高级管理人员激励制度的重要性

公司薪水制度的具体作用就是设计这种制度从而对公司对外运行的影响。薪水制度的建立也是极大的决定着公司对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内容,所以该作用和公司对人员管理的作用是一样的。加强对上市公司企业高管的激励制度们可以保证高管的工作态度,这些也将会保证高管日常生活的基本需求,这样也将会极大的激励高管能够完成公司所需的基本任务。另外通过薪水制度极大地激励企业高管的工作热情,从而使企业获得高于成本的利润:与此同时,一个完善的薪水制度也将会极大地让企业内部文化更好的发展。另外加强企业高管的激励制度的完善,还可以方便企业的股东加强对其的监督,可以在一定的程度上减小违法犯罪现象的发生。

二、我国上市公司高级管理人员激励制度存在的财务问题

1.激励方式比较单一,大多数是物质激励和短期的激励

虽然我国大多数的上市公司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善的薪酬设计,但是还有部分的上市公司的薪酬设计还是处于原有的阶段,仅仅是物质激励和短期的激励,对于高管的激励方式还是特别的单一。传统的薪资还是占据主导市场,上市公司采用长期激励方式的企业还是很少。上市公司采用这样的激励方式,仅仅是对企业的高管目前的管理水平做出一个评价,但是也会使企业的高管为了追求短期的利益,把企业的长期利益以及发展抛到身后。其中最典型的就是一些企业的高管为了追求眼前的利益,一般在进行投资决策的时候会首先选择那些成本较低并且投资收益较快的项目,往往放弃了那些投资成本高,收益慢但是长期收益较高的项目。另外,是大多数的上市公司一般会忽视对高管的非物质方面的激励,或者有的上市公司虽然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制度,但是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却跟不上。

2.高管的薪酬设计的随意性比较大

通过分析现在相关的薪水现状和相应的薪水制度,导致企业死气沉沉的主要原因在于仍然没有形成有效且完善的激励制度以激励员工的工作热情,这也直接导致了企业生产效率的低下和员工的劳动程度低下,严重的导致许多高管人才的辞职,从而导致了企业最终没有了竞争力,发展也将受到极大的制约。首先,每个企业中内相同的职位薪水却不相同,甚至有的公司职位差距加大,普通职位和特殊职位以及企业管理人员之间的工资待遇却很小,而有的公司则是不同职位所对应薪水之间的差距很大,普通职位的工资很少,而企业管理人员的工资确实高的离谱。而其次,相同职位却不同工资,在现有的薪水制度下,有的企业中内部工作人员与外聘人员的工资差距较大,而在正式员工在同一职位中也有着不同的薪水,甚至差距很大,这种种现象直接导致了企业员工缺乏归属感,觉得不公平,进而直接降低了员工的工作热情。

根据相关的数据可以看出,目前我国的上市公司,不论是什么性质的企业,不论企业的类型大小,高管的收入一般和企业的营业收入是没有什么直接的关系的。因此可以看出,我国上市公司高管的薪酬的设计具有很强的随意性。上市公司只有把高管的工资和公司额业绩形成挂钩,才可以充分的调动高管的工作积极性,如果高管的薪酬和公司业绩没有关系,那么薪酬所产生的激励效果就会大大降低,甚至没有。

3.高管的业绩考核指标不合理

就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形式而言,还没有建立十分客观的业绩考核体系,这样很难对这个公司的价值以及企业经理人的业绩做出一个十分合理的评价,那么在这样的基础上建立的对企业高管的激励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特别是股权激励。因为如果对企业高管采用股权激励的话,就会要去企业经营人的收入和这个企业的股票的价格以及价值变动挂钩。但是我们在现实的企业经营过程中,股票的价格和价值变动,不仅仅要收企业经营人的自身的因素决定,还要受到企业的总体经济形势等其他因素的影响。还有我国上市公司目前的股权激励制度主要还是取决于企业经营管理者的绝对业绩,并不是相比较的业绩,这样对于不同行业和不同规模的企业而言,股权激励制度所产生的激励效果是不一样的,具有很大的差异性。对待一些规模比较小,还是处于成长时期的高新技术的企业而言,那么股权激励所产生的激励效果会比较明显;但是对待一些规模比较大,已经处于成熟期的传统型的企业而言,股权激励政策多产生的激励效果会比较小。

4.高管的激励制度缺乏有效的约束机制

对于高管的激励制度没有健全完善的监督约束机制。如果监督约束的机制不健全完善的情况下,那么进行对高管的股嗉だ制度就没有办法很好的把委托人以及人之间的利益很好的统一起来。这样就会在一定的程度上给企业的人可乘之机,做出一些有利于自身利益的事情,从而损害企业所有人的利益。上市公司对高管进行股利分配的激励方法,属于是一种长期激励的约束制度,并且一部分的奖励是在高管离职以后一段时间后才会进行给予,由于经济市场处于不稳定的情况下,这种延期的股权激励也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企业的高管在利益发生冲突的时候,大多数的情况下会以自身的利益为先,会考虑自己的股权权益字自己离职延期以后会不会发生缩水。高管在面对长期利益和短期利益时,往往会为了使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做出一些损害公司整体利益的事情。通过国外的上市公司的经验可以看出,当企业的高管没有办法预期到自己的长期利益的时候,会通过一些非法的途径取得一些激励的事情。

5.高管的薪酬比较隐性,没有起到很好的刺激作用

在我国,只要求对上市公司的的税前工资的总额进行申报,并没有要求他们对薪酬的具体组成进行公司。而且我国大多数的上市公司对于企业高管的薪酬没有进行十分透明的申报,具有一定的隐蔽性。我们可以看到一些西方发达国家对于企业高管人员的薪酬的构成进行了十分严格的披露,是我国完全没有的。对于我国上市企业把高管的薪酬结构隐蔽了,每个高管只了解自己的工资结构,没有办法起来很好的刺激作用,没有办法很好的调动高管的工作积极性。

三、我国上市公司高管激励制度的财务问题的原因分析

我国的上市公司的高管激励制的财务方面存在很多的问题,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大致可以归为以下几种。

1.社会主义市场机制比较落后

我国还是处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初级阶段,各方面还不完善,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社会主义市场已经逐渐成熟,企业之间的竞争力也越来越激烈,并且随这行业的垄断形成,一些不正当的竞争使企业之间的不平等的现象越来越严重,在很大的程度上影响了市场指标的公正性。另外由于社会注意资本市场的不成熟,导致上市公司的股票价格没有办法公正的反映这个企业的真实的经营效果。也没有办法很好的反映出企业的高管的管理效果。这样也在一定的程度上打击了企业高管的工作积极性,也滋生了一些企业高管投机取巧的行为,从而限制了企业高管激励效果。

另外,职业经理人在我国还是一个新兴的事物,对于高管的一些规章制度还不完善,特别是一些上市公司还存在着委任的现象,使企业高管没有竞争的意识,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显得缺乏约束力。

2.上市公司的内部管理制度不合理

究其根源,导致目前我国上市公司高管激励制度存在的问题的直接原因很大的程度上与上市公司内部管理有关系。在我们国家目前所具备的公司制度里面,基本上都具有“一股独大”的现象,公司最大的股东同样也会加入到公司日常的经营管理中去。一般情况下,上市公司的董事长也兼着企业总经理的职责,这种现象存在的比例特别大,高达60%以上,小股东在企业中所占有的股分特别少,对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所做的决策并没有太大的影响。从公司大股东的角度来看,公司的拥有人员与公司的经营人员间的联系已经消失了;对于小股东而言,自己手里掌握的股权特比少,在实际决策中,根本不占有话语权,这些小股东只能听命于大股东,或者是出售自己的股权。上市公司的高管权利过于集中,子啊公司内部形成了新的势力,从而进行了内部控制,有时候会出现个人利益凌驾于集体利益之上的时候。

四、完善我国高管激励制度的措施

1.丰富高管的机制方式,综合运用物质激励和非物质激励

对员工的激烈,不仅仅需要物质上的激烈,也需要精神上的激烈。物质激烈一般就是发放奖金和福利待遇,但是并不是所有的物质激烈都是正面的,有时候也需要对员工进行负激励,例如员工再犯了错误时,可以进行罚款等方式的负激励。精神激烈也是不可忽视的,它可以在企业营造一个特别好的工作氛围,例如对待优秀的员工可以授予各种嘉奖,例如可以给员工提供外出旅游的机会。上市公司需将物质和精神奖励相结合,以此充分的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提高他们的工作态度。诸如,企业在给非正式员工发放薪水时,不能单纯的规定每月的固定工资,还应该完善工资制度。关于人员的工资,不应该只包括单纯的基本工资,还应该包括岗位工资、技能工资、年底分红和浮动工资,这样使工资具有灵活性,使企业中的财务激励制度更加充分,从而降低企业的费用。

2.严格规定高管的薪酬设计

在分析上市公司薪水制度完善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出上市公司在薪水制度的制定有着很多的不足。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后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薪酬管理的不断加强与完善,这种种现状表明上市公司在制定薪水制度必须要有者自。一方面,能够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通过完善薪水制度来不断推进我国经济制度的完善与改变;另一方面企业可以通过自主薪水制度的改革来提高员工的工作热情,以此更为了留住专业人士以及高级技术人才,并不断提高市场竞争力。国家对此也出台了相应的政策:对于那些具有完善稳定的薪水制度的企业可以进行放手,让他们自主进行管理;而不是的话,更要放心的放手控制。换句话来说,让公司自主进行薪水制度管理也可以依据企业自身情况进行薪水制度的改善与改革,以适应企业以及经济市场的需求。

3.建立科学合理的业绩考核制度

上市公司应该根据自己的情况,制定一套可以起到激励作用的薪资机制,另一方面必须制订一套完善且公正的评测系统。对上市公司而言,如果想要公平的进行评价,就必须对企业的员工进行职务的分析。每个员工的工作岗位不同,那么他的绩效也应该不同。我们需要注重企业运行的真实状况,制定相应的激励的机制。我国的上市公司对员工的薪水发放与市场经济价格都出现失去平衡的现象。大致这种状况的出现就是因为老式的制度的不合理性,仍存在着许多不足,有的企业更是出现“大锅饭”现象。因此,在制度完善方面,就应该加强经济市场的统计与监察,并可以向相关专业行业进行学习,探讨,并制定出与相应单位所适应的薪水制度。在这其中,重要的是个人业绩在发放薪水时所占的比例。

4.强化高管的监督约束机制

加强企业的监督机制和加强企业的约束机制,是规范企业高管激励政策不可或缺的,而这时相辅相成的关系。如果没有完善的约束机制,那么激励政策就会变得肆意,但是只是约束吗,却不进行激励,那么企业高管的积极性就会不给严重打击。我们应该平衡好二者之间的关系,充分发挥它们的作用。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调整:(1)完善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加强股东大会的作用,对企业高管进行有效的制约;(2)提高公司的审计地位,使其不受企业高管的控制;(3)加强来自银行方面的监督,一般上市公司的最大的债权人就是银行,银行成为了公司利益的相关者,有监督上市公司行为的权利。

5.完善高管的薪酬的信息披露,增加透明度

我国的上市公司的管理人员的工资结构具有很大的隐蔽性,我国只要求对上市公司的的税前工资的总额进行申报,并没有要求他们对薪酬的具体组成进行公司,因此高管的薪资的真实性显得让人怀疑。另外,上市公司进行的薪酬的披露也仅仅限于本年度,仅仅是年度总额,不利于企业的股东等相关人员对其进行监督。对于这一点,我们可以效仿一些西方发达国家,要求上市公司完整嗜返陌哑笠蹈吖艿男匠晷畔⒔行披露,从而让企业的股东等进行监督,从而做出正确的决策。

五、总结

上市公司的高管激励制度可以充分的调动企业高管的工作积极性,但是在实际的操作中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不利于上市公司的发展,我们应该认真进行总结找出问题,并进行解决,从而完善上市公司的高管的薪酬制度,充分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给企业带来更好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曲波.国有企业收入分配政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经济师,2013(12).

[2]蔡家胜.论人力资源管理中如何激励员工[J].时代经贸,2014(5).

[3]张坤.关于企业员工归属感的几点思考[J].商情,2013(10).

[4]司娜.浅析现代企业的人才发展战略[J].北方经济,2013(24).

[5]孙冉.事业单位优化知识型员工工作绩效的建议[J].中国经贸,2014(12).

[6]高明华.2009中国上市公司高管薪酬指数报告[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0.

[7]聂德刚.如何正确使用股权激励[J].中华财会网,2004.

[8]高晓博.经理激励与股权期权[M].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2001.

[9]刘佳佳.国有企业高管人员约束机制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0.

篇5

1997年无记名(一期)国债(以下简称本期国债)发行期已经结束,为解决商业银行本期国债发行剩余部分的交易需要,现将商业银行持有的本期国债券面暂存等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各国有商业银行、其他商业银行和城市合作银行(以下简称商业银行或存券单位)持有的本期国债在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中央结算公司”统一托管。考虑到各商业银行发行剩余的本期国债券面散存各地,集中托管有困难,经部、行研究决定,可由各商业银行将券面集中后就近交当地中国人民银行省、区、市分行暂存。券面暂存工作,应于1997年7月31日前结束。

二、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授权中央结算公司,委托中国人民银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深圳特区分行办理商业银行发行剩余本期国债的券面暂存业务。各省级分行的货币金银处负责办理商业银行送存的本期国债收存入库、保管业务;国库处负责办理本期国债暂存帐务管理和帐单传递。

办理国债券存入的营业时间为当地分行货币金银处开库时间,当天入库的国债券被记入中央结算公司托管帐户的时间不迟于第二个工作日。

三、存券单位办理本期国债券入库手续前,应按以下规定打包、捆扎:

1.同券别的国债券每100张为一把,用宽纸条捆紧,在腰条上加盖带行号的经办人、复核人印章。

2.同券别的国债每10把为一捆,以粗绳十字捆封。封签上加盖经办单位业务印章和带行号的经办人印章,并写明封包日期。

3.不足一捆的零把国债券也需以粗绳十字捆扎,交存时签封。

4.不足一把的零散国债券由商业银行自己保管。

四、本期国债券面送存手续如下:

1.存券单位经办人凭单位介绍信和本人身份证到当地分行国库处领取空白的本期国债入库单一式四联(格式见附表,以下简称入库单),按券别填写入库单,并加盖单位业务章和经办人印章后送国库处,国库处确认其身份并审核所填写的内容无误后,加盖公章同时签发“入库通知书”(格式由国库处自行设定)。公章可以“中国人民银行×××分行国库处”章代用。

2.经办人携“入库通知书”、身份证和填好的入库单连同本期国债实物券面送货币金银处,货币金银处收存的本期国债实物券面应单独存放,不得与发行基金或其他有关证券混淆。

3.货币金银处按照以下要求验收:

(1)原封整箱的本期国债,由存券单位加贴单位封签,封签上应注明存券单位名称、券别、面额、封签日期,并加盖货币金银处和存券单位双方的公章和经办人名章。

(2)整捆的本期国债,卡把核数无误后,在绳头结扣处加贴封签,注明存券单位名称、券别、面额、封捆日期,货币金银处和存券单位经办人双方在封签上加盖名章。

(3)不足一捆的零把国债券,货币金银处卡把核数无误后,与存券单位经办人一并当面封包。用粗绳双十字捆扎,在绳头结扣处加贴封签,注明券别、把数、面额、封包日期,并在封签上加盖货币金银处和存券单位双方经办人和单位公章。

(4)券面验收整理无误并与其入库单所填本期国债面额核对相符后,在四联入库单上签章,第一联(存根联)由货币金银处留存,第二联(入库联)、第三联(记帐联)交国库处,第四联(回执联)退存券单位。货币金银处按存券单位记帐,并按券别登记明细帐。

4.国库处收到入库单第二、第三联后,以第三联作记帐凭证,按存券单位、券种、券别记载本期国债库存帐,将第二联加密码后传真同时快递至中央结算公司。密码由中央结算公司统一编制,分发各地国库处使用。每个密码只可以用一次。为加强对密码的使用和保管,防止泄密,各地国库处应指定专人负责。

5.中央结算公司根据国库处传真的入库单检验密码无误后,记入该商业银行总行在中央结算公司开立的托管帐户,并出具托管余额确认书。商业银行分行及所辖机构办妥实物国债券入库手续后,应及时向其总行报告。各商业银行在中央结算公司托管帐户上所记载的本期国债余额为该商业银行持有的本期国债数额的唯一法定依据。

五、各商业银行已在中央结算公司托管的本期国债不再办理券面提取手续。

六、对存入并共同签封的实物国债券,存券单位对每把中张数的完整性及券别的一致性和每张国债券的真实性负责;货币金银处对存入国债券的把数、捆数和箱数负责。对于清点时发现长短券、假券、错券时,应由原存券单位负责。

附件: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1997年无记名(一期)实物国债券入库单

附件:中央国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1997年无记名(一期)实物国债券入库单

                                                                                        №

      填制日期:        年    月    日

   

----------------------------------------------

|  申请托管单位    |                                                                      |

|---------|-----------------------------------|

|    保管库名称    |                                                                      |

|---------|-----------------------------------|

|    债券名称      |                                  |          票面总额(小写)        |

|---------|-----------------|-----------------|

|    债券代码      |                                  |亿|千|百|十|万|千|百|十|元|

|---------|-----------------|-|-|-|-|-|-|-|-|-|

|                  |                                  |  |  |  |  |  |  |  |  |  |

|票面总额(大写)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券别  |  数  量  |          票    面    额          |                  |  密  码  号  |

|      |          |-----------------|                  |-------|

|(元)|  (张)  |亿|千|百|十|万|千|百|十|元|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库房(盖章)    |              |

|---|-----|-|-|-|-|-|-|-|-|-|                  |              |

|      |          |  |  |  |  |  |  |  |  |  |                  |国库处(盖章)|

|---|-----|-|-|-|-|-|-|-|-|-|                  |              |

|      |          |  |  |  |  |  |  |  |  |  |                  |有权签字人:  |

----------------------------------------------

           

篇6

【关键词】国际商务 教学 思考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0-0243-01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程度加速深化,国家不断加大对外开放力度,参与国际经济合作方式日益多元化的情况下,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建设和发展受到巨大冲击,以传统贸易实务操作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模式面临着新的挑战。在调整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方式的过程中,《国际商务》这门课应该发挥重要作用。

一、明确课程教学目标。《国际商务》课程教学总体目标是,使学生具有全球视野和本土智慧,熟悉国际商务的理论和实务,并能熟练运用英语进行跨文化交流。传统上国际经贸人才培养更多的是从货物贸易尤其是出口贸易的角度入手设计培养目标和方案,未能从培养国际商务人才的高度来认识这个问题。《国际商务》这门课可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形成全球化视野,从企业运营的角度全面看待国际商务活动,从而拓展学生的视野,使其从更高的层面看待和理解国际贸易、投资、金融等活动。

二、选用合适的教材。国际商务的相关理论和实践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已经比较成熟,原版教材正是其理论和实践经验的精华体现。因此,选用高质量的英文原版教材,可以迅速与国际接轨,使得学生在大学期间所构建的国际商务知识体系更加完善和系统。比如当前国际上最为流行的由Charles Hill教授撰写的《International Business》,该教材自1994年出版以来,经过不断的修订和完善,已成为国际商务领域最具影响力的权威著作,被众多世界一流大学采用。该书每章从开篇案例开始,体例清晰,内容充实,适时插入management focus,并在章节结尾增加implication for managers专栏,每章后还附有research task 和 critical thinking and discussion questions。总的来看,本教材内容全面,案例丰富,难度适中,十分便于学生学习。

三、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大多数高校对本门课安排了36或48个学时,而《国际商务》这门课涵盖的内容十分庞杂,既包括企业开展国际商务的环境分析和相关理论,即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各国政治、经济制度差异、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对外直接投资理论与政策、国际资本市场等;又包括企业开展国际商务活动的具体内容,涉及国际企业组织和战略、国际市场进入、国际生产与研发、全球营销管理、国际人力资源管理和国际企业财务管理等。部分内容与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国际市场营销等课程有所重合,因此,在内容安排上必修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强化国际商务知识的应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突出课程的教学目标,即培养学生的全球化视野和本土智慧,对重合的内容仅作略讲,或者作为学生自学内容;同时引入中国本土企业的国际化案例分析,帮助学生深刻认识中国企业国际化过程中所面临的主要障碍与问题,增强其学习过程中的目的性与针对性。

四、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在教学过程中以讲授法为主,并与案例教学法、互动教学法、小组讨论法相结合,辅以观看网络视频资料。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既有利于提高教学的效率,又可以提升教学效果。而在教学实践中,让学生自己分组找案例,撰写案例分析报告,准备ppt并向全班同学介绍,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了团队合作意识和精神。此外,合理利用教学网络平台不仅提高可以工作效率,而且便于师生的交流与互动。本课程利用网络平台进行教学信息、教学文件、试题库、音视频资料的上传,平时作业的布置和批改、答疑、教学建议的搜集等工作也通过该教学网络平成。

五、考核方式多样化、灵活化。由于本门课实践性较强,通过卷面考试很难衡量学生对教学内容理解和掌握的程度。本门课加大平时成绩的比重,督促学生注重平时的学习,总评成绩可以按照平时成绩占50%,期末课程结业报告占50%的比例来确定。平时成绩主要有课后作业、出勤情况、课堂表现等构成,其中课后作业要求必须由3-4名同学组成的小组完成并在网络教学平台提交,鼓励小组成员之间进行讨论,共同完成作业。要求学生以中国企业的国际化经营案例为主要研究对象独立完成课程结业报告,并鼓励用全英文撰写。

当然,教学过程中还可能仍然存在其它方面的问题,如任课教师缺乏实践经验,理论和实践结合不够;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等等,这些问题有待于进一步克服。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国际商务;课程改革;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283(2014)01-0142-02

[作者简介]沙文兵(1973-),男,汉族,安徽无为人,副教授,经济学博士,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国际商务教学与研究。

[基金项目] 安徽财经大学教学研究项目“国际商务课程双语化改革与建设研究”(项目编号:acjyyb2013015)。一、安徽财经大学国际商务课程教学改革的目标与指导思想

(一)改革目标

国际商务课程教学改革和建设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具有全球视野和本土智慧,并能熟练运用英语进行跨文化交流的高级国际商务管理人才。具体而言,通过对国际商务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建设,力求达到以下三个方面的目标:1实现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手段与方法、考核体系等方面与国际惯例接轨,以满足经济全球化对国际商务人才的高标准要求。2结合中国企业“走出去”战略的实施,着力为中国本土企业开展国际商务活动培养优秀人才。3通过课堂设计与引导,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热情,全面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与效果。

(二)指导思想

为全面提升课程教学效果,在课程改革与建设方面,既注重对国外先进教学理念的吸收、借鉴,又考虑我国国情及安徽财经大学学生的具体情况和要求,努力培养兼具全球视野和本土智慧的高级国际商务专门人才;在教学内容设计上,强调国际商务知识的应用性和可操作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在教学手段上,强调多媒体教学、传统教学媒介与网络教学平台的综合运用,提升教学效果;在教学方法上,将案例教学法、互动教学法、发现教学法、双语教学法与小组讨论相结合,着力提升学生分析和解决国际商务问题的能力。

二、安徽财经大学国际商务课程教学改革内容

(一)整合课程教学内容

依据当前流行的国外原版教材以及安徽财经大学国际商务专业培养方案,将国际商务的主要内容整合为经济全球化和国际企业经营管理两大部分。前者为企业开展国际商务的环境分析,包括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正式和非正式制度差异、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对外直接投资理论与政策、国际资本市场等;后者为企业开展国际商务活动的具体内容,涉及国际企业组织和战略、国际市场进入、国际生产与研发、全球营销管理、国际人力资源管理和国际企业财务管理等。由于部分内容与其他相关课程如国际贸易学、国际市场营销等有重合,对该部分内容仅作略讲,或者作为学生自学、自讲内容。

(二)建设教学网络平台

为了解决传统的“课堂教学、课后答疑”教学方式的局限性,同时也为了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建设了内容丰富的国际商务课程教学网络平台。利用该网络平台进行教学信息、教学文件(如大纲、教案、PPT课件、教学进度表等)、试题库、案例集、音视频资料的上传;向学生提供丰富的专业资料和拓展材料。此外,作业的布置和批改、答疑等工作也可以通过该教学网络平成,这样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也便于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

(三)改进教学手段

由于国际商务课程内容体系庞杂,涉及知识面非常广,学生在有限的学习时间内很难做到深入理解和全面掌握。心理学研究发现,多种感觉器官协同能够大大提高学习效果(朱彤,2007)。人类通过听觉获取的知识大约能够记住15%,通过视觉获取知识大约能够记住25%;而视听觉结合获取的知识则能记住65%(段雄春,2009)。因此,为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和记忆,在教学过程改变了单纯使用PPT课件的教学方式,做到现代教学媒体与传统教学媒体的综合运用,使板书、课件、网络、音频视频等教学手段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提高教学效果。

(四)实现教学方法多样化

1发现教学法,培养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现教学法是指,教师在学生学习相关知识或理论时,并非将其直接提供给学生,而是提供一种问题情境,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探究,自行发现并掌握相关理论或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王红燕,2011)。相比于传统的教学方法,发现教学法更加突出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作用,有利于提升教学效果。

2案例教学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相关知识和理论。国际商务是一门具有较强实践性的课程,单纯的理论讲授不仅枯燥乏味,也难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在授课过程中尝试采用讲前案例引导、讲中案例解释、讲后案例分析的启发式教学模式,使学生更加容易接受、理解和掌握相关理论知识。同时,由于教学目的主要是为本土企业培养国际化人才,在教学案例选择上,除了国际知名跨国公司案例之外,更要注重中国本土企业(如海尔、华为、TCL、联想、万向、吉利等)的国际化案例分析,帮助学生深刻认识中国企业国际化过程中所面临的主要障碍与问题,增强其学习过程中的目的性与针对性。如通过对上海汽车集团并购韩国双龙汽车株式会社的案例分析与讨论,使学生认识到文化差异和跨文化管理能力的培养对于开展国际商务活动的重要性。

3双语教学法,并逐步提高教学过程中的英语运用比例。安徽财经大学国际商务课程原为中文授课,采用国内教材。为了培养能够熟练运用英语开展跨文化交流的国际商务人才,我们对课程进行“双语化”改革,采用当前国际上最为流行的、由美籍华裔学者彭维刚(Mike WPeng)教授撰写的原版教材全球商务(“Global Business”),并在授课、师生互动、小组讨论中逐步增加英语表达的分量。

4小组讨论(Team Work)方式,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3~5人),每组安排一次综合案例分析与讨论。要求各小组以协作形式进行研讨、制作讲课课件,并推选出小组发言人在课堂上讲解。教师和小组成员以外的学生可以进行点评和提问,小组所有成员都可以回答问题。借此培养和锻炼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助于开启学生的心智,激发其创造力,并弘扬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课程的趣味性。

5互动式教学法,通过营造师生互动的教学环境,在师生平等交流、探讨的过程中,达到不同观点的碰撞与交融,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探索精神,提高教学效果。

(五)完善课程考核方法

安徽财经大学对必修课程一直采用“平时成绩(占20%)+期末成绩(占80%)”的考核模式。平时成绩常常流于形式,因而更加注重期末考试的成绩。这种考核方式形成了学生“轻过程、重结果”的观念,往往在期末考试来临之际忙于突击。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对知识的把握也不够牢固,考试结束之后所学内容基本也就遗忘了。为完善国际商务课程考核方法,尝试进行以下几个方面的改进:

1加大平时成绩的比重。将平时成绩的比例调整为40%,并增加平时考核的内容。不再仅以考勤作为平时成绩的考核依据,而是根据学生出勤、课堂表现(互动情况)以及小组讨论等综合情况,给出平时成绩。具体而言,出勤占总成绩的10%,课堂表现占总成绩的10%,小组讨论占总成绩的20%。

2强化过程管理,将考核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结合启发式、探究式、互动式等多种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进行连续考核。除期末考试外,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采用布置作业、期中测验、课堂讨论、撰写案例分析报告和调研报告等多种考核方式。既督促每个学生通过完整的学习过程全面深入地理解、掌握国际商务基本理论,又能够让学生充分展示学习效果与心得体会,避免一次考试定成绩的弊端,增强考核的合理性、公平性和真实性。

3增加期末考试题型的多样性与灵活性。期末闭卷考试试题题型力求灵活、多样。减少反映学生对基本知识把握情况的单选、多选、判断等客观题型,适当增加考察学生运用所学理论分析实际问题的案例分析题的比重,注重检测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国际商务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结语

经济全球化与中国企业“走出去”战略的实施,对国际商务人才的需求不断加大;同时,对国际商务人才的培养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需要从课程内容体系构建、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创新、课程考核方法完善等诸多方面入手,对当前国际商务课程教学进行改革与建设,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以期全面提升教学质量与效果,为走向国际化的中国企业培养兼具全球视野和本土智慧,且能够熟练运用英语进行跨文化交流的高水平国际商务专门人才。

篇8

关键词:中原经济区 国际商务

中原经济区处于中国经济版图“之中”,是国家区域经济版图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2011年3月17日公布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提出重点推进中原经济区等区域发展。中原经济区的战略定位是建成全国“三化”协调发展示范区、全国重要的经济增长板块、全国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和物流中心、华夏历史文明的重要传承区。然而,河南省作为中原经济区的主体,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高新技术的引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也的建设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实现近远期的目标还面临很多困难。因此,如何抓住国内外产业升级和技术转移的机遇及中原城市群上升为国家层面的发展机遇、实现中原经济区的战略目标,成为众多学者争相讨论和研究的议题。

高等教育是区域经济增长的动力源,知识是区域经济增长的决定性内生变量。以高等教育为源泉的“国民素质与科学技术”是提升区域竞争力的核心要素。就人才培养服务中原经济区建设的话题,很多学者都做过研究。孙俊豪在回顾了高等教育与区域发展的基本理论,提出了河南省复合型外语人才的培养模式。高乖莉认为建设中原经济区,经济“硬实力”是基础,文化“软实力”是平台,商务英语是桥梁。要对外宣扬河南文化,语言媒介不可或缺,以言语为媒介,发挥文化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势在必行。虽然有不少相关研究成果,但是对于培养具备何种素质的国际商务人才,来助推中原经济区建设中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对于国外先进制造业和高新技术的引进,国际化服务水平的提升和华夏历史和文化的国际传播等问题,之前研究鲜有涉及。

中原经济区建设过程中国际商务人才培养和发展研究,从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出发,深入调研涉外企事业单位对国际商务人才的需求情况,针对我省国际商务人才培养现状,提出我省高校的国际商务人才培养的专业定位、课程设置和人才培养模式,以语言技能培养为基础,注重培养学生的国际商务素质和跨文化沟通能力。

国际商务人才,狭义来讲,是熟悉外贸流程、外贸公司运行和管理知识的,主要服务于各类对外贸易企业的专门人才,即传统意义的外贸人才。广义来讲,国际商务人才就是能够胜任涉外企事业单位外贸、接待、沟通、文化交流等方面工作要求的专业人才。除了较强的英语表达沟通能力外,他们还必须具有商务、贸易、管理、文化交际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在国际商务环境中,商务人员都选择使用“国际商务英语”这一国际上被普遍认可的、通用的交际媒介去开展国际商务活动。国际商务英语是一种在国际商务场合交际的手段,也是促进不同国家和民族友好交流的重要工具和桥梁。

国际商务高素质人才的培养,有助于中原经济区建设过程中产业结构的转型和升级,加快工业化的步伐,同时也有利于提高第三产业的服务水平。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中,具有专业素养的国际商务人才在国外先进的设备和高新技术的引进与对外的技术交流中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在促进河南进出口贸易发展过程中,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的外贸人才是提高中原进出口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关键。2004年,我国施行“新外贸法”,允许个人经营进出口贸易,外贸企业准入门槛降低,河南省对外贸人才在质和量的需求上与日剧增,外贸人才缺口达到百万以上。另外,根据外贸企业反馈信息,我们却又看到“需求”和“供应”上存在严重结构性不足。文化引商在河南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至关重要,中原经济区是华夏文明传承核心区,要将中原文化推向国际,外语的桥梁作用更是不容忽视。语言(英语)服务的质量直接影响着文化的传播广度与深度,而文化的传播状况又影响着区域经济发展程度。但匮乏的人才现状使文化产业的发展一直处于弱势的地位。河南在国际文化交流和中原文化的国际传播中,急需一批高素质的国际商务人才,既有扎实的外语能力,又熟悉商务活动、了解中原历史和文化。这就需要高校转变观念,优化人才培养结构,培养复合型国际商务人才,促进中原文化的传播,吸收外国先进文化,助推中原经济的建设。高等院校要坚持学以致用、以用为本的理念,积极调整专业结构,着力培养有良好外语基础的商务沟通人才、广告营销人才、文化交流人才、企业管理人才等社会急需的各类人才,为河南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积蓄必要的人才资本。

复合型国际商务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还面临许多问题。例如,如何最大限度地实现英语知识与商务、科技、旅游、翻译、文化等相关专业知识的有机融合,如何培养复合型人才。这些问题都需要进一步深入探讨。立足语言,跨学科、跨专业展开研究,从国际商务人才的观点出发,调查中原地区外贸、旅游、翻译、文化交流中的人才供需矛盾,研究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国际商务人才培养方案。国际商务人才的培养不但不会削弱外语学科固有的人文学科属性,反而会充实外语学科的内涵。

总之,我们要充分认识语言助推经济和服务文化的特殊作用,合理的整合外语资源,利用外语为中原经济发展和文化传播搭建平台,大力提升中原经济区域竞争力。以语言为载体,把中原文化传播出去,把外来文化吸收进来,实现让世界了解中原,让中原走向世界,达到文化“软实力”支撑中原经济的效果。(作者单位:郑州成功财经学院)

参考文献:

[1]孙俊豪.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对河南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分析[J].河南农业大学学报2011.08

[2]高乖莉.外语服务文化产业对中原经济区建设的软实力支撑[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12.07

篇9

关键词:国际商务谈判;双语教学;课堂组织

2009年4月11日,第一届国际商务谈判教学与研究国际研讨会在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举行。研讨会由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和中国国际商务谈判专业委员会联合主办、经贸学院国际商务研究中心承办,还特邀在国际商务谈判领域知名的加拿大约克大学史蒂芬?韦斯教授做主题发言。韦斯教授就国际商务谈判的研究动态、教学方法,特别是谈判模拟教学进行了演讲,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北方工业大学以及中国国际商务谈判专业委员会的各位专家就国际商务谈判的教材、案例库、教学法等分别作了演讲和交流。

可以看出,国际商务谈判课程的重要性、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都受到了广泛的重视。国际商务谈判教学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有关国际商务谈判的基本知识和相关谈判技能,为今后从事相关工作打下基础。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与各国经济交往的日益密切,国际商务谈判涉及的内容越来越多,谈判过程也越来越复杂,难度也越来越大,决定了国际商务谈判教学面临着新仟务。

一、国际商务谈判课程教学的新内容

1 双语教学

国际商务谈判的教学内容具有国际性,其教学目标具有外向型的特点,进而决定了该课程双语(目前主要是中英双语)教学的必要性。

双语教学较单一的汉语教学,更能体现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要求,但同时对师生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老师要同时具备较强的专业知识和英语水平,学生也要有较强的理解能力和较高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否则很难保证教学效果。

2 实践教学

国际商务谈判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它研究国际商务谈判的理论、方法和策略,内容涉及社会学、心理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律等诸多内容,它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在有限的课堂教学学时里,教师很难做到面面俱到的讲授。实践教学是解决这一难题的有效方法。国际商务谈判课程的实践教学,包括小组分角色讨论、情景案例分析等形式,但重点指的是模拟谈判。模拟谈判可以帮助学生将课堂所学、课外所掌握的心理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律、谈判方法与技巧等知识融为一体,学生能直观地感受到自己对各种知识的掌握程度,老师也能更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3 文化教学

国际商务谈判是指处于不同国家和不同地区的商务活动的当事人,为满足各自需要,通过信息交流与磋商谋求意见一致的行为和过程。可见国际商务谈判主体具有跨国性,他们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价值观、思维方式、行为方式、语言及风俗习惯等,这就决定了谈判过程极强的跨文化性。因此,国际商务谈判的教学不应仅仅局限于它的理论和实践,还应该包含对各国文化(包括语言本身蕴含的文化)及跨文化交际的教学,使学生理解跨文化领域的现象。

文化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谈判代表在谈判桌上的表现。既有的教学中,老师也非常注意对各国文化及国际商务礼仪的讲解,但对于行为语言的教学似乎重视不足,事实上,相同的肢体语言在不同的文化中也许会有不同的含意。学者查尔斯?伊里特说:成功的商业性会谈,并没有什么神秘可言,专心地注意那个对你说话的人是非常重要的,再也没有比这更有效果的了。很显然,要结合某谈判代表的文化更为准确地判定其行为语言的意义。培养并提高学生运用商务谈判行为语言的能力,观察和训练是好方法,课上老师需要对此加以强调。

4 法律教学

商务谈判的显著特征之一是其直接指向经济利益。作为商人追求利益无可厚非,但要以合法手段谋取正当的利益。国际商务谈判课程不仅要重视国际商务谈判的基本原理及实践,而且也要强化学生“在法律框架内追求自己的利益”的思想,这些法律法规包括国内法、国际法、国际贸易惯例等。

5 团队精神的培养

国际商务谈判多是集体活动,谈判小组成员共同准备谈判、共同分析可能出现的情况、共同拟定谈判计划书等,而且谈判小组的不同成员承担不同的角色,保证有效的沟通与合作是谈判成功的前提。我们在课堂上必须注重对学生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的培养,包括合作意识的教育,合作自觉性、合作品质的教育,合作技能的教育,合作道德的教育等。

二 双语教学的课堂组织

以双语教学为基础,在国际商务谈判教学中培养学生全方位的能力,是改善国际商务谈判教学效果,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关键,在课堂上组织起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保障。

1 教学形式组织

为了创造一个宽松的、便于开展实践教学的环境,建议主要采用案例讨论和模拟谈判的形式。

学生是谈判中的实践者,教师要组织学生在课堂进行角色的扮演、分组或双人练习、情景模拟、交际任务或者对问题进行口头陈述等。谈判小组的规模以3―4人为宜,并在小组中根据谈判任务确定主谈和辅谈。教师还要提供有效的教学材料,在教学中充分利用互联网和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形成师生之间的互动。

2 教学语言组织

针对双语教学的要求及学生的英语水平,要求学生认真进行课前预习教材,对所学内容有所了解,掌握专业词汇及相关句型,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为课堂互动做准备,但国际商务谈判课堂上不能花费过多时间讲解英语本身的知识,还是要侧重对专业知识的讲解。英语讲解的内容及比例要恰当,否则会造成学生不但英语没学清楚,连专业教学内容也掌握的情况。

3 模拟谈判的组织

模拟谈判的重要性虽然已被广泛认可,但如何组织一场模拟国际商务谈判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是大多数任课老师都很关注的问题。目前,国际商务谈判模拟存在着诸多不足,如:谈判背景不够真实,学生谈判前的调查研究不够全面系统,信息准备未能深入实际;谈判气氛较紧张,往往出现谈判变为辩论的情况,谈判缺乏整体性等等。

模拟国际商务谈判要想让学生有真实的感觉,师生两方面都要做足工作。

老师方面:

第一,模拟商务谈判内容应是实际商务谈判的内容,以一些企业、部门或大型或小型的商务谈判内容为参考,并把问题所发生的背景、市场情况、商务谈判双方对比以及双方彼此之间的经济联系等相关的背景材料告知学生,作为商务谈判准备的部分资料,并且要求他们提前去温习相关知识并主动收集其他相关资料和谈判所需要的数据和材料。如果有条件的,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研,采集有用的素材,

第二,对模拟商务谈判的形式要力求完整,真实商务谈判

程序一步也不能少,让学生进入到情景中,有真体验。老师可将全部过程用相机记录下来,让同学们从第三者的角度更为客观地看待自己的表现,既满足他们的成就感,又能取得更大的收获。

第三,对模拟谈判室、谈判桌进行布置,准备谈判时所需的相关资料。通过让学生自己的准备,既可以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也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学生对知识的自我应用能力。

学生方面:

学生要根据老师给定的条件认真对待模拟谈判。如何准备各种材料?如何收集信息?如何制定谈判策略?如何掌握并在谈判当中正确地运用“听”、“问”、“答”、“叙”、“看”、“辩”、“说”等各种技巧?这些能力学生要结合教师在课堂上的讲授自己认真操作与体会。这不仅需要学生在课堂上学习掌握商务谈判理论知识,还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学习和掌握与商务谈判相关的学科知识,使自己的知识更加丰富和全面,同时还必须在学习过程中尽量接触更多的谈判实际问题,不断积累感性认识。

要提前对己方的谈判内容及过程进行预演,尤其是采取英语进行谈判的一方更是如此。双方的翻译要选择听说能力均很强的学生担任。目前较为棘手的问题是,参与双语课程学习的学生,英语基础都不错,谈判代表用英文发言时,另一方大致是能听懂的,而中方代表发言时的情形就更不用说了。这无疑会影响模拟谈判的效果,学生对此感觉缺乏真实性,而笔者目前尚未找到有效的解决办法。

篇10

[关键词] 跨文化因素国际商务谈判影响

随着地球村的形成以及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快速发展,不同语言文化背景下的人们之间的联系愈加密切,不同国家之间的商务活动日趋频繁,国际商务谈判与日俱增。国际商务谈判是指在国际商务活动中,处于不同国家或不同地区的商务活动当事人为满足某一需要,彼此通过信息交流、磋商协议来达成交易目的的过程。成功的商务谈判可以给企业带来更多的商机和进一步的发展。在跨文化商务谈判中,不同国家的谈判参与者就共同和冲突的利益进行磋商。双方既有合作的一面又有冲突的一面。谈判的任何一方在与对方合作的同时,都力图赢得最大利益。它不仅是经济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也是文化之间的交流和沟通。

影响国际商务谈判的因素很多,如国际经济因素、政治环境、法律的多元化及文化等,而文化因素是最难以把握的。它是一个民族或群体在长期的社会生产和生活中所形成的在价值观念、、生活态度、思维方式、行为准则、风俗习惯等各方面所表现出来的区别于另一民族或群体的显著特征。文化的差异必然会引起文化的冲突,从而导致谈判的中断甚至失败。因此,只有正确认识国际商务谈判中的文化差异,克服文化差异障碍,谈判才能顺利进行。“跨文化交际”这一术语是由美国人类学家霍尔在其1959年出版的经典著作《无声的语言》中首先提出的。跨文化交际学是专门研究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在互动过程中的矛盾与问题及其解决方法的学科。在我国,对这一学科的兴趣主要集中或局限于语言教学界(胡文仲等,1997:50),其他领域的研究相对较少。笔者试图通过不同文化在沟通方式、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差异的比较来分析跨文化因素对国际商务谈判的影响,并从跨文化角度提出了一些有针对性的建议。

一、沟通方式

美国著名传播学者布农认为,沟通“是将观念或思想由一个人传送到另一个人的程序,或者是个人自身内的传递,其目的是使接受沟通的人获得思想上的了解。”沟通可以定义为通过信息进行的社会相互作用。人们的交流沟通方式包括语言沟通和非语言沟通。语言决定着文化,语言和文化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胡壮麟,2001)。即使是有着相同文化背景的讲话者之间也有约10%~20%的信息被误解或听错了,那么在国际商务谈判中,用外语或第二语言沟通时,误解或听错的比例将会急剧上升。因此跨文化的国际商务谈判总是面临着语言障碍。

除了语言之外,谈判者还可以使用非语言沟通。非语言沟通指的是在一定的交际环境中语言因素以外的,对输出者或接收含有信息价值的那些因素。这些因素可人为地生成,也可由环境造就(Samorar et al, 1981)。有研究表明,在面对面的沟通中,那些来自语言文字的信息不会超过35%,有65%的信息是通过非语言形式传送的(刘建明,2006)。有时后者比前者更具有说服力。非言语沟通的主要方式有手势、身势、眼神、面部表情、服饰、对于时间和空间的利用等等。这些不像语言和文字那样具有明确符号和意义,很容易产生误解,不同的文化会产生不同的非言语沟通方式。文化人类学家霍尔将世界文化分成“高语境文化”和“低语境文化”,并用此理论来解释不同文化背景人们的交际行为(Hall,1976:85~103)。根据这一分类,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则是典型的低语境国家。西方国家的谈判者推崇以明确、坦率、直接的方式沟通。而我国则是高语境国家的代表。在这种高语境文化中,非言语沟通是传递和理解信息的重要因素。要理解话语的含义,则领会字里行间的言外之意是必要的。因此文化的差异会导致非言语沟通方式的巨大差异,甚至同样的动作传达了截然相反的信息。例如,中国人常用沉默表示同意,而美国人则将沉默理解为拒绝。中国人觉得尴尬无奈时会用“笑”来表示,而美国人是无论如何也没法理解的。绝大多数的国家是用点头来表示赞成,而在印度、尼泊尔等国则以摇头表示赞成,这在中国简直不可理喻。由此可见非言语沟通也会给国际商务谈判带来障碍。

二、思维方式

在国际商务谈判过程中,思维是谈判的原动力。由于文化差异的影响,不同国家的谈判者他们的思维方式是不同的。以中文为母语的中国人和以英语为本族语的人在使用语言交流思想时,其表达方式、说理方法、交际风格无不奉行各自的思维习惯和文化理念。中国人的思维模式是整体取向,凡事从整体到局部,由大到小,由笼统到具体。他们喜欢形象思维和综合思维,习惯将对象的属性、方面、联系等结合起来考虑。而在西方,尤其是美国人,由于受线形思维和分析思维方式的影响,最重视事物之间的逻辑关系,重具体胜过整体。他们的思维过程是从具体事实出发,进行归纳总结,从中得出结论性的东西。由于谈判者思维方式的差异,他们在谈判过程中就会呈现出决策上的差异。中国人谈判时首先就合同双方共同遵守的总体性原则和共同利益展开讨论,并避免在谈判起始阶段讨论细节问题。不存在明显的先后次序,只有到谈判的最后阶段,才会在所有问题上做出让步,从而达成整体协议。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美国人并不先从整体入手,而是更注重细节 。因此,遇到一项复杂的谈判任务时,他们常常将整个谈判分为若干部分,然后依次解决,按照亚里士多德的推理方式,凭借事实,以理服人,再根据具体的情况做些让步与妥协,从而解决问题。所以最后的协议就是许多小协议的总和。这些都是不同思维方式的显性体现。

三、价值观念

价值观念是“决定人们所持看法和所采取行动的根本出发点”(胡文仲,2003),它直接影响着人们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式。不同的文化中,价值观念有很大的差异。社会心理学家霍夫斯特德将“个人主义-集体主义”归纳成东西方文化价值差异的重要维度(关世杰,1995:156)。笔者就这一维度来深入地分析价值观念对国际商务谈判的影响。中国人在数千年的封建文化孕育下具有的社会等级观念使得中国人比较强调集体的责任,强调个人的权力,即“集权”。在国际商务谈判过程中,中方谈判人员通常比美方要多,其行政级别也较美方复杂,甚至真正的决策者并不是谈判组成员。每一阶段的谈判结果必须向上级报告,上级领导需要一段时间审批再拿出意见传达给谈判组成员。这种决策机制是西方谈判者往往不能理解的。因此,中国人的价值观是注重个人所属的群体,而群体又是由某个领导为代表,领导即是权威,最后的决策由领导来做。即众人谈判,一人拍板的现象。而西方人比较强调集体的权力,即“分权”,强调个人的责任。西方人表面看来是一两个人物,而他们身后却往往有一个高效而灵活的智囊团或决策机构。决策机构赋予谈判者个体以相应的权限,智囊团辅助其应对谈判中的复杂问题。西方人认为,责任、权力和精确的信息紧密相连,并且必须由个人掌握。每个人应该在上级领导下,充分发挥个人能动性,讲究效率,完成既定目标,解决实际问题。

四、跨文化国际商务谈判的对策

首先,在国际商务谈判中,要培养和加强谈判者的跨文化交际的意识。“跨文化交际学这一学科带有明显的实用性特征。它更多的是一门应用性的、‘形而下’的学科。它有着操作性强、实证价值高、实用意义大的优点。”(高一虹,2000:187)的确,跨文化交际学有着广泛的应用性,可以应用于国际商务谈判中。跨文化谈判是一种属于不同文化的不同思维方式、感情方式和行为方式的谈判;而且谈判过程涉及到了不同文化规范中未被意识到的力量,而这种力量可能会削弱有效的沟通和交流。因此跨文化谈判更加具有挑战性。除了基础的谈判技巧之外,理解文化差异并确定相应的技巧非常重要。此外,有了跨文化交际的意识,了解了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外,更为重要的是容忍和宽容不同的文化,要尊重对方的习俗。在跨文化谈判中,我们对此要认真考虑,不能掉以轻心,否则,轻则会影响谈判进程,重则会使谈判不欢而散,这是谈判双方都不愿意看到的结果。

其次,为了取得谈判的成功,谈判者必须克服沟通中的障碍。在国际商务谈判中,由于文化的差异,无论是语言沟通还是非语言沟通都会给谈判带来障碍。谈判者必须克服沟通障碍,否则会影响谈判活动的顺利进行。因此积极有效的沟通策略则显得十分重要。如认真倾听,适时反应,善于发问,内容针对性强,礼貌得体,适当赞美,含蓄幽默,委婉模糊,相互合作等。国内学者(邱天河,2000; 陈传显,2008)就国际商务谈判中的语用策略做了很多研究,这里笔者就不再一一赘述。

再次,谈判者要善于变通,共同营造服务于双方的多元文化。由于不同的文化,不同的思维方式,不同的价值观念以及政治、体制和法律上的差异,国际商务谈判很容易就陷入僵局,走进死胡同且不易破解。在这种情况下,双方都应该积极地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善于变通,提出建设性的建议和意见共同磋商。在谈判的过程中,不是一种文化支配另一种文化,而是双方善于变通,一起去创造第三文化。它超越原来的文化而服务于谈判双方。创造第三文化不是简单的妥协,而是和各自原文化取得和谐以及取得双方企业有效运作,考虑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信方法。跨文化谈判的双方要敢于发展自我文化,并同时考虑跨文化。只有了解跨文化差异,掌握谈判中的技巧才能成功完成国际商务谈判。

总而言之,笔者认为跨文化因素如沟通,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等对国际商务谈判的影响是隐性的、潜在的但却是绝对不能忽视的。对于参与国际商务谈判的人员来说,只有了解跨文化沟通的各项因素,并将谈判技巧和策略等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具备驾驭谈判的能力,实现双方文化融通,利益双赢的国际商务谈判目标。

参考文献:

[1]Hall, E. T. Beyond Culture [M]. Garden City, NY: Doubleday, 1976

[2]Samovar, L. et al. Communication Between Cultures [M].Wadsworth, 1981

[3]陈传显:国际商务谈判中的跨文化沟通策略,企业经济,2008(5),79~81

[4]高一虹:语言文化差异的认识与超越[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5]关世杰:.跨文化交流学――提高涉外交流能力的学问[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

[6]胡文仲高一虹:外语教学与文化[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1997

[7]胡文仲:跨文化交际面面观[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3

[8]胡壮麟:语言学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9]刘健明:新闻概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