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森林方面的内容范文

时间:2023-12-04 17:57:1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保护森林方面的内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保护森林方面的内容

篇1

【关键词】;集材方式;保护森林;环境

【引言】:在当前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开展中,森林环境的保护是其中的重要一部分内容。如何更好地对于森林生态效益进行保障,这是当前森林系统本身所面临的重要挑战和课题。在现代森林资源开发的过程中,集材方式的实现上,机械化是主要的作业方式。在机械化集材方式应用的过程中,整体集材的效率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并且作业过程中人工成本也得到很好地控制。但是,在机械化集材方式应用的过程中,其对于森林环境会产生一定的破坏和影响。针对于这方面问题,我们要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索,就集材方式的应用和保护森林环境寻找一个更好地平衡点,在确保资源开发需求得到实现的基础上,实现对森林环境的有效保护。下文就对于集中常见的集材方式进行了分析,并且结合实际情况进行了相应的合理化建议。

1.常见集材方式分析

1.1拖拉机集材方式的分析

在森林资源开发中,采取拖拉机进行集材中,拖拉机的主要以履带式拖拉机为主。这种履带式拖拉机自身的自重较大,并且拖动木材进行翻滚,对于当地的林地会造成一定的影响,并且在通过次数过多的情况下,部分地区的林地表面受到严重的破坏。在林地表面被压实的过程中,整体土地的结构会产生变化,并且土地中的养分、空气以及水分的含量也会减少,进而导致土地出现板结的问题。这种问题的出现,会对于林木的成长带来不良的影响。种子与土地结合的难度会进一步的提高,并且幼苗自身生长中也很难得到充足的养分来源,幼苗本身的根系生长深度不能的吧保证,在风雨侵蚀的情况下,幼苗很容易出现死亡。对于压实的土壤来说,去很难实现对热量的 有效传递,对于种子发芽温度方面的需求不能进行有效地满足。在压实区域,苗木自身的成长高速度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并且对于林区内部的生态气候环境会造成影响,导致了林木蒸腾作用过大,树木出现枯萎和死亡。这种土壤压实也会导致土壤中有机物质分解情况发生很大的改变,土壤化学性质和生物性质会出现大幅度的变化,土壤的肥力会受到影响。另外,在拖拉机行驶过后,路面压实也会导致土壤在受到冲刷情况下出现水土流失的问题。

1.2架空索道集材方式的分析

架空索道集材在水土流失问题的控制上具有一定的优势,其在实际作业中可以避免出现与地面的直接接触。但是在半悬空式索道集材应用的过程中,木材本身会出现一端和地面接触的情况,会产生少量的水土流失情况。这种集材方式本身可以对于森林土壤进行有效地保护,并且也不会对于幼苗的生长造成影响。结合不同的作业情况,可以分成全悬空式和半悬空式两种集材方式。这种集材方式应用中,整体成本相对较高,并且作业也具有一定复杂性和为现象,一般常应用在高山陡坡地势和隔河流隔山谷地区等。对于森林更新方面来说,从其作业原理和方式上分析,全悬空式架空索道集材在森林更新方面的保证应该由于半悬空式架空索道集材。但是,在实践应用中我们发现,半悬空式架空索道集材由于作业中会出现木材一侧的与地表接触,在滑行的过程中,可以实现一定的“松土”作用,可以促进土壤和种子的结合,提高土壤的水分和空气含量。

1.3绞盘机集材方式的分析

在以往的森林资源开发中,绞盘机集材是较为常见的集材方式,这种集材方式应用的过程中,其受到气候、地形等因素的制约较小,并且作业过程较为简单。但是,这种集材方式对于地表会造成严重的破坏,并且容易导致出现水土流失问题,不利于森林的更新。这种对于地表方面的破坏程度较大,作业中绞盘机会与地表进行直接接触。这种集材方式较为常用在集中式采伐需求上,并且以人工更新为主的开发方式。这种集材方式,不适用在防护林、风景区和森林火灾危险性大的地区,并且对于陡坡和土壤冲刷、崩塌严重区域应用上,也会造成严重的危害和后果。

2.合理化调整建议

总的来说,对于现阶段的集中集材方式来说,拖拉机集材方式的应用,对于森林生态保护方面的需求很难进行满足。在拖拉机集材应用的过程中,其很容易对于苗木的生长和森林的更新产生影响,同时也不利于实现对水土的有效保持。绞盘机集材方式的应用,有一定的环境保护的功用,可以对于森林更新的需求进行保障,并且从质量和速度上可以给予积极方面的影响,同时对于水土流失方面的影响也相对较低,在实践应用中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针对于多种集材方式的分析,我们要从科学的角度对于集材方式进行更新和改进。在拖拉机集材方式应用的过程中,要适当地对于集材道密度进行增加,减少拖拉机通过对于林地所造成的影响。在集材道设置的过程中,要尽可能地沿等高线进行布道,并且对于拖拉机对土地表面所造成的压力进行降低。在集材道的处理上,可以通过辅垫的方式,实现对于拖拉机经过时的压力的有效分散。在作业中,要尽可能选择冬季进行作业,这样可以更好地减少对地表的影响,同时也可以降低集材的成本。在产量的控制上,要结合森林的具体情况进行合理的规划,适当地对与集材计划进行调整,给予林地足够的恢复时间。

结语

总而言之,在集材方式的选择和应用的过程中,我们要更多的考虑森林环境保护方面的内容,合理地对森林资源进行开采和利用,做好对森林生态环境的保护,避免出现水土流失的问题。只有对生产和保护进行合理的协调,才能更好地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开发计划。

【参考文献】

[1]孙玉忠.不同方式集材对采伐迹地水土流失的影响[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01)

[2]吴坤.黑龙江森工林区集材方式的变化及发展趋势[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19)

[3]邓海滨.强化伐区木材生产管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J].现代园艺.2011(19)

篇2

关键词:森林资源管理;林地保护;林业发展;可持续发展

1.现阶段森林资源管理状况及存在的安全隐患

现阶段我国森林面积2,08亿hm2,森林蓄积151.37亿m3。人工林面积0.69亿hm2,蓄积24.83亿m3,我国的森林资源呈现着不断增长的良好趋势,我国的森林覆盖率由建国初期的8.6%发展到现阶段的21.63%(截至2013年),森林覆盖率得到了成倍的增长,与我国状况截然不同的是全球森林资源呈现逐年下降趋势,说明我国现阶段的林业资源发展良好。我国地域辽阔,森林资源分布呈现南多北少的趋势,森林资源管理制度不够完善,局部地区森林资源破坏严重,毁林开荒和滥砍滥伐等现象屡禁不止,严重危害生态环境。下面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了森林资源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1)过于看重眼前发展利益,不考虑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没有制定森林资源的长远发展目标,生态环境意识不足。目前,我国大多数林区经营森林资源都是以盈利为首要目的,往往只关注短期的眼前利益,没有森林资源防护意识,盲目而肆意地滥砍滥伐,严重引发水土流失问题,容易导致洪涝灾害频发,森林资源对生态环境的调节力度严重下降,林业资源的其它经济效益没有充分发挥出来。

(2)由于我国现阶段对森林资源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以及制度都不够健全。相关条例规定不够严明,目前还处在“人治”阶段,森林资源管理法规的不完善使得不法分子有机可乘,有法不依的现象时有发生。

(3)缺乏有效的管理手段。目前仍然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森林资源管理技术体系能够应用到具体实际管理中,目前亟需一套集调查、统计、规划、监测、设计、管理以及采伐一体化的森林资源管理技术体系。只有建立全面的管理信息资源库,才能实现对林区快速准确的调查、统计,全面的规划、设计,高效的管理以及有效的监测。

(4)缺乏行之有效的森林经营方案。由于各种因素,目前我国很多林场缺乏行之有效的森林经营方案,导致了林业采伐限额制定标准不够准确,林业资源没有物尽其用。缺乏优秀的主导产业,品牌影响力不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无法取得不败之地。

2.强化森林资源管理的措施

2.1强化林地林权保护管理

加强对林地的保护管理,严防林地被非法占用。森林资源的根本就是林地,森林管理人员需要谨记“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的道理,必须把林地的保护放在首要位置。依靠《刑法》修正案有关破坏林地的量刑标准,做到有法可依,充分明确森林资源产权,健全森林资源权属管理制度,做好林权登记发证尤其是退耕还林地地权发证工作。

2.2加强和改进森林资源采伐限额管理

对森林资源采伐实行分区、分类管理策略。森林资源作为一种可再生资源,需要切实做到合理采伐。要严格依据森林采伐限额制度的规定进行采伐,从源头上控制采伐量。对一些需要特别进行生态保护的区位和森林资源消耗超过限定额的林区,要降低该区域的木材采伐,以便于森林资源的再生;对于人工培育的商品林,可以按量采伐,以便于使林场获得更多的盈利。

2.3加强综合监测体系建设

综合检测体系,是指利用现代化高科技手段实现对林区生态环境以及林区植物生长水平的全方位监测。除了要对林区森林资源进行监测外,还需要监测其它内容,通过对森林、环境、气候、动物等一系列森林资源的检测来构建完善全国范围的森林资源与生态状况综合监测体系,这样能够实现对我国整个区域范围的各个林场的评估。要切实做到对林业资源的监控,全面构建林业资源管理体系,实现一个基础流环境,大力提升林业资源监测的准确性与及时性。

2.4科技支撑体系建设

2.4.1实用技术推广普及。不断展开对林业工作者专业技能方面的培训,从科技素质与人文素质两个方面提升林业工作者的水平。定期举办多类型的专业知识讲座以及技能培训,尽可能使每一个林区工作者都能成为现代化的高科技林业人才。另一方面,组建一支科技创新队伍,引进高端科研人员,不断推广新技术、新工艺。

2.4.2林产加工技术改造。以某项具体的林业项目为改造原材料,实施林产深加工方面的技术改造,林场管理者要大力提倡林产品加工企业技术方面的革新,向林产精加工与林产品系列化方向发展。

篇3

关键词:森林;采运;措施;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 S78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432(2013)-22-71-1

森林采运的可持续发展,主要任务就是在进行森林采运作业时,要使森林生态环境、森林资源、社会经济环境等方面实现协调发展。要想做到三者的协调、共同发展,就必须要提高森林采运的技术以及对森林采运作业的管理水平。

1 对森林采运可持续发展的认识

1.1 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这一理念,最初是由生态学家和环境学家提出的,随即,联合国的世界发展与环境委员会经过研究后正式提出这一概念。可持续发展其实就是指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既可以满足人类的物质需求、文化需求,同时,又不破坏自然环境。这要求人们在生产、经营的过程中,要积极调整技术,转变观念,将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看作是由经济、社会以及自然等因素共同构成的综合系统,进而促进三者之间的协调发展,并且让可持续发展理念作为发展国家经济、提高国际地位的重要手段。

1.2 持续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的区别

可持续发展与持续发展,在本质上是具有一定差异性的,绝对不能将二者混为一谈。持续发展理念通常情况下主要是针对社会经济的健康、快速、持续发展而言的。可持续发展则包含的范围更广,它不仅指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同时也包含了人类社会所涉及到的各个方面,这种发展理念更具有丰富的内涵。

1.3 林业与森林可持续发展

林业可持续发展主要特指在森林生态体系当中的物种、生产力、再生能力以及遗传多样性等方面的可持续发展。通过这样的发展模式,不仅让自然资源能够满足人们的需要,还要让林业可以发挥出自身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以及文化效益、精神效益等等。对于林业可持续发展来说,它的发展核心是促进森林经营活动的可持续发展,其主要内容包含了森林的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森林的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森林经营活动实现可持续发展以及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等。

2 森林采运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2.1 提高森林采运工作者在森林可持续发展方面的认识

目前,仍有一部分森林采运工作者在森林可持续发展方面的认知水平还不是很高,还不能完全理解森林与林业可持续发展之间的本质区别和联系。因此,针对这一现象,必须要加强对森林可持续发展方面知识进行宣传和讲解,让工作者无论从认识上,还是实践上都能够有所提高。

2.2 完善森林资源管理的政策

要想使林业可以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将现有的森林管理制度进行完善和调整,要依据目前社会经济的发展情况进行相应的改进和加强。第一,建立资源消耗的制约机制,要充分利用有限的资源,减少不必要的资源浪费。第二,继续实行森林采运的限额政策,让森林的开采者和生产者意识到森林资源的可贵,提高对森林资源的保护、节约意识。第三,建立森林资源的价格评估机制。在发展林业经济时,一定要处理好森林资源的存储量和经济核算之间的关系,利用政策来及时纠正森林资源在价格方面出现的扭曲现象,进而避免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对森林环境造成破坏。

2.3 确立森林采运技术正确的发展方向

森林采运技术水平的高低,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森林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我们更应该针对森林的采运技术进行完善,提高技术水平,使森林采运作业能够更加符合生态环境所提出的要求。强化森林采运工作者在森林可持续发展方法、理论、实际应用等方面的技术研究,并且要积极引进国外先进的采运技术,借鉴他们在森林采运可持续发展方面的成果和经验,进而提高我国在这方面的水平。在研究森林采运技术时,森林采运工作者还要充分的考虑采伐过程中对自然环境以及森林资源的保护工作,建立相应的森林采运监控系统,监督采伐作业的规范及标准。

2.4 制定森林资源保护和森林采运的标准

目前,我国在森林采运以及森林资源保护方面还缺乏一个明确、统一、严格的标准。因此,要想规范森林采运行为,就必须要制定一个森林保护的措施和森林采运的标准。在实际森林采运工作中,经常会出现“重采轻造”的现象,这无疑是对森林资源的浪费,因此,森林采运作业必须要科学的、有计划的实施。并且,在统一标准下规范森林经营的行为,坚决杜绝出现滥伐、盗伐的现象。

3 结语

目前,在我国森林采运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这就要求我们要不断的提高森林采运的技术装备水平,制定相应的规范和标准,在此基础上,制定行之有效的森林采运管理体制。相信,通过我们不断的努力,一定会实现森林采运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郭建刚,刘晓峰.浅谈森林采运技术对生态系统构建与发展的影响[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02).

[2]王义春.浅谈森林采运作业与森林可持续发展[J].林区教学,2007(10).

篇4

【关键词】:林业资源;森林防火;预防措施

森林可以称之为地球之肺,其对生态环境有着重要的保护作用。随着现代人们对林业资源利用需求的不断增大及“掠夺性”资源开发,管理与利用的矛盾冲突也就日趋明显。如不及时改善这种状况,定当危及人们的日常生活与发展,为此,必须提高相关部门对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尤其是对森林资源的保护,防火灾防滥伐,保持环境可持续发展。

1我国林业资源保护的现状

当前,我国在林业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存在诸多不足,导致林业资源保护成效较低,为了更好地加强林业资源的保护和促进林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我们有必要对当前林业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存在的不足进行一下分析。具体来说,其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以经济建设为重点,忽略了森林的可持续化发展路线,并影响了森林生态化建设。

(2)林业资源开发过度,导致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的破坏,环境问题尤为突出。

(3)林业资源开发往往只注重眼前的利益,而缺乏长远的考虑,加上很多林业单位管理模式的粗放科学技术应用成效不高,导致林木的质量与产量日益低下。

(4)林业资源的利用方式单一,导致大量的林业资源被无情地浪费掉,例如我国的一次性筷子就导致了大量木材的消耗。

(5)在管理方式和手段上,林业机构往往是习惯与传统的方式和方法。

(6)森林病虫害和火灾,除了人为因素的破坏,一些自然因素对森林资源的影响也非常大。

2、森林火灾的危害性

森林火灾,是危害森林的大敌,一场火灾在旦夕之间就能把大片苍翠茂密的森林化为灰烬,给国家和集体造成严重损失。同时会烧毁林下植物资源,森林除了可以提供木材以外,林下还蕴藏着丰富的野生植物资源,这是珍贵的野生财富。

森林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作用。林地失去了森林的覆盖,容易造成水土流失,容易发生水旱风沙灾害,影响农业稳产高产使下游河流水质下降森林多分布在山区,山高坡陡,一旦遭受火灾,林地土壤侵蚀、流失要比平原严重很多。大量的泥沙会被带到下游的河流或湖泊之中,引起河流淤积。

再者,森林火灾会危害野生动物的生存,森林是各种珍禽异兽的家园,森林遭受火灾后,会破坏野生动物赖以生存的环境.

在居民点、农田、山林交错的山区发生了森林火灾,还会烧毁房舍、粮食、农具和牲畜,影响群众生产、生活。森林火灾还会烧死林中的大量益鸟、益兽和烧毁各种林副产品。发生森林火灾,必须动员大批人员去扑火,既耽误生产,又浪费人力物力,甚至造成人身伤亡事故,给国家人民带来损失。

3、积极进行森林保护的意义

生态环境建设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森林和林地是世界上最丰富的生物基因库,有着丰富的多样性,并且生态系统制约着经济活动。在各种天然系统中,森林总的利用率和生物生产力是最高的。森林系统的自身调节能力较高,有利于维持生态平衡。

森林生态系统是防洪保土的根本,洪水迅猛而下是因为森林系统遭到破坏,土地失去植被,导致雨水不能进行截留。其次,土地失去植被,会造成水土流失。

因此,进行森林保护对环境保护、生态系统以及人的生命财产安全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4、森林防火的管理措施

森林防火是一项长期任务,因为其突发性和爆发性,一旦失火,损失将无可估计。绿色的森林是人类的母亲,人类的祖先从森林中称霸,继而走向文明。森林是人类生存充要条件。保护森林,是我们与生俱来的责任,是当今最有意义的公益事业。

4.1加大对森林防火的宣传

健全森林防火宣传教育网络,各级政府要进一步加大森林防火宣传教育力度,营造全社会关注森林防火、参与森林防火的浓厚氛围。深入开展并切实落实森林防火教育进学校、进村镇、进机关、进军营活动,支持建立森林防火志愿者队伍参与防火宣传教育,普及安全用火知识,强化依法用火责任,提高全社会森林防火意识。

加强林火监测体系建设,要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依靠先进的科学技术,提高森林防火的科技含量。

4.2切实改进森林防火预案和应急预案

加强森林消防专业队伍建设,要进一步理顺县级森林公安管理体制,健全县级森林公安机构,加强人员力量,明确执法权限和执法程序,提高管理和执法水平。

4.3建设森林防火通讯网络

随着科技的进步,把现代通讯网络引入森林防火中来是必然趋势,建设一套科学高效的森林防火通讯网络,有利于对火情有效监控并及时作好处理,保证森林防火工作的顺利开展。

4.4落实防火责任

全面落实森林防火责任,严格落实国务院关于森林防火责任制的“五条标准”,强化各级政府、主管部门和营林单位的森林防火责任,各级政府主要负责人是第一责任人,分管负责人是主要责任人。只有从严从实把责任落实到每一级政府、每一个部门、每一个岗位、每一个环节、每一个人员,森林防火各项措施才能真正落实到位。

4.5依法治火,摒弃人治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治”在一定程度上会让人打感情分,虽然中华民族历来讲究“人情社会”,但面对森林火灾之类威胁生态平衡的事件时,依法治火才是最明智最有效的解决方法。

要把依法治火贯彻到森林防火工作的各个环节,严格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一要加强制度建设,不断加强森林防火治理体系建设,完善森林防火配套制度,提升森林防火法制化、规范化水平。坚持严打方针不动摇,依法严惩破坏森林资源不法行为。

结语:

本文通过对现阶段我国林业资源保护和森林防火管理措施方面的内容进行分析和讨论,重点对其保护措施以及管理措施方面的内容进行阐述,希望能对未来我国林业资源的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对于促进环保型国家的建设也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黄世宁.如何实施林业可持续发展策略[J].广西林业,2007(02).

[2]刘新宇.中国企业境外可持续森林培育模板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2.

篇5

关键词:国家; 天然保护工程;实施;林业;经营管理思想;变革

一、国家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实施

1.构建生态文化体系

站在客观角度来说,在我国森林资源中,天然林是不可忽视的关键性组成要素,具有多样化的优势,比如,改善生态环境、汉涵养水土,必须加大对其保护力度,科学划分天然林,优化调整其具体经营方向,避免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促进社会经济全面发展,而这必须有效实施国家天然林保护工程。在新形势下,生态文明建设在我国的重要性不断显现,而是国家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是其不可忽视的关键性内容之一,是时代不断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客观呈现了和谐社会构建的内在要求,属于“生产、生活、生态”三者有机融合的重要途径,需要充分发挥天然林系统多样化功能,比如,修复、重建,促使生态系统健康稳定发展。在国家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过程中,我国要立足基本国情,根据天然林保护工程特点、性质、作用等,构建合理化的生态文化体系,确保天然林保护工程建设顺利开展。我国要借助多样化形式,大力宣传生态和谐,尤其是生态知识普及,促使社会大众全方位正确认识天然林,树立全新的生态理念,强化其道德意识,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参与到天然林保护工程建设中,大力支持该工程项目建设,借助多方力量,构建合理化的天然林生态文化体系,在实施国家天然林保护工程的过程中,加大生态文明建设,将“生态文明”理念落到实处。

2.健全生态制度体系

从某种角度来说,国家天然林保护工程的顺利实施离不开科学的生态制度体系,国家天然林的保护也离不开重要的制度保障。在实施过程中,我国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总结天然林保护工程前期实践过程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激总结对应的工作经验,出台相关政策,优化完善生态制度体系,不断加快生态保护法治化步伐,促使国家天然林保护工程能够在“科学、合理”的制度框架中顺利实施,促使天然林生态和谐发展,促进社会经济全面协调发展。

3.注重经营管理,优化生态评价

(1)注重经营管理。在实施国家天然保护工程中,我国要加大对其的经营管理力度,将科学发展观落到实处,优化完善传统经济增长模式,采用集约式经济增长方法,科学管理天然林资源,优化调整林业产业结构,注重科技创新,注重天然林产品深加工,促使林业有着更高的“产业化、集约化”程度,构建新型林业绿色产业,达到“低能耗、低污染”的目的。在经营管理过程中,我国要通过不同途径不断发现林业发展过程中的经济增长点,确保天然林工程具有较好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不断加快我国生态经济事业发展步伐。

(2)优化生态评价。对于国家天然林保护工程来说,在实施过程中,我国要注重生态评价,采用先进的技术,借助信息化手段,构建全新的监督管理系统,全方位动态监测天然林保护工程,客^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合理化评价,有效解决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一系列新问题,充分发挥国家天然林保护工程多样化作用,更好地保护天然林资源。

二、林业经营管理思想的变革

1.注重林业可持续发展以及林业分类经营

在社会经济发展浪潮中,林业经营管理思想变革已成为一种必然趋势,要注重林业可持续发展。在此过程中,我国需要从不同角度入手科学划分森林,明确林业主导目标,注重林业可持续发展以及林业分类经营,优化完善组织形式、技术措施体系等,构建“科学、合理”的森林经营管理模式,根据林业经营目标,对“现实、潜在”的森林生态系统进行合理化分类,采用多样化手段经营管理林业,比如,技术手段、法律手段,促使新时期林业更好地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

2.注重多功能森林生态系统健康经营

随着21世纪的到来,多功能森林已成为世界森林资源方面的关键性架构,以林地为基点,科学经营森林生态系统,达到健康“经营、管理”的目的,其已成为新时期林业管理方面的关键性目标,更好地保护地区生态系统,避免其被破坏,确保地区生态系统平衡。

3.注重森林自然化、国际化经营管理

站在客观角度来说,在林业经营管理方面,森林自然化经营是其关键性理念,追求最大化经济效益的重要保障,多层次科学改造人工纯林、低产林,使其朝着自然化方向发展。同时,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中,气候变化谈判、森林认证、生态教学等日渐成为国际化问题,加上跨国交流、合作等日渐频繁,林业经营管理变革过程中,要注重森林管理国际化,有效解决森林可持续经营方面存在的问题,全方位客观分析森林在生态、经济等方面的问题,优化调整林业发展方案,加大森林经营管理国际化力度,最大化提高林业资源利用率,充分展现多样化价值,避免出现严重的资源浪费现象,为我国林业不断向前发展提供有利的保障。

三、结语

总而言之,在社会市场经济背景下,我国要全方位正确认识天然保护林,构建生态文化体系,健全生态制度体系,注重经营管理,优化生态评价等,科学实施国家天然林保护工程。我国要注重林业经营管理变革,注重多功能森林生态系统健康经营,注重森林自然化、国际化经营管理等。以此,确保国家天然保护林工程顺利实施,促使林业经营管理变革工作落到实处,全方位有效保护已有的森林资源,更好地保护天然林,促使我国林业发展具有较好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促使我国林业发事业走上健康稳定的发展道路,拥有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李冬生.天然林保护工程后续发展管理与政策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0.

[2]杨秀丽.分析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的实施过程中的相关问题[J].农业与技术,2012,05:69-70.

[3]乔俊杰,王鸿耀.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十六年后的森林防火形势变化[J].南方农业,2016,06:100-101.

篇6

关键词:林学类课程;森林案件;现场勘查;课程衔接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12-0193-03

Thinking on conjunctions between course on forestry and course on site investigation of forestry cases

Zhang Minxia

(Nanjing forest police college,Jiangsu Nanjing 210000)

Abstract:As the continuous advancement of course reform,conjunction of different courses has become a noteworthy subject both in theory and practice.Based on the course on forestry and course on site investigation of forestry cases,this paper analyzes the necessity of conjunctions among related courses,clearly expresses the supporting effect of the courses on forestry on the course of site investigation of forestry cases.Besides,it raises some detailed measures for conjunction on aspects as building the cultivation plan,confirming the teaching content and course design,as well as teaching practice,which provide reference for building refined course and special course.

Key words:Course on forestry;forestry case;site investigation;conjunction on different courses

南京森林警察学院作为全国唯一一所为森林公安机关培养人民警察和培训在职森林公安民警的院校,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办理森林案件所必需的公安的知识,还需要掌握相关的林业知识。《森林案件现场勘查》是学院的一门特色课程,其地位和作用十分重要,主要讲授森林公安在办理盗伐、滥伐林木、非法占有林地、森林火灾等森林刑事案件的勘查方法。本课程教学内容的完成要紧密结合我国破坏森林资源犯罪、破坏野生动植物资源管理犯罪的新情况和新特点,吸收犯罪现场勘查实践的新技术、新方法、新经验和新成果,根据森林案件的现场特点、勘验对象的特点以及勘验技术的特点对案件进行现场勘查,综合运用刑事技术、林业技术和动植物识别的基础知识来勘查。

通过对已学习过该课程的侦查学2010级两个区队68名学生的随机调查,学生一致认为本课程是森林警察学院的一门特色课程,是学校“立足林业,面向公安,服务社会”的办学定位的具体体现。该课程应以《森林资源管理概论》、《野生动物识别与鉴定》、《森林植物识别与鉴定》、《森林防火》等林学类课程为基础,辅助森林法、森林法实施条例、野生动物保护法、刑法、刑事诉讼法等相关课程的知识。在调查的68名学生中,有32名学生特别提到该课程的学习要以林学类课程为基础,才能真正学好。因此各门课程在制订计划时,要不断关注课程的实施过程[1]。如何做好林学类课程与森林案件现场勘查课程的衔接,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担任这几门课程的每位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笔者结合学生的建议,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和森林公安工作实际,提出以下几点思考。

一、确定林学类课程的知识点

“衔接”一般指的是事物相互联系[2]。不同学者对课程衔接的理解不同。Oliva认为衔接性是指课程的不同层级之间的连续性;Ornstein&Hunkins认为衔接是指课程的不同部分之间的关系,而这种关系可以是垂直的组织,也可以是水平的组织[3]。笔者认为课程衔接首先要做好课程内容的衔接。林学类课程作为森林案件现场勘查课程的基础,在课程内容的讲授上应按照森林公安执法工作的需要,确定知识点。林学类课程应包括六大知识群,即我国森林资源概况及发展林业的方针政策;森林基本知识;野生动物保护;森林植物保护;森林资源管理;森林防火。六大知识群由四门课程组成,即《森林资源管理概论》、《野生动物识别与鉴定》、《森林植物识别与鉴定》、《森林防火》。其中《森林资源管理概论》主要介绍我国森林资源概况及发展林业的方针政策,森林的基本知识,涉案林地面积测算、涉案材积的测算、木材材积测算,森林区划与森林资源调查成果的应用,林地管理、森林采伐更新管理与木材管理的相关内容。《野生动物识别与鉴定》主要介绍野生动物形态识别(国家重点保护、省级和三有动物),生活习性和地理分布,现场物证提取的主要技术要领,野生动物保护法律法规在案件查处过程中的运用。《森林植物识别与鉴定》主要介绍森林植物的基本概念及其保护意义,植物分类基本知识,中国植物资源概况及其分布特点,国家重点保护植物及其识别,防火树种,植物案件侦查及物证收集和样本保存。《森林防火》主要介绍森林防火的基本概念及重要性,我国森林火灾的特点,林火基础理论,森林火灾的扑救及扑火安全,森林火灾损失的调查与评估,城镇消防基础知识等。通过以上知识点的介绍,为森林公安人员进行现场勘查提供帮助,提高现场勘查工作的质量。森林案件现场勘查课程在内容组织上,要注重对林学类知识的应用。

二、明确各知识点对森林案件现场勘查课程的支撑作用

课程衔接指的是不同学段或某一学科在课程内容、课程标准、教学目标、教科书编制等宏观与微观体系化上的最优组合[4]。从课程内容方面来考虑,在林学类课程涉及的六大知识群中,我国森林资源概况、发展林业的方针政策及森林的基本知识应作为学习森林案件现场勘查课程的背景知识,使学生明白自己所在行业的发展状况及方针政策,明白保护森林资源的重要意义和作用,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同时对森林案件现场勘查课程中涉及到的有些名词术语有真正的理解,如森林的概念、森林特征的描述、我国森林采伐的方式及各方式的实施要点、森林更新、森林区划的概念等。通过这些知识的学习,学生能更容易读懂森林法、森林法实施条例等相关的法律和法规。在制作卷宗时,能用专业术语来描述案件,提高专业能力和水平。

掌握涉案林木材积、木材材积的测算、林地面积测量等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可以使学生了解有关森林案件定罪量刑的依据,区分刑事案件和林业行政案件,对案件进行准确定性。掌握基本的测算技能,可以在进行现场勘查时,准确判定物证提取的要点、记录涉案面积与材积相关数据更加准确到位,防止调查数据的遗漏,为技术人员进行下一步的详细鉴定提供更加全面翔实的资料。

学习野生动物和森林植物的识别与鉴定技术,使学生牢固树立野生动植物作为物证的意识及野生动植物保护的意识,培养学生在实际工作中识别野生动物的能力,使学生掌握野生动植物的识别与鉴定的基本技术。在现场勘查过程中,可以明确涉案的野生动植物的种类及保护级别,对一些物种和树种的认定提供了方法和依据,以对案件进行正确定性。在现场勘查中确定物证提取的技术要点,以正确获得涉案野生动植物物证,如何很好地保存物证材料,为下一步送检做好准备,对快速破案具有积极的作用。

学习森林防火的相关知识,使学生明确森林防火的重要性,了解森林防火的基本知识,熟悉森林火灾的扑救、扑火安全和森林火案的侦查等相关内容,掌握森林防火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在进行现场勘查中,能进行森林火灾现场特点分析,做好现场保护工作,根据植被的燃烧痕迹,确定是地表火、树冠火还是地下火,过火范围及火场总体态势,依据不同森林火灾种类特点,结合风向、风力、坡向、坡位、坡度、海拔、植被等对火势趋向的影响,分析研究现场急进火或稳进火的蔓延规律,结合现场访问情况和灾前现场基础资料初步判断森林火灾案件起火点,以准确判定案件性质。

三、认真研究,通过各种途径做好林学类课程与森林案件现场勘查课程的衔接

明确了各门课程介绍的主要内容及支撑作用后,就应该寻找切合实际的方法,做好两类课程的衔接。课程衔接应包括纵向与横向两方面。美国课程学者泰勒认为,要使学习经验的组织富有成效,课程编制必须符合3条标准,即继续性、程序性和统合性[5]。“继续性”是指在课程设计上应使学生对于所学知识技能有不断重复练习和继续发展的机会。“程序性”或“阶段性”则强调后一经验需在前一经验基础上更加广泛和深化。“统合性”是指“横”的联系。它考虑各种学习经验之间的关联性以及学生行为与所学内容的统一和连贯,即把学生某一学科的能力,作为学生全部能力的重要一环来加以促进,而不是把它作为孤立的能力。林学类课程作为《森林案件现场勘查》课程的基础,后者应是前者的不断重复练习和继续发展,在前者的基础上更加广泛和深化,把两者的学习进行综合而不是孤立起来,为此,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将林学类知识与法律知识、公安执法知识进行综合,使两者相辅相成。但应注意的是要提倡两者结合,决不是学点林学类知识,学点法律知识或执法程序就可以,不是简单地林学类知识与公安类知识的相加,而应该将两者有机地结合,并合理利用。这就要求担任相关课程的教师均应熟悉林学类知识和公安类知识,讲授林学类知识的教师在介绍相关知识时,重点要讲清每一个知识点的内涵,着重从合理、合法的角度进行介绍,并讲清每一个知识点在办理森林案件中所起的作用。讲授《森林案件现场勘查》课程的教师重点要讲清森林公安人员进行现场勘查的依据、原则、程序、人员组成、勘查工作的各个环节等,而且要注意对相关林学知识的后续应用(不需再详细展开),如涉案森林特征描述的专用词语、径阶、材积与蓄积量、出材率、主伐、抚育伐等,不能讲外行话和非专业用语。

2.在制订各年级人才培养方案时,要注意各门课程的时间安排,《野生动物识别与鉴定》与《森林植物识别与鉴定》课程安排在大一下学期或大二上学期来学习,《森林资源管理概论》与《森林防火》课程要安排在前两门课程之后,前面的课程为后面的课程做准备,在学完以上几门课程后,即安排《森林案件现场勘查》课,不能相隔太远,做好各门课程的合理衔接,确保学习效果和质量。

3.收集大量案例,为学生提供样本,使学生尽快了解现场勘查的项目和内容,熟悉现场勘查笔录在森林案卷中所起的作用,掌握盗伐滥伐、野生动物、森林植物等不同案件中林学类知识在现场勘查中的操作技能和勘查要点,掌握现场笔录的制作方法。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林学类知识和法律、公安等知识在侦破森林案件中的具体应用。收集办理森林案件的图像资料,使学生形象、具体地掌握森林案件的侦查过程。

4.林学类课程与《森林案件现场勘查》课程均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每门课程实践教学的比重都比较大,可以利用实践教学的机会,将几门课程结合,各任课教师相互配合,为学生设计出各种类型的模拟现场,从接报案开始到现场勘查、调查测算涉案现场的面积或林木材积、认定涉案的物种或植物种类,对案件进行定性,让学生确定处罚的方法和额度。通过综合实习和训练,使知识体系更完善,让学生系统掌握所学的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让学生自己设计案例。在案例中应用到林学类知识,如描述发案地点,要用到森林区划系统;描述涉案森林特征,要用到森林结构特征,并能根据林分调查方法进行某些特征因子的调查;会对涉案面积或材积进行测算,学会对案件进行定性。设计野生动物、森林植物案件,应用森林案件现场勘查课程中所学到的知识,确定现场的程序、步骤等。

6.改革考试考核方式,进行不同课程间的综合考核,在考核森林案件现场勘查相关知识时,增加对林学类知识的考核,具体考核林学类知识在森林案件现场勘查中的应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能使所学的知识更加系统化。

7.担任相关课程的教师应经常进行交流和沟通,探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就如何做好课程的衔接进行研究,做到相互学习、相互补充教学中所需的知识,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和教学水平,注重应用性。通过课程间的渗透、联系使学生的知识和能力不会产生重复和某些漏洞,防止造成学生单向的、机械的、复现性的思考习惯,这样不利于发展他们多维的、灵活的、创造性的思维能力。

8.充分发挥实验室的功能。在实验室建设中,打破系部、教研室的界限,做到资源共享,为学校节约场地和经费。开放实验室,满足学生课外学习和训练的需要。如在《森林资源管理概论》课程和《森林案件现场勘查》课程中都用到的GPS、罗盘仪、全站仪、测树仪、绘图软件等,可由一个实验室购置,其他老师在教学和科研用到时,可以使用,提高仪器设备的使用率。

9.编写合适的教材,进行课程内容的衔接。教材是实现教学目标、实施教学的重要资源,也是教师教学或学生自学的依据[6]。根据以上对林学类课程与《森林案件现场勘查》课程教学内容的分析,建议结合教学内容和森林公安工作的实际,编写具有森林公安特色的教学,将现场勘查相关知识与林学类知识有机整合,编写出版教材。

课程横的衔接应发挥联结性与功能性。《森林案件现场勘查》课程的编排不仅要考虑与林学类课程的衔接,还应顾及其他课程间的联结,如痕迹检验、刑事图像、林业法与森林公安执法等。美国学者拉姆利曾经说过,人类知识具有完整性,即使在自然科学,其部分内容有时亦与社会科学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这说明学科本身的知识不但具有统整性,且在不同学科或领域间彼此亦有横的联结关系。所以,编制课程时应多顾及不同课程间的呼应与联络。内容的选择要注意其功能性,重视其应用性,如不同案件的具体勘查方法的介绍是学生最受欢迎的。只有重视了课程的衔接,才能形成具有特色的品牌课程,体现办学特色。

参考文献:

[1]张华.课程与教学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453.

[2]龚学胜.当代汉语词典[S].北京: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2008.

[3]林智中,陈建生,张爽.课程组织[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13-14.

[4]周仕德.课程衔接:亟待研究的课程视域[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9):57-60.

[5]拉尔夫·泰勒.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M].施良方,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66.

[6]刘红梅.对大学数学与高中数学课程内容的衔接问题的思考[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高等教育),2011,(6):46-47.

篇7

关键词:生态环境;和谐社会;森林资源保护

引言

当前,环境破坏问题已经被人们所重视,在保护环境过程中林业资源具有非常有效的作用,从林业资源的管理建设出发,把建设生态和谐社会林业资源作为主要发展方面,进一步结合实际建设内容,积极分析实际情况,从而通过林业资源的合理保护,提高人们生活环境质量,下面以林业资源管理建设为内容,进一步明确在社会经济发展前提下,建设生态和谐社会林业资源的重要性与策略。

1森林资源在建设生态和谐社会中的重要性

从森林资源建设方面看,林业资源本身就是一种有效的绿色资源,具有经济性与生态性,同时,在我国林业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更重要的是稳定社会环境,积极提高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发展水平。在生态林业建设方面,对林业资源应该进行有效保护,在保护的同时也大大提高了有效的循环,尤其在气候方面,极大提高了森林资源的气候调节效率,建设生态和谐社会过程中必然是从人们的居住安全方面考虑的,也同时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从积极意义上分析,不断给人们带来绿色生态屏障的同时,也为人们抵制沙尘暴与水土流失,做了非常大的贡献。林业资源在生活中是一个天然的氧吧,空气质量的改善也降低了空气中污染物的含量,总之,林业资源建设过程中的生态和谐社会发展是和谐的,也是在不断深化发展的,其重要性是与国家经济发展息息相关的,必须要给予重视。

2建设生态和谐社会的森林资源保护措施

2.1建设生态和谐社会,森林资源保护中要做好各项审查工作

重视监管能够提高建设生态和谐社会能力,森林监管工作是做好林业资源建设的重要工作,作为相关的监管人员,必须要适当的进行合理处理,从各项资源审核方面入手,按照有效的制度流程,积极对林业资源进行整理,规定每个人都必须按规章进行土地资源管理,也要按一定的手续进行审批,从而提高林业资源管理效率,也尽量减少林业资源的再次被破坏,在一些不标准的利用资源方面,必须严格要求进行整改,从林业发展角度分析,也要积极处理与修复,力求把林业资源建设与实际的社会发展相结合,提高和谐发展水平。通过有效的管理杜绝部分违法乱纪现象,也使得森林资源保护变得更加轻松有效,在具体工作实施过程上也需要进一步分析,通过长期的、不断的的总结提高管理水平。

2.2坚持以生态和谐建设为主的林业可持续发展道路

进入21世纪以来,林业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地位突显出来,变得越来越重要。森林资源是自然资源,同时也是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它为人类提供了理想的生态环境。森林不仅能为人类提供优美的自然景观,也能净化空气、杀灭病菌、消减噪音、调节气候。人们对生态环境的需求,也成为全社会对林业发展最迫切的需求。现在这个时期是一个重大的转型时期,林业从传统的木材生产为导向的发展模式,逐步转变为以生态建设为目标的发展模式,这在林业发展史上是一个十分深刻的变革,现在整个社会都在努力去实现这个目标。实施森林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必须提供全面的规范与保障,完善或建立林业法律制度。新的发展模式标志着林业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这是一个未来充满无限希望,但任务又非常繁重的关键时期,发挥森林多种效益,开发森林旅游资源,必须把天然林保护、防护林建设、退耕还林、防沙治理、野生动植物保护和自然保护区的建设等重要的生态建设任务,摆放在林业发展工作的重中之重,在实际的工作中把生态建设落到实处。

2.3建立并完善林业重点工程

首先,从各级乡镇来看,应该明确相关的退耕还林工程内容,力求通过控制水土流失等方面的工作,积极进行林业工程建设,通过林业工程建设,也可以提高造林管理能力,对于抵御自然灾害也有着重要作用,在具体工作中,更要明确建设等相关举措,积极对天然林资源进行保护,包括封林育林等措施,都是能够提高林业保护与生态发展的,在进行林业工程建设上,也可以对村f的绿化工程进行有效分析,以自然资源的建设为主,积极从野生动物的保护角度分析,明确提高建设和谐社会过程中发展林业工程的必要,从而进一步保证生物的多样性,提高保护能力。

2.4不断完善林业基础设施建设

森林资源发展中,必须要重视建设,在建设过程中包括许多基础设施建设,所以必须要对基础设施实施有效管理,从建设林业基础设施角度分析,明确林业职工办公条件,积极对林业的科学管理进行维护,从而提高林业资源基础设施建设的有效性。可以树立示范点,同时配置电子设备,这样在提高基础管理能力的同时,也实现了动态监控,结合现代林业资源发展,林场应该提高管护站、森林公园派出所等机构管理能力,也要建立有效的林业调查机构与木材监测站,这样是为了进一步促进资源管理效率,也进一步实现信息的有效统计,通过基础设施建设,可以提高林业资源管理能力,做到真正意义上的有效和谐发展。这样一来,在建设生态和谐社会的同时,也提高了保护能力,大大降低了林业资源被破坏率。

结束语:

森林资源属于可再生的资源,是地球表面主要的生态主体,森林资源的旅游价值日益被人们所认识,但是恢复能力是有限的。目前人类对森林资源的消耗和破坏的速度已经大大超过了森林资源再生的速度,因此,各级部门要对森林资源进行合理地开发,开展森林资源综合利用,制定合理的森林资源保护规划,大力发展林区,发挥森林的经济效益,加强对森林资源的保护,更好地开发和利用森林资源,可以实现青山常在、永续利用。对森林资源的保护是一项重大的恢复生态、建设生态和谐社会的工程,保护森林资源是一项艰巨的、长久的任务,我们一定要做好打攻坚战的准备,我们以长久的精力来进行保护和发展,尤其是在和谐社会发展过程下,更应当加大对森林资源保护和生态环境建设的深入研究,为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周永斌,殷有,匡阗,宋薇.生态文明建设时期森林资源保护与游憩专业的发展机遇与战略[J].中国林业教育,2009,03:31-33.

[2]杨梅花.加强森林资源保护以促进生态环境建设[J].绿色科技,2014,11:55-57.

篇8

1、我国森林生态旅游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国的旅游行业逐渐发展起来,森林生态旅游作为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然也得到了蓬勃的发展。我国是世界上森林系统比较多的国家,在广袤的森林中蕴含着多种多样的物种和森林资源,具有极高的旅游价值。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我国就开始步入到了有计划的管理森林公园和建设森林保护区的行列当中去,当前已经初具模型,并且展现出了良好的发展态势。当前我国已经建立起了各级森林公园共1476处,自然保护区共1757处,更有张家界、黄山和提上等多处国家森林公园被列入了世界遗产保护区域[1]。同时,森林公园和自然保护区也逐渐的向完善化方向发展,各种配套设施逐渐完善,形成了吃、住、行等方面全面发展的旅游配套服务体系。可以说在当前森林生态旅游资源已经成为了我国旅游业发展中最具有前景的事业。

2、森林生态旅游发展中遇到的机遇和挑战

我国的森林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再加上我国的自然景观类型比较多,周边的文化特色浓郁等特点,使得我国的森林生态旅游行业在近年来迅速的发展起来,为我国的旅游接待奠定了稳定的基础。随着人们生活条件的改善和收入的提升,当前可以说我国的旅游行业发展中存在着巨大的市场。但与此同时我国的森林生态旅游发展中也存在着一定的挑战和难题。就现阶段而言我国的森林生态旅游中存着很多的问题。人类的改造能力逐渐提升,能将原本自然的环境和物质进行转化形成经济上的效益,但往往人们更加看重的是眼前的利益,而不是长远性的利益,因此出现了森林资源滥砍滥伐以及其他方面的生态环境破坏问题。森林资源的承载能力本身有限,长时间的对森林资源进行开发和利用将会导致森林资源受到严重的破坏,这在当前已经成为了森林生态旅游发展中的瓶颈问题。

3、森林生态旅游发展重点及对策

3、1提升环保意识

森林旅游主要依靠的是发挥森林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等,最终形成经济效益。当前我国的许多森林生态资源风景区,包括自然保护区中都经常会发生一些不文明行为,例如乱扔垃圾,随意采花等现象[2]。这种现象就会在长时间以来导致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的影响。因此,现阶段一定要重视起环保意识的强化。不仅要提升工作人员的环保意识,还要从全面角度来提升游客的环保意识,告诉他们森林资源是怎样为人类的生活做出贡献,并讲解一些环保小知识等,促使游客能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只有人人在思想上得到了环保意识的提升,才能更好的促使我国森林生态旅游产业得到持续性的发展。

3、2采取保护性开发措施

我们在对森林生态资源进行开发的过程中应当重视起保护性资源开发,将目标定位在促使旅游资源能持续发展的目标上。开发与保护之间必须是统一的,对资源的保护要建立在开发的前提上,而开发则是保护的进一步发展。资源环境是基础和物质的载体,社会文化是资源的精神内涵,经济则是保护的重要动力所在,三者之间相互依靠,并形成统一。我国当前十分重视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那么在这样的环境条件下,一定要对森林资源的管理和开发加以重视,保证森林资源能持续发展。

3、3完善相关制度

我国在森林资源的保护上一直以来都缺少相应的法律条文支持。新西兰的《保护法》当中明确的规定了必须提供与保护有关的资料为游客服务,因此新西兰也格外的重视相关的宣传资料制作和展示,为游客提供帮助[3]。而我国森林生态旅游发展中也应当积极的建立起相关条例规定,鼓励有人参与到自然中感受自然、了解自然,而不是实施豪华游方式来感受自然风光。

3、4做好人才培养工作

要想建立起高品位、高档次的森林生态旅游景区,那么就必须要积极的提升服务的质量,而专业人才在这里所起到的作用将是无法替代的。尤其是森林公园中涉及到了多个相关学科,包括林业、旅游、建设、环保等方面的内容,就更加需要专业人才的支撑。对此一方面应当积极的培养起专业人才,为人才提供更多的展现机会,发挥他们的优秀才能。另一方面则要积极的吸取一些优秀的国外经验,做好人才培训工作,从而提升业务的水平和整体服务的质量,为我国的森林生态旅游行业发展做出贡献。

篇9

关键词:森林虫害;防治;应对措施

1 森林虫害防治中的常见问题

1.1 森林虫害发生的面积不断扩大

近几年来,人们日益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人工造林的面积不断增加,由于人工造林大部分都是单一树种纯林的形式,使得病虫害更易发生。同时又因为防治手段跟不上虫害防治的要求,森林虫害面积不可避免的出现了增加的现状。

1.2 森林虫害的种类增多

由于各地经济贸易越来越活跃,特别是同国外的经济交往的日益密切,导致部分虫害在贸易的过程中得以扩散。以往,危害较为严重的多是松毛虫、天牛(类)、杨扇舟蛾等常见虫害,但是,现在爆发的虫害种类越来越呈现多样化,其中外地虫害占据的比例越来越大,甚至还有当地未见过的虫害。

1.3 危险性虫害的潜在威胁增大

往往外来虫害由于缺少天敌的制约比原有虫害更难防治,这些在治理中得到控制的外来虫害在未来森林虫害的防治中还有着不可忽视的潜在威胁。

1.4 虫害形式多是暴发,顽固难治

由于森林地域的特殊性,在虫害监测预报上存在着不小的难度,同时虫害繁殖能力极强,在防治过程中如果一时疏忽就容易造成大面积暴发的态势。同时传统森林虫害一直以来就得不到彻底的控制,总是一而再、再而三的暴发,更加说明了森林虫害的顽固性。

2 森林虫害防治中的应对措施

2.1 提高对森林虫害防治的认识,加强各方面的领导工作

森林虫害的的防治尽管说在物质、技术方面有着不少的困难,但是,虫害的大面积暴发还是可以控制的。当前,主要还是对森林虫害防治工作的重要性的认识不够。森林无论是对生态环境还是国民经济的提升,都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做好森林防治工作就是最直接保护森林的方式,从当今发展的大局势来说,是完全符合国家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森林虫害的防治可以说是保护森林的重中之重。所以,首先必须要从思想上提高相关认识,森林防治的工作才能有实质性的开展。

森林虫害防治还是一个浩大且复杂的工程,只靠相关机关及工作人员的开展是远远不够的。在认真落实虫害防治的工作的同时还要调动群众的力量,引导广大的人民来支持、参与到部分防治工作中来。

2.2 加强森林虫害的监测和预报工作

森林虫害的大面积发生主要还是前期的监测预报工作没有落到实处。森林虫害防治工作虽然困难重重,但是也不是没有丝毫控制办法,一切虫害只要能做到早发现、早防治也是可以有效控制的。由此可见,森林虫害的监测预报工作可以说是整个防治工作的核心内容,因此,建立一个完善的森林虫害监测和预报的工作系统是绝对有必要的。不仅能为虫害的防治提供准确的预报,还通过平时的监测工作不断的累积基础的调查数据,建立起一个相关虫害监测的数据库,运用现代信息处理技术,更准确地为虫害防治工作提供更加可靠的信息。

2.3 引进新兴的防治技术,加强防治力度

森林虫害防治的有些工作,不可否认的存在着成效甚微的情况,其发生的原因,除了相关工作没有落实,更有可能是因为防治手段的落后。森林防治工作不是简单的杀虫过程,整个工作也需要科技力量的支持,一些传统的防治手段可能已经不适应当今虫害防治的要求。因此,引进全新有成效的防治技术是非常必要的,在防治虫害保护森林的同时,还应该有计划的改变森林结构。在部分易发生虫害的纯种数林中,要合理的改造,补种部分2种树苗,营造出适于生存的混交林。同时一些过时的老技术要果断的放弃使用,例如国家禁止使用的甲胺磷、林丹、氧化乐果等剧毒高残留的农药,就应该杜绝使用,更应该响应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要求,引进全新的生态防治方法。例如引进虫害天敌等手段,但是新技术的使用必须要严谨合理,要符合当地的实际要求,以免造成更大的生态问题。

2.4 加大资金的投入

资金是虫害防治工作的保障,以往由于资金不足等原因,造成的部分森林虫害防治工作没有有效的实施的问题,必须尽快得到解决。森林防治的工作效果与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也是有着直接的影响关系。政府必须要保障森林防治工作中的正常资金需求,同时还要建立起健全的生态效益补偿机制,以确保森林虫害防治工作的正常运作。

3 总结

森林虫害防治工作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也不是部分人员的事情,必须要全社会的行动起来,让这个社会形成一个良好的风气,同时大力治理环境问题,只有让生态环境能够进行自我调节,来阻止森林虫害的暴发时,森林虫害防治工作才是真正成功。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森林公园;生态学;规划应用

我国的森林游憩业起步较晚,但发展很快。1982年建立了第一个国家级森林公园――张家界森林公园,台湾省也于同年建立了第一个森林公园――垦丁森林公园。截止2006年底,全国共建立森林公园2 067处,总经营面积1 569万hm2。其中国家级森林公园660处,经营面积1125万hm2,省级森林公园955处。森林游憩业已成为林业产业中最具活力和最有希望的替代产业和新兴的主导产业,被誉为正在崛起的“朝阳产业”。然而,森林游憩业作为一个新兴的产业,不可避免地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近阶段,森林风景区的景观建设主要表现为以下问题:1)森林风景区景观建设在我国刚刚兴起,各种法律法规不健全,很多风景区规划只追求功能和经济效益而缺少生态意识;2)森林风景区景观的开发模式设计不合理,引起不利的生态影响;3)森林风景区景观建设忽视自然生态过程,导致森林生态系统功能受损;4)森林风景区景观管理薄弱且于生态层面的针对性差,无节制的人类活动进一步加剧了森林生态环境的破坏;5)森林风景区景观的开发力度控制不当,缺乏维持适当生态容量的理念,盲目追求经济利益,森林生态环境持续恶化。因此,要从根本上解决我国森林游憩存在的这些多样化的问题,关键是要处理好森林游憩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矛盾,以及树立科学规划和设计理念,对风景区实施适度开发原则,在尊重自然、满足人类需求的基础上进行森林风景区的规划和设计,景观生态规划的出现为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可能。

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思想的产生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起源于人类对自然环境认识的转变,景观生态规划的定义应该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景观生态规划是指将广泛意义上的生态学原理,包括生物生态学、系统生态学、景观生态学和人类生态学等各方面的生态学原理和方法及知识作为景观规划的基础,它对应的表达应该是景观的生态模式规划,这里的景观表达是空间层次上的涵义,而狭义上的景观生态规划则是将景观生态学作为景观规划的基础,它相应的表达应该是景观生态模式的规划。

1 、森林公园总体规划

森林公园的总体规划一般包括森林公园基本情况介绍分析、总体布局和景观规划、服务及基础设施规划、保护工程规划和组织管理、投资概算及效益分析五部分。

1.1基本情况介绍分析

基本情况介绍分析是对森林公园的基本情况进行分析与说明,包括当地的自然地理情况、社会经济情况,生态环境、风景资源评价、开发建设条件分析和客源市场分析等,其目的是提供森林公园总体规划所需要的基础资料与数据。

1.2总体布局和景观规划

总体布局是森林公园总体规划的骨架,明确森林公园的艺术构思、总体意境和空间布局;景观规划包括景观景点规划和植物景观规划,主要是进行景点、景物和植物景观的设计。

1.3 服务及基础设施规划

服务设施规划主要是根据预测的游客规模,布置住宿、餐饮、商贸和娱乐设施,确定它们的规模和位置;基础设施规划主要是各级旅游道路布设,供电、给排水的管线布设和设备选择,广播、电视等设施的安排等。

1.4保护工程规划

主要是资源与环境保护规划,内容有生物资源保护、景观资源保护、环境保护和旅游安全等,其重点就是森林旅游资源的保护;根据森林公园生态环境的重要程度,有时要做环境影响评价。

1.5组织管理、投资概算及效益分析

明确组织管理的形式,进行森林公园建设的投资概算,提出资金筹措方案,最后进行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分析评价。森林公园的总体规划直接影响着森林旅游者对旅游地的评价与满意程度、生态环境的保护以及旅游地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等是决定森林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森林公园的总体规划是森林旅游能否成功的关键。

2. 景观生态学理论

景观生态学理论包括景观生态学和景观生态规划。

2.1景观生态学

景观生态学是对于不同尺度上景观空间变化的研究,包括对景观异质性、生物、地理和社会原因的分析,是连接自然科学和有关人类学科的交叉学科,主要由地理学上的景观和生物学中的生态构成,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景观系统的整体性、景观要素的异质性、景观研究的尺度性、景观结构的镶嵌性、生态流的空间聚集与扩散,景观演化的不可逆性与人类主导性以及景观价值的多重性。

2.2景观生态规划

景观生态规划是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以区域景观生态整体优化为基本目标,在景观生态分析、综合和评价的基础上,建立区域景观生态系统优化利用的空间结构和模式。其目的是使景观内部的社会活动与景观生态特征在时间和空间上协

调化,达到优化利用景观,景观生态规划的内容主要包括景观生态学基础研究、景现生态评价、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以及景观管理,景观生态规划必须遵循整体优化原则、异质性原则、多样性原则、景观个性化原则、环境保护原则以及协调发展原则等,景观生态规划属于生态规划的范畴,其研究虽然包含生态组分的合理利用问题,但主要是对生态系统合理利用的研究,它更注重景观内生态系统的空间动态稳定性,因此,只要在森林旅游的规划中把研究尺度相应扩大,同时借助景观生态学的理论与方法,那么很多生态规划的模型就可以用于进行森林公园的总体规划。

3. 景观生态学理论在森林公园总体规划中的应用

景观生态学是研究景观空间格局、生态过程及其演化动态的学科,由于其拥有较成熟的景观空间格局的测定、描述以及统计指标体系,因此景观生态学在森林公园总体规划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运用景观生态规划方法对森林公园进行规

划。森林公园的森林旅游资源分布一般呈现出点、线、面的空间格局关系,这种关系符合景观生态学斑块、廊道、基质的基本组成,在森林公园中,功能分区规划、旅游道路规划和植物景观规划的结果将会影响森林公园的生态环境。旅游道路不合理,所形成的廊道网络导致景观破碎化,功能分区中游乐区、接待服务区等区域的人为活动造成明显的生态干扰过程,植物景观设计中人工林的营造将会改变森林公园原有的景观格局,它们是森林旅游发展过程中最常见的也是最根本的人为问题,由此引出的其他生态问题进一步造成了生态旅游环境恶化、物种减少等诸多现实问题,而这些问题正是景观生态学研究的内容,因此,借助景观生态学的理论和方法来研究和解决森林公园森林旅游规划中出现的实际问题是非常有针对性的,并且是切实可行的。

4. 结论

森林公园的总体规划和建设过程中还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而将景观生态理论作为森林公园总体规划的主要理论基础并指导其实践,可以提高森林公园总体规划的针对性、科学性和实用性,保证森林旅游业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肖笃宁。李秀珍,高峻,等.景观生态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