兽医科学研究范文
时间:2023-12-04 17:57:1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兽医科学研究,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兽医内科学;研究性教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43-0140-03
《兽医内科学》是研究动物非传染性内部器官疾病为主的一门综合性临床学科,运用系统的理论及相应的诊疗手段,研究疾病的发生与发展规律、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转归、诊断和防治等的理论与临床实践问题[1]。是一门解决内科疾病的应用学科,是动物医学专业必修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发现,该课程内容教师难教、学生难学,在临床实践中诊断和治疗动物内科病有难度。《兽医内科学》的教学长期以来采取的都是传统的模式,课堂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参与较少,最终考核成绩主要依据期末书面考试成绩,在学生中出现了“理论巨人,实践矮子”的现象,所以,加强该课程教学模式的探索,已成为该课程教学的内在要求。研究性教学是指教师以课程内容和学生的学识积累为基础,引导学生确定研究专题,以科学研究的方式,创造性地运用知识和能力,自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教学模式[2,3]。研究性教学模式能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近年来,按照本校研究性教学要求,本教研室在《兽医内科学》课程理论教学中开展了基于问题和临床病例讨论的研究性教学模式的探索,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兽医内科学课程教学现状
动物医学这一专业是技术型专业,研究性教学的应用是很好的一种途径。研究性教学旨在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亲身实践,综合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解决问题,提升学生各方面素质,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4,5]。随着畜牧业生产的集约化和产业化,动物内科病已成为危害动物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兽医内科学课程内容主要包括动物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血液及造血器官疾病、泌尿系统疾病和神经系统疾病等,具体介绍的是这些内科病的病因、发病机理、临床症状、诊断和防治。该课程介绍的内容是兽医工作者必须掌握的,是从事临床工作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南。一直以来,《兽医内科学》教学方式主要是采用多媒体手段进行课堂理论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的一种教学方式,学生只是被动接受,参与较少,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制约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只有拓宽教学思路,引入研究性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增强学生对本课程知识的认识与理解,为后修课程的学习和临床内科疾病诊疗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研究性教学在《兽医内科学》教学中的应用
1.教学内容的设计:研究性教学内容由任课教师根据教学大纲和计划精心选择,首先,要选择能体现各系统疾病特征的典型病例;其次,选择的病例要难度适中,如果过于简单,没有争议,学生就会失去兴趣,但也不能超出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再次,要选择临床发生率高的病例。对于选择的典型病例,找出学生需要掌握的重点问题,精心设计。如动物胃肠炎病例,临床发病率较高,病因错综复杂,可作为典型病例进行研究性教学。首先有针对性的提出问题,将教学内容划分为若干小问题,如“胃肠炎的病因”、“胃肠炎的发病机理”,“不同病因引起的胃肠炎表现的特征临床症状”、“胃肠炎的鉴别诊断”、“胃肠炎的治疗措施”,再配合相应的临床病例,作为课堂讨论提纲。
2.信息收集和分析:对学生进行分组,分组后由组长向组员分配具体任务,学生结合提出的问题,利用网络资源、书籍和报刊等一些信息渠道查阅相关资料,到动物医院搜集统计病例(如3个月之内来动物医院就诊的表现胃肠炎症状的病例)等途径搜集相关学习资料、图片和视频,教师可提供必要的指导。学生通过查找资料,了解内科疾病的病因、发病机理、临床症状、诊断方法和治疗的最新进展。小组同学在组长的带领下充分交流、讨论形成提纲和讲稿,经老师审阅后制作精美幻灯片。
3.成果汇报:各小组制作精美幻灯片,每组推荐1名同学作代表进行汇报,通过课堂汇报及答疑来展示研究成果。围绕提纲中提出的问题,汇报人阐述要介绍的某动物内科病的具体内容,可全面介绍疾病的病因、发病机理、临床症状、诊断和防治,也可选择某一方面进行详细阐述,如只选择某内科病的鉴别诊断进行详细介绍。在介绍的过程中结合临床搜集到的具体病例来加深对该内科病的理解和掌握。在此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倾听学生汇报和讨论, 难点或有争议的问题由教师适当启发、引导或解答,并引导学生注意兽医内科学知识与动物解剖学、动物生理学、兽医病理学和兽医药理学等基础知识的纵向联系,及与兽医外科学、兽医产科学、中兽医学、动物传染病学、动物寄生虫病学等相关科目的横向联系。这样既加强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印象,又加深了其对新知识的理解,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对综合知识灵活应用的能力。最后,教师总结该内科病的重点难点,对某些存在偏差的知识点进行纠正,帮助学生正确、科学的认识问题。
4.总结评价:教师对各组的表现进行点评,指出优缺点,提出今后改进的要求。并根据汇报内容和表现,给出该组的成绩。各成员的成绩由组长和教师根据该组成绩并结合个人表现进行评分。研究性教学的成绩计为该门课程的平时成绩。
三、兽医内科学课程研究性教学实施效果
1.研究性教学有利于提高《兽医内科学》课堂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问题引导式教学是以问题为基础、学生为中心、教师为引导的自学教学模式。教师首先根据课程内容引导学生发现若干问题,让学生通过理论查找和实践,独立思考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如对于“如何鉴别诊断动物胃肠炎”这一问题,学生针对这一问题,查阅相关资料,首先了解临床表现为胃肠炎症状的疾病有哪些,这些疾病还有哪些其他的临床特征,实验室指标有什么变化,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学生对动物胃肠炎的常见病因、临床特征和临床诊断手段等方面知识就有了深刻的理解。通过问题引导式教学可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逻辑思维能力,为日后的临床实践打下基础。临床病例讨论是以病例为基础,问题为先导,分析讨论为核心,可使学生从理论提升到实践的高度。教学中发现有不少高分低能的学生,即有些学生理论考试成绩很优秀,但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差。实践证明,在培养实用型人才的教学中,临床病例讨论法在临床课教学过程中将发挥较为重要的作用[6]。扬州大学动物医院为兽医专业学生接触和了解临床病例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学生在动物医院可以真实地接触到动物内科疾病,可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内科疾病的临床症状观察、诊断和治疗,对相关病例进行追踪调查,全面了解疾病的始终,并注意收集典型病例进行讨论,病例讨论中学生可以应用所学的内科学知识对病例进行详细的分析,在讨论过程中做出的一些结论, 教师可应用启发式教学方法使学生再查阅资料、再分析、再讨论,或者让学生进行课堂辩论,从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堂引入病例讨论,能极大地拉近理论教学和实际情境的距离,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提高教学效果,优化教学质量。
2.研究性教学模式有利于提高学生多方面能力。动物医学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较强综合职业素质的实用型人才。它要求学生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畜禽的养殖技能、动物的防病与治病的能力、经营能力、独立自主、开拓创新精神、较强的适应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而这些技能是无法直接讲授的,必须从切身的体验中去获得。在基于问题引导和临床病例讨论的研究性教学组织实施过程中,指导教师设计的教学内容具有开放、真实、富有挑战性等特点,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并发现问题,让学生从"问题"入手,为了寻找答案,学生必须主动分析并解决问题,有利于批判性思维的养成,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唤起其上进心及求知欲,产生寻求答案的意识。通过教学活动中的分析、讨论、质疑,有助于激发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在临床实践中加以训练,逐渐培养临床创新能力;或通过教师的科研工作把学生带入研究领域,使其在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创新意识,开发创造潜能。学生参与研究性教学的过程中,可直接深入教与学的每个环节,能促成学生养成查阅文献、参与临床实践和撰写论文的好风气,有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同时,改变了学生纯被动接受知识的态度,学生能带着问题走进课堂,解决问题走出课堂。研究性教学的组织实施,大大提高了学生对《兽医内科学》的兴趣,学生真正成了教学的主体,充分发挥能动性,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合作能力、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等得到了较大提高。
参考文献:
[1]王建华.家畜内科学[M].第四版.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0.
[2]徐凤生.研究性教学的理论探讨与实践[J].高等理科教育,2012,(6):44-48.
[3]刘纯.“研究型教学”之我见[J].商业文化,2010,(12):172-174.
[4]姚利民,史曼莉.大学研究性教学的必要性与可行性[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8,7(6):62-65.
[5]谢秉智.积极推动研究性教学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J].中国大学教学,2006,(2):21-23.
[6]窦学莹.浅谈案例教学法在临床课教学中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05,23(17):66-67.
Exploration on Research Teaching of Veterinary Internal Medicine
YUAN Yan1,2, LIU Xue-zhong1,2, GU Jian-hong1,2, BIAN Jian-chun1,2, XIONG Gui-lin1,2, LIU Zong-ping1,2
(1. College of Veterinary Medicine, Yangzhou University,Yangzhou,Jiangsu 225009,China; 2. Jiangsu Co-innovation Center for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Important Animal Infectious Diseases and Zoonoses,Yangzhou,Jiangsu 225009,China)
篇2
关键词:大学生 课堂 手机依赖 成因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3)09-0108-01
3G时代的来临使手机成为人手一部的必需品,手机以其体积小、便于携带、可移动、价格便宜等优点成为当代大学生的主要通讯、上网、娱乐工具,在给大学生带来极大方便的同时,也产生了相应的问题——大学生课堂“手机依赖”现象日趋严重,针对此现象探讨如下。
一、手机依赖
百度文库中对手机依赖解释为:使用者将手机作为人际互动主要手段,并存在着强烈的、持续的需求感和依赖感的心理行为。百度百科中提到“手机依赖症”,又称“手机综合症”或“手机焦虑症”,主要表现为对手机产生的强烈依赖心理,一些性格较孤僻、自卑,缺乏自信的人,通常会希望通过打手机来减轻自己的孤独感或者获取重要信息,一旦失去这种联系便极易产生心理不适。
二、大学生课堂“手机依赖”现象的调查研究
为深入探究大学生课堂“手机依赖”现象的成因,对大连民族学院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的在校大学生进行了调查。发放问卷280份,收回问卷276份,有效问卷260份,有效率为92.9%。调查对象从大一到大四年级分布情况分别为24.3%、26.7%、25.5%、23.5%。
调查结果显示,15.4%的学生认为不该将手机带到课堂,65%的学生认为可以将手机带到课堂但应调为静音或震动,19.6%的学生选择将手机调为铃声状态。48.1% 的学生认为“上课时使用手机会分散注意力,影响听课效果”, 26.7% 的学生认为“上课使用手机是对老师的不尊重”,12.7% 的学生认为“上课时不使用手机也无关紧要”,12.3% 的学生认为“老师不允许,所以不敢使用”;在调查学生上课使用手机的原因时,51.2%的学生认为“对课程不感兴趣,靠玩手机消磨时间”,30%的学生认为“习惯性使用手机,离开手机就会不自在”,而18.8%的学生则认为“使用手机查找教学相关资料,帮助理解老师所授知识”。此外,35.4%的学生认为上课使用问题出现在“学生自身,上课本不该使用手机,自控能力差,学习主动性不强”,17.3%学生认为是“任课教师的问题,课堂教学没有吸引力,授课水平不高”,而47.3%的学生认为“以上两者都是主要原因”。在问及“如果您看到身边的同学在课堂上使用手机,您会?”,55%的学生选择“当做没看见,不予理睬”,28.1%的学生选择“由于从众心理,自己也会跟着使用”,仅有16.9%的学生会选择“提醒并阻止他,让他认真听讲”。
三、大学生课堂“手机依赖”现象的成因
当代大学生多数为90后,他们拥有相对优厚的物质生活条件,对新鲜事物接受能力强,信息时代的产物伴随着他们成长。而现今大学均以大课堂教学为主,这种方式具有空间大、人数多、学生座次不固定、师生互动难度大等特点,会产生责任分散效应, 导致学生学习动机减弱、课堂秩序乱等问题, 这为课堂学生使用手机提供了现实机会 。
除以上两个客观因素外,课堂“手机依赖”也是大学生逃避自身问题的解决途径:
1.逃避学习的压力
很多学生进入大学后未能对自己严格要求,课上注意力不集中,课下学习主动性下降。学习上未能获取成就感与优越感的他们便在课堂上选择通过手机游戏、网络交际等途径来逃避课堂上听不懂、跟不上的窘境。
2.逃避现实的人际交往
在问及“使用手机来消磨时间主要通过以下哪些途径”时,“交际需要(QQ、人人、微信等)”占44.6%,而“娱乐需要(手机游戏)”和“无目的地反复翻看手机”分别占28.1%和27.3%。手机作为通讯交往工具,能降低与他人正面交际的紧张感, 对于性格内向、缺乏自信、不善于表达和表现的学生来说,这样的交流会使其更加自在,也会获得一定的存在感和认同感。但长此以往,将导致其参与社会活动时间的减少,继而远离现实的人际交往,一定程度上弱化其现实人际关系的交往能力 。
3.攀比和从众心理
手机的品牌、功能、包装已成为大学生的炫耀资本和聊天话题,课堂是学生的聚集场所,很多学生借此机会极力炫耀演示。还有些学生看现其他同学上课玩手机未被老师发现,自己也抱着侥幸心理,认为不玩就亏了,所以也加入了“低头族”。
四、解决对策
1.教师教学水平、教学艺术的提升和教学体制的改革是减少大学生课堂“手机依赖”现象的先决条件
教师掌握知识的厚度和宽度,语言表达能力和教学风格,授课技巧能及教学法则等都是能否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教学内容上来,使学生有听课的欲望,避免自控力差的学生寻求手机网络等途径来打发时间的重要因素。
2.加强学生管理、丰富学习生活、找回生活重心是减少大学生课堂“手机依赖”现象的必要环节
课前,学生应做好预习,避免出现课上用手机查资料等现象;课上,教师应加大对学生的监管力度,对违反课堂纪律的学生进行批评教育;课余时间可开展系列讲座等文娱活动,使学生在积极向上的氛围中逐渐消除孤独感、失落感,把时间和精力放在学习和生活上。
3.做好心理疏导是减少大学生课堂“手机依赖”现象的有力保障
引导大学生合理安排学习和生活,不让手机影响自己的计划和安排。加强人与人面对面的沟通与交流,不允许手机的虚拟交流代替人与人之间的直接交流。对已出现“手机依赖症”的学生,应让其适应脱离手机的生活、学习状态,帮助其缓解由手机带来的焦虑、烦躁等症状;建议有需要的学生通过心理医生帮助治疗。
总之, 手机依赖对大学生的影响必将延展到课堂上,大课堂教学是高校中长期存在的主要教学形式,如何处理好高校大课堂教学和学生课堂“手机依赖”之间的关系,是每所高校必须面对的一个现实问题。
参考文献
[1]王兵.论手机上网对高校大课堂教学的影响[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2010(5),7-9.
[2]潭亮.手机对大学生的影响及对策探讨[J]. 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10),140-141.
[3]胡欣欣 俞丽玲 林竹 王丽霞 谢丹彤.大学生手机依赖分析及应对[J].科协论坛,2012(3)下,87-89.
篇3
【关键词】新手教师;专家型教师;科学领域;学科教学知识
【中图分类号】G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1004-4604(2013)07/08-0049-05
科学领域的学科教学知识(简称PCK,下同)指教师“如何教科学的知识”,是教师将自己所知道的科学学科内容以幼儿易理解的方式加工、转化给幼儿的知识,主要包括科学内容知识、关于幼儿经验与水平的知识、科学教育方法策略知识以及科学学习评价知识。PCK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知识,是否掌握PCK是新手教师和专家型教师的分水岭。
已有关于幼儿园教师PCK的研究较为有限。因此,研究者以科学领域为切入点,探究幼儿园新手教师一专家型教师所掌握的PCK的差异,以期为促进幼儿园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支持。
一、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选取
Leinhart、Brandt等人提出了三种界定专家型教师的方法:一是通过测验分数界定,即通过学生的学业成绩来界定;二是通过权威作出主观评价,通常是指根据学校领导的意见来界定;三是根据教师工作年限来界定。研究者采用后两种方法界定本研究中所指的“专家型教师”,首先参考绝大多数研究者,如Krull、Allen等的研究,以10年作为备选专家型教师的教龄标准,同时根据幼儿园园长的意见,将新手教师界定为“刚走上工作岗位1~2年的教师或在幼儿园实习的师范大学应届毕业生”。基于以上标准,研究者从浙江省一所具有科学教育特色的幼儿园中选取了一名新手教师和一名专家型教师作为研究对象(见表1)。
(二)资料收集与分析
PCK的运用蕴含着两次“转化”,这两次“转化”依次体现在教学设计和现场教学中,包括教师根据课程理念和教学目标将学科知识有效“转化”为教学任务,再将教学任务有效“转化”为幼儿实际获得的知识。研究者结合“塑料的与玻璃的”和“会唱歌的纸”两个中班科学活动的案例,综合运用内容分析法、观察法与访谈法,从科学内容知识、关于幼儿经验与水平的知识、科学教育方法策略知识、科学学习评价知识等维度探究幼儿园新手教师一专家型教师科学领域PCK的具体差异。
二、研究结果
(一)科学内容知识
科学内容知识指关于幼儿科学学科领域的内容和幼儿科学教育资源的知识。包括关于某个特定年龄段特定活动主题的核心内容知识.以及开展这个活动可资利用的教育资源知识。在本研究所考察的两个中班科学活动案例中,新手教师N和专家型教师E所掌握的科学内容知识如表2所示。
1.所选核心内容知识的聚焦度及其对幼儿的发展适宜性
(1)核心内容知识的聚焦度
总体来看,新手教师与专家型教师在活动开展过程中都关注向幼儿传授有关科学领域的核心内容知识,并多次强调、重复确定这个核心知识内容。相比较而言,专家型教师对核心内容知识的聚焦度高于新手教师,如在“塑料的与玻璃的”活动案例中,专家型教师E共提及核心内容知识18次,多于新手教师N的14次。
(2)所选择的核心内容知识对幼儿的发展适宜性
总体来看,新手教师与专家型教师在选择与确定核心内容知识时均考虑到具体形象和便于幼儿操作等特点,关注其对幼儿发展的适宜性问题。如在“塑料的与玻璃的”活动案例中,两位教师罗列的“辨别方法”都是依据物体外部特性,如软硬、声音、重量和温度等特点而定的,这些特点便于幼儿通过动手操作加以探索。“材料特性”也是基于同样的考虑而确定的。
相比较而言,专家型教师所确定的核心内容知识更具幼儿发展适宜性。如在“塑料的与玻璃的”活动案例中,两位教师都确定了5种核心内容知识,但专家型教师E还想到了可用“摸温度”的方法区别两种材料的特性。
2.使用科学教育资源的情况
通过访谈得知,新手教师与专家型教师都会从2~3种科学教育资源中获取科学内容知识。其中,活动案例与同事资源是她们都会使用且使用频率较高的资源,另外专家型教师E还会通过阅读一些专业书刊获取有关的科学内容知识。网络资源、家长资源、社会资源和电教资源等其他教育资源都被新手教师与专家型教师忽略了。
(二)关于幼儿经验与水平的知识
关于幼儿经验与水平的知识是PCK的核心,包括教师对幼儿对于某学习内容掌握水平的了解、对幼儿学习与发展水平的了解及对幼儿学习某科学知识的难点的了解。
1.关于判断幼儿的经验准备的能力
新手与专家型教师都关注到了幼儿已有经验的重要价值,认为活动的设计与开展都要基于幼儿的已有经验进行,活动开展前幼儿应具备与活动内容相关的经验。
相比较而言,专家型教师在判断幼儿的经验准备方面更精确。如在“塑料的与玻璃的”科学活动中,专家型教师E明确指出幼儿要“知道塑料和玻璃”这两种材质。新手教师N则只是笼统地指出幼儿要“对瓶子有初步认识”,对幼儿经验准备方面的判断相对较为模糊。
2.根据幼儿学习与发展水平确定活动重难点的能力
教师主要依据活动目标和幼儿学习与发展水平来确定活动重难点,重难点确定的合理性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出教师对幼儿学习与发展水平把握的准确程度。由表3可知,在“塑料的与玻璃的”科学活动中,新手教师N预计幼儿已经会用多种方法来辨别材料,但在根据声音区分两种材料时可能会遇到困难;专家型教师E则预计,就幼儿目前的发展水平还难以想到用多种方法区分材料,因而将活动重难点确定为操作与表达。根据研究者在活动中观察到的幼儿实际表现,大部分幼儿还未具备运用多种方法探究与区分这两种材料不同特性的能力,因而专家型教师E的定位更为准确。
3.根据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选择教学策略的能力
教师不同程度地具有根据活动中的幼儿表现来设计活动流程、选择教学策略的能力。相比较而言,专家型教师能够更为准确有效地根据幼儿表现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如在“塑料的与玻璃的”科学活动中,专家型教师E能依据任务难度与幼儿的学习情况灵活调整教学策略。在探索与分辨材料特性过程中,当幼儿出现困难时,教师E将活动重点放在了帮助幼儿掌握多种辨别方法上。幼儿出现错误情况时,教师E便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对幼儿加以个别指导以帮助他们走出误区;新手教师N更固守预先设计的活动流程,不善于根据幼儿实际表现灵活调整策略。
(三)科学教育方法策略知识
科学教育方法策略知识是指为促进幼儿科学学习和达成预期教育效果而采取的方法策略,主要包括关于活动流程、知识呈现与知识表征等的知识。
1.设计活动流程的知识
由表4可知,两位教师设计的活动流程均有5个活动步骤,且都是由易到难层层递推的。相比较而言,专家型教师E设计的活动更具层次性、递进性与合理性,活动流程环环相扣,重视幼儿自己的操作探究:新手教师N设计的活动流程则相对更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
2.知识呈现的策略
由表5可知,新手教师与专家型教师在知识呈现策略的选择上体现出不同的教学理念。专家型教师E秉持“做中学”理念,在呈现知识过程中鼓励幼儿自主探索,幼儿的操作与演示活动时长占总时长的83.69%;新手教师N则重视自己的主导作用,幼儿自己操作与演示的时长只占总时长的45.28%。
3.知识表征的策略
新手教师与专家型教师在知识表征方面也选择了不同的策略。专家型教师E基于幼儿思维的具体形象性特点,注意使知识可操作化,常用“用手摸一摸”“用耳朵听一听”等指导语提示幼儿进行操作,当幼儿发现物品的不同特性,如“形状不一样”时,教师提示幼儿用“长长的”“矮矮的”“胖胖的”等形容词加以表述;新手教师N则通常采用较为笼统与抽象的语言来指导幼儿表征知识,如“这是怎么样的”“什么形状啊”等。
另外,在活动过程中,专家型教师E语气抑扬顿挫,并辅以表情、眼神、手势等体态语;新手教师N则语气平淡,也没有使用体态语来加强感染力与说服力。
(四)科学学习评价知识
有关评价幼儿科学学习的知识包括运用什么方法评价幼儿的科学学习以及如何进行评价等。
1.评价方法
新手教师与专家型教师使用的科学学习评价方法不同。专家型教师E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法,将幼儿互评与教师评价结合起来,如使用“再请个小朋友试试看,是不是像莎莎说的那样”“请小朋友做法官来判决”等语句引导幼儿互评:新手教师N的评价方法则较为单一,如用“哦,我们表扬下文文”“你看我们又学到某某知识了”等来评价幼儿的科学学习情况。
2.评价策略
新手教师与专家型教师在评价幼儿在科学活动中的表现时使用的策略不同。专家型教师E通常会给予幼儿积极的、有针对性的评价,如“我们一起看看她的发现。她的发现,哎,真的跟其他人不一样!”“真是很聪明,只玩了两次就发现了塑料制品和玻璃制品的这么多区别”等。新手教师N对幼儿科学学习的评价则缺少策略,评价内容比较笼统、宽泛,多以重复幼儿的回答,或者以“是不是?”“还有呢?”等消极反问应对幼儿的回答。
三、分析与讨论
(一)新手教师和专家型教师科学领域PCK各知识成分数量上的差异
有研究指出,学历对教师的教学水平影响不大,本科和专科学历教师的PCK水平没有显著差异。本研究也证实,专家型教师的科学内容知识、关于幼儿经验与水平的知识、科学教育方法策略知识、科学学习评价知识等PCK成分虽比新手教师更全面更丰富,但差异并不显著。
(二)新手教师和专家型教师科学领域PCK整合与转化能力的差异
由研究结果可知,专家型教师科学领域PCK的整合与转化能力均高于新手教师,这正是他们的本质区别。PCK具有整合性,它的各个成分是相互融合的。关于幼儿经验与水平的知识是PCK的核心。专家型教师在准确把握幼儿经验与水平的基础上,将PCK的各成分整合在一起了。在将自己掌握的学科内容知识转化为幼儿学科内容知识的过程中,专家型教师具有较高的转化能力。能够设计出科学的教学任务并达成良好的教学效果;新手教师科学领域的PCK各成分则多处于游离、分散状态,转化能力较弱。
导致新手教师与专家型教师PCK整合与转化能力差异的一个重要原因可能是,PCK是一种转化知识、一种与行动相关的知识,是教师将先前已掌握的学科内容知识与现有的教学实践结合起来的新知识。新手教师走上工作岗位不久。对幼儿发展特点的把握尚不够准确,加上缺乏实践经验,因而他们的学科内容知识更多情况下仍处于理论状态。正如莱德曼和拉兹指出的,教师只有不断进行实践并将个人掌握的学科内容知识引入教学活动中,教给幼儿的知识和“怎样教学”的知识才可能融合成为学科教学知识。
四、建议
(一)以“全实践”理论为指导,改革教师职前教育课程设置
“全实践”是指将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的所有实践环节作为一个整体来系统定位、统筹安排。它强调实践活动在时间上的延续与贯通.在空间上的全面拓展,在内容上的全面整合,在课程体系上的全面统整,在理念上的全息浸透(秦金亮,2006)。教师教育院校可借鉴这一思想,创设条件,促使师范生在职前教育中通过系统、丰富的实践活动了解幼儿园实践,从而促进其理论知识向实践知识的转化。
(二)教师应努力提升自身的实践性知识水平
1.在教学实践中建构实践性知识
教学现场是教师PCK生成与提升的主要场所。教师要注重日常教学中经验的积累,寻找适合自己的教学模式,在实践中关注幼儿的兴趣与特点,从而将自己掌握的学科内容知识转化为幼儿易理解的学科内容知识。
篇4
[关键词] 兽医临床 诊疗 学科 研究现状 发展对策 探析
[中图分类号] S8-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3)04-0189-01
当前形势下,我国的兽医临床工作人员在临床实践的过程中对于重大问题进行研究,并且面向了整个社会的需求实施研究工作,有些分子生物学的新技术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且取得了十分重要和重大的成果。与此同时,我国兽医临床诊疗技术也在不断提升,很多兽医诊疗技术都得到了研究以及广泛应用,在兽医临床实践过程中应用这些技术,能够从本质上提升兽医疾病诊疗准确性,提升我国兽医临床诊疗的水平,从本质上有力的保障我国畜牧业的不断发展,对当前我国社会公共卫生需求进行了满足。下面,笔者就探究我国兽医临床学科研究现状与发展对策。
一、我国兽医临床学科研究现状
1.我国兽医临床学科动物营养代谢病研究
伴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进步,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高速提升,我国绿色优质的畜产品以及动物源性的食品需求也越来越多,我国畜禽水数量也在本质上得到了扩大。但是,就当前我国具体情况来看,我国所饲养畜禽品种大多数都将生产快速以及高产作为主要的目标。比如说,块大型鸡、瘦肉型猪、高产蛋鸡以及高产奶牛等等,过度的节约化饲养以及超高水平营养的供应,从本质上导致了我国畜禽对不应激和环境因素等等外界的刺激过度产生敏感,群发性的营养代谢病时有发生,与此同时,引起了我国动物免疫力不断下降,这也就大大加强了我国动物传染病自身的发病率,为我国造成了十分重大的经济损失,所以,实施高产动物营养代谢病发病的机理研究以及防控研究,通过实施营养的调控来进行免疫功能的调节,有效减少疾病的不断发生,这始终都成为了我国收益临床工作人员必须要进行研究的问题以及课题。
2.我国兽医临床学科动物中毒病研究
我国是一个地氟病分布十分广泛,并且存在严重危害的国家之一,病区主要分布在我国的贫困山区以及农村地区中,这一个疾病对于那些相对来说生存期比较长的动物,特别是一些羊以及牛等危害十分严重,为我国的畜牧业生产造成了很大经济的损失。除此之外,我国的临床兽医工作人员还针对毒菌毒素实施了中毒的研究,建立起毒菌毒素自身快速检测的方式方法,对于各种各样的毒菌毒素物力脱毒剂的深入研究机制,建立健全将我国毒菌毒素来实施生物转化变成了一种无毒产物的方式方法,具有很高的生物方法特异性,并不会将饲料营养的价值降低。
3.我国兽医临床学科外科手术研究
在临床兽医诊疗过程中,外科手术不可或缺,近些年来,冷冻治疗技术、显微外科手术技术、血管手术技术、无创手术技术、关节镜、高频电刀以及腹腔镜等等外科手术技术都得到了发展以及进步,兽医诊疗过程中,减少手术损伤的时候,有效提升了兽医诊疗手术的效果以及效率。将我国生物医学材料进行植入,进而减少组织排斥的反应,将过去传统的仅仅能够采用活组织来进行替代的一种手术,有效转变成为了新材料替代的手术,这样就从本质上扩大了我国兽医诊疗手术服务的范围。针对手术新型缝合材料、手术通路以及手术技巧等等课题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入以及深化。
止疼管理以及疼痛管理是我国兽医诊疗外科学术学治疗以及外科学中不可或缺的内容,在兽医诊疗过程中合理使用止痛的药物,从本质上提升动物福利水平以及动物的康复水平,这样能够有效促进畜禽康复,缓解了畜禽疾病症状。实施不同类型止痛药物研发以及临床的应用,已经成为了手术后以及手术前肿瘤的治疗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步骤。
二、我国兽医临床学科发展对策
想要保证我国兽医临床学科的良好发展,要求兽医站必须要将自主培养作为主导,造就一大批高素质具有创新精神以及具有国际视野学科的带头人以及兽医团队,与此同时,还要注重凝聚以及吸引海外的优势人才,进而为我国的临床学科不断发展提供一个坚实有效的人才保障。
想要促进我国兽医临床学科不断发展,要求相关政府必须要高度重视,提供一定的经费支持,原因就在有,我国的兽医临床学科所需要进行解决的都是一些临床的实际问题,这些问题十分贴近生产实际,但是,通常情况下,那些贴近生产的科学研究通常都难以得到资助、水平档次低以及不够深入。我国政府也不能够对兽医临床学科进行高度重视,吉林省以及国家级的科研项目对于九台兽医临床领域资助不仅仅投入少,还存在着不合理以及不平衡的问题。所以,和其他的学科相比较,兽医临床学科仍然处在一个弱势的地位中。这已经成为了我国临床兽医学科和世界上发达国家的兽医临床学科相比较仍然存在一定问题最为主要的原因之一。想要提升我国临床兽医学科的研究效率,要求相关部门必须要建设一批兽医临床诊疗的中心,进而将动物临床兽医诊疗的水平提升,最终满足我国不同地区以及吉林省不同地区动物疾病诊疗所提出的需求。
本文中,笔者首先从我国兽医临床学科动物营养代谢病研究、我国兽医临床学科动物中毒病研究以及我国兽医临床学科外科手术研究这三个方面对我国兽医临床学科研究现状进行了阐述,接着又对我国兽医临床学科发展对策进行了探讨。
参考文献
[1] 陈友树临安市畜牧产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现状及对策调查 2011(04).
篇5
【关键词】 VEGF FLT1 白血病细胞
Inhibition of Leukemic Cell Proliferation by Human Soluble VEGFR1
Abstract
The current study was purposed to investigate the inhibitory effect of human soluble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1 (sFLT1) on the proliferation of leukemic cells in vitro. Reverse transcription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RTPCR) was used to detect the VEGF mRNA and VEGFR1(FLT1) mRNA in K562, HL60, U937 leukemic cell lines and bone marrow LTCIC. Flow cytometry was used to detect the VEGF and VEGFR1(FLT1)in all abovementioned cells. VEGF concentrations in the cell culture supernatants were determined by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 Cell proliferation was determined by MTT after adding sFLT1 to K562, HL60 and LTCIC culture system. The result showed that expression of VEGF could be detected in K562,HL60,U937 leukemic cell lines and LTCIC, especially K562, K562 and HL60 cell lines also expressed FLT1, but a little expression was found in U937 and LTCIC. sFLT1 could effectively inhibit the growth of K562 and HL60 cell lines in dosedependent manner. The highest inhibition rate was found at 48 hours after adding sFLT1. It is concluded that sFLT1 can inhibit the growth of some leukemic cell lines, and the inhibition effect enhances as the concentration of the sFLT1 increase, but sFLT 1 not influence the proliferation of normal marrow cells.
Key word
VEGF;
FLT1;
leukemic cell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与白血病的发生、发展、演变及预后相关,它可以促进白血病细胞的生长、增殖和转移。因此以VEGF为靶点治疗白血病已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目前许多研究集中于抗VEGF单克隆抗体,VEGF受体抑制剂[1,2],反义寡核苷酸[3-5]等制剂的研究。然而,这些制剂均非内生性VEGF抑制剂, sFLT1是内生的VEGF受体的拮抗剂,可特异性地与VEGF相结合,从而抑制VEGF的生物学活性[6,7]。 sFLT1能抑制VEGF所引起的白血病细胞的增殖,但目前对于sFLT1的研究尚处于探索阶段,本研究以表达VEGF及其受体的白血病细胞株为研究对象,观察sFLT1对白血病细胞株及正常造血细胞的影响。
材料和方法
试剂
RPMI 1640培养液、IMDM为Gibco产品;胎牛血清、马血清、TRIZOL、DNA marker、琼脂糖、MTT均购自北京鼎国生物试剂公司;AMV逆转录酶为Promega产品,dNTPs、Oligo d(T)、Taq酶为TaKaRa产品;VEGF ELISA试剂盒、sFLT1冻干粉购自北京晶美公司;VEGF单克隆抗体、VEGFR1单克隆抗体购自美国R&D公司。
白血病细胞 CML急性变白血病细胞株K562、人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细胞系HL60,人单核细胞白血病细胞株U937为吉林大学第一医院血液肿瘤科实验室保存株。3种细胞在含有10%胎牛血清的RPMI 1640培养液中,于37℃、 5% CO2、饱和湿度条件下常规培养,3-4天传代1次。
骨髓长期培养起始细胞(LTCIC) 取健康成年人抗凝骨髓5 ml,按常规分离骨髓单个核细胞,以含12。5%胎牛血清、12.5%马血清的IMDM 4 ml重悬细胞,建立Dexter培养体系,每周半量换液2次。
VEGF和FLT1的检测
VEGF mRNA和FLT1 mRNA的RTPCR法检测 首先在NCBIGenBank中查到VEGF mRNA及FLT1 mRNA序列,根据文献确定目的基因的克隆范围,经计算机软件分析后设计引物。VEGF上游引物5′ACCATGAACTTTCTGCTGTC3′;下游引物5′TCACCGCCTCGGCTTGTCAC3′,扩增产物为651 bp;FLT1上游引物5′AGGGTACCCTCACCATGGTCAGCTACTG3′;下游引物5′CCCTCGAATTAGTGCCAGAACCACCTG3′ ,扩增产物为1 407 bp。VEGF引物由北京鼎国公司合成,FLT1引物由北京赛百盛公司合成。取生长状态良好的K562、U937、HL60细胞株和骨髓LTCIC各2×106细胞用TRIZOL一步法提取细胞总RNA,加适量DEPC水溶解,2%琼指糖电泳鉴定其纯度,并观察其是否降解,用DNA/RNA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其含量。操作按AMVRT逆转录酶说明书进行,取5 μl RNA溶于12 μl DEPC水中,加入OligodT(18) 3 μl,70℃反应5分钟后置冰中冷却5分钟,再加入AMV 5×buffer 8 μl, 10 mmol/L的dNTPs 3 μl,RNasin 2 μl,AMVRT 2 μl,DEPC水补足50 μl体积,42℃反应90分钟,95℃灭活,得cDNA,-20℃冻存备用。VEGF和Flt1基因的PCR体系包括: Taq酶10×buffer 5 μl,10 mmol /L dNTPs 3 μl,VEGF或FLT1基因上、下游引物各1 μl,Taq酶0.5 U, cDNA 5 μl,灭菌水补足50 μl体积。置PCR扩增仪上扩增。VEGF的PCR条件为94℃预变性5分钟,然后变性、退火、延伸分别为94℃变性60秒,55℃退火90秒,72℃延伸60秒,循环30次后,72℃延伸10分钟。FLT1的PCR条件为: 94℃预变性5分钟,然后94℃变性60秒,56℃退火90秒,72℃延伸90秒,循环35次后,72℃延伸10分钟。所得PCR产物用2%琼脂糖凝胶电泳,以βactin作为内参照,共同用凝胶成像系统进行分析。
VEGF和FLT1的流式细胞仪检测 分别取K562、U937、HL60细胞和骨髓LTCIC各5×105,按VEGF及FLT1单克隆抗体说明书处理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种细胞VEGF及FLT1的表达。
细胞培养上清VEGF含量的ELISA法检测 分别以104/ml,105/ml,106/ml接种K562、U937、HL60细胞和骨髓LTCIC于6孔板中,培养体系成分同前,培养72小时后留取细胞培养上清按VEGF ELISA试剂盒说明书定量检测细胞培养上清中VEGF的含量。
sFlt1对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
按5×105/(well·150 μl)接种K562、HL60细胞和骨髓LTCIC于96孔板,于37℃、5% CO2、饱和湿度条件下常规培养过夜,每3孔一组,加入不同浓度sFLT11,浓度梯度分别为0.5 μg/150 μl、1.0 μg/150 μl、2.0 μg/150 μl、3.0 μg/150 μl,分别于24,48,72小时加入20 μl MTT溶液(5 mg/ml),继续培养4小时,终止培养,再加入150 μl DMSO,使结晶物充分溶解,酶联免疫检测仪490 nm处测各孔OD值,同时设调零孔(培养液,MTT,DMSO),对照孔(不加sFLT1细胞孔,培养液,MTT,DMSO)。根据OD值求出sFLT1作用于K562、HL60的抑瘤率。
抑瘤率=[(对照组OD值-实验组OD值)/
对照组OD值]×100
统计学处理
实验结果以数据和图表示,测定值以均数±标准差(±SD)表示,用SPSS 11.5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直线相关分析,多因素方差分析,卡方检验,以双侧检验P≤0.05为存在统计学差异。
结
果
RTPCR检测
对K562、U937、HL60细胞和骨髓LTCIC提取纯化的RNA用紫外分光光度仪检测,结果A260和A280的比值均在 1.9-2.1范围,证明无蛋白质污染。2%琼脂糖凝胶电泳呈现清晰的18S、28S(S为沉降系数)条带,28S条带含量约为18S条带的2倍(图1),点样孔周围无明显EB染色出现,表明既无RNA降解也无DNA污染,纯度符合要求。
Figure 1. Electrophoresis pattern of total RNA of four type cells. Lane 1: LTCIC. Lane 2: K562. Lane 3: U937. Lane 4: HL60.
在K562、U937、HL60细胞株和骨髓LTCIC中检测到VEGF条带(651 bp),说明以上4种细胞在分子水平上有VEGF的表达。在K562、U937、HL60细胞株检测到 FLT1条带(1 407 bp),说明这3种细胞在分子水平上有FLT1表达,而LTCIC在分子水平上则无FLT1表达,所有片段与预计扩增产物的大小一致 ,如图2、3所示。
Figure 2. Expression of VEGF mRNA(651 bp). Lane 1: LTCIC. Lane 3: U937. Lane 5: HL60. Lane 7: K562. Lane 2,4,6,8:βactin(318 bp). M: DL 2000 DNA marker.
Figure 3. Expression of FLT1 mRNA (1407 bp).
Lane 2: LTCIC. Lane 4: U937. Lane 6: HL60. Lane 8:
K562. Lane 1,3,5,7:βactin(318 bp). M: DL
2000 DNA marker.
流式细胞仪检测
图4表明,K562、U937、HL60细胞和骨髓LTCIC均表达VEGF,但表达率不同,白血病细胞株的表达率明显高于骨髓LTCIC,应用SPSS 11.5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P
图5表明,K562细胞株Flt1高表达, HL60细胞株也有阳性表达,而U937细胞株和LTCIC几乎不表达FLT1,对阳性表达率做多个率卡方检验, P
ELISA检测
表1为标准品的ELISA检测结果。应用SPSS 11.5统计软件对该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得出回归方程Y=183.13+1275.40X;对回归方程进行方差分析,在P
表2为不同细胞数培养上清VEGF浓度的检测结果,根据标准品的线性回归方程计算,得到各样本的浓度,并绘制成柱状图,见图7。
从表2及图7中数据可以看出,相同细胞浓度时LTCIC细胞培养上清中VEGF的含量明显低于K562、HL60、U937细胞株培养上清中VEGF的含量,且各种细胞培养上清中VEGF含量随着细胞浓度的增加而明显增高。对所得数据应用SPSS 11.5统计学软件进行多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在P
Figure 7. Bargraph of concentration of VEGF in the supernatants of different concentration of cells.
MTT测定
sFLT1对白血病细胞株增殖的影响 从图8、图9中可以看出, sFLT1随着浓度的增加及作用时间的延长,对K562及HL60细胞生长抑制作用明显增强,表现为其抑瘤率逐渐增高,而抑瘤率与时间的依赖性上则表现为相同浓度时48小时抑瘤率最高。分别对K562和HL60细胞株的抑瘤率应用SPSS 11.5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 sFLT1对K562细胞株的生长抑制呈现时间、浓度双重性依赖关系,相同时间点各浓度的sFLT1对K562细胞株的抑瘤率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
sFLT1对骨髓LTCIC增殖的影响
图10表明,不同浓度的sFLT1作用于LTCIC时,从作用时间及作用浓度两方面来看,对LTCIC的生长增殖几乎没有影响,MTT检测所得的OD值变化不明显,各浓度各时间点OD值与对照组(即sFLT1浓度为0)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
sFLT1作用于K562及HL60细胞后从时间及浓度双重因素分析,48小时这一时间点各浓度抑瘤率均达最高值,以48小时为时间点,绘制sFLT1作用于K562、HL60和LTCIC抑瘤率折线图,得到图11。从图11可以看出,sFLT1对LTCIC的抑制曲线几乎为零线,对K562和HL60细胞的抑制程度随浓度的增加而增强,而对K562细胞的抑制率明显强于对HL60的抑制率,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
讨
论
抑制血管新生治疗实体瘤的良好疗效,激励人们探索白血病的抗血管新生疗法。研究表明,白血病细胞能够分泌VEGF,同时其细胞表面还存在VEGF受体(VEGFR)[6],因此,VEGF促进白血病细胞增殖通过两个途径:一是VEGF与白血病细胞表面的VEGF受体结合,通过自分泌途径刺激白血病细胞增殖;一是与骨髓中内皮细胞上VEGF受体结合,通过旁分泌途径刺激白血病细胞增殖。如果能够在骨髓中阻断VEGF与细胞表面受体的结合,就能阻断VEGF刺激白血病细胞增殖的细胞传导通路,而达到治疗白血病的目的。sFLT1是FLT1的胞外部分,其产生机制之一是FLT1转录产物经不同的剪接形成的,另一机制可能是由于跨膜受体在蛋白水解酶的作用下将胞外部分水解脱落形成[7]。体外实验表明,sFLT1能够与VEGF结合,中和血浆中VEGF,减少其与膜表面受体的结合,同时,sFLT1还能够与与膜受体结合形成异源二聚体,阻断VEGF介导的受体酪氨酸磷酸化及激活下游的信号转导途径而抑制VEGF的激活。因此,sFLT1可以作为VEGF受体拮抗剂,阻断VEGF诱导的细胞增殖和迁移[8]。本实验选择sFLT1是因为它是体内天然存在的成分,只是含量很少,如果能够在体外证实其具有抑制白血病细胞增殖的作用,则可能将其作为目的基因转染骨髓基质细胞,使其在骨髓局部分泌高浓度sFLT1,为白血病的治疗开辟一种新途径。
基于上述设想,首先我们对实验细胞是否表达VEGF及其受体,采用RTPCR、流式细胞术、ELISA 3种方法同时进行检测,虽然目前已有许多关于白血病细胞系表达VEGF及受体的报道,但多数只是限于上述一种方法学检测,实验差异很大。本实验使用3种方法同时进行,从不同的角度了解白血病细胞及正常细胞表达VEGF及受体情况,其结果具有可信性,也保证了实验结果的可靠性。3种检测方法中流式细胞术检测能进行半定量分析,对实验结果的评价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检测结果表明,K562、HL60、U937细胞均有VEGF高表达,K562、HL60细胞同时表达FLT1,但表达量有差异。从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可以看出,K562细胞无论是VEGF还是FLT1,表达量都是最高的,而U937细胞VEGF及FLT1表达均最低,这表明不同类型的白血病及不同的病人可能对抗VEGF治疗存在异质性,需在研究中加以注意。另外,为了证明上述细胞是否具有自分泌VEGF的功能,我们将上述细胞进行培养,观察培养上清中VEGF含量,应用ELISA方法定行定量检测。从细胞培养上清中的VEGF含量的检测结果可以看出,随着细胞浓度的增加,分泌到细胞培养上清中的VEGF量也随之增高,这提示我们血浆中VEGF含量可间接反应出体内白血病细胞负荷量,有助于选择治疗方案及判断预后。最后,我们在K562、HL60细胞及LTCIC培养体系中加入不同浓度sFLT1,观察细胞生长状态。结果表明sFLT1能明显的抑制K562和HL60白血病细胞的增殖,而且随着sFLT1浓度的增加及作用时间的延长,其抑制率增加,说明sFLT1具有抑制某些白血病细胞系增殖的作用。而骨髓起始细胞(LTCIC)中加入sFLT1后,LTCIC的生长几乎没受影响,表明抑制VEGF活性不会影响正常骨髓细胞的增殖。这就提示我们,sFLT1可能通过抑制VEGF的活性抑制白血病细胞增殖,将sFLT1基因转染至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再回输白血病患者体内,在骨髓微环境中稳定表达sFLT1蛋白从而达到治疗白血病的目的,这对进一步开发sFLT1的基因疗法很有意义。从作用机理上探讨,如果骨髓环境中有高浓度的sFLT1,则其中和VEGF的作用会更直接、更有效,因此,sFLT1的基因治疗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发展白血病的生物靶点治疗,弥补白血病化疗的弊端,将为治疗白血病提供新策略。
【参考文献】
1Ferrara N. VEGF and the quest of tumor angiogenesis factor. Nat Rev Cancer, 2002; 2:795-803
2Goodsell DS. The molecular perspective: VEGF and angiogenesis. Oncologist, 2002; 7:569-570
3Hashimoto M, Ohsawa M, Ohnishi A, et al. Expression of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and its receptor mRNA in angiosarcoma. Lab Invest, 1995;73:859-863
4Saleh M, Stacker SA, Wilks AF. Inhibition of growth C6 glioma cells in vivo by expression of antisense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sequence. Cancer Res,1996; 56: 393-401
5糜军,王建华,陈诗书. 可溶性VEGF受体基因sFLT1与反义VEGF核苷酸对新生血管形成的影响. 癌症,2002; 21:464-468
6Bellamy WT, Richter L, Frutiger Y, et al. Expression of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and its receptors in hematopoietic malignancies. Cancer Res, 1999; 59:728-733
篇6
关键词:出血性休克型异位妊娠;腹腔镜手术;临床效果
相关医学文献报道,异位妊娠,是一种妇科常见急腹症,采用常规开腹手术治疗,效果满意度较低,应用腹腔镜手术治疗,在临床中以积累一定经验及抢救技术,临床效果满意【1】。本研究对近两年来我院收治的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统计分析,观察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出血性休克型异位妊娠的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对我院从2012年12月到2014年12月期间收治50例出血性休克型异位妊娠患者,且所有患者均符合临床疾病相关诊断标准,患者也均经临床查体,经过超声影像学检查确诊出血性休克型异位妊娠,患者中年龄为22岁~40岁,患者平均年龄在(21.3±3.8)岁;然后,可以依据随机数字表分配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25例)和对照组(25例),其中,研究组患者年龄(21.3±3.8),患者病程在1-3个月;对照组患者年龄(21.3±3.8)岁,患者临床病程也为1-3个月,其两组资料对比,不存在差异(p>0.05)。
1.2方法
对照组,应用常规开腹手术治疗出血性休克型异位妊娠,保持呼吸道畅通、输血等补充血容量抗休克同时,取下腹正中纵形切口,找到异位妊娠病灶切除止血,吸净腹腔积血,并按照常规的要求缝合患者切口,完成手术。研究组患者,应用腹腔镜手术治疗,输血等补充血容量抗休克同时,应用腹腔镜诊断,采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使患者取膀胱截石位,取脐缘中长约1cm的纵切口,气腹针穿刺充气,充入CO2气体,使压力维持在12~13mm Hg,气腹形成后,插入腹腔镜,于下腹麦氏点及其左侧相应部位分别置入5mm,5mm的Trocar。可更清晰观察腹腔内出血、粘连等情况,找到异位妊娠病灶,双极电凝并切除止血,吸净腹腔内积血,分离粘连,恢复盆腔正常解剖位置,应用生理盐水冲洗盆腔,用标本袋经脐部取出胚胎组织,术毕。最后,观察分析两组治疗疗效。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出血性休克型异位妊娠患者术后病情变化进行观察、比较,依据患者临床症状,满意:对临床治疗满意;一般:患者对治疗基本上满意;不满意:患者对临床治疗效果不满意。
分析临床两组患者疗效,对出血性休克型异位妊娠患者,针对其术中出血量、排气、术后发热、术中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术中输血量、术后血β-HCG转阴、术后是否应用镇痛剂、住院天数进行分析对比,评定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
1.4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采用SSPS1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研究所涉及到的资料,其中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进行x2检验,且以P<0.05表示有差异,意义“显著”;P>0.05,差异无意义。
2结果
2.1术后患者临床满意度对比
研究组患者,经腹腔镜手术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得到很大改善,满意率达到92.0%;对照组满意率68.0%;两组对比存在差异,且(P<0.05),有统计学方面意义。如下表1所示:
表2两组患者出血性休克型异位妊娠术后满意度对比
2.2术后治疗效果对比
对于研究组出血性休克型异位妊娠患者,进行腹腔镜手术治疗之后,临床效果要高于对照组,患者情况得到很大的改善,患者在术中输血量、术后血β-HCG转阴对比无差异,在术中出血量、排气、术后发热、术中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术后是否应用镇痛剂、住院天数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数据如下表2中所示:
表2两组出血性休克型异位妊娠患者术后效果对比
3讨论
据悉,在临床出血性休克型异位妊娠患者治疗中,出血性休克型异位妊娠,传统开腹手术治疗,创伤大、出血多,并且容易造成术后粘连,术后患者恢复慢,住院时间长,而采取腹腔镜手术治?疗,具有诊断治疗双重作用,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出血性休克型异位妊娠,将会取得满意疗效。
腹腔镜手术治疗出血性休克型异位妊娠,可以降低临床中出血性休克型异位妊娠手术出血量,改善患者临床疗效,提升患者临床治疗满意度【2】。腹腔镜治疗出血性休克型异位妊娠,不仅住院时间短、创口小、并发症较少,同时患者满意度也较高,应用腹腔镜不仅观察到微小病灶,还可以彻底清除患者异位妊娠,在诊断疾病的同时又制定合理治疗方案,可以有效避免患者术后并发症,缩短治疗时间。
腹腔镜手术治疗失血性休克型异位妊娠,较传统开腹手术治疗,具有临床价值【3】。休克型异位妊娠临床治疗中,应用腹腔镜手术,疗效显著【4】。腹腔镜手术治疗,对盆腹腔干扰小、创伤小、出血小,术后恢复快,患者住院时间短。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出血性休克型异位妊娠,还可以降并发症的发生率,还可以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在临床治疗出血性休克型异位妊娠中副作用较轻,改善临床出血性休克型异位妊娠患者疗效,提高出血性休克型异位妊娠治愈率。腹腔镜手术治疗休克型异位妊娠,临床中发挥有效性,手术视野清晰,及时处理病灶,减轻患者痛苦,提升手术安全性【5】。腹腔镜治疗出血性休克型异位妊娠,不仅可以提高临床对出血性休克型异位妊娠疾病的鉴别诊断能力,同时,也可以提高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患者预后生活质量,提高治疗成功率,大大降低患者切口的感染率,提升手术治疗的成功率,降低出血性休克型异位妊娠患者术后并发症机率,较传统开腹手术有明显优势,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出血性休克型异位妊娠患者生活质量方面,有效减轻腹痛,改善出血性休克型异位妊娠患者治病疗效。
本研究结果充分证实了对于出血性休克型异位妊娠患者,应用腹腔镜手术,可以提升患者临床治疗疗效,提高患者临床满意度,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预后降低患者机体损伤,值得在实际中应用。
参考文献:
[1]任小川.腹腔镜手术治疗出血性休克型异位妊娠的临床研究 [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4, (05), 392-395
[2]李易美.腹腔镜手术治疗出血性休克型异位妊娠108例临床分析 [J].中外医疗, 2011, (30), 25-27
[3]田红雨.腹腔镜手术治疗休克型异位妊娠的临床分析 [J].中国实用医药, 2011, (09), 84-85
篇7
(东北财经大学 会计学院;中国内部控制研究中心,辽宁 大连 116025)
摘 要:财经院校管理类专业基础课由于是不同教学单位开设的,容易产生授课内容重复的问题.本文以《金融学》和《财务管理》课程为例,在阐述两门课程整合的必要性的基础上,分析整合方案应考虑的因素,并根据专业基础课设置原则,给出了三个解决方案,并基于知识完整性,针对每一种方案给出了具体的应对措施.
关键词 :专业基础课;金融学;财务管理;整合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60X(2015)04-0254-03
基金项目:本项目为东北财经大学校级教改课题《管理类专业基础课授课内容重复的整合研究》的研究成果
近几年,教育部不断地对高等学校教学计划改革提出政策性规定,比如,学分不断降低,这样的改革对于学生来说有利有弊,好处是学生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拓展授课以外的能力和素质的提升,有利于培养综合性人才;弊端是对于没有学习规划的学生来说可能造成知识摄取不足,限制了知识面的扩展.为了弥补这样的弊端,高等院校应该合理设计专业基础课,尽量在有限学分的前提下,给学生充分补给基础知识,为其专业课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然而,很多财经院校设置专业基础课时常常会有授课内容重复的现象,如果重复的课程不是来源于同一个教学单位,那么授课老师之间就可能缺乏对于授课内容的沟通,可能会导致重复或衔接问题.本文以财经院校管理类专业专业基础课《金融学》和《财务管理》课程为例,分析两门课程授课内容重复的整合问题.
1 《财务管理》和《金融学》两门课程整合的必要性
《财务管理》和《金融学》是分别隶属于管理类和经济类的两门课程,但其授课内容却有很大的重复性,以我校会计学系列教材《财务管理》(刘淑莲主编)和金融学系列教材《金融学教程》(苏平贵主编)为例,《财务管理》教材共14章,《金融学教程》教材也共14章,从其目录标题看,共有9章是完全重复,其余的章节有部分重复,也就是说,两门课程至少有70%以上的内容是重复的.目前,我校管理类专业同时开设了这两门专业基础课,根据2010级的教学计划,我校共有17个管理类专业同时在大学二年级开设了财务管理和金融学课程,其中,劳动保障、行政管理、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财务管理是方案内学科基础选修课,金融学是学科基础必修课;管理科学和工程管理专业的金融学是选修课,财务管理是学科基础必修课;其余的12个专业(电子商务、旅游、资产评估、日会、注会、会计学、加会、财务管理、物流管理、人力资源、市场营销、工商管理)的财务管理和金融学都是学科基础必修课.这意味着我校有12个管理类专业的学生因为教学计划安排而导致财务管理和金融学的重复学习.只有5个专业的学生可以通过选课来避免财务管理和金融学的重复学习,然而这些学生极有可能因为不了解课程的内容而同时对两门课进行了选修.由此可见,我校目前管理类专业同时开设财务管理和金融学势必造成授课内容重复,浪费了教学资源,同时也降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影响教学质量.
管理类专业同时开设《财务管理》和《金融学》课程造成重复授课不光是我校的问题,外校同样存在这样的情况.以山西财经大学为例,工商管理专业、物流管理专业、市场营销专业、管理科学专业、工程管理专业、项目管理专业等管理类专业都同时开设了《财务管理》和《金融学》课程.
管理类专业学生开设《财务管理》和《金融学》课程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理财知识和了解金融市场环境知识,以培养适应经济型社会需求的管理类人才.《财务管理》以讲授公司理财知识为主,简单介绍了金融市场环境知识.《金融学》对金融市场环境做了比较详细的介绍,同时也大量介绍了理财知识.这就使得两门课程产生了大量的授课内容重复.根据学分制的教学制度,在总学分一定的情况下,如何取舍这两门课程,或者如何很好地整合这两门课程,思考这两个问题,有利于重新修订或调整管理类专业学生的教学计划,提高教学质量,优化教学资源配置.
2 设计管理类专业《财务管理》和《金融学》课程整合方案应考虑的因素
2.1 体现课程基础性的特征
专业基础课是为学生学习专业课奠定必要基础的课程,是学生掌握专业知识技能必修的重要课程.不同的专业有各自的一门或多门专业基础课,同一门课程也可能成为多门专业课的专业基础课.作为财经院校的管理类专业学生,了解理财知识和金融市场的知识是很有必要的,因为所有管理活动都是为了提高价值,而在现今的商品经济社会里,金融市场是与个人生活和企业经营不可脱离的平台.但管理类专业的学生将来的主要就业岗位又不专门是公司财务和股票投资,因此,对于管理类专业的学生开设的专业基础课应该包含理财和金融市场的基础知识.
2.2 扩展知识面
比较宽厚的专业基础,有利于学生的专业学习和毕业后适应社会发展与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专业基础课的设置除了要突出财经院校的特征之外,还要能够扩展学生的知识面.除了介绍理财知识和金融市场的基础知识外,还可以介绍一些与企业经营和个人生活息息相关的财经类知识,比如货币的供需与定价、风险管理等基础知识,以扩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3 教学资源分配
学校在设置课程时往往会考虑到教学资源分配问题,这不仅关系到教师资源的合理分配,也关系到学生知识体系的完整性问题.《财务管理》通常是财务系(或者会计系)开设的课程,《金融学》是金融系开设的课程,在设计管理类专业开设的《财务管理》和《金融学》课程整合方案时,要注意这样的问题:如果保留《财务管理》,金融系需要开设什么样的课程能够给学生介绍金融方面的知识;如果保留《金融学》,财务系需要开设什么样的课程能够给学生介绍财务方面的知识;如果这两门课程都删除,那么哪门课程能够补充理财和金融市场知识,这个教学任务应该由哪个系来承担.
3 管理类专业《财务管理》和《金融学》课程整合的方案设计
针对上述问题,财经类院校管理类专业本科教育的专业基础课应该凸显财经特征,因此,关于《财务管理》和《金融学》两门课程的设置有三种可能:一是保留《财务管理》课程,舍掉《金融学》;二是保留《金融学》,舍掉《财务管理》;三是同时保留《财务管理》和《金融学》,并协调两门课程的授课内容,凸显两门课程各自的特点.
3.1 保留《财务管理》,舍掉《金融学》
表1列示了中国校友会网最新编制完成的《2014中国大学评价研究报告》中除东北财经大学外,排名前5名财经类院校的管理类专业基础课的设置情况,由于各个学校教学计划设计不同,所以有的学校也叫“学科公共课”.从表1可以看出,基于财经类院校的特点,各财经类院校管理类专业的课程设置中都有“财务管理”课程,主要是因为管理类专业的学生主要是学习企业中某一方面的管理技能,而财务管理是企业基于价值管理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管理内容之一,因此,为了扩展学生的知识面,《财务管理》课程成了各财经院校管理类专业必开的课程.
如果保留《财务管理》课程,基于知识完整性,替代《金融学》可以开设的金融类课程应具备以下特点:(1)详细介绍金融市场和金融工具类型;(2)介绍金融市场参与要素;(3)介绍金融市场工具的流通和定价机制.基于上述考虑,可以选择的课程有:货币银行学、金融市场学等.
3.2 保留《金融学》,舍弃《财务管理》
如保留《金融学》课程,基于知识的完整性,替代《财务管理》可以开设的包含理财知识的财务类课程很难在同一门课程中找到,往往会在《管理会计》和《财务分析》中涉及到部分理财知识,由于学分的限制和基础性要求,这两门课都是专业必修课,不适合作为专业基础课开设.那么替代《财务管理》的课程就需要在别的教学单位寻找,比如:投资学等.
3.3 同时保留《财务管理》和《金融学》并予以协调
如果同时保留《财务管理》和《金融学》这两门课程,就需要将教学内容进行整合,教师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协调,避免出现重复的授课内容.本文认为,基于专业基础课54学分的要求,《财务管理》和《金融学》的教学大纲至少要包括表2的内容.基于两门课程内容的整合,需要针对管理类专业编写配套教材,这样才能够避免教学资源的浪费.
4 结束语
财经院校的管理类专业的学生在学习专业必修课之前,需要充分了解理财和金融市场知识,这些知识应该在专业基础课中进行设置.目前,管理类专业主要是设置《财务管理》讲授理财知识,设置《金融学》讲授金融市场知识,但由于这两门课分别开设在财务系和金融系,授课教师在授课时存在授课内容沟通障碍,导致这两门课的授课内容存在很大重复性,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本文根据专业基础课设置原则,给出了三个解决方案:保留《财务管理》,舍去《金融学》;保留《金融学》,舍去《财务管理》;同时保留这两门课程.并基于知识完整性,针对每一种方案给出了具体的应对措施.
参考文献:
(1)杨琴军,陈龙清,季华.浅谈专业基础课教学改革与学生能力培养的整合[J].中国林业教育,2006(3):14-17.
(2)赵冬梅.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财务管理教学改革研究[J].财会通讯(综合版),2009(8):34-36.
篇8
北海道大学有两个校园,位于札幌市的主校区占地289公顷,位于函馆市的函馆校区占地10.5公顷,此外,还在日本各地拥有总面积达65713.6公顷的实验林等实验基地。
北海道大学创立于1876年,其前身札幌农学校是日本首座高等教育机构。札幌农学校曾聘请美国马萨诸塞农业大学的校长克拉克博士担任第一任副校长。1877年4月,克拉克博士离开札幌时,给学生留下了“Boys,Be ambitious(青年们,要胸怀大志)”的学训,这句话现已成为北海道大学的校训,同时也是日本年轻人非常熟悉的名言。
办学理念
北海道大学历经130多年的历史,以“开拓精神”、“培养国际性”、“全才教育”和“重视实学”作为教育研究的理念。
开拓精神是指学生和教职员应随着时代的需要,毅然地开拓新步伐的理想主义。在今天,不断改变学术方向和响应最新提出的关于人类课题的研究,就是现代的开拓精神。
札幌农学校曾引进欧美文化及科学技术,并由外国教师进行英语教育,从创办开始就向各方面推展“培养国际性”的精神。北海道大学为培养学生和教职员的国际性,促进国际社会的发展,在扩大海外留学和进修机会的同时,积极接收外国研究者和留学生,以促进与以亚洲和北方圈为首的世界各国的文化和社会交流。
札幌农学校不仅培养农业专家,还谋求培养出具有丰富品格、高才智和知识面广的人才,在人文社会领域优秀人才层出不穷,培养出了许多思想、文学方面的名人。为培养具有灵活应用专业知识的综合性判断能力及高见解能力的人才,北海道大学的全才教育理念贯穿于重视教养的教育实践中,其传统流传至今。
重视实学的理念自从北海道大学建校以来经过许多曲折,在发展到综合大学的过程中,逐渐演变固定为两个涵义:一、重视与现实世界融为一体的普遍性学术的创新性研究;二、不但重视基础研究,而且重视应用和实用化,使其研究成果还原子社会。北海道大学在追求重视实学理念的普遍性和现代意义的同时,希望不断推进与现实世界融为一体的普遍性真理,并创造具有北海道特色的学术。通过与产业界、学校和政府间的进一步合作,将研究成果还原干北海道、日本乃至世界。
学科专业
北海道大学重视研究生教育,学校现有12个系(招收本科生):文学、法学、经济学、医学、牙科学,工学、兽医学,水产学,理学、药学、农学、教育学,17个研究生院(招收硕士生和博士生):文学、法学、经济学、医学、牙科学、工学、兽医学、信息科学、水产科学、环境科学、理学,药学、农学、生命科学、教育学、国际大众传媒与观光学、保健科学、公共政策学。其中,农学、兽医学和水产学是北海道大学非常有特色的专业院系。
农学系由生物资源科学、应用生命科学,生物机能化学、森林科学、畜产科学,农业工学和农业经济学等7个专业组成;农学研究生院由共生基础学、生物资源科学、应用生物科学和环境资源学等4个专业的15个学科组成;农学系和农学研究生院共有教员132名。此外,还有由生物资源生产学、环境资源学和应用生命科学等3个研究室组成的农学研究院。
兽医学系由生物医科学、病因病理学、应用兽医学和临床兽医学等4个兽医学专业学科组成;兽医学研究生院有比较形态机能学、动物疾病控制学、诊断治疗学、环境兽医科学、朊病毒病学、共患病学等6个兽医学专业学科。兽医学系和兽医学研究生院共有教员45名。
单独设在函馆校区的水产学系和水产学研究生院,有教员86名,并拥有“忍路丸”和“潮丸”两艘实习船。水产学系有海洋生物科学、海洋资源科学、增殖生命科学和资源机能化学4个专业;水产学研究生院由海洋生物资源科学和海洋应用生命科学2个专业的12个学科组成。此外还有水产科学研究院,下设海洋生物资源科学部门和海洋应用生命科学部门。
工学系是北海道大学规模最大的系,由应用理工系、信息电子学、机械智能工学及环境社会工学等4个专业的16个学科组成,学生3000多名;工学研究生院由15个专业组成,共有硕士课程学生800多名,博士课程学生250多名。工学系和工学研究生院共有教员275名。
除传统优势学科,学校还着力于发展生命科学、IT产业科学等新兴学科,提高整体科研教育实力。生命科学研究生院现有生命分子科学、细胞机能科学和生态控制科学等3个生命科学专业学科;先端生命科学研究院有先端生命分子科学、先端细胞机能科学、先端生态控制科学、计算分子生命科学和生命分子机能学5个先端生命科学研究室。信息科学研究生院由复合信息学、电脑科学、信息电子学、生命人类信息科学、媒体网络和系统信息科学等6个专业的20个学科组成,拥有教员99名。
国际交流
北海道大学作为具有国际特色的大学,一直坚持战略性地开展教育、研究和社会贡献活动。
学校与包括中国的北京大学、浙江大学在内的18个国家和地区的55所大学,以及24个国家和地区的大学及科研院所的院系部门签订了共162个协定,开展教育、学生的交流活动。为了加强合作关系,还和协定中的一些大学共同举办大学之间的联合专题讨论会。此外,学校还与国际协力机构(JICA)签订联合合作协定,建立合作体制,并与国际协力银行(JBIC)合作,积极致力于中国内陆地区废弃物处理领域的人才培养。2006年接收中国重庆市的10名大学教师,进行为期4周的废弃物处理研修,2007年以中国河南省的10位大学教师为对象,开展了近1个月的废弃物资源化和处理技术研修。
目前,北海道大学共有海外留学生900多人,其中有40%来自中国。为了增加留学生数量,推动和东北亚特别是和中国、韩国之间的交流,学校还制定了“国际活动战略”,计划接收更多的留学生来校学习,同时也致力于把自己的学生送出去留学。
篇9
关键词 畜禽营养代谢和中毒病;教学方法体系;研究性教学法;现状;改革措施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01-0343-01
Teaching Status and Reform Measures of Nutritional,Metabolic and Poisoning Diseases in Animals
NIU Rui-yan SUN Zi-long LIANG Zhan-xue
(College of Anim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Shanx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Taigu Shanxi 030801)
Abstract Teaching method plays a crucial role in the teaching practice and talent training.With the purpose of improving the teaching quality and results,based on the teaching status,a corresponding teaching method system of Nutritional,Metabolic and Poisoning Diseases in Animals was attempted to establish,and also strengthen the service function of this course in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the real society.
Key words Nutritional,Metabolic and Poisoning Diseases in Animals;teaching method system;research-oriented learning;status;reform measures
随着畜牧业生产的革新与壮大,动物养殖不断向规模化和集约化方面发展,导致群发病成为生产环节的主要制约因素。除各种传染病,畜禽营养代谢病与中毒病成为危害动物健康的主要群发病之一,给养殖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并直接影响了动物源性食品的质量和安全。因此,兽医内科学的重点从一般器官疾病的个别病例诊疗转向以群发和多发为特点的动物营养代谢病和中毒性疾病的防治[1]。
1 畜禽营养代谢和中毒病教学现状
畜禽营养代谢和中毒病是为满足防治动物群发性疾病中营养代谢与中毒病需要而在农业院校动物医学专业设置的课程,该课程与动物生理学、动物生物化学、兽医临床诊断学等课程相衔接,并与兽医内科学、兽医外科学、兽医产科学和兽医传染病学等课程同时开课。通过学习掌握畜禽营养代谢和中毒病中常见病多发病的发病机理、临床诊断要点和防治措施,培养学生学会认识事物,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独立从事兽医工作的能力,当一名既懂专业知识又能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兽医科技工作者。
由于从小学到高中,学生一直习惯于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法,且习以为常、根深蒂固,对新的教学方法持有抵触、消极的态度。因此,从传统文化上看,整个教育体系更多的是严格的师道尊严和循规蹈矩,而缺少勇于探索和开拓的精神。另一方面,现在大多数兽医学科高校教师具有博士学位,专业知识的自我掌握过关,但知识的传承能力受到教学理念和方法的制约,如果教师自身对此不够重视,势必大大影响课堂教学效果。
此外,动物医学专业课的特殊性在于对一种疾病的理解和掌握不仅仅包括简单的对知识点的记忆和背诵,还应该包括对具体的实际问题综合分析、对现有知识重新构建的能力。遇到难题后,如何获取、利用知识并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才是高校教学的本质。在现代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只要拥有能接入因特网的工具,如手机、电脑,很容易获取想要知道的知识点,然而一名优秀兽医的培养不是一台电脑、一个手机就能完成的,逻辑思维的训练与临床经验的积累至关重要。山西农业大学动物医学专业为国家二类特色专业和山西省品牌专业,拥有国家级本科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因此对动物医学专业的培养目标提出了新的要求:立足社会经济发展对动物医学人才的需求,紧扣学校发展战略和人才培养目标,构建多层次的人才培养框架,着力培养信念执着、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动物医学专业多层次人才。遵循现代教育教学规律及人才成长规律,按照以人为本、突出个性、因材施教、分类培养的教育教学体系,培养适应国家官方兽医体制和制度改革及现代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人文素养、兽医基础理论和技能、思维和创新能力、信息管理、管理理念等健全知识结构的动物医学多层次人才。
其他高等农业院校如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扬州大学、河南农业大学动物营养代谢病与中毒病教研室针对各自不同的教学情况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师队伍建设、课程考核等方面都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改革与尝试[2-4]。
2 改革措施
2.1 构建内容丰富的教学方法体系
高校教学方法众多,但总的原则是以启发式为主,避免单纯的讲授法;选用实验法、练习法、讨论法和研究法等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提倡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与科学方法相一致。
针对畜禽营养代谢和中毒病的课程特点,疾病的概念与病因宜采用讲授法授课,发病机理、临床症状、诊断、防治等内容要较多地渗透启发式教育,运用观察、类比、推理、讨论、实验等方法加深理解,提升能力。其中,研究性教学法越来越引起教育工作者的重视,主要包括案例教学法(Case Methods,CM)、基于问题解决的学习法(Problem-solving Studying)、基于问题学习的教学法(Problem-based Learning,(下转第350页)
(上接第343页)
PBL),这些方法通过创设与现实相近的教学情境,使得教师从演员变为导演,从台前转到幕后,由运动员变为教练,学生作为主体由被动的接受变为主动的学习,由消极的等待变为积极的参与,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习能力,增强了创造力。然而,有时生师比过高、班级规模过大会制约某些教学方法的开展,如启发式教育更适合小班教学,将30余个学生分成5~7组,通过查阅资料、分析病例、小组讨论、教师引导、全班大讨论、总结提升等过程,实现对课本知识的进一步加工和整理。
总的来说,构建并优化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畜禽营养代谢和中毒病教学方法体系,既不可完全放弃讲授法,毕竟其作为一种有效的知识传递方式,具有耗时少、效率高、直接准确的优势,尤其针对陈述性知识的传授;同时,又要大胆引进西方先进的教学方法,如研究性教学法和讨论课(Seminar),为学生提供综合性、跨学科和有深度的学习体验,继而培养学生的分析、批判和表达能力。
2.2 加强科学研究与服务社会功能
传播知识、培养人才、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是现代大学的四大功能,彼此之间形成了一个循环系统。传播知识、培养人才是根本,科学研究是基础,服务社会是目标[5]。从“知识本位”到“能力本位”培养观念的转变是高校实现人才培养的重要一环,科学研究的独特作用就是帮助学生培养科学思维,使学生在工作实际中遇到问题时可以运用已有的理论知识解决现实问题。要想充分发挥科学研究在教学中的作用,需要教师选择课程的相关内容作为自己的科学研究方向,通过检索并掌握最新的国内外研究动态,结合生产实际寻找科学问题,再应用现代生物技术解决,形成自己的科学观点,继而发表科研论文。这一过程本身就是对教师能力素质的提升,将最新的知识带到课堂上,深有体会地讲述自己的研究过程,能够极大地改善课堂教学效果,展现教师个人魅力与风采。如果学生能直接参与到教师的科学研究中担当一定的任务,相比较教师传递所起到的循序渐进与潜移默化的作用,这种影响更加直接有效。本教研室成员选取畜禽营养代谢和中毒病中动物氟中毒作为研究方向,将科研信息与研究成果穿插于教学环节,收到了良好效果。
服务“三农”,体现了农业类院校的社会服务功能,而且作为教学和科研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还将学生、教师、高校、社会有机地结合了起来。从实验室走进田间,从课堂踏入养殖场,兽医专业本身就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实践出真知,只有解决了生产中的畜禽营养代谢病和中毒病,对知识的传播才更有利,学生对疾病的理解才更深刻。密切联系生产实际,坚持“崇学事农、艰苦兴校”的精神,将教学融入实践。
3 参考文献
[1] 刘学忠,袁燕,任建新,等.动物营养代谢病与中毒病学的教学改革探析[J].现代农业科技,2009(3):260-261.
[2] 路浩,梅莉,赵宝玉.动物医学专业动物中毒病学教学改革与实践[J].科技信息,2012(5):14-15.
[3] 顾建红,刘学忠,袁燕,等.如何提高“动物营养代谢病与中毒病学”教学质量[J].北京农业,2013(15):301-302.
篇10
关键词:兽医 体制改革
在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等疫情防控工作上我国取得了重大的胜利. 在这些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中,我国的兽医工作者作出了很大的贡献!另外随着全国猪肉价格大幅上涨,这也从一个方面要求我国的兽医工作者,更加要做好生猪疾病的防空工作, 降低生猪饲养风险!可见兽医工作是公共卫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持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推进兽医管理体制改革,是国务院作出的一项重要决策,是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完善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的重要步骤,是促进我国兽医工作全面发展、提高动物卫生及动物产品安全水平的一项重要举措。但我国的兽医管理体制还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体制的改革也是任重而道远!
一、我国兽医管理体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1、机构不健全,管理体制不顺
兽医工作没有统一机构管理,导致管理体制不顺。目前, 我国兽医管理工作分散到多个部门,不能实施统一管理, 职责不清。多头管理,职能重叠,造成管理效率低,资源浪费。如内外检分设、商业部门目前还管理部分屠宰企业屠宰检疫、部分畜产品在流通环节的卫生监督仍由卫生部门管理, 防疫工作难以统一协调, 给防检疫工作也带来很多矛盾和困难, 降低了作效率 管理机构设置混乱,职责不清, 行政效能不能正常发挥。
2、基层防疫工作不到位
由于多年建设滞后, 我国基层兽医体系一直没有得到快速发展,特别是基层兽医队伍人员素质和技术水平存在明显不足。
3、缺乏专业人才与技术
(1)技术人员年龄结构偏大
据统计在我国县乡畜牧兽医技术推广服务体系中,年龄在35岁以下的占28%,36-45岁的占31%,46-60岁的占41%,年龄结构趋于老化。
(2)技术人员知识老化
我国一些基层的兽医工作者,很多没有经过专业学校系统培训。而从畜牧专业学校毕业的人员,多数在县级和较大的乡镇工作,由于缺乏进修和技术更新,知识严重老化。目前,乡镇防疫技术力量薄弱,很难承担繁重的疫病防治工作任务,堵、防、检、控等综合措施的落实,缺乏应有的人员和技术支撑。
4、没有完善的法律体系保障
到目前为止,我国在法律法规方面虽制定了《动物防疫法》、《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及其实施条例、《兽药管理条例》和《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但没有形成完整的兽医工作法律体系: 缺少一个兽医工作的基本法,在兽医管理体制、执业兽医管理、突发重大动物疫情的应急、动物诊疗、畜产品卫生质量等方面也没有立法; 已有的法在很多方面还很不完善, 或多或少存在一些问题,相互间还有许多不协调的地方;《动物防疫法》仅适用于对动物传染病、寄生虫病的管理,没有体现兽医管理部门对动物及其产品生产的全过程卫生监督和对兽医工作的有效管理, 其实用地位尚待提升;《动物防疫法》和《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在职能界定上有的地方出现交叉,有的地方又出现脱节, 很不适应当前形势下动物防检疫工作的开展和动物疫病的控制等。
二、我国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的建议
机构不健全、基层动物防疫体系薄弱,缺乏专业人才,法律不完善、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动物疫病防治能力和动物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提高。加之目前国际上特别是我周边国家重大动物疫病时有发生,甚至出现局部蔓延,对我国防控重大动物疫病形成较大压力。因此,改革兽医管理体制已经成为当前十分紧迫的任务。
1、建立健全兽医工作体系
建立健全兽医行政管理机构。中央一级兽医行政管理机构列入农业部的内设机构。省以下兽医行政管理机构由省级人民政府结合本地养殖业发展情况和兽医工作需要确定,并按程序报批。上级兽医行政管理机构对下级兽医行政管理机构负有指导职责;各级兽医行政管理机构对动物防疫、检疫工作负有指导和监督职责。要加强兽医医政、药政管理,实施官方兽医制度。
2、加强基层动物防疫机构建设
根据经营和公益性职能分开的原则,积极推进乡镇畜牧兽医站改革。由县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按乡镇或区域设立畜牧兽医站,人员、业务、经费等由县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统一管理,承担动物防疫、检疫和公益性技术推广服务职能。要将原由乡镇畜牧兽医站承担的诊疗服务等经营性业务进行科学界定,并与公益性职能合理分离,使其走向市场。鼓励和引导乡镇畜牧兽医站分流人员创办经营性兽医服务实体。
3、加强兽医队伍建设和培养专业人才
逐步推行官方兽医制度,逐步实行执业兽医制度。各地要通过成立兽医行业协会等方式,实行行业自律,规范从业行为,提高服务水平。
切实加强兽医工作能力建设。要重视和加强兽医教育,保证人力资源储备,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加强兽医科学研究,完善动物疫病控制手段,建立健全风险评估机制,提高科学防治水平。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积极参与国际兽医事务,跟踪研究国际动物卫生规则,及时调整和完善国内相关政策。
4、完善兽医管理工作的法律法规体系
- 上一篇:新生儿发绀的护理措施
- 下一篇:浅谈数学概念的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