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化学研究方法范文

时间:2023-12-04 17:57:0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生物化学研究方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生物化学研究方法

篇1

关键词:生物化学;教材及教学;方法与比较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48-0196-02

生物化学是生命科学领域重要的基础学科之一。《生物化学》课程是高等学校生命科学专业的重要的基础课,在生命科学各专业教学中都占有重要地位。生物化学即生命的化学,是研究生命的化学物质组成、结构及功能以及生命过程中的化学变化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其目的是揭示生命的本质。生物化学分三部分:生物体内化学物质的结构与功能、生物体内物质代谢及其调控、基因表达及其调控。第一部分属于静态生物化学(static biochemistry),后两部分属于动态生物化学(dynamic biochemistry)。

一、生化不同版本教材比较

生物化学是现代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的共同语言和基础。生物化学的迅速发展使其内容变得十分广泛和深入,生化教科书从最初几百页到如今的千余页,内容越来越丰富。

“Lehninger principles of Biochemistry”2012版是典型的生物系生化课的内容,包括生物物质、物质代谢和基因表达及其表达调控三部分。而Berg等的“Biochemistry”2012年版不仅包括了以上三部分内容,又增加了生物体对环境变化反应的内容,包括感觉系统、免疫系统、分子机械和药物发展,将特殊生理过程的生物化学加以突出,而且该书将最新发展起来的生物化学新领域,如蛋白质组学(proteomes)和基因组学(genomes)也作了介绍和讨论。医学院的生物化学教材以“Devlin的Textbook of Biochemistry with clinical correlation”2010版内容为例,该书由26位在不同生化领域较知名的教授,分别编写了27个章节,使该书有了极其鲜明的特点:该书打破传统生化教材的章节结构,每一章集中讨论1~2个生化内容,更突出了医学院校生化的特点,紧密与医学结合,特别对生理过程中的生化机制做了详尽的介绍,如激素、维生素、细胞与细胞周期、细胞凋亡和癌症、维生素、营养物质的消化与吸收、微量元素及大量营养元素的代谢作用及其与健康的关系、P450与一氧化氮合成酶、脂肪酸和中性脂肪的合成、贮存和利用及特种脂类的代谢途径等。上述三本国际知名教材的共同特点是内容翔实,包含大部分已定论的新发现、新结论和新方向,同时有更多的联系实际和生物化学中关键问题的论述。简言之,其特点是全、新、联系实际。

国外的生化教材还有很多,代表性的有:

(1)Harper illustrated,Biochemistry,28thedition,2009;(2)Lehninger priciples of Biochemistry,4th edition,2004,5th edition 2008,6th edition 2012;(3)Zubay Biochemistry,4th edition 1999;(4)Principles of Biochemistry,Moran,Horton,Perry;5th edition,2011;(5)Textbook of Biochemistry,With Clinical Correlations,Thomas Devlin;7th edition,2010;(6)Biochemistry-molecular basis of life,yrudy,Ekee,2008;(7)Biochemistry,Berg,Stryer,5th edition,2008,7th edition,2012;(8)Fundamentals of Biochemistry,Voet and Voet Katsiglis;3th edition,2008,4th edition 2010;等等。

国内生物化学教科书有很多,历史上曾有几本影响较大的生化教科书:(1)刘思职编的《生物化学大纲》,1954年第一版,1957年第二版。(2)郑集编的《普通生物化学》(上、下二册)。(3)沈同、陈同度编的《普通生物化学》(上、下二册)。(4)沈同、王镜岩、赵邦睇等编的《生物化学》第一册、第二册,1980年第一版;沈同、王镜岩二版,王镜岩、朱圣庚、徐长法三版;生物化学教程(第三版精简本,2008年)。(5)上海生物化学研究所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编写了《高等生物化学》讲义,对我国生化教学起过重要作用,只可惜没有正式出版。(6)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医用生物化学》1~7版,该教材内容丰富,尽量反映医学生物化学的新进展,突出了西医生物化学的特点。(7)中医药出版社出版的供中医药院校应用的《医用生物化学》,该教材简明扼要,强调“三基”,使用简明的语言反映新进展,尽量突出了中医药的特点。国内外生化教材比较,国内教材存在如下不足:(1)一般更新较慢,内容相对陈旧,缺乏先进性和权威性。(2)没有坚持连续改版,大多寿命短,知名度不高,在国际上没有影响。(3)缺乏原始研究的数据和图表,大多图表是自己参照国外版本修改的,缺乏科学性。(4)没有一本国内生化教材是彩色图版,纸质较差,无法与国外教材相比。基于这样的认识,提出以下建议:(1)一方面,国家应当加大教材编写和出版的财政投入;另一方面,在教材的编写和出版中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激发年轻学者编写教材的积极性,鼓励各出版商竞标出版,实行优胜略汰,各学校要鼓励教授编写有特色的生物化学教材,将教材编写纳入职称评定和工作量评定。(2)提倡采用国外优秀原版生物化学教材。(3)鼓励多名教授联合翻译国外的优秀教材,以缩短出版时间。(4)提高教材的印刷质量。

二、生物化学教学的方式比较

在网络如此发达的今天,生物化学课程的教学还要不要以“课堂授课为主”?在生物化学界有两种观点:一种是持赞成态度,大多是年老、课堂教学经验丰富的教授,其理由为:(1)学习要系统性,应循序渐进地进行。(2)教师熟知教学大纲和教学目的,了解课程内容的主次和关联,这有利于建构学生的知识体系。(3)课堂教学,课题提高多数学生的学习效率。另一种是持反对态度,多为年轻教授,认为生化教学应当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可以提出主要学习的内容,应了解的基本概念和技术,并提出相应的问题,学生自己在教科书或网络上学习相关内容,解答教师的问题,并提出疑问,然后通过课堂讨论或小组讨论,教师进行总结。这样的好处是:(1)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2)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3)有利于提高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目前国际上大家都在热烈讨论和逐步实行PBL、TBL、慕课、微课等教学法且更倾向于后者。这些方法是以问题激发学生自学,组织小组讨论并得出结论的教学方式。这就要求:(1)教师应提出有深度和兴趣的相关问题。(2)学生应积极参加到解答相关问题的知识学习和讨论中来。(3)助教能很好地引导学生去学习钻研讨论,以达到最终的学习结果。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积极推进。欧美的教学以教授为主体,讲课内容方式都由教授自己安排,而且讲课教授一般是有丰富教学经验和科研阅历的,总体的教学质量和效果比较好(如哈佛大学),讲课有较大的开放性和个人随意性。

总之,在网络如此发达的今天,教师的一个重要的职责就是“激发”和“引路”。一个好的生物化学教师,应当能激起学生对生化课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因此选择优秀教材,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目的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是教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

参考文献:

[1]Nelson DL,Cox MM. Lehninger principles of Biochemistry. 6th ed. New York:W. H. Freeman and Company,2012.

[2]Berg JM,Tymoczko J,Stryer L. Biochemistry. 7th ed. New York:W. H. Freeman and Company,2012.

[3]Devlin TM. Textbook of Biochemistry with clinical correlations. New York:John Wiley & Sons,7th ed.,2010.

篇2

多感官认知的内涵是指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多种感觉器官参与到实际的学习中,加强对理论知识的学习以及将其运用到具体的实践之中,推动学生的全面提升。多感官认知的内涵主要体现在:(1)建立在多种感觉器官共同作用的基础上。相比于传统教学方式只注重视觉和听觉而言,多感官认知则体现在对多种感觉器官的关注,并将多种感觉器官引入日常的教学中,帮助学生更快速地学习和理解;(2)调动多种感觉器官的积极性。多感官认知的实质并不仅仅只是推动多种感觉器官参与道实际的学习中,而且还体现在对教学课程的理解以及深入认知,运用视觉、听觉、触觉等方式参与到日常的课堂学习中,提高学习质量与效率;(3)结合不同的教学内容,运用不同的感官认知教学方法。每一门学科教学中,都有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内容其侧重点也不同,多感官认知能够结合这些教学内容的不同侧重开展不同感官认知的教学策略,促进教学工作的开展。

二、目前生物化学教学的基本情况

当前,在生物化学教学方面,对于生物化学教学中多感官认知教学的研究多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为研究对象,但是这些研究并不切合生物化学教学实际,并没有将理论讲授与实践讲授相结合的方式开展教学,使得生物化学教学体现出取向不一、理论与实践互有偏差的问题。此外,对于生物化学教学中多感官认知教学的研究也多以理论研究的方式开展,并没有对相应的教学效果进行分析,使得相应的解决对策并不能推动多感官认知教学在生物化学教学中的运用,导致生物化学教学无法得到有效的改进与提升。以《血糖》为例,生物化学教师在讲解这一节课程的时候,只是以书本理论知识讲解的方式为学生讲解,而没有从多个角度开展教学,如观察、对比、提问,探讨病例等,导致学生并不能很好地理解血糖的调节及糖代谢水平障碍。

多感官认知教学在当前生物化学教学方面很少得到运用,教师多以口头讲述或一边参照生物化学课本一边为学生讲解的方式进行生物化学学教学,这种教学方式只是将课本里的知识强行地灌输给了学生,完成了教师自身的教学任务,但是并没有达到生物化学教学的实质与目的。生物化学课教学不仅仅是将其中的生物化学知识传授给学生,更多的是让学生通过生物化学课学习理解生物化学的内在与外在,包括生物化学的发展史、发展趋势以及生物化学在疾病治疗研究中的重要意义等。生物化学课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能够将生物化学学知识运用到相关领域,如医疗、生物化学制药等,从而为人类健康以及生命的延续作出更多的贡献。由此,在生物化学教学中迫切地需要运用多感官认知教学,提高生物化学教学质量。

三、在生物化学教学中采用多感官认知教学策略的原因

(1)必要性:生物化学课程本身是一种抽象性思维较强的课程,单单依靠教师在黑板上的教授,是不足以让学生系统的、全面的、准确的掌握知识。生物化学课程本身是具有灵动性的,而传统的教学方法,将生物化学学这一特点逐渐抹去,变成单一死板的知识。传统的教学方法主要是以教师讲授为主,缺少了观察、模仿等这些基本的学习手段,而这样的教学方法的弊端也是十分明显的。多感官认知教学策略的应用,突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解决了传统教学方法的一部分弊端,使生物化学学的趣味性增强,大大激发的学生对生物化学学习的兴趣,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2)重要性:在生物化学教学中采用多感官认知教学策略,有利于解决生物化学课中理论知识无法解决的一些知识问题;有利于学生充分调动身体的各个感知器官,更好的理解构建在模型、生物化学标本基础之上的生物化学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提高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创造性;有利于营造一种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到知识,从而提高课堂效率,帮助教师完成教学任务;有利于促进教学方法策略的改进,促进构建新型课堂,推动生物化学新课程改革,推进素质教育的发展。

(3)生物化学课堂中多感官认知教学策略如今已经被广泛应用:通过我近来的教学实践,我发现,采用多感官教学策略后,学生对学习生物化学的积极性大幅度提高,原本枯燥无味的生物化学课程,现如今已经变成同学们最喜欢的课程之一。学生学习生物化学学充满激情与活力,生物化学教师授课也变得越来越充满自信。目前越来越多的一线教师开始应用这样的方法,去教授课程,教师已经感受到了,多感官教学策略的好处,不仅教学任务可以顺利完成,而且学生对知识打的掌握程度已经越来越高。

篇3

关键词:生物化学检验;发展;展望

1临床生物化学检验的概念

所谓临床生物化学检验,就是将生物化学的研究成果及相关新型技术应用到临床,借助现代化的仪器进行化学成分分析,帮助疾病的诊断及病情检测,为治疗提供确切依据。生物化学定义为研究生物体的化学结构、化学组成、及生命体化学变化的一门学科[1]。主要研究组成生命体的各种蛋白质、核酸和相关酶类的化学组成、结构、代谢、遗传等方面。应用到临床上,可以帮助临床医师分析患者机体相关化学指,以此来判断病情、病变程度等等。

2 临床常用生物化学检验技术

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临床生物化学检验的方法和技术越来越多,也日渐成熟,在临床工作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这些新型技术主要包括光谱分析、电化学分析,还有近年来逐渐发展的高效液相层色谱法、生物传感器等等,下面对临床常用技术一一介绍。

2.1光谱吸收法紫外可见分光光度发和原子吸收分光光度发是目前普遍应用于临床的光谱吸收分析技术,主要是利用物质对不同波长的吸收程度不同进行测量的一种定量定性分析技术[2]。光谱吸收的理论基础是朗伯-比尔定律,物质辐射能的吸收与该物质的浓度与吸收层的厚度有关。

2.2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此法应用是根据物质分子对波长为200~760nm的吸收特性为原理的定性、定量方法。测定时须设立空白对照,边长1cm的石英吸收池,可同时测定几试样的吸收度该方法操作简单,而且准确性和重现性较好。

2.3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使待测元素灯所发出特征谱线,该谱线穿过试样,试样原子化会产生原子蒸汽,蒸气中待元素基态原子会吸收该谱线,使之强度降低。最后是利用辐射光减弱程度,求得试样中待测元素的含量。因背景对辐射光强度的吸收,会对测定结果产生明显的影响,因此,要将背景吸收对实际测量值的影响降到最低,并在最后结果分析时考虑背景吸收因素。应用火焰法时需选择适宜谱线,加入适当络合剂。

2.4电化学分析技术应用电化学的电位、电流、电导等基本原理及现代的实验技术,测定物质组成及化学含量大小的分析方法。该法具有高准确度,高灵敏度,高选择性的特点。可以测到10-10mol/l到10-12mol/l的物质,广泛适用于生物化学检测。

2.5发射光谱分析技术其主要形式就是火焰光谱法和荧光分析法。火焰光谱将被测物质处于火花的高温气态作用下,使被测物质离解成原子或离子,然后激发其解离粒子,发射光谱谱线。此时发出的谱线的强度与被测物质在被测样品中的含量成正比,可用标准公式来确定其具体含量。荧光分析较火焰法灵敏度高,利用荧光的强弱来测定物质的含量,其测定含量低,可进行微量分析,并对多组分的复杂混合物进行测定。但是,荧光分析测定限制条件较多,要求苛刻,常常需借助特殊仪器进行。

3 发展与展望

临床生物化学检验虽然只有短短十几年的历史,但其发展是极为迅速的,自动化生化仪器逐渐普及加上临床是的广泛应用大大推动了生物化学检验的发展,并对其今后的发展方向起着关键性作用。

目前临床上血气分析,钠、钾等离子含量的测定,最常应用的就是离子电位选择分析法,该方法选择性好,灵敏度高,操作简单,分析速度快,可以做到准确诊断,而且节省检查时间[3]。其缺点是运行成本较高,因此应用较局限,还并未普及到更多指标的测量,但相信这项技术的研究会越来越进步。

目前临床生物化学检验的发展方向是朝着分子诊断学的方向迅速发展,而且正在不断深入探究,寻找更加灵敏,特异性更高的诊断方法。随着现代检测技术和方法的不断更新和完善,患者的检测结果会趋于准确、快速,不管是指治疗质量还是预后判断方面,都会更加完善。

随着现代临床生物化学检验技术不断的深入研究与进步,现在还没有广泛应用到临床的电泳技术、高效液相技术、和生物芯片等会慢慢发展并得以广泛应用,将推动临床医学检验领域的新的重大历史性变化。

参考文献:

[1]乔博明.临床生物化学检验的概念及常用技术[J].求医问药(下),2012,10(5):83

篇4

关键词:高职院校 生物化学 精品课程 课程建设

【中图分类号】R-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06-0215-01

生物化学是医学教育中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性课程,高职院校应当综合考虑本校办学特色、教育定位、学科内容、师资水平、学生素质等因素,着力打造生物化学精品课程,以提高该课程教学的整体质量和水平,充分发挥精品课程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作用。本文将从优化教学内容体系、改进生物化学教学方法、紧密结合临床、建设实验教学体系四个方面着手,对高职院校生物化学精品课程建设的实践与思考进行浅谈。

1 优化教学内容体系,打造精品课程建设特色

优化教学内容体系是高职院校生物化学精品课程建设的前提和基础。由于在高职教育中,生物化学课程具有理论性、实践性、先进性、基础性的特点,对于丰富学生医学知识结构,提高学生素质能力具有重要影响,所以高职院校应以培养高等技术型应用人才为目标,以行业岗位需求为导向优化教学内容体系,打造生物化学精品课程建设的特色。

首先,强化教材建设,选择精品教材,保持精品教材的先进性、适用性和共享性。在先进性方面,使教材能够充分体现现代教育思想,反映国内外生物化学学科发展的最新成果和先进水平;在适用性方面,教材必须符合就业岗位、高职教育、课程教学的需求;在共享性方面,教材不仅包括纸质教材、参考书、指导书等,还要包括网络课件、授课音像资料等,并且在网上对学生进行开放,实现优质教学资源的高度共享。

其次,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将其细分为三大模块:其一,基础教学模块。重点教学生物化学基础知识,以生物化学基本内容为核心,使学生掌握蛋白质、酶、维生素、核酸等生命体的组成物质的结构与功能、物质代谢与机体功能相互关系;强化三大营养代谢的生理意义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适当介绍分子水平疾病的发病机制、检测方法及治疗趋向,删除或弱化课程中对医疗卫生工作无太大实际意义的内容。其二,专业教学模块。高职院校应根据药学、护理、医学检验技术等不同专业的教学要求,科学设置专业化知识模块;其三,选修教学模块。如细胞信息传递、生物化学研究的新进展、新成果、新方法等方面的教学。通过构建基础、专业、选修三层次教学内容体系,可以达到丰富学生知识、开阔学生视野、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目的,充分发挥生物化学精品课程建设的作用。

2 改进生物化学教学方法,提高精品课程教学水平

改进教学方法是建设生物化学精品课程的重要任务之一,也是创建高职院校教学品牌的必然选择。首先,推广运用框架式教学法。教师应当认真钻研生物化学教材,在新课教学前先给学生制定学习目标,并就本次课程的内容给予一个框架式结构。在教学过程中,根据不同专业学生的需要,逐步将教学内容分解,引导学生认知基础知识与疾病、临床、治疗之间的关联;其次,运用案例分析教学法,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能触类旁通,在讲授理论知识的同时结合具体的临床实例,将枯燥的生物化学知识传授给学生,例如利用糖代谢知识分析糖尿病“三多一少”产生的原因及治疗方法;利用脂代谢的知识解释高脂血症、脂肪肝、动脉粥样硬化的产生的原因;利用氧化磷酸化解偶联的知识解释感冒的一些症状等等。第三,合理利用多媒体教学方法,教师应当根据教学需求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大量引入三维动画,动画游戏等将学生引入一个虚拟的三维空间,直观地学习,创造一个图文并茂、视听一体的教学环境,将枯燥的生物化学知识转为受学生欢迎的电影模式,提高学习兴趣和效率,扩充课堂知识容量,增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记忆。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3 紧密结合临床,促进精品课程建设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生物化学课程中所涉及的诸多内容均与生活及临床有着密切的联系,尤其是临床中的一些疾病发病机理和治病机制均在该学科中有所体现。所以,建设生物化学精品课程,高职院校应当将教学紧密结合于临床,在讲透生化基本理论知识的同时,要注重与临床医学的联系和衔接。运用病例式教学法,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化学知识的兴趣,通过对生活中典型病例的分析,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

4 改革实验教学体系,突出精品课程建设的实践性

实验教学是生物化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其目的在于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中的能力,使学生掌握基本实验技能和基本科研方法,提高学生科学素质。结合培养技能型、实用性医学人才的需求,在加强生物化学理论课教学的同时,改革生物化学实验课,将素质培养和能力训练贯穿生化实验教学始终。

在实验教学中,首先转变“以教师为中心的灌输式教学模式”为“以学生为中心的引导式教学模式”,我们采用先做后讲的“归纳式”教学方法,让学生边实验、边观察、边讨论。实验结束,让学生自己发现、总结规律,教师在学生进行实验的过程中给予适当指导,给予归纳性、提高式讲解,由知识传授型向能力培养型转变。这样不仅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综合实验能力,并还有利于提高学生团结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其次,对实验报告形式进行改革和创新。要改变传统的实验报告模式,要求学生按照科研小论文的形式完成实验报告,而且实验报告的评价,应从格式、内容、实验结果和实验分析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评价。这样学生不仅可以掌握论文书写格式,还可以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客观的科研态度。

教学质量是高职教育的生命线,而课程的质量是这条生命线的核心环节。高职院校生物化学精品课程的建设将成为体现高职教育特色和一流教学水平的示范性课程。

参考文献

[1] 卢森林,吴丽华,卢世韵.基于高职院校运动生物化学精品课程建设的思考[J].商情,2011(39)

[2] 马元春.医学高职院校《生物化学》课程教学探讨[J].继续教育研究,2011(4)

篇5

关键词:生物化学;常见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8-0084-02

21世纪既是生命科学的世纪,《生物化学》是一门以自然界的生命现象为研究对象的学科,是研究生命科学的基础课程之一,在国内外受到普遍重视,许多著名的大学均将其列为文理科必修的重要课程。《生物化学》作为研究生命科学的核心基础,主要是从分子水平上研究生物体的化学本质及其在生命活动过程中的化学变化规律。但在实际的教学中,对于刚刚接触《生物化学》的学生,一部分学生会感到学习困难,今天就《生物化学》(以后简称生化)教学中常见的问题及解决对策粗浅的谈一下。

一、《生物化学》教学教学过程中常见的问题

1.知识点过多、过难,内容抽象难以理解和识记。博闻强识往往是学好一门学科的基础,但在学习《生物化学》的过程中,大多数学生感觉理解和记忆有困难,原因是《生物化学》课程内容多,容量大,知识点繁多,并且很多内容表现为较抽象的理论,缺乏直观性。在《生物化学》的学习过程中,离不开复杂的分子结构和化学反应式。教学中会较多的出现大分子结构式、反应式,而且生化反应循环途径复杂,代谢通路冗长,既复杂又枯燥,学生普遍反映学习和记忆起来非常困难。很多学生花了很多时间在《生物化学》的学习上,但往往觉得收效甚微,事倍功半。

2.知识点错综复杂,逻辑性强,学生不能清晰的将知识内化,构建知识网络。生化物质多种多样,其物质的代谢是一个庞大、复杂的系统。糖、脂肪、蛋白质和核酸这四大生物大分子的物质代谢途径和方式各有不同,每一种大分子的代谢方式由多个顺序相连的化学反应构成,每步反应都有一种特定的酶催化,其中又有不同的同工酶,每种同工酶又具有不同的催化特性,且催化的机理各异。四大生命大分子的代谢互相交叉,相互联系,互相转化,形成一个庞大的网络系统,系统内分支点众多,构成了一个复杂、精细、相互联系,且又在时间上和空间上有极强规律的代谢网络。初学《生物化学》的学生对于这些内容要么不知所措,习不得法,要么死记硬背,生搬硬套,学生要形成自己的知识网络,想做到对知识内化,确是不容易的一件事,最终造成对这门生命科学基础课程理解不透,学习效果往往不理想。

3.《生物化学》研究领域广泛,涉及多个学科,并且研究方法日新月异。《生物化学》作为生命科学中的基础学科,其知识内容已拓展到生命科学的各个领域,细胞生物学、遗传学、神经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等学科的飞速发展都与生物化学的许多研究成果和进展联系密切。此学科的发展迅速催生了一系列新方法、新技术不断涌现,推动了与之紧密相关的各领域学科的飞速发展,《生物化学》的各种新技术和新方法也迅速向各学科渗透,同时汲取其他相关学科的新理论、新发展,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这就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综合素质和动手能力,又要不断地更新知识,掌握新的研究方法;在短时间内要学生掌握这么大的信息量,的确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

二、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并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生物化学》课程,在教学中我所采用的方法

1.因“材”施教,指导学生提前预习。由于《生物化学》的内容多,课时相对少,所以课堂容量大,教学进度快,一些同学跟不上,增加了学习的难度,为了解决这种问题,我会在讲授完一个课时后,根据将要学习的内容,为学生提供一份下一节课的预习提纲。提纲可以是下一节课要学习的内容中的一些概念、原理;也可以是一个综述或者小论文。目的是先让学生自学,对于将要学习的内容做到“欲画竹,先成竹于胸”。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通过提前的预习可以降低学生的课堂学习难度,减少知识的陌生感,增加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和学好生化的信心。而且在预习的过程中,学生可能会有一些疑问和不理解,那么的上课的过程中,学生带着疑问去听课,可能会更有针对性,也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化学》的热情,提高学习效率,当疑问没有消除的时候,学生会主动和教师沟通,或者积极的参与到课堂的讨论中去,在学习中形成良性循环。

2.教学中有针对性的采用利用多媒体技术,使枯燥的生化反应过程变得生动,不抽象。《生物化学》是一门研究生命体内生物大分子及化学反应的基础科学,内容抽象,教学内容直观性差。而板书或幻灯片难以形象地展现这种代谢途径的多样性和复杂性。这些使《生物化学》成为教学可是多、难度较大,但效果很不理想的一门课程。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根据所讲授的内容,有针对性地采用多媒体课件。多媒体课件可以为学生提供直观、形象的展示,使得这些内容变得通俗易懂,便于学生理解、记忆,从而更好地理解知识的重点内容,增强学生学习《生物化学》的兴趣,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实践证明,学生对学习的科目有兴趣,可以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学习变被动为主动。

3.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讲解水平,提高课堂效率。为了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提高课堂效率,我们会根据所教授的内容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例如:为了培养学生兴趣,解释抽象概念,我们在教学中多运用形象思维,这对于第一次接触《生物化学》的低年级本科生而言,可谓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办法,给学生们多一些学习乐趣,少一些枯燥无味的感觉。例如,在阐述DNA超螺旋结构时,可以用常见的电话线圈作比喻和展示,非常直观。探讨生活常见的现象中蕴含的生化原理也是促进学习的好办法。比如说为什么羊毛衫等羊毛制品在热水中洗涤后在电干燥器内干燥,则会收缩。但丝制品经过同样处理,却不收缩。这主要是由于蛋白质高级结构不同导致的。从这些与实际生活相关的问题中能很好的引起学生的主动关注,提高学习效率。

总之,为了使学生学好《生物化学》这门课程,我们应根据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既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又能提高课堂效率的教学方法。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我们还需要在实际教学中根据学生学习情况的反馈,不断地进行改进和提高。

参考文献:

[1]徐敏.“S-ESE”人才培养模式下生物化学教学改革的探索[J].卫生职业教育,2011,29(14):60-61.

[2]宋瑞.多媒体辅助教学系统在生物化学教学中应用的探索[J].中国科技信息,2005,(15):268.

[3]姜艳霞,徐俊杰,吕士杰.医学院校的生物化学教学改革的探讨.中国医药指南,2012,10(8):280-281.

[4]李春莲.浅析生物化学教学改革[J].成才之路,2010,(13):39.

[5]朱豪文.多媒体教学深化高校教学改革[J].知识经济,2010,(20):128.

[6]王小红.生物化学教学改革实践与思考[J].读与写,2010,8(8):82-83.

[7]查锡良.生物化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435-436.

[8]王含彦,李红林.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生物化学教学改革初探[J].医学教育,2010,17(15):120-121.

[9]李燕,何培新,王楠,等.生物化学实验教学中开展创新性实验的探讨[J].江西农业学报,2012,24(2):199-200.

[10]郭冬招.多媒体课件在生物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05,23(2):41.

[11]王丽丽,殷嫦嫦,张义平,等.生物化学教学改革探究[J].九江学院学报,2010,25(3):127-128.

[12]周文红.生物化学教学中落实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的策略[J].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33:297-300.

篇6

生物化学是从分子水平研究生命过程的化学变化规律和命本质的学科,其知识体系庞大,内容抽象复杂,是一门教师教、学生难学的医学基础课程。难学、难教和学好、教好成为响中等卫生职业学校生物化学教学质量的突出矛盾。影响中等卫生职业学校生物化学教学质量的因素

1教材因素

1.1教材内容抽象、枯燥、乏味、专业性过强,涉及的化学结构式、反应过程复杂、难记,代谢过程仅有文字叙述,学生难以理解。

1.2学生园素

中等卫生职业学校生源主要是初中毕业生,他们基础差,缺乏扎实的生物学、化学知识,学习目的不明确,厌学且学习方法不当。如有些学生想学但学不会;有些学生则能听懂教师的讲解,却看不懂书本内容。

1.3教学大饲因素

教学大纲规定的内容多,但学时少,且课程安排衔接不当,如化学与生物化学同时开课,导致生物化学第一节课涉及的氨基酸结构式等有机化学方面的知识,学生还没有学到。

1.4教师国童

由于教材的权威性,专业知识的严密性,使教师教学受到制约,对枯燥难记的概念、化学结构及代谢过程必须按教材讲授,以保证生物化学知识的科学性、规范性和完整性,限制了教师的课堂发挥。

1.5教学方法园素

生物化学教学缺乏直观的教学用具,传统教学方法难以动态表述代谢物化学结构的变化特点和代谢过程的化学变化。而: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时,个别教师制作课件存在困难,课件制作水平不高,只是将文字、图片罗列出来,难以动态展示代谢过程的变化规律,教学效果不好。

2提高中等卫生职业学校生物化学教学质量的策略

2.1注重教师个人仪容仪表,树立文好教师形象

黑格尔说过:“教师是孩子心目中最完美的偶像。”教师的言行举止、仪容仪表、教学风格、人格魅力等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对本门课程的学习。一位仪态大方、教态自然、语言幽默、亲切和蔼、关爱学生的教师,会很快赢得学生的认可和喜爱,有助于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2重视生物化学绪论讲授,激发学生学习募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讲解生物化学绪论课是教师介绍本学科专业知识的第一步。如果教师使用传统教学方法,照搬教材,讲解缺乏新意,学生很快就会感到枯燥乏味,失去学习兴趣。生物化学绪论虽然不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但其内容十分丰富,是全书学习的指南,可以帮助学生村立学习信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热情{。笔者对绪论中“生物化学”概念采取“望文生义”教学法进行讲解.让学生用已知的生物学和化学知识,分析未知的生物化学概念,并得出以下知识点:生物一研究生命的本质(研究对象一生命体)-一生命现象(健康、疾病、死亡);化学一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化学反应(新陈代谢是生命的最基本特征)。从而总结出生物化学的概念(生命的化学)、研究内容(生命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代谢过程)、学习生物化学的意义(掌握代谢与健康、疾病、死亡的关系)及方法。

2.3明确学习目标,提高教学效果

学习目标的展示应少而精,重点突出,并结合学生实际听课情况,由易到难,由浅及深。鼓励学生记住知识的结构和提纲,准确把握知识的点(要点、重点、难点、疑点)、线(主线)、面(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只有从知识的点、线、面入手,结合教材内容,才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讲解氨基酸代谢一章时,围绕蛋白质是体内主要的含氮化合物,引导学生注意氮的代谢途径,总结出蛋白质分解代谢的主线:蛋白质(N:16%7氨基酸(基本单位)堕墨墨堡旦氨(剧毒)塑墼堡尿素(肝脏)_堡一排出。明确本章的学习内容、学习重点为氨基酸脱氨基作用的方式、氨的代谢。

2.4精心组织教学,集中与保持学生的注意力

美国教育学家约翰洛克说过:“教师的教学技巧在于集中与保持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在教学中起引导作用,如何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是对教师组织能力和应变能力的考验。教师应观察学生的听课状态,及时调整教学内容,改变教学方法,加强课堂教学的交互性,采取提问、讨论、多媒体教学等方式活跃课堂气氛,从而集中与保持学生的注意力。

2.5引用生话实例,辅助赦学

生物化学教材中的生活实例很少,且与专业知识联系密切,缺乏趣味性,难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兴趣。教师应采用贴近生活、通俗易懂、趣味性强的实例,以帮助学生理解生物化学知识。例如:三羧酸循环是生物化学中的核心代谢过程,也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代谢过程十分复杂为此,笔者在教学中,利用磨盘可以将豆类磨成豆粉,再加水制成豆浆的实例,形象地将三羧酸循环(机构)比喻为磨盘,乙酰辅酶A比喻为黄豆(大分子物质),Co’、0比喻为豆浆(小分子物质),进而理解三羧酸循环的主要作用就是氧化乙酰辅酶A中的乙酰基。再例如:生物氧化中H20的生成是通过呼吸链来完成的,十分抽象且难以理解。笔者在讲解呼吸链的概念时,通过多媒体动画将呼吸链比喻为接力比赛:呼吸链(接力赛)是指代谢物(起点裁判员)脱下2H原子(2H++2e)(接力棒)经递氢体和递电子体(4名运动员),按照一定顺序(1、2.3、4棒),最后传递给激活的氧分子(终点裁判员),生成H,0(奖品)的全部体系(体育项目)。使学生理解了呼吸链的组成(递氢体和递电子体)、受氢体(氧分子)、呼吸链在生物氧化中的作用(2H++0一H2(})。如果将2e递给氧分子(终点裁判员),不是最后的递电子体(细胞色素氧化酶)(第4棒运动员),则违规,生成H20:(无奖品H1O)。并结合煤气中毒进一步阐明呼吸链在生物氧化中的意义。

2.6指导学习方法,掌握记忆砚肆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传授生物化学知识的同时,指导学生运用正确的学习方法,积极思考与总结,抓住问题的实质,寻找记忆规律,将复杂的生物化学知识、代谢过程尽量简化,突出重点、难点,达到触类旁通、掌握重点的目的。例如:学生反映很难记忆8种必需氨基酸,为此,教师总结了很多记忆方法,笔者认为谐音记忆法最简单、直接。记忆方法如下:到图书馆一缬(借)异亮(~)亮(两)苯丙(本)蛋(淡)色(色)苏(书)赖(来)。

篇7

实验是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之一,也是高校生物化学课中不可或缺的教学手段。如何发挥生物化学实验教学作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学习质量,培养高素质的社会服务型人才,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分析了生物化学实验教学的原则并总结了其的作用。

关键词:

生物化学;实验教学;高校

中图分类号:

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4)24-0180-01

1 生物化学实验教学的教学原则

1.1 结合教学和科研

生物化学教学要和科学研究相结合,对学生进行科研教育,在丰富的学术教学气氛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促进学生培养创新精神,学会用科学的手段来解决问题,并与同学有团队协作精神,使学生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1.2 理论指导实践

实验教学的根本性就是具有“实践性”,学生在实践中不断进行操作,体验实验过程,逐步掌握实验的基本技能,并不断学习和思考,发展思维能力,提高个人能力。每个生物化学实验都会有一套理论体系,且有具体的实验技术原理,实验时要严格遵守理论指导实践原则。

1.3 深化教学内容,拓展知识领域

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深化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逐步加宽和深化教学内容,提高培养学生的水平。不断拓宽学生的知识领域,特别是一些新发展、最新的科研问题、该专业的未来发展方向、最新的科研成果等与生物化学实验教学联系密切的东西,都要进行教导,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适应社会发展。

2 生物化学实验教学发挥的作用

2.1 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生物化学方面的理论知识

生物化学涉及面广、内容丰富,在近些年发展十分迅速,其理论知识也是众多学科的专业基础知识,如医学、农业、生物、食品等。知识量越大,学生学习起来越困难,需要了解的层面也越多。很多生物化学的知识都需要学生去记忆,但又不能完全依靠死记硬背,这会减少理论知识学习的趣味性,降低生物化学活力。而生物化学实验教学能很大程度的帮助学生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有利于将抽象的理论知识形象化、生动化,方便学生切实的掌握知识。生物化学实验丰富多彩,有很多有意思的实验,也有很多有趣的实验现象,一般高校涉及较多的是生化实验和生化分离实验。

如蛋白质定量实验考马斯亮蓝法,蛋白质样品加入考马斯亮蓝试剂后,颜色发生改变,吸光度发生变化,通过实验让学生清楚的从实验中体会到蛋白质的某些结构有与考马斯亮蓝发生反应的性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蛋白质的含量,让学生更加清楚蛋白质有紫外吸收的性质,为什么能够有紫外吸收的性质。

2.2 有利于学生培养对生物化学方面的求知欲

只有通过实验才能更准确的研究各学科,实验是发现新知识,了解旧知识的重要途径,是生物化学和其他相关的生命科学的学科基础。在生物化学教学中,有些概念、性质很难通过纯理论的讲述来让学生理解,有的更是显得苍白无力。而在生物化学实验教学中,学生对生物化学实验往往会有浓厚兴趣,直观的实验现象更是有效地缓解了理论知识学习存在的枯燥感,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对实验现象进行思考和总结,展现了生物化学本身特有的学科魅力。

我们都知道酶学在生物化学中占有重要地位,而酶的基本性能指标是酶活力。通过实验,如酶的抑制和激活实验,能够让学生对酶活力有一个概念,对其的活力测定也有了认识。该实验可以让学生采集自己的唾液淀粉酶进行实验,通过稀释自己的酶液来激活或抑制酶活力。当稀释程度满足要求时,实验现象会呈现出黄褐色的激活组酶,蓝黑色的抑制组酶和酒红色的对照组酶,实验结果颜色鲜明,生动有趣,一定程度的激发学生的实验热情,提高对酶的认知,并培养了学习兴趣。

2.3 有利于学生培养分析问题能力、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生物化学研究本质上还是对生命的化学本质研究,在生物化学实验中应用的实验材料是生物材料,该材料稳定性差,个体差异也较大,导致的实验结果误差也很大。这样就对学生的实践能力有了要求,并且为了获得较为准确的实验结果,也要求学生培养细心、严谨、灵活的科研风格。高校生物化学实验教学采用的实验方案大都数是较为成熟的验证性实验,一般会有较为详细的操作规范,得到的实验结果也较为准确,能够了学生体会到实验成功的魅力。但当实验出现错误导致失败时,就要求学生学习分析问题,总结经验教训,再结合实验来解决问题,锻炼学生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当对问题有不同看法时也可以通过不断的实验来创新,培养创新能力。

如蛋白质的凝胶过滤层析实验,能够让理论知识转变为形象的实验现象,让学生从根本上理解凝胶过滤层析的原理和方法。该实验主要是凝胶柱中,不同分子量和颜色的样品彼此分离,在检测器检测和电脑的记录下,描绘出它们的洗脱曲线,并通过对曲线的分析来总结实验和自身不足,不断锻炼自身。

3 结语

在高校生物化学实验教学中,不但需要通过大量的验证性实验来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也需要通过一些设计性的实验或者综合性的实验来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能力、实验设计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科研能力。通过各种实验,不仅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也培养了学生之间的团队合作能力,思考问题时也能做到严谨、细致,能够科学的分析实际问题,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

参考文献

[1]唐瑭.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改革与研究[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2,(01).

[2]范玉贞.生物化学实验教学与学生能力的培养[EB/OL].http://.

篇8

关键词: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改革;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20-0076-02

生物化学是环境科学专业大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系统介绍了环境污染工程处理中的生物化学基础知识。生物化学教学分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两大部分,注重理论基础与应用技术相结合。通过生物化学实验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科学实验能力及严格认真的科学学风,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传统的生物化学实验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老师和学生的忽视,主要依附于理论教学,目前环境科学专业的生物化学总课时为64,课堂讲授占了48课时,实验课时为16。实验教学内容相对陈旧,严重滞后于生物化学学科的发展,主要集中在掌握基本实验操作技能为主的基础性实验,如使用分光光度计测定物质含量(双缩脲测定蛋白质含量、3,5-二硝基水杨酸比色法测定还原糖和总糖含量),还有一些基础的验证性实验,如蛋白质的变性和复性。目前还缺乏能够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创新能力的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除了实验教学内容之外,在实验开始前,指导教师做好了一切实验准备工作,包括实验试剂、玻璃仪器和分析设备等,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不到提高,始终处于被动接受和机械操作的状态,不利于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另外,目前生物化学的研究者们不仅应用生物化学特有的技术,而且越来越多地从遗传学、分子生物学和生物物理学的技术和思路中获得启迪,而传统的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方法和考核手段单一,这些都与现代社会要求培养具有较高理论素质和一定创新能力的大学毕业生、注重学生综合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目标相矛盾。作为浙江省重点高校之一的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坚持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作为办学目标和立足点。学校在积极探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同时,始终把实验教学放在重要地位,因此非常有必要对现有的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方式进行改革,研究并实践综合性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的环境科学专业是省重点学科和特色专业,为加强我校本科环境科学专业的建设,本文针对目前生物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探讨了适合我校环境科学专业的生物化学实验的教学改革内容与实践方法。实验教学改革不仅可以帮助培养学生的基本实验技能,巩固课堂上讲授的理论知识,还可以给学生提供发挥自身创造能力的空间,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基于生物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对生物化学实验教学的教学内容、教学体系和考核方式等进行改革和实践。

一、优化生物化学实验项目,设计综合实验,开放实验室

目前我校开设的生物化学实验课程大多还是一些基础的验证性实验,缺少综合性大实验。因此,优化实验教学内容,设计合适的综合实验,是摆在我们面前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两方面着手进行实验内容的改革:减少基础的验证性实验,增加综合性实验。传统的生物化学实验中,蛋白质提取、蛋白质等电点及含量测定、总糖和还原糖测定、酶的特性等都是单独开设,内容上的联系和逻辑性比较小,我们可以调整实验内容,开设一个综合性实验,例如果蔬成分生化分析,可设计成包括苹果或土豆中维生素C的定量测定、总糖和还原糖的含量的测定、蛋白质含量的测定和过氧化物酶分析等,鼓励学生选做其中一两个实验,学生参与生物化学实验的积极性得到了提高。开展生物化学实验的开放式教学模式,鼓励有能力的学生提前进入科学研究训练。同时,也可以适当开展探索性的生物化学实验,为学生提供探索的实验环境。学生可自由组合形成小组,自行设计实验方案,配置试剂,在实验室开放时间内自主完成实验内容。教师应指导学生选题并掌握文献检索方法,查阅相关文献,并设计合理的实验方案,最终完成实验。指导教师还应认真考查学生设计的实验方案的可行性,供应充足的实验药品,保证仪器的正常运行;全程跟踪指导实验过程。开放式教学模式可充分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有利于创新性人才的培养。

二、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

除了启发式和开放式教学方法,指导教师应在实验教学中合理运用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从而加深学生对问题的理解。生物化学实验由于昂贵的实验药品和实验仪器,目前无法将许多经典的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纳入到本科生的生物化学实验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系统的便利,通过Flas和视频等形式把这些实验的原理和基本操作等介绍给学生。

三、改革实验教学的考核手段

检验学生实验工作能力和实验效果的两个重要环节分别是实验数据处理和实验报告编写,它们是教学考核的重要依据,但不是唯一的依据。实验考核应主要考查学生对生物化学基本原理和方法的掌握,对常规生物化学仪器,如可见分光光度计、聚合酶链式反应(PCR)系统和电泳系统的基本使用和维护的方法。并规范学生实验报告的书写,要求做到真实、详细和及时,指导学生使用EXCEL、ORIGIN等软件处理实验数据,分析实验误差,掌握实验报告的正确格式和撰写要求,使学生得到系统的锻炼,为他们顺利完成毕业论文和未来可能参与的科学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现在的生物化学实验考核应该不局限于实验结果,而应贯穿于实验全过程,包括实验预习、操作和实验结果记录以及最后的实验误差分析等。同时,还对学生的实验态度、团队合作、考勤、卫生工作等方面也进行量化考核,再对每位学生进行最后的综合评定。

实践表明,通过《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改革,学生重理论、轻实验的现象得到了改变,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有了明显的提高。同时对授课老师自身素质和教学水平及相关科研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教师能在实验教学中积累知识、总结经验,坚持实验教学内容的工程性、先进性,更需将实验教学环节打造成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综合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素质的主课堂,使《生物化学》的实验教学在老师与学生中达到应有的效果,也为其他专业课程和实践环节创造更良好的平台。

参考文献:

[1]鲁逸人,刘宪华,朱能,赵新华.环境学科的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改革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28(12):155-157.

[2]陈竞,易芳,王含彦.生物化学实验教学转变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效果探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19):22.

[3]张莉,陈乃富,陈存武,陈科.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模式改革与开放实验室建设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1):11143-11144.

[4]史锋.生物化学实验[D].浙江大学出版社,2002.

[5]张纪周,李艳茹,刘畅,阚慕洁,臧崇森.医学生物化学实验记录书写习惯的培养及思考[J].基础医学教育,2012,14(10):773-775.

[6]谢海伟,张斌,王娣,许晖.应用型本科院校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改革与探索[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28(5):212-215.

[7]王爱英,何大俊,李鑫.生物类专业《生物化学实验》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和教学改革[J].陕西教育?高教,2012,(9):96-97.

[8]陈华絮,赖小玲.改革生物化学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2,10(4):89-91.

篇9

开展案例教学最为关键的是案例的选择。将健康体检作为教学案例,其优势在于:其一,常见。健康体检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更是越来越普及,因此将健康体检作为教学案例,能降低生物化学的神秘感,拉近其与学生的距离。其二,涵盖面广。健康体检项目涵盖生物化学中生物大分子结构与功能、三大物质代谢、肝胆生化等重要内容,还可以通过探究体检新项目和新方法的研究进展,进而了解一些分子生物学和免疫学技术基础。其三,精要。现代生物化学对临床检验医学现状与未来发展所起的作用不可估量,可以说临床检验医学(尤其是生物化学检验方面)是生物化学理论得以具体应用的学科之一。健康体检是临床检验医学的一部分,将一份简单的健康体检报告作为案例导入,并将生物化学相应知识点融入其中,在教师的指引下由学生自己运用所学的知识,在案例情境中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从而轻松掌握生物化学知识。因此,以健康体检为案例开展生物化学教学,不仅可以将复杂的知识点简单化、形象化,便于理解,还可以将繁杂的基础知识串联起来,便于记忆。

二、体检案例应用示例

1在静态生物化学中应用

同一个知识点可能有一个到数个体检指标与之联系,而同一项目的不同方面也可对应不同的知识点,这就要求教学工作者在使用案例时有所选择,在教学中做到有的放矢。就静态生物化学(即生物大分子结构与功能)章节而言,重点需要关注的是“检测方法与原理”。应该指出的是:现阶段很多临床检验已被自动化、一体化分析仪器所替代,如血常规和尿常规分别用血细胞分析计数仪和尿液分析检测仪检测分析。仪器检测分析具有快速、精准的优势,但就具体的生物化学教学而言,不应局限于对现有手段的简单陈述,而应关注其检测方法和原理,也可拓展到对多种替代方法的探究。体检项目中很多都涉及蛋白质、酶、核酸等的检测。在实践中总结出两条筛选案例的原则:其一,简要,即检测方法简单典型,若能配合开展学生实验就更佳。静态生物化学是生物化学学习的开端,唯有遵循简要原则,才能减轻学生的畏难情绪,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如:蛋白质化学是生物化学中的开篇章节,同时也是极为重要的章节,其中蛋白质理化性质是本章的重点和难点之一。尿蛋白定性实验在《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三版)》中有3种实验方法:加热乙酸法、磺基水杨酸法、试带法。这些方法涉及蛋白质酸碱性、两性解离和等电点等内容。可通过问题设置来引导学生自行分析实验原理,主动掌握相关理论知识。除此之外,还可通过分析“何种情况会致假阴性或假阳性?“”操作时应注意些什么?”等问题,进一步使学生加深印象。尿蛋白定性实验简单易行,可配合开展实验教学。另外,血清蛋白可用双缩脲法和电泳法两种方法测定,也可同时引入该检测项目进行讲解。其二,所含知识点丰富、可重复使用。如酶学章节是动态生物化学和静态生物化学之间的桥梁,酶促反应的基本原理、反应速度的影响因素以及酶活性测定方法都是本章重点和难点,而大量的临床检验是依托酶促反应来测定的,如何从众多案例中选择出典型案例?就酶学部分而言,我们选择的是ALT的测定。ALT测定方法简单,有比色法和连续监测法两种,通过对其测定方法和原理的探究,可掌握酶学章节的重点和难点。同时,ALT指标的临床意义涉及肝胆生化、氨基酸代谢,甚至维生素(ALT辅酶是维生素B6,若ALT偏低可能是磷酸吡哆醛缺乏症)章节内容,因此ALT案例可串联多个知识点,方便学生记忆,且该项目可配合实验教学。

2在动态生物化学中应用

动态生物化学即物质代谢,是生物化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构建整体的知识框架是学好本部分的两个必要前提。体检案例在此部分应用较广,与静态生物化学联系时,往往对应单个或数个知识点,而到了代谢部分,体检案例可作为主线,整个部分教学可围绕这个主线展开。应用案例教学时,一般分为导入案例、问题驱动、学习应用、拓展延伸4个环节。例如在代谢开篇之前,先让学生看数份血糖血脂偏高的体检报告单;接着由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数量、该类疾病死亡率等数据导出“什么是三高?”这一问题;然后从“三高指标是什么、什么是血糖、什么是血脂”开始,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血糖和血脂要稳定在一定的范围内。由此引出糖代谢是调节血糖平衡、脂代谢是调节血脂平衡的概念,随后循序渐进地进行代谢各章节的学习。以脂类代谢教学为例,让学生阅读血脂偏高报告单中的健康建议项目,并让其带着“为什么提出这些健康建议?”的问题来学习。在讲具体代谢途径时,结合预防高脂血症的措施以及调血脂药物的作用机制来讨论;讲血浆脂蛋白代谢时,结合血脂相关的4项指标来分析;讲脂类代谢紊乱部分时,从高脂血症的预防、疾病分型及特征、症状、治疗措施等方面加以总结,这样学生就能梳理出整个脂类代谢的要点。

3在分子生物学中应用

体检案例不可能涵盖生物化学所有的知识要点,但稍加拓展引申,就可扩大应用范围,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生物化学中的分子生物学部分主要围绕中心法则来讲遗传信息的流转以及基因工程、蛋白质工程相关的一些基本技术。然而体检项目中并没有涉及此部分内容,但如果我们对某些体检项目加以拓展,就可建立起它们之间的联系。如:我们从血常规入手,如果白细胞数偏高,很可能预示细菌感染,那么现代临床检验中就细菌鉴定可引入多种分子生物学检验技术:核酸探针技术、聚合酶链反应、指纹分析等,从而弥补了此部分内容缺失的不足。又如,健康体检备选项目中有癌症标志物的检查,癌症的早期诊断是现今的研究热点,新项目指标、新检测方法不断涌现,可引导学生查阅资料,展开讨论,学习相关分子生物学的基础知识。

三、总结

篇10

[关键词]中职院校;生物化学;任务型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0603(2015)11-0101-01

生物化学课程是现代众多学科的研究基础,在现阶段分子生物学研究不断深入以及生物高新技术不断发展的当今,该课程的学习掌握显得极其重要。基于此,本文主要探讨任务型教学方式在生物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是否该种教学模式可使中职院校学生从“知识被动获取”转变为“主动吸收”,突破课程学习的瓶颈。希望本研究能够对任务型教学法的推广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并最终对中职生物教学实践的改善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任务型教学法概述

(一)任务型教学法的概念

任务型教学法是一种特殊的新型教学模式,最初于20世纪80年代提出并开始逐渐形成,不断推广。该模式倡导以学习者为核心,以在完成某种任务中学习和掌握某种技巧为目的,将学生的学习状态由“被动”转为“主动”,使学习者达到“意识与形式协调统一”,获得预期的效果。

(二)任务教学法的特点

较之传统的教学模式,任务型教学法具有以下特点:

1.任务的开放性。在这种学习模式下,学习者以最终目的为导向,采取的方式具有多样性,这在教学中除了可以达到预期获取知识的目的,还可以使学习者拓展思维、摆脱固定模式的束缚。

2.任务的互动性。在社会飞速发展的当今,无论是生活、学习或是工作中,无不强调团队协作的重要性。“闭门造车”即使技术再高超,能力再强大也不再符合当今社会的发展。对于学生的培养更是如此,互动的沟通学习交流方式可以让每位学生取他之长,补己之短。

3.时间观念的培养。任务教学除注重任务完成外,还伴随时间限制。这种模式给任务接受者产生非语言的效果,对于其责任心、时间观念的培养都极其有意义。

二、任务型教学法在中职生物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结合中职院校学生自身特点、对于生物化学课程学习的需求以及任务教学法的独特性,将二者结合对于深化教学改革、提升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一)任务型教学法在生物化学教学中的应用方法

其实早在2007年,赵凤琴就对这种教学模式进行了探索,她以152例学习生物化学课程的在校学生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均分,设置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课前一周就将任务布置。实验组学生依据布置的任务进行上课发言,组间讨论。课程结束后,采取调查问卷和期末成绩相综合的方式对教学效果评估,结果显示,实验组学生的均分远远高于对照组,且具有统计学意义。2014年蔡玉华也开展了相关研究,她以220例医学相关专业学生生物化学课程选修者为研究对象,设置实验组和对照组。干预组采取任务型教学法,将生物化学课程内容分解给每个学生,让学生以自行学习,上台授课的方式开展第二学期的学习。反之,对照组则采取常规教学模式,学习以教师授课—学生听讲的模式开展。经过一学期的学习发现,干预组在学期末实验技能、期末考试成绩都显著高于对照组。实践证明,任务教学法突破了生物化学传统教学模式,实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转变,但是否适用于中职院校是本文接下来要讨论的重点。

(二)任务型教学法在中职生物化学教学中的应用优势

生物化学知识零散、枯燥、概念繁多、极易混淆,在中职院校学生生物化学的学习中,任务教学法给学生学习制订计划,以小组讨论、上台授课等方式,这种新颖的教学模式一方面加强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同时也将枯燥无味的理论知识转为理论实践相结合的趣味授课,提高了学生的主动性。生物化学学习的另外一个特点是知识基础性强,点扩散面的扩散范围广。比如对于单纯的蛋白质结构而言,可扩展到基因、酶工程、生物工程等多个领域。而传统的授课方式时间极为有限,教师的知识也无法完全在课堂上让学生收获学习。这种任务型教学模式,学生在获取知识时,无意识地就会获取很多相关的知识,这在一定角度上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同时,中职院校学生以自己理解的方式传授给其他同学,以同龄人独特的视角更易于所传播知识的快速融合。任务型教学法以开放性强、互动性高、知识面广的特点是近期教学模式探讨的研究热点。且众多研究也表明,任务型教学在生物化学学习中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和较好的实用性。针对中职院校学生而言,以任务型教学法传授知识更易于接受,符合中职院校学生自身的特点和中职院校的办学模式。因而,本文研究提出可将任务型教学法应用于中职院校生物化学课程的教学中。

参考文献:

[1]蔡玉华,杜江,胥振国.任务驱动与PBL教学法在高职生物化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免疫学杂志,2014(10):1410-1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