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水利设施建设范文
时间:2023-12-04 17:57:0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加快水利设施建设,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存在问题;采取措施
中图分类号:F323.2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2)-11-0239-1
1 当前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农田水利设施投入不足
由于农田水利工程具有跨区域特点,当前镇村一级政府的经济实力比较薄弱,资金相对匮乏,相应的,与农业生产最为密切的农业灌溉渠道的硬化建设已经处于无力投入,而政府的资金支持也跟不上,由此导致农田水利基础建设严重滞后,许多农村仍在沿用上世纪50年代建设的水利设施,水利设施落后,会严重影响农业生产,因此,农田水利建设问题是农民群众最密切关注的焦点,也是农村基层干部最操心、最难搞的“心病”。
1.2 水利设施老化失修现象严重,灌溉面积严重萎缩
目前的许多农田水利工程大都兴建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已经运行40多年,虽然许多地方每年都组织劳力清淤、修补、加固等措施补救,农田灌溉主、支两渠全部处于漫流状态,宝贵的水资源一半以上被流失掉。
1.3 城市化推进过程中的负面问题是农田水利最大的杀手
目前我国许多地方的建设多是推进城市化过程,但基本没有或很少考虑农业农村的发展规划,尤其是农田排灌设施,导致在加强道路等大型设施建设的同时对农田水利灌溉渠道的严重破坏,有的地方甚至农田水利设施瘫痪,灌溉能力基本不能满足农业生产的需要,为了保证粮食的生产,假设临时水管抽水灌溉,这不仅增加了农业生产成本,也极大地浪费了水资源。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和发展精神,破解历史难题,为农业增产增效、农民增收提供可持续水利灌溉保证,针对我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情况,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2.1 创新工作思路,确保农田水利建设有序进行
要本着“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分步实施、注重实效”的原则,制定符合当地实情和科学合理的发展规划;要把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与发展现代农业、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起来统筹规划;要把如何改革耕作方式,培育、推广使用抗旱品种,发展雨养农业;如何采取工程性措施,大量利用过境水发展低成本灌溉农业;如何利用水文地质资料和现有耕地状况合理布局井位,科学利用地下水发展水浇农业等问题,用规划的形式明确下来。在规划编制过程中,要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尤其是倾听广大农民群众、农村基层组织的新生,着力解决他们最关心的农村社会焦点问题。
2.2 创新投资方式,建立农田水利多元化投资机制
要进一步解放思想积极探索政府和社会联合办水利的新路子。根据市场经济的要求,逐步建立政府、农民、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的多层次、多渠道、多元化的投入新机制,提高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总体投入水平。一是积极向上争取资金。要抢抓国家政策机遇,千方百计做好农村饮水安全、病险水库除险加固、重点中小河流治理、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小农水“民办公助”、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等重点项目的对上争取工程项目资金。二是积极推进农村经营组织创新,加快土地流转制度改革。在这一前提下,通过国家投资的积极引导,广泛吸引民间资本和社会资金投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加速实现农业水利化进程。三是鼓励群众筹资。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支持、民主议事、组织协调和技术服务等方式,充分调动农民群众投资投劳的积极性,在农民自愿和充分考虑农民承受能力的前提下,把政府财政补助与农民自筹挂钩,多筹多补,先干后补,充分调动农民自筹建设农田水利的积极性。
2.3 创新管理办法,提高农田水利设施的利用率
要在摸清本地水利设施底数的前提下,本着因地制宜、实事求是、尊重受益群众意见的原则,全面开展“明确所有权、放开建设权、搞活经营权”为特征的水利管理体制改革和创新。
2.3.1 加强技术支持 对改革后的水利设施建立完整清晰的档案备案,积极协助农田水利经营者做好水利设施的维护管理规划设计,有计划地组织经营管理者开展水利设施建设和维修等方面技术培训,提供技术支持。
2.3.2 加强环境建设 水利行政执法部门要加大执法力度,依法打击干扰、破坏水利设施和妨碍经营者正常经营的不法行为,切实保护经营者和广大农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篇2
一、宜昌市房地产市场信息系统建设的基本情况
我市房地产市场信息系统建设起步于2003年,特别是2008年,宜昌市被确定为全国房地产市场信息系统建设50个新增城市之一后,我市房地产市场信息系统建设以原建设部《房地产市场信息系统技术规范》为依据,以努力实现宜昌“数字房产”为目标,建立了以GIS地理信息系统为依托,集商品房合同网上备案、存量房合同网上备案、房屋登记管理等七大子系统为一体的房地产市场信息系统,为全面提升房地产管理业务水平和丰富市场监管手段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建立房地产市场信息七大子系统,行业管理基础进一步夯实
1.新建商品房网上备案系统。该系统包含开发企业预售许可证申请、办理、商品房预(销)售合同签订、合同管理、统计分析等功能,可满足预售许可业务的管理要求。楼盘表的状态可根据预售业务与合同备案业务进行动态更新,能够实现网上合同签订、打印和备案管理,对已经签订的合同可实现撤销与跟踪管理。目前我市所有新增商品房的销售与备案均己纳入该系统,入网率100%。
2.存量房网上备案系统。该系统以房地产髓记信息系统为依托,将网上合同签订与内部转移登记办证等业务进行衔接,通过内外网数据和业务联动,相关数据信息交换与共享,实现了存量房信息、经纪机构及人员管理、存量房合同备案和存量房资金监管四位一体的功能格局,降低了存量房交易风险。
3.从业主体管理系统。我们自2003年开始着手建立房地产开发企业信用档案系统后,又建立了网上房地产开发企业及从业人员的管理系统,涵盖了对企业的资质管理、信用管理、变更管理,以及企业主要管理人员的登记管理等。
4.项目管理系统。建立了包括企业信息、项目信息、统计报表、项目手册、综合验收备案管理等系统模块。通过申报、审核、更新、维护等功能,实现对项目建设的不同阶段分别进行监控。
5.登记管理系统。我市较早开始了对市区内所有房地产进行权属调查的工作,通过引入GIS地理信息技术,建立楼盘表,实现了测绘数据、产权数据与档案数据的全面共享及房地产登记业务受理、审核、质检、缮证、收费、发证、归档的一体化管理。
6.测绘与成果管理系统。2004年以来,我们先后购买了全市120平方公里地形图,利用GPS、全站仪、激光测距仪等进行外业数据采集,完成了地籍图的修补测及全市的房屋普查及图档对应工作,编制完成了产籍图,建立了覆盖全市的楼盘表GIS基础数据平台。
7.统计分析与信息系统。系统将各个楼盘项目的信息以项目一幢一户(楼盘表)的方式对物理属性和销售状态、权属状态进行实时,购房用户可以查询到目前可售的房屋分布、房屋的物理信息,并确保购房过程的权属属性准确。同时,系统提供一系列的统计分析手段,进行各种数据分析,通过各类统计图表、走势图、排行榜以及指数,对房屋供应和交易情况进行。可以按城区和项目对房地产成交、可售、价格变化情况通过走势图方式进行直观表现。统计指标包括套数、面积、价格。统计周期可以按照每天、每周、每月、每季度、每年。依托该系统,我们定期形成宜昌市房地产市场监测报告,对全市房地产市场总体运行、房地产市场供应和交易情况、房地产市场结构、房地产市场价格走势等,通过宜昌房产交易网、宜昌房地产网向社会。
(二)系统功能日益完善,行业管理的科技含量进一步增强,管理手段迈向现代化
1.登记业务一体化。通过房屋登记系统,工作人员在受理环节将实物档案数码成像,后续环节直接审核电子资料而不用传递和翻阅实物档案。受理、审批、质检、缮证、收费、发证、归档的各业务流程均在网上在线办理,实现了登记业务流程的一体化,真正做到了无纸化办公,提高了办件效率。
2.图档管理一体化。通过对城区房屋的分户图、分层图、分幅图等基础数据的采集、更新工作,将数据按楼盘表的形式进行整理,建立楼盘表,以楼盘表为基础,进行图档对应,实现了测绘数据、产权数据与档案数据的全面关联,借助房产GIs系统,在地图上可直接查询到与所选房屋相关的产权档案信息,实现了“以图管房、图属档一体化”。
3.市场监管规范化。新建商品房网上备案系统建立后,实现了对全市所有房地产项目开盘前后、销售过程的监控和适时信息,有效解决了市场信息不透明、不对称、捂盘惜售、一房多卖等问题。存量房网上备案系统的建立,可及时二手房源信息和交易数据,增强二手房交易市场的透明度,实现了从交易合同、经纪机构、从业人员、资金监管的规范化管理,有效防范了交易风险的发生。
4.数据统计自动化、信息定期化。通过统计分析与信息系统,可自动对各种房地产交易数据进行分析,生成各类统计图表、走势图及指数等;同时,依托该系统,对房地产市场总体情况、市场供应、市场结构、价格走势等情况进行分析,定期形成市场监测报告并定期,为市民购房和政府宏观决策提供依据。
5.档案管理数字化。基于图档对应和数字化录入工作的完成,我们可利用系统的档案管理模块,根据用户提供的产权人、产权证号等有效信息查询到相关的档案。对需要查阅或复制档案的,可以直接打开与实物档案相对应的电子档案资料并打印,不需翻阅实物档案。
6.网络安全制度化。信息系统建设之初,我们就把场地安全、网络安全、信息安全放到首位。机房建设防盗、防火、电源保护等措施完备。在网络安全方面,实行公共区、内、外网络隔离区、内部办公安全区分离。在数据安全方面,对各类数据实行定期异地备份,数据备份采取每日凌晨服务器自动互备的方式完成,同时每月把澄积数据(主要是数码照片)拷贝到外部硬盘备份存档,将存档数据异地存放。在信息安全方面,采用趋势网络防护系统,在每台设备上安装防火墙和防毒软件,并通过建立岗位责任和安全保密管理制度,定期对网络的系统及环境进行安全维护,确保了网络安全。
(三)房地产市场信息建设步入全国先进城市行列
经过近7年的努力,2009年,作为建设部确定的全国新增50个房地产市场信息系统建设重点城市之一、湖北省房地产市场信息技术考核两个试点单位之一,宜昌市顺利通过住建部房地产信息系统建设验收,被住建部通报表彰为全国房地产市场信息系统建设优秀城市。在2010年10月住建部组织的“全国房地产交易与权属登记规范化先进单位”复检过程中,我市房地产信息系统建设也赢得了检查组的高度评价。
二、主要做法
(一)强化领导,健全机制
在系统建设之初,我们就成立了以分管领导亲自抓,产权部门具体负责的工作格局;2008年5月,我们又根据建设部《关于扩大房地产市场信息系统建设重点城市范围的通知》要求,建立了以房管局牵头负责,房地产权监理处实施,市住建委、市规划局参与的宜昌市房地产市场信息系统建设协调机制;成立了以市房管局党组书记、局长为组长的宜昌市房地产市场信息系统建设工作协调小组,负责全市房地产市场信息系统建设的组织协调工作。在工作机制上,在产权处设立了专门的信息中心,作为一个独立的科室,配有专职的系统管理、网络管理方面的技术人员5名,通过各方面共同努力,保证了房地产市场信息系统如期建设。
(二)明确目标,合理规划
我们制定了《宜昌市房地产市场信息系统建设规划方案》,明确了宜昌房地产市场信息系统建设的主要目标是“建立一个中心、搭建两个平台”。即建立一个完善的、高质量的房产综合信息基础数据中心,搭建一个网络化、智能化、一体化的房产综合业务管理平台,一个面向社会公众的综合服务平台。与此同时,我们按照循序渐进、先易后难的工作思路和规划,对照《房地产市场信息系统技术规范》要求,逐步建立了以地理信息系统(GIS)为基础,以图文管理为切入点,以房产市场交易、权属登记、档案管理为核心的房地产综合业务管理平台。
(三)加大投入,保障有力
为保证房地产市场信息系统建设的顺利实施,我们不断加大对硬件及网络建设的投入,在人、财、物等方面给予了充分保障,2003年至今,累计直接投入建设资金500多万元。目前,每年的运行维护、设备更新费用均在70万元以上,采取纳入部门财政预算或其他渠道综合协调的办法解决,对经费予以保障。在技术力量上,我们采取引进人才和与软件开发商相结合的模式,在先期依赖软件开发商的基础上,逐步过渡到自主研发,以实现产品的升级换代。
三、几点体会
(一)房地产市场信息系统建设极大地提高了办事效率
系统建成后,通过调阅房地产数字档案以及开通行政审批业务远程查档服务功能,实现了“一条龙”办证服务。同时,信息系统和审批流程增添了超时提醒功能和办件质量检验监督环节,变事后监督为全程监督,大幅度提高了办件质量和效率。目前我市房地产转移登记由法定办件时间30天缩减为10天,部分业务实现了立等可取。
(二)房地产市场信息系统建设实现了市场信息的高度透明,保障了交易安全
依靠统计分析和信息系统,为社会公众提供了及时、准确和全面的房地产市场信息,使得房地产市场信息在运行中更加透明和规范,解决了房地产交易中买卖双方信息不对等的问题。依靠商品房预售合同和存量房合同备案系统,可有效地杜绝一房多售、重复登记、房产买卖欺诈现象的发生,保障了交易安全。
篇3
一、目标任务
2012年底前为重点推进阶段,重点改革试验区,开展城乡基础设施建设试点工作。内实现城乡道路交通网络全覆盖,即镇区通畅率达到100%、行政村道路硬化率达到100%,自然村道路通达率达到100%、硬化率达到90%,探索开行公交车汽车线路,农村客运基本覆盖所有行政村,自来水普及率达100%,完成城镇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或通过区域基础设施共享解决城镇污水、垃圾处理问题,完成所有乡镇供电设施的改造工作,争取实现行政村互联网覆盖率100%,实现中央、自治区、市广播电视主要频道节目和互联网的全覆盖,提倡使用管道燃气和沼气集中供气,完成重点江河水系防洪安全工程建设,建成一批节水灌溉工程。
2013-2015年为全面铺开阶段,在全城区范围内整体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实现城乡基础设施均衡化发展,农村客运覆盖全城区所有镇和95%行政村,城区各村镇自来水普及率达98%以上,城镇污水处理率达80%以上、城镇垃圾实现全收集,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80%以上,农村污水处理率达到50%,农村灌溉用水利用系数达0.61。
二、工作内容
(一)加快推进道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1.进一步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配合市加快324国道扩建,到2012年底,完成所有行政村道路及连接线路面硬化,以及50户以上自然村屯的通屯道路建设,实现城乡道路交通网络全覆盖。同时完善道路基础设施,重点打造农民集中居住试点区的道路建设。2014年建成城区出入的城市道路。完善试点区域交通网络、道路设施,启动通屯硬化道路工程。2015年,建成市、城区、镇之间的道路路网体系,基本实现市域道路全覆盖。(城区交通运输局、农林水利局牵头,城区住建局、扶贫办等配合)
2、深化城乡公共交通管理体制改革。完善公交站点、客运站和行政村便民候车亭建设,争取2012年底开行公共汽车线路,农村客运基本覆盖所有行政村。2015年底农村客运覆盖全城区100%镇和90%行政村。(城区交通运输局牵头,城区住建局、扶贫办等配合)
(二)加快推进供水设施建设
1.积极推进城乡供水管网建设。重点布局建成供水改扩建工程和双定镇供水工程,加快自来水厂扩建工程及备用水源工程建设,进一步完善镇区供水管网系统。同时积极推进双定水厂规划建设,在乡镇逐步建立由镇区向周边村庄辐射的供水管网,进而实现由镇区供水企业进行集中供水,争取2012年底镇区实现集中供水。积极建设双定—金坛工业带的供水基础设施,加快工业发展。2013年启动双定水厂规划建设工作。2015年前实现全城区所有镇镇区集中供水。(城区农林水利局负责)
2.实施村镇饮用水安全工程。建设村镇集中供水工程,争取实现集中供水,2012年底实现自来水普及率达100%,2015年全城区村镇自来水普及率达98%以上。(城区农林水利局负责)
(三)加快推进城乡污水处理设施建设
1.加快推进污水处理厂建设,重点布局建成城区和区雨污管网改造及积雨内涝地区排水官网改造工程等,进一步完善排水系统,同时推进坛洛镇、双定镇镇区雨污管网建设工程。2015年前全城区城镇污水处理率达80%以上。(城区住建局牵头,城管局、农林水利局,各镇政府、街道办事处配合配合)
2.开展农村小型污水处理试点建设。在试点村建设小型污水处理厂(池)等项目,改善村坡生产生活环境。在重点推进阶段,村坡污水处理率达80%,2015年底前全城区农村污水处理率达50%。(城区环保局负责,各镇政府、街道办事处配合)
(四)加快推进城乡垃圾处理设施建设
2012年底,在设立环卫站,推进垃圾中转站项目建设,逐步建成与其城镇规模相对应的环卫设施,推行镇区环卫有偿服务制度。开展垃圾中转项目建设,2015年城区完成各镇的垃圾中转项目,垃圾达到全收集,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80%以上。(各镇政府、街道办事处牵头,城区城管局、环保局、住建局配合)
(五)加快推进农村燃气设施建设
大力推进以沼气为主,液化石油气为辅的农村燃气设施建设,2015年城区适宜建池农户入户率达到80%。(城区农林水利局牵头,城区住建局,各镇政府、街道办事处配合)
(六)加快推进城乡广播电视、通讯和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
1.2015年前,配合市完成无线数字城市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广播电视对的节目覆盖,完成20户以下自然村广播电视村村通直播卫星全覆盖。(城区文体局负责)
2.完善城乡通讯基础设施建设。实施互联网进村工程,争取2013年覆盖改革试点区,2015年前覆盖全城区所有行政村。(城区经信局负责)
(七)加快城乡水利设施建设
重点加强试验区的水利基础设施建设。2012年底在重点区域建成一批节水灌溉、防洪排涝工程。2015年全面完成规划内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城区农村灌溉用水利用系数达0.61。(城区农林水利局牵头,各镇政府、街道办事处配合)
(八)加快村镇生态建设
1.推进生态乡镇、生态村创建。2012年底前争取完成城区生态乡镇建设规划编制。2013年在所辖的80%的自然村,达到市级生态考核标准,达到生态乡镇建设指标。力争到2015年,全城区80%的行政村建成生态村,所有镇建成生态乡镇,城区达到生态城区考核标准。(城区住建局牵头,各镇政府、街道办事处配合)
(九)加快农村危房改造建设
实施试点区危房改造惠民工程。2012年底前完成危房摸底调查工作。2013年进入实施建设阶段,村级基础设施配套基本完善。(城区住建局牵头,各镇政府、街道办事处配合)
(十)加快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建设
加快推进重点区域村级公共服务中心项目建设,2015年所有的行政村均建立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城区文体局牵头,各镇政府、街道办事处配合)
三、工作要求
(一)加强配合协作,明确责任分工
各牵头和责任单位要尽快制定具体的工作方案,落实目标任务以及分阶段的工作重点、工作要求。各责任单位之间要加强对接,努力使相关工程建设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同步验收、同步交付使用,确保资源共享,避免重复建设。
(二)创新工作方式,下放部分管理权限
根据自治区、市扩权强镇工作部署,扩大镇政府部分经济社会管理权限,进一步落实镇域内建设工程规划、建设、管理等权限。
(三)加大资金支持力度
1.努力拓宽融资渠道。坚持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原则,建立多渠道、多元化的城乡基础设施建设融资体制。公路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垃圾处理设施、水利设施、广播电视等项目要积极争取国家和自治区的专项补助,并协调落实地方配套资金;对不能争取国家和自治区补助的项目,以银行贷款为主,积极争取信贷资金支持。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探索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管理的补偿机制,探索BT、BOT等融资手段,吸引外资和社会资本参与基础设施项目建设。
2.加大财政扶持力度。2012-2013年,城区争取的上级投资项目要向实验区倾斜,每年城区财政投入实验区基础设施项目不少于200万元。
(四)建立考核机制,确保基础设施建设的顺利实施
建立工作绩效考核办法,实行目标责任制,量化分解各项工作。加强对推进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工作的督促检查,对各项目标完成情况进行跟踪,确保基础设施建设的顺利实施。
篇4
水利基础设施是农业生产的全过程中所必须的物质条件和社会条件,是在农业生产完成的各个环节所使用的劳动重要基础设施.其作用都是为了扩大和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生产水平.有各方面基础建设综合发展,协调配套,相互促进,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才可能有所发展、有所提高.
改革开放以来,庆元县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长足进展,农业生产条件得到较大改善,综合生产能力有所提高,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奠定了一定基础.各涉农部门在农村经济和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不断加大.水利部门在农村“千万农民饮用水工程”、“千库保安工程”、“强塘固房工程”、“山区小流域治理工程”、“农村整治工程”、“千万亩十亿方节水工程”、“嘀微喷灌工程”防洪非工程措施等各方面的投入了大量的项目的资金[1-3].如前三年投入建设庆元县“千库保安除险加固工程”马蹄岙水库小(1)型除险加固工程,兰溪桥水库中型除险加固工程,农村集体所有的地山、蛟塘、侧坪洋、大奔林等小(2)型水库及山塘除险加固工程省水利厅补助40%,县乡两级补助60%,相关村农村集体负责政策处理[4].解除了隐患,恢复了库容.具有良好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尽管如此,新时期农业发展的客观要求、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来看,各地薄弱和落后的农业基础设施,特别是庆元县属欠发达地区的水利基础设施,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
1.1资金投入不足
虽然地方政府每年投入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上的资金不少,但相对于农业经济发展对水利基础设施的要求来说是远远不够的.如“千万十亿方节水工程”建设的庆元县淤上灌区灌溉面积由366.67ha增加到419.33ha灌溉保证率60%提高到90%渠系水利用系数[5]从0.52提高到0.7.许多小型的灌区一时无法顾及改造.大部分水利基础设施年久失修,功能老化,配套不全,许多河道淤积.防洪抗旱能力减弱,行洪保障能力下降.以2009年为例省水利厅及地方政府重点用于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渠道,堤防的维修.全县投入维修补助资金350万元,重点堤防工程建设资金480万元,千万农民饮用水工程1500万元,山塘除险工程1450万元,节水灌溉工程482万元,整合资金山区小流域治理工程1640万元,还是满足不了农村水利工程建设的需要.
1.2缺乏资产经营管理
水利基础设施的管理业主行政村单位对实物管理和设备管理,目前还谈不上资产经营管理,管理模式粗放.其现状为:无偿服务,无偿供给,供给越多,需求缺口越大,实现扩大再生产就愈是步履维艰.
1.3保障能力下降
大部分水利基础设施年久失修,功能老化,配套不全,许多河道淤积.防洪抗旱能力减弱,保障能力明显下降.遇到水文干旱年份供水保障能力下降,减产减收必将成为定局.
1.4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落后于经济发展水平
在水利基础设施的建设中,由于对农村水利基础设施的作用认识不清,没有明确的目标要求,缺乏统一科学的规划以及强有力的措施保障,没有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保持农业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步发展,致使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远远落后于经济发展水平,水利基础设施不仅在存量上与新时期农业的发展不相适应,而且在增量上也不能满足新时期农业发展的要求.我县水利工程规模小,骨干工程少,大型水利工程还是空白,中型水库也仅有3座,小型山塘水库53座,这些水库的功能主要是以发电为主,防洪、错峰,调蓄库容量小.灌溉能力十分有限,全县有效灌溉面积10.03千ha,机电灌溉面积0.7千ha,有充足水源保证的不足20%,主要是靠天田.致使全县农田保灌面积较低.
1.5效益不高
缺乏统筹规则,因而合理布局不够加之管理不善.造成了水利基础设施的投资效益低下甚至无效益.如松源镇、屏都镇两镇涉及五个行政村的蛮渠上下两条灌排渠道全长3.2km灌溉面积660ha,2003年重新维修建成后日常维护管养经费无法落实,处于无人管理状态.受自然和人为破坏损毁严重造成灌溉能力下降.其它地方绝大多数早地和稻田没有水源工程和高标准的灌溉设施,中低产田地所占比重较大,占耕地总面积的70%以上.但是许多水利基础设施处于瘫痪、半瘫痪状态发挥不了应有的功能.
2加强农业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思路
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不能适应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不能满足提高农民收入的需要,已是制约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农民收入增加的一个“瓶颈”.如何采取有效措施,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水利基础设施水平.
2.1提高认识,树立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先行的意识
要改变水利基础设施落后的状况,切实解决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就必须转变观念,充分认识水利基础设施是农业和农村经济赖以发展的“先行资本”;认识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因此,应把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作为调整农业结构、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基础工程”来抓;作为改变生产条件、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长效工程”来抓;作为为农民办实事、为农民办好事的“民心工程”来抓;并把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作为一项重要的战略举措,作为一项长期的基础性工作常抓不懈.
2.2探索水利基础设施经营管理的新体制
集体投资的水利基础设施,在确保安全、有效运行、发挥效能的前提下,有条件的可以采取承包、租赁、拍卖等形式,由企业或农民承包经营连片经营,实行企业化管理和商业化运作,并努力引入竞争机制,对一些投资主体是企业和个人的农村各类小型水利基础设施可改建成各种合作经济、股份经济、股份合作经济等形式.形成投资主体多元化、建设项目业主化、筹资方式社会化、运行机制市场化的局面,使其成为具有一定自我积累,自我发展能力的基础产业,才能不断壮大水利产业.
2.3促进部门协调及相互配合,推动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向纵深发展
水利基础设施基本建设是一项政策性强、涉及面广、工作量大的系统工程,必须聚集各个方面的力量,促进部门有效配合,资金的整合齐心协力,才能收到更好的成效.实践证明,在目前任务艰巨,资金不足的情况下,部门协调配合,齐心协力,是推动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向纵深前进的重要因素.如水利、农业、国土、农办、民政(扶贫资金)等部门的资金的整合就可以建设一定规模的水利基础设施的水工程项目.在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时,应坚持和贯彻因地制宜的原则.各部门、各乡镇应结合实际,抓住影响农民生产生活的关键问题,发动群众进行水利基础集中治理,并从群众要求最迫切的水利工程建设项目入手,做到有重点、有特色,杜绝面面俱到,泛泛而抓.要突出主攻方向,采取缺啥补啥的方法,以兴修水利为主,山塘水库的整治、节水灌溉配套在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恶化的地方,实施水土保持工程,加强生态环境的预防和治理措施.
2.4择优扶持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凡属国家下达确定的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应由县统一规划和组织实施;凡属村、乡、镇辖区范围内事关改善生产、生活、生态的水利项目,应由当地党政依据社情民意,搞好规划,组织实施.对群众积极性较高,成效显著的水利基础设施项目,在资金上应优先安排,按建设的实绩、成效来确定扶持的力度和额度,采取“大干大支持,小干小支持”的择优扶持办法.
篇5
小型农田水利设施;问题;对策
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而水资源分布又很不均匀,水旱灾害经常发生。因此,灌溉排水对我国农业生产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水资源作为基础性的自然资源,如何有效地加强水资源的科学配置与管理,对于我国农业及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及现实意义。
1.当前陕西省农村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灌区设施不配套。市场机制下要求农业逐步实现高效生产,但是目前由于灌溉技术设备的落后,缺乏统一严格的技术标准及配套设施,无法适应现代高效农业的生产。在陕西地区应用的一些农业节水灌溉标准显然已不适应新的时展需求,有些标准过于陈旧。另外,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目前在农业灌溉器材设备的规格品种上以及附属材料上发展落后,管道连接以及施工工艺也不配套,设备在应用中还存在着可靠性不稳定及耐久性能差等问题。
资金投入不足。目前我国农村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资金投入主要依赖于中央财政预算内的资金,“十五”期间每年农村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投资占中央财政预算资金的比重处于逐步下降的趋势。政府及相关部门过于重视新的灌溉地区的开发及建设,原先的末级渠系或田间相关的配套设施往往都是由农民自己承担。
水利设施建设管理不完善。目前,我国的农村小型水利设施建设管理体制和机制运行效率低下。如村民要求使用小型水利设施必须进行投资、水利设施缺少维护、集体经济时期建设的水利设施产权不明,缺少监管等等。另外,由于目前农村实行个人承包责任制,由于缺少统一的小型水利设施管理措施,因此在农村的整体渠道管理上,村民与村民之间缺少交流与合作,只顾个人利益,不考虑渠道的整体畅通性。
农民生活用水短缺,饮用水安全工程滞后。目前我国农村环境保护形势依然严峻,农民的安全饮水依然存在很多问题。在我国较发达的平原地区,农民使用的基本上都是干净卫生的自来水,但是在偏远地区,农民的饮水安全依然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以陕西省汉中市的镇巴地区为例,目前该地区依然有许多村未通自来水,村民的饮用水主要依靠农民肩挑来获取,饮用水的安全问题更是无从谈起。因此,需要建立完善农村环境保护长效机制,并且继续完善安全饮水工程。
2.促进陕西地区农村小型水利设施建设的对策分析
充分体现政府的主导作用,提高农民的参与度。政府在建设及运行农田水利建设的重要职责的探讨目前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极大的重视。陕西地区作为我国的偏远地区,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因此,广大的农民迫切的需要增加自身的收入以满足生存及发展的需求。目前,陕西的农田水利灌溉的建设主要是以政府投入为主,因此,在农田灌溉的地下管道建设中可适当的将其纳入农田基础设施建设的范围。在水源工程以及水管线等工程上面的投资应由各级政府相应承担,主要负责水的运输,在田间灌溉方面,一些农业灌溉设施可相应的由农民自己出资购买。在此过程中,政府还应加强对农户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培训及掌握,政府在灌溉基础设施的建设中可适当的给予农民一些补贴。另外,政府还应实施政策配套改革,加强引导。如政府应出台节水方面相关的优惠政策,鼓励农民参与农业灌溉节水,从而提高农民在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中的积极性。
统筹资金来源,推动信贷资金全力支持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国家在加大信贷资金对农业灌溉建设的支持力度方面,可实施政策性银行设立农田水利建设的专项优惠贷款,通过如还款年限的延长及加大财政贴息等政策支持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另外,还应充分发挥财政政策的调节作用。在金融机构方面,增加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贷款时给予税收优惠或者退税政策等,扩大金融机构在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信贷的投放面。
创新体制机制,提高管理效率。陕西地区由于水资源十分短缺,农业用水耗费巨大,因此推动农田水利设施管理体制的改革对于促进农田水利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创新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管理体制机制,发挥制度效应及管理效率。笔者认为可通过落实水利工程管理单位资金基本支出与维护经费、中央财政扩大对贫困地区水利工程设施维护费用补助、为了促进节约用水进程,降低农民的水费支出费用、推动农村水价综合改革,探索农民在定额内用水享受优惠水价的执行性及适当增加农业灌溉工程运行管理费用的补助等措施深化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成果。另外,为了解决陕西部分农村地区饮用水安全问题,应充分利用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评价结果,即通过完善绩效考评机制,充分发挥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项目的激励及引导作用,融社会、经济、环保效益于一体,提高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在农村饮用水这一环节的建设力。
陕西省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水利设施建设工程数量多、分布广,因此,在建设的过程中应根据各个地区的实际情况,加强管理,真正使农民享受到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益处。
篇6
水利工程设施标准过低、老化严重现阶段我国大部分农田水利工程都建成于20世纪50、60年代,经历几十年的风吹雨打,大多数水利设施已经十分破旧,难以满足现在的农田灌溉需要。随着世界贸易的逐步扩大,大量国外产品进入中国,中国农民收入增长速度越发缓慢,农民种田的积极性大大降低,同样水利设施建设的积极性也迅速降低。
2我国农田水利建设的出路
2.1构建多主体、多渠道、多元化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机制
根据水利设施性质的不同,建立起中央、省、县乡、农民4位一体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供给体制。对于一些大型的农田水利工程应由政府出钱来解决,基本的农田水利实施由省级政府出资,县乡政府负责管理和维护,而一些社区内的基础设施能够直接使农民获益的,可让农民自己投入,政府适当进行补贴。进行多渠道的水利设施筹资方式,改变过去依靠财政投入的单一模式,扩展市场渠道和其他渠道,这是保证资金充足的根本原因。可通过市场发行长期基本建设国家债券,设立农田水利建设的专向发展基金,利用减免税收和给予信贷优惠等政策向金融机构融资等方式筹资。此外还可通过发行彩票、境外投资、个人投资或者企业家捐赠等方式获得水利设施建设资金来源,解决资金不足的问题。构建多元化的机制要求政府积极对农民和社会群众进行引导,充分发挥出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将水利设施直接获益的农民引导到水利设施投入上来,对民间资金的准入门槛降低,增强民间资金来源。
2.2进行制度创新和组织创新
2.2.1实行水利建设问责制近些年来我国频繁出现旱灾洪灾,除了气候异常的因素还有政府的原因,这是我国农田水利设施多年来没有解决的问题。政府将大量资金投入到经济建设中,对农田水利设施投入严重不足,这是政府的责任问题,应当建立起问责制,对地方政府进行问责,从制度上给予农田水利设施足够的重视并加大资金投入。
篇7
一、总体要求
紧紧围绕县委“133”工作思路,把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放在突出位置,以规划为龙头、项目为支撑、改革创新为动力,突出重点,做好水源工程建设、城乡供排水工程建设、防洪保安工程建设、水生态环境建设、基层服务体系能力建设,充分发挥水利在全县发展中的基础保障作用。
二、工作目标
力争到2016年,?河堰水利工程完成总工程量的80%;实施完成“4.20”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渠道恢复重建项目;实施完成农业综合开发新农村示范县产业发展(农灌)项目;实施完成五小水利工程项目,实现新增灌面2000亩;解决5000人饮水安全问题;完成城区大渡河1.1公里防洪堤建设;实施完成冷碛镇重点乡镇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完成城市污水管网(一期)工程建设;实施完成德威乡水土流失治理项目;做好水利“十三五”规划。
三、重点任务及措施
(一)强化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1.大力推进骨干水利工程建设,完成顺河堰水利工程总工程量的80%。
配合部门:发改局、财政局、审计局、田坝乡、杵坭乡、德威乡、冷碛镇、兴隆镇。
工作措施:进一步落实项目建设责任,优化施工组织,倒排工期、加强督导,有序推进骨干水利工程建设。
2.解决5000人饮水安全问题;编制“十三五”规划,解决1.5万返困人口饮水安全问题。
配合部门:发改局、财政局、审计局、全县10个乡镇。
工作措施:完成“十二五”规划既定目标;加大项目争取力度,在“十三五”期解决返困人口饮水安全问题。
3.实施完成“五小”水利工程建设,实现新增灌面2000亩。
配合部门:发改局、财政局、审计局、岚安乡、兴隆镇。
工作措施:加快项目实施进度,确保完成目标任务,不断提高农业灌溉水平。
4.实施完成“4.20”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渠道重建项目。
配合部门:发改局、财政局、审计局、项目涉及乡镇。
工作措施:加快项目实施进度,确保完成目标任务,不断提高农业灌溉水平。
5.实施完成农业综合开发新农村示范县产业发展(农灌)项目
配合部门:发改局、财政局、审计局,项目涉及乡镇。
工作措施:加快项目实施进度,确保完成目标任务,不断提高农业灌溉水平。
(二)认真做好供排水设施建设
1.实施完成冷碛镇重点乡镇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配合部门:发改局、财政局、审计局、冷碛镇。
工作措施:进一步落实项目建设责任,优化施工组织,倒排工期、加强督导,有序推进工程建设。
2.实施完成城市污水管网(一期)工程建设。
配合部门:发改局、财政局、审计局、市政局、泸桥镇。
工作措施:进一步落实项目建设责任,优化施工组织,倒排工期、加强督导,有序推进工程建设。
(三)强力推进防洪堤建设
1、实施完成县城区防洪堤灾后恢复重建项目。
配合部门:发改局、财政局、审计局、泸桥镇。
工作措施:进一步落实项目建设责任,优化施工组织,倒排工期、加强督导,有序推进工程建设。
2、实施完成大坝一、二期防洪堤建设项目。
配合部门:发改局、财政局、审计局、泸桥镇。
工作措施:进一步落实项目建设责任,优化施工组织,倒排工期、加强督导,有序推进工程建设。
(四)做好水土流失治理工作
实施完成德威乡水土流失治理项目建设。
篇8
总体工作思路:在省水利厅和省水文局党委的领导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全省水利中心工作和全省水文发展大局,以“参公”管理和加快推进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为契机,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以全面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主线,以提高防灾减灾预测预报水平为重点,以科学规范管理为抓手,以加强队伍建设为保障,按照省水文局党委提出的“植根水利、服务社会,急水利所急、想社会所想,坚定不移地走大水文发展之路”的工作思路和2009年“水文形象建设年”主题活动部署,立足赣西,强化第一要务,加大两个力度,培育三支队伍,办好四件实事,抓好五项重点工作,树立*水文新形象,为赣西防汛抗旱防灾减灾、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继续发挥水文的支撑作用。
具体措施:
1、强化第一要务
把防汛抗旱水文测报预报作为*水文工作的第一要务,牢固树立“防大汛、测大洪”、“抗大旱、测墒情”的意识,全力做好水文测报预报工作,主动当好耳目和参谋。
2、加大两个力度
一是规范化管理的力度。按照“参公”管理的有关要求,围绕“水文形象建设年”主题活动,进一步建立健全规章制度,狠抓制度的落实,加强作风建设,下大力气推进*水文规范化管理。二是水文宣传的力度。办好*水文网站和*水文简报,完善宣传奖惩措施,调动宣传积极性,抓住典型人物、事件,充分利用网站、电视、报刊、广播等新闻媒介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报道,营造良好的水文氛围,扩大水文的社会影响。
3、培育三支队伍
一支是水文管理队伍,重点是加强局领导班子建设、机关科室及测站负责人等中层干部队伍的建设;一支是水文专业技术队伍;一支是水文监测技能人才队伍。
4、办好四件实事
一是积极争取上级部门的支持,推进部分基层测站的危旧房维修改造;二是想方设法解决一些基层测站的饮水安全问题、改善办公条件;三是组织优秀干部职工代表上井冈山接受一次革命传统教育或者赴兄弟省、市学习水文先进技术和经验。四是筹办局机关食堂和老干部活动中心。
5、抓好五项重点业务工作
(1)全力做好防汛抗旱水文测报预报工作。加快推进*水情分中心的建设,尽快投入使用,提高自动测报水平;抓紧水文测报设施设备的维修维护;进一步修订完善测报预报方案和应急预案,落实责任制,加强水雨情和旱情监测预报工作,切实提高测报精度和时效性。
(2)加强水文基础设施建设,构建立体防灾预警体系。抓好上高水文勘测队防汛大楼的建设,推进萍乡芦溪、奉新晋坪水文站危旧房与观测设施的维修改造,做好山洪地质灾害预警系统二期工程扫尾及三期工程的建设,开展地下水监测站网一、二期工程的建设。
(3)进一步加强水文水资源监测评价服务工作。围绕饮水安全和“百大哨口”工程,积极开展水质水量动态监测工作,为水行政主管部门公报、通报、简报、旬报做好基础工作;认真贯彻落实省水利厅和省水文局有关加快推进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文件精神,成立*水文局加快推进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水文工作领导小组,加强与省厅、省局和当地水行政主管部门的请示、汇报、沟通,在工程勘测、水资源论证、防洪影响评价等方面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做好服务;进一步加大水资源论证和防洪影响评价等工作力度,拓宽领域、多争项目、狠抓质量;争取有关部门的支持,积极开展水体纳污能力核算工作。
篇9
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坚持科学发展观和“以人为本”的理念,加大生态环境的治理和保护,是加强农田水利建设的重要内容。在加快推进经济发展进程中,必须处理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处理好经济发展需要和环境可承受能力的关系,处理好人与自然、人与水的关系,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要坚持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并重,资源节约与合理开发并重,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大力推行“四节”(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加强资源综合利用,切实改善生态环境。重点要抓好综合治理、草果山矿区和王洼煤矿矿区治理、库区生态建设、地质灾害综合治理、退耕还林、防护林工程,有效改善生态环境。大力推广节能改灶、沼气池建设,保护森林植被,遏制生态环境恶化。
2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快解决农村人畜饮水,提高农村饮水安全度
2.1着力解决农村人畜饮水困难问题
要采取县级领导与部门挂钩负责制度,把任务分解到村,责任到人,以部门挂钩、群众投工投劳、社会帮扶的方式,大搞“五小水利”工程建设,确保在2015年前全部解决全县农村人畜饮水困难问题。
2.2按照城乡统筹、合理布局、防治并重、综合治理、因地制宜、突出重点的原则
加强对全县农村饮水安全的调查评价工作,认真组织编制《“十三五”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规划》和《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总体规划》,纳入全县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十三五”期间切实解决全县无供水设施、季节性缺水严重和水质污染严重问题,千方百计解决全县人口饮水安全。
2.3大力开展小型蓄水、引水工程建设和水毁工程修复
切实抓好库塘安全蓄水工作,为春耕生产、抗旱减灾和城乡生活用水正常供应创造条件
2.4加强工程后续管护,确保工程长期发挥效益
由于农村人畜饮水工程项目多、规模小、分布面广,建后管理难度也大。能否使工程持久发挥效益、稳定供水,关键是看有没有一套完善的运行管理机制。对此,各有关部门要积极探索、引入市场机制,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建立用水户参与的自主管理体制,确保饮水工程长期发挥效益。
3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快健全完善投资体制,提高社会资金参与度
3.1加快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体制改革和投融资体制改革
按照明晰所有权、放开建设、谁建谁管谁受益的原则,积极引导和利用民间资本兴办水利,努力拓宽水利建设的融资渠道,探索出一条市场运作与政府扶持相结合的农田水利建设新路子,形成“以水养水,以水促水,以水兴农”运作机制。
3.2逐步建立农田水利建设资金稳步增长机制
要建立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补助专项资金,对农民兴修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给予补助,并逐步增加资金规模;在安排农业综合开发资金时,继续把中低产田改造作为农田水利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切实增加投入。
3.3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整合建设资金
要切实落实各项优惠政策,引导社会资本向农田水利建设投入。要本着“渠道不乱,用途不变,加强管理,规划在先”的原则,把水利建设基金、退耕还林、农业综合开发、以工代赈、扶贫攻坚、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等涉农资金整合起来,重点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充分发挥资金的使用效益。
3.4要进一步推进水价改革,形成有偿使用机制
要认真贯彻实施《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意见》《水利工程供水价格管理办法》以及农村税费改革有关政策规定,合理确定供水价格,积极创造条件,逐步实行收费管理,以促进农田水利工程的良性运行,促进节约和保护水源。
3.5充分调动农民群众参与建设的积极性
篇10
如今,“十二五”马上过去,而广西在这5年内河水运方面的发展和变化有目共睹。西江黄金水道的吞吐能力中期就已过亿;港口建设方面,珠江水系以南宁、贵港和梧州等主要港口为核心,建设了一批专业化、现代化水平较高的大型综合性港区,逐步形成了设施完善的内河港口体系;同时还不断致力于内河航运干线畅通、航道整治、水利枢纽通航设施建设、航道综合服务等方面,建立健全港航管理服务体系,加快支持保障系统和信息化建设,提升港航应急处置和保障能力,提升船舶安全航行质量,一次次刷新了珠江水系广西段发展的成绩单。尤其是西江被列入“珠江―西江经济带”战略规划,更是让广西多年来对黄金水道的推动有了质的飞跃,极大地带动了广西内河水运的综合发展。
可以说,“十二五”期间,广西内河水运发展承上启下,依托黄金水道建设珠江-西江经济带以及左右江革命老区振兴规划等重大战略机遇,为下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对广西加快加快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实现“富民强桂”提供了畅通、高效、安全的水路交通运输保障。
高等级航道建设掀
“十二五”期,广西的内河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成效突出,曾掀起一轮基建。五年计划初期设定的120亿开门红,早已红透整条西江干支流水域。据了解,仅西江航运干线扩能工程一项就完成投资60亿元,右江高等级航道建设完成投资59.4亿元(包括老口水利枢纽工程投资),还有柳江-黔江高等级航道建设、左江崇左至南宁宋村三江口183公里三级航道工程(预计2015年底建成)等都是动辄几个亿的工程。其他如主要港口和地区重要港口建设,都在快马加鞭地进行。
“十二五”期间,广西在西江黄金水道建设方面不遗余力,加快区域干线高等级航道建设。据了解,“十二五”期西江航运干线采取航道整治与船闸扩能相结合的方法,改善航道通航条件,提高船闸通过能力,基本实现了西江航运干线的畅通,使长洲航段的船舶长期滞航问题得到根本性的解决。“十二五”期,西江航运干线开工建设南宁至贵港228公里二级航道,续建贵港至界首291公里、界首至肇庆168公里二级航道,续建桂平枢纽二线3000吨级船闸、长洲枢纽三四线3000吨级船闸,开工建设贵港枢纽二线3000吨级船闸,完成西津枢纽二线3000吨级船闸前期工作研究。2015年2月开工建设西江航运干线界首至肇庆段(广东段)3000吨级航道。
同时推动建设右江高等级航道。以梯级渠化为主,结合航道整治,改善航道通航条件,并推动水利枢纽通航设施建设。“十二五”期,续建鱼梁航运枢纽工程和老口水利枢纽工程,推动百色水利枢纽通航设施建设。至“十二五”期末,鱼梁航运枢纽工程和老口水利枢纽工程1000吨级船闸建成通航,右江百色以下至南宁三级航道基本建成。
而柳江-黔江段则配合大藤峡水利枢纽工程,建设红花水电枢纽二线船闸,提高柳江-黔江航道等级。“十二五”期,共建成柳江-黔江红花至石龙三江口101公里四级航道、石龙三江口至桂平三江口124公里五级航道,开工建设柳江柳州至石龙三江口160公里二级航道。左江段则结合老口水利枢纽工程,开工建设左江崇左至南宁宋村三江口183公里三级航道工程(预计2015年底建成),西江航运干线高等级航道进一步向左江延伸。
港口建设猛发力
在“四个交通”的指引下,“十二五”期广西内河水运的发展,更加突出项目建设,重视水路交通的完善和加强。
自2011年始,广西就开始加快西江黄金水道建设步伐,并计划完成投资50亿元。当年新开工贵港枢纽二线船闸、南宁至贵港2000吨级航道、梧州港赤水圩作业区二期等项目17个,计划完成投资4.9亿元;续建桂平二线船闸、鱼梁航运枢纽、郁江老口航运枢纽等项目17个,计划完成投资44.7亿元。
如今回过头来看,包括南宁港的六景港区和中心城港区牛湾作业区、贵港港中心港区猫儿山作业13 区、梧州港赤水作业区、柳州港阳和港区、来宾港宾港作业区、百色港大旺作业区等一大批内河港口重点工程,在“十二五”期都得到了建设实施。内河港口投入和内河港口吞吐能力都得到了显著提升。
在此期间,广西还继续鼓励社会资本投资港口建设,积极引导支持公共码头建设,强化港口资源优化配置,为珠江内河港口发展提速。重点建设了一批专业化、现代化水平较高的大型综合性港区,南宁、贵港、梧州、来宾、崇左等港口城市被优先惠顾。同时,港口水水中转、多式联运水平得到提升,以港口为依托的临港工业和物流业进一步发展,南宁港、贵港港、梧州港等主要港口逐步向综合性港口发展。
其他如改善和提升航道里程、新增千吨级泊位,加快农村水运基础设施建设,更新改造乡镇客渡船、建造便民码头、方便农村群众出行等方面,也都作出了不少成绩。
保障、服务能力双提升
广西共有通航河流53 条,航道里程5637.5公里,其中80%属西江水系。境内航运主要集中在“一干三线”以及地区性重要航道2300多公里航道上,区位优势十分明显,素有“黄金水道”之称。
“十二五”期,就在这条黄金水道上,广西全省支持保障系统建设继续加强,航道综合服务、水上交通安全监管等方面都得到了显著提升。据了解,目前各级航道管理机构已基本安装了管理船舶GPS定位系统、航道信息系统,自动水位站,西江干线贵港至梧州段建立了航标遥控遥测系统,并进一步深入推进应用航标遥控遥测系统,新建高等级航道均包含航道遥控遥测项目内容,重要船闸、航道安装了视频监控、自动水位站设备。广西西江AIS实验基站网络系统建设扎实有效推进,融合了AIS、通航要素等多种信息,实现了GIS系统的应用。
但我们也了解到,“十二五”期,广西内河通江达海的目标远未完全实现。受水利水电枢纽过船设施建设及上游碍航闸坝复航工程建设的影响,有的建设项目尚未启动。其中,百色水利枢纽工程过船设施建设滞后,制约了上游右江通道和北盘江-红水河水运建设效益的发挥,影响了珠江中上游地区物资交流和经济社会发展,制约了国家规划的西南水运出海中线、南线通道的如期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