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孝道文化讲座范文
时间:2023-12-04 17:56:5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中华孝道文化讲座,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为帮助基层卫生机构提升服务能力,北京弘医堂十分注重把健康知识送进社区、送进农村、送进家庭。2014新年伊始,北京、广西、吉林、河北等地五百余家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就收到弘医堂赠送的2014年全年《中国中医药报》,这让他们备受感动。
弘医堂开展的健康教育、健康促进及公益活动多年来从未间断,企业、机关、学校、街道、公园处处留下弘医堂专家公益讲座身影。
弘医堂先后开展义诊、健康咨询及中医体验活动52场,让更多民众走进中医、了解中医、享受中医。在京交会上,弘医堂专家的精彩双语健康讲座,让外国友人称赞不已;重阳节外交使节体验中医活动后,走进弘医堂的外宾络绎不绝……作为中医药文化国际交流基地,弘医堂常年开展多语种中华传统文化和中医药专题讲座,定期举办中医药论坛,传播中医知识和文化。
篇2
面对主持人撒贝宁代表网友提出的质疑,许挺颇有些委屈:“你说我一个六七十岁的教授,就那么没有头脑去折磨老父亲?我有一部车,侄子开车,车上放上轮椅,我和妹妹跟着,下了车就坐上轮椅,非常舒适,根本谈不上‘折磨’。”
带父周游全国讲孝道――孝之争议
由于节目主题和时间的限制,许挺无法详细解释其中的缘由。2010年10月26日,记者见到了刚从北京回来不久的许挺,采访的第一个话题自然也从争议开始。
许挺说,这是外界对他的误解,很多人不了解具体情况,加上媒体都以“带九旬老父全国讲孝道”为噱头报道此事,才造成了诸多议论。
而实际情况是,许挺是在陪着老父亲旅游的间隙顺便宣讲孝道的。许挺的父亲虽然已经92岁,但是身体硬朗,精神状态也非常好,他也想在身体允许的情况下多出去走走。而许挺刚好有这个条件,有一辆丰田“霸道”越野车,有亲人陪护,因此他就带着老父亲外出旅游。
许挺非常注重孝道,也经常宣传孝道,在他们出行的车上就印着“宣传孝敬、宣传诚信”的字样以及许挺的联系电话。在旅行的途中,有人看到了他们,被其事迹所感动,就邀请许挺去讲孝道。“带着老父亲旅游顺便讲孝道,这本身就是一种对孝道的无声践行,更有说服力。”许挺说。
许挺还说:“我都退休了,要名干什么?再说,我的名气也不小了,我的一幅字画都值好几千块。如果不到处跑,我可以得到更多的名利。”
两年来,许挺和父亲已经走过湖北、湖南、山东、海南、福建、四川等全国近一半的省份,行程近万公里。
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教授尚晓援认为,许挺的行为更多地显示了对父亲的“敬”,满足了父亲的精神需求。河南省文明办一位工作人员说,河南自古以来大孝之人层出不穷,许挺的行为代表了行孝老人的新风尚。
显然,对许挺的做法表示认可和敬佩的人居多。甘肃的一名观众在看过《今日说法》后,还写了一封热情洋溢的信给许挺,对其孝道大加赞扬,并就如何进一步宣讲孝道提出了很多具体的建议。
2010年10月16日,由中央文明办等单位联合举办的“第二届中华慈孝文化节”在宁波盛大开幕,许挺以高票当选为“十大慈孝人物”。
一双棉布鞋――孝之缘由
据许挺介绍,截至目前,他已经在全国做了100多场关于孝道的讲座,而且全都是免费的。为何对宣讲孝道如此执著?许挺给记者讲述了令他至今都难忘的经历。
1963年,许挺考入河南大学,因家庭贫困,他的学费都是父母忍饥挨饿省出来的,身上的衣服全都是母亲一针一线缝制的。当年冬天,母亲来到学校看望许挺,寒风中瑟瑟发抖的母亲递上一双棉布鞋后便匆匆离去。当母亲的背影渐渐远去,许挺才发现鞋里还塞有5毛钱,顿时两眼充满了泪水。
“那时候,一个鸡蛋才1分钱。”许挺知道这5毛钱对家里意味着什么,那是全家人省吃俭用给他存下的。从那时起,他就在心中暗暗发誓,等工作后一定好好孝敬父母。
工作后,忙于事业的许挺并没有给父母特别的照顾,直到母亲去世,他才突然发现有愧于母亲,没有来得及让母亲过上好日子。于是,退休后,他便把对母亲的“愧疚”全部转化为对父亲的孝敬。对许挺来说,父亲的小事都是他的大事。
许挺退休后还偶尔给学生讲课。于是,他一边对父亲践行着孝道,一边在课堂上讲孝道。“如果人人都尽孝了,家庭也没有矛盾了,社会也就和谐了。”
许挺的一个邻居说,许教授是个大孝子,总能看到他陪着父亲在校园里散步,对父亲嘘寒问暖。
“我目前做的,算刚及格。”许挺说。“父亲年纪越大越不愿在城市生活,我只得把他送回老家,托人照顾。”
说到这儿,许挺提起了那辆丰田“霸道”越野车,“正是有了它,我带着父亲旅游的想法才得以实现”。而这辆价值不菲的车,是香港的一位朋友赠送的。
几年前,许挺认识了一位香港商人,由于他总认为商人难免有些“铜臭气”,刚开始两人并没有太多的话可说。但之后他们通过多次相处发现对方也是“孝子”,以孝相知两人才渐渐成为至交。
“我一生结交朋友最重要的条件就是这个人必须孝敬父母,如果连亲生父母都不孝敬,他就根本不可能和你成为真正的朋友。”
在每年的冬春两季,许挺都会与老父亲一起往返于郑州和景德镇的路上。搭汽车转火车,下火车再坐汽车,“一个老头儿带着一个更老的老头儿,一路上费尽周折”。
香港的朋友知道这件事后,被许挺的孝心感动,决定送给他一辆轿车,让他专门接送父亲。“当然,我是不会无故接受这么贵重的礼物的,平常我也会送给他一些字画和瓷器。”
许挺并没有将车“私用”,而是把它变成了孝道和诚信的宣传车。
新时期如何行孝――孝之标准
许挺的事迹被媒体报道后,除邀请他做讲座的人接连不断外,慕名前来求教的人也多了起来。“大多是孩子不好好学习而父母没有什么办法才求助的。对正在上学的孩子来说,孝不仅仅是听父母的话,重要的是把学习搞好。”许挺说。
许挺告诉记者,其实,他对这些现象也爱莫能助。像上述问题已经不是孝道的范畴了,而是家庭教育出现了问题。“新乡的一个家长打来电话,也是求教类似的问题。我给他耐心讲解后,就明确告诉他这不仅仅是孩子的问题。”
在许挺参加的那期《今日说法》中,节目引述了两件令人发指的不孝案例。“尽管这只是极个别的现象,但在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传统美德的中华民族里出现这样的事情,我还是感到很痛心。”许挺说。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如果家庭孝敬教育搞不好,家庭就不会和睦,社会自然也就不会和谐。
至于原因,许挺认为,由于改革开放有点“快”、有点“陡”,国家对老百姓的金钱观念的教育没有跟上,于是就出现为了一点私利连道德都不讲的现象。这必须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因此,宣讲孝道非常有必要。
近日,有媒体针对1000多名“80后”的调查显示,近七成的“80后”表示他们照顾父母力不从心;68.4%的人表示要承担多位老人的养老负担;50.1%的人表示生活在两地,无法把父母接到身边照顾;42%的人表示社会保障、医疗保险不同城市无法互通;37.7%的人表示养老院等社会养老机构无法让人放心。在接受调查的“80后”中,有一半以上的“80后”还需要父母的资助。
围绕许挺的行为,网上对“新时期子女到底该如何行孝”的讨论帖不下百个。有人说:“孝是大节,只要尽到为人子女的责任,赡养父母,善待父母,每月按时寄钱,不时打个电话,就行了!”
许挺认为,孝应与时俱进、实事求是。“尽孝不能局限于天天给父母洗脚,让他们吃饱睡好,还必须努力工作,发展自己的事业,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这样不仅能给父母提供好的生活条件,还能让他们从精神上感到愉悦。”
他说,以前有种说法“父母在,不远游”,但现在为了求学或事业,许多年轻人都不得不离开父母到别的城市去发展,但这并不意味着不孝,只要经常给父母打个电话,报个平安,关心一下他们的生活,父母就很满足了。
2009年6月,曾邀请许挺做讲座的山东省武城县委宣传部部长高洪岩也对其赞赏有加。他说,社会日益复杂,需要更多的许挺站出来,构建新时期的“孝悌文化”。
的确,随着越来越多第一代独生子女结婚生子,其父母也日渐迈入老年人的行列,“421”家庭时代降临,本已深感生存压力的年轻人无力照顾老人的矛盾越发突出。
显然,在以后的中国,在物质层面上的家庭保障,必然要逐步为社会保障所取代,这就是要由政府和社会来“替天下儿女尽孝”。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研究员唐钧认为,中国社会仍然要提倡“孝文化”,但也要清醒地认识到,这主要是体现在精神文化和伦理道德的层面上,因为子女对老人的“精神慰藉”,是别人无法替代的。
篇3
关键词:孝文化;大学生;缺失;重构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20X(2016)14-0028-03
在一定程度上说,中国文化就是孝文化,孝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笔宝贵资源。当代大学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接班人,对大学生进行德育,孝文化教育必不可少。可随着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数字信息化以及物质丰富化,少部分大学生的行为颠覆了传统的孝道并产生道德滑坡的现象。所以,重构孝文化对大学生来说十分必要。
一、孝文化的含义、内容及现实价值1.孝的含义
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孝是道德的根本,其他一切道德由它产生。孝是子女对父母衣食住行的保证,是对父母真诚的关心和照料,是报恩父母并对父母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孝文化在不同历史时期其含义和要求也不完全相同。但孝的基本内涵大体可以分为:小孝、中孝和大孝。小孝是“养亲”,指爱亲养亲的自然情感;中孝即“敬亲”,要在敬的基础上赡养双亲;大孝为“顺亲之志”,成为父母希望我们成为的对国家社会有用的人,要求后人继承先祖遗志,光宗耀祖。
纵观古今,我们认为“孝”是子女善待父母长辈的伦理道德行为,是道德规范的前提和基础。孝对传统中国的政治、经济、文艺、宗教、教育、风俗习惯或其他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而且孝在中国文化中承担着链接过去、现在与未来的重任。
2.孝文化的基本内容
孝文化对于现代社会以及未来社会的道德建设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孝文化的基本内容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①尊亲。孝的初始义是尊祖敬宗,生儿育女。后来演变为“善事父母”,包含赡养父母,敬养父母,侍奉父母,为父母养老送终。 ②不辱。要守身勿失,以防父母担心。要严于修身,保持自身高洁,要合理婉转劝谏、不盲从父母,不陷父母于不义。 ③敬养。以敬为孝,以诚为孝。为父母长寿感到高兴,为其年迈感到担忧,做到诚心诚意。
3.孝文化的现实价值
孝文化对中国思想道德有着极大的影响力,中国人始终将孝作为伦理关系的处理方法和判断标准,以塑造人们的思想道德修养。
(1)孝文化的社会价值。①“孝是立身之本”,培养个人的思想道德情感。在孝的基础上提高素质,良好的素质促进人性的培养,所以,才能拥有良好的友道、师道、孝道以及家庭美德、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②“孝是齐家之宝”,能调节家庭关系,构建家庭美德。一个人有修身、管家之道,才可能有治国之道。③“孝是和谐之链”,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孝是中华美德”,孝文化教育能促进社会和谐,维护社会稳定。在多元价值观并存的今天,大力弘扬和重构孝文化,可以引导公民的理想信念,推动社会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④“孝是治国之道”,保证国家安康,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中国传统文化认为“忠孝”相通,忠于祖国即孝于祖国,大于孝于双亲,在“忠孝不能两全”时应选择“忠”,这使我国拥有强大的民族凝聚力。今天,孝文化能陶养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增强中华儿女的爱国情怀。
(2)孝文化对当代大学生的意义。孝文化对大学生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①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孝文化能增强个人修养,促进情感品性的发展,成为有良心、有爱心的人,促进其身心健康、全面、和谐发展。②培养大学生爱国主义精神。孝文化教育有利于大学生继承和发扬优秀民族精神,从而将道德情感扩展到爱民族、爱人民、爱国。③促进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和谐。校园文化建设可以运用孝文化的内涵促进学生“守身勿失”,严于修身,保持自身高洁,养成正确的人伦道德观、义利观等品质,从而促进人际关系和谐。
二、当代大学生孝文化现状及缺失的原因
1.当代大学生孝文化的现状
为了了解当今大学生的孝文化现状,我们对723名在校大学生进行网络调查(423人)和问卷调查(300人),其中,男生38.9%、女生61.1%;文史类50.3%、理工类45.3%、艺体类4.4%;大一37.5%、大二46.2%、大三9.8%、大四6.5%;农村籍67.0%、城镇籍33.0%;主干家庭31.3%、核心家庭58.9%、单亲家庭4.7%、重组家庭3.2%、其他家庭1.9%。调查结果如下:
(1)大学生对孝文化了解的程度。自我感觉“一般”的占37.4%、“了解”26.9%、“比较了解”26.0%、“不太了解”8.5%、“不了解”1.2%。大学生孝文化主要来源于家庭教育(79.0%)、学校教育(70.0%)、社会影响(60.8%)、课外阅读(44.4%)。
(2)大学生对孝文化认同度。“比较认同”的占51.8%,“非常认同”41.0%。有74.7%的大学生认为有必要成立一个提倡推广“孝”的社团,且有69.7%的大学生会主动参加关于孝文化的活动。大学生认为孝中最重要的是“敬养”(87.9%)。可见大学生对孝文化比较认同。
(3)大学生孝敬父母的意识与行为。感觉孝敬父母的意识“很弱”的2.1%、“一般”的48.7%、“较弱”23.2%、“较强”19.4%、“很强”6.6%。进一步调查发现,78.4%“记得父母生日”、18.0%“不太确定”、3.6%“不记得”;在父母生日时,55.1%“为父母送上祝福语”、26.0%“为父母买礼物”、15.4%“亲手为父母做饭”、1.7%“没必要过问”、1.8%“其他”;给父母打电话的频率是“一周1、2次”的60.4%、“一周3次及以上”19.2%、“一月1、2次”11.4%、“有事才打”9.0%;与父母发生冲突时,“暂时冷静,事后主动沟通”的65.3%、“对父母让步”的18.9%、“与父母冷战”8.5%、“自己正确就坚持到底”7.3%;关心父母主要通过“口头+行动表达”的48.2%、“默默放在心里”23.6%、“口头表达”17.0%、“行动表示”10.2%、“没想过”1.0%;对“是否做过让父母伤心的事”调查结果为“有,但记不清了”51.0%、“很多次”26.5%、“只有1、2次”18.0%、“从来没有”4.5%;“会主动承担”家庭责任的占86.0%、“不清楚”13.0%、“不会”1.0%。
(4)大学期间怎样才算尽孝道(多选)。选“专心学习,不让父母担心”的82.3%、“经常和父母交流谈心,让父母体会到关心”的80.6%、“多了解家庭情况,体谅父母”的76.6%。工作以后尽孝的主要方式应该是“在工作之余抽时间去看父母”的55.6%、“接父母跟自己一起生活,给他们舒适的生活条件”的31.9%。
(5)导致孝文化缺失的因素(多选)。选“孝道教育缺失”的64.1%、“重经济建设,轻精神文明建设”63.1%、“西方文化影响”41.4%、“三观的正常发展变化”28.8%;不孝敬父母的主要原因,选“不愿担负责任”的71.2%、“父母难以沟通、相处”66.0%。
(6)对进行孝文化教育的态度。选“非常重要”的53.0%、“比较重要”36.2%、“一般”8.9%、“不太重要”0.5%、“不重要”1.4%。
以上是总体情况的调查结果统计,但存在一定的性别、专业类别、年级、户籍、家庭结构差异。
性别差异主要表现在:男生对孝文化的了解和认同度高于女生;女生孝敬意识比男生强,更愿意与父母沟通;男生更重视孝文化教育并更愿意参加孝文化活动;女生家庭责任感高于男生;男生更多反对把父母送进养老院。
专业类别差异主要表现在:文史类学生认为孝文化更多来源于学校,而理工类、艺体类学生则更多来源于家庭;艺体生孝敬意识最强,他们更愿意常回家看父母,多做点家务,在父母生日时更多选择买礼物。
年级差异主要表现在:对孝文化的了解、认同度随年级增高而上升,四年级学生孝敬意识最强,与父母的联系也最频繁。关于怎样才算尽孝道?一、二年级学生选择专心学习,不让父母担心的更多;三年级学生选择多了解家庭情况,体谅父母的更多;四年级学生更多会常和父母交心。
户籍差异主要表现在:城市学生比农村学生更了解孝文化,孝敬父母的意识更强,更倾向于通过行动和语言来关心父母,更多主动承担家庭责任,并认为孝教育非常重要。农村学生更多认同孝文化和“敬养”,更反对将父母送进养老院,更愿意与父母交流,更支持建立孝社团和参加孝文化活动。
家庭结构差异主要表现在:主干、核心和重组家庭学生更了解孝文化,更愿意承担家庭责任;主干家庭学生孝意识更强;重组家庭学生与父母联系、给父父母买生日礼物更多;主干、单亲家庭学生更多认为父母难以沟通是不孝的主要原因,而核心和重组家庭学生更多认为是自身缺乏责任感。
以上结果表明,当代大学生“孝”的意识和行动总体上比较好,但还不尽如人意,少部分严重缺失,相当部分还有待提高。比如,超过1/5的大学生记不清父母的生日,近十分之一的不会主动承担家庭责任,认为父母生日没必要过问,与父母发生冲突时与父母冷战,9.0%的有事才与父母通电话,相当部分大学生认为不孝敬父母的主要原因是父母难以沟通、相处。
2.当代大学生孝文化缺失的原因
(1)“自我中心”的个人主义对大学生孝道的消极影响。“掌上明珠”“小皇帝”的出现形成了当代青年的自我中心主义等错误观念和思想,表现出自私自利,缺乏担当与责任感等问题。
(2)家庭孝道的缺失。传统的家庭模式和价值观正在变化。特别是一些父母外出务工、或忙于工作,而对孩子疏于思想情感交流和教育管理,一些父母缺乏教育管理方法和能力,一些父母错误的思想观念和不良的行为示范等。
(3)学校孝道教育的缺失。许多学校重知识教育,轻德育,缺少优秀传统文化,特别是孝文化的教育。中小学重考试分数、升学率,大学重专业教育、考证就业,没有把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作为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
(4)社会多元价值观的影响。随着国家的全面改革开放、信息技术化、文化多元化,多元价值观在社会上广泛
传播,其中一些腐朽文化和有害信息也在不断地侵蚀着大学生的心灵,这对孝文化在内的传统文化的发扬和传承带来消极影响。
三、重构当代孝文化的途径
1.个人自我修养,是孝文化重构的关键
加强自我修养,将孝文化的精华内化为自身的信念是孝文化重构的关键。大学生要自觉学习孝文化,丰富知识储备,增强文化底蕴,践行孝行为,做到爱己及人,尊敬长辈,自觉承担家庭责任和义务,成为构筑家庭良好氛围的建设者和奉献者。
2.家庭教育熏陶,是孝文化重构的基础
加强家庭孝文化教育,陶养孝行为习惯是孝文化重构的基础。父母是孩子人生的第一任老师,对孩子的影响十分深远,我国历来重视“家教”,并把“家教”看成是一个人修养的主要来源,所以,当人们评价一个人的人品德行时常常说他(她)有无“家教”。父母要注重言传身教,从生活的点点滴滴从小熏陶子女的孝心、爱心、责任心,并养成行为习惯。
3.学校系统教育,是孝文化重构的主导因素
除了日常教师口授和力行示范外,学校主要通过宣传和实践来重构孝文化。孝文化的宣传,学校要健全和强化激励措施,宣传和表彰典型。学校可建立各种社团,开展各种有关孝文化的活动和讲座,利用好一些传统节日,培养和强化大学生的孝意识。
4.良好社会环境,是孝文化重构的决定性外因
在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今天,打造适宜青少年成长的生活环境是一个系统工程,一要充分发挥社会媒体的舆论作用,广泛宣传孝文化及榜样模范,提供正能量;二是要与时俱进,改革创新,不断对孝文化注入新的内容、方法与活力,以赋予孝文化新的时代精神;三是将孝文化运用到实践中,主席说“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将孝文化实实在在地运用到实践中去,才能在全社会形成孝敬尊长的良好风尚。
5.孝文化法制化,是孝文化重构的有力保障
赋予孝文化以法律效力,让“孝”走上法制化轨道,用法律保护传统美德,以法律制裁不孝的行为,对青少年具有有力的教育、警示作用。
将孝文化作为宝贵的伦理资源,不仅适应中国的国情,而且意义重大。大学生正处于成长和身份转化的关键时期,在学习专业知识技能的同时,也要加强自身修养,学习孝文化,形成孝敬尊长,热爱家庭、学校、祖国、民族的情怀。重构大学生孝文化需要多方面的协同努力。
参考文献:
[1]肖群忠.孝与中国文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篇4
一、推进传统文化教育
1. 力推中华五千年优秀中医养生文化教育
中国直销行业在推动中国中医养生文化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中国直销行业的企业序列中,除了部分外资企业建立在西方医学基础上力推西医健康产品与文化之外,所有中国民族直销企业无一不在推广中医养生文化以及建立在中医基础上的健康产品。在这些企业对于广大消费者的教育中,他们推广的是中医养生理论,高举的是中医养生旗帜,传授的是中医养生通俗方法,传播的是中医养生文化,销售的是中药材基础上通过现代技术手段加工的产品与产业。在这方面非常突出的直销企业有无限极中国有限公司、天津金士力佳友日用品有限公司、湖南炎帝生物科技公司、上海春芝堂生物工程公司等,这些企业通过专门讲座、大型报告、与电视台合作开辟专门栏目、在全国建立中医养生馆等形式,使无数百姓和中国家庭感受到中医养生文化的巨大价值,并且从中受益。
2. 助力中华五千年优秀国学文化教育
近几年来,国学文化的研究和传播在中国大地上成为一种文化潮流。而在这种文化潮流中,中国直销行业同样行走在前列。行业内诸多企业在自己的教育培训中制订了国学教育与推广计划,把有各种造诣的专家学者、国学大师请到了自己的课堂,从各种角度让自己的经销商受到健康向上、蕴涵正能量的国学精神洗礼和熏陶。其中,在中国直销企业的参与者中,有许多优秀案例,如南京中脉集团道和商学院,把国学教育列为对于广大直销员的必修课程,儒家经典著作《弟子规》也成为其直销员的必备学习资料;新时代集团更是每年召开多次有数千人参与的大型讲座,讲解国学精髓,弘扬国学精神;江苏安惠公司更是把《孝经》专家请入企业,专门向自己的经销商讲解“孝道”;通过这些形式,直销企业不仅成为国学教育与国学文化传播的首发阵容,同时也带动了社会对于国学文化的激情与传播。
二、推进中国的商业道德教育
1. 力推传统商业精神和道德教育
在中国直销行业的教育培训活动中,各个直销企业对于直销从业人员的商业道德教育也同样非常重视。做事先做人,直销虽然本身是一种并不太复杂的商业活动,但是由于它直接面对终端消费者,而且销售人员的收入和他们的销售结果密切相关,因此如何在这种简单的商业活动中遵循中国传统的商业道德和规则,也是非常重要的。
对于一个直销从业人员而言,讲求营销活动中的诚实守信,做到童叟无欺等也是直销的基本要求。故此,诸多直销企业都非常重视这方面的工作,不仅在岗前教育中专门设计和规划,同时在直销员从业过程中也经常贯彻,并且建立严格的“营业守则”和“商德约法”共同遵守。许多直销从业人员也通过接受这种传统的商业精神和道德教育。而做好直销的核心就是信守这些流传千古的商业道德和法则。很显然,在中国直销行业中,能够出现这种对于中国传统商业道德和现代商业精神的认同,正是体现了这种教育培训的巨大力量。中国直销行业正在这种传统商业道德的教育下表现出健康向上的主体形象,而且对于整个社会商业文化的净化起到非常好的作用。
2. 推进健康人生与个人成长教育
篇5
尊老、敬老、爱老、助老,是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明体现,更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作为伟大祖国的新一代,通过要通过社会实践和努力,将这种美德不断的发扬光大,这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下面给大家介绍一下尊敬长辈的总结,有助于大家学习
尊敬长辈的总结1为了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进一步营造良好的爱老助老社会氛围,我院结合“创先争优”活动,坚持“党政主导,社会参与,全民关怀”的工作方针,以社区居民的健康为中心和以人为本的原则,根据市卫生局的规定,我院对“敬老月”活动工作统一部署,组织村医,扎扎实实地开展敬老月活动,精心组织了一系列敬老爱老活动,把社区敬老爱老活动推向一个新的。现将官桥卫生院敬老月活动总结如下:
一、宣传发动,认识到位
为了组织好我院的“敬老月”活动,首先,向中心卫生院和镇领导汇报了全区开展“敬老月”活动计划,得到了镇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其次,召开了各村卫生室工作人员会议,要求各村卫生室,从实际出发,结合各自特点,开展各具特色的爱老敬老活动;第三,利用板报、健康教育处方等各种宣传形式,大力营造爱老敬老的舆论氛围,强化了全社会的爱老敬老意识,使这次“敬老月”活动丰富多彩,得到了老年人的好评。
二、求真务实,工作到位
敬老月期间,各临床科室及村卫生室用心主动为老年人办好事、实事,工作到位不走过场。
1、为贫困老人送温暖。
我院党支部对敬老月活动高度重视,带着慰问金走访了身患癌症的五保老人姜九堂,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了老人家中,并为他免费体检、测量血压。
2、为特困老人免费体检、健康指导、建立健康档案,帮忙特困老人解决了生活急需。
3、开展健康讲座,我院及各村卫生室为老年人进行免费义诊,组织健康讲座,受益人达300余人,深受老年人的欢迎。
4、重阳节我院医护人员在院长吴畅的带领下,携带药品和仪器设备深入到敬老院,为46位老人义务进行全面健康检查和义诊活动。
受到了老人们的欢迎,老人们自觉排队,依次理解血常规化验、血压测量、五官检查、B超、心电图、内科、外科等一系列项目检测,为做好日后跟踪随访服务,每位参检老人建立了健康档案,发放健康教育处方12种50余份。查出高血压患者11人,糖尿病5人,心脑血管疾病8人,对他们进行服药指导,建立慢性病随访档案;对健康人群进行健康教育,禁烟控酒,合理饮食;临走时对食堂负责人员进行了老年人膳食指导。
以上是我院“敬老月”活动的工作总结。我们将一如既往地开展爱老敬老各项活动,努力开创我院老年人健康管理,建立居民满意的基层卫生服务机构。
尊敬长辈的总结2金秋送爽,岁岁重阳。为进一步弘扬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传统美德,在九九重阳老人节来临之际,幼儿园党员代表及教师和孩子们来到健康慰问社区老人,为老人们捎去祝愿,送上慰问品,提前祝他们节日快乐,健康长寿。
活动前,老师先给孩子们介绍了重阳节,在孩子们幼小的心灵中种下一棵关爱老人、尊敬老人的爱的种子。接着孩子们来到社区爷爷奶奶家,他们给老人们献上小礼物,有的为爷爷献上充满爱心的吻,有的为爷爷捶背,有的唱起充满稚趣的歌,有的跳起欢快的舞蹈,孩子们优美的舞蹈、轻快的舞步,把对老人的爱用自己的方式表现出来,赢得了爷爷奶奶由衷地称赞,老人们喜笑颜开。感受着党对他们的关爱和孩子们带来的快乐,让他们感受到老有所乐,老有所爱。
一声问候,两句细语,话语中溢出无处不在的浓浓情意,慰问不仅让大家进一步了解了社区老年人的生活和需要,也让老人们真真切切感受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同时,也使孩子们学会了尊老爱老,并使这一美德在孩子们心里生根发芽。
尊敬长辈的总结3我们身上流淌着炎黄的血脉,烙印着儒家的思想精髓,因此我们也必将承载着我们源远流长而又厚重的人文思想,“爱心”便是其中的精髓,爱心是修养,是文化,更是人性中的美丽,而“尊老”“敬老”“爱老”作为对爱心的一种阐释,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值得我们去继承和发扬,作为新世纪的大学生,我们更有义务和责任去肩负起这一历史使命。
本着了解老人的生活的同时带给他们快乐为他们晚年孤寂的精神世界献上一份关爱,我们大学--院学子展开了学子福利院献爱心活动。
本次活动是由院团学联组织负责的,由15名团学联成员组成,由--老师带队,不幸的是那天的天气很差,阴沉的天加上忽大忽小的阵雨,但这些不但没有削减我们的兴致,反而让大家感觉到这正是体现了我们不怕困难,顶风冒雨,只为给老人们献上一份爱的精神,我们带着慰问品,搭着公交抵达福利院。
走进福利院,我们右手边第一座楼的四至八楼便是福利院老人们居住的地方,在与福利院负责人打过招呼,放下慰问品后,我们迅速分做了5个小组,每组3人负责一个楼层对老人们进行爱心服务。据了解,四楼五楼居住的是身体相对健壮的老人,六至八楼居住的大都是躺在床上,生活无法自理的老人。
我们同老人们手握手,心贴心的交流,为老人清理房间,剪指甲,捶背,按摩,换来的是老人们会心的微笑,感动的泪水,他们大都很健谈,有位老人还为我们唱起小曲,气氛很融洽,临走时,院里的负责人也甚为感动,同我们一行15人和老师和老人们合影留念,活动圆满结束。
此举不仅是对我们大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和社会公德意识的培养和提高,同时也树立了我们----院乃至我校乐于奉献爱心,尊老爱老的良好形象,也向社会各界宣传了“尊老”“爱老”的美德。
当然,从本次活动我们也发现了一些不足和值得改善之处。
首先,由于本次是第一次去,大部分事情是在福利院做的临时安排,尽管很顺利,但是我们还是应该具备一些未雨绸缪的能力,比如人员任务的分配,以及一些关于慰问老人,与老人交流过程中的注意问题。
其次,据本次了解,有些老人不是----当地人,他们更加期待着有个老乡,用一口家乡话进行交流,因此我们应该多发动一些非团学联甚至全校的学生参与其中。
最后,为丰富老人的精神生活,我们应该再准备一些小型的文艺节目,给他们带来更多的快乐和精神上的享受。
尊敬长辈的总结4学校是青少年德育的主阵地,如何使学生继承和发扬中华传统美德,是摆在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眼前的重要课题。为此,我校举行了一系列开展孝文化进校园活动。
1、大力宣传发动,营造孝文化氛围
为打造孝文化阵地,应大力宣传发动。学校在发放宣传材料,张贴孝敬图画的同时,要求各班办一期以孝文化为主题的黑板报,制作一期关于孝文化的手抄报。学校全面宣传孝知识,充分营造孝氛围,提高孝意识,一方面培养学生们的文明礼仪行为意识,另一方面激发孩子们孝敬父母,尊敬师长的良好思想,在校园里全面掀起了学习实践孝善的热潮。
2、修建孝文化校园,构建靓丽风景线
在校园环境建设中突出孝文化。利用学校的墙壁、黑板、等地方和场所,展示古今名人的典故、格言、学生的感言等,使学生在校园各个角落都能受到孝文化的熏陶。学校要求广大师生观看后,写出相应的心得体会,并进行评比展览。
3、举行“双十佳”演讲赛,增强孝善意识
为了进一步增强师生的孝善意识,学校可适时举办了“孝善演讲赛”。学生们根据自己的年龄特点谈出对“孝”的初步认识,并把孝贯彻到自己今后的生活中,以孝心对待父母,以善心与同学相处;真正把孝文化落到实处。并邀请部分学生家长参与,以提高教育效果。利用各种节日广泛开展活动。如:母亲节、父亲节、端午节、教师节、八月节、感恩节等,开展主题班会、歌咏、朗读、演讲、讲故事、绘画、致----一封信、做一件有意义的事儿等活动(一些活动邀请家长共同参与教育效果会更好)。
4、开展孝敬大行动,提高共同参与
学校开展孝敬大行动,倡议广大师生行动起来,人人做一件孝敬的事。学生在校孝敬师长,为老师献上一束花、送上一句祝福;在家孝敬父母,为父母洗一次脚、吻一次脸颊。各班召开“算算经济帐,感谢父母恩”主题班会;开展“帮父母做一件事、给父母打一个电话、少花一元钱”等活动。通过一系列的活动,深深地感染着每一名学生,震撼着师生们的心灵,使同学们不仅掌握了“孝”文化的理论和内涵,同时深刻领会到今天开展工作感恩教育,重塑孝道理念对实现家庭和睦、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
5、收集整理身边孝故事
发挥课堂德育主渠道作用,寓德育于教学之中,常抓不懈(尤其是政治、语文等学科)。另外,大力开发“孝德”校本课程,可利用学生收集古今中外的关于孝德方面的人物和故事,这种收集的过程也是大家受教育的过程。
6、家校结合、共同打造“孝”园文化
开展以孝文化为主题的家长座谈会、讲座、亲子共读等活动,提高家长的素养。在孝文化建设中,发挥家长的潜移默化的作用很重要。如果家长不能言传身带,就会大大弱化学校的教育,就会起到5+2等于零的作用。
总之,自从我校开展“孝文化”进校园活动以来,学生明白了“百善孝为先”的道理,爱老如爱子,关爱今天的老人,就是爱护明天的自己。同时也让学生从内心深处真正感受到了人与人的真情,感受到校园活动的乐趣,激发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尊敬长辈的总结5人生在这个世界上,长在这个世界上,都源于父母。曾子曰:“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每个生命从“呱呱”坠地开始,无时无刻不牵动着父母的心。父母不仅赋于我们生命,抚养我们长大成人,还教给我们做人的道理。是父母的爱、是言传身教,教我们学会了坚强、记住了宽容、懂得了自制。
为了改善儿女的生存环境,含心茹苦日夜奔波操劳伴着我们茁壮成长的是父母日渐衰老,头发白了,背驼了,皱纹堆垒爬满脸颊儿女成人后相继踏出家门,成家立业。俗话说“不养儿,不知父母恩”。当我们长大成人、结婚生子之后,特别是在抚养自己的孩子的过程中,最能感悟到父母的艰辛、父母的无私伟大、不求回报的爱,“乌鸦尚知反哺”,然而,我们扪心自问一下,我们回报父母的又有多少?不能忘记,父母为了让我读好书而省吃俭用;不能忘记父母对我的养育之恩;不能忘记父母的千叮万嘱。
孝道是做人首要的品德,孔子说,“日三省其身”,我们也要如此,每天反思一下自己的所作所为,勉励自己,改正自己的言行中的错误,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陋室铭中有句“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虽然房子简陋,但是因为我品德高尚而不再简陋。个人品德是一个人的内在的涵养,这是人性中最有魅力的地方。它不会因为人的贵贱贫穷,漂亮和丑陋而划分,它无论在什么地方都会发出它耀眼的光辉。
通过学习,使我不断反思自己的行为,对自己工作和生活中的过失及时的得以纠正,使自己的思想境界不断提高,我一定会以此为契机,把爱与善的种子撒遍人间。让我们大家一起重塑道德灵魂,使人性的光芒永远熠熠生辉!
孝亲敬老的总结范文相关文章: 孝亲敬老活动总结
2020孝亲敬老演讲稿范文5篇
以孝亲敬老为话题的作文范文
孝亲敬老日记写作范文400字
以孝亲敬老为话题的作文范文(2)
敬老院总结优秀范文
敬老院工作总结最新范文5篇
2020年敬老月活动总结范文五篇
敬老月活动总结范文
篇6
一、传统美德教育,应从小抓起
俗话说:“三岁看小,七岁看老。”一个学生的各种行为习惯是从小养成的,刚刚步入小学的学生可以说是一张白纸,任由教师、家长在上自由挥毫泼墨。在学生幼小的心灵上,从小让他们知道什么是孝敬父母,什么是互敬互爱;告诉他们要勤俭节约,爱护公物;养成喜欢学习、劳动的习惯和助人为乐的品质等等。从教师、家长的言传身教中,学生从小便成了一个“正义使者”的化身。这样的一个正确引导,会影响学生一生。所以,作为基础教育的主阵地小学来说,应从小进行传统美德教育。
二、开展多采活动,弘扬传统美德
传统美德教育,包括勤俭节约,助人为乐,尊敬师长,孝敬父母,勤奋刻苦,爱国精神等等。
针对以上几方面,在学校传统美德教育实验课题指导下,我们定期以一个主题为中心,开展传统美德教育活动,有情景剧表演、讲故事、主题小报、主题板报、主题班会等,使学生在活动中明理、进步、成长。在活动中,要让学生在学习中去辨别美与丑;在生活中去识别是与非,把每一个学生感化、熏陶为“正义小使者”。如:在“勤奋读书”专题教育中,开展讲勤奋读书的小故事;背古人勤奋读书的名言或诗词;利用庆“六一”活动,开展读书的情景剧表演等。利用“三・八”国际妇女节,开展“帮妈妈做一件事”的孝道教育;利用清明时节,讲革命烈士故事;利用“七・一”党的生日,开展“我为党旗添光彩”等主题队会活动。通过一系列的德育教育活动,使学生从不同程度上受到勤奋读书、孝敬父母、热爱祖国等传统美德教育。
三、营造校园氛围,渗透传统美德
为了传统美德启蒙教育落实到实处,收到实效,我校从环境入手,在校园中营造开辟了两大教育阵地。
1.在新教学楼内的走廊墙壁上,制作了文化长廊;在校园内制作了诗词小路;把旧教学楼二楼大厅制作成了开放式的文化大厅。营造了一种浓郁的文化氛围,更重要的是,他为学生创设了一个更为开放的空间,方便了学生诵读。
2.利用电子显示屏,播放名人名言,每周更换一次;利用多媒体、语音室等现代化教学手段,让学生在阅读课上看故事、听故事。将传统美德教育实施于潜移默化中,让学生受到润物无声的熏陶。我校充分利用这些现代化教学手段,并结合小学生的思想实际和生活实际进行教育,形成传统美德的现代化教育功能。
四、培养教师的精湛业务素质,发展传统美德教育
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传统文化,为我们进行素质教育提供了具有深度和广度的德育资源。怎样使传统美德知识如涓涓细流滋润学生心田,达到润物无声的效果?这就要求教师应具有精湛的业务素质,优化课堂教学,讲求教学艺术,提高教学质量。为此,我校从上学期开始,定期对教师进行业务培训,为充分挖掘传统美德这一德育资源,培养一批精湛的教师队伍,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代代相传,并在当代教育中得以更深入的发展。
五、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践行传统美德
创设家庭小氛围,营造社会大环境,传统美德教育必须实现学校与家庭社会教育的有机结合,构建校内外相一致的教学模式,提高家长的素质。为此,我校利用开家长会的机会,请有关专家进行了两次大型讲座,以此提高家长教育子女和自身的修养水平,并对家长提出要求:一是配合学校工作;二是言传身教做表率。使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同步进行。
走进我校,你会看到学校的走廊中、开放式阅览厅中、校园的绿荫下、石凳旁,随处可见学生读书的身影,一种浓郁的书香氛围,让你也想坐下来和学生一起畅游在书海之中。你还会看到行着标准队礼的可爱的学生,并听到他们“老师好、老师们好!”的声声问候,让你真想去摸摸他们的小脸蛋儿、小脑瓜儿。这种勤奋读书、尊敬师长、礼貌待人的良好习惯,不是一朝一夕能培养成的,这与我校长期不懈的传统美德教育是分不开的。
篇7
关键词:国学国学教育学校德育弟子规新三字经中华传统文化
国学原指国家学府,如太学、国子监。国学指学问一说,产生于清末西学东渐、文化转型的历史时期,原称“中学”,后改称“国学”。它兴起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1920年代始盛;在中国大陆,结束后思想学术自由逐步有所恢复,中华传统文化学术的空间逐步扩大,1980年代后“国学”复起至今。
国学的发展在二十世纪,西学的影响下,明显受到了巨大冲击。明清近代,“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经世致用”思想兴起,国学一词才因西学而被提出,“国学”被中国传统学者视为“国魂”。清王朝被成立民国以后,各种西洋新思潮传入中国,在和的影响下,全盘西化派鄙视其为“国渣”,许多中间派因此称其为“国故学”,维护传统文化派称其为“国粹学”;学衡派昌明国粹,发扬中国文化,却往往不以国学自居。近年来,随着中国政治、经济、文化、思想的变化,中华传统文化、思想的价值越来越为更多的人认识、认同,国学发展开始复兴。社会和谐需要校园和谐,建设和谐校园,必须加强国学教育。中小学加强国学教育不仅是推进素质教育的题中之义,也是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途径和形式。
一、国学教育能增强学生的道德礼仪修养
中国的传统文化其实有很多非常优秀的东西,对于做人,对于成才,都非常有益。中华民族“文明之邦”“礼仪之邦”的称号,不是现代人争来的,而是中国古人用自身的高素质高文明换来的,这一点,获得了全世界人民的交口称赞,也是世界对我们这个民族的第一印象。但可悲的是,有些中国人正在败坏这一称号,许多西方国家对中国人的印象是低素质,没教养!这是何其可悲的事。伴随着经济水平的提升,我们的道德水平却在下降——见义勇为少了,看热闹的多了。失信现象比比皆是,人与人之间人为地罩起了一道心灵阻隔的“安全屏障”。
现在的学生,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是独生子女,即使父母不惯着,也往往自己惯自己,再加上不良的社会环境影响,几乎个个都以自我为中心,希望别人都围着自己转;要求于人甚多,要求于己甚少;无宽容心,不饶恕人;精神空虚,没有支柱;行为随意,任意妄为;不讲公德,满身痞子气等等。这些方面,几乎每位老师都有感触,常常摇头叹息,牢骚满腹。这样的学生,无疑给我们的教学工作增添了很大的难处。把学生培养成为社会主义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加强国学教育应是学校德育教育的历史使命和重要形式。
在德育方面,我校引入了传统国学教育,以期尽最大可能帮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促成健全的人格品质。我校前阶段组织学生学习了《弟子规》及《新三字经》,《弟子规》中的内容,如:“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都是讲述做人子女,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敬父母、尊敬兄长、言行要得体、要讲信用等方面的内容。平时我们在教育学生时光讲尊重父母、热爱人民,他(她)不会有明确的概念。但你告诉他(她),父母叫你时要赶快回应,出门时要给家人打招呼,孩子很快就能掌握。等到有一定理解力了,他(她)会知道,这就是尊重父母。学习了《弟子规》及《新三字经》之后,家长们普遍反映,孩子在家里的行为与入学前有了很大区别,比以前更懂事。以前,在做了错事,受到父母批评时,很多孩子总有打断父母说话,大声为自己辩解的习惯,而现在他们学会了先听父母说完,再发表不同的看法。
所以,国学传统教育可以熏陶学生的心灵,让学生体会到做一个“孝父母、尊师长、爱朋友、知礼仪、懂孝道、有爱心”的人是一件快乐的事,提升学生的基本道德礼仪修养。
二、国学教育能让学生了解国情国史,增强爱国情感,催其奋发
国学内容中不乏出现叙述中华民族发展历程及描述重要历史人物的事迹,这对学生了解国情国史,增强爱国情感有很大帮助。如《新三字经》中关于国情国史及历史重要人物的句子有:
“我中华礼仪邦讲文明国运昌华夏史似长河五千年豪杰多三字一句,句句押韵有力,朗朗上口,仿佛在唱着一首历史长河的歌,历史英雄人物的感人事迹,学生读了怎不感动?怎不催人奋发?
三、国学教育能让校园文化更加丰富
经过观察和了解,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到现在,我国一些地方在一些小学、初中陆陆续续地已经开展了好几年的中华传统文化经典诵读活动,直接参加文化经典诵读的少年儿童已达200多万人,受影响的成年人超过700万人。而且也召开了三次全球性的中华文化经典诵读大会。据报道,在开展国学教育的地方,有的重新开起了体现古典精髓的《弟子规》、《新三字经》、《千字文》、《论语》等经典的启蒙教育;我们要通过对古典文化的结晶——经典书籍的研习,开展中华文化经典的传承,中华民族精神的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支柱的构建。近年来,我校都在大力开展国学教育,利用班会、级会、讲座、印发书面内容等形式进行,一些班级在每天的早读都安排十分钟读国学内容。这既能活跃校园气氛,又能促进国学教育活动的开展,大大丰富了校园文化。
四、国学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的辅助手段,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学校德育工作千头万绪,形式多样,但国学教育是重要的辅助手段,它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现代教育很多都是重才轻德,一些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做人的思想言行却得不到认同,为什么呢?在当前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如何加强与改进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培养德才兼备的学生,成为了每所学校不可回避的课题。我们发现《弟子规》当中的道德规范与学校“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要求有很多方面都不谋而合,而且三字一句,易于记忆,贴近生活,对德育工作很多枯燥的说教起到了指导作用。
物理学泰斗杨振宁先生,曾在初中时抽出两个暑假,背诵了5万余字的《孟子》。但当时杨振宁并不能完全理解。数年后,杨振宁很为自己当时的行为感慨:“每过十年,我对《孟子》都会有新的理解。”
总之,国学教育在学校德育中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并且要通过具体的活动形式来进行,而是要渗透到学校教育的方方面面。只有这样,才能深入人心,学生良好的道德品格才能逐渐养成;才能让学生在深刻地体会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中扎下中华传统文化之根,进而引导学生自觉地、终身地学习,实现自我完善、自我发展。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高职院校 儒家 道家 经典阅读课 意义
[作者简介]苗富强(1973- ),男,河北魏县人,邯郸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中国古代文学。(河北 邯郸 056001)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03-0138-02
一、引言
“孔孟”“老庄”几乎成了中国思想文化的代名词,然而我们民族传统优秀思想文化在本土却遭到了冷落。据了解,目前尚没有高职院校开设与此相关的课程。现在很多大学生包括高职生对基督教和天主教的了解远远多于对儒教和道教的认识。与之相反,一种发人深省的现象是许多外国人,包括西方和我们的近邻韩国和日本,对儒家和道家等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了解和认知甚至超过了中国的大学生。在大陆,我们民族自身沿袭了两千多年的传统优秀思想文化已日渐式微,现状令人担忧。
出现“墙内开花墙外香”的现象,原因有多方面,但我们的应试教育阶段和大学阶段忽视对学生进行民族传统思想文化和人文知识的教育难辞其咎。高职院校片面强调专业技能学习,课程设置上只重视专业课,有的学校甚至连大学语文课程也没有开设,这和不分专业开设公共英语课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管理者教育理念的偏差和对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重视不够,造成高职生民族传统思想文化知识的极度贫乏和人文精神的严重缺失。
二、高职院校开设儒家和道家经典阅读课等相关课程的意义
1.传承民族传统优秀思想文化。儒家和道家是“诸子百家”中对中国历史和文化影响最大的两个流派,以这两个流派思想发轫形成的儒教和道教是“三教九流”中中国本土的宗教。千百年来,这两个流派的学术思想对中华民族精神面貌的形成和民族心理的构建及民族性格的塑造起了决定性的作用,至今仍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诸多国人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是中国传统优秀思想文化的代表。
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一项调查显示,57.1%的人认为传统文化传承出现断裂。学校承担着教书育人的重任,民族传统优秀思想文化的传承是各级各类学校分内之事。对绝大部分高职生来说,高职院校是其在校学习生涯的最后一站。高职院校应开设儒家和道家经典阅读课等相关的课程,不使民族传统优秀思想文化在高职院校与学生绝缘,失掉应有的传承;不使传统人文精神在大学生身上缺失。
2.“以文化人”,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在的高职生都是90后,普遍存在以下问题:不关心国家大事,不关注社会现实,只考虑个人的前途命运;普遍缺乏社会责任和家庭责任感,唯我独尊,个性极强;亲情观相对淡薄,甚至显得有些孤僻;乐于消费享乐,价值观念严重扭曲;心理脆弱,抗挫折力不强。在东、西方各种思想文化激烈交织碰撞、大有西风压倒东风的当下,很多人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迷茫,缺少对民族文化的认同和热爱,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信仰危机。
儒家和道家思想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安身立命之学,其中的许多理念对今人仍有积极的意义。通过阅读经典,可以使学生明了民族文化之源,增加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阅读经典的过程,不仅是欣赏与认识的过程,更是一个受感染受教育的过程。作为生命个体,每一个人包括高职生,都可从中汲取精神营养,用以观照和指导自己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做一个既积极进取又人格高尚的人。(1)树立国家和社会责任意识。儒家认为“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这是民族精神、民族气节与民族凝聚力的体现,也是儒家文化的核心价值之所在,是儒家基于个体和国家整体利益的关系而总结出的至理名言,有助于学生抛弃“小我”,树立“大我”,增强使命感。(2)树立自强不息信念,形成积极进取意识。儒家主张“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强调个体应胸怀“修、齐、治、平”理念,实现“立德、立功、立言”的“三不朽”,是儒家对人生追求的最高境界之一。教育学生要珍惜时光,奋发有为,把自己从沉迷于谈恋爱、上网聊天、打游戏中解脱出来,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实现人生的价值。自强不息的信念可以使学生直面现实,经得起失败和挫折,锤炼出百折不挠的坚强意志。(3)践行恕道。恕道的核心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1993年芝加哥《世界伦理宣言》将孔子主张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作为人类伦理的基本原则,可见其影响之深远。推行恕道教育,可在一定程度上克服部分90后学生不顾别人感受、任性妄为的缺点。(4)建立诚信意识,正确处理义和利。儒家强调:“言必行,行必果”“人无信不立”;主张“见利思义”。教育学生不能为获得助学金和奖学金、为入党、为获取荣誉而不择手段,跑关系,弄虚作假,考试作弊,不讲诚信,见利忘义。(5)增强孝道意识。孝经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毁之不孝”。“孝”是儒家哲学的核心范畴之一,强调儿女对父母的爱。如果大学生深谙此理,心存孝道,就能敬畏生命,以感恩的心态保持身心的健康,不会因感情或学习、生活上的一点问题想不开而走极端。(6)坚守气节。儒家主张“君子固穷”。孟子说:“富贵不能,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教育人们要坚守气节,能够安贫乐道,不失节操。有助于克服部分学生在吃穿享受上盲目攀比、经不起各种诱惑、不注重品德修养、甚至做有损人格事情的缺点。(7)懂得辩证法,达到心灵的自由。老子的诸多思想如“天下大事必作于细”“信言不美,美言不信”“知足不辱”“少则得,多则惑”等等,包含了丰富的辩证法,可以使学生辩证看待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诸多问题;庄子“宁生而曳尾于涂中”也不“死为留骨而贵”,表现了鄙弃富贵权势,不为官所累,坚持不受束缚、逍遥自在生活的高尚品质,表现了对人格独立、精神自由的追求。有人概括道家思想为“静”字,是说道家主张“无为而无不为”,不为外物所累,达到心灵的自由。这对身处竞争激烈、人心浮躁、物欲横流的当代社会的高职生具有极深的教育意义。(8)儒家和道家思想对于生命个体完整人格的塑造具有互补性。“在中国的士大夫中,纯粹的儒或纯粹的道(也包括佛)是很少见的。绝大多数都是儒道相兼,不过各有偏重罢了。中国的士大夫就是伦理人格与自然人格的对立统一。他们就以这两种人格的对立统一,保持着自己生活和心理的平衡,也维持着传统社会的悠悠岁月。”①高职生也需要把自身的伦理人格与自然人格统一起来,在积极进取的同时,保持自然人格的独立和高贵,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不心为形役。
3.提高高职生的文学修养、审美素质和汉语应用水平。教育培养的人要具有合理的素质结构,一个不看原典和经典的民族,整体文化素质很难得到提高。许多高职院校重视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一味强调实用性和动手能力,培养出来的学生多是技能有余而文采不足,表现不出当代大学生应有的风采。孔子说: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认为一个人质朴和文饰比例恰当,然后才可以成为内在和外在相统一的比较完美的人。
儒家和道家经典中很多都是富有文采的文学作品,可以唤起人的美感,给人以艺术享受。如《诗经》的美轮美奂,《庄子》的恣肆,《孟子》的雄辩滔滔。其中的名言警句比比皆是,优美的、诗化的语言辅以深刻的思想,达到了形式和内容的完美统一。“腹有诗书气自华”,阅读经典的过程也是欣赏与认识的过程,可以陶冶情操,使情感得到升华;丰富语汇,提高文学修养和审美素质;改善精神气质,达到内在和外在的统一,做文质彬彬的高素质大学生。
另外,现在的许多高职生语文功底奇差,小到一封求职信,大到毕业论文,错别字频出、用词不当、语句不通顺等毛病普遍存在。调查显示,为提高国人汉语应用水平,69.1%的人希望推广传统文化和经典文学。开设经典阅读课可在一定程度上弥补高职院校没有大学语文课的缺陷,使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等能力得到提高。
三、开设经典阅读课等相关课程的有利条件
1.学生主体方面。高职生到这一年龄阶段,心理日益成熟,也日益理性。随着阅历的增多和见识的增长,逻辑思维和判断能力逐渐增强,对比较抽象的思想文化问题的理解力也大为增强;许多学生对传统思想文化还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课上课下愿意听老师介绍这方面的知识,有的还主动通过《百家讲坛》等平台了解了许多东西。
2.客观有利条件。进入大学阶段,没有了升学的压力,学习环境比较宽松,课业负担也轻松了许多,客观上为学生提供了较为充裕的自由时间;大学图书馆藏书也比较丰富,使他们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阅读更多的课外书籍包括经典著作;网络上的丰富资源及《百家讲坛》等电视专题讲座也为辅助教学提供了便利条件。
四、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提高学生的重视度,选好时间入口。高职院校可把儒家和道家经典阅读课等相关课程设为公共必修课,并选择合理的时间入口,最好能在大一的时候开设。关口前移,好处是提前占领思想文化的高地,在学生思想尚未受到社会过多的熏染、比较单纯时实施效果会更佳。
2.重在学习领会思想要义,不落言诠。对有些学生来说,学习领会经典著作过程中会存在着文言的障碍。教学中注意不要在古奥难懂的语言上下过多工夫,不因文害义,重在心领神会,把握其中的人文精神精髓;不是死背教条、脱离实际的感性生活,要力避简单的说教,注重和社会现实联系起来,通过大量的实例让学生明白为学、为人之道。
3.正确处理精华和糟粕。儒家和道家等学派思想中,既有精华也有糟粕,要本着扬弃的观点加以学习利用。教学中不是简单地剔除不合时宜的东西,而是放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中去分析判断,以古鉴今,帮助学生掌握其思想精髓,为我所用。
4.高职院校要创造各种条件,利用多种形式。学校图书馆要配备足够的《四书》《五经》和《老子》《庄子》等“中国传统社会识字人必读的基本经典”,满足学生的阅读需求;学校注意配备和引进相关学科的教师,充实师资力量;邀请专家学者进行学术讲座,利用网络资源及《百家讲坛》等电视专题讲座辅助教学;组织演讲赛、辩论会及征文大赛等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5.要注意和“三教九流”中法家、墨家等其他学术流派的结合问题。不能独尊两家,罢黜百家。各种流派的思想文化同属于民族思想文化遗产,不同学派的思想文化具有互补性。教学中要以开放的心态注意旁征博引,互相比较,有助于学生全面认识和理解中国传统思想文化。
[注释]
①成复旺.神与物游——论中国传统审美方式[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3:91.
[参考文献]
[1]刘梦溪.今天为什么还要读经典[J].中国大学教学,2004(3).
[2]刘晓明.人文教育与高职培养目标[J].常州工学院学报,2003(2).
篇9
今年五月,我有机会参加市委组织部组织的赴新加坡学习社区建设专题培训班,九天时间虽然短暂,学习的课程和内容也比较多,通过上课听讲、专人介绍和实地考察,在参观了新加坡市区重建局和建屋发展局、警察总署、惹兰勿沙市镇理事会、大巴窑镇中心、芽笼综合诊疗所、宏茂桥社区邻里警署、小印度社区、飞跃家庭服务中心、怡安产业公司、东邻社区民众联络所等地之后,我对新加坡的基本国情、人文概况、政治经济发展历程、政府机构的设置与运作、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等方面,都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特别是通过多看、多听、多问,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与新加坡在社区管理方面进行了对比,感到新加坡在养老服务和管理上有许多宝贵经验和成功做法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一、新加坡养老发展的概况
新加坡共有420万人,60岁以上的老年人占总人口的20%。他们把老年人称为乐龄人士(与我国相比,这个称呼我们感到比较人性化)。新加坡政府十分重视培养全民的家庭观念,在舆论导向上不遗余力地在向人民灌输儒家思想——宣传孝道,号召全社会关爱、孝敬老年人。每年的农历新年,新加坡都要开展敬老运动,政府官员和议员以身作则,经常到社区和自己的选区慰问老年人,在全社会树立尊重老人、关爱老人的风尚。
新加坡采取以下几种办法实现老有所养:
——居家养老。家庭是老年人的大本营、终身的依靠和归宿,中华民族延续几千年的优秀道德传统之一是尊敬老人、孝敬父母。新加坡政府在制定养老政策时也传承了这个美德,为了防止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家庭出现“空巢现象”,在购买组屋时制定了一个优惠政策,即对年轻人愿意和父母亲居住在一起或购买房屋与父母亲居住较近的,经有关部门审核、批准后可一次性减少3万新元,目的是鼓励年轻人赡养父母、照顾老人。
——日托养老。对于无暇照顾在家的老年人和孩子,新加坡成立了相应的机构——“三合一家庭中心”,相当于我市的一些日间托老所。所不同的是这个照顾中心将托老所和托儿所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即照顾了学龄前儿童、小学生,又兼顾到乐龄人士。有些家庭可能是每天由年轻的夫妇将老人和幼儿一起送到这里。老少集中管理,即顺应了社会的发展需要、解决年轻人的后顾之忧,又满足了人们的精神需求,增进了人际交往与沟通,防止了“代沟”的出现。目前我国有些地区也有类似的尝试。
——机构养老。与我国目前各类养老机构主办的老年公寓一样,也分为高、中、低等不同档次的收费标准,这里就不再展开细说。
此外,中国人常说让老年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笔者认为它们是互相贯通、彼此难分的。百闻不如一见。通过考察参观中的几个事例,也让我们亲身体验到新加坡的社区在这几个方面独树一帜的魅力:
——老有所学。1978年新加坡首创了乐龄俱乐部。创办这类乐龄俱乐部的主要宗旨是让老年人感到:生命过了60岁,生活依然璀璨。乐龄俱乐部经常举办卫生保健讲座、三代同堂舞蹈、集体晨运、生日派对、茶会、退休者座谈会等。各类主题活动形式多样、异彩纷呈,既让老年人在这里学到知识、陶冶情操,又使老年人的生活充满朝气和乐趣。
——老有所乐。5月10日晚上七点多,我们考察团参观了东邻社区民众联络所。这是新加坡一个高层次的社区,络绎不绝来到社区活动的即有年长者,也有年轻人和少年儿童;既有医生、博士,也有船长、工程师等社会各界人士。联络所是由几幢高层建筑围成半园型的房屋组成,各类活动都有固定的区域,共有陶艺室、武术馆、调酒室、健身室、练声房、烹饪室、乐队室、绘画室等等,仅武术馆的占地面积就比篮球场还要大。每个来社区活动的人还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在这里找到知音。
我们来到300多平方米卡拉ok会场里,出现在大家眼前的是这样一幕场景:台上表演者放声高歌,台下观众积极互动。参加活动的人群中绝大多数是华人,但也有不少马来人和欧美人,老年人占了相当大的比重。当得知我们是来自中国苏州的客人时,表演者立即为我们献上一曲中国民歌。联络所活动的组织者还为我们精心准备了中文版的卡拉ok伴奏带,热情地邀请我们的团员与他们同唱一首歌。尽管我们的肤色不同、语言有差异,但是当一个和而不同、和睦共处的国际大家庭显现在我们的面前时,竟然让我们参观团成员流连忘返了。
——老有所为。在东邻社区民众联络所里,我们看到不少老年人的身影:有的穿梭其间维持秩序、协助开展活动,有的教授知识,或做义工布置、整理活动器械。我们随介绍者走进品酒室时,一位年过花甲的主持人正在给学员做调酒示范,桌子上摆放着许多酒杯和颜色不同的酒。当得知我们访问团有一位成员当天正巧是生日,热情地斟满了红葡萄酒,虽然彼此才刚刚认识,满场黑眼睛、黄皮肤、同根同族的华人拍手齐唱、真诚地祝她生日快乐!并举杯共同祝愿中新两国人民的友谊世代长存!那一份浓浓的异国社区氛围感染了我们每一名团员,那情景至今还深深地印刻在我的脑海里。
二、新加坡养老服务的启示
新加坡,这个名字如今对于我们苏州人已经不再陌生。在苏州工业园区学习、借鉴新加坡的十多年经验里,从各种媒体报道、文章故事中,与朋友和同事闲聊的话语间,我对新加坡已经有了一个初步的印象。而真正感性地了解、认识她,是这次零距离的亲密接触。置身于这个美丽、清洁的海滨国家,我深切地感到新加坡多元种族、多元语言、多元文化和谐共存,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发达与纯朴等多种因素融汇相通,从而构成了新加坡良好的人文氛围并具有独特的魅力。更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在经济飞速发展、取得令世人瞩目成绩的同时,新加坡政府还不断加大社会事业各项建设和管理,更没有忽视老年人这一特殊群体的生活保障。新加坡在养老方面的成功经验给了我们许多启迪。
启示之一:进一步落实养老服务事业政策,尽力完善养老服务设施。
苏州市政府已于XX年12月出台了《苏州市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事业的意见》。这个意见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事业的总体思路、扶持政策、相关机制和组织领导等方面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其中对于服务方式多样化提出了以居家养老为主、机构养老为辅,大力发展家政照料、医疗保健、护理康复、精神慰藉等多种服务项目,实行有偿、低偿、志愿服务,满足不同层次老年人的服务需求。苏州市到XX年,要全面建成以居家养老为主体、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辅助,覆盖全体老年人的养老服务保障体系(苏州模式)。其中开设老年人常见病专科和家庭病床,覆盖面达到全市老年人口的90%以上,老年人日间护理、康复床位达到5000张以上。各类养老机构床位总量达到全市老年人口的18‰以上,城区22‰以上,具备全护理、半护理服务床位占养老机构床位总量的30%以上。文件还从发展养老服务事业指导思想、基本原则、规划布局等方面作出了明确的规定。这些政策都为我市的养老服务提供了宽松的环境,关键是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要密切配合,尽快将这些养老政策落实到位,让老年人从中得到实惠。
与此同时,我们还可以借鉴新加坡等国外的养老政策。比如:一是吸收新加坡在购买房屋上兼顾养老的优惠政策;二是学习新加坡的“倒按揭”(以房养老) 模式。即:60岁以上的老年人把房子抵押给有政府背景的公益性机构,由公益性机构一次性或分期支付养老金,老人去世时产权由这个机构处分,“剩余价值”(房价减去已支付的养老金总额)交给其继承人。我们在制定本国的养老政策时,既要兼顾国情地学习借鉴新加坡的成功经验,又要与时俱进地大胆探索。
启示之二:进一步发展养老服务“朝阳产业”,做好社会养老服务工作。
养老产业不同于一般产业,它是一个带有公共性、福利性特征的领域。要想办好养老机构,在具体落实过程中还需要财政、税务、金融、土地、工商、规划等多方面的配合和政策扶持。国务院办公厅于今年2月转发的《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意见》别指出,要鼓励社会资金以独资、合资、合作、联营、参股的方式兴办养老服务业。这表明我国的养老服务业已经彻底向社会资本开放。曾有“敢为天下先”的浙江人斥资1400万元开办了省内规模最大的民营养老院,经营了一段时间出现巨额亏损。当其向银行融资时,却得到“养老院是非赢利性社会福利机构,既不能作抵押,也不能贷款”的答复,最终面临关门窘境。如何开办、扶持、经营好养老机构还需要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多方面的探索,让经营者和受益者“双赢”。
如何做好国际养老工作的对接,也是中国面临养老服务的又一大课题。近日,从新加坡英文《海峡时报》的报道中获悉,中国已经成为新加坡中产阶级退休后选择的定居地点之一。中国丰富的文化生活、快速发展经济和较低的生活费用,都是新加坡人作出这项选择的原因。据调查,愿意选择到中国过退休生活的新加坡人中,包括前银行职员、商人、专业人员和公务员等。对新加坡的华族来说,他们选择中国作为“退休天堂”还有其它原因,包括:对中国比较有亲切感;由于外表一样,通晓华语,有共同语言,容易融入当地社会;中国不像欧洲或其它西方国家那样,他们不会受到种族歧视。其实,不论是新加坡、台湾等东南亚一带的华人华侨,还是居住在欧美的外国人,他们都很向往古老的东方文化,喜爱“人间天堂”——苏州。苏州凭借着紧邻国际大都市上海的地理优势、经济的快速发展、良好的招商环境、廉价的劳动力市场、25XX年的吴文化历史,已经成为外商投资的一片热土,居住、学习的第二故乡。做好服务外国人这篇养老大文章,让海外华侨感受到“少小离家老大还”、游子回乡的亲情和落叶归根的乡情,也是苏州各类养老机构需要考虑和实践的重要工作。
启示之三:进一步加大传统伦理道德宣传,形成重视养老良好风尚。
新加坡老年人有困难解决的途径分别是:先子女、后兄弟姐妹、再社会团体协助解决,家庭里实在有困难解决不了的,经调查核实,才由政府承担。在中国,虽然各级政府没有明文规定家庭的“内部事务”,但随着老年人的增多,老年人已经成为构建和谐社会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老年人的问题解决好了,社会就安定,家庭就和睦。在现阶段和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无论是国情还是经济、观念等方面的原因,我国的城市老人绝大多数还是会选择居家养老。下世纪,许多独生子女家庭更要面临“四二一家庭”的养老严峻挑战。1996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简称《老年法》)的正式出台,是时代的产物,对落实、巩固家庭养老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实践证明,仅仅依靠《老年法》来维系家庭养老有时也难以奏效。也常在各类新闻媒体上看到子女不尽赡养义务或“空巢”老人双双病死在家中的负面报道。社会舆论在呼唤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的同时,也呼唤传统伦理道德——孝道的回归。实现家庭养老,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条件是需要传统的孝道观来维护。
篇10
摘 要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了我们党高度的理论自觉和文化自觉,工会要充分发挥组织优势,从认识、宣贯、践行三个层面,拓宽渠道,丰富载体,大力引导职工践行核心价值观,为全面深化改革、实现中国梦做出应有贡献。
关键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深刻认识 大力宣传 积极践行
党的十首次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体现了我们党高度的理论自觉和文化自觉,必将极大地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那么,工会如何引导职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笔者认为,应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深刻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中国主流意识形态的灵魂,是中华民族共同的思想道德基础,是实现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力量。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发展目标上的规定,是立足国家层面提出的要求。富强体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最大目标,既有当代的价值,更有传统的价值。民主和文明,是中华民族百年来孜孜以求的奋斗目标。和谐则综合了传统中的“和”的因素,又有重要的当代价值。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价值导向上的规定,是立足社会层面提出的要求。自由和平等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即在法律允许范围内保障人民群众的充分自由和个性化发展,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尊重和保障人权,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的权力。公正和法治是能够维护公民权益的手段,即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营造公平正义的社会环境,落实依法治国方略。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道德准则上的规定,是立足公民个人层面提出的要求。爱国和敬业是对祖国和职业的热爱,要求人们自觉维护祖国的独立、统一、尊严、荣誉和利益,严格遵守职业道德,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诚信和友善是对个人行为准则的规定,诚实守信,友好善良。
二、大力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工会拥有职工之家和娘家人的特殊角色,在宣传价值观方面具有独特的组织优势。
一是通过媒体宣传平台进行灌输。要充分利用宣传牌板、电子大屏幕、街道广场、彩虹桥等设施,张贴宣传核心价值观的标语;要利用工人俱乐部、文化宫、报刊、板报橱窗等宣传平台,大力宣传核心价值观的内涵,通过开展“我与核心价值观”大讨论、组织职工观看核心价值观专题讲座,把24字核心价值观,精准输入到职工的心坎上,使职工真正明白道德滑坡、拜金主义、形式主义、等价值取向的产生,源自于核心价值观的缺失。
二是通过职工活动平台进行灌输。活动是培育精神的土壤。要结合清明、五一、十一、元旦、春节等节日组织文艺演出活动,并在节目编排中融入核心价值观内容,使职工在寓教于乐中感受核心价值观的魅力。结合全国上下各地开展的“中国梦、劳动美”演讲、朗诵、读书竞赛等活动,开展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的书画展,把核心价值观融入到书法、绘画之中,使观展者在享受艺术的同时,感受到核心价值观的丰富内涵,通过搭建职工活动平台,源源不断地传递思想上的正能量,培育职工先进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是通过选树先进典型进行灌输。工会通过开展每年一届的道德模范评选活动,把本单位的道德模范、金牌工人、能工巧匠等先进人物的事迹,进行展出,还可以利用电视媒体进行宣传,将道德模范事迹刊印成小册子发放到职工手中,以道德模范的先进事迹感染职工、鼓舞职工,使职工自觉向模范学习,置身于企业大家庭之中,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核心价值观具有突出的实践性。它既是精神力量也是物质力量。工会在引导职工践行核心价值观的途径主要有:
一是是要引导职工在岗位上践行价值观。工会要引导职工树立市场经济意识,树立爱岗敬业、多劳多得的理念,积极投身劳动竞赛,保障职工经济权益;通过一系列先锋岗创建评选活动,选树培育一批爱岗敬业的楷模,通过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影响带动广大职工为企业建功立业,在平凡岗位上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二要引导职工在社会上践核心行价值观。
工会要引导职工自觉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诚信、友善、明礼、助人、自强不息等品格,通过道德讲堂活动,打造以德树人的典范,用道德力量引领职工实现长远发展;工会要引导职工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引导职工在家当好丈夫、好媳妇,讲孝道,在社会中做个好公民,保障职工社会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