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工技术基础知识范文
时间:2023-12-04 17:56:2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电工技术基础知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地基基础;倒塌;施工技术
前言
地基是房屋建设的基础,地基是否牢固决定着房屋的稳定性程度,地基基础是否稳固在建成之后是无法检测的,如果初始地基基础没有打好,那么当整个建筑完成后,地基的微小变化就会引起建筑的很大变动。地基的变化有塌陷、变形,在施工过程中,我们要采用合理的措施避免地基缺陷的产生。选择合理的施工技术,以及严格要求施工步骤,防范施工人员偷工减料,这些方法将能解决这一问题。
1 房屋建筑地基基础施工技术
1.1 静压力桩
现在很多大型建筑都运用桩基础技术建设地基,桩基础技术的优点在于可以将建筑的重量附加到深层的坚硬土层上,避免建筑重量压在浅层松软的土层上,避免了地基变形等问题。采用桩基础时,我们要在地基土层上打桩,传统的打桩技术噪音很大,现在很多建筑都在城市中心,人群密集处,噪音会对人类生活产生极大影响,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人们发明了静压力桩法,静压力桩技术是将较高的静压力施加到固定的桩上,由于静压力作用,桩节被缓慢压入地基中,这种方法大大减轻的施工的噪音问题。
1.2 振动沉桩
由于打桩时应用的设备体型巨大,重量大,不方便运输,所以很多建筑采用震动沉桩方法,此方法是利用振动器振动,产生振动力,在振动力作用下,使桩节周围土层松动,桩体就可以慢慢下沉了。此方法用到的设备简单,质量轻,方便运输,有更好的安装适应性,且运营成本低,从而越来越受到现代建筑行业的青睐[2]。
1.3 地基基础选型
一座建筑是否合格,最主要是看地基基础是否合格,一座建筑的重量都有地基承担,所以地基的稳固决定整个建筑的稳固程度。房屋地基的选型要看建筑的结构高度,如果建筑高度较高,对地基压力较大,所以地基的承载能力要很强,这时可以采用筏形地基,增加地基的承载力。这种地基结构的优点在于比一般结构更加稳固。在施工之前,工作人员要对施工现场的地基土层有一定了解,知道地基土层土质状况,选取最适合的地基结构。
1.4 灌浆
灌浆就是用高压设备将配好的水泥浆注入到地基底层,水泥凝固后,可以改良土质,起到加固作用,在应用此方法时要对施工地的土质物理结构有一定了解,在注浆过程中也要遵照规程,不然由于操作失误可能起不到加固地基的作用,还会破坏土层。
1.5 地基的勘察
地基勘察是施工前必做的准备工作,勘察是为了进行更好的设计。一般勘察包括:一,根据建筑设计图纸,了解建筑规模以及地基应设置的位置。二,对地基土层进行勘测,土层坚硬情况,对地基的稳定性进行评估,并对此地基容易产生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相应解决办法。三,针对单栋高层的建筑物,由于周围没有裙楼,重量集中,所以对地基的勘察要多点勘察,通常会设置四个以上的勘探点。
1.6 地下水的控制
地基的含水量也是影响地基的重要因素,地下水水位高会使地基土质松软,加大施工难度,所以在施工时要控制地下水位。承压的含水层渗透系数通常是自上而下呈递增变化,降幅相同,降水井越深,单井出水量也越大。管井一般要穿透含水层,这样可以提高渗透系数。每个地区的地质条件各不相同,建筑结构的不同对地基的要求也不同,地基中含水量土质等也都会影响地基的坚硬程度,所以我们要在固定的地基上建造适合此地基的建筑结构。
2 建筑地基施工技术控制要点[3]
(1)建筑地基的施工技术方法主要包含夯实法、换土法及注浆加固法等。夯实法要先进行测量,确定夯实点,然后对地下水位过高的地基加以处理,如果地基地下水位偏高,则应在地基表而铺设半米至两米厚的中度或较粗的砂石垫层,也可采用令地下水位有效降低的方式,每次夯实后都要对场地整平,反复夯实。(2)夯实环节完成后,我们要在注浆施工环节注意,首先对现场进行钻孔,注入浆液时浆液容易冒出,为了防止这一现象,可以在加固层上留有一米的不加固层,这样可以有效预防。同时,在涂层加固环节中一般应采用自上而下的流程。
3 如何保证房屋建筑地基基础工程合理施工
3.1 工程施工前进行严密勘察
施工进行前我们要到现场对其土壤和周边环境有很好的勘察,记录勘察结果,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对现场的勘察是否准确影响着后续选择的措施方法。在勘察中还要制定合理的目的和任务,这也是很重要的。
3.2 地基基础的施工技术需要完善
完成初始设计后,要对地基的施工技术进行更好的完善工作。施工开始前的勘察也是为了完善地基,了解了地基的土质后我们可以指定适合该地基的施工技术,只有采取有效的方法才能起到稳固地基的作用。
4 建筑物地基沉降的因果分析
4.1 地质因素
地址条件和每个地方土层的含水量、物理结构组成有关,土壤层的坚硬程度也不一样,会导致地基基础沉降,现在楼房建设发展迅速,地基的地质结构多种多样,这样地基的复杂程度大大提高,我们在施工前进行勘察,对现场地质有全面的了解,也是为了更好地预防地基下沉。
4.2 结构因素
现在楼房的高度越来越高,体型越来越大,这对地基的要求也提高很多,要求地基基础更加稳固,高楼层建筑本身重量大,对地基的载荷大,现代的施工多采取经济快速的方法,这势必会影响地基稳固性,留有安全隐患。我们应根据建筑物自身结构制定地基基础施工技术。
5 结束语
地基是楼房建设的基础,地基基础的施工技术决定着地基的稳固性,也就决定着整座楼房的安全性,所以地基基础施工技术是房屋建设的重中之重。俗话说,万丈高楼平地起,地基作为万丈高楼的重要支撑,是工程的基础工作,基础打好才能稳步向前。但地基的质量受各方面因素影响,我们要在施工前勘探地质情况,将可能产生的情况与措施想好。地基指的是建筑的基础持力层和下卧层,不同的地质对地基要求不同,这就对地基的施工提出了更为严格的技术标准,地基一旦完成,就无法检测其质量,所以我们要在施工过程中及时对出现的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如果不及时解决,留到后期工程,那么将造成资金的大量投入,并且可能留有极大的安全隐患。因此我们要将建筑工程地基基础施工的重要性重视起来,做好每一次基础工作,严格把关每一环节,对数据力求精确,严格遵照国家规定的建筑施工技术规范标准进行施工。但对我国目前的建筑工程房屋质量水平来讲,同国外发达国家的建筑物质量水平相比还存在诸多差距,尤其是建筑地基基础施工技术还存在许多需改进的问题,所以为了提升我国的建筑地基基础施工技术水平,对地基基础施工技术进行分析和探讨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宋东民.探讨建筑地基基础不均匀沉降原因与处理措施[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8(13).
篇2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 软基基础工程施工技术探讨
中图分类号:TV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水利水电基础工程一般指对水利水电建筑物和设备基础下的受力层进行提高其强度和稳定性的强化处理。岩质地基完整性好,强度高,一般不需要做特殊处理,而软基基础工程的施工技术直接关系着整个工程的建设质量和工程寿命,提高水利水电软基基础工程施工技术符合能源产业发展与结构调整的要求,国土资源利用与区域振兴的要求,国家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发挥软基基础工程新技术新方法在水利水电工程中积极作用,让其高效的为水利水电工程服务,促进水利水电基础工程建设的发展。
一、水利水电工程基建的全新规定
施工前要细致严谨的分析场地的地质状态,而且要以报告的形式呈现出来,在基础项目中应该有细致的建设图以及数据信息;对场地开展细致的规划布局,清除干扰建设活动的物质。在建设区域中,对于会干扰项目的管线沟渠等要认真的处置,避免在建设的时候产生负面作用;当在山地区域开展建设工作的时候,要提前对所在区域的地质状态进行细致的分析,针对或许会出现滑坡现象的区域要认真的处置,防止在建设的时候有突发问题;在建设的时候,要认真的检查机械,要规划好装卸的区域,而且要设置好通道,确保车辆能够通畅的运行;测量放线的定位控制线(桩)、水准基准点及基槽的灰线尺寸,必须复核,符合设计要求,并办理预验手续,且应妥善保护及经常复测;确保建设场地平整,而且要确保表层有坡度,以此来实现排水的标准,针对暂时性的排水设施要恰当的布局。
水利水电建筑物规模大、体形大、基础承载力要求高,绝大部分基础均为完整的岩石地基,少数次要建筑物受地形条件限制坐落在软基上,需要对该软基进行处理。目前水利水电基础工程常用的处理方法有换填垫层法,预压法,强夯法,强夯置换法,石灰桩法,灰土挤密桩,柱锤冲扩桩法,单液硅化法,碱液法,振冲法,砂石桩法,水泥粉煤灰碎石桩法,夯实水泥桩法,水泥土搅拌法,深层搅拌法,粉体喷搅法,高压喷射注浆法等。
二、水利水电工程软基基础施工质量控制
一方面,在水利水电工程浅基础施工时,为了提高工程的施工质量,满足工程的施工要求,施工人员在不放坡的情况下,就要严重测量放线基准直边进行切割处理。而当地下水位较高时,施工人员就要通过地质情况调查的相关数据,对其土方开挖的尺寸和深度进行适当的控制,以避免在基础工程施工的时候,受到周围水文地质的影响,使其基础工程的基土结构受到破坏。
另一方面,在对水利水电软基基础工程施工的过程中,施工人员要对其基础工程结构的承载能力和强度进行严格的要求,保证基础结构在使用过程中,不会出现问题,使水利水电基础结构有着很好的耐久性和防腐功能。此外,为了提高软基基础结构的稳定性,防止水利水电工程的混凝土结构出现开裂、倾斜的现象,施工人员就要根据相关的地基变形资料进行分析,采取相应的措施,对其进行处理。
三、水利水电工程软基基础作业方法
根据软基基础地质条件、范围、地形、道路等条件要合理确定基础工程的开挖区域及各区域的作业顺序,分段分层由上至下开挖支护;
对浅基础不需放坡时,应首先沿测量的基准灰线直边切出槽边的轮廓线,展开作业面;
降低地下水位与地面排水,均应根据当地工程地质资料、挖方尺寸、防止地基土结构遭受破坏等,采取集水坑、井点降水等措施降低地下水位,或采取两者相结合的措施降低地下水位。
四、软土地基处理的新技术
1、软土基础的特性
软土一般情况下都是有比较大的孔隙,在含水量上的比例也比较大,淤泥和淤泥质土在含水量上一般是在百分之五十到百分之七十之间,有时在液限上的比例甚至会更高,可能会达到百分之二百;低透水性,由于高含水量,在渗透系数k≤1(mm/d)的时候,透水性能就非常的差。这样,在承受强荷载作用后,孔隙水压力就会变高,地基的压密固结性能也会深受影响;低抗剪强度,通常,软土会呈现出软塑-流塑的状态,这样在有外部荷载的时候,抗剪性能就变得极差。在土层本身含有排水出路的时候,随着有效压力的逐步增加,就会慢慢的形成固结。相对应的,如果不存在优质的排水出路,在荷载增大的情况下,强度就会衰减。
2、软土层基础的处理
由淤泥、淤泥质土、冲填土、杂填土或其他高压缩性土结构组成压缩层的地基每平方米承受压力小于50kN的称为软土地基,软土地基的承载能力低至水利水电工程建筑物对地基要求的水平之下,但有时由于工程需要必须建筑,因此需要对软土层基础进行处理,主要通过排水巩固法来处理软土地基,具体方法为:
(1)替换法
适用于浅层软搦地基以及不均匀地基的处理,是将承载能力很小的土层换做符合构建地基标准的材质,如砂壤土、灰土、粗砂、水泥土等,但其工程量太大。换填材料---砂石:碎石、角砾、圆砾、粗沙、中砂等,粒径小于2mm的部分不应超过总重的45%;级配良好,不含植物残体、垃圾等杂质。当使用粉细纱或石粉时,应掺入不少于总重30%的碎石或泺石。砂石最大粒径不宜大于50mm;对于湿陷性黄土地基,不得选用砂石等透水材料。
(2)强夯法
适用于碎石土、砂土、低饱和度的粉土与粘性土、湿陷性黄土、素填土和杂填土等地基,一般对于河流冲积层、滨海沉积层,常采用此方法。具体的操作方法为,重锤做自由落体运动,撞击地面夯实土壤,达到坚固土层的目的。强夯处理范围应大于建筑物基础范围,每边超出基础外缘的宽度宜为基底下设计处理深度的1/2至2/3,并不宜小于3m。
(3)振动水冲法
适用于处理沙土、粉土、粉质粘土、素填土和杂填土等地基。振冲法的工具是振冲器,它类似于一根插入混凝土振捣器的机具,该中机具涵括了上、下两个喷水口。由于振动和冲击荷载的作用,地基中会先成孔,而后在孔内予以填充砂、碎石,进而分层振实或夯实,这样地基将得以加固。
(4)硅化加固法
借助电渗原理,利用网状的带孔眼的注浆管,采用电动硅化法,通过轮换诸如的操作手段,把硅酸钠溶液与氯化钙溶液注入土中,因为上述过程中会产生一系列的化学反应,进而生成胶凝物质,或者活化土颗粒的表面,这样土颗粒之间的连接性和土体力学的强度就会被提高,加固部位的半径会被扩大。
(5)灌浆法
将一些在自然状态下会自动从液态凝结为固态的材料,水泥砂浆、水泥浆、粘土浆、粘土水泥浆及各种化学浆材(比如木质素类、聚氨酯类、硅酸盐类)予以液化,使用气态和固态的压力推动其和地基、建筑、需要加固处理的地域与建筑和土壤相结合并且促使其固化凝和。
(6)加筋法
加筋法的一大特点为能够使地基的整体变形削弱。此种方法是利用钢筋的抗拉性能,将其插入地基土层中,将土质与刚筋融合为一整体,从而达到提高承载力的目的。
(7)桩基法
如果淤土较厚,含水率较高,孔隙也比较大,这样要想对其予以大面积的深处理的话就比较困难,这个时候打桩法就是一个不错的加固处理方法。
(8)土工合成材料加筋加固法
其手段是平摊荷载于地基,在可能出现塑性剪切破坏时,平铺于地基表面地土工合成材料将可以对面形的破坏起到组织作用;也可以在一定的程度上减小破坏的扩张,从而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
五、软质地基建设的品质管控工作
工程建设中要确保软基基础的强度足够高。由于地基本身是项目的基础,其负担着整个工程的重量,因此要有非常大的持久性和稳固性,其用到的物质要有非常高的应对腐蚀和防止冻害的性能,只有这样才可以有效的应对外在的力;开展地基建设工作的时候,要对工作区域设置合理的宽度,因为只有宽度合理才可以保证稳定性;要确保地基的变形是在特定的区间之中的,必须把该数值掌控在合理的区间内,否则就会使得建筑体发生缝隙,干扰到建筑物的品质。
结束语
综上所述,水利水电工程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工程项目,其软基基础工程施工技术的高低不仅关乎着整个水利水电工程的建筑质量,更与社会和民生紧密相关,因此,水利水电企业必须重视和加强提高软基基础工程施工技术,这样不仅能保证水利水电工程质量,还有助于促进我国水利水电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郭斌,孙自豪.浅谈水利水电基础工程施工技术[J].华章,2012,(22):270
[2]李海波.试论水利水电基础工程施工技术探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04):164
篇3
关键词:空冷岛;基础;支柱;施工技术
一、工程概况
某发电厂总设计分为4期工程,每期规划容量为2×600MW的发电机组,全部工程完工后总容量为4800MW。本期建设为二期工程,空冷岛基础采用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支柱为空心方柱,外形尺寸2500mm,壁厚350mm,保护层40mm,砼强度等级为C40。基础为桩基,承台A-A剖面,尺寸9000mm×9000mm×900mm,B-B剖面14000mm×10475mm×900mm,垫层100mm厚,砼强度等级C40。垫层100mm厚,砼强度等级C20,基础保护层40mm,支柱砼保护层40mm,钢筋为HRB335、HRB400级。
二、空冷岛基础及支柱施工技术
(一)垫层施工
垫层施工在地基处理并验收合格后,以空冷支架测量控制网为依据放出每个基础的控制轴线,然后立模板,模板用100×50mm木方,加固采用φ12短钢筋及φ48×3.5mm钢管组合使用,φ12短钢筋锚入地面,钢筋间距@600~@750mm。φ48×3.5mm钢管用12#铅丝绑扎木方连成一整体而具有一定的刚度。以木方为浇筑高程,中间用短钢筋均匀布设高程控制桩。浇筑时严格按高程点控制垫层标高。垫层表面用木抹拍实抹平。垫层混凝土初凝后,在垫层表面弹出基础的轴线、边线和柱子的轴线、边线,同时用红漆在垫层边标出基础的名称,以利于施工方便。
(二)钢筋施工
1、钢筋加工:钢筋翻样下料应按设计及规范制定料单,料单应准确地表示出钢筋的编号、型号、型式、数量、长度(包括弯钩长度、总长)、重量等,下料长度按照结构尺寸除去保护层计算,钢筋翻样料表经技术人员审核后,才允许加工。基础钢筋为双层网片,上下钢筋网之间的支撑用钢管扣件加固,支撑间距2.5米布置。
2、钢筋焊接
必须由专业人员(有焊工证)操作,在批量焊接前要做班前焊,试验合格后方可进行批量焊接。三向温度应力钢筋、柱环向钢筋采用绑扎搭接,柱环向钢筋搭接长度为40d,同一截面的绑扎接头至少相隔三排钢筋,相邻接头的间距应大于一米,温度应力钢筋按规范要求搭接。环形柱纵向钢筋接头位置按设计图所示要求除外,从承台顶面以上不得有接头。且对Φ25的HRB335钢筋采用闪光对焊连接,Φ25的HRB335钢筋采用直螺纹连接。
3、钢筋安装
钢筋现场安装、绑扎前要划出定位线,基础底板钢筋要全扣绑扎,承台底面钢筋保护层厚度为150mm,承台顶面钢筋保护层厚度为40mm,柱纵向受力钢筋保护层厚度为35mm。环形柱段钢筋按照柱边线扣除保护层后进行安装,同时用线坠进行吊线保证垂直,因柱段钢筋多而且型号大,上部插筋必须搭设简易脚手架来进行固定。浇筑混凝土时,安排专人维护,防止在浇筑时钢筋位置发生偏移。
(三)模板工程
本工程模板采用光面玻璃钢竹胶模板,在地面按予先设计进行拼装,支撑竹胶合板的木楞选用50×100方木,木材要求干燥,不准有裂纹、腐蚀等现象,木楞间距300,木楞沿板方向用木螺丝固定在竹胶模板背面,木楞端头应相互错开100。拼装好竹胶模板,运至现场进行组装,用吊车配合组装。模板及其支架应根据工程结构形式、荷载大小、地基土类别、施工设备和材料供应等条件进行设计。模板及其支架应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刚度和稳定性、能可靠地承受浇筑混凝土的重量,侧压力以及施工荷载。
本工程为达到清水砼质量标准,减少模板拼缝并提高砼的光洁度,决定外模板采用定型组合钢模板,定型钢模刚度好,弧度均匀,由专业厂家制作加工。整个柱身分3片组装,模板高度为3.0m,定型钢模面板采用4mm钢板,加固肋采用槽钢,模板底部和顶部设钢制梯形分割条,接缝采用对接形式,夹海绵条避免漏浆,采用螺栓连接加固。模板提升使用吊车提升,倒链安装就位,加固除本身连接外,外部使用丝杠调节加固。
内模板采用定型组合小钢模,使用P1015小钢模组合连接,水平围檩使用槽钢,槽钢与小钢模点焊加固,为保证模板水平接茬不出现错台现象,需要在模板下部接茬部位增加一道槽钢围檩,通过紧固围檩来达到防止错台的目的。内模设木分割条,便于拆模。模板底部夹海绵条,避免漏浆。内外模板通过内外架子来支撑,模板加固必须保证同心度,每层砼浇注完毕不粘模即可将模板拆除用吊车提升到上一层。因顶部1.6m高度为实心结构,为了拆除支架柱内脚手架,节约材料,在35.9m标高处预埋4[20#槽钢作为上部柱头的支撑平台。
预埋件安装:铁件安装应在安装模板前固定于钢筋支架上,安装前应检查铁件的外形尺寸、数量,安装时应抄标高、拉白线,确保铁件安装满足设计要求。铁件安装时使用钢筋与预埋铁件焊接牢固,为防止铁件周围跑浆到铁件表面,应在铁件四周固定一圈海绵条。
模板拆除时,应考虑砼强度,侧模拆除时应在砼强度能保证其表面及棱角不因拆模板而受损后或达到强度的30%时方可拆模,拆下的模板应及时运走,清理,做到活完场清。
(四)混凝土工程
承台基础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5,环形柱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40。混凝土施工前必须对水泥、砂、石及外加剂等材料进行试验,合格后方可进行施工。混凝土配合比必须经过试验室试配确定。搅拌站在混凝土搅拌前计量器具进行检验,合格后方可搅拌,搅拌时
必须严格按配合比进行。
混凝土浇筑前,必须先清理模板内的杂物,并对支撑系统、对拉螺栓、模板、钢筋工程进行检查,并经四级验收合格后方可浇筑混凝土。浇筑混凝土时,混凝土自由倾落高度不得超过2.0m,基础每次下料高度(即浇筑厚度)控制在0.5m左右,以防高度增大
混凝土振捣人员要具有丰富的混凝土施工经验的专业人员操作,保证混凝土的施工质量,做到内实外光。振捣时采用插入式振捣器,
振捣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垂直振捣,即振动棒与混凝土表面垂直;一种是斜向振捣,即振动棒与混凝土表面成40~45度。本工程中,
基础采用垂直振捣与斜向振捣相结合。振捣时要做到快插慢拔,快插是为了防止先将表面混凝土振实而与下面混凝土发生分层、离析现象;慢拔为了使混凝土能填满振动棒抽出时所造成的空洞。混凝土浇筑应分层进行,分层厚度为500mm,混凝土振捣密实,振捣棒应插入下层且一超过50mm,以利新旧混凝土接合密实。同时在振捣上层混凝土时,要在下层混凝土初凝之前进行。振捣时要掌握好振捣时间,
不过振也不漏振,一般每点振捣时间为20~30s,但应视混凝土表面呈水平不再显著下沉,不再出现气泡,表面泛出灰浆为准,振捣时设专人配合振捣操作人用手锤轻击模板检查是否振捣密实。振捣器插点要均匀排列,本方案要求插点间距300-400mm。
浇筑时必须设专人监护模板、钢筋的变化,如发现变形、移动时,
立即停止浇筑,并在已浇筑的混凝土初凝前修好。为避免混凝土表面出现裂缝,基础承台表面在混凝土初凝前用木抹子抹3~5遍压实,再用铁抹子压光。混凝土养护采用覆盖塑料薄膜保水,养护时间不少于14天,以防止混凝土出现温度裂缝。
混凝土的表面处理:混凝土振捣结束后应及时用木抹子搓平,并在混凝土初凝前用铁抹子压光,清除多余的浮浆并复核混凝土面标高,防止混凝土面层出现收缩裂缝,浮浆过多部位可适当撒一层清洗过的碎石。抹面人员掌握好收面时间,压面不得少于三道,待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后及时进行养护。
混凝土的施工缝留设及处理:在基础表面设水平施工缝,在混凝土初凝前,清除混凝土表面未凝固的砂浆,使混凝土水平施工缝处形成干净粗糙的毛面,终凝前进行刷毛处理。浇筑前冲洗干净,不得有积水。
结束语
通过以上的论述,我们很容易的看出,电厂机组空冷岛基础及支柱是施工的关键技术,总结工程中的经验,可供电厂机组空冷岛同类工程参考。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高压输电线路;基础施工质量;尺寸控制
中图分类号:TM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6)08-0115-01
近年来,国家对于电网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不断增大,电网工程项目也在不断增加,有效地保证了人们的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用电需求。但与此同时,电力设施所导致出现的安全事故也在不断增多,特别是在电力供应传输的高压输电线路方面,像施工程序混乱、施工质量不过关等因素都会造成安全事故。高压输电线路施工通常来说可以经过基础施工、铁塔组立、架线施工这三大工序,而其中基础施工对于高压输电线路来说至关重要。因此,必须要加强高压输电线路中基础施工的质量及尺寸控制,减少输电设施安全事故。
1 高压输电线路基础施工质量及尺寸控制的重要性
1.1 高压输电线路基础施工质量的重要性
在高压输电线路工程建设中,基础工程建设的质量就相当于人身体中的双腿,只有保证强大有力的基础设施,才能支撑起高压输电线路的后期建设,才能有效保证输电线路的安全正常运行[1]。如果高压输电线路基础施工质量的不达标,有可能导致线路装置中输电线路铁塔螺栓被拉出和基础发生沉降等事故,甚至有可能引起输电线路铁塔发生倒塌等严重后果。
1.2 高压输电线路基础施工尺寸控制的重要性
对于高压输电线路的建设来说,基础施工是为了保证铁塔能够在设施中稳固树立。而基础施工的尺寸对于铁塔或电杆就显得非常重要,如果尺寸发生偏差或者间距控制过大的话,那么铁塔就无法进行组立,高压输电线路基础施工将会无法继续发挥作用。只有保证基础施工中基础高差、根开这些数据核算准确,并且在施工的过程中按照核算数据有效进行控制,那高压输电线路基础施工工作才能顺利开展。
2 高压输电线路基础施工质量及尺寸控制存在的 问题
为了更加有效加强对施工质量的控制,就必须要对当前高压输电线路特别是基础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具体来说,高压输电线路基础施工过程中质量和尺寸控制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方面,在高压输电线路进行基础施工的过程中,没有注意对基础施工进行针对性的设计。对高压输电线路的铁塔基础进行施工时,需要将一部分的塔架深埋在地下,才能确保整体的输电线路能够稳定运行[2]。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会出现设计方法、设计标准和具体的高压输电线路实际情形不相符合,使得高压输电线路基础施工的安全系数较低,导致了输电线路施工质量问题事故频发。在设计中也缺乏对铁塔安装的土质考虑,像在软土质中进行铁塔施工时,对软基的处理不当和尺寸控制方法的无针对性,导致铁塔组立之后在运行过程中会出现地基沉降使得铁塔出现倾斜、倒塌,影响高压输电线路的安全运行。
另一方面,自然因素对于高压输电线路的基础施工也具有重要的破坏性,包括大风、暴雪、雷电等天气现象或者地震、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如果缺乏有效的保护措施,铁塔会由于外界的作用和侵袭而导致输电线路出现断裂和铁塔出现倒塌。比如说,铁塔如果缺乏有效的根基防护措施以及输电线路离树枝距离过近的话,一旦出现大风,输电线路就有可能被树枝等刮破、铁塔出现倾斜倒塌的问题。因而对于高压输电线路基础施工而言,人为主观因素和自然客观因素的作用和影响都不容忽视,需要及时有效的解决。
3 做好高压输电线路基础施工质量及尺寸控制的 措施
在高压输电线路的基础施工过程中,主要可以分为以下阶段,如图1所示,只有加强对各个阶段的控制,才能保证基础施工的质量和尺寸控制符合设计和施工要求[3]。
3.1 复测阶段
作为高压输电线路基础施工的初始阶段,必须要做好复测阶段工作。首先要按照设计的施工图纸对线路的挡距、高程、转角度等设计参数,找到输电线路的中心桩和方向桩,并进行标示。如果复测的桩位和设计数据相差相差较大时,需要及时联系设计方进行处理,对发现有丢失桩位的要及时进行补充。
3.2 分坑阶段
在分坑阶段,要将检测仪器放于中心桩处,对方向桩的方位进行方向复查,保证复查的准确性。通过下视镜对坑位进行确认,减少桩位和设计的误差。并对各坑位的角度分布确定,画印做好标志,以便于施工人员开挖。
3.3 开挖阶段
在基坑被挖开之后,技术人员需要进行详细的技术参数分析和研究并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确定各基坑开挖的深度和测量深度的基准点。要严格按照技术要求进行挖底,每挖一定距离(通常为50 cm)就需要进行悬吊测量,确保开挖的尺寸尽可能地不会偏离[4]。如果挖坑超出设计要求距离较多时,要采用素混凝土进行回填,保证基坑底部的硬度,降低发生沉降的概率。
3.4 支模阶段
高压输电线路基础施工尺寸控制的重点在于支模阶段,在进行支模时,要对成型基坑的坑深、坑底尺寸、基坑根开进行测量,检查其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对于不符合的要及时修正。而后根据测量核定坑位中心点,由中心点进行钢筋扎绑,确保钢筋的立柱中心和基础中心在同一平面上,支模阶段测量模板和根开要符合设计要求。
3.5 浇筑阶段
浇筑阶段是高压输电线路基础施工的重点环节,其质量和尺寸控制是否符合要求全在于此阶段,特别是在下料过程中有可能会造成支模模板出现偏离。因此,在浇筑阶段要严格对浇筑材料像砂石、水泥、水等进行合理配比,通过搅拌机对浇筑材料进行拌匀。对于较深的基坑,要采用串筒下料的方式防止浇筑材料出现离析。在浇筑时,要注意按要求制作试块,浇筑材料要依据试块质量进行施工。
3.6 完工阶段
在基础施工浇筑阶段完成之后,需要对浇筑质量进行验收,检查每条腿基础的顶面高差和设计是否一致,转角塔还需要对基础顶面抹程斜平面,达到设计要求。当然,在基础施工完成之后,需要注意对高压输电线路基础施工的养护,像对成品表面加遮盖物、进行浇水,冬季则需要做好保温工作。可以使用木方对铁塔基础面各棱角进行保护,地脚螺栓要涂抹黄油并且绑扎,防止组塔前被刮破和被腐蚀。
4 结 语
总而言之,高压输电线路是一项系统设施工程建设,输电线路的基础施工质量及尺寸控制在维护输电安全性能方面和保证输电稳定性上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在高压输电线路的基础施工过程中,要分阶段逐一完成对高压输电线路的施工工作,加强对基础施工的过程控制,提高施工人员队伍安全质量意识,保证高压输电线路基础施工的质量及尺寸控制。
参考文献:
[1] 张建民.谈高压输电线路基础施工的质量及尺寸控制[J].山西建筑,
2012,(18).
[2] 杨祚华,潘鸿.高压输电线路施工质量控制措施研究[J].科技与创新,
2014,(23).
篇5
【关键词】建筑防水;施工技术;要点
0.引言
建筑的渗漏问题一直以来都是建筑质量控制的重点之一,也是住户反应最为强烈的问题之一。许多建筑在使用不久之后便会出现屋面漏水、墙壁渗漏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发生轻者会给建筑的美观带来影响,重者则会影响到建筑的使用寿命以及使用安全。面对渗漏问题,人们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来治理,可是效果却是不尽如人意。所以,建筑防水工程意义重大。本文就建筑防水工程的施工技术要点进行初步分析。
1.建筑防水材料的选用
据有关部门对防水工程出现渗漏现象分析结果显示,渗漏原因中由于材料不良造成的占20%~30%,由于施工粗糙造成的约占45%~48%,由于设计存在问题造成的占18%~26%,建筑防水工程所谓四漏(屋面漏、厕浴间漏、外墙体渗漏和地下室漏)问题已成为常见的质量通病,应引起注意。
1.1刚性防水材料
防水混凝土兼有结构层和防水层的双重功效。其防水机理是依靠结构构件(如梁、板、墙体等)混凝土自身的密实性,再加上一些构造措施(如设置坡度、止水环等)达到结构自防水的目的。
1.1.1作业条件
完成钢筋、模版的隐检、预检的验收工作,并应在隐检、预检中查穿墙螺栓、设备管道、施工缝及位于防水混凝土结构中的预埋件是否已做好防水处理;提前编制施工方案;配合比经试验确定。
1.1.2材料要求
水泥:应用不低于32.5级的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也可以用矿渣硅酸盐水泥;砂子:应该用中砂,含泥量不大于3%,泥块含量不得大于1.0%;石子:应该用卵石,最大粒径为5~40mm,含泥量不大于1.0%,泥块含量不得太大;掺和料:其掺量应该由实验确定,等级符合规范要求。
1.2沥青防水卷材
沥青防水卷材是用原纸,纤维织物等胎体材料渗涂沥青,表面撒布粉状,粒粉或片状材料制成的可以卷曲的片状防水材料。石油沥青纸胎是我国传统的防水材料,目前在屋面工程中仍然占主要地位。它具有低温柔性好,防水层耐用年限短,价格低的特性。在地下防水层施工时,当地下水位较高时,铺贴防水层前应该降低地下水,地下水位到防水层底标高下30cm,并保持到防水层施工完成;铺贴防水层的基层表面应将尘土杂物清扫干净,表面残留的灰浆硬块及突出部分应该清除干净,不得有空鼓、开裂、起砂和脱皮的现象;防水层所用的卷材、基层处理剂、属于易燃物品,应该单独存放,远离火源,做好防火工作。卷材防水材料的材料要求必须符合规范,必须有出厂质量合格证,有相应资质等级检测部门出具的检测报告。卷材防水层空鼓,发生在找平层与卷材之间,且多在卷材接缝处,其原因是找平层不干燥,汗水率大,空气排除不彻底,卷材没有粘结牢固。
1.3涂膜防水材料
合成高分子防水材料是以合成橡胶或合成树脂为主要成膜物质,加入其他辅助材料配制而成的单组份或多组分防水涂料。与常用的材料相比,显得比较新型。涂刷在基层表面后,经过溶剂的挥发或水分的蒸发或各组分间的化学反应,形成坚韧的防水膜,起到防水、防潮的作用。涂膜防水层完整、没有接缝、自重轻、施工简单方便、易于修补、使用寿命长的特点。如果防水涂料配合密封灌缝材料使用,可以增强防水性能,有效防止渗漏水,延长防水层的耐用期限。由于双组分.多组分聚氨脂涂料含有大量有机溶剂,对环境污染严重,在某些方面遭到禁止使用,因此使用单组分聚氨脂防水涂料,这类涂料是以聚醚为主要原料,配以各种助剂制成,属于无有机溶剂挥发的单组分柔性涂料,其固体含量低强度高延伸率大于80%,拉伸强度大于1.9%。涂膜防水层操作过程中,操作人员要穿平底鞋作业。涂膜防水施工时,不得污染其他部位的墙地面。涂膜层施工后,要严格加以保护,任何人不得进入,也不得在上面堆放杂物,以免损坏防水层。防水保护层施工时,不得在防水层上拌砂浆,铺砂浆时铁棒不得触及防水层,要精工细作,不得损坏防水层。
2.建筑防水工程施工技术要点
2.1分格缝的设置技术
分格缝应设置在屋面板的支承端,屋面转折处、防水层与突出屋面的交接处,并应与屋面板缝对齐,使防水层因温差的影响,砼干缩结构变形等因素造成的防水层裂缝,集中到分格缝处,以免板面开裂。分格缝的设置间距不宜过大,当大于6m时,应在中部设一"v"形分格缝,分格缝深度宜贯穿整个防水层厚度。当分格缝兼作排气道时,缝可适当加宽,并设排气孔出气,当屋面采用石油、沥青、油毡作防水层时,分格缝处应加200mm~300mm宽的油毡,用沥青胶单边点贴,分格缝内嵌填满油膏。
2.2屋面找平层技术
屋面采用建筑找坡与结构找坡相结合的做法。先按3%的结构找坡后,再在结构层上用1:6水泥炉渣或水泥膨胀砼石找坡,再做25mm厚1:2.5水泥砂浆找平层,建筑找坡时,一定要找准泛水坡度,流水方向,将最高点与泄水口之间用鱼线拉直、打点、打巴、泄水口处厚度不得低于30mm。浇砌时,一定要用滚筒和尺方滚、压赶、使其密实。
2.3屋面隔离层技术
在施工中因地制宜,取长补短,把面上的这一层二布三油卷材防水层做在找平层与刚性层之间,既起了隔离层的作用,又不被日晒雨淋,既防止油膏老化,又起了防水作用。在做卷材施工时,应注意基层上涂刮基层处理剂,要求薄而均匀,一般干燥后,当不粘手才能铺贴卷材;卷材防水层的铺贴一般应由层面最低标高处向上平行屋脊施工,使卷材按水流方向搭接,当屋面坡度大于10%时,卷材应垂直于屋脊方向铺贴;铺贴方法:剥开卷材脊面的隔离纸,将卷材粘贴于基层表面,卷材长边搭接保持50mm,短边搭接保70mm,卷材要求保持自然松弛状态,不要拉得过紧,卷材铺妥后,应立即用平面振动器全面压实,垂直部位用橡胶榔头敲实;卷材搭接粘结:卷材压实后,将搭接部位掀开,用油漆刷将搭接粘接剂均匀涂刷,在掀开卷材接头之两个粘接面,涂后干燥片刻手感不粘时,即可进行粘合,再用橡胶榔头敲压密实,以免开缝造成漏水;防水层施工温度选择5℃以上为宜。
3.建筑防水工程的质量控制
加强防水工程现场材料质量检验和施工过程的质量监控力度,“十二五”期间要在一些有条件的地区和一些重点工程实行防水工程质量保证期制度,让防水工程质量的直接责任方承担防水工程保修费用和连带的赔偿责任,使我国的建筑防水技术发展和进步建立在可靠的工程质量基础上。在健全防水工程质量专项验收制度的同时,要强调防水工程使用方管理维护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保修期内防水工程的维修虽然由施工方负责,但要分清是施工方责任还是使用方使用不当责任,其维修费用及赔偿费用由负责方负责。同时,鼓励新型建筑防水材料在工业和民用建筑中得到广泛应用。
4.结语
总而言之,防水工程是一项系统工程,首先要了解防水材料的特性,其次要清楚该种防水材料的施工工艺,最后是必须严格按照设计及相关规范的细节进行施工,以满足建筑物及构筑物的防水耐用年限,实现防水工程的高质量及良好的综合效益。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特高压直流;接地极线路;绝缘基础;运维
中图分类号: TM726 文献标识码:B
2014年1月27日,目前世界上输送容量最大、输电距离最远的直流工程――哈密南―郑州±8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投运。哈郑工程是国家实施“疆电外送”的首个特高压输电项目,是世界上首个±800kV/800万kW的直流输电工程,也是大型火电、风电基地电力打捆送出的首个特高压工程,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创新意义。本文在±800kV哈密-郑州直流特高压输电线路接地极线路绝缘基础施工经验的基础上,对±8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接地极线路绝缘基础工程施工、验收、运行检查进行探讨并提出建议,以期为今后±800kV接地极线路工程建设运维提供参考。
1直流接地极线路绝缘基础
1.1直流接地极线路
直流输电接地极引线接在换流站直流电压中性点与接地极之间的线路,通称接地极线路。接地极线路可采用架空线路,也可采用电缆线路。由于接地极线路一般长约十至数十公里,所以多数工程采用架空线路。在直流系统以大地回流方式运行时,流过接地极线路上的电流等于极线路上的电流。因此接地极线路导线总截面应与极导线截面一样,但对于双极直流系统,考虑到以大地回流方式运行时间较短,因而一般按热稳定要求选择接地极线路导线截面。接地极线路杆塔可根据机械负荷选择水泥杆或木杆、铁塔,导线分两组对称地布置在杆塔两侧。由于接地极线路导线总截面较大,因而对于平地或小丘陵地形,当机械负荷允许时,线路杆塔可用水泥杆或木杆;在山区,当杆塔机械负荷较大时宜选用铁塔。当采用铁塔时,在接地极附近一定范围内,必须使铁塔基座与地绝缘,防止塔脚电腐蚀。接地极线路上电压主要是电流产生的压降,因而靠近换流站端最高,靠近接地极最低,最高电压一般也只有数千伏。按绝缘要求,可用一片绝缘子,但考虑到可能出现零值绝缘子,一般采用两片以上直流绝缘子。由于接地极线路绝缘强度很低,因而很容易遭受雷击,并且雷击后续流难以熄灭,容易造成绝缘子烧坏而发生掉线。因此在绝缘子两端应加装招弧角,以保护绝缘子。
1.2基础电腐蚀原理
接地极线路正常运行时,只会有不平衡电流通过接地极,但是当输电线路一极导线发生故障,另一极导线则会利用接地极作为回路,以保证输电线路的继续运行。在陆地环境下,接地极的入地电流通过土壤中的电解溶液导电,使得接地极附近地下金属构件可能产生电腐蚀现象。
产生电腐蚀主要是因为地下金属构件为地电流传导提供了比周围土壤更强的导电特性。由于地下金属构件的集流效应,地下金属构件一部分汇集了地中电流,使得构件上的电流密度更大,构件的另一部分又将电流释放到土壤中,这个过程会对金属构件形成电腐蚀。
1.3绝缘基础设计要求
(1)电力行业标准DL/T5224《高压直流输电大地返回运行系统设计技术规定》,对靠近接地极约2 km以内的杆塔,基础对地和杆塔对基础应绝缘。在断开接地引下线情况,铁塔绝缘电阻宜大于500Ω。
(2)国家电网公司企业标准Q/GDW229-2008《±800kV直流输电系统架空接地极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第3. 0.7条规定:“对距接地极馈电系统外环2km 以内的接地极线路铁塔和接地极址内导流系统架空线路的铁塔,其基础对地和铁塔对基础均应按设计要求进行防腐绝缘处理。”
(3)郑州800kV换流站至陈家接地极线路工程设计总说明要求:N120~N128塔基础采用绝缘处理。施工图设计要求基础整体(包括基础底板下平面)用玻璃纤维布包裹三层,每层涂沥青一次,共四次,使基础与外界绝缘。
图1为基础绝缘处理技术措施示意图,所有需进行绝缘处理的基础均按照此图施工。进行绝缘处理的基础地脚螺栓采用热镀锌防腐,对需要火曲的地脚螺栓,应先火曲,再热镀锌。进行绝缘处理的基础不可采用混凝土浇筑地脚螺栓保护帽,为防盗起见,可将地脚螺栓螺帽与螺杆焊接为一体,并在地脚螺栓外侧密实涂抹环氧树脂涂层以利防腐,如图1所示。
2 绝缘基础原材料要求
2.1 原材料及器材规定
接地极线路工程使用的原材料及器材必须符合下列规定:
(1)有该产品出厂质量检验合格证书;
(2)有符合国家标准的各项质量检验资料。材料出厂报告应完整,齐全,材料的型号及规格应符合设计要求。不同批的材料到达现场后应进行检验,并分别储存,且应做好明显批次标志;
(3)对砂、石等无质量检验资料的原材料,应抽样并经有检验资格的单位进行检验,合格后方可采用;
(4)对产品检验结果有疑义时,应重新抽样,并经有资格的检验单位检验,合格后方可采用。
2.2 接地极绝缘基础主要的原材料
接地极线路工程使用的原材料及器材必须符合下列规定:
(1)绝缘玻璃纤维布
绝缘处理的基布用无碱玻璃纤维布,碱金属氧化物含量应不大于0.8%,如EW200。
(2)硬质绝缘板
选用环氧玻璃布层压板,其主要技术参数,见表1。
(3)沥青涂料
无具体规格要求,选用防水性好、耐久性好的改性沥青。
3绝缘基础施工技术方法
特高压接地极线路的铁塔基础包括基础垫层及放置于该基础垫层上的基础主体,在该基础主体的上部预埋有地脚螺栓,该地脚螺栓的上部从基础主体的顶面竖直向上伸出,在基础主体的表面上由内至外依次包覆有第一沥青胶层和第一玻璃纤维布层,然后在基础垫层与基础主体的配合面上由内至外依次包覆有第二沥青胶层和第二玻璃纤维布层。基础表面通过沥青胶层和玻璃纤维布层绝缘,满足了特高压接地极线路的安全运行要求,保证了特高压接地极线路的可靠性;而且,采用沥青胶和玻璃纤维布作为绝缘材料,造价低,施工简便,环境污染小,绝缘效果好。
3.1基础对地绝缘施工方法
特高压接地极线路的铁塔绝缘基础主要包括基础垫层和放置于该基础垫层上的基础主体,在该基础主体的上部预埋有地脚螺栓,该地脚螺栓的上部从基础主体的顶面竖直向上伸出,在基础主体的表面上由内至外依次包覆有第一沥青胶层和第一玻璃纤维布层,在凝固后由内至外依次包覆有第二沥青胶层和第二玻璃纤维布层。表面通过沥青胶层和玻璃纤维布层绝缘,满足了特高压接地极线路的安全运行要求,保证了特高压接地极线路的可靠性。采用沥青胶和玻璃纤维布作为绝缘材料,造价低,施工简便,环境污染小,绝缘效果好。
3.2铁塔与基础绝缘施工方法
为保证铁塔与基础绝缘,对所有需要做绝缘的基础塔座板处做如下处理:
(1)每个塔腿塔座板与基础立柱顶面间加一块玻璃钢绝缘板,厚度5mm,其大小及开孔尺寸应与相应的塔座板保持一致。同时此板的抗压强度不小于14N/mm2 。
(2)每个塔腿塔座板与螺栓垫片间加一块玻璃钢绝缘垫片,此垫片的厚度为5mm,其大小尺寸应与相应的螺栓垫片一致,开孔直径应与相应的塔座板尺寸一致,同时此板的抗压强度不小于100 N/mm2 。
(3)为防止铁塔塔座板与地脚螺栓接触,在地脚螺栓外套一玻璃钢护套,该玻璃钢护套位于基础立柱顶面与螺栓垫片之间,并需保证能有效隔断塔座板与地脚螺栓之间的接触;塔座板孔壁内侧及地脚螺栓外侧需涂绝缘漆加强绝缘效果。该玻璃钢护套的抗压强度不小100N/mm2。
3.3施工注意事项
现场施工时应注意以下事项,以严格控制施工质量,保证完工后基础绝缘性能。
(1)施工时应保持鞋底干净。
(2)对于坑壁地土质松软的基础,应对坑壁进行加固,以防泥土坍塌,影响施工质量。
(3)施工时保护玻璃纤维布接头干燥,不准带入空气,防止接头处出现缝隙。
(4)保证刷沥青胶均匀、不露底、不反复涂刷。铺贴时要按横向顺序用力滚压,排出残存空气,防止玻璃纤维布出现空鼓现象。
4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接地极线路绝缘基础的质量检验标准和方法
接地极线路绝缘基础的质量关系着接地极线路能否长期安全可靠的运行,国家电网公司在标准Q/GDW229-2008《±800kV直流输电系统架空接地极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中对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接地极线路绝缘基础的质量检验标准及方法做了如下规定。
4.1 基础防腐绝缘施工标准
(1)第7. 2. 1条 铁塔基础防腐绝缘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a 按设计要求,制定基础防腐绝缘施工技术方案;
b防腐绝缘产品的质量和技术要求应符合有关标准的要求并满足设计文件规定;
c 基础的底面和各侧面的防腐绝缘施工应严格按设计规定进行。
(2)第7. 2. 2条 防腐绝缘施工完成后应及时测量基础对地的接触电阻,并符合设计要求。
4.2 铁塔防腐绝缘施工标准
(1)第8.3.1条 铁塔与基础间防腐绝缘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a按设计要求,制定铁塔与基础间防腐绝缘施工技术方案;
b防腐绝缘产品的质量和技术要求应符合有关标准的要求并满足设计文件规定;
c在基础顶面和塔脚板之间垫环氧树脂垫片或其它绝缘材料时,应确保其规格和尺寸满足设计规定。
(2)第8.3.2条 当铁塔和基础的防腐绝缘均施工完毕后,按第11.0.6条规定的要求浇筑基础保护帽。
(3)第8.3.3条 防腐绝缘施工完成后应及时测量接触电阻,并符合设计要求。为了防止直流大地回流对铁塔的腐蚀,需要将接地极附近的铁塔和基础之间进行防腐绝缘处理,不使其在铁塔上形成环流,因此本条规定按设计要求采取措施,确保铁塔和基础之间接触电阻满足设计要求。当设计无要求时,在断开接地引下线情况下,接地装置与铁塔的接触电阻宜大于500Ω。
(4)第11.0.6条 绝缘材料保护帽的绝缘材料配合比应符合制造厂的技术规定,防腐绝缘施工应符合设计的要求。
5基础对地绝缘电阻的测量方法
绝缘电阻指被试品施加的直流电压U与此时流过被试品泄漏电流Ig的比值,即R=U/Ig。基础对地绝缘电阻反映接地极线路绝缘基础与大地之间的绝缘程度,相关标准规定该值不得小于500Ω。
实际工作中,一般采用以下方法测量基础对地绝缘电阻:
(1)使用万用表的欧姆档;
(2)万用表一端连接在地脚螺栓上,另一端连接在地面上,测量出电阻即为基础对地的接触电阻,如图3所示。
测量中需要注意以下问题:
a绝缘电阻值受温度影响较大,当温度升高时,绝缘介质中的极化加剧,电导增加,致使绝缘电阻值降低,因此,热状态下测得绝缘电阻值比冷状态下要低。
b当试品温度低于周围空气的“露点”温度时,潮气将在绝缘基础表面结露,形成水膜,从而增加绝缘基础表面泄漏,导致绝缘电阻值降低。
6接地极线路绝缘基础相关运行检修规程规定
接地极线路运行维护单位应定期对接地极线路进行维护和检查,维护检查的项目和周期与该系统的直流输电线路相同。
DL/T251-2012《±800kV直流架空输电线路检修规程》中第11.2.7条规定,应定期对接地极线路进行维护和检查,维护检查的项目及周期与该系统的直流输电线路相同。
7接地极线路绝缘基础运行维护建议
7.1强化巡视检查工作
运行维护单位需要强化接地极线路绝缘基础的巡视检查工作,重点检查地脚螺栓有无松动,螺栓垫片及玻璃钢垫片有无松动及破损情况。如有松动,要及时紧固;如有破损,要及时更换。
7.2加强测量监测工作
基础对地绝缘电阻值是接地极线路绝缘基础运行维护中的重要参数,需要加强对该参数值的测量监测工作。当该值不满足标准要求,即当其小于500 Ω时,说明基础对地绝缘受到破坏,需要及时处理。
结语
特高压直流输电系统架空接地极线路绝缘基础是一个较为复杂的问题,是预防基础电腐蚀的重要措施,运行检修的经验还不足。做好接地极线路绝缘基础的施工运行检修工作需要由科研、设计、制造、施工、运行等单位共同努力,只有认真分析研究,注重细节,制定有效对策,采取综合治理的方式,不断进行专项改进治理,才能达到较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刘振亚,舒印彪,曾庆禹,等.特高压电网[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
[2]高理迎,郭贤珊,董晓辉.接地极入地电流对杆塔腐蚀及防护研究[J].中国电力,2009,12(42):38-41.
篇7
【关键词】输电线路;盐渍土;低碱水泥;抗腐蚀混凝土
1.引言
哈密南―郑州±8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工程(甘3标段)基础结构型式为直柱柔板式基础、现浇阶梯基础、插入式基础和岩石嵌固式基础。铁塔全部位于强腐蚀地段,基础混凝土强度等级C40,垫层为C25级。线路所处地质为盐渍土较为严重的弋壁滩,部分路段在季节性湿地。沙尘气候多,全国最大的风能产业“陆上三峡”就位于该地区。
2.施工技术难点
2.1抗腐蚀混凝土原材料的选择。本工程盐渍土地质强腐蚀地区基础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C40,强腐蚀地区基础混凝土中需加入粉煤灰、磨细矿渣等矿物掺合料,用来提高混凝土的抗腐蚀性。部分含Cl-强腐蚀地区的基础混凝土中还需添加钢筋阻锈剂,用来提高混凝土中钢筋的抗腐蚀性能。
2.2基础混凝土搅拌方式选择分析。输电线路基础混凝土浇筑施工方式主要有三种:一是采取直接商业混凝土运输到塔位浇筑,二是采取搅拌机现场搅拌后就地浇筑,三是采取在线路合适位置设置搅拌点集中搅拌,运输到塔位浇筑。本标段全线多在无人区和盐碱地、沼泽地,交通条件较差。商业混凝土运输车运输时间和运输道路不能满足混凝土运输要求。经过浇筑试点综合考虑,施工现场采用第二,第三方式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基础混凝土浇筑施工。
2.3恶劣环境对混凝土质量的影响。本标段线路所处地质为盐渍土较为严重的弋壁滩,年均降水量53.6mm,年蒸发量3140.6mm,全年日照达3300小时以上;昼夜温差大,夏季炎热,极端最高气温42.8℃,冬季严寒,极端最低气温-29.3℃。基本风速33m/s,沙尘气候多,施工现场盐渍土尘土容易影响混凝土施工质量。
3.盐渍土施工技术方案
3.1材料的选择确定。水泥根据设计要求,为保证混凝土质量,本标段使用嘉酒地区实力信誉最好的酒钢(集团)宏达建材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戈壁牌水泥PⅠ型42.5(低碱)硅酸盐水泥。水泥的碱含量[按等效Na2O当量(Na2O+0.658K2O)计]应低于0.6%,水泥成分中严禁使用掺加石灰石作为混合材料水泥。运到现场的水泥应选择较高地势堆放,下部衬垫隔潮,上部用防雨蓬布盖严,防止盐渍污染。
3.2混凝土搅拌浇筑方式。因施工现场特点,混凝土搅拌设置分为每基塔位搅拌浇筑和每三基塔位中间设置搅拌点,混凝土运输车运输到塔位浇筑两种方法。每基设置强制搅拌机主要适用于红柳林保护区及湿地,耕地、山地等运输困难地形,采用JS350型强制搅拌机。优点是可以有效保证基础浇筑混凝土质量,缺点是转场时间长,塔位施工面积大,环境影响严重,每基基础浇筑周期延长,直接影响工程进度计划。每三基塔位中间设置强制搅拌机,采用JS500型强制搅拌机,使用砼搅拌运输车运输混凝土浇筑基础,运输混凝土时采用少拉快跑方式,并且保证混凝土运输车从装料开始到全部卸料结束时间控制在60分钟以内,保证混凝土质量。主要适用于平地,交通运输方便。优点是运输范围大,运输时间短,运输效率高,能有效保证混凝土运输质量,将基础浇筑速度提高3倍,基础浇筑周期缩短到1/3。缺点是砼搅拌罐车自重太重,每次只能运输1.5―2立方米,对运输道路要求过高,并且需要经常对运输道路进行整修。
3.3防腐处理
3.3.1 HCPE涂刷部位及准备工作。HCPE涂刷在混凝土表面,混凝土温度不低于0℃,且至少高于空气露点温度3℃,但不能高于50℃。涂料本身的温度应高于15℃,以保证正常的施工性能。施工环境温度以不高于35℃为宜。阴雨天或相对湿度大于75%时应停止HCPE涂刷施工。
3.3.2 涂层厚度及间隔时间要求。涂料施工应严格掌握用量和膜厚的关系,满足设计要求和产品说明书规定的有效涂层体系要求。与一般的涂料不同,高氯化涂料在施工过程能快速释放溶剂,若一次涂装太厚,因表里干燥不一致易致表面缺陷的产生,造成涂膜针孔。结合本工程特点,本工程的HCPE防腐涂料的涂刷厚度及道数,可参考表3.1。
4.施工技术特点评价
4.1低碱原材料。选用42.5的P.I低碱硅酸盐水泥和低碱含量的砂石等原材料,用来防止碱集料反应,确保混凝土耐久性。
4.2强制搅拌机和配料机。强制式搅拌机与数控配料机配合使用搅拌混凝土,具有搅拌作用强烈、物料混合均匀度高、搅拌质量好和机械化程度高等特点,即能拌制干硬性混凝土,又能拌制干硬性的高强度混凝土。
4.3基础混凝土外防腐。采用HCPE涂刷在混凝土表面,保证基础的外防符合腐设计要求。
5.结束语
盐渍土抗腐蚀混凝土基础施工技术通过在哈~郑±8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工程(甘3标段)的实际应用,验证了抗腐蚀混凝土基础施工技术的可行性,填补了特高压线路在盐渍土地区抗腐蚀混凝土基础施工技术空白,为今后盐渍土地区抗腐蚀混凝土基础施工技术积累了经验,具有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李博之.500 kV输电线路施工技术.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1999
[2]岑阿毛.输配电线路施工技术大全.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2004
[3]Q/GDW225-2008±800kV架空送电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
[4]GB50164-2011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
[5]GB175-2007通用硅酸盐水泥
[6]GB/T9142混凝土搅拌机
篇8
【关键词】隔震垫;施工;原理;设计
对于人类来说,大地震是一种突发的、毁灭性的自然灾害,所以,自人类进入文明社会之后就在不停地探索抵抗地震的方法。在我国地震烈度较高的地区,对设防要求较高的建筑物,主要推广应用的结构减震控制技术有隔震技术和消能控制技术,而隔震技术中,橡胶隔震垫技术应用较广。其原理科学,安全可靠,造价不高,减震效果确切,适用于不同裂度不同抗震要求的房屋建筑工程结构。本文就某工程橡胶隔震垫施工技术与工程应用效果作如下浅述。
1.橡胶隔震垫构造
1.1构造
(1)橡胶隔震垫由薄膜橡胶板与薄钢板分层交替叠合,经高温、高压下整体硫化而成,橡胶层与钢板紧密结合以确保钢板对橡胶层的变形约束,使其具有较高的竖向受压承载力,具有较大的水平变形能力和耐疲劳能力。
(2)有安全可靠的上下联结板,预埋件(上预埋板、下预埋板),使橡胶隔震垫与上下结构(或构件)牢固联结。橡胶隔震垫施工构造示意图见图1。
图1橡胶隔震垫施工构造示意图
1.2类型
目前主要有普通橡胶隔震垫、铅心橡胶隔震垫和高阻尼橡胶隔震垫。不同类型的橡胶垫满足不同的隔震要求,不同的阻尼比,以达到隔震减震的目的。
2.橡胶隔震垫隔震原理
2.1水平作用原理
当水平地震波传来时,除它本身消去一部分地震能量外,还能通过橡胶层侧移一个水平传移(VS),达到消去部分地震能量,以避免或减小地震能量向上部结构传递,使结构的地震反应减小,并在瞬间恢复正常,而上部结构不会在地震中破坏,从而达到防震减震的目的。
2.2竖向作用原理
由于橡胶垫与结构构件牢固联结且橡胶层又与夹层钢板紧密结合。当橡胶垫承受上部结构自重及使用荷载时,橡胶层横向变形受到约束,使橡胶隔震垫具有很大的竖向承载力和竖向刚度,以满足设计抗震要求。
3.施工工艺
3.1工艺流程图(见图2)
图2工艺流程图
3.2施工要点
(1)施工准备。
材料:厂家提供的橡胶垫及预埋件(上、下预埋板)、联结螺杆均有材质报告及产品合格证明。螺杆采用45号钢精制高强发黑防锈处理(时效不变形),联结板、预埋板采用3号钢,联结板镀锌处理,U形锚筋采用Ⅱ级钢,六角螺栓表面氧化处理8.8级。
机具:水准仪、塔尺、标杆、经纬仪、钢尺、线坠、游标卡尺、水平尺、电焊机、扳手等。
技术:画出施工平面布置图。对橡胶垫分类编号标明施工顺序,对施工人员进行书面技术交底,并进行必要的操作培训。制定质量保证措施,编制质量验收评定表,位移变形观测表。
(2)橡胶隔震垫、预埋件(上、下预埋板)进场时必须有材质报告单及产品出厂合格证明书。
(3)联结板、预埋板其规格、尺寸、孔径、平整度、边心距、焊缝等质量指标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及有关标准。进场后,要求逐个检查上、下连接板表面的平整度与翘曲度,超过1.5 mm时通知厂家更换。
(4)橡胶垫进厂后,需按同规格同类型2%的比例抽样送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院检验,各项指标均须符合设计要求。
(5)利用水准仪、经纬仪测量定出下预埋板的标高及轴线位置,并作好标记。
(6)根据标记,在框架柱主筋上端焊4-6个ϕ14短钢筋头用于安装下预埋板时的标高控制,使预埋板上平标高符合设计要求(此法控制预埋板标高)。
(7)根据标记在柱主筋四角上焊8个
(8)在进行柱砼浇筑时,先将予埋板取出,待砼浇筑到一定高度(到锚筋下端),再安好下予埋板(注:此项工作必须在砼终凝前完成)。利用不同规格的楔形木垫对予埋件的标高平整度轴线作微小调整,再用经纬仪、水准仪、拉通线精确检查安装,直至达到设计要求。
(9)用两根
(10)取出要楔形垫,复核下预埋板标高、轴线、平整度,复核合格后进行二次浇筑(早强)同标号细石砼,然后人工振捣密实。
(11)待二次浇筑砼达到强度的75%-85%后,将下预埋板面清理干净,涂塞黄油,为将来更换橡胶垫作好准备。
(12)用高强螺栓将橡胶垫安装固定在下预埋板上,拧紧螺栓后用防护帽套盖。
(13)在橡胶垫联结板上安装上预埋板,同样拧紧螺栓后用防护帽套盖。
(14)橡胶垫施工安装完后用塑料布及玻璃丝布分两层侧向裹实裹牢,防止主体施工过程中橡胶垫受损,并防止后期老化。
(15)橡胶垫施工安装过程中,作好施工记录,及时填制质量验收评定表。
(16)以上预埋板为底模,进行橡胶隔震垫以上结构(柱梁)绑筋、支模、浇筑砼。
(17)橡胶垫施工安装后,主体每施工完成一层,对橡胶垫的竖向变形作一次观测,并列表对比分析。
4.质量控制
4.1质量标准
(1)橡胶垫工艺、力学性能必须符合设计要求见表1所示。
(2)橡胶垫中心与定位的误差不大于2mm。
(3)预埋板面标高与设计标高相差不大于5mm。
(4)预埋板对角线靠尺、塞尺测量螺栓孔外侧,测量水平误差不大于2mm。
4.2质量控制
(1)橡胶隔震垫在施工安装过程中,严格按设计要求、质量标准以及其它有关标准执行,严把质量关。在制定质量保证措施的同时制定出上道工序出现弊病的补救措施,制定出质量通病的预防措施。
(2)橡胶隔震垫的质量必须符合抗震要求的各项力学性能指标。
5.质量验收评定
(1)质量保证资料:应提供各种材料配件的合格证及材质检验报告、砼强度符合设计要求及规范规定。
(2)基本项目:预埋板防腐处理良好,橡胶垫位置安装正确牢固,砼密实、无蜂窝麻面及漏筋现象。
(3)实测项目:测量项目允许偏差为:橡胶垫与轴线中心位移不大于5mm;预埋板与砼表面平整度不大于3mm,实测实量时,随机抽橡胶垫总数的20%有85%的点符合允许偏差值即可定为合格。
6.工程应用实例
6.1实例概况(此处可替换工程概况及应用)
某综合楼位于厦门市岛外工程,**街以南,***街以东,建筑平面呈“L”型,建筑面积11000mm2,是一栋七层混合结构综合楼,其中地下一层,地上一、二层为框架剪力墙结构的商业用房,三-七层是砖混结构的回迁住宅,东西长57.3m,南北宽40.8m。本工程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由于框架剪力墙与砖混结构所构成抗震要求难以保障,因此在设计中采用橡胶隔震垫的抗震新技术,以提高结构的抗震能力,以满足垫下结构8度设防,垫上结构6度设防的要求。
本工程共使用91个橡胶隔震垫,其中加铅芯型(VP400-L)42个,不加铅芯型(VP500)49个。地下室以上的建筑物依靠嵌固在地下室柱子上的91个橡胶隔震垫来支承全部重量,并达到隔震减震的目的。整个建筑通过设置橡胶隔震垫使上部建筑与地下室及基础形成柔性连接,在水平地震力作用时,依靠橡胶垫来延缓建筑的自振周期,有效地吸收地面能量,降低建筑物的地震反应,减轻建筑物的地震破坏。
6.2应用效果
该综合楼橡胶隔震垫施工安装工期原计划34d,采用本工艺方法仅用19d,比计划提前15d,为主体按期完工争取了宝贵的时间。采用普通的机具,可行的工艺方法,完成了高精度的工作。经与同类工程比较,采用了橡胶垫隔震技术设计、施工建筑,由于降低了抗震设防烈度等级,也降低了工程造价达2%-3%,价值约20余万元。经厦门市建委抗震办、厦门市质监站、建筑设计研究院、监理单位组成的专家验收组,一次验收合格率达100%,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为后期该工程创市优工程垫定了基础。
6.3应用体会
通过这次橡胶隔震垫的施工安装,笔者觉得今后再使用本方法时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1)橡胶隔震垫安装时严格按操作规程技术要求操作。
(2)二次浇筑砼时,不准碰撞予埋板及柱主筋。防止轴线、标高平整度发生偏移,影响安装质量。
(3)安装固定橡胶垫于予埋板上时,固定螺栓要两人同时对称的拧紧,防止橡胶垫联结板错位影响其质量。
7.结束语
橡胶垫抗震设计理论形成虽然已久,但实践中用的还不多。关于橡胶隔震垫的施工,目前,我国既没有统一规范,又无国家验收标准。我们在该工程楼的施工中,在房屋橡胶隔震垫的施工方面积累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摸索出了一条基本可行的施工方法,为国家将来编制统一规范标准打下基础,也为橡胶垫隔震技术在房屋建筑上的应用提供了可借鉴的施工范例。[科]
篇9
关键词:高职高专;电视技术;教学改革;探讨
近十年来,各高职高专院校几乎都把电视技术课程作为应用电子专业核心课程,因为它的应用知识综合性强,几乎涉及了电类专业的所有课程知识。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电视技术的发展也经历了根本性的变化:由最初的模拟黑白电视机发展到目前的平板彩色电视机,中间经历了纯模拟式黑白电视机两片模拟式彩电单片模拟式彩电高清数字式纯平彩电背投式彩电液晶(LCD)、等离子(LPD)式平板彩电目前的LED平板彩电。从事电视技术教学的教师也经历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对象等较大的转变。
电视技术是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必修课程,在本院,电视技术作为核心课程被安排在第六学期,它的应用知识综合性强,几乎涉及了电类专业的所有课程知识。并且,彩色电视机的电路组成也非常典型,它淋漓尽致体现了电子技术类各门课程的融合使用、有机贯通;也体现了一台(套)家用电器设备的设计思路、基本电路控制以及家用电子产品维修的理念。因此,电视技术课程在学习方法、专业技能的应用以及体现职业院校学生维修技能等方面都有好的代表性。
以上阐述的虽是电视机技术方面的情况,但实际上,目前的所有家用电器都经历了相同的发展经历。因此,目前高职院校的电视技术教育教学方法就必须改变。如何改变,怎样实施改变,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课改问题,有很多教师、很多学院都有自己的方式方法,如: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等等。教职成【2011】11号文件明确要求:推进校企对接,推进“双证书”制度,实现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下面结合教职成【2011】11号文件及自己的多年教学经验,以及对目前高职学生的职业技能方面的要求,谈谈对电视技术教育教学方法改革的看法。笔者认为,电视技术课程的质量标准应与家电维修职业资格(中级)要求对接。
一、根据国家社保局关于家用电器维修职业资格理论知识及电视技术理论知识的要求,电视技术课程教学方面要实现如下对接
1.在基础知识方面,家用电器维修职业资格的鉴定范围是电工技术基础知识和电子技术基础知识。电工技术基础知识主要包括基尔霍夫定律及应用、复杂直流电路的分析与计算方法、正弦交流电路与应用、叠加定理与戴维南定理及应用、串/并联谐振电路的特点与应用。那么,在电视技术课程讲授过程中如何实现与电工技术基础知识相对接呢?由于在电视技术课程中没有电工技术课程内容,且在我院,一般电工技术都是在大学一年级的第一个学期学习,而电视技术课程一般都是大学三年级的第二学期讲授,中间相隔整整2年。多年的教学经验得知,绝大多数的学生对电工技术课程基本上都是记忆模糊,似懂非懂。因此,要想在电视技术课程中实现与家用电器维修职业资格的鉴定相对接,就必须利用一周的时间对电工技术课程进行归纳、总结以及重点知识的教学,这样就可以勾起学生们对电工技术知识的回忆,也就是实现了电视技术课程与职业资格鉴定知识对接。
电子技术基础知识主要包括多级放大器的耦合方式及特点、负反馈放大路的种类与判别方法、负反馈放大器对放大器性能的影响关系、集成电路特点及应用、串/并联稳压电路的工作原理、常用组合逻辑电路及应用、常用时序逻辑电路及应用、A/D与D/A转换电路。这些电子技术基础知识在电视技术课程当中都会涉及到,只要在讲授电视技术相关电路知识时强调与联系即可。笔者根据多年来的教学经验,认为在电视技术课程教学过程中要与职业资格鉴定要求知识进行以下的知识对接:
2.在专业技术知识方面,家用电器维修职业资格的鉴定范围是遥控彩色电视机原理与故障分析。在遥控彩色电视机原理与故障分析方面主要包括:①彩色电视基础知识。②遥控彩色电视机的整机构成。③遥控彩色电视机各电路作用、组成和工作原理。④遥控系统的结构与工作原理。⑤遥控彩色电视机的调试内容及调试方法。⑥遥控彩色电视机常见故障分析与检修方法。根据多年来的教学经验,认为在电视技术课程教学过程中与职业资格鉴定要求知识进行以下的知识对接:
3.在无线电技术知识方面,家用电器维修职业资格的鉴定范围是无线电技术基础。主要包括:①特殊电子元器件的特点及质量检测。②滤波电路及应用。③常用仪器仪表的作用、组成及工作原理。④高频(调谐)放大器及应用。根据多年来的教学经验,在电视技术课程教学过程中与职业资格鉴定要求知识要进行以下的知识对接:
二、根据国家社保局关于家用电器维修职业资格实践操作及电视技术实践操作的要求,在电视技术课程教学过程中进行的知识对接
通过本院近两年的教学实践证明,与国家职业资格鉴定要求相对接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学习成绩都有了明显提高。当然,根据国家教育部教职成【2011】11号文件的要求,还有课程模块与岗位要求对接,学生实际操作能力与企业要求相对接。如果能实现三个对接,效果应该更加明显。
参考文献:
[1] 王贤秋.《电视技术》教学改革与学生综合能力培养[J].
科学时代,2011,(9).
[2] 詹新生,丁振华.《电视技术》课程的教学改革实践[J].
机械职业教育,2009,(5).
[3] 莫禾胜.电视技术实践教学改革探索[J].桂林航天工业
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1).
篇10
关键词:职业教育;职业资格;衔接;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07-0205-02
职业教育是我国人才培育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五年制高职教育主要是培养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发展型、复合型和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五年制高职《电工电子技术》课是机电专业、电气自动化控制专业、计算机专业、电子电器专业、汽车等工科专业的基础技术学科,具有鲜明的职业性、典型的应用性、突出的技能性、较强的实践性,也具有一定的专业理论基础,是一个以综合能力培养为主体,突出技能和岗位要求的课程体系。笔者通过探究《电工电子技术》专业教学与职业资格考核相结合,可以改变目前五年制专业教学与职业资格存在的脱节现象,还能很好地提高专业教学效果,也更符合人才培养目标。所以,五年制高职教育专业课教学与职业资格考核相衔接,一定能很好地提高教学效果。
一、五年制高职专业教学要求
五年制高职专业学校目前都是按照统一的专业教学进程实施教学的。当然,由于各个学校实际情况不同,可实施计划有所不同,但总体都是按照五年制高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实施的。现举例说明两个专业的教学进程安排。
1.《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要求:五年制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进程安排表中“电工电子技术”模块包含:①《电工技术基础》包含电工仪表内容,是理论教学课程。计划安排在第3、4学期完成,每周4节课,共112课时。②《电子技术基础》包含电力电子内容,是理论教学课程。计划安排在第4、5学期完成,每周4节课,共100课时。③《电工基础技能训练》(含电工测量)是实训课。计划安排在第4学期完成,计1周时间,共28课时。④《电子装接工艺与技术训练》(含电子测量)是实训课。计划安排在第5学期完成,计2周时间,共56课时。该“电工电子技术”模块,共需286课时完成,约合10周时间。《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进程中,在第8学期安排了4周时间进行维修电工技能训练,在第期还安排了6周时间进行维修电工技能训练,最终考《维修电工》高级工。实际教学安排中第8学期4周120课时的维修电工技能训练最终是考中级电工,而第期6周180课时的维修电工技能训练最终是考高级电工。该教学模块《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教学要求为:①本课程为综合化模块结构课程,不同模块可由不同的教师分别任教。②实践性较强的教学模块,宜采用理实一体化或项目教学法。③简化原理阐述和繁冗计算,以应用性教学为主。④课题选择与工业应用项目相结合的为主。
2.《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教学要求:五年制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教学进程安排表中“电工电子技术”模块的安排:①《电工技术基础》包含电工仪表内容,是理论教学课程。计划安排在第3学期完成,每周6节课,共96课时。②《电子技术基础》是理论教学课程。计划安排在第4学期完成,每周6节课,共90课时。③《电工工艺与技术训练》(含电工测量)是实训课。计划安排在第3学期完成,计2周时间,共56课时。④《电子装接工艺与技术训练》(含电子测量)是实训课。计划安排在第4学期完成,计3周时间,共84课时。该“电工电子技术”模块,共需326课时完成,约合11到12周时间。《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教学进程中,在第5学期安排了6周时间进行维修电工综合训练,在第8学期又安排了8周时间进行维修电工综合训练,最终考《维修电工》高级工。实际教学安排中第5学期6周180课时的维修电工综合训练最终是考中级电工,而第8学期8周240课时的维修电工综合训练最终是考高级电工。该教学模块《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教学要求为:①本课程系综合化、模块结构课程,宜采用或编写相应教材实施教学。②要简化原理阐述和繁冗计算,理论知识以够用为主,注重学生技能培养。③实践性教学环节,宜采用理实一体化或项目教学法。
二、目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在五年制高职人才培养方案中要求这些技术基础课以及专业课应采取理实结合的教学方法。以前在电工、电子教学中还做一些实验,现在已经不做实验了。就目前的教学实际中,许多学校未采用理实一体的教学方法,还是在理论教室上理论课,即使采取一些新的教学方法实施教学,其教学效果也显然未能达到预期要求,加之现在学生的实际情况,可以想象结果是什么样的。这已是不争的事实,职教人都知道。
2.维修电工技能训练课程在实施教学时也存在一些问题:①单独进行技能训练学生难以接受,所以教学效果并不好。②1周(或更多)训练时间太短,学生还没有掌握技能已经结束了。③教学安排并不都是理论课结束以后再上实训课,可能是实训场所安排不过来,但作为实训指导老师只能按时间掐内容,这同样没有教学效果。④有些学校没有按照教学大纲要求实施教学。目前的技能训练课是达不到技能鉴定考核要求的。
3.在职业技能鉴定考核中,笔者多次参加高级工的考核,发现有时会出现比例较高的不合格,或者是理论或者是技能。究其原因是学生没有“学过”这些内容或是这个课题(项目)没有训练过,所以不会,还有相当一部分学校未按照初、中、高的要求逐级加强技能训练,这自然就导致了不合格。
三、《电工电子技术》教学与职业资格考核相衔接的探究
1.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考核要求。前面述及两个专业最终要进行维修电工高级工的职业资格鉴定,而国家职业标准对维修电工是有一定要求的。①鉴定要求:首先学生要通过初级工的考核,然后再进行中级工的考核,通过后最后才能进行高级工的考核。②基本要求:首先是职业道德的要求;再就是基础知识要求,包括电工电子基础知识、电工读图基本知识、电气控制基本知识、常用电工材料电工工量具仪器仪表、供用电知识、钳工基础知识、安全文明生产知识、质量管理知识、法律法规知识等。③工作要求:国家职业标准是按照5、4、3、2、1级,即初级、中级、高级、技师、高级技师的技能要求依次递进,高级别包括低级别的要求。这里简单介绍初、中、高级的工作要求:①初级工。一是工作前的准备,要求正确准备个人劳保用品,正确采用安全措施以保证安全生产,能根据工作内容合理选用工量具,能根据工作内容正确选用电工材料,能够读懂并分析一般电气控制原理图和接线图。二是电气安装调试与维修,要求掌握基本电工安装操作技能,能够按照要求安装调试一般复杂程度的电气控制电路和简单电子电路,能够检查排除一般复杂程度的电气故障,能拆装测试一般的异步电动机和变压器及常用电器。②中级工。一是工作前的准备,要求会常用工具量具及仪器仪表的使用,读懂与分析较复杂的电气控制原理图及接线图。二是电气安装调试与维修,要求能按照要求安装调试较复杂的电气控制电路与电子电路,能用示波器等仪器对较复杂的设备电气控制电路进行检修故障,能够测绘一般复杂程度机械设备的电气部分。③高级工。一是工作前的准备,要求读懂与分析复杂电气控制原理图,如数控系统等。二是电气控制安装调试与维修,要求能按要求安装调试复杂电气控制电路如PLC控制电路,能够检修复杂电气控制电路如龙门刨或数控系统的电气故障,能测绘较复杂机械设备的电气(电工电子)原理图接线图及元件明细表,能对一般机械设备的电气修理进行工艺编制、会新技术的应用。三是能指导低级别电工进行工作,
2.《电工电子技术》教学与职业资格考核相衔接。①教学内容的衔接。首先,我们将《电工技术基础》、《电子技术基础》、《电工工艺与技术训练》、《电子装接工艺与技术训练》这四本教材的内容与国家职业标准《维修电工》初、中、高的考核要求进行对照,包括知识要求与技能要求。其次,我们将必要的知识内容和技能要求提炼出来。第三,我们将这些内容作了重新编排,作为我们的校本教材。这是非常难的一步,因为每一次课都必须包括知识要点和技能操作要求。②教学方法的衔接。教学时,我们根据事先编制好的校本教材,完全采用行知一体的教学方法来实施教学,也就是说每次课的内容都是将理论知识与技能实操相结合的。例如,某次课的内容是“照明电路安装”,学生通过串、并联电路的安装,掌握了电工操作的基本技能、电路安装的基本要求、电路安装的工艺要求等;还掌握了电路的组成、电路的联接、串并联电路的特点等重要概念。这些安装技能学生掌握了,这些基本概念也是学生通过通电试验得出的,更不会忘记。这种方式显然是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特别是学生愿意这么上课。③教学考核的衔接。前面的校本教材每一次课都有一个课题或是一个项目,每个课题都有一定的理论知识要求和技能训练要求。我们将这些要求,按照职业技能鉴定考核的要求列出表格,根据职业标准对每列内容给出配分,课题结束前对学生进行打分。多次之后,学生自己也会评价自己了。
通过以上衔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学习兴趣增强了,学习效果大幅度提升,职业技能鉴定的成绩明显提高。以上介绍的只是我们的初步探究。由于篇幅还有许多比如课题与课时的问题等,就不赘述了。五年制高职教育专业课教学与职业资格考核相衔接是一个系统工程,我们通过《电工电子技术》这个模块实施衔接,已经有了一定的收获。
参考文献:
[1]谈学梅.我国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研究[D].南宁:广西师范大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