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课题研究范文
时间:2023-12-04 17:56:2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生物课题研究,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地方生物课程资源利用与教师专业成长》
二、课题提出的背景
根据省教育厅制定了《广东省中小学骨干教师省级培训(XX—XX年)实施方案》,建立了“高校、市县培训机构、中小学教师工作室”三位一体的骨干教师培养体系,通过发挥高校、市县教师培训机构和中小学教师工作室各自优势,形成全省教师专业发展的学习、研究、发展共同体,促进全省中小学骨干教师师德水平和业务能力的提高,促进“主持人”自身专业水平新提升,实现“让骨干教师成名,名教师更有名”的双重目标,打造广东省中小学教师标志性和示范性的领军团队,带动全省中小学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和水平提升的方案精神和我校的实际情况,长期以来,生物学教学多以枯燥无味的课本讲解、学生死记硬背、大量的练习渗透为主,学生的能力培养无从谈起,大部分学生连学习生物的最基本的热情都没有了,而且很多学生还认为是一门“副科”,所以提不起学习兴趣。近几年,在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重视下,我市已将史地生纳入中考,学校从上至下都对生物教学有所重视。新课改提出:教师要改变仅仅依靠教科书开展教学的传统做法,打破课堂内外的约束,“鼓励师生充分利用身边资源,不断进行创造性和实践性活动,缩小学校与社会、课程与生活的距离,组织学生走向社会,走进大自然,进行研究性学习,促进学生主体的全面发展。如果教师能在生物教育中结合本地的生态特点,利用本地的生态资源,会在学生的思想教育、陶冶情操方面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我们在使用新课程标准和新教材中还遇到了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尤其是课程资源短缺问题是新课程实施中遇到的一个最大障碍,是使用新教材中最感困难的问题。如何解决课程资源短缺问题,这需要我们一线教师强化课程资源意识,提高对于课程资源的认识水平,因地制宜地开发和利用适于学生发展的各种课程资源。那么,针对我校是一所完全中学并处于粤北山区,我们可以利用的生物课程资源有哪些?如何利用好这些资源?这些都是迫切需要我们认真加以探讨的问题。为此,我们提出了此课题,为了整合我校的生物课程资源,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及教育教学能力;激发学生对生物科学探究的兴趣和热爱,养成科学思维的习惯,促进学生的和谐发展。
三、核心概念的界定
1、“生物课程资源” 生物课程标准提出了课程资源的新理念,即课程实施所需要的资源统称为课程资源,它包括教材、教具、教学仪器、学校图书馆、少年宫、科技馆以及周边的自然环境等有形的物质资源,也包括教师的知识、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家长的支持态度和能力等无形的资源等。
2、“开发与利用” 生物课程资源的开发,是指探寻一切有可能进入生物学课程,能够与生物教学活动联系起来的资源。生物课程资源的利用,是指充分挖掘被开发出来的课程资源的生物教学价值。
3、研究的变量
(1)、自变量 生物教学地方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2)、因变量 促进学生的发展,促进教师的发展。一方面,学生的发展将受益于大量丰富的、具有开放性的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另一方面,课程资源的开发对教师提出了新的专业能力要求,即课程开发的专业素养和能力。教师应该成为学生利用课程资源的引导者、开发者。
四、课题提出的依据
1、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生物课程标准》提出教师应当积极开发和利用各种课程资源,改变仅仅依靠教科书开展生物教学的传统做法。
2、陶行知先生的教育观点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得好:“花草是活书,树木是活书。飞禽走兽小虫微生物是活书。山川湖海、风云雷电,天体运行都是活书,活的人,活的问题,活的文化……活的世界,活的宇宙,活的变化,都是活的知识宝库,都是活的书!”随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力度的不断加大,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的呼声越来越高,因此,我们必须充分利用学校及周边的生物资源,将这部宏大深邃的“无字书”融进新课程,使之成为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
3、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积极开发并合理利用校内外各种课程资源。学校应充分发挥图书馆、实验室、专用教室及各类教学设施和实践基地的作用;广泛利用校外的图书馆、博物馆、展览馆、科技馆、工厂、农村、部队和科研院所等各种社会资源以及丰富的自然资源;积极利用并开发信息化课程资源。
五、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新的课程改革明确提出了课程资源的概念,丰富的课程资源对实现教学目标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目前,我校课程资源匮乏,学生对生物学习的兴趣不高,就此现状,特提出本课题,旨在引导学生主动地开发和利用一些与生活实际密切相关的课程资源,并能灵活地运用到教育教学实践中去,希望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的主动性,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六、课题实施
1.确立课程资源开发的内容
(1)地方生物课程资源有哪些?
(2)教师如何利用这些地方生物课程资源进行教学?
(3)通过对地方生物课程资源的利用,学生素质哪些提高?
(4)通过对地方生物资源的利用,教师的专业水平哪些方面提高?
2.制定课程资源实施的计划
课程实施对象:七、八年级、高一、高二学生。
指导老师:七、八年级、高一、高二级部分生物教师。
课时安排:集中安排和分散使用相结合。集中安排:每周二下午第八节;分散安排:由各指导老师和学生自由协商安排。
七、课题研究的内容
(1)地方生物课程资源:通过实地调查、访问等方式,了解和收集学校周围的人文和自然环境中可以利用的地方生物课程资源。
(2)对地方生物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利用地方资源初中学生进行第二课堂或兴趣班,高中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等。
(3)通过对地方生物课程资源的利用,促进了学生的发展:通过测试、问卷、调查的形式进行验收;
(4)通过对地方生物课程资源的利用和实施促进了教师的成长:教育理论、教育思想和观念、组织能力、科研能力均得到提升(通过优秀课例,优秀论文等体现)
八、课题研究的方法
(1)文献研究法:学习《课标》以及生物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和专著,以及查阅国内外生物教学法方面的文献资料,用以找准初中生物学科教学与清远本地生物资源的结合点,并用先进的教育观点指导生物课堂教学,达到双赢的效果。
(2)调查研究法:对中学生物教学中相关的清远本地生物资源进行全面、系统的调查分析,为以后推广中学生物教学与清远本地生物资源整合提供客观依据和现实起点。
(3)案例研究法:用于研究地生物资源对教师的教学效果以及专业发展的影响;
(4)行动研究法:在各班级进行生物学科教学与清远本地生物资源的整合过程中,始终强调行动的重要性,边研究边行动边反思,在行动中落实和调整方案,检验和发展初中生物学科教学与清远本地生物资源的整合创新。
九、课题研究的时间和步骤
本课题研究时间为一年,自XX年5月起,于XX年5月结束。具体步骤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 申报阶段(XX年5月~XX年6月)
认真选题,查阅资料,填写课题申报表,制定个人课题研究方案。
第二阶段 实施阶段(XX年7月~XX年3月)
(1)组织教师培训:学习《生物新课程标准》以及生物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和专著,以及查阅国内外生物教学法方面的文献资料,听各种教学的培训讲座,观摩同行优秀教师的展示课。
(2)开展教学研讨活动。课题组各成员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教学实践研究,每月集中一次进行研讨,整理教案,进行反思。
(3)选择几节成熟的示范课对外展示,总结示范课的教学经验。
(4)指导学生调查清远阳山生物资源,撰写调查报告。
(5)充分挖掘社会各相关单位和部门的潜力,开展相应讲座。
(6)充分利用清远阳山本地生物资源进行在课外综合实践活动。
第三阶段 总结阶段(XX年4月~XX年5月)
内容分析,整理资料,撰写实验报告和专题论文。
十、预期成果
1、读书笔记 几份
2、优秀教学案例 几个
3、课题研究报告:总结课题研究的收获与不足,注重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将预期目标与实际效果相结合。
十一、课题组成员
篇2
“生本教育”是一种为了学生好学而进行设计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方式,其最大的特点是突出学生、突出学习、突出探究、突出合作。“生本教育”理念强调学生不仅是教育对象,更是教育的最重要资源。从方法上,它强调做到“先做后学、先会后学、先学后教、不教而教”。如何应用“生本教育”理论提升生物课复习效率是一个值得进行实践探究的问题。 [本文由wWw. dYLw.NE t提供,第 一论文 网专业写作职称论文和毕业 论文以及服务,欢迎光临DYlw.ne T]
课例研究是兴盛于日本和美国等国家的一种校本教研方式,它是一种在日常教学基础上持续地对教学实践进行改进直到问题解决的研究活动。课例研究以课例为载体进行规范深入的教学研究,教师彼此之间的对话强调聚焦主题,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对提升教研活动品质和课堂教学效率有较好的效果。将课例研究用于研究提升生物复习课的效率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如何开展高中生物复习课的课例研究呢?本文拟结合实例加以详细阐释。
一、确定研究主题和教学内容
课例研究首先必须明确研究的主题,在此基础上设计和开设与主题相一致的研究课,围绕主题来设计和实施教学。如上文所述,高中生物复习课存在着各种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有些学校以“生本教育”理论为指导实施了教学改革,强调突出先学后教(强调前置性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强调合作学习任务的布置和生成)、遵循“自学—组内讨论—组间展示讨论”学习程序等手段的应用为特征。本次课例研究选择了一所正在开展这项教学改革的学校,该校学生已初步养成了合作学习的良好习惯,但对于如何应用“生本教育”理论来提升高中生物复习课的效率仍存在一些迷思。为此,课例研究小组确立以“应用生本教育理论提升高中生物复习课的策略研究”为主题展开课例研究。
课例研究要求必须选择一个合适的内容单元,这样将有助于搭建一个对话交流的平台。为此,课例研究小组选择了浙科版必修3中的《体液调节》一课进行复习,体液调节涉及的常见激素有: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生长激素、胰岛素、胰高血糖素、雄性激素和雌性激素等。本课的教学目标主要有两个:一是理解激素分级调节的机制和过程;二是了解常见激素的主要作用,理解体液调节的主要特点。
二、带着目的观察 集思广益改进
课例研究的一般程序是“教学实践—交流改进—教学实践—再交流改进”,参与人员的主要任务就是进行课堂教学观察,提出修改意见,然后共同完善课堂教学策略和教学设计。
旨在改进课堂教学的研究都是在教学中进行的,所有参与人员都需要进入课堂集中关注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课堂观察,从而对主题进行思考和判断。为使各位成员的观察更有针对性,课例研究小组围绕本次主题提出了如下一些任务:①分析预学任务的布置和完成情况;②观察小组合作任务的布置、展示及完成情况,并评价其实施效果;③在执教教师所采用的教学策略中,哪些对突破复习课教学效率方面有效果?哪些对复习课效率提升不明显甚或没有效果?请结合具体的教学情景陈述;④除了本次执教教师所尝试的教学策略外,你认为还有哪些策略可以尝试?请结合具体的教学情景陈述;等等。
课堂教学改进的研究特别需要发挥群体的实践智慧来解决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在研讨过程中,每位教师都应该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将一个个问题分析透彻,把自己的思考与判断说个明白。这样,每位教师才能将自己从不同侧面看到的问题和从不同角度进行的思考汇聚在一起,进而形成比较全面和立体的透视。当然,这些问题和思考都必须围绕事先确定的主题而展开。
此次课例研究的流程为:一位教师先上课,大家围绕主题进行问题探讨,提出改进建议;再由另一位教师根据大家的建议,第二天跟进再上,然后组织大家讨论,最后形成相关结论。具体过程如下。
(一)第一次上课
值得肯定的方面:执教教师采用列表比较回顾8种激素的分泌部位、作用部位、化学本质和生理作用等内容;采用模型构建(学生自主构建甲状腺激素的反馈调节模型和血糖调节模型)和小组讨论等教学方式,并且在每个任务布置前均通过创建的情境引出,如“山居多瘿、海藻治瘿”、“寒冷环境下的人体御寒方式”和“运动员长跑过程体内血糖的变化曲线”等,努力体现“学为主体”的教学要求,注重与学生的对话交流,重视通过量化的方式对班内各小组进行评价激励。
问题发现:学生机械识记、照本宣科的现象依然存在;学生对创设情境的应用仅限于教材知识的回顾,缺乏对知识点的深入分析,综合应用能力不强;课堂活动呈现表面繁荣现象;学生的思维密度不够;教学时间浪费现象明显,完整性的知识、能力目标没有达成。
原因诊断:(1)预学任务检查环节存在的问题。教师课前布置了8种激素的相关知识回顾,要求学生完成后上交,本堂课教师只抽看了部分学生的完成情况,执教时针对每种激素仅从每个学习小组中随机叫一名组员回答,根据该组员的回答情况给该小组评分,随后在PPT中出示准备内容,用时约10分钟。 这个环节时间浪费过多,8位学生的回答停留在自己预学时抄写的内容上,教师缺乏讲解的针对性,未暴露学生的主要问题,导致知识回顾的针对性不强,更谈不上知识的综合和生成。
(2)小组合作展示环节存在的问题。该环节教师布置的任务是“写出人体血糖的来源和去路”,要求先阅读教材,3个小组完成血糖来源的整理和展示,3个小组完成血糖去路的整理和展示,教师组织了组间评价修正,最后用PPT展示相应的模式图作为总结,用时10分30秒。这个环节任务难度低,新课教学时学生就有相应内容 的笔记,也可通过直接查阅教材得出,缺乏合作学习的价值,这个展示活动偏离了本节复习课的重难点。
(3)缺乏典型例题的训练。教师在构建完甲状腺激素的反馈调节模型和血糖调节模型之后,没有结合典型的高考题或模拟试题进行课内训练,不能起到很好的巩固知识和应用的作用。
改进建议:(1)预学任务的布置和检查。预学任务要求学生在针对8种激素完成表格的基础上,找出一两个特别值得注意的规律。课堂上先展示学生预学中的典型问题,请同学予以评价,然后进行各激素间的共性问题如化学本质、作用部位及激素的作用方式、体液调节概念和特点等的概括。
(2)小组合作任务要围绕甲状腺激素的反馈调节展开,可创设一定的情境(如生活中的场景或例题等)引导学生深刻领会激素反馈调节原理。
(3)重视高考题或习题的选择和课内练习,发挥练习的训练巩固作用。
(4)部分超纲内容应避免。如体温调节中肾上腺素的作用,血糖调节过程中下丘脑对胰岛分泌相应激素的调控,均已超出考纲要求,应删去,以免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
(二)第二次跟进课
课堂发生的积极变化:教学组织变得全面,学习的针对性明显加强,学生在体液调节方式的识记和深化理解方面有了明显提升。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
(1)改变预学任务的布置和检查。按建议布置了延伸思考题,课堂上教师出示了学生填写中的典型问题,如错填、漏填现象,并一一评价,然后将学生想到的好问题作了归纳呈现。过渡到动物激素的化学本质(多为蛋白质或多肽)、一般作用方式(经体液运送与靶细胞上的受体结合而引起靶细胞的响应)和体液调节概念。用时8分钟。
(2)创设情境有效突破重难点。本节课创设了二个情境。第一,让学生分析在寒冷环境中人体会发生哪些反应,引出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再分析哪些激素会增加、哪种激素会迅速增加、这些激素是否会一直增加?引导学生构建出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模型。第二,通过一个实验设计题(探究促甲状腺激素是通过作用于下丘脑还是甲状腺来调节的)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和展示,内化反馈调节的机理,同时针对高考的实验设计和分析能力作了演练。复习的针对性明显增强。用时30分钟。
(3)将血糖调节过程统一到反馈调节体系中。低血糖环境可直接刺激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从而使血糖升高,高血糖环境可直接刺激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从而使血糖降低,这种机制也属于负反馈调节。将体液调节中的甲状腺激素分级调节和血糖调节很好地整合入反馈调节体系,便于学生理解应用。
问题发现:课堂内学生的活跃度明显下降,教学要求特别是实验设计题存在偏难现象,全班只有少数学生能顺利完成解题,超出了多数学生的接受能力。师生互动及小组合作学习开展得不够充分,也不够顺利。
原因诊断:(1)教师提的一些问题过大或过难。问题或习题的难度要适合学生的水平,以接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最佳。如“人进入寒冷环境会有哪些反应”这种问题就过于宽泛,学生不易马上回答。又比如实验设计题,题干文字多,要求学生根据实验目的和器材直接作开放性的实验设计、预期实验结果和结论,难度太大。此外,有些问题提出后就立即请学生回答,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太少,导致师生交流不顺畅。
(2)小组合作的组织不够合理。问题出示后即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生缺乏独立学习的基础,导致小组合作效率低下。小组展示环节只请了一位学生上台展示,有较大偶然性,不一定能代表多数学生的普遍问题,导致问题的生成和分析不够到位,应加大典型问题的展示和评价。生成性的学习成果较少,复习课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针对性就会下降。
改进建议:(1)加强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和调控。合理控制好问题的难度,比较合适的问题是指班内多数学生独立解决会有些遗漏或困难,但经小组讨论能基本解决的问题。小组合作学习应按“自学—组内交流—组间展示讨论”的程序组织比较好,有助于问题的充分解决和生成。
(2)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的有效激励,评价方式更加多元化,质性和量化评价相结合,重视通过有效设问和适当追问等形式,挖掘分析课堂中生成的疑点、亮点和残缺点等,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课堂教学效率。
三、梳理改进脉络 提炼结论观点
课例研究是一种比较规范的研究,不仅要求对研究的过程进行记录和整理,同时还要对课堂教学改进的脉络进行清晰的梳理,并在此基础上形成成果文本,提炼出有价值的结论或观点,从而保证后续研究更加深入。
通过上述专题的研究,我们可以看到如下清晰的脉络:第一次课试教——运用了列表比较、模型建构和师生对话等多种教学方法,但铺垫不够,预学情况分析和展示不够,小组学习任务的针对性不强,致使整体的知识目标没有达成,复习课效率较低;第二次课改进——通过加强对预学情况的展示、加强对相关知识的总结提升、加强典型例题的巩固分析等方法,增加了复习的难度,促进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但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发挥不够,学习难度偏大,小组合作调控不够得法,影响了复习课的效率最大化。
根据课例研究小组对两次教学的持续研讨与改进,我们认为应用“生本教育”理论提高生物复习课效率,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有以下几点。
(1)预学的有效设计和展开是提升生物复习课效率之基础。预学问题的设计要紧扣复习课目标,要体现“简单、根本、开放”的原则。“简单”指预学问题的数量少、便于完成;“根本”指预学问题要直指课堂教学的核心知识或核心能力;“开放”指预学问题要有一定的发散性。教师及时分析检查学生的预学情况,抽取典型问题并进行展示作为复习课教学设计的出发点及课堂教学的展开点,这样能提高复习课的针对性,使课堂教学更符合学情,也就更易于取得实效。
篇3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效率
近年来,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素质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素质教育强调的是要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生物作为自然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中生的必修课之一,也是培养学生全面综合素质的关键学科。然而,当前的生物学科在高中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都只是把生物学当成一种副业,并没有激发大家足够的兴趣和热情。许多人关注更多的是语文、数学、英语这三个大主科,对于诸如生物等所谓的“副科”并没有足够多的重视。虽然经过新课改的洗礼,生物学科也受到了相应的位置待遇,但由于当前的高中生物课堂中教师往往过于侧重生物理论知识的教授,忽略了学生在高中生物学习课堂中的主体地位;从而导致大多数高中生对于生物的学习采用的是死记硬背方式,没有能够形成一个科学的、有效的学习方式,因而实际的教学效果并不理想。
笔者以为,要多措并举,提升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的效率。
一、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应当看到,教师教学的重点不仅仅要传授学生知识,更应该从传统的研究如何教转向研究学生如何学,从而真正体现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要知道,一个生物课教师课讲得多么熟练、讲得多么好,如果学生不知道如何学,那这个老师也教不出好的成绩来。为此,教师就要转变观念,提升学生的主体地位,从喋喋不休的“满堂灌”中退出来,把课堂还给学生,改变以往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使学生主动地学习知识,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和策略,使学生逐步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培养学生归纳、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教师要经常地启发、点拨和引导,要长期地、有计划地进行培养。备课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起到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讲授无氧呼吸内容时可以安排学生小组合作,依照有氧呼吸的示意图,尝试自主绘制无氧呼吸过程的示意图,将其过程直观形象地表示出来,最后让学生列表总结并引导学生自主归纳出有氧呼吸、无氧呼吸的概念及细胞呼吸的概念。
二、问题有效化,学习自主化
布鲁纳强调学习是一个主动的过程,获取知识的关键在于学生的内因,即来自学习活动本身的内在动机,认为它是直接推动学生自主学习的心理动机。笔者以为,生物课作为一门前沿的自然学科,教师更应该激发学生的心理动机,带动学习的自主化。课堂上要巧设问题,促进思考,强化学生的自主性。充分利用课本中的专栏设置,引导学生熟悉现实生活常识或社会热点,培养学生兴趣,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如讲授“三大营养物质代谢”,我问询学生,“有人说吃早餐吃面包前先喝几口牛奶,也有人说喝牛奶之前要先吃几口面包。同学们怎么做的?哪种科学?”学生联系实际,纠正了不正确的做法,真正掌握了知识。
三、做好实验,强化示范
生物课本是一门实验科学,可不少教师只注重知识的口头讲解,却忽略实验课。学生喜爱上实验课,喜欢直观的教学。笔者以为,教师要做好教材中的每项观察和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教师可以有计划地带领学生做好观察和实验材料的采集、培植、饲养和保存等工作,强化学生的参与,给他们一个展示的平台。课堂上教师可以灵活地使用挂图、模型、投影、录像等直观手段,形象直观地向学生传授生物学知识,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打破时空限制,增加课堂信息容量。同时,教师要巧用实例和数据,调动学生思维,突出启发性,加深学生对生物学基础知识的理解。
四、科学评价,激发积极性
篇4
【关键词】实验探究 自主体验 魅力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9-0185-01
由于生物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科学,观察和实验是生物科学基本的研究方法。但就当前中学生物教学的现状来说,大多数生物实验在生物教学中往往得不到落实,经常听老师们说的一句话就是“做实验不如讲试验,讲实验不如背实验”。所以平时的教学中,搞纸上谈兵,以讲代做,或随意割舍,图简便走捷径的做法经常存在。而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教师们更多地将实验放在大屏幕上。殊不知在生物课的学习过程中,生物实验的作用不仅在于让学生通过实验的过程理解实验原理,掌握实验技能,而且生物实验也是学生进行体验学习的一种重要形式,学生学习生物课的兴趣,学习的主动性,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以及协作精神的产生和形成,如果缺少生物实验过程的“体验”将会大打折扣。所以我以为科学的探究和切实的体验是让学生能够感受到生物课魅力的最好方法。
一、激发学生的探究灵感
探究和创造性是个性中最有活力的因素,而各种探究活动可促使学生左右脑同时开发,协调发展。案例一:在一次公开课时,正好上到 “光合作用”一节。在课的开始,我端上了事先切成小块的西瓜让学生品尝,沉闷的课堂一下异常活跃。学生品尝完后,我让学生谈所品尝西瓜的优点。学生们热情高涨,有的说瓜很甜,有的说瓜起沙,有的说颜色粉红,有的说瓜皮很薄……趁着学生的热情,我又叫了几名从天水等东部地区移民过来的学生谈谈他们老家吃西瓜的感受,都说没有我们瓜州的瓜好吃。趁势我就提出了问题:为什么我们瓜州的瓜更甜?为什么我们这儿被叫做“瓜州”?学生听后兴趣大增,议论纷纷。于是我及时组织学生阅读课本光合作用的有关知识,并通过多媒体展示光合作用的过程,然后让学生进行分析讨论。许多学生很快就找到了答案:由于我们这儿特殊的地理气候环境,夏季日照时间长,温度高,植物能充分的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更多的糖分;到了晚间温度比较低,时间也短,可以降低植物的呼吸作用,减少糖分的消耗,使更多的糖分积累下来;再加上我们这儿干旱少雨,积累的糖分不易流失,所以我们的西瓜才又大又甜,家乡才有了“瓜州”的美誉。学生还举出了与光合作用有关的本地其他的一些特色农产品,如闻名中外的白兰瓜,李广杏,枸杞,棉花等。这样经过体验将课本上的抽象知识运用到了生产实际,增强了学生的探究灵感,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也激发了学生热爱家乡的美好情感。
二、创设自主体验的机会
苏霍姆林斯基说:“人的内心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总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要满足学生这种强烈的需要,就要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1)提供自主操作的机会。古人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生物是和现实生活联系密切的学科之一,知识来源于生产生活实际,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经常给学生提供亲自参与实践活动的机会,通过动手、动口、动脑促使外部学习活动逐步内化为自身内部智力活动,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发展。(2)提供自主体验的材料。课堂教学中,精心设计一个恰到好处的教学活动,让每一个学生主动参与、观察、思考,获取自己的体验。要做到这点,对于学生来说,特定的情境和充分的材料都是不可少的。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得好:“学习的最好刺激,就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3)提供自主体验的场所。在初中生物的教材中,有许多实践课是需要学生到室外去观察,去体验的。而大多数老师因为安全,或嫌麻烦等因素,往往通过多媒体或简单的讲解而草草了事。如“蚯蚓的生活习性”,“蚂蚁的觅食行为”,“池塘中的藻类植物”等教学内容。只有让学生在实地的去观察,去探究,去体验,才能举一反三,才能将抽象的知识内化于生活实践中,也才能解放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魅力和生命的神奇之处。
三、让学生在自主体验中感受“生成”的快乐
现行教材往往以定论的形式直接呈现知识内容,学生看到的是思维的结果,看不到知识的产生、发展的过程。这留给学生自主思考的空间很少,使学生体会不到实验所带来的成就感,感受不到探究和体验的真正快乐。为此,教师要创造性地处理教材,在我们的教学“预设”中要留给“生成”足够的空间。创设有利于学生展开观察、实验、推理、交流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交流中体验、在体验中发展。
案例二:在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玻片标本一节课中,学生一上课就很兴奋,没有等我讲完按照教学预设布置的制作玻片标本的工作去观察,就马上开始使用桌上的显微镜对身边的物体进行观察,有拿整个课本放在载物台上观察的,有拿自己的手放在载物台上观察的,有三五成群扎堆在那里观察的……我当时想是马上用纪律来维持课堂秩序上好这节课,还是让学生自己来探究这个观察的技能呢?经过一番思考,我选择了后者。很快,学生的反馈意见出来了:“老师,为什么课本放进去观察,啥都没有,黑糊糊的?”“嗯,观察我的手,结果也是一样,老师,为什么呀?”接下来,我没有急于告诉他们答案,而是让他们复习了上一节课使用显微镜观察的注意事项。经过复习和讨论,有些学生恍然大悟:“老师,我知道了,是光线的问题!”最后,即便我没有讲为什么植物标本要做成薄而透明的,但学生也知道了其中的道理,印象比原来教学预案设计得还要深。课堂是开放的,是生机盎然的,学生们兴致勃勃的观察、凝神的沉思、叽叽喳喳的讨论、激烈的争辩……其间折射出了他们的自信和成功感,也让师生共享了教育的幸福。学生在这样的主动探索中他们获得了积极、愉快的情感体验。
四、在体验中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篇5
【关键词】生物课堂主题呈现
一、课堂主题的概念
何谓“主题”?“主题”一词源于德国,最初是一个音乐术语,指乐曲中最具特征并处于优越地位的那一段旋律――主旋律。我国古代对主题的称呼是“意”、“主意”、“立意”、“旨”、“主旨”、“主脑”等。在《现代汉语词典》中“主题”被解释为作者通过文章的全部材料和表现形式所表达出的基本思想。结合这一解释,我们可以这样来理解“课堂主题”:课堂主题是教师通过课堂的教学过程所表达的基本思想和重点内容。
二、课堂主题呈现的依据
一堂优质的课堂主题呈现,能使学生在课堂上更轻松、更准确地掌握课堂的基本思想和重点内容。那么如何更好地呈现课堂主题,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素养呢?
根据国外的课堂观察评价表(已翻译为中文见附件1),对于如何很好地呈现课堂主题?我总结有如下:
1、教材要适合学生。
2、教学目标要符合学生认知。
3、上课开始教师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4、教师要关注学生并和学生互动。
5、教师的总结质量要正好。
6、教师要突出强调了重点。
7、信息的传递要恰到好处的。
8、教师要设立了可达到的和主题相关的教学目标。
9、教师要理论联系了实际。
10、教师要有总结。
11、教学目标要达成
12、教师要鼓励学生承担进一步学习的责任。
三、三位教师的公开课堂录像分析
本人对三位老师的公开课的主题呈现进行了记录,分别进行了评价总结:
A老师的《蛋白质小专题复习》一课是一堂复习课,其创意设计如下:1、通过吸奶瓶的婴儿图片和完美的奶粉广告引起学生的共鸣,引出奶粉事件;2、通过3件影响力比较大的奶粉事件,层层相扣,层层递近讲解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3、通过不同劣质奶粉对儿童的发育影响的探究实验来巩固实验设计的方法和一些原则;4、最后通过情感教育,升华学生心中对劣质奶粉的痛恶,渴望和平安全的社会环境。不管从老师的评价还是学生的反应,我自己对整堂课的设计也是相当满意的,这堂课的主题呈现非常的生活化,充分抓住社会的热点问题――奶粉事件,而且对3件奶粉事件有共性的同时,又有各自的特点。将必修1有关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方面的知识点进行全面的巩固与总结。应该可以说整堂课是条理清楚,环环相扣,层层递进。而且最后的情感升华,我认为也觉得非常的好“中国,我们再也伤不起了;愿中华大地上不再出现劣质奶粉;愿每个孩子都能健康成长;愿每个家庭都能幸福美满;愿每位同学都能学业有成……”当然这其实都是我们每个人心中最真实的意愿,只是平时没有表达的那么裸,而今天我把它提上了课堂,提上了屏幕,希望我们的祖国未来的企业家们能有良知,愿中国的未来更加美好。整堂课学生学得非常的轻松,同时有掌握了知识点,所以这堂课的主题呈现是到位的。
B老师的《分离定律》第一课时这堂课在主题呈现方面就略显欠缺点,这堂课的孟德尔研究分离定律的假说演绎法的思路呈现的不是很明显,学生对孟德尔科研的方法掌握的也不够好,这点上我认为是比较欠缺的。但是整个知识点的落实还是比较扎实的。
C老师的《细胞分化》这堂课在课堂主题呈现方面还是非常到位的。这堂课以2008年北京奥运会女子跳马银牌得主丘索维金娜的儿子得了白血病为例子引出细胞分化方面的知识点,细胞分化的概念和特点,细胞异常分化即细胞癌变的原因,癌细胞的特点。以如何治疗白血病引发学生思考,得出植物组织培养技术,骨髓移植造血干细胞等。整堂课的主线分明,知识点的连贯性强,重点突出,学生能轻松地把握整堂课的中心思想和主要内容。
篇6
关键词:顾客体验价值;体育健身服务业;顾客满意度;评价
0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从上个世纪六十年代以来,“大众体育”的浪潮在很多发达国家不断兴起,而且成为一股浪潮正慢慢席卷全球。由于各国家、各地区的国情性质差异,在推行大众体育的时候使用的手段与方法也是有所不同的,但是基本点都是旨在提高全民的身体健康水平。经过四十多年的不断发展,西方的欧美国家中,体育运动健身已经成为了一种产业,而且发展迅速,并且增加了国民经济发展。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收入水平在不断提高,对生活的质量追求也在不断上升,新科技的发展,市场竞争的增强,人们休闲活动时间的变多,让我国从农业经济开始慢慢向工业经济、服务经济开始过度,目前已经正在走进“体验经济”的新时代。体育健身事业是项服务行业,服务业顾客是上帝,顾客的满意是企业最终的目的,是企业不断发展的最根本的驱动力。所以体育健身俱乐部非常注重顾客对体验的价值所求,让顾客体验到价值,需求得到满足,才会忠诚于这样一个活动,因而体验也就成为了俱乐部新的重要的价值源泉。在我国,由于经济的影响,学术界对体验经济提供物的关注不多,对客户体验价值的满意度的研究则更少。
本文以河北省体育健身服务业为研究对象,结合笔者多年的工作经验,查阅相关文献,从顾客体验价值的角度出发,对河北省体育健身服务业顾客满意度进行评价研究,旨在认真研究健身顾客要求的范围和形式,有针对性地为顾客创造多种多样的有价值的体验,顺应顾客要求,提高健身俱乐部的顾客体验满意度,进而为我国的健身俱乐部提供相关的体验价值及体验满意度方面的理论支持。
1 研究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文以河北省健身服务业为主要研究对象,对健身服务业的体验价值以及顾客满意度等进行了深入的理论分析,并对顾客满意度指标进行了比较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
1.2 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在进行调查之前,首先广泛查阅相关的文献。对本文的而言,主要查阅的资料关于体育、健康、娱乐、休闲、营销学、消费等方面的书籍报刊等以及和体育经济管理相关的文献资料,文献资料的来源是与体育相关的学术专著、核心期刊或者官方网站。
(2)实地考察法。对近五年来,河北省各个主要的健身俱乐部进行实地考察,并且选取一个健身俱乐部进行实地体验,并且积累一定的资源素材。
(3)问卷调查法。针对河北省健身俱乐部的客户和会员设计相关的顾客体验价值满意度评价的调查问卷。
(4)数理统计法。通过计算机来统计调查问卷的结果,对比河北省俱乐部客户实际的感受价值和期望值之间的差距,进行数据的统计与处理,为俱乐部的管理层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
2 结果与分析
2.1体育健身俱乐部顾客体验价值
付出和收获的比较不能决定价值,但是俱乐部的顾客却用付出和收获的比较来衡量是否值得与俱乐部进行交易。这里顾客和俱乐部的付出与收获包括的不仅是最基本的货币,而且还包括服务与核心产品。顾客在与俱乐部进行交易的时候,顾客付出的成本包括金钱、精力、时间以及所承担的心里成本。除了这些最直接的因素,成本还包括在体验时必须忍受的环境。时间和货币的交易成本还是较为容易估算,但是人的精力、心里成本、感官所承担的成本俱乐部很难进行统计,这些都是顾客在无意识下做出的心里反应的计算。虽然顾客不会去刻意计算这些成本,但是这些都会影响他们的判断,会对他们觉得值不值得与俱乐部交易这个决策产生影响。
体育俱乐部的顾客体验价值比较的是顾客体会到的利益与他付出的成本,通过顾客的体验感知,来对俱乐部和顾客之间相互交易时形成的服务、产品、感觉做出总体评价。影响顾客体验价值的主要因素包括顾客的期望、服务的过程、产品的满意程度,俱乐部人员的形象,总体环境、价格、体验等。
2.2 体育健身俱乐部基于顾客体验价值的顾客满意
留住老客户,发展新客户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动力。然而,现实情况是,企业在运作的过程中,总会出现一批新顾客的到来的同时,一批老顾客悄然而去的现象,这种现象在西方营销学中成为“漏桶”,企业要不断做大,就要堵漏,培养起顾客对俱乐部的长期忠诚度,要让顾客忠诚于自己的俱乐部,就要让顾客在这里得到满意,让他觉得交易时值得的。
顾客价值体验的最直接的外在表现就是顾客满意度,顾客体验价值的满意度由他们的期望值和体验结果之间的差值决定,如果体验结果大于期望,那么顾客就会感到满意,通过反复的尝试可以提高顾客的忠诚度,对俱乐部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客户满意了,才会对自己品牌忠诚,没有满意,忠诚也就无从谈起,因此,服务行业中客户满意度调查是国内外很多机构进行调查的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河北省俱乐部要打造自己的品牌,形成影响力,就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培养对自己忠诚的客户。顾客满意了,他们对价格的敏感度会降低,对质量的追求增加,因此顾客价值体验的满意度调查对企业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课题号201204091河北省社科联项目
参考文献
[1] 卓志伟.对我国健身俱乐部管理状况及未来管理模式的探讨[J]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4 (2) :34 - 36.
篇7
关键词: 高校女生 体育教学 体育舞蹈
在体育教学中忽视女生体育教学,可以说是体育教育的失败。近年来高校女生体育教学日益受到各方面的重视。体育舞蹈是体育与艺术、健与美高度结合的一项新兴起的体育项目。它集娱乐、运动、艺术于一体,是文明社会里的一种高雅活动。在高校班开设体育舞蹈课具有现实意义。
1.研究的方法与对象
我采用问卷法、调查访谈法等方法对本校09、10级360名女生进行了调查。
通过调查可以发现,高校女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很浓厚,但不喜欢体育课,84%的受访者喜欢体育活动,80%的不喜欢上体育课;对体育课内容排序为:健美操,球类,田径;而且对传统的授课内容不感兴趣;92%的受访者对开设体育舞蹈感兴趣,只有5%的表示没兴趣。
大学的牌子、中学的新形式、小学的内容,一直是大学体育教学中没有突破的问题,高校院校体育教学没有形成符合自身规律和特色的理论和体系,传统的学校体育体系将体育作为必修课程,成绩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学生的评优、是否毕业等,其教学就是围绕达标、考试进行的。体育教学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内容枯燥、形式单一、可选性不强的弊端。
通过调查发现,学生对体育舞蹈没有足够的了解,只是通过媒体等渠道对体育舞蹈有了初步的认识。体育舞蹈是一项集形体美、健康美、节奏韵律美、构图美和诗性内涵等为一体,是提升气质和文化修养的运动。它既是艺术,又是体育运动项目,还是艺术与运动的结合,更是力与美的结晶。因此,高校女生对这种集艺术、音乐、体育健身于一体的教学内容,会产生强烈的兴趣。
2.体育舞蹈课对高校女生的作用和意义
2.1体育舞蹈课能提高高校女生参与体育课学习的积极性
实际上,高校体育教学一脉相承,立定跳远、投掷铅球、仰卧起坐、800米跑这些“老传统”一直在沿用。一位学生这样说:“立定跳远从小学跳到中学,再跳到大学,连点花样都不换,太没意思了。我们不再是小孩子了,怎么就不能安排一点我们喜欢的活动呢?”在心理方面,高校女生的心理已处在趋于稳定和成熟的时期,比较容易接受新鲜事物。体育舞蹈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实践活动,是体育运动的一部分,形式可分为:个体练习、群体练习,在运动过程中要求同学们相互配合,在音乐的伴奏下翩翩起舞。体育舞蹈运动的过程,也是同学们追求美、创造美、实现美的过程,在活动中可以表现美、欣赏美,获得美的享受,从而提高她们上体育课的积极性。
2.2体育舞蹈对高校女生身体发展具有良好的推动作用
体育学是研究人的身体全面发展的一般规律的综合性学科。作为体育运动的基本内容和实现体育目的手段与方法的体育舞蹈,根据人体解剖、生理特征,在音乐的伴奏下,通过人体各环节有节奏的变化而塑造出不同难度的形体动作和造型,表现不同的情感和技艺,实现自娱自乐和增强体质或进行竞技的一项体育运动。高校女生其身体形态、机体的代谢功能都已完善,具有旺盛的精力、蓬勃的朝气和良好的协调能力,较强的分析能力与综合能力。而体育舞蹈动作,以人体肌肉活动特有的运动形式产生负荷,刺激内脏器官,促进呼吸、循环、消化、神经等系统机能的增强,满足肌肉负荷后的需要,维持机体在新的情况下的平衡。由此可见,体育舞蹈具有明显的体育运动学价值,因而能受到高校女生的喜爱。
2.3体育舞蹈对高校女生培养终身体育意识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将体育舞蹈列入体育课教学内容,不仅对学生,而且对体育舞蹈的推广和发展都具有深远的意义。体育舞蹈是融舞蹈、音乐、服装、风度和形体美于一体的高雅体育项目,它横跨体育、艺术、教育三大领域,是一项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和健身娱乐价值的综合性艺术,具有强烈的时代气息和良好的锻炼价值,蕴含着丰厚的文化内涵,作为一种文化形态,为人们带来享受,满足现代人越来越强烈的身心需求。体育舞蹈的蓬勃发展在于它能够充分体现当代人们对自我完善、个性发展的追求。在大力发展素质教育的现代化社会,体育教学担负着培养适应社会所需要的社会人的重担,要培养社会所需要的健康、健美、娱乐、组织和推广的社会复合型人才。
3.结语
体育舞蹈,作为舞蹈大家族中的一员,已打破民族和地区的界限,成为一项新兴的体育运动项目,风靡全球,并被列为奥运会表演项目,其以独有的艺术魅力成为人们建立友谊、陶冶情操、锻炼身体、提高技艺的良好形式。加强体育舞蹈教师的培养,是当前摆在一个突出重要的位置的问题,具有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吴谋,张海莉,主编.体育舞蹈的理论与实践.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12.
[2]林琳.我国高校体育舞蹈开展现状分析[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02).
篇8
【关键词】信息素质;物流管理专业本科生;物流信息管理;信息道德
一、信息素质是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和形成过程中重要的内容
创新能力是创新素质包括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技能和创新情感的培养和形成过程。创新工作过程是一个信息感知、信息认知、信息整合、信息交合、信息评价的过程与一个信息的输入、处理、输出、反馈的信息创新工作过程。加强大学生的信息素质教育,提高其信息处理、使用信息和批判地评价信息的能力,才能使他们在以后的工作和生活中开拓、挖掘新的有价值的领域进行创造性的活动。
信息素质是指一种有效发现自己的信息需求,并据此从各种不同的信息源中寻找、检索、获取、判断和组织信息以及利用、交流和传播信息的能力与素质,包括: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信息道德。信息意识是指人的头脑对信息及其运动规律的抽象性、概括性、总体性的认识。信息意识既是信息主体对信息的认识过程,也是其对外界信息环境变化的一种能动的反映。强化信息意识教育,一方面可以使受教育者对信息科学有一个比较全面、深入的认识,另一方面也能强化教授者自身对信息要求的良好意识;信息知识是构成信息素质的基础,包括信息技术和信息方法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信息能力包括信息的收集能力、整序能力、利用能力、评价能力和创新能力;信息道德是用以调节信息创造者、服务者和使用者之间相互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二、物流管理专业的特点决定了对学生进行信息素质培养的重要性及现状分析
物流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主要分为三类,第一类物流业务流程类课程,如仓储、运输、配送、采购、包装管理等,该类课程着重于学生对物流运作机理的掌握。第二类课程物流业务衔接类课程,如供应链管理、物流系统规划、目录管理、电子商务与物流等,该类课程着重于学生物流一体化思维的培养。第三类物流信息类课程,如物流信息管理、管理信息系统、数据库理论与应用、面向对象的计算机语言等,该类课程着重于提升学生物流信息管理的能力。这三类课程正是物流管理专业培养计划的重点,也是其特点之所在。物流管理专业的特点是在培养学生物流一体化思想的前提下,学习物流的运作流程和如何运用物流信息进行物流管理。是专业特点决定了对物流管理学生进行信息素质培养的重要性。
当前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的信息素质情况不容乐观:
第一、物流管理学生主要以文科背景为主。物流管理专业属管理学科,在我国以文科学生报考为主。而实际上物流管理属交叉性学科,其中近半数课程出自数学、信息学等理工类学科。学生的“先天不足”使其缺乏理工科学生应该具有的信息意识,信息知识和信息能力。
第二、教师的知识背景限制了学生信息意识的培养。物流管理专业教师拥有管理类和经济类的学位居多,个别的教师具有工科背景,具有信息学背景的教师非常之少。教授者信息意识的缺失不可能使受教育者对信息科学有全面、深入的认识。
第三、现有的物流信息管理教学倾向于传授以记忆为主的知识,对于信息的能力的培养意义不大。
第四、信息免疫能力差,信息道德水平有待提高。当各种信息铺天盖地展现在面前时,大学生们缺乏对信息的筛选能力。有的学生不清楚或不遵守信息行业的网络社交安全规则,恣意妄为。
三、应对措施
第一、师生共同提高信息素质。教师自身注重学习、掌握信息技术,拥有信息能力,具备良好的信息素质;改变教学风格使其趋向民主,教师的权威不再是知识的垄断,而是教师本身的人格魅力与工作作风;教学方式更为灵活,注重引导学生在面对大量信息时充分去思考与判断;用于学习新知识,实现与学生共同进步。
第二、改变传统的物流信息管理课程教学的方式、方法。针对不同的信息能力培养目标将教材内容进行模块化整理。课程以讨论、实际应用为主,理论知识讲授为辅。大多数学校的教学计划将物流信息管理课程安排在大三年级,在完成了物流业务流程和信息学相关课程的基础上,物流信息管理正是这样一个将二者融合的课程。
第三、充分利用“大学生课外创新团队”提升学生综合信息素质。第二课堂是相对第一课堂而言的,是指在教学计划规定的课程之外,由学生自愿参加、有组织进行的各种活动,实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的目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相互交流,互相启迪、产生新的思想火花,增进思维的深刻性和敏感性,增强其信息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第四、重视信息道德建设,切实对学生进行信息道德教育。教师作为教学中主动的一方,要积极引导大学生充分利用网络科技展现自己的天赋和才华,同时要树立责任意识,讲究信息道德文明。要求他们树立正确的网络道德观,不侵犯或损害他人利益,不做垃圾信息的者和传播者,强化自律精神和责任意识,负责任地使用信息。
参考文献
[1] 张克.浅谈当代大学生信息素质的培养[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14).
[2] 王艳红等.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中教师的引导作用[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08(7).
篇9
摘要:“普通生物学”为生物工程专业开设的专业基础课,其教学目标是夯实生物学基础。该门课程使用双语教学授课方式,可以使学生在专业英语词汇积累、英文文献阅读、英语听说能力上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并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把传统的板书授课方式与多媒体教学有机结合,提高了单一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同时提倡“双主体教学”,增加了学生参与课堂的环节,通过英文个人知识展示和小组讨论等方式,在提高教学效果的同时,也让学生在英文自我表达能力、组织能力、团队合作等方面得到一定的锻炼。
关键词:双语教学;生物工程专业;普通生物学;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50-0193-02
一、高校生物工程专业实施双语教学的重要性及实际意义
双语教学(bilingual teaching)是指使用两种语言讲授非外语语言类课程和专业外语课程的一种教学方式。双语教学在北美、亚洲、欧洲和大洋州的许多国家应用广泛。我国教育部2002年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中也将双语教育作为重要项目内容列入“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指标体系”。因此,培养双语人才一度列入中国教育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目前已成为教育改革的热点。
生物工程已成为21世纪的龙头产业,生物科技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科技水平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依据。而欧美国家一直以来在属于高新技术的生物工程领域内具有领先优势,科技优势决定了英语的语言优势,因此这个学科在世界一流的高校里普遍采用英语教学,同时也主要用英语、专著和进行学术交流。为了使东北大学生物工程专业的学生跟上学科发展的最新进展,培养其创新能力、国际交流与竞争能力,需要实施双语教学。
二、“普通生物学”双语课程体系建设内容
1.坚持双语授课,提高学生英语水平。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英语讲授、汉语说明、英语专业词汇讲解以及英语提问等环节为学生提供英语学习和实践的环境,使学生学会用英语思维,养成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掌握如何运用英语进行交流。并使学生在原来大学英语的基础上不断提高英语水平,掌握使用英语这一语言工具获取专业知识的技能,包括能够流利地阅读和理解生物工程相关学科的英语文献等。让学生更容易地获取国外前沿知识,提升学生国际竞争力。
2.探索“双主体”授课方式,增加学生参与教学环节。为了锻炼学生的自我表达能力和组织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使课堂真正变成教师和学生共同的课堂,在课上安排“个人知识展示”环节。学生搜集与课程相关的专业知识,制作讲解提纲和教案,为其他学生讲解相应的课程内容,分析自己的观点。或安排“小组讨论”,把学生按照课程内容分成若干组,每组选派组长一名,以组为单位对课程内容进行讨论和交流。在交流之后每组要向全体同学介绍本组的讨论结果,供全班同学共同交流和分享。
3.编写适合东北大学生物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的双语教材。教材的编写立足于我校的生物工程专业,编写既有东北大学办学特色,又能真正适合生物工程专业及相关专业学生学习“普通生物学”双语教学教材,从而改善传统的同类教材中内容深浅不一、系统性不强等不足,同时填补国内“普通生物学”双语教材的空白。
4.完成课程网络平台建设,方便学生课程学习。在“东北大学质量工程双语教学示范课”建设项目实施的过程中,完成了“普通生物学(双语)”课程的资源平台建设。学生可以通过课程注册后,在网上下载课程相关教案、作业、习题以及其他与课程相关的资料和网络链接等。极大地方便了学生的课程学习,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东北大学生物工程专业“普通生物学”双语课程体系建设主要创新点
1.掌握双语运用的合适度,形成“渐进式”英语教学模式。由于双语课程采用原版英文教材、运用两种教学语言授课,对“教”与“学”都带来了一定的难度。课堂上既不能为了用外语上课而忽视专业内容的传授效果,也不能为了专业学习而把外语当作负担。不然,就失去了双语教学的意义。双语运用的合适度,成为双语课堂教学的焦点。我们从教学语言媒介的运用切入,采取“小步引进、稳步推进、逐步渗透英语”的策略,形成了“渐进式”英语教学模式。
2.适应专业办学实际,有效开发双语教材资源。教材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基本资源条件。选用优秀的外文原版教材是快速接近世界学术前沿的有效途径。我们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专业的办学特点,在原有文本基础上适当增删一些内容,删除原版教材中不适用的部分;增加符合教学大纲的内容,同时节选其他原版书中的章节,补充最新研究成果。还对某些章节进行合并归类,使之更加符合中国学生的认知特点和知识结构需求。为了保证学生有效地掌握专业知识,还编写了与英文教材内容相对应的中文教材,以期达到“专业知识和外语双赢”的教学目的。
3.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探索并实施“双主体”教学模式。基于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的关系,“双主体”教学是对师生关系的一种全新的界定。它对教育的价值取向、教育的目的、教育的形式、教学过程的结构和模式、新型人际关系的建立等等都将产生良好的促进效果。为了锻炼学生的自我表达能力和组织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使课堂真正变成教师和学生共同的课堂,本课程建设过程中,在课上安排“个人知识展示”环节。学生搜集与课程相关的专业知识,制作讲解提纲和教案,为其他学生讲解相应的课程内容,分析自己的观点。或安排“小组讨论”,把学生按照课程内容分成若干组,每组选派组长一名,以组为单位对课程内容进行讨论和交流。在交流之后每组要向全体同学介绍本组的讨论结果,供全班同学共同交流和分享。
4.根据专业办学特点,完善课程体系。立足于我校的生物工程专业,编写既有东北大学办学特色,又能真正适合生物工程专业及相关专业学生学习“普通生物学”双语教学教材,从而改善传统的同类教材中内容深浅不一、系统性不强等不足,同时填补国内“普通生物学”双语教材的空白。完成了“普通生物学(双语)”课程的资源平台建设。学生可以通过课程注册后,在网上下载课程相关教案、作业、习题以及其他与课程相关的资料和网络链接等。极大地方便了学生的课程学习,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也使课程体系日趋完善。
5.传统授课方式与多媒体授课相结合,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除了采用传统的板书授课方式之外,在需要图片演示和添加动画效果的知识点采用多媒体演示图片和影音资料等方法,很受学生欢迎,两种教学方式的有机结合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采用其中任何一种单一教学方式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周瓦.美国双语教育发展历程探析[J].教育研究与实践,2005,(2):53-55.
篇10
关键词:生物 多媒体
信息技术与生物课程的整合推动师生共同创建适合于教学目的、内容及主体的物质、精神氛围,进而促进互动的教学情境构建,使教学双方融入其中,引发积极的情感和共鸣,使师生自觉地投入、参与到对话、交流、合作,为教学效益的提升奠定基础。
一、生物常态化多媒体课堂中的多媒体应用对象分析
(一)契合高中生身心特点
由于高中生的年龄特点,他们求知欲强,接受新鲜事物快,而多媒体具有的声,光、电的综合刺激,能够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引起学生的注意。但心理学也表明,高中生的大脑皮层长时间处于高度兴奋状态,会使身心疲倦;经常性地使用电脑,也容易使学生视力下降。因而,多媒体在生物课堂的使用,要注意两点:一是课件制作要平和自然,切忌花、艳、乱;二是高中生的空间想象力还不够,加上高中生物中部分与化学相关的内容接触较早,给教学和学生的学习也带来了困难,因此内容一定要适时适度,切忌频繁滥用,否则其结果必然事与愿违。
(二)契合高中生物教学内容
多媒体作为教学的重要手段,其展示的知识内容必须与教材相适应,与学生的认知水平相适应。高中生物学中有很多内容是学生能够看得懂,或通过自学能够掌握的,或其社会实践和生活经验已经具备了的,或只需要教师给予简单指导便能融会贯通的,这部分知识是根本用不着利用多媒体来进行教学的。而像一些微观的现象或暂时观察不到的现象,我们可以通过多媒体来再现,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学生能够一目了然。
(三)契合高中生物教学课型
新授课,一般可根据上述原则来进行,主要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复习课则需选择多媒体来扩大容量,浓缩教学内容,建立系统的科学认知体系,强化重难点。实验课可选择那些在课堂上无法完成的演示实验或现象,以及在现有条件下无法完成的一些经典实验,则可以通过电脑模拟来实现,帮助解决问题。
二、生物常态化多媒体课堂中的多媒体实践方式分析
(一)激发学生兴趣,导入新课
导课这一环节在一节课中非常重要,好的导课,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人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在上课时激起强烈的求知欲,调动起浓厚的学习兴趣,学习起来才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讲述必修第一册第五章第一节《生物的生殖》时,播放《多利羊的诞生》,通过这些短剧或影片的播放,一方面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能动性;另一方面也可以利用这些生动有趣的情景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培养其献身科学的精神。但要注意,短剧播放要短而精,切不可占用太多时间。
(二)奠定情境铺垫,突破重难点
生物课堂上很多复杂的生命现象、生化反应、代谢途径等,学生接受起来很困难,多媒体课件能够集声音、图像,文字、动画、视频等于一体,直观形象,生动有趣,可以尽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视听等感官需求,在学生头脑中建构理论模型和知识结构,比较容易突破重难点。如《神经调节》中的“兴奋的传导”这个难点,学生难于理解,而多媒体可以模拟出兴奋在“神经元内”“神经元间”的电位变化和突触内递质的释放过程,以及电位传导和化学刺激的转化,使学生很容易在头脑中形成:刺激――膜电位变化――突触递质――膜电位变化这条一体化兴奋传导路线,从而理解兴奋的传导机制达到教学目的,从而大大节省教学时间,提高教学效率,提高教学质量。
(三)突出课堂局限,模拟实验过程
生物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如果在生物实验教学中适当的利用计算机模拟一些实验,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在《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教材上的叶绿体色素带分布是自下而上是橙黄色的胡萝卜素,黄色的叶黄素,蓝绿色的叶绿素a,黄绿色的叶绿素b,而我们在实验中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和其他外界因素的干扰往往会导致实验结果不清。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说明原因,并用计算机模拟获取准确的实验结果,纠正实验中出现的误差。
(四)巩固学习效果,强化复习课效果
在生物复习课中,教师借助计算机网络和投影技术,把预先准备好的一个完整的知识网络体系投到大屏幕上或是投到学生计算机的屏幕上,这样既节约了时间,又加大了课堂的容量,而且便于教师精讲。在复习中利用信息技术展示知识网络体系,可以使学生在瞬间勾起对以前所学知识的回忆,省时高效,而且还利于分层教学,自主复习。
三、生物常态化多媒体课堂中的多媒体一般课例分析
(一)教学准备
1.教学目标
掌握减数分裂的概念;掌握减数分裂过程及图解;理解卵细胞的形成过程及图解;理解受精作用的概念及意义,培养学生识图绘图能力、探究能力、养学生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能力。
2.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染色体的动态行为变化。
难点:染色体在减数分裂中的行为变化特点。
(二)教学过程
1.课题导入
动画演示:演示、卵子形态,以及精卵细胞受精作用过程。针对受精作用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提出问题:染色体数目在上下代是否稳定不变?指导学生阅读这段资料:比利时学者比耐登发现减数分裂。针对资料提出问题:染色体在什么时候减少一半?是怎样进行分裂的?
2.新课讲授
问题1:精原细胞是如何通过减数分裂形成的?
(1)动画演示的形成过程。
(2)教师引导学生得出知识链:
减数第一次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精原细胞――初级精母细胞――2级精母细胞――4个细胞――
问题2: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发生了哪些变化?
(1)动画演示:精原细胞形成初级精母细胞的过程。
(2)教师特别说明:精巢中的一部分精原细胞略微增大,染色体进行复制,这时候精原细胞就成为初级精母细胞。
(3)动画演示:同源染色体联会时的动态变化和四分体的形成过程。
(4)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探索、理解什么是同源染色体?什么叫联会、四分体?
(5)教师点拨学生总结出同源染色体的概念以及联会、四分体的特点。
(6)教师提出问题:从染色体的行为变化分析,导致次级精母细胞染色体数目减半的直接原因是什么?根本原因是什么?
(7)教师指导点拨,让学生仔细分析同源染色体的行为变化和染色体数目的变化,分析导致染色体数目减半的直接原因是同源染色体的分离,根本原因是同源染色体的联会,只有联会才能规则地排列在赤道板两侧,从而导致同源染色体分离,使子细胞染色体数目减半。
问题3:同源染色体能否有另一种分离情况?
(1)教师提出问题:同源染色体能否有另一种分离情况?
(2)动画演示: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的过程。
(3)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总结:同源染色体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问题4:次级精母细胞中染色体如何变化,就能使其产生的细胞中染色体数与它保持一致?
(1)教师提出问题:次级精母细胞中染色体如何变化,就能使其产生的细胞中染色体数与它保持一致?
(2)动画演示:次级精母细胞到的过程。
(3)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总结:次级精母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加倍就能使其产生的细胞中染色体数与它保持一致。
3.课堂小结:利用多媒体课件小结本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
4.课堂练习:精心编制难度适宜、题量适中的练习,课件出示。
(三)教学反思
本节内容主要是以染色体的动态行为变化为轴线,抽象地阐明了生殖细胞的形成过程。因此如何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分析减数分裂中染色体的变化,这是本节重点也是难点。多媒体课件不仅以文字、图表来传递信息,而且还大量地以图形、图像和声音来传递信息,围绕一节课的教学重难点,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进行强化,积极引导学生思维,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
总之,在高中生物教学中,要大力推进多媒体使用的常态化实践,通过多媒体与课程的有机整合,以进一步发挥多媒体在辅助教学,引导学生中的技术优势,从而为优化教学流程,提升课堂效率,强化教学效果提供有效的物质保证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