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育的意义和目的范文

时间:2023-12-04 17:56:1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数学教育的意义和目的,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数学教育的意义和目的

篇1

论文内容摘要:在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大学艺术教育领域产生了许多新问题。面对快速发展的高等教育,大学艺术教育如何将人文精神导入在国民的精神境界和话语系统中,实现艺术教育培养人的目标,是艺术教育领域亟待解决的新问题,相应的,这就需要内在的动力和良好的外部环境。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高等教育已在2002年跨入大众化教育阶段,2007年在校生人数已超过2300万。面对快速发展的高等教育,面对新技术浪潮的巨大冲击,大学艺术教育如何在国民的精神境界和话语系统中导入人文精神,以高尚的审美趣味提升全民的艺术素养,是艺术教育领域亟待解决的新问题。

一、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大学艺术教育的出发点

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为人们提供了更广阔的选择空间,让更多的人有机会进入高校学习,不仅有益于提升公众受教育的水平,更有益于文化的传承与创造。作为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艺术具有十分丰富的内涵,在社会生活中,艺术促进人类文化的形成,同时也是文化的核心和精华,它不断向文化的其他领域发射能量,并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深处。艺术的创造、接受和欣赏,是一种高级的文化素质,而获取这种素质的重要途径就是健全的艺术教育。健全的艺术教育,不仅仅是一种技法的教育,也是一种更全面的文化素质教育,对大众化背景下的高等教育具有直接的现实意义

(一)对艺术的真诚热爱

大学艺术教育的出发点应该是对艺术的真诚热爱。美学家滕守尧认为:“对艺术的爱,就是对真、善、美的爱,必定是一种终极的和纯粹的爱。”[1]许多教育专家也认为,艺术教育,特别是健全的艺术教育,是带领人类走向真善美,产生高尚的爱并使人心和谐的一个有效途径,因而必须予以发展和普及。的确,善是好人应具备的素质,爱心则是人类文明的升华。爱,一向是艺术的有机组成部分。我们为自己深爱的人画像,以此表达自己爱的感情;我们为周围的动植物画像,以此表示我们对它们的眷恋;我们观看和倾听艺术,是因为我们希望与艺术中所倾诉的爱进行沟通。我们走进艺术,是因为艺术使我们进入清风明月的纯粹与自由。正是有了爱,中国向世界发出了心的呼唤,让世界走进中国,感受“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北京奥运会吉祥物、会徽、火炬无不凝聚着艺术家和设计者浓浓的爱国之情,体现着中华民族、中国精神以及对中国传统民间文化的热爱。

我们知道,艺术伴随着人类的诞生和进化向世界走来,人类对艺术的需求和渴望是一种与生俱来的本能体现,社会的分工不同,并不意味着人类本能的艺术追求因此而泯灭,只是我们的教育没有把人类的这种与生俱来的本能唤醒。目前,很多学生对艺术课不感兴趣,这与教师的素质和缺乏爱心有着直接关系。艺术是真诚的,艺术教育应该充盈着丰富的情感和真诚的爱。国画家李苦禅在论画笔记里写道:“艺术乃真善美之物。第一是真诚,不虚伪造作。再进一步则是美,美得可以教化人以善,即为尽美尽善了。如果作者人格鄙劣,是无人格,实在与艺术没有缘分,枉言真美善!”因此,要提高教师素质,首先要建立爱心,摒弃“师道尊严”。只有敞开爱的胸怀,才能为学生打开充满阳光和鲜花的艺术圣殿的大门。

近几年,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精神需求的不断增长,面对愈演愈烈的艺考热,国家一级演员、全国政协委员黄宏不禁追问:“艺考生,你们对艺术的爱有多少?”不容置疑,艺术不仅需要天赋,需要文化素养,更需要对艺术的真诚热爱。“没有爱,人怎能进入艺术的殿堂?没有爱,我们如何进行艺术教育?没有爱的艺术教育家,怎能理解为什么艺术是如此纯真、如此幽默、如此感人、如此空灵、如此可爱?他们只能以艺术为招牌,去谋取金钱、权势和虚荣。”[2]因此,要有效地实施艺术教育,只有对艺术的真诚热爱,才能使我们不断扩展、不断更新,不断进入新的世界。

(二)让艺术融入文化之中

从古至今,艺术一直是人类文化宝库中极其珍贵的财富。各个时代、各个地区、各个民族的艺术往往成为其所属的那个民族、那个地区及那个时代文化的集中反映。在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我们展现给全世界的正是一幅幅中国传统文化的巨大画卷。悠扬的礼乐声中,全球40亿观众共同见证了古老东方文明的浩瀚与深邃。

作为一种文化的承载体,大学艺术课传授的应该是一种艺术文化。教育部在新制定的艺术课程标准中,将其定位为人文性课程,不再把艺术视为单纯的消遣娱乐或单纯的技艺,而是把艺术视为人类文化的积淀和人类想象力与创造力的结晶,具有极高的人文价值。令人遗憾的是,我们在实际操作中往往忽略了艺术表达思想、情感,传达信息的功能,将艺术简单地从文化的整体结构中抽离出来。忽略了艺术的文化意义,无异于将鲜活的生命制成木乃伊。事实上,艺术的本质是人文的,艺术教育的本质也是人文的,其目的应该是提高人的人文素养。通过艺术教育,培养全民美感 (艺术观)和创造力,提升生活品质和人生意义。艺术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同时又服务于生活。要高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就必须有理想,有超越个体的群体关怀,即要充分体现人文精神,否则,教育就是没有灵魂的教育。没有灵魂的教育,最多只能说是培训,就难免出现“习艺愈勤、修养愈远”的流弊。为此,大学艺术教育必须还原,重新回到人文的范畴之中来。

二、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大学艺术教育的终极目标

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社会和科学的分科越来越细,学生必须学习的科目也越来越多,而艺术教育的内容又是十分丰富的,大学不可能在有限的几年内为学生安排很多的艺术课程,而是有所选择,有所取舍。因此,应让每个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学有所得,学有所用,并为他们终生享受艺术、热爱艺术奠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一)让艺术教育成为可持续发展的教育

目前,“可持续发展”作为一种新的发展观,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可持续发展”之提出,在于现代社会所存在的不断恶化的生态危机和环境危机。这需要我们反思自己的生存方式和生活方式,进行这种反思,我们只有依赖人文学科和人文教育。艺术的历史源远流长,其本身蕴藏着丰富的人文价值和人文内涵,通过加强人文精神视角下的艺术教育,可以促进人的可持续发展。

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往往忽视人的可持续发展。事实上,现代教育真正希望的,不是人们急需的技术培训,而是素质教育;不是知识的灌输,而是个体的扩展。就人生经历的角度而言,大学历程中带给人们的并不仅仅是获得某种专业上的知识、技能和特长,更重要的是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如果一个社会缺少了开放型的或具有可持续发展动力的人,就失去了精神上的勃勃生气,必然走向死板和停滞。

丰富的知识不等于良好的人文素养。当前,西方发达国家在各级教育过程中越来越重视艺术教育。他们认为,一个全面的科技人才必须具有良好的文化素质和不平凡的艺术修养,否则其创造力、想象力的发展将会受到制约。许多实例都证明,杰出的科学家从来不是局限于其个人领域,通晓和熟悉艺术及整个人文科学,可以使科学家的视野更加开阔。实际上,科学与艺术的碰撞点往往便是奇迹出现的地方,艺术并非是认识的低级阶段,也不仅仅是对科学的一种补充。科学和艺术,是人类创造出的真正认识自然和自身的强有力手段。北京奥运会主体育场“鸟巢”的设计者、瑞士设计师赫尔佐格和德默隆在青年时代都曾深受德国艺术巨匠波依斯和美国波普艺术大师安迪·沃霍的深刻影响,尽管他们并没有选择艺术作为自己的终身职业,但他们用自己独特的灵感,将艺术融入建筑。

笔者认为,一个没受过任何艺术教育的人,其知识结构终究是不完善的,这将直接制约其将来的持续发展。

(二)让艺术教育成为注重过程和途径的教育

教学过程是教师进行教育的具体操作行为。雅思贝尔斯说过,真正的教育“从不奢望每个人都成为有真知灼见、深谋远虑的思想家……教育过程首先是一个精神成长过程,然后才成为科学获知过程的一部分”[3],然而,我们每天操作教学过程却从未认真研究它。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高校的一个重要变化是美育开始受到关注和重视,各高校纷纷在课程中增加美育课,新增的美育课主要是艺术课。这些课主要采用选修的形式,既无教学大纲又无教学范围,教师大多依据自己的主观愿望来备课和组织教学,非常随意。其结果是:“有超过半数高校学生对自身审美素质发展表示失望,认为对自己的审美素质发展期望与实际发展差距巨大。”[4]究其原因,是我们为“教”而教,重结果、轻过程,以至于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发展、情感态度与价值取向。

一般来说,真正的艺术教育是讲究途径和注重过程的,如果我们脱离了通过艺术对学生进行教育的途径,那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艺术教育。而我们如果不重视艺术教育过程中对学生的熏陶、培养和开发,那么很可能就无法实现艺术教育培养人的目标。艺术教育的途径和过程具体落实到教育教学中,包括教师、教材作品选择、教育科研和对外交流等方面。

1.教师。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学科的划分越来越细。有限的艺术课程,需要知识系统完善、能力突出和个性成熟的教师。在尊重学生知识、能力、个性科学发展的今天,教师要具备在有限的时间内拓展学生学习艺术空间的组织能力,具备兼收并蓄优秀教育思想和科学操作艺术课程的能力,了解学生的需求和愿望,尊重他们的感受和体验,并根据教学需要灵活掌握课堂进度,引导学生抒发艺术主张,体验艺术活动的乐趣,激发学生理解艺术的活动热情,为提高学生的艺术文化素养,为学生终生喜爱艺术奠定基础。

2. 教材作品选择。艺术教育作为大学的人文素质教育课程而非专业教育,应具有大学的特点,因为中学阶段也有专门的艺术课程。中学阶段的艺术课,主要是讲解作品或让学生亲自参加艺术实践,如唱歌、绘画等,以帮助学生增加对艺术的感性认识和实践体验。大学阶段的艺术课程,则要突出帮助学生增加艺术美的理性认识,通过对经典艺术作品的分析,总结出鉴赏的规律。需要强调的是,在操作过程中,一是要选择艺术史上的经典作品。经典是经过历史筛选之后摆在我们面前的,是举世公认的优秀之作。只有真正伟大的艺术才能引发学生们的艺术趣味,才能培养学生们的艺术感和艺术鉴赏力。二是这些杰作体现的人文主题和意味必须与大学生的情感生活建立生态关系。例如,在学生刚刚入学时,可尽量去欣赏和创作体现人类之间的“爱”或“友谊”的作品;在春天到来时欣赏和创作那些与“生命”有关的作品等。三是强调通过对艺术形式的感知和分析,分辨和识别艺术作品中清与浊、大与小、高与低、短与长、疾与徐、哀与乐、刚与柔、稠与疏、虚与实等不同要素和不同事物之间“物物相需”的生态关系和由此而导致的可持续发展的生命过程。长期接受这种训练,就会通过慢慢熏陶和异质同构作用,影响学生的心理结构,使之成为一种与杰出艺术品同样的开放性和可持续发展的结构。

3. 教育科研和对外交流。任何一门学科的发展和成熟都离不开对其自身的科学研究。实践证明,教育科研是促进教育改革和发展以及教师素质提高的有效途径。目前,我国艺术教育学科,较少有有突破、有份量、有影响的科研成果出现,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艺术教育的发展。必须大力加强艺术教育科研和对外交流,把有益于艺术教育的实践经验及时总结并进行理论上的提升,要大胆地走出去、请进来。有学者认为,大学教育只要教师在某一方面有专长,且道德操守没有问题,是都可以担当的……只要在社会文化领域有贡献的人都有机会踏入大学校园授课。目前,国内有号召力的学术思想论坛大都来自高校课堂,而且更多的是学术交流。

总之,在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日趋大众化的今天,要有效地实施艺术教育,需要内在的动力和良好的外部环境。内在的动力就是主体对艺术的真诚热爱,外部环境就是积极有效的操作过程和实施途径。同时还要保持一种开放的态势和宽广的视野,使课外艺术活动、社会艺术教育环境都能成为艺术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以便能随时找到表达兴趣、希望、需要、情感的方式。

参考文献

[1][2]滕守尧.艺术与创生[M].陕西: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篇2

关键词:思想品德;小学数学;探讨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07-195-01

思想品德教育是我国学校教育的一项基本任务,它是直接关系到我国未来一代的建设者的精神面貌的大问题。我们的小学教育,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使学生在德、智、体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知识、有体力并立志为人民、为祖国、为人类做贡献的一代新人。

为此,就必须重视和加强思想品德教育。除了开设思想品德教育课以外,还需要各科教学的密切配合,共同担负起这一具有战略意义的任务。小学数学也不例外。

在《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小学数学教学的目的任务之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同进行数学基础知识的教学和能力的培养,还具有相辅相成的作用。数学基础知识以及富有教育意义的应用题的内容,为思想品德教育提供了材料,通过教学可以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和初步的唯物辩证观点等的教育,培养一些优良品质;学生思想认识的提高,优良品质的形成,又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为将来参加现代化建设努力学好数学,并增强学习的效果。因此,每一个小学数学教师都必须重视并在教学中切实完成这方面的任务。

根据小学数学的学科特点,在教学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可以着重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学好数学的目的性教育:结合数学内容,通过实际例子说明数学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使学生认识到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和练好基本功的重要意义,立志为参加现代化建设学好数学。

2、进行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用有意义又有说服力的数目材料编成应用题,反映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新旧社会的对比、我国古代数学家的重大贡献(如祖冲之的圆周率)、小学生的公益活动以及有趣的科学知识等,培养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公德。

3、进行初步的唯物辩证观点的教育:例如,通过数和形的概念的教学,使学生初步认识到,数学知识都是从现实世界中得来的,人们掌握了它们,还要应用于实际,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服务。又例如,通过一些实际例子,说明一些数学概念之间或运算方法之间的相互关系(如,加与减、乘与除、积商的变化等),使学生初步领会到事物是相互联系的,是发展变化的。

4、培养一些优良品质:通过数学作业和练习,可以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的学习态度,独立完成作业、细心检查验算的习惯,书写工整、工作有计划、有条理的良好作风,有毅力、肯于动脑筋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等。

此外,还可以根据形势发展的需要,在可能同数学教学内容结合的条件下,充实新的内容。例如,反映注意环境保护(如保护益鸟)、进行卫生教育、开展“五讲四美”活动等内容。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一般要注意以下几点:

1、紧密结合数学教学内容,适应学生的年龄特点,寓思想教育于数学知识教育之中。教学时,要认真分析数学教材中思想教育的因素,根据学生的接受程度,确定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方法。例如,在低年级认识数“3”时,只要通过直观,引导学生数各种不同的实物,把它们一一对应起来,使学生看到这几种实物的个数都一样,然后说明所有跟这几种东西的个数一样的,都用数目“3”表示,就可以了。到了较高年级,可以举例简单说明数是从实践活动中产生的。又例如,在解答课本中有教育意义的应用题时,要通过有说服力的数目材料使学生受到思想品德教育。

2、注意通过数学课上的实践活动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不单是使学生了解它们的意义和要求,重要的是身体力行,使学生在数学课上的实践活动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例如,从一年级开始,就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认真听讲,细心思考,书写工整,格式规范,按时完成作业,自己检查验算等,从小逐步树立起工作认真负责的良好作风。通过实际测量、制作等活动,还可以培养学生爱劳动、爱护公共财物等品德。在实践活动中,做得好的,要给以表扬。

篇3

关键词:高中数学 教育目的 方法

高中数学教育不仅是每一位高中学生顺利考入理想的大学的现实需要,而且对于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逻辑能力,慎密的计算能力都有极大的帮助。本文在对高中数学教育目的与方法的研究过程中,首先探讨高中数学教育的目的,了解为什么要搞好高中数学教育,意识到高中数学教育的重要性;然后对高中数学的教育教学方法进行研究,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一方面能够引起大家对高中数学教育的重视,另一方面注重教育教学方法的改进。

一、高中数学教育的目的

1、为工业化社会生产提供知识支撑

工业化以来的社会生产的显著特点就是向着专业化,精细化、机械化的方向发展,而任何岗位的承担者必须对数目量化有着基本的了解,即具备基本的数学知识,而这些数学知识正是高中数学中的内容,在操作任何机械上,必须具有很好的数学基础,因为这些机械在设计之初,每一个设计的动作都是严密的数学理论作为支持,因此高中数学教育为工业化社会生产提供知识支撑。

2、为大学学习奠定数学基础

高中是我国培养专业人才的输送基地,在高中阶段,如果不能重视学生的数学教育,而忽视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缜密计算能力的培养,那么学生在进入崭新的大学学习生活时,他们的思维能力相比其他学生将变得迟缓。因此在高中阶段,就应该重视高中数学教育,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为以后进入大学进行专科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对于这些学生将来踏入社会后,进入具体的工作岗位,适应工作的复杂性,都有巨大意义。

3、锻炼学生应用计算的能力

数学是一种语言,几乎可以用它来解释我们身边的任何事物,在进入高中以后,学生包括数学在内的各个学科涉及的计算量都在变大变复杂,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对于保证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同时,在我们生活的周围,处处都存在数学,存在计算,最简单的去菜场买菜也同样需要计算,在学生踏入社会以后,严密的数学逻辑对于学生在遇到一件事情时,做出及时准确的判断以及应对措施都有极大的帮助。

4、为学生认识世界提供理论支持

现在有一种流行的认知就是关于文、理之间的联系,简单的认为是感性与理性两种截然不同的认知方式,事实上数学属于理科的代表,但在高中数学上,对于学生在点、线、面、体的逐渐深化上有着重要的作用,例如涉及到的空间数量的计算,学生必须在脑海中抽象的建立一个立体模型,这样才能继续学习下去,所以数学在促进学生科学地感性认知的同时,一样的促进学生在三维立体空间维度上的拓展。三维空间的几乎所有物体的运动以及物质的变化都可以数学来解释,这对于学生科学地、理性的认知世界提供科学的技术支持。

二、高中数学教育方法

在了解高中数学教育的目的以及意义后,就是探讨具体的高中数学教育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更新教学观念,注重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就是根据社会的发展,不断的变更改进教育方法和观念,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主旨,充分引导学生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及求知欲,形成健全的,完善的发展。素质教育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的需要,也有助于一定程度的遏制我国目前僵化的教育模式中存在的“应试教育”以及片面追求升学率的问题,这样才能把基础教育落实到实处,把教育的目的转变为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层面,为我国培养全面的综合性的人才打好基础。

2、形象生动的教学方法

将原本的枯燥的计算公式和数学理论与日常的生活结合起来,化为生动有趣的故事化的讲解,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于数学的兴趣,而且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这样学生更容易接受与理解。例学生喜欢篮球,在学习到球体的知识时,就可以将一个篮球带到课堂上,结合具体的篮球讲解有关的知识,同时可以问一些生活中的例子,或者圆在生活中的应用,这样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有助于学生对课堂讲解知识的记忆,而且把枯燥的理论与实体联系起来,有助于学生的理解。增加与学生的互动,比单向地向学生灌输知识更加有效。

3、利用先进技术,发展辅助教学

今天多媒体教学已经不是新鲜事物,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结合课堂要教授的知识营造一个情景化的模式,利用图片和三维动画把知识有效的切入到这些图片和动画里,为学生建立一个知识化的场景,生动的图景结合生动的语言,把学生引入到一个数学世界中,有效的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发散能力,唤醒学生对一些身边的事物表面的认知,辅以严谨的数学解释,使得学生领略数学的神奇力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可以使学生结合具体的情境举一反三,提高学生对遇到的问题及时做出对策的能力。

4、 重视因材施教,注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篇4

1.波利亚数学解题思想的产生

作为一线教师出身的数学家,波利亚深知“题目是数学的心脏”这一至理,“掌握数学就意味着善于解题”,他也深知“教学一般解题方法”的必要。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波利亚力求用朴素而现代化的形式来阐明探索法,经过多年的探索与总结,波利亚终于找到了“解题中典型有用的智力活动”,他所拟定的“解题表”便是实践其解题思想的首次尝试。

2.波利亚数学解题思想的主要内容

2.1波利亚数学解题思想

波利亚一直强调要加强对学生的解题训练,其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波利亚的数学解题思想就是谈解题过程中怎样诱发灵感。

2.1.1问题与解法

什么是问题?波利亚对此给予了十分广泛的意义:问题就是意味着要去找出适当的行动,去达到一个可见而不即时可及的目的。按所要达到的目的的不同,对问题又可分为“求解的问题”和“求证的问题”这两类。

什么是问题的解法?波利亚给出的答案是:就是在原先隔开的事物或想法(已有的事物和要求的事物,已知量和未知量,假设和结论)之间去找出联系。

2.1.2怎样解题

按照人们解题的思维程序,波利亚的解题思想自然的分成了四个部分:

(1)弄清题意。无论是谁,哪怕是解一道再简单的题目,他也首先要知道“未知是什么?已知是什么?条件是什么?满足条件是否可能?要确定未知条件是否充分?或者不充分?或者是多余的?或者是矛盾的?”。只有当你明确了题意,才能做出下一步打算。

(2)拟定计划。弄清题意后我们就要寻求解题途径了。那么怎样才能简洁有效地制定解题计划呢?根据波利亚解题表上的叙述,此时人的思维过程往往是:见过这样(或形式稍有不同)的题吗?有哪些定理、法则、公式能被合理的应用吗?如果你以前解决过类似的问题,那么你能利用它的结果或方法吗?为了能利用它的结果或方法,你是否应引入某些辅助元素?如果至此你还没有制定出一个合理的解题计划,那就要考虑改换叙述,变换题目,先解特例或其一部分,变换已知未知,使其靠拢。当面对某些难题陷入困境时,要一而再,再而三地反思:全部已知都用了吗?全部条件都起作用了吗?全部概念都挖掘了吗?如果仍束手无策,只有拿出最后一招:回到定义,舍去生疏用语,用熟悉的概念突破难关。

(3)实现计划。拟定好了解题计划,就要具体地用术语、符号、图形、式子表述出来,步骤清楚正确完整,经得起检验。做到这一点需要扎实的基本功。

(4)检验回顾.波利亚指出:“即使相当好的学生,当他得到问题的解答,并且很干净利落地写下论证后,就会合上书本,找点别的事来做。这样,他们就错过了解题的一个重要而有教益的方面――检验回顾”。通过回顾完成的解答,通过重新考虑和重新检查这个结果和得出这一结果的路子,学生可以巩固他们的知识和发展他们的解题能力。

3.波利亚数学解题思想对我国数学教育改革的启示

3.1更新教育观念,使学生由“学会”向“会学”转变

目前我国大力提倡素质教育,但应试教育体制的影响不是一天两日就能完全去除的。几乎所有的学生都把数学看成必须得到多少分的课程。这种体制造成片面追求升学率和数学竞赛日益升温的畸形教育,教学一味热衷于对数学事实的生硬灌输和题型套路的分类总结,而不管数学知识的获取过程和数学结论后面丰富多彩的事实。学生被动消极地接受知识,非但不能融会贯通,把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认知结构,反而助长了对数学事实的死记硬背和对解题技巧的机械模仿。

结合波利亚的数学思想及我国当前教育的形势,我国的数学教育应转变观念,使学生不仅“学会”,更要“会学”。数学教学既是认识过程,又是发展过程,这就要求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应把培养能力、启发思维置于更加突出的地位。教师应引导学生在某种程度上参与提出有价值的启发性问题,唤起学生积极探索的动机和热情,开展“相应的自然而然的思维活动”。通过具体特殊的情形的归纳或相似关联因素的类比、联想,孕育出解决问题的合理猜想,进而对猜想进行检验、反驳、修正、重构。这样学生才能主动建构数学认知结构,并培育对数学真理发现过程的不懈追求和创新精神,强化学习主体意识,促进数学学习的高效展开。

3.2革新数学课程体系,展现数学思维过程

传统的数学课程体系,历来以追求逻辑的严谨性、理论的系统性而著称,教材内容一般沿着知识的纵方向展开,采用“定义――定理、法则、推论――证明――应用”的纯形式模式,突出高度完善的知识体系,而对知识发明(发现)的过程则采取蕴含披露的“浓缩”方式,或几乎全部略去,缺乏必要的提炼、总结和展现。

根据波利亚的思想,我国的数学课程体系应力图避免刻意追求严格的演绎风格,克服偏重逻辑思维的弊端,淡化形式,注重实质。数学课程目标不仅在于传授知识,更在于培养数学能力,特别是创造性数学思维能力。课程内容的选取,以具有丰富渊源背景和现实生动情境的问题为主导,参照数学知识逐步进化的演变过程,用非形式化展示高度形式化的数学概念、法则和原理。突破以科学为中心的课程和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教学观,将有利于思维方式与思维习惯的培养,并在某种程度上可以避免教师的生硬灌输和学生的死记硬背,教与学不再是毫无意义的符号的机械操作。课程体系准备深刻、鲜明生动地展开思维过程,使学生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也是现代数学教育思想的一个基本特点。

篇5

一、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新数学课程标准中讲“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之上,能从现实生活中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要联系生活中的问题,挖掘数学知识的生活内涵,让数学更多地联系实际,贴近生活。达到生活材料数学化,数学教学生活化。

现实生活中到处有数学,到处存在着数学思想,教师要善于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去采撷生活数学实例,为课堂教学服务。我们在进行聋童教育的过程中,也要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让聋童具备初步的自学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聋童由于具有听力残疾,所以接受的语言信息相对较少,并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所以在设计时,考虑到了让聋生从体验感受开始,激发聋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引入新知。如教“分数的意义”引入新课时,我利用聋生常见的分月饼情景,激发聋生的学习兴趣,也具体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创设聋生所熟悉并感兴趣的现实情境,激发聋生的学习兴趣,让聋生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探究学习之中。

二、优化学习方式,体验分数,获得新知

由于教育对象、教育目的的特殊性,聋童教育的教育方法和教育手段也不同于普通教育。在教育教学中,要采取各种语言形式,即口语、手指语、手势语和书面语,更多采用直观的教育方法。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要发展聋生的有声语言及智力。教师要采用特殊方法和手段进行教学。新课程中大力提倡自主式、合作式、探究式的学习方式。通过观察、比较、交流等活动,促进学生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发展,对培养未来需要的创新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现代教育媒体的使用,正符合新课程这一理念。

如教“分数的意义”前,我先提问学生:“关于分数,你已经知道了什么?”让学生主动地面对新知去回忆再现旧知,并通过交流互相启发补充。接着提出:“你可以把哪些物体平均分,并用分数来表示。”学生分小组讨论,得出结论。根据学生的交流,用多媒体出示一个西瓜或一张纸、一段1米长的线段。然后教师出示8个月饼,提问:“你会怎样平均分这8个月饼?每份用怎么的分数表示?每份有几个泥人?”再让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根据小组汇报分别把8个月饼平均分成2份、4份和8份。通过学生的讨论、观察,学生理解了单位“1”的含义和分数的意义。

三、培养学生个性,创新学习

良好的学习方法可以使学习事半功倍,大大提高学习的效率和学习质量。对于聋生来说,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可以在社会生产劳动中自己独立地继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术,不断提高适应社会的能力。聋生的学习方法也是多种多样。新课程标准同时提出让学生富有个性的学习,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现代网络的快速发展与使用,为学生思维活动提供最大限度的伸展空间,为学生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学习环境,让学生有机充分展示自我的个性。

我在教学分数的意义时,为了强化学生对“若干份”、“一份”和“几份”的理解,我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发展个性的舞台。利用PowerPoint制作一些填分母、分子分数的题目,让学生自由填空并说它所表示的意义;并充分利用教育信息网上的小学数学题库中有关分数的意义的题目,为学生服务。让学生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题目,自主练习。于是学生展开思维的翅膀,尽情飞翔。在深化理解分数的意义的基础上,又可以看到学生们创造性思维的闪现。

四、开展智力游戏,体验新知

聋生的智力发展史有差异的,智力发展水平有高有低,如有点聋生表现非常机灵,接受能力强,而有的则反应迟钝,接受能力差;有的观察力较强,但想象力较差。聋童的智力差异,制约着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和聋生的学。大量的研究材料表明,儿童生活在适当刺激的环境中,智力才能得到正常发展。狼孩的事例证明了这一点。因此,聋校必须创造一种有利于聋童智力发展的环境,使每一个聋童都有参加智力活动和提高智力的机会。如果能把学习内容寓于游戏、竞争之中,就能帮助他们从厌倦的情绪中解放出来,唤起他们主动参与练习的激情,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计算机具有玩游戏这一特点,让学生在游戏中开发智力,并从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唤起学生兴味盎然地再一次追求成功的心向。

篇6

关键词:高等数学 素质教育 教育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7(a)-0118-01

教书育人,是对教师职业的深度诠释,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在我国,高等教育体制已经进行多次的改革,形成了现代教育理念,使教育事业不断发展,为科技发展提供坚实的知识力量。而改革的只是措施,是促进教育事业发展的具体规划,教书育人的本质是不变的[1~2]。

对于大学数学教育在改革过程中,由于本身的基础性,相对提出的目标就更高。近年来,高等数学在工程中的基础重要性以及相关的针对实用性的改革得到了大力提倡和深入的改革,其研究成果更说明了继续深化教改的必要性[3~4]。

1 教学具体内容

关于高等数学教学,要结合教育改革的指导方针,突破传统教学模式,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别及不同的专业特点,注意教学环节的交流互动,增强学生学习的自我效能感,要因材施教。

1.1 适当调整教材内容,注重理论结合实际

随着现代社会经济与生活的进步,科技中数学观点及思想方法所占的比率逐年增加,故现在高等数学的知识结构也要有所更新。特别是,在培养学生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的基础上,注重培养学生应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首先,要精简某些传统教学内容,如集合和函数等在初等教学中已讲授过的部分,应避免重复只需适当引入结论。其次,作为基础理论的高等数学在内容和思想方法上相对成熟,但在现代数学的实际应用中有重要意义,如数列、解析几何、微积分等,其理论思想对于工程问题的模型建立、模拟、演算都是必须的,因此,要避免模式化的讲授而要结合背景思想循序渐进剖析,以便学生深刻理解并为其专业问题的解决提供基础。再次,由于现代数学与计算机编程等手段密切联系,反映出数学的发展趋势,应注意数学科学的交叉融合,从其他课程选取材料来充实和加强本课内容,并开设与理论教学配套的数学实验课,使学生能够使用一般的数学软件,提高数学软件解决问题的能力。

1.2 注重数学思想教育

对于刚入学的新生,首先要学会的就是学习方法的转变[5~6]。初等教育阶段,主要是侧重学生的智力发育培养。而高等教育阶段,更多的是培养学生的逻辑和判断能力。数学教学也不再是简单的学习知识,更重要的是能将理论知识与专业技术相联系,具备严谨的理论知识理念和实际需求细节的优化规划。基于培养自学能力为主的教学目的,在大学一年级的时候,就应循序渐进地注意培养学生课下的独立学习能力。初期讲解要比较接近中学的数学引导方式,而后逐渐的注重数学的思想讲授。要在教学中逐渐地渗透思想,对于概念的发展、定义、应用进行详细的阐述,让学生了解和理解学习内容的用途。让学生清楚任何概念的形成都需要一定的历史演化,对知识探索的过程是逐步形成的,这实际上就是最早期的应用,而这些会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对于类似的、相关的概念的理解记忆自然就会深刻,并增强了自学理解的能力。

1.3 注意强调理论意义的区别

初等数学与高等数学之间存在着很多知识理论系统上的重大差别,比如“从有限到无限、从近似到精确、以直代曲”等。在授课中要针对这些给出相应的分析区别,适当地引入一些能够接受的实例,深入浅出的解释抽象的概念。因为在知识上高等数学更为虚化,不再是初等数学的基本逻辑演算。同时,应该说明初等数学的很多内容相对新的高等数学的概念是较为理想化,而大学阶段新学习的知识就更接近实际情况,更接近工作实践。如讲述极限定义时就需把所谓的“有限到无限”的发展背景说清楚,学生自然就会较容易理解,否则对于抽象的极限概念就显得突兀而晦涩。特别地,更接近实际地按照概念发展的顺序讲授,而不是直接讲解,按照理论体系已经成熟的次序,这是一个可以试图探究的方法,像微积分的发展是实际应用的需要,这样为了解决微积分的概念意义和计算,有了极限的概念等。类似这样的发展历程讲解,学生会更容易清楚概念的目的和理解概念的意义,这样才能学习深刻,知识牢固。同时,可以注意到每个概念的发展最初的原因都是一种最直接的生产力的应用范围,也可以使学生不仅清楚数学相关概念的发展史,也可以了解其以后的部分应用领域。但这对于理论教学可能会稍嫌零散和琐碎,在利弊之间不知道是否有更好的解决方案,在以后的教学中能够寻找到答案,也或许是高等数学教改的一个需要进一步深入探寻的问题。

2 结语

对于高等数学这门大学各学科的基础课程,深化改革也显得十分紧迫。现代社会是信息社会,大量学科的研究实践都与计算机联系紧密,计算机的原理和计算基础是离不开数学的。对于具体的学科而言,理工科对数学的要求一直都是非常高的,诸多实际问题是通过数学建模将各行业与数学紧密的联系。随着社会发展,很多社会问题的高层次研究也与数学相关,摆脱传统的文理分家的局面,统计学、优化理论在社会科学研究内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因此,应在大学数学的教学中,结合诸多学科的特点,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同时也达到教育成才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 余长安.人文社科领域开展高等数学教学的研究与实践[J].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01,31(4):508-512.

[2] 冯天祥.高等数学教学方法改革的实践探索[J].教育探索,2007(10):52-53.

[3] 李岚.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研究进展[J].大学数学,2007,23(4):20-26.

[4] 亓正坤,王廷明,张伟.浅谈高等数学教学中对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培养[J].大学数学,2006,22(6):7-10.

篇7

数学是研究数量、结构、变化以及空间模型等概念的一门学科。数学的本质主要涉及数学的对象、方法、意义和发展的一般概念。而数学教育作为一种基础科学的教育,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除了生活中看得出的简单的数学计算,以及高中生考大学应付考试外,似乎没有什么实际意义。由于受到各种应试教育的影响,使人们很难理解数学教育在提高全民素质、培养适应现代化需要的各种人才方面所具有的特殊教育功能。人们常常会认为在实际工作中“数学其实没有什么用”、“用不上”而忽视数学的学习,这在一部分职业学校的学生中表现得尤为突出。职业学校数学教育的目标定位为:一是为提高学生的数学基础素质打基础,二是为学生进行专业学习和形成职业能力打基础,三是为学生继续学习、深造、接受终生学习打基础。但是,作为一名职业中学的数学教师,本人深刻感受到职业学校数学教育的现状是学生起点低、差异大、厌学现象严重,大多数学生望“数”生畏。且由于职业学校重在学专业技能课,教给学生一技之长,职业数学教育就显得可有可无。但确实如此吗?

不,并非如此。数学教育对学生个人素质的培养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数学教育不仅可以让学生学到大量的自然科学知识,还能学到数学的思维方法,培养起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虽然一些数学知识学生可能会很快忘记,但数学的思维方法、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却得到了逐渐培养,这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也是学生不会忘记的。这也是我们数学教育的真正目的所在: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只有学生的能力提高了,才谈得上学生素质的培养。才能为学生的后继发展创造条件。进入职业学校的学生的数学基础在初中阶段基本上是比较差的。其中有许多学生在小学的学习状况就存在问题,初中的学习已没有了信心和兴趣。这些学生连初中数学最基本的概念、基本的运算都搞不清。这样基础的学生要想让他们来学高中的数学知识,显然难度很大。这也是我们数学教师每天都面临的一个课题。数学教育的意义除了以上提到的人外,它更重要的意义在于:第一,数学教育的内容为其他科学的研究和发展提供一种必要的工具;第二,数学教育的过程有助于提高一个人的综合素质。

数学作为一门基础科学,是数学教育的主体内容。在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中,无时无刻不存在着,小到生活中数学计算,大到物理学、化学、生物技术科学、经济学、电子、机械等自然科学,无不涉及数学,用数学的方法开展研究并得到发展。近些年又出现了数学模型――它不同于玩具中看得见、摸得着的“飞机模型”,它是一种无形的模型,就是把社会生活包括商业经济、工业生产、农业试验、科技攻关等重大项目中出现的一些难题,编写成一道数学问题,进而用数学的方法得以解决。它使数学更贴近了生活,让人们重新认识了数学“枯燥”的内涵。它的枯燥在于人们还未认识到数学的真正的意义,在于人们还未发现数学中的乐趣。这就需要数学教育工作者去引导和帮助人们去理解数学的内涵,去发现数学中的奥妙。

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的一份《人人关心数学教育的未来――关于数学教育的未来致国民的一份报告》提出了面向社会21世纪的七个转变:第一、学校数学教育从双重使命(多数人学很少的数学,少数人学进一步数学),转到单重使命,即使所有学生都要学习共同的核心数学。第二、 数学教学从传授知识的“权威者模式”,转向有学习动机的学生实践模式。第三、公众对数学的态度,从漠视和敌意转为认识到数学在今日社会中的重要性。第四、 数学教学从全力灌输常规技能转到发展广泛的数学能力。第五、数学教学从为升学后需要学习进一步课程作准备到强调为学生的现在和将来的需要服务。第六、数学教学从强调纸笔运算到强调使用计算器和计算机。第七、人们对数学的认识从“一些任意规则构成的实体”转到“充满生机的行动科学图景”。数学的社会意义从中可见一斑。

篇8

关键词:幼儿;数学;教学

幼儿数学教学是幼儿教师依据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和数学教学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幼儿开展数学探究活动。对提高幼儿的好奇心、探究欲和自信心,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兴趣以及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以学定教,学教结合

幼儿园数学教学其实是在教师的组织下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特殊的幼儿学习活动。在教师的引导下,以数学学习为前提,以教师与幼儿之间的新关系为纽带,通过教师与幼儿之间的互动、教师与教学资源的互动实现幼儿有效学习的活动。对这一教学本质的理解有三个含义:(1)幼儿园数学教学是教师和幼儿共同参与的一种活动,是动态的过程;(2)在本质上,它是一种幼儿的学习活动,而不仅仅是教师教的活动,幼儿是数学教学活动的主体,没有幼儿的参与就没有现代意义的幼儿教学;(3)幼儿数学教学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组织的特殊学习活动。所以,没有了教师的教,也谈不上现代意义的教学。建构主义强调学习是幼儿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而不是让孩子被动地接受。这种学习过程是幼儿心理探究、碰撞和融合的过程。幼儿数学教学强调,幼儿数学教学的本质是儿童的学习,但“教学”和“学习”是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幼儿数学教学是教师让幼儿的学习潜能转化为现实,并促成了幼儿数学教学的发生。

二、制订明确、具体的幼儿园数学教育目标

教育目标是活动的起点,是活动设计的重要基础。设计目标时,教师要根据幼儿的经验提出目标要求,对幼儿当前水平、个性特点以及活动内容中所蕴藏的价值进行深刻剖析。教育活动的目标应该是具体的,并具有一定的层递性。活动的目的不单单是使幼儿获取知识,活动目标中更重要的是经过让幼儿参与各项活动,注重幼儿的经历、感受。也就是说,活动目标取向中要特别注意幼儿情感、态度、价值观和知识等方面的关系;活动目标中要着重于幼儿终身发展所具备的基本素养及能力,比如,积极的态度、浓厚的趣味等;目标的设计具有针对性,又便于执行,注重游戏化;根据儿童的特点,面向所有的儿童,以促进每一个孩子在原来的水平上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

三、整合幼儿数学教育活动的内容

幼儿数学教育不应局限于教材中的数学教学内容,而应结合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拓展和整合数学教学内容,遵循幼儿数学教育活动设计的“生活化”要求。幼儿数学教学的生命是基于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和数学特点的,它既能促进数学知识的理解,又能促进孩子对生活的理解,同时保证幼儿的身心和谐发展。幼儿数学教育活动内容的设计,要针对已选内容,确定学习范围和深度,应和“内容选择与编排”相区别。具体地说,活动内容的设计是在已确定学习内容以后,针对内容本身,确定应该或可以让幼儿了解哪些方面的内容。数学教学活动设计要根据幼儿以前学过的知识、经验及方法进行迁移和整合。幼儿学习的数学内容必须能转化成幼儿自身的活动,并且要有适当的难度。活动是幼儿发展的基础,幼儿的发展是在其与周围环境交互作用的过程中实现的。孩子有什么样的活动,就有什么样的发展;没有孩子自己的活动,就没有孩子的发展。所以,教师应引导幼儿的身心更加积极有效地活动起来,真正实现“活动性”,这样才能真正让幼儿获得发展。

四、运用多种数学教学方法,注重数学教学的游戏化

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确定后,教学方法已成为实现教育目标、完成教育任务的关键。所以,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才是教学设计中的核心部分。游戏活动是幼儿最感兴趣的活动,借助游戏展开数学教学,可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给幼儿园的孩子带来了无限的乐趣,随着幼儿的长大,可适当增加语言为主要手段的教学方法。另外,幼儿越小,在一次活动过程中教学时间应越短,毕竟年龄越小的幼儿,注意力集中时间越短。 幼儿的数学经验基础不同,教师在运用方法时,也要有所区别。在同一年龄段的儿童也应根据自己的能力、性格等各方面的不同情况,分别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如果幼儿已对某些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就可运用信息交流等间接的方法;如果幼儿对此数学知识缺少感性认识时,就应采用直观的教学手段。在运用教学方法时,教师还应注意不同班级幼儿的特点,比如,他们在知识差异、思维灵活性、表达能力等方面的差异。教学时要充分调动幼儿的感官,引导幼儿通过观察、触摸、动手操作等多种探索方式,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增强幼儿对数学知识的体验。数学教学活动是师幼互动的双边活动,强调“以幼儿为中心”。教师要提出具有思考和启发价值的问题,善于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五、在教学活动后进行评价

评价是“促进每一个幼儿发展、提高教育质量的必要手段”,强调评价的过程也是教师自我成长的重要途径。因此,幼儿教学活动的评价要以促进发展为目的,促进每一个幼儿的发展、教师的反思性成长和教育质量的可持续提高。评价是检验教学效果和调整教学过程的重要手段,持续于教育活动的全过程。教学活动评价既是教学活动的终点,也是新的教学活动的起点;既是教学活动过程中一个相对独立的环节,又渗透于教学活动中的各个环节。教学评价要及时,并要把握好评价的时间,注重整体的综合性,把握好各个层次的教学;注重教学评价的多样性,采用不同的评价方式。

总之,幼儿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基础,是终身教育的基础,是我国教育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我们每一个幼儿教师应将反思贯穿于教学设计的全过程,在反思中“学会教学”。教学有其延续性,不能边教边丢,教师在教后要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活动环节、幼儿的变化,在幼儿的“错误”中求发展,在教师的“失败”中寻发展。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高中数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6-0237-01

数学教育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牢固地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发展学生的能力。从这种意义上来说,数学教育的目的无非是为了追求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促进作用。因此,在数学教学中研究复习问题,有其特殊的、深刻的意义。基于此,本文从新旧知识之间的复习、生活中的知识与数学知识之间的复习以及负复习向正复习的转换等角度探讨了复习思想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路径。

复习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它产生于两种学习之中.其中,两种学习的共同因素是复习的必要条件,而发现两种学习中内在所遵循的共同原理,又是产生复习的根本.根据这一理论,数学教学中,对代数、平面几何、立体几何之间的学习存在着概念推导、运算方法处理以及数形结合等共同因素,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中善于引导学生去发现它们所遵循的共同原理,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把知识转化为能力,从而达到真正提高教学质量的效果.复习在高中数学学习中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新数学知识的掌握总在某种程度下改变着原有的数学认知结构,学生对自己掌握的不同数学知识进行重新组合,往往可以形成新的数学知识经验。早期的学习理论在论及复习时,一般是指先前的学习对后续学习的一种影响。但后来,人们发现后续学习的知识同时也会对先前已掌握的知识有影响,因此将复习的定义重新修正为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与其他学科的社会活动联系非常紧密。因此要将复习理论融入数学教学中,要在学习复习理论的有效指导下,设计促进学习复习的有效教学,使实际教学和学生学习效果获得更大的复习。在获得的复习中重要的是促进正复习的发生,而尽量消除负复习的发生。这样,使学生在学习中能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能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数学教育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牢固地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发展学生的能力。从这种意义上来说,数学教育的目的无非是为了追求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促进作用。

1.合理组织教学活动,加强新旧知识的复习

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是复习现象产生的过程,教师传授知识的过程也是复习现象产生的过程。在高中数学的学习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智力活动方式是观察、分析综合、抽象概括、比较、形式化和具体化。如在"函数"概念的学习中,是从初中变量间的关系到数集间的对应关系理解的学习。由"相同要素说",两种类似的学习内容容易产生影响,而其中学习内容间的类似性是学习活动类似性的一个重要方面。如果学生能对新旧知识做出概括,找出他们之间的联系,那么就能实现学习之间的复习。因此,加强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共同要素)是实现复习的基本要求。因此,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应当合理地组织教学活动,使教学的每一环节都应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教师每时每刻都应考虑学生的已有知识,充分利用己有知识的特点来学习新知识,促使正复习实现。

2.在教学中创设学习复习的环境

复习在平时学习中无所不在,不存在相互之间不产生影响的学习。教师应该知道学生能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新的学习中或以后的工作和生活中,这也是我们的目的之一,因此高中数学教师应从根本上认识到教学中实现复习的重要性。

2.1加强对复习理论的认识由于复习是学习之间的相互影响。一般都是以过去的学习知识为基础,所以认知结构的形成是产生复习的根本。奥苏伯尔认为,认知结构的可利用性与新旧知识之间的可辨性不仅影响新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而且也影响复习。认知结构的可利用性就是认知结构中没有适当的、可以与新知识联系并作为固定点将新知识同化到认知结构中去的观念。如果认知结构中有更高概括水平的相关观念作为固定点来同化新知识,学习就更容易形成对新知识的清晰而稳定的理解。比如学生掌握了函数"单调性"基本概念后,就可以很好地求一次函数、二次函数、指数函数的单调性了。这就是在数学学习中"一般"可推出"特殊",但"特殊"不一定推出"一般"。如果认知结构中缺乏可同化新知识的概念,教师应架设新旧知识之间的桥梁,促进复习,使学生更好理解和掌握新的知识。新旧知识的可辨性是指新学习内容与学生原有知识之间的差异是否可以有效地辨别与分离。

2.2认真研究教材。为学习复习寻找好的载体教学中教师要实现学习复习,必须对本学科的知识体系进行深入透彻地钻研。这样才能使学科内知识形成网络结构,实现横纵向复习。同时,要注意把各章独立的教学内容整合起来。

篇10

一、高中数学素质教育的意义

作为一门基础的工具学科,高中数学具有抽象、严谨、应用广泛的显著特点,它是很多课程的基础,学好数学对学生将来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实施高中数学素质教育应注意的问题

1.实施高中数学素质教育的前提条件

很多高中不断扩大生源,造成学生素质参差不齐,要想更好地实施高中数学素质教育,就必须对那些素质较差的学生加强教育。因此,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是实施高中数学素质教育的前提条件。高中数学素质教育,要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素养。

2.实施高中数学素质教育的关键

高中数学素质教育离不开具有高尚师德的教师,高中数学教师应具备良好的教育理论知识和高水平的数学专业素养。因此,教师素质是实施高中数学素质教育的关键。

3.高中数学素质教育实施的重要保证

科学的学校管理是高中数学素质教育实施的重要保证,转变传统管理观念,由经验管理向科学管理转变,注重科学管理与人文管理的结合,注重竞争与协作的结合,注重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的结合。

三、高中数学素质教育的具体实施

1.在数学教学中逐步提高学生素质

数学是学生学好其他学科的基础,首先要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自觉性,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和运算技巧。其次要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坚强毅力和强烈的责任感。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科学方法、良好的学习习惯及观察能力。

2.确立课堂教学作为高中数学素质教育的主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