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婴护理方法范文

时间:2023-12-04 17:56:1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母婴护理方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母婴护理方法

篇1

【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母婴分离的产妇抑郁症状的改善效果。方法将56例母婴分离的产妇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8例,采取产后常规治疗与护理;观察组28例,同时实施社会支持和放松训练。结果干预2周后,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

【关键词】:母婴分离;产后;抑郁症;社会支持;放松训练

近年来,产后抑郁症得到了普遍的关注。有研究显示,由于新生儿疾病转新生儿科治疗造成的母婴分离是产后抑郁症的可能原因之一。这些初为人母的新妈妈们,刚刚尝试做妈妈的喜悦,却遭受婴儿患病母婴分离的挫折,易出现情绪低落、自责感;再则由于婴儿不在身边,过分担心婴儿疾病状况,情绪极不稳定、忧虑易哭;另外由于母婴分离,护理人员忽视对其进行母乳喂养,护理,婴儿护理等知识及技能的健康指导,使其对母乳喂养、婴儿护理缺乏信心。所有这些均导致母婴分离产妇抑郁程度增高,更易发生抑郁症。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2009年10月至2011年1月到我院住院产妇480人,随机抽取了56例进行分析。

1.2方法

1.2.1抽样方法干预对象均无精神病史,无母乳喂养禁忌证。根据产次、年龄、文化程度、婴儿转科及转归情况,将产妇随机分配到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28人,对照组28人。

1.2.2干预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护理方法。干预组在日常护理的基础上对产妇及陪护人实施针对性健康指导:

①全面准确评估产妇社会关系及家庭成员、亲戚、朋友的支持系统,是否感觉到家人提供的情感和物质支持。严密观察产妇言语、动作、行为及非语言情绪反应,注意产妇有无注意力无法集中,对事物缺乏兴趣、健忘、心情不平静、时常哭泣或流泪、依赖、焦虑、恐惧、疲倦、伤心、易怒、烦躁,无法忍受挫折、负向思维,对自身和新生儿健康过度担忧等症状;并针对不同情绪表现采取不同的心理护理措施。

②指导产妇饮食的营养和均衡,膳食要清淡易消化,富含多种维生素和高蛋白。指导家属给予产妇清淡营养且色香味俱全的饮食,适当补充使产妇心情愉快的食物,如巧克力或甜点等。如果缺乏维生素和氨基酸等某种单一营养物质也能引起忧郁症,所以可以多吃维生素B 含量丰富的食物,如粗粮、鱼等。

③以同情、温馨、关心的态度对产后抑郁症患者进行必要的精神安慰和疏导,加强与患者的感情交流,让其树立正确的生育观,不重男轻女,并帮助产妇协调好家庭中的各种人际关系,帮助和提高她在家人心目中的地位,尽快消除心理负担,从精神抑郁中解脱出来[1]。

1.2.3放松训练:①有意识的放松 通过有意识地对身体某一部分或几个部分肌肉进行收缩——放松训练,最终达到可以有意识地放松紧张部位肌肉的目的。包括渐进式和选择式放松训练。具体有9个步骤:即收缩:脚-腿-骨盆底-手-臂-肩-脸肌肉,几秒钟后的放松:收缩右臂,放松左臂,全放松;收缩右腿,放松左腿,全放松;收缩双臂,放松双腿;收缩双腿,放松双臂,此疗法的指导语多暗示慢松弛语言,如“舒适的躺好,放松。”“体验一下你的左手松弛,注意和紧张作对比,”“好,很好。”“不要着急,慢慢来。”等等,训练时间为每天中午和晚上临睡前30分钟。②触摸放松。当产妇某一部分肌肉,如颈部、前臂紧张时,触摸产妇的紧张部分并指导其放松。③意念放松 产妇通过其想象某一美好的事物,消除头脑中的一切杂念,以达到一种身心转移的状态。④音乐放松 产妇双耳戴耳机在静坐或静卧欣赏,选择产妇喜欢的舒缓音乐,指导其完全沉浸于音乐之中,从而达到身心平衡的一种状态方法。但这种方法要求产妇具有一定的音乐欣赏能力。对观察组中28例产妇实施此疗法,2次/天,每次30分钟。

1.2.4产后恢复训练运动前开窗保持室内空气新鲜,穿着宽松衣服,排空膀胱,移走枕头在硬扳床上运动。①仰卧深呼吸,收腹部然后呼气。②仰卧 两臂伸直放于身旁,进行缩肛与放松运动。③仰卧 髋与腿放松,分开稍屈,脚底紧贴床面抬高臀部。④仰卧两臂伸直放身旁,双腿上举与分举,与身体成一直角。⑤仰卧起坐。⑥跪姿 双膝分开,肩肘垂直,双手平放于床上。腰部进行左右旋转动作。⑦全身运动 跪姿,双臂支撑于床上,左右替向背部高举,产妇可按照由弱到强的原则以及自身条件,进行自由选择,如有不适或出血应立即停止。一般产后两日开始,每1-2日增加一节。⑧增加一节,2-3次/日,每次15分钟,剖腹产产妇可先评估执行第一项的深呼吸运动,其他项目等伤口愈合后再逐渐执行。

篇2

【关键字】母婴;床旁护理;产科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5-0078-01

【Abstract】Objective: to analyze application of mother-infant bedside care ah maternity ward. Methods: data from the 2011 June to 2012 June in our hospital obstetric maternal maternal 200,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each group 100, researchers mother-infant bedside nursing, the control group do the traditional nursing. Analysis and research from the general information, standards and methods of nursing care in these aspects. Results: control group two nursing research group health knowledge, the correct rate is 95%, the control group, the correct rate is 80%; the study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of neonatal nursing skills in study group compared to the situation, master degree is high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 was 94%, control group master degree is 77%, compared the differences, with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 < 0.05). Conclusion: mother-infant bedside nursing method can eliminate the fear and anxiety of pregnant women, nursing philosophy embodies the humanized service, comply with the future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obstetric care, is worth the clinical promotion.

【Keyword】mother-infant bedside nursing; Obstetrics

人们对护理服务理念的要求越来越高,促进了我国医学临床护理模式的发展。产科护理模式也由传统的护理方式不断向母婴床旁护理模式转变。母婴床旁护理强调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主要针对产妇围产期内产妇、婴儿同室保健与护理,并对家属进行健康知识教育以及护理技能示范,有利于提高产妇新生儿护理技能,是现代产科新兴母婴护理模式。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与分组

资料选自2011年6月―2012年6月在本院产科母婴产妇200对,分成两组,每组各100对,研究组施行母婴床旁护理,对照组只做传统护理。产妇年龄为20-33岁,平均年龄为(25±3.41)岁。所选产妇均为初产妇,无严重精神疾病或躯体疾病,护理过程均知情并同意,且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护理方法

1.2.1母婴床旁护理方法

研究组母婴床旁护理中婴儿臀部护理,早期预防接种、换尿布以及脐部护理、抚触、沐浴护理全部在病房完成,护理人员边讲解边操作,并由产妇和家属一起参与学习,进行“一对一”健康教育与临床护理模式。护理人员主要讲解新生儿抚触、换尿布以及脐带护理的方法;新生儿预防接种、新生儿常见的生理状况以及处理方法;产妇护理方法以及母乳喂养方法等。研究组母婴住院期间每天一次床旁护理,护理时间约为30分钟[1]。

1.2.2传统护理方法

对照组母婴产妇实施传统护理方式,由护士将新生儿送至专门的婴儿护理处对其沐浴、新生儿抚触以及脐带消毒,且新生儿预防接种在专门的治疗室进行,对健康教育知识集体讲解。

1.3统计学分析

所有数据均用SPSS 17.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处理,采用χ2检验,当P

2 结果

2.1健康教育知识情况比较

研究组和对照组健康知识掌握情况比较,研究组健康教育知识正确率为95.00%,对照组正确率为80.00%,两组比较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2新生儿护理技能掌握度比较

研究组和对照组新生儿护理技能掌握情况比较中,研究组护理技能掌握度为94.00%,对照组掌握度为77.00%,两组比较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结论

传统的母婴护理方法采用的是分离护理方法,分别对产妇和母婴分离护理,这种护理方式使产妇与护理人员产生了隔阂,由于缺乏沟通,护理过程缺乏连续性。母婴床旁护理方法强调的是新生儿护理技能以及健康知识的教育,通过对新生儿臀部、脐带、生理状况等进行实际操作并示范的护理过程,有利于提升产妇和家属的护理技能。有计划、有阶段的进行健康教育的讲解能够让产妇轻松掌握健康教育的内容,达到教育的目的。实施“一对一”护理模式对产妇和家属示范、讲解新生儿护理的健康教育以及护理技能,符合人们健康护理的需求。

本次研究表明,健康知识教育以及新生儿护理技能的掌握比较得出,母婴床旁护理方式优于传统护理模式。研究组与对照组健康教育知识情况比较中,研究组正确率高于对照组,研究组正确率为95.00%,对照组正确率为80.00%;研究组与对照组新生儿护理技能对照中,研究组新生儿护理技能掌握度高于对照组,研究组掌握度为94.00%,对照组掌握度为77.00%。母婴床旁护理模式提高了家人对健康教育知识的兴趣,并提升家庭与产妇对新生儿护理的技能,

综上所述,母婴床旁护理方法强调的是以产妇和新生儿为中心的护理理念,促进产妇及家属更好的掌握母婴护理与保健,有利于提升产科护理的质量,提高产妇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符合产科护理发展的趋势。

参考文献:

[1] 赵改玲.探讨母婴床旁护理在产科病房的应用及效果[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28):79-80.

篇3

目的:研究健康宣教联合母婴同室对产妇在日常新生儿护理技能的影响。方法:从2012年3月至2013年4月,于我院共有146例分娩产妇。以数字法随机分成观察组(73例)和对照组(73例)。其中观察组采用健康宣教联合母婴同室护理方案,对照组则仅仅采用常规护理方案,对比两组产妇满意程度以及产妇产后母婴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妇“满意”者占比89.04%(60/7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97%(52/73),“不满意”者占比2.74%(2/7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0.96%(8/7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关键词:健康宣教;母婴同室;护理

【中图分类号】

R181.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3763(2014)08-0318-02

健康教育属于护理中的一部分,而健康教育在护理中的优越性越来越明显,其有计划、有目的的教育过程对产妇以及家属增进健康知识、改变健康行为以及培养自我保健意识,保证产后母婴的健康安全等方面起到积极作用[1]。同时,健康教育能够最大限度的实现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在母婴同室内为围生期的产妇、婴儿以及家庭提供个性化的临床支持和服务,拉近产妇与新生儿的距离,明显减少产妇的不良情绪[2]。鉴于此,本文通过采用健康宣教联合母婴同室护理,对比常规护理,得到一些结论,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从2012年3月至2013年4月,于我院共有200例分娩产妇。年龄在22至33岁间,平均年龄为25.7±3.4岁,婴儿孕周37.8±1.7周,日龄5.2±3.1天。其中观察组年龄在23至33岁间,平均年龄为26.1±2.2岁,婴儿孕周37.6±1.8周,日龄5.3±3.0天。对照组年龄在22至33岁间,平均年龄为25.5±2.7岁,婴儿孕周37.6±1.7周,日龄5.1±3.2天。两组在年龄、孕周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案,即产妇在住院期间母婴多享受的一切护理由护理人员在产妇床边进行,护士边操作边讲解,由产妇和家属共同参与。对母婴实行有针对性的一对一护理、一对一阶段性的健康教育,责任护士多于产妇进行交流,了解产妇在护理新生儿护理的心理。观察组采用健康宣教联合母婴同室护理方案,具体措施如下:

1.2.1 产前教育:产妇入院后医护人员向其介绍环境、住院知识,认识主管医生以及护士,帮助快速的熟悉环境和适应环境,从而产生安全感,对产妇讲解胎动计数的意义以及方法,分娩的先兆症状,指导无痛分娩的方法,耐心讲解母乳喂养的意义和相关知识,使其树立母乳喂养的信心。指导孕妇多使用富含蛋白、铁钙等食物,保证产妇期的特殊需要。

1.2.2 产后恢复:指导产妇学会产后的自我观察,向产妇讲解母婴同步休息的关系,保持心情的愉悦,以保证有充足的睡眠,利于乳汁的分泌。讲解自行排尿以及早排尿的重要性,指导产妇多喝水,早排小便,预防产后尿潴留。多吃蔬菜水果,保持饮食的丰富以及易消化,以满足乳母自身的营养以及泌乳消耗的需要,尽早下床活动,以预防便秘及产后压疮的发生。

1.2.3 母乳喂养及护理:对产妇宣教母乳喂养的优点,产后半小时内给婴儿哺乳。哺乳前应清洗,平凹陷者应及时纠正,协助产妇做伸展练习,令突出,以达到成功哺乳的目的,指导正确的喂养姿势和方法,挤奶的目的和操作方法。

1.2.4 新生儿护理指导:对产妇进行更换婴儿服、尿布、脐带消毒以及抚触的指导,介绍婴儿的保暖方式、早期教育方法、辅食添加放大以及计划免疫程序等,指导产妇学会观察新生儿,主要为脸色、溢奶、肚脐以及排便等情况。

1.2.5 出院后的健康宣教:对产妇介绍新生儿的生理特点、护理技巧以及产褥期的有关保健知识。指导产妇坚持母乳喂养以及进行母乳喂养咨询,进行计划生育措施的指导,产后一个月内禁止盆浴和,避免哺乳期间怀孕,指导科学的养育婴儿,定时体检和预防接种。

1.3 疗效评价[4-5]:根据评分表测定产妇满意程度,80-100分为满意,60-80为一般,低于60分为不满意。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比较采用x2检验。P

2 结果

2.1 两个组别产妇满意程度比较:观察组产妇“满意”者占比89.04%(60/7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97%(52/73),“不满意”者占比2.74%(2/7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0.96%(8/7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3 讨论

以往在临床中,通常只是针对产妇或新生儿的护理,忽略了母婴整体的护理效果。对于母婴同室这一方案,利于母婴接触且尽快的建立并增强母婴感情,更有利于母乳的喂养成功从而降低婴儿的患病率。同时,母婴同室的建立使产妇在分娩后可直接面临照顾婴儿的责任,并且由于初为人母,大多数产妇缺乏相关知识和相关技能技巧,这需要专业的护理人员的指导,并学会自我护理以及新生儿的护理[6]。

本文通过对比健康宣教联合母婴同室护理以及常规护理的效果,结果发现,观察组产妇“满意”者占比显著高于对照组。“不满意”者占比,显著低于对照组。符合汪青[7]等人报道结果,表明以健康宣教联合母婴同室护理,所取得的效果更加显著。此外,观察组产妇尿潴留、破裂占比,婴儿患红臀、黄疸占比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与李成菊[8]等人的报道结果一致。表明健康宣教联合母婴同室护理对于产妇以及婴儿并发症具有十分显著的改善作用。究其原因,笔者认为这可能和母婴同室中健康宣教通过护理实践中产妇反馈的意见,及时了解产妇在不同时期面临的各种问题,专业护理人员可根据这些问题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进行有针对性的重点宣教,并且取得产妇的配合,及时得满足产妇的各种需求,这有助于产妇顺利完成不同阶段的恢复,最终达到预期的目标等因素有关。有报道表明[9],母婴同室降低了婴儿的发病率,缩短了婴儿的住院时间,院内感染也有所下降,且及时按婴儿的需求喂哺。促进母亲子宫收缩,减少产后出血,增进母亲和婴儿的感情,有利于婴儿心理和智能的发育,有利于牢固母子间的亲密关系,提高母乳喂养和促进婴儿心理和社会适应性的发育[10]。健康教育的过程中,护士起着重要的作用,这可改善医患关系,增进家属对疾病的预防保健知识,并且反复强化宣教的健康宣教后,可有效的缩短产妇的住院时间,在一方面降低了母婴的痛苦,另一方面也减少了家属的经济负担。

综上所述,健康宣教联合母婴同室护理不仅可提高了产妇的自理能力,还可有效的降低母婴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健康教育的满意度。安全性较好,值得临床推荐。

参考文献

[1] 忻蓉,汤建国.重症监护室与母婴同室新生儿听力障碍比较[J].浙江预防医学,2014,1(2):188-191.

[2] 来华.住院分娩新生儿母婴同室现状观察[J].医学信息,2014,2(5):81-82.

[3] 张新华,安建仓,袁爱琴.等.预防母婴同室新生儿沐浴过程中医院感染的护理管理[J].河北中医,2014,3(3):455-456.

[4] 史玲美,杨祝萍,陈敏.等.母婴同室病房产妇睡眠质量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J].浙江医学,2013,1(12):1174-1176.

[5] 张晔.母婴同室使用婴儿防盗系统的家属满意度调查[J].广西医学,2013,25(5):69-70.

[6] 陈红玲,许丽华,刘芳.等.母婴同室新生儿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23(24):9049-6050.

[7] 汪青,刘素球.环境因素对母婴同室中新生儿院内感染的影响[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0,25(14):1079-1080.

[8] 李成菊.食醋熏蒸法对母婴同室病房空气消毒效果的观察[J].中国消毒学杂志,2013,30(4):385-386.

篇4

母婴同室是指将产妇与新生儿放在同一病室,使其24h同在一起。母婴同室有助于母婴关系融洽,为后续哺乳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在临床上广泛使用[1]。但母婴同室的护理工作量较大,传统的护理模式已不能满足其需求,故寻找一种有效的护理措施对保证母婴安全具有重要意义。鉴于此,笔者将优质护理服务应用其中,取得肯定效果,现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选自2011年1月~2015年1月于我院住院分娩的71例产妇,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36例)与对照组(35例)。对照组年龄22~35岁,平均年龄(25.2±2.6)岁。观察组年龄21~37岁,平均年龄(24.5±2.8)岁。两组产妇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纳入标准

新生儿出生时Apgar评分均超过7分,产妇依从性好可配合研究,签署知情同意书,自愿参与研究。排除合并产后出血、肝肾功能严重疾病的产妇,新生儿为低体质或早产儿,或在出生后合并严重疾病者。

1.3护理方法

(1)对照组予以临床常规护理

(2)观察组予以优质护理服务 ,具体方法如下:

①用吻合的语气向产妇介绍医院的各项基本情况,消除产妇的陌生感。

②环境护理:病室应明亮,尽量以自然光为主,布置应整洁,控制好室内温度及湿度,温度在25~27℃左右,湿度控制在40%~55%。定时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新鲜。

③心理干预:密切观察产妇情绪变化情况,告知产妇产后出现不良情绪的原因,并给予针对性疏导;还可指导产妇拥抱和抚摸婴儿,增进母婴交流,转移产妇的注意力。

④向产妇讲解母乳喂养的重要性和优点,并告知其喂养的方式、姿势;告知母乳喂养期间饮食注意事项。

⑤向产妇讲解产后自身保健方面的知识,包括乳房、伤口等的清洁护理,告知其勤换衣物,注意保暖,增强产妇的自我保健能力。

⑥新生儿护理:由护理人员向产妇示范护理婴儿的正确操作,如抚触的步骤、方法、顺序等,并在抚触过程中保持与婴儿的交流,以增进母婴关系,对于操作不正确者予以纠正和指导。

1.4评价标准

采用自制问卷调查表对两组产妇的角色适应能力进行评价,产妇能很好掌握对新生儿的护理操作技巧,及母乳喂养的方式,产妇与新生儿的关系较为融洽,新生儿对母亲有依赖感则为适应;产妇不能较好的接受母亲这一角色,对新生儿的护理技巧掌握不好即为不适应。

1.5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7.0软件包进行数据处理,检验结果以p

2结果

2.1两组产妇角色适应能力情况比较

2.2两组产妇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4.4%,与对照组的74.2%比较,差异显著(p

表2两组产妇护理满意度比较(n;%)

3讨论

母婴同室由于能增进母婴间情感交流,促进新生儿健康发育等,近年来在临床广泛应用。但由于社会的不断发展,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产妇及其家庭对于产后的护理越来越重视,传统护理模式已不能满足母婴同室的需求,积极探索一种高效的护理方式极为迫切。

优质护理的服务宗旨是以患者为中心,在夯实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不断提高护理满意度。有研究表明[2],将优质护理应用于母婴同室中能有效提高护理满意度,提高产妇对新生儿的护理能力。徐利,龙学红,胡心英[3]等学者认为在母婴同室中实施优质护理能有效提升护理服务质量,提高产妇对母婴健康知识的掌握情况,对改善护患关系具有重要意义。本次研究以71例产妇进行研究,分别实施优质护理与常规护理,结果发现:观察组产妇角色适应能力显著与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

篇5

【关键词】初产妇;个体化母婴床旁护理;产褥期抑郁症

【中图分类号】R76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7-4442-01

产褥期抑郁症(Postpartum depression,PPD)指产妇在产褥期间出现抑郁症状,是产褥期精神综合征最常见的一种类型。主要表现为持续和严重的情绪低落以及一系列症候,如动力减低、失眠、悲观等,甚至影响对新生儿的照料能力。其发病率国外报道约为30%,通常在产后2周内出现症状[1]。母婴床旁护理模式是秉承以家庭为中心的服务理念,突出产妇及其家庭成员的知情同意、选择、参与及个性化、高质量护理的产科新型服务模式[2]。本研究拟探讨个体化母婴床旁护理对初产妇产褥期抑郁症的影响。现将我院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住院正常足月分娩的600例初产妇其新生儿采取个体化母婴床旁护理情况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在我院住院正常足月分娩的1200例初产妇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均为初产妇,无精神疾病或躯体疾病,均知情同意。排除标准:排除器质性精神障碍或精神活性物质和非成瘾物质所致抑郁。将1200例初产妇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成A(常规护理)、B(母婴床旁护理模式)两组,每组各600例。两组初产妇在年龄、孕周、产程、住院时间及新生儿体重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1.2 方法:A组实施传统的护理模式,即婴儿沐浴、新生儿抚触及预防接种、产妇健康教育等都是集中进行。A组由责任护士给予常规护理,即新生儿的沐浴与脐带消毒集中于婴儿洗澡间进行,于治疗室进行集中的新生儿抚触。住院期间于大房间对产妇进行健康教育并集体讲解,讲解内容同试验组。B组实施个体化母婴床旁护理:每日进行1次床旁护理,每次约30min,护理人员采用一对一讲解的方法,内容包括新生儿床旁沐浴、新生儿床旁抚触、脐带护理、臀部护理、母乳喂养、新生儿护理知识掌握等。同时分发《产妇健康教育指导》并安排责任护士单独进行讲解。

1.3评价方法:产后2周由专人对产妇进行自我问卷调查,采用爱登堡(Edinburgh)产后抑郁评分量表(SDS)评价两组产妇产后抑郁程度[3]。该量表共有10个条目,分别为心境、乐趣、自责、焦虑、恐惧、失眠、应对能力、悲伤、哭泣和自伤,根据症状严重程度分为4级评分,得分范围0~30分,9分为筛查产后抑郁的临界值,12分作为筛性产后抑郁的临界值。共发出问卷1200份,回收1200份,有效回收率为100%。

1.4统计学处理 应用 SPSS 18.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 )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3 讨论

产后抑郁患者临床表现为心情压抑、沮丧、恐惧、睡眠障碍、无趣,甚至出现自罪、自杀或杀婴倾向[4]。研究表明,产后抑郁与多种生理、心理和社会因素有关,突然的躯体和心理应激反应均能造成心理不平衡[5]。产妇产后抑郁是重要的社会心理问题,不但影响产妇的生活质量,严重产后抑郁者会影响母婴交流和互动。对新生儿情感、行为的发育造成很大的影响。还会影响夫妻关系以及家庭的稳定。个体化母婴床旁护理作为一种新型的产科护理模式强调了以人为本,以家庭为中心的个体化母婴护理服务理念,是现代产科护理新模式的核心内容。其对提高产后妇女的身心健康,促进产后母婴亲情交流,减少产褥期抑郁症的发生起到积极的作用。

个体化母婴床旁护理对产褥期抑郁症的影响。本研究以床旁实际操作为主,即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将母婴护理场所移至产妇床边进行,由产妇及家属共同参与。母婴同室新生儿床旁护理模式符合产妇的心理需求,特别是产妇直接参与操作,为新生儿沐浴、抚触、游泳及脐部护理等操作减轻了焦虑感。从而提供个性化护理服务,体现了以家庭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本研究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在我院住院分娩的初产妇600例进行母婴床旁护理指导,并与进行常规护理的A组进行观察比较,结果显示,实行一对一的床旁护理操作及指导的B组初产妇,产褥期抑郁症发生率为5.83%,明显低于A组(14.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1]谢幸,苟文丽.妇产科学[M].第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230-231.

[2] 袁秀珍,陈向韵,王淑燕,等.对剖宫产初产妇实施母婴床旁护理的效果研究[J].护理学杂志,2010,25(6):32-33.

[3] 温彩云.产后仰郁相关因素分析及对策探讨[J].数理医药学杂志,2010,23(4):450-451.

篇6

正常产妇产后会母婴同室,母乳喂养。但是随着现代人工作压力越来越大,早产儿增多,母婴分离的产妇也增多。母婴分离产妇采用护理干预使其保持母乳分泌的方法和技巧,促使乳汁分泌,让母乳这最理想的含有多种抗体的天然食品在婴儿回到母亲身边时能够有足量的吸吮,是提高母乳喂养率的保证;母婴分离产妇采用护理干预使其学会正确的哺乳姿势、更换尿垫、婴儿脐部护理、婴儿臀部护理等相关知识及技能,增强了产妇护理婴儿的信心,提高了产科护理质量。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9年1月至6月在我院住院的母婴分离产妇80例,年龄25~38岁。随机分为干预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两组产妇身体一般情况好,产后无内科、外科合并症。婴儿是因早产、足月小样儿、新生儿溶血病而转科。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母婴分离产妇实施传统的产后护理方法。干预组母婴分离产妇实施针对性护理评估,给予产妇生理、心理、社会上的支持。通过讲解、示范,使产妇掌握基本的护理新生儿的知识与技能,出院前统计母婴分离的产妇心理健康,掌握了母乳喂养从而减轻了乳胀,学习了护理婴儿的知识及技能,顺利地胜任母亲这一角色。

1.3 护理干预 (1)近几年来我国的护理模式及护理体制,护理服务群体的改革,尤其是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上的升华,护士对情、理、知、行的认知着重点是提升护士的关顾意识,体察患者的疾病感受,想患者所想,急患者所急[1]。护士在产后接诊的母婴分离产妇往往是因早产、急性胎儿宫内窘迫而进行急症剖宫产;或者孕妇已临第二产程给予会阴侧切术。所以剖宫手术的切口痛或分娩阵痛后的

会阴切口疼痛的产妇,再加上与婴儿地分离,此时在心理上非常脆弱。为了提高母婴分离产妇的认知水平,责任护士主动与新生儿病房联系,及时向产妇提供有关新生儿的信息,缓解对母婴分离的焦虑、恐惧情绪,护理工作需要与产妇谈心,让她懂得新生儿转科是一项积极的治疗和护理措施,使其消除自责、自卑感。我们与产妇及家属及时交流,可以很快减轻产妇的心理负担,从而产妇会积极地和医护人员配合。(2)由于母婴分离,产妇产后未能及时哺乳,学习母乳喂养较困难,同时也容易发生乳房胀痛。采取多种多样的健康形式,由有经验的责任护士对产妇进行一对一的讲解和指导,告知产妇不良的情绪可影响乳汁分泌,嘱产妇每天保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保持心情舒畅,保证足够的营养,对保持泌乳有促进作用[2]。干预组从产后30 min内,给予乳房热敷,轻轻挤压和乳晕,模仿婴儿的吸吮动作,依次挤压乳窦,每次5~6 min,每2~3 h一次,每日保证挤压8次以上。待乳汁少了,就可挤压另一侧乳房,如此反复数次持续20~30 min。做乳房护理由主管护士床边指导,直至产妇和家属学会为止。(3)母婴分离的产妇哺乳姿势的掌握较正常产妇有一定难度。采取由主管护士讲解,结合橡胶娃娃示范:让产妇采取舒适,全身肌肉放松抱好婴儿(娃娃),婴儿(娃娃)的头与身体呈一直线,脸对着乳房,鼻子对着,身体紧贴着母亲(产妇)。对婴儿护理等相关知识及技能母婴分离的产妇也缺乏实际操作练习,护士通过模型示范、讲解,有掌握不完善者可以陪同去实例参观,我科婴儿游泳间、婴儿沐浴间具备人性化、亮化管理,产妇可以在玻璃窗外由护理人员陪同观看到婴儿沐浴、更换尿垫、婴儿脐部护理、婴儿臀部护理,将这些必要的知识及技能有组织地传授,使产妇倍感护士的关心,能更好地学会照顾自己的婴儿。

2 结果

2.1 两组产妇产后4天乳房硬度的比较 见表1。表1 两组产妇产后4天乳房硬度的比较注:与对照组比较,*P

乳房硬度分为3度:Ⅰ度触之如嘴唇,为正常或轻度胀痛;Ⅱ度触之如鼻尖为中度胀痛;Ⅲ度触之如额头,为重度胀痛[3]。

2.2 婴儿护理知识及技能的掌握率 见表2。表2 出院前术后5天婴儿护理知识及技能的掌握率注:与对照组比较,*P

由表1,2可见,通过护理干预的实施,干预组母婴分离的产妇缓解了焦虑情绪,掌握了母乳喂养、减轻乳胀及护理婴儿的知识及技能,均较接受传统产后护理的对照组有所上升(P

3 小结

通过具有系统性、持续性、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活动,让母婴分离的产妇尽快地得到指导和护理,从而保持了良好的心态和心理的健康并获得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同时护理干预活动的实施,让母婴分离产妇尽快适应了母亲角色,护理的每一环节注入了人文关怀,提高了产科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 彭美慈,王春生,汪国成,等.护理是什么?——诠释植根中国文化的护理概念.中华护理杂志,2005,39(1):4.

篇7

关键词 家庭访视 产褥期 母婴保健服务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01.197

对象与方法

对象:选取2008年3~6月在我院妇产科分娩的产妇中编号随机抽取50例作为对照组,产妇在出院前,接受病区责任护士有关母婴保健知识的常规教育,主要包括:母乳喂养及新生儿护理技巧,产褥期母婴保健注意事项等。2008年9~12月,在本院分娩出院的产妇中编号随机抽取50例作为指导组,并登记,以便联系。在出院前除按常规的健康教育外,对产妇进行家庭访视服务指导。

方法:采用发放资料,口头宣教,现场指导,电话随访方式,组织互动式小班,家庭主要照顾者也可参与。对产妇、家庭主要照顾者进行新生儿喂养,护理技巧及保健注意事项等方面指导,以及根据产妇自己的需要获取居家健康等其他方面的帮助与支持。6周后,采用问答方式,进行评定。问答内容结合产妇经常提出及出现的问题,及根据临床上因护理不当易引起的新生儿健康问题自行设计,由护士对产妇及家庭主要照顾者以提问方式根据自己感受或问题产生的不同程度,按5分制评分,对服务效果做出评价。数据经统计学处理,采用t检验。

指导内容:喂养指导:提倡母乳喂养,告知母乳喂养的益处及方法[1],提高母乳喂养成功率。新生儿保健的注意事项:根据新生儿的生理特点对可能出现的问题给予针对性指导,以提高产妇及家庭主要照顾者的应对能力。产妇保健指导,饮食、卫生、角色适应。

家庭访视方法:根据产妇和家庭主要照顾者的年龄、文化水平、所处环境、个体时间随意性较大等因素。通过家庭访视,电话随访相结合,采取因人施教,对症指导的护理指导,以提高产妇及家庭主要照顾者的护理能力。

结 果

两组产妇一般情况,分娩方式,接受保健服务及产前教育情况等方面相似,年龄20~32岁,对母婴保健知识需求上都较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母乳喂养成功率,指导组85%,对照组59%,两组差异有高度显著性意义(P

两组母婴健康状况比较,见表1。

讨 论

母婴健康关系到人类繁延和民族的生存、发展。产褥期妇女和新生儿及早期婴儿属高危人群,此期母婴在生理、心理、社会适应方面均处于不稳定时期,而且持续时间较长,必然会存在诸多健康问题[2,3]。产褥期妇女面对着一个全新的母婴保健学习过程。通过开展家庭访视服务就可以向围产期母婴提供优质的母婴保健服务,既施展了才能,又扩大了服务领域,是整体护理的延伸,使临床护理与咨询保健相结合,既能提高母婴生活质量,又能促进护理学科发展。妇幼保健的临床服务应该由大城市普及小城市及社区乡村,以提高产褥期母婴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王立新.母乳喂养的益处和方法.中华护理杂志,2006,41(3):287-288.

篇8

【关键词】高危妊娠;母婴分离;护理干预

高危妊娠是指妊娠期有个人或社会不良因素及有某种并发症或合并症等可能危害孕妇、胎儿及新生儿或者导致难产者。随着现代医学水平的讯速发展,使过去许多认为不宜妊娠的孕产妇可在严密监护下度过围产期,从而高危孕产妇比例有所增加,而高危因素易导致高危儿的出现,有时需要进入新生儿ICU治疗,由此发生母婴分离。由于各种应激使高危产妇心理难以调适,出现明显的焦虑、抑郁情绪。随着围产医学的发展,产妇的心理保健已成为围产保健中一项不可忽视的内容,产后焦虑抑郁问题已日益受到重视。本研究对120例高危孕产妇产前、产后母婴分离的心理状况进行调查和初步分析,并给予恰当的护理干预,旨在预防和减少高危产妇心理问题的发生发展,使其安全地度过产褥期。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06年12月至2007年9月,我科住院分娩的产妇共2 052例,产后母婴分离共161例。高危产妇573例,其中母婴分离120例(排除产前智力障碍、神经精神疾病),占高危产妇的21.0%,占母婴分离产妇总数的74.5%(120/161)。120例母婴分离高危产妇年龄23~42岁,平均(29.6±2.5)岁;孕周29~41周,平均(34±2.3)周。高危产妇母婴分离新生儿共136例(转NICU,双胎12例,3胎2例),其中5例死亡,2例放弃治疗。

1.2 方法 采用Zung设计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对高危孕妇产前和产后母婴分离心理状况进行问卷调查。SAS、SDS均含20个项目,主要评定依据为项目所定义的症状出现的频度,分4个等级,标准分为50分,≥51分为阳性组。所有问卷均由作者本人发放,所有内容均由患者单独填写。共发放问卷480份,有效问卷480份。有效率达100%。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

2 结果

从表1可以看到,120例高危产妇中,产前焦虑62例(占51.6%),抑郁27例(占22.5%); 产后母婴分离焦虑82例(占68.3%),抑郁54例(占45.0%), 较产前明显升高(χ2=5.02,P

3 讨论

本组资料显示高危产妇占产妇总数的27.9%。妊娠生理的巨大变化加上本身的疾病会使高危产妇产生各种心理改变。本组资料显示高危孕妇产前焦虑发生率为51.6%、抑郁发生率为22.5%,高于文献报道的普通孕妇焦虑、抑郁发生率(27%、17%)[1],但低于国内文献报道的高危孕妇焦虑、抑郁发生率(61.3%、32.4%)[2],可能与我科具有治疗高危妊娠的丰富临床经验和实施规范化优质护理、加强心理疏导有关。

本研究中21.0%高危产妇发生母婴分离,且占母婴分离产妇总数的74.5%,因此有必要对高危产妇产后母婴分离心理状态进行分析为临床护理提供指导。本组资料显示产后母婴焦虑发生率为68.3%、抑郁发生率为45.0%,与产前相比有明显升高,也明显高于文献报道的产后母婴同室的普通产妇焦虑、抑郁发生率(30%、35%)[1],有关资料显示,产后妇女第1位的心理需要是看见自已的孩子,心理上得到安慰,对自身疾病的关心程度则有所降低[3]。焦虑的产生与人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有关,需要得到满足时产生肯定的情绪与情感,需要得不到满足则产生否定的情绪与情感[4]。母婴分离后母亲迫切见到自已孩子的心理需要得不到满足,心理上得不到安慰,从而易导致焦虑、抑郁情绪的产生。

本组资料中有妊娠高血压疾病者36例占妊娠并发症的72.0%。妊娠高血压疾病可导致孕妇重要脏器供血障碍和胎盘功能下降,影响胎儿生长,从而及时终止妊娠导致早产儿出生率增高。如果妊娠周数

缺乏新生儿护理知识、母乳喂养知识也成为困扰母婴分离产妇的一个问题。有研究表明产后12个月内是妇女患精神疾病的高危时期,其中前3个月发生率更高,产妇对婴儿的期待,对即将承担母亲角色的不适应,以及有关照料婴儿知识的缺乏,都增加产妇的心理负担。有关资料显示孕产妇住院期间对母乳喂养、新生儿护理知识需求,产前80.5%、产后87.4%[5],剖宫产60.0%、顺产82.7%[6],说明无论产前产后,分娩方式采取剖宫产还是顺产,孕产妇对这方面的知识需求都很迫切。本组120例母婴分离的产妇,需求率为63.5%。事实上虽然她们暂时不能与婴儿在一起,但仍需在住院期间进行这方面的专业指导,因而不必担心提及新生儿会加重产妇的焦虑情绪,只要经过耐心的心理疏导,她们多数能以积极的态度正视事实,愿意学习这方面的知识。应积极进行新生儿护理知识、母乳喂养知识的宣教,以避免产妇因担心缺乏上述知识而造成的焦虑情绪。

另外母婴分离的产妇产后未能得到及时、有效的吸吮,乳腺管瘀塞不通,产后泌乳时间比母婴同室的产妇延长,胀痛加重,自我舒适感下降[7]等也加重产妇的心理负担。再者妊娠并发症、合并症在及时终止妊娠后如没有明显好转,也会使她们产生不良情绪。

4 护理措施

4.1 心理支持 高危产妇生理、心理的改变,使她们比以往更渴望亲人特别是医护人员的特殊体贴和照顾。医护人员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语言沟通技巧,使用角色互换思维,根据产妇的不同心理问题,采取不同的方法,认真倾听她们的真实想法,分析原因,消除紧张、恐惧心理,提高心理应对能力。同时医护人员还应用友善、亲切、温和的语言,对产妇表示出更多的关心与理解,做好产妇的心理调适工作,加强护患沟通,及时了解产妇的需求,尽可能地满足产妇的需求,增强高危产妇战胜疾病的信心,帮助产妇建立正性情感。

4.2 信息支持 在工作中留心洞察产妇的心理变化,对态度积极的产妇,给予传授新生儿护理和母乳喂养方面的知识,应用示教娃娃教给产妇新生儿沐浴、脐部护理、母乳喂养和含接姿势。对焦虑抑郁情绪明显的产妇,鼓励其诉说,耐心倾听并表示同情和理解,逐渐激发其学习的欲望。

4.3 的护理干预 采用热敷、按摩、理疗,教给产妇最适合她的挤奶方法。挤出的乳汁收集在瓶子内,存放在专用冰箱内,随时送入NICU。通过护理干预可促进催乳素的分泌,使泌乳时间提前,增强产妇哺乳的信心,减轻产妇与新生儿分离的焦虑情绪[8]。

4.4 鼓励母亲尽可能多去看望、接触及照顾自己的婴儿。本院新生儿科设置12张母婴同室床位。当新生儿病情平稳转出NICU,母亲痊愈出院,即可一起入住,既可继续新生儿的治疗也有效地实施母乳喂养,满足了母亲的需求。NICU还安装摄像镜头,对于暂时不能转出NICU的新生儿,产妇和家属也可通过镜头看望自己的宝宝,有利于降低产妇的焦虑、抑郁情绪。

参 考 文 献

[1] 邵明鹤,黄秀芹,朱崇云.分娩前后孕产妇焦虑、抑郁状况分析.现代妇产科进展,1999,8(2):193.

[2] 张敏,何华,朱婉仙,等.产前孕妇心理状态调查.中华护理杂志,1999,34(11):689.

[3] 郭永松,李丽萍,阮芝芳.非母婴同室产妇焦虑与抑郁状况的调查与分析.健康心理学杂志,1998,6(3):359-360.

[4] 张春兴.现代心理学.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631.

[5] 刘源美,周晓鹏.孕产妇住院期间的需求调查与分析.护理学杂志,2001,16(3):175.

[6] 容玉葵.住院产妇健康教育需求调查.中国妇幼保健,2004,19(7):19.

篇9

关键词 母婴同室 护理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15.242

随着爱婴医院和母婴同室的建立,使产妇分娩后很快照顾起婴儿的责任。由于年轻夫妇初为人父母,对产后的卫生保健知识、新生儿护理、母乳喂养知识等都十分缺乏,因此急需医护人员的帮助与指导。

共同参入式母婴同室婴儿护理指导

自1995年5月我院实施母婴同室以来,对无产科合并症、无伴传染性疾病、无精神和智力障碍产妇、无新生儿疾病的均采取了母婴同室。最初开展母婴同室时,采用包办代替的传统方法,即有护士独立完成婴儿的全部护理项目,如婴儿尿布更换、淋浴、抚触、脐部护理、臀部护理等,然后放回母亲床边。但因产妇及家属不参入护理婴儿,出院后许多产妇不知如何护理婴儿,不会给婴儿换尿布和洗澡,也不会观察婴儿的黄疸、溢奶、大小便性状等正常生理现象,自我护理能力较低。而目前我们提出的共同参入式护理模式,增设了两名宣教护士,在住院期间指导产妇、家属与责任护士共同来护理婴儿,并采用一对一教育方式,以讲解与录像示范及多样化的形式进行健康教育、床边指导产妇和家属更换尿布、护理脐部和皮肤、喂养等有关知识,尽量将淋浴室外墙改成玻璃透明样,开放护理操作,这样产妇和家属可以亲眼看见护士为婴儿沐浴、游泳、抚触、穿衣等方式,在护士指导下可全程参与。共同参入式护理模式,不但产妇在护士的指导下掌握了观察婴儿生理和病理的特点,而且也学会了婴儿的基本护理,从而更快适应了母亲的角色,轻松地承担起照顾婴儿的责任。

预见性母婴同室产妇护理指导

预见性护理程序和优点:预见性护理程序是以提高治疗护理效果为目的全程优质服务[1]。譬如在产妇分娩过程中,胎头压迫膀胱三角区可造成黏膜充血水肿,肌张力下降,逼尿肌收缩乏力,加之产妇害怕疼痛不敢排尿等,均可引起产后尿潴留,为此在产后早期实施按摩下腹部与子宫底,可形成连续刺激,诱导和促进排尿,这样的护理程序改变了以往在发现尿潴留后才导尿的被动局面。产后大出血的防治是在患者分娩后立即指导家人及产妇按摩子宫,同时备好所需药品与器械,一旦发生大出血,即可检查出血原因,并给予止血、抗炎等治疗与护理。在护理会阴侧切伤口时,产妇入室即指导其保持会阴清洁,防止血污,特别是大小便后应及时清洁会阴伤口。预见性护理改变了以前入室后才根据医嘱用药及延误抢救时间的被动局面,由被动变成了主动,且更加责任化、系统化和规范化,为产妇提供了个体化的最佳护理程序,使母婴早日康复。

指导母乳喂养,防止乳腺炎发生:在进入爱婴区母婴同室后,即给予正确母乳喂养宣教,指导产妇掌握哺乳方法,做到让婴儿早吸吮。两侧要交替哺乳,保护好,发现凹陷、短平、皲裂及哺乳方法不当的产妇,应及时给予指导,使产妇远离乳腺炎的困扰。预见性护理更好地贯彻爱婴医院标准,改变了奶胀而乳腺不通畅及婴儿吃奶粉的不良现象。

指导产妇尽快适应母亲角色的转换:目前产后抑郁症的发生日益增加[2],其中很大部分是对母亲这一角色仍不适应,对如何护理婴儿不知所措,从而会不由自主地产生恐惧、冷漠、厌恶、仇视的障碍情感,甚至发生伤害新生儿的行为,严重者或发展为重度抑郁症。因此要通过预见性护理来完善身心的整体护理,帮助产妇有计划、有目的、有秩序地尽快适应母亲这一角色,使其承担起照顾婴儿的责任。要加强护士对孕产妇心理咨询辅导,如发现异常情绪应及时实施心理干预,尽快改善其不良心理状态,给予产妇心理支持,使其具有良好身心准备,适应母亲这一角色的转换,从而使母婴关系更加融洽。

母婴同室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事故隐患:产后3天是产妇各种合并症的高发期,如产后出血、妊娠合并心脏病等。新生儿安全更是重中之重,婴儿刚出生由于羊水残留,加之喂养不当,极易引起呕吐或窒息;少数家属为了婴儿睡个好头型,而强制固定胎头取平卧位,更加造成了窒息的发生。中午与夜间时,产妇和家属因疲劳等都处于睡眼状态,婴儿几乎等于没人看护,因此很难发现低血糖、与母亲同床引起窒息、盗窃婴儿等异常情况和事故发生,因此应多加强这方面的警惕性。

院内交叉感染:由于新生儿24小时和母亲同住一室,加之病室人员流动性大、产后不能开窗通风、产妇要抱头、不能洗澡等传统的习俗,这样使产后的恶露、出汗、大小便异味等均造成了病室的空气混浊,有效含氧量降低,二氧化碳含量增多,使对外界适应力较差和抵抗力较弱的新生儿,发生院内交叉感染的机会增加。

产妇休息不足:产后产妇精神体力消耗很大,特别是剖宫产后妇女,很想产后有一个良好的休养环境。但实施母婴同室后,由于母亲和新生儿24小时在一起,并喂奶、喂水、换尿布等,严重影响了产妇的睡眠。因此必须要改变产妇的休息环境,增加产妇的睡眠时间,保证睡眠质量。

讨 论

共同参入式护理模式是现代护理中的先进护理模式,一方面可充分发挥护士的教育职能,另一方面尊重病人的自和知情同意权。我科在开展母婴同室病室中,通过采用共同参入式护理模式,在护士的帮助指导下,产妇掌握了对婴儿的观察和护理方法,促进了产妇初为人母的角色转换,改善了护患关系,也减少了护患纠纷。实践证明,共同参入式护理模式在母婴同室病室管理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随着预见性护理程序的应用,使母婴同室的护理工作由被动变成了主动,调动了产科护士的积极性、主动性及独立思考的能力,增强了护士的责任心,体现了人性化的管理,消除了产妇的紧张情绪,提高了护理质量[3]。同时每接收一位产妇及新生儿,都是对护士业务水平能力的锻练与提高。

母婴同室做为一种新的管理制度,在我国已开展多年。针对存在的问题,应积极采取整改措施:①增设两位宣教护士,专职健康教育工作。②改善住院条件,将大病室改为小病室,并设有温馨病室,增加通风设施,完善管理制度,由护士统一每日定期通风换气,保持病室空气清新,减少呼吸道感染。③做好基础护理工作,协助并指导每位产妇做好环境及自身清洁工作。④健全医院医生用药制度,合理使用抗生素,坚持用药原则,如果能够口服的,不肌肉注射;如能肌肉注射的,不静脉用药;能用一代药的,决不用二代抗生素,防止医院二次感染发生。⑤严格做好医护人员自身消毒工作,对每位住院产妇治疗做到一人一镊一用一消毒,操作时戴好口罩、帽子及手套。⑥增加冷暖两用空调,保持母婴同室温度适宜,从而降低季节性感染。⑦加强安全防护措施,病房全部安装闭路电视,实施24小时值班,严防婴儿失窃事故的发生。⑧责任护士要尽职尽责,全程跟踪母婴护理指导,尽量减少陪护,减轻家属负担,保证母婴在一个干净、舒适的环境中康复。

参考文献

1 于海霞,王丽娟,王淑红.预见性护理在临床中的重要性.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6,3(9):859.

篇10

关键词:母婴同室;产妇;新生儿;并发症;护理质量

母婴同室是当代产科常见的护理方案,指足月儿或1500g以上的早产儿在产出后与产妇24h共处一个房间,由产妇亲自照顾新生儿的饮食起居[1]。在住院期间母子共同生活,医疗和其他操作每天分离不超过1h。据临床实践表明[2],新生儿在产出后,肢体上的抚触能使新生儿感到安全及愉悦,有助于刺激新生儿发育。除此之外,母婴同室能促进产妇尽快泌乳,减少阴道出血,促进产后恢复[3]。本研究对本院产科于2010年9月~2014年8月收治的顺产产妇进行对照研究,旨在进一步研究母婴同室护理对产妇并发症发生率及新生儿护理质量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产科2010年9月~2012年8月收治的42例顺产产妇,设为对照组,年龄为22~35岁,平均年龄为(26.4±3.1)岁,孕周36~40周,平均(39.3±0.5)周,新生儿体重2150~3800g,平均(3120.9±480.1)g,其中男婴22例,女婴20例;选取我院产科于2012年9月~2014年8月收治的46例顺产产妇,设为研究组,年龄为20~37岁,平均年龄为(25.1±2.8)岁,孕周37~41周,平均(38.8±0.7)周,新生儿体重2200~3750g,平均(3200.2±510.7)g,其中男婴23,女婴23例。纳入标准:产妇无精神病史;无任何重大躯体性疾病;产妇及其家属均知悉本次研究并签署同意书。2组产妇在年龄、孕周、新生儿体重及性别经统计学分析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

本组产妇在分娩后,护理人员在确认产妇及新生儿各项生命体征均正常的情况下,将产妇送往病房休息,同时将新生儿送往育婴室。在新生儿需要喂养时,将新生儿交与产妇予以母乳喂养。12h后进行第一次喂奶,随后每隔4h喂奶一次。

1.2.2研究组

新生儿产后30min内,清理其呼吸道,擦干其头部和身体血迹、羊水,剪短脐带后将新生儿置于产妇胸部,引导婴儿的嘴触碰,帮助婴儿吸吮母乳。护理人员应称赞产妇在分娩时的表现,并表扬新生儿的可爱,激发产妇初为人母的喜悦感。鼓励产妇通过亲吻、抚摸等肢体接触刺激新生儿的感官反应,增加新生儿对外部刺激的印象。经过分娩处理后,将新生儿置于母亲身旁,让母子进行共处一室。护理人员应对产妇开展健康宣教,指导产妇护理新生儿的要点、重要性及注意事项。护理人员应从旁协助产妇进行更换尿布、喂养、脐部护理等日常护理。值得注意的是,护理人员应提醒产妇每2小时母乳喂养一次,并在喂养的同时给予语言的刺激,以柔和的目光与新生儿进行交流,激发新生儿对外部刺激的主动反应。

1.2.3观察指标

①记录并比较2组产妇产后出血、产褥病及乳腺感染并发症发生状况。②记录并比较新生儿哭闹次数、上呼吸道感染、皮炎及腹泻发生率。

1.2.4统计学方法

采取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采取两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取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2组产妇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2.22组新生儿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

3讨论

3.1分娩是一种正常的生理行为,而在分娩后产妇需具备照顾新生儿的知识储备能力,使自身能尽快进入母性角色,以此满足其初为人母的愉悦与满足感。传统的产科护理方案强化了产妇的患者角色,新生儿喂养、更换尿布、沐浴等护理工作都由护理人员完成,这不利于产妇分娩后的角色转换。母婴同室护理强调由母亲作为主导角色,而护理人员从旁协助产妇完成新生儿的护理工作。母婴同室作为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方式,强调将新生儿与产妇视为同组个体,激发了产妇的早期母爱,通过感官刺激与抚慰等方法帮助建立母子之间的感情,激发新生儿吮吸、拥抱等本能反应,从而达到刺激新生儿生长发育的目的[4]。

3.2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产后出血为2.2%、产褥病2.2%,乳腺感染2.2%,对照组产后出血7.1%、产褥病7.1%、乳腺感染11.9%,研究组不良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究其原因,这主要得益于母婴同室过程中护士鼓励产妇及早哺乳,新生儿的吮吸作用将刺激产妇催产素分泌,有助于子宫收缩与恶露的尽早排除[5],预防乳腺感染、产褥病等并发症的发生,促进产妇身体恢复。产妇产后子宫受创,乳腺分泌物多,极易产生感染,而及早促进产妇泌乳则有利于子宫收缩与恶露的排除,进而降低产后出血、乳腺感染、产褥病并发症的发生。

3.3从2组新生儿各项观察指标可知,研究组新生儿上呼吸道感染的概率为2.2%、皮炎2.2%、腹泻2.2%,对照组上呼吸感染的概率为7.1%、皮炎9.5%、腹泻7.1%,研究组的数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因为母乳是新生儿最安全及营养结构最为合理的食物,能增强新生儿机体抗病能力,从而降低消化系统及呼吸系统疾病发生率。指导产妇开展肢体抚摸、亲吻等行为能使新生儿获取安全感,有助于减少哭闹频率与次数。值得注意的是,产妇缺少有关新生儿护理的知识,极易出现认知偏差,在护理新生儿的过程中可引发潜在风险事件。因此,在母婴同室护理中,护理人员的健康宣教作用起着引导作用,应科学、合理地帮助产妇构建新生儿护理知识体系,并促使产妇认识并发症的诱因以及新生儿照护中的预防举措、注意事项,以最大限度降低产妇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提高新生儿护理质量[6]。

4小结

母婴同室护理能帮助产妇构建新生儿照护的知识体系及实践技能,可有效降低产后并发症发生率,并提高新生儿护理质量,值得在护理工作中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周荣娟.母婴同室新生儿医院感染的原因分析及应对策略[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17):86~87.

2万九菊,熊怡,王迎春,等.健康指导在母婴同室产妇产后护理中应用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24):56~57.

3华骅,沈国英.母婴同室新生儿安全问题分析及临床护理路径探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8):49~50.

4邵海珍.健康教育对母婴同室产妇产后护理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3):77~78.

5徐海宁,李敏香,林望,等.健康教育对母婴同室产妇产后的效果[J].广东医学,2014,14(12):1973~19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