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科学教育范文
时间:2023-12-04 17:56:1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计算机科学教育,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 计算机科学中的数学理论 论数学在计算机科学中的应用 浅谈计算机科学技术在计算机教育中的应用 计算机科学技术在计算机教育中的应用 计算机科学技术在计算机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计算机科学技术在高校计算机教育中的应用 计算机科学技术在计算机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高校计算机教育中的计算机科学技术分析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导论”课程在计算机教育中的作用 分析计算机科学技术在高校计算机教育中的有效运用 试论计算机教育中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应用 计算机科学中离散数学的应用分析 离散数学在计算机科学中的作用和应用 离散数学在计算机科学中的应用研究 论数学在计算机科学中的基础作用 如何在计算机教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创新能力 计算机科学技术在现代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计算机科学技术在教育中的运用 浅析计算机科学技术在现代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计算机科学技术在现代教育中的应用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2] L. Lovász, J. Pelikán, K. Vesztergombi. Discrete Mathematics [M]. Springer-Verlag, New York, 2003.
[3] Susanna S. Epp. Discrete Mathematics with Applications (3rd Edition)[M]. Brooks Cole,2003.
[4] Kenneth H. Rosen. 袁崇义译. 离散数学及其应用(第5版)[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5] Udi Manber. Algorithms: A Creative Approach[M]. Addison Wesley,1989.
[6] 谢勰. 程序设计中的逻辑分解技术[J]. 西安邮电学院学报,2007,12(3):98-100.
[7] William Feller. 胡迪鹤译. 概率论及其应用[M].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6.
[8] David Karger. Randomized Algorithms Syllabus, MIT Course [EB/OL].
ocw.mit.edu/OcwWeb/Electrical-Engineering-and-Computer-Science/6-856JRandomized-AlgorithmsFall2002/Syllabus/index.htm
[9] Probability and Computing, CMU Course 15-359 [EB/OL].cs.cmu.edu/~15359/
[10] Probabilistic Methods in Computer Science, Brown Course CS 155 [EB/OL].
cs.brown.edu/courses/cs155/
[11] Michael Mitzenmacher, Eli Upfal. 史道济 等译. 概率与计算[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篇2
【关键词】计算机;科学技术;计算机教育;具体应用;分析概述
随着互联网、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到来,在此背景之下,人们在日常的生活当中也是越来越离不开计算机的使用,而对于我国教育的领域来说更是如此,计算机科学技术在整个计算机教育当中,是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的。而在我国之前的教育当中,也由传统的教学方式逐渐的转变为计算机教育方式,这种有效的替代,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我国整体的教育效率水平。而计算机科学技术在整个计算机教育当中具体有着哪些作用,下文将对计算机科学技术在我国计算机教育当中的实际应用进行阐述。
1有效的帮助相关的教师来进行日常的教学管理
计算机,在我国各个学校的日常实际应用当中,主要是体现着简洁、高校等特点。并且,在实际运用到教师以及学校的日常管理过程当中,对于在校的众多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所出现的一些琐碎问题,而利用我国传统的教学管理方式,是以及远远不满足于现在时代所对其提出的要求,传统的教学处管理方式,不仅存在着效率低下的问题,并且,还不能够很好的对在校学生的一些日常生活以及学习过程进行很好的监控以及了解。而有效的利用计算机科学技术,就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弥补原来传统教学管理方式上的一些漏洞。例如:学校学生在平时的作业上,通常来讲,都是由老师先布置之后,学生在根据布置的内容进行完成,最后在由课代表或是相关的人员统一收上之后,在交给教师来进行批阅,而在教师批阅之后在发放回去。而合理的使用计算机去管理学生日常作业的过程当中,就可以很好的省掉一些繁琐的环节,教师可以直接在网络通知平台上布置学生的作业,很好的免去了学生以及老师在布置作业上的环节,并且,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交作业以及发作业当中的浪费的时间精力。
2很好的方便了学生日常的学习
而很好的方便了学生日常的学习,其主要是因为,计算机网络自身不受到来自时间、空间等方面限制的特点,并且计算机网络自身还具有非常良好的快速查阅、上传等一些特点,这些特点都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以及方便了各个学生对于学习的各种要求。与此同时,合理有效的利用好计算机等相关科学技术的搜索功能,就能够帮助学生在第一时间内找到自己需要的资料信息,此外,对于网络上庞大丰富资源,也能够很好的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使得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自然而然会提高学习的兴趣,而在学习兴趣的趋势下,就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型。此外,还由于每个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接受知识的能力上是有着差异化的,所以,在利用计算机科学技术就可以很好的打破之间的差异化的,使其灵活的调整整个教学实践,教师还可以将与本堂课与之相关的视频发送给学生观看,这样就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对于内容的掌握能力。
3有效的丰富教学的资源,同时还能够
节约教育的资金成本在合理的利用计算机科学技术来讲进行教育的过程当中,不仅仅能够很好的丰富广大教师自身的教学方式,还能够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看到文字、图片、以及视频,这样在很大程度上增强了整个教学的趣味性,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对于课堂知识的掌握。与此同时,计算机在拥有非常庞大的资源时,自身还具有节约资源的这一良好特点。如果,在我们把原来的教科书,逐渐的变为电子稿的形式,并且将学生在日常考试的当中所用到的一些笔试换成为机考,这些不仅能够节省掉大量的纸张资源,而且,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节约因为这些资源所投入的人、物、资金等方面的开销。而从学生学习的内容上来将,在有效的降低整个资本成本的同时,不仅没有减少原来的一些学习内容,反而是将基于原来教学内容上在使得变的丰富多样。并且,由于计算机本身就是作为一种工具来进行使用,所以它还具有随地随时使用的能力,而当学生在进行朗读以及背诵的过程当中,就可以很好的通过计算机来进行资源的搜索,而不光是对于音频上还是对于相关的视频上甚至一些动漫上,都是能够很好的帮助广大学生对于课堂知识的理解,并且也在一定程度上将原本枯燥、乏味、单一的朗诵课堂变得更加具有乐趣性。
4结论
只有真正的加强对于计算机科学技术在我国计算机教育当中的具体运用,就能够很好的推动我国整体教育的发展进步。
参考文献
[1]邹永利,冯静娴,郑荟.学术文献的文体特征及其检索意义——计算机科学文献与相关新闻报道文体的比较研究[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4(02):33-40.
[2]陆枫,金海.计算机本科专业教学改革趋势及其启示——兼谈华中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的教改经验[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05):180-186.
篇3
关键词:计算机科学;课程体系
一、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跃发展和更新,计算机科学已经成为一门支撑众多其他学科发展的独立学科,这对于技工院校计算机科学学科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计算机科学更新和发展速度快且融合越来越多其余学科,因而计算机科学的课程体系的构建显然十分重要。本文通过阐释当前计算机科学课程体系争论的主要内容和分析课程体系中的问题来探讨计算机科学教育的课程体系构建。
二、计算机科学课程体系争论的主要内容
从计算机课程体系的发展历史来看其一直是推陈出新、吐故纳新的,这意味着虽然计算机科学课程体系的形式都是统一的但是却不意味着对计算机科学的研究和实践就可以到此为止。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面对瞬息万变的社会环境,受教育者应当保持一种终身学习的态度,通过终身学习来应变未来新模式。因而计算机科学课程体系的核心理论课程与应用实践课程之间要保持一种动态平衡。关于对计算机科学课程体系争论主要有三方面:第一,教育学课程论点。教育学的课程内容焦点是针对样板课程,但大众认为给计算机科学课程留有一定的实验空间是很有必要的。因为所定义的样板课程核心有限,是否能够涵盖计算机科学的全部内涵还是不确定的[1]。目前计算机科学课程体系确定了很多可供选择的课程,教师也被鼓励从可供选择的知识结合课程来进行实验。但目前还存在一些主题的争论:需要优先、算法优先、对象优先以及功能优先等。第二,技术应用课程论点。计算机应用指应用程序,应用程序能把理论结果应用到用户所在领域的实践中去。一方面,有学者专家从科学研究角度出发,认为在应用程序上花时间等于在科研方面也失去了相同的时间,因而是没有任何回报的。而另外一方面,某些商人认为应用就是他们能在市场上提供的产品,他们希望计算机技术人员能够开发出更多应用程序。第三,教育改革课程论点。这主要有两方面论点,一方面是合作,而另一方面则是分离。合作意味着要让所有计算机学科都在一个统一构架内且让各学科之间相辅相成,因而全校要开设基础计算机课程,尽可能覆盖到别的学科。分离则意味着计算机科学要成为附属于电子工程学科的子集。
三、计算机科学课程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偏重核心学科。计算机科学课程体系偏重核心学科已经成为一个大问题,大多技工院校的计算机科学课程体系设置专业的时候会先设置核心学科然后以此核心学科为焦点呈发散状继续设置其他学科。偏重核心学科会让学生的思维僵化,因为课程应当在适应社会发展的基础上设置的,这会造成学生适应社会能力变弱。第二,课程设置比例不当。目前很多技工院校计算机科学课程设置比例不当,其中主要是专业课与基础课设置比例不当;必修课与选修课设置比例不十分协调;理论课与实践课设置比例失调等[2]。计算机科学课程中的基础课主要是为了学生学习专业课程打下基础的,而很多技工院校计算机科学专业所设置的基础课太少且课时短,这并不利于学生掌握专业基础;根据调查发现很多技工院校计算机科学专业的必修课占据学生大部分课时,而选修课只有寥寥几节,这不利于学生提高学习兴趣和掌握多方面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此外,实践对于计算机科学专业的学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但是目前很多技工院校都存在着只重理论而轻实践的问题。第三,课程标准不清晰明确。计算机科学专业教学水平受到限制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大多数技工院校计算机科学专业课程标准尚未明确清晰。主要表现有两个方面:一是计算机科学专业的教材没有以明确清晰的目标为基础来编写,且大多数技工院校都使用性质内容相同的综合性教材,少数技工院校使用自主编写的教材与综合性专业教材也相差无几;第二个方面是计算机科学专业的教学目标和人才培养方向不明确清晰,对于学生理论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都缺少明确目标[3]。计算机科学专业的教材落后、教学目标和培养目标的不明确都导致学生的掌握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能力都与社会脱节。
四、计算机科学教育的课程体系构建
第一,明确计算机科学教育的定位,科学培养人才。计算机科学专业课程的设置应当适应社会对人才的各方面要求,因此计算机科学教育要明确定位,制定出科学培养人才的模式。在课程的设置上应该体现出“强调核心、加强基础、注重实践”的特点,因此计算机科学专业或学科的课程体系应该科学涵盖公共课、学科基础课、专业课、实践课四大部分。第二,课程体系的构建需考虑教育环境。在知识传播迅猛的今日,老师一板一眼地向学生灌输大量理论知识的“填鸭式”教育已经不值得提倡了。在知识日新月异的时代里,每个人都必须是学生又是老师,通过一个连接世界所有智慧与知识的网络才能迎接学习的挑战。因而计算机科学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除了要明确定位外还要考虑教育环境的影响。第三,课程体系的构建需对教学内容进行创新。信息时展需要传统的计算机科学课程体系实现对教学内容、教学风格的创新。比如技工院校要为教师和学生提供先进的科技设备,让学生和教师都运用现代化和技术化的教学手段参与课堂教学,以此让学生更好地适应未来科学技术的变化。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计算机学科更新发展快,因而这门学科具有动态性的特点,为适应社会的发展这门学科的课程体系也要与时偕行,注重突出灵活性和弹性,实现教学计划和专业课程体系的多样化,凸显这门学科的个性化教育。只有这样,才能更加科学更有效率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和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闫魁颖,谭辉.浅谈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J].技术与市场,2010,17(4).
[2]李玉荣.浅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课程体系的构建[J].东方教育,2015(4).
篇4
计算机科学和软件工程教育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目前已经普遍应用于我国的科技发展建设中,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本文主要阐述软件的无形性对于计算机科学以及软件工程教育的影响,以及分析软件思想在教学中的运用。
关键词:
软件无形性;计算机科学;软件工程教育
前言:
现阶段,软件产业得到了全方位的发展,在创造社会经济利益中占有越来越大的比例。软件工作人员的知识体系也逐步完善,高校学生的知识培养和实践锻炼也逐渐具有针对性。只有全面了解软件工程的特点,深刻体会软件行业的需求,才能具有方向性的培养学生,改革教学工作才有意义。
一、软件无形性对计算机科学和软件工程教育的影响
计算机科学主要阐述的是理论上的知识和基本原理,而软件工程主要涉及应用型软件系统的开发、维护、交付的科学知识应用,两者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别。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计算机科学的主要工作内容是理论模型的推演,软件工程的主要作用是起到协调作用,帮助工程人员维护软件系统。根据以上阐述,可以明确计算机科学和软件工程具有本质上的差别,以及技术上需求的差异性。计算机科学的工作人员只需通过测试并且拓展其知识的领域。而软件工程师的工作要求更高,工作内容更加丰富,不仅需要掌握相关的理论方面知识,并能够熟练应用于软件系统的开发和维护中,同时需要软件工程师与同事之间的团队合作能力,以及与客户之间的沟通交流技巧。从软件工程知识的说明中就可以看出,与计算机科学家相比,软件工程师更加需要工程教育,也就是软件工程在学习过程中,更应该注重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理解与实践应用,同时加强对知识的深化以及专业知识面的扩展,有利于日后的软件工程设计与创新。此外,合理将计算机科学与软件思想有机结合起来,适应现代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在实践中灵活善变,加强技术创新,从而在整体取得进步。软件的开发工作人员,一般来说都是来自高校计算机软件等专业的毕业生,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高校学生进行软件学习的重要性,每个软件开发人员在学习过程中,都会潜移默化的养成适合自身的软件开发思维模式,通过大量的实践工作,逐步对自身的软件开发能力进行提升,技巧得以完善,日积月累,这种软件思想就会在软件程序中展现出来。此外,由于软件思想是不正式的思想概念,间接中也导致学习起来更加困难,所以只有掌握适当的学习方法,才能在软件思想的学习过程中,更加深刻的领悟其内涵与操作理念。同时要注重正确的讲授软件思想。由于软件思想理论的抽象化,所以教师在传授知识过程中,很难依靠语言真正表达出软件思想的实质和内涵,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好的要求,提高自身教学水平,丰富教学手段,合理采取科学的方法进行软件思想的讲解,同时注重对学生的引导,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结合起来,适当的组织实践活动,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加彻底。软件思想与其他技术还不一样,虽说软件思想在实际操作中能够支持、服务其他程序的操作,但是软件思想的适用范围具有局限性,必须在合适的环境下才能发挥作用,而且不能应用于特定的应用环境中。
二、软件思想在教学中的运用
相对来说,软件思想不具有严格并且正式的概念,所以很难利用语言教学帮助学生领悟软件思想的本质。软件思想贯彻软件的诸多环节中,逐渐被提炼的过程,类似程序员不能根据按部就班的清单找寻合适的算法。所以学生在学习软件思想时,也需要一个过程,在潜移默化中逐渐掌握这种思想。虽说各高校教师提高了对软件思想的重视程度,也有了充分全面的认识,但是真正的表达出此软件思想,还是具有一定的困难。教师在进行软件思想的传授过程中,必须熟练掌握比较通俗易懂的教学方法,抽象复杂的教学言语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应用,也容易造成学生对知识的积压,逐渐就会造成对学习的厌恶感,不能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软件思想的学习需要合理加入实例,灵活变通,便于理解,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能够最大化的提高教学质量。同时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尊重每一位学生的个性与发展,保证每位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全方位的提高。分层次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进度,符合学生的实际状况,能够合理优化教学结构,减轻学生学习负担,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和教学效率。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穿插合适的案例,教师通过对案例的讲解,可以将抽象的理论知识具体化形象化,更加便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为以后的实际应用打下坚实的基础。具体的步骤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是备课阶段,教师需要精心进行教案的设计,考虑到课堂中可能会出现的各种问题,并准备好解决方法。第二是奠基阶段,在教学过程中进行观察、练习与巩固等活动。第三是提高阶段,认真分析解读教师提供的参考资料,通过课后学习从而提高成绩。此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学需要掌握反思的教学方法进行实际教学工作,引导学生对已经讲过的案例进行分析,从而总结出有实际应用价值的思想方法。比如:运用相反的方式进行思考问题,这样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发散学生的思维,而且能够帮助学生更加简单的理解复杂的理论知识,通过对理论知识的扎实理解,才能熟练运用到实践操作中。
总结:
总而言之,软件的无形性以及软件思想的复杂难度和抽象程度,很大程度上影响对其的认知,教师必须充分认识这种情况,并且加以重视。计算机科学和软件工程的教学对我国的教学发展具有相当大的重要意义,教师必须丰富教学手段,才能培养出素质能力全面提高的软件程序工作者,才能有利于我国的经济发展。
作者:高霞 单位:山西运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参考文献:
[1]王亚楠.刍议软件工程标准化现状与分析[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3,(20):100-101.
篇5
【摘要】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计算机技术与网络技术广泛的应用于人们生产生活中,尤其是在高校的教学中得到普及与发展,推动教育体制改革的进程。本文主要研究高校计算机教学中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应用,简要的分析计算机教学中应用计算机科学技术的意义,并提出计算机教育中应用计算机科学技术应当注意的几点重要事项。
【关键词】计算机 科学技术 高校计算机教育 有效运用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世界各国均提高对科学技术应用的重视。我国也不例外的重视培养更高素质的计算机科技人才,对于提升我国的科学技术力量水平,增强我国的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由此可以看出,开展计算机教育的意义重大。
一、计算机科学技术在高校计算机教育中应用的优势
(一)摆脱时空的束缚。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提供人们更为广阔的存储空间,尤其是中央处理器技术对于各式各样信息的处理发挥着重要作用,除此之外,还能够对过去的全部教育资源进行记录。通过网络查询,学生便可以获取所需的各项资源,例如,通过将名人的书法与传记等上传至互联网,便于人们对其进行翻阅。此外,通过互联网 技术的应用,为师生的交流沟通搭建重要的平台,实现教师不在教室内的授课,比如,学生通过搜寻电子图书馆,查找出自己所需要的各项资料。
(二)加强师生间的交流。通过应用互联网技术与科学技术,教师与学生不用局限于办公室与教室内进行交流,例如,通过互联网的应用,教师可以向学生布置课堂之外的学习任务。同时,学生通过网络的应用,实现与教师的视频交流,提升师生沟通与交流的频率,增强师生间的情感交流与联系,增进师生间的情感。
(三)提升学生的学习自主性。通过在计算机教育中应用计算机科学技术,有助于提升学生学习的自由性与自主性,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自主选择合适的学习内容,而不会受到书本的制约与限制,体现出现代教育的自由性特点。与此同时,就教师的授课而言,也将获得更多的自由选择权利。
二、计算机科学技术在高校计算机教育中应用的意义
(一)辅助教学的作用。高校在开展计算机教育过程中,离不开计算机科学技术的辅助作用,学生无论是查找资料,还是信息交流等,都需要借助于专业的软件。其中,通常计算机具有如文字处理、图片处理以及视频处理等软件,除此之外还包括各种如动漫制作、视频制作、程序制作以及声音处理等专业性的软件,计算机科学技术在高校计算机教育中的应用,对于激发学生的计算机学习兴趣,让学生获得对计算机的直观感受具有重要作用。
(二)管理与整合的作用。教师在开展计算机教育中,不仅要加强对学生的日常管理,还要做好统计学生成绩等工作,教师在沉重的教务负担下,无暇与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与交流,教学课堂氛围非常沉闷,但是,通过应用计算机中的众多软件,为教师整合众多的零散信息提供重要的便利,有利于将教师从沉重的工作中解放出来,从而井然有序的呈现出各个同学的资料。
(三)开展远程教育。基于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开展远程教育,属于一种全新的教育形式。各国家都具有属于自己独特的远程教育,不仅能够节约更多的教育成本,而且切实的贯彻落实教育无国界的重要宗旨。远程教育特别适用于忙于工作学习的城市居民,为其下班与放学后进行自主的学习提供更多的便利,即使是对于部分偏远地区而言,虽然教学设施存在不足,但是只要电脑连接上网络,便可以获得丰富的知识。远程教育以其巨大的优势,深受国际社会的认可。例如,部分的名牌大学通过互联网的应用,上传优质的公开课,实现在全球范围内资源的共享。此外,远程教育除了向人们提供常规课程,也会教授如健美操与油画教学等艺术课程视频。
(四)加强师生间的交流。通过互联网的应用,实现教师与学生的零障碍沟通与交流,突破时间与空间的束缚。课堂教学中,一旦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通过咨询教师或者是与同学讨论等,都可以促使问题得到解决。课堂之外,通过远程控制电脑,可以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同时,通过互联网向个班级的全体同学告知重要任务以及重大新闻。
(五)改进教学方式。计算机教育中应用计算机科学技术,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学生加深对于知识的吸收与理解。除此之外,采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拓展学生的视野,探索未知的领域,促使学生的知识层面得到进一步的扩展。
(六)智能化的辅助工具。当前,世界各国高度重视智能机器人的研究,从而实现大规模智能机器人的生产,计算机科学的发展正朝着实体方向发展,学习辅助工具也将会更加的智能化与人性化,智能化的辅助工具对于推动教育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教育的进一步发展也将促进教育工作的进化与普及。
三、计算机科学技术在高校计算机教育中应用需注意的问题
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计算机为人们的生产生活、工作、学习带来更多便利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因此,应当提高自身的分辨能力,避免受到充斥于互联网各种负面信息的影响,通过计算机技术的合理应用,加强对国家与社会的管理,否则,互联网中的虚假信息得不到控制而四处扩散,将会对国家与社会的稳定产生重大的影响,对于年轻人而言,网络游戏占据大量的生活、工作时间是极其不利。因此,应当控制好自己的上网时间,避免给正常的工作、生活与学习造成影响。
结语:综上所述,教学中应用计算机科学技术,对于教师与学生的工作与学习具有重要作用,不仅能够就、将教师从沉重的教学负担重解放出来,而且能够拓宽学生的视野。同时,应当清醒地认识到计算机科学技术存在的问题,积极的采取有效的措施以妥善的处理各项问题,为计算机教育的顺利进行提供重要保障。
参考文献:[1]高芳健.计算机科学技术在高校计算机教育中的应用[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6,10:210-212.
[2]石甜甜,郝冲,吴晓峰.计算机科学技术在高校计算机教育中的应用[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3,03:255+257.
篇6
摘要:本文试图对传统教育实习模式进行分析,重新构建高等师范计算机专业的教育实习观,重新定位教育实习的目标和功能,合理调整资源配置,从综合素质教育、管理机制、模式方法等环节入手,推动教育实习工作的全面优化改革。
关键词:高等师范;计算机;教育实习;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1引言
教育实习是高师教育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是高师教学计划中一门最具师范特色的综合实践课程,对未来教师的培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教育实习效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未来教师的质量并进而影响到教育的质量。
师范类专业的特点就是“师范性”,依靠教育实习这一实践环节,加强高师和基础教育的双向联系和沟通,对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培养师范生的从教技能和教育教学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教育实习培养师范生的从教技能,切实体验教师的角色,真正认识教师职业的重要性。另外师范性的实践意义归结到一点,就是为基础教育服务。这样就要求加强高师院校与基础教育学校的联系,把突出“师范性”落实到教育改革进程的各个具体环节中,切实加强理论与中学实际的联系,做到知行统一。但现实的教育教学中,存在着师范教育脱离中小学教学实际的现象,重知识、轻能力,重理论、轻实践,重课堂教学、轻教育实习,往往认为教育实习就是走过场,并没有把它放在突出的重要的地位。
计算机专业的教育实习既存在教育实习的普遍问题,又有不同于其他学科的新问题。找出教育实习中存在的问题,研究探讨解决问题的措施有助于促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2计算机专业教育实习存在的问题
2.1学生基本功欠佳,专业基础知识不扎实
作为一个师范院校的学生,除了要学好专业知识外,重要的是学会将知识传授给学生的本领。由于在校时有的学生对教师基本功如读、写、语言表达等方面的训练不够,因此在实习中有的实习生在课堂教学中条理不清,抓不住重点;有的照本宣科、机械地去背教案;有的板书凌乱、写字潦草,学生无法看懂;有的初次登台,教态不自然,眼睛只望天花板或教案,不注意课堂纪律和学生听课情况。
计算机专业是一个理论性和操作性很强的专业,其基础知识需要不断地积累。有的学生平时不认真学习,只是应付考试,专业理论基础知识不扎实,在实习中问题就暴露出来了。比如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出现讲解术语、概念不准确,从而使教育实习的教学环节受到影响。另外,实践环节也是比较薄弱的环节,在实习过程中,当计算机出现故障时,有的实习生不敢动手去排除故障,有的甚至不知从何入手。
2.2高师计算机专业学生所学与中小学计算机教学所需缺乏有效衔接
中小学的某些计算机教学设备,计算机实习生闻所未闻,更谈不上会使用。这种情况说明,高师院校在计算机硬件投入上的落后局面,使实习生的实习质量受到了一定的影响。而目前的中小学的校园网建设一般都有很好的基础,开设的计算机课程因省份的不同有一定的差异,除了信息技术课程等之外,有的学校还开设了信息技术奥林匹克竞赛的课程。对高师院校的学生来说,这些方面的内容有一定的陌生感。正是高师院校的专业所教与中小学教育所需之间有一定的脱节,给计算机教育实习带来了一定程度上的被动。
2.3计算机教育实习的指导水平有待提高,影响了计算机教育实习的质量
计算机教育实习的成效直接取决于实习指导工作的质量。没有实习指导的高质量,就很难有教育实习的高质量。在当前的教育实习指导工作中,主要存在以下三个问题:其一,计算机实习指导老师的指导水平参差不齐。其二,计算机实习指导的内容存在片面性。计算机实习指导内容存在片面性,目前的计算机教育实习指导内容往往只包括学科教学、班主任工作以及教育调查研究,缺乏对实践环节的指导、检查和评估。实践环节主要有两个方面,计算机上机课的教学和实习生自身的实践活动,包括组装机器、安装软件、网络维护、指导其他学科的老师完成CAI课件的制作等。上机课的教学不能简单理解为“学生自己操作,有问题问教师”的模式,这种被动式的上机教学对中小学生来说,效果很差。其三,计算机教育实习指导过程存在形式化的倾向。高校派出的实习指导老师很少亲自到实习学校指导实习生,即使在实习学校,在教学技能和工作能力等方面很少能给予详细的指导。而实习学校所指定的指导老师中,尤其是班主任指导教师,要么全部放手,放任不管,要么放心不下,学生无事可做。
2.4实习时间仓促,实习过程简单造成了实习目标失落
目前高师教育实习时间一般为6~8周,集中安排在第7学期。除去实习开始的一周在校内准备以及实习结束时的一周总结,实际上真正在中学实习的时间仅为4~6周,约占四年总课时的6%(而国外先进发达国家,如英国占15%;美国占12%)。6周中一般见习1周,真正的实习试教5周。每位实习生只能上5-7节课,主持一周班主任工作。由于实习时间的仓促而短暂,师范生的教学实践机会少,往往刚熟悉环境,还没完全进入教师的角色,实习就结束了,更谈不上养成教学的技能技巧以及内化为自己的教学经验。实习时间的仓促造成了教学实习流于形式,不能全面整体地训练和检验师范生所具备的教师专业能力,造成了实习目标的失落。师范生在匆忙的实习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还未及时解决就面临毕业分配,这样在师范生和正式教师之间缺乏一段重要的体验、尝试、适应、熟悉、提高的自我培养过程,无法形成独立的教育教学工作能力。
2.5实习评估的随意与实结的淡化
实习评估是教育实习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高师教育实习是全面考察和培养师范生教育教学素质和实际教学能力的重要环节,是检验产品是否合格的最后一道工序,而实习评估则是全面反映“产品”质量状况的手段。目前,高师教育实习评估的方法欠科学,没有建立一个科学的教育实习评估体系。目前,教育实习对实习生成绩的评定是根据实习生在课堂教学和班主任工作中的表现,先由原任老师和班主任分别评出成绩,再由师院带队教师综合各方面情况定出总成绩。指导教师如何评分,依据是什么,没有定性和定量的评估标准。评估标准的不统一以及指导教师之间水平、能力、工作态度等差异,往往影响对实习的科学指导及对实习成绩的正确评定,出现教学能力和班主任工作能力相当的实习生因不同教师指导成绩相差很大的现象。由于没有科学的评估体系造成评分的随意性,经常出现人情分、关系分,有失公平,严重影响了实习生工作的积极性。
3几点改革建议
改革教育实习模式,并不是完全抛弃、全盘否定,而是在原教育实习合理成分的基础上加以改革和完善。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予以改革:
3.1加强学生基本功的训练
高等师范院校都开设教育学、心理学等有关教育理论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存在着重理论教学,忽视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现象,使得教育理论课程的教学流于形式,应该将教育理论与实践的教学当做一个系统工程,贯穿于大学学习的每一个学年。在教学过程中做到理论联系实际,除了上好理论课之外,要组织学生到中学去观摩、见习、增强学生的理性认识。具体来说,可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学生进行教学实践活动,同时请中学的优秀教师上示范课,开座谈会,相互交流,使学生对今后所从事的教育工作有一个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
与此同时,应扎实抓好学生“教师基本功”的训练。即要求学生写得一手好的钢笔字、毛笔字、粉笔字,讲得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加强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只有做到真抓实干,认真落实,才能使学生有扎实的功底,适应今后教育的需要。
3.2认真做好实习前的试教工作,将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于教学
搞好实习前的试教工作是取得实习良好效果的前提。有的实习生在学校时备课不充分,只准备了一两个教案,试讲了一两次,对教材内容不熟悉,到实习学校后仓促上阵,使得教学效果欠佳。必须认真做好实习前的试教工作,组织一批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认真把关,指导学生备课,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学生之间要多互相听试讲、提意见,应将微格教学应用于学生教育实习前的训练,使用微格教学设备,在每次试讲时用录音机或录像机录下来,再回放,进行自评和互评。
现代教育技术的深入发展引起了教育各个方面的重要变革。作为计算机专业的教学,应该加强计算机教育应用类新课程的建设,加强软件技能的教育,从平面设计、数字视频、数字音频等方面培养学生使用数字化平台。目前,全国各地已有不少中学采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因此应加强实习生教学技能、熟练运用多媒体技术的训练,发展综合能力。在教育实习中,对有条件的实习学校,要求实习生至少有一次课是制作多媒体课件来进行教学,在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中,要突出科学性、教育性、艺术性,还要注意可靠性与实用性。
3.3调整教学计划,加强实践环节
实习过程反映出学生计算机操作能力薄弱的问题,实际上与当前高校教学的指导思想有关。高等院校计算机专业的教学中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及教学内容相对滞后的现象,使有些学生虽然计算机理论课学得好,但实践操作能力差。笔者曾经指导过的本科生曾自诉大学四年没有拆装过一台计算机,也有学生反映,四年中学校很少提供对计算机硬件维护的机会,导致出现硬件故障不敢动手的现象,至于网络维护这方面的操作更是无从着手。笔者认为,有必要对现行的教学计划做调整,把计算机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摆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专业课程要突出“专业性强”、“实用性强”的特点,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不仅要具有扎实的计算机基础理论知识,同时还要具有应用当前最新最实用的计算机技术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经验。要达到以上要求,一方面要完善包括微机原理实验室、单片机组装与维修实验室、计算机基础实验室、网络实验室的建设、增设“微机维护与机房管理”这一教学内容,使每个学生在学校期间能有充足的实验时间,能真正完整独立组装过计算机,并熟练掌握计算机硬件故障的排除方法,能动手进行网络的安装,掌握组网技术、网络的管理与维护,还应该与一些计算机公司挂钩,把计算机公司作为实训基地,请计算机工程师作为实训操作的指导老师,不断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另一方面,每一学年根据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要求不断对一些教学内容进行增删;加强对操作类课程如三维动画、网页制作、多媒体制作等内容的教学,每学年引进一些新的教学内容。
3.4改革现有的指导方法,提高教育实习的指导水平
克服“抱住不放”和“撒手不管”的弊端,实行“抱、扶、放”的策略,让实习生从指导教师的包办中走出来。从模仿到创造,鼓励实习生在见习、实习过程中对某一问题做专题研究,实验自己设计的教育教学方案,以培养实习生的创造精神及独立的工作能力。理想的合作指导教师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愿意与大学合作,并善于诊断型指导,能够为实习生提供充分的自由发展空间。其主要任务是对实习生的学科教学和班级管理进行指导,促进他们在教学常规、日常管理、问题分析、制定计划、教学策略、学生评估、职业定向等各方面的变化与成长。一方面,他们与实习生形成伙伴关系,共同负责班级的教学与管理工作;另一方面,对实习生的指导也促使合作教师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历程,努力寻求更合理的教学设计与方式。
这就需要加强与实习学校的合作伙伴关系,做到互惠互利,共同提高指导教师质量。高师利用专业和教育理论优势参与中学教师共同开发的教改项目,进行各种教育教学实验改革,让实习带队教师有机会了解研究中学教学。同时对中学教师进行定期培训,提高中学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帮助解决教学实际问题,发展中学教师的观察诊断教学的能力。并为其将教学经验上升为教室理论提供帮助。经过教育实验的锻炼,提高教育实习基地指导教师的质量,共同完成师范生的教育实习训练任务。大学指导教师应深入中学进行调查研究,掌握中小学学科教育改革的现状,以提高教育实习的指导水平。
3.5建立科学的实习评估体系,严把质量关,促进实习生全面训练
这个评估体系必须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评估内容的全面性。根据教育实习的目标、任务、要求来确定评估内容。一般包括实习备课、实习试讲、实习教学、班务工作、实习纪律、实结几个方面。第二,评估方法力求科学,采取自评、他评相结合,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办法进行。他评,由同实习小组成员及原任指导教师、师院带队教师组成。每项内容制订具体明确易于操作的评估表,将分数分配到各个指标中去。建立科学可行的评价指标体系,将评价的内容与要求以及不同的指标和评价标准体现出来,并对各指标依其重要性的不同赋予一定权重,规定一定分值。
3.6通过反思性教育实结,培养师范生反思性教学能力
如果说教育实习的过程是获得经验的过程,那么,实结则是一个反思的过程。美国一位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曾经说过,经验+反思=教师成长。“成功的和有效率的教师倾向于主动地和创造性地反思他们事业中的重要事情,包括他们的教育目的、课堂环境以及他们自己的职业能力”,“反思被广泛地看作是教师职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教师通过实践获得教育教学经验固然重要,但如果他不对这些经验进行系统的反思和总结,这些经验就永远只能停留在感性认识的水平上。只有在获得经验的同时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总结出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才能完全发挥其对教师专业发展的促进作用。因此,发达国家一般都比较重视实结,如英国在教育实习结束后,要求学生根据实习情况和个人的心得体会,写出书面总结,并集中举行为期一至二周的实结汇报,由实习生就自己实习过程中最满意的课题,向全体实习生和指导教师进行汇报性公开教学,课后全体实习学生和指导教师提出书面评价意见,并评定一个分数。有的学校还用重放录音、录像的形式,让被评者、全体实习生、指导教师一起观看授课情况,然后对照实习计划目标和评价标准,指出其优、缺点,并提出改进意见。这样不仅可以迅速提高被评者的各种教学技能,作为评价者的实习学生也能在评价他人的过程中发现自己的不足,并加以改进。
教育实习是全面检查学生素质的重要手段,“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通过教育实习的总结分析自己的不足,查漏补缺。教育实习是全面检查师范院校教学质量的主要手段,学校、学校应重视实习质量反馈,对此进全局分析,哪些是教的问题,哪些是学的问题,哪些是学生管理问题,分类总结,同时实结也为高师课程改革提供参考,使教育实习真正成为高师学生不断成长的重要途径。
4总结与展望
师范生教育实习直接涉及到高等师范院校教育思想和观念、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改革以及教学计划的调整,其效果关系到师范院校教学改革的成败,触一发而百发,是一个艰难的系统工程。本课题的研究仅是这一系统工程的一部分,困难重重,任务艰巨,为了便于改革获得全面成功,还须在各级领导的有力支持下,各学科的同步改革,广大教师、学生积极参与和支持下,转变教育思想和教学观念,继续加强对教育实习支持力度。
参考文献:
[1] 朱永清,杨时兵. 教育学习指导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 扬州大学学报,2001,5(1).
[2] 曾广清. 关于高师教育实习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 理论与实践(理论月刊),2002(2).
篇7
当前由于很多高校的发展不均衡,开设计算机课程的条件也不同,特别是计算机的硬件设施不能够满足当前学生的教学需要。如果计算机教学的硬件设施配备不上,学生就不能在很好的多媒体教室进行计算机操作练习,学生的操作技能不能得到很好的训练。此外,学校受条件的限制不能开展丰富的课外科技活动,学生不能形成良好的学术研究氛围。
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1.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原则
为了更好的开展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实践教学,我们学院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构建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基本原则如下:(1)体系构建的目标:培养高级的专业应用型人才(2)体系构建的规范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必须与人才的培养计划相一致,并且对各个实践教学环节进行规范,使实践教学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和实践性。(3)体系构建的整体化:根据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和特点,按各实践教学环节的作用,与课程体系改革相适应,运用科学的方法构建实践教学体系,使体系内的各个环节协调统一,贯穿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全过程,并分层次逐步深化提高。
2.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根据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实践教学的构建原则,我们学院的实践教学体系由五个部分组成,分别是课程实验、教学实习、课程设计、社会实践和创新创业。(1)课程实验:课程实验是通过对学生的某项专门能力或技术应用能力进行训练,使学生在该领域的工作能力、操作能力、技术应用能力等都得到大幅度提高。具体教学内容包括引导学生掌握基本实验技能和方法,将整个学科知识贯穿起来,促进学生科学思维和创新思维,并通过模拟生产项目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教学实习:实习是每个高校学生在学习一门学科时所必须的,因为通过实习可以对所学知识如何在生产生活中进行应用有充分的了解。具体可以学院内部组织学生进行实习,学院联系单位学生进行实习,或是学生自己联系单位进行实习,并撰写实习报告,教师通过学生的实习报告对学生的实习结果进行鉴定。(3)课程设计:主要内容包括课程设计、综合设计及毕业设计等,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能够把在课堂中所学的理论知识灵活地应用于实践中,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基本的科研能力和社会责任意识。(4)社会实践:社会实践的内容主要包括学生社团、勤工俭学、学术讲座、社会服务等。通过这些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可以让学生深入了解社会,并提高自己的对综合素质。(5)创新创业:我们学院在进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过程中,主要通过采取开放实验、科研科技活动及创业大赛等活动对学生实施创新创业教育,并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取得了较好的结果,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等得到了较大提高。
三、结语
篇8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与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计算机技术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在如今这个科技的时代,计算机网络充斥在各个阶段的教学当中,这也为计算机教学的开展起到了辅作用。
[关键词]
计算机技术;计算机教育;应用
1引言
现代的社会是信息经济大爆炸的社会,各种网络、媒体已经是无处不在,计算机科学技术完全渗透到人们生产生活及计算机教育的各个领域,成为人们相互交流、沟通不可缺少的一种工具,而且信息传递的方式也由以前单一的文字文本形式增加为可以用图片、语音、视频等等多元化的形式,进行多模态话语的传播与沟通。在学校教育中也可以从各种媒体中获取自己想要的信息,然后再通过多媒体教学的方式应用到教学中去,这样不仅能满足学生们的视听体验,更吸引了学生们的好奇心,提高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2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意义
在这个新时代中,倡导素质教学、培育全能型人才是我国教育发展的主要目标。对于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已经渗入到各个领域之中,当然在教学中也不例外。计算机不仅为学生的课堂学习添加了色彩,还丰富了学生的眼界,帮助学生认知一些从未接触的事物与知识,充实了学生的思想。老师运用计算机可以对学生进行教学帮助,分享知识,促进师生间的交流与沟通,共同进步。利用计算机可以实现多种方式的教学,它可以充当不同的角色,以达到最终的教学目的。计算机的网络性为我们的学习提供广阔的平台,在计算机中我们可以随意搜索查阅到自己所关注的内容和知识,它可以成为我们学习的导师,帮助我们复习功课等。而且,它可以被看作是一种工具,一种作、使用的工具,学生在上面可以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并可以对其所做的内容进行检查并纠正。此外,计算机的下载功能可以更加方便地存储知识,便于老师与学生查询资料等。这些都是计算机技术给予我们的便利与益处,可以说计算机技术在教育中的价值越来越高,意义也极为重大。
3计算机在计算机教育中的作用
(1)多媒体的应用要想使计算机教学达到最佳效果,首先必须要与老师保持良好的沟通与交流,对于学生的学习情况老师要全面了解,并统一对学生进行管理。对于日常中学生作业的测评,以及考试的测评,老师要及时对其进行分析并给予相应的指导。这样就会在无形中加重老师的负担,而且也会对学生的学习情况了解有所疏漏。而计算机可以帮助老师完成对学生情况的测评,计算机中的许多程序与软件都可以起到管理与测评作用,这样不仅可以简化老师的工作内容,还可以让老师腾出时间充分了解学生的动态,并与学生进行交流与沟通,帮助学生解决难题,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正确使用计算机,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远程系统的应用可以说计算机中远程系统的使用实现了各领域、各国家之间的交流与学习,在教学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利用远程系统不仅可以实现人人之间的面对面交流,将其应用在教学中,也有助于老师帮助学生辅导功课。在学习中学生不会的问题需要与老师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与探讨时,可通过远程教学来达到此目的,不仅方便了交流,还改善了师生之间的关系,这样既达到了学习的目的,也提高了教学的效率。
(3)在其它教育中的应用近几年来,随着科技的进步,电子网络飞速发展,计算机科学技术在计算机教育中已经被广泛推广和应用,而且已经普及到多个教育学科和领域,除了我们常见的计算机辅助教育、多媒体教育和远程教育之外,计算机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还包括:职业教育、特殊人群教育等等。职业教育是最近比较热门的一种教育形式,它与一般的教育不同,所注重的是对学生的知识教育与技能培训的专一性和单一性,是对一种技能的深入教学,这样的教学过程离不了计算机的辅助,因为它需要为学生展现各个方面、各个系统、各个层次的模具画面,广泛地用到多媒体教学,而且各种的模拟教学方式已经成为常态,这里所说的模拟教学其实就是让学生看到一种真实性的再现,也就是为他们创造一个仿真的学习环境,让他们在这种仿真的环境中进行真实的操作与学习,可以通过计算机来处理在操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这样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加强了动手、动脑的能力,达到一种情景交融的效果,而且这种模拟教学的方法还具有成本低、操作方便、安全系数高等优点,可以说是计算机科学技术在计算机教育中的一个成功应用的案例,不仅增加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还提供给他们更好的锻炼机会,可以对专业技术进行深入的学习、研究和分析。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除了健康的人群外,还存在着一小部分特殊的人群,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残疾人,他们没有机会像正常人一样进入大学深造,不能加入正常的学习队伍中去,但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广泛应用给他们带来了机遇,他们可以通过计算机的高端技术量身定做适合自己的各种教程,通过计算机进行学习,让计算机做他们的老师,学到更多的知识,使他们不再是社会的负担,让他们也能自强、自立。
4计算机技术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前景
(1)营造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氛围通过利用计算机教学,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便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可以更好地找到适应自己的学习方法,并在不断探索与追求的过程中找到学习的真谛,增强自身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老师也可以通过计算机来对一些比较抽象事物进行形象的展示,便于学生的理解与掌握。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转变了以往老师为主的教学模式,而是把学生放在了学习主体的位置,老师负责引导与辅助,充分给予了学生广阔的发展空间,营造出自主学习的氛围,从而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和交流能力。
(2)实现计算机技术的智能辅导在科技不断发展的这个时代中,智能机器人也会随之发展,将计算机技术与智能芯片相结合,创造出有智慧的机器人,以此来辅助学生学习。学生对于不懂或不了解的一些知识可以从中得到比较专业的回答,而且思路多样化,这样的辅导不仅可以让学生对知识有更多的了解,还有助于学生多向思维的发展。科学技术与计算机教学相结合,对我国的教育事业来说有着重要的意义,也为教育事业开创了教学新天地。因此,我国教育部准备将计算机列入到义务教育中,将其处于与其他学科并肩的地位,以达到可以辅助教学的目的。
总的来说,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培育出品德兼优、技能傍身的人才,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立足于社会。所以,我们要将科学技术引入到教学中来,用技术推动教育,从而推动整个社会的发展。利用计算机教学可以有效弥补以往教学模式中的不足之处,让学生全身心地参与到学习中,既可以提高教学质量还可以正确引导学生探索与学习。在不久的将来,在计算机科学技术推动下,相信我国的教育事业会更加蓬勃发展。
作者:赵秀峰 单位:太原师范学院
参考文献:
[1]卢唯威.计算机科学技术在计算机教育中的应用[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4(05):241-242.
[2]巴哈尔古力.吾吉.浅谈计算机科学技术在计算机教育中的应用[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2(03):250-251.
[3]吕云芳.计算机科学技术在现代教育中的应用研究[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2(19):289+291.
篇9
关键词:计算机科学;校内校外实践;教学体系
中图分类号:TP3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3)17-0161-02
我国的教育正处在大众化教育的阶段,学校教育已经从单纯的传授知识型教育全面向综合型素质教育推进,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方向发生转变,教育模式也从传统的教育转向了能力、素质、知识为一体的教育。因此,如何建立起适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简称计科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结构,确实地为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动手能力搭建起实践平台,关系到所培养的毕业生是否能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是否符合高等院校关于本科学生培养的“厚基础,宽口径”的要求。论文着重分析了普通高等院校计科专业实践教学环节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产生的原因,同时结合本校实践情况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和办法,建立和完善了计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结构。
1 计科专业实践环节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计科专业实践教学对于培养高素质计算机专业人才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然而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高校的实践教学环节变化相对滞后,存在着不少问题:
(1)校内实践教学方法和内容滞后。校内实践教学的相对落后主要有三个方面:其一,校内实践教学体系和内容比较稳定,实践项目通常以验证为主,主要就是为了满足本科课程的教学要求,因此,内容更新速度较慢。其二,校内实践成绩评定方法存在很多不足,学校教育一般以传授知识为主,其成绩评定仍然停留在掌握知识程度的评价层面上,通常以学生的实验报告作为学生的实验成绩评定的依据。还没有形成科学的,以能力、素质和知识为一体的综合性评价体系。其三,教学实验设备主要满足课堂教学,完成简单的验证性实验,基本上没有什么大的提高,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较少。
(2)实践教师、技术人员和实验设备严重不够。大众化教育背景下,各个高校大幅扩招,教师数量很难达到教育部规定,实验设备也很难跟上扩招的幅度。老化设备来不及更新,一般本科院校基本上留不住计算机的高级人才,教师队伍素质偏低,再加上学院分配制度的不合理,很难找到高职称的实验技术人员和实验师,更不要说双师型人才了。
(3)实践教学体系不完善,缺少实验场所。扩招之后带来的另一个严重问题就是教学资源的严重不足,一般本科学校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扩建更多实验场所。同时由于高考学生不断减少,中国的人口福利告一段落,面临着一个人口紧缺的状况,学校也担心将来招不到学生,因此也不愿把资金用于大幅扩建。
2 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实践教学是计科专业教学工作的重要部分,实践教学体系一般由校内实践和校外实践两部分组成。校内实践环节由五大部分组成:校外实践环节、基础课程实践环节、专业课程实践环节、集中实践教学环节和课外实践环节。
(1)校外实践环节。校外实习基地是学生顺利实习的重要场所,通过和企业、事业单位建立友好的合作协议。学生通过校外实习,把理论知识用到实际环境中,增强了学生的创新能力、感知能力、社交能力、表达能力和专业能力,让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进一步的提高。通过到校外实习基地的实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校外实习是学生进入社会、接触社会、认识社会的重要纽带。
建立稳定的,适合专业建设的校外实习基地,能为学生快速地将所学的专业知识转变成实际的操作生产能力提供有力的保障。同时,学生通过到企业中实习,把所学的专业知识带到企业中,及时发现企业中存在的问题,帮助企业发现问题,对问题提出合理解决措施。
(2)基础课程实践环节。计科专业基础课程实践环节包括大学物理实验、电工基础实验、通讯实验等实践环节。构建高质量的实践教学体系,需要考虑到如何使学生具有系统的、完整的、全面的专业知识结构。知识能力的提高不能简单地为提高专业技能而提高专业技能,要充分考虑到提高专业技能需要具备哪些方面的素养。基础课程的设置就是为了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让学生能更好地学习专业知识。这些实践内容主要以验证性实验为主,通过基础课程实践能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通过实践观察,还可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归纳总结能力,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专业课程实践环节。专业课程实践环节主要是一些课程设计类的实践。该课程主要包括计算机导论、程序设计类课程、多媒体技术、操作系统、微机组装与维护等内容。这类实践是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过程,其实验不是单纯的以验证为主。更多的是如何把所学课程知识进行综合性的分析应用,了解各课程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创造力。
(4)集中实践教学环节。集中实践环节是人才培养的突出环节,通过集中实践环节有效地提高计科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其内容主要包括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实践环节。
专业课程实践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然而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有待提高。集中实践环节是学生在完成了一些主干课程之后,针对学生所学课程的知识体系进行综合性的实践课程设计。进行综合性课程设计有助于提高学生对本专业的系统认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对各课程知识融会贯通的能力。
毕业设计环节是学生进入社会之前,对所学专业所做的最后训练。充分对毕业设计的题目进行审核,突出毕业设计的创新性、实用性和技术性。将毕业设计题目具体化,鼓励学生将毕业设计与企业需求相结合。加强毕业设计的过程化管理,严格考核制度(比如设计的选题、设计过程的检查、指导教师指导情况、论文撰写等),引导学生顺利完成毕业设计,对于不合格的毕业设计要求学生完善设计之后方可通过,不合格毕业论文需要再次修改进行二次答辩。
(5)课外实践环节。课外实践环节是课内教学和课外实践相结合的具体表现,是对课堂就教学和实践教学的补充和加强,在课外实践开展的多种实践活动多方面,多层次的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心理素质的实践能力。课外实践内容主要由5部分组成:各种科技活动(比如学生参与教师课题,学生独立科研项目等)、各种科技比赛、军训、专业技能培训、各种社会实践(调研、社会体验等)。
3 实践教学质量与教学管理的评估体系
建立和完善评价体系是提高实践教学的重要保证,一方面建立合适的教学管理制度、实践基地管理以及实践教学大纲等,对各个实践环节进行严格管理,保障实践的顺利进行。另一方面构建完善的实践评价体系,严格评价内容。有了评估体系、管理制度,才能高质量地完成实践内容,最终得到理想的评定成绩。
4 结语
计科专业是一个应用性非常强,发展速度较快的专业,因此实践教学环节的地位就不言而喻了。同时计算机发展速度快、更新快,计科专业的实践环节必须跟上计算机的发展。随着计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不断完善和全面实施,教学效果比较明显,然而要想发挥实践教学的积极作用,还需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完善实践教学体系结构。
参考文献
[1] 赵维武.本科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6,(1):83.
篇10
关键词:计算机图形学;信息与计算科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46-0114-02
目前,计算机图形学及相关课程在国内高校的信息计算科学专业中进行了开设。不同学校的信息计算科学专业依托的专业背景及师资队伍不一样,其对应课程体系及人才培养目标差异较大,进而导致了计算机图形学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模式不尽相同。
本文以湖北民族学院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及其人才培养目标为基础,结合课程教学实际,对计算机图形学课程的教学内容设置及其后续课程的设置等问题的教学改革进行了探讨研究。
一、专业现状及课程特点
湖北民族学院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开办于2002年,依托于数学学科。本专业开设的主干课程包括:数学基础(分析、代数、几何)、概率统计、微分方程、数学模型、物理学、计算机基础(计算机概论、算法与数据结构、软件系统基础)、信息科学基础、理论计算机科学基础、数值计算方法、计算机图形学、运筹与优化等。
该专业设置了两个核心方向:信息科学和科学计算(计算数学)。在信息科学方向中,其核心方向由:(1)信息处理(图像处理、信号分析等);(2)信息编码与信息安全(编码理论等);(3)计算智能(人工智能、模式识别等)等组成。
计算机图形学是方向(1)中的图像处理课程和方向(3)中的模式识别课程的先修课程,也是虚拟现实、计算机视觉等课程的先修课程,由此计算机图形学的重要地位是不言而喻的。
二、课程教学现状
湖北民族学院最新人才培养方案中,计算机图形学课程在第六学期开设,之前已经开设了高等代数、数学分析、离散数学、程序设计基础、数据结构等基础课程,学生有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及计算机基础。然而计算机图形学涉及到的内容广泛并且理论性很强,在课堂上和实际应用结合起来比较难,导致在课程的讲授过程中枯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能够很好地调动起来。
目前,计算机图形学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教学内容丰富而教学深度不够。计算机图形学课程研究内容丰富、理论性很强。在传统教学内容设置中,需要从计算机图形系统及图形硬件介绍入手,介绍用户接口和交互式技术、图形的表示与数据结构、图形的生成、变换、消隐、光照等直到真实感图形生成。然而专业培养计划中,该课程总学时为56学时,其中实验10学时,课堂上很难对内容进行深入的讲解,导致学生一知半解,不能很好地理解计算机图形学,从而失去学习兴趣。
2.理论和实践结合不紧密。计算机图形学课程中的算法(如DDA算法、Bresenham算法、Cohen-Sutherland算法、Weiler-Atherton算法等)都很巧妙,需要学生有很好的数学基础和编程基础以便对算法进行理解并实现。而实践学时相对较少,学生对算法的掌握程度一般,也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课程教学改革
1.理清计算机图形学与相应方向课程间的关系,突出图形学的重要性。目前修订的湖北民族学院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培养方案中,计算机课程主要包括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操作系统、计算机图形学、图形图像处理、模式识别等。计算机图形学是信息科学方向中比较重要的一门课程,它是信息处理方向中的图像处理课程以及计算智能方向中的模式识别等课程的先修课程,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图1。事实上,把计算机图形学作为计算机类课程的一门核心课程,能弥补计算机应用软件编程系统训练的不足,能较好地促进学生的计算机开发能力培养[1-3]。
2.优化理论教学内容,突出教学重点。计算机图形学的最终目的就是用计算机程序的方法在计算机显示器屏幕上生成图像效果,特别是生成类似照相机拍摄的三维图像[3]。从基本的图形元素到真实感图形生成,中间要经过生成、裁剪、变换、消隐、光照等处理过程。
图2中粗线部分为本科生教学核心内容,要求学生必须掌握其基本算法原理及实现方法,细线部分实现从算法的角度来说难度较高,结合目前流行的OpenGL、Direct3D等技术,直接调用函数等构件类来实现,教学时以案例的形式进行分析。通过理论授课将知识框架展示给学生,剩下的内容由学生通过自学、合作讨论给予填充,从而完成整个课程体系的学习过程。
3.构建教学网站,加强课外教学。为加强师生课外交流互动,在程序设计类课程教学改革[4]构建的课程平台基础上,开设计算机图形学课程网站。按周次及时教学任务,与学生进行交流互动,促进学生课外学习。
4.构建实验教学内容,强化实践教学。实践教学内容设置如表1所示。实验内容贯穿整个学习过程,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加深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
四、总结
计算机图形学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课程。我们结合湖北民族学院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实际,分析了计算机图形学课程在信息科学方向课程中的地位,从优化课程理论教学内容、设置实验主题、实验内容及实验项目,强化学生基于计算机图形学的应用开发能力等方面对计算机图形学课程进行了教学改革探讨。
参考文献:
[1]刘圣军,韩旭里.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计算机图形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数学理论与应用,2011,31(3):97-102.
[2]魏海涛,鲁汉榕,杨瑞娟,等.科学地构建“计算机图形学”的教学内容,促进计算学科的全面发展――对“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发展战略研究报告暨专业规范(试行)”的思考[J].计算机教育,2008,(20:035.
- 上一篇:微生物行业报告
- 下一篇:国内外证券市场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