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教学课程标准范文
时间:2023-12-02 10:07:3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小学体育教学课程标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新课程标准 小学体育 教学方法
一、前言
新课程标准是根据社会发展的需求以及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提出的。然而,随着新课程标准的颁布,旧式教材的传统教法已不能满足新课标的要求,体育老师作为实施新课程的主体,在面临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挑战。在这种情况下,体育教师只有顺应新课程标准的潮流,随之转换体育教学观念,并领悟体育教学的新理念,重新认识、定位、建构学校中的一系列现象和行为,才能担负起培养高素质体育人才的重任。只有体育教师专业水平的不断提高,才能有高质量的教育水平。
二、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加入体育锻炼的人越来越多。可以说,参加体育锻炼,现如今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健康要从娃娃抓起,因而小学体育教师要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领悟其精神实质,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并把“健康第一”的课程理念落实到每个小学生身上,利用体育教学改善学生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从增进学生身心健康这一目标出发,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指导学生学会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具体到小学体育教学目标的确立、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的运用等方面,都要考虑到小学生个体的具体情况,使小学生从心里能接受并乐意学习。尤其是一些心理健康的知识,教师都应向学生传授,这更有利于提高小学生的心理素养,陶冶情操,发展个性。
三、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
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的角色定位应从以往的决定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合作者及参与者。教师在新课程教学中的指导作用主要体现在适时、全面的指导上。为使自己达到适时、全面的指导,就应适应时代的要求,提高自身的素质;不仅要深入研究教材,更要了解自己所教小学生的心理、情感、能力基础、态度等。只有这样,才能站得高、看得远,为小学生提供学习的信息,提高指导效果。在新课程标准的背景下,小学体育教师应充分转变以往角色,把自身的指导作用突显出来。
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发展学生个性
为了适应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体育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发展学生个性,让学生成为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比如,教师在各年级重复出现的一些动作上,可以让学生自己为讨论、去解决,通过学生之间的相互帮助去完成,要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去练、让学生自己去组织。这十分有利于提高学生练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而更好的完成体育教学。
为了更好地弘扬小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性,使小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新,教师应在学生主体参与教学活动上多下功夫。首先,在教学中,教师要让小学生成为主要角色,提高小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自觉性、主动性,让学生充分体会到主动参与学习带来的喜悦和成功。其次,教师的教学态度影响着学生的情绪,而学生的情绪直接影响着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体育教学实践课大多在操场上,小学生容易受干扰,教师更应精神饱满、和蔼可亲。这样小学生才能感到轻松、亲切,才会产生积极的情感,才会有强烈的求知欲望;这样即使有一定难度的动作,也会开动脑筋,想办法掌握它、学会它。此外,教师应给每个学生机会,使他们的主动性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同时也发展了学生的个性。同时,在体育运动过程中,教师也要注重加深学生对体育原理的理解和对运动的体验,这也有力于帮助学生树立自我锻炼的意识,培养自我实践的能力。
五、教学方法要儿童化、游戏化、兴趣化
我国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的表现形式为开始部分、准备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即“四段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使得教学目标单一,组织形式死板,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和能力培养,使学生处于被动状态。可以说,这种固定模式的教学结构,给学生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限制了学生的活动时间和空间,阻碍了学生间的交流与合作,使学生对体育活动丧失了兴趣,这完全不利于学生创造思维和想象能力的发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应根据小学生的身心特点,来选择最合适他们的教学方法。
1.儿童化
儿童化教学就是要针对儿童的年龄特点,进行体育教学,这样才能更好的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完成体育课的教学任务。儿童是以机械记忆和形象思维为主,小学体育教学活动中,应尽量采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可以说,小学生的“本性”往往是毫无保留的反映在体育课中,因此体育教师要按照小学生的心理特征来组织体育教学,以防止体育教学的“成人化”。
2.游戏化
游戏作为一种活动形式,趣味性很强,又能够全面发展小学生的身体素质,是小学体育教学中开展愉快教育的好帮手。把游戏贯穿于体育课的始终,渗透在课堂的各个环节,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便于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同时也可以加强小学生的组织性和纪律性。
3.兴趣化
根据小学生很好动、爱新鲜,不喜欢过多的重复练习的特征,小学体育教学手段应多样化,这样才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的热情。在小学体育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往往由于较长时间练习同一动作而感到厌烦,因此教师可采用游戏法等来激发学生的兴趣,活跃整个课堂的气氛。
总而言之,教学方法力求儿童化、多样化、兴趣化,以充分调动小学生体育运动的积极性,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从而达到新课程标准下小学体育的教学目标。
六、结束语
体育教育是一门专业性、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工作,在新课程标准背景下,这就进一步促使教师在对待小学生体育教育工作上进行根本性的变革。作为小学体育教育的教师,除了要了解和掌握体育教育教师的行为规范并形成相应的态度和情感外,还应当密切结合小学生活泼好动、爱新鲜、求知欲望强烈的特点,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始终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新颖多样为教学模式。同时,更要善于引导学生,不断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的兴趣与热情,以适应新时代小学体育教育的要求。
参考文献:
[1]朱琳.再议新课标下的小学体育教学[J].教学研究(新课程・小学),2010,(8).
[2]吴建刚.新课标下小学体育教学方法改进[J].中国教育(教海探航),2009,(6).
篇2
关键词 新课标;教育改革;体育
中图分类号:G623.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4)21-0100-02
随着学生素质教育的推进和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成为教育部门和社会关注的焦点。教育部的多项有关文件强调了学校体育发展在学校教育中的突出地位,强调“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为新开展的中小学体育教育改革指明了方向。
体育态度,是指个体对体育活动的认知评介、情感体验与行为意向的综合表现。体育态度包括学生对体育教育重要性与目的性的认识、较为持久的个人情感、体育活动的意向反应倾向等。情感是态度的核心成分,因此学生的体育态度是个体在长期的社会环境影响下,从一定的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中习得的对体育意义的认识,它表现在具体的某项体育活动的项目、内容和方法中。
在整个施行“新课标”的过程中,笔者认为体育态度的转变是最关键的一个方面。因此,本文以“新课标”的贯彻与实施为背景,通过调查小学用人单位对体育教师的需求以及小学体育教育专业的教学现状,分析学校实施新课标后学生体育态度的变化情况,以期为体育教育专业改革的进一步发展和深入推进提供有价值的理论线索。
1 研究目的
目前我国正在掀起一场体育基础课程改革的浪潮,其通过采用一些新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上体育课的兴趣,转变学生对体育学习的认识和态度,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主体性,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最终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研究对象 从富平县四所小学选择各个年级的学生回答问卷。入选标准:按时上体育课,并按要求进行体育运动的学生。排除标准:因各种原因未上体育课,或未按要求进行体育运动的学生。回答完问卷后,进行问卷资料整理,剔除不符合问卷要求或没有意义的问卷。
研究方法
1)问卷法。向小学四年级、五年级、六年级三个年级的学生发放问卷。共发放问卷300份,最终收回问卷276份,回收率为92%;其中有效问卷224份,有效回收率为81.2%。总的调查人群分为实验班与对照班:实验班即实施新课标的班级,对照班即未实施新课标的班级。本次问卷调查中,实验班84人,对照班140人,共224人。其中,四年级学生实验班30人,对照班54人,共84人;五年级学生实验班26人,对照班44人,共70人;六年级学生实验班28人,对照班42人,共70人。
2)文献资料法。通过检索中国知网(CNKI)、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查阅国内外关于教育改革的相关资料,了解当前国内外体育教学现状及体育改革的新方向、新要求,熟悉目前教育改革成果及存在的问题,并对搜集到的各种观点进行分析整理,从而为本文的撰写提供理论依据。
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结果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进行统计描述,计数资料用相对数进行统计描述,满足正态性、方差齐性的两组计量资料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的t检验,不满足正态性或方差齐性的两组计量资料比较采用秩和检验。P
3 结论与建议
结论
1)不同年级的学生体育态度是不同的,四年级、五年级、六年级三个年级中,选择选项5的分别占42.6%、18.2%、16.4%,选择选项1的则分别为16.7%、20.5%、19.0%,不能保持良好的体育态度的人数有下滑的趋势。可见随着年级的增高,能够养成较好的体育态度的学生逐渐在减少,学生对体育课的热爱程度也有所下降,大多数学生体育态度由好的一端向差的一端转移,学生的积极性逐渐降低。
2)施行新课标后,不同年级的体育态度均有所增高,三个年级总数的t检验的结果为:t总数=4.667,P
建议 小学体育教育改革虽是教育改革的一小部分,却是教育改革的基础,是教育改革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随着体育与健康教学大纲的颁布以及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施行,体育教育隐性教育的功能越来越显著,大大增加了教育价值的深层意义。但是通过调查也发现,新课标实施后还存在一定的问题,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1)体育教师要丰富体育教学的内容、手段,满足学生希望在体育课中获得愉快情绪体验的需求。在教学过程中,合理把握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地位关系,同时注意师生的互动性,通过采用一些新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上体育课的兴趣,转变体育学习的态度,调动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充分发挥学生创造性方面的能力,全面提高我国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
2)教师应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教学,因材施教。对于体育运动能力比较差的学生,可适当地降低运动的难度和标准,多给予适当的鼓励,避免其产生不健康的心理,使每一个学生都享受学习中的乐趣,从而产生极大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在体育的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
篇3
“听、说、读、写”是英语学习的主要目标,对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学生来说,英语阅读能力的高低显得尤为重要。下面将结合本校高中英语阅读课的开设,就如何提高英语阅读课的教学效果作些探讨。
一、精选阅读材料
高中学生对周围的事物较为敏感,有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想获得更多的信息。在英语学习上,他们不只是想把英语作为一门死记硬背的课程来学,更希望能学到知识性和趣味性兼有的内容,从英语学习中获得更多的知识和能力。
阅读课的传统做法是选用一本现有的阅读教材,在规定时间内让学生完成一定的阅读量,然后完成文章后面的判断正误题或多项选择题。教师在此基础上核对答案,并作一定的讲解。这种教学过程和方法主要的缺点是学习的机械性大,容易使学生感觉紧张又索然无趣。
因此,在进行阅读训练时,首先从材料的选择上进行改革,结合学生的兴趣特点、接受能力和表达能力,拓展题材范围,从新近出版的英文报刊、杂志上精选阅读材料。这些材料的特点是题材多样,内容丰富,包括文化 、教育、体育、明星、时事、新闻报导、幽默故事等;另外,这些文章文字难度适中,如有的文章仅为二三百字,能够为学生所接受。
二、进行限时训练,注重方法指导。
阅读是在有限的时间内进行的, 这就要求阅读者必须具有一定的速度和准确性。要想达到这个标准必须改正不良的阅读方法和习惯,提高阅读效率。
(一)克服逐词阅读,养成成组视读的习惯
有些同学阅读时总是一个词一个词地读,且常伴有一些习惯动作:用手指、 摆头等,这些都是速读的障碍 。成组视读是一种科学的阅读方法。
1.它要求把所读的句子尽可能分成意义较完整的组群,目光要尽可能少地停顿。
试比较:
(1)DO/you/read/word/by/word?(目光停顿6次)
(2)Can you read/phrase by phrase?(目光停顿2次)
2.读的时候不要把目光停在第一个词上,而应停在第二个词上;用两眼余光看这个词两侧的词。眼睛不要盯在字行上,要高一些,这些映入眼帘的便是词组而不是单个的词。 转贴于
3.读的时候要少眨眼、不摆头,只要眼球来回转动就可以了。保持坐姿端正,书本应放到眼睛正前方,眼睛与书本距离大约一尺为宜。这样才能保证同一适当距离、同一视角范围内尽可能多地摄入文字信息。
4.成组视读的关键在于它既不是默读更不是朗读,而是通过目光在外语与大脑之间建立直接的联系,即外语思维。这是一个简捷快速的过程,不经过大量阅读训练是达不到这样的效果的。
试做下面训练:
Four weeks ago/I was late for work./I left my house/five minutes later than usual, /and I saw /my bus coming/toward the bus stop./I began to run, /but I was too slow./I waited ten minutes/for another bus,/and I was gasping for air/when it arrived.
(二)跳读和略读相结合。
熟练的阅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能根据自己的阅读目的、内容和文体调整阅读速度,并利用头脑中已有的相关知识,借助尽可能少的文字信息进行选择、推测和推理,必要时还可跳出读物客观地判断作者意图。这便是跳读和略读。跳读和略读的关键是要抓住文章的开头和结尾以及各段的关键词和主题句。主题句可能在各段开头也可能出现在结尾。
(三)符合逻辑的推理。
篇4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 小学英语教师 素质
随着2l世纪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以及由此带来的各种竞争,每个人都必须具有较高的素质才能生存与发展。教师的素质是素质教育成败的关键,也是教育事业不断发展的灵魂。新课程体系在教育理念、课程内容、功能、学习方式等方面都有了重大突破,这对小学英语教师提出了严峻的挑战,需要全面提高小学教师素质,下面笔者就如何在新课程标准下提高小学教师英语教学素质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提高小学英语教师的教育专业知识
小学英语教师要研究和掌握英语教学的一般规律和基本教学原则,熟悉小学英语教学的基本方法,并能灵活运用教学原则和方法提高课堂教学的组织能力和教育实施能力。小学英语教师应切实了解外语教学法的概念、理论观点与特点评价等,结合小学英语教学的特点,合理地选择并综合其优点加以利用,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二、提高小学英语教师的心理素质
心理素质指良好的心理品质和个性特征。它包括广泛的兴趣、强烈的求知欲、稳定的情绪、坚强的意志、活泼开朗的性格和民主的态度、善于与他人合作的精神、创造性等。提高外语教学质量需要高素质的外语教师。过去很多人认为教师只要达到一定的知识水平(专业知识、教育理论知识)和能力水平(观察判断能力、表达能力和教研能力)就能提高外语教学质量。他们都忽视了教师心理素质对教学效果所产生的重要作用。 教师的心理素质与教育教学的成功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一个人要有所作为,与其说是用本身的知识去影响人,还不如说是用自己的思想和行为来培养教育人。”教师的人格作为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这是任何其他教育手段都无法替代的。教师从事的是培养人、塑造人的职业,言传身教是教师开展教育的最有效方法。小学英语教师应热爱自己从事的事业,对待教学工作要有一种强烈的责任感,爱自己的每个学生。教师这种无条件的爱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根本要求,也是取得教育效果的基本保证。教师一视同仁地对待全体学生,尊重每个学生的人格和个性发展。教师要与学生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建立良好的情感关系有助于提高教师的影响力,也有助于在教育中正确对待学生的错误,从而避免急躁处理问题而造成不良后果。小学英语教师面对的是一群活泼可爱、充满稚气、思想单纯又有着丰富精神世界和独特个性的孩子,教师要深刻把握每一个学生的精神世界,探索教育者的心灵,用自己良好的心理状态(情感投入、和谐一致、尊重学生)去影响他们形成完整的个性品质。
三、提高小学英语教师的教学能力
(一)提高语言的示范能力
在英语教学中,听、说、读、写既是英语教学的目的,又是英语教学的手段。要对学生进行这几方面的基本训练,教师首先要有过硬的基本功。教师应能听辨出每一微小音素的变化与不同;教师的语音语调要纯正、流利;要有一定的口语能力,能用简练、准确的言语组织课堂教学活动,语言运用要规范、得体;板书字迹工整、规范,设计合理并能突出重难点。如果教师缺乏语言的示范能力,语言实践能力较差或“四会”能力发展不平衡,就不可能全面使用以功能交际为主的综合教学法。因此,小学英语教师必须通过专门的培训,具有英语专科以上的语言水平,而且要有计划地提高英语言语能力,接受继续教育,以便通过再学习、再培训,更新知识,使语言技能更纯熟。
(二)综合教学技能。
目前小学英语教材的内容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有密切联系,其主要形式是“情景会话”,趣味性较强。小学生天性活泼好动,他们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主要依赖于对它的兴趣。为了使学生能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进行言语实践,克服母语对英语学习的干扰,教师必须具有以下教学技能:能唱,结合学生学习的进程编写、教唱学生喜爱的英语歌曲;会画,具有四级或五级简笔画的技能,在教学中能运用既利于学又能说明问题的简笔画;会制作,能设计制作适用于教学的各种教具,包括教学课件、录像、图片等;善表演,能充分利用体态语,以丰富的表情、协调的动作表达意义或情感,做到有声有色。教学中必须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增强语言的感染力,这样一来可以给学生以美的感受,英语的兴趣;能组织课外活动,小学英语教师除要搞好课堂教学外,还要具有组织学生开展英语课外活动的能力,多彩的活动中发挥自己的特长,提高学习英语的兴趣,进一步提高学习效率。英语教师在教激发学生学习使学生在丰富;能操作、使用现代化教学设备。
总之,我国的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需要有一支具有较高教育科研素质的教师队伍。因此,小学英语教师必须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不断创新,认真学习新的教育思想,努力研究教育的新问题,使自己的教学形成独特的风格。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质量
语文是学生认识事物的重要工具,是一门基础性很强的学科。在语文教学中重点的深化,难点的突破是教学的关键。我们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怎样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既是当务之急,又是百年大计。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和途径是多种多样的。在这里,我仅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必须做到: “勤、细、巧、严”四个字。
“勤”,是指教师必须勤勤恳恳地工作。
“业精于勤”,教师只有勤学习,才能不断提高自身的知识水平和业务能力,才能适应迅猛发展的教育形势;勤备课,才能把握住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勤批改作业,才能及时掌握学生的知识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勤辅导学生,使中下生赶上先进的队伍;勤家访,了解学生在家庭的情况,与家长取得密切的联系,共同教好学生。不少年青的教师,虽然他们参加工作的时间不长,缺乏教学经验,但他们以勤制胜,在教学上取得了理想的成绩。
“细”,就是教师的教学工作必须认真细致,一丝不苟。无论做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还是批改学生的作业,都要认真细致。学生做错了事,违反了纪律,教师都要细致地做好调查研究工作,弄清原因,对症下药,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学生平时写字的少点失画、不轻易放过。如:把“堤”读成“tí”、把“绳”读成“chéng”、把“锅”读成“wō”等,都要及时纠正,不然的话,考试时选正确的音节时,就会失分了。
“巧”,就是教师教学要巧干。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无论教拼音、字词、句段和篇章,还是教学生写作文,方式和方法都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必须进行优选法,选择最优的方法,把知识传授给学生,指导学生进行学习。只有这样,才能“事半功倍”。花力气少、时间少,收到的效果好,学生的成绩好,这是谁都想的。“巧法”不是从天而降的,是要自己虚心向别人学习,大胆尝试,长期积累,积极思考筛选出来的。如教识字,笔画繁多的,可用“部件记忆法”。如“赢”可记为“亡、口、月、贝、凡”。区分形近字“巳、已、己”,可用顺口溜法,编成:“巳、已、己,容易记,闭口巳,开口己,半开口就是已。”传统区分“戌、点戍、中空戊”。当前,教师们都苦于提高学生写作水平无方。我想,要提高学生写作水平,就要做到:“一多、三重”。即多作文,重视搜集作文材料、重视作文指导和重视作文讲评。
篇6
1选题依据
长期以来,受各方面因素的影响,中小学尤其是农村中小学体育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没有发挥拥有的作用,因此重视,加强,改革当今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提高农村学校体育课程在改善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的时效性已提到重要议事日程。本研究就青岛市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现状及学生体质健康方面的时效性,加快基础教育改革进程,并为相关部门提供决策依据。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青岛市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现状及学生体质健康
2.2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对青岛市农村中小学体育等资源情况调查,为对其开展情况的调查提供了理论依据。
3结果与分析
3.1青岛市农村中小学《课程标准》贯彻实施情况
教育部在2001年颁布实施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不仅展开了新的一轮的体育课程改革,而且也对体育课程进行了重新定位。调查表明,青岛市农村初中有73.5%的学校能都完全实施或者部分实施新大纲,其中,只有20%的学校能够完全实施《课程标准》,而农村小学仅有13%的学校能完全实施。这一现象与中招考试中体育成绩直接加入总分制度有直接的关系。青岛市中小学《课程标准》贯彻实施情况呈现农村初中优于小学的现象。因此,教育行政部门应重视和监督《课程标准》实施过程,加强体育师资的引进与培养,适当改善教学条件和增加体育教师的经济补贴和体育场地器材的资助,共同推进农村中小学学校体育的改革与发展。
3.2青岛市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管理现状
3.2.1学校只重视升学率,忽视体育教学
升学率和考试成绩一直是全社会和学校管理者的指挥棒,这种观点在农村尤其突出,考得好的学校既得名又得利,在这种强势压力下,学校管理者不得不狠抓升学率,抓广大教师的考试业绩,在学校管理者只重考试成绩的指挥棒下,体育教学就成了可有可无的课程了。
3.2.2体育中考几乎形同虚设,更让学生觉得体育可有可无
中考体育考试促使各学校开始重视体育教学,但近几年体育中考并不是特别严格,几乎流于形式,致使有些学校不重视,有的学生存侥幸心理,觉得体育好不好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文化成绩,因而对体育锻炼无所谓其实这种想法是大错特错的。目前的体育中考模式还不够完善,还存在着许多弊端。
3.3农村中小学体育器材现状
3.3.1体育器材不能用
大多数农村中小学校并没有专职体育器材管理员,学校体育教师既是使用者又是管理者,以至于器材管理非常混乱,部分器材成为私人财产,部分器材由于不能及时被维修变成废品,真正能用的器材屈指可数。
3.3.2体育器材不适应
目前,一些难以开展,缺乏实用性,无特殊锻炼价值的运动项目在学校已经失去了原有地位,已逐步被淘汰。如田径项目中的“三铁”铅球、铁饼、标枪等项目的器材普遍被闲置。
3.3.3体育器材不愿用
部分体育教师认为现有的运动项目缺乏吸引力,而一味地追求引进新项目开发新器材;部分教师对现有的器材不感兴趣,无意运用;甚至个别教师不认真对待教学工作,平时疏于组织教学,在教学中基本不使用器材。
3.3.4体育器材不活用
部分学校的体育教师在安排教学计划时,没有做到相互协调,往往各年级同一内容的学习被安排在同一时间;或因为部分学校的教务人员在排课时,把体育课集中排在每天的第4节、第5节、第6节课,导致同一器材短缺,而其余时间又被闲置。
4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青岛市农村中小的《课程标准》实施情况不乐观。青岛市农村中小学体育专职教师达到规定要求,但是兼职人员较多。农村中小学有部分学校不能按课程计划正常开设体育课,主要原因是缺乏器材。体育设施资源匮乏是目前农村中小学开展体育课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篇7
关键词:体育;新课程标准;体操教学
中图分类号:G832.0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3612(2008)05-0674-03
在新课程标准体系中,体操类课程以其对中小学生特殊锻炼的价值而占有很大的比重,被确定为中小学体育教育的必修课程,在运动技能学习领域的各个阶段都有安排。然而,由于种种原因,目前体操课程在中小学各水平阶段开展情况并不理想,甚至在大部分中小学出现萎缩的趋势,其前景令人担忧,这不仅影响到新课程标准的推广和实施,也严重影响到了中小学体育教育的质量和学生的体质状况。本课题试图通过全面了解河南省体育新课程标准实验区内,中小学体操课的教学现状,寻找体操教学的影响因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对策。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在18个地市中,按照东、西、南、北、中地域划分,分别确定开封(东)、洛阳(西)、郑州(中)、焦作(北)、南阳(南)5个地市,同时,为了保证样本数量的充足,又随机抽取了商丘、周口、漯河、平顶山、安阳5个地市,在每个地市中,分别确定5所高中、5所初中、5所小学合计50所高中、50所初中和50所小学,对这些学校的体育教师进行问卷调查。
1.2研究方法
1.2.1访谈法在课题研究过程中,笔者走访了参与新课程标准设计的一些专家和教授,部分省、市教育厅体卫处及一些地市教育局体卫科和基础教研室的有关领导、专家,掌握关于体操教学改革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并结合课题研究的需要,对这些资料进行认真的分析和筛选。
1.2.2问卷调查法
1.2.2.1问卷的设计在进行了大量访谈的基础上,于2005年5月完成了调查问卷的设计。采用特尔斐法,针对问卷涉及的内容,对20名专家进行了两个轮次的调查。同时,又进行了实验性的填写和修正。在确保信度、效度均符合课题要求的基础上,最终形成了包含30个问题的开放性调查问卷。
1.2.2.2问卷的发放与回收为了保证问卷的发放和填写,课题组通过各种渠道,分别委托具有较高威望的体育教师和各地市教育局体卫科的工作人员,负责问卷的发放和回收,共发放问卷311份,回收281份,有效问卷273份(高中107份、初中91份、小学75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87.8%。
2结果与分析
2.1体育教师对新课程标准中体操教学目标的认识
2.1.1体育教师对体操教学价值的认识调查显示(表1、表2),在对体操教学诸多价值的认识中,体育教师对体操增强体质、培养日常活动能力和良好的意志品质等方面价值的认识比较全面。但对体操教学的美育功能和愉悦身心的价值认识不足。
2.1.2体育教师对运动技能领域内体操相关内容的认识调查表明(表3),通过近几年的学习与培训,大部分体育教师对新课程有了一定认识。但是,由于部分体育教师盲目迎合学生一些不成熟的体育心理,使稍有难度和危险性,但却具有较高健身及生活实用价值的体操教学内容,被随意删减,处于可有可无的状态。
2.1.3体育教师对执行新课程标准的认识调查结果(表4,表5)表明,一部分体育教师对新课程标准实施前后,自己工作量的变化和新课程对体育教师要求的变化没有体会。说明仍然有一些学校不重视体育,搞形式主义,仍有一些体育教师不重视体育教学改革,不关心新课程标准的贯彻和自身对新课程标准认识的深化,使体育新课程标准在这些学校得不到认真落实。
2.2中小学体操教学实施情况
2.2.1体育教师对运动技能领域体操教学内容的选择(以技巧为例)表6显示的是2/3的体育教师认可,在中小学可以教授的技巧动作。但调查发现不同学段教授的体操动作出现了一定程度的重复和交叉,动作的难度系数也随着水平学段的增加而提高。这种安排符合其他运动项目的学习规律,但有悖于体操的特点和学习规律,也不符和中小学生身体发展的生理规律。
2.2.2运动技能领域体操教学内容实施情况调查显示,在中小学体操教学中,队列队形和徒手体操占有很大的份量,各个学校实施情况良好,实施率为100%。韵律操、健美操不受场地等客观条件的限制,受到青少年学生的喜爱。但在实际教学中,健美操的教授率并不太高,仅为62.3%,这说明体育教师在这一方面的能力不足。四项竞技性基本体操的教授情况也很不理想,与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有很大差距(表7、表8)。单杠、双杠、支撑跳跃三个项目的教授情况非常差,几乎一半的学校没有教授这些项目。
2.2.3体操教学实际时数安排新课程标准比以前的大纲,在体育教学的教学时数安排上有了明显的增加。虽然新课程表准中,没有明确规定各个项目具体的教学时数,但作为必修课的体操课教学时数也应该较以前有所增加。然而,调查的结果却显示并非如此。老的教学大纲规定,初、高中体操课的教学时数平均不得低于22.5个学时,目前,体操教学的实际执行时数,初中、高中仅为12.4个学时。学时的数量反映了体操教学在中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实际地位。许多体操动作无法教授、体操教学效果不佳、体操的教育价值无法在中小学体育教学中得以实现等等实际问题,也与如此少的课时安排不无关系。
2.3影响中小学体操教学的因素分析
2.3.1体育经费在调查中了解到,各中小学校体育经费主要是靠从学杂费中少量支取。其中,用于课余训练、运动会补助、体育教师服装的费用就占去2/3乃至4/5。直接用于体育教学的经费可谓寥寥无几,而农村学校的体育经费更无保证。因此,体育经费严重不足仍然是影响目前我国学校体育发展的一大因素。
2.3.2体操器材、设施体育器材、设施是开展学校体育的必要条件。从表8可以看出,大部分学校和体育教师把体操场地、器材和设施作为体操教学设计和内容安排的依据。由于学校体育经费不足,投入少,必然导致体操乃至整个体育场地设施的匮乏。调查显示,河南省中小学体操场地、设施匮乏,不管从质量上还是数量上,都远远没有达到国家要求的水平。
2.3.3体操教学自身因素中小学体操教学体系(包括体操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中的许多方面,已经不适应新时期学校体育改革发展的要求,需要加以改造。
2.3.4体育教师的体操业务水平调查发现,中小学体育教师的体操业务水平不高,特别是初中和小学体育教师大部分为专科毕业生。他们接受体操专门教育较少,体操专业技能和理论水平相对较低,没有扎实的体操基本功,工作期间,又不常进行体操锻炼,动作技术出现消退现象,造成他们动作示范吃力或者干脆就不会。
2.3.5体育教师的责任心和敬业精神体育教师的责任心和敬业精神影响到他们教学的积极主动性,影响到他们教学过程中创造力的发挥。
2.3.6领导的重视程度自1978年恢复高考制度后,学校偏重智育、片面追求升学率的状况愈演愈烈。虽经社会多次呼吁,但情况并未根本好转。体育教育作为全面贯彻教育方针的一个重要方面,至今没有引起一些领导的重视。
2.3.7体操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安排的合理性各个学段体育教师在制定体操教学计划时,往往要考虑到学校的教学条件和自身的教学水平。在大部分情况下,他们都选择自己较为熟悉、教授起来相对简单、危险性较小的项目或者动作。体操动作教学安排的随意性较大,也已经引发了一系列的问题。
2.3.8教学班级人数中小学体育教学班级人数较多,有些学校班级人数甚至达到80人以上,这也是影响到体操教学正常实施的一个重要因素。由于班级人数多,体育教师担心教学过程中出现伤害事故,许多学校和体育教师就减少或取消了体操项目教学。
2.4中小学体操教学发展对策
2.4.1加大学校体育经费的投入和学校体育经费的科学化管理教育主管部门应明确规定体育卫生经费在教育经费中所占比例,专款专用。各级体育行政部门也应拨出专款,支持学校开展体育活动。同时,学校的体育经费应进行科学化管理,规范使用,以体育教学投入为主,以其它比赛、训练投入为辅。体育教师也应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想方设法使由于经费不足给学校体育带来的不良影响降至最低。
2.4.2努力开发体操设施教育行政部门应依据有关的政策法规,加大对一些学校办学条件的检查和监督力度。体育教师也应根据学校自身的条件,充分利用地理和环境优势,加大对体操器材和设施的开发和利用。
2.4.3重视体操价值的实现,全面实施体操教学改革1) 加大体操教学改革的研究力度;2) 优化体操教学动作的内容、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3) 适当安排一些校际间的体操比赛。
2.4.4提高体育教师的业务水平体育教育中最重要的因素是体育教师,有了高素质的体育教师,在没有昂贵的器械和设备时也可实现体育教育的目标。因此,如何提高体育教师培训的效率,特别是培训如何有针对性地解决广大中小学体育教师在实际教学工作中的需求,是值得进一步探讨和研究的。
2.4.5强化体育教师的责任心和敬业精神强化体育教师参与体育课程改革的信念,以实际行动赢得社会、学校、学生及家长的认可,提高自身的社会地位。同时,学校也应避免用一些不合理的规定,使体育教师遭受一些不平等的待遇,激发他们工作的热情和积极性。
2.4.6克服学校体育改革中形式主义促使学校领导和体育教师端正对中小学体育工作的指导思想,使他们工作的重点不仅限于培养少数体育尖子生上,更要面向广大学生的体育课、课余锻炼和课外活动,要对增进最广大学生的身体健康负责。
2.4.7体操教学计划的安排应具有系统性和针对性按照体操动作的结构,规定各阶段应学习的内容。也可以按体操动作的难度,将体操动作划分为A、B、C、D等几个组别;更细致的划分是将动作的结构与难度相结合,这样就可以有效地避免体操动作在各水平阶段上的简单重复,使学生较为系统地学习体操动作。
2.4.8克服或弱化由于班级人数多带来的问题体育教师应该通过多种渠道和方式来强化体操课教学,避免伤害事故的发生。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1) 目前中小学体操教学的主要内容中,队列队形练习、徒手体操的教授率为100%;健美操、韵律操、部分轻器械体操(如跳绳)的教授率为62.3%;而技巧特别是三项器械体操(单杠、双杠、支撑跳跃)的执行情况却较差,许多学校甚至取消了其中的一些项目。2) 造成中小学体操教学目前局面的原因很多,除了课程改革以前体操教学的颓势没有得到有效地遏制外,体操项目及体操教学自身存在的一些问题;新课程标准指导下学校体操教学计划与教学内容安排的合理性与系统性;由于学校体育经费、学校体操器材设施不足,学生身体素质差和大班额上课造成体操组织困难,学校和教师害怕学生受伤;行政主管部门对学校体育工作的评价方式和方法,学校领导的重视程度;体育教师的业务水平以及责任心和敬业精神等因素。3) 加快体操教学自身改革的步伐,是改变目前中小学体操教学现状的当务之急。
3.2建议1) 高校体育院系体操教学应紧密结合目前的基础教育改革,其教学大纲、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以及评价体系等各方面都应作适应性调整,使之符合中小学体操教学对未来体育教师的要求。注重提高未来体育教师的专业技能与教育创新能力,重视培养他们体操教学的实践能力和灵活运用教材教法的能力,使他们能够适应新课程标准对未来体育师资的要求。2) 强化培训制度,加强培训基地建设和对参加培训人员的管理,制定符合现代课程改革要求的具体内容,3) 相关职能部门要加强对中小学体育教学的监管、检查和监督力度,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为重中之重,避免体操教学“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遇到困难时不要”的现状。4) 体育部门要加强对体育工作普及较好的中小学的宣传,也可以设立体育先进示范学校,对这类学校给予物质上的奖励和适当的政策倾斜,并引导、鼓励和发动社会力量为中小学体育教学、训练和比赛提供赞助。
参考文献:
[1] 毛振明.体育教学改革新视野[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4,1.
[2] 赖天德.学校体育改革热点探究[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3,1.
[3] 毛振明.探索成功的体育教学[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1,9.
[4] 颜天民.竞技体育的意义[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3,10.
[5]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体育与健康标准研修[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6.
[6] 毛振明.体育教学科学化探索[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6.
篇8
一、实施新体育课程标准
本学期,新课程改革在南京市中小学全面实施,实施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是本学期体育教研工作的重点。“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为了抓好课程改革的起步,本学期着重抓了全体体育教师的培训和起始年级教学实验,转变教师的观念,建立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勇于实践,大胆改革,力求在体育课堂教学上有所改革、有所突破、有所创新。
1、举办各级各类教师培训班,认真学习课改实施方案及体育与健康课程标标
(1)参加省教研室举办的体育教研员新课改培训班
XX年6月4至7日,“江苏省体育教研员新课改培训班”在我市举办,这是江苏省首次举办的体育学科课改培训,各区县极为重视,积极报名参加。全市共15个区县中小学体育专、兼职教研员及部分骨干教师30人参加了培训。此次培训班不但听取了有关领导及国家课标领导小组专家对课程改革和课程标准的解读报告,对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有进一步的理解,还通过观摩南京市宁海中学窦宁、夫子庙小学卫红、南师大附小任智新课标实验课以及南师大附小的体育大课间活动,加深了课程改革实践和操作层面的认识,为全市启动新课程改革奠定的基础。
(2)举办中、小学骨干教师新课程通识培训与体育课标培训班
XX年7月10至15日,南京市中小学课改培训正式启动,市教研室配合晓庄学院和市幼师,举办了南京市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培训者培训班,各区县体育教研员及骨干教师约90余人(中学40、小学50)参加了培训,培训班中听取了专家对课改实施方案及课标的解读,交流了课标实践操作体会及案例分析研讨,为区县级课标培训培养了一支骨干队伍。
(3)参加江苏省小学体育骨干教师新课标培训班
XX年8月,江苏省教研室小学体育骨干教师新课标培训班在扬州市举办,我市省级实验小学体育教研组长和部分骨干教师50多人参加了培训,参培人数为全省最多。培训班期间,正直酷暑高温季节,我市参培教师能坚持理论学习和新小学生广播操练习,并利用清晨和下午课后加班加点练习,在培训班结业汇报表演中,展示了我市体育教师的成果和风采,得到有关领导及专家的好评。
(4)参加人教社举办的中学《体育与健康》
教材及教参培训
XX年7月,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教材及教
参培训班在宁举办,由教材副主编藤子敬教授和上海浦东新区教育学院周师章教授主讲体育与健康教材与教参的特点及运用,我市中学体育教研员及部分体育教师30多人参加了培训。
(5)区县中小学体育教师新课程改革培训全面展开
开学初,对区县实施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培训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显示,各区县均利用开学前及开学初进行了课程改革实施方案的通识培训和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培训。据统计,全市参加培训的中小学专职体育教师约1200余人,占全体体育教师的70%;区县的课标培训平均用时为3.5天(最多的10天,最少的2天)。在学期中,各区县结合本地的特点与实际开展了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新课标理论与实践培训。
2、举办“南京市中小学体育课程改革教学观摩评比活动”
为了更好地贯彻《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加大体育教学改革的力度,推动广大教师深入学习新课标,探索一条符合新课程标准的体育教学改革的新思路、新方法,XX年11月中下旬,市教研室举办了“南京市中小学体育课程改革教学观摩评比活动”。全市共30节中学和30节小学体育课,采用借班上课的形式进行了观摩评比。南京市教研室体育学科在组织此次活动时,提出了“健康、主动、快乐、发展”的主题思想,鼓励教师以“无模、无法、无标、无规”的观点去进一步解放思想,勇于实践,大胆改革,力求创新。我们欣喜地看到,所有的观摩评比课教学中,任课教师以促进学生整体健康水平的提高为目标,构建了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五大教学领域并行共进的课程结构。关注学生的健康意识、锻炼习惯和卫生习惯的养成,关注体育文化的传承,把“健康第一”的教育思想落到了实处。在这次的教学观摩中,教师们普遍都十分重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让学生自主学练。学生选择学习内容的范围越来越大。90%的课中都留有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自选活动内容或自创游戏方法。在教学活动中,由过去比较注重“教法”转向注重“学法”的指导,真正体现出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让学生自主学练、进行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体现出民主、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教案设计突破原单一形式,既有表格式,也有文字叙述式,还有结构图式,无一例外地转变为用教学目标来“统领”教学内容。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尝试用一条主线来贯穿全课。《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显著特点是只确定了教学目标和达到目标的标准,不规定具体的教学内容,这给予了教师在选择教材内容上的灵活性和自。那么,如何开发体育课程资源,突破竞技运动教材体系,建立一个符合课程改革需要,符合学生需求的教材体系呢?这是实施新课程改革的重大课题,教师们作了有益的探索。在教材资源的开发上较好地运用了延用、改造、继承和创新的策略。在教材资源运用的策略上能掌握好教材资源的约束力与灵活性的关系。
3、组织新体育课程标准教学观摩活动
如何将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转变为教师的教学行为,并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呈现,是实施新课标教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也是教师最为关注的问题。本学期,在区县开展课标研究和教学观摩的基础上,市、区结合,推出一批教学改革有所突破的体育课,以教学观摩的形式进行了全市的交流与研讨。
4、参加“江苏省中小学体育教学研究课展示活动”
XX年11月底12月初,“江苏省中小学体育教学研究课展示活动”在连云港市举行,各市为了展示课程改革研究和实验的成果作了积极认真地准备。我市在课改观摩评比的基础上,推出了人民中学程智和省教院附小金玉老师的两节课改课代表南京市参加省教学展示。两位教师以新课程基本理念为依据,大胆地在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改革与突破,反映了我市中小学体育课程改革研究的观点与成果。从国家课程改革指导专家的点评及各种反馈信息反映,我市中小学两节课得到专家及听课教师的充分肯定,
二、课题研究
1、继续省级《体育与健康理论课课件研究制作》课题研究
为了贯彻新《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充分开发体育资源,利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来提高我市体育教学质量,在课题上报、立项和初步研究的基础上,今年继续课题的研究和实验工作,目前此项工作基本完成并进行教学实验研讨。
2、参加省教研室主持的《现代信息技术在中小学体育与健康教育的运用实验研究》课题研究
该课题反映了江苏省作为经济、文化大省在教育、体育科研上的前瞻性,被中央教科所列为“十五”学校体育卫生科研规划重点课题,并于10月25日在南京九中召开了开题报告会。国家教育部、中央教科及省、市有关领导和省体育院校的专家、课题组教师等出席了会议。南京市在该课题下承担了部分专题实验研究,目前正在计划与落实之中。
3、进行了中、小学体育教师专题研究论文评选工作
新课程改革引起了教师对传统教学的反思与思考,促进了教师对专题研究的热情,从今年教师上报教研室论文的数量与质量看,较之往年有较大幅度提高。小学共上报论文170篇,经评选获奖116篇,占68.2%;中学共上报论文96篇,经评选获奖67篇,占69%。共4页,当前第2页1234
5、开通了中小学体育教研网络,为实现现代化教研工作开辟了一条新路
XX年10月下旬,为了进一步开发教学研究资源,更好地为教师服务,为教学服务,市教研室正式开通了“南京教研”网站,专设“中学体育”和“小学体育”网页,设置了教研新闻、教学研究、专题研究、教研论文和教学设计五个栏目,可以从网上了解市体育教研活动情况,了解体育课程改革的现状,阅读有关论文及兄弟学校的体育课题研究方案,从而为我市的教研活动架设了一条空中桥梁,使全市的教研活动与教师更直接、更快捷、更贴近。
三、队伍建设
1、继续抓好市中小学体育教学研讨组和市优青年培养。
2、组织部分中小学骨干体育教师赴无锡市观摩学习新课改实验情况。
篇9
关键词:高中阶段;体育专项选修课;理论探索;重要意义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22-0271-03
“专项选修”是一种以探究经验的获得为本位的生成性学习活动,是近年来国际倡导的适应现代社会发展新的学习理念和模式。“定项选修”方式将课堂开放到现实的情境中,在实施教学时打乱班级限制,以专项研究为裁体,引导学生以独立学习或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研究探索性体验学习。使学生通过实践,应用所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逐步养成主动探究的学习态度和创新精神。
一、在高中阶段开始体育专项选修课的理论探索
体育选修课的教学模式在中国虽然起步晚,但目前已有不少专家、学者积极的投入到了体育选修的研究中,但关于在高中开设体育选修课方面的研究还不多。笔者通过期刊网及手工查询了大量的有关体育教育方面的书籍和文章。目前,在高中开设体育选修课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四个方面:
1.关于中国专项选修体育课的历史研究
关于体育专项选修课在中国发展的历史,刘丹、谭惠玲等在《对中学实施“专项选修体育课”的回顾和反思》一文中作了详细的阐述,刘丹认为要追溯选修课在中国的历史,要从1918年谈起。20世纪初,选修课盛行于美国各大学和部分中学。由于东西方文化的交流,杜威、孟禄等一些美国教育家相继来华访问,中国有机会了解到美国中学选修制的教育注重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兴趣,突出个性发展等方面的教育特点。这种授课形式正击中中国中学课程落后,内容陈旧,脱离实际的要害,最终选修制在中国的教育改革史上诞生了。1923年全国教育联合会专门组建“新学制课程标准起草委员会”,依照《学校系统案》的七条原则以及改革后学制、课程的要求,刊布“新学制课程标准纲要一册”,将《学校系统改革案》对选修制的要求落到实处。新课程标准规定:高中课程分三大类:公共必修科、分组选修科、纯粹选修科。必修科和分组选修科比例近似,纯粹选修科比例较小,约占整个课程的1/5左右。“新课程标准纲要”尽管未经教育部批准通过,但鉴于全国教育联合会的权威以及“新课程标准纲要”的可行性,当时选修制在全国仍被普遍推行。但由于种种原因到了1932年教育部公布的暂行课程标准又迅速回到了原有的固定、单一的课程模式。到1932年“中小学形式课程标准”的颁定,几乎完全走到了选课制的对立面。解放后,学校体育中的选修是出现在1961年的中小学体育教材教师用书中,当时将教学内容分为“基本教材纲要”、“选修教材纲要”。在这近四十年的发展历程中,全国各地发展极不平衡,也不规范,其间经过十年“”的冲击,学校体育处于瘫痪状态。自从1978年国家颁布了“中小学体育教学大纲”后,国家又相继在1986年颁布的全日制中小学体育教学大纲,1992年颁布的九年制义务教育中小学体育教学大纲和1997年颁布的高中新体育教学大纲中,分别将选修课列人其中,且比重不断加大。全国各地中小学不同程度地根据体育教学大纲的要求开设了体育选修课。此间,各种实验报告、实验总结不断见报。其中,最有影响力的是1993年《中国学校体育》第6期刊发了孙耀鹏的《体育兴趣的培养与课程教学改革——为专项体育课立论》一文后,引起了全国学校体育界的激烈讨论,《中国学校体育》杂志在1994年、1995年的近二年中,用了大量的篇幅发表了来自全国大、中、小学体育教师及体育理论工作者的不同观点。在讨论过程中,大家普遍认为用教法手段的变化吸引学生只能解决短时间的体育兴趣,而实施专项选修则克服了教材单一、统得过死的缺陷,从而实现从学生的需要出发,培养学生持久的体育兴趣。这一方案得到了广大师生的普遍好评。与此同时,在全国普通中小学中出现了“一主多副”、“一主多选”、“1+1+1”、“自主课”、“选项教学”、“两课一轮换、两周一循环”、“三自选”等不同形式的专项体育课课型。专项体育课在中国各级学校,尤其是大学、重点中学得到了广泛的开展。
2.关于在高中开设体育选修课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的研究
有不少从事一线的体育教师及科研工作者通过大量的实验研究及结合高中生生理特点来阐述在高中开设体育选修课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王晓君结合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生理特点、运动能力及课业负担等,提出小学不宜实施“专项选修体育课”;初中实施“专项选修体育课”应具有趋向性;高中应积极全面实施“专项选修体育课”。 王晓君指出高中学生已基本发育成熟,各项运动素质增长速度缓慢,同时高中课业负担重,导致了很多高中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不断减弱,从而使学生莫名其妙地产生一种压抑感。因此,在高中实施“专项选修体育课”是改变目前这种现状的重要手段。高中体育课实行专项选修,给学生提供了一个从实际需要出发的运动机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活动兴趣,在“专选”体育课中学生必然会全身心地去对待,学生的身体、身心健康水平以及运动机能都会得到很大的提高。只有这样,才能为学生的终身体育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曾伟指出在高中开设体育选修课有利用学生运动兴趣的培养及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王驭、冯利正通过试验对比研究得出在高中开设体育选修课更能发挥学生的主观性,能更好的落实素质教育,能更合理的发挥教师和学生的优越性,更能缓解学校、场地与器材之间的矛盾。
篇10
关键词:小学体育;游戏化;教学
目前,新课程改革在许多方面都得到了应用,如何强化自身教学内容,使之取得更好的效果,这是小学教师关心的问题。体育课作为一门课程,活动性比较强,和其他课程相比,具有鲜明的特点和规律,然而,笔者认为,目前在小学体育课中还有一些问题存在,如教师过于注重技能的传授,导致学生的积极性不强等。事实上,在小学阶段,不能只注重技能的传授而忽视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游戏教学的方式调动起学生兴趣,让他们快乐地去学习和认知,从而积极地进行体育活动。
一、改编———让体育学习内容游戏化
学习内容作为一种小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关键载体,教师需要重视学习内容这一个板块的教学。在小学阶段的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以《体育课程标准》与教材为基础,对教学内容展开创新化改编,将其编为备受学生喜爱的游戏化体育教学内容。由此,便可以促进小学生对体育学习形成积极化感情,进而提升小学阶段体育课堂的教学效率。以三年级的“障碍跑”体育课程教学为例,教师需要避免在教学过程中一直专注于为学生讲授障碍跑的动作注意事项,这类枯燥的教学形式极易导致学生对教学内容丧失学习热情。进行教学时,教师应当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兴趣有效结合起来,把教学内容改编出一个“障碍接力赛”游戏。游戏规则如下,现有五个跨栏架、十个体操垫、五只标志桶,将一个班的同学分成五支队伍展开比赛。比赛队员们需要依次进行“钻”、“跳”、“跨”三个动作从跨栏架、体操垫、标志桶这些障碍物处顺利通行。在进行这个游戏的过程中,本堂体育课的学习气氛变得十分热烈,学生们表现积极,原本乏味的体育学习内容因为有了竞技游戏的助力而变得激情洋溢起来,学生们也能够通过玩游戏这个方式牢牢学会了障碍跑的学习内容,相较于由教师在课堂上一味讲授学习内容,这种教学方式的有效性显而易见。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利用游戏化编排教学内容的方式,对体育教学内容展开创新化改编,由此,便可以促进学生对于体育学习的热情。有了对体育学习产生热情这一思想基础,学生就会带着学习动力全身心融入到学习过程里,进而为提升体育教学效率创造牢靠的教学基础。
二、情境———让体育学习过程游戏化
正在实行的新课程标准对小学阶段的体育课程教学提出了要求,尤其着重关注创建教学情境这一环节。这是由于在一个具体的教学情境下,可以大力促进学生对于体育学习的热情。进行小学阶段的体育课程教学时,教师应当以教学内容为基础,创建游戏化学习情境,使学生伴随着游戏的乐趣展开体育学习。以“投掷垒球”体育课程教学为例,笔者为学生创建了如下的教学情境,“同学们知不知道,在时期,咱们的八路军能打胜仗的一个关键因素就是八路军将士们十分善于投掷手榴弹。我想大家应该都看过《英勇投弹手》这部抗战电影吧,那么今天咱们班的同学们就通过投垒球来感受一下投弹手的体验,比比谁能将垒球投掷得更远,看一看哪位同学将成为我们班上的英勇投弹手呢?为了将垒球投掷得更远,同学们要注意模仿老师刚才演示的投球动作哦。”由此,通过创建这种比赛式的教学情境,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被调动起来,课堂的体育技能学习效率同时得到提升。由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创建了一个形象的游戏情境,将投掷垒球这一教学内容改编为游戏化教学形式,故而可以激发出学生对于这项教学内容的学习兴趣。像上面这种方式,将原本乏味的“投掷垒球”改编得充满吸引力,同时在很大程度上鼓舞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竞赛———让体育学习评价游戏化
学习评价属于一种检验学习者的学习是否达到理想效果的关键渠道及载体。在小学阶段的体育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避免使用无法完成相关评价目的且形式简单的评价方法。在实行新课程标准的过程中,为凸显小学生群体的体育学习主体地位,促进小学生对于体育学习的学习热情,教师应当通过比赛这种方式,使体育学习评价向游戏化转变,进而提升教学效率。以“跑与游戏”体育课程教学为例,为体现出教学评价的作用,笔者在教学过程中使用了“丛林追拍”这一游戏竞赛方式。游戏规则如下,将全班的学生划分为四列横队,组织学生在操场上侧平举散开呈森林的形式,挑选一名学生担任追的人,再挑选一名学生担任逃跑的人,游戏开始后,这两名学生在其他学生组成的“森林”里相互追逐。倘若逃跑的人被追的人拍到,追、逃关系互换;倘若追、逃者触碰到了扮演“森林”的学生,就要与扮演“森林”的学生互换角色。在游戏过程中,同学们为了获得最后的胜利,都会想尽各种办法。由此,教师便可以在学生们做游戏时对每位学生的体育学习能力展开学习评价,在这个过程里教学效果的有效性显而易见。在小学阶段的体育课程教学过程中,有效的评价方法可以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效果。从小学生主体的角度来看,游戏化的评价方法是所有评价方法中最形象、充满趣味的一种,其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对于学习的热情。所以,教师可以通过有效的游戏化评价方法,引导学生更好地开展体育课程的学习。
总而言之,游戏是小学生十分喜爱的形式,游戏化体育教学符合学生的认知需求,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让枯燥、重复的训练变得充满趣味性,使学生们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掌握体育技巧。
作者:柯剑民 单位:福建省厦门市乌石浦小学
参考文献:
[1]李琳.游戏对小学体育教学中学生兴趣的影响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3(07).
- 上一篇:内部控制的风险评估
- 下一篇:乡村人才振兴工作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