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尔摩斯逻辑推理方法范文

时间:2023-12-02 10:07:2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福尔摩斯逻辑推理方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福尔摩斯逻辑推理方法

篇1

[关键词]大学教育 形象思维 抽象思维

[中图分类号] G64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3)16-0031-03

形象思维是以事物的表象为载体进行的思维,它是以人们感觉到或想象到的事物为起点的思维形式,其显著特点是直观性和具体性,使抽象问题形象化。

而抽象思维是以概念为起点进行的思维,它是舍去了事物的具体形象,而运用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对客观现实进行间接的、概括的反映过程。

对于大学教育来讲,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掌握了一定的数学工具,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能力,因此,大学教育应着重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一、合理运用多媒体,加强抽象思维的培养

上世纪八十年代多媒体教学引入课堂,顿时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它对推动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经过几十年的实践表明,多媒体教学提高了教学效率,但我们还需冷静地思考:它对提高教学效果作用如何?对培养大学生抽象思维的作用如何?合理适度地运用多媒体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过多过滥地运用多媒体则会事倍功半。若精美的图像、丰富的视频、强烈的音响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向的是外在形式而非实质内容,这种不是由学习内容本身所引起的兴趣无疑是喧宾夺主。实践表明,能真正引起学生兴趣并形成长期学习动力的是科学本身,而不是具有功利色彩的所谓应用和眼花缭乱的动画视频。

(一)多媒体教学功不可没

1.多媒体教学对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功不可没,有些空间图像用平面媒体难以展示,用语言描述苍白无力,而用多媒体则突出主体,形象直观,一目了然。

2.多媒体教学集文字、图像、视频于一体,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授课方式变得方便快捷,灵活多样;节省了教师板书和擦黑板的时间,既环保又健康;提高了教学效率,既丰富了授课内容,又拓展了相关知识,有利于学生智能的发展。

3.多媒体教学可以将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有机地结合起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思维空间,充分发挥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各自的优势,便于学生对概念的深刻理解和对问题的深入分析,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二)对多媒体教学的反思

多媒体教学虽然功不可没,但是存在着一个“度”的把握问题,目前多媒体教学存在着过多过滥的现象。笔者听查课中发现,有的具有强烈逻辑推理的课程,全程课件无一板书,大屏幕成了教材的搬家,学生根本来不及阅读和消化,更来不及思考和联想;原来的“教师满堂灌”变成了“课件灌满堂”,虽然教学过程中信息量大了,节奏快了,但重点不突出,逻辑不严密,讲课变成了流水账,信息量大只是表象,学生没有消化吸收则是现实。

1.教师的主导地位被削弱了。讲课既是知识的传授过程,也是师生情感的交流过程,若教师的言谈举止能深深地吸引着学生,则学生的眼神是发光的;若教师过多地依赖多媒体,把它作为一个甩不掉的拐杖,而失去了自己灵活多变的主线,那么学生的目光会迅速变得呆滞和发散,课堂会变成只有知识的传输,没有知识的吸收。教师的职责之一是教学,是教会学生学好一门科学;教师的作用之一是指导,是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法。教学实践表明,学生真正掌握的知识没有多少是教师课堂上教会的,而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二度消化,逐渐理解和领悟才能真正掌握,并达到活学活用的程度。一旦发挥了教师的主导地位,对于学生获得知识来讲,指着走比领着走好,领着走比抱着走好。

2.学生的抽象思维被弱化了。在多媒体教学中,很少见到培养学生抽象思维的逻辑推导过程,学生的分析、综合、归纳、演绎能力弱化了,取而代之的是定义的叙述、动画的演示、结果的讨论、应用的外延,或者是快速浏览,随即翻过,美其名曰:为了提高课堂效率,增大信息量、节约时间,具体推导过程请学生课后自己看书解决。这种缺乏推演的跳跃式教学对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成效较差,学生了解的只是知识的点,并没有通过逻辑思维形成知识的线,更编制不成知识的面。知识在学生脑海里没有思辨的过程,真正的思维就不会发生,当课程结束关掉屏幕时,学生往往大脑一片空白,课后复习相当于自学,其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3.学生的想象空间被压缩了。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运用恰当的方法把思维暴露给学生,并运用生动的语言、灵活的手势、丰富的表情,通过层层设疑、问题驱动、启发诱导,为学生创造一种情景,让学生思维发散,才能激发起学生的创造力,而有些多媒体教学,教师编好思路,讲课按部就班,不但过程显得生硬,而且损害了学生求知过程中创造性的发挥。有的教师过度地运用多媒体,把简单问题复杂化,一两句话就可以说清楚的问题非要动画演示,例如讲开普勒第二定律时非要演示质点的椭圆运动;讲惯性力时非要演示地球的自转,等等。这既浪费了资源,又浪费了时间,不给学生一点想象的空间,长此下去,学生离开了形象化教学就不能有效地形成抽象思维,这对大学教育是有害无益的。

4.师生间的交互被切割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紧跟教师的思路、语言导向、板书推导、环环紧扣,学习的是方法,享受的是过程。学生的思维有一个逐渐展开的过程,教学双方在思维上也基本同步,因此,学生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参与状态,只有学生亲身投入到发展和应用概念的推理过程之中,真正的理解才有可能得到发展。而有的多媒体教学,往往将内容整体呈现在学生面前,学生思维的连续性、独立性必然被破坏,而教师忙于解释投影内容、操作动画演示,学生忙于记笔记,但由于文字太多,动画太快,师生在忙乱之中又进入到下一个页面了,很少有交流的时间,这样会严重挫伤学生认真听讲的积极性。

二、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

大学物理对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方法是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在物理教学中,运用数学方法对物理定律、定理进行推理,得到的规律再由实验来直接或间接地验证,是抽象思维的重要手段。

抽象思维最显著的特点是抽象性与概括性的统一,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直接影响着他们对知识理解的深度和广度。没有抽象就无法进行逻辑推理,没有概括就无法进行知识迁移。实践表明,我们的教学往往会将学生的大脑训练成几个储存区,各学科的知识独立存放,运用路径单一,交互迁移不畅。当测验数学时,学生能迅速地将大脑中的数学知识调动出来,运用自如;当测验物理时,学生能熟练地将大脑中的物理知识调动出来,得心应手。但是,当需要用数学知识来解决物理问题时,学生往往不知所措,无从下手。造成这种困难的主要原因是我们对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培养不够,学生的推理能力和概括能力不足。我们通常是靠测验来衡量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程度,而测验题目往往计算题占较大比重,但相当一部分学生往往靠的是对公式和解题程序的记忆,而没有发展出对物理知识的真正理解,因此不具备将有关的概念和原理应用到新的情境中去的能力。而能够将知识应用于各种情境之中,学生不仅要清楚概念本身,而且要能够将之与其他概念联系起来,还需要从相互联系的概念中区别出概念的本质差异,这正是我们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任务之一。

形象思维是科学家进行科学发现和创造的一种重要的思维形式,物理学的研究过程从某种角度来看是建立模型的过程,客体通过形象思维抽象为模型,依据模型寻找物体的运动规律,并通过实践的检验、修正和完善,再将通过模型得到的结果应用于客体以解决实际问题。如在机械波的传播教学中,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看不见摸不着,学生往往很难理解,但若把它们设想成中间用弹簧连着的小球,当弹簧伸长时表现为引力,当弹簧收缩时表现为斥力,这样变无形为有形,立刻在学生大脑中建立了一个形象模型,再来描述其运动规律,学生就容易理解了。

爱因斯坦惯用的“思维实验”就是一种形象思维。“思维实验”就是对研究对象在思维中进行的实验,牛顿第一定律的发现就是“思维实验”的典型代表,它看似简单,实则复杂。长期以来,经验使人们深信:要使物体运动,必须施以力,当力不再作用时,运动就会停止。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就指出:“静止是水平面上物体的自然状态。”直到十七世纪中叶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才领悟到把人们引入歧途的是摩擦等阻力,并用形象思维构建了“伽利略理想实验”,否定了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指出维持物体的运动是惯性,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力。爱因斯坦在回顾第一定律的发现史时,把科学家探索自然界的奥秘比作读福尔摩斯的侦探小说,最明显的线索往往把人们引导到错误的猜疑中,仅凭直觉推理的结果是靠不住的。爱因斯坦评价到:“伽利略的发现以及他所用的科学推理方法是人类思想史上的成就之一,而且标志着物理学的真正开端。”

三、形象思维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源泉

想象是创造者对头脑中储存信息的一种形象性描述,它常伴随着生动的图像,所以是形象思维的结果。

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大学教育要注重传递不饱和知识,想方设法留给学生更多的想象空间,创造情境让学生自己在知识的海洋里漫游。讲课滴水不漏的教师不一定是好教师,若由教师的讲深讲透来代替学生的思考探究,学生没有生疑、解惑、省悟的一波三折,必然造成学生学习兴趣得不到良好培养,思维能力得不到有效激发;大学教育要注重知识的拓展,多为学生打开知识的天窗,引导学生思考,学生的思维惯性往往是教师讲书、学生看书、考试考书,记住的是一堆公式符号,物理思想却没有真正掌握,许多学生关注的是解题步骤和方法以获得必要的技能,但往往是一旦列出方程式,物理意义就被学生丢在了一边,长此下去,学生的视野被束缚在课本之中,思维不再发散了,奇思妙想不见了,这样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实际上,在人的思维活动中,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总是相互渗透、共同发生、协调发展的。形象思维可以表现出直观的物理图像,直觉和灵感都属于形象思维;抽象思维可以得到完整的数学表达,它具有概括性,反映的不是个别事物或个别属性,而是事物的一般属性以及规律性的东西。正如物理及数学家彭加勒所言:“逻辑和直觉各有其必要的作用,二者缺一不可。唯有逻辑能给我们以可靠性,它是证明的工具,而直觉则是发明的工具。”例如在氢原子定态薛定谔方程的教学中,利用薛定谔方程解出运动粒子的波函数,波函数模的平方代表核外电子的概率分布,这是抽象思维的结果;但这部分内容过于抽象,教师难以讲清楚,学生也难以理解,而借助于多媒体的动画演示,可使抽象概念转化为客观事物的直观形象,将电子的空间分布概率图像多方位地展示给学生,这样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的有机结合,将抽象的、难以直接用语言来表达的概念和理论以形象的易于接受的形式呈现出来,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便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使学生既理解了波函数的形,又看到了概率分布的像,学生对所学知识有豁然开朗之感,充分体现了多媒体教学在培养学生形象思维能力上的优势。

[ 参 考 文 献 ]

[1] 陈志斌.西点军校制胜法则[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10.

[2] 韩宝燕.数学课堂教学中使用多媒体的几点体会[J].科技信息,2008,(36).

[3] 丁同成.形象思维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