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管理师范文
时间:2023-03-27 13:08:3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信用管理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 高职教育 信用管理 教学现状 改革思路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迅猛发展和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全面展开,政府监管部门和一些经济行业对信用管理人才的需求逐步增长。目前,我国只有十余所大学设有信用管理专业,信用管理人才还很缺乏。在高职高专学历教育中,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浙江金融职业技术学院、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和广西经贸职业技术学院等院校开设了信用管理专业。广西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作为西部地区唯一一所开设信用管理专业的高职院校,自2008年以来,目前已经培养四届学生。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企业对信用管理人才有何新要求,我们培养的人才是否符合企业的需求,高职层次人才的培养如何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等问题始终是我们关注和探索的重点。本文通过总结广西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及其他高职院校信用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经验,为高职院校培养信用管理人才提供经验与借鉴。
一、高职院校信用管理专业教学及就业现状
(一)专业前景拓展差异较大,少数高职院校招生与就业缺乏良性互动。
目前,社会对信用管理人才的需求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少数政府监管部门及金融行业的商业银行、保险公司等;二是信用评级机构、资产评估机构、会计师事务所等市场主体。高职院校信用管理专业主要是为信用评级机构、资产评估机构、会计师事务所和小额信贷企业输送人才。全国共有四所高职院校开设了信用管理专业,其中三所在浙江省,一所在广西省。浙江省经济发达,对信用管理人才的需求保持较为旺盛的态势,就业形势尚可,三所院校的信用管理专业发展较平稳。广西省地处中国西部。从广西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来看,2008级招收信用管理专业学生49人,2009级52人,2010级27人,2011级13人,生源数量出现较大幅度的减少,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广西经济相对落后,另一方面是毕业生就业受益于专业名气的程度很低。
(二)信用管理专业教材缺乏,与当前经济现状接轨的教学内容偏少。
信用管理专业属于经济类应用学科,在高职院校信用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我们对于该专业设置的专业课程有《信用管理师基础知识》、《助理信用管理师实务》、《应收账款管理与商账催收》和《信用管理实训》等,前两门分别使用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6年出版的《信用管理师(基础知识)》和2007年出版的《助理信用管理师》,这两本是用于国家职业技能鉴定的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自从出版后没有再推出新的版本,不少新的知识没有及时更新。对于《信用管理实训》这门课,完全找不到相应的教材,我院教师根据以往在信用评级行业的工作经验,编写了《信用管理实训》校本教材。而《应收账款管理与商账催收》这门课则一直难以找到合适的教材,国内并没有相关教材出版,我们所能找到的相关书籍,多是侧重企业回款策略和回款技巧等实践操作的书籍,如《捂住你的钱袋:企业应收账款管理实用策略》、《销售回款实战教练》等,其中比较适合的一本《应收账款管理、催收、回款与客户关系维护》,在2006年、2008年出版后没有再版。这些核心专业课相关教材的缺乏,加大了教师的授课难度。
(三)信用管理专业专业教师数量少,师生缺乏社会实践,使得学与用脱节。
由于高职院校开设信用管理专业时间较短,现有信用管理专业的教师大多是财务管理、企业管理等专业转任,接受过系统信用管理专业培训的教师很少。信用管理学科是交叉学科,信用管理知识与技术应用性极强,高职院校教师如果没有信用管理相关的从业经验,要想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就存在一定困难。另外,当前市场主体中从事信用评估和调查主要有银行、征信公司、会计师事务所及各类小额信贷公司。但高职院校与这些企业之间缺乏人才定向培养及输送机制,使得信用管理专业师生没有机会接触真正的信用管理实践活动。究其原因,一是上述企业往往热衷引进财务管理专业学生,二是引进的信用管理专业学生不能适应企业的工作需要。
二、高职院校信用管理专业学生就业及人才市场需求的现状
(一)尽管毕业生数量较少,但就业职位与专业相关度较低。
从广西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信用管理专业2008-2011级四届学生的就业情况来看,141名毕业生就业范围主要在广西区内,也有学生在东盟国家就业。但是根据连续四年对学生就业情况的跟踪调查结果来看,毕业生就业岗位与信用管理专业的相关度较低。
已经毕业的学生有三届,2011级毕业生目前在实习阶段,根据我们掌握的4届学生就业数据来看,就业职位大致分为以下几类:
除了以上数据外,我们还对其他省份信用管理专业学生的就业情况进行了调查,从得到的就业数据分析结果来看,学生就业职位与信用管理专业的相关度不高,一般能达到35%,财务会计类、金融类和销售类职位相对而言与信用管理专业还是有所关联,但是经过进一步了解,在这些职位中,学生们需要用到信用管理相关专业知识的却比较少,只有1位学生进入到商账催收公司进行工作,会用到较多的信用管理方面的知识,而这位学生半年后辞职换了其他工作。此外,学生在就业时经常跟我们反馈的一个信息是:很多用人单位没听说过信用管理专业,都不知道信用管理专业是学哪些知识的,在招聘的专业要求上不会增加信用管理专业。这使得信用管理专业的学生就业面收窄,在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下给他们的就业增加了不小的困难度,直接带来的后果就是2012年信用管理专业招生工作遇到困难,生源急剧下降,学院在2012级没有开设信用管理专业。
(二)高职信用管理人才技能与用人单位需求匹配度低。
由连续4年对用人单位使用信用管理人才的跟踪情况来看,不论是高端信用管理人才,还是低端信用管理人才,需求量都不太大。以广西人才网2014年3月26日数据为例,招收学历为专科的信用管理人才岗位有47个,其中对工作年限没有要求的有22个。尽管招聘的岗位不多,但我们培养的信用管理毕业生也不多,可是真正能走上这些工作岗位的毕业生却非常少。2012年在学院举办的一次招聘会上,曾经有一家机械公司专门为了信用管理专业的毕业生而来,公司需要招信用管理专员助理,可是最后的结果是没有一个毕业生被录用,除了学生自身的原因以外,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培养的信用管理人才与用人单位的需求匹配度不够:我们培养的学生没有很好地满足用人单位的招聘要求。
在与用人单位沟通并做了大量市场调查后发现,几乎每一个招聘岗位,都会有其他的专业要求,而信用管理技能只是岗位技能中的一部分。下面我们通过表格对几个典型岗位进行分析:
从上面所列的几类职位我们可以看到,想要成功应聘这些职位,除了掌握信用管理专业技能外,还必须掌握营销、法律或者财务的专业技能,对于高职类信用管理专业的学生来说,既要掌握信用管理的专业技能,又要具备足够的营销、法律和财务的专业知识,这是难以做到的。在信用管理人才培养方案中,配置了少量的财务专业课程,如《基础会计》、《初级会计电算化》等课程,营销类课程也开设《营销师(五级)培训教程》,但是学生仅仅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是无法达到上述岗位中的要求的。因此,在人才市场上就出现了用人单位招不到需要的信用管理人才、毕业生找不到专业对口的工作等现象。
三、如何对信用管理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
根据调查结论不难发现,大部分信用管理岗位需求中,都有对财务类知识技能、营销技能的要求,因此,高职院校信用管理专业培养模式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改革:
(一)在现有信用管理专业教学中加大财务管理及其他相关课程的比例,提高学生的综合信用管理能力。
我们发现,很多企业在招聘信用管理人员时提出“具备一定的财务分析能力、熟悉相关财务软件、准备融资资料、开展客户信用调查、收集信用信息、制定信用政策”等要求,这给高职院校信用管理专业提出了新的教学内容。当前,社会上小额信贷公司大量出现,通过走访调查我们得知,小额信贷公司的业务员是比较典型的信用管理人才。这类公司要求业务员在放贷前,对借贷小微企业的账目进行查验,实际上就是对客户进行信用调查,其中工作之一就是从账面上了解借贷企业的经营状况。业务员想通过账目查清企业的真实状况,必须具备较高的财务知识和查账技巧,这正是现有信用管理教学当中所缺乏的。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发现目前信用管理专业的学生基础财务知识较为薄弱,这个专业开设《基础会计》、《中级财务会计》和《会计电算化》等三门财务类课程,但是通过给他们讲授《财务报表分析》这门课程,就能明显感觉到学生在财务知识方面的欠缺。我们建议在财务类教学过程中增加学习的强度与深度,以此切实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财务分析能力。
另外,多数公司的初级信用管理人员实际上在从事销售或与销售密切相关工作。比如大型工程机械销售公司,绝大多数客户都是贷款购货。这种销售模式需要销售人员对客户的信用度进行售前调查。售后,销售人员还担负着维护客户的职责。这些工作岗位必须具备必要的沟通、交流技能。在教学中,可以开设《营销实用礼仪》、《市场营销实务》等课程,增加学生的就业渠道。
(二)在财务管理专业增设《信用管理基础》等相关课程,达到间接培养信用管理专业人才的目的。
当前大多数财经院校都开设财务管理专业,该专业生源多、质量高。在高职类财务管理专业开设的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综合能力课程和专业拓展课程中,都是紧紧围绕会计、出纳、财务管理等方面开设的,没有任何一门课程涉及信用管理工作岗位所需要的知识与技能,这导致培养的财务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在应聘信用管理类工作岗位时,不具备企业要求的“建立客户信用档案、完成客户的资质审核及信用状况评估、收集信用信息、应收账款催收”等信用管理相关技能。
由过去几年对于《信用管理基础》这门课程的开设情况来看,相应的教材可以选择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出版的《信用管理师(国家职业资格二级)》,或者其他信用管理专业的教材,以《信用管理师(国家职业资格二级)》为例,教材内容包含:
从以上内容看来,这门课程能较全面涵盖信用管理专业的基础知识。根据这几年的授课情况来看,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生之前进行过财务类专业基础课程学习,因此在学习信用管理课程时难度不大。
从广西人才网的《2013年度广西人才网联系统大中专院校毕业生供求情况分析》中我们得到以下数据:
可见财务/税务/审计/统计类这些热门职位竞争十分激烈,其人才供求比达到4.47,毕业生想在求职过程中顺利就业,就要增强竞争实力。经过信用管理课程的学习,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生在就业时,就能够有较为充足的信心和能力选择信用管理岗位,拓展就业岗位,同时也为那些从事财务管理工作的学生将来可能需要的信用管理技能打下坚实基础,为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作出贡献。
作为在一线教学岗位上的教师,我们的任务不仅仅是培养具备良好职业技能的学生,更是培养能够真正满足用人单位需求的学生。随着信用经济的发展和信用体系建设的推进,我们国家对于信用管理人才出现了一定的市场需求,信用管理已经成为新的就业点。针对当前高职信用管理专业出现的招生、就业瓶颈,我们提出对信用管理专业的培养方式进行改革,以此解决用人单位招不到合适的人才、毕业生找不到相关就业岗位的矛盾,实现院校与学生的双赢。
参考文献:
[1]朱明.高职信用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6).
篇2
(一)如何健全建筑市场信用管理体系
一是政府相关部门要建立统一的信用信息监管平台。通过平台建设确保建筑市场各方主体行为信息的搜集整理、评价及时准确,并实现社会共享。同时,信用信息平台要作为建筑市场管理部门的办公平台,日常对建筑市场主体行为管理和检查结果要实现与平台数据同步,充分发挥两场联动作用,即将建筑市场管理和施工现场管理联动,将建筑市场和现场的失信、违法违规行为记录及时纳入信用平台,对建筑企业或从业人员做出全面信用评价;通过平台向社会公布评价结果或等级,形成“一处失信处处受罚”的市场环境,以此推进建筑市场诚信制度。二是要以政府对市场主体守法诚信评价为前提和基础,积极推进综合信用评价。对建筑企业进行综合信用评价是以市场为主导,以守法、守信、守德、综合实力为基础进行的综合评价。具体评价指标由相关协会指导社会中介信用机构研究制定。
(二)横向完善建筑市场信用管理体系
一是加强宣传教育,提高信用意识,为诚信奠定文化基础。加强对公民、企业进行诚实守信教育的力度。对企业、个人及银行的信用进行评级,促进它们在经营活动中始终坚持讲信用、守信用及履行信用契约,保持良好的信用状况。二是加强信用法规建设,建立和完善信用信息传导机制和失信约束惩罚机制。必须依靠扎实的、符合市场规律的原则,依靠全社会的力量共同促进建筑市场信用制度体系的完善和发展,以达到制约和惩治失信行为的目的。同时,还需建立守信奖励制度。三是加强政府引导,行业自律。政府推行信用制度体系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关键,建筑市场信用制度也是转变政府职能改革、转变管理模式、缩减政府部门裁量权、提高政府公信力的重要举措。市场信用体系不仅要发挥政府管理职能,还要加快建立健全、完善信用法规体系建设,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监察力度,构建激励机制,着力创建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充分发挥市场的调解能力。建立有针对性的、科学的具体评价指标。
二、探索建筑市场信用评价体系的科学性
收集整理建筑市场主体行为是信用体系管理的起点。健全企业信用数据征集制度必须建立多种征信渠道,开展征信活动,进行企业信用资料库建设。信用评价阶段是信用管理的核心。这一阶段主要是信用评价的主体,可以是政府行政机构、信用中介机构或行业协会等,通过此前收集的数据,选择合适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恰当的信用评级方法,最终对评价客体即被评企业或个人的信用做出恰当的评价。
(一)信用评价体系常用模型
1.特征分析模型。特征分析作为目前国外信用评级机构在信用管理工作中使用较为普遍的一种分析模型。该模型的主要用途就是对所要评价分析的客户的信用状况做出综合判断和评估,并以量化的方式对所评价客户的信用等级做出评定。特征分析的技术理论涵盖了被评价客户经营实力的重要指标。该模型将定性或定量的特征全部进行定量处理,将一些模糊的或直觉的、感观的印象和信息指标变为确定指标,使信用分析更加精确、直观和易于理解。2.5C模型。5C法主要考察企业的品德、赢利及还款能力、资本实力、抵押品和经营环境。在我国综合类企业信用评估中,采用5C引申出来的五性分析法来评价企业信用状况。所谓五性,即安全性、收益性、成长性、流动性和生产性。具体到实际的信用评级体系中,评级要素一般包括管理能力、偿债能力、营运能力、获利能力和发展能力等。3.骆驼分析模型。骆驼评级体系是目前美国金融监管机构对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经营机构的业务经营状况、信用状况等数据进行的一整套规范化、标准化、制度化和指标化的综合评级制度。骆驼分析模型包含5项考核指标,即资本的充足性、资产的总量、资产管理水平、利润水平和资产流动性,采用五级评分制来评定商业银行的经营状况及管理水平(一级最高、五级最低)。骆驼评级方法因其有效性已被世界上大多数国家所采用。
(二)建立适合国情的信用评价体系
近年来,我国已在建筑市场信用信息的归集和使用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目前,部分省市在工程招投标中简单地应用各种信用信息,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并没有真正客观地反映企业的综合信用程度。为此,在初步应用信用数据的基础上,通过对施工企业的多方面征信,深入研究建筑业企业信用评价指标体系,建立信用定量考核和评价标准,确定信用评价模型,根据5C模型和3F模型的思路,并结合其特殊性,形成完整的建筑业企业信用评价体系,以此建立起建筑业管理与信用管理的长效机制,使信用管理成为推动建筑业健康发展的内在动力。根据我国建筑市场和建筑业的企业特点,信用评价内容可分为对建筑业企业自身经营能力、资产充足度的评价;对其承担建设项目履行合同能力、履行行为的信用评价两大类。企业基本情况按照目前国内外成熟的企业信用评价体系,按照信用评价工作的可执行性、可实践性和可区分性,对建筑业企业的评价内容可分为企业经营能力、财务状况、技术能力及获奖受罚记录等几个方面。
现场履约行为记录,结合当前我国在工程建设招投标活动及履行项目合同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主要问题及社会反馈建筑行业的问题,可分为市场交易行为、质量控制行为、安全控制行为、文明施工控制行为、劳务招募和使用行为以及承包合同履行行为6个主要方面。建筑业信用评价体系指标的设立实现了工程建设现场与招标投标活动的有效联动,将建筑业的企业施工现场各种行为表现纳入企业综合信用评价体系,通过对工程质量、安全生产的监督,以及对建筑市场的检查、劳务用工分包情况等,由各建设行政管理部门、建设业主单位和分包单位,将各种行为作为指标进行量化,然后对评价对象进行综合评价计分,最终将通过量化评价的结果运用到招投标活动中的评标定标环节,实现从“两场脱节”到“两场联动”的彻底转变。这样做必将促使企业改变以往注重招标市场经营、轻视工程管理的行为,以利于信誉良好、施工现场管理好的企业中标,以利于引导企业注重标后管理,踏踏实实搞好项目本身,认认真真做好多方主体评价行为,注重长远发展。
三、探索创新建筑市场监管手段,建立“守信激励、失信惩戒”的信用管理机制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必须通过全面深化改革,推行在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的实践基础上,始终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各个环节上来。信用体系建设要从长远着想,科学规划,也要立足当前,从现在做起。总理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部署加快建设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构筑诚实守信的市场经济环境。建筑市场信用体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石”。加快建立建筑市场信用体系,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础性工程,既有利于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规范市场秩序、降低交易成本、增强经济社会活动的可预期性和效率,又是推动政府职能转变、简政放权、做好“放与管”结合的必要条件。因此,按照“守信激励、失信惩戒”的信用管理机制,在行政许可、市场准入、招标投标、资质资格管理、工程担保与保险、评优表彰等工作中,应当将信用信息作为依据或参考。同时,考虑鼓励社会投资项目在工程发包过程中使用信用评价结果,查验信用主体的信用状况。
四、加快建筑市场信用体制立法工作
篇3
办公室用电管理新规定一为了加强办公室电源的管理,做到节约用电,减少办公室能源开支,现就办公室各用电设备作如下规定:
第一、注意节约用电,不用时随手关灯,人少时关闭部分照明灯。公司所有办公场所要根据光照度的变化和实际需要开关照明灯。白天一般不准开灯办公,杜绝长明灯现象(特殊批准的除外);离开办公室时要关好电灯,关好门窗。
第二、下班后,要自觉关闭办公室空调、电灯以及办公电脑(包括显示器)等所有用电设备,以杜绝浪费。尤其是最后一个离开办公场所的,有义务对该办公室的电器设备是否关闭进行检查,若电器设备开启,应立即关闭。做到人走关灯、关空调及其他用电设备。
第三、空调开启后不可开门开窗办公,离开办公室时要关好空调、关上门。夏季室温不高于25℃时(室内温度),冬季气温不低于12℃时(室内温度),均不可开启空调设备。
第四、办公室严禁乱拉、乱接照明灯具,严禁更换和乱接电源、插座等违章用电行为。 第五、不得擅自改装、加装、拆卸供电设备等违章用电行为。禁止私拉、私接电源线、宽带线和照明工具,需要时应向公司申请办理。
第六、严禁在办公场所内使用任何个人大功率耗电设备,不准有明火。
第七、禁止任何损坏空调、开关或灯具等用电设施的违规行为,如有违反规定造成损失或事故,除加倍赔偿外,要追究相应责任。
第八、公司员工发现用电隐患应立即处理,并将处理结果报至相关部门。 第九、本制度自之日开始执行。
以上规定敬请各位同事积极配合和遵守,避免不必要的能源浪费,为公司的开源节流做出自己的贡献。
由于空调用电量较大,使用频繁,另单独规定空调的使用制度。
办公室用电管理新规定二为贯彻公司节能降耗、降低生产成本、精细化管理的精神,特制定公司的用电管理制度。各部门务必层层分解、落实到责任人,并将责任区、责任人、监督人和开关时间张贴上墙。
一、 各部门责任区划分
1、 生产部责任区:
(1)、负责生产线从石灰石破碎系统到水泥库顶系统的车间照明、室外照明(包皮带廊架等的照明)管理,还包括页岩(混合材车间)、粉煤灰添加系统、空压机房、循环水泵房的照明管理;
(2)、中控楼二楼楼梯间至中控操作室通道照明、中控室照明、生产部办公室风扇照明、中控楼二楼会议室照明风扇管理;
(3)、办公室电脑管理;
(4)、中控室空调的管理;
2、 机电部责任区:
(1)、机修的焊机管理(机械);
(2)、机修的风扇管理(机械);
(3)、总降、厂区及电气室照明管理(电气);
(4)、总降及电气室空调管理(电气);
(5)、车间仪表电控室照明、空调管理(电气);
(6)、办公室风扇、饮水机、照明管理;(电气)
(7)、车间检修照明的管理(包括检修行灯和车间室内照明)(检修部门);
3、 质量部责任区:
(1)、中控楼一楼通道、大厅、厕所的照明管理;
(2)、中控楼二楼楼梯间至厕所的照明管理;
(3)、质量部办公室风扇、饮水机、照明管理;
(4)、质量部烘箱、加热炉管理
(5)、办公室电脑管理;
4、 销售部责任区:
(1)、销售部地磅秤(包括矿山破碎车间地磅秤)的照明管理、销售开票大厅照明管理;
(2)、销售部办公室风扇、照明管理、饮水机管理;
(3) 、销售部电脑管理;
5、供应采购部责任区:
(1)、负责库房照明管理;
(2)、供应采购部办公室风扇、饮水机和照明管理;
(3)、库房办公室电脑管理;
(4) 、供应采购部办公室电脑管理;
6、公司综合办公室责任区:
(1)、生活区室外照明管理;
(2)、生活区宿舍用电管理;
(3)、办公区室外照明管理;
(4)、厂区门岗室内室外照明管理;
(5) 、食堂照明及风扇管理;
7、财务部责任区:
(1)、办公室风扇、饮水机和照明管理;
(2) 、办公室电脑管理;
二、公司用电管理措施
1、 室外照明用电管理办法
(1)、车间室外照明管理:早上关闭照明时间为7:30前,下午开灯时间为20:00后。
(2)、厂区道路照明管理,与第(1)条同。
(3)、办公区生活区室外(包括门岗)照明管理:早上关闭照明时间为7:30前,下午开灯时间为20:00后。
(4)、特殊情况另行通知。
2、 室内照明用电(包括机修车间、库房)
(1)、车间室内照明管理:早上关闭时间为7:30前,下午开灯时间为19:30后;
(2)、车间内光线不足,需要提前开灯或延迟关灯的由生产部提出申请,节能降耗小组同意后再执行;
(3)、车间设备检修或其他需要临时照明的,但设备检修完毕后必须由检修部门及时关闭检修电源或检修照明;
3、 地坑照明用电
(1)、地坑内的照明满足设备巡检需要,照明适度;
(2)、长时间停机(停机在24小时以上),必须关闭地坑内的照明;
(3)、地坑内的照明和地坑外的照明控制开关必须分开;
4、 中控楼、办公楼用电管理
(1)、中控楼通道照明、一楼大厅照明和楼梯间照明管理:早上关闭时间7:00前,下午开灯时间为19:30后;
(2)、中控楼二楼会议室照明、风扇管理:使用完毕会议室离开时随手关闭;
(3)、中控控制室照明管理,在光线足够的情况下,尽可能关闭照明;
(4)、中控楼各部门办公室照明,白天在光线满足情况下,关闭照明,风扇、照明在人离开时随手关闭;
(5)、所有办公室(中控室、工程师站除外)的饮水机、电脑在下午下班后必须关闭;
(6)、公司办公楼:
a、办公楼一楼大厅、一楼通道、销售开票室照明管理:早上7:30前关闭,下午20:00开启;
(7)、中控楼空调管理:
a、环境温度低于26℃、环境温度(冬季)高于15℃时,禁止开空调;
b、空调开启时,冷风温度设置不低于25℃,空调热风温度设置不高于20℃;
c、空调开启时必须关闭门窗;
5、 总降、车间电气室用电管理:
(1)、总降、车间电气室环境温度低于28℃时,禁止开启空调;
(2)、空调开启时,冷风温度设置不低于26℃,空调开启后必须关闭门窗;
(3)、电气室电缆沟必须用沟盖板、绝缘皮带进行封闭;
(4)、总降压站照明:白天全部关闭(检修时除外),晚上无人时关闭照明;
(5)、车间电气室照明:早上7:30前全部关闭照明(检修除外),下午19:00后开启每个电气室的应急照明(每个房间开启1~2个照明,由电气完成改线);
6、 其他
(1)、维修用焊机在检修结束后必须立即关闭电源;
(2) 、检修完毕后立即关闭检修用照明电源、关闭检修用工器具电源;
三、督查部门
1、 公司成立专门的节能降耗督查小组,负责督查公司节能降耗落实情况,并负责按照处罚的条款执行处罚;
2、 节能降耗小组根据季节变化,及时调整开关照明灯的时间要求,并将调整后的时间发至各部门执行
四、 处罚细则
处罚责任人为公司各责任部门。
1、 照明灯发现未按规定时间关闭处罚2元/盏/次;
2、 风扇、饮水机未按规定要求关闭处罚5元/台/次;
3、 电脑未按要求关机处罚10元/台/次;
4、 空调未按规定要求处罚10元/台/次;
5、 维修用焊机未按规定使用处罚10元/台/次;
五、公司用电管理制度解释权
公司用电管理制度解释权归公司节能降耗督查小组;
二零xx年五月十五日 四川省白鹤滩水泥有限公司
办公室用电管理新规定三一、 本办法用于公司所有办公用电范围。
二、 部门用电由各部门负责人负责管理,行政办负责监管检查。
三、 各部门工作期间必须履行节约用电义务。平时应注意加强节约用电科学知识,提高全员节约用电意识。
四、 各类灯具、空调、饮水机、电脑、复印机、风扇、取暖器等日常用电管理对象。
五、 办公区用电实行各部门专人负责制,各部门各自负责本区域内的用电工作。
六、 注意节约用电,不用时随手关灯,人少时关闭部门照明灯。不准在办公室里使用任何个人用电大容量电器,不准有明火。公司所有办公场所要根据光照度的变化和实际需要控制开关照明灯数量;办公室白天办公不开灯,特殊情况除外。杜绝长明灯现象。不需要使用照明灯、风扇或空调时立即关掉开关;离开办公室时要关好电器开关、关上门。
七、 禁止私拉、乱接室内线路和宽带网线。办公室严禁乱拉、乱接电线及照明灯具,严禁在办公场地使用电暖气、电热器、电饭煲、电磁炉等大功率耗电设备,需要时应向行政办申请办理。
八、 办公室无人时,不允许空调、电扇空运转。要减少空调等大功率电器的使用时间,合理设置空调温度,夏季空调控温一般不低于26℃,做到人离空调关,在下班前20分钟务必关闭空调。严禁开着门窗开空调,冬季5℃以上不得使用空调制热。
九、 办公室内饮水机设备,下班后要及时关闭。
十、 禁止碘钨灯取暖,每台取暖器须责任到人。
十一、 用电部门发生故障时,要立即通知物业部电工,不得私自处理,部门无电工的,报行政办安排解决。
十二、 下班后,非工作原因不允许在办公室逗留及上网。请各部门工作人员尤其是当日值班或最后离开工作场所的,要自觉关闭空调、电脑、复印机、照明灯等所用用电,以杜绝浪费。
十三、 因工作需要晚上加班的,自备小风扇。特殊情况需要开空调的应先报行政办备案,经批准后方可开启。夏季室温不高于30度,冬季5度以下,不可以开启空调设备。
十四、 结合公司安全情况,行政办将不定时、不定期对各部门区域用电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对于违反上述规定的,第一次提出批评,并扣部门责任人及当日值班人员工资**元;第二次做出书面检查并扣部门责任人及当日值班人员工资***元;第三次,解除与其劳动合同。
十五、
篇4
关键词房地产市场主体信用分析
房地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在我国经济建设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由于房地产开发市场主体———建设、设计、施工、监理单位的信用缺失,影响了工程竣工验收、按期交付使用、顺利办理产权,损害了购房业主的合法权益,给房地产开发监管部门———政府职能部门带来很大的工作量和工作难度,给政府监管提出很高的要求。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日益完善,要求政府致力于营造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因此,加强政府监管、建立和完善信用制度至关重要。
1房地产开发中市场主体信用缺失的主要表现
为了加强对城市房地产的管理,政府职能部门在建设项目前期阶段实施行政许可,并负有后续监管的责任。由于行政机关实施行政许可是建立在申请人对其申请材料实质内容真实性负责的基础之上,因此,不再对有关数据进行计算,如规划主管部门核发《工程规划许可证》时,不再对建设单位报送的施工图建筑面积进行核算,使得机会主义者有空可钻,提供虚假数据。而且,行政机关存在重审批、轻管理的现象,使得建设、施工单位有机会随意变更规划指标。目前,我国房地产开发中各市场主体信用缺失,主要体现在:
(1)违法建设。体现在不按项目基本建设程序办理相关的行政许可手续,前期手续不齐全,产生工程质量安全隐患。
(2)前期阶段。体现在有些建设单位虚报建筑面积,施工图实际的建筑面积大于申报《工程规划许可证》的建筑面积;办理《工程规划许可证》的图纸不是经过审查的图纸,造成两套不同图纸而超建的现象;绿地率达不到规划要求。
(3)实施阶段。体现在有些建设、施工单位在实施项目过程中有意无意地违反设计条件,如擅自变更轴线位置、加层建设,使得实际建筑面积超过《工程规划许可证》核准的面积。
(4)竣工阶段。体现在有些建设单位携款逃跑、下落不明,建设项目无法按正常程序办理验收手续,导致购房人无法办理产权证,有些还给物业管理带来“后遗症”。
2信用缺失原因的经济学分析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上述现象的产生与市场监管机制不健全、人的机会主义倾向和有限理性有关。
(1)从制度经济学的角度分析信用缺失的原因。从制度经济学角度来看,信用缺失的本质是经济人的机会主义行为倾向。按照威廉姆逊的定义,机会主义倾向指人们借助不正当的手段谋取自身利益的行为倾向。目前,政府管理不到位给机会主义者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房地产开发周期长、环节多,参与的市场主体多,管理部门多,由于管理部门之间缺乏有机联系,而且存在“重审批轻管理”现象,使得管理措施得不到有效落实、管理制度不健全,出现管理真空地带。行政管理的缺位,使市场主体的失信行为有时不会被发现,即使被查实,也只须交纳罚款,而罚金数目远远低于其所获得的经济收益,起不到强有力的威慑作用。市场主体选择不诚信,却得不到惩罚,仍能获得额外的经济效益,说明我们目前的制度安排有利于不诚信的行为。
根据制度经济学理论,尽管房地产开发主体的机会主义行为不可能完全根除,但是可以通过制度建设,依靠内部和外部两种强制力来约束市场主体的行为,增加市场主体信守诺言和履行承诺的可能性。
(2)从信息经济学的角度分析信用缺失的原因。从信息经济学的角度来看,信息不对称是房地产开发中市场主体失信的根源。信息不对称,使市场主体机会主义倾向得以显现,这种倾向分为事前、事后两种,事前称为逆向选择,事后称为道德风险。
在前期报批阶段,非对称信息将导致市场主体的逆向选择。例如在报批《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时,建设单位知道审批部门不核算建筑面积,出于机会主义的动机,虚报建筑面积;而建设单位在过去有虚报建筑面积的行为,但行政管理部门对此并不知情。这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一是房地产开发周期长,同一单位可能会有多个项目交叉运作,存在前一个项目未竣工验收,后一个项目又进行前期报批;二是房地产开发企业数量多,有些是专门为项目开发而成立的项目公司,行政管理部门很难判断A公司的失信行为是否应记到B公司头上;三是有些建设审批权下放,市、区两级审批机构难以知悉某市场主体过去是否存在失信行为。
在建设阶段,非对称信息将导致市场主体的道德风险行为,即管理部门难以监督市场主体的行动而导致的风险。管理部门管理的目标侧重于全局性,重在培育诚信市场,对具体项目的管理大多采取抽查的方式或对违规行为的处罚。市场主体可能利用这个管理漏洞,随意变更规划指标,给建设项目竣工验收、按期交房、产权办理等方面留下后遗症,严重损害了购房业主的合法权益。
尽管市场主体存在机会主义倾向,可能产生失信行为,但市场主体选择守信还是失信,是个博弈的过程。如果其失信的短期利益所得大于长期利益损失,他会选择失信。目前对市场主体失信行为的处罚机制促使市场主体选择失信。例如超面积建设,以厦门为例,超建1m2,规划管理部门依据规划法律规章对违法建设单位进行处罚,处罚标准按违法建设部分土建工程造价的60%即180元/m2;土地部门要求建设单位补交超建部分的土地费用,房地产售价在5000元/m2左右,收入与费用相抵,仍有3000元/m2以上的盈余,超建的效用太大了。
因此,需要建立一种机制,使失信受损、守信受益,让人们真切地认识到诚信可以给自己带来利益,是一个永远受用的无形资产。
3解决思路
为解决上述失信行为,维护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可通过政府监管、行业自律和社会监督等形式,规范市场主体的行为,建立以法律为保障、道德为支撑的有效管理体系。
(1)建立系统、完善的行业信用法律体系。我国出台了一系列的房地产开发管理的法律规章,但这些法律规章并非专门针对信用,对企业的信用行为没有建立起与“规范授信、平等授信机会”相应的法律准则和约束体系。而且,目前并没有一个社会信用服务机构的综合管理部门,各系统的信用信息得不到有效整合,没有形成一套有效的监管机制。因此,我们必须加快信用立法步伐,制订行业信用方面的专门法律,并建立有效整合信用信息的综合管理体系,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创造有法可依的法律环境。
(2)加强建设项目前期审批管理。对建设单位虚报建筑面积、设计单位超面积设计的情况,可以通过加强政府审批、审查部门间的协作,共享建设审批成果来加以解决。即在施工图审查机构进行施工图技术审查时,审图机构除对施工图进行结构安全和强制性标准、规范执行情况进行审查外,还应对建筑面积进行核算,确认是否超过规划局批准的建设工程方案所核定的面积指标。建设单位报批《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时,必须同时提供施工图审查机构核算的建设面积,作为规划部门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面积控制的依据。规划部门确认施工图审查意见书的面积与《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批准的面积一致时予以发放批文。对出现两套不同图纸而超建的现象,可以通过完善施工图审查的操作办法来加以解决。
(3)加强规划放样验线的批后监管。为减少擅自变更轴线位置而导致建筑面积增加的行为,很多地方增设±0.00验线环节,要求建设单位将±0.00验线资料报送规划管理部门盖章确认后才可进入下一道工序,这样再加上测量所花的时间,整个时限较长,影响了工程建设进度。而且由于±0.00验线不属行政审批事项,增设±0.00验线环节,有以加强行政管理之名、滥行行政审批的嫌疑。
(4)加强违规查处力度。有效发挥法律和市场机制对失信行为的双重惩罚机制,营造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切实保护守信企业、购房业主的合法权益,为房地产开发中各市场主体信用制度建设奠定基础。对违法、违规的市场主体的行为,包括设计单位不按相关管理部门批准的立项、规划等批准文件及方案进行施工图设计,建设单位对设计、施工、工程监理等单位提出超建、扩建等违反规划指标要求的或不办理建设项目前期手续,施工单位不履行监管职能或监管不到位,目前法律规章均有明确的罚款、降低资质直到清除市场等处罚规定,关键在于行政执法机关能否掌握到失信行为,并严肃查处。
(5)加强和完善信用信息的披露。在市场经济中,加强和完善信用信息完善披露制度,增强信用信息的透明度,可以有效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对房地产开发过程中各市场主体信用行为记录进行记载,任何市场主体有失信行为,就会进入信用记录系统,并将失信企业列入黑名单曝光,公众通过高科技手段,可以很便捷地查到这些不良记录。这些信用信息也应迅速传递给招投标管理单位,各专业招投标评标企业信用时就有了更为直接、客观的依据,将影响到投标企业是否中标。
(6)充分发挥各行业协会的作用。行业协会是行业性、自律性的社团组织,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活动中的一个重要中间组织,具有协调市场主体利益、提高市场资源配置效率的功能。行业协会目前主要做好以下三方面的工作:一是通过宣传政府政策、法律法规来约束企业的行为,督促企业依法开展经济活动;二是负责“政府不该管、但又需要有人管的事务”如行规行约的制定,并负责执行和监督,促进行业诚信服务;三是协助政府从事行业管理,如为加强±0.00验线报备工作的监督管理,可委托建筑行业协会建设监理专业委员会对验线工作进行督促抽查。
篇5
企业改革一直是我国改革开放的焦点,而建立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被视作企业改革的核心。中国加入WTO后,企业在外部压力和内在动力的驱使下,已经加快了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步伐,以便参与国际竞争。现代企业应是以其全部法人财产,依法自主经营、自负益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自我完善,对出资者承担资产保值增值责任的法人实体。根据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以及管理科学的特征,作为企业管理中具有特殊作用的财务管理,其地位和内容已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其财务管理的内容已不再是按国家的财务制度、法规管好、用好资金,体现其监督的职能,而是以资金筹集、合理配置及风险防范为主要内容的管理活动。因此,必须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出发,进行财务管理理论创新。
一、企业管理创新下财务管理理论创新的思路
(一)企业财务管理理论框架创新的着眼点
有关财务管理的理论知识很多,哪些可以作为理论框架的元素,理论框架应包括多少元素,它们是什么关系,确定这些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科学地解决这些问题,还得从企业财务管理的实践着手,这是因为财务管理理论是人们基于对财务管理实践活动的认识,通过思维活动对财务管理理论构成元素及其排列和组合方式所作的界定。其功能在于界定财务管理理论的覆盖内容与容量,揭示其内部各元素之间的内在逻辑结构与层次关系,梳理财务管理理论研究的基本脉络,指导和推动财务管理实践的发展。
(二)构成新的企业财务管理理论框架的元素
以企业财务管理的实践为出发点,可以归纳出新的企业财务管理理论框架应包括如下元素:财务管理环境、财务管理目标、财务管理假设、财务管理的性质、财务管理职能、财务管理主体、财务管理客体、财务管理内容、财务管理观念、财务管理原则、财务管理方法、财务管理体制。
二、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创新
财务管理的发展史告诉我们,财务管理发展的动力来自财务管理环境的变迁,财务管理目标作为财务管理理论的逻辑起点,将对财务管理环境的变化做出直按反映。在明确了新的企业财务管理理论框架所包含的元素以及它们在整个财务管理理论中的地位、作用、互相之间的内在关系后,就要分析各个元素在我国加入WTO后新的历史时期的变化,它们是企业财务管理理论创新的重点所在。
(一)财务管理目标将趋于多元化
这主要是因为,加入WTO后扩展了企业资本的范围,同时企业的资本结构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物质资本的地位相对下降,而知识资本的地位上升,知识资本将成为决定企业乃至全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是决定社会财富分配的最主要的原因。不同资本所有者对企业均有经济利益方面的要求,这一重大变化决定了企业加入WTO后其经济利益将不仅仅归属于股东,而且归属于“相关利益主体”,例如债权人、员工、顾客等。因此企业财管理目标不仅要考虑财务资本所有者资本增值最大化、债权者偿债能力最大化、政府的社会经济贡献最大化,还要考虑人力资本所有者薪金收入的最大化。总之,财务管理目标应由“一元化”向“多元化”转变。
(二)财务管理目标更注重社会责任
过去由于物质资源的稀缺性等原因,使得企业目标结构中的社会目标和经营目标之间总是表现出一定的此消彼长的关系。而加入WTO后,由于知识资源在全世界范围流动的加快,且知识资源与物质资源有明显的差别,知识资源具有的共事性和转移性,使企业与社会的联系更加广泛而深入,从而使企业的成败在更大程度上依赖于社会对知识形成和发展所做出的贡献,企业出于自身发展的需要必须重视其社会责任。同时,知识资本所带来的科技创新及其成果转化,能够解决以往因技术能力而无法解决的外部经济问题。
三、企业财务管理内容的创新
我国现行财务管理的内容,主要以日常财务管理工作为主,日常财务管理又以现金、应收应付款、存货等营运资金的管理为主,企业筹资和投资、企业资本结构、财务风险控制以及财务分析等所占比例较低,财务管理无法从大局上对企业经营状况予以把握。企业要在“入世”后的新环境下能站稳脚根,必须全面拓展企业的财务管理内容。
(一)国际财务管理成为不可或缺的内容
国际财务管理是顺应经营战略国际化而产生的。企业置身于国际大环境中谋划经营战略,企业财务管理自然也应从国际化的角度来加以配合,并抓住大量外国资本涌入中国市场的契机,积极寻求与外资合作,提高管理水平,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优化法人治理结构。“入世”后,企业要参与世界经济大循环,步入世界经济大舞台,就必须充分利用外国的资金和资源以及技术和人才,发挥我国劳动力众多的优势,生产优质商品,打入国际市场,加快现代化步伐。因此国际经济活动的发展,必然伴随着国际间的资金运动,加强国际财务管理已成为“入世”后涉外经济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
(二)风险管理成为重要的内容
无论是筹资还是投资,都必须重视风险管理。在融资方面,加入WTO后,筹资渠道日益增加,其品种将丰富多彩,特别是风险投资基金将成为主要的筹资渠道。企业面对如此丰盛的大餐,切不可饥不择食,而应当结合本企业的实际情况,深思熟虑,谨慎控制财务风险,恰当选择资本结构,重视资产负债上的风险收益分配,使企业财务状况一直保持良好态势,以增加对外部风险的抗衡能力。在投资方面,由于国际金融市场上存在着外汇风险、利率风险和通货膨胀风险、东道国政治风险与法律政策变动风险,各种风险相互交错,共同影响企业财务决策,企业在投资决策时必须做好风险管理。
(三)无形资产的管理成为重中之重
加入WTO后,最重要的生产资料不再是资金、设备和原材料,而是人的知识。知识正成为真正的资本和首要的财富。在即将到来的知识经济时代的经济活动中,知识作为一种生产投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知识投入可以部分代替物质投入,从而达到节约物质资源,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知识经济对企业经营的一个直接影响便是体现在人力资源和科学技术中的知识已成为经济发展的核心,无形资产在企业总资产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
四、企业财务管理方法的创新
加入WTO后,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强,金融市场的变化,使企业的财务管理活动自身出现了一些新特点、新要求,如财务管理的对象更加宽泛、复杂,财务管理内容更加丰富。快速变化的市场要求企业财务人员能迅速做出反应,因此企业的财务管理方法也会不断丰富和发展。
(一)财务管理中将更多的采用量化方法
随着运筹学、数学等为财务管理提供基础工具支持的学科的发展,为企业理财建立更加科学、合理的量化财务模型提供了支持,如定量预测、滚动预算、风险决策及不确定性决策等。特别是当跨国资本经营目标确定后,财务管理就要运用价值管理的方法,将经营目标进行分解、量化,做出实现经营目标的规划,为企业进行跨国投资与融资,优化跨国资本存量和流量,防范与控制外汇风险提供有用的财务会计信息。此外,旨在防范风险、提高效率的财务控制方法和包含人力资本、知识资本的指标在内的财务分析方法等也应引起足够的重视,以满足新的环境对于财务管理的要求。
(二)推行财务预算管理方法将排上议事日程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必须克服过去在管理工作中存在的消极依赖心理,要根据多变的市场状况,从企业战略目标出发,进行财务预算管理。财务预算管理通过编制财务预算表来规范和矫正企业的经济行为,把企业内部各部门、生产经营各环节有机联系起来,其目的是以预算求平衡,以平衡求发展,使企业经济行为更科学、更合理,从而实现财务目标。财务预算管理和传统财务管理相比有如下特点:一是从目标利润出发,按目标理论、销售、生产的次序编制,体现了从市场到生产的现代化经营策略;二是更突出对资金流量的管理,财务预算从编制到执行充分考虑了影响资金流入和流出的因素,考虑了筹资成本和偿债能力,实现了资金的高效流动;三是更容易考核各部门工作业绩,具有科学性和操作性;四是引进了各种不确定因素使财务预算的编制具有一定的弹性。
(三)信息技术的运用将更加普遍
信息技术(尤其是计算机网络技术)对企业财务管理方法的影响更加直接、明显,加强企业的信息化建设,逐步将网络财务融入到企业资源规划系统中,已经成为了人们的共识。网络财务是一种以因特网和电子商务为背景的在线理财活动。在网络财务环境下,企业可以实现实时报告和远程在线处理,可以实现财务与业务的协同处理,便于提高企业效率和竞争力,便于企业迅速整合财务资源以对市场做出快速互动的反应,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四)特殊的财务管理方法将会出现
篇6
高校学生心理档案主要有个体心理档案和团体心理档案。团体心理档案是在学生个体资料的基础上,对各个类别、层次的学生团体做出的归纳分析。在这里主要探讨以专业班级为主的心理档案管理的规范问题。
1 创设“个性化”学生成长轨迹档案
目前高校学生档案的记录往往局限于学生基本资料,学生心理档案也流于形式,记录学生的家庭基本状况和学生学习的基本情况。而反映学生团体心理即共性心理档案没有受到重视,对于创设“个性化”的学生档案也缺乏尝试。社会发展的多元化需要学生档案建设的个性化改革。
1.1 亲自记录心路历程。建立学生“个性化”的档案,是丰富高校学生心理档案的一个有效途径。现代的学生喜欢求新求奇,通过创设个性化的心理档案,可以激发学生参与档案建立的积极踊跃性。行之有效的方式,诸如可以让学生写“自我传记”,这样的传记写作使人人都有话说,而且比单纯的个人简历要生动形象得多,学生也乐意去写。主题可以定为“我的家庭”、“我的童年”、“我的梦想”等。这些主题自传写作经过收集分析后,可以成为掌握学生心理的重要借鉴资料。还可以以“班级日记”的形式为学生团体心理展示提供较好途径,记录形式可以多样化,可以就一个话题进行各抒己见,如对今天某一门课程、某一课堂、某一专业问题进行日记式的讨论,也可以记录自己的心情和对生活某一现象进行评论,等等,甚至也可以把自己想说的以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
自传写作和“班级日记”还能反映学生的写作文采,对于文采飞扬的学生可以适当引导其向这类相关职业发展。还有一些图“话”结合的日记,也表现了学生的多才多艺,可以有针对性地加以正确引导。
当然,这些一手资料需要相对保密才能博得学生的信任,才能保证学生内心独白和“小秘密”的真实性。同时也是对学生人格的尊重。因此,这些资料最好局限在小团体内保存。
1.2 接受心理测试资料的保存。心理测试是高校建立心理档案的常用方法和主要方法之一。大部分的心理测试需要在规定的短时间内,凭着第一反应进行测试。一些杂志网络登载的测试多半带有娱乐性质,需要去伪存真。科学的测试必须选择相关领域的专家编制的测试,包括智力、性格、就业等的专业测试题目。从测试的结果可以分析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心态、人际关系、自我认知水平和性格特征等信息。目前高校广泛使用的心理测试量表有:人格测量表如卡特尔16项个性因素测试(16PF)、智力测量表如韦氏智力测验、心理健康量表如90症状清单(SCL-90)、心理状态测量量表如情商(EQ)测试等。
事实上,一些企业的心理测试也适用于高校学生。目前高校开设的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对性格的认识。性格测试可以让学生充分认识自己,并有利于根据将来发展的需要进行自我性格改变,以利于自己将来的就业择业和长足的发展。
心理测试需要注意的问题有:参与指导测试的教师要专业,严格控制测试的时间,规范测试量表的及时回收和保证测试结果的保密等。只有这样严格程序和结果,才能保证测试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1.3 辅导员心理咨询和访谈。一些高校已经建立了成熟的辅导员心理咨询制度和访谈制度。在规定时间或者一个学期,对每个学生至少进行一次面对面的交流和心理困惑的了解。对于这种程式化的咨询方式,可以进行更加“人性化”的改变。诸如,辅导员以知心朋友的身份和心态与学生交流,不刻意创设交流场景,可以在校园偶遇的情况下,或者在班级公共活动时,或者以茶话会的形式进行自由畅谈。通过与学生的一些交流,记录反映学生个性如兴趣、性格等方面的资料。在这种环境下,学生心理一般不会刻意设防,便于拉近师生距离,消除学生的畏惧心理。对于敏感学生,要倍加关注,必要时不仅需要进行咨询访谈,还需要特殊关照和治疗。
1.4 教师与学生交流中记录学生心理和思想。这里的教师主要指专业任课教师。除了辅导员之外,学生接触频繁的就是专业任课教师。任课教师可以在专业课的学习中掌握学生在学习方面的心理状况。交流的形式也是多样化的,教师可以通过课堂提问、课堂讨论、课间聊天等方式,初步判断学生对于专业的兴趣和擅长与否。经过长期积累,这些档案经过分析,可以由专业教师对学生的专业优势进行指导,扬长避短,对学生将来的就业取向有极其宝贵的参考价值和指导作用。
1.5 现代技术下的网络资源档案。学生心理应该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利用现代技术可以较及时跟踪学生当前的心理状态。而且现代技术的普及,为高校建立学生心理档案提供更为便捷的方式。引进计算机和网络先进技术,通过网络平台建立计算机软件式学生心理档案。这是一种现代化电子动态心理档案,可以长久保存学生心理档案。
发达的网络使学生多数爱“宅”在网络上,面对面的交流正在被网络交流取代。学校可以通过网络聊天创设心理档案记录平台。这种聊天主要指可以以院系、专业、班级为单位建立起来的聊天群,如QQ群。在虚拟网络空间,学生容易抛弃一些思想包袱,畅所欲言。人在轻松自在的环境下更善于调节心情,缓解一些心理压力与问题。所以这种网络聊天不仅可以作为心理档案的来源,同时也能促使学生在这种团体公开状态下参照其他同学积极乐观的心态和多样化的观点,自我反省,改变一些固有的观念和心理,起到“一石二鸟”的作用。
微信弥补了QQ聊天的一些不足,可以在朋友圈里进行资源分享,在微信群里进行交流。通过学生分享交流的内容也能够发现一些学生心理趋向及性格特征。像对于各种类别:时事新闻、精美小品文、文化知识、心灵鸡汤、养生保健、美景旅游等关注度的差异,反映了学生个人兴趣存在的差异。这些都为团体档案的建立提供了宝贵资料。
2 学生心理档案的作用
2.1 学生心理成长印记的宝贵资料。高校的学生基本上都是长期离家住校的学生,独立性、自立性更强。没有父母的陪伴和监督,辅导员和教师自然成了监督、了解学生的最密切的“朋友”。师生之间的交流,以及学生对老师的倾诉都是宝贵的资料,需要及时记录成纸质或电子的资料存档。“班级日记”因为要时时记,天天记,所以比较细致完整记录学生心理的成长轨迹。同时这些宝贵的资料能够帮助学生明晰自己的兴趣、性格、能力等。有利于学生明确自己的未来发展方向和职业取向,从而发挥主观能动性,取长补短,完善自我。
2.2 学校管理可资借鉴的资料。通过心理档案,可以较为科学有效地判断和发现学生在高校中心理和生活学习上的突出问题和困惑。再通过剖析,挖掘具有研究价值的材料数据,对学生工作管理的量化,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有着重要的意义。当然,现在高校学生的就业问题也十分重要,建立学生档案,对学生的职业规划方向和就业范围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2.3 对症下药,帮助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对于在心理档案中发现的一些特殊群体,如特困生、单亲家庭的学生或者性格内向不善交往的学生,他们心理往往或多或少存在一些问题,通过给予这些特殊学生群体以特殊的关照、指导和干预,有的放矢,对症下药,使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2.4 探讨树立健康心理的可靠参考资料。学生心理档案比较特殊,不像其他文件资料,除了学生的基本信息以外,需要定期更新,一个学期或者一年进行一次更新测试,形成流动性档案。尤其对团体档案的观察,可以通过档案中反映学生的共同心理来制定健康心理培养方案。所以,高校学生心理档案的建立是心理教育者动态监测学生心理状态变化及检测心理教育效果的有效手段和途径。
篇7
失信成本的高低与各国的文化传统、政治经济体制构成、经济发展水平、法制建设、信用制度等密切相关。当失信成本小于失信收益,失信行为有利可图时,经济主体有可能选择甚至主动选择失信行为,失信现象就会大量发生;而当失信成本大于失信收益,失信行为无利可图,并可能给行为者带来损失和制裁时,经济主体就会根据趋利避害的原则,尽量避免失信行为,从而促进信用环境的好转。
当前,我国失信成本偏低直接导致了失信现象的泛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是体制改革滞后。经济机制不完善,失信的经济成本太低
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有良好的经济体制与之相适应。这种体制能够使失信者受到制约,使守信得获得收益。而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的初阶段,市场经济体制与运行机制还不够完善,很难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经济体制的不完善主要表现在产权模糊,从而导致收益不清,经济主体往往不必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也不能从经营活动的信誉中获利,有时反而能从失信中得益。这种经济失信成本的偏低的现状,致使的经济环境恶化,助长了市场信用失信的猖獗。
2是失信得不到应有的法律制裁。失信的法律成本偏低
法律作为市场经济运行规则的最高维护者,直接规范着社会中每一个行为主体的具体行为,具有较强的权威性和约束力。信用这一商务行为的基础理念,也需要法律来维护。
近些年来,我国虽然在法制建设方面卓有成效,但从总体上来看,在保障信用经济运行方面的立法还不够完备。这种法律对契约关系的维护、对债权人的保护作用不强的现状,势必给失信违法者以可乘之机,助长了他们通过不正当手段和非法交易来谋取高额利润。从另一方面来看,在商务信用立法不够完备的基础上,执法也不够严格,经常是有法不依,这就使得某些失信者的违法行为得不到适度的法律惩治,这种失信法律成本的偏低的现象,极大的助长了某些商人通过失信来谋取暴利。
3是道德规范的约束力弱化,失信的道德成本大大下降
篇8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食品安全信用信息是指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在生产经营活动及政府监管过程中,依据法律、法规、规章和约定履行义务的意识、能力和行为结果的记录。
第三条市食品安全委员会负责本市食品安全信用建设,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负责具体组织实施工作。
第四条本办法适用于本市辖区内食品安全信用信息征集、披露和管理。
第五条本市确定如下行业纳入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
(一)肉制品、调味品、大米、食用油、桶(瓶)装水、乳制品等行业。
(二)农业生产基地(包括禽畜、蛋、蔬果、水产等)。
(三)被卫生部门评定为食品卫生等级A级的餐饮企业以及大型连锁超市。
(四)完成升级改造的肉菜市场、农贸市场、农副产品批发市场。
本条第一款以外的其他食品生产经营行业和单位的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工作依照本办法执行,其实施的具体时间和办法由市政府根据实际需要另行公布。
第六条食品安全信用信息征集工作遵循合法、客观、公正、全面、及时原则,确保信息的合法性、科学性、真实性、完整性、连续性和及时性。
第七条食品安全信用信息来自于食品生产经营企业、政府监管部门、行业协会、消费者等,由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或受委托的机构负责征集。
第八条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负责建立全市统一的食品安全信用信息网络和食品安全信用信息数据库。政府有关职能部门、社会团体、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提供食品安全信用信息。
第九条食品生产企业应当提供以下相关材料作为食品安全信用信息:
(一)有关资质材料。包括营业执照、卫生许可证、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食品生产许可证)、产地环评文件的审批意见和项目竣工环保验收的审批意见、排污申报登记注册证、各种质量认证及获得荣誉证书情况等。
(二)企业人员情况。包括单位从业人数、专业技术人员数,获得初、中、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人员数以及主要负责人员、专业技术人员一览表等。
(三)质量管理制度材料。包括建立原料源头管理、生产批次管理、原辅材料和包装材料的进货验收、生产过程控制、产品检验、不合格品的处理、产品召回、投诉处理等相关制度和处理程序。
(四)质量管理组织实施情况。包括原料监控、验收记录,原辅材料、包装材料供应商目录及有关资质材料,原辅材料、包装材料进货验收票证情况或自行(委托)检验记录,生产过程管理记录,产品检验的原始记录、出厂检验报告和委托检验记录,不合格品处理记录,投诉处理记录,产品召回记录等。
(五)职能部门监管记录。提交上两年度相关职能部门企业现场巡查、产品监督抽查情况一览表,以及原始的巡查记录、市级以上监督抽查检验报告等。
(六)其他要求提供的材料。
第十条大型连锁超市应当提供以下相关材料作为食品安全信用信息:
(一)有关资质材料。包括营业执照、卫生许可证、产地环评文件的审批意见和项目竣工环保验收的审批意见、排污申报登记注册证、各种认证及获得荣誉证书情况等。
(二)商品进货查验(索证、验证)制度。
(三)商品召回制度。
(四)企业食品安全管理制度。
(五)处理消费者投诉制度。
(六)客户服务、消费者投诉处理程序及记录样本。
(七)在售食品的备案信息,包括生产、供应商单位的名称、资质、联系方式、联系人及商品相关资质等。
(八)其他要求提供的材料。
第十一条农业生产基地应当提供以下相关材料作为食品安全信用信息:
(一)有关资质材料。包括营业执照、产地环评文件的审批意见和项目竣工环保验收的审批意见、排污许可证(排污申报登记注册证)。
(二)疫情疫病控制、药物使用种类及用量、产品药物残留检验、饲喂养过程的记录。
(三)企业生产规模、年产值及生产经营档案。
(四)通过各种认证及获得荣誉的证书。
(五)产品生产技术规程、生产标准、有关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管理等方面的制度。
(六)企业产品的标签、标识及包装式样。
(七)其他要求提供的相关影像证明资料。
第十二条A级餐饮企业应当提供以下相关材料作为食品安全信用信息:
(一)有关资质材料。包括营业执照、卫生许可证、环评文件的审批意见和项目竣工‘环保验收的审批意见、排污申报登记注册证、各种认证及获得荣誉证书情况等。
(二)上一年度卫生检验机构的食品、餐具卫生检验报告。
(三)卫生管理制度和岗位负责制。
(四)食品及原料采购查验登记制度。
(五)消费者投诉处理制度、处理程序及记录样本。
(六)其他要求提供的材料。
第十三条完成升级改造的肉菜市场、农贸市场、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应当提供以下相关材料作为食品安全信用信息:
(一)有关资质材料。包括营业执照、卫生许可证(包括熟食品档的卫生许可证)、环评文件的审批意见和项目竣工环保验收的审批意见、排污申报登记注册证、各种认证及获得荣誉证书情况等。
(二)商品进货查验(索证、验证)制度。
(三)商品召回制度。
(四)市场食品安全管理制度。
(五)处理消费者投诉制度。
(六)客户服务、消费者投诉处理程序及记录样本。
(七)市场内经营者的备案信息,包括经营者的名称、资质、联系方式、联系人及主营食品种类等。
(八)其他要求提供的材料。
第十四条政府职能部门、相关团体提供以下信息作为食品安全信用信息:
(一)工商部门提供企业工商注册、登记、变更、年检、日常监管、工商行政处罚等信息。
(二)质监部门提供企业组织机构代码、生产许可证、国家免检产品、中国(省、市)名牌产品、产品监督抽查情况、日常监管过程中要求企业整改的情况和整改完成情况以及质量技术监督处罚情况等信息。
(三)卫生部门提供卫生量化分级管理、卫生许可、日常卫生监督、卫生行政处罚等信息。
(四)农业部门提供农产品和农业投入品监测、生产环节监管和农业行政处罚等信息。
(五)经贸部门提供大型连锁超市和完成升级改造的肉菜市场、农贸市场和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目录等的相关信息。
(六)行业协会提供企业违反行规行约及其处理情况等信息。
(七)消费者协会提供消费者的投诉情况。
(八)中介机构受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的委托作社会调查并提供评价报告。
第十五条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或其委托的相关机构负责收集有关食品安全信用信息,在市食品安全监控中心建立全市食品安全信用数据库和企业食品安全信用档案库。
第十六条本办法第九、十、十一、十二、十三、十四条规定的信息纳入企业食品安全信用档案,属于商业秘密的除外。
在公开各单位提交的食品安全信用信息前,应当征求提交信息的单位及其他有关单位的意见。
第十七条本办法第十四条规定的信息,应由政府职能部门及相关团体以电子数据的形式直接报送市食品安全监控中心。
第十八条受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委托的具有合法资质的中介机构通过社会调查所作出的评价,经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审核后,可以纳入食品安全信用档案。
中介机构应对其通过社会调查所作出评价的真实性、客观性负责。
第十九条食品安全信用信息披露应遵循依法、客观与公正的原则,保证信息的真实性,对涉及企业商业秘密的信息不得披露。
第二十条食品安全信用信息披露内容包括:
(一)食品生产经营单位相关证照基本情况。
(二)食品生产经营单位执行的质量管理、卫生管理、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和标准,以及获得的非强制性认证、荣誉等信息。
(三)食品生产经营单位被政府职能部门抽检的结果。
(四)食品生产经营单位有关食品质量安全方面被政府职能部门处罚过的不良行为记录。
(五)食品生产经营单位被消费者投诉并经有关部门核实,依法受到查处的不良行为记录。
(六)食品生产经营单位违反行业规章、标准等,被政府职能部门和行业协会处理的不良行为记录。
第二十一条食品安全信用信息由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通过新闻会形式或市食品安全信用信息网络披露,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删改。
第二十二条食品生产经营单位有权随时查询本单位的信用信息。如认为其有关食品安全信用信息不真实、不完整、已经过时或者错误的,应向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提出书面更正申请。
篇9
关键词:农村信用社;信贷管理;问题;解决措施
近年来,信贷管理属于农村信用社中的重点工作,利于提高农村信用社的经济利益,但在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很多贷款风险,不利于农村信用社的长远发展。
一、信贷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信贷管理制度
由于某些农村信用社未建立完善的信贷管理制度,为农村信用社带来了消极影响,不利于其长远发展。在实际工作中,由于某些管理人员工作态度不认真,未严格落实审查环节,某些人未能定期还款,使农村信用社无法正常运行,给农村信用社带来了负面影响,降低了社会效益;由于某些农村信用社未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使某些管理人员乘虚而入,为了个人利益,出现弄虚作假行为,危害了农村信用社的工作风气,同时降低了农村信用社的经济利益。很多农村地区土地面积少,人口数量不多,使人与人之间联系密切,互动性强,在当地人申请贷款的过程中,某些工作人员并未对其进行详细的资料审查。
(二)不良贷款
某些农村信用社急功近利,只考虑短期利益,忽略了长期利益。在工作过程中,盲目扩大信贷管理的范围与金额,不符合信贷管理的发展规律,大幅度地增加了多额贷款,导致后期不良贷款现象的出现。
(三)信贷业务
随着我国对信贷管理进程的推进,改革幅度越来越大,使农村信用社新建的信贷种类不断增加。某些农村信用社缺乏完整的规章制度与工作流程,工作人员在工作的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问题,包括:秩序混乱、不能分清职责等,降低了工作效率,使农村信用社的工作无法正常运行。同时,当信用社缺乏具体的工作流程时,工作人员难以理清合同文本,出现大量合同文本错误的现象,不利于农村信用社的形象树立,降低了农村信用社的可信力。
(四)未严格落实管理制度
某些农村信用社的审贷组工作质量不佳,原因包括客观因素与主观因素,例如:某些审贷组成因并未落实具体职责,在调查过程中马虎大意,导致后期的信贷内容出现很多问题,给农村信用社带来损失;某些成员私自超越权限,信贷内容中涉及很多虚假成分;农村信用社未建立责任追求制度,导致某些工作人员滥用私权。当授权制度不规范时,某些客户会出现交叉贷款的现象,使农村信用社未能有效管理资金,长期下去,导致农村信用社缺乏资金,不利于社会的稳定。
二、解决措施
为了从根本上提高信贷管理的质量,农村信用社必须建立严密的管理制度,不断完善具体条例,使员工能够各司其职,充分发挥个人价值,同时,农村信用社必须建立责任追求制度,对违法乱纪的工作人员进行责任追求,加大惩罚力度,不断规范员工的操作行为,从而提高员工的综合素养,同时,营造农村信用社的良好风气。农村信用社必须坚持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的原则,建立创新理念,对传统的信贷管理内容进行适当改进,降低信贷管理的风险率,从而促进信贷管理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
(一)建立信贷管理制度
农村信用社必须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不断完善管理制度,规范员工的行为规范,对信贷资产风险做出评估报告,信贷工作涵盖的环节非常多,农村信用社必须充分考虑各个环节,重视各主体的利益,从多个角度对信贷管理内容进行分析,包括:风险预测、准入条件、管理原则等,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提高农村信用社的经济利益与社会效益,满足当地人民的信贷需求,从而促进社会的稳定发展。农村信用社还应重视决策环节,对于重要项目进行会议讨论,使工作人员能够提出个人意见,不断提高决策的科学性,保障农村信用社后期的正常发展。在重要的信贷业务项目中,审贷小组必须遵守农村信用社的相关条例,按照规范制度进行严格操作。
(二)规范业务流程
为了加快城市化进程,促进农村地区的建设发展,农村信用社必须及时建立完善的信贷管理流程,管理流程中包含信贷业务的所有程序,作为工作人员的操作指南,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从而提高农村信用社的经济利益。农村信用社通过规范审贷组的操作行为,从而加强信贷业务的管理。在实际工作中,农村信用社必须建立以人为本的原则,重视审贷组的利益,及时满足审贷组的生活需求,提高审贷组的工作热情,提高工作效率,从而促进农村信用社的发展,同时,农村信用社应对涉及到信贷管理的各个环节做出明确规定,不断提高审贷组成员的综合素质,对出现不良贷款的行为的审贷组成员进行责任追求。在信贷管理工作过程中,农村信用社必须明确各员工的工作职责,严格监管贷后检查环节,规范客户的档案管理,对重要数据信息表进行备份与加密措施,设计好风险预警方案,保障农村信用社信贷管理工作的科学化与规范化,从最大程度上降低信贷风险,从而促进农村信用社的长远发展。
(三)提高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
为了促进农村信用社的长远发展,农村信用社必须聘请高素质人才,从而提高农村信用社的经济利益与社会效益。在日常工作中,对工作人员进行定期培训,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与工作经验,同时,要求工作人员学习相关的法律条例,加强工作人员的法律观念,保障工作过程中不出现违法乱纪的行为。工作人员必须持证上岗,具有相关的资格证书,有一定的工作能力。同时,农村信用社还应建立员工评价体系,对员工的工作绩效进行点评,给予相应地物质奖励与精神奖励,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提升信贷管理的工作效率。
三、结束语
农村信用社作为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改善农村人民的生活条件,促进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农村信用社在信贷管理过程中,必须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加强自身的社会责任感,从而为社会做贡献。
参考文献:
[1]方国华.探讨体育运动中物质性思想政治工作资源的体现[J].学术期刊《投资与合作》,2012(8)
篇10
【关键词】信息化 管理 企业 应用
随着近年来经济的发展,通信施工企业工程项目的持续不断增加,工程所涉及的数据也越来越多,传统的管理模式显然已经不能满足,不仅影响效率,而且准确率低,并在传输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风险。信息化管理的融入不仅减少了工作量,而且实现了数据的共享、分析、收集与整理,并且实现了高层次数据的分析,如:数据的挖掘等等。
一、关于信息化管理
信息化管理就是目前人们为了对充分的开发的信息资源进行收集、加工和输入、输出然后进行有效的利用,以信息化管理带动工业化管理,实现企业现代化管理的过程,它将现代信息技术与先进的管理理念相结合,转变了企业的传统的管理模式、生产模式、经营模式、业务流程和组织模式,企业内外部资源得到了全新的整合,既增强了企业的效率和效益,又增强了企业的竞争能力。
二、信息化管理的好处
(一)借着信息化管理的强大动力,通信施工企业才能建立起系统的规章制度和先进的流程体系;通过信息化管理,我们才能知道流程是否得到了有效执行,才能真正了解每个流程执行的效率;通过信息化管理,我们才能够适时地采集信息,录入和处理信息;通过信息化管理,管理层才能够适时看到企业乃至整个集团的绩效营运指标,才可能随时关注细节的信息,实现真正的信息透明。
(二)信息化管理能够可以使通信施工企业的运作经营透明,解决企业在生产经营模式上的不透明,以监控等问题,从而避免或是减少资产流失、避免生产能力低下,组织结构冗余之类的问题。与此同时,它还能够指导促进企业内部各个部门、各个环节的沟通与协调,帮助企业能够及时的收集到企业内外部的信息,经过研究和分析,从而做出正确的决策,使得企业能够全面发展。
(三)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传统的管理模式与理念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的信息社会,通信施工企业想要取得胜利就必须依靠信息和创新,信息和创新已经成为了一种新的战略资源。企业的管理创新与信息化是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信息化管理的创新工程已经不仅仅是企业的效益工程了,更是企业的生存工程。
三、信息化管理在通信施工企业中的应用
通信施工企业通过计算机设备、网络系统等一系列现代化技术,对信息资源进行深度的开发、综合分析和广泛的利用,从而不断提高生产、经营、服务管理的效率和水平,来实现通信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竞争力的目的。随着现在信息技术的不断迅猛发展和普及,企业的生存方式和生存环节也发生了根本变化。通信企业想要在市场激烈的竞争中稳步前进,就必须要尽心信息化管理,所以信息化管理业就成为了企业获取竞争优势必不可少的环节。通信企业不仅在内部要形成网络做到资源共享,使企业能在每天的运作中能高速的进行,而且还要与外部网络进行链接,形成互联网络,以便更加广泛迅速的获取各种有利的信息。在通信企业中由于信息化管理在信息技术的大量采用,增强和改进了其企业的资金流、人员流、信息流以及物资流的集成管理,对企业以前的管理模式和生产经营方式产生了强有力的冲击,带来了更本性的转变。信息化管理使通信企业的管理方法得到了创新,企业的竞争力也得到了提高,最终使得企业更加具有鲜活的生命力。
(一)改进组织结构,优化业务流程。传统的组织结构存在诸多问题,如层次多、等级多、缺乏活力、机构臃肿、信息传递失真、横向沟通困难、对外反应迟缓等弊端。随着时间的推移,市场经济的发展,广大用户的需求以及社会环境的改变,使得通信施工企业面临着复杂的市场环境,传统的企业管理模式已经不能在适应。然而信息化管理技术的迅猛发展,从源头上改变了企业收集、处理和利用信息的方式和途径,从而变革了企业的组织结构,优化了业务流程的调整。
(二)加强技术创新,促进产品多样化。由于,现在网络的发展,让全球信息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跨国界、跨地域的流动。信息的流动同时为通信施工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商机,为企业开拓了新的市场,使通信施工企业与供应商和消费者建立起了有好的合作关系,进而提高了企业把握市场的水平和能力。
(三)降低了通信施工企业的成本,提高了企业的综合竞争力。信息化管理技术的不仅会影响企业经营过程中的环节,还可以改变结构。计算机制造技术和辅助设计不但可以使企业降低新产品的生产成本和设计成本,还可以降低现有产品修改或增加的成本。从而给企业带来了新的竞争空间,使企业能够获得更多的竞争优势。
(四)提高通信企业整体的管理水平。信息化管理技术实现了异地信息同步交换,尤其是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以及各种决策工具的应用,使企业在获取、传递和利用信息资源的时候,能够更加方便快捷。通信施工企业信息化管理不仅仅是计算机本身,更为重要的是与新的管理理念相结合。提高了企业职工全体的素质,建立起了良好的管理制度和管理体制,进而提高了通信施工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
四、信息化管理应该注意的问题
(一)信息化管理与通信施工企业基础管理的关系。目前有不少企业为了追赶潮流,过多的依赖信息化、商务电子,而忽略了企业的基础管理,特别是对自己企业如何实现数字化管理,以便更好的与信息化、网络化接轨缺乏耐心和明智的决策。(二)软件管理的引进与自我开发的关系。企业应该具有不断创新意识,但是又要有自己独特的软件,能够适时地跟上时代的脚步。(三)信息化管理与人才引进与培养的关系。信息化管理人才应该坚持自己培养与引进相结合,企业必须立足自身人才的发掘和培养。每个企业都要有一群优秀的人才,企业才能发展壮大。
五、结束语
信息化管理是加快实现通信施工企业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坚持以信息化带动通信施工企业的发展,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人力资源丰富的新型路子,相信这样通信施工企业一定能在各行各业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韩包海.信息化管理在企业中的作用[J].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6月
[2].贾旭东.浅析施工企业的信息化管理[J].无线互联科技,2012年7月
[3].胡焕中.通信施工企业的信息化建设[J].北京大学, 2010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