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学知识点范文

时间:2023-12-01 17:46:2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美术学知识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美术学知识点

篇1

三年级下册

1.由两个原色调配而成的颜色,称为间色。

 

四年级上册

1.暖色是给人以温暖感觉饿颜色,红色、黄色、橙色。

2.色彩的冷暖是一种感觉,是相对的,比较而言的。例如:红与紫相比,红就暖;紫就冷;紫与蓝相比,紫就暖,蓝就冷。

3.世界上第一张照片拍摄于1825年,内容为一幅17世纪的荷兰版画,被认为是世界摄影史上的第一张照片。

4.剪纸中的阳刻是保留形体造型线条,剪或刻去线条以外的块面部分。阴刻是剪或刻去形体造型线条,保留块面部分,靠剪刻后的空白显示形象。

 

四年级下册

1.汉字是用来记录汉族语言的书写符号。汉字历史悠久,甲骨文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成系统的汉字。汉字是由图形演变成的方块形符号,故又称方块字。汉字是典型的表意文字,一个图形符号表示一个意思,它和语音不发生直接关系。

2.对比色是色彩性质相反、明暗关系差别大的颜色。如:红与绿、黄与紫、橙与蓝等互为对比色。

3.构图:绘画时画家根据题材和主题思想,把要表现的主题和形象适当的组织起来,构成一个协调的完整的画面。

4.凡·高的一生

1853年3月30日,生于荷兰南部一个牧师家庭。

1877年至1879年,在比利时贫困的矿区做传教士,27岁时开始作画。

1886年到法国,受印象派画家的影响,他的作品色彩强烈,线条奔放粗犷,充满着善良、美好、自由和想象。

1888年到法国南部的小镇阿尔,他热爱这里的阳光,在此创作了大量的优秀作品。

1889年因精神病发作,发生了割耳事件,住进医院。

1890年1月,首次也是唯一一次卖出作品《红色葡萄园》。

1890年2月病情发作,7月27日开枪自杀,29日去世。这位后印象主义绘画大师,生前身无分文,去世100多年后的今天,其作品却价值连城。

 

五年级上册

1.人的脸型一般分为田字形、由字形、国字形、申字形等。

2.抽象画是现代西方国家流行的一种绘画。这种绘画摒弃客观世界具体形象和生活内容,在画面上表现几何体的组合或抽象的色彩和线条的挥洒。突破了艺术必须具有可以辨认形象的藩篱,开创了艺术新的发展天地。

3.透视是用线条或色彩在平面上表现立体空间额方法。

4.把一条线段分成两部分,使其中一部分与全长的比等于另一部分与这部的比,其比值约等于0.618 。因这种比例在造型上比较美观而被称为黄金分割。

5.环境污染是指人类直接或间接地向环境排放超过其自净能力的物质或能量,从而使环境的质量下降,对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生态系统和财产造成不利的影响的现象。

6.色相指色彩的相貌,是区别色彩种类的名称。

7.色彩的明度是指色彩的明暗、深浅程度。如果我们用黑与白的眼光看世界,就会发现色彩有深有浅。

五年级下册

1.马蒂斯的一生

1869年12月31日生于法国。

1890年20岁时完成第一幅画作

1893年到卢浮宫临摹经典画作。

1905年在秋季沙龙展出画作,被评论家称为“野兽派”代表人。

1929年致力于雕塑与版画创作。

1937年首次以剪纸的方式为芭蕾舞团设计屏风与戏服。

1941年患肠癌,手术后仍继续从事剪纸创作。

1948年完成汶斯小教堂室内设计。

1954年11月3日病逝于法国尼斯。

2.马蒂斯与野兽派

  1905年在秋季沙龙展览会中,马蒂斯等人的作品色彩鲜明,对比强烈,富有装饰性,与传统的写实色彩截然不同,评论家们戏称他们像“野兽”一样,“野兽派”因此得名。

3.色彩的纯度是指色彩的鲜艳程度,又称色彩饱和度。纯度是色彩三属性之一,色彩三属性包涵色相、明度、纯度。如果纯度高的色彩加入了不同程度的灰色或其他颜色,纯度就会降低。

4.在色相环中,每个颜色对面(180度对角)的颜色为对比色。如红与绿、蓝与橙、黄与紫互为对比色。

5.单独纹样是指具有相对独立性,并能单独用于装饰的纹样。它可应用在三角、圆、方等形式中。

6.中锋用笔和侧锋用笔是中国画两种基本的用笔方法。其中中锋用笔指行笔时将毛笔的主峰保持在点画的中线,其线条圆浑而有质感。侧锋用笔是指笔锋稍偏侧,使线条及墨色富有变化。

7.款识,也叫“题款”,即在中国画作品上标题作者姓名,创作年月及诗文题跋等。它是中国画的重要组成部分。

8.破墨法是中国画技法之一,其方法是当第一遍墨或色未干时即在上面画第二遍,使墨色浓淡相互渗透掩映,达到滋润鲜活的效果。

 

六年级上册

1.邻近色就是色相接近的颜色。如:红与橙、橙与黄、黄与绿、绿与青、青与紫、紫与红等。

2.曝光是照相机形成影像的过程。曝光过度照片的颜色会发白,物体亮部会失去层次和细节;曝光不足照片的颜色会发黑,物体暗部会失去层次和细节。

3.文化遗产是历史和艺术价值都非常出色的建筑遗址以及雕塑、绘画等遗产。自然遗产是自然景观和陆地及海洋的生物与植物,或者是包括地貌等在内的森林和山峰等的遗产。复合遗产是具有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两方面条件的遗产。

4.2006年,国务院颁布了全国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它们当中有剪纸、风筝、京剧、昆曲、傩(nuo)戏、木板水印、民间年画、皮影等518项。2008年,文化部还命名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777位,他们有著名的京剧、地方戏、曲艺、民俗艺术家和民间艺人等。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是中国的文化遗产日。

 

六年级下册

1.一切在自然色彩的基础上,经过概括、提炼、想象、夸张等艺术加工后的色彩,可被称为装饰色彩。

2.装饰画与写实绘画不同,它偏重表示形式的装饰性,不强调真实光影和透视关系,注重色彩的象征性及整体的和谐,多以夸张、变形的手法,给人以简洁、明快、强烈的艺术美感。

篇2

在今天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们迎来了xx大学美术学院培训中心xxx教学基地揭牌仪式。我谨代表县委、县政府对此表示热烈祝贺!对xx大学美术学院培训中心关心基层,支持我县教育发展的行为表示崇高的敬意!向前来参加揭牌仪式的各位领导、专家教授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xx大学美术学院培训中心是省内唯一一家国家高等艺术院校面向社会开展的高端设计人才培训机构,该中心办学档次高,师资力量强,教学质量优,就业安置好。这次在莒南职教中心设立教学基地,体现了对老区人民的关心和厚爱,体现了对莒南教育的信任和支持。教学基地的建设,将成为两校、两地进一步加强联系的纽带。有了这样一方平台,两校的教育交流会更加频繁,合作会更加密切,将为我县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专业技术人才,这对于促进我县教育发展,乃至全县经济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莒南县职业教育中心是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办学历史悠久,师资力量雄厚。这次与xx大学美术学院培训中心合作办学,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走学校持续化发展道路的具体体现。这一重大举措,将为学校带来新的生机与活力,将为学校带来新的发展机遇,是学校向国家级强校、名校迈出的又一大步。

值此教学基地揭牌的喜庆之日,我讲三点意见。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

设立教学基地,既是机遇,也是挑战。要充分认识这项工作的特殊性和重要性。做好这项工作,对于提升我县教育品牌形象,展示我县学生风采,都具有重要意义。各方要共同努力,团结协作,做到认识到位、措施到位、落实到位。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把这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情做大做强。

二、加强基础建设,优化师资队伍,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两校合作办学,属强强联合。但受地域差异、合作时间短的影响,还存在认识、教学方法、管理措施等方面的差异,这需要双方在实践中进一步磨合。要以开放的心态,互通有无;要从专业建设的角度,重新整合、优化资源配置。要以一流的师资,打造一流的教育教学质量。要下大力气进行基础建设,要高标准、严要求,要逐步配足配齐必要的设施,为教育教学提供有力保障。

三、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特色专业带动其他专业又好又快发展

县职教中心要依托xx大学美术学院培训中心的先进办学理念和雄厚的师资力量,把艺术设计专业办成特色专业,并由此及彼,逐步辐射,带动其他专业的特色发展,从而促进全校各项工作的全面开展,为我县教育事业再树一个新的典范。

篇3

此次调查的被访对象涉及北京、上海、四川等8个省市的中小学生4325人,学生家长3290人。 

一位家长在接受调查时说:“为了孩子的学习,我简直是操碎了心。可他怎么就不急呢?马上要升初中了,放学回家他还是不知道赶紧做作业。倒是动画片、课外书,一样都不落下。我该拿他怎么办呢?” 

林珂说,不可否认,这样的孩子的确是有,但大多数学生并非如此。 

调查结果显示,有76.3%的家长会不时地陪孩子一起学习,近四分之一的家长经常陪孩子一起学习。他们的目的有的是想了解孩子的学习兴趣,有的是为了发现孩子学习中的问题,辅导孩子。但是,有四成多(43.6%)的家长明确说,是为了监督孩子好好学习。他们觉得,只要自己稍一放松,孩子就会偷懒溜号,注意力不集中。 

但是调查结果表明,家长们的担心似乎是多余的:放学回家后先玩再学习的孩子仅有7.55%,不自觉学习的孩子只有2.69%,而经常完不成作业的孩子也仅有2.03%左右。这就是说,大部分孩子都认为应该学习后再玩,每天都按时完成作业,这个态度并不消极,他们的学习并不需要监工。 

林珂说,以她从事少儿工作的经验来看,其实对那些不自觉学习或者完不成作业的孩子,光靠监督也不能起到根本作用。就像有的家长所说的那样:“人坐在这里,心不知飞到哪儿去了。”她说,许多学生家长可能并不太清楚,过分的监督反而会使孩子产生紧张心理,影响专心学习。 

一位小学六年级的学生在调查回信中写道:“爸爸妈妈怕我不认真学习,每天轮流坐在我身边盯着。妈妈还好点儿,只要爸爸往我身边一坐,我就特别紧张,因为他特别爱挑我的错。”还有一个孩子说:“我晚上在自己房间学习时,妈妈一会儿送水,一会儿送点心,其实我很清楚,她就是想来看看我有没有在认真学习。我最讨厌她这样了。” 

在林珂看来,孩子们态度很明确:更喜欢没有人监督的感觉。她建议学生家长要相信孩子,告诉他们正确的学习方法,把主动权下放。 

现代学习学研究认为,学生的学习是一个由预习、上课、作业、复习、考试5个环节构成的完整过程,只重视其中的一个或几个环节是不够的,任何环节的缺失,都会影响学习的最终效果。 

这次调查显示,在学习过程中缺少预习和复习环节的孩子不在少数。虽然90%以上的孩子都有过预习复习的行为,但能够坚持下来的却不到一半。 

预习能够让孩子联系以前的知识,发现新问题,思考怎样解决问题,能把自己理解不了的问题带到课堂上更好地听老师讲。这样既能培养孩子的自学能力,又能提高孩子听讲的兴趣和效果。家长都知道复习对巩固知识有作用,但也要注意复习的时机和方法。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的“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告诉我们:一般人在学习了13个无意义的音节后,经过1小时后能记住44.2%,经过24小时能记住33.7%,经过48小时后能记住27.8%,6天后还记得住25.4%,31天后还记得住21.1%。因此即使上课听懂了,如果不重视复习这个环节,到了考试的时候可能也就忘得差不多了。所以,家长要引导孩子在这两个环节上多下一些功夫。 

至于完不成作业的原因,49.2%的孩子表示是因为自己不会做,28.6%的孩子认为是因为作业太多,20.6%的孩子说是因为玩给耽误了,还有1.6%的孩子表示不愿意做。 

篇4

关键词 微课;小学美术;微信

中图分类号:G623.7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7)07-0088-02

1 前言

众所周知,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美术课程能够较好地启发其审美情趣,训练其空间能力、想象能力以及对美好事物的感知能力。为此,重视小学美术教学,创新教学方法,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成为小学美术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普及,微课在教学中的运用逐渐兴起。为有效提高效率、顺应教育的发展节奏,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应用微课,已成为小学美术教师研究和实践创新教学的一种尝试方式。结合微课的性能特点,小学美术的教学内容和结构正好与之契合,微课对小学美术教学能够发挥重要作用。

2 微课的便捷性让小学美术课程教学更加灵活

在小学美术的微课备课准备阶段,小学美术教师往往能够根据课程标准的内容要求,结合知识点的分布情况,选择一些适合的教学内容进行微课课件的制作。通常来说,微课的时间大部分在10分钟左右,适合展示的平台较为普遍和简单,运用手机、iPad、电脑等均可以让小学生在课后进行自主学习。

如在小学美术教学中,为了让学生“认识平面形和组合平面形”,小学美术教师可以选择以微课方式进行教学。在微课中,小学美术教师首先将认识平面以及组合平面的知识点列出,限制微课时限;然后利用Flash的格式对一个平面图形由一个点到一条直线,再由这些不同的直线构成不同的平面。在微课中,小学美术教师同样可以利用一些生活中的现实场景进行平面的展示,同时结合小学生的认知层面和限度,可以在展示现实场景的平面时将其进行动画版的处理,让其更加容易被学生理解和接受。而在微课的最后,小学美术教师还可以对点、线、面进行连续动画的展示,并在动画的最后加入由面到体的延伸,以此来激发小学生更进一步地进行探索,有效地开发小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以及对物体的全面认知。

小学美术教师还可以将一些精品的微课通过师生微信群或是QQ群等方式发送给家长,让小学生在课后时间进行自主学习,为一些对美术感兴趣的小学生提供良好的教学条件,从而打破教学局限于课堂的现状,而是让小学生自己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进行学习,大大地提升小学美术教学效率,并能够有效地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自学能力。同时,微课中常以动画的形式来进行抽象的小学美术知识点的展示和讲解,大大降低知识点的难度,让小学生能够更加容易地理解。

3 微课的短小性让小学美术教学更加精准高效

在微课的制作中,其短小性使得小学美术教师在制作中就必须通过一些较小的、通俗易懂的事物或事件来进行知识点的阐述,从而达到知识精准投放的效果,极大地提高小学美术教学效率。通常来说,小学美术教师在制作微课件时,往往选择一些教学中小学生难以掌握的知识点为制作目标,以深刻而易懂的事例来对其进行列举,通过思路清晰的逻辑来层层推进教学,让小学生能够跟着课件展示的内容由浅入深地理解知识点。

如在小学美术课程教学中,针对“学习原色、间色等色彩知识,用毛笔等工具作调色练习”,教师在制作微课件时,应注重课件与小学生的交互性,通过微课件中音频的设置,利用问答的形式来对小学生进行知识点的教学和认知,让小学生融入微课件的教学中,同时也能引导小学生进行实践操作,提高小学生的动手能力。在此课的教学中,小学美术教师可以在课件中用一些小学生喜欢的动画人物为主要的图形,并将其涂上不同原色,让这些动画人物自行发声,说出自己属于什么,是原色,还是间色,在原色中属于什么颜色,在间色中又属于什么颜色。而在调色部分的知识点介绍和展示时,小学美术教师可以将之前不同的原色进行类型动画片中变形金刚等形式的合体设置,然后不同原色的组合得到的间色各是什么颜色,由此颜色来对新的动画人物进行命名,加深小学生对这些颜色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在这些原色、g色的微课件展示过程中,小学美术教师可以通过这些动画人物对小学生提出操作要求,比如让小学生从原料中选择出原色动画人物提出的颜色,并在纸上进行图画。对于间色的知识讲解时,在完成一个间色的组合时,小学美术教师在微课中让新组合的动画人物对自己是由什么原色组合而来的进行重复讲解,由其引导小学生调出不同的原色并进行组合,从而得到动画人物的间色。在这个教学过程中,小学美术教师应掌握好教学时机,适时地进行暂停,让小学生能够有充足的时间对知识点进行理解、吸收,同时要让小学生能够进行自己的操作。

在完成常规的知识点的教学时,可以在微课件的末尾进行知识点的拓展。如可以鼓励小学生自行对不同原色进行自由组合,从而得到不同的间色。在微课件中,可以将三个不同的原色动画人物进行非融合的组合变形,对小学生提出疑问:最后会得到什么样的颜色?通过让小学生实践,得到一个新的颜色,并鼓励小学生进行其他颜色的组合,得到新颜色时,小学美术教师应告诉小学生颜色的名称,并让小学生进行记忆。更深层次的教学中,小学美术教师可以将这些颜色与一些生活中常见事物进行联系,让小学生总结哪些颜色有哪些事物,通过不断补充各种事物来对小学生的想象力进行锻炼,同时有助于他们加强对世界的认知。

4 微课的生动性让小学生能够更加容易掌握知识点

微课的组成中有音、视以及立体、动画的元素,使微课教学更加生动、形象。在小学美术的一些抽象性教学中,运用微课能够有效地帮助小学生掌握知识。如在进行“运用各种材料和方法进行二方连续纹样的练习”相关教学内容教学时,大部分小学生往往如雾里看花,看不出个所以然,部分小学生则是在跟着教师完成一次练习后就不能自行进行操作。一些小学生缺乏意志力,当遇到困难时,往往因为知识点掌握的难度大而放弃。为此,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创新教学方法,成为小学美术教师的重点研究内容,而微课的特性又能够较好地降低事物的抽象性,有利于提高小学生对知识点的可接受度。

在讲解运用各种材料进行“二方连续纹样”时,小学美术教师在微课开始之初可以展示几个较为经典的样本,从而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让小学生对其感兴趣,为小学生学习此知识点提供一些动力源泉。针对此知识点难理解、难讲解的特性,小学美术教师可以利用分步讲解的方式对二方连续纹样进行抽丝剥茧的知识点分解,利用3D立体技术从不同的角度对这些纹样进行展示,让小学生看到现实操作中看不到的部分,以此来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知识点。纹样制作的步骤讲解,从书面中二维的角度转变为三维的角度来进行操作动作的剖析,让小学生更易上手跟着操作。

在微课件中,小学美术教师可以适当地融入一些美术鉴赏的知识点,而不仅仅是单一地停留在二方连续纹样的制作。通过对二方连续纹样的由来以及相关历史进行阐述和讲解,拓宽小学生的知识面,加强他们的鉴赏能力,同时也能够提升兴趣点,让他们能够主动地去研究,如此才能真正地提高教学效率,改变小学美术教学困难的现状。

5 微课的时代性更加适应现代小学的教学需求

在信息大爆炸的时代里,目前的小学生接受信息的途径更加广泛,对社会有着一定程度的了解,不同于以往小学生认知度较低的情况。现代的小学生往往好奇心更加强烈,喜欢一些新鲜事物,同时也较以往的小学生思想相对更成熟。小学生一些新兴特点的出现,使与之对应的小学美术教学方法必须进行改变。信息化是迎合小学生特点的较好方式,而微课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媒介和平台,让小学生在感受到新兴教学方式的同时,能够更加高效地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欲望,能够更加投入小学美术学习中。小学美术微课的运用,其较强的交互性能够有效提高小学生的实践性,较好地契合小学生好动的特性。

如在讲解“欣赏与儿童生活接近的优秀美术作品”时,微课的时代性以及信息化、便捷化能够更加契合小学生的需求。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背景下,信息更新速度较快,新鲜事物的出现也如雨后春笋般大量涌现出来。通过网络平台,小学美术教师可以更加容易和快速地搜索到一些小学生喜好的事物的调查结果等内容。小学美术教师可以以这些内容为基点,选择一些更加符合小学生审美观点的美术作品,让小学生能够从这些作品中寻找到心中的共鸣,感受美好事物的存在。

在“欣赏与儿童生活接近的优秀美术作品”一课的教学中,小学美术教师还可以挑选每一位小学生一幅最好的作品,制作进微课视频中,进行精心编辑,配上与之适应的音乐,让其更加的赏心悦目。利用微课,小学美术教师还可以对小学生的作品进行动画处理,让其更加生动,增强小学生的成就感和自信心,帮助他们提高学习美术的动力。而在欣赏绘画作品时,小学美术教师可以利用微课中动画语音的方式来鼓励小学生进行作品的赏析,并在微课中列出几个赏析作品的角度,比如简单的颜色、线条、形状、组合、布局等;还可以挑出几幅相对较好的作品,让小学生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自我评述,然后让小学生对这些作品进行互相评价,加强小学生实践以及与微课之间的交互性。

6 结语

总之,利用微课在小学美术课程中进行教学是一种教学创新。运用微课开展教W,能够让小学美术教学变得更加灵活多变,打破一成不变的课堂教学模式,精准地进行知识点的讲述,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此外,微课的多种优势还能够将抽象的事物具体化,有效地帮助小学生理解和掌握较难的知识点。微课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小学美术教师应提高对微课的重视,保证微课的质量,以精品微课为制作初衷,从而提高小学美术教学质量。■

篇5

美术基础课程的教学,教师通常上完一次课,要等到第二天或者下一周才上第二次课,两次课中间的课余时间是很充裕的。从教师教学方式和课余时间的情况来看,可以抓几个环节来实现对课余时间的有效利用:

第一,教师要在课堂时间内讲清楚、讲具体每次课的要求,使学生能理解、掌握教学目的。不仅如此,教师还要讲清楚本次课的要求与课程总要求的关系,以及它与前后知识点的关系,让学生明确本次练习在整个课程教学要求中的作用,促使学生对课程知识框架有一个完整的认识,这种认识对学生自主学习和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第二,教师在规划教学安排时,可将对课余时间的安排一并纳入完整的教学方案中,不仅规划课堂内做什么,还规划课余时间做什么,从而将课堂与课余建成为一个连续的完整单元,课堂是课余的基础和前提,课余是课堂的巩固与验证。对此要让学生有清楚的认识,采取积极的方式获取好效果。

第三,教师可依据课余时间的长短和学生的学习能力,将那些和课堂要求有联系并且通过学生独立研究就能够完成的练习安排在课余时间,使学生有独立完成任务的机会。

第四,教师可通过讲评课余作业加强监控,也可通过电话随访促进学生的课余学习。通常课余作业在下次上课时上交,教师应加强讲评,分析课余作业的问题,并对能较好解决问题的学生进行表扬,同课堂作业成绩一起作为总评成绩的评价依据。

二、有效利用课余时间对美术基础教学的作用

课余时间如何利用虽是整个美术基础教学中存在的一个小问题,但充分、有效利用好课余时间对整个美术基础教学却有着重要的作用。

其一,有效利用课余时间是课堂教学的保障。通过适当的课余作业安排,能对课堂的要求进行验证。教师在课堂上都会突出当次课的具体要求。比如讲到一个知识点,教师会将该知识点的概念、训练方法、要求讲得很具体,并指导学生在课堂内按照要求进行训练。但课堂时间和训练内容毕竟有限,学生很难做到在短时间内对知识点、要求完全理解和掌握。此时,若安排恰当的课余作业,就能弥补以上的不足,使学生有足够时间潜心对课堂知识点及要求进行验证,进而不断提升学生对课程学习的质量。

其二,有效利用课余时间是连接前后知识点的桥梁。由于课堂时间、训练内容等方面的局限性,会导致每次课的教学质量打折扣,同时也会对前后知识点的衔接造成影响,而有效利用课余时间就能扭转这种局面。通过适当的课余作业训练,一方面能对前一次课的知识点、要求进行验证和巩固,另一方面也能为下二次课铺垫基础,通过针对性练习,将会提前触及、探讨一些与下二次课有关的问题,学生带着这些问题与体会上第二次课,其对知识点及相关要求理解的深刻程度将会大大发生变化,这无疑为第二次课的有效开展提供难得的保障。因此,有效利用课余时间可以作为一个中间环节,承担起课程前后知识点的纽带和桥梁作用。

其三,有效利用课余时间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有效手段。可有效利用课余时间作为一种实验性的教学活动,学生通过长期的参与,逐步养成了课余主动学习的习惯,同时还培养了独立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与方法,这些不仅对这门课程的学习有帮助,还对生活、学习中遇到的许多问题有帮助,学生具备了自主学习、研究并解决问题的能力,正是教育的一个重要目的。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有效利用课余时间对于人才建设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

篇6

摘 要: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不断推广和深化,美术教学作为培养学生美育能力的重要学科,越来越受到社会各方面的重视。结合实际教学中的一些经验,谈谈优化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的几点看法。

关键词:课堂教学;小学美术;高效

小学美术作为培养学生美育的重要学科,已经成为小学美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小学作为学生美术学习的启蒙阶段,小学美术教学的成效将直接影响学生今后的学习和生活。如何提升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创设高效的小学美术课堂成为现阶段小学美术教师亟待解决的教学难题。

一、多媒体教学直观激趣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教学的方法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各学科的课堂教学中,优化教师的课堂教学模式,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也不例外。在传统的小学美术教学中大多数美术教师只是单一地对学生进行理论性的知识点教学,教师枯燥单调的知识点教学很容易使学生产生抵触心理,长此以往不利于对学生进行美术能力的培养。针对这种情况,笔者在教学中积极采用多媒体教学的方法,运用多媒体对学生进行知识点的教学。通过多媒体图片、视频、声音多元素结合能够直观地将课堂学习内容呈现在学生面前,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如,在教学“中国画”这一章节的知识点时,笔者会在备课阶段为学生搜集大量的相关资料,如徐悲鸿的《八骏图》、李可染的《万山红遍》、石涛的《荷花图》,通过生动直观的多媒体教学,能够使学生直观地看到中国画的艺术表现形式,感受名家名作的磅礴气势,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全体学生都能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

二、加强引导

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积极地对学生进行引导,及时发现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帮助学生扫清前进道路上的障碍。小学生缺乏生活实践,学生的生活积累较少,没有掌握系统的美术绘画技能,这使得他们在进行绘画学习的过程中不能够很好地对形进行控制,导致学生的绘画作品往往较为抽象。如果教师不能以正确的态度对待学生的这一情况,那么很容易使小学生的心理受到创伤。小学生在绘画的过程中虽然缺少对形的控制能力,但是他们的作品却是他们通过自己灵巧的双手、无邪的心灵、流畅的线条、无拘无束的涂鸦来表现出来的,是学生最真挚情感的流露。在教学中,教师应当加强对学生的引导,摒弃批评、讥讽的点评方法,采用欣赏、鼓励的点评方法,让学生看到自己的闪光点。在对学生的美术作品进行评价时,应当让班级中的学生看到自身存在的闪光点,如,“你作品的颜色搭配真漂亮”“你的创意真新颖”等,通过教师的有效评价能够有效地激发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有效提升美术课堂教学效率。

三、以生为本,因材施教

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面对的是具有不同学习想法、不同学习能力的小学生。小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不同,这也直接导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存在着不同的学习情况。在实际的小学美术教学中为了能够创设高效的课堂教学内容,教师应当从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出发,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实施差异性教学方法,使不同学习能力、学习兴趣的学生都得到发展。笔者在教学的过程中,根据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将全体学生进行科学的分层,将学习积极性高、动手能力较强的学生分为a组;将学习积极性高但是缺少动手能力的学生分为b组;将缺乏学习积极性和动手能力的学生分为c组。并为各组学生制定符合学生学习能力的学习任务。如,在教学“美术字”相关的知识点时,要求a层次的学生在掌握教师教学内容的基础上进行知识点的拓展性学习;对于b层次的学生,要求他们能够熟练掌握教师教学的内容;对于c层次的学生,则适当地降低对他们的要求,学生能够专心地学习并积极地动手练习即算达标。通过这种差异性教学的方法能够使全体学生在自己的学习基础上得到发展,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

四、开展赏识教育

小学生的年龄较小,他们都非常渴望得到教师的肯定和赞扬,有时教师一句肯定、赞扬的话语会对小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笔者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运用激励性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于小学生的作品避免从成人的视角进行评价,应当在教学的过程中俯下身去感受学生创作的意图,理解学生的创作想法,让学生对自己的作品充满自信,使学生成檠习的主人,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总而言之,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学生是一张洁白无瑕的画纸,可以让教师尽情地挥洒和规划,同时教师在教学中也应当积极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不断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优化自身的课堂教学,创设高效的课堂教学环境。

参考文献:

[1]颉珍.浅议小学美术高效课堂策略[J].小学教学参考,2016(6).

篇7

一、传统课堂与生本课堂的差异

传统课堂教学存在三点不足。一从知识传授来说,教学中虽重视知识的系统性,但平铺直叙,知识内部联系不紧密,有些知识跨度较大,教学重难点难以透彻解决;二从能力培养来说,教学中知识点的分配分散、孤立,技能迁移性差,难以培养能力;三从课堂节奏来说,因平铺直叙造成教学目标达成困难。而生本课堂教学一方面遵循学生身心和智力发展的客观规律,以建立全面的知识体系为中心,突出知识点(概念、法则和原理)的吸收与消化,借助师生互动促进课堂生成,引导学生进行知识延伸、重组、整合,构建新的知识结构体系;另一方面,根据培养学生综合素养和能力发展的需要,能把教师课堂传授的知识自然而然充实到学生努力吸收的新的知识结构中去,是一种知识接受与能力提升紧密结合的高效课堂。

二、观察感受是审美、思维的前提

观察法是学生通过有目的、有选择的感知和比较获得对客观事物的正确认识,提高对事物的分析、综合和表现能力的教学方法。①美术课堂上很多环节需要学生进行观察思考。例如,出示一张图片,学生很容易进入无意识观察,在教师指导下又进行主动观察,通过多种方式和多层次观察,逐步进行全方位思考探究。若出示两张图片,学生会很自然地进行比较或联系等无意识探究。这些环节是美术课堂的自然生成,需要我们教师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去体会、思考、感悟。观察法往往比我们教师直接讲感受、讲背景、讲技法、讲细节更有效。个人感觉学生学美术在初级阶段主要不是能画出什么,而是懂得看什么,觅得观察思维方法,从而逐步增强审美感受意识。我还发现如何让美术课堂教学具有思维味,如将过去“满堂灌”“一言堂”的教学方式变成学生自主活动讨论式的教学方式,此则是践行生本理念的重要方式。思维带动行动,在基础专业知识的传授渗透过程中,我通过设计活动环节进行优秀范画的观察引导等,培养学生敏锐的审美能力;通过理论的引领为学生进行实践操作而梳理作画思维。这种观察分析的深入能力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师生思维方式的和谐统一,是学生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关键环节,能为学生具体实践操作打下良好理论基础。至于每一节课的教学环节以及提问等,通常要进行精心的思考与设计,理清教学思路,教学设计别注意淡化定义、分类(种类)、特征等,能将其巧妙地融入并渗透到每一个知识点中,努力创设师生活动环节,让问题在活动中得以解决。这也意味着教师要不断更新甚至去除程式化的教学环节和概念化的教学内容,站在学生的角度,帮助学生设计跳板和坡度,有主有次地设计教学环节,以更为通俗的方法呈现教学内容,让学生自己来解决教学的重难点,最终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参与实践达到知识、技能、情感三位一体

活动设计是为每位学生的发展而设计的,因此应该有梯度、有层次,满足每个学生的需求。教师还要注意教学内容和形式的开放性,改变单纯依赖课本呈现的思路与线索;还可以通过选择一些难易适度、形式活泼、具有趣味性、挑战性和研究性学习的材料,对课本内容进行整合,同时改变教师讲、学生听的单调、枯燥的形式,组织小组讨论,进行多媒体演示、学生上讲台等形式,使教师自身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得以充分发挥。在活动展开时,要努力抓好三个环节:一是活动的调动,即提前做好活动准备,创设情境,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并全面考虑活动展开的可能性。比如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生活经验、兴趣、思维以及情感的调动。二是活动流程的设计,即围绕活动主题,我将其分解成若干问题,按照问题的操作难易程度,有计划地做好相应的活动措施安排。三是活动的评价,要尽可能多维度地给学生提供活动点评的机会,满足学生主动表达内心体验的心理需求并提出活动过程中碰到的问题,师生共同探究并解决问题,从而促进师生教与学共同成长。在系列课题教学中,我总会设计一些学生感兴趣、能锻炼能力的活动来增加课程的价值。比如,在我校《艺术与人生》校本课程展开过程中,我尽力挖掘学生学习这门课程意义的延展性。例如,围绕希腊雕塑几个时期及其特征查找文艺复兴英语单词50个(提供查找方法);围绕西方绘画、雕塑、建筑、工艺等艺术,分小组合作调查西方古代、近代、现代历史发展,尤其是文艺复兴时期的历史线索。通过学习美术鉴赏的方法,我还指导学生设计美术作品鉴赏表格(内容包括作品名称、色彩、构图、笔法、形式、社会环境、创作意图等);设计大师作品展示练习,即学生通过理解西方现代艺术流派,进行多种手法绘画模仿学习活动来诠释西方现代绘画流派的个性与特点;撰写中国民间文化研究报告,比如中国民间美术展览策划方案设计,学生通过查找资料,从民间美术种类、工艺流程、历史文化等方面来诠释对民间文化的理解;同时针对地方民间艺术特色,进行常州民间艺术文化展演策划(分筹备、展示、反馈三阶段)……这些实践活动都要学生进图书馆、搜网络、游博物馆、小组交流感受等,或亲历或体验或参与,达到知识、技能、情感三位一体。

四、引领学习实现知识迁移

从美术专业角度来讲,每一位学生需要对点、线、面、体、构图、基本型、透视、比例、结构、虚实(视觉中心与主次)、空间、明暗、质感、肌理、量感、色调这些专业理论知识有一个初步到深入的认识过程,而学生通过一次次美术作品鉴赏活动,可以达到对美术专业理论触类旁通的效果。理论的引领也直接带动学生实践操作水平的提高,甚至更能抓住作品的视觉中心,使作品更有视觉冲击力。为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可尝试以工具带思路的方法,帮助学生完成对课程知识的融会贯通,最终学生得到专业能力的综合训练与协调发展。学习方式的转变将会牵引出思维方式、生活方式甚至生存方式的转变。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将因此得到真正的张扬和提升。学习的重点在于学习的方法,而非内容。在学习中“迁移式教学”往往能够将知识点顺其自然地运用到其他知识点上,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所谓迁移,就是先前的学习会对当前的学习产生影响的现象。迁移式教学是教师根据“迁移”的特性,通过回忆旧知识点,设法为新知识的生长提供更为顺畅的桥梁,通过迁移旧知识引入新知识,从而进入更深层次的教学。它是在课程改革中得到尝试性应用的一种更为切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不仅帮助学生形成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的意识,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全面发展的综合素养,从而形成终身学习的学习方法。学生对原有知识点掌握得越丰富、越清晰、越牢固,就越能更快地学会新知识,学生达到心、脑、手的完美统一,学习也就越有信心。我们生活中常说的“触类旁通”“举一反三”“以一当十”“以点带面”等词语,往往就说出了迁移的种种好处。在实践中我发现很多不同种类的美术作品,其赏析的方法、作画的构图、步骤与方法(即作画的思路)、形体结构、明暗关系,包括画面视觉中心的处理、空间的理解等都是一致的;而不同在于作画的工具、用笔的技法及色彩的介入等,但这些关注点往往通过观察与比较,色彩的反复训练方能提高到一定的程度。若我们眼光再放远一些,高中美术专业的课程还有很多,而从美术专业角度来讲不得不提到的专业知识内容也很多,甚至还有很多跟美术专业相关联的课题,比如摄影、雕塑、书法、艺术设计、中外经典绘画等,拓展这些美术知识会对学生建构整个美术理论体系和掌握美术专业技法产生很大的帮助,甚至为学生后续的专业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为起到更好的教学效果,灵活介入很多课程,学生往往能够借助相关知识点将各门课程内容融会贯通,消化吸收,迁移运用,组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起到了较好的学习效果。假如最初就分课题内容讲解知识点,通过鉴赏活动,由一个知识点到旁支,让这些专业知识由一个由浅到深的认识与渗透,往往可以达到触类旁通的效果。同时在课题学习时针对性地进行专业内容的分散学习,再集中训练,我们至少可以在实践操作的基础上提高专业眼界与眼光。对于美术绘画活动,教师应对每个环节采取设问的方式来思考,即如何看?(如何读出画面信息)—如何做?—怎样做?并结合这一环节讨论出具体的思维过程与方法,师生共同梳理出具体的作画步骤与方法来指导实践。这种绘画方法,即通过思维带动行动的方法,由感性上升为理性,更为直观、科学、清晰,更易被学生接受,从而带动学生养成良好的绘画思维习惯,引领学生提高美术专业基本功打下更为坚实的基础,甚至可以逐步完善其人格。

五、个人展示中呈现团队合作

小组研究教学模式即小组合作探究,是指教师运用小组教学的形式,利用学生间的相互协商和研究来学习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教学模式,是由教育学家H.塞伦倡导的。②一节完整的课不能缺少学生个人的评价与反思。这也与企业一样,通过团队合作与个人展示,可以增强创新思维能力、执行能力,增强个人集体意识和团队精神。每一次课题结束,我都设计一个拓展题让学生加以思考,给学生5分钟时间以演讲的方式进行展示评价。我让小组成员轮流担任小组长,以小组加分制、组员加分制等方式给学生一个展示的平台。小组成员相互带动,激烈讨论,各抒己见,于是课堂精彩纷呈。从效果来看,这种方式能调动学生回答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语言组织能力,增强组员合作默契度,也为课堂的完整性与延展性增添了一抹色彩。借助美术PK活动平台,一方面学生往往更为珍惜课堂时间,从而提高了学习效率;另一方面,学生之间形成了合作、竞争的现象,促进了和谐的师生关系,心与心互相传递,真正体现了教与学的境界。

“教就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落实到课堂教学之中,这种观点与生本教育的理念是一致的。美术教学过程是一个感受美、理解美、创作美的综合过程。在一次次美术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从作茧自缚到自我蜕变,逐步体悟到生本教学理念内涵。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生本课堂氛围的营造与情境的创设,需要师生共同参与活动环节才能体现,这样美术教育才能顺利进行,教师才能实现教学相长,学生也才能“自由地呼吸”,实现自我成长。生本教学探索无止境,我们教师任重而道远。

作者:虞赛玉 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洛阳高级中学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高校网络教育资源美术教学

网络美术教育资源在高校美术课程教学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在丰富的网络教育资源中寻找到适合课程教学的资源是充分发挥网络美术教育资源的重要基础,因此,教师在高校美术课程教学中应该选择合适的运用策略。

一、网络美术教育资源运用的意义

在高校美术课程教育中运用网络教育资源能够扩大美术课程的知识面与信息量,增强美术课程的趣味性,让美术课程更加直观、形象。同时,网络教育资源的运用能够将高校美术课堂中的艺术与技术紧密联系起来,让课堂教学实现从平面到立体的转变,实现从以往单一教学模式到多元化互动教学的转变。高校美术课程中网络教育资源拥有强大的生命力,并且在未来拥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以往的高校美术课程教学理论过于严谨,思维方式死板,所采用的教学模式也较为单一,阻碍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形成。网络教育资源与高校美术课程整合能为学生提供广阔的自主学习空间,让学生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进行探究、反思,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创造力,激发学生的潜力。

二、网络美术教学资源的运用策略及方法

1.在素描课程中的运用

在高校美术素描课程中,为了提升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教师可以利用网络教学资源进行教学。高校素描课程就是利用美术绘画技巧研究造型规律,养成专业绘画习惯的过程。对于学生来说,素描课程比较抽象,难度较大。因此,教师可以利用网络资源开展素描教学,并且进行相关的解说,这样可以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效率,节约教学时间。同时,利用丰富的网络教育资源,还可以通过动画展现素描的绘画过程,教师可以利用动画资源进行教学,以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掌握素描的各项构图与绘画知识。如,教师在进行构图知识的讲解过程中,可以利用网络资源展示不同的几何图形,让学生对不同的几何图形进行分析研究,进而领悟构图的要领与技巧,从而体会到整体构成的多元化。又如,高校美术课程教学中,透视教学这一知识点相对比较抽象,仅仅凭借教师在课堂上的口头讲授,学生很难彻底理解。而利用网络资源就能将透视现象直观、形象地展现出来,让画面具有立体感。

2.在美术欣赏教学中的运用

以往教学模式中的高校美术课程教学只是为了传授学生知识点,让学生掌握相应的技巧,获得相应的能力,并没有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予以高度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接受理性的知识远远多于感性的知识。然而,这种教学方式不利于学生美术欣赏能力的培养。在美术欣赏教学中利用网络教学资源,如视频、图片等格式的资源辅助教师的教学活动,就会让美术欣赏课变得更加丰富、生动,营造多媒体的课堂教学模式,吸引学生对美术作品欣赏的兴趣。另外,网络资源能够提高学生知识掌握的灵活性,让学生能够在课堂中抓住美术作品欣赏的关键点,学会举一反三,而不是仅仅停留在教师的教学内容上。

3.在色彩教学中的运用

目前,高校美术专业学生的基础参差不齐,尤其表现在对色彩的学习上。虽然有的学生接受过专业的培训,但是关于色彩的专业知识仍然十分有限,鉴赏能力一般,观察方法不得当。如果这一问题长时间得不到解决,就会导致学生在日后的学习中遇到阻碍。特别是在高校美术的色彩写生教学中,学生将会遇到很多困难。因此,教师可以利用网络教育资源优化以往教学模式中的弊端,以提升学生在色彩知识方面的能力,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色彩写生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色调训练、色阶训练等知识点。一般情况下,上述知识点的教学通常只是教师在课堂上通过普通教具进行讲解。而利用网络美术教育资源进行教学,则可以将色彩写生中的内容都囊括其中,并且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调整。这便于学生领悟和感受,进而提升其对色彩的辨别能力。利用网络美术教育资源,学生更加容易掌握色彩变化的规律,能够更加准确地领悟色彩所表达的情感。

结语

在教育信息化时代中,互联网上有大量的美术教育资源,为了更加有效地利用网络美术教育资源,如何合理、恰当地运用网络美术资源显得十分重要。在高校美术课程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不同课程的教学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网络教育资源,以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

参考文献:

[1]谭传芳.浅析地域性美术资源在地方高校美术专业人才培养中的作用.美术向导,2013(5).

[2]王东方,聂磊明,郑小强.发挥优势趋利避害——关于美术理论课如何利用网络资源的思考.大舞台,2010(12).

篇9

胡铁生:“微课”是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中所需各种教学资源的有机结合体。黎加厚:“微课”是指时间 在10分钟以内,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内容短小,集中说明一个问题的小课程。通俗的讲:微课是在线教学视频,是以阐释某一知识点为目标,以短小精悍的在线视频为表现形式,以学习或教学应用为目的。 

既然是一种教学手段,就是为了辅助教学达到教育教学的目标,故在适合的课堂中利用微课可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给教学带来便捷,给学生带来收获与成长。 

一、学生“自主化”,提高学生自学能力 

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坚持全面、和谐、可持续的发展,而可持续的发展就是让学生拥有自组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即“受之于鱼不如授之于渔”,所以课前预习和学习是学生自主化学习的首要任务和必备前提,而美术课的课前预习却很难下手,微课就是解决学生自主学习的一个良好的手段,课前老师将本节课教学重点和难点利用微课制作成微视频发至班级课前作业,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自由支配并学习,学习能力若的孩子还能够反复学习,这样就能够达到自主学习的目的和意义,对学生而言“微课”利用网络平台能更好地满足不同程度的学生对不同学科知识点的个性化学习、按需选择学习,既可查缺补漏又能强化巩固知识, 是传统课堂学习的一种重要补充和拓展资源。如,在“百变团花”一课中,教师就是利用微课让同学们学习,课前,老师再根据同学们的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并督促忘记或自觉性弱的学生。同学们通过学习了解“团花”怎样可以做成圆的,可以利用什么样的形状剪出漂亮的图形等知识点,这些在作业中就能够知道学生的掌握情况。 

二、课堂“民主化”,促进学生和谐发展 

课堂检测,教师通过学生作业提交知道学生遇到的问题,课堂将问题呈现,并让会的同学解决问题,相互补充,解决问题。这样的课堂,学生喜欢,也能高效。而这样民主、平等、和谐的氛围也能够让孩子们轻松愉悦,学的真实、扎实、踏实。 

三、探究“合作化”,加强学生团队意识 

简单的知识通过课下学习,课上查漏补缺很快就能够解决问题,剩下的时间干什么呢? 

课外延伸是提高教学质量、发散思维最好的方法,在一年级《花的世界》一课中,通过这样的学习,利用手上的郁金香花拼摆成一幅花的世界,孩子们拼摆的方式不同,可以看出他们的思维变化,以及对色彩的认识,而在二年级百《变团花》一课中,就需要加强难度,利用每位同学剪出的团花,通过合作学习拼摆成一幅画,小组合作,有的小组可以摆成一束花,添加叶子和花茎,有的则添加花瓶,有的画一只小动物,将团花变成他们身上的花纹,还有的利用团花的形状拼摆成小动物,通过这样的联想和合作,孩子们不仅发散了思维,而且提高了动手能力、学习能力和主体作用,培养了合作探究和能力。 

四、资源“丰富化”,增强学生动手能力 

课后,微课依然是个学习助手,课堂上的知识拓展有限,有的学生“吃不饱”,有的学生兴奋有余,如何满足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兴趣,课后微课是一个不错的方法,在《花的世界》一课中还可以教大家制作向日葵、百合等花的折法,让同学们学习;而在《百变团花》一课中,则可以教大家学习其它剪纸的方法,如,二方连续、四角对称等剪纸方法,或者是关于剪纸的理论知识和历史,让同学们自主学习,丰富课后知识。 

利用微课可以解决美术课堂中的简单问题,从而拓展资源,增加知识点和丰富内容,解决了教学中的目标和重难点,为美术教学提供了方便。 

篇10

一、体大虑周、园林美术设计教学内容系统全面

《园林美术》一书开宗明义,将园林美术定义为面向园林人才的“应用美术”,它的主要价值是应用美术原理、技法、审美等展现出园林之美,是园林专业人才具备的基础技能。全书包含三大模块、七小章节,基本涵盖了园林美术设计的全部知识点,且每个知识点讲解深入翔实,非常注重“园林学”与“美术学”的平衡性,可谓“体大而虑周”;整体教学内容组织也较为合理,按照先易后难、从浅到深、由平面到空间的逻辑铺陈,具体由“美术概述”“绘画基础”“素描”“色彩”“表现技法”“配置和造景”“美术字和图案”构成。首先,作者利用多种美术创作形式阐述了园林美术设计内涵,并以“绘画基础知识”展开本质探究。该部分内容集中于模块1“美术基础理论知识”部分,全书开篇,作者并未直接切入“园林”相关主题,而是通过雕塑、绘画、工艺美术等循循善诱,在潜移默化中分析了“美术之美”。例如在“绘画”部分,简介了中国传统画、油画、水彩画、水粉画、素描、版画等之间的差异,强调每一种绘画艺术形式都有对应的文化渊源,由此形成的艺术联系也会直接、间接地影响到其他艺术领域——如中国传统画追求“虚实相生、师法自然”以及“以形写神、形神兼备”,这种独特的美术理念映射于中国古典园林设计中,则以“天人合一、万物和谐”的意境为追求,而西方油画色彩丰富、立体感强,由此而形成的美术理念作用于园林载体之上,则反馈为“中规中矩、冷峻庄严”的质感——本书进一步利用绘画基础知识,强调在园林美术教学过程中应“透过现象看本质”,书中列举了“形体构造”“形体比例”“景观透视”“空间构图”“明暗变化”等知识点,并为读者配上丰富多样的图片,以增强直观性和说服力。其次,作者利用素描、色彩两种美术训练方式阐释了园林美术设计途径。该部分内容集中于模块2“美术基础实践技能”中,作者向读者传递了一个重要观念:尽管在新媒体时代表现手段不断增加,但手绘仍然是园林美术设计的主流手段。换言之,素描可视为“纯色手绘”,色彩可视为“多色手绘”,这两种美术训练方法对园林美术设计作用各有侧重。其中,素描训练侧重于明暗、形态,学生在掌握几何体素描、静物素描、风景素描等技能之后,能够提升对园林美术设计的布局掌控力,也可以作为积累素材的途径;而色彩侧重于远近、层次,基于色彩逼真生动的表现力,能够很好地还原园林空间的真实形态,增强园林美术设计作品的人文气息。再次,作者利用多种美术表现技法阐释园林美术设计效果图的实现机制。该部分内容集中于模块3“园林专业应用技能”中,实现了从理论到实践的跨越。作者将一个完整的园林美术设计项目分割成三部分,分别为“表现技法”“构成要素”和“细节装饰”。其中,“表现技法”包括传统手绘和电脑绘图两种。手绘的优势在于自由度大,能够很好地将园林设计师的创意构思表达出来,且综合水彩、水分、钢笔、彩铅、马克笔等工具,可以提供多种设计风格,但缺陷是效率较低。以“水彩画”为例,在设计过程中需要经历“轮廓勾线填大色块填小色块填装饰色细节处理”一系列过程,且无法很好地保障比例、明暗、层次等效果。电脑绘图是园林美术设计的重要发展趋势,书中为读者推荐了3Dmax、Photoshop、CAD、Painter等常用软件,利用电脑绘图可以便捷建模、场景渲染,最大程度上节约了设计成本,但不足之处是“艺术失真”,电脑绘图作品容易陷入“恐怖谷理论”陷阱,给人一种不真实的感官体验,且容易削弱园林美术设计的人文意境;本书对“构成要素”的分析相对简洁,指出中西方园林案例中主要构成要素为“植物+造景”,在实现机制上要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细节装饰”以美术字、图案为例。

二、形式新颖、园林美术设计教学要素主次分明

为了突破“纯美术”教学内容桎梏,本书在园林美术设计教学形式上进行了创新,在每个章节中提供多个教学栏目,以此规避纯粹“美术学”和纯粹“园林学”的分割,构建“园林美术”这一独立学科体系。同时,每个章节中以“基础知识”部分为主,课堂训练、本章小结、拓展训练与考核目标4个栏目为辅,以此做到主次分明,帮助读者合理运用园林美术设计教学要素。通过详读不难发现,各个章节内的栏目之间也保持着高度相关性,非常契合高校教育模式特征,有利于保障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相互协同。例如,第一章“美术概述”中,作者在“基础知识”讲述之前,先把本章“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标注出来,在知识学习过程中强调美术及“四大分类”的概念,在能力培养上注重中外美术史作品的鉴赏能力,相对应的,在“课堂训练”栏目中,要求学生根据作品图片来判断背景文化、美术种类,在“拓展训练”中要求写出艺术体验,这种“所学知识”与“所考内容”高度一致的组织方式,有利于学校教育环境下“教与学”的平衡。此外,“基础知识”作为本书各章节的主体部分,作者为细致全面地向读者传达,在内容设计上普遍采用“图文衔接”的方法。全书容纳了海量图片,几乎每一个概念、每一个知识点、每一个训练环节都附上图片展示,如第一章中讲解“特种工艺美术”这一概念时,用“玉如意”“传统皮影”“布老虎”等作品说明,可以更好地对“特种”的内涵进行界定,它意味着“特种文化、特种地域、特种工艺”。

三、知行合一、园林美术设计理论实践密切关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