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农村工作存在问题范文

时间:2023-12-01 17:46:2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农业农村工作存在问题,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农业农村工作存在问题

篇1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在生产水平相对较低,对自然因素依赖较强的情况下,农业的发展,必须依靠科技突破资源和环境约束,实现持续稳定的发展。近年来,农业生产连获丰收,并不是连年风调雨顺,而是科学技术在这里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要把先进的科学技术确实应用于农业经济的生产实际,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仅依靠以科研教学为主的科研部门和农业院校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主要还是依靠与农民联系密切、熟知生产实际,具有较强专业知识和吃苦耐劳精神的农业技术推广工作者。农业技术推广是农业科学技术转化为农业现实生产力的桥梁和纽带,是加快社会卞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农村生产力发展的最有效措施。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为农业现代化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完善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对于进一步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战略性调整,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农村经济,实现农业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 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存在的问题

 

1.1推广经费严重不足

 

尽管我国政府非常重视农业推广工作,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农技推广投资强度(农业技术推广投资占农业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一直较低。部分地方对农业技术推广的公益性认识不到位,加之经济条件限制,自收自支、差额拨款还占相当比例、人头费尚不能保证,用于技术推广的专项经费就更少。

 

1.2农技推广人员综合素质不高

 

农业科技转化,人才是关键。但当前从事农业技术推广的人员少、素质低,而且出现断层问题。据调查,有的地方在乡镇基层农技人员中,年龄在35—50岁的仅占18%,年龄结构的 “断层”导致了知识结构的“断层”。在乡镇农业技术推广站中表现尤为突出:一是农技人员“在编不在岗,在岗不在位”的现象较为严重,到岗率低,在岗的农技人员也不能保证将时间全部用于本职工作中,一年中至少有1/3的时间从事乡镇分配的其它工作,技术人员改行情况非常突出。二是由于工作环境及待遇不高,特别是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基层农业推广部门很难吸引、留住高学历、高层次人才,加上一些非专业人员的进入,造成有些地方推广队伍素质偏低。三是基层推广部门缺乏知识更新和进修深造的机会,面对农业结构调整的新特点,许多农技人员知识储备不足,技术更新不快,对现代农业新技术的熟悉程度不够和操作能力不强。

 

1.3科技成果与生产需求错位影响推广效果

 

我国每年产生的农业科技成果数量不少,很多研究成果与农业需求脱节。在市场经济新形势下,农民以取得经济效益为根本取向,对技术要求呈现多样化、高效化的趋势,并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对增加有效综合技术和管理技术的需求更加强烈,而现行科技成果以及推广机制偏重于单一技术,对配套集成技术,以及对技术的整体作用和区域效果重视不够,影响了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实际效果。

 

1.4农民知识层次低导致推广难

 

现代农业高新技术,要求采用者一般应具备一定的农业基础知识、掌握基本原理和严格的操作技术,而现阶段实际是仅有少量科技带头户具备这种能力,多数农民尚不具备。二是创新技术的采用都需要一定的经济实力,在小规模经营和农业比效效益较低及其他负担较多的多重压力下,多数农民由于资金薄弱,仅能采用一些效益显著、见效快的物化类技术成果,而对一些见效慢或投资大的高新技术,仅有采纳的欲望,但缺乏购买使用能力。三是很多农民都有很强的自我保护意识,他们宁愿沿用效益低但比较保险的传统技术,也不想冒险去接受新技术,导致推广新技术更难。

 

2 做好农业技术推广的建议

 

2.1建立多渠道融资投入机制

 

首先,要强化国家拨款的主渠道,通过立法手段,争取保证国家财政每年投放到农技推广的经费与农业总产值的份额逐步达到0.5%以上。其次,要完善间接融资的体制,鼓励民间、私人投资于农业技术推广。同时,可以以技术转让、技术开发、技术服务和技术承包等形式开展有偿服务。

 

2.2建立一支高素质、稳定的农业技术推广队伍

 

农业推广人员的必备素质指的是推广农技工作所必备的科学技术知识、职业道德、思想道德、组织教育能力等综合能力,其水平的提高,带动了推广工作业绩的提高,提升了推广事业的高度,将会带动农业推广工作的全局。传统农业生产在向现代化集约型转变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问题,现代农业对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总的来说,一是有科学工作者的严肃的科学态度,有勇于吃苦,献身农业的工作精神。二是有广博的业务知识,有一定的社会经验;三是有较强的业务实践能力,有组织群众工作的经验和良好作风。总之,农业科技推广人员应是德才兼备、一专多能的综合型人才。

 

2.3加强农民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科技素质

 

农民是农业经营主体,也是农业技术的需求主体、市场主体。农业技术推广离开农民科技素质的提高,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应将全面提升农民科技素质作为首要目标。一方面,加强技术培训,使农民应用科技由外行变为内行。另一方面,抓好科技示范,使农民“看得见、摸得着”地了解农业生产新技术,打破农民对新技术的观望态度。用活生生的事实引导农民改变传统的经营方式,应用科技致富。

篇2

[关键词] 供电企业;农电管理;问题;原则;对策

【分类号】F426.61

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国家“两改一同价”政策的实施,农电作为建设新农村建设的基础产业,为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因此,要合理分配农电资源,加强整体的管理力度,实现现代化的管理模式,这是农电企业推进自我发展的必然选择。

1、供电企业农电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1.1 农电管理方式比较落后。随着电力企业科技技术的快速发展,计算机技术应用越来越广泛,农电企业如果还是采用传统的管理方式,很难推动农电管理的进一步发展。特别是有些农村地区一开始的配电网是自行建造的,设备标准都达不到要求,线路设计存在很多不合理现象。尽管这些年一直在改造,但是农电管理方式缺乏高效化、信息化管理。

1.2 农电管理工作人员素质有待提高。由于农村地区人口基数大,人民文化水平不高,所以农村供电所中工作人员自身素质较差,对工作的热情不足,严重缺乏责任心,在工作中技能水平较差,不能应付电网各种事故。同时,对农电管理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不够,掌握科学新技术的力度不足,全凭经验去处理工作中面对的一系列状况,习惯性违章现象经常出现,偷电和盗窃、破坏电力设施的行为时有发生,给安全管理工作带来很多不利。

1.3 安全工具的配备和使用不当。目前很多农村供电所在安全工具设施方面都配备不齐全,工作人员在遇到突发事故时不能及时找到安全工具,导致供电事故不能及时得到制止,不能有效避免事故的扩大。同时,安全工具不符合各项耐压试验和绝缘强度的标准要求,有时也是导致安全事故的主要原因。

1.4 农电设备存在安全隐患。随着农村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人民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家用电器在普通农民的家庭中广泛使用,增加了农村的用电量。由于安全用电的知识普及的不够广泛,电力设备陈旧、配网线路老化等问题导致的电力事故频繁发生,因此农电设备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隐患也在不断增加。

1.5 农电管理的投入和产出存在缺口。开展农电管理工作需要实时投入大量的人力资源和电力设备。但是目前许多农电设备存在着老化陈旧、设备零部件脱落、功能减退等问题,因此要扩大供电企业在设备整修上的投入。虽然供电企业加大了资金和设备的投入,但是农村电网的产出仍然有限,从而导致出现投入和产出失衡的现象。

1.6 农电维护费不断减少。农网的维护费用主要用于发放农电管理人员的工资和农电设备维护支出。现如今农电维护费受供电企业供电量的限制,农电维护费不断减少,农电管理人员的工资水平与日益增长的物价水平不平等,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农电费用的减少不但引发农电管理人员工作积极性丧失,而且导致农电设备维护投入不足,无法对农电设备进行更换。

2、供电企业农电管理工作遵循的原则

2.1 坚持全面系统原则。目前,随着国家对农村经济的不断重视与发展,农电系统的发展已经不能完全满足农村人们生产生活的各种需求了。因此,农电企业应努力坚持全面系统的原则,提升农电管理水平,着重加强农村电网建设运行管理、营销管理以及队伍管理,以此达到农村电业系统满足农村经济发展的要求,不断满足客户用电需求,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目的。

2.2 坚持目标方针原则。农电管理的方针就是提高整个供电系统的规范化服务的核心竞争力。农电管理工作应以城市的供电管理方针作为依据,明确目标,深化改革体制,把握住导向作用,并且和供电系统的策略、竞争者分析、产业分析、风险评估等同步发展,从供电系统的整体发展目标的方向来看待农电管理的成本与收益关系。

2.3 坚持全员参与原则。农电管理涉及到农电企业运营的各个生产销售环节与供电部门的整体技术创新、经营方针、营销战略等密不可分,供电系统的服务已经渗透到农电企业的各项工作之中。因此,农电管理工作既不是企业个别人,也不是个别部门的管理职责,而是农电企业全体员工的职责,必须做到全员参与,才能使农电系统规范化服务管理落到实处。

3、加强供电企业农电管理工作的对策

3.1 加强对用户设备的监督管理工作。供电企业对所辖区域内的电力设施要进行明确的分类,并且做出最为合理的安排,要将所有电力设备分配到各个部门,部门要承担对设备的检查维护工作。同时还要建立相应的监督管理部门和群众举报政策,要让全民参与到电网设施监督工作中来,对于监督举报属实者供电企业要给予相应的奖励,增强举报者的积极性,通过多种监督管理手段促进农网供电的可靠性。

3.2 提高农电管理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在农电管理工作中,将农电工与正式员工分离,使其明确自己的工作职责。加强对管理工作人员专业技能的培训,在进行农电管理工作时能够更加专业,更加规范。供电企业可以通过实施奖励机制和绩效考核机制,使在超额完成工作指标和质量任务或在工作中表现优异的农电管理人员得到相应的物质奖励,使未达到绩效考核指标的农电管理人员得到相应的惩罚,以此激发农电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与创造性。

3.3 强化农电安全管理意识。在农电管理工作中,管理工作人员应增强安全防范意识,转变观念,更新理念,高度重视农电安全管理工作,不断召开安全管理会议,对农电工进行专业技能培训。并要建立严格的安全管理制度,对于那些违法乱纪的供电人员要严厉打击,依法执行,要将供电人员的整体素质进行提升。同时,加强对各级工作人员的安全培训,认真落实安全责任制度,提高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农电企业的稳定发展。

3.4 加强农村用电管理。供电企业针对农村用电情况首先要加大安全用电宣传力度,要做好农电工的技能培训工作,同时还要加强对农村电力设施的运行维护力度,无论从电站还是用户都要安装电力保护装置,严格杜绝安全隐患的发生,保障人员用电安全,同时要对农村临时用电管理进行改革,要加大改革力度,杜绝窃电问题。

3.5 强化农电安全管理制度和工具管理。加大各部门对农电安全管理制度的执行力度,严格考核,绝不放过任何违反安全制度的行为。严格查处各类习惯性违反制度的行为,并启动安全管理责任制和安全管理考核制度,实行人人有责任,人人有义务的强制执行手段。同时,供电所安全工具必须配置齐全,并由专人保管,定期检查安全工具,如发现安全工具损坏或存在隐患,立即更换,避免因工具损坏导致安全问题。

3.6 加大农网改造力度。要加大对于农村电力设施的检查,同时对于老旧电力设施要进行全面清查,发现存在问题的电力设备要及早更换,以免引起更大的安全事故。同时要向上级供电部门申请加大农网改建资金的投入,要不断将农网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隐患消除,对于那些用电量较多的区域要进行重点检查,制定出严格监察管理条例,要不断引进高科技监测技术,加大对于农网保护设施的投入,防止由于负荷过大发生电力设施损坏事故。

4、结束语

农电的生存发展与农村经济的发展息息相关。要想进一步提高农村电力经济、社会效益,就要强化农电管理工作,走科学化发展道路。在新形势下,供电企业应认真分析农电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从农村经济发展的大局出发,不断加强农电管理改革,更好的维护农电职工的根本利益,提高农电企业经济效益,促进农电健康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篇3

农机管理能够提升设备的使用安全性,降低故障发生几率。随着农业生产技术不断的进步,农业机械管理也得到了使用者的重视。传统农业生产理念中,人工作业形式居多,虽然种植人员掌握了足够丰富的经验,但产量却达不到市场需求,应用农机设备后这一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目前的技术已经能够实现全程机械化种植,农产品生产质量也得到明显的提升。农机管理需要行政单位进行宏观调控,确保市场处于良性竞争体系下,目前是通过宣传培训来提升群众的农机管理意识,相关制度体系也在逐渐的完善[1]。

2农业机械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农机管理已经得到了落实,但在开展期间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下面将针对此类问题展开讨论。

2.1管理观念过于传统

农机管理体系并没有随着技术的进步而做出改进,仍然沿用传统的管理理念。同时管理人员自我认知存在误区,将农机的使用作为重点,管理制度存在落实不足的情况。受领导干部重视程度不足的影响,农机管理的开展也过于形式主义,并没有解决实际问题,针对农机市场混乱,售后服务不到位的现象,并没有采取有效措施。农机使用期间,使用人员没能及时开展养护维修,增大了设备的运行风险。

2.2管理方式过于落后

管理人员不善于总结工作经验,发生故障后很难在短时间内判断成因以及故障位置。农机管理尚未形成完善的体系,管理制度与生产技术之间是相互关联的,如果制度体系不能及时的更新,产品设计便得不到进步。

2.3缺乏专业的管理人才

农机管理对工作人员专业水平要求高,但目前在岗的管理人员中,能够达到标准的却十分少。大部分员工都是农民,并不具备机械设备的维修经验。人才是管理任务高效完成的保障,由于农机管理人才的紧缺,管理体系在落实过程中受到了阻碍。管理人员不懂得安全操作知识,工作开展形式更是混乱。

2.4缺乏完善的后期服务体制

农机管理工作开展期间,需要对售后服务进行规范。尤其缺乏完善的售后服务监管体系,需要农机管理部门做出宏观调控。农机管理需要考虑使用者的真实需求,否则所制定的管理计划也很难在基层落实。

3解决农业机械管理工作问题的措施

为了提高我国农业机械管理水平,解决在农业机械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延长农业机械的工作寿命,必须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加以解决。

3.1改变传统的管理意识和观念

管理人员要有端正的态度。传统管理理念中存在的弊端要完善,有效的经验也要合理利用。农机管理是一项复杂的任务,只有在端正的管理思想下才能够保障工作完成的质量。管理人员提升思想认识,同时对现有制度做出完善,是管理工作高效开展的途径。

3.2提高专业人才的综合素质

高素质人才是管理工作顺利开展的有效保障,针对专业水平偏低的管理人员开展教育培训很有必要。对于农业机械管理工作的内容,包括农业机械维护,新技术和新机具的推广,以及安全常识等,都是培训的重点,只有提高专业管理人才的综合素质,才能够提高我国农业机械的安全生产水平和农业机械的管理水平。

3.3加强管理机构的建设力度

相关政府必须要大力支持各地方的农业机械管理机构,积极支持相关管理机构的建设发展,以适应农业机械管理工作的需求。另一方面,还可以加强对农业机械管理机构资金的支持力度,制定详细的发展计划,才能够让我国农业机械管理工作又好又快地发展。

3.4保护农业机械维修网点的合法权益

在完善农业机械维修网点的发展过程中,还需要配合现代先进的电子科技计划,把农业机械的维修网点网络化[2]。通过制定完善、全面、科学的网络维修体系,对各地方的农业机械维修情况进行详细的分析,充分利用政府的相关政策资源,保护农业机械维修网点的合法权益。其次,还需要对维修人员进行专业的技能培训,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适时地举办相关的比赛和交流,促进各维修网点的技术水平完善和提升,还可以形成相互监督管理的模式,提高整个农业机械维修工作的水平。

3.5正确处理农业机械的安全事故

农业机械监理机构在处理农业机械事故时,必须根据事实,分清责任,公正处理。农机事故责任者对农机事故造成的损失,要承担责任。事故发生以后,操作人员应当立即停车、停机,保护现场,抢救受伤人员和财产,并及时报告当地的农机监理机构。农机监理机构接到报案后,应当立即派人到现场,尽快解决并恢复秩序。

4结束语

尽管我国属于农业大国,但实际上我国农业机械的管理工作仍然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在实际的管理工作中依然存在着不少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相关政府部门必须要大力做好农业机械管理工作的发展计划,帮助其不断的完善发展,为提升农业机械管理水平创造多种有利条件,促进农业机械管理工作事业上一个台阶。

参考文献:

[1]吴贤.农状对[J].北京农业,2014,(30):239.

篇4

关键词 农业科研院所;后勤;管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 F27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14-0297-01公益性农业科研院所是中国科技创新体系中的一支主力军。科研院所由各个部门组成,后勤服务是保障科研院所正常工作开展的基础性工作。只有将后勤工作做好,才能够解除科研人员工作、生活的后顾之忧,促使各项工作顺利开展。后勤工作在农业科研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要充分认识其重要性。

农业科研单位后勤工作的主要职责是管理和服务,通过对单位所有人、财、物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更好地为单位职工特别是科研人员的工作、生活提供服务和保障。如何围绕公益性农业科研院所的重点工作做好后勤保障的各项工作是实践过程中要认真思考的问题。现以辽宁省经济作物研究所后勤管理工作为例,介绍公益性省级农业科研院所后勤工作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以供参考。

1 农业科研院所后勤工作存在的问题

1.1 经费短缺

辽宁省经济作物研究所是全额拨款公益性农业科研院所,单位资金主要来源于2个方面:一方面是定额的行政事业费;另一方面是科研项目经费。科研项目经费专款专用,必须用于科研项目支出。后勤工作主要是为科研服务,其一部分经费由院所内的科研经费支出。但在实际工作中,受种种因素的影响,科研经费很少或者相关部门几乎没有将后勤费用纳入其支出计划中。在没有其他创收来源的情况下,后勤工作的资金就由行政事业费支出。现有的行政事业费是按照人员编制定额预算的,但在日常的后勤工作中却遇到了一些问题。由于后勤工作的特殊性,其工作资金不能简单地按照人员编制来安排,环境卫生、安全保卫、房屋修缮、用水用电、机耕作业等工作均需要有资金作保障,而按照人员编制划拨的资金不能够满足其需要,后勤工作常因经费短缺而不能顺利开展。

1.2 人员少,任务重,矛盾突出

受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制约,从事后勤工作的职工数量有限,但是后勤工作涉及到环境卫生、安全保卫、水电维护、房屋修缮、机耕作业、食堂工作等诸多方面,工作细致繁杂,不仅要为科研工作正常运转提供物质保障,为工作人员的衣、食、住、行提供优质服务,还要为职工创造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人员少、任务重使后勤工作不能“面面俱到”。以辽宁省经济作物研究所安全保卫工作为例,该所科研用地面积大,又紧邻居民区,每到秋收季节,周围居民会到田间采收果实,仅靠后勤保卫为数不多的工作人员,很难看护周全,常常出现科研材料丢失等情况,严重影响科研工作的顺利开展。

1.3 晋职晋级难,人员不稳定

在科研单位中,很多从事后勤工作的职工在职称上仍然为研究系列,但是由于不是直接从事科研工作,很难取得科研成果及科研奖项,在职称评聘及岗位竞聘上处于劣势,导致后勤管理人员心理上不平衡,人员流动频繁[1-2]。

1.4 后勤工作社会化难度大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将科研院所后勤工作推向社会,提高其社会化程度,是提高后勤工作效率的重要方法。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却存在一些阻碍因素:一是观念陈旧。部分职工认为后勤工作技术含量不高,单位配置了后勤人员,不需要将其社会化。而一些后勤工作人员担心在社会化后个人待遇和社会保障会受到影响,也不愿意后勤工作社会化。二是职工及离退休人员对单位的依赖太强。将后勤工作进行社会化,面临的困难是多方面的。单位后勤工作社会化不是一个短时间能够完成的工作[3-4]。

2 对策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不断进步,人们的认识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各单位事业在加快发展,业务范围不断扩展,人们对后勤管理和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构建“和谐高效”的后勤管理服务体系成为每个单位后勤工作的一个难题。为此,要想做好各项后勤工作,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2.1 开源节流,缓解经费压力

后勤管理工作中要坚持细致工作,避免浪费,踏实地做好节流工作,在此基础上要充分发挥后勤工作的优势和后勤工作者的主观积极能动性,立足单位的基本情况,发挥自身优势,增加经济收入。结合公益性农业科研单位特色,后勤的经营开发要与单位的科研成果、科技产业工作紧密配合,不断拓展经营范围,在农资农化、机耕作业、园林绿化、科技产品的包装、推广、销售上下功夫。

2.2 建章立制,实现后勤工作规范化

首先,加强规章制度建设,严格工作规范。后勤工作服务面广,人员多,事务多,要求高,必须建立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尽量使各项工作制度化、程序化。其次,岗位安排责任到人。后勤工作繁杂多变,只有分工明确,才能在遇到问题和需要解决问题的时候知道应该找“谁”。再者,团结协作,人人有责。后勤工作事无巨细,总有一些临时性、随机性的事务是无法事先明确专人负责,后勤人员要有责任意识,遇到问题时,一定不能以“不归我管”作为推辞;任何事情都应尽量解决;能找到专人负责解决的,应安排专人解决。后勤工作人人有责,既可以向领导汇报,也可以集合集体的智慧解决问题。最后,要做好及时、有效的信息反馈工作,要秉持认真负责的态度,解决好工作人员遇到的问题。如果遇到无法解决的问题,要做好沟通、解释等善后工作,切不可采取不予理睬的态度。

2.3 引进来、走出去,逐步实现后勤工作社会化

树立花钱买服务的观念,自己干不了、干不好的事要引入社会服务。例如,辽宁省经济作物研究所的安全保卫工作、环境卫生、职工家属区的物业管理等工作都可以引入社会力量,交给专门的保安公司、保洁公司和物业公司来管理,这样既实现了专业化,又能节约成本。努力提高后勤工作人员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增强专业技能,面向社会,发挥自身优势,通过兼职兼薪、技术指导、合作研究、共同开发等形式,使后勤工作逐步实现社会化。

总之,后勤管理和服务工作是推动单位科研事业顺利发展的重要环节,农业科研事业单位后勤管理一定要立足单位的实际情况,在工作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和教训,稳步推进后勤的社会化改革,在提高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上有所作为,才能真正服务于公益性农业科研单位,促进公益性农业科研单位又好又快发展。

3 参考文献

[1] 董君瑞.浅谈如何激发人力资源潜能提升高校后勤服务水平[J].天津市财贸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2,14(1):43-45.

[2] 张小妮.进一步深化高校后勤服务功能的思考[J].惠州学院学报,2012,32(1):125-128.

篇5

关键词:建筑企业农民工思想政治存在问题对策

一.引言

建筑工程项目部既是生产经营的前沿、企业形象的窗口,又是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阵地。目前,我国建筑施工队伍中,外来农民工已成为当前建筑业的一支主力军。但是由于农民工文化程度普遍偏低,技术素质差,质量和安全意识薄弱,组织观念不强,流动性大,劳务队伍不稳定。缺乏应有的培训教育,缺乏对于国家时政和法律知识等的了解,思想政治觉悟不高。如何加强外来农民工教育与管理,提高农民工队伍的素质,这不仅是新形势下企业政治思想工作思路与定位的转变,在工作中不断探索创新的问题,而且外来农民工的素质如何直接影响工程质量、企业信誉和综合诚信、企业发展的关健所在。本文就如何提高建筑企业外来农民工政治思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进行了探讨。

二、农民工当前在政治思想方面存在的问题

(1)组织观念淡薄。在工程项目中,90%以上的外来农民工个体行为观念和自由散漫习惯比较突出:一是组织非企业化。外来农民工大多数三五成群、松散、自由性群体打工的比较多,缺少企业的组织观念;二是制度观念差。工程项目部用工制度都是短期临时组建的劳务队伍,流动性大,约束机制差,农民工对企业规章制度遵守不够好,私自离开单位,离开工项目部的现象比较普遍;三是集体主义意识比较差。农民工从事建筑施工,最关心的是自己能否挣到钱,挣到的钱能否兑现,很少把自己的行为与集体行为联系在一起想问题,缺乏应有的团队精神。

(2)满足感较强。农民工进城,他们在利益的追求上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能找到活干,能挣到工资,到年底能拿着工资回家就是最大的利益,表现出的是非常单纯的价值观,这也是他们从事建筑施工后主要行为的轴心,也是他们钻研技术、开拓创新,乃至争取自己应有权利的意识和精神都比较缺乏的主要原因。(3)用法律维护自身合法权利的意识不强。据统计,目前80%以上的农民工没有与劳务公司签订用工合同。对《劳动法》中规定的与个人权益关系相关的问题基本上都不十分清楚。因此,在自身合法权利和利益受到侵害时,很难得到有效的维护。

(4)职业道德意识不强。农民工职业观念不强,没有把自己看成是建筑行业的一名工人、国家的建设者,对工程质量不能严格要求,在施工过程中违反操作规程、不执行安全规定、偷工减料、以次充好的现象时有发生。同时在生活中粗言烂语、行为不文明、扰民的现象也比较多。

三、提高建筑业农民工政治思想工作的对策

在建筑企业生产经营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做好农民工思想政治工作,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努力培养有思想、有技术、有道德、有纪律的新一代建筑工人。具体应抓好如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加大上岗资格持证培训力度。以安全和职业技能为重点,按“缺什么、补什么、干什么、学什么”原则,加强对农民工培训,使广大农民工在施工技能、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得到提高。通过上岗资格持证培训,不仅可以提高农民工的技术水平、安全意识,同时还可以通过培训获得上岗资格证书,使农民工在思想上树立起建筑职业和建筑工人的观念。

(2)积极改善劳动环境和生活条件。针对农民工劳动作业的特殊性,努力改善农民工的劳动环境和生活条件。一是要依法制定限制严重超时作业的强制性措施。如无特殊情况,不得强制加班加点,不得违章指挥,规定作息时间;二是强制推行居住一人一铺,一间宿舍一般不得超过10人,夏天防蚊防蝇防潮、通风,冬天要保暖防冻,推行炊事员持健康合格证上岗,实行餐具定期消毒制度;三是要改善劳动保护条件,强制推行穿工作服上岗制度,强制穿戴和使用必要的劳保用品;四是要进一步强化“五个一”(一份报纸、一套文体活动器材、一个图书柜、一台电视、一块墙报或板报)的落实,努力改善文化生活条件;五是通过创“文明现场,生活保障”活动,增强农民工讲文明、讲卫生,不断改善农民工宿舍、文化设施、食堂卫生等生活环境条件,让他们住得舒心、吃得放心、干得安心,切实帮助他们生活上排忧解难,不断改善生活质量。

(3)要提高劳务施工、管理和用工规范化水平。分包管理不仅是规范分包工程交易的一个有效措施,也是促进农民工政治思想提高的有效形式。一是强化劳务分包使用企业化的劳务队伍,不使用打工群体,不私招乱雇,使农民工增强组织观念和集体主义观念;二是强化总包单位与劳务公司签订分包合同,劳务公司与农民工签订用工合同,使农民工增强依法办事和诚实信用意识;三是强化项目部管理,强化农民工安全生产、文明施工、按操作程序施工的意识。

(4)要进一步建立健全相关机制。一是要建立健全管理机制,从主管部门、相关部门到工程项目部要形成一个网络,明确职责,做到工作有计划,有检查督促、有总结。二是要建立健全调研机制,加强对农民工政治思想工作情况的调研,确保不断掌握新情况,发现新问题,不断探索新思路和办法;三是要建立健全协调机制,主管部门要与工会、团组织、公安、劳动、卫生等部门加强联系和协调,增强联动性,营造良好氛围;四是进一步抓好“四个建立”(党工团和思想政治工作小组),加强基层的基本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基层各类组织的作用。

(5)加大政治思想和法纪知识教育力度。要不断探索提高农民工思想道德教育的有效途径。当前要采取多种形式突出抓好六个方面教育:一是搞好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教育,提高他们贯彻落实的自觉性;二是强化法纪意识教育,特别是《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和社会治安、流动人员管理规定等法规的学习教育,不断提高他们遵纪守法的自觉性和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三是搞好职业道德教育,不断提高他们的职业道德素质;四是搞好城市社会公德和地方风俗教育及生活指导,增强他们的公德意识和适应城市生活的能力;五是搞好参与城市建设的主人翁意识和光荣感教育,不断提高他们争先创优的积极性;六是搞好科学文化知识和技术学习,不断提高他们的文化和技术水平。

(6)大力开展各种形式的创建活动。创建活动是促进农民工队伍政治思想的有效形式,党工团组织和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大开展创建活动的力度。除了抓好文明工地创建活动以外,还可以开展建设系统杰出农民工评选活动;诚信劳务公司和文明劳务队伍评选活动;在农民工中开展争当“学法、用法、守法”先进个人、技术能手、先进青年等评比活动。通过开展各类创建活动,激发农民工提高政治思想道德素质的自觉性。

篇6

关键词:辅导员工作视角;农科专业;学风建设;问题和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06-0273-02

学风是大学精神元素和高等教育状态表征,是一所大学的灵魂。学风建设作为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永恒主题,不仅直接体现着高校的社会地位和竞争力,并最终影响到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随着高等教育由“精英化”向“大众化”转变,当前高校学风建设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1]。教育部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高等学校要加强学风建设,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本文从辅导员工作视角对农科专业学风建设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农科专业学风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农科专业学风问题与其他学科总体相似,在学生身上体现为目标不明确,学习动力不足;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方法不正确;学习纪律散漫,缺乏自律性等[2]。此外农科专业学风问题具有自身的特点,在对全国800名农科专业大学生学风建设情况的调研中发现,农科专业大学生学风呈现出“农”的特色和“农”的内涵缺失等现象,具体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1.缺乏“三农”情怀,学习目的功利化。农科专业的大学生作为未来农业发展的生力军,应该具有服务“三农”的理想信念。然而,当前很多农科专业的大学生学习目功利化,不能合理地将学习目的和国家建设、社会发展结合起来,不能将学习农科专业和肩负“三农”使命结合起来,而是仅作为实现就业目标的途径和手段,缺乏远大理想。调查中仅38.5%的学生个人发展的目标是推动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

2.专业认同感匮乏,学习兴趣不浓。由于受高考分数限制、高考填报志愿的盲目以及专业调剂,“入错行”等情绪在部分农科专业学生中存在,导致专业思想不稳定,学习动力不足。仅35.4%的受调查学生对所学专业兴趣浓厚。还有部分学生不能正确认识和对待所学专业,过分强调自我意识和个人爱好,不能及时调整学习心态导致学习不安心,成绩不理想,甚至厌学、倦学[3]。有高达60.9%学生认为他们曾经受到过社会舆论和世俗偏见的影响,导致他们对所学专业不感兴趣。同样也有24.6%的受调查者表示,高年级学生的负面引导是造成他们对所学专业丧失信心的重要原因。

3.理论与实践脱节,服务生产能力欠缺。农科专业实践性强,只有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才能掌握所学专业知识,才能更好地为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服务。但部分农科专业学生不能正视基层等工作环境,参与实践活动意愿不强,眼高手低、敷衍了事等现象经常存在,导致学生缺乏相应的社会服务能力。有36%的学生明确表示,他们对学校的专业实践教学和活动存在应付心理。

4.国际化视野不足,国际竞争能力不强。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高等农业院校需要培养一批立足国际前沿,能参与国际竞争的精英人才。然农科专业大学生由于家庭经济情况及传统就业观念影响,大部分学生留学意愿不足、外语水平欠缺、专业知识不能达到要求,严重影响了农科专业大学生的国际化视野和国际竞争能力。仅有8.3%的受调研农科专业学生有出国的意向,但根据各高校公布的就业数据,农科专业的大学生出国深造率总体低于5%。

二、农科专业学风问题成因分析

学风建设是一项系统性、复杂性、长期性的工程,受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及学习态度是影响学风建设的重要内在因素,此外,高校的教育管理工作不到位也是导致学习问题的重要成因。

1.思想教育成效不足。一些农业院校对学生思想教育不重视,集中体现在没有按照教育部要求配备专兼职辅导员,导致思想教育力量薄弱;没有贴近大学生思想特点和实际需求开展教育活动,教育活动形式化,实效性低;专业思想教育开展不足,“三农”意识强调的少。这些原因都导致学生未能认识到学习农科专业的重要性以及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不利于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学习观的塑造。

2.育人机制未形成合力。学风建设是一项系统性和全员性工程,需要学工、教务、学院及后勤保障等各个部门齐抓共管,需要教师、行政管理、辅导员、班主任及学生干部的通力配合。但一些农业院校认为学风建设仅为学生工作部门和辅导员、班主任的工作,未将其纳入学校重点进行统筹安排。导致任课教师的主导作用不能得到发挥,后勤保障部门的服务意识不能树立,学生干部的带头表率作用不能体现,而辅导员及班主任由于事物性工作繁多而对学风建设力不从心,引导效应不能实现。

3.监督约束机制落实不到位。尽管各个农业院校相关的学风制度完善,激励机制齐全,但落实效果不明显,成为阻碍学风建设的重要因素。学校教学环境宽松,对教师管理不严,致使教师重科研、轻教学,教学投入不足;学生考试作弊等违纪违规事情处理难度大,导致制度执行不到位,缺乏相应的警示作用。

4.学风建设载体不完善。学术讲座、科技创新项目、学术社团、学科竞赛活动、专业技能实践活动是学风建设的重要载体。然而部分农业院校讲座数量不多,讲座层次不高;科技创新项目少,专业教师指导不足;学术社团缺乏有效的指导,活动层次低;技能实践基地不足,学生参与实践锻炼机会少。

三、农科专业学风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中明确提出:“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辅导员与学生接触频繁,能够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生活等方面的状况,是学风建设的引导者、监督者。从辅导员的工作视角对农科专业大学生进行学风建设,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重在思想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学习观。思想是行动先导,做好思想教育工作是农科专业建设优良学风的基础。辅导员应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和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强化学习的内在动力。一方面,要抓住新生入学教育的黄金时期,通过名家讲坛、专题报告会、校友风采展等活动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增强学生的专业认同感;另一方面,强化形势政策教育,让学生认识“三农”、了解“三农”,把个人价值融入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中来,增强使命感、责任感。

2.借助专业教师、班主任、学生干部力量,形成学风建设合力。学风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只有全员教育,形成合力才能保证实施效果。辅导员在推进学风建设的过程中首先应该加强自我学习,完善自身素质和能力。此外,还应该充分扮演好学风建设策划者、引导者和协调人的作用,充分借助专业教师、班主任、学生干部的力量,形成联动机制。要与任课教师密切联系,即时掌握学生到课情况和课堂表现,对重点违纪学生予以惩处;应及时向班主任传达学风建设的相关精神和要求,共同分析研讨学风建设的现状和具体有效措施;要在学生干部中建立学风建设联络人,畅通信息反馈渠道,即时了解班级学习状况。

3.加强班级和学生组织学风建设,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加强班级和学生组织的学风建设,是营造良好风气、形成良好校风的基础,是保证教育教学质量和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前提[1]。辅导员应从学风建设的高度加强班级和学生组织建设。要把学习文化作为班级和学生组织的重点文化培养,要利用日志、网络等方式宣传推进学习型班级和学习型组织建设。要有严格的班委会和学生干部的选拔机制,把学业指标作为重要选拔指标;要实施淘汰制,对挂科、逃课、学习成绩不达标的学生干部实施淘汰,形成正确导向。

4.完善约束激励机制,让学风建设规范化、制度化。良好的学风需要一系列科学合理规范的管理制度作保障,要奖惩并进,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辅导员应该强化制度建设,让学风建设规范化、制度化。农科专业来自农村和家庭贫困的学生较多[4],对成绩优秀但家庭贫困的学生要优先给予助学金、校园兼职、就业等资助和帮助;要对学风建设先进个人、学习标兵等学生及时表彰,树立典型,带动后进。此外,还应落实日常教育管理,尤其是对考试作弊、逃学、迟到早退等学风违纪现象进行重点查处,达到约束效果。

5.搭建好学风建设载体,形成学风建设保障机制。学风建设载体是推进学风建设的重要保障。辅导员应搭建平台,形成学风建设保障机制。要搭建职业规划平台,使学生明白为什么学、怎么学;要完善学术交流平台,邀请知名专家、学者来校讲学,提高学生求知欲;要完善赛事平台,多组织和专业相关的技能比赛,丰富第二课堂的学习自主性;要与企业联系,建立就业实习基地,搭建实习平台;要拓展外联,邀请企业家、杰出校友等担任就业指导师、兼职班主任,提供智力平台;要构建出国留学信息交流平台社团,营造鼓励留学的氛围。

参考文献:

[1]张展基,陈建平.农业高校理科专业学风建设现实瓶颈与对策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09,(23):54-55.

[2]易晖.农业院校构建学风建设长效机制的对策思考[J].中国城市经济,2012,(2):203-204

篇7

[关键词] 农业行政综合执法 现状 存在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 S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6)04-0085-01

农业行政综合执法工作负责全区范围内农药、种子、化肥的生产经营登记和监督管理工作,受理种子、农药、肥料、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等方面违法行为的投诉、举报,代行处罚职责,对违章行为给予罚(没)款处理。组织协调有关部门依法打击农业产业产品和主要农资产品的假冒伪劣行为;会同有关部门对农资生产、经营中的违法行为依照相关法律程序和标准进行查处。

1 嘉祥县农业行政综合执法工作现状

嘉祥县农业行政综合执法大队,是经县编办批准成立的,属事业性质,股级建制,隶属县农业局领导,经费实行全额预算管理。近年来,全体农业执法人员,按照上级领导和业务部门的部署,结合县级实际情况,确定了农业执法工作的重点是种子、化肥、农药等农业生产资料,农业执法大队以保护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维护农村社会安定的大局为出发点,严厉打击各种坑农害农的行为,严肃处理违法农资案件,深入扎实地搞好农资市场的整顿和规范工作。

2 嘉祥县农业行政综合执法工作存在的问题

2.1 执法队伍办公经费不足,办公条件落后,执法工作难以有效开展。嘉祥县农业行政综合执法大队依法开展的业务工作,属于承担社会公共事务管理的行政行为,不以盈利为目的,所有执法罚款收入均全额上缴财政国库。目前大队共有执法人员6人,执法车辆2部,配备的摄像机、照相机等取证设备和电脑、打印机等办公设备多采购于2009年前,设备不仅落后而且数量不足。面对当前涉农违法活动增多、犯罪者作案手段变换的形势,现有力量和设备配备明显不足,使违法行为难以取证,开展专项执法行动或应对突发事件能力不够,完成千头万绪的农业行政综合执法任务比较吃力,从而严重影响了执法的公正性和时效性。

2.2 农资市场秩序乱,从业人员多、素质低,执法工作难以全面覆盖。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我县及下辖各乡镇、村庄的农资市场发展均十分迅猛。由于农资市场进入门槛低,经营农资的多为个体经商户,从业人员数量多也相当复杂,且绝大多数是企业下岗职工和社会闲散人员,没有从事过农业生产,对农资生产、经营、使用常识一知半解,从业素质偏低。少数利欲熏心的不法商户和个人,为了盈利不择手段,不把心思用在熟悉行业信息知识、服务农民群众上,而是用在钻研隐蔽违法行为、更新违法手段上,有的甚至篡改伪造农资经销台账,以小恩小惠引诱农民放弃索取购买凭证票据,以达到掩盖违法违规经营农资的行为。同时,由于农业执法队伍不健全、力量不足、设备不力,很难实现对县、乡、村庞大农资市场的全覆盖。

2.3 执法人员缺少专业培训,业务素质还需进一步提高。 随着新的农业法律法规的颁布实施,增加了一些新的执法内容和工作层面,农业行政综合执法工作覆盖面更广、技术性更强。而目前的执法队伍由于人员不足的问题突出,需要全员常年奔波于县、乡、村之间,工作压力大,任务繁重,没有时间和精力主动去学习新的法律法规。而缺少专业知识和法律法规培训,执法人员在查处案件时,对接触到的有毒物品认识不足导致身体健康受到影响的现象时有发生,与违法者矛盾突出导致人身安全得不到保障的隐患依然存在。因此,执法人员业务素质亟待进一步提高。

3 加快县级农业行政综合执法工作的对策

3.1 提高认识,增强农业行政综合执法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农资质量安全关系着农业生产的安全,农业生产安全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农业法律法规的重要举措,是确保农业生产健康、安全、持续、有序进行的基础条件,实施农业行政综合执法是服务“三农”的迫切需要,有利于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农业执法人员的重要职责。作为农业执法人员,要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增强做好农业执法工作的政治使命感和执法责任感,认真落实《农业法》等法律法规,充分运用法治手段,紧紧围绕“打假、护农、保农、增收”的目标,加大市场整顿力度,切实保护农民利益,保障农业发展,农村稳定,促进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3.2 提升素质,扎实搞好执法队伍建设。执法队伍是农业行政综合执法的实施主体,执法队伍的素质直接决定着农业行政综合执法工作的质量和效率。搞好执法队伍建设,一方面要抽调精干力量,把现有人员中熟悉农业法律法规、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公道正派、群众认可的同志吸收进执法队伍,专职从事农业行政综合执法工作;另一方面要定期组织业务培训,积极组织执法人员参加各级执法培训,提高执法人员法律知识水平、业务知识水平,强化执法素质,确保所有执法人员在执法活动中都能做到严肃纪律,严格程序,规范动作,确保农业执法活动能够维护农民群众合法权益、得到农民群众广泛认可。

3.3 加强宣传,营造农业行政综合执法良好环境。要充分利用多种形式,加大宣传力度,在广大农村地区、农资市场营造人人懂法、人人支持执法的良好氛围。一方面,采取悬挂横幅标语、赶农村集市、送科技下乡、广播电视报道等农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农业政策咨询、法律援助、信息服务和技术指导,增强广大农民群众法律维权意识和农资识假辨假能力;另一方面,采取举办培训班、专家讲座和市场整顿、执法检查等方式,开展农业法律法规宣讲、农资质量安全教育、违法责任解读活动,提高农资生产经营者法律意识、质量意识,使其懂法畏法,进而守法护法。

篇8

一、主要工作

(一)以贯彻中央、省委1号文件为抓手,深入宣传发动,推动“三农”工作。市上及时召开了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农村工作座谈会进行传达学习,专题研究。市委、市政府春节后召开了高规格的农村工作会议,制定出台了指导今年农业农村工作文件,接着又分别召开了农业、畜牧、水利、农机、扶贫等专题会议,全面落实中央、省委1号文件和全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全市各级干部、农技人员深入乡镇、田间地头、村社院落宣传党的强农惠农政策,督查春耕生产。通过电视、电台、广播、报刊、网络等媒体,多层次多形式宣传中央、省、市强农惠农政策,得到了省委1号文件宣传督查组的充分肯定。

(二)以奋力抗震救灾为重点,抓好灾后重建,做好“三农”工作。全市落实“一增两补三恢复”措施,战胜前期低温冰冻雪灾。一增:增温育苗大种春洋芋、春玉米,全市春洋芋面积达53万亩,扩大2.8万亩,产量预计达16万吨,增加2100吨,特别是大抓地膜玉米,种植面积111.3万亩,比去年增加2.3万亩,其中地膜玉米达80.6万亩,目前,长势良好,丰收在望,赢得了抗灾主动权。两补:及时补栏畜禽2063万只,补育经济林苗1.5万亩,增种蔬菜3.1万亩。三恢复:恢复因雪灾断道、中断公路和损毁供水供电设施;恢复重建倒房户、危房户1000户,下拔雪灾倒房和减灾安居工程专项资金520万元;恢复重建损毁农作物,全市安排雪灾农业生产重建资金1131万元。特别是“5.12”特大地震后,积极组织抗震救灾,做到“两及时、两认真、两防止、两落实、两确保”。两及时:及时召开了抗震救灾新闻会,通报了灾情、回答了提问、消除了恐慌;及时支援灾区,按照省上的安排,积极做好向重灾区组织调运猪肉的准备工作,调运粮油11877吨。两认真:认真核实灾情,不虚报、不谎报、不漏报;认真搞好灾后重建规划。两防止:防止次生灾害,防止动物疫病发生。两落实:落实受灾群众基本生活,加强资金物资保障,全市下拔救灾应急资金1000万元,首期安排生活补助资金1500万元,安排救灾粮2800吨,共接受社会各界捐款捐物3954万元;落实损毁塘库、饮水工程、农田、道路基础设施恢复重建的措施,已解决农村5.2万人饮水安全问题,整治病险水库14座,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5平方公里。两确保:确保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无、无重大人员伤亡,确保了农业和农村经济良好运行态势。

(三)以扶贫开发为中心,推进新农村建设,统领“三农”工作。坚持把贫困人口相对集中区域作为主战场,把解决贫困人口温饱问题作为首要任务,突出基础优先、培育产业、提高素质、改善环境,切实改善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今年以来,按照“项目建设推进年”的要求,落实财政扶贫资金6360万元,到位资金5360万元。扎实开展通江连片开发、整体推进试点和“贫困村村级发展互助资金试点”,创新扶贫机制,落实领导联系、部门定点帮扶工作。1—5月解决了9887名农村绝对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改善了24559名农村低收入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坚持以扶贫开发为中心,推进新农村建设。本着“既急不得、又慢不得、更等不得”的要求,全市依托扶贫新村、土地整理项目,新启动了100个村的新村建设。坚持把生产发展放在新农村建设的首位,大力发展优质粮油业、特色产业、畜牧业、劳务产业,促进农民增收。全市建立了农产品基地170万亩,培育发展粮油加工、畜产品加工、肉类加工、食品饮料、中药材、茧丝加工等43家重点龙头企业,培育专合组织741个。小春粮油预计总产达到50.17万吨,增加1.16万吨,增长2.37%,油菜籽总产达10.01万吨,增长6.74%;大春作物栽展顺利,水源、种苗保障,开局良好。1-5月生猪出栏181.34万头、增长3.9%,牛出栏9.09万头、增长2.9%,羊出栏38.49万只、增长2.8%,小家禽出栏931.84万只、增长2.9%。劳务开发转移输出104.5万人,劳务收入22.5亿元、增长8.6%。农民现金收入预计可达1236元、增加198元、增长19%。认真落实强农惠农,切实增加对“三农”投入,今年落实粮食直补、综合补贴、良种补贴资金2.3亿元,兑现中型水利水电工程移民后期扶持补助资金438.4万元,全市财政预算“三农”资金1.3亿元,其中新增产粮大县奖励资金1400多万元用于地膜玉米生产,市本级安排150万元用于重点龙头企业贷款贴息。

(四)以抓住农时季节为关键,明确阶段任务,部署“三农”工作。年初,在对全市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作出总体安排部署的基础上,分季度又作出了专门的安排,细化阶段目标任务,突出阶段工作重点。先后对春耕生产、大春作物“三抢”、畜牧业生产、水利建设、林业建设、防汛抗旱、移民工作、劳务开发、扶贫开发等都发出了专门的文件,召开了专题会议,并及时开展农村政策落实和农村工作跟踪督查,工作一环扣一环,环环紧扣。

(五)以落实省委巡视组对农业和农村工作整改意见为契机,细化工作目标,推进“三农”工作。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安排,将省委巡视组对农业农村工作组整改意见,进行了认真梳理,将其细化分解为3个大项13个小项,落实了牵头领导、责任部门、实施单位。坚持把落实整改意见与推动部门工作有机结合,坚持注重实际、确保实效,以此推动“三农”各项工作。

二、存在问题

(一)农业生产积极性不高。由于农资化肥价格上涨,据调查尿素比去年同期涨幅20%,碳铵涨幅24%,磷肥涨幅40—50%,柴油上涨20%,农业比较效益低,整家外出务工多,造成部分边远地方种应付田的现象严重。

(二)产业发展不强。由于部份干群受传统农业影响束缚较深,加之体制、机制等客观原因,使特色产业化基地规模难以做大,龙头企业培育壮大较难,龙头企业、业主与农户利益机制形成较难,农业产业化推进缓慢。

(三)农业基础不牢。全市中型水库少,已有的塘、库、渠、堰病险较多。据估算,全市人均旱涝保收、稳产高产农田不到半亩,农业机械化水平低,靠天吃饭并没有根本改变。

(四)农业投入不足。全市扶贫开发、新农村建设、产业基地培育、龙头企业发展、病险水库整治和水利设施建设、灾后农房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恢复任务艰巨,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目前市本级财力十分困难,加之农民收入水平低、自身缺乏投入,农村融资十分困难。

篇9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1、服务农民促农增收方面存在问题

一是农民培训力度要进一步增强;二是示范基地建设力度要进一步加大;三是基层农技推广经费缺乏,影响了农技人员工作积极性,制约了农业部门群众服务水平。

2、干部队伍建设存在问题

一是有些干部学习态度不够端正,业务知识更新慢。二是某些同志大局观念不够强,重业务轻思想教育。三是有的干部工作效能不高。

二、存在问题原因分析

一是对现代农业发展认识不到位,缺乏农业技术也是生产力观念。二是存在农业生产是农业部门自己的事情的片面认识,缺乏必要的经费支持。三是学习深度不够深入,对于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会议精神和文件资料没有深入系统地学习,没有领悟实践活动精髓。四是思想认识没有到位,存在偏重本单位业务工作,对开展的主题活动的重视力度不够,在创新思路、谋求发展、解决挂点村热点难点问题等没有沉下身子找出路想方法。

三、解决问题的措施

1、强化服务促农增收。一是加强农民培训力度,提升农民致富技能。通过阳光工程培训、农村实用人才培训、送科技下乡等多种形式,将水稻、果蔬、水产、畜牧等方面农民迫切需要的实用技术手把手交于交到农民手中,增强农民科技致富本领。二是加强示范基地建设,提高辐射示范效果。重点围绕水产、水果、生猪、富硒大米、无公害蔬菜五大主导产业,强化技术指导,建立县、乡、村三级精品示范基地,让农户学有样板。三是落实工作经费,激发“三农”服务积极性。按照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文件规定,县财政部门每年要安排每个乡镇农综站2万元以上工作经费,并要及时兑现,保障农技人员下乡交通费等最起码的经费开支。

2、加强学习提升作风。一是要端正学习态度,加强对领导班子及干部职工政治理论学习和业务知识学习,做到学以致用,促进工作。二是进一步增强大局观念,坚持小局服从大局,个人服从组织,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做到班子成员和全体干部相互协作,相互补台,相互包容,同心同德,共谋发展。三是进一步提高工作效能。努力增强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做到重大工作、重要事项不拖延、不失误。

3、建章立制巩固成果。农民是个弱势群体,农业是个弱势产业,农民需要政府的关心、关爱,我局建立了干部联系制度、结对帮扶制度等长效机制来巩固规范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

一是了解民情,摸清底数。重点是听民声、知民情、解民忧、帮民富、暖民心,努力达到干部受教育、群众得实惠的效果。

篇10

县政府部署“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以后,我单位非常重视,立即开会研究,学习上级文件,认真组织规划,现将工作进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成立领导机构

农业农村局成立了“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以局长为组长,各分管领导为副组长,各股室负责人为成员的专班,实行责任分工,通过收集资料,下乡调研,征求意见,开门问策,进行科学谋划。

二、制定工作思路

根据县政府“十四五”规划的总体要求,“十四五”期间农业农村工作的规划思路是: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主线,以项目建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特色产业发展、深化农村改革为重点,以“6个提高”为目标(1、提高农产品质量,2、提高产业效益,3、提高生产效率,4、提高农民素质,5、提高市场竞争力,6、提高农民收入),以“十大举措”为抓手(1、实施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行动。2、实施高效种养业发展行动。3、实施绿色食品业转型升级行动。4、实施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培育行动。5、实施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行动。6、实施农业产业强镇培育行动。7、实施数字农业建设行动。8、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行动。9、实施新型经营主体提升行动。10、实施农业科技支撑行动。)推进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

三、工作开展情况

目前,“十四五”规划初稿已出,全局集体讨论了2次,征求意见稿已改了3次,初稿紧密结合《河南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河南省《关于加快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强省的意见》,结合我县特色优势产业,结合乡镇、村、干部群众的期盼,群众智慧,专家意见,初稿共分五个部分(一)指导思想;(二)发展目标;(三)发展方向(6化

1布局区域化,2生产标准化,3经营规模化,4发展产业化,5方式绿色化,6产品品牌化);(四)发展十大举措;(五)保障措施;共计谋划58个项目,其中动植物保护工程7项,农业生态环保工程1项,蚕菌业1项,人居环境8项,水产品2项,农业病虫害防治2项,菜蓝子工程2项,中药材1项,现代农业7项,发展集体经济2项,高标准农田2项,农产品冷链物流1项等,总投资xx亿元。

四、存在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