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评价应急预案范文
时间:2023-12-01 17:44:1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安全评价应急预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穿跨越 涉路工程评价
中图分类号:U412.3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3(c)-0137-01
公路安全评价是以预防交通事故和提高公路交通安全为目的的一项新技术手段,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对高速公路穿跨越式涉路工程逐步开展安全评价。高速公路穿跨越式涉路工程安全评价是以高速公路使用者安全为中心,从预防交通事故、降低交通事故的可能性和严重度入手,对准备修建的穿跨越式涉路工程影响现有高速公路行车安全的潜在因素进行评价,以保障现有高速通行安全。
1 涉路工程对高速公路通行安全性的影响
穿跨越式涉路工程主要是指公路、铁路、电力通讯线路、石油燃气管道、水利设施等从高速公路上跨或下穿的建筑工程。在已经运营高速公路上设置穿跨越式涉路工程,一般都会影响高速公路通行能力,降低高速公路服务能力;会影响现有高速公路的路基稳定性、公路边坡、排水系统等设施完好性;施工过程可能会产生交通拥挤、堵塞或交通事故,影响高速公路的正常运营;部分路段可以因涉路工程设计不合理,导致该路段成为容易发生交通事故。
2 涉路工程评价要点
(1)现场踏勘。安全评价人员在开始评价前,应先踏勘现场,了解拟穿跨越点的高速公路路基的形式、排水系统、交通标志等设施以及地形、地貌等周边的实际现场环境;结合现场实际情况核对设计图纸、施工方案等书面材料,查看是否与现场相符,是否存在相矛盾的地方。
(2)设计图纸的评价。涉路工程评价时,建设单位必须提交与高速公路相关的详细设计图纸。设计应满足以下要求:设计图纸应具有相应的资质设计单位设计;设计应考虑高速公路的改扩建的需求;涉路工程在高速公路两侧的建筑物、构筑物应满足《公路法》、《公路安全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要求;设计应考虑高速公路的交通量、交通安全等因素;不得影响高速公路交通标志、摄像头和情报板等设施设置和运营的维护;设计应考虑减少视线障碍,确保高速公路通行的安全、快速和便捷。
(3)施工方案的评价。施工方案一般应包括工程概况、施工组织措施、施工技术措施、施工安全措施、穿跨越点施工的平面示意图等内容。施工方案评价注意以下方面:应根据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编写施工方案;应符合工期的要求,尽量缩短涉路部分的施工工期;施工方案中提出的要求、条件和措施应是切实可行的,力求与客观的物质供应条件和现场施工需要相适应,能真正的发挥指导施工的作用;要体现一定的技术水平,有利于保证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建设、施工和监理等单位签章、签名应齐全。
(4)交通安全组织方案的评价。在运营高速公路上进行涉路施工,不论采取何种交通组织方案,都不可避免地对社会过往车辆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交通安全组织方案评价应包括:应有相应资质的单位组织实施;施工路段交通管制的长度应包括警告区、上游过渡区、缓冲区、作业区、下游过渡区和终止区,管制长度应在满足工作面的前提下,尽量缩短交通管制的长度,以减少对高速公路通行的影响;应有施工机械及安全设施在工作面完成后阶段转换的交通组织形式,现场应确定专门的安全人员,必要时请交警现场指挥协调,涉及到高速公路封闭施工时,必须有交警部门实施;应事先向社会相关公告信息,并在沿线各出入口及施工路段前方适当位置设置公告信息牌,使过往的社会车辆提前选择通行路线;施工路段的各种标志、标牌等交通安全设施齐全,并且保证摆放位置准确合理,夜间应设置足够数量的电子警示牌、警示灯等。
(5)应急预案的评价。应急预案一般包括应急指挥、应急物资、应急队伍、应急交通等方面。应急预案的评价应注意 以下方面:应急预案应根据现场实际可能出现的隐患点,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并提出相应的保障措施;应急预案制定应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应急预案应建立较完善的应急指挥系统和职能小组,分工细致、措施到位;现场应配备相关的应急材料和相应的设备,确保应急预案能够在紧急情况出现时真正发挥作用。
3 应用案例分析
(1)工程概况。××铁路跨越××高速公路,铁路与高速公路斜交角度为38°,××铁路跨越××高速公路特大桥全长2200米,跨越点处上部结构设置60+100+60m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下部结构为钻孔灌注桩基础,主跨连续梁采用封闭式挂篮法施工。
(2)现场踏勘。与会专家进行了现场踏勘,认真听取了涉路项目业主、施工单位关于涉路情况汇报。
(3)设计符合性评价。设计图纸由××单位设计,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设计,并提供了有资质单位编写的《涉路安全评价报告》,符合有关法律法规和规范规定。
(4)施工方案的评价。施工方案基本合理,但应补充以下材料进一步完善后,可以指导下阶段施工:明确挂篮的几何尺寸及挂篮底部距公路路面净高;补充提供铁路桥桩基施工、承台开挖期间及铁路运营期间对高速公路影响的计算报告书;挂篮每次前移结束及6级以上大风吹刮后,应派专人对挂篮的焊缝及锚栓等构件进行检查的方式,以确保构件的安全,避免构件的坠落。利用交通广播电台、高速公路动态情报板等方式,及时施工路段信息。五级以上大风、暴雨、雾等恶劣天气禁止施工。
(5)交通安全组织方案的评价。在高速公路相应路面上采取压缩车道部分封闭通行的交通安全控制方式,该方案基本合理,可以指导施工。同时应委托有资质单位按照《公路养护安全作业规程》,布置现场交通安全设施,阶段转换均应由交警现场确认同意后投入使用,并做好过程养护。
(6)应急预案的评价。应急预案应全面细化并增强针对性,报送辖区安监、交警、公路和高速公路经营单位等部门备案;成立由高速交警、高速路政、经营单位、项目业主、监理单位、施工单位等组成的施工现场安全协调小组,确保各项措施落实到位。
4 结语
高速公路穿跨越式涉路工程安全评价是为公众出行、公共安全提供保障,同时也是满足未来交通发展的需要。我们应对涉路工程进行安全评价,以减少涉路工程对现有高速公路通行安全、公路结构产生的影响,保障高速公路的安全、畅通。
参考文献
[1] 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涉路工程安全评价规范[S].2008.
篇2
关键词:神经网络;计算机网络安全评价;应用探析
现如今,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都已经离不开计算机,但各类安全风险也屡次出现在使用过程中,给用户带来很多的担忧和不便。神经网络在多个方面都具有智能人工算法技术,如组织能力和适应能力等,能为计算机网络安全评价起到了极大的作用。
1 神经网络的概念
(一)神经网络的发展
神经网络(neural network,NN)是对神经单元通过大量处理,而组建的网络复杂结构,具有简化和模拟人体大脑的功能。在储存信息上,神经网络的学习能力和适用能力都很强大,并具有十分可观的容错能力,是传统信息算法的有效突破,可以将处理信息的方式按照人体大脑思维模式来进行。人工神经网络于20世纪40年代开始初步研究,同时对MP神经元模型有了认识。到了20世纪50年代末,研究者们通过MP神经元模型将感知器这一实物进行了设计。美国国防部于20世纪90年代初对神经网络的各个应用领域进行了进一步开发,第一是地震信号监测;第二是识别目标;第三是识别和处理声呐信号等,并具有很大的进展。神经网络技术在中国的起步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虽然起步较落后于其它国家,但在研究成果上也有很大的成效。
(二)神经网络的特点
神经网络的特点可以分为四点,第一是学习能力;第二是分布式;第三是并行性;第四是非线性等。首先,较好的学习能力是神经网络的主要特点,其可以根据抽象训练而得到样本的相关数据特征,这不仅说明神经网络的智能运用,更是充分体现了强大的网络计算机适应功能。其次,分布式在传统计算机中是串行运行的,在不同的单元中储存信息,如果其中一个存储单元遭到破坏都将对整个信息存储造成影响。但在神经网络中,其是通过神经元来分散储存信息,连接权值和单独的神经元必须进行组织才能发挥作用。如果损坏到连接权值或是单一神经元,不会影响到整体信息,这是神经系统具有强大稳定性和容错能力的表现。同时,在外界干扰下输入信号,不会产生较大畸变的输出信号。再次,神经网络的联想能力通^分布式的结构来实现,其主要体现在对人体大脑结构通过网络来进行模拟。在信息被神经元接收并进行处理时,每个神经元都是单独的,对接收信息进行分别处理再各自输出,这是神经网络的并行性,其具有极高效率的信息处理能力。最后是神经网络的非线性,其能对输入和输出的非线性映射有效实现,输入与输出的分线性关系通过神经网络,可以对大部分无模型的非线性关系加以模拟,是研究非线性系统的主要途径。
2 计算机所存在的网络安全问题
计算机所面对的网络安全问题大致可以分为几类,第一是病毒危害;第二是黑客攻击;第三是IP地址盗用等。网络安全有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可控性、可审查性等五个方面的特点。网络安全问题中,计算机病毒是最常见的,具有极大的破坏性和隐蔽性,并具有高传播速度。常见的计算机病毒有蠕虫和震网等,其能严重破坏计算机网络,要对其进行清除也有很大难度。近年来,黑客攻击频率也在不断增加,且具有一定的目的性,这些黑客为了窥探他人隐私,对用户计算机隐私进行窃取。部分黑客的目的是为了报复或抗议某些事件,对公共网络和政府网络进行大肆攻击,企图对网页内容进行篡改,造成一定的社会负面影响。另外,IP地址盗用也是计算机网络安全中的主要问题,对用户IP进行盗取,并骚扰和破坏使用用户的个人信息等,给用户的个人信息安全带来了极大隐患。
3 计算机网络安全评价中神经网络的应用
(一)安全评价体系的建立
计算机网络安全评价对于计算机相关安全隐患都有所包含,其可以通过神经网络来对网络安全评价体系进行建立,预防潜在威胁对计算机网络造成的破坏。第一步需要对安全评价指标进行确立,其应当具有最基本的几项原则,第一是独立;第二是准确;第三是可靠。在进行评价时,应当选择评价对象强层分明的代表性。第二步是对评价指标进行各项标准化和取值。由于每个评价指标具有不同对象的评价,所以每个评价指标的标准和取值也是有差别的。第三步是评价结果库的建立,其完整的建立应当根据不同评价指标的不同特点来进行参考。如要对网络安全级别进行结果评价,可以分为几个等级,第一是安全;第二是比较安全;第三是不安全;第四是严重危害等,并对每个评价做出详细的说明,使计算机网络安全形成的原因、结果和评价得到用户的清楚认识。要对网络安全评价体系进行建立,可以通过几个原则来进行,第一是准确性;第二是完整性;第三是独立性;第四是简要性。
(二)BP神经网络的应用
在计算机网络的应用中,使用最为广泛的是BP(Back Propagation)神经网络。BP神经网络具有学习、记忆和自适应等能力,能够有效处理非线性、不确定性或模糊关系。BP神经网络通过对样本信号不断传播和训练,保证最低限度的误差传播,其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具有很大的安全作用。在识别对象和分类上,BP神经网络的灵敏度都十分优越,可以对网络安全中心进行快速的诊断和监督。但是,BP神经网络的缺陷在于鲁棒性和容错率相对较低,在快速实现安全监测的同时,难以保证准确度。另外,收敛效果不佳也是BP神经网络算法存在的问题,其缺少标准统一的网络隐层节点。安全评价模型依靠BP神经网络来建立,首先要使神经元接数量在输入层设计中达到评价指标。然后利用单层结构来设计隐层含,对选取的节点数量进行网络综合考量。最后是安全评价结果利用输入层来进行设计,以保证精确性的安全评价。
(三)ART神经网络的应用
ART(Adaptive Resonance Theory)神经网络,即自适应共振理论神经网络,是一种自组织神经网络结构,是无教师的学习网络。ART能自组织地产生对环境认识编码。ART神经网络适用的网络安全评价包括有谣言散播和攻击他人等一些非安全性操作。在功能上来讲,ART主要对语音、图像、文字等进行识别,对其安全程度进行判断,并通过搜索大量数据来对模式建立固定的安全评价模型。ART神经网络的优势在于稳定性强、聚类效果好,其适应能力能在多变复杂的环境进行转变,且算法相对简单。但是,ART的缺陷在于是对模型和参数进行确定,还需学习和优化其网络结构。ART神经网络可以有效监测对信息数据的传播,然后通过模型库来对比传播信息的安全程度,并作出相对应的处理程序。所以,ART可以为用户的网络环境起到净化作用,带来安全良性的网络空间。
4 结束语
在计算机网络的快速发展中,网络安全是使用者们最为担心的障碍。神经网络通过高科技技术手段,可以对计算机网络安全评价体系做出全面优化,保证网络安全的精确性和稳定性。
参考文献
[1]李忠武,陈丽清. 计算机网络安全评价中神经网络的应用研究[J]. 现代电子技术,2014,10:80-82.
[2]岳阳. 基于BP神经网络的计算机网络安全评估[J]. 电脑知识与技术,2013,18:4303-4307.
[3]孙立权,杨素锦. 计算机网络安全评价中神经网络的应用[J]. 信息系统工程,2015,01:81.
篇3
【关键词】 连续性血液净化;重症脓毒血症;细胞因子
DOI:10.14163/ki.11-5547/r.2016.09.084
脓毒血症是一种全身炎症性疾病[1], 其是一种在重症患者中由病毒、细菌、真菌及寄生虫等病菌引发的高发病率的疾病。据有关调查统计[2], 脓毒血症的致死率极高, 达30%左右, 严重危害到患者健康乃至生命。随着研究加深, 脓毒血症的发病机制及治疗方法也得到较多认识。大量临床试验表明, 机体内大量释放的免疫活性物质会导致器官受损加速, 因此治疗脓毒血症的关键是能及时清除机体内的免疫活性物质。本次研究通过对本院收治的31例重症脓毒血症患者实施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 比较治疗前后患者炎症因子检测值、生命体征及死亡率, 进而探讨运用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ICU重症脓毒血症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3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62例重症脓毒血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其中男37例, 女25例, 年龄22~75岁, 平均年龄(42.6±11.2)岁。62例患者中原发性疾病包括:急性化脓性胆管炎14例、重症肺炎18例、急性胰腺炎20例、严重多发伤10例。全部患者均符合重症脓毒血症的相关诊断标准, 所有患者均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31例。
1. 2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 如通过手术清除坏死的创面组织、采取抗感染和营养补给等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北京戴博瑞克技术发展有限公司生产的DX-10型血液净化机进行连续性血液净化。具体参数如下:利用股静脉置管建立体外循环并选用连续性血液滤过模式(其中, 无出血倾向的患者采用低分子肝素进行抗凝, 有出血倾向的患者采取无肝素法行透析治疗);置换液流量设置为2~3 L/h, 血液流量设置为150~200 ml/min;血液滤过时间为8~10 h/d。两组均连续治疗8 d。
1. 3 观察指标 治疗前后分别于清晨采集两组患者卧位空腹静脉血, 利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水平进行检测, 由本科室护士测量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动脉压、呼吸频率、心率等体征指标并记录死亡例数。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炎症因子比较 治疗前, 两组患者的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检测值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观察组患者检测值均低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 2 两组患者生命体征比较 治疗后, 观察组患者平均动脉压、呼吸频率、心率监测值均优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 3 两组患者死亡率比较 观察组死亡率为9.7%(3/31), 低于对照组的32.3%(10/31),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脓毒症是一种由于炎症介质过度释放引起的疾病, 所产生的不良后果包括致使全身内皮细胞损伤, 引起多器官衰竭和破坏机体的免疫功能等。这些炎性介质的运作方式是以自分泌和旁分泌的进行, 对患者的局部和全身产生作用, 其调控的手段包括正、负反馈方式[3]。脓毒症是严重烧伤、感染、休克等外科大手术所引起的并发症。严重者甚至引起脓毒性休克等症状, 是导致临床危重患者死亡的一个主要原因[4]。脓毒症由于病情加剧速度快, 后期的可预见性差等原因目前已经成为危重病医学领域比较棘手的难题。而除了常规治疗、抗凝药物治疗、抗炎性介质药物和糖皮质激素治疗外, 血液净化是另一个治疗重症脓毒症非常有效的手段[5]。该技术除了能很好地清除患者体内的炎性介质, 同时还有稳定机体内环境, 恢复各器官功能及降低死亡率的作用。其是目前临床医学领域的一种有效而且安全的新方法、新技术。本文数据显示, 在经过8 d的治疗后, 观察组患者各项炎症因子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
综上所述, 对脓毒血症患者应用血液净化疗法疗效显著, 且安全性更加有保障, 在脓毒症的治疗过程中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孙启全. 重症脓毒血症治疗的理论基础. 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 1999(6):556-560.
[2] 丁燕晶, 陈甘海, 李金庭. 连续性血液净化在治疗重症脓毒血症中的应用. 中国医学创新, 2012(14):16-17.
[3] 戴宁军, 邓素红, 王维红, 等. 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重症脓毒血症的护理. 护士进修杂志, 2012(12):1146-1147.
[4] 高利群, 高飞, 王素霞. 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重症脓毒血症的护理.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5(34):186.
篇4
【关键词】油库 安全管理 评价方法
1 油库安全管理方面现存问题
通过实际调查,深入分析,总结油库安全管理方面的问题,总结起来有如下几个方面:
1.1 缺乏安全管理动力,重效益轻安全
企业以实现的利益最大化为目标,力求企业告诉健康的生存和发展。从国家的角度来看,石油关乎国家的战略发展,因此会受到国家的制约和限制,但是企业的方式仍然是市场经济中油库的存在形式。近年来,石化企业只是一味的强调市场利润率和利润总额,却忽略了客观竞争所带来的利润,比如安全生产。很多企业盲目追求销售、提高市场占有率,但是忽视了安全管理方面的约束机制。
1.2 安全管理队伍的结构缺陷
油库安全管理难度较大,必须要有专门的人员来管理,这些人才必须同时具有石油方面的知识和安全管理知识,严格的要求造成了专业油库安全管理人才极度缺乏。高校教育在油库安全方面的遗漏,加之企业改革方面的影响,具体表现为:
(1)经验型人才多,专业型人才少;(2)学历、低技能、低素质;
(3)专业技术职称的人才多,有专业技术的人才少;
(4)非安全专业的人才多,安全专业人才少;
(5)单一型人才多,复合型人才少。
1.3 基层工作者安全意识较差
生产一线的工作人员在工作中严重缺乏安全意识,这包括设备管理不到位,忽视设备保养,设备台账记录不清等。不仅如此,基层工作者对于有毒有害气体防范措施不强,致使石油挥发造成有毒气体扩散。
1.4 存在严重的油库装备安全隐患
油库建筑、油库、油罐、油码头等设备组成了油库装备,这些油库装备由于长期的缺乏维护和更换,严重的存在安全隐患。第一,设备比较陈旧。由于油气对设备具有强烈的腐蚀性,而设备投入的较早,长久以来设备安全问题日渐突出。第二,设备科技含量低。油库设备的科技含量低,对于静电、火灾、雷电等三大因素的防护能力较弱。第三,跑冒滴漏。工作者丧失了石油珍惜意识,致使跑冒滴漏问题十分严重。
1.5 应急能力较差
油库安全管理的工作人员面对突发安全情况是动作缓慢,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做出最有效的方法来制止风险,进而威胁到整个油库安全。
2 油库安全评价的常用方法
根据评价结果的量化程度,可以将油库的安全评价方法分为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方法。
2.1 按评价结果的量化程度分类法
通过低实物的经验知识和其发展规律的了解,对生产系统设备、工艺、人员等方面的了解,然后进行科学定性分析,这种方法被称为定性安全评价方法。评价结果是某些比如是否达到了某项安全指标、事故类别等定性指标。根据定性评价结果,可以从技术和管理上下足功夫,对危害因素严加控制约束,从而使系统处于安全状态。2.2 按评价的推理过程分类法
归纳推理评价法和演绎推理评价法是在安全评价的逻辑推理过程基础上的两种方法。前者从事故原因推论结果,从最危险的因素开始分析事故发生的原因,最终分析出可能导致那些事故。后者从结果推论原因,推论出事故发生的直接因素,再分析相关因素,从而推出导致事故发生的最基本的危害因素。
2.3 按评价的目的分类法
事故致因因素安全评价、危险性分级安全评价和事故后果安全评价这三种方法是按照安全评价要达到的目的来分类的。第一种方法通过逻辑推理,得到最基本的危害因素,适用于识别危害因素。第二种方法定性或定量地分析出系统危险等级。第三种方法可以直接给出定量的事故后果,这包括事故发生概率、迫害范围、损失等。
2.4 按评价的系统性质分类法
设备(设施或工艺)故障率评价法、人员失误率评价法、物质系数评价法、系统危险性评价法等方法是按照评价系统的性质不同分类的。安全评价涉及到各个方面的相关知识,因此每一种方法都有其适用范围。
3 油库安全管理发展对策
3.1 加强人员方面的安全管理措施
总结起来,为了有效地降低事故的风险,建立完善的油库管理制度尤为重要,因此必须加强人员管理。
3.1.1完善以公司法人或负责人为首的安全生产责任制
必须从思想上认识到油库安全问题,防止事故发生后的补救,要大力投资油库安全,建立和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建立起以油库法人为代表的油库安全管理体系。
3.1.2严格把控工作人员上岗证入关
在油库管理方面,基础工作人员大多毕业于技术院校和专科院校,他们在油库管理方面专业知识不够,经验不足,这严重的危害了油库安全管理的可靠性。
3.1.3对员工进行安全教育和操作技能的培训工作
工作人员在日常工作中不能及时发现安全隐患,最终导致隐患转变为事故。同时,工作人员缺乏事故应急处理经验,导致事故发生时处理不及时,使事态进一步扩大。第三,员工缺乏安全生产观念,缺乏安全责任心。因此必须提高员工安全理论知识的培训,同时加强其安全实际操作技能,让他们认识到问题的所在,提高安全责任意识。
3.1.4加强人员流动管理
油库存在雷电和静电两大威胁,因此必须加强人员流动的静电消除工作。同时要杜绝明火随身而入。
3.1.5定期召开员工大会,宣传安全管理的重要性
要让职工参与到安全管理活动中,必须提高他们的安全管理意识和素质,提高其主动性和积极性,就必须定期开展员工大会,并大力进行宣传。
3.1.6加强安检力度,定期综合检查,充分发挥每个管理人员和员工的效应,全面提高安全管理效果。
3.2 加强设备方面的安全管理措施
通过对以往事故的分析总结,事故发生很多是由于操作人员违反操作规程,对油库设备采取了各种不当行为,因此必须做好设备管理工作。
3.2.1跑冒滴漏安全管理措施
做好日常检修、重视衬垫和衬垫作用、及时更换失效油封、做好接头密封、做好输油管的日常维护。
3.2.2有毒气体安全管理措施
石油及油品含有大量的碳、硫、氮等元素,一旦挥发的元素发生氧化作用,就会产生大量的有毒气体。因此,必须加强防毒安全教育、保证技术设备密封严密和确保优良通风,同时要制定完善的规章制度。
3.2.3火灾、爆炸安全管理措施
建立完善的防火防爆预防保证体系、杜绝火种,大力加强油库火灾安全管理控制,防止火灾引起油库爆炸。
3.2.4雷电危害安全管理措施
首先要做好选择防雷设备,包括引雷装置、消雷器和等电位接地。第二,做好防雷设备检修。检查明装导体的情况,一旦导体通电能力减弱30%,就必须立即更换设备。第三,减少油库油蒸汽。油气挥发后,密度达到一定程度后,一旦出现雷击,就会非常容易造成爆炸。
3.2.5静电危害安全管理措施
油库工作程序复杂繁多,在油料设备的运输过程中,会导致静电离子的产生。因此必须从三个方面杜绝静电的产生:减少油料设备摩擦产生的静电、要加速静电疏散、绝人员携带静电。
3.2.6加强人员设备知识培训,提高设备操作技能,做到设备的“四懂三会”,保证设备长周期安全运转。
3.3 加强事故应急方面的安全管理措施
3.3.1建立健全油库应急预案
根据《中国石化重特大事件应急预案》(2008修订),必须完善油库的应急预案,整合应急资源,保证应急网络的可靠性,提高油库应对突发事件的水平。
3.3.2加强油库应急预案的培训演练
实战演练能够有效地检测油库整体的应急能力,帮助发现方案问题,一般从三个方面加强:第一,领导要注重油库安全危机意识。第二,定期进行安全演练。第三,组织重大事故的预演练。第四,强化区域联防机制,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3.3.3 加强油库应急救援物资的建设
第一,要保油库消防设备、设施符合规范要求。第二,加强应急救援装备、物资的配备与管理。第三,加强应急救援队伍的建设。
参考文献
篇5
1.根据《安全生产法》第四条 生产经营单位必须遵守本法和其他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改善安全生产条件,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提高安全生产水平,确保安全生产。
2.根据《安全生产法》第二十一条 矿山、金属冶炼、建筑施工、道路运输单位和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单位,危(生经存)建道金矿应当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者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前款规定以外的其他生产经营单位,从业人员超过100人的,应当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者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从业人员在100人以下的,应当配备专职或者兼职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3.民用爆炸物品销售企业持《民用爆炸物品销售许可证》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工商登记后,方可销售民用爆炸物品。民用爆炸物品销售企业应当在办理工商登记后 3 日 内,向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公安机关备案。
第二十条 民用爆炸物品生产企业凭《民用爆炸物品生产许可证》,可以销售本企业生产的民用爆炸物品。民用爆炸物品生产企业销售本企业生产的民用爆炸物品,不得超出核定的品种、产量。
第二十一条 民用爆炸物品使用单位申请购买民用爆炸物品的,应当向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公安机关提出购买申请。……
第二十三条 销售、购买民用爆炸物品,应当通过银行账户进行交易,不得使用现金或者实物进行交易。
4.中央企业的,其总部(上市公司)的应急预案,报国务院主管的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备案,并抄送应急管理部;其所属单位的应急预案报所在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或者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主管的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备案,并抄送同级人民政府应急管理部门。
B 选项油气输送管道运营单位的应急预案,除按照本条第一款、第二款的规定备案外,还应当抄送所经行政区域的县级人民政府应急管理部门。
C 选项燃易爆物品、危险化学品等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运输单位,矿山、金属冶炼、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建筑施工单位,以及宾馆、商场、娱乐场所、旅游景区等人员密集场所经营单位,应当在应急预案公布之日起 20 个工作日内,按照分级属地原则,向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急管理部门和其他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进行备案,并依法向社会公布。
D 选项其中非煤矿山、金属冶炼和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储存、运输企业,以及使用危险化学品达到国家规定数量的化工企业、烟花爆竹生产、批发经营企业的应急预案,按照隶属关系报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急管理部门备案。
5.根据生产安全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或者直接经济损失,事故一般分为以下等级:
(l)特别重大事故,是指造成 30 人以上(含 30 人)死亡,或者 100 人以上(含 100 人)重伤(包括急性工业中毒,下同),或者 1 亿元以上(含 1 亿元)直接经济损失的事 故。
(2)重大事故,是指造成 10 人以上(含 10 人)30 人以下死亡,或者 50 人以上(含 50 人)100 人以下重伤,或者 5000 万元以上(含 5000 万元)1 亿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 事故。
(3)较大事故,是指造成 3 人以上(含 3 人)10 人以下死亡,或者 10 人以上(含 10 人)50 人以下重伤,或者 1000 万元以上(含 1000 万元)5000 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 的事故。
(4)一般事故,是指造成 3 人以下死亡,或者 10 人以下重伤,或者 1000 万元以下直 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由上可知,题干中的案例属于较大事故。
根据《生产安全事故信息报告和处置办法》第九条发生重大、特别重大生产安全事故或者社会影响恶劣的事故的,县级、市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或者煤矿安全监察分局接到事故报告后,在依照本办法第七条规定逐级上报的同时,应当在 1 小时内先用电话快报省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省级煤矿
安全监察机构,随后补报文字报告;必要时,可以直接用电话报告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
又根据第七条: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煤矿安全监察机构接到事故发生单位的事故信息报告后,应当按照下列规定上报事故情况,同时书面通知同级公安机关、劳动保障部门、工会、人民检察院和有
关部门:
(一)一般事故和较大涉险事故逐级上报至设区的市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省级煤矿安全监察机构;
(二)较大事故逐级上报至省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省级煤矿安全监察机构;
(三)重大事故、特别重大事故逐级上报至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前款规定的逐级上报,每一级上报时间不得超过 2 小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依照前款规定上报事故情况时,应当同时报告本级人民政府。
6.根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第十三条:事故报告后出现新情况的,应当及时补报。自事故发生之日起 30 日内,事故造成的伤亡人数发生变化的,应当及时补报。道路交通事故、火灾事故自发生之日起 7 日内,事故造成的伤亡人数发生变化的,应当及时补报。
7.根据《生产经营单位安全培训规定》第九条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初次安全培训时间不得少于 32 学时。每年再培训时间不得少于 12 学时。煤矿、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金属冶炼等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初次安全培训时间不得少于 48学时,每年再培训时间不得少于 16 学时。第十三条生产经营单位新上岗的从业人员,岗前安全培训时间不得少于 24 学时。煤矿、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金属冶炼等生产经营单位新上岗的从业人员安全培训时间不得少于 72 学时,每年再培训的时间不得少于 20 学时。
8.例题】依据《安全生产法》的规定,某公司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在检查本公司的安全生产状况和事故隐患工作时,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对检查中发现的安全问题,立即处理,同时向主管的负有安全监管职责的部门报告,检查处理及报告情况如实记录在案
B.对检查中发现的安全问题,立即报告本公司有关负责人,同时向主管的有安全监管职责的部门报告,报告情况如实记录在案
C.对检查中发现的重大事故隐患,立即向本公司有关负责人报告,有关负责人不及时处理的,可以向主管的负有安全监管职责的部门报告
D.对检查中发现的重大事故隐患,立即处理,并向本公司主要负责人报告,同时立即向主管的负有安全监管职责的部门报告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安全生产法》第四十三条。
第四十三条 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应当根据本单位的生产经营特点,对安全生产状况进行经常性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安全问题,应当立即处理;不能处理的,应当及时报告本单位有关负责人,有关负责人应当及时处理。检查及处理情况应当如实记录在案。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在检查中发现重大事故隐患,依照前款规定向本单位有关负责人报告,有关负责人不及时处理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可以向主管的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报告,接到报告的部门应当依法及时处理.
9.第四十六条 生产经营单位不得将生产经营项目、场所、设备发包或者出租给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或者相应资质的单位或者个人。
生产经营项目、场所发包或者出租给其他单位的,生产经营单位应当与承包单位、承租单位签订专门的安全生产管理协议,或者在承包合同、租赁合同中约定各自的安全生产管理职责;生产经营单位对承包单位、承租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统一协调、管理,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发现安全问题的,应当及时督促整改。
10.本题考查安全技术服务机构出具虚假证明的法律责任。
《安全生产法》第八十九条承担安全评价、认证、检测、检验工作的机构,出具虚假证明的,没收违法所得;违法所得在十万元以上的,并处违法所得二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或者违法所得不足十万元的,单处或者并处十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的罚款;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二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给他人造成损害的,与生产经营单位承担连带赔偿责任;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对有前款违法行为的机构,吊销其相应资质。
11.《消防法》第三十九条下列单位应当建立专职消防队,承担本单位的火灾扑救工作:
(一)大型核设施、大型发电厂、民用机场、主要港口;
(二)生产、储存易燃易爆危险物品的大型企业;
(三)储备可燃的重要物资的大型仓库、基地;
(四)第一项、第二项、第三项规定以外的火灾危险性较大、距离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较远的其他大型企业;
(五)距离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较远的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古建筑群的管理单位。
第六条 申请安全评价机构资质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独立法人资格,固定资产不少于八百万元;
(二)工作场所建筑面积不少于一千平方米,其中档案室不少于一百平方米,设施、设备、软件等技术支撑条件满足工作需求;
(三)承担矿山、金属冶炼、危险化学品生产和储存、烟花爆竹等业务范围安全评价的机构,其专职安全评价师不低于本办法规定的配备标准(附件1);
(四)承担单一业务范围的安全评价机构,其专职安全评价师不少于二十五人;每增加一个行业(领域),按照专业配备标准至少增加五名专职安全评价师;专职安全评价师中,一级安全评价师比例不低于百分之二十,一级和二级安全评价师的总数比例不低于百分之五十,且中级及以上注册安全工程师比例不低于百分之三十;
(五)健全的内部管理制度和安全评价过程控制体系;
(六)法定代表人出具知悉并承担安全评价的法律责任、义务、权利和风险的承诺书;
(七)配备专职技术负责人和过程控制负责人;专职技术负责人具有一级安全评价师职业资格,并具有与所开展业务相匹配的高级专业技术职称,在本行业领域工作八年以上;专职过程控制负责人具有安全评价师职业资格;
第七条 申请安全生产检测检验机构资质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独立法人资格,固定资产不少于一千万元;
(二)工作场所建筑面积不少于一千平方米,有与从事安全生产检测检验相适应的设施、设备和环境,检测检验设施、设备原值不少于八百万元;
(三)承担单一业务范围的安全生产检测检验机构,其专业技术人员不少于二十五人;每增加一个行业(领域),至少增加五名专业技术人员;专业技术人员中,中级及以上注册安全工程师比例不低于百分之三十,中级及以上技术职称比例不低于百分之五十,且高级技术职称人员比例不低于百分之二十五;
篇6
【关键词】重大危险源控制重大事故预防安全管理
重大危险源是指工业活动中危险物质或能量超过临界量的设备、设施或场所。工业活动中重大火灾、爆炸、毒物泄漏事故,尽管其起因和影响不尽相同,但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其根源是存在大量的易燃、易爆、有毒物质或具有引发灾难事故的能量。
重大危险源同重大事故隐患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前者强调设备、设施、场所中存在或固有的危险物质(能量)的多少,后者可以认为是出现明显缺陷(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或管理上的缺陷)的重大危险源。从重大事故隐患治理到重大危险源普查(申报)、监控是重大事故预防思想的进步,是从源头上抓预防,是落实预防为主,关口前移的具体体现,也是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强制要求。
由于工业活动的复杂性,有效地控制重大事故需要采用系统工程的思想和方法。重大事故预防控制系统主要由以下几方面组成。
一、重大危险源的辨识(普查或申报)
防止重大工业事故的第一步是确认或辨识重大危险源。2000年9月我国了《重大危险源辨识》国家标准GB18218-2000。国际劳工组织认为:各国应根据具体的工业生产情况制定合适的重大危险源辨识标准,该标准应能代表本国优先控制的危险物质,并便于根据新的知识和经验进行修改和补充。通过重大危险源普查或申报,建立重大危险源数据库,各级安全生产监管部门可以掌握重大危险源分布、分类及其安全状况,从而对事故预防做到心中有数,重点突出。
二、重大危险源的评价
重大危险源的评价是一项十分复杂的技术性工作,需要系统地收集设计、运行及其他与重大危险源有关的资料和信息。对重大危险源的关键部分,尤其应进行分析和评价,找出潜在的工艺缺陷、失误因素和预防重点。评估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
三、重大危险源的管理
在对重大危险源进行普查(申报)和评价后,企业应对每一个重大危险源制定出一套严格的安全管理制度,通过技术措施和组织措施对重大危险源进行严格控制和管理。
企业应在规定的期限内对已辨识和评价的重大危险源向当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提交安全评价报告。如属新建的重大危险设施,则应在其投入运转之前提交安全预评价报告。安全评价报告应详细说明重大危险源的状况,其内容应包括危险设备、设施的情况,工艺过程,使用的危害物质的性质、数量,有关安全系统的情况,可能引发事故的危险因素及前提条件,安全操作和预防失误的控制措施,可能发生的事故的类型,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及后果,限制事故后果的措施,现场应急救援预案等。
安全评价报告应根据重大危险源的变化,以及新知识和新技术进展情况进行修改和增补,并由政府安全生产监管部门进行检查和评审。
四、应急救援预案
应急救援预案是重大事故预防控制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企业应负责制定现场应急救援预案,并且定期检验和评估现场应急救援预案和程序的有效程度,以及在必要时进行修订。场外应急救援预案由政府主管部门根据企业提供的安全评价报告和有关材料制定。
预案应提出详尽、实用、清楚和有效的技术与组织措施。政府主管部门应保证将发生事故时要采取的应急措施和正确做法的有关材料,散发给可能受事故影响的公众,并保证公众充分了解发生重大事故时的应急措施。每隔适当的时间应修订和重新散发应急救援预案宣传材料。
五、工厂选址与安全规划
政府主管部门应制定综合性的土地使才用政策,确保重大危险源与居民区、公共设施、其他工作场所及其他危险源安全隔离
六、重大危险源的分级监督管理
根据重大危险源评价结果,按危险源级别,建立国家、省、市、县四级重大危险源分级监管体系。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派出经过培训的合格的安全监察人员,定期对所辖范围内相应监管级别的重大危险源进行安全监察。
七、基于GIS的重大危险源监控网络系统
在重大危险源普查(申报、辨识)、评价、分级管理和建立应急救援预案的基础上,建立基于GIS(地理信息系统)的企业、县、市、省、国家的重大危险源监控网络系统。有条件的企业可对重大危险源建立实时监控预警系统,对危险源的安全状况进行实时监控,及时预警,将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
基于GIS(地理信息系统)的重大危险源监控网络有助于各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及时丁解、掌握重大危险源状况,制定相应的分级监察方案,切实有效地对重大危险源实施监控,建立重大事故预防控制体系。
1997年原劳动部在北京、上海、天津、青岛、深圳、成都等6个城市开展了重大危险源普查及监控工作。6个城市共普查出重大危险源10230个。
继这6个城市之后,重庆市以及南京化学工业集团公司等城市和企业也相继开展了重大危险源普查和监控工作。
实施重大危险源普查可使各级安全生产监管部门对重大危险源做到心中有数,明确安全管理工作的重点。北京、青岛等城市在重大危险源普查基础上,建立了基于GIS(地理信息系统)的重大危险源信息管理系统提高了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技术含量,为政府的安全生产管理决策起到了参谋作用。
(作者系国家局安全科学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
相关链接“”版权所有
《安全生产法》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对重大危险源应当登记建档,进行定期检测、评估、监控,并制定应急预案,告知从业人员和相关人员在紧急情况下应当采取的应急措施,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将本单位重大危险源及有关安全措施应急措施报有关地方人民政府负责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部门和有关部门备案。”
篇7
关键词:危险化学品;安全;措施
中图分类号:C35文献标识码: A
1、危险化学品安全评价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1.1、危险化学品安全评价是满足法律、法规要求的需要。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等的施行,分别对危险化学品的专项评价问题做了明确规定,并将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评价被列为其申请生产、经营许可证的必要条件。
1.2、危险化学品安全评价是企业安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进行安全评价有利于危险化学品在新建、扩建、改建项目中的安全管理,有利于危险化学品现役装置的安全管理,也是加强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的需要。
1.3、危险化学品安全评价是加强企业安全生产过程控制的前置手段。企业从系统安全的角度出发,对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的安全设施可能产生的损害、影响范围、严重程度及应采取的对策措施等进行安全评价,判断工程项目实施中可能存在的各类风险,提醒和促进企业优化工程施工设计,完善预防措施,加强项目投产之后的安全生产重点工作,以提高系统的安全可靠程度。
1.4、危险化学品安全评价是全面提高企业安全管理和抵御风险能力的必要措施。科学、系统地进行安全评价,对全面提高企业安全管理水平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可促进企业加快“三个转变”,以实现全员、全面、全过程、全时空的系统化管理,并做到科学化、统一化、标准化。
1.5、危险化学品安全评价是安全监管机构依法行政的重要依据。企业实施安全评价,政府部门可凭借公正、客观的安全评价结论,对安全生产的重点单位、重点环节进行有的放矢的重点执法提供可靠依据。
2、危险化学品安全评价要点分析
2.1、辨识与分析危险有害因素
在对相关企业的生产、经营现状进行综合、详细、全面、深入性了解之后,再采取有效性措施对重大的危险化学品源进行识别与鉴定。在实际的危险化学品源识别鉴定工作中,可按《危险化学品名录》分为7大类:爆炸品;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易燃液体;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毒害品和感染性物品;腐蚀品。对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根据《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进行辨识,根据《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暂行规定》(安监总局40号令)对重大危险源进行分级、管理。
2.2、定性定量分析
安全评价是对系统的危险因素、有害因素及其危险、有害程度进行分析、评价的方法。评价对象、目的、时间要求的不同以及所获取资料的差异等,都可能导致所选用评价方法的不同。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组织编制了《危险化学品专项安全评价培训教程》,其中,对危险化学品安全评价采用了安全检查表、火灾爆炸毒性危险指数评价、系统安全分析等方法,可作为定量风险评价的基础。定量安全评价方法有两类:主要通过统计以往发生的事故数据,采取借鉴的方式,在经过计算后得出风险率,取得以量表示的系统安全性为基础的评价方法,如故障类型及影响分析法。另一类是以单元物质潜在火灾、爆炸危险性为基础,结合工艺过程危险性,计算出单元火灾、爆炸、毒性指数,评价系统的危险危害程度,进而提出安全的对策措施,使系统危险降到最小程度。
2.3、对危险化学品危险性质的评价
通过相应公式的应用,在对企业危险化学品源进行识别与鉴定之后,便可对危险化学品的性质展开全面、综合、详细的评价。从国际上实际情况来看,各国家对于危险化学品的评价临界值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而我国在进行评价时,则应该遵循我国社会体系的发展特点,以及相应的技术水平、安全管理能力等方面综合分析,设立出较为科学、准确、合理的危险化学品临界值。之后,使用安全检查表、预先危险性分析、道化学、事故树等。从危险化学品的生产、存储、使用、管理、人员等方面展开周密、定量、定性的评价与分析。继而得到相应的结论,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建议措施。
3、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生产管理措施
3.1、强化宣传
首先,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要对安全生产进行高度重视,并对生产流程做出全面防范。做好宣传与培训工作是确保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的有效手段,同时也是提高安全风险防治能力的重要途径。所以,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强化对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宣传,让工作人员认识到安全生产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并引导工作人员树立安全生产理念是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最为紧迫的任务,同时也是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重要体现。在危险化学品的生产实践中,企业需要将安全管理工作从被动向主动转变,从重视处理向强调预防转变,通过邀请相关行业专家来对危险化学品生产事故管理,法律法规以及应急处理知识做出讲解来提高员工对法律法规的了解以及对生产安全事故的认知。另外,可以利用网络、电视等宣传媒介来开展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宣传活动,从而为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塑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另外,企业有必要对安全培训教育情况以及安全生产制度落实情况做出严格的监督与考核,以便确保培训工作以及安全生产制度的有效性。对于培训机构工作的开展,企业有必要实行动态的监督与管理,可以通过对培训机构课堂秩序,教学情况以及到课率做出抽查来对培训机构开展经常性的检查与监督。
3.2、完善应急体系
首先,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要重视应急机制的构建。在危险化学品生产过程中,构建统一指挥、合理结构、灵敏反应、高效运转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处理体系是以人为本的重要体现,同时也是确保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的重要保障。在此过程中,地方安全管理委员会要发挥出自身的参谋作用,通过调动企业安全管理主动性与积极性来构建合理的安全预防与应急处理工作流程和运行机制,在完善应急管理工作协调机制、工作考核机制以及联动机制的基础上构建良好的安全管理格局。其次,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要重视应急预案体系的完善。应急预案应当作为企业安全生产事故应急处理工作的重要依据。
3.3、创新安全生产管理方法
现阶段,我国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生产管理方法依旧较传统且混乱,安全生产管理方法较传统,以至于传统管理方法的较多弊端存在于生产经验活动中,致使整个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活动中充满了安全隐患因素以及事故风险,从而给生产经营工作人员的生命健康造成一定的威胁,因此,需要探讨一些有效措施改变与创新传统安全管理方法,从而提高企业生产经营危险因素。基于此,在以后的生产管理过程中,要不断创新安全生产管理方法,不断的总结以往安全事故案例发生事件,同时,积极解决西方先进国家的安全生产管理方法,从而有效对传统安全管理方法进行创新,进而保障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生产。
参考文献
[1]何昕,白文元.浅谈危险化学品安全评价[J].安全与环境工程,2005,01:71-74.
[2]雷芳.危险化学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04.
[3]牛小伟.危险化学品安全评价规范化初探[J].广东化工,2009,08:98-99.
篇8
一、危险化学品的种类
包括压缩气体、爆炸品和易燃的液体和固体、液化气体、自燃物品、遇湿也易燃的物品、有机过氧化物、氧化剂、有及腐蚀品等。
二、危险化学品事故的预防
(一)从事储存、保管和使用的物质部门和处置废弃化学品的单位要履行自己的职责
主要负责人要保证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符合有关法规、法律、规章中的规定和国家标准,对危险化学品安全负责。对安全知识、法律和法规、专业技术、职业防护知识和应急救援知识进行培训。
(二)危险化学品储存、保管和使用
1、危险化学品的储存和保管
国家对危险化学品的生产和储存统一实行规划和审批,并形成制度,区市级人民政府在编制总体规划时,可根据当地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应当按照确保安全的原则进行规划用于危险化学品的保管和储存,物质部门在储存和保管危害化学品时,要严格遵守国家和区市级人民政府的规划,要符合国家标准和有关规定,依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取得许可,要建立健全的危险化学品使用的制度,保证危险化学品安全使用和管理。
剧毒化学品储存的物质部门要向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经济贸易管理部门和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负责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督管理综合工作的部门提出申请,批准后,方可进行储存和保管。
危险化学品储存和保管要有专用场地,储存方式方法与储存数量要符合国家标准,并有专人管理。
2、危险化学品的领取要经过有关部门核准后方可进入市场
物质部门在领取化学品前,要经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批准后,获得许可文件后方可进行储存和保管,并时刻接受监督和管理危险化学品的经营活动。
物质部门在危险化学品没有出库之前,要看生产企业有没有生产许可证,看危险化学品有没有质检部门检验合格的包装物。
因公安部门负责危险化学品的公共安全管理,经公安部门监督检查后,可获得剧毒化学品的购买凭证、准购证和公路运输通行证,有了这些证件以后,物质部门才能经营、保管危险化学品。
危险化学在运输时,无论采取铁路、公路、水路或是民航方式,其相应的部门都要负责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管理和监督检查,其公路和水路运输单位、驾驶人员、船员、装卸人员和押运人员都要有资质认定,并负责运输过程中的监督检查。
如采取邮寄方式运输危险化学品时,邮政部门要负责监督检查。
3、危险化学品的使用
使用危险化学品的单位应据其种类、特性,作业场所设置监测的设施和设备,单位,应每年进行一次安全评价。使用其他危险化学品的单位,应每两年进行一次安全评价。
危险化学品的使用单位,应在使用场所设置通讯、报警装置,保证处于正常适用状态;剧毒化学品的使用单位,应对其产量、流向、储存量和用途如实记录,采取保安措施。
重复使用的危险化学品在使用前,应检查并记录,记录至少保存2年。
使用危险化学品的单位在停业时,应采取有效措施,不留有事故隐患。处置方案应报在地有关管理部门,由其负责,并对处置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公众上交的危险化学品,由公安部门接收,再交由环保部门进行认定。
三、发生事故时的应急预案
事故发生前,应向环境保护、公安、质检、卫生等有关部门查问危险化学品的登记,了解危害化学品的特性,建立相应的营救、撤离预案。
事故发生后,要立即组织人员进行营救、撤离,采取措施对人员进行保护;迅速地控制危害源,检验、监测危险化学品所造成的危害,测定危害区域、危险化学品性质及危害程度;针对事故对人体、动植物、土壤、水源、空气造成的现实危害和可能产生的危害,采取封闭、隔离、洗消等措施;监测危险化学品事故所造成的危害,并进行处置,直至符合国家有关标准为止。
篇9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坚持安全发展指导原则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以强化安全生产基础、提高安全生产保障能力为目标,充分发挥政府部门的引导推动作用和企业的安全生产主体作用,加强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体系建设,推进安全生产技术改造与科技进步,加大安全生产投入,提高本质安全水平和事故预防与应对能力,促进安全生产形势明显好转。
二、加强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体系建设
以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机构、应急救援队伍、“一案三制”、应急救援指挥平台建设为重点,建立健全省、市、县(市、区)、企业四级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体系,形成政府与企业联动,统一指挥、结构完整、功能齐全、资源共享、保障有力的全省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体系。
(一)加快安全生产应急管理体系建设
1.加强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机构建设。各地要把安全生产应急管理特别是应急管理机构建设,列入政府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加强指导协调,理顺管理体制,认真抓好落实,实现机构、编制、职责、人员、经费“五落实”。
2.指导和督促有关部门和各类生产经营单位按照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规定,建立或明确应急管理的机构,落实应急管理责任,有效开展应急管理工作。
(二)推进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队伍建设
1.加快省级骨干应急救援队伍建设。通过整合现有应急资源和社会应急救援力量,依托大中型骨干企业,增加政府投入和补助,提高救援装备水平,建立具有快速反应能力的专业化应急救援队伍,增强安全生产事故的抢险救援能力。根据全省地下矿山和危化企业分布情况及依托企业的条件,建立2~3家矿山事故应急救援队伍和3~5家化学事故应急救援队伍。配备具有较高标准的现代化专业救援车辆、装备和满足应急救援工作需要的各类救援物资,组建具有较强业务能力和技术水平的人员队伍,建设环境良好的应急救援演练、训练场地,配备功能齐备的应急救援设施和器械,建立应急救援培训基地和救援技术专家库。
2.推动市、县级安全生产骨干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各地要根据本地区高危行业领域生产经营单位的分布情况,做好规划,依托骨干企业,建立本地区的骨干救援队伍,形成区域救援能力,以满足本地区事故救援的需要。
3.加强企业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各类生产经营单位要建立专兼职应急救援队伍。大中型高危行业特别是具有重大危险源的企业要按照标准建立专职的应急救援队伍;其他小型企业尤其是高危行业企业没有专职队伍的要建立兼职的应急救援队伍,并与专职应急救援队伍签订救援服务协议。
2009年,认真抓好长广集团和巨化集团两支省级骨干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指导、督促两家单位加快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工作进度,按计划完成队伍的装备采购及场地建设任务。同时,按照“统一规划,分级负责,合理布局,整合资源,签订协议,共同投资”的原则,结合全省地下矿山和危化企业分布情况,再确定2~3支省级应急救援队伍。
2010~2011年,在确定、完成省级应急救援队伍布点的基础上,进一步补充、完善省级应急救援队伍硬件装备配套建设。同时,探索提高矿山、化学事故救援队伍综合救援能力的途径,以省级应急救援队伍为依托,开展应急救援技术研究,培育应急救援专家队伍力量,完善和规范救援队伍参与事故预防和隐患排查的工作机制。充分发挥省级骨干应急救援队伍建设的示范带动作用,认真总结政府、企业以市场化方式共建应急救援队伍的经验,推动市级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体系建设。
2010年,启动市、县级应急救援队伍和企业应急救援队伍建设,争取2011年前大中型高危行业企业应急救援队伍组建率达到50%以上,其他小型企业救援服务协议签订率达到30%以上。
(三)强化“一案三制”建设和政策研究工作
1.加强和规范预案管理,提高预案质量,进一步完善预案体系。按照《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的规定,有关部门、生产经营单位要认真做好预案的编制、评审、备案、培训、演练和修订等工作。同时,各级安全生产监管部门要加强对生产经营单位预案管理工作的指导和检查,在实施安全生产许可中依法对预案工作进行审查,督促生产经营单位提高应急预案质量。
2.加强应急管理体制、机制和法制建设。按照国家“综合协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属地管理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建立健全安全生产应急管理体系,理顺应急管理体制,完善应急决策和指挥机制,实现上下贯通、反应迅速,协调顺畅、指挥有效,调度灵敏、保障有力。建立健全省、市、县级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机构、各级骨干救援队伍之间的联动机制、事故风险监测监控机制、信息报告和共享机制、应急处置协调联动机制等工作机制。强化应急管理法制建设,在救援队伍建设、应急平台建设、应急预案编制管理、救援协调指挥等方面制定相关的地方规章、标准、制度,规范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加强应急管理普法工作,将应急管理法律法规标准的内容纳入各级各类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培训,同时,结合实际,开展各种形式的普法宣传,增强公众的应急法律意识,提高应急能力。
3.加强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方面政策措施的研究制定工作。研究制订专职救援队伍面向社会服务和参加社会救援的有偿补偿政策、资金投入政策、工伤保险政策等,确保各类救援队伍面向社会服务、参加社会救援发生的支出和装备、物资损耗能够得到合理的补偿,确保各类应急救援队伍正常运行。
(四)加快安全生产应急平台建设
建立具有统一指挥功能的省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中心。结合重大危险源监控信息系统建设,建设包括通信系统、网络及主机系统、应用支撑系统、应用系统、指挥大厅和相关系统及数据交换系统在内的安全生产应急平台;建立包括危化、矿山等专业应急救援队伍、装备资源、特殊物资、专家资源在内的应急救援资源数据库,实现与国家、相关部门及其他安全生产应急平台的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建立健全安全生产应急培训演练、技术支持、物资与装备储备等保障系统,为应急救援提供可靠的技术、装备和物资支持保障。
2009~2010年,结合重大危险源监控信息系统建设,启动并完成包括通信系统、网络及主机系统、应用支撑系统、应用系统、指挥大厅和相关系统、数据交换系统、应急救援资源数据库、重大危险源数据库建设在内的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信息平台建设。
三、实施“科技兴安”战略,推动安全科技进步
全面实施“科技兴安”三年行动,充分发挥省安全生产科学研究所和高等院校、企业等各方面社会力量在安全科研中的作用,加快推进安全科技创新。积极研究安全生产新技术,组织重点安全技术攻关,大力推广先进、适用、可靠的现代化控制技术和安全防护设备。通过三至五年的努力,力争高风险工艺(装置)的化工企业实现事故状态下紧急自动联锁安全保护;露天采石场全面采用中深孔爆破技术;客运汽车和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实现安全监控全覆盖。
四、切实抓好安全生产技术服务体系建设,为安全生产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一)切实加强信息化建设。以信息化促进安全监管效能提高为目的,加快全省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进程。建立高效快速、运行可靠的省、市、县安全生产信息网络系统,掌握全省安全生产动态。加强系统内局域网和公共平台建设,建立政务信息和办公自动化工作网络。建立重特大事故应急救援信息和重大危险源监控管理信息平台。
(二)加快安全生产技术支撑体系建设。整合科技资源,建立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科技发展与安全生产紧密结合的运行机制,搭建安全生产科技支撑平台,推动安全生产科技发展。重点抓好*省安全生产技术支撑中心建设,努力将*省安全生产技术支撑中心建设成为安全工程技术实验与研发基地、安全设备检测检验基地和重大事故预防和鉴定基地。
(三)培育发展安全生产中介服务机构,为中小企业安全生产服务。为适应全省生产经营单位对安全评价、培训、认证、咨询工作的需求,保证各类安全生产服务机构的合理布局、有序发展,鼓励各类服务机构依法参与生产经营单位安全评价、培训、论证、咨询工作,推行安全事务所制度,建立良好的竞争机制和机构管理考核机制,不断提高各类服务机构的工作质量。大力培育和发展注册安全工程师事务所、安全评价、培训、咨询等服务机构、通过政府引导,市场运作,逐步规范模式,为加强和改进中小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提供服务。
五、加大安全保障能力建设的有效投入
一是积极协调各市和省级有关部门,制订有利于安全生产的财政、税收、金融等经济政策,加大安全生产保障能力建设投入。
二是各级政府要建立安全生产专项资金,重点支持生产应急救援体系建设、安全装备保障、重大事故隐患治理、推动企业实施安全生产标准化、安全生产先进技术推广应用、安全生产奖励、安全生产宣传与教育培训等。同时,加强政策引导,研究制定促进安全生产保障能力建设项目的政策措施,解决安全生产保障能力建设相关问题。
三是要以政策为导向,鼓励和督促企业加大安全投入,加快安全生产技术改造,加强安全设施检验检测,改善安全生产条件,提高企业本质安全水平,真正使企业成为安全生产保障能力的建设主体和投入主体。
四是严格实施高危行业安全生产费用提取制度,完善建设项目安全预算和执行制度,保障企业及其建设项目安全经费的基本需要。要扩大投融资渠道,采取市场化和捐助等方式筹措资金,加大安全生产保障能力建设的投入。
六、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各地要制定辖区安全生产保障能力建设工作方案,明确建设内容、重点项目和保障措施。建立健全各级由发展改革、财政、安全监管等部门组成的安全生产保障能力建设重点项目实施协调小组,定期协调沟通,解决项目建设实施中的突出问题。
篇10
关键词:加油工 突发事件 应急策略
一、前言
1.我们一般将出乎意料之外突然发生的、具有很大破坏性的事件称为突发事件。对于加油站来说,加油站经营过程中未预料其发生且未做准备的,要求迅速做出决策的紧急事件及灾害事故就是加油站突发事件。若是这些事件处理不当就可能导致重大伤亡、财产损失或扰乱社会生活的一些极端事件的发生。
2.突发事件的分类。
准确识别突发事件是一个优秀的加油站员工必须具备的素质,我们要根据不同突发事件的特点,进行归纳总结,对突发事件进行明确的分类,这样才能够很好的识别和防止突发事件。按突发事件产生的起因可分为:技术上的突发事件,主要体现在技术上的错误,缺陷导致的危害;自然上的突发事件,主要是自然外界环境突发性影响,如气候的变更、地震等;政治上的突发事件主要有政治系统、战争及公共事业政策等。
二、加油站员工突发事件的应急策略
1.明确应急救援任务
控制危险源、阻止事故灾难扩大是应急救援最重要的任务,加油站储存有大量易燃油料和易燃气体。火灾爆炸事故具有发生可能性大、危害程度高的特点,是最易发生的事故,其次有可燃气体液体泄漏、地震破坏、洪水淹溺、电气伤害、车辆伤害等事故和灾难。根据事故灾难发生的原因,有效地控制危险源,防止事故灾难扩大蔓延。主要措施有:切断油泄漏源、断开电源、扑灭火源、移离卸油车或加油车辆至安全地带、疏散人员等。
减少加油站事故灾难造成的人员伤亡,对事故灾难的现场要进行及时清理净化,以防止二次火灾事故和次生伤害事故的发生。例如:加油工火灾扑灭后,要及时清理残余油品,吹散可燃和有毒气体、处置危险的建筑物、清理已损坏电气设备和电线电缆等。
事故灾难发生后要及时查明人员伤亡情况,调查事故发生的原因和事故性质,结算事故灾难造成的财产损失也是应急救援的任务之一。
2.建立应急管理系统
2.1应急管理系统的组成
预警系统、识别系统、实施系统以及评估系统四部分就是我们应急管理系统的组成。首先,我们要贯彻预防为主的观念,不断预测、监测和预控潜在的突发事件,争取将危险扼杀在摇篮里,从而避免突发事件的发生。识别系统是当我们遇到无明显预兆的突发事件以及预控失败无法避免的项目突发事件时要启动的系统,这样有助于准确分析突发事件的类型以及类别,进而可以有针对性的调动系统资源来拟定处理方案,并对方案的可实施性进行评估,从而选定安全可靠地方案。实施选定方案的过程中,在严格按照实施系统标准和要求之余也要注意事态的变化,并根据事态的变化对方案进行适当的调整。对突发事件进行总结评价,不断完善系统资源,提高项目突发事件预防能力和突发事件管理水平就是整个评估系统的宗旨所在。
2.2应急预警系统的建立及措施
所谓的建立应急预警系统就是从危机源出发,预防和处理危机源,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通常我们把可能导致突发事件最终出现的事件称之为危机源。他有可能是人的主观行为造成的,也有可能是自然发生的。比如高空作业脚手架存在质量问题或搭设不符合要求、在加油站油罐区吸烟、突然性自然灾害等部可能导致加油站经营过程产生困难,从而都属于危机源。应急预防必须从这一阶段就开始,加强对人为危机源的防止、发现和处理,加强对各种非人为危机源的预测。
2.3应急管理组织的实施对策
在整个应对加油站突发事件的过程中,人才是根本,所以我们在平时就要加强针对各种突发事件的应急模拟训练,让所有人都能掌握应对突发事件的手段,另外还要加强员工的忧患意识,让他们充分意识到预防以及应对加油站突发事件的重要性,也传授他们识别加油站潜在突发事件的方式方法。如何有效控制突发事件的影响范围是处理突发事件的关键,当发生应急事件时,应急管理组织要迅速启动应急管理方案。在突发事件发生初期,还要迅速组织相关的专家进行论证,分析突发事件形成的原因,并有针对性地制定出解决的方案,事后还要与提前准备的应急方案相对较,从而发现以前存在的不足,以便改进。突发事件发生之时,应急管理组织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应急管理组织一定要认清自己的位置,协调好各个部门之间的关系,空闲时间做好对外的宣传工作,争取在员工心中塑造一个良好的形象,以增加应急管理组织的影响力。
三、防止突发事件发生的两点建议
目前国内加油站事故发生率比较高,故建议:
1.就目前情况来看,安全评价导则的制定一定要独立于其它事件之外,这样才能够真正意义上的实现对安全评价机构的统一指导。
只有从多个角度出发,将不同的措施。
2.完善的安全评价报告审查制度是加强安全评价机构安全评价工作的前提,只有严格的审查制度才能够保证评价工作的顺利进行,所以尽快建立安全评价报告审查制度是工作的重点。现场工作人员必须落实每一项安装和安全检查措施,并及时记录以备检查。未单独制定安全评价导则,则应补充完善《导则》,按照《规范》(GB50156- 2002)的规定要求,完善现场检查表的设计,特别是涉及安全管理条款,与《规范》中强制性条款要求相一致。对新旧加油站可以分别对待,特别是新建加油站要按照《汽车加油加气站设计与施工规范》进行安全评价,对以前建的加油站能整改的整改,对暂时不能整改的要加强安全管理,强化安全措施,确保安全生产。
综合起来,才能够实现我们针对加油站突发事件的预防与解决。
参考文献
- 上一篇: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应急预案
- 下一篇:广播与电视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