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艺美术运动的成就范文
时间:2023-12-01 17:44:1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工艺美术运动的成就,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工艺美术运动;建筑;自然;设计
1工艺美术运动的思想
1851年,伦敦“水晶宫”国际工业博览会成功地炫耀了欧美国家工业发展的成就,但的钢铁和玻璃却暴露出机器和美学之间的格格不入,刺激了人们探索新的美学规律的冲动,并试图寻求工业产品与艺术间的某种平衡。19世纪下半叶,理论家拉斯金、艺术家莫里斯的理论实践及其影响促成了英国历史上著名的工艺美术运动。拉斯金反对“纯艺术”和大机器生产,主张艺术家从事设计实践活动,否定单纯制作工艺品的行为,艺术家应当自发地去改造社会,将美学与技术融合,从自然中获取灵感,指引人们的审美走向。莫里斯身体力行地将拉斯金的理论付诸实践,他不满当时社会上流行的矫揉造作的复古风气,认为艺术设计应该服务于大众。他的设计有三个原则:一是崇尚哥特式风格,推崇中世纪的自然风格和手工创作,这样的设计是民族的、有品位的;二是将自然材料以及形态运用到设计中,保留了原始材料的特性;三是注重设计的完整性与统一性,讲究协调,讲究美和功能的和谐。
2英国的建筑设计
英国具有代表性的建筑设计作品是莫里斯于1859年落成的新家——“红屋”(图1),其坐落在肯特郡内科斯利赫斯的郊外,周边地域开阔,环境优美。“红屋”的屋顶和窗户都保持了哥特风格的样式,外部简朴,采光良好,散发着浓郁的田园别墅气息。整体平面呈L型和非对称构造,房屋外表贴满了红色的砖瓦,没有粉刷,绿树环绕。室内装饰和家具用品则是由他亲自设计,秉承了忠实自然的原则,将自然界的植物藤蔓、花鸟鱼虫作为题材,以纯粹的中世纪手工方式创作,功能良好且不乏装饰性。整栋建筑、室内装修与周边环境达到了高度统一,将功能、实用与舒适感完美结合。然而,英国的艺术改革者们反对工业化生产、否定机器产品、主张回归自然、回归中世纪的传统创作模式的思想,显然与工业化潮流背道而驰,这也是英国工艺美术运动的局限之处。…图1
3美国的建筑设计
工艺美术运动的思想漂洋过海迅速传到了大洋彼岸的美国,运动的代表人物阿什比等人先后前往游访,并在美国社会积极宣扬设计思想。美国的艺术家们认为这种风格的设计能展现这个新兴国家的民族特色,更能用来表达个性。路易斯•沙利文和弗兰克•劳埃德•赖特作为受到工艺美术运动影响的芝加哥建筑学派的代表人物,他们的理论和设计引领了美国建筑设计的潮流。沙利文设计的芝加哥百货公司大厦凸显了注重内部功能、强调结构的逻辑性、立面简单利落的设计特征。沙利文最早提出的“形式追随功能”,被奉为功能主义设计的首要准则,功能永远在第一位,形式服从于功能。赖特沿袭并发展了沙利文的设计思想,他主张在建筑设计中,使功能、结构、装饰、环境等能形成一个和谐的整体,这是对莫里斯注重设计的完整性和统一性思想的继承。赖特还有诸多设计理念,包括崇尚自然的建筑观、构筑属于美国的建筑文化、技术为艺术服务等。他认为:建筑本应是自然的一种延伸,建筑是有生命力的;设计师要汲取传统的、有价值的营养,创造具有美国特色的建筑文化,他身体力行地将其草原式住宅保留了门廊这一传统构件;技术的进步能为艺术提供新鲜的血液。赖特的建筑作品充满着天然气息和艺术魅力,源于他对材料的天然特性的尊重,既然材料来源于自然,那么建筑就不应该是一个封闭的几何空间,应该是有生命力的、运动的。因此,他极力宣扬有机建筑,即建筑应与大自然和谐,他的流水别墅便是有机建筑的代表之一(图2),这栋建筑就像是从山林里生长出来的一样,生机勃勃地向四周伸展,粗犷的岩石材质与周围的山石融为一体。内部装饰不是人为的强加,而是如从建筑中生长出来的那般自然。赖特作为世界四大现代建筑大师之一,强调应用现代工业化材料,利用好每种材料的优点,不仅注重建筑自身各个部件的关系,而且充分考虑了人在建筑环境中的地位以及心理感受。加州西海岸的格林兄弟有别于其他建筑设计师,他们更多地执着于手工艺和对细节的把握,这源于他们早年的手工艺创作训练。格林兄弟认为建筑设计是一项艺术活动,所以他们的设计作品不管是外观还是室内,都非常的细腻,且讲究工艺。格林兄弟还受到了日本传统建筑的影响,所以在他们的设计中可以找到日本工艺风格的影子(图3)。
4结语
工艺美术运动更像是知识分子反对工业化的逃跑计划,是没有出路的,但莫里斯作为现代设计运动的拓荒者,他倡导的中世纪手工创作、自然主义、人性化设计等都是难能可贵的探索实践,给后来的设计者提供了新的设计风格参考。更重要的是,美国建筑设计师经受了工艺美术运动思潮的洗礼后,在丰富工艺美术运动设计思想的同时,扩充了设计创造过程中要考虑的因素,着重协调了人与物、功能与形式、传统与现代的关系,发扬了美国式的个性。
参考文献:
[1]…王受之.世界现代设计史[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
[2]…何人可.工业设计史[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0.
[3]…曹天慧.风格设计……设计史点击[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4]…邱佳妮.建筑师的匠心——美国工艺美术运动大师格林兄弟[J].家具,2014(4).
篇2
18世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进入了一个设计的时代,一个设计观念不断更新的时代。这是一个“物化”的社会,设计渗透生活的各个方面,小到一枚精致的纽扣,大到舒适的城市环境,都是现代设计的文明成果。现代设计最早是从建筑开始的,设计在早期时代便带有浓厚的社会管理性质,美国评论家罗伯特・休斯(Robert Hughes)提出“穷人没有设计”,设计是为贵族服务的。设计是怎样潜移默化进入并影响我们生活的,我们要站在一个社会管理者的角度看现代设计的发展。
放眼古代艺术,从中世纪的美索不达米亚、埃及艺术、希腊艺术、罗马艺术,到中世纪艺术,以致后来的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其大都跟统治者有源源不断的联系,这里的艺术带有浓浓的设计意味,艺术主要是为了满足统治者的欲望,为宗教服务的,设计风格也充满着装饰主义色彩。
工业革命是现代设计的开端,工业革命取得的辉煌成就使欧美等西方国家的工业技术迅速发展,工业革命带来的机器大批量生产,使产品外形丑陋不堪,呆板雷同,过分的装饰、矫揉造作的维多利亚之风在设计中日渐蔓延,使传统的装饰艺术因失去了造型基础而成为一个为装饰而装饰、画蛇添足的东西。1851年在英国举办的水晶宫博览会上使艺术家们再也按耐不住内心的愤怒,以约翰・拉斯金和威廉・莫里斯为首的工艺美术运动爆发了,约翰・拉斯金提供理论支持,威廉・莫里斯是真正把理论运用到设计实践中的设计师,他们共同反对机械化生产,提倡回到手工艺作坊生产,注重产品外观,把设计产品推向大众。
对于矫揉造作风格的厌恶,对大工业生产的恐惧,是这个时期知识分子当中非常典型的心态,英国人在19世纪中期开始的“工艺美术”运动探索,其实代表整整一代欧洲知识分子的感受。当时能够真正认识工业化不可逆转的潮流的人其实在知识分子中并不多见,因此在“工艺美术”运动的感召之下,欧洲大陆又掀起了一个规模更宏大,影响更广泛的“新艺术”运动,“新艺术”运动最重要的一点是把自然元素运用到设计当中,重新以自然主义的风格开设计新鲜气息的先河,复兴设计的优秀传统。如法国设计师吉马德设计的法国地铁入口,采用金属结构模仿植物形态,使设计真正的进入大众的生活中。
“装饰艺术”运动与欧洲的现代主义运动同时发生,受到了现代主义运动的很大影响,其最大的进步之处是不再反对机械化生产,不回避新技术新材料的应用,这是相对比“工艺美术运动”和“新艺术”运动的最大的进步之处。“装饰”艺术运动看到了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对待机械化和批量化问题上也有独到之处,主张批量化生产进入商场,进入人们的生活中。
“现代主义设计”是继“工艺美术”运动、“新艺术”运动、“装饰”艺术运动之后,又一次设计师为寻找能代表新时代的风格,从设计观念、形式、材料、方式等方面进行探索的设计运动。兴起于19世纪初的欧洲,20年代在德国达到,后经美国发扬光大成为国际主义风格,传播到世界各地,其中最著名的现代主义设计五大设计师:沃尔特・格罗皮乌斯、米斯・凡德罗、勒・柯布西耶、弗兰克・赖特、阿尔瓦・阿尔托,他们的贡献改变了整个世界的设计,我们现在住的房子,上课用的教室,坐的椅子,无不是这些伟大的设计师带给我们的,米斯・凡德罗的“less is more”即“少即是多”的思想传播世界各个角落。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其设计思想改变了世界都会三分之一的天际线。
篇3
第二个时期是现代工业设计形成与发展的时期。这一期间工业设计已有了系统的理论,并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传播。提到工业设计就有一个不得被提到的人-格罗皮乌斯。格罗皮乌斯是20世纪最有影响的现代设计师之一。他所创建的包豪斯设计学校奠定了现代工业设计教学体系的基础。包豪斯总结和发扬了自英国工艺美术运动以来各种设计改革运动的精髓,继承了德意志制造联盟的传统。包豪斯学校由魏玛艺术学校和工艺学校合并而成,其目的是培养新型设计人才。包豪斯学校在设计中提倡自由创造,反对模仿。将手工艺与机器生产结合起来。强调基础训练,创建了平面构成、立体构成、色彩构成等基础课程。强调实际动手能力和理论素养并重。把学校教育与社会生产实际结合起来。
包豪斯在设计理论上提出了:艺术与技术的统一,设计的目的是以人为本而非产品本身,设计要遵循自然与客观的法则来进行。这些观点对于工业设计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使现代设计逐步由理想主义走向现实主义。在德国产生包豪斯的同时,法国也出现了装饰运动。20时间30年代早期,艺术装饰风格已成为了大众趣味的一个标志。艺术装饰风格起源于新艺术运动,1910年法国装饰艺术家协会成立,其目标是使艺术与设计相结合。一战后,装饰艺术在法国得到了更大的发展,不少设计师尝试将现代主义严格的形式感和富有的主顾对于豪华、时髦的向往揉为一体。法国的装饰风格对于日后欧美的现代风格有巨大的影响。与包豪斯,装饰艺术运动同时期的还有在美国流行的美国式流线型风格。流线型与艺术装饰风格不同,它的起源不是艺术运动而是空气动力学试验。早期的现代主义无视工业资本主义以市场为主导的消费特点,片面强调批量生产的民主理想和产品的实用价值。
在最具商业气息的环境中产生的美国流线型风格正是给现代主义的清高以巨大的冲击。美国式流线型风格作为美国文化的一个象征,通过出版物、电影等形象化的传播媒介而流传到世界各地。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地处北欧的斯堪的纳维亚国家在设计领域中崛起,并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就,形成了影响十分广泛的斯堪的纳维亚风格。
它体现了斯堪的纳维亚国家多样化的文化、政治、语言、传统的融合,以及对于形式和装饰的克制,对于传统的尊重,在形势与功能上的一致。斯堪的纳维亚是一种现代风格,它将现代主义设计思想与传统的设计文化相结合,即注意产品的实用功能,又强调设计中的人文因素。可以说,随着工业的发展各个地方根据不同的文化,政治,地域的差别展现出不同的设计风格是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的。之所以会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产生是由于战争的前后会产生许多的商业空白和经济高速发展所带来的工业上的巨大缺口,在这一特殊的历史背景下出现了不同风格的产生。
第三个时期是工业设计与工业生产和科学技术紧密结合的时期。由于战争的洗礼,使得人们的思想与各个地方的政治产生了极大的转变,使得战后工业设计思潮却极为混乱,出现了众多的设计流派,多元化的格局在20世纪60年代后开始形成。其中的重要代表:20世纪40-50年代,美国和欧洲的设计主流是在包豪斯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现代主义。1945-1960年美国的商业性设计,意大利、斯堪的纳维亚的有机现代主义。1960-1970年英国的波普风格还有后现代主义,结构主义,绿色主义等。
第四个时期是信息时代的工业设计,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使得工业设计的技术手段有了明显的转变。以计算机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开辟了工业设计的崭新领域,先进的技术与优秀的设计结合起来,使得技术人性化,真正服务于人类。美国的苹果公司,德国的青蛙设计公司就是其中的代表。
工业设计的未来,社会依旧在发展,商业模式的转变,高新技术的产生于应用必将给工业设计这一领域带来重大的影响。世界上已存在许多专门以设计为主的公司,许多大的公司也有自己的设计部。我们知道设计是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产物,以前由于地域的影响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风格与思想差异。但是,由于互联网的普及,商业全球化,信息全球化,资源全球化使得人们的交流与互补越来越频繁。人们的观点,理念基本都趋于统一。
篇4
关键词:设计;现状;改良
中图分类号:J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14-0080-01
设计是社会发展的产物,以社会发展状况为根基。它与单纯的艺术形态不同,艺术不一定和经济基础同步,落后的经济体仍然能绽放绚烂的艺术光彩,而设计直接面向固定的受众群体,超越或者未达到受众接受程度的设计都不能称之为成功的设计。中国的设计一直都在学习与摸索中前进。前几十年间,国内的设计以模仿为主,国际上“兴”什么,中国设计师就模仿什么。虽然现今国内的设计仍然和欧美日等设计发达国家间存在不小的差距,但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令人欣喜。
一、我国设计现状的原因
(一)历史原因
我国比欧美发达国家的市场成熟略晚,而设计的发展直接受市场、经济状况所制约。我国设计兴起时一些发达的大国已经经历了工艺美术运动、装饰运动、风格派、现代主义等阶段,正值国际主义、后现代主义运动发展兴盛之时,我们错过了最为重要的现代主义运动的影响,学习的目标自然被形式化。工艺美术运动、装饰运动、风格派、现代主义等运动正是设计进步的探索阶段,这个阶段的缺失使得国内设计缺乏对设计本身的自考,不懂其“质”,仅依其“形”,普遍片面的将设计定义为一种悦人感官的美化事物的方式。而国际主义主张利益最大化、以市场为导向,导致全球设计统一且单调,我们丢失了几千年来的民族文化,被卷入国际主义的洪流中去。
(二)中国传统教育的原因
在中国传统教育中一向重传授不重引导、启发;重背诵模仿不重创新;崇尚大同,轻视立异。这是传统教育观念与现代社会不符的一面。虽然素质教育的推行已经有些年头,但国人的教育理念在短期内是很难改变的。虽然设计和艺术不同,设计与艺术相比,有更强的针对性和市场契合性,但是创新仍为设计的灵魂内核而存在。陈丹青的罢职一事将设计“体制内”和“体制外”教育的问题直曝在了众人眼前。由“中国制造”变成“中国创造”的口号已经提出,如何推进现行教育体制的改革仍是个问题。
(三)社会发展与教育选择的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迅猛,对设计人才的需求更是日益增长。人才需求量的增多致使众多院校盲目增加设计专业扩大招生,大多数学校缺乏完善的配套设施和师资,直接导致培养出来的人才设计水平低下。另一方面,报考艺术类院校一向被认为是成绩较差的学生报考大学的一条捷径,因此大批的学生因为上大学而学艺术,对设计既缺乏基本的认识也毫无热情。在这种情况下,国内设计成了一种“快餐文明”,极速成长,不堪一击。
二、对改良方法的几点浅见
(一)培养全民艺术情操,提高民族艺术素质
仔细研究一些在设计方面有突出成就的国家不难发现,这些国家的人民整体有着很高的文化素养以及民族意识,使其在设计上保持着自己的理性与内涵,演绎着自己的文化及传统。这种艺术素养无法一蹴而就,是一个持续的过程,也无法单从一方面的改变就可以得到解决,但是中、小学美术教育的改革可以成为提高民族艺术素养的先声。教师在上课时不应只机械的传授绘画技巧,更该在艺术品欣赏和创作实践中提升学生的审美及创新水平。
(二)改革设计教育体制
当今院校在设计学科分类上都选择按照设计对象的不同纵向划分学科,如工业设计、建筑设计、服装设计等。而设计是个内容庞杂的体系,设计的对象——人在社会活动中是多个社会身份为一体的综合体,这就要求在实际设计操作中各个设计门类相互交织。因此在学科分类上还应出现按操作流程分类的纵向划分学科——协调型学科,起到协调各学科、制定设计流程的作用。
(三)培养本民族设计
每个民族都有其独有的文化以及内涵,只有民族的设计才是真正充满魅力的设计,才是国际的设计。一个民族如果抛弃自己的文化盲从大流就会被世界所抛弃。当我们看到日本的设计、意大利的设计时,不难自问什么是我们的设计呢?我们有着优秀的资源可以挖掘、利用以及发展。民族文化永远是一个民族的立意之本,发展之源。我们的人民以民族为荣,才能在国际环境中有立足之地。因此,民族意识的培养,民族文化的发展是我们永远的使命。这不只是民族形式的延续,而是应该把民族文化视为一种观念,是内涵的发展与丰富、提炼与创新。对我们优秀的传统文化挖掘、提炼、升华,使其融入设计,是我们的使命,也是我们设计腾飞的必由之路。
篇5
传统图案在美术设计依据民间美术符号的表征方式,传统图案在美术设计中的功效研究从艺术风格到制作工艺都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各种纹饰,题材多样,手法独特,结构严谨,纹饰造型夸张、凝练。工艺美术以青铜器、漆器为代表,其他还有玉器、织绣等。纹样单纯粗犷成熟精工,神秘奇特平实奔放,严峻肃穆生动活跃。以理性的态度科学化的探讨了传统图案在美术设计中的功效研究。
1传统图案在美术设计中的应用
一切形式的工艺美术,都是在传统图案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运用独具魅力的视觉形态,传达独具特色而朴素宜人的视觉信息,重叠了实用意识、民俗风情、伦理道德、宗教习俗等逐步发展起来的,世代相传的文化心理的艺术形态体现。它所传达的内容无一不来自大众的生活,是大众耳熟能详的,民间美术符号具有通俗性,是集体智慧的结晶。
1.1传统图案在美术设计中美术的表征特征美术形体表征对象的方式体现了深刻的文化渊源和社会渊源,表达了创作者的美好愿望,具有通俗性、地域性、时代性的符号特征。传统图案在美术设计符号系统中,具有民间的审美情趣和审美尺度,独特的造型系统和色彩系统,更具有完整的表征和意指方式,历史地建构起一个独立的视觉符号系统,是劳动人民以其丰富的艺术想象力,综合了理性和感性思维方式,肖似性的表征是图像符号的创建依据,符号形体与符号对象之间的肖似性有多种结构符号和主题符号。民间美术符号就是民间艺人创造的具有审美因素、情感因素和表现因素的特殊符号,对它的创造和认知,需要一种共同的文化积淀。其形成源于人们的生活、生产、风俗习惯,与劳动人民创造的生活文化密切联系,其功用在于美化自身、美化物品和美化生活环境。包括年画、剪纸、刺绣、面具、皮影、织锦、印染、陶瓷等多种形式,是孕育民间美术符号的深厚土壤。民间美术符号在传承远古文化符号的基础上,积累构筑了一个独立的、丰富多彩的视觉符号系统。融为一种对美的知觉和对意味的知觉。这是对一代代传承下来的独具特色的民间美术符号的最好概括。
1.2传统图案在美术设计中的表征方式与特征传统图案在美术中谐音的表征方式,复现了对某种事物、行为或运动的声音的感觉。假借文字的相同读音,运用动物、植物不同形态的组合来表达美好愿望,是传统美术中最常见、最普遍的符号表征方式。“金玉满堂”作为金玉满室、财富丰厚的符号,通常是采纳“金鱼”与“金玉”、“满塘”和“满堂”的听觉肖似,以金鱼漫游于缸内或池塘内作为符号形体,有的民间美术作品还常表现两个天真的胖娃伸手进鱼缸欲捉金鱼状,这主要为了符号意义的延伸,表达出子孙富贵、金玉满堂的符号寓意。“连年有余”的符号与之有异曲同工之妙。“喜上眉梢”的符号形体为喜鹊立于梅花枝头仰首鸣叫状,体现喜鹊的“喜”和梅花之“梅”与“眉”的听觉肖似,从而完成了“喜上眉梢”的寓意,喻喜事即将来临。将百合花和柿子及灵芝组成符号形体,或在柏树盆景旁配上柿子及灵芝,寓意一切事情称心如意。运用“灵芝”形与“如意”形的视觉肖似,可谓是组合巧妙之极。民间美术中常见的题材内容,表达了对官运亨通、连续升级的美好祝愿。剪纸中把这种符号运用到荷包刺绣上,符号也是主题肖似的一种表现,是借用符号对象的特征来象征生儿育女、多子多孙的福气。
2传统图案在当代平面美术设计中的意义分析
传统图案其简洁、多元的造型,完美的功能,在精神和物质上满足了受众多层次、多方面的需要,其通俗的形式受到受众的欢迎。它直接反映了民众的精神追求和思想感情,理解传统图案在美术设计的表征特征有重要意义。
2.1传统图案在美术设计的表征与意指传统图案在美术设计的形体通过图形、文字、色彩等的组合表征着符号对象,它是反映作品主题的可感形式,给受众以直观的感觉效果。传统图案在美术设计的意指传达出作品主题的寓意,使受众在解读符号意味的同时获得审美的愉悦,在平面设计的符号系统中,可以表述为有意味的形式,运用于当代平面设计中的有意味的形式。平面设计是设计艺术品拥有和艺术品共通的性质,形式是符号的符号形体,是符号的意指也是对符号形体的解释。传统图案在美术设计的功效是用来传达创意讯息的,讯息的释放并一味主观的自说自话,必须把受众作为诉求目标。将传达讯息在这个过程中美术符号生成了不同的意义,所要表达的主题也就在作品中得到无限延伸。由联想生成的意义,联想性的图形和联想性的色彩在美术符号中大量存在着,现代人的思维方式不断丰富,也会进一步加深对画面意境的理解。通过联想,人们从设计作品中看到自己或与自己相关的经验,从而引发共鸣,达到与符号对象融为一体的最高境界。
2.2传统图案在美术设计中的功能分析传统图案在美术的应用要善于利用设计创意去调动目标受众的注意力和感受力,联想的认知方式更容易将讯息直观、快速和有效的传达。运用十分广泛的表现手法,约定性的美术符号,将设计主题直接如实地展示出来,这样受众容易对作产生一种亲切感和信任感,突显了中国民族文化特色,这种约定性的符号使国外的受众较容易解读出设计的创意。中国传统图案的发展与演进有着悠久的历史及辉煌的成就,早在几千年之前的新石器时代,先民就在彩陶上运用图案来装饰自己的生活,伴随着时代的不断的发展、变迁,物质条件及生活方式的改变,使图案表现形式更加丰富、多样化。传统图案在美术设计中的功效研究,其图案特点为多样统一、对比调和、平衡对称,其用线舒畅,色泽单纯、明快、和谐,图案形式多以单独和连续纹等构成极具民族文化特色的艺术样式的认同,在此基础上组构符合现代中国美术符号在当代平面设计中的运用。
篇6
关键词:玻璃器;装饰工艺;地域
中图分类号:K8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5)08-0161-01
现代社会生活中,玻璃的实用给我们带来了很大的便利,我们很难想象这个世界要是没有玻璃会是怎么样,我们几乎生活在被玻璃浸润的文明中,但是,玻璃是怎么样进入人们的生活中的?关于玻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几千年前,最早的玻璃发现是在古埃及,大约五六千年,古埃及的人们在制陶的过程中发现在有亮晶晶的东西,然后经过古埃及人的一次次实验,用苏打和沙子的混合物的提炼烧制,终于玻璃器皿烧制成型,玻璃,英文“glass”,在古代中国,对于玻璃也有很多称谓,最早关于玻璃材料名称的文献是战国的《尚书・禹贡》,书中称谓玻璃为G琳,古人把似玉的玻璃也一并归入其内,西汉以后开始有了琉璃的称谓,但是琉璃河玻璃在构成上还是有所异,玻璃和琉璃有什么差异呢,田自秉先生在《中国工艺美术史》中讲到,琉璃是原始玻璃,琉璃和玻璃在材料的角度考虑的话是同义词,琉璃属于低熔点玻璃,琉璃一词在古文献上出现的要比玻璃早。
玻璃材料的特性导致玻璃装饰工艺的多样性和造型的丰富性,玻璃是一种人工合成的特殊材料,不论是材料的性能还是颜色都具有丰富多彩的视觉效果,玻璃的装饰工艺主要从造型和色彩上体现,玻璃的透明性是其独具特色的个性,给人一种纯洁晶莹的审美感受。人们在玻璃装饰工艺中利用其材料特性,形成了丰富的工艺手段,套料工艺、热熔工艺、吹制工艺、灯工工艺、窑制工艺等。同时玻璃材料的颜色特性也赋予它丰富的色彩,玻璃在烧制过程中颜色流动的不确定性可以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传统的玻璃在很大程度上都是依附于器物,形态受功能的制约,随着人们对玻璃材料的认识改变,现在玻璃不仅仅是功能的制品,更是一种艺术体现的载体。
不同的功能需求扩展玻璃造型和装饰的更大可能性,但是根据地域的差异和时代的变迁玻璃的装饰工艺也有所差异。我们先从古埃及的玻璃说起,尽管最早的玻璃可能在西亚的美索不达米亚制造,但是考古发现真正可以确定时间的最早玻璃器是在古埃及发现,埃及人在公元前约五千年前就用玻璃质的溶液在陶器上装饰。玻璃器皿的出现要晚于玻璃首饰,在古埃及新王国时期是人类历史上运用玻璃材质制作生活用品的时期。玻璃器皿的工艺最早是使用“砂核法”,即将罐中融化的溶液围绕在以铁棒为柄外着沙土的芯核,在上面用不同颜色的玻璃料形成之字或羽毛形状的装饰,冷却后掏去砂核,这个工艺延续使用了将近两千年。因为古埃及的王室贵族非常喜欢玻璃制品,这就促进的玻璃的发展,玻璃因为具有稀少和美丽的颜色而被宠爱,在新王国时期的玻璃颜色起初只有蓝色和绿色,后来又逐渐增加白色黄色红色灯色彩,但是较为常使用的是蓝色,因为蓝色比较稳定。在埃及玻璃工艺制作中最具代表性的装饰图案是波状纹,强烈的色彩对比给人们视觉上的强大冲击力,赋予形象奇特的装饰充分表现埃及人的智慧创造,古埃及的精美玻璃制品反映了人们在成功掌握制陶技术以后,又探索不同材料不同制作工艺的结果,这是人类在科学技术上的突破和进步,也为今后玻璃的发展和传播奠定了基础。
古罗马的玻璃是从埃及引进和传入的,那时候的罗马帝国属于全盛时期,埃及艺人在罗马建立玻璃工厂,古罗马的玻璃工艺非常发达,他们继续使用古埃及玻璃浇铸法制作,另外开始使用模具,在工艺上也日趋多样化,如模具成型、吹制、吹模、切割、缠丝、镀金和包金等,特别是吹制玻璃的发现和使用时这一时期革命性的创举,这一时期的玻璃器皿的装饰也日趋奢华,展现的令人惊异的技术。
古罗马的玻璃工艺中的镂雕技术也运用广泛,很多玻璃制品是把一个玻璃瓶镂空成笼形灯罩。这种技术在当时是拍案叫绝的,可惜的是,现在这种技术没能流传下来,也很少有人知道了,这是玻璃工艺史上的一大遗憾。古罗马时期的玻璃色彩技术也掌握的非常突出,黄金和玻璃的结合是罗马时期最高技术水平。到了五世纪以后,罗马的玻璃工艺逐渐衰退,随着贸易的发展,以威尼斯代表的意大利玻璃艺术发展起来,威尼斯玻璃制作由于其造型样式别致,风格独特,再加上对外贸易的发达所以很快在全球畅销和传播。威尼斯的玻璃制品主要是以珐琅彩绘式的玻璃器为特点,然后加上彩绘涂金上釉等方式,他的主题题材主要是古代神话、寓言故事、肖像以及罗马式装饰花纹为主。威尼斯玻璃工艺制作的最大成就就是开始使用的技术要求很难的吹制玻璃,这种工艺使得玻璃本身材料的透明和本性表现,还有就是古罗马时候就开始使用的繁花工艺手法在威尼斯的玻璃装饰中也有很大的发展,并且创作出了仿玛瑙玻璃,另外威尼斯的玻璃还在用了再后玻璃中央嵌入金叶片的制作手法,此时的玻璃刻花工艺也开始兴起。威尼斯玻璃艺术的发展促进了今后中国、英国、德国等国家玻璃的兴起和发展。
1851年英国伦敦的水晶宫博览会对于玻璃艺术在内的装饰设计都具有深刻的影响,而且经过水晶宫博览会设计师和艺术家对手工艺和机械生产的产品都产生了深刻的思考。玻璃作为水晶宫建筑的主要材料之一,让玻璃的装饰走进了公共场所,玻璃七品的形态也表现出了自由舒展流畅美观的形式,刺激一大批的玻璃艺术家的产生。如法国的玻璃艺术家加来和美国的玻璃艺术大师蒂法尼都是以玻璃等为题材设计的玻璃艺术家,加来几乎就是法国新艺术运动的同义词。套色玻璃器皿是加莱玻璃艺术是上的最大成就,他在雕刻的基础上还采用了新的酸腐蚀技术进行抛光打磨,这两种技术加起来使得玻璃作品便面产生凹凸不平的变化,而其透明特性又使得玻璃器产生厚薄不同色彩迥异的效果。因为加莱是法国新艺术运动的代表,他对自然的热爱是他的主要设计创作灵感,他并尝试在玻璃上获得油画的诗情画意的玻璃视觉效果。
美国新艺术运动的代表人物蒂法尼,继承和发展了古代玻璃创作的技术,形成了自己的“FAVRILE”花瓶系列,这些系列有孔雀、水仙、晨曦、玛瑙等,蒂法尼主要的是玻璃材料本身的特性表现,重视以材料为基础的工艺设计并以此为基础表现时代的审美。芬兰人对玻璃这种材料变现非常青睐和重视,芬兰的玻璃制作主要有色彩玻璃、挤压玻璃、玻璃艺术品和玻璃装饰品等。芬兰出现了一大批的玻璃艺术家,最著名的就是阿尔托,并且他设计的蓝甘叶花瓶也是芬兰玻璃艺术的代表。
回顾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前的玻璃艺术主要表现使用的需要而设计,到了1962年美国的利特顿打破了这一局面,他倡导玻璃的艺术表现,用玻璃来表现自己的审美观点,打破了传统的玻璃设计观念,制作手段和工艺也逐渐多样化。利特顿还发动了玻璃艺术工作室运动,这是玻璃艺术史上的一次改革,尽管这个运动把传统和现代玻璃画了一个鸿沟,但是现代玻璃艺术的发展还是传统工艺的继承,是古材料迎合现代社会需要的设计。
参考文献:
篇7
本文首先对光效艺术和视觉传达设计的概念进行了相关论述。然后,针对视觉传达设计所涉及的领域,重点对光效艺术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电影领域、动画领域、标志设计和字体设计做了详细论述,最后探讨并总结了光效艺术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运用特点。
关键词:
光效艺术;视觉传达设计;运用特点
被称为“欧普艺术”、“视幻艺术”的光效艺术,它对工艺美术的银幕设计、建筑设计、平面设计、服装设计等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有研究认为,光效艺术具有以下特点:几何的流动感、运动的韵律美、黑白的错视美、色彩的颤动感和空间的视错感。视觉传达设计则以图形、色彩、文字等视觉的基础要素,并且运用视觉元素进行平面设计,也可结合多媒体技术,实现技术和视觉设计的交叉融通。视觉传达设计的相关领域涉及广泛,本文重点对光效艺术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电影领域、动画领域、标志设计和字体设计作相关论述。
一、相关概念
1、光效艺术光效艺术起初流行于20世纪60年代中期的欧洲和美国,它又被称为“欧普艺术”、“视幻艺术”。顾名思义,它采用几何形状制造出各种光色效果、通过设置明暗各异的背景,且搭配不同的色彩、通过产生运动的幻觉,以及强化绘画效果,从而实现抽象派艺术的表达效果。总体而言,光效艺术就是利用光学原理,通过利用颜色转移时所显现出来的各种波形变化,或者凭借制图仪绘制出细腻的线条,再结合人工处理过的光色变异,最终给观众形成视觉差错的“光效幻象”。一般而言,光效艺术作品中的形象大多数是远离现实世界中所存在的自然现象,它纯粹是感情化的色彩或符号形象化的图式。正因为如此,光效艺术所带来的设计作品经常不被大众所理解和接受。
2、视觉传达设计视觉传达设计是为传播特定事物通过可视化的展现形式而形成的设计学科,它根据所设定的设计目标,首先通过对信息进行的深入分析、然后归纳,最后通过文字、色彩、造型等基本要素进行设计创作,并将可视化信息传达给大众的过程。所以,它主要是以标识、排版、绘画、平面设计、插画、色彩等二度空间的影像来进行展现。然而,伴随着设计的研究领域逐渐扩大,电子数字技术已经渗透到视觉传达设计的各个层面,多媒体技术手段对艺术设计的影响也愈加深远。视觉传达设计的相关领域包括广告设计、企业形象设计、包装设计、字体设计、标志设计、动画设计、形象设计等。
二、光效艺术在视觉传达设计的运用
1、电影领域电影是科学技术发展的产物,电影的发展与科学技术的发展是密切相关的。例如:《斯巴达300勇士》这样极富风格化的光效处理在传统电影中很难完成。“数字特效”属于科学技术范畴,而“光的艺术”属于艺术范畴。并且,数字技术不仅精确的表达了创作者的艺术期望,而且拓展了电影光效的丰富程度。光效艺术在电影领域的应用逐渐增多。2001年摄制完成的《指环王》、《世界因爱而生》等电影,借用光效所营造出的奇观效应和视觉效果、光和色的复现过程都表现的淋漓尽致。源自漫画的《罪恶都市》,其风格上将光影处理成带有漫画的黑白漫画格调,从而成功营造了一个非现实的暴力漫画的世界,让观者及体验到逼真感,以及视觉。光效艺术在的电影领域的价值是不容忽视的,因为它所具有的可控性优势和随意性等优势,极大丰富了电影艺术创作的艺术形式和风格,推动了电影以写实性为特点的创作力度,并且拓展了在写实创作领域的艺术表达自由空间。
2、动画领域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光效艺术已经开始融入动画的制作中,因为在动画中引入光效艺术不仅可以诠释影片的意境、增强影片感染力,还能给观众带来视觉享受。李亢亢通过研究认为,动画光效比胶片传递出的视觉感受和审美都有所超越,并且采用光效艺术渲染出来的光感总是呈现细腻唯美的状态。总而言之,光效艺术可以使不同物体的层次和质感也更加丰富。利用光效艺术,则可以模拟现实光效,让观众更加真实的去地理解片中内容并吸引观众的注意。比如:《长发公主》中,男主人公尤金在和官马争抢包裹时,人与马在争抢过程中总有一束光效把他们照亮,其作用是为了使观众更容易看清细节部分,引起观众的注意。动画光效既可以创造阴森恐怖的感受,也可以成就绚烂夺目的光辉,用光方面的技巧随着技术的发展也在不断开拓,手法运用也更加广泛,例如:在《鬼妈妈》一片中,就是利用阴森恐怖的光效,而在《吉诺密欧与朱丽叶》两人因为抢夺一枝花的剧幕中,心形月光以及波光粼粼的湖水,美丽浪漫的感觉油然而生。
3、标志设计领域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标志设计逐渐向动态化视觉形式方向发展,该发展方向为标志设计提供了更大的自由空间。当然,企业为了更好地发展、品牌意识得到增强、促使标志设计向新的形式发展。因此,运用光效艺术体现标志设计的手法转变成具有时间连续性的动态形式。运动,是最容易引起视觉强烈注意的现象。光效艺术家利用线条的重复、交错排列,以及几何形状的周期性组合等,制造运动的幻觉。例如:1972年第二十届奥运会以“宇宙与光线”为主题的标志,采用不同螺旋线分割正圆形,从而创造一种无穷的视幻觉感;1984年第二十三届奥运会的标志,星条旗设计出五颗重叠的星,并以十三条横虚线分割构成,使之呈现强烈的运动感。建立于抽象派和波普艺术反叛基础之上的光效艺术,拓展了艺术设计的表现空间,它使标志设计摒弃了传统的静态的艺术风格,创造了一种产生眩目流动的动感效果设计形式。
4、字体设计领域从视觉角度上讲,文字设计不仅仅是字体造型的设计,还是以文字的内容为依据进行的艺术处理,使之表现出丰富的艺术内容和情感内涵。文字设计分类:平面文字设计、立体文字设计、动态文字设计。字体设计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而逐步丰富成熟的。字体设计是人类商业活动的必然需求,它随着时代和科学技术的进步而不断地进化着,并被广泛应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光效艺术和字体的样式、行距、字间距、以及颜色一样都是必须要考虑到的因素。光效艺术设计可以运用在平面文字设计、立体文字设计和动态文字设计中。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发现可借助photoshop,以及光效字体在线制作平台进行平面文字设计、立体文字设计和动态文字设计。当然,也可借助LED建筑照明来设计动态发光字体。毋庸置疑,在广告设计、包装设计和形象设计中,都需要利用样式多变,突出主题的光效艺术来增加设计质感。
5、展示设计领域展示设计是一个比较宽泛的概念,比如:博物馆、商店、大型博览会等的展示都属于这一范畴。通过光效设计对展品进行艺术化的表现,不但增加展示空间的艺术感染力,而且还提高了展示的审美价值。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这一领域目前都处于高速发展的状态。一般通过塑造光的形态、颜色、光和影的关系及光的主调来凸显展示领域的设计风格。通过灯具的结构设计、发光体的造型变化、添加各种附件等手段,产生性质的光,传递各自的展示情感,从而打动不同的参观者。在泉州博物馆中,利用展品的色彩塑造对展示光效设计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总结
视觉传达设计是为传播特定事物通过可视化的展现形式而形成的设计学科,它根据所设定的设计目标,通过文字、色彩、造型等基本要素进行设计创作,并将可视化信息传达给大众。然而,光效艺术打破了传统的纯绘画艺术和装饰图案艺术之间的界限,它对工艺美术、银幕艺术和建筑艺术等都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所以,人们习惯把光效艺术当成是视觉艺术的科研成果,它同时也是新一代的艺术家对新兴科学技术无限探求与创新的结晶。本文重点在于探究光效艺术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运用,通过研究与对比可以总结:首先,光效艺术具有的可控性优势和随意性等优势,极大丰富了视觉传达设计中的艺术形式和风格。其次,光效艺术体现时间连续性的动态形式,所以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标志设计独树一帜。最后,光效艺术运用在字体设计中,具有较强的醒目性,增强了视觉传达设计的注意力。
参考文献
[1]陈慧,叶锋.耀动的幻觉——光效应艺术在标志设计中的形式探讨[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2015(4).
[2]高艳侠,陈跃,胡洋.光效在影视特效中的应用解析[J].影视制作,2015,21(4):82-85.
[3]唐文涛.光的艺术性[J].Playwright,2004(1).
[4]王潇娴.基于视觉传达设计领域的互补设计方法研究[J].包装工程,2015(8):112-115.
[5]陈志权.视觉传达设计与视觉思维——评《视觉艺术的表现手法》[J].中国教育学刊,2015(10).
[6]周丹丹.试析影视光效艺术设计[J].电影评介,2008(14).
[7]白志勇.影视后期合成之光效艺术[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8,4(36):2749-2750.
[8]李亢亢.动画中光效的艺术特色[J].艺术品鉴,2014(10).
[9]冯建基.现代标志设计研究[M].甘肃人民美术出版社,2005,12.
[10]刘西省.字体设计在平面设计中的重要性[J].包装工程,2014,28(3):93-94.
篇8
国际主义风格的产品可以批量生产,并且价格低廉,适合广大民众的需求.但它在设计过程中牺牲了民族性、地方性、个性,一心只追求共性。现在是工业化向信息化转型的一个过渡阶段,从长远利益来看,产品必须有个性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之中牢牢地占有一席之地。在设计中,从国家、地区的实际情况出发,把民族审美情绪同现代设计的某些因素结合起来,形成独特的设计体系,是设计的一个发展趋向。在这方面,日本人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并没有什么重要的设计活动。从1868年的明治维新运动以后才开始自己的现代化运动,逐渐进入工业化时代。日本用了很短的时间,从1953年前后开始发展自己的现代设计,到80年代已经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设计大国之一,不但日用品设计、包装设计、耐用消费品设计达到国际一流水准,连汽车设计、电子产品设计这类学要高度技术背景和长期人才培养的复杂设计类别,也达到国际水平,使世界各国对日本设计另眼相看!
日本设计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是它的传统与现代双轨并行体制。世界上很少有国家能够在发展现代化时能够完整地保持,甚至发扬自己的民族传统设计。日本自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展设计以来,它的传统设计基本没有因为现代化被破坏。这与政府对传统设计的重视与扶持不无关系。
“传统是开拓和发展人类生命的原动力。” 现代与传统,是一对相互矛盾的范畴,而日本的现代设计却以其独特的民族特征跻身世界设计强国之列。日本独特的地理条件和悠久的历史,孕育了别具一格的日本文化。樱花、和服、俳句与武士、清酒、神道教构成了传统日本的两个方面——菊与刀。在日本有著名的三道,即日本民间的茶道、花道、书道。提起书法,相信不少人会认为它是中国独有的一门艺术。其实,书法在日本不仅盛行,更是人们修行养性的方式之一。日本人的传统神道信仰使日本的传统艺术在崇尚自然外还带有特别干净、整洁的特点;而日本人对佛教宗的信仰,形成日本人俭朴、单纯并且喜爱非完整、非规则的美学特点,精神上则推崇内敛,自我控制,自我修养。日本的风俗画,版画浮世绘主要描绘人们日常生活、风景、和演剧。在亚洲和世界艺术中,它呈现出特异的色调与丰姿,历经三百余年,影响深及欧亚各地,十九世纪欧洲从古典主义到印象主义诸流派大师也无不受到此种画风的启发。
从历史上看,在1000多年的时间里,日本大量吸收了中国的大唐文化。1868年德川政权崩溃、明治维新开始后,日本进入了“文明开化”时期。在这个时期,日本按照11个世纪前全盘接受中国文化的方法引进西方的文明,并取得了巨大的效果,为建设一个现代化的国家奠定了基础。任何一种文化的形成与发展都要受许多因素的影响,本国的和外国的历史,以及佛教、儒教甚至基督教都曾对日本文化起过作用,日本在变化,但是却从未真正脱离其最古老的本土文化根源。
日本战后的设计发展与其战后经济增长迅速并成为一个制造业大国的历程是分不开的。日本政府、企业通力合作,建立了一个健全和发达的国内市场,从而促进日本设计的成熟。政府对设计的大力扶持,企业对于设计的高度重视,是促成日本设计发展的重要原因。1918年创建松下电器公司的老板松下幸之助1951年访问美国后便积极推动日本工业设计的发展,率先在公司成立工业设计部。之后各产业界均在自己公司内部相继设置设计部门,积极改善产品设计,使产品打开世界市场。日本的现代设计自上世纪50年代起开始大力发展,此时的日本设计家试图将反映西方生活方式的观念照搬到自己的设计当中,却显得笨拙、生硬和肤浅。随着现代设计走向成熟,他们发现融合了日本民族艺术传统的作品反而能引起了世界的关注。
日本设计的一个非常重要特点是它的传统与现代双轨并行体制,一种是比较民族化的、传统的、温煦的、历史的;另外一种则是现代的、发展的、国际的。世界上很少有国家能够在发展现代化时完整地保持,甚至发扬了自己的民族传统设计。日本自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开始发展设计以来,它的传统设计基本没有因为现代化被破坏。这与政府对传统设计的重视与扶持不无关系。综观日本的设计总体,可以把这两种设计特征大致归纳如下:
1. 传统设计——这是基本基于日本传统民族美学的、宗教的、讲究信仰的、与日本人的日常生活休戚相关的。因此,是民族的设计传统。这类设计,主要针对日本国内市场,并且有相当程度不仅仅是商品设计,而且是文化的组成部分之一。日本的传统设计在日本的民族文化基础上发展起来,通过很长的时间,不断洗练,达到非常单纯和精练的高度,并且形成自己特别的民族美学标准。
2. 现代设计,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日本现代设计—— 日本的现代设计是完全基于从外国,特别是从美国和欧洲学习的经验发展而成的。利用进口的技术、为出口服务是日本现代设计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中心和目的。日本现代设计从国内来讲,大幅度地改善了战后日本人民的生活水平,提供了西方式的、现代化的新生活方式;对国际贸易来说,日本现代设计使日本的出口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极大地促进了日本的出口贸易,为日本产品出口树立了牢固的基础,为日本设计树立了非常积极的形象,把战前日本产品质量低劣、设计落后的形象一扫而空。现在,日本设计是良好设计的同义词,日本制造是优秀产品的同义词。因此,可以说日本现代设计是为日本人民的现代生活方式、为日本出口贸易服务。
日本传统中有几个因素是它与现代设计迅速接轨的重要原因:
第一,日本传统审美思想中受禅宗的影响推崇少而简约的风格,并且因为崇尚天然的神道信仰而重视材料的本身特色,喜好不经掩饰的材料,装饰性地使用结构部件,完全暴露并体现结构,这种特性与现代设计的要求不谋而合。
第二,在日本,典型房间的面积是用榻榻米的块数来计算的,一块称为一叠。传统的商店店堂设计为五叠半(8.91平方公尺),茶室常常是四叠半(7.29平方公尺)。铺设组合时,依榻榻米的数量而有不同的排列方式。在生活中他们形成了以榻榻米为标准的模数体系,从建筑到用品,日本人形成了长期对基本单元为设计中心的习惯,这使他们很快接受了从德国引进的模数概念。这也正是现代设计所需要的要素。
第三,日本领土狭小,人口密度大,长期以来狭小拥挤的居住环境使日本民族喜爱小型化多功能化的产品,重视细节并喜爱装饰功能部件。而现代的国际市场趋势恰恰是倾向袖珍化、微型化、便携式、多功能化。这些传统的观念非常顺利地融人现代设计中,成为别国所难以具备的特点。在日本很少看到色彩张扬,制作昂贵的广告画面。正因为整个民族都懂得如何节约,所以他们会将心思用在产品本身的研究上,努力将产品做到完美,这样做的目的是为尽可能用产品来说话,而企业也无须太多的在广告或者推广上做过多的竞争,也同时为国家节约更多的资源。
另外,日本现代设计强调集团式工作方式,完全不追逐个人出名,以集体的成就而骄傲。企业内部力量比较容易得以集中。这也使得日本的设计可以飞速地发展。
日本平面设计师被永井一正分为四代人:其中第一代的代表人物为龟仑雄策、早川良雄、伊藤光治等人;第二代的代表人物则为田中一光、福田繁雄、五十岚威畅等;第三、四代的代表人物有石岗瑛子、浅叶克己、伊藤晃一和上条乔支等。
在第一、二代设计家中,最为突出的是龟仑雄策和福田繁雄。
龟仑雄策在日本被称为国际设计大师的第一人。他的画面具有强烈而又稳重的色调对比,对每一细节一丝不苟地精细刻画,表现出日本传统工艺美术所具有的典雅而细腻的审美情趣。1964年,他负责东京奥运会平面设计项目,包括标志,海报,视觉传达系统等,他在整个设计中贯穿了日本国旗中红色圆形——所谓太阳的符号,把这个圆形和国际奥林匹克运动会的5个圆环联系在一起,取得既有民族特征,又有准确的国际认同的效果,是国际奥林匹克运动会系统设计中的杰出作品。事实上也正是以此为契机,日本设计家开始确定他们的国际地位。
福田繁雄可能是最为其他国家所熟知的平面设计师。福田作品突显魅力的法宝,是对错视原理的精到掌握和应用。他善于运用图底关系、矛盾空间等错视原理,使其作品大放光彩。他的设计风格幽默生动,设计思维既继承了日本传统中追求典雅的风格又反映了追求间接新奇的日本现代设计新潮流。他总是弃旧图新,并系统地将各种创意、革新加以融会贯通。力图以各种图形矛盾性的复合,引导观众产生设定的联想,在看似荒谬的视觉形象中透射出一种理性的秩序感和连续性。福田繁雄既深谙传统,又掌握现代感之心理学。他的作品紧扣主题、富于幻想,同时又极其简洁,并善于用视幻觉来创造一种怪异的情趣。在广告设计方面成就斐然,主要代表作有1976年《日本大阪万国博览会广告招贴画》,1976年《76'奥林匹克运动会纪念章》等。
出生于1930年的田中一光,十分喜爱日本传统文化中的纵横线条和简单几何图形,同时对包豪斯发展起来的国际语汇和国际主义平面设计的风格非常感兴趣。他把构成中的面和空间作为设计的核心,他采用方格网络作为平面设计的基础,以达到高度秩序性和工整性的效果,他采用色彩鲜艳,跳跃的几何面组成形象,色彩往往比较接近,达到色彩和谐的目的。他于1961年设计的戏剧海报充分反映了其设计风格与特征。
第三、四代设计家则从摄影、电脑等方面获得了更多表现上的自由,向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然而他们的作品中同样渗透着日本的传统文化精神和审美元素。
佐藤晃一便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他的设计作品有着明显的民族风格,色彩具有很强的戏剧性、分离感和张力,把装饰色彩、变形形体和折中了的印象派的光表现与色渐变手法融为一体。他不但继承了日本文化中肃静、悠远、清雅、柔和的风格,还将这种风格更进一步推向完美和充实。提炼日本文化中最精要的精神内涵。以日本传统的空灵虚无的思想为精神根底,带有日本自古以来清愁的色调,追求其中浮现的优美和冷艳的感情世界。佐藤晃一作品设计表现有很多跳跃的地方,像日本的一种短诗--俳句,语法、字句、节奏凝练而跳跃的含蓄,在没有着笔的空白处,会感到非常的魅力。在日本的许多平面设计中你会感到好像雪花静静地飘落。没有同时代西洋设计作品中的那种暴力感,没有冲突与,没有草野气,多是细致的、平静的抒情,以冷澈的笔触,平和的神情,冷淡中描绘了一个梦与现实分不开的世界。
传统风格的住宅同样为日本人所钟爱。不少日本人即便住在公寓楼里,也要把一个房间装修成铺着榻榻米的“和室(日式房间)”。不少宾馆提供“洋室(普通客房)”和“和室”两种选择,“和室”价格一般更高。松下公司为未来日本人设计数字智能化住宅,也没忘记留出一间榻榻米的房间。
中日两国一衣带水,同属东亚儒教文化圈。由于历史的渊源,在传统上有诸多相似之处。虽然在文化深层上实际上是大异小同,但在处理传统与现代设计的问题上,为同样具有悠久历史传统的中国提供了非常有意义的参照系统。日本政府重视传统工艺美术与传统文化,重视设计的传承和教育,日本的设计师对待传统文化,更多地从精神上、思想上、功能上来考虑,运用传统的理念,现代的元素和构成手法,走在了设计的前沿,这些不能不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日本对于欧洲现代设计的影响也是非常明显的,比如英国“工艺美术”运动的大师威廉·莫里斯、美国的格林兄弟和家具设计家古斯塔夫·斯提格利、美国建筑大师弗兰克·赖特的早期设计,都有明显的日本传统设计的影响。
日本的平面设计风格,特别是江户时期发展起来的浮世绘风格,对于欧洲“新艺术”运动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作用。从阿尔封斯·穆卡到英国的比亚兹莱,其插图风格都具有浓郁的日本装饰绘画特色。因此,可以说,日本在19 世纪末和20 世纪初与西方的设计关系是一种互相学习、互相补充的关系。各方都在对方的设计中找到合理的内容,因此也都积极地吸收,成为自己设计发展的重要借鉴。
在世界日益全球化的趋势下,面对外国文化和现念的冲击,如何保护和利用传统文化,处理传统与现代的关系成为日益凸显的问题。无论社会如何发展,对文化的重视只会不断加强,设计中带有的本土文化的烙印是人们求得归属感的基础。
篇9
说起中国画味,人们就会回忆起历代的中国画作品,它们所传达出来的整体形象,在每个读者心中都形成一把尺子,使其对林林总总的中国绘画形成各种各样的价值判断。中国绘画,自其始创之时,就不像西方绘画那样追求对自然物象做科学而忠实的描绘,而更注重传神写照,以求作者的意趣、心性与自然的高度融合。早在魏晋六朝,顾恺之就提出了“以形写神”“迁想妙得”等理论,再到宗炳的“以形媚道”,谢赫的“气韵生动”,直至元代倪瓒的“聊写胸中逸趣”和清代石涛的“吾与山川神遇而迹化”等,历代画家都在绘画中实践着“天人合一”“物我合一”和“技道合一”的审美理想,逐渐形成典型的中国画的审美、品评标准。特别是在宋、元以来形成的文人画传统逐渐成为中国绘画的主流审美意识,在这种审美意识下所形成的绘画风格,整体上也呈现出典型的中国画味。顺沿着这种传统,历代一些有责任感的画家都以自己的绘画实践探索着传统中国画的延续与发展,细心维系着纯正的中国画味,当代画家吴悦石先生就是这样一位传薪者,他正以自己的绘画实践探索着中国画在当代语境中的传承与发展。
读吴悦石先生的人物画,很难逃脱其画面弥漫着的文人情怀的感染。观其画面,无论是匠心独运的位置经营,传神的人物写照,简约的人物造型,随性而发的书写性笔墨,富于文化内涵的题材选择,还是富有深意的题画诗文和意味无穷的书法,都在经意不经意之间,传达着浓厚的文人气息。此番境界,非深厚的文化积淀不能企及。
首先,我想谈的是吴悦石先生的人物画造型。观吴悦石的人物画造型,我的第一感叹是其为真懂画者。出此论断主要基于两个依据:一是其深谙传统人物画简约、传神的造型规律;二是其精熟中国画的笔墨造型理法。对于前者,20世纪以来的西学东渐,西方学院派美术教育模式对现当代中国人物画的造型方法产生巨大的影响。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以徐悲鸿为代表的用西画方法改良中国画的思潮一直左右着当代中国画的教学与创作方向。这种改良在推动中国画变革与发展的同时,电削弱了中国画自身的特色,也就是削弱了中国画原有的味道。体现在人物画造型上,当代许多画家忽略了笔墨和线条的造型锤炼,而用皴擦等方法在画面上表现素描效果,并一味地抠颧骨和人体结构,导致画面徒有其形而精神、趣味全失。针对这种弊端,潘天寿早就告诫浙江美术学院(现中国美术学院)的学生说:“把注意力放在颧骨上很难画好中国人物画。”吴悦石深知此理,其延续正统的中国画文脉,继承顾恺之、吴道子等人的传神写照方法,承接梁楷、陈洪绶和齐白石等简约而富有意味的造型手段,以便追求个人理想和人物画造型的高度统一。品读吴悦石的人物画作品,往往被其所塑造的人物精神气度所打动。无论是抚琴的老者,扫地的顽童还是目送归鸿的高僧,作者都赋予其启人心智的造型意味,传达出准确的精神情态。寥寥数笔,甚至人物的一个背影。就能传递饱满的情感和精神,足见作者的造型功力。中国画家虽众,而能精通中国画笔墨造型规律的却寥若晨星。许多画家认为中国画主要为线条造型,殊不知线条并非中国画所独有,诸如米开朗基罗、安格尔、毕加索、马蒂斯、米罗、克利等,许多西方绘画大师都是玩线条的高手,而笔墨造型方为中国画造型的精髓所在。通过笔墨造型不仅提高线条的质量并使其变化无穷,更重要的是笔迹墨气的运动变化体现着作者生命节奏的律动和宇宙运动的气机,是作者通过绘画达到“天人合一”的重要途径。故古之论者有云:“俗人喜画之寓意形色,雅士赏画之笔墨气度。”可见,能解笔墨气度的画家,画格一定不俗,而吴悦石正是深谙笔墨气度的画家。
观吴悦石的人物画用笔,可谓既狠又准。观其作画,每每先相纸多时,使意象孕育于胸,每一下笔,则如同野战,笔笔写来,气机通畅,腕随于心,笔从于腕,千变万化,出于天然。此番忘我之状态,使其用笔全由意出,时而沉着痛快,时而举重若轻,变化万千。笔所到处,心迹藏于其中,笔未到处,意趣亦含其间。更为可贵者,随意书写之笔线,既能准确而简练地刻画出人物造型,又能微妙地传达人物的精神气度,可谓“形神兼备”也,此种境界,非经千锤百炼不能达到。黄山谷云:“心能转腕,腕能转笔,书字便如人意。”黄宾虹论用笔曰:“当知如金之重而取其柔,如铁之重而取其秀。金之重,而以柔见珍;铁之重,而以秀为贵。米元晖力能扛鼎,重也;而倪云林之如不着纸,亦未为轻。”用笔如不着纸,飘飘有神仙之气,不谓不重,而是举重若轻。吴悦石先生之用笔竟能如此轻重自如,收放随心,尽用笔之能事,深得用笔三味。其用墨则或焦或淡,皆能给人苍润之感,深含古意。
篇10
关键词:新艺术直线风格;现代平面设计;格拉斯哥派
随着如今广告行业的发展,平面设计在人们生活和工作中随处可见,如何在中国平面设计中脱颖而出,成为设计师考虑的重要问题。随着人们审美观念的改变,如今人们不再只喜爱比较复杂和艳丽的平面设计,很很多人群更加注重直接、简约的设计风格。20世纪的新艺术运动,对平面设计的影响较为深远。本文主要度新艺术直线风格进行了分析,以期通过研究该风格的特点,使平面设计风格能够返璞归真,促进设计简约化的发展。
1现代平面设计现状概述
随着计算机、网络等快速发展与普及,如今设计师大多数都是采用计算机软件进行平面设计,因此如今的设计方式和设计内容越来越多元化。现代平面设计在计算机的发展和推动下,体现出越来越多的风格和形式。新艺术运动是在20世纪初逐渐兴起,其最初是在欧洲各种发展,对很多设计范围都有影响,如绘画艺术、建筑、家具、服装等。新艺术运动主要倡导返璞归真、回归自然,因此其注重将原始的自然活力表现出来,主要是通过自然界生物中提炼所需的自然元素。新艺术运动在设计发展史上具有改革的作用,它标志着设计逐渐从古典走向现代。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对新艺术的表现各不相同,其中法国的主要表现形式是曲线风格,即其设计多数为波浪起伏的风格。而以德国、英国等地区为代表的主要表现形式是几何形或直线风格,主要是使设计更加简洁。
2直线风格形式语言解析
2.1格拉斯哥派
格拉斯哥派是由苏格兰的设计团体进行组合,而在新艺术运动中取得了相应的成就。在英国新艺术运动中,格拉斯哥派设计团队中查尔斯•麦金托什被认为是其中最受人瞩目的人物,其设计领域非常广泛,包括家具、建筑和海报等。查尔斯•麦金托什喜爱采用线条进行现代平面设计,主要是利用直线和几何图形等,其中其一般采用集合图形作为框架,然后利用各种直线进行布局,最后采用图案进行装饰。查尔斯•麦金托什所设计的平面内容与新艺术的联系主要表现在挂念上,其表现形式简洁、平衡,符合英国工艺美术运动的风格,格拉斯哥派以直线和几何图形作为主要设计风格,其具有的抽象艺术美感和简洁的表达形式,与新艺术运动中的另外一种曲线风格完全不同。直线风格并不是新艺术运动的主流风格,其更加具有抽象性艺术风格和理性的精神,从而推动了现代化平面设计的发展。
2.2维也纳分离派
19世纪末,分离派在奥地利起源,其以与传统决裂的设计风格,而被认为是当时的先锋派组织。该组织主要是由艺术家、设计师和建筑师组成。在维也纳分离派风格的代表人物有霍夫曼、奥布里奇等人。其中霍夫曼的设计风格受到查尔斯•麦金托什的影响,偏向于垂直和网格,因此在其的设计作品中也会常常看到方形的设计元素,其设计作品中最终形成的纵横直线和方格网装饰特征,是象征分离的明显特征。另外,克里姆特也是分离派的代表人物,其主要工作就是平面设计师。他在进行平面设计时,主要采用简单的几何图形作为构图框架,使用色彩艳丽,具有金碧辉煌的感觉。在后期的发展中,克里姆特开始注重对中国特色的运用,主要以中国传统戏剧和花样作为背景,增添画面的丰富感,从而在设计作品中展现中国艺术特色。
2.3德国“青年风格”
新艺术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德国的“青年风格”,由于德国人民具有严谨的态度,其理性思维和简洁思维更加注重设计的简约性,因此其更加喜爱对直线的运用。而且由于其性格特征,曲线风格的浪漫情怀和复杂性,并不会受到德国人民的关注。在德国“青年风格”设计中,贝伦斯以直线为主和理性思维的表达形式,被称之为德国现代设计的奠基人。贝伦斯在进行平面设计时,主要是对字母和简单几何形状。如其设计的电风扇、点儿水壶等作品,都只注重企业识别设计。其为德国通用电气公司设计的公司标志,被该公司沿用至今。
3新艺术直线风格对现代平面设计的启示
3.1注重直线基本设计元素的运用
随着人们的审美情趣不断提升,现代平面设计中为了能够抓住人们的眼球,会使设计内容和风格越来越复杂。另外,还有些设计时会特别注重各种图形的运用,致使平面设计变成了图形设计。然而在平面设计中,其基本设计元素是点、线、面,因此在进行设计时,需要注重对基本设计元素的运用。直线基本设计元素具有简约的特征,注重对直线基本设计元素的运用,能够让设计师认识到直线的魅力所在,从而树立设计风格严谨简洁的思想。
3.2采用精炼简洁的表现形式
新运动直线风格是将简单的几何形体、直线等作为主要框架和基调,有效推动了现代主义设计的发展。如查尔斯•麦金托什、克里姆特、贝伦斯等,都主张平面设计以严谨、简约等为主要形式。利用直线基本设计元素的点、线、面等注重设计的形式感,使设计内容更加精炼和简洁。
3.3平涂和装饰化的视觉传达效果
新艺术运动直线风格主要注重对线条的运用,通过采用清晰的线条和简单的色彩,表达出色彩层次感。通过理性的表现手法,能够以稳定、冷峻等特点,塑造出具有强烈冲击高和装饰性较浓的画面感。如在克里姆特的作品中,展现了平面化装饰的视觉传达效果。
3.4注重批判精神的培养
虽然目前现代平面设计者重上批判精神,然而还是存在一定的跟风现象,因此其应该通过加强对直线风格的运用,注重吸取其中简约的设计理念,并在此基础上实现对设计风格的创新。每一个时代都有不同的审美观念,设计者在运用直线风格的同时,还需要注重结合当前的时代文化,在现代平面设计中,充分展现自身独特的设计风格。
3.5新颖的板式设计和构图
以查尔斯•麦金托什、克里姆特为首的格拉斯哥派和分离派,主要在平面设计中中采用轮廓线,能够保证版面的和谐型性,避免使其看起来比较凌乱。现代平面设计应该注重对直线风格轮廓线的运用,从而使平面设计更加具有秩序感。直线风格的表型特征非常简洁明了,因此能够使设计作品主次分明,构造元素简单,信息传达明确等。
4结论
综上所述,随着时代的变化,人们的审美水平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如今越来越多的人群开始注重返璞归真、简约明了的直线风格。新艺术运动中的直线风格主要是利用简单的几何图形及直线进行设计,表达效果更加稳定。通过上述分析可知,在现代平面设计中应该注重直线基本设计元素的运用,以培养批判的精神,倡导精炼的表现形式,从而实现现代平面设计的创新。
参考文献
[1]张天平.新艺术直线风格的特点及对现代平面设计的启示[J].现代装饰(理论),2015,1:119.
[2]张思凯.新艺术视觉下直线风格特点对现代平面设计的影响[J].艺术科技,2015,2:196.
[3]陈亚飞,李永春.新艺术直线风格的特点及对现代平面设计的启示[J].美术大观,2012,8:129.
[4]郑隆慧.中国民间美术对现代平面设计的启示[J].大舞台,2012,10:144-145.
[5]张狄洲.新艺术运动直线风格对现代园林设计的影响[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3,2:227-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