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防控预案范文

时间:2023-12-01 17:44:0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安全防控预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安全防控预案

篇1

关键词:高职院校;体育课程;安全防控;措施研究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ki.16723198.2016.14.082

0引言

构建高职院校安全防控体系,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增强学生的自我防范意识和安全管理能力,有利于体育教学安全防范措施的落实与实施,有利于学生安全防范习惯与安全素养的养成。勉强很多高等职业院校增加了力量的职业体能训练课程,由于体育运动本身就存在一定的危险性,所以学生在课程过程中受伤的事件时有发生,尤其课外体育训练项目由于保障体系不完善,保护措施不足,各种意外伤害容易发生,这给学生本人和家庭带来忧虑,同事给学校教学带来难度,因此,构建安全防控体系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首要任务。

1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现状及安全问题产生原因分析

体育教学中最重要的问题就是安全问题,安全教育是进行体育教育的前提,是高职院校和体育教师的责任和义务,高职院校如果频繁发生安全事故,就会给教师带来教学的压力,使体育教师不敢开展有创造性的职能训练,对职能训练存有畏惧心理。学生也会因为惧怕不安全因素,降低参与的积极性,甚至找理由逃课不参加训练,家长对学校产生不信任,这些都会影响高职院校职能训练的有效开展。职能院校的职能训练承载着为国家输送优秀的体育项目人才,因此,我们要分析产生安全事故的原因,制定相应的安全防控体系,从而避免伤害事故发生,使高职院校职能训练回归正常、回归安全。下面针对高职体育教学现状和安全事故原因进行分析。

1.1学生自身的问题是导致安全事故的一个因素

很多高职院校的学生身体素质和综合能力普遍较低,缺乏忍耐力和意志力,安全意识不强,对安全防护不重视,极容易引发安全事故。有的学生不适宜高危险系数的体能训练项目,安全意识淡薄,且不将实际情况告知老师和学校,硬性坚持训练,导致训练时肌体受伤。有的学生对老师交代的训练规则不够重视,训练过程中违规操作,甚至和其他同学打闹,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1.2部分教师安全意识不高,对学生的训练指导不准确

影响体育教学安全的因素中教师也是很重要的一环,部分老师安全意识不强,在引导学生的训练过程中疏忽大意,过于相信自己的实力与经验,对学生训练要领指导不够精准,造成学生训练时操作不当,规则不清,导致学生训练受伤事故的发生。在学生受伤事故发生后,个别教师缺乏对突发事故处理的经验和处理能力,延误了学生受伤的及时治疗和处理,致使学生伤情发展严重,是安全事故升级,这是体育教学的大忌。

1.3家长不合理的培养理念是造成伤害事故的间接因素

学生家庭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很多家长对孩子过于溺爱,想进任何办法满足孩子的一切要求,使孩子形成等待和索取的惯性思维,从小没有吃过苦,意识薄弱,缺乏毅力,做事没有持久性。在身体锻炼上强度不够,饮食不合理,使孩子身体健康状况不良,这会直接影响学生体育项目的训练效果。个别家长为了满足孩子要求,到医院开具虚假身体情况证明,让孩子逃脱体育训练项目,成为孩子不能很的“帮凶”,这不利于体育教学的开展,更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2构建高职院校体育安全防控体系的必要性

体育教学安全防控体系是教育管理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现在很多院校管理制度的重点内容,为国家和教育部门所关注,是高职院校保证体育教学安全的有效途径。

2.1有利于高职院校构建体育教学的安全环境

借鉴国内外职业安全管理体系的先进理念,构建高职院校体育安全防控体系和机制,首先要从环境安全入手,具体包括体育器械的维护与保养、训练场地的布置、安全牌提示、体育安全文化的渲染等四方面,构建高职体育安全防控体系。对于增强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有重要作用,学生在校期间能感受到安全管理的氛围与环境,按照体育训练规律组织各项活动,严格按照安全操作加强体育项目的训练。

2.2有利于建立安全风险防范机制

构建体育安全防控体系是一种有效的安全防范机制。首先,学校要对高职体育教学活动中存在的危险因素进行辨识与风险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制订安全防范管理方案,明确具体实施方法和时间安排;其次,对体育项目潜在的安全情况进行过程控制;最后,通过监测评价体系及时纠正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构筑防控安全风险的防线,形成了一个完整循环管理的体育安全防范模式。

2.3有利于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安全防控体系,顾名思义,其核心在于预防和控制。由于体育训练本身的危险性,发生安全问题在所难免,但建立有效的体育安全保障体系,能够有效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预防是防患于未然的前期措施,后期补救是被动的,代价也是昂贵的。安全防控体系对体育教学与训练的指导非常重要,在训练环节中的计划、组织、实施、监控等都建立相应的目标和计划。对学校相关部门、教师的职责明确界定,对教师在体育教学工作内容做了详细的规定,使学生能够按照标准进行操作,减少了工作中的随意性,避免部门之间、教师之间推卸责任,保证有效推进体育安全工作,减少和避免学生伤害事故的发生,有效防范安全风险。

2.4对于安全文化建设意义重大

安全防控体系为体育活动引入一种安全管理模式,是对教师多年安全管理经验的有效总结,将过去消极预防的被动行为转变为人人参与的主动行为,从根本上实现安全管理模式有效运行,为高职院校提供一条体育安全的有效途径,使安全工作有据可依、有章可循,克服了教师安全工作无从下手的迷茫情绪。通过体育安全防控体系的运行,不仅提高了教师的责任心和处理突发事故的能力,同时使学生积极参与预防,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和安全意识,形成人人关心安全、参与预防的良好局面。

3构建体育教学安全防控体系的要点分析

3.1构建科学的安全体系运行机制

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安全防控体系的实施依赖于科学的运行机制,没有一个合理、灵活的运行机制,体系就失去了它的价值和意义,建立运行机制要从三方面入手,一是目标设置,学校要根据教学情况,设置安全教育目标,定制定详细的计划;二是对于安全防控体系运行的过程进行有效控制,制定安全应急预案,针对突发事件做好处理;三是加强体系评估工作,及时消除教学活动中的安全隐患。

3.2落实教师岗位责任制

教师是实施教学的工作者,教师的责任意识是教学活动安全管理的基础,学校要对教师进行安全知识培训,并对教师的安全防范能力、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进行培训,提高教师的安全管理综合能力。其次,建立岗位责任制,教师要负责各环节的安全管理,明确安全责任,做到人人有专责、工作有标准,学校要定期对教师的安全责任进行考核,进而促进体育教学的顺利进行。

3.3发挥学生主体作用,鼓励学生参与安全管理

构建安全防控体系的核心在于增强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养成学生按照科学的操作规程进行体能训练的习惯,教师要鼓励学生发挥主体作用,积极参与安全管理工作,在教学活动时发现安全隐患及时告知教师,以便做好应急处理,对于训练场所、体育器械、学生身体状况与教师多多沟通,及时消除体育教学中的安全隐患,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3.4加强安全文化教育力度,培养学生安全预防素质

高职院校要规范学校的文化环境,在学生的安全文化教育方面下功夫,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文化知识,使学生主动参与安全管理。首先,学校要从制度上保障安全防控体系的运行,制度建设是规范体育教学活动的基础。其次,加强安全宣传和安全标识的运用,教会学生安全防范、安全保护技巧,教学中安全防护措施的佩戴及使用,以文化建设升华安全管理。

4结语

体育安全防控体系是高职院校顺利实施体育教学的保证,是避免发生安全事故的重要途径,是提高学生安全防范意识的重要内容,对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施工安全技术;安全管理方案;管理应用;研究深化

中图分类号:U44 文献标识码:A

1 关于桥梁施工安全事故环节的分析

在日常桥梁施工过程中,影响其安全稳定运行的因素是比较多的,并且有些因素是可以避免的,并非是不可避免的因素。比如护壁处理系统的优化,这样可以降低基坑坍塌的几率,实现其整体应用效率的提升,避免其一系列的现实问题。针对其孔深的程度也要积极展开有毒气体的侦测工作,实现其排水过程中相关压力差的有效控制,以有效防止其护筒的坍塌工作,保证相关安全设施环节的正常运行。由于架桥设备或支架承载能力以及安全宽度不够,导致墩柱施工过程中坍塌或坠落现象,构建运输过程速度超过3km/h;其三,在需要放置安全网和防坠网的施工位置,没有按照规定实行梁体制安,导致人员和机械设备坠落事故;最后,由于员工缺乏安全意识,出现未配备安保设备,不文明生产等现象,如10m以上作业时未加设安全网,导致附属设施施工出现一系列安全事故。

2 桥梁施工安全管理方案的优化

为了满足我国桥梁工程的建设需要,要针对其桥梁施工过程中的问题展开深入分析,以满足现代桥梁工程的施工需要。通过对施工方案的有效编制,来促进桥梁施工系统的健全,促进其内部各个环节的有效协调,实现其安全防护体系及其相关机械技术设备应用方案的协调,保证其安全施工的正常运行。在基坑作业中,除了要进行支撑体系环节的优化外,也要配合相关的人员,进行加固方案的应用,以保护相关人员的自身生命财产安全,避免不必要的损失,实现其挖孔桩施工安全方案的优化,促进其内部各个环节的协调,比如孔壁支护措施体系的应用,可以针对其挖孔过程中的坍塌的现象,展开弊端解决。配备专人定期检查孔口防护设施是否完好,以及施工现场的作业设备和流程以及警示标志是否规范到位;挖孔前检测二氧化碳等气体是否超标,孔深超过10m时应当强制通风。防高处坠落安全措施 ,高处作业之前需进行安全技术教育,检查投入使用的设备是否完好,如未经上级许可不得擅自拆除高处作业防护设施;高处施工人员需按规定着装,穿软底防滑鞋,系上安全带,与架空输电线路保持规定的安全距离,遇恶劣气候不得进行露天攀登或悬空高处作业;高处作业使用物料应堆放平稳,对于存在安全隐患的物件一律先行撤除或固定,存在人身安全时应立即停止作业。

通过对桥梁施工系统的健全,可以促进现实效益的提升,比如架梁施工安全体系的应用。在此工作过程中,进行专用轨道的应用,实现其桥梁铺设环节的优化,这样降低轨道接头过程中的道床沉陷现象、错台的现象等。要保证千斤顶等设备的正确应用,也要保障钢丝绳的应用数量,从而降低梁体吊离过程中的问题,实现其整体方位的有效调查,促进其桥梁高度差的有效控制。在海上作业中,要针对桥梁施工过程中的麻烦,展开整体环节的优化,做好其相关的施工安全管理工作,保障其整体施工体系的优化健全。 安全管理工作应该从创造施工安全的工作环境,保证设备设施齐全完好,及时准确收集气象水文信息和开展海上施工安全教育四个方面入手。具体说来,应尽量减少海上作业人员流动的频率,保证海上工作平台和通道等安防设施齐全完好;掌握及时可靠的气象水文信息,尽量避免恶劣气象和水文条件下作业;印发安全施工资料,组织开展安全系列教育工作,并进行现场安全技术交底检验;各个作业面加强日常现场安全检查,严抓高处作业、大型构件装载等危险系数大的关键工序。

在山区工程建设过程中,需要遵循相应的山区桥梁施工安全管理准则,这是对山区地形环境的有效应用,可以保证桥梁施工环节的正常开展,避免其工程技术应用工程中的麻烦,促进其安全管理体系的综合效益的提升。在此环节中,人机工程技术方案的良好运行,可以促进桥梁工程安全事故的有效避免,实现整体施工效益的提升。该环节的开展,要抓住桥梁施工人员的心理特点,避免其操作模式的过度疲劳性,实现山区桥梁施工的稳定运行。人为不安全心理与环境条件限制产生的复合作用是主要不良因素,充分保证安全防护系统如SNS柔性防护系统的实施到位,加强不安全心理的综合管理,以划分若干个小群体针对性的培养安全骨干,通过群体心理引导养成安全生产习惯,使得每位作业人员具备良好的心理状态;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减轻施工劳动强度,提高施工技术熟练程度的同时开展有益身心健康的文体活动。

公路基础建设是我国的重要的基础建设工程的一部分,做好相关环节的防范工作是非常必要的,这有利于实现其公路桥梁施工安全管理体系的健全,避免其公路桥梁施工过程中的麻烦,实现对人力财力物力等的有效控制。这要引起相关管理人员的重视,及时的更新自身的管理理念,实现其整体安全意识的提升,以有效规范工程作业过程中相关人员的自身行为,实现员工技能环节的有效控制,保障其劳动强度的有效控制,避免出现不合理的工作行为。这也需要进行工程作业规范制度体系的优化,实现其内部各个环节的有效协调。对工作人员进行定期部署有针对性的技能考核;采用不同的色彩标志预防事故发生,坚决淘汰高耗能,污染严重,技术改造不经济的设备,定期正确保养机械设备,特种设备需经过安全检测后才能投入使用。桥梁施工的安全控制要兼顾人员和物两个方面,秉承“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不仅要提高安全管理的理论水平,更应当将理论措施付诸实践。

结语

桥梁工程综合效益的提升,离不开桥梁施工安全控制方案的应用,需要引起相关人员的重视,促进其综合效益的提升。

参考文献

篇3

为预防控制和逐步消灭狂犬病,保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社会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__省预防控制狂犬病条例》、《__省犬类限养区犬只管理规定》及相关文件精神,结合我乡实际,特作如下紧急通知:

狂犬病是由狂犬病毒引起的一种人蓄共患的急性传染病,多因被感染狂犬病毒的犬、猫或野生动物咬伤而受到感染。狂犬病一旦发病,死亡率达100%,是当今人类病死率最高的疾病,不仅是关系到人民生命健康安全的重大社会安全问题,而且是关系到社会稳定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政治问题。狂犬病虽然不可治,但是可预防、可控制,即使被狂犬咬伤后,若能及时进行正确的伤口处理和全程注射人用狂犬疫苗,发病率可降到10%以下。因此,各村(居)委会、乡级各单位要充分认识狂犬病的严重危害和预防控制狂犬病的重要性,高度重视,加强领导,把狂防工作纳入工作的议事日程,站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按照村(居)委会主导,属地管理、分级负责、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的防控原则,和以人为本,科学防控,明确职责,落实措施,综合管理的工作思路,加强辖区内狂犬病预防控制的组织领导和综合协调工作。

二、明确目标和任务

坚持“以打促管,以打促免”的工作策略,确保实现下列目标任务。

1、2015年狂犬病例力争在我乡无一例狂犬病例发生。

2、犬只管理率:农村养犬批准率95%以上,限养区(场镇)养犬,审批发证率100%;准养犬只按犬类分别登记造册,农村、场镇均达100%。

3、准养犬只狂犬病疫苗免疫率达100%,颁发《犬只免疫证》,免疫犬只挂牌100%,犬只狂犬病毒检测达100%。

4、农村、场镇犬只栓养或圈养率达100%。

5、未经免疫的犬、无证牌标证记犬、狂犬、无主犬、流浪犬及未按规定栓养或圈养的犬只捕杀率100%。

6、自然死亡和捕杀后的犬只无害化处理率100%。

7、犬伤患者登记及时报告率、伤口正确处理率,狂犬疫苗全程注射率均达100%。

8、发生狂犬病例24小时内报告率100%。狂犬病例调查率100%。

1、狂防工作事关重大,各村委会、乡级各单位要充分认识狂犬病的严重危害和预防控制狂犬病的重要性。高度重视,加强领导,把此项工作纳入村委及部门工作计划,列入议事日程,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专题研究狂防工作,切实做到领导、机构、措施、投入“四到位”,人员、责任、工作、检查“四落实”。乡政府成立狂防工作领导小组:由政府乡长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政府办、安办、畜牧站、卫生院、财政所等部门领导为成员的预防控制狂犬病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从安办、畜牧、卫生抽派人员组成人员组成联络办公室负责日常事务,办公地点在畜牧站,各村委会也要相应成立领导机构,以加强辖区内狂犬病预防控制的组织领导和协调工作。

2、加强宣传,普及防控知识。

各村委会、乡级各单位要充分利用标语、板报、山头广播、宣传资料等宣传形式,采取通俗易懂、言简意赅、群众喜闻乐见的多种宣传形式,广泛深入宣传《传染病防治法》、《狂防条例》及狂犬病的危害性和狂犬病预防控制知识,使狂犬病防制知识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提高群众依法养犬和犬伤后主动就诊的自觉性。

3、规范养犬,查处违法行为。

全乡任何犬只都必须造册登记、免疫、检测,农村的疫区、狂犬病防护带养犬,须经本人申请村委会同意,报乡镇人民政府批准并发给准养证书。场镇禁止饲养任何犬只,经批准饲养犬只,犬主必须带犬到畜牧防疫机构进行犬只登记、免疫、领取和栓挂犬只免疫牌,并进行定点检测。凡准养的犬只必须栓养或圈养、栓养犬只的铁链不得超过3米。除司法机关因侦查需要外,严禁带犬只进入娱乐场所、学校、医院、商场、市场等公共场所,在场镇不得带犬只进行户外活动,因办证、检疫、免疫接种和诊疗确需带犬出户的,必须束以犬链。

对未经批准饲养的犬只或未按规定栓养或圈养的犬只或非法带犬进入公共场所,依照《狂防条例》第十八条第(一)项规定处罚。凡饲养的犬只不按规定登记、免疫和定期检测,责令犬只登记、免

疫、检测,在规定期限不履行的,依照《狂防条例》第十八条第(二)项规定处罚。对拒免、阻碍国家工作人员在预防控制狂犬病工作中依法执行公务,使用暴力威胁方法的,依照《狂防条例》第十八条第(七)项规定处罚。触犯刑律的,由司法机关追究行事责任。

养犬和个人在其犬伤害(咬、舔、抓伤)他人时,责任人应负责立即将被犬伤者送往医疗卫生单位诊治,造成他人经济损失或致人死亡的,责任人应负责赔偿,承担医疗费用或丧葬费和抚恤金。

篇4

【关键词】食品安全;预防;监控

食品安全指“食品无毒、无害,符合应当有的营养要求,对人体健康不造成任何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当“食物中毒、食源性疾病、食品污染等源于食品,对人体健康有危害或者可能有危害的事故”,就有可能引发食品安全突发事件。我国重大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呈现出不断治理但却不断发生的怪圈,屡禁不止的食品安全事件不仅对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造成了重大威胁,而且对社会秩序及公众心理也会产生巨大冲击。“毒奶粉事件”、“ 瘦肉精” “地沟油”等等重大食品安全事件造成了巨大的社会恐慌,严重的已经酿成公共危机严重破坏了政府的形象,大大降低了公众对政府的信任。如何预防食品安全突发性事件的发生及加强对食品安全突发性事件的监控,已经成为我们必须要关注和解决的课题。

1我国食品安全现状及食品安全问题产生的原因

我国既是食品生产大国,也是食品消费大国,食品安全问题显得尤为重要。食品是与消费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息息相关的商品,食品的安全问题要比其他商品的安全问题给消费者带来的恐慌大得多。近些年,我国食品安全事件频发,造成市民对食品安全评价信心指数骤减。食品安全问题产生的原因有以下几方面:一是种植业大量使用化肥农药,养殖业滥用兽药及饲料,在体内富集后能产生急性和慢性毒件反应,严重的将导致食品安全事件。二是在食品生产加工过程中生产商不能严格遵守国家相关政策法规,从而导致出现诸如微生物指标超标,超量使用或滥用食品添加剂等问题,最终危及食品安全。三是食品销售流通领域从业人员参差不齐,食品运输、储存条件得不到有效保障,从而导致食品腐败、变质,消费者若误食此类食品会对其健康造成极大危害。四是我国食品安全相关法律法规尚不健全、食品安全信息交流渠道不畅通、食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尚不完善,致使政府的安全监管行为不能有效发挥作用[1]。

2食品安全突发性事件的预防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只有预防、控制和消除食品安全危害,才从根本上避免食品安全突发事件的发生。有针对性的研究如何预防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对提高政府监管能力和水平、加强企业自律、增强社会参与度均有重要的现实意义[2]。

2.1进行食品安全风险分析

食品安全风险分析这个概念是在1991年的时候首次提出的。联合国粮农组织(FAO)、世界卫生组织(WHO)和关贸总协定(GATT)联合召开的“食品标准、食品中的化学物质与食品贸易会议”上建议相关国际法典委员会及所属技术咨询委员会在制定决定时应基于适当的科学原则并遵循风险评估的决定。风险分析是一门研究风险的产生、发展、对人类的危害以及人类如何控制风险的新型科学,它为食品安全管理提供了一整套科学有效的宏观管理模式和风险评价体系。

2.2加强食品安全法制建设

我国食品安全监管法律体系已初具规模,但还存在很多缺陷和不足,需要进一步完善。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已于2009年6月1日起开始施行,它是为了从制度上解决现实生活中存在的食品安全问题,更好地保证食品安全而制定的,但整个食品安全相关法律体系还不完整、全面,加强食品安全相关法律的制定、完善和更新工作, 在执行中完善行政问责追究制度,才能更有效地规范整个市场的行为。所以对我国现有的法律法规进行系统整理和修订,建立多层次、分门类的综合性食品安全监管法律体系显得十分必要。

2.3加强食品检测机构系统化建设

我国的检验检测网络和体系已初具规模,但大部分的食品检测机构还存在技术储备缺乏、机构分散、检测体系不完善、网络覆盖面较小等问题,与世界先进国家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还难以应对目前复杂多变的食品安全问题。我国应加强食品检验机构应对风险的能力,对现有资源进行统筹安排、优化配置,逐步建立和完善食品安全检测体系。针对某些基层检验机构人才断层、技术水平不高的情况,应加大培训力度,引进人才,以提高整个检测检验机构专业素质和技术水平[3]。

3建立高效食品安全监管体系。

目前,我国在食品生产、流通以及监管环节存在的形势十分严峻,建立一套对各个环节的监管体系是解决我国食品安全难题的必然选择。西方发达国家食品安全监管体系较为完善,通过对这些发达国家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的研究,可为我国建立高效食品安全监管体系提供参考。

3.1建立准确、全面的食品安全信息系统

从原材料生产、食品加工、商品流通等各环节进行关键点控制可以构筑一个食品质量安全追踪系统。食品质量安全信息系统是一个复杂的技术系统,它需要政府组合、行业协会、相关企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运用现代化科技手段和信息技术,才能逐步实现食品生产、流通、消费全过程的紧密协同和数据共享。完善的食品安全信息系统有利于实现资源共享和信息互通,并且能及时预警信息,结合实际制定应急预案[4]。

3.2建立食品安全信用体系

食品生产及经营企业的信用缺失是造成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要从根本上提高我国食品安全水平和实现食品行业可持续健康发展,需全面建立食品安全信用体系,保证长效机制。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它可对不同的企业实行分级监管,建立质量信誉黑名单制度,培育企业食品安全诚信意识,规范食品行业生产经营行为,重筑食品安全保障.

3.3 建立食品安全HACCP质量控制体系

HACCP体系是Hazard Analysis Critical Control Point的英文缩写,表示危害分析的临界控制点。HACCP体系是国际上共同认可和接受的食品安全保证体系,主要是对食品中微生物、化学和物理危害进行安全控制。利用HACCP质量控制体系,通过识别食品生产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危害环节,采取适当的控制措施防止危害发生,对加工过程中每一步进行监视和控制,从而降低危害发生的概率。HACCP的重要性体现在食品的生产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通过对主要的食品危害,如微生物、化学和物理污染的控制,食品工业可以更好地向消费者提供更高的安全保证,降低食品生产过程中的危害,从而提高人民的健康水平。

3.4强化食品安全责任机制

近些年来,食品安全恶性事件屡禁不止,甚至愈演愈烈,这与执法不严,监管部门和人员的失职、渎职不无关系。各级政府部门都应建立统一的食品安全监管责任追究体系与程序,明确界定食品安全监管执法机构及其工作人员的职责与权限。建立食品安全责任制,完善对监管部门及其工作人员的责任追究制度,可以增强对监管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履行职责的约束力,是解决当前我国食品安全问题,建立食品安全长效监管机制的必然选择[6]。

党的十报告提出:要提高人民健康水平, 改革和完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体制机制。经济社会越发展,群众对食品安全的要求就越高,食品安全问题就越敏感。我们如何应对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就显得愈发重要。对食品安全突发性事件的预防与监控两方面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才能使人民群众的食品安全得到切实的保障。

参考文献:

[1]王玫,刘淑玲,邹琦.科技经济市场[J].食品工程. 2010(12).

[2]李晓敏.食品安全突发事件预防的多方治理研究[D].西北大学. 2008

[3]吴中旸.关于我国食品安全危机预警机制问题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2(03).

[4]林凌,周德翼.构筑食品质量安全可追踪系统研究[J].商业研究. 2005(21).

篇5

【关键词】煤矿;安全;监测监控;系统;设计方案

0.引言

煤矿安全监测监控系统是以计算机网络及通信技术为基础,并与煤矿井下作业的实际情况有效结合而建立的一套集信息采集、传输、管理、控制等为一体的综合信息管理系统。随着计算机技术、电子技术、传感器技术以及信息传输技术的快速发展,煤矿的安全监测监控系统已逐渐由对单一参数的监测发展为多参数单方面的监控系统。

1.煤矿安全监测监控系统设计的原则及依据

1.1设计的原则

设计时需要根据煤矿井的实际情况,比如煤矿井的井田范围、井型、服务年限、煤层的厚度、倾角、顶板及底板情况、矿井通风方式及井田开拓方式、采煤区的布置及采煤方法、采煤及掘进工作面的布置及生产情况,以及矿井的瓦斯、粉尘、自然发火、地压、水等的情况,而选择不同的设计思路及设计方法。

1.2设计依据

煤矿安全监测监控系统的设计要严格依据国家的相关法规进行,比如《煤矿安全规程》及相关煤矿安全生产法规、《矿井通风安全装备标准》、《矿井通风安全监测装置使用管理规定》以及有关煤矿的安全装备产品手册等。

2.煤矿安全监测监控系统的分类及组成

2.1系统的分类

由于煤矿安全监测监控系统可以根据监控目的、使用环境及网络结构等的不同而有不同的分类,比如按照监测监控的目的可以将其分为轨道运输监测监控系统、环境安全监测监控系统、提升运输监测监控系统、排水监测监控系统、人员位置监测监控系统、火灾监测监控系统、煤与瓦斯突出监测系统等。

2.2系统的组成

煤矿监测监控系统主要组成部分有:传感器、执行机构、电源控制箱、监控分站、主站、主机、打印机、多屏幕、模拟盘、LYS电源、网络接口电及接线盒等。

2.3系统的功能

概括地说,矿井的安全监测监控系统的功能主要有:监测矿井状态(包括整个矿井系统的各种状态参数)、矿井参数超限报警及自动控制、手动遥控断电及通电、自检、数据存储、列表显示、模拟量实时曲线及历史曲线显示、统计分析、短信报警及检测等。

3.监测监控系统的选型及布置

3.1系统选型的原则

一般煤矿安全监测监控系统由传感器、地面中心站、井下分站及通信电缆等组成,在对这几部分进行选择应遵循以下的原则:(1)瓦斯传感器的类型一般有传统的黑白元件与红外线两种,黑白元件的瓦斯传感器虽然价格便宜,但是寿命短而且量程有限;红外传感器使用寿命长、安全可靠、量程长、耐冲击,适宜在高瓦斯的矿井使用,且在使用过程中为避免灰尘影响应定期更换探头过滤器;(2)断电方式的选择:一般选用智能型传感器中心分站控制断电及就地断电双重方式,配置用于断电的控制单元来就地断电;(3)地面中心站应选用最新配置的工控机;(4)井下分站的选择:对于高瓦斯矿井,应选用本安型的井下分站;而对于低瓦斯矿井则可选用隔爆型分站;(5)通信选择:通信方式的选择可选用现场总线的方式,其采用了数字通信的方式,可根据使用地点的不同而选用多种拓补结构;通信协议可采用国际标准的护寻址,并与管理信息网进行无缝连接。

3.2系统设备的布置

3.2.1传感器的布置要点及工作面传感器的布置

传感器的布置要点:

在布置传感器时,应该严格按照使用说明书进行操作。比如,根据甲烷由于密度小而上方甲烷浓度较大的特点,将甲烷传感器安置在粉尘较小的环境,且距离煤壁、顶板及巷道侧壁的距离大于3米;温度传感器布置在巷道中随意的位置或煤壁温度偏高处;风速传感器布置在巷径、风速均匀且温度相对较低的环境,且进风口距离巷道顶部2米左右。

工作面传感器的布置:

采煤工作面甲烷传感器的布置:在进行布置采煤工作面甲烷传感器时,必须在低瓦斯、高瓦斯及煤与瓦斯突出的矿井的回风巷及工作面均设置甲烷传感器;当采煤工作面采用串联通风时,必须在被串联的工作面设置甲烷传感器;采煤机则需设置便携式的甲烷检测报警仪或者机载式的甲烷断电仪。

长壁采煤工作面甲烷传感器的布置:对于U型采煤工作面甲烷传感器的设置,在低瓦斯、高瓦斯及煤与瓦斯突出的矿井均需设置甲烷传感器,甲烷传感器的类型根据工作面的实际情况而定。

用两条巷道回风的采煤工作面甲烷传感器的布置:甲烷传感器的设置方式与U型采煤工作面的方式一致,在工作面混合回风流处及采用三条巷道回风的工作面,设置另一个甲烷传感器;而采用三条巷道回风的采煤工作面与采用第二条回风巷甲烷传感器的设置与第二条相同。

在专用排瓦斯巷的采煤工作面设置甲烷传感器,瓦斯与煤和瓦斯探井采煤的工作面回风巷的长度大于1000米,则在回风巷中不可增设甲烷传感器。

非长壁甲烷传感器的设置可按照相关规定执行,但是在低瓦斯矿井的采煤工作面至少设置一个传感器,高瓦斯采煤工作面至少设置2个甲烷传感器。

掘进工作面在进行地面甲烷传感器的设置时,应该在瓦斯矿井的煤巷、半煤岩巷及瓦斯涌出的岩巷进行甲烷传感器的设置;高瓦斯及煤与瓦斯突出的矿井设置甲烷传感器。

在进行掘进机的布置时,均要设置机载式的甲烷断电仪或者便携式的甲烷检测报警仪。

3.2.2电缆的选用及使用方法

一般根据井筒之间的距离选用电缆,距离较长的可选用MHY32主输电缆,距离较短者可选用MHYBV钢丝恺装井筒电缆,并将电缆延到较干燥通风的环境,且用绝缘胶布带封固线头;当井下的巷道呈现出斜坡或平巷时,选用MHY32主传输电缆;监控分站的出线部门则选用MHYVR的通信电缆。另外,电缆使用时注意提升井筒的电缆放到位之后将其固定到井壁,以免由于长时间垂挂而拉断电缆线。

3.2.3调度监控室的布置

地板铺设时应选用“抗静电材料”;各种电线电缆尤其是信号传输电缆严谨拧绞在一起;现场220伏的线路布线须先出草图;整个系统应单点接地,即地线从机房引出连接到室外地线坑,而不与其他设备共用地线。

3.2.4系统接地装置施工

于距离建筑物底部3米多的地方挖2米见方的土坑,底部均匀撒上6-8千克的工业用盐,并在其上铺设铜丝网,然后埋土30多厘米厚浇水,最上方则可保留60-80厘米的土,最后将系统的地线与地线坑引线相连接。

4.煤矿安全监测监控系统的应用

煤矿安全监测监控系统的选择设计需要根据煤矿井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监控设备,比如某矿井根据自身条件选择了KJ95N型的煤矿安全监测监控系统。该系统采用了时分制分布式的结构,主要由地面中心站、网络终端、通信接口、图形工作站、系统监控分站以及各种传感器及控制执行器等组成,是一种集矿井的安全监控、生产工况监控、多种检测子系统以及网络信息管理为一体的综合性煤矿监测监控系统,具有较强的先进性、功能性及实用性,已经在煤炭行业进行了大量的推广及应用。 [科]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蔬菜病虫害;质量安全;行政管理;技术;认知

蔬菜是我国除粮食作物外栽培面积最广、经济地位最重要的农作物之一,其总产值已超过粮食作物,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超过15%,蔬菜产业的发展对于中国农业和农村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四川省是我国重要的蔬菜生产大省之一,据农业部2013年统计,四川省蔬菜播种面积达127.6万hm2,总产量3910.7万t,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分别居全国第6位和第5位。20世纪70年末伊始,生产结构调整,蔬菜病虫害危害的途径和发生的场所、方式多样化,危害程度逐年加重,总体呈现发生频繁、蔓延迅速,造成育成品种抗病性减弱、病虫害抗药性增强。近年来,蔬菜病虫害危害已成为限制四川省蔬菜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每年发生面积几十万公顷,造成的损失上数十亿元,蔬菜病虫害危害日益严重,随之引起的产业安全、食品质量安全、环境安全、生命安全,乃至于等问题需引起警惕。探究溯源,研究蔬菜生产中出现的问题并给予解析、归类,对症下药,采取相应的解决、监管和评估措施,利于“三农”、城市、环境、社会等的可持续良性发展。

1现阶段存在的主要问题

蔬菜生产目前以集约化与中小户并存的种植格局,主要在行政管理、技术、认知等方面影响着蔬菜病虫害防控与质量安全。在行政管理层面主要存在生产过程控制、施药后监管、新技术、标准与规范推广3方面问题。首先,对蔬菜生产全过程中各个环节难以完全控制;其次,施药过后残留的农药包装袋、残留药液、清洗器械液体等随处倾倒,残留于土壤和水流中,造成农业面源污染严重,给人畜、环境等造成了严重隐患;最后,每年颁布的国家、行业标准、地方标准、规范以及科技进步奖等的具体内容,很难免费获取或分散零散,不易获取,有些从网上下载还需收取费用,不利于新技术和标准的推广使用。在技术层面主要存在病虫害的准确诊断、科学用药、精准施药与绿色防控新技术储备较少等3方面问题。首先,蔬菜病虫害种类繁多,目前中国有2000多种,且新病虫害不断涌现,给生产上诊断带来了困难;如2015年8月彭州市丹景山镇大面积发生的莴笋新病害给当地造成了极大损失,当地村民不断到市政府求助和要求解决,彭州市政府现正组织相关科研力量研究解决。其次,由于农药品种多和施药技术复杂,在生产中盲目用药、违禁用药、滥用药时常发生,不仅无法达到预期防治效果,而且增加了生产成本和造成农产品农药残留量严重超标等诸多问题,无法做到科学用药和精准施药。最后,绿色防控新技术的储备不够。“三诱”技术、生态调控、生物防治等防控措施在技术上要求比较复杂和成本较高,且技术储备较为有限,在实际生产中应用的面积较为有限。在认知层面主要存在安全生产间隔期和绿色防控意识不够。首先,依据不同的药剂施药后间隔特定要求的时间才能采摘果实,而生产中随时施药随时采摘现象常有发生。其次,田间实际应用的全生育期轻简化绿色防控措施比例不高,且绿色防控的意识缺乏。

2解决问题的建议

篇7

【关键词】建筑企业安全管理风险防范控制

中图分类号:C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建筑工程中的风险可以定义为:在整个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出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发生事故、发生危险,从而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的可能性。建筑工程项目由于其规模大、周期长、生产的单件性和复杂性等特点, 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着许多不确定的因素,比一般产品生产具有更大的风险。特别对于现代建设项目,无论是在规模、技术复杂性、资金投入、资源消耗量还是在影响范围方面, 都比以往任何时期要大得多,所存在的风险比以前增加了许多,导致的损失规模也越来越大, 从而使得国内外许多风险管理的科研人员和实际管理人员开始重视对其进行系统的建筑工程风险管理研究和实践。由于上述的特点,或者说是不利之处,使得建筑工程施工与其他工业生产相比,成为一个高风险的产业。

一、建筑企业安全管理的风险来源

1、高处作业

现代建筑其高度越来越高,深基础的使用也较多,施工难度大,强度高,施工作业人员长年累月在相对的高处露天作业,会发生高处坠落和物体打击等各种事故,因此对高处作业人员来说,必须具备完好的身体素质和娴熟的高处技能并持有作业上岗证,有较高的安全意识,而目前施工现场作业人员在这一方面还有一定的差距,从建筑伤亡统计数据来看,高处坠落事故也是中居首位。

2、地理条件

地基基础是建筑工程必不可缺的组成部分,随着建筑物高度的不断增加,负荷增大,深度越来越深,深基础,人工成孔桩使用也较为普遍,在施工过程中,基础周边土层由于受到地面各种设施的干扰,地表水的侵蚀以及自然气候、环境等影响使原状土受到扰动,稳定性遭到破坏等这一切使基础施工工程中有诱发坍塌事故。

3、环境条件

建筑施工是在露天作业,同时又是不断流动的,受制于自然环境和现场条件的影响,对施工作业人员的工作带来极大的不便,导致带来人员中暑等现象。

4、机械设备

建筑工程项目由于规模、类型的不同,所使用的机械设备品种、型号而不同,机械设备品种繁多,而这些机械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往往会受场地施工条件和专业技术的限制,操作时稍有不慎就会酿成机械事故而造成人员伤亡。

5、成品材料

建筑工程所使用的预制构件、成品、半成品较多,如:屋架、预制柱、钢筋等这些体型笨重几何尺寸各异的材料在运输、吊装、堆放上都有特殊的困难,因而控制不好会出现失稳、坠落、翻滚、撞击的危险。

6、人员因素

建筑工程是一种多专业、多工种的群体作业,属劳动密集型产业,建筑施工固有的风险性和环境的多变性,对作业人员的专业技能、身体素质和现场安全意识有较高的要求,操作人员对专业施工熟练程度、身体的好坏、现场安全管理水平的高低都直接影响建筑生产的安全性。

二、防范与控制建筑企业安全管理风险的有效对策

1、抓好安全教育思想是安全风险防范的关键

应使各施工单位最高管理人树立强烈的安全意识。在建筑工程施工中能否坚持安全第一,关键取决于施工单位管理层的领导和工程项目部的主要负责人能否把安全作为各项工作之前首先考虑的问题,为此施工单位应该明确提出把安全作为管理层和项目经理及技术负责人考核的主要依据之一。完善管理体系,强化责任追究。

严格按照《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的要求,对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的主体行为及职责做出明确要求。督促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各自建立健全安全管理机构,配齐安全管理人员,完善各项安全管理规章制度,落实安全措施,保障安全资金足额投人,建立健全并不断完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使施工现场每一个部位、每一个环节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加强现场防护和文明施工管理,及时排查事故隐患,努力为建筑工人创建良好的作业环境。凡是背离了安全生产责任制的,都要对其进行责任追究。

2、明确管理体制与职能

在施工现场管理中,首先,要必须营造出一种荣辱与共的氛围,职责分明但不失亲和力,让所有的工人都感到自己是这个项目的大家庭中的一员, 对工人要奖罚分明,多鼓励、多举办各类生产生活竞赛活动,从精神物质上双管齐下,培养凝聚力。其次,必须明确施工队伍的管理体制,各岗位职责,权利明确,做到令出必行。第三,针对具体情况适当使用经济杠杆的手段,对人员管理必定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

3、优化施工技术

首先是选取合理的安全系数。安全系数是建筑设计或施工中必须考虑的一个因素,它能保证建筑物或施工机械零部件所要求的强度裕量,保证设备安全运行和工艺工序的正常进行。在建筑设计和施工技术方案中, 要按照既安全可靠又节省的原则,从安全和效益两个方面考虑, 辩证统一地进行分析,选取合理的安全系数。其次是提高可靠性,提高建筑物、建筑设备和附件在规定条件下和规定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性能,具体有降低额定值、冗余设计、选用高质量材料、维修保养和定期更换等。同时要加强安全监控,即对建筑施工中的危险源进行监控,控制某些技术参数,使其达不到危险的程度,从而避免事故。

4、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素质

从企业的法定代表人到施工现场的安全员,都要自觉地培育做好施工现场安全生产工作的责任感。一是把自己做的每一项工作同施工现场的安全生产工作结合起来,对施工现场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和事故隐患,能够及时发现,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二是提高安全生产责任人员的工作技能。加强内部培训,解决安全责任人员对规范、标准不了解、不熟悉、不理解的问题。要进行案例分析,从事故中真正吸取教训,在有针对性解决施工现场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同时,要安排时间对安全生产责任人员进行安全生产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的教育,提高安全生产责任人员的工作技能。

5、实行工程安全保险措施

针对建筑施工企业现场安全风险发生频率高,危害特别严重的客观情况,施工企业在做好防范与应急措施的基础上, 还通过保险来分散和转移风险。施工企业与保险公司合作,通过工程保险来分散安全风险。通过投保,工程项目可以说增加了一道“防火墙”,大大降低了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风险。

6、加强总包、分包的资质认证和管理

一个项目,严禁业主方肢解分包,严禁多次转包,加强总承包商对分包的管理。企业要建立施工现场工伤事故定期报告制度和记录,并建立事故档案。每月要填写伤亡事故报表,发生伤亡事故必须按规定进行报告,并认真按“四不放过”(事故原因调查不清不放过,事故责任不明不放过,事故责任者和群众未受到教育不放过,防范措施不落实不放过)的原则进行调查处理,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将安全工作的违章情况、评估评价与招投标挂钩;对于“三类人员”不到位、无安全生产许可证的施工企业,不予办理招投标手续;发生安全事故的企业,在参加工程投标时按相应规定扣减商务标书分;发生重大伤亡事故的企业,酌情给予暂停投标或降低资质等级处分。

7、提高先进科研成果运用能力

通过加大科学技术的投入含量,用于减少和弥补人为的错误,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不断提高施工技术管理水平。运用人机工程学和安全心理学的科研成果,调整好施工操作人员的心理,生理特征和状况, 避免员工在情绪低落时出现失常行为,有效避免人的不安全行为。

参考文献:

[1] 张程程.论建筑施工安全控制和班组管理[J]. 门窗. 2012(11)

篇8

计算机用户在越过权限,利用工具和编写程序突破计算机的访问权限,用户很容易侵入网络系统,对他人计算机进行非法访问,非法操作,对网络内的数据信息进行使用或篡改、删除、破坏等。因此,由计算机用户导致的网络安全威胁,是计算机网络安全中常见的隐患之一。

人为的恶意攻击。人为的恶意攻击是计算机网络安全的最大威胁,黑客与病毒是人为恶意攻击的最常见的。基于计算机技术和安全技术的发展速度和之间的空白,黑客利用两者之间的漏洞,进行突击网络安全的预谋。病毒具有潜伏性,隐蔽性。传染性和破坏性,病毒入侵不仅能够截获、窃取和破译重要信息,同时也能对信息数据造成破坏性的影响,对其可用性与完整性进行损坏,木马程序是人为恶意攻击的代表性手段之一,病毒入侵是计算机网络安全的极大威胁。

软件本身的漏洞。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发展,计算机应用软件的多样化和软件开发的复杂程度的不断提高,成千上万的代码构成的逻辑指令,再由繁杂的逻辑指令构建成能够实现用户需求的软件功能,其中程序漏洞的存在在所难免,用户信息的保密性就很难得到保障。。黑客或入侵者针对这些漏洞,加以利用就会获得入侵网络和对网络进行攻击的机会。软件的发展和软件的漏洞不断完善是长期存在的问题,也成为了不可忽视的网络安全隐患。

物理安全维护对策。计算机网络安全分为物理安全与逻辑安全,物理安全往往容易被人忽略,如果能够引起人们的关注,计算机网络物理安全还是能够得到有效保障的。物理安全是针对物理介质层次而言的,明确物理安全范围的界定,对构建物理安全体系非常必要。自然灾害所导致的设备物理损坏或操作失误而导致的硬件设备损毁,都属于物理安全范畴。计算机网络安全需要一定的适宜条件作为基础,各种不可抗的自然灾害,外部的恶劣环境,设备的故障都直接或间接成为网络安全的威胁。因此,在设备的维护上,既要做到最大限度的防止自然灾害所带来的破坏,又更要注意人为操作的规范性,避免因操作不当而对硬件存储设备中的数据造成损坏。

防火墙过滤措施。防火墙技术是建立在网络之间的一道安全防线,防火墙可以阻止外部网络用户通过非法手段对内部网络的进入,访问及获取资源,是过滤危险因素的安全屏障。目前防火墙的使用具有双层式结构,外部防火墙可以实现数据包过滤功能,内部防火墙是内部网络与外部网络连接的一条安全通道。防火墙位于计算机与外部网络之间,实现了限制外界用户对内部网络的访问,同时也将内部用户访问外部网络划分为不同权限。防火墙可以强化网络的安全性,就减少了非法传输的可能行。因此,接入因特网的用户,开启防火墙进行数据包过滤与内部防护十分重要。

篇9

关键词:纺织产品;安全项目;控制;改进

国家强制性标准GB 18401―2003《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规定的考核项目为甲醛含量、pH值、色牢度、异味、可分解芳香胺染料。这个标准针对的是出口及国内销售的所有纺织品,强制性标准规定只要有一项指标不合格,产品就不得销售。随着标准的有效实施,企业对于安全项目的控制越来越重视,对于自身不合格的项目也积极进行改进。本文对控制与改进方法进行了分析总结,提出基本安全项目在检测中可能产生的问题。

1基本安全项目的控制与改进

1.1甲醛含量

1.1.1来源与产生原因

织物释放甲醛的来源有树脂整理剂、柔软剂、固色剂、阻燃剂、防水剂、涂料交联剂等,其中最常见的是树脂整理剂。N-羟甲基酰胺类树脂整理剂作为最常用的防皱整理剂,是乙二醛、尿素、甲醛等原料合成的化合物,由于N-羟甲基酰胺属于N-半缩羟结构,在水溶液中会发生分解,因此酰胺与甲醛的反应是一个可逆反应,酰胺为了和甲醛保持平衡关系,在制品中总会保持一定量的游离的甲醛,因此经过N-羟甲基酰胺类树脂整理剂整理过的防皱产品或多或少都含有一定量的残留甲醛[1]。其他含甲醛的助剂与树脂整理剂类似,由于助剂在面料上反应和部分水解,也会产生并释放甲醛。

1.1.2甲醛含量的控制

1.1.2.1染化料助剂的选择

助剂选择上企业应逐步淘汰含甲醛的助剂,尽量选择无甲醛或低甲醛的产品,这种环保产品目前已经有很多,如已经开发出来的无甲醛固色剂XF,其在性能与价格上都与最常用的含甲醛固色剂Y相近[2],改性的低甲醛、超低甲醛N-羟甲基酰胺类防皱整理剂已基本取代甲醛含量高的2D树脂,另外,无甲醛整理剂如丁烷四羧酸等也在研发试用中。

1.1.2.2工艺控制

在织物整理时,整理剂用量,催化剂种类,催化剂对整理剂之比,焙烘温度和时间以及半成品中残留的碱性杂质等因素都会影响整理效果和甲醛释放量,因而要严格控制这些因素。一般说来,催化剂对整理剂之比越高,焙烘温度越高,焙烘时间越长,交联越充分,甲醛释放越低,半成品中残留的碱性杂质会影响焙烘效果进而使甲醛释放增加,因此也要注意控制。另外需要严格控制浸轧浴的pH值,pH值过高或过低都会对甲醛的释放起催化作用,应控制在3到7之间。

1.1.2.3 常用的降低织物甲醛含量的途径

(1)织物整理后进行水洗可以去除游离甲醛。织物在加工过程中除了助剂中释放的甲醛外,还会吸附比较可观的游离甲醛,由于甲醛易溶于水,因此水洗能去除织物上的游离甲醛。对于脲醛树脂整理的织物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水洗的pH值范围。脲醛树脂整理的织物用pH值在3到7之间的水洗涤,可降低甲醛释放量;而用pH值低于3或碱性溶液洗涤,甲醛释放量反而比未洗涤的织物还要高,这是因为在此范围内脲醛树脂容易水解而释放甲醛;同样的,用蒸馏水洗涤时甲醛释放量会减低,而用自来水洗涤很可能造成释放量增加[3],这是由于一般自来水呈弱碱性而造成的。

(2)在浸轧液中加入甲醛捕捉剂。这是近年来国内外常用的方法,通过加入容易与甲醛反应的物质而对游离甲醛进行捕捉。含有N-H(亚胺基)的化合物,如乙烯脲、尿素、丙烯脲都易与甲醛反应,因此可以作为甲醛捕捉剂,使用浓度为5%左右的乙烯脲最为有效。除了常用的含亚胺基的捕捉剂,加入4%左右的多元醇,也可以有效降低甲醛含量,硫化物如硫代硫酸钠、亚硫酸钠等也有吸收游离甲醛的作用[4]。除此之外,还可加入商品化的甲醛捕捉剂。

(3)可以采用雾室工艺对整理后的织物进行整理。该工艺是将树脂整理的织物立即用诸如尿素等的甲醛捕捉剂溶液喷雾。一般采用10%至30%的尿素溶液,喷雾的吸液率约为5%至10%。

1.2pH值

1.2.1影响pH值的因素

布面最终的pH值是由染整的各个环节决定的,从前处理到染色以及后整理和水洗都对pH值有重要影响。如前处理中棉的精练要加入大量碱剂,羊毛的炭化要加酸;染色时毛、丝一般在酸性中染色,棉一般需要碱性;后整理需要加入大量不同酸碱性的整理剂等。可见要得到成品萃取液满意的pH值,就要印染工艺各工序中控制pH值。

影响pH值的另一个不可忽略的因素便是测试方法的准确性。纺织品pH值测量方法与其他项目检测方法不同,这种方法实际上属于分析化学中的电化学分析法,pH值的测试需要严格按照标准规定的测定程序。许多生产企业曾经为了测试方便,直接用pH试纸测试溶液的pH值,得到的结果与标准方法的结果有很大差异,原因是pH试纸只适合测试较大电解质浓度溶液的酸碱度,而纺织品萃取液多为接近中性,电解质浓度很低,只适合用酸度计测试[5] 。对于厚重紧密的织物的pH值测试尤其要注意萃取充分,此类织物如果尺寸过大或萃取时间不够,就很难测出准确数值,甚至会得到酸碱性相反的结果,即短时间的萃取溶液为酸性,长时间后为碱性,形成的原因是织物本身碱性很强,pH值过高,工厂为了降低pH值采用酸中和,而厚重紧密的织物可能使酸不易渗透内部,中和不充分,导致这种织物“外酸内碱”的结果。因此,新修订的pH值测试标准准备将萃取时间由原来的1小时改为2小时,便是为了萃取充分,使pH值测试的结果更加准确。

1.2.2pH值的控制与改进

为了达到满意的pH值或对不合格品进行改进,可以采取不同的措施。以常见的碱性超标来看,主要措施有以下几点。

(1)水洗槽中加酸,中和布面带碱。常用的加在水洗槽中的酸有醋酸、柠檬酸或无机酸。醋酸用量不能超过6g/L,柠檬酸稀释比例0.3%~0.5%效果比较好,但柠檬酸容易使白布泛黄。对于柠檬酸使白布产生泛黄现象,可用8g/L酸式盐磷酸二氢钠进行处理[6],这是在工厂实践中总结出的有效方法。另外,还可以加微量无机酸(硫酸)来中和布面pH值,使用强酸反应速度快,中和效果好,但要注意控制用量。

(2)适当提高洗涤温度。采用加酸中和的方法进行pH值改进时,适当提高洗涤温度可使酸加快渗透到织物内部,从而有利于pH值的改进。一般来说,醋酸有所挥发,采用室温洗涤;而柠檬酸不挥发,可适当提高温度到55℃[7]。

(3) 对于厚重织物丝光水洗后再加一道洗涤工序,加强洗涤效果。

1.3色牢度

1.3.1常见的牢度问题

1.3.1.1深浓色织物的耐摩擦牢度

在诸多色牢度质量检验指标中,深浓色染色纺织品耐摩擦牢度,尤其是耐湿摩擦牢度是染整技术工作的难点。染色布的耐湿摩擦牢度反映的是染色布试样上染料分子及其附着物(如染色短纤维),通过界面接触向测试用白布转移程度这一本质[8]。上述染料分子的转移,属于分子的一种扩散运动,它主要是由于测试织物与被测试织物之间染料分子浓度差异所致,由于被测试的染色布与测试用的白布之间存在着染料浓度梯度,就会产生染色布上的染料向白布转移或扩散的倾向,这导致了深浓色织物的耐摩擦牢度经常出现不合格。

1.3.1.2耐水色牢度

3结语

纺织品基本安全项目越来越受到重视,生产企业对于基本安全项目的控制与改进技术不断发展,对保证消费者的安全健康具有重大意义。同时不可忽视的是一些不法企业将回修改进技术运用到送检样品中以求蒙混过关,存在一定安全隐患,另外,一些项目的检验结果的时效性,在有质量纠纷时可能会产生检验结果的争议。

为了使纺织品基本安全项目的检测更好地服务于消费者,需要质量监督部门、质检机构、标准制定机构协作采取措施,对容易通过回修改变的项目加大抽检力度。对质检机构来说,由于只对来样负责,来样的留存特别重要,尤其对于容易变化的项目,如甲醛含量,甲醛超标的样品一定不要和其他样品混放,而且样品需要用密封袋和铝箔密封。鉴于一些项目的检验结果存在时效性,标准制定应该对证书的有效期做明确规定,目前并没有标准规范对基本安全项目的检验证书有效期做出规定,GB 1103―2007《棉花  细绒棉》国家强制性标准中规定了棉花检验证书有效期一年,从签发之日起计算,超过证书有效期的棉花应重新进行检验。这种规定是考虑了棉花在贮藏中变质的可能,在标准修订时纺织品基本安全项目检验证书的有效期可以对此进行参考。

参考文献:

[1] 徐援朝.纺织品甲醛的危害和控制[C]. 第六届全国印染后整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2005,495-498.

[2] 许炯,邵伟,王学杰.印染厂的甲醛控制[J].丝绸,1997(6):30-32.

[3] 周宏湘.降低整理织物上甲醛释放量的途径[J].丝绸,1987(5):44-46.

[4] 纪俊玲,鲁晓梅.织物整理过程中游离甲醛的控制[J].印染,2003(7):28-29.

[5] 许炯,邵伟,赵珊红,等.pH试纸不适用于测定织物的酸碱度[J].印染,1998(8):41-42 .

[6] 石伟军,朱泉.织物后处理布面pH值的控制[J].纺织科技进展,2007(1):32-32,83.

[7] 韩丽,晁金光,魏凤,等.关于布面pH值的控制[J].染整技术,2006,28(4):23-27.

[8] 杨海桥.深浓色纯棉织物的湿摩擦牢度[J].印染,2003(11):12-13.

[9] 于世南,刘静.试论GB 18401―2003《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实施后对生产、销售企业及质检部门的影响[J].中国纤检,2005(9):12-13.

[10] 宋心远,沈煜如.活性染料的色牢度及其影响因素(五)[J].印染,2006(15):44-47.

[11] 宋心远,沈煜如.活性染料的色牢度及其影响因素(六)[J].印染,2006(16):45-46.

[12] 傅科杰,宋心远.新型交联剂FKJ的合成及其应用[J].染料与染色,2004,(4):227-228.

[13] 王建平,谢雪琴. GB 18401―2003 相关试验方法实施中的若干问题[J].印染,2004(20):36-41.

[14] 高维全,何勇,韩冀彭,等.纺织品异味的来源及检测标准[J].染整技术,2009,31(5):41-43.

篇10

为了解决目前数据安全管控存在的问题,结合某电信运营商的实际情况,提出基于云计算技术的数据安全管控平台实现方案,并介绍了平台实施的复杂性及解决方案。用户首先访问数据安全管控平台,再单点登录到OA、经营分析等业务系统,通过闭环审批、数字加密和PDF水印等技术,提供跟踪、追溯、查询、审计的手段,能有效切断敏感数据通过IT系统外泄的渠道。

【关键词】

数据安全管控 云计算 应用虚拟化 权限管理 共享存储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010(2014)-01-0065-05

1 引言

云计算起源于互联网,2007年由Google首先提出,此后得到迅速发展。它将计算任务分布在大量计算机构成的资源池上,使各种应用系统能够根据需要获取计算、存储和信息服务等。在云计算中,IT业务通常运行在远程的分布式系统上,通过开放的技术和标准把硬件和软件虚拟为动态可扩展、可配制的资源,并以对外服务的形式提供给用户。用户通过互联网访问这些服务,获取所需的资源。云计算具有如下主要特点:

超大规模:后台由大规模的计算机集群系统组成,能赋予用户前所未有的计算能力;

虚拟化:后台计算机集群采用虚拟技术,用户随时随地使用任何联网终端都可以享受到服务,而无需知道其来自哪一个实体;

高可靠性:采用数据冗余,计算节点同构等手段保证服务的高可靠性;

高可扩展性:计算能力与服务可以随用户的需要而随意增减;

按需服务:云是一个庞大的资源池,可以像水、电一样按需购买;

价格低廉:企业、客户获得信息服务的成本大大减少。

随着电信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客户资料、生产分析数据、公司内部文件等各类信息已成为全业务运营商的核心资产。近年来各运营商敏感数据泄露事件频频发生,不仅对运营商自身的核心机密、同行业竞争力和市场声誉造成了严重影响,同时也对运营商客户的隐私和个人信息安全构成不同程度的危害。通过分析各类信息安全事件的原因,发现网络与信息系统已成为信息安全事件和泄密事件的主要途径,国家对网络与信息安全工作高度重视,曾多次发文提出严格要求,相关部委也加大了检查频度与处罚力度。因此运营商急需加强对IT信息安全的建设,以防护敏感数据的泄露。

为了解决目前数据安全管控存在的问题,本文结合某电信运营商的实际案例,提出基于云计算技术的数据安全管控实现方案。

2 现状分析

由于前期安全建设相对滞后于系统建设,某电信运营商在数据安全管控方面尚未形成较完备的IT安全保障体系,无法有效防范企业重要数据信息泄露,急需进行IT信息安全方面的建设。对照集团安全标准,某电信运营商在数据安全管控方面存在以下问题:

(1)缺乏统一有效的专有加密手段:由于各类应用系统的存储和传输都是明文方式,因此在传输过程中很容易发生信息泄露或被截获,即使部分应用采用加密技术,如后台数据运用MD5(消息摘要算法第五版),但是无法形成统一的标准,为信息的开放和融合带来障碍;

(2)无法控制敏感数据不泄露:企业经营分析的敏感数据可能从客服系统、Web、OLAP(联机分析处理)、即席查询、开发测试、运维等多个环节泄露,OA系统的保密公文也可能泄露,目前缺乏控制手段;

(3)缺乏跟踪追溯查询的手段:在没有特殊技术手段的情况下,很难通过日志审计发现异常或违规行为,发生数据泄露后,无法对泄露环节和责任人进行定位。

3 平台业务功能

3.1 设计目标

基于云计算技术建设数据安全管控平台,通过闭环审批、数字加密和PDF水印等技术,有效防范核心数据的泄露,保证核心数据只能看、不能下,能互传,需要下、领导批、加水印。

3.2 应用虚拟化

基于应用云技术将用户需要使用的应用软件或工具(包括B/S和C/S架构的应用)集中部署在应用服务器上,通过网关节点向不同用户或用户群其所需的应用,用户在客户端通过数据安全管控平台提供的远程IE浏览器访问其所需要的应用,且不影响用户的正常使用。此外,系统还支持节点服务器按业务负载实现应用的动态伸缩、按需分配,从而降低能耗,达到节能减排的效果。用户登录访问过程如图1所示:

图1 用户访问登录过程

3.3 用户集中管理

系统基于“主从账号”机制实现用户的集中管理和单点登录功能。主账号是用户登录数据安全管控平台的账号。系统的各项安全策略设置、用户的操作审计记录等均基于该账号实现,该账户需进行身份的实名认证;从账号是用户登录各业务系统的原始账号,每个从账号需根据各用户的实名身份与主账号进行自动关联。

系统提供用户主账号的生命周期管理功能,并支持对用户的属性(临时用户、周期性用户、永久用户)进行灵活设置。

3.4 权限管理

(1)角色管理

系统基于对角色的授权管理实现用户权限管理,并提供角色分配规则和操作检查规则。管理员可根据需要定义各种角色,并设置适当的访问权限和命令执行权限,用户再根据其职责和岗位被指派为不同的角色。整个访问控制过程被分成两个部分,即访问权限与角色相关联,角色与用户关联,从而实现用户与访问权限的逻辑分离。

(2)授权管理

授权管理分为四个级别:应用级授权、实体级授权、实体内授权和敏感数据授权。管理员通过配置管理程序,对用户的权限进行设置。不同权限的用户登录系统后,被授权使用的应用程序、访问的系统、允许运行的操作命令以及SQL语句都各不相同。

1)应用级授权管理:提供对用户可使用的应用资源,如UltraEdit、SecureCRT、PL/SQL等各种应用程序进行授权管理,可实现对某组用户可使用的应用程序进行限制。严格控制后台访问使用的工具,杜绝未经许可的、不安全的应用程序。

2)实体级授权管理:提供对用户可访问的系统资源,如主机、网络设备、数据库等进行授权管理,将某一主账号可使用的各种从账号可访问的资源(包含主机IP地址、从账号名、从账号密码)写入到相应的策略文件中,进而实现对用户可访问的系统资源进行控制。

3)实体内授权管理:提供用户对资源可采用的主机命令(Unix/Linux命令)以及数据库SQL语句进行管理。

4)数据下载授权管理:在不影响用户正常访问系统的情况下,通过敏感数据管理模块,系统可实现数据上传、下载的授权管理。用户上传和下载的文件全部进行存档、备份;下载的文件需通过PDF水印技术实现泄露数据的可追溯、可定位、可审计。

3.5 私有文件夹

系统针对每个用户的主账号提供相应的私有文件夹功能。私有文件夹具备以下特点:

(1)每个主账号只能访问自己的私有文件夹,禁止互相访问;

(2)主账号在数据安全管控平台的操作数据将保存在私有文件夹中;

(3)当主账号需要对某文件进行下载时,该文件将被同步至专有的文档服务器中,用户需要在文档服务器中进行下载;

(4)数据安全管控平台需针对所有文件的上传、下载进行审计;

(5)数据安全管控平台需提供针对所有文件上传、下载审计的模糊搜索和报表功能;

(6)下载时需采用加密机制保证数据的安全。

3.6 文件传递和流转

数据安全管控平台支持在私有文件夹中进行文件的相互传递和流转功能。在私有文件夹中,不需要审批即可进行文件的相互传递和流转,但被传递和流转的文件内容将被审计记录。当用户需要将自己私有文件夹中的某个文件传递或流转给其它用户时,只需点击文件传递或流转申请即可进行文件的传递或流转。

当系统接收到文件传递或流转申请的请求后,管理服务器将需传递或流转的文件以及相关的审计信息直接传递至文档服务器的其他用户的权限目录下,同时将该文件以及该文件的审计信息备份到文档操作备份服务器上。

3.7 PDF水印

为保证用户下载的文件安全,管理员可对某些账号或某些文件设置导出文件添加PDF水印功能,相关处理流程如下:

(1)管理员可定义数据安全策略,包括纳入控制的主账号列表、只允许通过PDF形式导出文件的列表。PDF的设置权限需包括是否允许导出(包括打印)、是否需添加水印(水印内容为下载用户的姓名、工号等实名信息)、是否允许被复制等;

(2)用户选择需导出的文件,申请下载,系统将提示用户将文档导出为PDF格式;

(3)用户启动PDF导出工具,选择文档进行导出,导出后的文件将显示为PDF格式,且已进行安全设置;

(4)用户下载申请通过后,成功下载带水印的PDF文档。

3.8 虚拟工作区

在私有文件夹中,系统支持用户使用远程的Word、Excel、PPT、计算器等常用办公软件对文件进行编辑、修改等操作。所有数据均保存在数据安全管控平台的私有文件夹中,不允许保存在本机硬盘。如需保存在本机硬盘,必须进行下载审批并添加相应的水印。

3.9 公共文件共享存储区

系统支持建立公共文件共享存储区,所有用户从OA系统下载的文件均保存在后台的公共文件共享存储区内(且相同文件只能保存一份),并在用户私有文件夹中保留该文件的映射。如用户需要对其下载的文件进行编辑时,系统将该文件复制一份并保存在用户的私有文件夹中;如用户仅仅是对下载的文件进行查看操作,系统将该文件复制一份并暂存在用户的私有文件夹中,当用户查看结束后,系统应从用户的私有文件夹中删除该文件,并继续在该用户的私有文件夹中保留该文件的映射;如用户需要删除其存储在公共文件共享存储区内的文件时,系统仅仅删除该用户私有文件内的文件映射。

同时,系统还具备定期清理公共文件共享存储区历史文件的功能。历史文件的判定准则为:在公共文件共享存储区内保存了一定时间(该时间要求可设定),同时在所有用户的私有文件中不存在该文件的映射,即可判定为历史文件。

3.10 审批与审计

数据安全管控平台可对文件的上传、下载等操作行为进行审批和审计。如某用户因业务需要需下载某些敏感数据,系统将根据相关的安全策略对数据的下载进行审批、审计,同时通过短信、邮件等方式通知相关负责人某员工正在下载某核心资料,最终形成闭环审批。同时也可将某用户设置为无需审批权限,即该用户可直接下载、上传敏感资料,无需领导的审批,但其下载、上传的文件和操作过程必须存档备份,以便事后查询。电子审批流程如图2所示。

数据安全管控平台的文件审计信息是事后分析的依据。审计数据对数据安全管控平台的用户登录、文件操作过程等信息进行记录。此外,系统还提供相应的报表统计分析功能。

3.11 与业务系统的接口

OA、经营分析等业务系统将相关账号信息(包括账号ID、账号密码、关联角色列表等)通过数据同步接口传递给数据安全管控平台。同时,数据安全管控平台通过身份实名信息将主账号与各业务系统原有账号信息进行关联,用户通过主账号登录数据安全管控平台的登录门户,然后由数据安全管控平台远程单点登录OA、经营分析等业务系统。

4 平台实施方案

数据安全管控平台对OA、经营分析等业务系统的改造较大,并且会改变用户的使用习惯,因此建议分步实施,保证系统的平滑过渡。

(1)需求梳理:对OA、经营分析等业务系统的使用现状进行调研,需要加强与业务系统厂商的协调沟通,双方协商接口方案。

(2)平台集成:将业务系统的组织结构、账号属性、角色名称在数据安全管控平台上进行统一,并收集同步业务系统的所有账号。

(3)试点测试:选择OA系统的某一本地网进行小范围的试点,将这些用户先集成到数据安全管控平台中进行管理,用户只能登录数据安全管控平台再访问OA系统。

(4)应用封堵:把数据安全管控平台的使用范围推广到全公司的OA、经营分析等业务系统,把业务系统的直接访问入口封死,所有用户只能通过数据安全管控平台访问。这一阶段需要解决用户并发量大对平台的影响,并需继续引导用户习惯新的访问方式。

5 结束语

基于云计算技术的数据安全管控平台上线后,大大加强了某电信运营商IT安全的防护能力,并形成较为完备的IT安全保障体系,有效防范企业重要数据信息泄露,保证了企业的正常运行和安全生产。此外,X86服务器虚拟化技术的运用也在一定程度上达到节能减排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杨旭. 基于云计算的数据安全性研究[J]. 移动通信, 2013(9): 69-72.

[2] 刘富春,高雪平. 云计算——电信业发展的一把双刃剑[J]. 移动通信, 2009(21): 58-61.

[3] 冯登国,张敏,张妍,等. 云计算安全研究[J]. 软件学报, 2011(1).

[4] 郭辰. 如何化解云计算的潜在风险[J]. 信息安全与技术, 2012(3).

[5] 李玮. 云计算安全问题研究与探讨[J]. 电信工程技术与标准化, 2012(4).

作者简介

周宇:工程师,学士,现任职于华信邮电咨询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主要从事数据通信咨询及设计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