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实验室管理计划范文

时间:2023-12-01 17:44:0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生物实验室管理计划,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生物实验室管理计划

篇1

关键词:实验室;安全管理;化学品

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的职能是通过对工作场所职业危害因素的识别、检测与鉴定掌握其性质、强度及时空分布情况,为预防控制职业病、保障劳动者健康提供基础数据和科学依据。实验室在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无论是评价检测、日常检测还是事故检测都离不开以实验室为主的检测,实验室为展开职业卫生技术服务工作提供础数据和科学依据,是展开职业卫生技术服务工作的核心后盾。但是实验室内种类繁多的化学品性质各异、易燃易爆、腐蚀剧毒、一物多危、相互增危、有毒有危、情况复杂使实验室安全问题面临威胁。因此,规范化学品的贮存、使用、废弃及处理,重视实验室化学品安全管理 ,保障实验者的人身安全、实验室财产安全在当前显得尤为重要。

一、危险化学品分类

实验室常见危险化学品包括爆炸品;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易燃液体;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有和腐蚀品等。

二、化学品的储存

化学品应有独立储存室并要远离火源,室内配备灭火器、窗帘、温湿度计和通风等设备,有条件的可配备空调,保持室内干燥、洁净、通风、避光。根据实验室化学品清单编制实验室化学药品安全数据说明书(MSDS),依据MSDS对化学品分区、分类甚至分库放置,不得与禁忌物料混合储存。

化学品必须入库(危险化学品的库存量应控制),由专人保管,非化验人员不得进入存储室。常用普通化学品与危险化学品分开储存。常用普通化学品中无机物可按酸、碱、盐分类,盐类中可按周期表金属元素顺序排列例如钾盐、钠盐等,有机物可按官能团分类,如烃、醇、酚、酮、酸等。

危险化学品应设专柜分类储存,可按隔离储存、隔开储存、分离储存等方式进行储存。易燃易爆试剂应存放于通风良好温度低30°C并应隔绝火、热、电源的房间内,并应远离氧化剂、强酸、强碱等,同时室内不能存放易燃物。强氧化剂与强还原剂不能混放,有要与酸性腐蚀品远离,酸性腐蚀品与碱性腐蚀品、金属粉末、卤素等远离,腐蚀性试剂宜放在塑料或搪瓷的盘或桶中,禁止磕碰、打击,谨防因瓶子破裂造成事故。若受储存空间限制可从上至下依次为:易燃品、碱性腐蚀品、酸性腐蚀品、氧化剂存于柜中。剧毒药品或试剂应存放于专门独立的柜中,任命双管理人员,领用需经审批,并实行双把门锁、双人保管、双人签字管理制度,对用剩的余量应立即退库保存,同时要求管理或使用人员应熟悉药性。

压缩气体存储于设计压力大于12MPa钢瓶中,常作为实验室的大型精密仪器检测的辅助设备。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实验室中常见的有乙炔、氩气、氮气等压缩气。可燃性气体气瓶应单独存放于实验室外房间装有报警装置的气瓶柜内,房间内需通风、阴凉、干燥、远离火、热源,并在房间外有醒目标志。对于不能燃烧的气体应注意远离明火、高温,防止因高温使气瓶内压力升高而发生爆炸。

对存放的危险化学药品要定期检查,并做好检查记录,防止因为物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造成事故发生。

三、化学品的安全使用

试剂库应有详细的出入库、领用登记记录,各种易燃、易爆、剧毒和腐蚀性的试剂品应根据需要领取最少量。实验人员应熟悉所要使用的化学危险物品的名称、性质、使用方法及其剂量。危险化学品可通过呼吸道、皮肤和消化道3条途径侵入人体,使用前要制订实验方案及其应急防范措施,防止发生事故。

取用KCN、HgCl2等剧毒药品时必须严格做好个人防护,操作完毕立即洗手,用过的废物、废液切忌乱扔、乱倒,按指定方法回收或加以处理。

取用浓酸、浓碱及其他具腐蚀性药品时尽可能戴上防护眼镜和戴手套。有毒气体、强腐蚀性气体、易挥发性酸气或液体的操作,必须在通风柜内进行,并且不可同时在通风柜内使用有机物和酸类,避免发生爆炸事故。

无标签或标签无法辨认的试剂都要当成危险物品重新鉴别后小心处理,不可随便乱扔,以免引起严重后果。此外,要注意化学试剂的存放期限,一些试剂在存放过程中会逐渐变质甚至形成危害物。

四、意外事故应急预案

实验室内的易燃易爆品都有可能引起火灾,一旦发生灾情,切莫惊慌失措,立即熄灭附近所有火源、切断电源,移走易燃品,疏散人员,视火势情况是否报警。根据起火原因选择合适的灭火器材进行灭火。一般起火可用水、泡沫灭火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电器着火可用防火布、干粉、砂土等灭火,不可用水、泡沫灭火器灭火,以免引起触电。有机溶剂着火时,切勿用水灭火,因为大多数有机溶剂不溶于水且比水轻,用水灭火时有机溶剂会浮在水上面,反而扩大火场。活泼金属钠、钾、铝、镁等引起的着火只能用砂土、干粉灭火器,不可使用水、二氧化碳灭火器、泡沫灭火器。若衣服着火,切勿慌张奔跑,可用灭火毯等包裹着火处使火熄灭,或可就地卧倒打滚,达到灭火作用。

实验室所用有也较多,若吸入刺激性或有毒气体时,应立即到室外呼吸新鲜空气,可吸入少量酒精和乙醚的混合蒸汽解毒。若是金属中毒,汞、砷急性中毒时,立即用炭粉或石灰水洗胃,再喝2%的硫代硫酸钠溶液,并喝鸡蛋清、牛奶解毒,使其呕吐后送医院治疗;

强酸、强碱等都具有腐蚀性,受强酸(碱)腐蚀时,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再用饱和碳酸钠或稀氨水冲洗(3%~5%醋酸或饱和硼酸溶液冲洗),切忌不冲水即冲洗稀弱碱或稀弱酸,因酸碱中和会放出大量的热造成二次伤害。

五、废弃化学品的处理

在检测工作中经常会产生有毒有害的废液、废渣以及废气,直接排出会污染周围的空气和水源,造成环境污染,甚至发生爆炸事故,威胁人们的生命安全。因此,实验室的“三废”问题应严格按要求处理。实验室内可备多个废液回收桶,分别收集含无机物废液、重金属废液、卤素有机物废液、一般有机物废液,剧毒废液应单独回收。

无机酸类可将废液慢慢到入过量的含碳酸钠或氢氧化钙的水中,中和(pH=6~9)后用大量水冲洗。无机碱类用6mol/L盐酸水溶液中和(pH=6~9),大量水冲洗。含氰废液加碱调pH>10后加入漂白粉使CN-氧化成氰酸盐,进一步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氮气。含重金属废液加入碱液或硫化钠使之变成难溶的氢氧化物或硫化物沉淀,经过滤分离后处理。有机废液集中后,能被氧化分解的加碱和氧化剂处理;难氧化有价值的可加活性炭吸附,然后进行解吸分离回收利用,普通的可燃烧处理。对于少量毒性小气体可通过通风设备(通风橱或通风管道)经稀释后排至室外,而对于毒性大的气体可用吸附、催化、吸收、氧化或分解等方法处理后排放。实验室产生的废渣按可回收利用的物质和不可回收利用的物质分开收集于特定容器中,对于可燃烧的物质,我们可以焚烧,堆肥,填埋等,必要时交环保部门处理。

六、结论

针对实验室化学品的特性,对操作过程可能产生的安全问题,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制定适合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的化学品安全管理制度,确保化学品的危险度最低,实现实验室在人员与设备、物料、环境和谐的环境下运作。只有建立科学、规范的化学品安全管理制度才能保障实验室人员、财产的安全,才能保障实验室正常、高效地运转,促使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在预防控制职业病、保障劳动者健康方面发挥更好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周永刚;沈毕忠;实验室中的化学品安全管理[J];医学影像与检验;2010;23(11)。

[2] 李越敏;张志恒;郝晓颖;等.化学危险药品管理与实验室安全措施[J];化学教育;200;(4)。

[3] 冯华杰;苏丽;庞书南;梁毅;黄海民;孙振范;等.化学实验室突发事故的研究与对策[J];广东化工;2012;12(39)。

篇2

[关键词]孵化器;生物制药产业;产业技术创新;云南省

[DOI]10.13939/ki.zgsc.2016.24.053

目前,生物制药产业在飞速发展的过程中同样面临着技术创新能力需要不断提升,技术创新模式严重滞后于产业发展的窘境。本文在借鉴国内外相关产业技术创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生物制药产业自身发展特点,提出了符合云南省情的生物制药产业技术创新管理模式,以期为其他各省市地区的产业技术创新管理模式的选择提供有益启示。

1 基于科技企业孵化器的技术创新管理模式分析

孵化器于20世纪50年代首先出现在美国,是一种通过向专门经过挑选入驻特定区域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包括物理空间、基础设施以及相关专业化服务支持的介于市场与企业之间的高技术创业服务中心。[1]目前,我国科技企业孵化器在形式上形成了包括政府主导的综合性创业中心、大学科技园、留学人员创业园以及围绕某一特定领域,针对特定服务对象,培育和发展具有某种技术优势的专业技术企业孵化器四种类型。

基于科技企业孵化器的技术创新管理模式是在产学研合作创新模式的基础上,基于政府、大学和科研机构与高技术企业等创新主体各自所拥有的创新资源集聚到某个特定的区域,并以合同契约的方式聚合到一起共同组成的特殊技术创新联盟组织。[2]从技术的基础研发阶段到技术成果的商品化阶段,整个技术创新的过程都会受到上述六个驱动因素的影响和作用。该技术创新管理模式的核心是为生物制药产业从基础研发、生产制造到市场销售整个新药研发过程提供一个全方位创新环境的保障。基于科技企业孵化器的技术创新管理模式[3]如图1所示。

2 基于科技企业孵化器的云南生物制药产业技术创新管理模式分析

2.1 云南生物制药产业技术创新管理模式可行性分析

云南生物制药产业技术创新管理模式的选择,要从本省生物制药产业的具体发展现状出发,既要看到生物制药产业发展的优势,也要看到存在的不足,形成符合省情的具有自己特色的模式。

2.1.1 龙头企业缺乏,创新能力亟待提高

2010―2012年,云南生物医药产业保持了年均25%以上的高速增长,其中,生物医药工业总产值2011年和2012年连续两年达到了29%以上的高位增长。2013年生物医药产业工业总产值达到338亿元,云南生物产业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的贡献率已经达到60%以上。[4]然而,生物制药产业技术创新体系中各个创新主体仍旧是条块分割,各自为政。企业之间沟通协作少,资源共享、协同创新的发展氛围还未形成,导致低水平研究重复出现。

2.1.2 投资主体日益多元化,投资体系渐趋完善

融资仍然是生物制药企业面临的一大挑战。云南省大多数生物制药企业仍然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技术落后,自主创新能力不足,没有自己的产品上市,一般主要依赖风险投资。近年来,云南风险资本市场逐渐成熟,风险投资机构、金融服务机构纷纷进入云南,给云南生物制药产业带来了新的契机。同时,生物制药企业之间也通过股权转让、技术转让等途径建立技术创新联盟,这也预示着云南多元化投资体系渐趋完善。

2.1.3 产业政策与技术创新战略促进产业技术创新能力提升

2012年1月云南省印发了《云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推动实施了《云南省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十二五”以来,生物制药产业被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首位产业进行培育和发展,生物制药领域的开发投资大幅增加。[5]技术创新是生物制药产业能够获得长期持续发展的原动力。为此,云南省积极推动产学研协同创新,把加强与国际、国内知名院校及科研机构的联系摆到提升创新能力的重要位置。

2.1.4 相关产业发展迅速,产业集聚效应凸显

目前,云南生物制药产业基地的相关园区格局已初步建成,形成了包括昆明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昆明高新区)、玉溪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文山三七产业园区、普洱工业园区四大生物产业核心区,产业“集聚效应”日益凸显。

2.2 云南生物制药产业技术创新管理模式

云南生物制药产业技术创新管理模式是以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美国硅谷为代表的集科研、生产、销售、流通、服务为一体的以政府为主导,科技企业孵化器为依托的园区经济发展模式。这种发展模式打破了传统的先建工厂后搞研发的模式,通过充分整合现有资源,共享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平台,推动产业集聚发展,同时有利于打造从上游原料的加工,产品研发到下游产品的生产、销售、流通的完整产业链。[6]“以平台促创新,以创新兴产业”的生物制药产业技术创新管理模式如图2所示。

创新驱动是云南生物制药产业获得发展的生命线。在整个生物制药产业发展过程当中,始终从科技创新、产业集聚、体制机制改革三个方面为产业创新基地的发展提档。科技企业孵化器是产业集聚最好的载体。从产业链的角度来看,产业创新基地承载着区域产业技术创新的系统组合与补充。为此,基地建立了“三大平台”,构建了“苗圃―孵化器―加速器”全产业链企业科技企业孵化器链条体系,形成了具有云南特色的生物制药产业技术创新管理模式。

2.2.1 产学研合作平台

为了解决好技术成果商品化的关键问题,产业创新基地与中科院昆明分院、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生物学研究所、云南省药物研究所、昆明植物研究所、昆明理工大学、云南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所合作,建设国际技术转移中心,组建产学研技术创新联盟,推进开放实验室建设,为产业创新基地的企业提供专业化服务。

2.2.2 孵化器催化平台

为了实现整个产业链的可持续发展,产业创新基地积极推动孵化器体系的建设,搭建苗圃载体和企业加速器,升级孵化器平台。针对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根据企业发展的具体情况,建立了项目孵化、企业孵化、规模孵化三种不同类型的孵化器,进一步延伸了孵化器链条,构建全产业链企业创新孵化器链条体系。实行“清单式服务”,带动中小企业以及孵化器发展的同时,提升产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促进整个产业链的发展。

2.2.3 科技金融创新平台

建设金融创新服务中心,打造线上应用模块,探索互联网金融模式,集聚有实力的金融服务机构入驻,吸引社会资金注入,成立产业投资母基金,拓宽投融资渠道,构建以企业公共信用数据库、金融服务机构信息数据库为基础的信用档案系统。云南生物制药产业科技企业孵化器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体制机制为保障,倾力搭建“三大平台”,在新药研发过程中,跟踪服务,依托技术、人才以及区位优势,为企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通过整合资源,延伸上下游产业链,推动整个产业的良性发展。

3 提升云南生物制药产业技术创新管理水平的对策与建议

3.1 提高龙头企业集聚效应,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云南现有的生物制药企业规模普遍偏小,创新能力不强,昆明高新区聚集了全省超过80%的规模以上的生物制药企业,但企业间没有形成较好的资源共享、协同创新的发展氛围,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和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足,导致低水平研究的投资重复,产品结构过于单一、趋同严重,竞争激烈。产业创新基地应以科技创新为龙头,营造良好的技术创新环境、完善产业创新基地中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功能,通过招商引资,吸引国内外科技研发企业、金融服务机构、高技术人才及科技服务业向产业创新基地聚集,形成产业规模,产生集聚效应和辐射效应,更有力的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3.2 拓宽融资渠道,加大新药研发投入

云南要将生物制药产业打造成为新的支柱产业,拓宽融资渠道,加大资金投入是关键。在产业创新基地设立的“科技金融创新平台”的基础上,还应该鼓励更多的企业借助金融杠杆,在资本市场中融资。研发投入方面,要制定相应的产业发展政策,对于重大科研项目,新药研发项目设立专项基金。

3.3 提高技术成果转化率,完善协同创新体系

技术成果转化率低的根本原因归根结底在于很多“技术成果”不是技术成果,或者技术成果不成熟,或者技术成果脱离了市场需求。云南省应该结合生物制药产业的技术力量,在产业发展过程中,一方面,坚持新药研制与仿制药相结合,完善相关的技术创新体制和机制,促进科技成果尽快商品化;另一方面,不仅要与大学和科研机构建立“产学研合作平台”,而且要与国内外先进的企业之间建立合作,引进先进的设备、技术、高技术人才,形成符合云南省情的技术创新联盟和技术研发团队。

参考文献:

[1]赵黎明,任凯,付春满.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孵化模式比较研究[J].中国科技论坛,2008(8):68-70,79.

[2]王黎明.论孵化器的目标、功能与发展制约因素[J].经济问题探索,2005(1):124-126.

[3]吴贵生,.技术创新管理[M].2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4]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高技术产业司,中国生物工程学会.中国生物产业发展报告2013[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4.

[5]云南省发展与改革委员会,云南省医药行业协会.云南省“十二五”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规划[Z].2010.

篇3

生物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开展好实验教学,是学好生物的前提条件。生物实验具备培养学生观察和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动脑,启迪思维,开发潜能的作用。在这学期中,生物实验坚持以发展为主题,以教学为中心,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围绕学校的整体工作,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开拓进取,不断推进实验室工作向前发展。本学期,在学校领导、各位生物老师的配合下,实验室工作开展的井然有序。

一、工作任务完成情况

本人在开学初就制订出生物实验计划,推动了本期实验教学有序、有计划的进行。

1、严格实验准备制度,演示实验三天前,分组实验一周前交实验通知单到实验室,准备好实验后,老师先预做实验,以此保证实验顺利地进行。实验中损坏的仪器严格依照教学仪器赔偿制度实施处罚。

2、做到购物有登记,帐目清楚,帐物卡三对应工作。教学仪器的借用严格按照教学仪器借用制度实行登记,如期归还,追还等。

3、对显微镜等教学精密仪器,做到了定期检修、除尘、防锈、保养等工作。对标本类实施了定期检查、防蛀等加以妥善管理。有害、有毒的药品实行了专柜存放。

4、对新的实验仪器的性能、使用、操作方法做了充分了解,能熟炼地操作使用。而且积极参与了学生实验操作的指导工作,进一步锻炼了自己的动手能力,更好地配合了实验老师的教学工作。

5、按时完成了本期的实验任务,做到了实验室整洁、卫生。在新的一年里,要更进一步加强学习,使自己的管理工作更上一个台阶。

二、实验室管理

1.购置仪器、药品要先行申请,由主管领导审阅后报校长室审批后再购置,入库要验收,同时填写入库清单。仪器原则不外借,若借出要由主管教导或校长同意后才能,并要及时追回。

2.加强安全制度。药品、仪器橱要上锁,沙桶要定期检查、补充。实验室经常通风换气,设备保持经常运转。

3.仪器、药品存放制度。做到分类存放,定橱定位。分组实验所用仪器药品一律应实验员发放,实验结束,及时清洗、整理、归放。

4.认真执行仪器保养,维修制度,并自制一些教具。仪器要做到常清点,常保养,常维修,保证抽查准确,随取随用。

5.实验室卫生工作。

定期对实验室进行卫生大扫除,平时做好实验室保洁工作,使其与实验室优美的环境融为一体。

三、实验教学

各任课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提前1-2天开出实验通知单,或在特殊情况下,提前通知实验员(但在实验后要及时补填实验通知单),实验员根据通知单充分准备好仪器、药品,做到准、净、齐和及时,确保实验一次成功。对有些实验,实验员应事先亲自试验,若有改进的实验或利用自制教具进行教学的,要向教师说明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确保万无一失。

对学生分组实验,任课教师必须在实验前把实验报告册发给学生进行预习准备,明确实验目的、要求和注意事项,在实验过程中实验员要协同教师随堂巡视,发现问题及时表解决。

实验结束,让学生填写好“学生实验情况登记”,对有报损的仪器还须填写“仪器报损登记表”,任课教师也要签上姓名和处理意见,然后有实验员签上处理意见后报上一级领导审批。

当然本人的工作还存在一些不足,所以还要不断地改进工作作风,深入书本,深入课堂,了解实验还需要什么材料,怎样解决。努力把我校的生物实验教学工作开展得更好。

六、建议

目前,我校各部门的档案、资料管理都已经告别了传统的模式,步入电子化时代,而生物实验室依然采用的是手写纸质档案,建议学校给生物实验室配备电脑一台,建设多媒体实验室一个,以改进我校实验教学和日常管理。

2016年度生物实验室工作总结二:

生物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开展好实验教学,是学好行生物的前提条件。生物实验具备培养学生观察和动手能力的功能,更有培养学生动脑、启迪思维、开发潜能的作用。在这学期中,生物实验室坚持以发展为主题,以教学为中心,以提高教学质量为重点,紧紧围绕学校的整体工作,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开拓进取,不断推进实验室工作向前发展。本学期,在各位生物教师的配合下,各项实验开展的井然有序。

一、生物实验教学工作方面

期初,学习了《学校实验室工作规程》,规范实验室建设,在开学初就制订出生物实验计划,督促各年级生物老师制出了本期该年级的实验计划。由此推动了本年实验教学有序的有计划的进行。

严格实验准备制度,各任课教师要根据实验计划,演示实验三天前,分组实验一周前交实验通知单到实验室,本人根据通知单充分准备好仪器、药品,做到准、净、齐和及时,确保实验一次成功。对有些实验,实验教师还事先亲自试验,若有改进的实验或利用自制教具进行教学的,及时向教师说明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确保万无一失。实验中对有损坏的仪器器严格依照教学仪器赔偿制度实施处罚。实验完毕时,让授课教师及时如实填写实验记录单。保质保量地完成教学工作,并积极配合生物兴趣小组开展活动,积极参与教师的研究性教学,努力提高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和参与性。本学期还配合教务处顺利完成初二的实验会考工作。

二、实验室的管理方面

对生物实验室药品与仪器的领用、归还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办法,并始终很好地实施。对药品的保质、仪器的维护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避免了药品的不必要浪费及仪器的损坏。

加强日常对药品、仪器的保养、维护工作,延长其寿命,为学校成本开支的节约作出了自己的一分力。如对显微镜、解剖器等教学精密仪器,做到了定期检修、除尘、防锈、保养等工作。对标本类实施了定期检查、防蛀等加以妥善管理。对易燃、易爆,有毒的化学药品进行独立存放,实行双人双锁,对其使用进行严格的控制,并做严格登记,切实保证此类药品的安全使用。

做到购物有登记,帐目清楚,帐物卡三对应工作。教学仪器的借用严格按照教学仪器借用制度实行登记,如期归还,追还等。对新的实验仪器的性能、使用、操作方法做了充分了解,能熟炼地操作使用。而且积极参与了学生实验操作的指导工作,进一步锻炼了自己的动手能力,更好地配合了实验老师的教学工作。

对玻璃器皿、玻片标本的破损给予相应的赔偿,对生物仪器设备的损坏及时报废,并登记在册,在一学年结束之际,及时向总务处提交报损、报废记录单,同时申请购买缺少的生物仪器和所需的化学药品,以确保下学年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

认真做好实验室的水电管理工作和防火、防毒工作,及时排除安全隐患,同时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把实验室的安全工作落实到实处。

定期对生物实验室进行卫生大扫除,平时做好实验室保洁工作,使其与学校优美的环境融为一体。

当然我们在工作中也存在一些不足,所以我们还要不断地改进工作作风,深入书本、深入课堂,了解实验还需要什么,还缺什么,怎样解决。努力把我校的实验教学工作搞的更好。

2016年度生物实验室工作总结三:

生物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开展好实验教学,是学好生物的前提条件。生物实验具备培养学生观察和动手能力的功能,更有培养学生动脑、启迪思维、开发潜能的作用。在这学期中,生物实验室坚持以发展为主题,以教学为中心,以提高教学质量为重点,紧紧围绕学校的整体工作,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开拓进取,不断推进实验室工作向前发展。本学期,在各位生物教师的配合下,各项实验开展的井然有序。

一、认真学习、不断提高

年初,我们学习了《学校实验室工作规程》,规范实验室建设,修订了实验室各项制度。制定了本年度工作计划和学期工作计划,使工作有的放矢。

同时,也不断加强业务学习,在本学期内,继续学习《中学生物实验教学》对照自己的的不足之处,加强补习,对能够利用实验室完成的实验内容尽量做到熟练掌握。

在本学期四月份间,参加在济南举行的全国实验老师实验技能及实验器材培训,历时四天,聆听教育部研究人员对新时期实验教学的发展方向及新要求的指导意见,对下一步实验教学在教学中如何开展有了较为充分的认识,同时也对实验器材的发展与应用有了较为崭新的认识。

二、以教学为中心,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的,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实践教学任务量很大,在人员少,设备少的情况下,充分利用现有设备和人才资源,保证了实践教学的顺利进行。本年度继续实行“演示实验分组化”的策略,增加学生的动手机会,锻炼学生的操作能力,使学生在实践中得到锻炼;并且强化了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辅助作用,使一些抽象的实验形象化,模糊的现象清晰化,微观实验得到宏观演示,解决了许多以前无法克服的难题,增强了学生的各种能力。

在开学初就制订出生物实验计划,督促各年级生物老师制出了本期该年级的实验计划。由此推动了本期实验教学有序的有计划的进行。

严格实验准备制度,演示实验三天前,分组实验一周前交实验通知单到实验室,准备好实验后,老师先预做实验,以此保证实验顺利地进行。

三、加强仪器设备管理,充分发挥设备的利用率,完好率。

做到购物有登记,帐目清楚,帐物卡三对应工作。教学仪器的借用严格按照教学仪器借用制度实行登记,如期归还,追还等。

对显微镜、解剖器等教学精密仪器,做到了定期检修、除尘、防锈、保养等工作。对标本类实施了定期检查、防蛀等加以妥善管理。有害、有毒的药品实行了专柜存放。

实验中损坏的仪器严格依照教学仪器赔偿制度实施处罚

2008年度,我们在设备管理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更新了一部分设备,设备的利用率达到100%,完好率达到100%,维护维修设备,为单位节约了大量资金。固定资产管理进行科学管理。自本年度实行微机管理,建立了仪器管理平台,各种计划、管理规定、仪器室布局、仪器药品规格等都可以通过局域网直接查到,极大地方便了各科教师准备和设计实验。

五、加强仪器室安全管理。

按照上级规定,加强仪器管理力度,有毒药品、危险品分类存放,并安装了红外线自控报警器,全天对药品、器材进行监控,以保证安全。

篇4

今年,实验人员认真学习了《山西省中学理科教学仪器设备配备目录》和《山西省中小学标准化实验室建设标准》,认真做好实验室的日常管理工作,制订好实验室工作规划和实验教学计划,制订好仪器设备和药品的订购工作,确保实验的正常进行,认真准备好每一个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确保实验开设率达100%,认真管理好每一件仪器和设备,努力提高仪器设备的利用率,认真做好实验室的清洁卫生工作,确保师生有一个良好的实验环境,认真收集和整理实验室资料,把实验室工作推向了一个新水平。

二、服务教学,加强管理,钻研业务,不断创新

以教学为中心,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的,加强实验教学环节。今年,我们在实验教室少的情况下,充分利用现有设备和资源,保证了实验教学的顺利进行,参与实验教学,不断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使实验室管理步入了科学化、现代化、信息化管理的轨道。

要生存,要发展,就要不断创新。为此,我们十分注重自身素质和业务能力的提高,平时加强对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和研究,积极自制教具。并吸取外校实验工作的优点不断提高自身水平,保证了实验室的稳步发展。

三、紧跟时展,参与学校建设

为了学校实验室使用、管理更加规范,积极参与学校实验室的设计,从总体规划到水电布局、实验室的布局等都提供了很多有价值的方案并被采纳,尽早保证实验的顺利开展。并一直在思考我校实验室在哪些方面搞特色,是否可行,如何实施等问题

四、存在的不足

1、创新意识不高,跟不上形势的发展,科研能力有待提高。

2、随着实验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现有实验室已很难满足教学的需要,未来的实验室如何管理,合理、充分的使用是我们深思的问题,也是需要学习与探索的过程。

中学2016年生物实验室工作总结二: 一、据学校和市教研室工作要求,教材内容,收集任课教师的实验计划,分别制定了化学和生物的实验教学计划。

二、根据教学内容,仪器药品损耗情况,申购和添置了化学仪器和生物仪器。

三、与任课教师共同熟悉新增仪器性能、用途、使用方法,做好日常保养和维修工作,本学年重点对生物显微镜进行保养、维修,请宁波光学仪器厂师傅上门调试,并将全部目镜和物镜送厂部檫洗。

四、做好仪器入库、造册、登记、使用、收回等各项工作,做到凭证与总帐相符,凭证与明细帐相符,帐物相符。建立学生仪器损坏赔偿和教师仪器报损制度,完成一学年一次的仪器药品报损与清理工作,填写减少凭证,由学校领导审查,并反映在总帐和明细帐上。

五、根据要求开出有关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

⑴学生实验:化学 第一学期 初三 个

第二学期 初三 个

生物 第一学期 初一 个

第二学期 初一 个

⑵根据中考实验考查要求,利用双休日,课余等时间理化生实验室开放,让初三学生自愿进行实验操作复习,自然教师面对面进行辅导,其中生化实验复习了O2制取和性质、粗盐精制、CO2的制取和性质、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

六、实验员协助任课教师做好演示实验和分组学生实验的准备工作。

七、做好实验室防火、防盗、防潮、防尘、防腐工作,除日常清洁除尘工作外,本学年初在仪器药品室调换了生石灰,安放于橱内或橱下,减小室内潮湿程度,在生物实验室有关柜子经常调换卫生丸,减少标本虫蛀。

八、按照派出所要求,做好剧毒药品保管工作,建立领取、使用、登记制度,无事故发生。设有危险药品专柜,专人保管,共同取用,登记使用。

中学2016年生物实验室工作总结三: 生物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开展好实验教学,是学好生物的前提条件。生物实验具备培养学生观察和动手能力的功能,更有培养学生动脑、启迪思维、开发潜能的作用。在这学期中,生物实验室坚持以发展为主题,以教学为中心,以提高教学质量为重点,紧紧围绕学校的整体工作,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开拓进取,不断推进实验室工作向前发展。本学期,在各位生物教师的配合下,各项实验开展的井然有序。

一、认真学习、不断提高

年初,我们学习了《学校实验室工作规程》,规范实验室建设,修订了实验室各项制度。制定了本年度工作计划和学期工作计划,使工作有的放矢。

同时,也不断加强业务学习,在本学期内,继续学习《中学生物实验教学》对照自己的的不足之处,加强补习,对能够利用实验室完成的实验内容尽量做到熟练掌握。

在本学期四月份间,参加在济南举行的全国实验老师实验技能及实验器材培训,历时四天,聆听教育部研究人员对新时期实验教学的发展方向及新要求的指导意见,对下一步实验教学在教学中如何开展有了较为充分的认识,同时也对实验器材的发展与应用有了较为崭新的认识。

二、以教学为中心,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的,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实践教学任务量很大,在人员少,设备少的情况下,充分利用现有设备和人才资源,保证了实践教学的顺利进行。本年度继续实行“演示实验分组化”的策略,增加学生的动手机会,锻炼学生的操作能力,使学生在实践中得到锻炼;并且强化了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辅助作用,使一些抽象的实验形象化,模糊的现象清晰化,微观实验得到宏观演示,解决了许多以前无法克服的难题,增强了学生的各种能力。

在开学初就制订出生物实验计划,督促各年级生物老师制出了本期该年级的实验计划。由此推动了本期实验教学有序的有计划的进行。

严格实验准备制度,演示实验三天前,分组实验一周前交实验通知单到实验室,准备好实验后,老师先预做实验,以此保证实验顺利地进行。

三、加强仪器设备管理,充分发挥设备的利用率,完好率。

做到购物有登记,帐目清楚,帐物卡三对应工作。教学仪器的借用严格按照教学仪器借用制度实行登记,如期归还,追还等。

对显微镜、解剖器等教学精密仪器,做到了定期检修、除尘、防锈、保养等工作。对标本类实施了定期检查、防蛀等加以妥善管理。有害、有毒的药品实行了专柜存放。

实验中损坏的仪器严格依照教学仪器赔偿制度实施处罚

2008年度,我们在设备管理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更新了一部分设备,设备的利用率达到100%,完好率达到100%,维护维修设备,为单位节约了大量资金。固定资产管理进行科学管理。自本年度实行微机管理,建立了仪器管理平台,各种计划、管理规定、仪器室布局、仪器药品规格等都可以通过局域网直接查到,极大地方便了各科教师准备和设计实验。

五、加强仪器室安全管理。

按照上级规定,加强仪器管理力度,有毒药品、危险品分类存放,并安装了红外线自控报警器,全天对药品、器材进行监控,以保证安全。

篇5

【关键词】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

临床实验室除了满足质量和能力要求外,还要符合生物安全要求。临床实验室的生物安全体系由实验室的管理、人员、环境、设备、供应品、方法等要素构成,它们之间相对独立,又相互关联或相互依存,其目的是为了确保人员安全、样本安全和社会安全。《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1]根据病原微生物对人或环境的危害程度,将微生物检测实验室分为Ⅳ个级别的生物安全实验室。而我们基层医院实验室面对未知疾病的标本,则无法预先判断标本中所带的致病微生物的高危程度,更难确定哪种类型的检测应该在哪级微生物安全实验室中进行。因此,基层医院实验室的设施、建设、设备、操作规范等必须达到二级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的标准,以防备病原微生物的危害。目前,基层医院实验室存在布局不合理、消毒设备落后、工作人员生物安全意识淡薄、生物安全制度落实不到位等现象,笔者经过多方面了解,结合本室情况,浅淡基层医院实验室生物安全主要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对策。

1 主要存在的问题[2]

1.1 实验室的设施和设备不符合要求,如实验室的布局不合理,结构老化,废水排放不符合环境保护要求,生物安全柜的安装不达到要求。

1.2 生物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或制度缺乏操作性,难以落实。

1.3 实验人员配制及培训不足,生物安全知识缺乏,安全意识淡漠、操作不规范。

1.4 缺少实验活动危险度评估和应急体系与预案。

1.5 生物安全管理力度不够,领导层更多的重视质量管理、经济管理、信息管理,相对忽视了生物安全管理。

1.6 医疗废物的处理不够规范。

2 解决问题的对策

2.1 实验室在选址和建筑物间距虽没有特殊要求,也不要求有单独的建筑物,但还是强调要与办公用房的其他公共用房隔离,尽量自成一区或设在建筑物的一端,远离公共活动场所。对功能接近的实验室最好集中布局,尽可能减少对其他区域的影响。实验室的内部布局一般分为清洁区和污染区,必要时应增加半污染区。若为负压实验室,最好在污染区和清洁区之间考虑增设缓冲区,以保证实验室的压力梯度。一般实验室废水的排发的种类不同,采用不同的排水和消毒方式对废水进行无害性处理,才能对外排放。这就要求实验室必须设立独立的污水处理系统。实验室应备有生物安全柜,安装生物安全柜时,要考虑到房间的通风和排风,不会导致生物安全柜超出正常参数运行。生物安全柜应远离门、远离能打开的窗,远离行走区,远离其他可能引起风压混乱的设备,保证生物安全柜气流参数在有效范围内。确保实验室工作人员不与致病微生物接触[3]。

2.2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第三十一条规定:“实验室的设立单位负责实验室的生物安全管理。实验室的设立单位应当依照本条例的规定制定科学、严格的管理制度,并定期对有关生物安全规定的落实情况进行检查”。目前,对于一个单位的生物安全管理制度的认识并不完全统一,但是我们应该知道,形式只是为目的服务的,只要考虑到涵盖生物安全的一切要素,紧密联系单位实际,依法建章立制,设计科学、合理、可行、便于管理和使用的制度,达到保证安全的目的,不管其形式如何都是可以接受的。

2.3 “硬件、软件和操作者”是构成实验室生物安全的三要素,而其中人是核心要素。如果管理者和使用者的安全意识淡漠、操作不规范,多高级的设施也发挥不了作用,再好的制度也得不到落实。因此,有计划地开展人员培训以提高实验室相关人员的素质甚为重要。单位应当每年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培训,保证其掌握实验室技术规范、操作规程、生物安全防护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并进行考核,经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同时还应当对实验室工作人员进行健康监测,每年组织对其进行体检,并建立健康档案;必要时应当对实验室工作人员进行预防接种,保证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防止因操作意外感染而导致传染病的传播。

2.4 实验室设计建造之前应进行规范的危险度评估,在实验活动中实行实时评估,并在随后进行定期阶段性再评估。评估主要依据《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名录》[4]划分微生物危害程度以及相关背景资料,同时考虑实验室活动中可能涉及的传染或潜在传染因子与预防措施、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和经验等其他因素的基础上综合评价,它帮助实验室的设计者和操作者确定实验室的规模、设施和合理布局,评估职业性疾病风险,制定相应的操作程序与管理规程,采取相应安全防护措施、减少危险性事件的发生。生物安全实验室发生意外事件是难以完全避免的,因此在从事某项危险的实验活动之前,必须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制定实验室感染事故应急体系预案,并通过培训,定期演练,使所有的工作人员都熟知。

2.5 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力度不够,直接导致规章制度不完善,给生物安全带来重大隐患 。当地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在各自职责范围内负责实验室及其实验活动的生物安全工作,加大对基层医院的扶持和指导的力度。对基层医院要给予一定的经费,改善医院设施和实验室的环境。实验室的设立单位及其主管部门应负责实验室日常活动的管理,承担建立健全管理制度,检查、维护实验设施、设备,控制实验室感染的职责。

2.6 实验室应根据国家规定的要求建立实验器材和废弃物无害化处置工作程序。应遵循根据我国制定的《医疗废物管理条例》(2003),应当制定规章制度和应急方案;及时检查、督促、落实废弃物的管理工作,对本单位从事医疗废物收集、运送、贮存、处置等工作的人员和管理人员,进行相关法律和专业技术,安全防护以及紧急处理等知识培训,配备必要的防护用品,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必要时对有关人员进行免疫接种,防止其受到健康损害[5]。

加强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建立科学可行的管理制度,加大生物安全实验室的设施和设备的投入,提高检验人员生物安全的防护意识,采取安全有效的防护措施,规范实验室操作技术,做好应急体系与预案,持续不断地对具体过程进行评估、审核和改进,同进制定出更高的标准,确保工作人员身心健康,确保各个环节的完善,防止生物安全事故的发生。对基层实验室目前存在的生物安全问题,当地卫生主管部门、上级医院、上级专业技术人员都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保证基层医院实验室的生物安全,要靠大家共同努力 。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24号).2OO4.

[2] 王利平.基层医学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2,9(13):1672-1673

[3] 丛黎明.二级生物安全实验室建设与管理[M].浙江文艺出版社,2008.4:12-16

篇6

关键词:食品实验室 检验人员 环境设施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全为先,随着新《食品安全法》的实施,国家对食品安全的管理越来越严格,而作为检测食品是否安全的实验室在保障食品安全中起到的作用将愈发重要。除在实验室中检验食品的安全性外,还要检测食品的成分,所以必须要对食品实验室进行严格管理。通过对食品实验室的了解及操作,发现了食品实验室中存在着几个问题。

1 检验人员技术水平低

检验人员是食品检验实验室中最重要的要素,其直接决定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检验人员和技术管理人员应熟悉《食品安全法》及相关法律法规和相关食品安全标准、食品检验方法原理,掌握检验技能、标准操作程序、质量控制要求、实验室安全与防护知识、计量和数据处理知识等。目前,在食品实验室中检验人员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1 缺乏实践经验

很多实验室的检验人员,只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却缺少实践。例如,个人安全防护措施不到位――在进行有毒气体产生的实验时不戴防毒面具,不戴橡胶手套,直接用手接触化学试剂;安全设施不定期维护核查,如洗眼器、紧急喷淋、生物安全柜等;当操作台上酒精灯打翻时,很多检验人员不知正确的处理方式等。一旦发生实验事故,对检验人员造成的伤害将无法预测。

1.2 检测方法原理掌握不足

检验人员在培训时,只学习检验方法标准的操作步骤,而不培训原理,致使在检测中,检验人员只知道检验所该产生的现象,并不知道产生此现象的原理;在理化检测中,很多检验人员只知道提取操作步骤,不知道添加试剂的原因,也无法处理提取过程发生的异常实验现象。普通检验人员并不清楚检测过程的质量控制以及实验中的试剂空白、样品基质空白、加标回收等作用,判定原则不清楚、无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例如在食品微生物检测中不按照标准要求进行阴性、阳性对照进行检测[1]。

1.3 培训效果评价方式单一

检验人员在考核时,多采用口头或书面方式,很少使用操作考核、人员监督等行之有效的能力考核方式。操作考核即让检测人员进行实地操作,考察其真实的检测能力,是效果显著的评价方式。质量监督员应由实验室最高管理者授权或任命,由熟悉检测方法、程序、目的和结果评价的人员担任。监督人员数量足够且能保证每个检验人员都能被监督,该类人员的知识范畴应覆盖检测过程中的所有专业领域,如微生物领域中的微生物经典培养法检测、分子生物学检测等;理化领域中的常规理化、元素、农残、兽药、添加剂等[2]。人员监督的重点对象是在培人员、新上岗人员、转岗人员、质量控制实验出现不满意结果人员、发生客户投诉人员以及操作新标准或发生标准技术性变更的检测岗位人员。为实施充分的人员监督,可采取制定计划并按照计划实施的方式进行。

2 环境设施不满足要求

食品检验室中仪器设备使用不严格。微生物检测区域,培养基配置与洗刷灭菌区域混用;理化高温区域与前处理区域未隔离;常量分析与痕量分析设备混用;微生物检测中培养箱配备不正确(缺少恒温水浴培养箱);实验室中用于食品分析的设备与检测其它产品(饲料、化肥、化工产品等)的仪器混用;局部环境不满足要求;天平室只有温控设施,但无湿度控制措施;标物配制区域未隔离,无温控条件;无机前处理与有机前处理区域混淆等。

3 标准方法或实验方法变更要求不严

检测方法验证是指实验室首次使用一个标准方法或实验方法变更时,需提供证据证明该方法能正确使用。此过程由实验室技术负责人组织策划,该人员必须具备相关理论知识,并能做好检测方法培训与考核记录。对于食品微生物检测,在进行方法验证时,应尽可能采用自然污染或人为添加目标微生物的样品进行实验;对于食品理化检测,应以标准给出的方法性能指标为依据,用实验数据说明新方法满足了标准规定的检出限、回收率、精密度、校正曲线线性、测量不确定度等要求。不论微生物检测还是理化检测,最后的步骤都应以实际样品出具典型报告,证明检测方法,在能力验证或实验室比对证明正确时才能使用新标准。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R197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783(2014)01-0214-01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实验室是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一个主要的技术支持部门,承担临床检验,食品污染和有害因素风险检验、生活饮用水检验、传染病监测检验、以及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检验等任务。

所出具的结果是卫生执法,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处理的重要依据和支持,确定了质量管理控制的重要性。本文通过对影响基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实验室质量控制的环节和因素进行总结和分析,提高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实验室质量管理控制水平,促进实验室的健康发展。

1 材料与方法

依据《关于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的若干规定》(卫生部 40号令)、《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通用要求》(ISO/IEC17025:2005)[1]、《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中国国家认证认可监督委员会 2006)[2]、《食品检验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准则》(国家认监委 2010)[3]、《湖北省卫生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实施办法》[4]等要求,结合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的质量控制工作进行回顾性总结和分析。

2 结果

2.1 实验室人员[5] 实验室人员不足,人才匮乏。主要在三个方面:一、实验室人员的数量不足,二、实验室人员的学历普遍偏低,部分科室负责人学历为中专:三、实验室人员年龄和能级结构不合理,年龄明显出现断层,缺乏学科带头人。人员作为实验室核心,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应加强人员的培养和引进:一、对现有的实验室人员加强基础理论和新知识、标准知识学习,二、引进正规医学院校检验专业的毕业生,所选用的学生应较好的掌握英语,生物化学,环境生物学,医学检验,微生物检验,医学免疫学检验等。对引进的人员先进行专业的业务培训,经考核后持证上岗,明确职责。上岗应不定期接受继续医学教育,参加学术交流会、或短期到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进修学习。三、加强实验室人员的严谨,科学、务实、敬业奉献素质的培养。

2.2 实验室设备配置 先进优良的检测设备是实现检测工作的基本条件,。2004年的《省、地、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建设指导意见》,对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实验室应配备的仪器设备、应开展的检测项目进行了明确,作为衡量实验室检测能力标准被广泛应用。经过多年的发展,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实验室建设有了明显的进步。但是随着卫生事业改革,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职责和任务细化,检测服务能力明显不足。主要难点为:一、随着经济的发展,大量的作业场所、公共场所、生活住居环境有害因素检测,职业健康体检开展等,由于仪器设备的缺乏或落后,实验室具备开展的项目有限,达不到有关标准。二、医学检测技术的发展,高精密度和高准确度的设备已广泛应用,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由于种种原因,却没有配置,检测服务能力滞后。因此,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根据工作实际情况,合理配置有关仪器设备,以满足工作的需要。

2.3 真实运行的质量管理体系2007年一月国家实施了《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依此建立了比较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实验室由以往的检查审核而转变为全面的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但基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质量管理体系存在一些问题,管理体系运行中的不确定性,导致了执行力不足。主要难点为:一、质量管理部门职责不明,管理的力度有限。 二、质量管理体系中的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流于形式,使质量管理体系缺乏严肃性,真实性。 三、当检验标准或方法发生变化时,或检验设备仪器更新时, 未按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及时的修订体系文件。因此,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按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设立专门独立质量控制部门,加大质量管理监督力度。根据质量管理体系中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的规定及时进行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按照程序对不符合项进行纠正[6]。

2.4 规范的实验室环境设施建设2004年国家出台了《省、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建设指导意见》(卫办疾控【2004】108号)、及《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建设标准》(建标127-2009)等对实验室的规范建设有了具体规定,依此,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实验室建设有了极大的提高和改变。但国家没有出台具体功能实验室的建设标准,由于经济,地域的不同,即使是相同的功能实验室,所承担的具体职能不同,建设的标准也不一样。加上实验室建设投入多,技术含量高特点。目前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建设重要存在以下难题:一、实验室基础条件差,建设靠国家专项经费配置,地方财政配套资金投入不足,实验室建设保障机制不合理。二、缺乏功能实验室建设标准,导致实验室建设的不规范。 三、部分实验室的建设是在原有的实验室基础上进行的改造,布局和设计先天不足。四、随着疾控事业的发展,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能进一步的明确,特别是重大传染病检测,食品污染和有害因素风险检测等,要求建立相对高级的生物安全实验室。因此,在实验室环境设施建设上,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一方面争取政策支持和财政投入,开展实验室的建设工作。另一方面,科学规划,强化职能,精心设计和布局。再者,应以发展的观念建设实验室。

2.5 质量控制 质量控制应该是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质量管理的核心,较为全面的质量控制体系应包涵四个因素:一、计划和实施方案。二、计划和实施方案的落实。三、质量控制具体的方法和形式。四、质量控制监督与检查。在工作实际中质量控制出现以下几个难点:一、一般由实验室工作人员的制定质量控制计划和方案,由于专业的制约,对质量控制的关键环节理解不同。二、在质量控制计划和方案落实过程中。不同的专业人员在做同样的质量控制时,意见不一。三、质量控制的方法和形式单一,质量控制的效果和可信度不高。四、质量控制监督与检查缺乏及时性、有效性。因此,在制定年度的质量控制计划时, 从人员、仪器、材料与方法、样品与标准、作业指导书等方面制定计划和方案。在落实计划和方案,应严格按照标准执行。对不同的实验室应采用具体规定的质量控制方法和形式。并对质量控制工作进行监督与检查,总结分析,以提高实验室的质量控制水平和能力。

3 讨论

疾病预防控制系统实验室的质量控制工作是一个系统工作,随着卫生事业改革的进步,国家对疾病预防控制系统的职能进一步明确,加上社会对疾病预防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期望的提高,也要求疾病预防控制系统实验室搞好质量控制工作,确保检验结果的真确和客观,本文分析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实验室工作机构具体职责,探讨现阶段基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实验室质量控制的难点,采取有效措施。解决质量控制难点。认为人员、设备、运行的质量管理体系、规范的实验室环境建设及质量控制。这些是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实验室质量控制的主要环节和重要因素。把这些做好,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实验室质量控制的水平得到提高和发展。

参考文献

[1]《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通用要求》(ISO/IEC17025:2005).

[2]《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中国国家认证认可监督委员会 2006).

[3]《食品检验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准则》(国家认监委 2010).

[4]《湖北省卫生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实施办法》.

篇8

关键词:实验准备;生物化学;医学院校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36-0277-02

随着生命科学领域的快速发展,生物化学这门学科已经渗透医学的各个领域,生物化学课程已经成为医学院校的基础必修课[1]。生物化学实验教学可以培养学生敏锐细致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分析能力,是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医学人才的重要途径[2]。实验准备是实验教学的重要环节,同时也是实验教学顺利进行的前提条件,实验准备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实验教学的质量。由于生物化学是本校的基础必修课,临床医学、药学、检验学、预防医学、口腔医学、生物技术、护理学等专业均有涉及,因学生多,课时多,内容杂,实验准备工作尤其烦琐,实验技术人员任务更加繁重。作者在本校从事了多年的生物化学实验准备工作,下面从几个方面对医学院校生物化学的实验准备工作进行具体的阐述。

一、实验室的规范管理

实验室是实验教学的场所,实验室的管理是否完善直接影响到实验教学的效果,因此必须加强管理使实验室规范化。我院生物化学实验室主要有常规教学实验室与开放性实验室,如何加强管理使实验室规范化呢?常规教学实验室主要根据授课计划内容配套全部设施,包括上课所需要的冰箱、通风橱、紫外分光光度计、高速离心机、低速离心机、水浴锅、电泳仪以及PCR仪等。除此之外,还有实验基本的耗材例如试管架、玻璃试管、玻璃滴管、离心管、洗耳球、移液管、玻璃棒、EP管架等。开放性实验室则相当于一个小型研究场所,除了配置常规的基本设施外,还需配套一些比较昂贵的仪器、常规使用的试剂与耗材,以及实验准备过程中需要用到的仪器例如电子天平、微波炉等。除了上述用品外,每个实验室都需要及时补充试管刷、洗衣粉、扫帚、拖把、抹布等日杂耗材。为了实验课能顺利进行,实验技术人员上课前要检查清点,下课后要清理收拾并且监督学生做好卫生工作,日常工作中要查漏补缺,尤其要注意水电安全问题。实验室管理工作尽管烦琐,也必须引起重视,应加强管理使其规范化。下面举例说明实验室管理不规范的后果。假如上课需要使用水浴锅,而课前检查时未发现水浴锅没有水,那么上课过程中就会出现水浴锅干烧事件。常规教学实验室由于实验技术人员的努力极少可能出现这样的事件,而开放性实验室主要是学生课后使用,就更加要加强管理使实验室规范化,例如入室前培训、入室登记、实验结束后需经严查才能离场。

二、实验仪器管理

生物化学实验涉及到的大部分仪器如上所述,现在详细讲述如何规范管理仪器。(1)所有的仪器都要做好使用登记,具体包括使用时间、使用前与使用后仪器的状况、使用人姓名等;(2)部分开放性实验需要用到的仪器,例如高压灭菌锅,不允许学生单独操作,必须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操作;(3)学生上课过程中经常使用到的仪器,例如紫外分光光度计、水浴锅、离心机等必须按照实验室仪器操作步骤进行,带教教师要检查与监督;(4)仪器非人为损坏需要及时报修处理,不能影响后面的课程,人为损坏则需要赔偿损失;(5)实验技术人员要经常检查仪器的使用情况,尤其是开学与期末这两个时间段,开学后要检查所有仪器是否完好并且做好使用前处理,期末后要及时整理好仪器,例如水浴锅的清洗与排水,仪器电源是否都已关闭并且拔掉电源线等。

三、低值易耗品的请购与管理

生物化学实验课课时多,损耗大,因此每个学期都必须进行实验试剂与耗材的请购。低值易耗品的请购是每个学期末提前为下一学期做准备的。低值易耗品请购计划要严格把握请购量,既不能浪费也不能漏买。要做好低值易耗品请购工作,需要做到以下几点:(1)对下学期的实验内容熟悉,具体到每个实验内容,例如血糖测定实验需要哪些试剂与耗材;(2)对下学期做这个实验内容的学生人数有个大概的数量估计;(3)在不浪费的前提下多做一些预备,以防意外;(4)对库房存货做到心中有数,本学期剩余的试剂与耗材数量要清楚,预计下学期还需要请购多少比较合适等。

低值易耗品的请购需要经验,而管理方面则需要用心,主要需要做好出入库记录工作。对于耗材管理而言,要分门别类放置并且贴好标签,还要熟悉耗材的具置。而试剂的管理需要更加谨慎,例如酸碱腐蚀性试剂、有毒有害试剂、易燃易爆试剂等。要做好试剂管理工作,主要遵循如下几点原则:(1)试剂库房专人专管,责任到人,剧毒试剂要保险柜存放,两人以上保管;(2)试剂库房要远离明火、干燥通风;(3)普通试剂与毒麻试剂分开放置;(4)易挥发试剂如乙醚、盐酸等放置于通风柜;(5)固液试剂分开放置;(6)酸碱试剂分开放置;(7)特殊试剂需要冰冻保存的放于专门冰箱保存;(8)容易见光分解的试剂要避光保存;(9)统一编号所有试剂柜,在门上贴好标签例;(10)做电子版试剂汇总表,试剂出入库都需要在登记本登记后再在电子表汇总。

四、试剂的配制与分装

生物化学实验内容比较多,涉及到的试剂种类繁多,不同性质的试剂配制需要考虑许多因素:(1)根据实验试剂单位的要求,选择的称量与测量仪器与耗材不同,精确度要求比较高的选择带四位小数点的电子天平与合适的容量瓶,其他可以选择一位小数点的电子天平与合适量程的量筒即可;(2)根据需要配制的试剂的性质选择合适溶剂;(3)易挥发试剂的配制需要到通风橱操作,例如涉及到浓盐酸、乙醚、浓氨水等溶液的配置;(4)易燃易爆或者危害性比较大的试剂必须小心操作,例如浓硫酸的稀释顺序;(5)根据试剂酸碱性的问题需要考虑存放试剂的瓶子的性质,例如玻璃试剂瓶或者塑料试剂瓶;(6)见光易分解或者变性的试剂需要避光保存,分装时使用棕色瓶;(7)用于配制试剂的耗材例如烧杯、量筒、玻璃棒等需要清洗干净,以免污染试剂;(8)每次试剂的配制时都需要做好原始记录以便复查。

除了以上因素外,生物化学的大部分实验试剂由于需要分装使用,以及部分学生操作失误等原因,配制试剂时一般需要按照实际需求量的1.5~2倍来配制,以免试剂量不够影响实验教学效果或者造成不必要的浪费。例如双缩脲法测定蛋白质的实验中,每一组学生需要双缩脲试剂的量为30mL,一个本科班有60人即分为30个组,那么我们实际需要配制的试剂至少应该为30mL/组×30组×1.5=1350mL。而试剂分装问题也与试剂本身性质与使用量相关。上述的例子中的双缩脲试剂应该配套实验室分装为8套,用200mL的棕色瓶分装。另外,由于一些实验试剂的配制需要动物的组织或者鸡蛋等,例如蛋白质的沉淀与变性实验中的卵清蛋白试剂需要新鲜鸡蛋,酮体的生成与鉴定实验需要新鲜的瘦猪肉与猪肝等,因此实验技术员需要根据授课内容提前写好动物计划请购表。技术员要根据实验内容的要求,提前做好一个学期的动物计划总表,并且在相应的实验课前一周写一份具体的动物计划交到教务处。

五、预实验的重要性

所谓预实验是指在进行实验教学或者科学研究时,经常需要在正式实验前先做一次实验,简称预实验[3]。由于每次实验都会因为时间、温度、试剂批号、浓度与仪器等的改变而出现不同的实验结果,所以每一次实验之前都要认真地做好预实验[4]。预实验的进行不仅仅是实验技术人员的事情,而应该是实验技术人员与授课教师共同进行。如果预实验结果正常,那么说明这批试剂可以用于学生实验教学,如果预实验结果不理想,那么实验技术人员与授课教师要共同分析具体原因,一直到做出理想的结果为止。为了保证能有足够的时间解决预实验出现的问题,预实验需要安排在正式上课前一周进行比较合适。

六、实验的更新

随着科技的发展,很多实验向着更加简便、安全的方向发展。实验技术人员要紧跟科学技术发展,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知识,通过不断的实验尝试使实验更简单、更安全、结果更明显。例如,PCR实验中凝胶的观察,以前都是用EB显色,而EB是致癌物,对人体有害。通过学习与实践,我们发现用核酸染料GeneFinder可以代替EB,而且相对EB安全许多,100mL凝胶加入1μL的核酸染料即可得到比较理想的图像。另外,酮体的生成与鉴定实验,以往都是用小鼠作为材料,但是经过我们的实验发现采用新鲜的瘦猪肉与猪肝作为材料,实验结果更加明显,而且实验过程更加简便等。

综上所述,生物化学实验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的重要基础课程,做好生物化学实验准备工作意义重大。因此,实验技术人员要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实验准备工作,努力提高业务水平,才能适应不断发展的教育事业,胜任实验教学的工作,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杨艳,刘晨光.如何改革生物化学的研究型教学[J].生命的化学,2015,35(2):294-297.

[2]石莹,段巧玲,张玉心,等.加强实验室管理,提高生物化学实验教学质量[J].基础医学教育,2011,13(10):922-924.

篇9

关键词 农业院校;生物实验室;实验室开放

中图分类号:G48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5)16-0028-02

生物学科是农业院校各专业的共同基础,生物实验室的建设和开放就显得尤为重要。建立开放的生物实验室可以更好地整合资源,提高实验资源使用效率。生物学是实践的科学,生物实验教学是农业院校的专业基础,在培养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教育中起到重要作用。随着高校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教育的改革不断深入,实验室开放建设已是高校实验室建设的发展趋势。实验室的开放要在不影响规定实验教学的前提下,实验资源面向学生、学校科研工作者和社会开放。

传统农业院校生物实验室的管理具有很强的封闭性,这种限制性的管理造成本就不充足的资源利用率低,更不适合创新人才培养的要求。改革现有实验室封闭性管理制度,优化生物实验资源配置,建立功能全面、运转高效的生物开放实验室,已成为各类农业院校生物实验室建设的必然趋势。

1 农业院校生物实验室建设

实验室建设 对实验室进行安全、通风、信息化改建;建立学生超净工作实验室,用于学生开设微生物和细胞培养实验;建立形态学显微镜观察室,用于细菌、细胞、植物和动物形态学观察实验;建立分子生物学实验室,用于开展学生分子生物、生物化学、遗传、基因工程和植物生物学实验;建立动物生理解剖实验室,用于开展学生动物生理学和神经生理学等实验课;建立一个标本馆,用于动植物等形态教学;集中大型设备建立研究检测平台,如生物形态、分子生物、细胞生物和生物机能与信息实验平台。

实验人才建设 实验教学、管理和技术人员是实验室开放的执行者,建立高素质人才队伍是提高实验室开放运行的关键。因此,加强实验教学人员的文化、技术、道德和管理水平的建设是实验室建设的核心。实验人才队伍的建设应注重:1)对实验室各成员实施有计划的继续教育,努力推荐实验人员进行在职培训和攻读高一级学位,为其打通上升的通道,形成人才提升和流动;2)适时引进实验人才,不断补充人才队伍,提高实验教学和管理水平;3)科学设计实验系列职称评聘标准和体系,使他们与教师有平等的职称晋升机会[1]。

制度建设 生物实验室的健康运行需要有一套科学的管理制度。制度的建设,首先要摸清自身的情况,在制定制度时就能符合实际;其次要引进先进的思想和理念,这就要求向国内外优秀实验室学习;最后是制度的落实,好的制度能够真正落实才能起到好的作用,建立制度落实的办法才是制度建设的关键,要对实验人员进行制度培训和定期的考核,对进入实验室的学生要由指导教师负责相应制度教育和考核。规章制度需要规范学生和实验人员在实验室的行为,具体包括生物实验室人员岗位制度、生物实验室开放管理制度、生物实验室卫生与安全管理制度、生物实验室药品管理制度、仪器管理制度、生物实验室实验项目和经费预约预算制度等。

2 农业院校生物实验室开放形式

实验室的开放应包含时间和空间上的开放,也应包含实验内容、手段和方法的开放。

教学实验项目开放 教学实验项目的开放主要是时间上的开放:1)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兴趣在课程开设学期内安排实验室开放,主要面向对本课程实验感兴趣的学生进行拓展实验;2)为了一些综合性的大实验进行实验室开放,综合性大实验指可能连续1~2天,或间歇持续1个月以上的实验;3)在实验间歇面向因故耽误实验课的学生,让其有时间能够完成完善实验。

创新实验项目的开放 创新实验项目是在正常实验教学以外,为有精力的学生提高创新能力的实验。具体表现在:教师科研实验项目开放,教师开展科研活动要积极吸引热爱科研创新的学生参与,这能够使学生在科研参与中锻炼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服务开放 生物实验室的研究平台,要向校内外进行服务开放。这种服务开放包括技术开放和大型实验仪器设备的开放。要建立机制,详细列出实验室所能对外服务的内容,实验设备的性能、预约方式和开放时间,服务应以市场化方式运作。

3 生物开放实验室管理

安全管理 实验室安全是实验教学和科研运行的保证,一切实验的安排首要因素是安全。实验室的安全包括人身安全、试剂安全、设备安全、设施安全和生物安全。

1)人员安全:实验室工作人员要定期接受安全培训、安全考核,考核合格方可上岗;对进入实验室的学生和外来人员,要有指定的安全员负责,有针对性地进行安全指导。

2)试剂安全:实验试剂需专人管理,高危的管制试剂还应单独设立试剂柜,做到预约、登记、计量和用后检查回收;还应做到安全示范讲解,对实验中产生的废气,废料、废液进行处理。

3)生物安全:生物实验室有其特殊性,在使用病原生物及实验动物时,按照卫生部《微生物和生物医学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准则》和国家科委《实验动物管理条例》等有关法规执行;生物类实验室的设计、建设和使用应符合安全规则。

4)设施安全,主要是房舍安全、用水安全和用电安全。用水安全,实验结束后检查阀门。房舍安全,应定期请安检人员排查。实验室的设施安全最主要的是用电安全,生物实验室需要用电的仪器设备很多,电路出了问题不仅损害设备,还会引发试剂反应带来的巨大危害。实验室应定期请专业人员对实验室的电路进行安全检查,此外,实验室人员也要每天查看用电器的完好,要对实验人员进行用电安全培训,确立安全责任,制定安全操作规范[2]。

仪器与设备的管理 农业院校生物实验室因承担多个院系的基础课程,所以仪器与设备数量多和类别复杂,因此,建立科学规范的仪器设备使用制度才能保证其高效安全地运行。1)设备管理应落实到人,每件设备都应有专人管理,特别是一些大型设备应配备专职的技术人员操作,教学以外的使用可以是有偿的,以补偿操作人员的工时;2)建立台帐,设备管理必须做到精细的档案管理,每台设备要进入电子管理系统,要定点、定人和实时状态监控;3)建立设备安全维护机制,不同设备的安全维护是不同的,要对每件设备建立有针对性的安全操作规程,定期检查,建立设备采购规范和设备报废制度[3]。

开放管理 生物实验室要面向全校农业专业开放,开放的保证是规范的管理。1)进入实验室实验的人员在入室前要进行安全和实验技术的教育并签字承诺,得到指导教师批准后方可进入实验室;2)进入实验室实验人员必须严格遵守实验室规章制度,做好实验记录;3)实验结束后要对实验室进行整理和清洁,按规定对实验中的废弃物进行处理,不能随意丢弃[4]。

经费管理 开放实验室建设应为之设立专项资金,资金的使用应严格遵守预算、审批和透明采购。实验费用主要用于仪器维修、耗材补充及为实验专职教师和实验管理人员发放津贴。

信息自动化管理 实验室开放后,传统的人工管理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开放实验室的运行。建立信息自动化的管理模式可以提高管理效率,同时为参与实验人员提供便利。这种信息自动化管理包括:1)教学资源的信息化,实验室建立网络实验教学资源平台,方便准备入室的人员学习;2)电子信息化登记,既包含人员实验室进出,也包括实验试剂、设备和设施管理;3)实验项目的信息化管理,实验项目的开展应实现网上预约[5]。

参考文献

[1]李以明.关于实验室人才队伍建设要点探讨[J].经营管理者,2014(13):153.

[2]于素芳,王芳,李滨.农业生物学开放实验室的管理机制探索[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4,31(2):211-213.

[3]张春艳,胡海星,刘颖.高职院校生物实验室管理研究[J].中国园艺文摘,2013(5):217-218.

篇10

实验标本带来的生物安全隐患实验标本的来源多样,生化检测时使用的体液或血液标本,很可能携带有HAV、HBV、HCV、HDV、HEV、HIV、巨细胞病毒等具备生物危害性的各类感染因子,尽管处理这些标本的都是专业实验室技术人员,但由于标本情况未知或说明中缺乏相关描述,因此仍存在有很高的接触风险。在对这些样品进行离心分离或涡旋混合的过程中,产生的气溶胶会严重威胁到实验人员的健康。进行标本内活细胞的分析/分选、CD3/CD4/CD8淋巴细胞表面抗原检测、肿瘤细胞DNA/RNA含量分析、免疫细胞检测等操作时,会使用到流式细胞仪等大型仪器。大部分的流式细胞仪都安装在开放实验室中[4],在这种非隔离的环境条件下,实验人员的粘膜及皮肤一旦与标本的溅液直接接触,也可能对实验人员造成感染。

实验动物带来的生物安全隐患在动物实验中,不可避免的需要使用到注射器、手术刀和其他种类的“利器”。如果实验室工作人员的皮肤因此受损,受到感染的概率会大大增加。实验动物本身的质量是最为关键的因素。使用微生物学质量不合格的实验动物,很可能引入各种类型的共患病或动物烈性传染病病原体。例如,2010年东北农业大学的一次羊活体动物实验中,由于未对羊进行严格检验,而致使28名师生感染布鲁氏杆菌,造成了严重的生物安全事故。另外,即便是清洁级的实验动物,同样可能携带生物感染因子。实验动物自身的属性决定了其作为独立的生命体,携带微生物的概率与普通物品相比高出很多。而实验动物又只能经洁净运输和外包装消毒完成净化[5],无法接受其他更为直接的消毒方式,因此更易携带感染因子。需要引起重视的是,在实验动物的日常饲养过程中,管理不当同样可能导致原本洁净的实验动物受到病原微生物的污染。如果被感染的动物通过呼吸、粪便和尿液将病原体传播至整个室内环境,而实验人员恰好疏于防护,就很有可能因接触到污染物而被感染。2007年3月,广州市某高校实验动物中心发生的肾综合征出血热感染事件[6],便是因为野鼠将病毒传播至开放饲养区大白鼠,最终导致实验室工作人员感染发病的。

实验试剂及废弃物带来的安全隐患医学研究涉及的生化试剂种类繁多,性能和毒性各自不同。常见的剧毒种类有溴化乙锭、Trizol、丙烯酰胺、DEPC、甲酰胺等。在操作这些试剂的过程中,通过气溶胶产生扩散污染是最常见的危害方式[7]。例如在吸取氯仿、四氯化碳等有毒挥发性气体时,气溶胶会直接刺激和腐蚀实验人员的皮肤、眼睛、呼吸道等。若被实验人员大量吸入,则可对其造成严重的肝肾损伤。实验废弃物,具有携带各种类型感染因子的可能。较为常见的种类包括沾有残液的废弃枪头、EP管、针头等等,均需小心处理。除此之外,对基因操作完成后产生的抗药性菌株,也需完全灭活后才可丢弃。这些抗药性菌株是经过增殖、重组、质粒转化步骤之后,筛选出的阳性克隆,一旦随意丢弃任其与环境中的致病菌交换遗传物质,令致病菌由此获得抗药性,则会引发相当严重的后果。

开展生物安全培训在实际工作中,预防实验室生物安全事故的最有效措施,是做好人员的培训工作。生物安全意识,需要从人员进入实验室的第一天起开始培养,即设立完整的生物安全专项培训计划。在培训过程中,可以考虑以下几个重点问题:首先,让被培训人员了解实验室内容易发生感染的途径及原因,提高自身的安全防范意识,尽量避免如误食、皮肤切割、针刺、动物抓咬以及有害气体吸入等导致的实验室感染事故的发生[8]。其次,针对实验内容,进行操作技术方面的具体培训,从而让被培训人员充分掌握生物安全操作的整个流程。如高压灭菌器、生物安全柜、通风橱和超净工作台等生物安全设备的使用方法;移液管和电动移液器使用方法;标本在每一个操作过程中的处置标准及废弃物处理;个人防护措施;误操作的处理办法等内容。有数据显示,实验室感染中65%以上的感染是由气溶胶引起的[9]。因此需要特别强调气溶胶的重要性,轻柔操作易产生气溶胶的步骤,包括离心、混合震荡、电动匀浆、移液器吹打、开启橡胶瓶塞、去注射器针头等,以最大程度的减少空气污染。在整个培训结束后,可利用考核的方式检验培训效果,凡取得培训合格证的人员才允许开展相关实验。

加强实验室制度建设实验室安全事故的严重后果,充分说明了加强实验室制度建设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世界卫生组织1983年颁布的《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第一版)》是全世界第一部有关实验室生物安全和减少实验室事故发生的指导性规程,该手册经过2003年及2005年的两次改版,已被世界各地广泛接受和使用。经过了多年的发展,我国也已出台多部有关实验室生物安全的国家标准,如GB19781-2005《医学实验室安全要求》、GB19489-2008《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国务院令第424号《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等。在实验室管理过程中,需要严格执行这些指导性要求。除了指导性要求建立的制度框架之外,对于本单位的实际情况,还可以设立各项详细的生物安全管理制度及规范,全面提升管理的有效性。例如,评估实验的生物安全风险级别;动物管理制度;实验日志制度;值周制度;违规惩罚制度;冰箱及超低温冰箱试剂样品保存制度;仪器操作规范;个人防护要求;安全消毒程序;危险隐患报告程序;生物安全事故应急体系和预案等。从而最大程度的避免和控制这类生物安全事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