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实验室管理规定范文

时间:2023-12-01 17:44:0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生物实验室管理规定,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生物实验室管理规定

篇1

高校实验室是培养大学生动手能力的重要场所,是高校教学必备的实践基地,在高校教育中具有无法替代的功能。实验室根据用途可分为教学型实验室、科研型实验室和教学科研混用型实验室。本文主要分析教学型实验室的安全管理问题。教学型实验室主要用于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实验课。自2000年国内高校开始扩招之后,因教学资源紧张,实验课通常是整班制上课。因此上课学生人数较多,学生的素质、理解能力和个性上的差异都较大,这导致管理难度相对较大,实验室安全问题也变得更加重要。

食品学院的教学实验室根据功能可分为食品加工类实验室、食品包装类实验室和食品检验类实验室。根据具体用途,食品加工类实验室又可细分为果蔬加工实验室、畜产品和水产品加工实验室、粮油食品加工实验室、发酵实验室等;食品包装类实验室又可细分为包装材料加工实验室、包装设计实验室、包装工艺实验室、包装材料检测实验室等;食品检验类实验室又可细分为化学检测实验室、微生物检测实验室、生物技术检测实验室、食品感官评价实验室等。

由于实验室种类繁多,管理起来既有共性也有特殊性。本文主要从实验室的结构设计、实验功能区的划分、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和实验室安全培训机制等几方面来探讨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

一、实验室的结构设计

由于在教学实验室上课的学生人数较多,实验楼的走廊要宽一些,走廊上不要放置仪器设备或其他杂物;实验楼要有一定数量的楼梯和电梯,而且楼梯和电梯要宽大;实验室最好有前后两个门,以便于发生紧急情况时人群的疏散。

实验室的室内面积应该大一些。如果没有大型的仪器设备,30―40人/班,实验室的面积应该不小于100平方米,中央台3―4排。实验台下的柜体要向内凹进一定尺寸,例如:30―40厘米,使学生坐着时有放腿的空间。相邻两排实验台的间距不小于1.5米,这样才能保证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不会相互碰撞造成意外伤害,也给指导教师留下巡视指导的空间。

实验开始之前,指导教师都会用板书或者多媒体,对实验方法、实验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以及安全操作要点做详细的说明。因此,中央台上尽量不要安装试剂架,否则会遮挡坐在后排的学生的视线,影响讲解的效果。

实验过程中需要用到水或者要经常清洗实验仪器的实验室,可以在实验台的中间安装一排水槽,根据需要加几个水龙头,或者在实验台的两端安装几个水池,这样可以方便学生就近清洗实验仪器,避免拥挤,提高实验效率。

实验台上的电源最好有防水保护盖,可以避免实验过程中不小心将水溅到电源里引起的电源短路或其他危险。实验台靠近水池的地方尽量不要安装电源,即使安装,也要在水池边加装具有一定高度的挡水板,防止在洗东西的时候水溅到电源上。

食品加工实验室和食品包装实验室一般放有大型设备,食品检测实验室也有大型精密仪器。实验室结构设计时,要考虑在仪器设备之间留有足够的空间,以便于学生们的操作使用和观摩交流,以防拥挤造成仪器设备的损坏或学生受伤。

二、实验功能区的划分

食品加工实验室可划分为原料储存区、清洗区、切分区、加工区、包装区、成品储存区等。化学检测实验室可划分为样品储存区、前处理(粉碎、取样)区、称量区、实验区、仪器检测区、污染物处理存放区等。微生物检测实验室可划分为样品储存区、前处理(粉碎、取样)区、称量区、无菌接种区、实验区、仪器检测区、消毒灭菌区、污染物处理存放区等。实验功能区的正确划分和安排,可以使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有序进行实验,防止交叉污染,保障实验者的身体健康。

实验中,除了每组都有的实验用具,还会有一些公用的仪器设备,例如:冰箱、烤炉、膨化机、冰淇淋机、天平、离心机、高压灭菌锅、酶标仪、色谱分析仪等。实验室要根据实验的流程和仪器设备的特点划分出一定的功能区,使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能够有序进行实验,防止无序的走动引起碰撞,造成意外伤害的发生。还要避免因仪器设备摆放不合理,造成仪器的损坏,例如:冰箱与烤箱等加热设备放在一起,会造成影响冰箱散热、加速电源线老化等问题。天平、色谱分析仪等仪器需要恒温、洁净、无振动的空间,而离心机使用时振动较大,这些仪器都需要各自相对独立的空间。

三、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

实验室的结构设计和实验功能区的划分都是从硬件方面来探讨实验室安全管理,而制度则是从软件方面来保障实验室的安全使用。笔者所在学院从人员管理、仪器设备管理、低值易耗品管理、化学品管理、突发事件处理、通用实验室管理和特殊实验室管理等多方面制定了相关的安全制度。

其中,人员管理制度包括学生实验守则、实验技术人员岗位职责、实验室主任岗位职责、指导教师岗位职责等。仪器设备管理制度包括仪器设备使用管理办法、大型精密仪器设备使用管理规定、气体钢瓶使用和保存管理规定、仪器设备损坏丢失赔偿办法等。低值易耗品管理制度包括低值易耗物品使用管理规定、低值易耗品损坏赔偿办法等。化学品管理制度包括化学品使用管理规定、易燃易爆有毒危险品管理办法、危险废弃物处理规定等。突发事件处理制度包括突发事件应急工作预案、实验中意外事故紧急救治办法等。通用实验室管理制度包括开放实验室管理规定、实验室门禁管理规定、安全和卫生管理条例等。特殊实验室管理制度包括?工电子学实验室安全制度、生物检测室管理制度、化学检测室安全守则、微生物检测室安全守则、食品加工室使用注意事项等。

四、实验室安全培训与考试机制

篇2

关键词:病理实验室 生物安全 问题

【中图分类号】R-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06-0227-01

病理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主干课程,是以掌握病理状态下人体组织结构、细胞形态为特征的形态学科。病理实验室是病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任务是为病理教学准备实验器材、大体标本和切片标本。病理实验室的生物安全问题是指实验室缺乏安全意识和管理措施,在制作病理标本过程中,经常使用甲醛、二甲苯、氨水、DAB显色剂等有毒、致癌的化学物品,实验室废弃物对周边环境造成的污染,以及工作人员接触到病变的组织标本、尸体等对自身健康造成的影响等。这些不安全的因素,轻者会造成对工作人员自身的伤害,重者殃及社会,造成环境污染和传染病的流行。因此,病理实验室生物安全问题是值得我们认真分析和探讨的一个问题,现将病理实验室常见的生物安全问题及处理对策分析如下,供同道们在实践中参考:

病理实验室对预防生物污染的意识不强,没有制定专门的安全管理规定和预防措施,没有定期进行危险化学物品、生物安全防护知识的培训和学习,对生物安全的认识和管理不够。病理实验室应统一思想、制定措施、加强管理。认真学习并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医疗废弃物管理条例》等规定,工作人员需要进行关于病理技术、职业防护、医院感染、实验室事故的应急处理等方面的安全知识培训,同时定期不间断的接受继续教育,不断强化安全防护意识,制定防范生物污染的安全措施和操作规定,由专人负责,加强监督力度,由责任人定期检查科室的环境和生物安全措施的实施,发现隐患及时消除。

病理实验室的建筑设计不符合有关标准,并与其危险化学品、生物安全防护级别不相适应,基础设施基本达不到国家相关管理和规定。有的实验室没有将办公室和试验区分开,缺乏有效的独立的排风排污系统。2005年10月1日国家颁布施行的《生物安全实验室通用要求》,规定了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和建设的原则。将办公区和试验区、污染区和清洁区分开,实验室必须设置独立的排风及排污系统。禁止将个人物品、食物、书籍等与实验无关的物品带入实验区和污染区,地面和实验台的消毒由专人负责定期执行。

病理实验室没有按照卫生部有关规定做好和加强有害样品损害的预防与控制工作,在制片过程中大量使用有毒、致癌的化学物品。工作中应尽量用无毒试剂代替有毒试剂,如:TO试剂代替二甲苯、无毒封片剂代替普通封片剂,AEC显色剂代替DAB显色剂等,尽量不用或少用有毒试剂。我国颁布的《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中有关于个体防护装备的配备要求,实验室应按要求配备,并请专门的监测机构定期对实验室进行室内环境监测。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在实验室内放置一些花草树木,既可以帮助吸收有害气体,又可以美化环境。

病理实验室没有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和《医疗机构废物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妥善处理医疗废物和有害化学液体,造成实验室周边环境污染,甚至导致传染病的流行,危害社会。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的化学物品应集中存放在阴凉通风的房间,统一管理、定期检查。取材、染色过程中产生的可能受病原体污染的水需要通过污水处理消毒后排放。取材后剩余的组织、医疗废物如到期的蜡块、玻片以及切片时产生的碎屑、用过的一次性刀片,一律按规定集中消毒处理或销毁。使用过的废弃化学物品如甲醛、酒精、二甲苯等采取同类废液集中存储,有条件的可回收再利用,数量较少不能回收的可燃有机毒物废液集中后燃烧,大量没有条件回收的废液可转移给专业处理场进行处理。

病理实验室没有制定生物安全事故和危险品、危险设施等意外事故的预防措施和应急预案,没有配备必要的安全设备和个人防护用品,缺少必要的个人防护手段。实验室应配备常用的消毒急救包,取材、切片、穿刺时如不慎被锐器所伤能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工作时一定要穿工作服、佩戴口罩和橡胶手套,取材和尸检时必须穿防水隔离衣、戴防护眼镜。取材、尸检后要及时将器械清洗并浸泡消毒。取材室和尸检室使用后要及时清洁台面和地面。穿刺时必须保证一人一针一管一巾一带,穿刺前应洗手消毒。常规切片机和脱水机、包埋机、染色架等常规设备也要定期消毒,物体表面可采用500mg/l健之素消毒擦试,紫外线照射30分钟即可。实验室一定要严格消毒管理,防止交叉感染。

总之,病理实验室的生物安全问题不仅危害到工作人员自身的健康,也会造成周边环境的污染和传染病的流行。只要单位、科室和个人高度重视,强化生物安全的认识和管理,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才能防止事故的发生,提高病理实验室的安全质量,为工作人员提供一个安全优美的工作环境。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实验室管理;设备管理;档案管理;安全管理

计算机的普及和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推动了计算机教育事业,以计算机为教学工具,实现一定的教育目的是现在教育事业中重要的一部分。高校实验室是让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将知识应用于实践的重要场所,也是教学研究和科学研究的重要场所,有利于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实验室的科学管理是建设好实验室的重要保证,也是维护学校正常开展教学工作的重要保障,因此,建立具有设备管理妥善、实验室安全高、实验室资料有序管理,使实验室的资源能更充分的利用势在必行。

三亚学院经济与管理实验教学中心主要任务是保证教学计划内的实验课程的完成,为保证实验教学的顺利进行,科学、合理、高校的利用实验中心的资源,保证教学效果。实验中心的成员是建设和管理好实验室的基本队伍,实验员的业务水平、工作效率的高低直接影响实验中心建设、管理和实验教学质量的提高,科学的实验室管理方法需要实验室成员的努力,通过一名实验中心的实验员的工作经验,浅谈以下几方面的管理心得。

1、实验室计算机设备管理

为提高实验室设备的使用效率和保证实验室一起设备的完好率,保证实验教学顺利进行,需要实验室管理员的科学管理,同时也需要学生的积极配合,为此,通过管理经验,结合实际,本人觉得设备管理过程最重要的有一下几点:

第一,填写学生上机登记表,若机器出现问题,以便实验室管理员查清楚损坏机器者。

第二,教学使用仪器设备过程中造成的损坏,经查明原因,若个人造成的损坏应由个人赔偿,若查明不清是否是个人损坏的,则由班级负责用班费赔偿。

第三,学生每次开机前,先检查计算机是否完好,开机后软件是否正常运行,如遇问题,不得擅自处理,应上报实验室管理员,让技术人员处理。

第四,学生上机应在教师指导下,按要求使用软件,不得开启去本课程无相关的软件。

第五,严禁对计算机系统进行安装、修改、删除、对硬盘进行格式化等操作,禁止学生使用电脑过程中安装游戏软件。

第六,安装硬盘保护卡,避免由于学生误操作引起计算机系统不稳定,,甚至计算机系统崩溃的情况,以及防止计算机病毒入侵。

第七,安装还原精灵,以便保护电脑操作系统和文件。

第八,下课后,学生应按正常关机将电脑关机,摆好鼠标、键盘,和将实验室凳子摆放整齐,并随手带走桌面上废弃物。

2、实验室档案管理

实验室管理是一个多方面管理的综合系统,要把实验室管理工作做好,必须将每一个环节都做好,实验室档案管理也是实验室管理工作中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实验中心教学档案管理和是实验中心仪器设备档案管理。

2.1实验中心仪器设备档案管理

建立仪器设备档案管理可以及时向管理资产部门提供重要和准确的信息,如设备的数量、设备的面值和设备的总价值,实验室需要专门负责资产管理的实验员记录好实验仪器设备的准确信息和原始数据,对每一批进入到实验中心的仪器设备要做到账、物相符,认真记录好设备的相关信息,如设备的名称、设备的规格、购置日期、单价等信息,做成相应的表格,如设备一览表,当相关部门盘点资产时可以及时提供准确的数据。专门的设备管理员也利于及时掌握仪器设备的变动情况,如遇设备的报废、设备的调出、设备的转移的情况,设备管理员应需做好报废、调出、移的手续,并保留好相关书面确认单,以便能够及时调整账目,刻刻做到账物相符。

2.2实验中心教学档案管理

做好实验中心实验教学档案管理工作能使实验中心实验教学进行规范化管理,使实验中心实验教学能有目的、有组织地从设定教学计划到实施有序的进行,实验中心需将相关实验教学文件归档,包括实验室实验教学课程安排计划,教师的实验大纲和实验指导书,学生的实验报告、社会实践报告、实习报告、实习鉴定表等资料。

(1)实验中心教学课程安排表需根据各个学院提供上来的实验教学教师的课程表来安排,不能和学院实验教学教师的课程相冲突,按每学期分类归档。

(2)教师的实验大纲和实验指导书需在每个学期结束前上交一份到实验中心,管理员按每学期分类归档。

(3)学生的实验报告、社会实践报告、实习报告、实习鉴定表等资料由实验课教师分别按专业、年级、学年、学期、班级分类收集,学期末将这些资料上交实验中心,实验中心进行分类归档。

3、实验室安全管理

3.1做好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的特殊意义

计算机实验室的安全隐患主要是消防安全问题,实验室的消防安全关系到保证学校公共财产不受损失,更关系着上课的学生和管理人员的人身安全。高校实验室发生的安全事故时常可见,如:1987年北京大学生物楼发生火灾,烧毁了实验室仪器设备,经济损失达到7.4万元。福州大学计算机系微机实验室起火,烧毁苹果微机40台,空调8台,仪器设备经济损失达5.5万。2008年5月8日,某学院实验室实验设备长时间供电,实验设备老化、失灵,引发火灾,原因是实验室的仪器在用电过程中,长时间未拨下插头,造成仪器发热着火而酿成火灾。因此,实验室安全管理是实验室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切实做好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预防不必要的安全隐患,保障财产安全、人员安全、维护实验室教学科研工作正常进行具有重要意义。

3.2实验室安全隐患

计算机实验室有以下原因易导致发生安全隐患:

(1)计算机实验室里摆放电脑设备多采用木材桌子,木材桌子本身是可燃物,如有电脑在使用过程发生烧坏现象,可引起火灾。

(2)实验室内用电线路多,都常设在地板、隔墙后面及吊顶中,若发生故障,难于检查维修。由于计算机长时间连续工作,也可能造成绝缘损坏、电源和某些元件接触不良而发热引起火灾。

(3)计算机设备的正常工作温度是15到30摄氏度以内。若实验室温度过热,将导致电脑频繁死机,致使元件损坏。

(4)计算机设备是一种电子产品、带电设备,由于长时间带负荷运行,若电子元件及电缆电线老化及发生短路等情况,随时可能引起火灾。

(5)有吸烟的学生不小心把没有熄灭掉的烟头接触到有塑料的电线或者垃圾桶里的可燃物品,将导致发生火灾。

3.3实验室安全管理措施

(1)建立完善的实验室安全管理规定

管理规定是一种有效的管理手段,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规定是安全管理工作程序化、规范化的客观前提,没有管理规定,安全防火管理就无章可循,结合实验中心的实际情况,建立可行的安全管理规定,如《实验室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创新创业综合实验室管理细则》,此外,还要加强实验室的检查和监督,对遵守者应当表扬,对违反规定者,应当给予相应的处罚。

(2)提高安全意识,提高实验管理员的安全防火技术

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工作需加强实验人员和学生的安全意识,实验室管理人员要熟悉和了解实验室的各种设备,做好维护和检查工作,指导学生正确使用仪器设备。

(3)加强实验室管理员的责任心

注意实验室的通风按热装备,实验室应安装窗帘保护电脑设备不被阳光直射,减少其化。网络布线和电源线要避免横跨人行通道,减少对线路磨损。

(4)严禁吸烟和带食物进入实验室,不准在实验室内随地吐痰、乱丢纸屑,保持实验室的整洁卫生、通道畅通,避免纸屑堆积遇到机器发热而引起火灾。

(5)实验室要配备轻便消防器材,灭火器等消防用具要摆放在明显、易于取用的位置,定期找专人检查,确保有效。

4、总结

以上是从一个实验员的角度介绍了一些实验室管理方法的体会,管理好实验室的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也是一个考验实验员的过程。管理好实验室需要实验员不断地改进,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使仪器设备得到充分的利用,提高实验室的利用率,同时改善实验室的教学效果。(作者单位:三亚学院经济与管理实验教学中心)

参考文献:

[1]徐谨,郭子新.实验室档案管理初探[J].邯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91-93

[2]洪建超.计算机实验室管理与维护[J].甘肃科技,2009

[3]温光浩,周勤,程蕾.强化实验室安全管理,提升实验室管理水平[J].实验室技术与管理,2009

[4]俞利君,李可丰.探讨一种合适的计算机实验室管理方法[J].学术探讨,2009

[5]乔兴旺,曹端,李洋,向东,张洪武.经济管理类实验室建设实践与探索[J].实验室技术与管理,2007

篇4

中图分类号:R19

文献标识码:B

目前,分子生物学飞速发展,分子生物学相关的理论和技术已深入到生命科学的各个领域,一些常用的技术,如基因组DNA的分离纯化,质粒DNA的抽提及纯化,RNA的提取,PCR扩增,Southern blot等成为分子生物学研究的强有力工具,为分子生物学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然后,这些实验操作技术都涉及到氯仿、DEPC、同位素等有毒有害或具放射性的物质,对环境和人身安全也造成巨大的威胁。因此,弄清这些有害有毒物质的作用,加强实验室安全管理,建立良好的制度和处理,保证分子生物学实验室成为真正的科研阵地。

1 完善实验室安全制度

分子生物学实验室是教学和科研的重要场所,化学试剂种类繁多且成分复杂。如果处理不好、管理不善,就会对实验人员和环境造成危害。因此,应加强分子生物学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对不同的化学品进行分类专人专管,对易燃、剧毒物品应有领用管理办法,签定安全责任书,确保做到责任到人。同时,加强对危险化学品的购买、运输、储存和使用的监督管理,使实验室的安全工作做到规范化、制度化和标准化。此外,分子生物学实验中。经常要用到整只动物或动物的部分组织器官进行实验,因此,建立健全实验动物的临时饲喂、管理和死后处理制度,对动物的食物、排泄物及毛发及时进行处理,对动物的抓咬、逃逸等也应有严格的管理规定和制度。

2 建立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

提高实验队伍的业务素质。不仅让实验员会操作各种仪器,还必须熟悉实验室各种试剂的性能、毒性、防护等。加强对实验员人员的管理和安全教育。使实验人员养成良好的工作和生活习惯。如进入细胞培养宣前更衣、戴帽、换拖鞋;进入同位素室先穿铅衣,戴上一次性手套,再用盖革计数器将可能污染的物品全部检查一遍,确保没有放射源的情况下开始动手实验;实验中有氯仿、四氯化碳等有毒的挥发性气体,必须在通风柜里进行操作等。实验内容设计要尽量选择无公害、低做实验,实验残液、残渣要少、要可回收,以减少污染,保护环境。

3 实验室合理设计和布局

实验室的布局是实验室安全的一个重要环节。因此,对实验室应进行合理布局,划分专用的功能区,规定人员物品行走路线、进、出通道控制等。同时,确保实验动物不能逃逸,非实验室动物(野鼠、昆虫等)不能进入,实验室内仪器的摆放要既合理又方便操作。对实验室废液应根据其性质选择适宜的有明显标记的容器和存放地点,密闭保存。放射性同位素室布局在人员活动较少、较偏的房间内,并由专人负责管理。核酸电泳时要用到溴化乙锭(Ethidium Bromide,EB)进行染色,因此,电泳室要布局在相对偏僻且方便的单间内。进行电泳操作时,要防止EB扩散,一只手戴一次性手套,接触EB区,另一只手接触非EB的器皿如微波炉、电泳仪、冰箱等。

4 各种废物的处理

4.1实验耗材和生物材料的处理:实验中废弃的吸头、Epp-endorf管、手套、试管等定期灭菌后,深埋;废弃的玻璃制品和金属物品应使用专用容器分类收集,统一回收处理。实验废弃的生物活性实验材料特别是细胞和微生物必须及时灭活和消毒处理,实验动物尸体或器官需及时进行妥善处置,按要求消毒,统一送有关部门集中焚烧处理。实验内容设计过程中要尽量选择无公害、低毒性药品做实验,实验残液、残渣要少,要便于回收,以减少污染,保护环境。

4.2放射性物质的处理:放射性同位素技术具有灵敏、简便和廉价等优点,在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应用普遍,但由于放射性同位素的辐射会给人体造成损伤,如果使用不当或操作不规范,会造成环境污染,甚至损伤人员。在进行同位素操作时一定要注意个人防护,包括使用隔离、专用衣帽手套及防护背心、挡板等。对放射性同位素的污染进行安全性教育,实行责任到人的做法,对放射性物质统一保管、集中存放、集中处理的做法。在定购同位素时,根据需要量进行订购。α-31p半衰期为14.5天,在southern blotting应用较广,是危害较大的放射性物质。DNA杂交时,在探针标记、洗膜等几个阶段都涉及同位素。对含α-31p固体废物,放入铁皮箱10个半衰期(约半年)后埋到指定的地点:对于含α-31p浓度较高的液体废物(如首次洗膜液),在厚实的朔料桶放置8个半衰期后倒入专用的下水道;含α-31p浓度较低的液体废物(如二、三次洗膜液),则直接倒入专用的下水道。

4.3常见的有毒物质的处理:溴化乙锭、Trizol、丙烯酰氨、DEPC、甲酰氨等毒性高、环境危害大的物质,分类收集后统一处理。

4.3.1 EB(Ethidiunl bromide,溴化乙锭):EB是一种强烈诱变剂并有中度毒性,应戴手套操作,对于含有EB的溶液也不应直接倒下水道,用后妥善净化处理:EB含量大干0.5μg/ml溶液先用水将EB浓度稀释至0.5μg/ml以下,每100ml溶液加入100mg活性碳。不时轻轻摇荡混匀,室温放置1小时,滤纸过滤将活性碳与滤纸密封在塑料袋中作为有害废物丢弃。或用专用一次性染料清除袋(Gene有限公司)吸附过夜,再焚烧袋子即可。EB接触物,如抹布、枪头等埋入地下。

4.3.2 Trizol:提取组织和细胞RNA的一种重要试剂,在提取RNA时一定要在通风进行。如皮肤接触Trizol,请立即用大量去垢剂和水冲洗,废液埋入地下。

4.3.3 DEPC(Diethylprocarbonate,二乙基焦碳酸酯):RNA酶的强抑制剂,一种潜在的致癌物质。操作时戴口罩。在通风橱中进行。沾到手上立即冲洗,废液通过废液道排泄。

4.3.4 CHCl3(ChIoroform,氯仿):常用于DNA和RNA提取,对皮肤、眼睛、黏膜和呼吸道有强烈的刺激作用和腐蚀性,易损害肝和肾。操作时戴手套在通风橱里进行,废液收集后埋入地下。

4.3.5 Acrylamide(丙烯酰胺):DNA测序、SSR及蛋白质分离等技术中作电泳支持物,具神经毒性,聚合后毒性消失。操作时戴手套在通风橱内进行,聚合后的聚丙烯酰胺凝胶没有毒性,可随普通垃圾一起扔掉,千万不要倒入下水道。

4.3.6 DMSO(二甲亚砜):是一种既溶于水又溶于有机溶剂的非质子极性溶剂,常用作细胞的冻存液和配制AS。皮肤沾上之后用大量的水洗及1%~5%稀氨水洗涤。

篇5

关键词:样品抽取 样品接收 样品贮存 样品处理

样品管理是食品检验机构质量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环,是提高食品检测工作质量的前提。只有检测的样品得到良好的控制,确保其具有充分的代表性、有效性和完整性,检测工作才会有实际的意义,检测结果才有可能真实可靠。因此,食品样品的有效控制工作意义重大。

1、 样品抽取

抽取样品工作必须由经过培训且考核合格的抽样人员承担。抽样程序、抽样方法、抽样工具应符合有关产品标准及技术文件规定。样品抽取时应注意样品是否满足抽取和检测的要求,同时注意详细填写抽样信息,必要时索要产品执行标准等必要技术文件。检验微生物项目的样品必须使用消毒设备以保证无菌取样,记录并监控采样地点的环境状况,如空气污染度和温度等。

2、样品的运输

委托样品的运输由委托方承担,抽查样品的运输由抽查方承担。运输工作的承担者应确保运输过程中检测样品的各项安全,以满足检测工作的需要。当标准对检测样品的运输条件有特殊要求时,抽样人员以及检测人员应采用按标准规定的包装和运输设施,检查包装和运输设施符合规定要求,必要时制定检测样品的运送方案,确保检测样品的运输安全,并符合规定的要求。

3、样品的接收和识别

食品检验机构对样品接收应有专人负责检查、登记。

接收委托检验样品,应认真检查清点样品的包装、外观、型号、规格、数量及资料的完整性,明确客户检验目的和要求等。不符合标准要求的样品不予接收,并说明原因,重新送样。对存放环境有特殊要求的检测样品存储方式, 应在检测委托文书中注明。

接收监督抽查的样品,样品管理员应检查样品是否符合抽样单的记录,封样部位是否完好。检查样品的规格型号、数量等基本信息,检查样品的感官、气味、形态以及有无酸败等现象,是否有与标准状态有所偏离,并准确记录样品状态特性、完整性和对应于检验要求的适宜性,经验收与抽样单不一致或不符合检验要求的样品,应及时退回抽样单位或抽样人员。

接收的样品建立样品管理登记台账,样品唯一性编号由业务接待人员在进行样品登记时给出。注明:样品名称、编号、规格、状态(待检、在检、已检),以保证样品识别的唯一性和不混淆及可追溯性。

4、样品收检量

样品的收检量应为一次全检量的3 倍, 其中三分之一作为正常检验用量; 另三分之一作为余样,用于复试; 剩余的三分之一作为留样, 用于复验等情况。留样由业务室专人管理。

5、样品的分包

在受理有分包项目的业务时,须向客户说明分包项目,征得客户的书面同意。在交付分包前应检查样品的完整性,并应明确告知分包方样品的保存方式或条件。在分包协议中应明确余样的处理方式,交付分包方的样品应有接收凭证。

6、样品的贮存

因食品样品易于腐败变质,实验室应设置专门的样品室,由专职的样品管理员负责保存样品; 样品室应配备样品柜、样品架、样品车等存放运输设施,以及冷藏、冷冻等环境设施,以确保备用样品的存放环境符合标准或相关技术文件的要求并做好环境监控记录。微生物检验应有单独的样品室,有包装样品进入微生物样品室时应用酒精擦拭外包装。

7、样品的处理

检验结果为合格的样品应当在检验结果异议期满后及时退还客户,检验结果为不合格的样品应当在检验结果异议期满三个月后退还客户,仲裁检验的样品保存到结案为止。易腐败变质的样品保存期视情况而定。样品保存期到后,样品管理员应通知客户领取样品,并做记录。超过一个月不领取的样品按弃样处理。对可能造成公害的弃样,指派专人按相关规定要求处理,并做好记录。

8、样品的保密与安全

样品管理人员严格遵守保护委托单位技术所有权和机密的声明,以及质量体系文件中对客户的检测样品、附件及有关信息负保密责任的要求。留样期内的检测样品不得以任何理由挪作他用。样品管理人员应认真执行内务管理规定,确保样品室内环境的整洁卫生,做好防盗、防火、防虫蛀工作,确保检测样品在保存期间不发生非正常的变质或损坏。技术负责人加强对样品各环节的流转记录是否齐全、样品处理是否符合程序规定以及样品室的环境条件、储存设备容器等方面的监督检查,以确保样品的质量特性和可追溯性。

样品是食品检验机构开展检测工作的主体。食品样品的有效控制程度直接关系到食品检测实验室的技术水平、社会形象甚至法律责任。在实际工作中, 应从源头上保证样品的准确性,以保证实验数据的可靠、准确,保障实验室和客户的利益,更好地为实验室及客户服务。

参考文献:

篇6

2010年3月“应用化工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研究”的课题立项,截至2013年底,按照课题研究目标,先后在通辽地区多家大中型企业建立了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由开展此项课题之前的2家增加到了10家。已与我系签约承担学生见习、实训、顶岗实习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有:通辽市谷道粮源农产品有限责任公司、通辽市通华蓖麻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内蒙古玉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通辽梅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通辽金煤化工有限公司、内蒙古蒙牛集团通辽分公司;未签约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有:内蒙古蒙古王酒业有限公司、内蒙古利牛生物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内蒙古塞外狼酒业集团、杨氏调味品厂等企业。校外实践基地,主要采取校企合作的实践教学模式。要让学生在企业实习和顶岗实习过程中,能直接参与企业生产、管理的各个环节,了解现代化工企业的特点,进一步增强就业竞争力,就必须逐步建立和完善校企双向推动、产学密切结合的管理运行机制,将理论优势和科研优势渗透到企业之中,力争做到“双赢”。并根据企业的改革趋势优化实践教学的组织管理,改革以往企业被动地接受学生实习的局面,使校外实践教学能真正收到实效。

3.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制度保障

在实践教学体系运行及实施实践教学过程中,始终将建立与之配套的政策和运行机制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对待,先后制订并实施了一系列管理政策和办法,出台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和措施,保障实践教学的可靠进行,先后出台了《实验室设置办法》《实验室工作条例》《实验教学管理规定》《化学化工实验教学中心管理制度》《实验室管理人员岗位职责》《计算机化工模拟仿真控制中心管理制度》《化工系学生实习管理规定》《化工系学生毕业环节管理规定》《校内实习基地管理办法》等,为实践教学改革的顺利实施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高职应用化工技术专业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

1.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的要求

第一,要符合专业教师队伍的“双师”素质建设要求。本专业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优化“双师型”队伍结构、提高“双师型”教师素质是我系教师队伍建设的重点。第二,要符合建立“工学结合”机制的要求。我系现有的化工实验室、实训设施比较简陋,不能适应“工学结合”的需求。应根据实践课程之需求,加大化工实验、实训设备的投入,建立若干化工生产、操作、检验等方面的综合实训基地,以满足学生“工”与“学”的需求,将技能训练与教学课堂合为一体,是校内实验、实训基地建设的关键。第三,要符合加强校外生产实训环节的要求。改革原有的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集中时间安排校外生产实训(顶岗实习),带领学生深入化工行业具体操作岗位跟工人师傅学习化工生产操作技能、产品检验方法等。实训结束后,通过劳动部门的职业技能鉴定,取得相应的职业技能证书,实现毕业生到企业的“零过渡”。

2.实践教学师资队伍的建设

我系具有本科以上学历的中青年教师,大多是研究型和学术型人才,多数是非化工专业老师,普遍缺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第一线的工作经历,缺乏实践意识。我们利用学院政策,要求刚从学校毕业的青年教师必须到企业、行业实践训练半年以上。在经费和待遇上对到企业、行业实践训练的教师给予支持。经过几年建设,初步形成了一支既注重传授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又注重培养实际操作能力,既能引导学生学习知识,又能指导学生实践训练的“双师型”教师队伍。这支“双师型”教师队伍是实现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的有力保障。按学院的要求,为了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有实践教学经验的老教师与青年教师之间以“师傅—徒弟”形式结成了五对师徒,并签订了师徒协议,以言传身教来培养青年教师尽快适应实践教学的要求。在实验实训工作中,为提高教学质量形成了化学实验团队、化工校内实验实训团队、化工校外实训团队。因为我系应用化工技术专业实践师资不足,为了确保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的顺利进行,努力构建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教学水平高的“双师型”教师队伍。计划引进有实践经验的专业教师15名,其中高级职称5名,硕士5名,“双师型”10名,来充实化工专业教师队伍。每学期派出一定数量的专业课教师和实践指导教师到合作企业锻炼,参加教育部组织的骨干教师培训,接受新技术、新技能和学历提升教育培训,鼓励教师通过各种渠道参与行业职业技能鉴定,取得测试员、考评员等资格证,鼓励教师参加各类教研和科研交流活动。大力推进现代教育技术在实践教学中的应用,近几年来,院校努力将现代教育技术、计算机仿真技术运用于实践教学中。为适应计算机技术在化工领域广泛应用的趋势,我们组建了计算机化工模拟仿真控制中心,引进了一整套完整的化工仿真软件,内容涉及化工领域多项关键计算机技术,包括分子模拟、过程模拟、过程设计、过程仿真与控制等,有效地提高了师生的计算机应用水平。

三结束语

篇7

关键词 生物技术实验室;开放模式;现状;管理对策;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中图分类号 G6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03-0282-02

Abstract Biotechnology laboratory undertakes various experiment contents and is mainly responsible for bio-related undergraduate curriculum experimental teaching,undergraduate thesis,graduate students and teachers in the experiment and research of the scientific research task,which leads to its management,especially the management in open mode is quite complicated.This paper briefly introduced the open operation mode of the biotechnology laboratory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Forestry and Technology,and discussed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the corresponding management countermeasures after opening so for providing helpful references.

Key words biotechnology laboratory;open model;status; management countermeasure;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Forestry and Technology

高校实验室是高校实现其培养人才、发展科学、服务社会三大职能的基础装备,是高校师生进行实验教学和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并成为复合型人才的教学场所[1-2]。为了充分利用实验室资源,促进实验教学课程改革、提高实验教学水平,传统的实验室必须实现由单纯的教学场所向开放式的教学平台转变的运行机制迈进。开放实验室是高等学校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的重要内容,体现了高等教育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对强化学生的基本技能和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合作精神和科研能力的协调发展,激发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独立思考、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有十分重要的意义[3-4]。生物技术实验室的开放运行,一方面可以让学生深化理解生物技术基础理论知识,将理性知识和感性认识有机结合起来;另一方面通过综合性、创新性实验的设计,能够提高学生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创新能力及综合素质[5]。但随着实验室的全面开放,对验室的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更复杂的要求。因此,必须加强开放模式下的实验室管理,以适应现代农林业科技发展的需要。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生物技术实验室是国家级森林植物教学实验示范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有大小实验用房18间、药品室2间、储备室2间、玻璃器皿室1间、管理室1间、 研究生学习室3间,主要向学校的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生物技术、生物工程和生态学3个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和教师共近1 000名师生开放。其中本科生的课程实验非常多,人多不固定且时间短而分散,主要有生物化学大实验、植物生理学实验、分子生物学实验、蛋白质与酶工程实验、细胞生物学与细胞工程实验、药剂学实验、生化与生物技术制药实验、次生代谢物质生产技术实验、药物分析实验等[6]。研究生和教师的科研实验相对来说人少、人员固定而且时间长而集中。另外,还有一些实验人员相对固定、实验时间相对短的情况,比如本科毕业论文和大学生创新项目的实验。伴随生物技术实验室的开放力度的增大,同时根据本实验室的现实基础和运行情况,就如何加强实验室的开放管理,保证实验室安全,使现有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等方面的工作进行了一些思考和实践。

1 实行分区域、分层次的实验室开放模式

根据具体情况和学生的不同层次将生物技术试验室现有的18间实验用房按大小和功能区分成三大类型的开放实验室,包括基础课程实验室、一般公共实验室、科研探索实验室。

1.1 基础课程实验室

基础课程实验室配备3间大房间,主要用于满足我院本科实验课程教学,一般是依据具体课程而设立,如上文所提到的生物化学大实验、植物生理学实验、分子生物学实验等课程,要求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基础实验,加深对课程的理解,加强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然而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中各种教学资源尤其是仪器配备方面都非常有限,学生实验只能多人一组,无法做到人人动手。因此,为弥补课堂实验教学的不足,很有必要开放这类实验室,这样既减少了每组实验学生的数量,大大增加了资源的可利用率,又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学习机会和更大的实践学习空间[7]。

1.2 一般公共实验室

一般公共实验室主要用于摆放生物技术相关实验常用的仪器设备,如PCR仪、灭菌锅、离心机、超纯水机、制冰机、摇床、培养箱、显微镜等,另还配备专门公用的组培室和凝胶成像室。这类实验用房可大可小,通常按仪器设备的使用频率、精密程度、功能相关度合理分室。此类实验室主要面向本科生毕业论文、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项目开放,学生根据指导教师指定的实验目的及要求,结合实验室可提供的实验条件自主设计实验,并独立或项目成员协作完成。通过此过程的培养,学生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实现独立思考、自主创新、团体协作,是活跃学生科研思维,培养科研人才不可替代的基础过程。

1.3 科研探索实验室

科研探索实验室配备了2间中等大小的实验用房和3间稍小的房间,特别配备专用组培室。主要是用于研究生的培养和青年教师完成专门科研项目等较高水平的科学研究工作,通常是以导师为负责人的科研团队。这类实验一般按照课题申报的方式进行,学生通过担任教师科研助手,完成学校、省、国家实验计划项目等来提高自己的实际创新能力。

2 生物技术实验室开放现状

实验室开放使用后使实验室的资源得到了充分的利用,为学生更好地动脑、动手,应用知识于实践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丰富了学生的大学生活,有利于人才培养。然而从目前现状看,本实验室的开放使得实验室的人群多样化、复杂化,实验室使用时间零散、不统一、不集中,给实验室的管理带来了诸多问题。

2.1 管理体系不健全,管理不规范

由于缺乏有效的管理措施,规章制度不完善,一些实验指导教师或实验室管理人员因忙于教学科研甚至行政事务,对学生要求不严,甚至是放任自流。随着仪器使用频率的增加,而大多数学生只掌握仪器检测样品的操作,对仪器的运行状态不太关心也没有有意了解,易忽略仪器出现的小故障,设备的使用状态不能及时、真实地被记录,问题积累到一定程度出现大故障的时候往往已无法正常运行了,此时再去维修较复杂且耗时长,影响了实验室的正常运行。

2.2 实验项目较多且实验人员较分散,给实验室安全带来隐患

实验室开放后,实验内容增加,涉及的化学药品试剂种类和数量繁多,而学生的层次和实验水平参差不齐,一些学生对各种药品试剂的性质、安全性了解不清楚。另外,由于实验室的开放,进入实验室的学生人数分散,时间也不集中,学生的实验不再局限在专门的实验时间内进行,白天、晚上、周末经常都有学生进出实验室,实验室管理人员不够给管理工作带来了难度,使工作强度增大。

2.3 仪器使用率增加,设备维修费用不足

实验室开放后,随着使用实验室人数的增多,仪器使用率增加,实验操作人员不专业等问题陆续出现,使得仪器设备的损坏率、各种材料的消耗率也随之增加,实验室的设备维修费、低值易耗品费用不足的问题越来越明显。

3 生物技术实验室开放模式管理对策

针对生物技术实验室开放后出现的上述问题,必须加强和规范实验室开放模式下的管理,以保证教学和科研工作的正常秩序。

3.1 规范实验仪器设备的管理

首先,在实验室的仪器设备总体布局上采取公用的、相对贵重的仪器集中分区于一般公共实验室,基础仪器在各个实验室分别配备,高度精密而贵重的仪器多集中分区于科研探索实验室的基本原则,再据仪器设备的功能和使用频率分别布置了组织培养室、超净工作室、离心室、凝胶成像室、高压灭菌室等专门工作室,以便资源共享提高设备资源利用率。其次,加强仪器设备的管理,所有仪器设备由学校设备处统一编号。在仪器设备管理上,实施仪器设备使用培训、预约、建立仪器使用登记制度,以便责任明确,及时发现故障,从而及时维护和保养。再次,对于低值易耗品,基础课程实验由实验室配备,其他实验实行自备,便于控制实验室经费。

3.2 规范实验室开放工作

根据实验室自身特点和实验教学需要,生物技术实验室采取以下几种方式向师生开放:一是全面开放,如科研探索实验室;二是在正常的工作时间内向学生开放,如一般公共实验室;三是定时开放,根据实验教学计划,安排固定时间向学生全面开放;四是预约开放,因特别需要学生向实验室提出申请预约使用实验室时间和设备等。因本实验室只有2 名专职管理人员,不可能全天候地长时间留在实验室实施管理,所以在实验室人员管理安排上实行基础课程实验室完全由专职实验管理老师负责,而其他实验室的日常管理则由研究生轮流值日协助管理实验室,专职教师从中统筹和协调。这样既克服了实验室人员配备不足的困难,又发挥了研究生在实验室工作时间长的优势,使得实验室开放后在管理时间上力求全面而完善。

3.3 加强实验室安全管理

随着实验室的开放,进入实验室的人员增多,加之生物技术实验室仪器设备高度集中、生化试剂多而杂、产生的废弃物也复杂多样等特点,使得必须把安全问题摆在实验室开放管理的首要位置。针对实验室全开放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采取许多积极措施:在实验室的管理上建立健全的各种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开放实验室的规范化管理;实行实验室准入原则和实验室出入登记制度,对使用实验室的所有师生进行实验室的安全知识教育,加强安全意识,重点说明实验室安全管理规定,推行承诺书签字确认准入;明确责任,实行实验室、仪器的专人负责制,负责人负责本实验室的消防安全检查和仪器使用培训维护等;建立健全的试剂药品使用情况登记制度,要求在使用生化试剂时先了解清楚其性质和安全性,把握用量,还要注意防止试剂的交叉污染,做好使用情况登记;强化实验室环保意识, 对于生物技术实验室“三废”,坚持以减少产生量、及时收集处理、集中收集、分类处理、专人负责的原则,加强实验室废弃物的管理。

3.4 提高实验教学师资队伍建设

在实验室所有管理措施的实施过程中,实验教学教师是管理的主体。只有拥有良好的实验教学师资队伍,才能最大化地发挥实验室开放的效果[8]。实验教学教师主要包括实验室专职教师和教学教师。一方面,提高实验室专职教师的综合素质是实验室开放管理成败的关键,因此要加强实验室专职教师的专业技术和管理培训;另一方面,高素质的教师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关键,教师对学生进行正确的科研指导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需要培养和引进一批高学历且掌握新技术、新知识的教师,不断探索实验新方法,提高实验室开放的质量和效率[9]。

4 结语

总而言之,生物技术实验室作为国家级森林植物教学实验示范中心的一份子,其开放的目的是为教学和科研服务,为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培养创新人才提供场所,然而为实现这一目的,如何科学有效地管理好开放模式下的实验室需要每一位实验教学教师认真思考和实践。以上仅是根据本实验室的现状对开放模式下的实验室管理的浅谈,实验室要实现真正的全方位的开放还需要不断探索研究,不断改进。

5 参考文献

[1] 郝峻弘.发挥实验室职能,激发学生潜能[J].北京城市学院学报,2009(2):69-72.

[2] 陶士强,闻燕,江明珠.生物技术实验室开放运行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室科学,2010,13(1):127 -128.

[3] 江栋,曹晓群,孔茜.论高校教学型实验室的建设与发展[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27(2):146-147.

[4] 谢惠波,杨艳,陈丽.论开放实验室建设[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28(5):178-181.

[5] 马宏飞,李薇,蒋林时.生物化学开放实验室建设和管理模式探索c实践[J].生物学杂志,2016,33(2):125 -128.

[6] 喻林华,项文化,王义强.生物技术实验室的规范化管理浅谈[J].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0,4(4):140-142.

[7] 杨威.实验室开放与管理[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29(1):186-187.

篇8

心理与行为实验中心现有大型精密仪器共4套,分别为多媒体会议培训实时录播系统、事件相关电位分析系统、眼动跟踪系统和多通道生物反馈系统。

多媒体会议培训实时录播系统主要是面向全院师范生的教学技能培训,严格按照教学计划执行,学校一直没有给出相应的课时换算公式,我们只是按照人数进行计算。比如:同样一个单位小时内,不同的专业,由于对于学生的技能训练要求不一样,所训练的人数也相差很大。

脑电记录系统、生物反馈系统和眼动仪年使用不足600小时,主要原因有下:

1.这三套设备都是国外进口设备,设备到位较晚,直到2019年1月份这三套设备才进入实验室,因此截止到2019年9月1日仪器实际到位时间也只有7个月,中间还有一个安装调试运行的过程,实际使用时间只有6个月左右。

2.三套设备都是国外精密仪器,因此专业老师需要一个对仪器学习的过程。由于老师和供货商双方之间各因素的影响,使得对仪器设备的培训不能及时进行,在一定程度上延长了老师学习的掌握时间。

3.这三套设备都属于大型精密仪器设备,主要是针对教师科研使用,基本上不对学生开放使用,因此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机使用时数。

4.学生在获得课题或进行毕业设计,并在具备上述设备操作资格的专业教师指导下可以使用上述大型精密仪器设备进行科研,对于这种使用设备进行科研的学生或者教师的使用时间的计算可能就不能进行单纯机小时数的计算。

5.老师科研需要一个积累的过程,由于仪器设备刚刚到位,这方面的积淀不足,因此很难立即申请到各种级别的课题,也影响到对这些设备的使用。

6.教师和学生的科研目前正在启动阶段,估计明年使用将会正常化。

为充分发挥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益,提高仪器设备的利用率,根据《苏州科技学院仪器设备管理条例》及相关管理规定,特提出一下整改措施:

1.制定出简明扼要的操着规程,并切实严格执行,确保仪器设备正常投入使用,使用者应在专业技术人员指导下按规程操作,对任何不遵守操作规程者,专管员有权制止其使用。

2.为保证大型精密仪器设备的精密性能,应定期检验、计量、核定,对于精度和性能下降的,要采取措施,设法恢复到原有工作状态。

3.充分调动专业教师的科研积极性,多申请课题,申请高水平课题,以课题带动对设备的使用,从而提高大型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益。

篇9

1引言

随着人类保护环境的意识不断增强,实验室监测分析变得工作更加繁重。这是因为实验室的污染物种类繁杂、总量大,具有生物毒性累积效应。因此,目前实验室环境问题已经受到广泛的关注。在开展环境监测分析工作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产生一些实验室污染物,其中包括一些强挥发性或半挥发性剧毒、致癌物质,强酸、强碱性物质等。实验室的无管制直接排放,不仅污染实验室及周边地区的生态环境,还严重损害人体健康。

伴随环境监测工作量的增加,实验室产生的污染物总量只增不减,因此迫切要求将节能减排、微型实验、产品有效回收等低碳经济理念融入到环境监测分析与污染物的治理工作中。低碳治理是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基础的治理理念,是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创建清洁能源结构为基础,以技术创新为核心,是创新管理制度和发展观的转变要素。目前,积极推进实验室污染物低碳治理工作是实现环境监测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途径,也是推进环境友好型、经济发展型生态市建设的重要工作之一。

2实验室环境污染物的来源和危害

2.1气态污染物

实验室废气的来源包括标准品、试剂的配制和环境监测样品的挥发物、分析实验的中间产物、泄漏和排空的标气和载气等。有害气体污染物包括含氮化合物,含硫化合物、碳氧、碳氢化合物、卤素化合物、甲醛、苯系物、汞蒸气和酚类等。

气态污染物直接释放到空气中易造成社会型公害。氮氧化物、二氧化硫在空气中易形成酸雨危害;氮氧化合物和碳化氢经过紫外线照射能产生有毒的化学烟雾;含氟含氯气体可有效破坏大气臭氧层;甲醛有生物致癌作用,酚对各种生物细胞有直接损害作用,可腐蚀皮肤和粘膜组织等等。实验室废气污染物具有微量产生,长期排放的特点,污染物释放到空气中的过程,容易被忽视。但长此以往,不仅危害监测分析工作人员的健康,同时还影响环境空气质量,造成社会型公害。

2.2液态污染物

环境监测分析中涉及的液体环境样品、标准溶液、试验中间产物、清洁器皿的洗液和大量的洗涤后废液都是实验室液态污染物的主要来源。包括酸、碱、氰化物、金属等无机污染物和碳水化合物、酚、醇、多环芳烃、芳香烃等有机污染物。

液态污染物的无管制直接排放可导致严重的生物特性危害。实验常用的盐酸、硫酸、硝酸、氢氟酸等强酸性物质,氢氧化钠、氢氧化钾等强碱性物质所产生的液态污染物直接排放,可改变正常水体的酸碱度,当pH值> 9.0(碱性特征)和pH值< 6.0(酸性特征)时,水体生态系统平衡被破坏,水体的自净能力骤减;氰化物经口、呼吸道或皮肤进入人体,极易被人体吸收,进入血液,与细胞色素氧化酶的Fe3+结合,生成氰化高铁细胞色素氧化酶,造成呼吸链中断,引起生物窒息死亡。另外,分析试验中的碳水化合物、酚、醇、多环芳烃、芳香烃等液态污染物具有难降解、高残留的化学性质,无管制直接排放对环境产生持久性危害,对动物和人体有致癌、致畸、致突变等生物特性危害。

2.3固态污染物

实验室固态污染物的来源包括残留或过期的固体化学试剂,沉淀絮凝、离心操作所带来的沉淀残渣,消耗、破损的实验用品,实验过程中常用的滤纸、土壤及固废等样品实验残渣等。

固态污染物的成分复杂,污染过程中具有持久性和不显著性,通常不易引起重视。随意丢弃的固态污染物经过日晒、雨淋所产生的毒性物质易随雨雪溶液经地表径流渗入土壤,导致土壤和地下水再次污染。固体污染物随天然降水进入水体,污染地表水并危及饮用水源地安全,或通过农作物、家禽动物等食物链作用持续破坏生态系统平衡,对生物体造成复合危害。

3实验室环境污染物的低碳管理措施

3.1建立实验室污染物的低碳管理体系

以减少污染物总量排放为原则,结合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的相关要求,制定相应的程序,严格规范实验室污染物的各项管理工作。以国家标准方法为基础,建立试剂用量少、操作步骤简单易行,具有准确、高效及较强推广性的分析操作方法技术文件指导实验室监测分析工作。以质量为核心,梳理与监测分析技术密切相关的质量管理规定,建立检查、通报、整改、验收、综合评价等监督措施的规范性文件强化实验室质量体系运行的执行力。将低碳理念与实验室规范的管理体系运行有机融合,科学建立实验室污染物的低碳管理体系。

3.2推广实验室污染物低碳治理方法

3.2.1吸收、吸附、热转化是实现气态污染物治理的主要途径

用液体吸收剂处理相应的混合物,除去其中有害气体的途径即为吸收法,包括物理吸收和化学吸收两种方法。常用的吸收剂有水、碱性溶液、酸性溶液、氧化剂溶液和有机溶液等,可用于净化含有SO2、NOx、Cl2、H2S、HF、HCl、NH3、Hg蒸气、各种有机物蒸汽的污染气体,吸收液可用于后期的废水处理或是用作某些定性化学试剂配制的母液。

固体吸附法是将气态污染物与固体吸收剂接触,污染物被吸附在固体吸收剂的表面而被分离和进一步提取的方法。主要适用于净化气体中低浓度的污染物,例如在有气态污染物残留的容器中放入适量活性炭粉末,可实现常见大多数无机、有机气体的吸收,分子筛对CS2、CCl4等特征气态有机污染物有选择性吸收,而硅藻土可选择性吸收H2S、SO2及Hg蒸汽。

热转化法指通过燃烧的方法有效去除气态污染物,特别适用于处理气体浓度较低的苯类、醛类、酮类、醇类等气态有机污染物。

3.2.2采取分类治理方法处置不同理化特性的液态污染物

运用酸碱化学中和法对酸性、碱性特征液态污染物进行治理。酸性污染物可采用石灰、石灰乳、苛性钠、苏打中和,碱性污染物使用盐酸或硫酸等试剂中和,得到的盐类溶液可依据环境质量允许量范围内排放,降低污染物对人体健康的损害和输水管道的腐蚀。

实验室产生的含汞、镉、铬等重金属污染物的治理方法包括化学絮凝法、共沉淀法、电解法、离子交换法、氧化还原法等。如向含汞液态污染物中加入适量硫化钠产生HgS沉淀的化学絮凝法,再以FeSO4、FeCl3和Al2(SO4)3作为混凝剂,生成的沉淀与悬浮的HgS共沉淀而去除;实验室的铬酸试剂废液,于120℃±10℃条件下加热浓缩后加入适量高锰酸钾粉末,加热至二氧化锰沉淀出现经砂芯漏斗过滤,除去二氧化锰沉淀后可作为强氧化剂循环使用;含贵金属银的液态污染物,主要以AgCl、AgCrO4和Ag(NH3)2+等形式存在,采用沉淀法、电解法、置换法、离子交换法和吸附法回收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

甲醇、乙醇、醋酸之类的可溶性的溶剂作为实验室主要的有机污染物能被细菌分解,可用大量的水稀释后排放;三氯甲烷、四氯化碳等废弃污染物经酸化加水稀释,削弱毒性后倒入废液瓶中;有机液态污染物毒性大、具有持续性危害、价格昂贵、处理代价高等特点,因此,实验室用过的有机溶剂应尽量回收利用。

3.2.3采取集中回收分类填埋方式处置成分复杂的固态污染物

实验室固态污染物成分复杂,毒性持久,主要采取集中回收、分类填埋的治理方法。实验室管理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联系专业部门合理的回收利用,做到保护环境的同时,实现实验室固体污染物的低碳治理。

4结语

实验室环境污染物的种类多、成分复杂。根据各自的理化特性采取统一预处理回收、循环再利用等分类处置,削弱环境污染物对人体的危害,达到有效保护生态环境的目的,同时突出节约能源、清洁生产的监测技术创新要素,充分发挥实验室环境污染物的低碳管理的重要意义。坚持将低碳理念融入到实验室环境污染物管理的工作中,有助于建立完善的环境监测实验室管理体系,全面推进管理制度运行的执行力,强调落实污染源的削减方案,有序开展各类污染物的转化、利用、再生技术的研究,夯实生态环境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技术力量,推动环境友好型、经济发展型生态城市建设的进程。

参考文献:

[1] 陈金亮.环境监测实验室污染及防治[J].能源与环境,2009(2):75~76.

篇10

国家纺织品服装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广州)从2002年在广州市纤维产品检测院的基础上设立至今已整整10年。10年来,在国家质检总局、中纤局、省市质监局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中心”以建设国内领先国际先进实验室为目标,以服务政府服务产业经济发展为宗旨,坚持在提高我国纺织品检测技术水平的使命中有所作为的使命感,坚持在增强我国纺织品检测市场竞争力的事业中有所建树的责任感,解放思想,创新思路,沿着适合自身发展成长的轨道,不断开创工作的新局面。

1.“中心”成立当年出具检验报告3万份、业务收入1050万元、设备固定资产700万元,到2011年年出具检验报告45万份、业务收入2.1亿元、设备固定资产1.2亿元,均增长10倍以上。

2.专业人才骨干从10年前的1名硕士、13名本科学历人员,到10年后由5名博士、65名硕士、200名本科学历专业人员构成的人才队伍。

3.科技研发工作从10年前的空白,到10年后共诞生1个质检公益性项目、10个总局科研项目、1个省局科研项,其中2个分别获“纺织之光——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科学技术奖三等奖”和“国家质检总局2011年科技兴检奖二等奖”;参与制定国家标准15个,行业标准13个,地方标准12个。

4.检测项目从10年前的6个大类、265个标准,到10年后的14个大类、1408个标准。

实施人才战略,保障事业发展

“中心”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立足事业长远发展,结合自身特点,谋划人才建设思路,创新人才培养方式,优化人才队伍结构,打造了一支综合素质过硬的专业人才队伍,为实现建设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纺织品检测机构提供了坚实的人力资源保障。

(一)着眼事业长远发展,明确人才建设思路。明确“三个需求”的原则。一是满足科研发展的需求,把科技研发作为事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把最强的专业技术人才用在科研上。二是满足业务拓展的需求,着重引进学历高外语好的专业人才,形成一支技术过硬服务意识强的客户服务团队,满足业务发展需求。三是满足检验量增长的需求,在引进高、精、强的科研技术服务人才的同时,根据日常检验量高速增长的态势,准确预测岗位需求,及时充实一线检验队伍,保障业务工作增长需要。

(二)着眼拓展业务领域需求,引进和培养专业人才。突出“两个重点”。一是重点引进生态检验技术人才。纺织安全卫生指标检测水平是实验室实力的重要标志,加速发展该项目对“中心”整体发展至关重要。“中心”加大对其专业人员引进的力度,形成了一支国内最大最强的纺织安全卫生指标检测团队。二是重点引进新型纺织材料检验人才。国务院《纺织振兴规划》将产业用纺织品纳入重点发展项目,“中心”重点引进和培养生物医学、流体力学等专业人员,为开展产业用纺织品检测平台建设储备人才,成为增设的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检测中心(广东)的骨干力量。

(三)着眼人才持续发展,完善人才培养机制。一是加大岗前培训力度,实行全员考试上岗。每年对员工进行基础理论、专业知识、操作技能、工作程序等内容的系统培训,强化员工整体素质提高,保证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执行。二是建立绩效考核机制,实施绩效考核,实现绩效与收入挂钩,并通过计算机统计个人的工作量、及格率、及时率,使绩效考核做到客观公正。三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施《学历学位教育管理规定》,鼓励员工接受继续教育,出台《技术进步管理规定》,鼓励员工开展质量技术活动,通过与高校建立产学研平台,开设东华大学在“中心”的工程硕士班和本科学历学位远程教育,为个人发展提供切实可用的资源。

(四)着眼搭建人才发展平台,做到人尽其才。一是以科技研发做平台,以科技进步推动人才进步,鼓励员工参与科技研发、、翻译标准,使员工的眼光、思维落在国际先进科技的王国上。二是注重提拔年轻干部,根据检验分工细化的特点,大胆起用责任心强、技术过硬、反应敏捷的合同制员工担任项目主管,在实践中锻炼个人综合素质。三是加快培养学科带头人,以“下一线、压担子、放单飞”的办法加快培养学科带头人的步伐,一批技术骨干脱颖而出,渐渐成长为学科带头人,分别出任国家质检总局TBT评议专家、CNAL技术委员会纺纤分会技术委员会委员、全国纺织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广东省纺织工程学会会员等。

夯实发展基础,增强发展实力

“中心”按厚积薄发的道理夯实发展基础,按只有未雨绸缪才能水到渠成的道理增强发展实力,打造一个公正科学、准确高效、项目齐全、社会认同、政府放心、名符其实的国家级纺织检验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