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实验室建设标准范文

时间:2023-12-01 17:43:5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高校实验室建设标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高校实验室建设标准

篇1

关键词 科研实验用房;建设标准;投资规模

中图分类号:G48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4)14-0030-02

Construction Standards on Laboratory Buildings in Universities//LI Chunyan, ZUO Jingying, YI Wenbin

Abstract Laboratory buildings are essential for students and staffs to study and research in the university. It is important to investigate reasonable standards to assess the sale of the laboratory to build, the investment, and the problems in existing building standards. In this paper, we propose some improvements to the problems in existing building standards.

Key words laboratory buildings; building standards; investment scale

1 引言

高校科研实验用房是高校的基本办学条件之一,也是衡量高校办学水平、科研能力的一个重要标志,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等方面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承担国家重大科研任务的增多,高校纷纷加大了对科研实验用房的投入。但是高校科研实验用房究竟应该建多大规模?投资标准应该多大合适?现行指标是否存在问题?应该如何进行改进?等等这些问题还需国家相关管理部门进行研究。

2 目前国内高校科研实验用房建设标准

目前,没有专门针对高校科研实验用房的相关标准。可用于指导高等学校科研实验用房建设的标准主要包括《普通高等学校建筑规划面积指标》(建标〔1992〕245号)、《科研建筑工程规划面积指标》(建标〔1991〕708号),这两个标准主要规定了建筑规模,对投资规模未定标准。

《普通高等学校建筑规划面积指标》(建标〔1992〕245号) 1992年,原建设部、原国家计委、原国家教委颁布了《普通高等学校建筑规划面积指标》(以下简称92建标),该标准中提出:“大学、专门学院的教室、图书馆、实验室实习场所及附属用房、风雨操场、会堂、学生宿舍、学生食堂及生活福利与其他附属用房的大部分均应采用自然规模计算其规划建筑面积。”[1]92建标中对学校的自然规模进行了定义,同时按照学校科类或学校类别两种方法对高校的实验室实习场所及附属用房规划建筑面积指标进行了规定,但专职科研机构的实验室、资料室等均未包括在92建标中。

《科研建筑工程规划面积指标》(建标〔1991〕708号) 1991年,原建设部、原国家计委、原国家科委颁布了《科研建筑工程规划面积指标》(以下简称科建标),“该规划指标是编制、评估、审批自然科学研究机构建筑工程建设规划、可行性研究报告的重要依据,也是有关部门监督检查科研建筑工程建设标准的尺度”[2]。该标准对自然科学领域基础学科研究机构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面积进行了规定,指标内容涵盖7个基础学科,22个分学科。根据科研机构的全体人员规模,给出了各个学科的科研建筑规划面积指标,其中科研机构全体人员规模包括编制人员、主管部门核定的客座人员和研究生。

3 现行建设标准存在的问题

92建标和科建标都是20年前制定的标准,制定时我国高等教育还未进入大众化阶段。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增长,我国高等教育事业也得到了跨越式发展,各高校的教学科研人员及学生的规模不断扩大,高校承担的国家重大科研任务逐渐增多,若仍采用20年前的建设标准,必然存在一定的问题。

1)不能适应普通高校发展变化的需要。92建标将大学按类别分为十类,即综合性大学、工科院校、师范院校等。以综合性大学为例,92建标中规定的综合性大学工科只占13%,而现实中因为高校体制改革、各类高校合并整合,有些所谓的综合性大学其工科比例占到了60%及以上。原来10类高校,各科类所占比例发生了较大的改变。此外,高等教育的形式也发生了巨大变化。目前,通常将我国普通高校分为研究型、教学研究型、本科教学型和高等职业与专科学校。研究型大学与教学研究型大学对科研实验用房的建设需求要比本科教学型和高等职业与专科学校高很多。此外,为提升高等教育的质量,培养创新性人才,迎接新世界新技术革命的挑战,国家还实施了“985工程”和“211工程”,高校之间科研水平的差异越来越明显,不同层次的高校对科研实验用房的建设需求也是不一样的。

2)不能适应普通高校办学规模变化的需要。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的高校实施的是精英教育,普通高校规模偏小。自1999年高校扩招以来,我国高等教育规模大幅增长,高校在校生人数由1999年的742.3万人增长到2008年的2907万人[3]。其中很多高校的学生规模均超过1万人,再加上高校合并,有许多高校的学生规模超过了3万人。但92建标将高校规模按2000人、3000人、5000人分为三级,已不符合中国高等教育的现状。科建标中,科研机构学科人员规模最大为1200人,只有核物理和光电技术学科人员规模最大为1500人。随着学校或学科规模的增长,高校的实验室实习场所及附属用房规划建筑面积、学科的科研建筑规划面积指标逐渐降低,但缺少更大规模相应的指标。

3)不能适应普通高校办学模式变化的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高等教育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教育技术、人才培养的模式等均发生了巨大变化。《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指出,要支持学生参与科学研究,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提升高校科学研究水平,加强高校重点科研创新基地与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充分发挥高校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重要作用。因此,高校的科研实验用房需求产生新的变化。指标数与学校或学科规模之间的关系相当复杂,其中的规律需进一步研究探讨。

4)未对高校各类用房的投资规模进行限定。目前全国高校各类用房没有相应的投资建设标准,对于科研实验用房,不同学科的建设要求不一样,投资规模不一样;对于不同类别、不同层次的高校,承担的教学、科研任务差别很大,对于科研实验用房的建设标准也存在较大差别。急需一个投资标准来进行指导高校科研实验用房建设,以免出现投资建设超标准或投资预算不足等情况。

4 现行建设标准修订建议

修订中国普通高校科研实验用房建设标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必须站在国家的层面来研究和修改[3]。限于本文研究的深度,下面提出几点修改和完善高校科研实验用房建设标准的建议。

1)建议国家成立专门的工作组,负责科研实验用房建设标准的调查、分析、研究和制订等工作。工作组专家由省部级相关领导、规划专家、建筑专家、高校教育管理工作者等组成。工作组对全国高校科研实验用房现状进行抽样调查,调查的高校应具有代表性,兼顾不同类型、不同规模、不同办学层次的高校。工作组专家深入调查并分析全国各高校的科研实验用房基本情况、使用情况、建设需求,为标准的修订提供基础支撑材料。

2)工作组根据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高校在教学科研中面临的新要求、高校教学模式的新变化等,调查分析高校在科研实验用房方面的新需求以及相应功能用房的需求变化,从而更好地修改、制订相关指标参数。

3)科研实验用房应包括侧重于科研的科研用房、侧重于教学的实验用房。但目前并没有专门针对高校科研实验用房的相关标准,92建标中实验室场所及附属用房只包括基础课、专业基础课、自选科研项目所需的各类实验室等,并未包括专职科研机构的实验室、资料室等。可在92建标的基础上,依据科建标对高校科研用房建筑面积予以补充。

4)92建标和科建标均未对高校各类用房的投资规模进行限定。建议工作组在对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高校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制订高校各类用房的投资建设规模指标。

5)建议建立高校基本建设项目后评价研究,对已投入使用的科研实验用房的规模、功能、造价、投资和使用效果、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等进行综合评价,发现问题,积累经验,促使各高校提高资源利用率,为标准的修订和完善提供第一手的资料。

5 结束语

高校科研实验用房的指标研究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性工程,需要国家有关部门提供大量的人力、财力来进行研究和探讨。这样的研究是非常必要的,对于全国各高校的建设、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虽然现有指标有不适时宜的地方,但在新的建设标准未正式出台前,它们仍有一定的参考价值。高校应根据现有标准,结合自身实际及发展需求,制定本高校科研实验用房的建设标准。科研实验用房是高校各类用房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建设标准研究对高校其他用房的建设标准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参考文献

[1]建设部,国家计委,国家教委.普通高等学校建筑规划面积指标[S].北京,1992:2-3.

篇2

【论文关键词】高校实验室 社会需求 建设

【论文摘要】从我国高校实验室地位、现状出发,分析限制发展的瓶颈;以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为导引,重点研究“以社会需求为牵引”的路子,探讨了高校实验室建设的出路。

作为高等院校学科专业建设发展的基石,高校实验室是从事实践教学与研究的重要实体,是高校现代教育的一大支柱和衡量办学条件的一个重要标志。随着实验室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创新能力和社会生产力中作用的提升,它在推进我国信息化建设中的作用也日益凸显。

1.现状。近年来,各高校实验室的逐步独立是对其地位的承认。既说明它己赢得广阔的用武之地,也表明它从幕后走到了台前。培养素质全面的创新型人才己成为科教兴国背景下其建设发展的主要目的;其质量已成为各高校衡量教学能力、科研创新能力乃至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

整体考察高校实验室,发现其与社会交流少,未及时将成果转化为生产力,降低了成果利用率;科研管理人员青黄不接,不能正常开展活动;贵重仪器利用率低,经费短缺,设备更新慢,配套服务跟不上等。这就制约了实验室建设质量和层次的提升,成其发展瓶颈。

2,出路。

2. 1科学指导。成功的实践需科学理论指导.科学发展观是新时期的指导思想,己植根于国家建设方方面面。高校实验室建设中应贯彻落实,其发展才会方向明确,朝气蓬勃。

2. 2标准规范。合格的实验室离不开规范标准。各高校实验室都应建立适合自己“室情”的规范。最大限度坚持设计规范、建设标准、教研需求及教学设备间的和谐统一:使制度规范化、管理网络化、效益最大化、人员专业化、使用经常化、考核制度化,发挥最佳综合效益。

2.3以社会需求为牵引。

2. 3. 1原因:高校实验室建设归根结底是为了切实提升社会生产力;以社会需求为牵引是其生存发展的立足点。因此实验室建设应面向社会,其成果应适应社会发展: 将之优先考虑,使之更好地服务社会。 2. 3. 2途径:建立一整套高校实验室与社会各界间的互动机制,使沟通及时顺畅。依据社会需求反馈,适时调整发展策略与研究方向;加大投入,及时更新仪器装备,完善配套设施。

2. 3. 3来源:生产力革新会带来新问题。而社会前进中的前沿课题经互动机制及时传输,为实验室发展创新提供契机,激发创造力。

2. 4目标长远。高校实验室建设若无长远之计,就会迷失方向,丧失动力。要按既定规划,明确发展方向,取得阶段性成果,为远景目标实现做铺垫。

各实验室建设的内容与重点不尽相同。因此,实验室应针对自身建设进行系统筹划;满足基本需求,搞好顶层设计。

2. 5特色鲜明。一个实验室不可能包罗万象,这就为小实验室提供了生存空间。高校实验室建设应立足社会发展的某些方面,找突破口。尤其是小实验室,更应形成特色,才能在激烈竞争中占得一席之地。各实验室应发挥特长,更专业地服务于社会,延续和拓展自己的辉煌。

篇3

1高校经济管理实验室的建设概述

1.1高校经济管理实验室建设的意义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制度的不断完善,财务管理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性一直在不断提升,这样的社会背景刺激了经济管理类学科和专业在高校教育中的重要性,也刺激了经济管理在社会中的发展和应用,经济管理并不是完全由一些枯燥的理论知识构成,更多的需要的是实践能力,高校经济管理实验室的建设就是为了提升经济管理类学生的实践能力,使之能更好地适应社会,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做贡献。另外,高校经济管理实验室建设可帮助高校提升学生对经济管理学习的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教师,但现实中有很多的学生并不是由于自己的爱好选择了经济管理类学科,而是由于外界各种各样的原因才选择了经济管理类,但对于经管类科目的学习如果没有兴趣就会很难接受,学习压力也会随着学习的深入而增加,但高校经济管理实验室的建设能有效地提升学生对经济管理类学科的学习兴趣,提升他们的学习效率。

1.2高校经济管理类实验室建设的发展历程

实际上,高校经济管理类实验室的建设目前在我们国家已经经历了一个非常漫长的发展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高校经济管理实验室的建设方法和建设途径都经历了很大变化,总的来说我们国家的高效经济管理类实验室的建设经历了三个过程,第一是手工地模拟实验室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采用手工的方式模拟经济管理中的各项工作,这是最初的发展模式,这种模式的优势就是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使之能更加清楚地了解到经济管理的各项内容和环节,但这种方法最大的劣势就是手工模拟不够精确,比较浪费时间,实验室的教学效率低下。第二是计算机模拟实验室的方法,这种方法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及而发展起来的,与之前的实验室建设方法相比这种模式最大的优势就是将数字化和信息化的技术运用到经济管理类的实验室建设过程中,增加实验的准确性,同时也增加了课程的授课效率。第三是兼具多种功能为一体的智能化,信息化数字化仿真模拟实验室,这样的实验室能为学生提供真实的经济管理经验和体会,比如仿真的炒股实验室,在这种实验室中学生能根据自己的需求买卖股票,体验真实的经济管理,这种近乎真实的体会能够为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知识提供最好的帮助和支持。

2高校经济管理类实验室的建设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

高校经济管理类实验室的建设确实为高校的经济管理课程的开展提供了技术上的帮助和支持,而且高校经济管理类实验室的建设目前已经在各大高校开展和应用起来,为高校经济管理教育的开展提供了重大的支持和帮助,但在高校的经济管理类实验室建设的过程中也遇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从某种方面来说也给高校的经济管理类院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带来了一定影响,以下主要针对高校经济管理类实验室的建设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展开详细的分析和研究。

2.1高校经济管理类实验室建设的现状

高校经济管理类实验室的建设目前在我们国家的高等教育教学过程中已经充分体现了它的优势,而且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也得到了学生、教师以及高校管理部门的认可,且当下经济管理类实验室已经成为开设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学校的必备基础设施之一,关于经济管理类实验室的建设现状主要有几个比较重要的方面:一个就是高校经济管理类实验室的建设必须要符合实际的课程开设需求,并不是随意建设的,有实际的教学需求的专业和学科才可以开设实验室,另外就是很多的高效经济管理类实验室必须要保证实验室的分配和使用制度得到落实及使用。但总的来说我们国家的高效经济管理类实验室的建设还存在很多问题,这些问题或多或少地影响了正常的课程开展。

2.2高校经济管理类的教师和学生对实验室建设的认识不充分、重视程度不够

高校经济管理类实验室的建设主要目的是为了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但由于很多经济管理专业的学生由于在之前的学习和生活中并没有接触过类似的实验室,对这种实验室的兴趣远远超过了用它开展学习的兴趣,最终产生了高校经济管理类实验室的建设和维护出现很多问题,但总结这些问题的共性,可看出最根本的原因在于这些学科的教师和学生对实验室建设的认识不够充分,重视程度不高,他们并没有把实验室看做学习和研究的地方,而是一个放松的地方,这样的态度和看法最终导致高校的经济管理类实验室的建设存在障碍,院方也不愿意投入过多的精力和资金建设实验室,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很多高校的经济管理类实验室要不就只是摆设,没有实际的应用价值和意义,要不就是根本没有投入建设,但不论是哪一种情况都会给学生的知识掌握和应用带来一定影响。

2.3专业的经济管理类实验室教师欠缺

教师是课堂的主体,也是所有课程开展的基础必备条件之一,但由于传统的教育教学思想的误导,很多教师在思想上错误地认为只要把课程教好就是对学生负责,就是自己唯一的职责,但新的课程改革和教育改对教师和教学过程都有了新的要求和标准,新的课程改革和要求教师要丰富课堂内容、提升课程的活跃性,实验室课程也是在新的教育改革发展起来的,但实际的现状看来高校的经济管理类实验室应用还不充分,追究其主要原因就是该课程的专业教师数量不足,因为在特殊的实验室课程中需要有专业的教师对设备的操作流程、注意事项以及对知识的分析等进行讲解,这是保证学生学习效率和学生接受程度的基本条件,但由于这种类型的实验室在我们国家的很多高校的应用还只是刚刚开始,普及程度还不够,因此这方面的专业教师还很短缺,这是制约高校经济管理类实验室建设工作开展的一个重要因素。高校要想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使得经济管理实验室得到更好发展,更好地为学生的学习服务,就必须对这个问题提升关注程度,及时对其进行解决,否则必然会受到更大的影响。

2.4实验室的结构和种类过于单一

经济管理类学科的范围实际上是非常广泛的,所有与经济管理相关的学科的学习都可归入到经济管理类的范围中,因此经济管理类实验室的设立也应该是多种多样的,但由于高校自身的原因在实验室的建设过程中没有投入过多的资金导致实验室的结构和种类过于单一,最终影响了正常的教学,有过科学的调查结果显示高校经济管理类实验室结构和种类单一主要是由于:首先就是学校的实验室建设资金不够,这是制约实验室建设的最重要因素,实验室建设不仅需要投入人力,设备的购入、安装和投入使用更是需要一大笔资金投入,学校各项事务繁杂,经常会出现资金短缺的情况,因此资金问题是实验室结构和种类单一的一个重要原因,其次就是师资力量不够,这样的情况下过多的实验室建设却不能投入使用对学校来说也是一种资源的浪费,因此师资力量是影响实验室结构和种类单一的又一大重要因素,最后就是学校对于实验室建设的设置和分配情况不够明确,最终导致实验室功能混乱,既没有达到预想结果,也影响了正常的实验室结构设置和分配。总的来说实验室结构和种类单一也是实验室建设中需要引起注意和重视的一个问题。

3提升高校经济管理类实验室建设效率的对策和方法

通过以上的讨论和分析可以看出实际的高校经济管理类实验室建设存在的问题以及严重影响了学生对待学习的态度以及学习效率,给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开展带来了严重的影响,解决这些问题不仅是高校经济管理类专业教师的职责,也是高校管理部门和社会的职责,只有解决了这些问题才能保证高校经济管理类专业的毕业生有实力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在社会中得到更好的发展,以下主要针对提升高校经济管理类实验室建设效率的对策和方法展开详细的分析和研究。

3.1提升高校负责人、教师以及学生对待经济管理类实验室建设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提升高校负责人、教师和学生对待经济管理类实验室建设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对于提升高校经济管理类实验室建设有非常重要的实际价值和意义,因为在实际的教育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可看出,只有提升了与这些息息相关的实验室对待实验室建设的意识才能从根本上提升实验室的建设质量和效率,规范实验室的使用规则等,也只有这样提升高校负责人对待经济管理类实验室建设的重视程度,才能不断完善实验室的建设,但对于提升高校负责人的意识和态度,笔者认为最重要的一个方法就是让高校的负责人、相关专业的教师等到一些经济管理类实验室建设和使用比较成功的高校去参观和学习,只有从这样相互的比较和学习中高校负责人和教师才能意识到这件事情的重要性,也只有这样的对比对他们的冲击力才是最大的,这样的参观和学习对于高校建设自己的经济管理类实验室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3.2培养专业水平高的经济管理类实验室的教师

整体专业素质高的教师是任何一门学科教育和学习过程中必备的基础条件,在实际的经济管理类学科的教育过程中也是同样的,经济管理类学科实验室建设同样也需要专业的经济管理实验课教师,针对我们国家高校中目前的实验课教师的实际情况个人认为实验室教师素质和专业的提升方法可是:首先学校必须要充分利用相关专业教师的空闲时间提升对这些教师的培训频率和次数,通过这样的培训教师们能在原有的基础上更加了解知识的实验方法和实验授课方法,这样对于学校来说是最节约成本的一种培养实验课教师方法,同时达到的效果也是最好的,其次学校可招聘以下专业水平和素质高的实验课教师,这样可从根源上解决教师不够专业的问题,同时也可解决教师短缺的问题。总之,找到合适的解决措施为学生实验课程的正常开展提供有利的条件,是高校经济管理类学科教师的职责,也是高校的职责所在。

3.3不断完善经济管理类实验室的结构和种类

不断丰富经济管理类专业实验室的结构和种类是提升经济管理类学科授课效率和学生学习专业程度的最基本保证,因为经济管理类学科是对所有经济学和管理学的统称,实际上还包含很多的学科,这些学科之间有关联,但却并不是完全相同的,对于有的相似相比较大,或者项目重叠的学科,可共用一个实验室,但很多的学科实际的授课并不能共用同一个实验室,因此在实际的实验室建设中必须要充分考虑到实际的授课需求和学生学习的需求,有针对性地建设专业的实验室,这不仅是为了学生的学习效率考虑,同时也是为了教师的授课效率考虑,总的来说,实验室建设者充分了解每个经济管理学科的分类和课程开设需求,只有这样才能提升经济管理类实验室的完整性和完善性。使得实验室真正能为学生学习成绩提高做贡献。

4结语

篇4

关键词:高校实验室;管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关于高校实验室管理对策的几点思考

收录日期:2013年3月26日

一、加强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目的和意义

加强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满足实验教学的开展,这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途经。高校要实行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把“学生学”成为学校教学过程中的主要活动,引导和鼓励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作一些尝试性的改进与设计,这些技术方法创新的不断积累,是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由萌芽到成熟的成长过程。学生创新意识主要来源于对学科的浓厚兴趣,这是他们探索和钻研的起点,也是驱动他们深入探索的最直接的动力。有了探索才可能形成一些自己的独特见解、思路方法和设想,进而有助于创新意识的开发和培养。通过实验教学方法的改革,可使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融会贯通,并得以加深和巩固。学生可以在实验过程中积极思维,独立解决所遇到的实际问题,掌握所学理论知识的重点和难点,掌握各种实验手段和实验设备的原理和操作,调动学生积极思考。学生有机会在老师的指导下发挥特长,培养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加强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可以更好地完善实验室功能,同时对实验人员的自身素质和业务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激励实验人员不断学习,提高业务水平,增强竞争意识,这既有利于高校实验室自身的发展和提高,也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整体发展的需要。

二、高校实验室的作用

(一)高校实验室是进行实验教学、开展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高等教育的教学过程主要是由理论教学环节和实践教学环节两部分组成。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实验教学不仅是为学生学习理论提供感性材料,为理解疑难概念铺设台阶,而且在促进学生认知结构转化方面具有独到的作用。学生通过一系列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实验训练,全面培养了技术能力、研究能力和创造能力。学校实验室承担着实验教学任务,是进行实验教学的主要场所。同时,高校又是开展科学研究的主战场,因此,高校实验室也是开展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

(二)高校实验室是实现育人宗旨的重要课堂。加强学生综合素质教育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高等院校必须重视培养既有扎实理论基础,又有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实用型人才,使人才培养能更好地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高校实验室在育人方面有其独特的作用,实验室的育人功能是指实验室的教师、科研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在教学环节及课余实践学习活动中对学生进行的教育、引导、陶冶等活动,达到启迪心智、规范品德、培养能力等教育效果。

(三)高校实验室是技术创新的有效载体。高校的实验室是开展教学、科研、学科建设和社会服务的重要阵地,一部分实验室可以成为技术创新的有效载体或为技术创新做出一定的贡献。这是因为:高校的科研任务大多是在实验室里完成的,在实验室里开展技术创新可以使其过程中的若干阶段更早紧密地结合,加速技术创新的进程,提高效益,较之待科研成果研制开发后再找其他载体试产应用具有明显的优势。

三、加强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思考

(一)提高认识,转变观念。实验室建设对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有着非同一般的意义。我们的高等院校要向世界一流大学目标迈进,各级领导特别是学校主管部门的领导,必须把实验室建设的地位和作用提高到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高度来认识,要纠正“重理论、轻实践”的落后的教学思想,真正把高校实验室建设作为实施新世纪教改工程,创建面向21世纪高等教育体系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水平建设、高标准验收,勇于创新,认真实践,创出特色。

(二)创新高校实验室管理体制。实验室管理体制的改革应该随着教育改革同步进行,从现代科技发展的特点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对高校的要求来看,实验室不能只停留在为满足单一的教学功能的思想意识中,实验室管理机构的职能也要与时俱进,只有改革实验室管理体制,才能提高实验室的效益,也才能使各种有关的实验室改革措施得以落实。

(三)建立科学规范的实验室建设经费管理机制。建立科学规范的实验室建设经费的投入机制是关系到高校实验室改革成败的关键步骤,是切实做到物尽其用,财尽其能的必要手段,真正使“钱要花在刀刃上”成为事实。高校对实验经费的划拨应有一个合理的、相对稳定的比例。目的在于为保证实验教学能与理论教学大致同步发展的需要。实验经费的使用应由主管实验室的行政机构进行统一规划。这样,一方面可以保证重点实验室建设在经费上的优先;另一方面也可以尽量避免实验设备的重置和闲置。

(四)建立高校实验室可持续发展机制。从系统论角度看,可持续发展的首要特征为整体相关性,从空间角度看,不仅强调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更强调经济、社会、生态环境三者之间的协调、平衡。从时间角度看,以人力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为基础,既考虑当前人类发展需要,又考虑未来人类发展需要。

高校实验室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是:实现实验室系统的整体协调、持续性发展,既要立足现在的建设与发展,还有考虑将来的建设与发展,保持实验室持续发展的趋势。发展是指实验室在人才队伍、科研经费、实验条件、实验运行、内部环境等五个方面的数量、规模增长;持续是指保持实验室发展的势头;协调是指实验室在上述五个方面的和谐与结构优化。

(五)强化高校实验技术队伍建设。实验技术队伍建设是实验创新体系中重要的核心部分,任何富有创意的实验内容、实验方法与手段必须通过掌握现代实验基础理论与技能的实验技术人员才能传授到学生那里。高校在改革发展中,迫切需要建设一支热爱本职工作、业务素质好、技术水平高,结构合理的实验技术队伍,以提高实验教学水平,顺利完成教学和科研任务。

主要参考文献:

[1]莫寅斌.高校实验室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1.9.6.

篇5

关键词:高校实验室 学科建设 科学研究 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7)09-0177-01

高校实验室是为社会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基地,各大高校都非常重视高校实验室建设工作,而认识到高校实验室建设对高校发展的重要作用是做好实验室建设工作的关键。实验室是高等院校进行辅助教学、科学研究的重要场所,它是学生进行实践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基地。高校实验室的性质、特点和责任,决定了它在高校中的特殊地位和重要作用,这种地位和作用是高校中其他部门无法替代的。

一、实验室的作用

(一)高校实验室是高校进行科研工作的平台

作为进行科学研究基地的高校实验室,同时担负着科研成果转化、开展学术交流的重要任务。

(二)高校实验室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供了保障

几十年来,高校实验室作为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鏊,引进、聚集和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高技能型人才,高校很多科学研究的开展有赖于实验室;高校的诸多学科建设工作和高科技人才的培养工作也是在高校实验室的强有力的保障下进行的。

(三)高校学科建设工作的进行依赖于实验室的支撑作用

高校实验室的良好运行环境依赖高校中重点学科实验室的建设和发展,同时高校实验室的发展,也推动了重点学科实验室的建设和发展,为高校学科建设工作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

(四)实验室对工作人员和学生具有教化作用

实验室有自身的文化氛围和规章制度。实验室全体工作人员的责任心、工作责任感凝聚成了实验室文化的核心。全体工作人员的价值观是相同的,在全体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下,能够保证实验室的正常运转,并促进实验室朝着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实验室良好的学习工作环境有赖于全体师生的密切配合,实验室规章制度的制定对于全体师生是一种约束,也是一种鞭策,在这种环境下,对于教师的教学态度、学生的学习态度、全体师生的创新精神都有着巨大的激励作用。

随着经济持续快速增长,我国的高等教育事业也在不断完善和发展,这不仅给承担着大量实验课程和实验操作演练的高校实验室带来了同样的机遇和挑战,而且对每位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我们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努力探索、创新教学方式和方法,针对不同个性的学生,开展不同的教育教学活动,充分发挥高校实验室在高校中独一无二的作用和地位,让实验室的应用性真正为学生服务。

二、实验室的地位

(一)实验室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

培养新型人才是高等院校教育的主要任务,相对枯燥的理论知识学习,学生比较喜欢实验课,实验课的内容学生比较容易掌握,而且形象直观,实验课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方面具有很大优势。实验课对加强学生理论知识的理解有帮助作用,同时还能提高学生将理论知识转换为实践的能力。

人才的能力培养是高等院校教育的核心方面。只有通过积极动手,才能开拓学生的思维、发掘学生的学习潜能、钻研能力和创新能力,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达到培育优秀人才的目的,才能真正体现实验室的重要性。

实验室在发掘人才方面也具有明显的优势,实验室可以调动学生和老师的学习、工作积极性,在实践中发现问题、改革创新、探索实验室建设在人才培养中的新思路,有助于高校培养社会所需要的创新型人才。

(二)实验室是实验教学的主要场所

高校实验室既承接各类科研、实验教学任务,又担负着在校大学生的各类实验课指导以及繁重的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准备工作。

将课堂教学中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的生产工作中是高校实验教学的最终目的。在将理论转化为实践的过程中,不仅需要每位授课教师充分准备每次实验指导课,而且还需要高校为保证实验实训课的进行提供设备、资金支持。高校实验室是实验教学的主要场所,也是验证理论知识的重要平台。

(三)高校竞争力受到实验室建设规模和水平的影响

高校实验室作为开展实验指导教学、发明创造等的主要场所,其建设规模与水平对高校的办学实力和教学水平有直接影响,甚至高校的竞争力也有决定性的作用。

不管是现在还是在未来的高等教育工作中,各高校的发展与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更要相适应,充分认识高校实验室在新时期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和地位,继续为学生服务,为社会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充分发挥各高校自身的专业优势,服务学生、服务社会的职能作用。新时期,各高校实验室更要加强实验室建设,并不断进行自身改革,发挥好高校实验室在高校教学管理中无可替代的特殊作用。

综上,可以看出高校实验室在高校教育体系中无法取代的硬件条件和在高校人才培养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只要不断发挥高校实验室的重要作用,高校实验室的价值在未来的高校教育中将不可估量,高校实验室的未来发展之路也会越来越广阔。

参考文献:

[1]贾辉,马洪杰,李宏.以专业实验室评估为契机积极推进学生素质教育[J].实验室科学,2007(2).

篇6

一、实验室建设中的动态管理模式的实施意义

动态管理(Dynamic Management)模式来自于管理学。其主要内涵是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通过外部环境的预测、内部数据分析,对经营策略、管理手段进行适时调整和对计划进行修改和补充的一种管理模式。随着创新型国家建设的时代的到来,高校实验室建设面临的各项新的挑战层出不穷。为了能够更好的服务于高校的教学和科研发展,必须应用各种先进的管理理念来建设高校的实验室。与此同时,动态管理模式所具有的时效性和针对性非常适合应用于高校的实验室建设。具体而言,动态管理模式的应用将对实验室的建设形成以下积极意义。

首先,动态管理模式的应用有利于实验室管理的系统化。动态管理模式的重要基础是基于管理机构的重新规划和布局,要求管理机构成立针对性组织。这个组织将以问题模式为引导,形成发现问题,讨论问题,研究问题并解决问题的一系列系统化的管理经验的形成及管理行为的开展。

其次,动态管理模式的应用有利于实验室管理的专业化。动态管理模式的问题研究机制起始点来自于对各个对象分门别类的针对性需求分析。由此,在实验室建设中应用动态管理模式时,会有效的针对实验室建设目标、实验室管理人员、实验室使用人员的进行专业需求和难题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形成满足各个专业需求的问题解决模式。

再次,动态管理模式的应用有利于实验室建设的时效性。动态管理模式强调建设过程中的预警系统的建立及预备方案的形成,对实时可能出现问题的方面建立隐形的预警备案,来保证问题解决的时效性。在实验室建设过程中,针对教师、学生、实验室硬件设施,实验室软件配备,均可以建立相关预警系统,遇到突发性事件就能迅速做好解决问题的时效性准备。

二、实验室建设中的动态管理模式的实施步骤

动态管理模式是一系列的管理方法的综合模式。在实际应用中,也必然要求实验室建设形成体系化的分步骤管理方式。实验室建设中的动态管理模式的应用牵涉到实验室建设的方方面面,一般所需要的基本实施步骤大致有以下四项。

1.分配实施动态管理的工作职责。实验室负责人带头学习有关实施问题管理的相关文件和制度,对所在实验室工作人员加强问题管理的教育,做到群策群力,确保实施问题动态管理取得实效。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任务分配具体到每一位工作人员。同时,强化工作人员的协作能力。围绕提升实验室功能这个目标,认真查找问题,分析原因,对问题的提案迅速组织实施。

2.广泛寻找实验室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实验室在建设初期的问题会很多,容易引起人们的注意,但在持续维持和建设的过程中能否做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是最终能否成功实施问题动态管理的关键。问题的存在具有系统性和层次性,在解决主要问题的同时,会产生一系列的关联问题,这些问题必须及时发现。比如实验室人员配备与职责分配,实验室硬件设施添置及维护,实验室基本规章制度,实验室软件更新及购置,实验室教师课程安排,实验室学生使用制度等。

3.建立实验室建设问题预警系统。在解决显性问题的过程中,往往存在许多隐性问题。比如实验室人员的变动,实验室硬件设施的基本维护及安全使用,实验室软件设施的安装、更新等潜在的问题。这些潜在的问题如不能及时发现并得到解决,那么将会给实验室运行带来损失、浪费,甚至中断实验室的正常运行。建立问题预警系统,保持对各项基本设施和人员各方面情况的测试、关注和维护,根据岗位职责由每个部分的责任人对各系统监控的指标设立警界值,根据岗位职责由责任人员定期报告监测情况,对接近或达到警界值的指标随时报告,通过对预警指标的监控,及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为解决问题铺平道路。

4.制订问题提案的管理办法。根据前期工作,形成系统的问题提案管理办法。

(1)提案分类和处理。根据问题提案的内容可以分为管理类和技术类。管理类提案由实验室工作人员共同分析完善。同时技术类提案可以要求相关专业机构和人员进行共同分析。其次,对问题提案进行审查。审查结果分为采用、不采用、保留三种。再次,对采用的提案,明确改善方法、整改时间和验收标准。

(2)提案实施与验证。提案实施结果在提案实施后进行总结,对在实施过程中已证明了的有效措施,纳入有关制度和标准。

(3)开展提案竞赛。通过提案竞赛活动,比谁的问题找得准,实施效果好。根据个人提案数和被采用情况,年终进行评比,为受表彰者颁发一、二、三等奖、提案鼓励奖和组织奖,评比结果作为员工奖励和晋升的条件之一。

总之,以问题引导为宗旨的动态管理模式在实验室建设中的应用必然包括严格的实施步骤。这些步骤的依次探索实施必将带来实验室管理的规范化和科学化。

三、实验室建设中的动态管理模式的实施难点

尽管动态管理模式的实施会使得实验室建设更加科学化。但是实验室建设中的动态管理模式的形成和实施可能会面临到一些难点。在真正应用动态管理方式以前,对会出现的难点依次加以分析,会有利于动态管理模式在实验室建设中的应用。

首先,动态管理模式下实验室建设工作人员的职责及行为模式的形成。传统的管理模式下,实验室工作比较习惯的方式是按部就班的依次进行。一般不会主动寻找问题并解决问题。而动态管理模式要求工作人员及教职工均形成主动发现问题来解决问题的模式,因此,一般需要一段工作时间的形成。

其次,动态管理模式下问题的发现。由于实验室日常工作比较繁琐,因此实验室基本运行已经成为师生习惯的事物。如何在繁琐的各个环节事无巨细的发现各种问题必然是一个难点。要加强对实验室工作各个环节的分解和研究。从各个日常的具体工作入手,广泛征求各方面实验室工作参与者的建议和意见,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形成细致的问题提案,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形成最值得解决的问题提案。

再次,动态管理模式下各个问题提案的解决。实验室工作一方面非常细致,另一方面也设计到诸多环节和人员。因此在提案解决的过程中,可以广泛征求各个相关部门领导和教职工的建议,群策群力,将大家的智慧都集中到实验室的问题解决中,以为高校的教科研工作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和专业化能力的维护。

四、小结

篇7

【关键词】实验室建设 实验设备 实验教学 教学成果 教学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8-0026-02

The practice and exploration of laboratory construction and management

Liu Di1, Jiang Jing1, Bi Tao2, Wang Xi bin1

Department of Control Engineering, Naval Aeronautical and Astronautical University, Yantai Shandong 264001, China,

Department of Basic Experiment, Naval Aeronautical and Astronautical University, Yantai Shandong 264001, China,)

【Abstract】Laboratory construction is the found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e reform method of experimental teaching is expounded by the improvement of laboratory construction and experiment teachers、scientific management in the laboratory in this paper. Solutions and strategies are put forward for some existing problems. The experimental teaching and laboratory construction work in the future are pointed out. The paper has a certain guiding significance for the laboratory construc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Key word】laboratory construction; laboratory equipment; experimental teaching; teaching achievements; teaching management;

1.引言

实验室是高校培养人才和科学研发的重要基地,是高校教育的重要支柱,它可以培养学员的动手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实验室建设的好坏是衡量高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实验教学有着理论教学无法替代的作用。

实验教学可以检查学员对所学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消化[1]。在做实验的过程中,通过架设实验设备和动手操作,可以培养学员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通过对实验数据的读取、分析、处理,可以培养学员实事求是和科学严谨的工作作风。因此,切实做好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坚持改革,使实验教学发挥更大的作用。

2.要加强实验教员队伍建设

现在,高校的实验室普遍存在缺乏有经验的实验教员,实验教员队伍结构不合理的现象。实验室的建设、日常管理、教学和科研都离不开实验教员,他们是实验室发挥作用的重要平台。实验教员在高校师资队伍中历来处于一个不被重视的地位,他们的岗位编制属于工程岗位,晋升副高级职称比较难,这样的状态影响了实验教员队伍的稳定性[2]。学历高和有较高学术造诣的教员不原意从事实验教学,从而造成实验教员队伍学历和能力偏弱。高校对实验教学普遍缺乏激励机制,有的实验教员缺乏爱岗敬业和努力拼搏的精神,对自己业务的钻研也不够努力,所获得的教学成果也比较少,这些现象也制约着高校实验教学的发展。所以,高校要提高实验教员的学历,多给他们提供上学深造的机会[3]。

3.要努力提高学员对实验教学的兴趣

我所从事教学的实验室是电气工程与电工基础实验室,实验室里含有许多电机实物模型和电器模型,这些教学模型可以增强学员对电气设备的感官认识,弥补了形象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的不足,可以加深对理论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消化,可以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4]。通过实验教学锻炼了学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学员的动手能力,为学员的科学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实验室应该向学员开放。开放实验室,可以给学员提供一个自由的学习和实验环境。为学员自身的创造性提供广阔的空间,鼓励学员动手做实验,不要怕犯错,要充分发挥学员的想象力[5]。

4.要对实验室进行科学管理

对实验室的管理也是一门学问,实验室管理的好可以起到对实验教学事半功倍的作用。首先,要建立完善健全的实验教学文件。高校应该重视实验教学文件的建设,要对实验教学文件作出统一的规范,实验教材、实验课程标准,实验大纲,实验课程进度表是实验教学必不可少的要素。是学员做实验的重要依据,高校要成立督导组进行不定期的检查。要建立健全的实验教学档案,将重要信息输入到电脑里,进行程序化管理。例如,我校的电气工程与电工基础实验室,实验室里面包含电动机、接触器、继电器和许多控制电器。这些电器设备要进行规范的管理,要对它们建立健全的实验教学档案,对实验项目进行计算机管理。学院要建立完善的实验教学,请一些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专家教授作为巡视人员,组成督导组对实验教学进行不定期的检查,及时发现问题、查找问题、反映问题、解决问题。

5.结论

高校的实验教学要紧密结合学校的发展计划,做到与时俱进、求真务实。要提高实验室的建设水平,采用科学方法加强管理。实验教员要以提高教学质量为己任,要根据社会需要来教学,提高教学品质,进一步加大实验室建设和实验教学改革力度,使实验室教学工作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秦骁强, 刘静, 程远征. 本科教学实验室建设与质量保证[ J ]. 科技创新导报, 2008(29) : 34-38.

[2]韦须祥, 韩乾. 高校实验室开放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5,22(8):120-123.

篇8

[关键词]实验教学 实验教学队伍 激励机制

一、引言

实验教学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实验教学队伍是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科学研究、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等方面的一支重要力量,建立一支综合素质高、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实验教学队伍是保持实验室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关键,也是保证高校人才培养的关键。

教育部教高[2005]8号文,“学校重视实验教学队伍建设,制定相应的政策,采取有效的措施,鼓励高水平教师投入实验教学工作。建设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队伍互通,教学、科研、技术兼容,核心骨干相对稳定,结构合理的实验教学团队。建立实验教学队伍知识、技术不断更新的科学有效的培养培训制度。形成一支由学术带头人或高水平教授负责,热爱实验教学,教育理念先进,学术水平高,教学科研能力强,实践经验丰富,熟悉实验技术,勇于创新的实验教学队伍。”[1]因此,加强实验教学队伍的激励机制的研究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二、高校实验教学队伍的重要性

实验教学队伍由专职实验教学队伍和兼职实验教学队伍构成。专职实验教学队伍由实验教师(实验指导教师)、实验技术人员和实验室管理员组成。实验教学队伍是高校教学、科研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支队伍不但直接参与面对学生的教学实验和科研工作,而且还承担了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方面的诸多工作任务,是实验教学、科研、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一支骨干力量。在高校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以及服务社会三大任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2-3]。

在教学方面,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一起构成大学教学的有机整体,实验教学队伍与教师队伍共同组成了高校教学、科研的配套梯队,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5-6]。在科学研究方面,这支队伍同样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如果没有一支高素质的实验教学队伍,即使有高性能的仪器设备,也难以取得高质量的科研成果。在创新人才培养方面,由于实验教学所具有的直观性、综合性、探索性和实践性,使得实验教学较理论教学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方面有着更为重要的作用。可以说,一支高素质的实验教学队伍在实验教学、科学研究、实验室建设与管理以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建立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人员精干的实验教学队伍,是实验室建设的关键,也是提高教学质量,完成人才培养的保障。

三、高校实验教学队伍的现状

(1)队伍地位不高。由于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在大多数高校,重理论教学、轻实践教学的观念依然根深蒂固。实验教学队伍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在高校中的地位和作用也没有得到充分认识[7]。特别是在职称评定、评奖、晋级等方面,实验人员总是排在后面,觉得在教辅岗位上低人一等。

(2)自身建设薄弱。由于历史和观念的原因,实验教学队伍的自身建设受到了极大的影响。实验室日常的维护工作十分琐碎,杂事较多,致使长期在实验室工作的人员习惯于应付日常工作,缺乏创新和进取精神,除了维持实验室设备正常运转外,对自身的业务水平要求不高,对新知识、新技术不愿学习,久而久之,就会感到工作枯燥乏味。由于大部分新建实验室招聘的都是年轻实验教师,且是坐班制形式,成天面对一大堆机器,甚至有与世隔绝的感觉,造成极大的厌烦情绪。

(3)队伍结构不合理。高校实验教学队伍的结构性问题十分突出,人才短缺。学科带头人、教授、博士作为实验人员者极少。实验教学队伍中专科、本科学历的较多,造成学历结构不合理;具有初级职称和中级职称的人员较多,具有高级职称的人员较少,职称人数比例不合理;实验教学队伍中普遍存在着年龄老化、中坚缺乏、后继乏人的不良现象,年龄结构不合理;实验教学队伍中老人退休后,专才少,一专多能的更少,知识面不够宽,知识结构不合理;仪器设备的维修人员缺乏等问题也十分普遍。

(4)培养工作非常薄弱。与师资队伍相比,实验教学队伍的培养工作显得非常薄弱,从学校、学院到实验室,各级都缺乏对实验人员培养的规划和措施。实验教学队伍很少有机会得到较为系统的本专业方面的培训。

(5)缺少发展规划。高校在制定修改学校队伍建设规划时,往往仅对师资队伍建设制定各时期的发展规划,而未对实验教学队伍的发展提出过具体规划。国家和学校都非常重视教学和科研队伍的建设,如有:“长江学者”、“科研团队”等名目繁多的项目,但尚未听说有针对实验队伍方面人才建设的项目。在师资力量培养方面,教师有学术带头人、骨干教师,实验队伍没有。特别是在职称评定、岗位津贴等方面,实验人员总是排在后面,现行的实验系列职称到高级实验师(高级工程师)就基本封顶了,严重挫伤了实验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四、高校实验教学队伍的激励措施

(一)更新教育思想,转变教育观念,营造重视实验教学的氛围

充分认识实验教学对学生培养的重要作用。实验教学不只是实验室工作人员的事情,从学校领导、党政管理干部、教师直到学生,都要重视实验教学工作。彻底扭转“重理论,轻实验”的错误教育观念,实验课不是理论课程教学的附属,不是配角,而是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要再把实验工作人员当作为理论课教师服务的教辅人员。实验教师和理论教师同为高校教师,从事实验室工作并不低人一等。

(二)改善实验教学队伍的结构,努力提高学历层次

(1)积极改善实验教师队伍的学历结构。新引进的专职实验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除个别专业接纳全日制本科生外,一般应具有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新引进的兼职实验教师除个别专业接纳硕士研究生外,应具有博士研究生学历或副高级以上职称;现有实验教师队伍通过校内外培训或培养,提高学历层次。

(2)鼓励高学历、高职称人员从事实验教学工作。学校要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精心组织具有硕士、博士学位或具有副教授、教授职称的教师,定期轮流到实验室指导学生实验,带头为学生开出具有创新内容的特色实验课,积极指导学生的设计性、综合性实验。在实验室长期工作的教师在职称评定时,应以他们掌握实验的基本理论、测试技能、科研能力和实验室工作中的具体贡献为主要考核内容[8]。

(3)为了使理工科教师能够全面了解本专业实验室管理规定,熟悉仪器使用方法,掌握实验教学的全部过程,要求新引进的教师必须到实验室专职从事实验教学或实验室管理工作至少一年。

(三)充实实验教师队伍,建立实验教学队伍用人新机制

(1)根据学校现有学生规模、实验教学计划、实验设备等情况,按照教学计划任务、仪器设备管理、实验室建设和管理任务确定实验人员编制。在用人机制上,要实事求是,要灵活、差异化、合理搭配。

(2)通过政策导向,吸引、鼓励一批高水平的教师和研究人员到实验室工作[9]。担任主干课程教学任务的教师,必须参加实验教学,并将其从事实验教学活动情况,作为本学科教师考核的重要指标之一。

(3)采取引进、聘任等方式充实实验教学队伍。将技术职务聘任和技术岗位聘任结合起来,淡化身份,强化岗位。实行公开竞聘上岗,以岗定酬,做到责权利统一,严格聘后考核。

(四)加大实验教师队伍的培训力度,提高实验人员的技术水平

(1)实行实验室人员定期培训制度。凡具有副高职称或连续在实验教学岗位上工作五年以上的实验室人员,可被有计划地安排到国内相关高校进修学习;积极开展实验技术和实验室业务交流,有计划、有目的地派出人员参加国内、省内实验教学、实验技术、实验室管理等方面的学术研讨会,学习国内高校先进的实验室建设和管理经验,开阔实验技术人员的眼界和思路。

(2)健全和完善各种实验教学队伍的激励制度。设立实验教学改革、实验技术研究专项经费,鼓励实验室人员积极参与实验技术的开发。学校拨出一定数额的专款作为实验技术研究专项经费,资助实验技术人员和教师从事实验教学改革、实验室建设、实验技术开发、实验教具自制、大型仪器设备功能再开发等方面的研究。鼓励实验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开设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的实验项目,积极指导学生开展创新研究训练活动,切实提高自身技术水平,促进实验教学质量和实验室建设水平的不断提高。

(五)待遇上向实验教师倾斜

(1)职称评聘时,允许实验教师自主选择参加教师系列、实验系列、研究系列及其他系列职称评聘。专职实验教师、实验技术人员职称评定的指标比例应大于理论教师指标比例,职称评审标准低于理论教师。

(2)充分发挥实验中心主任的作用,赋予相应的责、权、利。设立实验中心主任特设岗,职务津贴标准、工作量补贴标准上浮一级。专职实验教师、实验技术人员按坐班制考核,岗位津贴按相应职务、职称计算。

(3)实验教师、实验技术人员担任理论课、实验课、实习教学任务的,按实际上课量计算工作量酬金。对于教授上实验课、新开实验项目、综合性、创新性、研究性实验项目,在现工作量计算办法基础上,再乘一定的系数。使从事实验教学获得的课时费高于从事理论教学平均水平。

(4)增设实验教学辅助工作量。主要指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实验技术开发、实验仪器设备的日常维护与修理及实验室安全、卫生等日常工作。鼓励高水平理论课教师做兼职实验教师。对参加实验室建设的理论教师,给予相应的实验室建设工作量补贴,数额由学校统一按年度核定。

(六)为实验教师提供良好的发展空间

(1)新参加工作的博士、硕士首先到实验室工作2-3年,以加强教师对实验教学的了解和重视,增加实验室的活力。

(2)鼓励专职实验教师承担理论课教学。二级学院应安排实验教师上实验课的同时,再担任一些理论课,以利于学科整体水平的提高和教师自身的发展。

(3)吸引部分理论课教师充实实验教学队伍,吸引新青年教师扩大队伍,聘请较多的兼职理论课教师参与实验教学、科研活动。

(七)加强考核,建立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

(1)加强实验教学工作的考核,定期检查、总结实验教学工作,开展评比活动。设立实验室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奖项,表彰在实验教学、实验室建设和管理中业绩突出的先进集体和个人,从而调动实验室工作者的积极性。

(2)设立实验技术成果奖,调动实验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开展技术创新的积极性。实验技术成果奖是院级教学成果奖的组成部分。校通过这项工作,将鼓励和激励在实验室平台建设和教学实验开拓方面,做出创造性工作和辛勤劳动的教师,获奖成果将作为业务考核和专业技术职务聘任的重要依据。

(3)学校设立实验室开放专项基金,主要用于补贴学生参加课程教学计划外开放实验项目所需材料费用和指导教师及实验技术人员课时补贴。实验室开放增加了实验教师的工作量,从政策上保证实验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对指导教师的工作量给予准确、公平的核算,对于开放成绩突出的教师和技术人员给予奖励,鼓励实验人员在工作实践中提高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保证实验室开放正常顺利地进行,进而为学生能力的培养创造更好的师资条件。

五、结束

激励机制增强了实验教学队伍的忧患意识和竞争意识,充分调动实验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是加强实验教师队伍建设的巨大推动力。建立和完善各种激励机制,实验教学队伍的工作会更有活力和方向感,会不断提高实验教学的质量[10]。

基金项目:石家庄经济学院教学改革项目:2010JW04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开展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和评审工作的通知》,教育部教高[2005]8号

[2]李艳华.浅谈高校实验技术人员综合素质培养[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7,26(6):127-129.

[3]李勇,李蕾.实验技术队伍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6,25(12):1601-1604.

[4]张锋.实验技术队伍激励机制初探[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5,15(16):234-235.

[5]徐洲.加强实验技术队伍建设的探索与举措[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7,26(3):16-18.

[6]王曼.高校实验技术队伍建设浅析[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刊,2008(5):118-118.

[7]王萱.高校实验技术人员的现状与分析[J].潍坊学院学报,2008(2):150-151.

[8]侯志坚,余涛,董军军,对新形势下高等教育实验队伍建设的思考[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8(2):108-110.

[9]李林法.加强实验技术人员的队伍建设[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4.21(4):122—125.

篇9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陕西西安710100)

摘要:实验室对于学前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的作用。笔者经调查发现,新设立学前教育专业实验室存在数量不足、人员配备不合理、功能未充分发挥等问题,主要原因是认识不到位、建设目标不明确、投入不足等,因此,高校应提高对于实验室建设重要性的认识,明确建设目标,加大经费及人力投入,突出实验室建设特色。

关键词 :学前教育;实验室建设;人才培养;特色实验室

DOI:10.16083/j. cnki. 22 - 1296/g4 2015. 08. 007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15)08-0015-02

一、实验室对于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作用

学前教育包括了对幼儿的健康教育、社会教育、科学教育、语言教育、艺术教育五大方面,具有生活化、游戏化、活动性和直接经验性的特点。

学前教育的特点要求从事学前教育的教师必须“掌握系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这里提出的专业知识包括学前教育的基本理论、保教方法、幼儿园管理方法;专业技能涵盖范围较广,包括了艺术技能、幼儿卫生学、心理学、活动设计、学前游戏、蒙氏教育等许多方面。学生要获得这些专业技能,就需要进行大量的专业实验和实训,因此,实验室在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二、国内学前教育专业实验室建设现状

(一)实验室数量不足,不能满足学前教育专业的需要。随着社会对于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需求的增加,选择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数量也大量增加,导致现有专业实验室总量不足,并且多以能够同其他专业共享的音乐、舞蹈、绘画等艺术技能训练实训室为主,缺乏专业特色突出的实验室,不能完全满足实验、实训教学的需求。因此,出现了“有的课程由于缺少专门的实验室,故仍以理论课程的形式来代替”等问题。

(二)实验室设备不配套。已建成的部分具有专业特色的实验室,如“蒙台梭利教学法实验室”、“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实验室”、“儿童游戏与玩具开发实验室”,由于理论知识储备不足,在建设时缺乏经验,实验室内配备的设备、教具不适用于新知识、新技能教学,设备使用率不高,设备功能不能得到很好的应用。

(三)学缘结构不合理,缺少高水平的实验教师。新设立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条件建设刚刚起步,实验室建设几乎是一个全新的课题”。现有实验教师中,第一学历为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师不多,大多是由其他相关专业教师兼任。兼任教师对学前教育专业实验教学的特性和规律缺乏足够的认识,对于学生专业培养标准把握不准确,影响到了实验室作用的发挥和进一步的发展。

(四)实验室功能未能得到充分发挥。目前,新设立的学前教育专业实验室多用于教学,教师以实验室为平台取得的科研成果数量不多,“研究者”的身份被弱化。而实验室的教学、科研、社会服务三大功能中的社会服务功能未能得到充分发挥,部分高校甚至完全缺失。

三、国内学前教育专业实验室建设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学前教育专业实验室建设存在上述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初步归纳有以下三点:

(一)对实验室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学前教育贯穿于幼儿一日生活的各项活动中,通过实验室对学生进行实验、实训在专业教学中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目前,学前教育专业的日常教学除理论授课之外,主要把精力放在了学生在各幼儿园、幼教机构的实践上,对实验室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二)实验室建设的目标不明确。各高校看到了学前教育发展的前景和空间,从响应政府号召、履行高校职责、抢占人才市场这三点出发,纷纷设立了学前教育专业。其中,部分高校在设立专业时准备不够充分,缺乏设立新专业的经验,未能及时对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专业涉及层次、所服务区域进行认真定位。在此情况下仓促设立专业,导致实验室的建设目标不明确,在建设过程中容易出现不必要的浪费,走不必要的弯路。

(三)缺少财力及人力投入。大多新设立的学前教育专业,用于专业实验室建设的人力和财力不足。首先,从专业设立到开始建设,各项实验室建设经费、资金到位需要一定时间,资金到位后的硬件建设本身也需要时间;其次,高水平、高学历教师的引进,学缘结构的调整也不是迅速能够完成的;最后,部分高校的学前教育专业一经设立,由于受到社会对于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需求量增大的影响,在校学生数量也迅速增加,同有限的实验室人力、财力形成了矛盾。

四、加强学前教育专业实验室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策略

(一)充分认识实验室在学前教育专业中的地位和作用。教育部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教基二[2012]4号)中指出,因“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的,要“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得经验的需要”。学前教育专业设立者和管理者必须充分认识到实验室在学前教育人才培养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努力把实验室建设好,管理好,使用好。

(二)明确实验室建设目标。实验室的建设目标必须同专业发展定位一致。各新设立学前教育专业实验室的高校要明确实验室的建设目标,首先应明确学前教育专业的发展定位。

(三)增加相关投入,保证使用效益。各校要保证实验室建设经费的充足,需要通过各种渠道进行筹措。有关高校应从事业费中划拨专款保证学前教育专业实验室的建设,同时争取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资金的支持。财政部明确提出,要“支持基础教学实验室和专业实验室建设。对涉及落实国家重大战略决策、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专业建设予以优先”,学前教育专业是国家重点支持发展的专业,理应受到重视。投入充足的经费,保证实验室数量,需要注意的是,应坚持重点建设专业特色突出的实验室,坚持添置适用设备,对于与其他专业实验室功能相同的实验室,要整合资源,坚持共享使用。

篇10

[关键词]实验室建设经济管理发展趋势

高等院校实验室是“知识创新的源头,人才培养的基地”,实验室是素质教育的基地, 是开展实验教学工作的重要场所。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对经济管理类实验室建设和改革方面的要求提高,高等学校基础教学实验室条件需要进一步改善,在全面总结与分析过去实验教学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了“以基本能力训练为基础,以综合素质培养为核心,以创新精神为主线”的实验教学理念。尤其是跨入21世纪之后,社会对经济、管理综合性人才需求进一步扩大,教育部对经济与管理学科的高等教育提出了“宽口径、厚基础、重实践”的新要求,要求经济管理专业将课堂教学与实验教学相结合,促进各学科通过实验环境实现无阻碍的相互渗透和融合,这既是实现教育创新体系工程的重要途径,也是经济管理类专业发展的需要。

1经济管理类实验室建设现状

经济管理类专业要培养新时期所需要的“宽知识、厚基础、应用型与创新性”人才,必须在开展理论教学的同时,注重实践与实验环节,使实验教学成为人才培养中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目前我国高校经济管理类实验室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质量上与前期相比都取得了重大进步。但是,受长期以来“重理论、轻实践”教学模式的影响, 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方面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

1.1 观念和认识的不足

长期以来,对于经济管理类专业的教学方式有一个普遍的看法,认为经济管理类专业属于软学科,只需要一支笔、一本教材和一本讲义就可以完成人才培养计划;认为建立了经济管理实验室,购买了计算机,就是开展了经济管理专业的实验教学。理工科实验室的建设较多的是购入各种各样的机器设备等硬件设施,而经济管理类专业实验室较之于理工科实验室而言,更多的是软件的投入。因此,不少高等院校更愿意将资金投向于“看得见”的理工科实验室,而不愿意将资金投向经济管理类专业实验室。

1.2 师资力量薄弱,教师队伍素质不高

实验教师在实验课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实验教师的素质和水平影响着实验课程的教学效果。但是目前高校中普遍存在着实验队伍“专业人员少、学历层次低、组成结构单一、培训机会少、工作热情不高”的状态。有的院校实验课程是由理论教师和实验教师共同完成,理论教师负责教学,实验教师负责指导,因此理论教师在整个课程中起主导作用。但是部分理论教师受重理论的教学方式和传统教学模式影响,虽然有着较丰富的理论知识,但动手能力差,缺乏对开展实验教学的认识,即使实验教师有着再好的操作能力和专业水平也无法发挥出来,只能约束于理论教师。另外,在高校中尚存在实验教师比一般教师“低一等”的错误观念,无论是在职称评定还是在确定工作量等方面,待遇都有所不同。这些都将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实验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影响了实验教学的质量和学生能力的培养,从而导致实验教师队伍的素质偏低。

1.3 实验室建设与科学研究相脱节

目前,不少经济管理类实验室的建设规划缺乏与科研工作的结合,并且由于思想上没有引起重视,教师从事实验教学创新研究的积极性不高,从而导致实验室的建设缺乏专业教师的参与。实验教学使用的软件难以购买,自行开发又力量不足,致使实验教学的内容、手段和方法落后,与现代信息技术和学科建设的内容脱节,建立起来的经济管理实验机房,大多数供学生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和上网查阅资料用,根本无法开展研究性和创新性的实验。而在科研的过程中, 不能科学地将科研课题转化为专业实验教学项目, 导致实验教学与科研活动脱节, 未能充分利用实验教学资源, 未能实现经济管理实验室的可持续利用。

1.4 实验室教学软件种类少

每个院校根据自身的教学计划、专业课程需求和专业发展方向来建设实验室。由于经济管理工作以信息处理为主,而信息处理工作现在大都计算机化,因此经济与管理类实验当然以计算机为工具,然而计算机由硬件与软件两部分构成,硬件与系统软件基本一样,关键在于应用软件,学院通过让学生学习相关的应用软件来培养“应用型和创新性”人才。我们发现部分院校所使用的应用软件除计算机专业应用软件之外,缺少经济管理类专业软件;软件资源的多样性、标准化技术和信息资源存在不足;实验室种类少、结构单一,仅有计算机机房,没有专业拓展相关实验室;实验室建设缺乏规模和体系。

2高校经济管理类专业实验室的发展趋势

针对以上问题,各个高校均在研究解决方案,主要包括:一方面苦练内功,在资源有限的基础上,结合学校的总体规划,制定实验室阶段性的建设计划,明确各职能部门的工作任务,并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探索适合自己的发展之路。另一方面有计划、分批次投入经费,完善实验室建设,组织教师开展重点实验课程和综合性实验项目的研发工作,推动实验教学活动的良性发展。笔者认为,目前我国高校经管类实验室建设呈现集中化和一体化的发展趋势:

第一,集中化发展趋势。采用集中管理的模式,在学校主管模式下,建立中心主任负责制,实验室业务归教务处集中管理,此模式有利于资源的跨专业全面有效利用, 由文科实验中心按照教务处的安排,统一配置实验教学资源,从而实现经济、管理、法学、商学等众多专业资源的共享,减少独立专业实验室的投入,节省下来的资源可用于软环境建设。

第二,一体化发展趋势。高校经管实验室在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上未来将实现统筹化管理,通过实验课程体系与理论教学大纲的一体化,实现课堂教学与实验教学在内容上的一致化发展,从而完善实验教学的功能,最大程度上发挥实验教学在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效果。

3完善经济管理类专业实验室建设的对策

3.1 加大对经济管理类实验室的投资力度

实验室建设首先要解决的是资金问题,加大资金的投入,可以不断改善实验室的建设环境,为国家经济建设提供高水平的科研服务。一方面用高新技术知识充实更新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接触现代科学技术的前沿,使学生掌握更多、更好的技能;另一方面通过科学研究,更新实验设备,增强实验室的自身活力和实验室工作人员的素质和学术水平,更好地贴近和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使学校教学直接为经济建设发挥作用。

3.2 建设学术与科研相结合的师资队伍

实验教师队伍建设是实验室建设的关键。要明确这支队伍的功能定位和建设目标,分类管理,分类指导。实验中心要实行实验教学指导委员会统一领导下的中心主任负责制,中心成员引入竞争机制,严格实行聘任制,人员以富有创新精神和实验能力强的、涵盖教师系列和实验系列的专职技术人员为主、专兼结合。实验分室则实行与科研课题相结合的管理模式,参与科研课题的带头人临时担任实验分室管理人员,科研课题结束后,自动移交给下一任科研课题带头人,提高实验分室利用和管理效率。同时,提高实验人员在高校中的地位和作用, 逐步扭转高校在职称评定、岗位奖励制度、培训制度等过多考虑教学岗位的局面, 稳定实验教师队伍。

3.3 完善经济管理类实验室管理

在实验室日常管理活动中,主要做好实验室设备管理、实验室人员管理和实验教学管理。实验设备管理应符合学校资产管理的要求,做到定期盘点、及时上报、按时维护,保证设备有序化管理;实验人员管理应该从知识结构、学历结构、专业结构、年龄结构等方面综合考虑,积极鼓励,通过参加培训、研讨、交流和考察等多种方式提高其业务水平和管理水平,力求建成一支技术精干、基础扎实、素质过硬、乐于奉献的实验技术队伍;实验教学管理要紧紧围绕教学计划,编写实验大纲和实验指导书,按照教学日历完成各实验项目。

3.4 建立实验教学与科研活动互动机制

实验教学和科研活动要有机互动。地方院校经济管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在强化实验教学功能的同时,需要注意教学和科研的互动发展,提高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没有高水平教师的积极参与和学科的支撑,实验教学水平难有大的提高。因此, 需要建立相应的机制,吸引教师利用实验室从事科研活动,产生高水平的科研成果,推动学科建设和教学改革。中心应注重学科建设投入,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更好的科研平台。鼓励广大教师将科研成果及时引入到实验教学中,开发新的实验项目,形成实验教学的特色,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3.5 创新实验教学中心运行模式

实验室是大学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进行教学实践、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重要基地,在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实验室自身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改革相对滞后于高校学科建设、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的整体需求,尚不适应建设高水平大学的需要,这就需要进一步加强实验室建设的理论研究,深化实验室改革和管理体制机制创新。为此,要在科学规划实验室建设的基础上,分类构建实验平台,通过实验控制中心主系统,将各实验平台进行有机联合,以提高设备利用率,同时通过加强实验队伍建设和安全管理,从内在动力和外在推力两个方面共同提高经济管理实验教学中心管理效率,促进经济管理实验教学中心的可持续发展。福州大学经济管理类实验教学中心管理创新模式如图1所示。

4结束语

随着现代经济、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传统的“课堂填鸭式”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经济管理类人才的培养需要。应该采用一种实物操作性的直观模式来引导学生学习专业实务,这就需要功能齐全的经济管理类专业实验室作支撑。在经济管理类实验室的建设过程中,必须深刻认识到实验室建设的必要性,规划经济管理类实验室的建设方向和目标;重点从实验室场地保证、专业应用软件和设备硬件的投资引进、实验师资力量的培养,营造一个有序的实验室建设环境,进而培养出适应社会需要的经济管理类人才。

参考文献:

[1] 李震. 浅析高校经济管理类实验室建设[J].铜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2):87-88.

[2] 杨静,凌泽华.经济管理类实验室建设的一些思考[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S2):48-49.

[3] 崔贯勋,曾蓉.经管类专业综合实验室建设浅析[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7,21(9):177-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