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意思维的基本方法范文
时间:2023-12-01 17:43:4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创意思维的基本方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以人为本 社区教育 思路与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25X(2012)O8-0178-01
社区教育是指通过本社区的教育、文化等资源来促进本社区人的发展,达到邻里间和睦相处,是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理想方式之一。社区教育的教育形式、教育目标等都是以人为本,为人的发展提供了方便的条件和有利的环境,我国的社区教育已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和较好的效果,但也存在多方面的问题,因此,各相关部门要采取各种措施,创新社区教育模式,提高居民参与的积极性和社区教育的实际效果。
一、社区教育的内涵及其本质
社区教育这一说法最早由美国的德威提出,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社区教育被不断赋予新的内容,在现代国际教育中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当今社区教育是指在一定的范围内,通过利用各种教育资源,来开展的提高社区人员素质,最终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教育活动。社区教育的最终目的是提高本社区全体人员的素质和生活质量,改善社区环境,最终目的的实现要通过每个成员的努力,只有促进每个成员的发展才能使整体得到发展。因此,只有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来发展社区教育,把促进的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其出发点和落脚点,才能取得更好的成效。
我国的社区教育发展不均衡,有城市社区教育、城镇社区教育和农村社区教育,其管理模式也各不相同,可以分为街道辖区模式、学校辐射型和资源自主型,这些不同模式可以相互借鉴和配合,从而更好地促进社区教育的发展。社区教育有利于弱势群体的学习,为每一个社区人提供教育的机会,从本质上看,体现了社会大教育观的要求。另外,社区教育还是实现终身教育的重要有效途径,终身教育是社会发展的要求,社区教育突破了以学校为主要学习场所的局限,有效推动了终身教育的发展。
二、我国社区教育的现状
我国的社区教育经过了形成阶段、发展阶段和繁荣阶段,在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帮助下,社区教育已走上了发展的正轨,并取得了有效的成绩,但依然存在各种问题有待解决。
1、社区教育的管理体制不健全
由于社区教育的内容涉及范围广,且缺乏系统性,在管理上就会出现各种问题和麻烦。由于所有社区教育都要受到政府的管辖,其教育的内容有其相关部门来管理,这样不同部门之间的交流、协作就变得比较少,就很难形成完整、统一的社区教育规划,教育内容就会割裂开来,导致社区教育收不到该有的效果。
2、社区功能不够健全
我国的社区主要是包括街道办事处辖区和城市改造中形成的商业住宅小区两类,社区的管理机构对社区教育的投资积极性并不高,更多的关注学前教育和老年大学。另外,目前社区的功能一般有环境卫生、医疗、治安、商贸等一些基本的生活上的功能,基本没有社区教育的有效组织形式。社区的管理机构是从街道办事处、居民委员会等发展而来的,其工作方式、各方面的功能都还是原来的样子,社区管理者的素质和能力有限,其处理问题的方式也无创新。由于社区的功能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而社区教育需要高投入,因此,在社区的功能不能满足社区教育的发展,社区教育的发展存在很大难度。
3、社区教育中居民的参与性不高
整个社区居民中参加社区教育的居民比例偏低,而且多数是老年人和小孩,一些社区教育无实在内容,只流于形式,导致这些现象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社区教育与居民的需求相脱节,导致居民的参与热情降低;另外,由于社区教育是由政府实施的,在社区教育中没有调动居民的积极性,也是社区居民参与性不高的原因。
三、促进以人为本的社区教育发展的新对策
1、用以人为本的原则拓展社区教育的方法和内容
在教育中,很难改变人们对分数的注重程度,很多青少年能考出很好的成绩,却缺乏基本的生活常识和生活能力,也未树立良好的价值观和思想道德意识,这对社会的发展有着严重的负面影响。而以人为本的教育方法就能很好的解决这些问题,因此,社区教育要改变教育理念和教育内容,培养居民的全面素质。首先,在对孩子的教育中,要尊重其个性,强调天性在孩子学习中的重要性,不对其学习造成心理负担和压力,不让其为分数而争斗。其次,要理论联系实际,根据每个人的不同特点开发其个性,在社区开展各种活动,可以培养居民助人为乐的意识,增强其生活的责任。另外,还有完善教育的知识体系,尤其对于青少年而已,除了传授知识,还要塑造良好的人格品质。
2、用以人为本的原则完善社区教育的结构和体制
我国的教育结构体系中并没有社区教育,社区教育的关注点在教育体系之外,我国的社区教育有老年教育、扫盲教育、上岗培训教育等,这些社区教育为社区的稳定提供了好的条件,有利于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但是对青少年品质上的培养和知识的积累还为发挥积极的作用。因此,社区教育必须本着人本思想,建设一批新的教育基地,使图书馆、科技馆、少年宫等充分为社区居民服务,为其学习提供便利的条件;同时,还要创建一批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更好的提高社区居民的教育水平。另外,还要注重志愿者队伍的建设,这样不仅有利于调动居民参与的积极性,还符合社区教育公益性的性质,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居民的奉献精神。社区教育要以人为本,把提高的人的素质放在首位,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从而创建一套健全的社区教育体制。
当今社会已开始向全民学习、终身教育为特点的社会发展,社区教育正是建设“学习型社会”的重要体现,为实现终身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开创了教育的新时代。社区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不断提高居民的素质和生活质量,良好的社区教育模式对调动社会办学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必须转变观念,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健全社区功能,积极吸取国内外先进的社区教育经验,才能充分发挥社区教育的力量。
参考文献:
[1]陈乃林.坚持以科学的理念指导社区教育发展[J].教育研究, 2008(01)
篇2
关键词:文化产业 创新思维 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2015)09-0154-02
1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所面临的创新人才培养问题
1.1独特的艺术专业招生制度,导致学生创新能力不足
根据设计艺术专业招生特色,延续传统的选拔制度,主要以素描,色彩分数的高低作为衡量学生优劣的标准,由于考生生源的原因,大多数高等院校招生并不以创新思维为特点作选取依据;另一问题,艺术设计专业考生文化的差异,在思维的创新上有明显的差异,所以艺术招生问题制约着专业人才素质的形成。
1.2根据我国教育培养特色,艺术专业大学生习惯性思维问题
针对我国小学、中学、高中培养模式,学校对学生培养的特点应试能力远远高于创新能力。设计艺术专业大学生往往在做一些创新设计作品时,难以运用创新的思维方式去提炼创意。产生此问题的原因:“a,经常被固有的思维方式困惑;b,难以找到科学的方法解决创新问题;c,如何发挥个人长处去创新设计等问题。”面对着这些思维问题,建立完善的创新思维体系,对于文化产业,高等院校,学生都有着明显的益处,这也正是本论文撰写的初衷。
根据我国大力推进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创意在每项设计工作中所扮演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艺术类院校作为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教育机构,其贡献是有目共睹的。然而,面对严峻的就业现象,很多专家学者列举出很多不利的现象,导致很多专业被打入就业“冷宫”。根据沈阳新闻网2014/10/14日的报道中了解,“辽宁省各高校7个专业就业老大难其中5个艺术类专业分别是:艺术设计学、表演、广告学、音乐表演、广播电视编导”。其中主要原因来自于大学生自身――“不懂得设计创新”。根据教学反馈,各院校对大学生创新思维体系建立不完善,导致很多大学生不懂创新”。艺术院校作为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基地,学校应根据教学特色,建立有特点的创新思维训练课程,从根本上解决大学生在设计创新上的思维局限。
2创新思维在国外教育的重视情况
2.1创新思维体系在美国教育的发展
美国十分重视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创新思维一类的课程,不仅在大学开设,就连中学,小学都有相关课程。他们始终相信“手艺有可能因为先进技术的出现而遭到淘汰,知识有可能因为不断爆炸而变得老化,唯有充满创意头脑永远不会枯竭,忠实地为我们出谋划策。”例如,1936年,美国通用公司为职工开设《创造工程课》;1953年奥斯本提出《创造性想象》轰动全球;随后60年代以后,出现几十个创造,创意研究中心。创新思维极大地推动了美国创造发明活动,对美国的经济起到助推剂的作用。
2.2日本对于幼儿的创新思维能力培养更为重视
日本不仅针对大学生,社会工作人员开设专门的创新思维培训,并且在幼儿园课程中,也加入一些创造性思维的课程。例如,1974年,小林由树子女士创办了“日本创才学园”,致力于幼儿的创意技能,创造性开发教育。实施创造教育,培养具有丰富创造性的真才实学的人才,为日本培养21世纪具有高智力、高创造力的高级优秀人才。
3建立科学的创新思维体系,推进文化产业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3.1科学的创新思维体系对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起到助推剂的作用
根据《2013-2018年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战略咨询报告》阐述内容:“所谓文化创意产业一般是以文化,创意理念为核心。文化创意产业是以人的智慧,知识,创意和灵感在特定的行业的物化表现”。针对于国家对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视,“创新思维体系”凸显重要。它是从根本上解决思维拓展问题和创意提炼问题。运用科学合理的创意方法可为文化产业培养合格的创新人才。
3.2建立科学的创新思维体系在高等艺术学院的重要性
创意思维也称作创造性思维,人脑通过对客观事物的理解,进行针对性的创新思维活动,从而形成对问题新颖的阐述。它在整个艺术设计学科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关系到设计作品的成败。
大学生经过四年学习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根据实际教学反馈,多数毕业生并不具备创新能力,主要体现在“忽略设计前期调研”、“设计目的不明确”、“不会对主题进行创新性创作”等问题。学生大多数按照指导教师的要求进行创作,但这样的完成效果并不理想,学生的设计创新能力并没有提高。如何从根本上解决这样不利的想象?如何提高大学生设计创新能力?高等艺术院校应根据不同的办学特点,建立独特的创意思维体系,运用科学的方法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能力,从而找到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
3.3建立科学的创新思维体系,可满足文化产业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
针对于文化创意产业特点,“创新”是每项工作的灵魂,创新型人才是文化产业的无形财富。科学的创新思维体系可以帮助艺术专业学生建立完善的创新思维框架,培养学生独立创作能力,充分拓展学生创新思维范围,改良学生固有思维模式。
4.创新思维体系研究基本思路
4.1根据艺术设计专业大学生的思维模式,研究内容可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4.1.1创新思维前期准备阶段――理性分析设计题材内容,明确设计创作目的。
大学生可以通过章节训练明确创作方向,寻找适合的创意表达切入点,避免设计创意作品与设计需求不符合;另一方面,通过此阶段,改善大学生固有的思维习惯“点对点”思维模式。(备注:此阶段专业教师要避免学生加入个人观点,要时刻提醒学生要从客观的角度分析设计需求。)
4.1.2创新思维中期拓展阶段――完成“感性思维的清晰性”和“理性思维的逻辑性”。
感性思维的研究内容以“创新想法”多元化为主,专业教师应限定时间,启发学生思维联想,训练大学生对“创新想法”的敏感度,逼迫学生打破固有的思维模式,为下阶段的训练内容提供丰富的创意依据;理性思维的研究内容以“创新思维”逻辑性为主,并以明确的“设计目的”为参照,深入分析的创意是否与“设计目的”相吻合(备注:专业教师应对学生讲授“创新想法与创新思维的区别-想法是感性的,创意是理性的”)。
4.1.3解决创新思维困惑阶段――针对第二阶段内容对创新思维进一步提升,增添设计作品亮点。
解决创新思维困惑是课题的难点,研究内容以:“培养大学生对创新思维的解决能力;指导大学生运用科学的分析方法对习惯思维模式进行突破;注重学生创新思维的延续,从而达到创新能的提升。”
4.1.4创新思维最终验证阶段――验证最终创意成果,是否准确表达最初的“设计目的”。
验证阶段是创新思维体系的亮点,研究内容以培养学生能够从客观的角度,对创意进行好坏的甄别,使大学生认识到优秀的设计作品需要进行反复的考虑才能够实现。
4.2以“大二”艺术设计专业学生为实践群体,使创新思维体系与实践相结合。
根据艺术院校课程设置,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在“大二”学期,主要接触专业基础课。正式创新思维体系课程介入的最佳时机,故选择这个阶段的大学生作为创新思维实践群体。在实践过程中,艺术院校可依据专业的培养方向,有目的性地加入学科特色。如:“环境设计方向可加入空间思维领域;视觉传达方向可以加入图形创作思维领域;产品设计方向可加入仿生学思维领域等”。
5创意思维体系研究基本方法
5.1创意思维前期准备阶段分为三个研究方法:
5.1.1明确设计目的。教师应指导学生对设计题目的理解,准确掌握设计作品目的。避免学生产生思维误区,错误制定目的方向。
5.1.2根据设计目的,寻找设计切入点。根据设计目的理解,找到最佳有效信息传达方式。此阶段教师应避免学生的设计切入点过于单一,应多元化。
5.1.3有目的性的借鉴作品,根据已完成“设计目的和切入点”,此章节让学生大量寻找可借鉴的设计作品,争取让学生产生创意兴奋点,为下一阶段作下感性铺垫。
5.2创意思维中期拓展阶段分为三个研究方法:
5.2.1利用“头脑风暴”方法,激发学生创意思维的拓展。
需要学生根据上一环节对设计目的感性理解,在特定时间内发散联想并记录所有内容。(备注:教师应启发学生多元化进行联想,避免联想内容相似)。
5.2.2根据联想内容进行有目的性取舍和提炼。
此环节以“设计目的和创意切入点”为依据,教师要求学生对上一环节内容进行深入提炼,并发掘最佳创意表达方式。
5.2.3根据已提炼的创意,进行从“文字语言”到“视觉语言”的转换。
此环节应指导学生,多样性地表达视觉语言。如:“摄影,手绘表现,电脑制图等”。避免学生只选取同一种表达方式,失去创意思维体系多样性特点。
5.3解决创意思维困惑研究方法。
此阶段作为创意思维体系难点部分,多数大学生在创意思维进行提炼时,往往会遇到创意思维困惑。主要现象为:“a.无论怎样努力创新,最终都不会得到满意的创意表达方式;b.运用很长时间进行深入创意,但始终无法突破思维局限。”针对此现象,教师应果断提醒学生把思维方式返回原点,回想最初分析的设计目的,设计切入点,记入的创新想法和理性的创意提炼。通过此方法可以让学生回顾创意初衷,确保思维的连贯性和逻辑性。
5.4创意思维最终验证研究方法
学生要分析:“创意是否清晰表达最初的设计目的;设计切入点是否准确,巧妙”。以提问的方式验证创意思维的合理性。
篇3
如果把公元前一万多年前著名拉斯科洞窟中的公牛壁画看作是人类最早的艺术创作,那么创意的历史,应该和人类的成长同步。余秋雨先生在演讲中说:“创意就是文化。”此语颇有深意。人类的文化发展,就是一个不断创意的过程—从精神到物质产生许多有利于人类进步的思维成果,进而推动社会的进步。现在,创意已经成为整个经济行为过程中最强大的竞争力,而人类的创意思维,也随之成为创新社会发展的本初原动力。
创意思维,既是思维科学中研究的课题,也是迄今为止脑科学发展中的重要课题。1990年美国《科学》杂志吉朋斯(A.Gibbons)发表研究表明:人在期待、焦虑过程中,大脑颞颥区的血流量有显著增加。创意的需求,正起源于期待(渴望改变现状)与焦虑(寻求改变途径),而创意的产生,则是大脑“顿悟思维”(瞬间改变大脑原有知识结构)的结果。顿悟思维,是人的“有意识”行为,能否捕捉这一瞬间,则正是创意产生的分界线。所以,创意是人类特有的高级大脑活动,但并非每个人都能有创意成果的,这与大脑中可供思维加工的信息总量及其结构是否优化有关。
于是,从理论上看,只要是大脑活动正常的人,无论知识程度如何,都会有创意行为,只不过创意能力高低有所不同罢了。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着力培养人们的创意能力,使其思维成果倍增,才是发展科学、发展创意产业的重中之重!
篇4
设计素描和绘画素描不一样,它更注重的是设计,学生可以画出石膏、风景等多种素描,但是并不意味着能够画好。设计素描是在传统素描的基础上,通过抽象、装饰等表现形式,更加突出的是想象以及形态空间能力的培养,从而提高学生的创造性表现和思维的能力。介于此,本文就在设计素描教学过程当中创意意识的培养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创意意识;教学;设计素描
一、前言
素描一直以来都被看做是造型艺术的基础,设计素描的学了培养学生基本技法以及造型能力以外,同时也是让学生形成艺术理念和创意思维的一种有效途径。通过艺术素描可以让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展现个人精神的意蕴、传达设计理念以及创造性思维的一种表达形式。因此可以将艺术素描看作是促成设计程序的主要部分,集中体现了设计的意识。
二、创意思维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首先创意思维中的“创”字是独创、创新的意思,“意”则指的是意向、意念。创意二字有着各自的含义,两者之间互相联系,“创”是事项“意”的方法措施,而“意”则是“创”要达到的目标。在设计素描教学当中,教师要努力培养学生创新的意识,让学生学会将它们内心的主观艺术的构想转化成为个性化的、具有独创性的素描作品,这一过程就是表达创意思维的过程。因此,可以将“创意”看作是设计素描教学的主要内容。
三、培养学生创意思维的有效措施
(一)教师有目的地进行创意思维的培养
(1)首先是要求学生养成收集素材的习惯。学习设计专业,要想制作出有创意的作品,仅仅依靠专业课和基础课程是完全不够的。教师在教学期间要培养学生养成收集素材的习惯,学会自己寻找创意的源泉,在日常生活当中发现素材。比如说在我们所使用的形形的物品中找资源、从周围的生活环境找材料,山水、森林、河流等,只要用心去感受、观察那么就会收货很多不一样的资源。
(2)对所收集的资源进行整合,并尽快找到所要表达的图像。学生需要根据自己的设计方向,将所搜集到的图像通过变形、夸张等方法,以目前艺术学科的角度去创造出一个新的视觉造型。培养学生对艺术创作的把控能力,扎实创作的基础,提高观察及表现的能力。让学生在突发灵感的时候学会用草图或是速写的方式记录下创意的内容,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迅速手绘的能力,还及时准确的记录下了突发的灵感。
(3)对学生进行创意素描的专题训练。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将收集的素材以小稿的形式展现出来,在进行创意素描教学的时候可以方便使用。开展创意素描的专题练习其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意思维的能力,在进行练习的时候,学生可以采取多种构成手段以及元素等来去创造新型的图形形式,开发想象,获取一个崭新的视觉形象。
(二)提高教师在设计素描教学当中的引导作用
(1)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学生在刚刚步入大学校门的时候,心中还没有一定的设计资源,见识比较少。这时教师应该认真布置每一堂课,通过带领学生欣赏大师的作品,或者是找一些与现实生活相连的设计素描的案例来引入学习,从而增强学生对素描学习的好奇心,为以后展开学习做好铺垫。
(2)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思考。首先,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之前进行课前预习,对于不理解的内容做出标记,通过网络求解或是咨询教师都可以增强学生对待学习的积极性;其次在上课期间,教师要尽量的多提出问题,让学生去思考,这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最后,给学生布置课下学习任务,及时复习,在下次上课时进行提问,增强学生的积极性,从而有效的培养了学生对设计素描进行思考的习惯,这对学生的思维有着很好的启发作用。
(3)引导学生鉴赏美的能力。在学习设计素描这一课程的时候,学生需要通过欣赏大量的优秀作品,才可获得一定的欣赏美的能力。由于很多的学生对设计素描的一些理论知识了解的都比较少,所以教师可以引入一些大师们的优秀作品,让学生通过了解作品背后的故事,以此来启发学生产生创意的思维,从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提高对学生设计素描基本功的培养
虽说一般情况下我们会认为设计素描主要在于设计,而实际上是一半的设计一半的素描,假如学生素描的基础相当薄弱,那么将会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的创意表现的能力。所以,对学生进行素描基本功的训练是极其的重要的,通过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形成一定的造型能力。让学生学会从五大调、三大面的角度上去展现物体的空间感以及体积感,这样可以让一些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提高他们的造能水平,而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则就可以进行形体结构的训练,为以后的设计素描的学习待定基础。
四、结语
总之,设计素描的架设在设计征途中不仅是实现设计的目的同时也是一种手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正确的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对学会说呢过设计素描创意意识的培养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应该不断地改进教学策略,选取有效的教学措施,为学生创意意识的培养提供保障。
作者:冯夏 单位:湖北经济学院 玉林师范学院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服装 创意 思维
创意服饰打破常规服饰理念,是一种智慧的提升。它不只是满足产品的基本功能,更以独特的设计打动人心,满足人对美的更高追求。主观上,使设计师阐述个人思想,抒发个人情感、情趣。客观上,提高了消费者审美意识,倡导时尚流行,开辟了服装更新发展的新境界。随着国内居民消费层次的提高,创意服饰在国内快速升温,一些本土的原创设计已经成为推动国内创意服饰行业的重要力量。
创意思维不同于一般的思维活动,它要求打破常规,将已有的知识进行改组或重建,创造出新的思维成果。例如:在本世纪初法国时装界被称为“革命家”的设计大师——波尔.波阿莱,他在创作时从不随波逐流,也不像其他设计师那样不断重复以前的样式,他利用十分敏锐的思维方式,勇于打破传统的思维模式,把数百年束缚在妇女身体上的紧身胸衣,从女装上取掉,使妇女们不仅在身体上,而且在精神上从封建传统习俗束缚中解放出来,取而代之的是宽松、自然、流畅的高腰身的细长形希腊风格。这是一次革命性的行动,勇于探索打破传统形式的革新,在服装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因此,创意思维成功的概率,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创意思维的方式。
从学习服装创意的角度来说,服装是艺术与技术相结合的产物,仅仅运用形象思维是不够的,要善于运用多方位思维方式,不拘泥于一个方向和一种模式,以突破原有的框架和限制,从一种新的立体视角来思考问题。通过直觉、想象思维方法,对东方与西方、民族与时尚、文化与潮流等等问题全方位的审视和思考,唤起我们的创意灵感,不断地创造出新主题、新造型、新色彩。因此,多方位思维已成为服装创意重要的思维方式。创意思维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对比联想基础上的想象活动,也有灵感迸发的情趣激动和对问题获得深刻理解的直觉顿悟。在多种因素的相互碰撞下,才能迸发出创意的火花。
创意类服装设计往往不受服装款式、材料、色彩、工艺及着装实用性的限制,强调了审美创意,加强了服装设计作品个性化和情感化的艺术效果。这类服装充分的展示了设计师的情感,任意发挥设计师的想像力和创作灵感,对于推动服装业发展、艺术探讨、艺术观赏有着极其重大的社会效应。例日本设计师三宅一生的作品具有超前的意识与非凡的创造力,是20世纪最具幻想色彩的杰作,他从世界的各个角落去寻找服装创意的灵感,并借助服装科技的发展,将面料压褶、定型。他赋予服装以自由的形式,覆盖于人体,以立体的形式组成,宽大完整的面料,包缠人体,衣服的外观会随压缩、弯曲、延伸等动作展现出千姿百态。由此形成了一种全新的衣着形式。这种立体派的裥褶为服装设计带来了全新的观念。
服装创意思维是感性的,也是理性的、复杂的创造性思维。如果一件服装作品没有创意、缺乏内涵与新意、缺乏时尚与审美情趣;那么,它就不会受到人们的欢迎,人们也不会承认它的价值。在服装创意思维的因素中,直觉、灵感、想象是最重要的思维因素,它们在创意中往往起突破性、主导性的作用,正是由于这些作用,服装创意思维才会呈现出变化多端、丰富多彩的面貌。
服装创意是设计师通过独立的思考、创造潜能的发挥,把流行时尚与文化内涵融于服装设计之中,赋予设计作品社会的功能化和个性的时尚化,以此达到服装作品的新颖性与独创性。创意服饰是指在满足产品本身的实用功能外,在外观的设计上融入时尚,个性化追求的服饰用品。而传统服饰设计的元素很少,更注重布料,款式,色彩等的组合。现代的创意服饰一般来说,都是用轻质的、环保的材料精心制作。高档些的创意服饰还用到了很多高科技的新型材料!相比较而言,创意服饰的价位会比传统的服饰略高。
服装创意融合了设计师的创新和灵感,是设计师自我价值的体现。很多设计师都以敏锐的观察力,直觉的感知力,将东西方文化精华相互交融,设计出举世瞩目的作品。创意服装的存在,提高了人们的审美品位,满足了人们的审美需求,引导了服装消费,带动了服装业的发展,同时也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篇6
[关键词]电影;营销;创意
一、电影产业的创意特性
电影产业是创意产业的重点和龙头,创意产业是高附加价值的产业,其核心就是价值的增值。凡是建立了文化产业的地方,必然有一根增加价值的协作链条,创意(一种文化价值)——>生产(加工、复制)——>销售——>延伸开发(文化价值再开发);其中,销售——把文化商品和文化服务转化成为收入和利润的关键一环。
电影制作的本身就是一种创意形态的展现,就是一种文化价值,如何将文化价值升级、延伸开发,就要依赖有效的营销手段。
金元浦提出的创意产业的基本经济特点中说:“创意产业的精神性、流动性、易逝性的性质决定了创意产业的根本:创意为王。”
所以,电影产业也要秉承“创意为王”的理念,将创意运用在每个环节,特别是在电影的营销过程。
二、电影营销中的创意思维运用
清华大学影视传播专业的尹鸿教授曾说道:“电影不仅是制作出来的,也是营销出来的,在某种意义上,营销甚至比制作还要重要,营销学所谓的AIDA理念,也成为电影营销的策略选择。“AlDA是四个英文单词的首字母:A为Attentlon即引起注意;|为Interest即诱发兴趣D为Desire即刺激欲望最后一个字母A为ActIon即促成购买。在营销学上的含义是:一个成功的广告信息或销售人员必须把客户的注意力吸引或转移到所销售的产品上,使客户对其产品产生兴趣,并促成客户做出购买行动。电影营销的AIDA就是让消费者关注影片,并产生观看的兴趣,最后完成对影片和其衍生品的消费。
如此一来,如何吸引消费者目光、让其产生兴趣就成为电影营销的一个重要课题,也是最需要运用创意思维,用创新方式方法来配合现代消费者求奇追新的心理。
营销的流程简单的说就是找到目标受众,在合适的时间、地点,用有效的激发方式达到消费者的购买目的。整个过程中每个节点都能运用创意的思维方式,来摆脱窠臼,出奇制胜。
1、寻找集中的目标受众
电影是大众传播媒介,每个人都是目标消费者,一般的宣传手段,如海报、宣传片等都是针对广泛的消费群体和潜在消费群体,如果对特定的消费群采用摆脱常规、另辟蹊径的方法来做宣传,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2006年,世界杯之际,电影《夜宴》和体育节目“豪门盛宴”合作,在节目播放时穿插电影片花,以“激情、欲望、背叛、复仇;豪门盛宴,我们的夜宴”为主题,实现了“1+1>2”的营销战略。世界杯是个全球节日,06年通过各种方式观看世界杯的中国观众累计过百亿。借着这个有着庞大观众群体的活动来做电影的宣传,效果可想而知。
体育节目是观看世界杯的特定观众群体的集中地,将这些观众开发出来作为影片消费的潜顾客,与世界杯共享客户的合作关系实现了共赢。
人们往往从电影观看角度来将消费者分类,如动画片的观众、文艺片的观众等,但是每个人都是电影的潜在消费者,在新的角度上寻找消费共性,进行市场区隔,是找到目标受众的创意思路。
创意思维方式:换角度看待消费者,从观看习惯的区分中跳脱出来,把握每个群体集中的机会,创造集中宣传的可能,运用创意让消费者的每个聚焦点都能成为影片的展示区。
2、选择恰当的宣传时机
营销过程除了要选对对象,还要选对时间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当惯用的选择原则人尽皆知、几乎成为规则的时候,突破性的切八角度才是创意时代的必胜法宝。
档期是好莱坞的电影营销人员在长期的电影营销实践中从电影市场规律中发掘出的一个富含无限商机的词汇,档期营销是电影营销的常用而且行之有效方法,档期的安排一般选择商业活动活跃的节假日,而且为了避免观众分流,尽量避免与竞争对手安排同一档期。
但是让《三峡好人》跟《满城尽带黄金甲》(下称《黄金甲》)同一天上映是导演贾樟柯的刻意而为,也是得意之举。如此反其道而行得到的效果则是用网络浏览器搜索。黄金甲”就会出现“三峡好人”,使用google搜索能得到约有144.000项符合《黄金甲》和《三峡好人》的查询结果;媒体对此安排也大肆评论,“商业电影PK艺术电影”、“殉情之作”、“行为艺术”等等,将影片炒的火热。
《黄金甲》是2006年电影营销成功典范,《三峡好人》借势造势的办法也堪称一绝。时间的选择巧妙的与常规做法背道而驰,制造了新闻话题,借他人之势成就了自己。
创意思维方式创意的关键在于求“变”。不墨守陈规。一反避开人气影片的常规做法,反其道而行,利用媒体转入话题营销,达到AlDA之Attentlon的目的。超级秘书网
3、使用有效的刺激手段
伯德·施密特(BemdH.sehmm)在他所写的《体验式营销》(ExperientialMarketinq)一书中指出,体验式营销(ExperlentialMarketlng)就是站在消费者的感官(sense)、情感(Feel)、思考(Thlnk)、行动(Act)、关联(Relate)五个方面,重新定义、设计营销的思考方式.得知某年、某月、某一天的深夜12点,各家书店点着蜡烛、穿着黑斗篷、戴着小眼镜销售《哈里·波特》的时候,这种充满创意的体验性消费模式必然会得到消费者的关注、
美国电影《婚礼傲客》(《WEDDlNGCRASHERS》)推出时,在电影的网站上提供了很多婚礼剧照,并提供技术让人们可以将自己的照片贴上来,使自己能出现在《婚礼傲客》的婚礼中,得到的效果是人们主动设计的婚礼剧照超过300万个,而且人们纷纷将自己改造后的剧照发给朋友,等于是免费做了广告,这一创意至少波及了过千万人。
参与性活动一定要让消费者觉得有乐趣才能吸引其加入,站在消费者体验的角度宣传影片,让观众对影片产生兴趣和观看欲望。
创意思维方式:在一种快乐的体验参与中宣传影片的效果虽然不声不响但是很奏效。人们在进行消费行为时候会追求感性与情境的诉求,所以创造值得消费者回忆的、易于参与的活动,注重体验和互动,是适合创意产业行业的营销手段。
篇7
小学美术创意思维教学活动小学美术教材重视基础教育,内容广而浅,教师处理教材时“勿以正面为幸”,应该在考虑学生特长、兴趣的前提下发挥自己的主体性,对教材进行变革,对教学活动过程进行创造性的设计,以课论道,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发展创意思维的时间和空间,绽放创意之花。
一、闻道绘画课,创意花香扑鼻来
“绘画”长期以来一直是学校美术课程的主要内容,其中临摹和创作是学习美术知识,掌握绘画技巧的基本途径。
1.临摹课中学生创意思维的诱发
临摹,是学习美术的基础,是学生学习绘画的必经之路,尤其在“中国画”的教学中,临摹是必需的。但是,教师如果只从表面意义上理解“临摹”,采取“作坊式”的教学方法,一味的要求画得“像”,那么,这样的教学只会产生“千人一面”的结果,临摹课也就毫无“创造”可言。
其实,教师应该让学生在掌握基本技能、方法的基础上根据原作进行有选择的、创造性的处理。如在教学水墨画《荷花》一课时,我先出示范图,让学生欣赏“荷花”之美,导入新课。接着问:“花是什么颜色?”生答:“粉红色。”又问:“结构呢?”答:“外面是花瓣,里面还有淡黄色的花蕊。”再问:“与花相连、相伴的还有什么?”答:“花茎、荷叶。”紧接着又引问:“这么美的花长在哪里?”“泥塘。”我便以“荷花出淤泥而不染的高贵品格”教育学生,此时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我就带领学生学习花、茎、叶的画法。在学生练习并掌握之后,我出示磁的“荷花构图”教具(有花、茎、叶),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力,让学生亲自拼出形式各异的荷花图。这时,学生兴奋极了,个个跃跃欲试。接着我又引导:“在荷塘上常有什么在飞?”学生回答:“蝴蝶、蜻蜓……”如果在画面适当位置画一两只蝴蝶或蜻蜓可使整幅画更加生动、有趣。接着,让学生运用所掌握的画法,把心中美丽的荷花图画出来。同时伴以轻音乐,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创作。此时,学生非常活跃,他们纵横驰骋其丰富的想象,呈现出旺盛的创造活力。
2.创作课中学生创意思维的激发
为了更快更好地点燃学生创意思维的火花,我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来开启学生的创新之门。即利用启发原型,采取联想、想象等方式,将外界信息刺激和脑内潜意识活动有机结合,从而使学生产生各种创新的意识。例如:在静物的创作课中,可以引导学生从静态的苹果、器皿等物的外形去产生想象、去感受转变,近处的苹果在形态上有膨胀感,犹如阳刚之气的男子汉,而在远处轮廓模糊的苹果恰似温柔的少女……学生随着启发式的讲解带着神奇的想象走进画的世界,苹果、器皿在学生眼中已经是富有灵魂的小生命,接着及时让学生眼睛盯着物体(不看纸),手拿铅笔将感受到的形象画在纸上。这种手眼分离的方法导致了“心手相连”的奇特效果,面对同一对象,学生不是“依样画葫芦”,而是由眼入心,再由心到手,从而达到“得心应手”的境界。画纸上呈现的作品找不到一丝雷同,它们是深层次体验心灵进行创造性思维的结果。当然这并不是一朝一夕所能达成的,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长期潜移默化的引导。
二、观道欣赏课,创意花样精彩现
根据美术欣赏教学的目的、任务及自身的特殊规律,我们把小学美术欣赏教学的组织形式可以分为专题欣赏课、随堂欣赏课和现场欣赏课三类。在这,我主要谈一谈在专题欣赏课中如何开拓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在欣赏课的实际教学中,通常会出现这样的现象:课始,教师出示范图后,开始对照范图进行认真详细的讲解,一堂课下来口干舌燥,学生却神色漠然。其实问题在于:教师在课上只赏不画(做),没有让学生主动参与欣赏活动,过早的把一大堆理论知识塞进他们的肚子里,抑制了他们的不同观点和创造潜能。
第一,课前给学生充分的时间预习,引导学生利用图书馆、网络来收集与欣赏内容相关的资料,让学生有备而赏。而后出示欣赏作品,让学生读画一两分钟,请他们说说自己对作品的第一印象。然后教师设计一些问题,引导学生观察欣赏,对于欣赏过程中出现的一些的问题,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开展欣赏评论,激活学生的思维。最后,以“我”为中心开展讨论。如此时可以设计这样一些问题:你喜不喜欢这件作品?这件作品如果你来画(做)你将怎样处理?你认为这件作品得以广泛流传的因素是什么?这样将有助于学生加深对作品的理解,提高他们对作品的赏析能力,扩展了他们创造性的思维的空间。
第二,在欣赏课中安排操作活动,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通过实践活动展现出来。如在欣赏民间泥塑一课时,我首先展示了许多优秀泥塑作品,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被吸引住了。紧接着播放一段泥塑的录像,由学生来讲述泥塑的故事和有关知识,然后观看泥人的制作过程。此时的学生个个“摩拳擦掌”,跃跃欲试。于是我就让他们用面粉团学着欣赏作品的样子做一做,最后对自己的作品和欣赏作品进行评价,了解泥塑作品美的因素,诱发学生自主探求美的愿望,激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
三、寻道工艺课,创意花儿心中采
在手工制作,工艺设计课上,学生不仅要有绘画基础,还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一个善于思索的脑,一双灵巧的手,这就要求教师在美术课堂教学中善于培养和挖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例如,《泥塑小动物》一课,我教学生捏塑一只小鸭后,便和学生一起找可变因素,让学生掌握变异规律,学生就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地捏塑出其他小动物、房屋、树木等,学生完成后,让他们将所塑作品摆成既美观又有童话趣味的综合作品,并让他们为自己的作品编一则小故事,这样的美术课趣味盎然,使得学生的审美、创造思维、造型等各方面都得到了提高。
篇8
关键词:意象素描 艺术设计 创意思维 思维训练
意象素描是一种以素描为技术手段的创意思维引导性训练,作为艺术设计类基础课程中的一个难点,目前少有研究者专题涉及对其教学方法的探索。在教学上,意象素描有它的特殊性。其教学关键在于教师帮助学生呈现其创造性思维,在对学生创作天地的扩充的同时,又须将其紧密结合在素描技艺的应用上,方有可能变幻成真。对教学者来说,缺少明确教学理论指导的教学方式,将使意象素描课程与其他基础素描和设计素描在训练方法上界线模糊,面对设定静物与素描作业要求之间的差异,使学生易感到难以理解和把握。因此,教学者对意象素描课程教学的深入思考和理解,是意象素描课程顺利发挥其在课程体系中作用的关键。
一、立足于传统素描和设计素描训练
对设计专业的学生来说,传统素描训练起到提高艺术修养和养成动手习惯的双重作用。对对象形态的准确掌握和情态的微妙体味,尤其是后者,是借助传统素描训练来初步获得的。在意象素描的作业过程中,要求学生能根据原型对象创设出新的情境并产生出独立的面画趣味,显然这是对于艺术修养的素质性要求,需要一定的传统素描训练作为提高技艺的手段。设计素描基础训练对学生理性地掌握对象的几何结构、客观地处理光影关系,精细地刻画物体的肌理等方面的能力有步骤、分阶段地进行了作业,能大大提高学生对单个物体客观、理性的表现能力。知性创作和创意思维绝不可能是无源之水,凭空而来,对艺术设计专业尤其如此。从感性观察到理性分析再到创意是思维能力的质的飞跃,同时也必经一个渐进修养的过程。在大学一年级下学期或二年级上学期之初开设意象素描课程,应是比较合理的课程建设思路,意象素描在艺术设计专业实践课中的先导性作用也将更有效地得到体现。
二、意象素描教学的基本思路
1.静物设置与静物观察。作为课堂训练的意象素描,其素材由教师所摆放的静物及教室周围环境所构成。因此静物设置是相当重要的启发手段,不应等闲视之,沿袭传统素描训练中常规的摆放方法,只求其和谐、稳定;而应打破因袭习惯,在静物类型、摆放角度、主次关系、观察方法上都有开放性。从而使学生面对静物时,自觉产生主动的个人理解,打开创意思路。
对静物的观察方法是在教学过程中要加以指导的方面,作业的过程中应要求学生不考虑现场的光源因素,而自己去设置光源效果,从而在场景刻画上给学生更多的自由空间。观察角度上,倒置、倾斜的静物固然可以给学生提供想象的空间,但移动的观察视角也是应该强调的,从左中右至少三个视点去观察,将会发现奇特的造型邻接关系,从而重组画面。对静物的入画,不应要求学生将所有的素材全部纳入,学生可据画面的需要选择性地组织。
2.多角度的思维启发。意象情境的产生源于对对象的主动观察与深入认知,由此产生有机的联想,意象思维的完成过程,是创造性思维发挥作用的过程。发散性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中心环节,它要求学生打破思维定势。在画面安排中,应该意识到作品是一个独立的整体,集中的画面效果取决于画面意象的情境融合,主题的明确和场势的有力烘托即可达到作品的成功创作,而过多的细节蔓延和无必要的构成因素实际是由于思维的散漫无边际,对多方面发散性可能的选择,并在组织画面时确定一种效果,是发挥收敛性思维的结果。在创造性思维的衍进过程中,二者缺一不可。
综合来看,意象思维的起源仍是对现实生活的观察与捕捉。意象思维的启发,也是对学生创作个性的启发,观察一组静物的造型,凭借第一印象,与自己所喜爱的形式与情节相联系,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其间必然有情境转化的合理性。转化的过程也就是意象思维明确起来的过程,善于从内心寻找灵感,意象创作就绝不会是空疏的和流于形式的。
3.主观创意下的表现力训练。想象中超越现实的虚拟物象生成于个人的精神世界,是生理之眼所无法直观可视的东西。尽管在想象中它显现得十分具体,但在未经确切的视觉化表现之前往往漂浮不定,没有确切的“形”。在具备了一定的素描表现能力的基础上,尝试与自己的想象对话,确切地描写虚拟物象,这种训练不仅能有效启动学生的想象,更能诱导学生重视发展自身对于想象事物的确切表述能力。
对表现力的基本要求主要有质感转换、形体演变、空间虚构等几个方面,通过这几方面,意象思维方能初步被实现为一幅画面。意象形式的具体化,必然要经由素描技巧使之完成;在表现发挥的过程中,意象思维的演进也将时时给技巧以引导,促使创作者一步步地完成意象素描作品。
篇9
摘要:创意传播管理是媒体环境变迁下创意性的营销管理革命,主要包括传播管理创意、传播创意和传播接触创意;本文在创意传播管理理论启发下,审视《广告创意》课堂教学现状,发现优点和不足之处;最后根据学生创意形成的思路提出创意传播管理需求下的课程教学改革。
关键词:创意传播管理;广告创意;教学改革
媒体形态的多样化、网络的智能化、受众传播的全员化、信息传播的海量化、透明化和多元化迫使企业处于一个高风险传播的时代。陈刚教授的创意传播管理为企业的营销传播指明了发展方向。《广告创意》课程中广告创意的学习最终为企业服务,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的课程也需要进一步与时俱进。
一、创意传播管理理论简述
创意传播管理(Creative Communication Management),简称CCM,是新的传播环境下以人的智慧与数字技术相结合的营销管理革命。主要包括三个层面:
第一个层面是传播管理。
就是充分利用新的传播环境所提供的资源,利用数据库进行消费者行为的分析,根据互联网上的资料进行内容分析,捕捉有利的信息点,展开新的传播活动,为企业提供营销传播支持,这些成为创意的资料和素材。[1]社会化媒体时代,企业的声音传播力是有限的,营销环境的透明化使企业的一举一动都处于监控之下,危机公关事件呈现出“自媒曝光-微博扩散-行业牵连-社会联动”的新形态。[2]若对于危机性的信息不及时应对,企业就会陷入被动拍砖局面,例如,今年人尽皆知的双汇“瘦肉精”事件、家乐福价格欺诈门事件、中石化“天价酒”事件、郭美美微博炫富事件等危机事件引起的负面影响,不仅短时间内把双汇、家乐福、中石化和红十字等企事业推到了社会的风口浪尖上,与此同时,引起各大企事业重大的经济、物质损失,更重要的是失去了长久建立的消费者的信任。
第二个层面是创意传播。
现在是一个注意力稀缺的时代,开心网等社交媒体、博客、微博、飞信等多种即时互动媒体的出现,信息传发的及时便捷性,导致企业的广告传播信息会瞬间淹没在海量的信息红海中。在这个全媒体时代,企业只有抓住受众的眼球,才能引起受众对企业信息的注意,在此过程中,传播的创意性是决定是否吸引受众眼球的最大因素。
凡客成品一则由韩寒代言的户外广告被网民疯狂“再创造”传播,以“爱××,爱××,也爱×××,我只代表我自己,我是××”的形式,创作出多样的凡客体。目前已经有2000多张“凡客体”图片在微博、博客、开心网、QQ群以及各大论坛上疯狂转载。黄晓明、唐骏和曾子墨等千余位明星或被恶搞或被追捧。此外,也有不少是网友个人和企业出于乐趣制作的“凡客体”。凡客成品偶然的一次网络营销,成就了很多网民的狂欢,凡客自身的品牌知名度和好感度也大大提升,更重要的是带动了线下凡客销量的大幅度提升。
第三个层面是传播接触。
传播接触指企业借助什么样的平台接触消费者。目前,企业接触消费者的平台已经逐渐形成了三块:“一是公众传播,以新闻和广告为主,接近于大众传播。二是精准传播,比如搜索、关键词、讨论区、一些专业的博客等等。三是口碑传播。”[3]在这个处处皆媒体的时代,企业如何更有效的接触消费者呢?“目前最好的操作方式还是以创意传播为主,用各种手段传播和沟通,营造富于影响力的效果”。[3]
二、《广告创意》课程教学现状
作为广告学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在很多设有广告类专业的高校中都开设有《广告创意》这门课,通过课程的学习,学生基本可以了解广告创意的基本理论,运用广告创意的基本思维和方法鉴赏和创作出具有一定创意水平的广告作品。此外,在《广告创意》课堂上,各高校基本都能做到:
学生创意思维模式的训练。创意思维模式是培养学生形成创意的科学有效的方法,基本的水平思维、垂直思维、头脑风暴、思维导图等方式在创意课堂上面都会有所涉及,但是因为时间、空间、教学设施、教学手段、教师教学能力、学生知识积累和参与互动兴趣等的影响,广告创意思维模式训练的深度和水平是因校而异的。
以赛代学创意路线的引导。广告学业界的互动促使很多广告比赛的开展。如:中国大学生广告艺术节学院奖、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时报广告金犊奖等大赛,这些以突出创意为主的大赛,以在校大学生为参赛对象,主要鼓励学生学以致用,所学创意理论+个人知识积累+个人与业界互动,最后展现大学生创意水平风采,避免学生眼光和视野的静止。
教师教学手段和教学内容的不断更新。在《广告创意》课程教学过程中,大多教师运用多媒体技术教学,通过典型案例阐释创意理论概念,提出相关问题引起学生思考互动。根据学生的反应不断更新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内容。但是教师自身的阅历会影响创意教学效果。有些科班出身的老师缺乏广告从业实践经验,教学内容的案例资源是有限的,只能从网上搜索相关的案例活动;具有广告从业实践经验的老师不愿过多讲解理论,学生还未明白创意什么的阶段直接去创意、创作,结果很多学生被老师牵着鼻子往前走。设计类高校教师注重讲解广告创意的设计表现内容,策划类高校教师注重讲广告创意基本理论。
但是,快节奏社会,在手机、电脑等智能媒介的影响下,我们的主要教学对象―大学生,思维开始懒惰,很多人不愿意想太多,上课的注意力集中时间短,广告创意训练的参与投入比较积极,但是视野的有限性影响了创意的独特性。《广告创意》课程的教学需要创意元素的积极注入,需要用一种与时俱进的眼光,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教师的重视和学生的积极参与。从学生的就业状况,我们深深的感受到《广告创意》教学改革的迫在眉睫。
三、创意传播管理下的《广告创意》课程教学改革
《广告创意》教学需要根据媒体环境的变迁,企业人才的需求进行适当的调整。人人皆媒体的时代,在创意传播管理理论的启发下,根据我院广告学专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建议《广告创意》课程教学改革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积累――感受新媒体广告创造性的创意方式和创意手段。
创意可以为广告增添“轰动”效应,有助于抓住目标消费者眼球,有助于提高企业或产品知名度。媒体的智能化发展,广告创意日益新奇、简单。广告创意不仅仅指广告内容的创意或广告设计表现的创意,现代社会还有很多广告传播方式和传播手段的创意。
微博、博客、社区网站的发展,多样化的媒体资源产生多元化的广告媒体,我们需要像品红酒一样地细品广告的创意。修正药业的斯达舒“鞠躬”广告,把“鞠躬”作为胃痛的一个符号化、创意性的视觉表现,选取普通家庭简单真实的生活场景进行戏剧表现,贴近消费者的真实生活,在引起胃痛患者内心共鸣的同时,斯达舒也成为年销8亿元的胃药领军品牌。[4]
重庆鼎科房地产独特的漫画广告创作,借助网络的各种广告传播手段:争议性话题的制造,网络病毒式信息的传播,QQ表情式的广告植入,网络游戏的互动,线下系列广告宣传,物料个性而有收藏价值,突破传统房产策划中的广告模式。它的广告代言人阿布更像一个话题、一个事件深入80后人这一群体心中,样板房公开当日1000余人火爆现场;此后日均看房客流量超过100组;开盘狂销90%以上。[4]
因此,积累并仔细感受各种创意性广告,学生眼光会长远、视野会开阔,角度会新颖,除常规创意性平面广告、影视广告的积累外,更多要关注创造性的广告媒体创意、活动创意、社区创意、话题、口碑等营销创意;感受新媒体时代,广告消费者求新、求异、求变的个性需求下,广告传播如何创意。
2.训练――培养广告创意发散思维。
创意训练主要包括对学生思维方式的训练、联想创意的训练、头脑风暴的训练等,主要通过创意课堂、活动创意、话题创意的方式进行发散性思维、创意性思维的开发。训练环节,更多的是考验教师的能力和课堂驾驭能力。创意训练需要训练难度适中,主题选择合适,学生积极参与、开心互动。训练过程中,教师的教学设计需要科学合理,创意课堂使学生体会出创意的无穷魅力,挖掘学生的创意兴趣点、兴奋点,培养学生形象性的广告创意发散思维。
例如,借助今年的11月11日公认是难得一遇的神棍节,我班以“爱的真心话大冒险”为主题活动,进行广告创意魅力认知的创意课堂。以学生喜欢的QQ聊天方式,用公平的方式选取同学上台与大家互动沟通,互动上和台下学生都要积极思考,围绕我们的话题进行有效的沟通,最后选出最有创意的爱的真心话。
学生喜欢的方式开展创意课堂,亲历创意互动的同时,体会到创意迸发的灵感时刻。社会媒体环境的变化,企业的传播管理有序需要创意,有效传播接触消费者需要创意,在广告创意训练中,我们要设计出代表性的创意话题,引导学生创造性的发散思维,感受广告实战中创意的存在。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下,学生还可以运用发散的创意思维,尝试在各种危机管理中,使企业传播管理有序。
3.模仿――品味广告创意的核心之处。
人的成长进步都是踩在巨人的肩膀上的。模仿是学生创造创意广告的初始阶段。现在很多学生面临的心理误区是,创意是学设计的学生擅长的,创意需要天赋的。其实不然,现在国内很多娱乐节目很受欢迎,这些节目的创意之源就是国外同类型节目。模仿不是要抄袭,通过模仿,让学生加深“创意是旧元素的新组合”的认识,让学生学会创意,善于创意。通过模仿,发现广告创意的核心在于观察,创意需要细心观察,捕捉生活中事物与事物的看似不相连的细微联系。这样的创意是企业广告宣传寻找目标消费者接触点的核心关键。
4.创新――广告创意的教学目标。
创新能力是我们学生的瓶颈。很多学生不愿动脑筋,不愿动手做。做创意经常虎头蛇尾,激情开始,狼狈收尾。因此,需要有一种驱动力促使学生创新和创造。在教学课程中以赛代学模式的严格执行是我们尝试的一个关键外力。
以赛代学模式我们的创新:全员参与,创意激荡,竞争推优。借助以赛代学的模式,我们将营造一种创造、创新氛围。全员参与意味着全员参加广告大赛,以小组为单位,全部选择创意命题,制定严格的时间表,进行系统的创新实战。相互之间进行创意主题的头脑风暴及创意思维发散,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作品并全员评选,优者推选参赛,有潜力者修改进一步创造,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在课程结束时比赛作品也如期且提前完成。
针对大学生的各种大赛是我们学以致用的练兵台,是沟通学界和业界的一个桥梁,是学生适应社会的一个过度。很多企业也愿意借助有活力、有激情的大学生这群智囊团,发现企业品牌或产品成长的创意点。以赛代学的模式是好的,但是我们要有执行以赛代学的勇气和韧性。
创意传播是企业广告活动迫切需要的方式,网络上的很多影视广告已经不是广告,以创意性的方式悄悄进入目标消费者心智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造性,在企业中根据消费者的行为特征创造性选择与其有效接触点。
参考文献:
[1]祝帅. 解读陈刚教授“创意传播管理(CCM)”理论[J]. 广告大观(综合版), 2008,(06) .
[2]《2011年上半年十大企业危机公关事件盘点分析》林景新,赵玉竹/文.
[3]岳丽. 论广告创意中的模仿与创新――广告学专业教学中的一点思考[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09,(35).
[4]省略/
篇10
关键词:创意;插图;数码时代
中图分类号:J218.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11-0212-02
一、插图表现形式
(一)幽默与夸张
幽默是一种善意的微笑,是运用夸张、比喻、置换、对比等手段,通过反映社会日常生活中的某些现象和凡人小事,来间接和含蓄地传递着某种意念和信息。诙谐幽默是以轻松戏谑但又富有深意的笑料为主要审美特征的艺术表现手法之一,其在对审美对象采取内庄外谐态度的同时,旨在揭示被事物表面所掩藏的深刻本质。它常常运用风趣的情节、滑稽的形象,把某种事物的矛盾冲突不断戏剧化,或无限延伸到漫画的程度,并创造出一种充满情趣、引人发笑而又耐人寻味的幽默意境。
插图中的夸张是要借助想象,以现实生活为依据,并对被描绘对象的某种特质进行夸大性的处理,强化、扩大这些特质的艺术手法。夸张把平淡无奇的事物按艺术化的处理方式,化平淡为神奇,并把原物的形态和大小等特征,利用变形或比喻等表现手法以求得神似,从而达到既超越实际又不脱离实际,既新颖奇特又不违背情理的境地。但夸张要注意把握好适当的尺度,要以现实生活为依据,并受人们对现实生活感受的制约,既要做到出乎意料之外,又要在情理之中。总之,不能让人产生误解,否则只会产生反面的效果[6]。
(二)对比与统一
对比与统一是一对意思相反的词,可是在艺术表现中却可以亲密地结合运用在一起。没有对比就没有统一,没有统一也就没有对比。
对比,指的是画面元素与元素之间表现出的不同差异。在插图中,形、色和表现技法都可以造成对比的形式美感。对比使画面产生活力,是形成视觉冲击力的关键。有变化就有对比,对比存在于画面的一切组织、形式因素之中。对比就是量的差异,在这个量画面包含一切因素,诸如形状、位置、颜色、光影、声音、速度、空间方向等方面的差异。这些差异形成了矛盾和秩序,从而使整个画面的视觉元素以对比的形式表现出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使画面变得更加丰富而富于变化,使形象明确而生动,能给读者带来不同凡响的深刻的视觉感受[2]。
统一更多地则是追求各个元素之间的相似性。从视觉形式上来看,指的是画面中一切因素的统一。画面中元素出现的种类越少、越接近,呈现的统一性就会越大。统一是一件作品成功的保证,它可以协调画面中各部分之间的力量对比,使之处在一个完整而有序的规则中,从而形成一幅完整的插图设计作品。
(三)重复与渐变
重复是指在一个画面中使用一个形象或几个相同的基本形来进行平均的、有规律的排列组合。可通过重复的骨骼来进行形象、方向、位置、色彩、大小的重复构成。
重复是一种变化的形式。它一般是指在同一设计中,相同的形象出现两次或两次以上的情况。在插图设计中重复是常用的表现手法,以加强给人的深刻印象,从而造成有规律的节奏感,使画面统一、和谐。
渐变,是指其基本形或骨骼逐渐地、有规律地变化。渐变的形式给人以很强的节奏感和审美情趣。渐变在日常生活中也随处可见,是一种极为普遍的视觉现象。其透视的原理使物体出现近大远小的视觉变化,如公路两边的电线杆、树木,铁轨的枕木延伸到远方等,都具有渐变的明显形式特点。
渐变是一种规律性很强的现象,这种现象运用在视觉设计中能产生非常强烈的透视感和空间感。渐变的程度在插图设计中也非常重要,渐变的程度太大、速度太快,就容易失去渐变所特有的规律性的效果,给人以不连贯和视觉上的跃动感。
渐变的内容从形象上讲,有形状、大小、色彩、肌理方面的渐变;从排列上讲,有位置、方向等的渐变。形状的渐变可由某一形状开始,逐渐地转变为另一形状;也可以由某一种形象渐变为另一种完全不同的形象。总之,渐变的方式是灵活而多样的。
二、新思维背景下插图的创意研究
(一)创意思维
“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阿尔伯特 · 爱因斯坦(世界上最伟大的,被称为天才的科学家)。
“突破局限的思维。”——爱德华 · 德 · 博诺(著名的心理学家、医学家)。这句话已经成为他关于创意思维和理念价值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个世界充满着伟大的创意和生产伟大创意的人们。每一项革新和新发现都闪耀着某个人的创意,而创造性思维能力就在那些不断利用和开发自己的创造力,并相信自己拥有令人惊奇才能之人的体内。
什么是创意?什么是创意思维?
其实所谓的“创意”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点子”、“主意”或“想法”,好的点子就是好的创意——Good idea。创意就是科学技术和艺术结合的产物。这种结合力量的出现,不仅对于改变人们对科学刻板、教条的认识,而且对于认为科学只是无生命的、机械的、理性的、精确的、可以量化的旧认知是一次很重的冲击。
科学家们则认为这个过程可以分为两个类型:聚合型和发散型。科学家和工程师在解决问题时通常使用的就是聚合型思维,它被认为是推论答案的一个最佳方法。而艺术家则普遍使用发散型思维,他们通常可以找出一个问题的多种答案。对于插图的学习,这种发散型的思维是十分必要的。
创意这个词来自于希腊语,意思是“我看见了”,刚好说明创意是形成于人脑中的图像。其实创意的最佳定义应该是新鲜的想法产生的心理过程。
其实,创意有时候也是灵光一现的,它可能会突然在哪里出现,或者因为看到了什么而突然给人以启发。这个时候一定要抓住它,因为它很可能迅速消失在你的记忆中。最好的方法就是随身带个记事本,必要的时候把突然闪现的灵感随即记录下来。它们都是你的财富,很多都将成为你创作的好素材。
(二)平庸与创新
1.循规蹈矩的艺术
艺术不能够循规蹈矩,做作扭捏、平庸而经不住推敲的作品不是艺术,是现实生活的奴隶、真实世界的乖乖仔。
平庸代表没有主见,没有个性。大概可分成两种,其中第—种是上面所说的“老老实实,规规矩矩”,这样的艺术表现并没有内涵,基本上都处于照猫画虎、照葫芦画瓢的水平,也许作者有很强的绘画功底,但到底还是只是匠才。
普通人的生活总是在自己的半径周围不断延续,每天都在重复着类似的活动,接触着熟悉的人和事,但我们每天在路上遇到的却是不同的人,并且绝大部分会伴随你们的擦肩而过而被永久地忘记。即便是你想努力记住一些人,但也会发现目标实在不好确定。这是为什么呢?其中数量是一个问题,关键还是你看到的每一个人基本没有太大的差别,虽然人的长相都有所差异,但毕竟是同一人种;人虽有美丑,但绝大部分也都是普通人。恐怕也只有两个极端能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艺术需要的是百花齐放,若想给别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就一定要有自己的个性,有自己的艺术语言表达形式。唯有创新是不二的选择。
2.在“错误”中创新
“创意就是要允许你自己犯错。艺术就是知道需要保留哪一个想法。”——斯考特 · 亚当斯
Saatchi广告公司(在中国大陆又叫盛世长城,在中国台湾译名为上奇广告,在中国香港译名为萨奇广告,是全球第四大广告传播集团阳狮的子公司。1970年萨奇兄弟与Tim Bell创立Saatchi & Saatchi公司,总部设在英国伦敦,其与中国航天工业部中国长城工业息公司的合资公司盛世长城成为中国大陆最大的广告公司,其广告一直都以高格调而著称)的创意总监保罗 · 阿登有一本著作,叫《不在乎你有多棒,而在乎你想多棒》,此书文字并不冗长,不过却充满了视觉的印象。它能激发勇气和斗志,充满智慧。其中,他给大家讲述了有关创意思维的简单技巧。他对于培养创意思维的首要建议是:“从错的地方做起,你会突然间发现什么事情都有可能。当然,往错误的方向走是有一定风险的。”要勇于探索未知的领域,敢于挑战各种偏见,从错误的方向做起就是阿登创意思维的核心。
3.数码时代与新科技
自从进入21世纪以后,几乎人人都拥有并使用计算机,它是现代家庭中不能缺少的一员,占据年轻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而对于插图设计师来说,它更是亲密无间的伙伴,从工作到娱乐,他们几乎都离不开这个冰冷而又温暖的机器。无可否认,科技的高速发展使得插图设计在这个行业中不断改头换面。从而我们可以轻松地把手绘作品扫描到电脑上,再进行后期加工上色;还可以在同一幅画中试验很多种制作方式,试验很多种不同的颜色,再在其中挑选最满意的。
电脑的出现改变一切,它的确提高了工作效率。在过去的年代,谁都不会想到一张普通的照片最后可以成为一个插图,成为个性十足的艺术品。而今天扫描仪、数码相机、电脑的结合使这一切成为可能。随着新科技的日益发展与数码时代的到来,数码设计飞速流行,各种软件不断取代了人力绘画,干净利落的矢量插图与效果奇特风格多变的PS作品大受现代人的吹捧和欢迎,从事这种绘画的队伍也日益壮大。与此同时,手绘图画的人也变得越来越少 [1,4,8]。
数码时代的到来与新科技的日新月异变化,使插图行业更加富有魅力。利用不同的软件和不同制作手法创作出的产品将使我们的视觉更加丰富、感官更为刺激。但是数码作品的泛滥,是否也会给我们带来视觉审美的疲劳呢?也许是会的,不论做什么,时间久了,都会有腻烦的情绪。就如同吃同一样东西吃久了就会腻,同一件衣服穿久了会厌一样,雷同的东西看多了也会产生同样的感觉。现在虽然大部分人还是把数码绘画摆在第一位,但越来越多的设计师和插图画家都意识到,电脑只是工具,是帮你实现创意想法的工具。所以,现在有不少插图画家又重新回归到原始,拿起了笔 [5,7]。
参考文献:
[1] 纪海燕.数码图形设计艺术[M].沈阳:辽宁美术出版社,2008.
[2] 王彦发.视觉传达设计原理 [M].上海:上海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3] 尹定邦.设计学概论[M].湖南: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
[4] 廖祥忠.数字艺术论[M].北京: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6.
[5] [日]田中一光.设计的觉醒[M].朱锷编,朱锷,等,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6] 赫伯特·马尔库塞.审美之维[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 上一篇:实验室日常管理规范
- 下一篇:创造性思维的基本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