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品的操作流程范文
时间:2023-12-01 17:43:4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化学品的操作流程,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信息化;安全;化工企业
[DOI]1013939/jcnkizgsc201643078
1安全要求越来越高
随着管理水平的提高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企业愈加重视信息化对企业管理的重要作用,进而投入更多的资源来促进企业信息化,通过信息化的不断推进,又帮助企业改进管理,促进企业发展。
在企I管理中,安全管理日益成为核心目标之一,尤其对于化工类企业,安全管理更是企业管理的重中之重。如何通过信息化的手段,有效提高安全管理水平,也成为化工类企业实施信息化的关注重点。
化工类物流企业主要的业务是仓储和运输服务。由于化学品其自身所具有的剧毒、爆炸、腐蚀等高危特性,使得整个业务操作过程,必须以安全为基本,所有操作和流程必须满足安全要求才能进行。
2化工物流业务基本情况调研及分析
21基本业务情况
化工类物流企业以危险化工产品的仓储、运输以及相关的增值服务为主要业务,主要业务部门为仓储部、运输部、安全部,按照国家、地区、行业以及企业的各项安全管理要求,完成业务操作。
仓储部负责危险化工产品的仓储管理,在仓储的入库、储存、出库过程中,增加对货物的安全性要求及操作流程,对于不符合安全要求、规定的货物,停止当前业务操作。
运输部负责危险化工产品的运输管理,在装车、运输、卸车过程中,增加对货物操作、运输的安全要求和管理规定,对于符合要求、规定的货物,按照安全要求进行操作。
安全部负责制定各项安全管理要求、安全操作规定、安全应急措施、业务安全评估、货物安全评估等工作,对不满足公司安全要求的业务,安全部有权行使一票否决权,以确保公司的安全运营。
22基本信息化情况
主要的信息系统包括业务系统、视频监控系统、现场监控系统、运输跟踪监控系统,覆盖了业务流程管理、安全管理、仓储安全监控、运输安全管理等内容,行业中普遍形成了一套比较完善的信息管理体系,以及安全管理和监控体系。
业务系统主要主要包括:接单、审核、仓储接单、入库、库存调整、出库、运输接单、装车、卸车、客户交接、合同管理、商务结算、安全管理等内容。从接单环节开始的安全审核,到业务操作过程中的具体安全操作规范,直至最后的出库和客户交接的整个业务过程中,都加入了安全管理的步骤,切实在系统中体现了业务的安全管理要求。
视频监控和现场监控系统组成了仓库现场安全管理体系,视频监控对仓库库内、库门、库外等主要地点进行24小时监控,辅助完成防火、防盗、车辆识别等安全管理,监控视频信息长期保留。库内安置的大量温度、烟雾、液体、气体等传感器,基于物联网技术,组成了第一线的安全预警、报警系统,及时提示仓库内可能出现及已经出现的险情。
运输跟踪监控系统,通过车载移动计算平台,连接运输车辆的CAN系统,及时获得运输车辆的各种运行状态,进行及时的提示、预警和远程管理。在此基础上,结合成熟的GIS系统,对运输车辆的线路、位置、道路视频进行实施监控,确保车辆按照规定的线路、速度进行运输,减少运输安全隐患。
3信息化安全情况分析
31安全法规
为了加强和规范信息系统的安全建设,我国先后出台了《保守国家秘密法》《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关于加强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的意见》等信息系统安全方面的法律法规,同时,还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危险化学品目录》等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方面的法律法规,以及各个地方出台的地方性安全法规,从不同层次、角度,对危险化学品的生产、储存、使用、经营、运输等方面进行了详细、全面的规定。
32业务需求
业务需要尽量满足客户需求,为客户提供满意的服务。在接受客户的储存、运输业务时,需要对货物安全相关的信息进行审核;在业务具体操作中,分为存储和运输两部分。
(1)存储
存储前要根据对仓库的用途、储存能力、安全级别、安全措施等内容进行分类;在实际操作中,危险化学品货物的存放,要满足仓库定品定量和禁忌性要求。
(2)运输
运输包括装载、卸载、运输三个过程,装、卸过程中,要注意遵守相关操作规范,对运输资质、运输线路、时间、区域进行审核,同时运输的货物要满足定品定量和禁忌性要求。
33风险评估
风险评估主要对风险出现的影响和可能性进行分析。影响可以分为:可以忽略、较小、中等、较大、灾难性等5个级别,可能性分为:几乎肯定、很可能、可能、不太可能、罕见等各级别。
根据风险的级别分别对其进行赋值,并计算出该风险的风险值,如表1所示。
风险分析主要是应对2~4级的风险,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以减小风险发生时的损失。化工类物流企业的风险主要来自:货物、人员、仓库、车辆、容器。
危险化学品货物天生具有各自不同的危险属性,需要针对业务范围内的每一类危险化学品分析其风险点,制定具体的安全及应急措施;人员要有相应的资质证书,防止由于操作失误而引发的风险发生的情况;仓库、车辆要严格执行定品定量和禁忌性规则,按照安全操作流程进行操作;容器需要避免容器中同时出现多种危险化学品,并确认容器的完整性,防止泄漏、腐蚀、污染等事故发生。
4信息化安全方案制订
41总体方针
安全是化工类物流企业的第一关键因素,确保生产各个环节的安全、可控;同时,在确保业务操作的安全性的前提下,保证业务顺利进行。
42安全策略
安全以预防为主,加强过程管控,做好充分的应急措施。在业务起点、交接点、操作过程中,增加安全管控环节,作为业务是否继续进行关键管理环节。如果遇到业务与安全发生冲突的情况,需要进行全面安全评估,安全具有决定权。
系统改进实施中,先梳理安全管理流程,再结合现有业务系统流程,确定安全管理点的取舍、位置、要求。
43信息化安全对象
信息化主要是对业务操作过程中出现的各种设备、设施、操作流程进行监控、管理、规范。
431仓库
所有的仓库操作必须通过系统进行管理,并进行下列安全方面的增强。
(1)为仓库增加安全信息属性,记录仓库存储的危险化工品种类、数量、安全应多措施、安全设备、安全设施等内容。
(2)在入库操作过程中,增加入库危险品货物信息的审核、批准过程,与仓库中已有货物信息进行核对校验,并满足仓库对储存货物的种类、数量要求。
(3)库存期间,增加仓库巡检功能;业务系统连接仓库的现场传感器,及时获取传感器上传的预警、报警信息,并依次进行后续操作。
(4)在出库操作过程中,增加对危险化学品的复核环节,复核满足安全、委托要求后,记录实际出库的货物信息。
432车辆
车辆承担这危险化学品的具体运输工作,运输过程中的道路情况、车辆状况、驾驶员状况等复杂多变,出现风险的概率很高,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对运输过程的管理。
(1)增加车辆运载能力的信息,在装车前进行货物车车辆信息的审验,确保危险化学品有正确的车辆来承担运输任务。
(2)增加车辆监控,实时监控把车辆状态、位置信息、监控视频等内容,确保车辆状态完好,按照规定的时间、线路、区域进行运输。
(3)交货时,与客户进行运输单证和客户委托信息的审验,确认货物正确交接,客户及时对签收单进行签字确认。
433人员
人员是最重要的参与者,也是各项安全措施所要保护的目标,因此,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对人员的管理、监督、保护。
(1)增加人T安全相关信息,记录具体人员的安全资质情况,能够承担的业务操作内容等,确保正确的人做正确的事。
(2)在入库、库内巡检、出库、装车、卸车等操作中,增加移动设备及应用,提示操作人员相关操作信息、要求,并实施审核待进行操作是否执行,操作结果是否符合要求,并对操作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及应对措施进行提示。
5信息化方案实施
51安全人员
安全管理规定和信息系统的顺畅运行,需要相应的组织机构进行推动、管理,因此需要建立信息化安全组,由公司领导作为组长,安全部领导作为副组长,领导小组成员包括:仓储部、运输部的领导,小组成员包括各相关部门的核心业务管理、操作人员。
信息化安全组,负责推动整个信息系统安全升级项目,并对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基于安全因素进行判断。
52安全技术
在技术选择上,以先进、成熟、稳定为标准,选择了移动计算、物联网、GIS等技术,实现仓库、车辆、人员、系统的有效互通、互联、互动。
实施中先以仓库、车辆、移动计算设备为点进行实施,单点实施成功后,再进行各点与业务系统的联网,形成最终的信息安全网络。
53安全管理
在信息系统安全升级项目调研、开发、实施、后续支持及改进等各阶段,除了对信息系统的改造,还要对现有的安全管理制度、操作流程、应急措施等进行相应的改进,以配合信息系统的改造,并以新修改的各项安全规定,对管理人员、操作人员进行多轮次、全面的安全管理讲解、培训。
6结论
化工类物流企业信息系统的安全升级迫在眉睫,需要进一步加深对企业业务、信息系统和安全的需求了解,采用可靠的技术,通过信息系统来完成企业安全管理的提升。
安全管理是一个不断完善、改进的循环过程,不存在一次完全解决的方案,需要在一次改进、升级后,进行新一轮的观察、分析、建设、实施的安全升级过程,形安全不断提升的良好往复过程。可以成立信息化安全组,作为一个长期性组织存在,对信息系统的安全性问题进行管理,并推动信息系统不断进行改进。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危险化学品;管理;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7-0250-02
在我校校园安全文化建设中,实验室安全越来越成为关注的重点。由于化学实验室中存放着易燃、易爆、易腐蚀、强氧化及剧毒药品等,因此药品的安全管理很重要,如何做好危险化学品管理是安全管理工作中的重中之重。为了有效管理危险化学品的供应、保存、领用、废弃物处理等,笔者根据10多年的实践经验,着重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以切保实验室的安全,消除安全隐患。
一、健全制度、优化实验室监督管理体系
随着我们高中学校的化学教学工作水平的不断进步,校园教学管理平台不断加强,化学实验室的科学化管理也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各项实验室管理制度不断地完善;作为一名学校的管理者就应该做到实验室的管理方法需要与时俱进,努力加强各项制度的建设;除此之外,在实际工作中,还需要努力总结各方面的经验,乐于学习和接受较好的管理实践成果,充实自我。具体办法是这样的:①加强实验室内部管理制度建设:从实验室的规章制度建设、管理机制、安全工作制度、岗位工作职责等等需要全方位多角度地进行细化,做到由点到面以及由上到下的管理体系建设;②做到工作的责任层层落实:如学校与化学实验室的相关工作人员每学期签订一份责任书等形式对管理责任进行固化,从而更好地强化实验室的安全管理责任意识。
二、强化实验过程的管理,加强监督
在高中化学实验过程中,师生或多或少都会接触以及使用一些危险的化学品,为避免或减少在化学实验中的事故发生,确保每一次实验教学都能够顺利地进行。作为实验室的管理人员一定需要强化安全意识、加强发挥管理的主观能动性,避免因一时大意而造成不必要的损失。①对于实验用量必须严格控制好“用多少领多少”制度,特别是剧毒和毒害品更要执行“称量”制度,用后及时回收处理,从而减少对使用者或者周围环境的安全隐患;并且还需要明确相关危险化学品的危险性、品质等,随时做好应急处理预案材料;危险化学品作为一种较为特殊的物资,自从化学品的购买申请开始就一定需要进行严格审核,在使用方以及监督方都必须同时在场的情况下才可以完成危险化学品的领用程序;实验室管理人员领用危险化学品之后,一定要求严格落实实验室内部领用备案制度,做好相关的登记工作。②建立各项制度,包括实验教师岗位职责;实验室规则;仪器存放、使用管理制度;药品的存放、使用制度;实验准备制度;仪器损坏、赔偿制度;仪器报损制度;仪器药品交接制度;剧毒药品管理制度;学生自主实验室开放制度;放射物与危险化学品事故预警监控和应急处置预案等,明确各项工作操作流程,监督到位,级级落实责任。
三、重点加强剧毒、易制毒及麻药品的监督管理
危险化学品管理的重中之重是剧毒、易制毒和麻药品的监督管理。制定相关的剧毒、易制毒及麻药品管理岗位责任制、剧毒化学品库保管员职责、剧毒化学品库安全管理规定、剧毒化学品库技防监控室安全管理规定、剧毒化学品库技术防范系统使用管理规定、剧库应急处置流程、剧毒化学品库技防监控室值守人员职责等等。同时,建立涉危化学实验档案资料,有针对性地进行重点监控,为使学校化学教学科研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可靠的实验室环境。对剧毒药品的管理,严格按照上级有关文件及相关制度来使用管理:①一切剧毒药品存放在坚固的专用水泥柜中,外有铁窗、铁门保护。专柜设有双锁,建立两本帐,双人保管(即分管校长,化学实验管理员);②教师因教学需要,需用剧毒药品时,必须先填写“剧毒药品申请单”,写明用途、取用时间、用量、规格等并签名,由分管校长审批同意后方可领取,领取时应有两人在场,两人签名(实验员与主管校长),原始资料妥然保存待查;③除教学实验外,任何人禁止动用剧毒药品;④实验管理员和分管校长必须定期检查、核对(一般每学期一次)。
四、加强实验室工作人员的管理培训
加强保管人员的自觉性和提高环境安全度,发挥工作人员的主观能动性,积极组织学习培训。实验室工作人员一定需要熟悉有关的各项规章制度、实验室防护措施、法律法规、应急处置措施和危险化学品安全使用常识等的内容。主观重视、客观监督是让实验室管理和工作者建立良好的实验室工作习惯的关键。所以,管理培训工作须保持培训工作的系统性和延续性,提升实验员队伍的思想素质、业务能力和岗位能力、加强科学管理、提高实验技术、实行岗前培训等,并把此工作当作一项常规性工作长期开展。
综上所述,如何加强危险化学品的管理、减少和消除安全隐患一直是我们提高认识和大力加以关注的课题。抓好高中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管理,需要健全制度、优化监督管理体系,强化过程管理,加强源头监督,重点加强剧毒、易制毒和麻药品的监督管理,同时加强实验室工作人员的管理培训。毋庸置疑,还有很多细节是实验室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工作需要注意的,需根据不同的环境对实验室进行不同的处理。同时随着实验室的不断发展,要发扬与时俱进的精神对实验室危险化学品进行安全管理,并不断地改进和完善,确保实验室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向更高的台阶迈进。
参考文献:
[1]温涛,刘鹏,苏洪,等.加强实验室安全管理,确保学校安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28(9):1491-51.
篇3
一、目前科研实验室管理上存在的主要问题
1.对化学品的危害性没有足够的认识。教师和学生在做实验之前没有做足功课,对实验中用到的化学试剂的毒性或危险性并不了解。教师没有对学生使用化学试剂进行指导,致使在实验过程中发生危险。
2.危险废弃物处理不当。教师没有对学生做出正确的指导,学生没有按照正确的操作流程对化学废液、生物废弃物及其他有危险性的实验废弃物做无害化处理。例如,没有用正确的方法收集废液,而是直接倒入下水道,对环境造成污染;没有将生物废弃物做消毒灭菌处理,而是直接扔到垃圾桶里;没有将针头、枪头等尖锐物品做无害化处理,放到密封的耐扎容器中收存,而是直接扔到垃圾桶中,对保洁人员造成人身伤害;将不能混合的废液混合在一起,引起爆炸等事故;将化学废液敞口放置,并在实验室内随意堆放,没有警示标识,不及时清理。
3.用电安全存在隐患。有些科研实验室只考虑实验需求,不考虑实验室用电负荷。仪器设备越买越多,电源不够用,就私拉乱扯电线,或接线板多级连接,接线板随意拖在地上,没有任何安全固定或安全保护措施,这样容易使人走路绊倒或造成短路等安全隐患。多个大功率仪器使用同一个接线板,容易造成跳闸或接线板烧毁。
4.实验过程中无人值守。很多实验耗时较长,如提取、水浴、电泳、层析等步骤,学生可能会趁机去其他实验室聊天、吃饭甚至回宿舍睡觉。实验过程中可能会突然出现停水、停电、仪器故障、冷却系统橡胶管接口处滑脱、橡胶管老化等诸多问题。实验室开着门,室内却无人,容易造成财物丢失。
5.实验室消防通道堵塞。很多实验室内或是走廊物品太多,堆放杂乱无章,堵塞了安全门或消防通道。尤其在老旧实验室,这个问题尤为突出。
6.气瓶管理。气体钢瓶没有正确固定,气瓶放在热源附近,如放在暖气旁或阳光直射的地方,可燃气体与氧气瓶混放等。
二、解决方案
1.安全培训。教师应在研究生入校第一周的入学教育时,对学生进行实验室安全培训,内容包括实验室的人员管理、仪器设备管理、低值易耗品管理、危险化学品管理、危险废弃物管理、突发事件处理、通用实验室管理和特殊实验室管理等多个方面。教师和学生要熟悉实验室水、电、气的布局和应急处理方法等,并经过考试,合格后才允许进入实验室进行实验。
2.实习演练。学院每年都对师生进行消防演习和应急疏散演练,让大家熟悉各种消防器材及报警装置的使用方法以及紧急救助的方式,等等。
3.常规安全检查和年检。对灭火器、消防栓、消防报警装置、烟雾报警装置、消防喷淋装置、实验室的仪器设备以及实验室安全卫生进行常规检查和年检,及时消除各种安全隐患,并公示每次的检查结果和整改结果。
4.签订安全责任书。学生要与指导教师、实验中心、学院签订安全责任书。教师要与实验中心、学院签订安全责任书。
篇4
在大亚湾欧德油储公用石化码头,1500吨甲基丙烯酸甲酯在工作人员监察之下输送到靠泊的油轮上。作为全球第二大石油和化工仓储物流企业,欧德油储悉心部署在中国的石化物流版图。今年,除了宣告将增加大亚湾的投资力度以外,在7月12日,欧德油储更签约投资南京的码头库区工程项目,总投资额为2150万美元。
石油是一种典型的危险化学品。许多企业都像欧德油储盯住了石化物流这块大蛋糕一样,垂涎着危险品物流的潜力。那么,危险品物流的市场有多大?竞争对手有哪些?这个领域有怎样的发展前景呢?
僧多粥少的供求对比
根据《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危险化学品是指具有毒害、腐蚀、爆炸、燃烧、助燃等性质,对人体、设施、环境具有危害的剧毒化学品和其他化学品。目前列入《危险化学品名录》(2012)版的化学品共分为九大类,3823种,其中列入《剧毒化学品目录》的有335种,化工行业主要大宗原料和产品80%以上属于危险化学品。于2月份出台的《石化和化学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表明,到“十一五”末期,石油、乙烯装置平均规模由54万吨/年提高至70万吨/年;氮肥、农药、氯碱、纯碱、电石、轮胎等行业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全行业销售收入过千亿的企业从6个增加至10个。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地区三大石化产业区集聚度进一步提高,形成3-4个2000万吨级炼油及3个200万吨级乙烯生产基地;现代煤化工产业向资源地集中,原料产地化肥比重提高到70%,专用化肥等深加工产品和精细化学品向消费地集中,全行业产值占整个工业的比重约11%。
近年来,石油化工产业的发展可谓快马加鞭,危险化学品物流需求增长迅猛。据中经网产业数据统计,按照销售收入的指标衡量,自2005年到2010年间,石油化工行业规模保持以23%的速率增长。而主要的危化品产量达7.51亿吨,年均增长接近6%。现时,我国危险品运输已占年货运总量的30%以上。另外,在天津、上海、常州、宁波、广州、成都等地形成了规模的危化品交易市场。经历国际金融危机的考验,我国石油化工产业在短暂低迷之后得到了较快的复苏,创造了危化品物流发展的良好条件。
从产地布局来看,原料的区域分布不均匀。原油、天然气生产以渤海湾、东部沿海、和华南沿海地区为主;硫酸产量以云南、湖北、山东居多;烧碱、纯碱生产则是山东独领;农用氮、磷、钾化肥产量方面,湖北、山东、四川名列前茅;化学农药产量方面,江苏、浙江、山东比较领先。可以看出,油气类的物流需求广泛分布于沿海区域,而化工类物流需求则聚焦在山东等城市。
另一方面,危险化学品物流企业前进的步伐则显得较为慎重。根据国家安监局的统计,2009年我国危险品从业单位有414000家,同比增长33.5%,其中生产单位23800家,经营单位30000家;仓储单位约5000家,运输单位7000多家。与危化品生产经营企业大幅增长的繁荣景象截然不同,危化品仓储企业和运输企业数量有所下降。其中原因,除了金融危机中竞争力稍弱的危险品物流企业遭遇淘汰以外,也由于近年来对行业安全的监督和整治力度加大,关停了不规范的企业。由此,危险品物流的需求呈现巨大缺口。
荆棘:是什么提高了门槛
为什么面对蓬勃增长的物流需求,企业并没有争先恐后地加入到危险品物流的领域呢?与一般的商品物流不同,危险品物流具有较大的特殊性,让行业进入者面对较高的门槛。这些特殊性体现在:
物流客体品类多、差异大。包括爆炸品、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易燃液体、放射性物品、腐蚀品等等。不同类别的危险化学品具有独特的物理和化学属性,对环境敏感度的差异很大。这对物流服务提出了很多禁忌,例如危险化工品不能与普通货物一起存放,甚至某些同类型的危险品会相互催化化学反应,同样不能混装。
物流活动风险高、规管严。危险品安全一直是备受关注的话题,去年因危险品事故死亡的人数达128人,造成财产损失、危害公共秩序。
目前,国家对危险品仓储与运输的审批、经营范围的控制较为严格。《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第591号令)规定,生产、储存危险化学品的企业,应当委托具备国家规定的资质条件的机构,对本企业的安全生产条件每3年进行一次安全评价。储存危险化学品的单位应当建立危险化学品出入库核查、登记制度。因此,要求从业人员熟悉物流和化工的专业知识、具备高度的安全防范意识。危险品物流企业需要制定完善的应急机制,利用现代化技术监控风险。
物流服务要求高。危化品物流需求方十分注重物流服务的质量,特别像巴斯夫、拜耳这一类大型企业,对物流服务企业的管理和操作流程具有较高期望。例如危化产品包装破损率、运输时间准确率、储存环境温湿条件、物流作业是否符合绿色环保等。在危险品物流领域,物流企业竞争的是服务、技术和专业能力。
危险品物流的曙光
把目光放在危险品仓储企业,我们可以窥探整个危险品物流业的经营特点。现时,我国危险品仓储业发展面临着不平衡。参照中国仓储协会2010年的行业报告,在地域集中性上,70%聚集在东南沿海、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湾地区,东部危险品仓储物流的发展速度高于西部。在规模比较上,一万平方米以上的大型固体仓库、两万立方米以上的大型储罐库数量少,总储量多;中小型固体仓库和储罐库数量巨大,但总储量少。在仓储企业的结构上,企业内部使用的危险品仓库与公共危险品仓库总量之比约为6:4;国有控股的危险品仓储企业与其他所有制性质的仓储企业规模之比约为7:3。另外,第三方危险品仓储物流与自营物流的市场份额之比约为3.5:6.5,第三方危险品仓储业发展的空间是巨大的。
篇5
关键词:食品检测;安全管理;问题分析;对策建议
近年来,国内实验室安全事故屡屡见诸报端,2021年有多起高校实验室安全事故被公开报道,造成惨痛的生命财产损失[1]。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作为服务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重要技术支撑的检验检测机构发展迅速,但实验室整体普遍存在散、乱、弱、小等问题[2],实验人员的安全问题应引起足够重视,特别是在基层县域范围内的检验检测机构,面临资金投入小、技术人才缺乏等问题,必须合理规划实验室建设,进而促进实验室安全高效运行。结合检验检测机构通用要求,主要从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仪器设备安全管理、试剂药品安全管理、危险废弃物安全管理等方面,阐述影响实验人员安全风险因素的种类和来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便找出切实可行的实验室安全运行模式,以期为基层食品检测机构实验室使用与管理人员提供参考。
1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
1.1基层食品检测机构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现状及存在问题
伴随国家深入实施的“放、管、服”改革与第三方检测市场的进一步开放,新成立许多食品检测机构,为国家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食品安全国家战略”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众多因素导致很多基层食品检测机构实验室制度建设不健全、不落实,进而引发一系列实验室安全问题。相较于发达国家,国内很多基层食品检测机构的实验室管理制度建立起步稍晚,但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很多实验室建立相应的安全环保管理制度,管理体系逐步健全,实验室安全形势总体稳中向好。然而,不可否认的是,很多基层食品检测机构的实验室管理制度有效性、可操作性、充分性不够完善,安全制度的执行落实缺乏必要的监督检查,出现制度和执行“两张皮”现象[3],出现此种现象的原因归结如下。1.1.1安全意识淡薄部分检测机构领导的重视程度不够,或制度脱离实际,导致质量手册中的安全预防措施成为摆设,方案仅仅停留在纸面上,未能有效落实。安全培训不定期、不系统、不规范,机构未发生过或仅发生较小安全事故,这些都会造成实验人员思想上的麻痹大意。1.1.2资金投入不足“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很多检测机构“重业务轻安全”,没有做好安全方面的资金预算,本着只要能应付各类督导检查、能省则省的心态,安全管理上没有足够的资金投入或没有将有限的资金用到“刀刃”上。1.1.3专业人才缺乏食品检测机构涉及的危险源有很多,如机械、电气、化学品等,尤其是种类繁多的化学品,如酸类、碱类、易燃易爆易制毒类等,需要专业人员进行规范操作,但多种因素导致许多基层检验检测机构的资金投入小,专业人才相对匮乏,部分实验室工作人员跨专业工作,专业知识储备不够,人员流动性大,不能很好地将制度措施执行到位。
1.2基层食品检测机构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对策建议
综合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概况,随着国家、省市对检测机构监管力度的加大,各机构实验室一般均能建立一套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但如何有效真正地落实落地,是需要集众人智慧来解决的问题。针对此项问题,初步提出几点建议。1.2.1完善规章制度,明确安全责任基层食品检测机构应完善健全实验室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可以试行将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HAC-CP)体系引入到实验室安全日常监管[4],结合实际制定具有很好操作性的规章制度,建立岗位责任制,明确职责范围,同时开展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查,安全责任层层分解,做到人人担当,人人有责。1.2.2注重安全培训,强化制度落实严格做好实验室人员安全培训,防止流于形式,监管机构可以做好顶层设计,结合信息化、网络化,建立网上安全教育培训系统平台,在共性问题上多方位多角度进行安全教育考核,同时实验人员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实验,特别是做新的实验前要分析安全风险,提前考虑好可能危险及做好应急预案,不断强化安全管理制度的落实。1.2.3保障经费预算,做好安全检查机构要做好实验室安全管理的经费预算,切实将防护资金投入实验室安全管理中,同时充分利用好日常检查、专项检查、综合检查等形式,定期做好实验室安全情况检查,及时发现解决存在的安全隐患。
2仪器设备安全管理
2.1基层食品检测机构仪器设备安全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国内基层的小型食品检测机构一般也配置部分高端精密仪器,比如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等,由于检验检测项目相对固定,大型仪器的操作管理及清洁维护一般由各自实验室专门人员负责,按照使用前编制的操作规程规范操作,及时更新仪器设备标识,便于结果追溯。然而,基层食品检测机构在仪器设备安全管理上也存在一些问题[5]:一是部分高端精密设备缺乏专业人才操作,检测人员的检测水平参差不齐,检验结果准确度不高,能力验证不能顺利通过;二是基层机构存在较多陈旧的仪器设备,如老式火焰原子分光光度计、高温电炉等,或因资金投入不足,不能及时将仪器设备更新换代,若使用不当,可能引发安全事故;三是压缩气瓶作为实验室常用设备,管理不规范,日常使用操作未按操作规程进行,碰撞摔倒或者高温等都会发生危险,特别是瓶嘴处,是需要重点关注的安全隐患。
2.2基层食品检测机构仪器设备安全管理对策建议
实验室存在的各类仪器设备,可以区分为大型仪器设备、小型仪器设备及压缩钢瓶,分别进行安全管理,主要有以下几点。(1)大型高端精密仪器设备对操作人员技术水平的要求自然较高,仪器建档验收后,一般需要专职管理人员及时进行清洁维护。一是要配备好必要配件,出现故障后第一时间与仪器设备厂家沟通维修,为了安全及结果可靠,不可带病作业;二是要配备不间断(UPS)电源,防止突然停电对仪器设备造成危害;三是要及时排除可能存在的各种安全隐患,比如易燃气体的泄露可能引起爆炸、操作不当烧毁仪器配件等,尽可能将风险降至零。(2)小型仪器设备也需要规范操作,专职人员做好定期检查与日常维护,特别是陈旧的设备,注意是否存在线路老化,检验检测功能是否正常,能否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可靠性,并及时标识。在资金允许的情况下及时对仪器设备更新换代,以满足检验检测安全与结果准确的需要。(3)压缩气体属一级危险品,一般建立专门气瓶室对压缩钢瓶进行统一管理,采用集中供气管道装置配置所需气体到各个实验室,钢瓶必须固定,以免摔倒发生危险,更换过程中注意操作规范,同时避免高温日晒,保证使用安全。
3试剂药品安全管理
3.1基层食品检测机构试剂药品安全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随着机制体制改革与经济社会发展,基层检验检测机构紧跟时代步伐,安全管理体系逐渐完善,试剂药品采购、管理与使用总体比较规范,但由于部分检测机构使用的化学品种类较多,采购人员对化学试剂药品知识匮乏,对供应商经营资质、产品质量、售后服务等把关不严现象时有发生。试剂药品采购后,部分检测机构不能很好地分类存储,严格管理,尤其是易燃易爆易制毒类化学试剂,虽然机构可能制定“五双”管理制度,但执行落实过程中存在“打折”现象,比如没有执行双人领取,存在安全风险,同时由于监管不到位,试剂药品处理办法大多流于形式。试剂药品使用过程中防护措施不到位或没有严格按照操作规程作业,进而引发爆炸、火灾等安全事故,并对应急预案不了解或不熟悉,导致自身受到伤害。
3.2基层食品检测机构试剂药品安全管理对策建议
综合上述试剂药品安全管理概况,针对实验室所用药品种类多、涉及面广的特点,提出以下几点对策建议。3.2.1采取统一采购,源头把关质量试剂药品的质量会直接影响样品的检验检测结果,检测机构通过公开招标,采购前严格审查供应商相关资质等材料,特别是易制爆、易制毒等相关试剂药品的采购资质,做好公安系统备案,从源头确保试剂药品的质量。3.2.2存储合理安全,领取使用规范采购后的试剂药品要做好相关验收工作,并根据不同性质,将危险化学品统一管理,做好分类储存管理,设置通风、防晒、灭火等安全设施,做好安全保卫措施,以防药品丢失,试剂库负责人建立试剂入库与出库登记薄,易制爆、易制毒药品严格执行“五双”管理制度[6],按照使用量规范领用,充分利用信息网络化系统做好追踪记录工作,使用时严格做好个人防护,实验室留存试剂药品满足一般需求即可。3.2.3备好应急预案,定期组织演练实验室根据各自对试剂药品的需求,做好常用试剂药品的管理计划,每个化学品均有化学物质安全信息表,将应急处置方案整理归档并装订入册,特别是易燃易爆等危险化学品,要时常对实验人员培训,并定期组织演练,比如防止出现发现火灾不会使用灭火器的现象。
4危险废弃物安全管理
4.1基层食品检测机构的危险废弃物安全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014年国家出台GB/T31190—2014《实验室废弃化学品收集技术规范》[7],标准较详细,明确废弃化学品定义、废弃化学品分类注意事项及收集储存要求。2017年国家出台GB/T34696—2017《废弃化学品收集技术指南》[8],标准明确废弃化学品分类要求、收集要求、包装要求、标签要求、贮存要求和收集管理要求,但很多基层检测机构没有完全按照此标准进行化学品废弃物处理,一般是分类集中收集后,在废液间(可能只是隔离出的房间)分类集中贮存,定期转运到有处理资质的第三方进行无害化处理,并报环保部门与危险废物处理部门备案,形成基本的闭环管理模式,但一方面部分食品检测实验室规划初期没有设置危废贮存场所或以租赁形式进行工作,仅仅隔离出一个小房间用于贮存,各项硬件设施都达不到规范要求[9]。另一方面很多机构对实验过程中废弃物产生数量、去向缺乏有效监控,造成有些实验室废弃物未经收集或处理就作为一般废弃物直接进入生活垃圾[10],没有突出实验人员在实验室废弃物治理中的主体作用。
4.2基层食品检测机构危险废弃物安全管理对策建议
针对检测实验室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几点对策建议。4.2.1健全危废处置管理制度,不断加强政策宣贯实验室根据自身实际制定一套包括产生、转移、贮存、转运等在内的危废处置制度,明确各环节责任人及操作流程,及时有效记录危废台帐。食品检测实验室各个工序与仪器都可产生危废,实验人员应认真学习国家政策标准,牢固树立对危废的安全处置意识,不可将有毒残物随意丢入垃圾桶或倒入下水道,突出实验人员在废物治理中的主体作用。4.2.2逐步完善硬件配置,不断规范危废处置2001年国家出台GB18597—2001《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11],标准详细明确贮存容器、设计选址、运行管理、安全防护等要求,新建实验室在设计初期应严格按照环保要求,对危废贮存场所进行布置,同时按照“三同时”原则验收使用。旧的实验室应积极整改,做好预算,逐步完善硬件配置,做好应急预案,规范危废处置。4.2.3培养危废处置专业化人才,夯实危废处置安全基础基层食品检测机构面临人才匮乏的困难,可采用服务外包方式,多措并举,如聘请专业化危废处置单位的工作专员对实验人员进行系统持续培训等,培养出机构自身的专业化人才,夯实危废处置的安全基础。
5结语与展望
篇6
液化天然气(Liquefied Natural Gas,简称LNG)主要成分为甲烷的液态混合物。气态天然气经过净化处理:主要是脱除酸性气体、水、汞等杂质,之后,采用我国自主研发的双循环混合冷剂制冷工艺,净化后的天然气与混合冷剂在板翅式换热器中进行热交换,最终在低温(-162℃)常压状态下液化,成为液化天然气。
液化天然气具有绿色环保、经济实惠、安全可靠等优点,Liquefied Natural Gas体积为常规气体的六百分之一,可以进行一定量的存储与长途运送。液化天然气是绿色环保能源,综合其安全性、环保性、高效性等方面的优势,液化天然气将成为全世界广泛运用的一种清洁能源。
目前我国已建成和在建的LNG工厂项目有100多家。截至2015年上半年,全国投产的天然气液化工厂已有137家,设计总产能为7407万方/天。这些已经建成的天然气液化工厂中,只有少数的加工能力超过100万方/天,其余装置的规模普遍较小。
从国内的天然气发展形势可以预见,在未来20年的时间内,LNG将成为我国天然气市场的强大生力军。
本文是基于对山东泰安60万吨/年LNG装备国产化项目在生产运行过程中重大危险源进行分析,提出预防改进措施。
2、泰安LNG工厂概况
本工厂设计LNG产量为260X104Nm3/d,LNG储存容量为3 X104m年工作时间8000小时。本装置生产工艺采用我国自主研发的双循环混合冷剂制冷技术,此技术目前在世界范围内都处于领先,在我国已有Liquefied Natural Gas工厂侧屈此技术进行生产。
本工厂涉及的主要原辅材料包括天然气、MDEA、4A分子筛以及混合冷剂。常规所需的能源与耗能工质涵盖了循环水、电、氮气以及仪表等。
产品LNG在LNG储罐中储存,本工厂日产LNG约4100m3,7―9天左右即可满罐。
表一.工厂液体物流存储状态。
3、物料的危险程度研究
按照相关规定,工厂中存在的一些易燃易爆危险品:天然气,产品为液化天然气,其基本由甲烷构成;液化环节所使用的混合冷剂中涵盖了:乙烯、甲烷以及丙烷。
危险程度与性能标准见表二。
按照我国安全部门所颁发的相关规定,本厂被列为第一批重点监管的危险品涵盖了:乙烯、甲烷、丙烷以及硫化氢。
4、重大危险源辨识及级别标准
4.1重大危险源辨识
按照相关规定,对本厂予以重大危险源分级。厂中所有相关物料已超过规定的临界值,因此本厂已成为危险化学品危险源。
4.2更正参数β的拟定.
限度内危险化学品的更正参数β的取值,见表三。
4.3更正参数α的确定
生产设施位置与储存位置外五百米内能够接触的人员量不超过一百人。更正参数α取二点零。
4.4分级标准R计算
4.5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分级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分级见.表四
因此,次工厂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的级别为一级。
5.厂内危险性
厂内生产环节所存在的危险因素包括:火灾爆炸以及Liquefied Natural Gas爆炸等等。
5.1火灾爆炸
厂内易燃的液化烃以及相关气体。在生产环节,如果出现泄漏以及点火等就会发生爆炸。
5.2物理性爆炸
厂内生产所使用的容器均为压力容器,很多工艺物料输送通路都是用压力通路。压力容器和管道纵横交错,因此会所受到压力以及温度变化的影响,若选材不当或操作流程出现偏差,那么就会导致压力容器以及压力通路失效,进而出现物理爆炸的事故。物理爆炸会造成一系列的连锁反应,进而导致火灾等二次事故。
5.3Liquefied Natural Gas翻滚
Liquefied Natural Gas翻滚是在储罐内的Liquefied Natural Gas发生显著的分层情况时,因为上方Liquefied Natural Gas静压的抑制功能,导致外界输送的热量不能使下方的Liquefied Natural Gas第一时间蒸发,进而促使下方的Liquefied Natural Gas过饱。在储罐上方的Liquefied Natural Gas密度超过下方Liquefied Natural Gas的时候,下方Liquefied Natural Gas突然提高,造成蒸发,若实际操作过程没有有效的预防手段,那么就可能发生重大事故。
5.4冻伤
工厂采用DMR(双循环混合冷剂)制冷工艺制作液化天然气。在生产和储存环节,对低温介质设施以及管道进行隔热处理。如果出现低温介质泄露那么就会造成相关人员冻伤。
6、火灾危险性类别与爆炸危险区域划分
6.1装置火灾危险性类别
6.2爆炸危险区域划分
本工厂根据工艺装置危险性介质在生产、加工、处理、转运和储存过程中出现的程度以及使用时间,根据相关规定予以了划分:
零区:持续发生危险性气体混合物的环境。一区:在一般运行的时候能够出现危险性气体混合物的环境。二区:在一般运行的时候能够短时存在危险性介质的环境。本工厂工艺装置区、储运区、火炬区主要分为2区爆炸危险区域,2区范围内的凹陷地区,如坑、池、下水道和电缆沟等,划分为1区;导热油炉、热水锅炉房所用燃料气调节阀由于附近有明火故未划分为爆炸危险区域,但从安全考虑电气设备及灯具选型按危险2区选择。
7、主要的安全控制措施
7.1本工程系统通过密闭以及自动化手段进行操作,以避免泄露等安全问题。
7.2分散控制系统(DCS)
过程控制系统采用分散控制系统(DCS),由操作工作站与工程站对所有设施予以监控,工艺的一般控制以及工艺均衡控制都通过DCS进行操作。
7.3安全仪表系统(SIS)
设置了安全仪表系统SIS,提供将装置置于安全状态的检测和控制功能(即传统意义上的紧急停车,ESD)。SIS是专门用于防止或减轻危险事件、保护人员安全和环境以及预防对工艺设备造成灾难性损害的系统。SIS应对可能存在危险或如果不采取措施可能最终产生危险的工艺及设备状况做出快速响应。
7.4火灾报警系统(FAS)
FAS将用来检测重要建筑物内可能出现的火灾,在发生紧急情况时触发声光报警及消防设施,保证人员和生产设施的安全。火灾报警系统由火灾盘接收来自手报按钮及火警检测设备的信号,火警发生时联动相应的消防设备。通过串行口和GDS通讯,或通过硬线将关键参数报警上传GDS,各建筑物的各个火警检测器的状态在中央控制室、装车控制室的火灾报警控制盘上显示、报警、控制。
7.5可燃气体/有毒气体检测系统(GDS)
GDS将用来检测工艺装置区、公用工程和重要建筑物内可能出现的可燃气体泄漏并触发声光报警。可燃气体检测报警系统设置在 SIS系统中,进入SIS系统的过程端子柜以及系统柜,在SIS系统中设置独立的可燃气体及有毒气体信号输入卡件,控制器与工艺装置共用,设置独立的显示器用于可燃气体及有毒气体检测监视、报警。在SIS系统中,由全厂统一设置独立的可燃气体及有毒气体服务器,其应设置事件顺序记录功能。
7.6为避免设备与通路超压导致的危险,厂内安装了安全阀。安全阀起跳时的介质按照性质的差异,分别进行处理。
7.7氮气的保护与换置
本厂产品、原料、混合冷品以及副产品重烃等都属于易燃爆物品。系统在检维修后都要对相关设施以及通路予以氮气换置,放置易燃介质和空气混合形成爆炸性气体环境。
7.8Liquefied Natural Gas储罐安全控制方法
Liquefied Natural Gas储罐为大型低温储槽。此类储罐的危险性偏高,同时存在液化天然气翻滚等危险,因此在设计环节尤其重视Liquefied Natural Gas储罐的安全控制方法。
7.9装车的安全性控制
本厂通过低温装车臂对Liquefied Natural Gas槽车予以充装。在装车的总液相管和总气相管上装有制动切断设备,在装车的时候发生意外时进行关闭。装车台和装卸臂基础超过所在位置二百毫米,在装车台附近防止警示标志。
7.10保冷
在施工现场择取浇铸以及喷涂的措施进行施工。避免潮层采用CPU聚氨酯阻燃防水卷材。T大于六十五摄氏度择取泡沫玻璃加聚氨酯双层、玛蹄脂二层用于管道与设备保冷。其中聚氨酯、玛蹄脂均要求氧参数值超过三十。LNG储罐四周夹层空间填充隔热性能良好的珠光砂绝热。设备下的绝热层选择高强度、有较强绝热功能的泡沫玻璃砖予以隔热。
8、结论
篇7
【关键词】旧机电设备;安全隐患;检验检疫;监管措施
随着改革开放步伐,沿海地区经济迅速发展,对旧机电的需求日益增长。进口旧机电设备为我国工业发展贡献了不可或缺的补充作用,甚至在某些时期填补了国内相关工业技术、装备空白,促进了国民经济发展。但同时也须认识到进口旧机电与我国现行相关设备安全、卫生等技术法规相矛盾,且日趋严重。个别不良商人出于自身利益考虑甚至进口一些严重污染环境、严重危害国民生产安全和生命健康的废旧机电,同时扰乱了正常的市场环境。政府相关部门根据旧机电的不同种类采取了不同的管理措施:包括禁止进口、限制进口和允许进口三大类。目前国家已取消了进口旧机电设备备案审批,企业进口旧机电设备只需凭相关必备材料向入境口岸检验检疫机构申报即可。此项措施简化了进口操作流程,为进口企业节省了人力物力,提高了效率。但是进口旧机电设备的安全隐患问题依旧突出,须引起检验检疫机构和相关企业的高度重视。
1进口旧机电安全隐患概述
旧机电顾名思义就是已经使用过的机电设备,其在使用过程中已经存在一定的损耗,故相对于全新的机电设备,旧机电设备在质量上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既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当这些旧机电设备再次投入使用时,可能会对生产人员造成伤害,对环境造成污染,故需严格监管。
1.1机械安全隐患
绝大多数的机电设备是以物理作用方式为主要工作原理,如搅拌、切割、冲压及加热等。这些工作部位可对人体产生极大伤害,应加装安全防护装置。有些部件在使用过程中可因磨损或其他原因而产生锐角、利边等,这些部件也应隔离防护。一旦这些防护装置缺失,相关操作人员极有可能被这些活动部件卷入或挤压而造成意外伤害。如加热部件没有隔绝防护装置则操作人员极易被烫伤。有的旧机电设备生产工艺落后,配有一些老旧过时的压力容器,存在泄露及爆炸等安全隐患。
1.2电气安全隐患
绝大多数的机电设备是由电力驱动的,故电气安全至关重要。由于旧机电是已经使用过的机电设备,根据这些设备的使用强度和使用方法,其电气部件可能存在一定的老化。一台现代化的机电设备其内部存在大量的电线,这些电线中的一部分可能存在老化,特别是那些容易产热和散热困难的部件更易出现电线老化现象。某些带电部件的绝缘装置破裂可造成整个部件带电。某些设备无有效的接地装置。有些国家的电线、急停按钮颜色等技术标准与我国不符,容易造成混晰。
1.3卫生环保隐患
卫生隐患主要体现在旧机电设备中夹带工业垃圾,设备油污严重,容器内存有危险化学品等。有些旧机电为国外、境外技术淘汰设备,这些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容易产生有害粉尘、有毒气体,对操作人员造成危害且污染环境。某些老旧设备工作部件磨损严重,工作噪音超过我国现行标准,造成噪音污染。某些设备的废气、废水排放标准达不到我国现行的排放标准。某些设备如挖掘机其部件中夹带有泥土、种子等生物样品。某些老旧设备含有木质构件,可能含有疫虫。这些物品进境可对我国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威胁。某些机电设备在使用时已接触过放射性物质,存在放射性污染严禁进口入境。
1.4能耗隐患
我国是单位产值能耗较高的国家,为赶超西方发达国家,降低单位产值能耗,国家将淘汰高耗能设备。某些旧机电设备使用年限久远,设计落后,工艺粗糙,能耗大,属于已淘汰的旧技术甚至为工业垃圾,已不符合我国现行工业生产要求。这些进口旧机电设备的电机在使用过程中因电源规格不符而运转异常或能耗增加的案例时有发生,既影响了正常生产也带来了严重的安全隐患[1]。
1.5信息标志隐患
某些旧机电设备的机械、电气、热等危险部位及有害释放物排出区域缺乏安全警示标志,安全警示标志无中文标示,或标志信息不完全。
2存在安全隐患的旧机电入境原因分析
导致存在安全隐患的旧机电入境的原因,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部分企业对进口旧机电检验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够,特别是国家取消进口旧机电备案手续以来,个别企业甚至认为国家放松了对进口旧机电的监管力度,抱有可检可不检的态度。相关报检从业人员缺乏对国家有关进口旧机电的法律法规的学习,导致业务水平不扎实,对整个操作流程不熟悉,准备材料不准确不全面,造成人力物力浪费;一类是违法企业为最求自身短期经济利益而故意违规进口存在安全隐患的旧机电设备。这类企业通过新旧混装、以旧充新、伪造铭牌变更制造年份等手段以逃避检验检疫机关的监管。这类企业的行为具有目的性,手法具有一定隐蔽性,应重点加强监管。
3加强旧机电设备进口检验监管的措施
3.1检验检疫监管人员自身须熟练掌握、严格执行进口旧机电设备检验检疫监管的相关法律法规政策首先作为监管人员,自身应具有过硬的业务水平,对相关法律法规政策能深刻理解、准确把握,对整个操作流程能熟记于心。做到能熟练区分允许进口和严禁进口的旧机电设备种类;能熟练区分是否提供符合强制性产品认证的进口旧机电设备。
3.2加强法律法规宣传培训力度,增进相关企业及报检从业人员的法制观念鉴于报检人员的专业性,检验检疫机构应定期举办进口旧机电设备相关法律法规政策与报检操作流程等相关业务知识培训班或讲座,以提高相关报检从业人员的业务水平。从而提升检验监管效率,提高检验合格率。
3.3切实采取有力措施,严打违法犯罪。根据违法企业经常采用的手法结合其他兄弟单位的经验[2],制定相应监管措施。首先查铭牌,原装铭牌应该是由铆钉固定,其成色与设备其他部位应一致。如铭牌不是由铆钉固定或者成色与设备其他部位不相称则表明极大可能是伪造的。其次查漆膜油封,全新设备的漆膜是光滑均一的,淡黄色的油封色泽鲜亮纯净。旧品翻新的漆膜凹凸不平,油封发黑。再次查操作传动部位,新品这些部位不存在磨损现象,而旧品则存在明显的磨损痕迹。对于数控设备可查其机载软件信息,其BIOS里一般提供装机日期,软件版本号等相关信息,一般无法篡改。其他还可以通过检查设备内部和零部件确定设备新旧性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业化水平得到迅速提升,已处于世界前列,但相对于欧美日发达国家,工业设备仍有一定差距。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国内企业仍需进口一定数量的旧机电设备以满足生产需求。检验检疫部门仍应严把监管关,拒不合格的旧机电设备于国门外。
参考文献:
[1]宋磊.对进口旧电机电源规格不符解决方法的探讨[J].经济研究导刊,20011,117(7):195,272.
篇8
[关键词]防雷检测 解决措施 危化场所 安全避险
[中图分类号] P457.9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3)-12-195-1
0引言
由于防雷检测涉及的领域越来越广,以及一些新的危险品生产工艺和储运方式会不断出现,气象部门的防雷社会管理工作人员需进入各种危险化学品企业,身处易燃、易爆、有毒、腐蚀等危险场所,工作中必须思想高度集中,严格按照规范执行每一步操作,避免造成检测人员伤亡事故的发生。现就易燃易爆以及危化场所的检测安全问题进行探讨。
1防雷检测的工作特点
(1)一般均含有露天,户外甚至野外的作业内容,如接地电阻测量、接闪器(针、网、线、带)的检测,外设引下线的检测,野外通讯基站的检测等。
(2)高空作业,如各类建筑物、构筑物的检测,各类接闪器的检测、其作业高度一般可达十几米,几十米甚至上百米。
(3)经常要接触电气设备,如配电设备、各类机房等。
(4)有时需要承受一些不利气象条件的影响,如春季的寒冷,接近夏季时的高温、突然降临的大风或者雷雨等。
(5)有时要承受一些有毒、有害气体的影响,如液化气站、氨气站等的检测工作。
2防雷检测工作中存在哪些不安全因素
(1)露天、户外及野外作业所产生的一系列不安全因素。
(2)高空作业所产生的不安全因素。
(3)检测中因接触电气设备所造成的不安全因素。
(4)气候条件的影响。
(5)有毒、有害气体的影响。
上述不安全因素归纳起来,防雷检测中易出现下述带有行业特点的事故:
(1)高空坠落。
(2)高处落物打击(或打击到了别人)。
(3)触电伤害。
(4)由各种不利的气候影响而产生的一些事故,如突起大风容易使检测人员难以控制自身的行动,从而出现高空坠落,突发的雷电则更容易直接伤害检测人员等。
(5)因有毒有害气体侵袭而引起的伤害事故,如氨气的侵袭,易使检测人员受到伤害。决定了防雷检测中易出现一些带有行业特点的事故,而这些事故的后果往往都是很严重的,易对检测人员造成重大伤害,甚至使其失去生命。
3如何安全检测
3.1检测前
(1)应根据受检单位的生产性质和危险程度,配合企业安全管理人员的建议,穿戴好保护用品,是否需要关闭手机,对讲机等通讯工具,排除可能产生火花的器材等不安全隐患。
(2)仔细听阅企业安全管理人员介绍受检单位的安全规章制度中的规定跟内容,提高对自身的安全保护意识。一般在各种仪器箱跟工具箱内都设有警示卡,应根据卡上详细列出使用该仪器或该工具时可能存在的危险以及遇到危险时该如何处理等来规范作业避免安全隐患。
3.2检测时
(1)应根据受检单位的基本情况、生产工艺、危险源性质、防护要点选用适宜的检测仪器设备,例如护目镜,绝缘手套等。
(2)检测过程中应充分利用嗅觉、视觉判断可能遇到的危险,例如看到地面上有冒气泡并伴有刺鼻气味的液体时可能是硫酸,盐酸等腐蚀性液体泄露于地面上,接触到皮肤会造成化学烧伤,沾到设备会腐蚀设备。
(3)检测人员应学习现场救护知识,例如中毒、烧伤。、烫伤触电等自救互救方法,为抢救伤员争取时间,
3.3检测人员应培养自我保护意识
(1)根据防雷检测的工作特点,为保证安全生产,依照安全管理的相关制度,组织全体防雷检测人员学习安全生产知识,掌握有关的安全操作流程,戒除不良的操作习惯和危险动作,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2)检测易燃、易爆,危化场所时,应保持头脑清醒,穿防静电工作服,预防静电产生火花而引起的火灾事故。
篇9
论文关键词 现代化管理 安全评价 评价体系
安全评价是现代安全生产的重要环节,在安全管理的现代化中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安全评价在预测、廉价系统危险性是,认为危险性不超过可接受的危险水平时,系统是安全的,这种“可接受的危险水平”必须得到全社会的公认,即系统的危险性应达到社会允许的危险水平。“社会允许危险标准”取决于国家的政治、经济和技术状况。安全评价不仅需要技术理论做支撑,又需要有实际操作经验做指导,理论与实际经验的结合,才会使安全评价体系有实际意义。在我国,安全评价工作已经进入了初步成熟的阶段,形成了覆盖生产经营活动各阶段,安全生产评价体系包括安全预评价、安全验收评价和安全现状评价在内的安全评价体系。安全评价体系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找到事故的引发原因和预防措施,对可能引发事故的基本因素采取有效管理和控制,争取防患于未然。
一、我国的安全评价体系
改革开放以后,经济快速发展,随着大量的科学技术引进,安全系统工程也引入我国,许多大中型国企开始采用这一安全系统工程,同时行业安全管理部门也认识到安全评价体系的重要性。1987年原机械电子部首先提出了在机械行业内开展机械工厂安全评价,并于1988年1月1日颁布了第一个部颁安全评价标准《机械工厂安全性评价标准》,1997年进行了修订,颁布了修订版。该标准的颁布执行,标志着我国机械工业安全管理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1991年国家“八五”科技攻关课题中,将安全评价方法研究列为重点攻关项目。原劳动部劳动保护科学研究所等单位完成的“易燃、易爆、有毒重大危险源识别、评价技术研究”,将重大危险源评价分为固有危险性评价和现实危险性评价。易燃、易爆、有毒重大危险源识别、评价方法,填补了我国跨行业重大危险源评价方法的空白。把预测,预防,事故伤害评估进行量化评价,使安全生产评价体系得到了初步发展。
从2000年以来,国家逐步规定了企业依法进行安全评价的责任,对高危行业的企业提出了依法进行安全评价的要求,并提出高危行业的准入标准,于此同时,安全评价机构开始出现,国家对安全评价机构进行资质认证,专业的安全评价从业人员不断增加,安全评价体系逐渐发展并建立起总的框架。
中国安全评价体系现状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安全评价体系的相关法律、法规正逐步完善。安全评价体系的相关法律、法规从无到有,从《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的颁布,到相关的具体安全生产条例的施行,都标志着安全评价体系在法律层面上正逐步完善。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还先后颁布了一系列安全评价技术规范性指导文件,如《安全评价通则》、《安全预评价导则》、《安全验收评价导则》、《煤矿安全评价导则》、《非煤矿山安全评价导则》、《危险化学品安全评价导则》等。
2.新的安全评价方法,逐步得到应用。在我国很多科研单位、大型企业和安全评价机构,对安全评价方法做出研究,并对很多行业的安全评价方法进行了优化。在高危行业如:危险化学品生产、非煤矿山、煤矿等行业,做出了安全评价技术规范性指导,有《安全预评价导则》、《安全验收评价导则》、《煤矿安全评价导则》、《非煤矿山安全评价导则》、《危险化学品安全评价导则》等,目前这些安全评价规则已被广泛应用。
3.安全评价机构及其从业技术人员数量不断增加。由于国家的重视,安全评价机构及其从业技术人员数量快速增长,据调查,截止2010年底,获得国家级安全评价资质的安全评价机构为710家,其相关的参加全国考试并取得从业资格的在2万人以上,经过国家和地方组织的,培训人员在5万人以上,安全评价从业人员的队伍已形成规模,安全评价涉猎的行业已包括非煤矿山、煤矿、建筑、采油、冶金、危险化学品等等各个行业,并且这些行业里不少具有高水平的从业人员已参与到安全评价工作中,使得安全评价水平得到很大的提高。
4.安全评价存在的问题。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资源与经济发展地区差距很大,发展不平衡,安全生产的重视程度也不一样,在很多地区企业不重视安全生产,忽视劳动者生命和健康。安全评价存在的问题大致有三方面:一是企业生产一线的从业人员安全技术差异大,他们并不是安全评估人员,为了从业去考资格证,很多是为了应付考试,而专业的安全评价从业人员又缺乏企业生产条件的安全评价现场经验,用理论去指导实际,难以落实,导致理论和实际生产经验脱节,安全评价不能得到较好的应用;二是没有专门的、系统的安全评价法律或法规对安全监管部门的工作进行指导;三是由于科技水平的快速发展,安全评价标准的滞后,需要新材料、新技术的广泛应用,在国家制定的安全评价标准中并没有规定,这就使很多企业存在着监管的空白。
二、完善安全生产评价体系
为了保障安全生产,必须从预防事故这一根本目的出发,预先或超前对系统在计划、设计、施工、验收、投产和运行等各阶段的安全性进行科学的预测和评估,防止和减少在安全上的欠缺和加强安全的投入。安全评价从预防事故的观点出发,对系统可能产生的损失和伤害进行预测和评价,采取有效的手段以实现系统安全的总目标。因此,完善安全评价是十分必要的,完善评价过程是提高了安全管理水平,化被动为主动;从事后处理到事前预防的有效手段。完善安全生产评价体系我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完善安全生产评价标准
完善安全评价标准是需要监管部门、行业协会和安全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完善,不管如何,最后要以法律、法规的形式出台,才具有效力。而目前,我国的安全生产法及相关的法律、法规尚不完善,其中监管主体即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构设置及专业技术人员配置比例未具体说明,安全评价适用的尺度不明确,对存在安全隐患的企业,其相关负责人的责任不明确,整改的操作流程没有明确的说明。所以应尽快做好安全生产法的配套和细化的立法工作,我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点:首先,监管部门、行业协会和安全专业技术人员共同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安全评价法规和条例,使之形成规章制度;其次,要研究制定高危行业市场准入的法律制度,提高企业市场准入的标准,凡是未达到准入标准的企业均不可以从事该高危行业的生产、经营,违反者要加大处罚力度;最后,根据司法经验和实际操作效果进行总结,对事故频发的行业进行分析,改进其评价标准,加大监管力度。
(二)强化安全监管部门规范安全评价行为
各级安全生产监管部门是安全生产监管工作执行的主体。目前,各地安全生产监管机构不健全、不规范,人员配置不合理,安全监察技术人员的专业能力不均衡,使我们现在的监察工作不到位。要抓紧完善全国安全生产的监管体系,必须确立安全生产执法主体的地位,日常经费纳入财政专项资金,强化安全生产综合监管部门的权威,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安全评价标准实施监督管理,减少或者不遗留安全隐患,做好预防,把安全事故降到最低。对评价中介机构加强业务指导,努力提高安全评价机构业务水平。针对评价机构的评价报告加强了对评价报告的审查备案工作,及时指导,使评价报告具有指导性。
(三)完善安全生产评价机构
安全评价机构是安全评价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安全生产评价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我国政府机构改革和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国家的部分安全生产管理职能由中介组织来完成,国家对安全生产评价机构的中介组织进行认证,得到认证的安全生产评价机构对企业的安全生产进行评价和监督,政府对安全生产评价机构的行为进行指导和监督。因此,我们要加快安全生产中介组织的发展,建立和健全安全生产认证、咨询和服务体系。加大安全评价机构资质考核管理力度,完善安全评价机构的考核、监督审查程序和技术规范,对已经取得安全评价机构甲、乙级资质机构的运作行为规范程度、评价报告水平、服务质量、过程控制制度合理性和运行状况等实行定期和不定期考核,定期向社会对安全评价机构的检查和考核结果,并建立、完善资质退出机制。
在安全生产评价机构的基础上,还可以衍生出安全生产托管机构,以深圳市为例,对没有聘用专兼职安全管理人员的非高危行业的中小企业实行自愿安全托管服务;对安全监管部门认定存在重大安全隐患,限期整改未落实的及高危行业强制实行安全托管服务;此外,对当年发生安全事故的企业也要进行安全托管服务。安全托管服务,可以弥补企业自身的专业安全技术部门的缺陷,使企业达到行业安全评价标准,降低事故的发生。
篇10
关键词:油气储运 设施 安全
一、油气储运设施的分类
油气储运设施就是油气的储存和运输设施,在石油工业内部是连接产、运、销各环节的纽带,主要包括:矿场油气集输及处理、油气的长距离运输、转运枢纽的储存和装卸、终点分配油库(或配气站)的营销、炼油厂和石化厂的油气储运等设施。
天然气储存设施主要用作供气调峰。短期调峰基本使用输气管道末端储气和储气罐;中长期调峰则需使用地下储气库和各类LNG 设施。地下储气库根据地质构造,可以划分为枯竭油气田型、含水层型、盐穴型、岩洞型及废弃矿井型等。LNG 储存设施分为地下罐和地上罐,地下罐包括埋置式和池内式;地上罐包括球形罐、单容罐、双容罐、全容罐及膜式罐。
油品储存设施主要指油库。根据油库的管理体制和经营性质,可以划分为独立油库和企业附属油库两大类;根据主要储油方式,可以划分为地面油库、隐蔽油库、山洞油库、水封石油洞库和海上油库等;根据运输方式,可以划分为水运油库、陆运油库和水陆联运油库;根据经营油品的种类,可以划分为原油库、油库、成品油库等。
油气运输包括铁路运输、公路运输、水路运输和管道运输。当前,应用最多的运输方式为管道运输。根据输送介质的种类,可以划分为原油管道、成品油管道和天然气管道。原油管道是油田、炼厂、港口或铁路转运站间原油的重要输送方式,具有管径大、运距长、分输点少的特点;成品油管道将炼厂生产的各种油品运送至油库或转运站,具有输油品种多、批量多、分输点多的特点,一般采用一条管道顺序输送多种油品的工艺 ;陆地大量输送天然气的唯一方式就是管道运输,其特点为运距长、管径大、压力高,并形成大型供气管网系统。
二、油气储运设施安全的重要性
石油和天然气是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不可缺少的重要能源。我国油气储运设施将继续处于重要的发展期。随着油气储运设施规模的不断扩大,若发生大的泄漏、火灾、爆炸事故,将会对国家财产、人民生命和环境安全造成巨大威胁。
石油和天然气均属于重点监管危险化学品,为易燃易爆物质,泄漏后遇点火源容易发生火灾爆炸事故。原油、成品油和天然气属于可燃及易燃性物质,并且原油和成品油具有易挥发的特点,油品蒸气、天然气常常在油气储运设施区域弥漫、扩散或在低洼处聚集,在空气中只要较小的点燃能量就会使其燃烧,具有较大的火灾危险性。油品蒸气和天然气与空气组成的混合气体,当体积分数处于爆炸极限范围内时,一旦被引燃,即可能发生爆炸,且油品与天然气的爆炸范围较宽,爆炸下限体积分数值较低,因此,爆炸危险性也较大。
油气储运设施由于自身特点,安全影响因素众多。长输管道沿线经过各种复杂的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出现自然灾害破坏或第三方破坏的概率较高;油库生产运行中受人、物及自然环境等多种因素影响,发生事故的概率较大。
三、确保油气储运设施安全的措施
针对油气管道“点多、线长、面广”的特点,按照隐患“救其未萌”的HSE 新理念,在工程立项、设计、施工及运行管理的各个阶段采取有效的安全防护措施,加强运行管道的监测。
1.提高本质安全
1.1加大“三同时”管理力度
从油气储运设施建设前期开始,确保油气储运设施的安全投用,严格执行安全设计审查。根据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的规定,油气储运工程在设计阶段,应通过政府安监部门组织的安全设施设计审查。通过安全设施设计审查,可以落实安全评价提出的安全对策措施,查找设计中存在的不安全问题,提高油气管道工程的本质安全。同时加大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监控力度,确保安全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施工和投入使用。在工程竣工验收前,还要组织建设项目安全、环保、职业卫生设施的验收。
1.2加强施工质量管理和施工质量验收
施工质量严重影响油气管道的运行安全,在油气管道建设过程中,需高度重视施工过程的各个环节:一是杜绝管道运输过程中的野蛮装卸;二是严格控制焊接质量,确保焊缝质量达到承压能力要求;三是切实保证管道的防腐工程质量;四是在管道敷设过程中,避免管道防腐层破损和管道外壁机械损伤。如果在油气管道建设过程中不能严格做到以上几点,处于强腐蚀区域的管道极易发生腐蚀泄漏,为油气管道日常运行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因此,严格执行施工安全管理规定,是提高油气管道本质安全的基本保障。
1.3在工程投产前,必须通过工程质量验收
施工质量验收是油气储运设施安全投产、平稳运行的基础,是管道“安、稳、长、满、优”运行的保证。在国内油气管道工程验收中发现,往往由于赶进度、要效益而忽视了施工质量,导致重复性施工。根据对油气管道工程的调查结果,工程主体设施的施工质量一般较好,但管道配套工程及防护设施的施工质量却存在很大问题。
2.加强完整性管理
完整性管理是指对所有影响管道完整性的因素进行综合的一体化管理。主要程序包括:建立完整性管理机构,拟定工作计划;进行管道风险分析,制定预防和应急措施;定期进行管道完整性检测和完整性评价,了解发生事故的原因和部位;采取修复和减轻失效威胁的措施;检查衡量完整性管理效果,确定再评价周期等。通过完整性管理,可以提高管道的管理水平,确保管道的运行安全。
3.规范操作流程
目前,随着我国油气管道数量和里程的不断增加,已形成相互交织的油气管网。因此,在输油生产过程中,任何一次误操作,影响的不仅仅是一台泵、一个阀门,而极有可能使储油罐及上下游管道或泵站发生连锁反应,酿成严重后果。确保每一次操作准确无误,需要从制度入手,规范操作流程,加强职工的日常安全教育培训,使职工养成良好的安全操作习惯,自觉主动地执行操作规程,确保油气储运设施安全平稳运行。
参考文献
[1]付立武. 油气长输管道维抢修预警分级响应体系[J]. 油气储运. 2012(05).
[2]严大凡. 油气储运专业建业一甲子回溯[J]. 油气储运. 2012(06)
[3]高斌,姜进田. 跨国长输天然气管道清管作业特点[J]. 油气储运. 2012(06).
- 上一篇:防火安全工作应急预案
- 下一篇:初中数学概念教学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