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家校合作的重要性范文

时间:2023-12-01 17:43:3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幼儿园家校合作的重要性,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幼儿园家校合作的重要性

篇1

关键词:幼儿园教育;家庭教育;家园合作;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33-0237-02

一、前言

近些年,人才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人才的培养成为了我国进行社会主义各项事业建设的头等大事。随着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我国对教育进行了全方位的改革和创新,致力于人才的终身教育和全面培养。幼儿教育是我国人才教育的基础阶段,对儿童的未来的发展意义重大,抓好幼儿的教育是儿童健康成长的关键。幼儿园教育和家庭教育是幼儿教育的两种教育方式,社会中对两种教育方式仍存在很大的争议。笔者认为,作为幼儿的两种基本教育方式,幼儿园教育已家庭教育两者各有所长,不可偏废其一,将两者进行有机结合,发挥“家”“园”合作新模式的优势,才是我国开展幼儿教育的正确道路。

二、幼儿园教育及其重要性

(一)幼儿园教育概述

幼儿园教育是我国学校教育的基础部分,以幼儿园为教育场所对幼儿组织有效的教学活动,肩负着幼儿的知识启蒙和健康成长等重任。幼儿园教育是国家教育部要求和社会需求的产物,主要目的是通过教学实践活动实现幼儿身心和和谐发展,为幼儿的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幼儿园教育基本上采取“保”“教”结合的教学方法,根据国家的教育方针和幼儿的身心发展状况,制定合理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策略,注重幼儿学习的连贯性和系统性。此外,幼儿园教育还要求培养幼儿的社会适应能力,保证幼儿在社会中的健康发展。

(二)幼儿园教育的重要性

人类是社会的产物,人在社会中不可能孤立而存在,幼儿园教育为人才的早期教育提供了良好的人类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幼儿园教育的内容是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指定的,引导幼儿直接感知自然环境,在对空气、花鸟等的欣赏中幼儿对人类的自然环境产生热爱,培养幼儿爱护环境、保护小动物的社会责任感。幼儿园教育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有利于提升幼儿的社会认知,幼儿园主要采用合作、分享等教学模式,通过幼儿之间的情感与话语交流,促进幼儿帮助、合作、同情等亲社会行为的形成,加快了幼儿社会化的进程。

三、幼儿家庭教育及其重要性

(一)幼儿家庭教育概述

家庭教育伴随人的终身发展,对人的健康成长意义重大。广义的家庭教育包含两个层面的含义,一方面指在家庭中父母与子女之间相互教育,另一方面指父母对子女单方面的教育。幼儿阶段的家庭教育属于后者,主要指父母对幼儿的教育,具有灵活性和连续性。幼儿家庭教育的灵活性格体现在教育的内容和时间上,幼儿和家长接触的时间较长,家长可以随时对幼儿进行教育,尤其是在幼儿出现错误时,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个性特征及时对孩子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此外,幼儿的家庭教育不会出现中断,稳定的亲子关系使幼儿的家庭教育具有连续性。

(二)幼儿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家庭是幼儿成长的主要环境,良好的家庭教育有利于幼儿身心的和谐发展。首先温馨、和谐的家庭环境为幼儿营造了爱的摇篮,为幼儿的成长提供了安全感,有利于幼儿形成稳定、活泼的性格,反之,不和谐的家庭会带给幼儿心理阴影,从而不利于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其次家长在家庭教育中注重对幼儿的理解和尊重,以平等的态度与幼儿进行交流,在教育中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和创造力;最后父母在家庭教育中把握对幼儿“爱”的尺度,家长要注意自身的行为的素质,做到言传身教,不要对幼儿过分溺爱,注重在生活中培养幼儿的独立性和自主性。

四、幼儿园教育与幼儿家庭教育之间的关系

(一)幼儿园教育指导幼儿家庭教育

幼儿园教育属于我国教育体系,是在国家教育部统一规定下开展的教育活动,具有科学性、规范性和系统性。而家庭教育局限于家庭之内,没有固定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时间,对幼儿的教学比较随意。再加上家长的工作比较繁忙,家长本身缺乏科学的幼儿教育理论知识,在对幼儿的教育中常常感到束手无策。幼儿园教育对幼儿的家庭教育具有良好的指导作用,家长可以通过幼儿园教育掌握先进、科学的幼儿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即使在幼儿园放假期间幼儿也能够得到良好的教育。此外,幼儿的家庭教育要以幼儿园的发展目标为标准,促进幼儿在幼儿园和家庭之中都能健康成长。

(二)幼儿家庭教育反作用于幼儿园教育

幼儿的家庭教育对幼儿园教育具有反作用,科学、规范的幼儿园教育可以为幼儿家庭教育提供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良好的家庭教育也为幼儿园教育奠定了基础。家庭教育的内容和方法要与幼儿园教育的内容和方法要保持一致,如果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相辅相成,保持连贯性,幼儿园教育就会事半功倍,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都能够显著提升;反之,幼儿的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相左,幼儿园教育的难度会相应加大,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随之下降,不利于幼儿的健康成长。

(三)幼儿园教育与幼儿家庭教育具有一致性

作为我国幼儿教育的两种教育方式,幼儿园教育与幼儿家庭教育在本质上具有一致性。一方面,两种教育方式的教育目标具有一致性,结合国家的教育方针和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对幼儿进行科学有序的教育活动,增强幼儿的认知能力、实践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促进幼儿的身心和谐发展,使幼儿成长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另一方面,两种教育方式的教学内容具有同步性,幼儿园教育注重幼儿的基本认知能力和科学逻辑能力的提升,家庭教育则侧重与对幼儿思想道德方面的教育和引导,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实现了幼儿的智力、能力、思想道德的全面发展。

五、幼儿教育新道路——“家”“园”合作

(一)“家”“园”合作的重要性

幼儿园教育和幼儿家庭教育是我国幼儿教育的“两翼”,两者各具优势、相辅相成,共同致力于我国幼儿身心和谐发展。在新时期,我国教育事业不断进行改革和完善,幼儿教育的改革具有时代意义和现实意义,“家”“园”合作的幼儿教育模式势在必行。“家”“园”合作模式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要注重两种教育方式的优势互补:一方面与家长进行有效的沟通是幼儿园进行教育活动的前提条件,幼儿园定期举办家长会或幼儿教育知识专题讲座,定期进行家访,增加与家长之间的沟通和联系;另一方面家长要积极配合幼儿园的教育工作,家长通过家庭教育在幼儿心中树立教师的威信,言传身教,做到尊重教师,对孩子在幼儿园的表现严格要求,确保幼儿园的教育活动顺利开展。

(二)“家”“园”合作的有效途径

1、加大对教师和家长的宣传,增强“家”“园”合作意识

目前,大多数孩子的家长工作比较繁忙,对幼儿的教育有所疏忽也在所难免,“家”“园”合作教育模式的顺利开展的前提是要增强教师和家长之间进行交流与合作的意识。通过各种渠道和方法进行“家”“园”合作的宣传,比如致家长的一封信、家访等形式,让家长了解到“家”“园”合作的重要性,引导家长与教师进行有效地沟通和交流,共同致力于幼儿的教育工作。

2、开展“家”“园”合作活动,建立良好的“家”“园”关系

幼儿园应该积极的开展亲子活动,引导家长直接参与到幼儿园的教育活动,在亲子运动会、家园主体活动、亲子音乐游戏等亲子活动中,教师、家长、幼儿三者之间都进行了深入的情感交流,为幼儿提供知识信息的同时也拓宽了幼儿教育的视野,有利于实现幼儿教育的连贯性和系统性。幼儿园教师与幼儿家长之间要相互信任的关系,在相互信任、主动参与的基础上实现“家”“园”合作。

3、定期进行家访活动,深化“家”“园”合作层次

幼儿园开展亲子活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家长参与幼儿园教育的兴趣和机会,但是“家”“园”合作不能流于这些表面的文体形式,“家”“园”合作需要幼儿园与家长之间更深层次的合作和交流。家访是增加幼儿园与家长之间联系的有效途径,幼儿园教师根据幼儿在园期间的表现定期进行家访。幼儿园要十分重视家访工作,制定明确的家访目标和家访内容,在家访中深入了解每一个幼儿的家庭环境和家长素质,结合家访的结果,对幼儿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

4、提升教师和家长的素质,提高“家”“园”合作的教育水平

提升幼儿园教师和家长的素质是提高“家”“园”合作教育水平的基础。幼儿园要十分重视幼师的选拔工作,聘用热爱孩子、有亲和力、专业素养高的综合人才,提高幼儿园的教师队伍素养。幼儿园定期对教师和家长进行培训和教育,邀请幼教专家举办讲座,不断提升教师和家长的幼儿教育理论知识。另外,根据家长的受教育程度,对幼儿家长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鼓励家长积极参与到幼儿的教育工作中,切实提高“家”“园”合作教育模式的效率和质量。

六、结语

综上所述,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在幼儿的终身教育中同等重要,两者各具优势、相辅相成,在具体的幼儿教育活动中,两者不可偏废其一。“家”“园”合作教育模式是新形势下实现幼儿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在科学的教育理念的指导下,通过亲子活动等教育平台,教师、家长、幼儿三者之间进行了有效的交流和沟通,实现了幼儿身心的健康、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华正宏,钟锐锋.关于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重要性的思考[J].科技信息,2009,(10):239-240.

[2]黄绪云.重视家庭教育 突出育人地位——浅谈家庭教育的重要性[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汉文综合版),2011,(2):67-68.

[3]廖贻.幼儿园社会认知教育的重要性及其目标与内容[J].学前教育研究2010,(1):57-60.

篇2

从幼儿园层面看,家园合作机构或平台的建设已较为完备:90%的幼儿园设有园务委员会,83%的幼儿园设有家长委员会,83%的幼儿园会召开家长会,90%的幼儿园举办“家长学校”,52%的幼儿园设有家长接待日和家长接待室,所有幼儿园都有家长开放日,83%的幼儿园会把学年(期)工作计划向家长公布。然而,只有47%的园务委员会中有家长代表;只有60%的园务委员会能定期召开会议,且每次会议前只有42%的幼儿园会通知家长,而被通知到的家长中只有33%会去参加会议。家长委员会也只有46%能定期召开会议。86%的家长会是在一周内某个工作日召开的,这与家长上班时间冲突。只有38%的幼儿园能让家长参与教职工年终考评,且只有19%的幼儿园会向家长公布考评结果。

从教师和家长层面看,他们的家园合作观念和他们的行为存在较大的差异。94%的教师和96%的家长认为幼儿的健康成长要依靠家园配合,99%的教师认为家长有必要参与幼儿园的教育工作,90%的教师认为家长有能力参与幼儿园的教育工作,85%的教师认为家长有必要参与幼儿园的管理工作,76%的教师认为家长有能力参与幼儿园的管理工作,但只有58%的教师愿意家长随时到班上观摩活动,只有23%的家长经常向园长或教师提各种建议或意见。尽管大多数教师都知道在幼儿离园时与家长交流的重要性,但实际上只有39%的家长认为自己每天都有机会与教师交谈,只有6%的教师能在一学期内对全班幼儿进行家访。

这一系列数据真实地呈现了家园合作的现状,由此引发了笔者的思考:完备的家园合作机构为何无法有效运行?教师、家长们的观念和行为之间为何存在差异?家园合作中,教师与家长分别扮演了何种角色,他们之间又是怎样的关系?带着这些问题,笔者又走访了一些幼儿园园长、教师和家长,对他们进行深度访谈,对当前家园合作中的问题有了更为全面的认识。

1 教师与家长在合作中的地位不平等

尽管大多数教师和家长都认同家园合作的重要性,但双方对分工责任的认识比较模糊。家长把“参与”仅仅看作是自己的义务而不是权利;教师则认为“家长参与”的作用主要是配合教师做好工作。不少家长认为,“孩子进了幼儿园,教育的事主要由老师负责,我们家长就是打打杂,老师叫咱干啥咱就干啥,这就是最好的支持了”。有的家长则表示平时没有时间参与,无可奈何。有教师承认,“在观念上我们能接受家长参与幼儿园的教育管理工作,但事实上我们对他们的能力表示怀疑”。有的教师觉得家长一到幼儿园、一进班级,就像个监督员,让他们觉得很不自在。正是因为这样,教师和家长双方的合作和交流常常是单向的。在家园联系栏,不少教师只是把从书报杂志上摘抄的有关家庭教育方面的文章张贴上去,把需要家长帮助幼儿准备的材料以及一周的教学计划告知家长。家长会也几乎是固定的“报告会”模式,由园长、教师宣讲,家长只是被动地接收,发言的机会很少。家长开放目的活动与形式也都由教师单方面决定,家长只需到时参加就行……由此可见,教师和家长在家园合作中的地位是不平等的,教师拔高了自己的地位,而家长放弃了自己的权利。发生这种情况是出于这样一种假设:教育的事只有教师懂,家长不懂;幼儿园的做法都是对的,家长只需要配合。显然,这样的合作无法称之为“合作”。地位的不平等使得家长难以发挥主动性。因此,我们应明确家长在家园合作中的作用,教师和家长要在“家长有能力和有必要参与幼儿园教育和管理”这一问题上达成共识。家长的参与既能为幼儿园提供教育资源,帮助幼儿园分担教育工作,又能促进家园的有效沟通、互相理解、互相学习,让每一个幼儿能在幼儿园和家庭所形成的合力的影响下健康成长。

2 教师与家长的合作缺乏积极的互动

教师和家长只有形成一致的合作目标,互相理解和认同对方的观念与行为,才能产生积极的互动。调查结果显示,92%的教师认为自己与家长的教育观念存在很大差异。在访谈中,教师也谈到“家长对幼儿园教育不太了解”“不懂幼儿教育的方法”“不能客观评价自己的孩子”,他们认为“工作中最大的困难是得不到家长的正确理解”。他们认为教师和家长教育观念的差异主要表现在部分家长重知识学习,轻习惯培养,不切实际地要求幼儿园提前教授小学的课程内容。在这种情况下,幼儿园面临两种选择,一是我行我素,以至于得不到家长的理解和配合,二是放弃原则,迎合家长。很显然,这两种选择都是消极的。正确的做法是积极面对观念上的差异,把对家长的教育指导列为一项重要的工作来做。尽管当前大多数幼儿园都开办了家长学校,但活动次数少,活动形式多以讲座、报告为主,对家长教育观念的影响作用微乎其微。事实上,教师应注意日常与家长的沟通,以自己的教育行为来影响家长,还可以选择典型案例组织家长座谈,让他们在分析和讨论中逐步形成正确的教育观念。

3 教师与家长的合作流于形式,缺乏实效

从问卷调查数据来看,园务委员会与家长委员会等家园合作机构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形同虚设。很多幼儿园之所以设置这类机构是为了应付上级部门检查或使幼儿园考核达标。事实上,家长并没能真正参与幼儿园工作的管理与决策。不少教师坦言:“有些工作确实是幼儿园为应付检查而要求教师做的,比如家园联系栏的布置、家长开放日活动、家访工作等,我们没有时间细致地去做、有时也只能是形式主义地应付一下。”确实,在家园合作中,大家比较关注各类活动是否已组织以及活动的频率高不高,而较少关注活动的效果及影响力。分析其原因,客观原因一是教师工作量大,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二是幼儿园的评价标准和体系较为关注可操作的显性成果;主观原因是幼儿园管理者和教师没有从根本上认识到家园合作的重要性,因此合作的实效无从谈起。

4 教师与家长的合作随意性强、计划性差

家园合作应该是一项有目的、有计划的工作。系统、周密、科学和具体的活动计划不仅是活动开展的指南,而且能促进活动的顺利进行。然而,许多幼儿园缺乏家园合作的整体计划,幼儿园、年级、班级等几个层面的家园合作活动难以相互配合,无法持续、有效地进行。调查结果也充分显示了家长会、家长开放日等活动没有时间计划性。有的幼儿园的家园合作活动仅仅在学期初、学期末、节假日等特殊时期进行,其他时间则偃旗息鼓。有的教师则是在出现问题时才想起家长。很多家长都谈到,幼儿园“大多临时通知我们有家长开放日、家长会,学期初不公布活动计划,我们家长有时非常为难,一时无法安排好手头的工作,就只能放弃了”。活动内容同样缺乏计划性。许多家长反映自己只能跟着教师的步伐走,一段时间下来获得的都是些零碎的知识和简单的技能,无法形成较为系统、完整的家庭教育观念。

通过上述调查分析,笔者认为产生家园合作问题的根源有二,一是合作双方对家园合作含义理解的片面性。他们把合作理解为给予、要求或接受、服从,基于此种理解的家园合作必然会出现“教师是主角、家长是配角”“教师主动、家长被动”的现象。二是合作双方没有从根本上意识到家园合作的重要性,因而会出现缺乏沟通、毫无计划、搞形式主义等问题。

篇3

关键词: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家园合作

一、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家园合作中出现的问题

目前我国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体系还不完善,家园合作仍存在一定的问题,在实际生活中,常常会导致幼儿心理健康问题的出现。为了帮助幼儿更好的完成生活和学习,就需要我们从根本上认识到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家园合作中出现的问题,这样才能够寻找到好的方法解决问题。

(一)幼儿园忽略幼儿心理健康教育问题

目前我国一直在提倡关怀幼儿心理健康,但是很多幼儿园并没有重视这个问题。在现有的教育体系中,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仍是一个萌芽的状态,因此很多幼儿园只能够在实践中慢慢摸索,或者借鉴书本中的理论。这样的情况无疑会导致幼儿园采取的心理健康教育与实际教学不适应,幼儿心理健康得不到良好的发展。由于老师和家长都没有重视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问题,常常会导致幼儿心理问题的出现,这对幼儿未来的发展产生了极为不利的影响。

(二)家庭与幼儿园存在沟通障碍

在幼儿成长过程中,家庭与幼儿园都扮演了极为重要的角色,因此,他们需要相互配合,为幼儿提供健康的成长环境。但是现阶段,在幼儿心理教育中,家庭与幼儿园之间存在着一定的沟通障碍。家庭对于幼儿园有一定的不信任,而幼儿园缺少及时向家长反馈相应问题的机会,这中间无疑出现了沟通链的断裂。家长在与幼儿园交流中,家长将关注的重心更多的放在幼儿的生理情况上,如吃饭、睡觉、健康等,而对于心理健康的问题,家长与幼儿园的交流却极其匮乏。

(三)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缺乏系统性

我国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还处于刚刚发展的阶段,很多体系还不完善。我国虽然已经正式规范了幼儿园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但是很多幼儿园并没有落实到实际的教学工作中,幼儿园对于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还停留在表面工作中。我国的幼儿园在与家庭合作中,仍然缺乏理性的思考,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长远的工作,需要经过不断的探索与总结反思才能够慢慢成熟。因此,我国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体系仍然有一个漫长的道路,需要经过认真的思考才能够实现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系统性。

(四)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缺乏家园合作的长效机制

目前我国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家园合作并没有得到完全的落实,家庭与幼儿园的教育环境还是处于分离的状态,难以实现长效合作机制。在幼儿心理发展的重要阶段,家庭与幼儿园之间的家园合作可以引导孩子建立正确健康的心理价值观,但是现有的教育体系中,家园合作并没有事项长期合作,这不利于幼儿心理健康的发展,同时也会影响到幼儿未来的生活与学习。

二、实现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措施

针对以上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中出现的问题,我们需要彩玉相应的措施来进行改善,努力为幼儿提供一个良好的家园合作环境,从而实现幼儿健康快乐成长的教育发展目标。

(一)提高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

在提高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质量的工作中,增强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是首要任务,只有认识到了幼儿心理将健教育的重要性,才能够真正的落实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现家园合作。例如:可以通过政府在幼儿园教育体系中宣传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性,提高幼儿园对于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让心理健康教育在每一个幼儿园中得到普及。

(二)实现幼儿心理教育家园合作的长效机制

在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中,我们要实现家园合作的长效机制,从而为幼儿的身心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例如:幼儿园需要定期开展与心理健康教育有关的活动,邀请幼儿的家长来参加。这样的活动在无形之中就实现了幼儿心理教育的家园合作,促进了幼儿家庭与幼儿园之间的沟通和交流。

(三)建立家园儿童心理健康档案

幼儿在心理发展的启蒙阶段,教师和家长都需要重视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为了及时的了解不同儿童的心理情况,做出正确的引导,就需要幼儿园与幼儿家庭合作建立家园儿童心理健康档案,及时的记录儿童的心理状况。同时对不同幼儿的心理健康档案及时的更新,确保教师和家长可以随时把握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状况,在幼儿的心理成长阶段承担起重要的责任。

(四)建立儿童心理健康评价体系

幼儿心理健康问题需要得到教师和家长的及时关注,这就需要幼儿园建立儿童心理健康评价体系,例如:幼儿园可以定期在班级内进行心理测评,并且要求家长及教师对幼儿进行相应的评价,这样的评价体系可以客观公正的实现儿童心理健康的测评,帮助老师和家长了解幼儿心理健康问题,及时的进行相应的帮助。只有这样,才能够帮助幼儿实现健康的心理发展,从而为他们的未来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

幼儿是我们需要关注的重要群体,在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中,我们需要不断完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家园合作体系,处于成长阶段的幼儿有着重要的作用。在幼儿教育体系中,只有做到老师和家相互合作,才能创造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为幼儿的健康成长提供有效的帮助。我们需要持续的关注幼儿的心理健康问题,让幼儿可以在家庭以及幼儿园中健康快乐的成长。

作者:刘秀峰 单位:吉林省长岭县三团乡三团中心校

篇4

【关键词】幼儿园管理 家园共育 幼儿的健康发展

【中图分类号】G6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2)15-0165-01

伟大的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过:“幼稚教育是一种很复杂的事情,不是家庭一方面可以单独胜任的,也不是幼稚园一方面能单独胜任的,必定由两方面共同合作,才能得到充分的功效。”这句话中所提到的共同合作即为家园合作,家园合作是指:幼儿园和家庭(社区)都把自己当做促进儿童发展的主体,双方积极主动地相互了解、相互配合、相互支持,通过幼儿园和家庭的双向互动共同促进儿童身心发展。

美国学者U?布朗芬布伦纳创建的生物生态学理论认为:儿童的发展受到与其有直接或间接联系的生态环境的制约,这种生态环境是由若干个相互镶嵌在一起的系统组成的,这些系统变现为一系列的同心圆,从此理论模型中我们可以认识到幼儿园、家庭、社区在儿童的成长中起到了独特的作用,我们要重视他们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形成正向的互动关系保证儿童的发展,而幼儿园是为学龄前儿童提供保育和教育同时兼为家庭服务的机构,由此可见家园共育对实现幼儿园的办学目标,对幼儿园实施有效管理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 家园共育能够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

儿童心理学知识表明,儿童人格的健全发展需要来自男女两性教育力量的影响,因而学前教育机构师资队伍现状不能令人满意。据调查,美国男性幼师占幼儿教师的10%,日本男性教师所占幼儿教师的比例为7%,荷兰、澳大利亚占6%,而大多数西方国家男性教师所占比率均在1%~4%,我国也不例外,女性幼儿教师在比例和数量上占据绝对优势,基本上是女性一统天下,这极易弱化男孩儿的阳刚之气,导致儿童人格片面发展,出现男孩儿女性化,而男性家长对学前教育的介入,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学前教育机构男教师不足的遗憾,为儿童人格的发展注入新鲜的血液,使儿童健康成长。

二 家园共育能够帮助家长提高科学育儿的水平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把学前儿童比喻成一块大理石,把教育者比喻成雕塑家,他认为这些雕塑家中第一是家庭,第二是教师,那么家园共育一方面是让家长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家庭是幼儿成长的第一个环境,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是最直接的,孩子越小对父母的依赖就越大,那么父母对孩子的影响作用就越大,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是不可替代的。另一方面要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帮家长走出“重知识、轻个性发展”的误区。最近,一项调查提出“幼儿也要减压”,调查显示,上海近五成的孩子有学习障碍、夜惊,35%的孩子参加了各类兴趣班,这触目惊心的数字背后站着的是一群“童年变质”的孩子和一群“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但是他们是否会想到这种做法是违背孩子发展规律的?大量的事实证明,这种“填鸭式”的教育方式是不科学的,当然这也与家长自身的文化水平、个人素养有关,那么这就需要幼儿园在做家长工作时发挥其主导作用,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学习掌握幼儿发展规律,双方促进幼儿发展。

三 家园共育能够提高家长关心、支持、参与幼儿园教育与管理工作的积极性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在组织和实施中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与融入社会,家园共育已成为社会发展对幼儿教育所提出的客观要求,也成为幼儿园自身发展的内部需要,一方面幼儿园的教育要取得好的效果必须得到家长的支持和参与;另一方面家长的监督评价也促进了幼儿园的管理,成为幼儿园获得社会关注与支持、树立自身良好形象的桥梁。

幼儿园在与家庭、教师、家长的互动过程中要本着遵循信任的原则,建立平等合作的关系,那么如何做好家园共育呢?

第一,日常交流。教师要把握好家长接送幼儿入园离园的短暂时间与家长接触,了解幼儿概况;教师也可以建立班级博客,将幼儿一日活动记录下来与家长分享,让家长了解班级活动;教师可以建立班级QQ群,使教师与家长、家长与家长之间相互沟通交流,教师随时反映幼儿在园情况,交换孩子的成长进步,关注幼儿在园在家存在的问题与需要,以便采取措施,使幼儿健康成长。

第二,家长园地。幼儿园可以以班级为单位,在家长园地定期宣传科学的保教知识,介绍幼儿在幼儿园的学习生活内容,展示幼儿作品,同时教师也可邀请家长在家长园地畅谈育儿经,请家长将孩子创编的故事、照片放入家长园地展示,让家长园地成为教师、家长、幼儿三方互动的桥梁,有助于提高家长素质,对家长的家庭教育也提供了帮助和指导。

第三,开放日活动。幼儿园可定期举办开放日活动,请家长来园参观,利用家长的职业、文化水平、兴趣特长等优势与教师形成合作互补的关系,参与教学,家长就会对幼儿园的教育内容有直观的了解,增进对教师的了解,促进相互配合。

以上是几种常见的家园合作的途径与方法,还有家访、家长委员会、家长学校等家园合作的途径,都可达到使幼儿园和家庭满意的效果。综上所述,家园共育在幼儿园管理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那么谁把家园共育做好、做到位了,谁就能获得社会对我们工作的肯定和认同。

参考文献

[1]陈鹤琴.家庭教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5

[2]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4:44

篇5

关键词: 农村家园合作 非正规 正规

家园合作的理念由来已久,国外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裴斯泰洛齐、福禄贝尔等,早已提出家长的教育和幼儿园的教育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幼儿教育必须得到家长的支持。我国《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家园合作已成为当前幼儿教育的趋势之一。

目前我国城市幼儿园多通过“家长学校”“家长开放日”等活动开展家园合作。但在我国广大农村幼儿园少有系统的家园合作,家园合作形式单一、有效性较差,教师工作得不到家长的理解、支持,同时,家长资源也得不到开发。如果要促进农村幼儿的全面发展,提高农村幼儿教育质量,就必须开展有效的家园合作。本文将针对农村家园合作中存在的问题,探讨适合农村家园合作的方式。

一、农村家园合作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农村的发展,目前我国广大农村家长存在既高度重视孩子的教育却又缺乏正确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等问题,同时,农村幼儿园对家园合作的重视程度也不够。家园合作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家园合作观念的不一致,导致家长、教师、园长参与的积极性不高。

在家园合作的观念上,家长、幼儿园之间存在差异。从家长的角度而言,我国农村家长呈现出既高度重视子女教育又不能正确认识早期教育的特点,即家长重视幼儿园识字、数学等活动的开展,但轻视游戏等活动。有些家长甚至不希望教师带孩子参加游戏活动,希望学点“有用”的东西。由于教育观念的陈旧,家长普遍对家园合作缺乏正确的认识,部分家长甚至认为教育是幼儿园的事情与自己无关。

从教师的角度而言,我国农村幼儿教师普遍工作繁忙,专业素质较低,教师并不愿意经常性地开展家园合作。一方面,教师既担心家园合作会给自己增加工作量,带来教育、教学以外的压力。另一方面,教师担心家长素质较低,他们参与幼儿园的教育、教学可能会给自己“添乱”。

从园长的角度而言,尽管园长大都认识到了家园合作的作用,但也不愿意花心思去做。目前我国农村是民办园和公办园平分天下。据2007年教育部的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农村幼儿园为64719所,其中民办园为32648所。民办园往往为了争取生源,会迎合家长重点开展识字、数学等教学内容。至于家园合作家长没要求,幼儿园也不愿花大力气去做。

2.家园合作形式单一、内容匮乏。

我国农村幼儿园的家园合作主要以家长接送幼儿时与教师的交流、开学或期末的家长会为主要形式,教师与家长的交流内容也侧重于幼儿的在园表现。农村少有幼儿园以家访、家长开放日、家长讲座等形式开展内容丰富的家园合作。总的来看,农村家园合作呈现零散的状态,家园合作不系统,更没有成为幼儿园工作内容的一部分。这与目前年轻的农村家长渴望与教师交流及渴望提高自身家庭教育水平的现象存在矛盾,也与我国农村分散居住的情况不适应,偏远地区的家长无法经常性地来园与教师进行交流。

3.家园合作缺乏双向合作,家长被动参与合作。

目前,农村家园合作大多以幼儿园为主,以教师为主,家长处于被动参与的地位。无论是家长会还是双方交流,主要是“教师说”、“家长听”,家长的主动性得不到发挥。更重要的是,我国农村地大物博,家长动手能力强,尤其是少数民族家长更是能歌善舞,而这些宝贵的家长资源都得不到教师的有效挖掘。

4.教师专业素质较差,缺乏对家园合作的有效指导。

家园合作的有效性需要教师具备良好的专业素质,如教师要具备和家长沟通的能力,具备早期教育的系统知识。教师在家长来园参观或参与幼儿园活动时,能给予家长专业的指导,告诉家长应怎样看,怎样做,而不是让家长不知道干什么;在幼儿出现问题时,教师能及时利用家长接送幼儿的时间与家长交流情况,从专业的角度提出解决办法。而目前我国农村的幼儿教师普遍专业能力较低,缺乏正确指导家长的能力,家园合作的有效性得不到保证。

二、农村家园合作的策略

鉴于农村家园合作存在的上述问题,需要探寻适合农村的正规和非正规相结合的家园合作形式,丰富家园合作内容。在家园合作中转变教师、家长、园长三方观念,调动家长参与家园合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同时,在家园合作中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1.宣传发动家长参与家园合作,转变家长观念,调动家长的积极性。

家长参与是家园合作的关键。教师可以主动走近家长,多途径宣传发动家长,转变家长观念,使家长意识到家园合作的重要性,积极参与家园合作。在具体做法上,教师可以和基层干部联手入户宣传,或通过村里的广播送教下乡;教师可以利用农村赶集的机会发放早期教育的相关资料;教师在幼儿园或农村社区设计板报宣传发动家长;少数民族地区还可以利用当地的本土文化开展宣传工作,如广西在联合国儿童基金会ECD项目实施期间,以当地“唱山歌”“绣苗包”的形式宣传早期教育知识,这种宣传既符合当地文化,又能为当地人接受。此外,对于文化程度低的家长,我们可以利用当地中小学生的资源,对中小学生发放手册,动员他们向周围的邻居进行宣传。

2.开展正规和非正规相结合的家园合作形式,丰富家园合作内容。

(1)以农村幼儿园为基地开展正规的家园合作

①以幼儿园为基地建立早期教育资源中心,开展亲子活动等。

家园合作可以以农村幼儿园为基地,建立早期教育资源中心,免费对在园及不在园的适龄幼儿服务。教师定期开展亲子游戏、育儿沙龙、家庭教育讲座等活动鼓励家长和周边适龄幼儿共同参与。此外,幼儿园可以联合乡卫生部门在早教中心向家长传播儿童营养保健、育儿知识等。

在国外的家园合作中,家长起着支持者和教育决策参与者的作用[1]。早教资源中心要善于利用家长资源,调动家长积极参与家园合作。同时,家长也应发挥自己的全观能动性,积极为幼儿园献言献策,积极协助幼儿园制作教玩具、辅助教育、教学等。如我国农村地区地大物博,资源丰富,玉米棒子、麦秸等自然材料均可以拿来制作教具、玩具。农村家长大多动手能力强,可以教幼儿、教师怎样利用这些材料制作教具、玩具。而少数民族地区民族文化丰富多彩,家长大多能歌善舞,教师可以请家长传授本民族的文化,如广西苗族的家长善于“唱山歌”、“刺绣”等,教师可以把家长请进资源中心教幼儿“唱山歌”“学刺绣”等。

②开展家长开放日及家长与教师交流等活动。

家长开放日活动是城市幼儿园家园合作的主要形式之一。在农村,幼儿园也可以利用家长赶集的时间,向家长开放,鼓励家长来园参观、观察幼儿在园的活动,了解幼儿园的教育、教学。教师也可以利用这一机会向家长展示特色活动或向家长宣传科学的育儿知识及家庭教育知识等。同时,幼儿园可以鼓励有特长的家长参与幼儿园的活动。

家长接送幼儿的时间是教师和家长及时沟通的机会,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机会向家长了解幼儿在家的情况,及时和家长交流幼儿在园的情况。双方共同促进幼儿的发展。

(2)以农村骨干家长家庭为基地开展非正规的家园合作

我国西部地区地广人稀,难以定期集中在幼儿园开展活动。幼儿园可以成立家长委员会,推选骨干家长,确定某些骨干家长家庭为家园合作点。骨干家长负责联络附近其他家长参与活动,教师利用农村的农闲时间不定期地下乡家访或向家长传播早期教育知识、育儿知识及游戏等。如联合国儿基会在广西实行PTC(parents to children)项目期间,开发了家长培训的系列教材,利用中心小学为基地,定期定点对家长进行培训,提高了当地农村家长的素质,转变了教育观念,收效良好。

3.以家园合作为契机,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

幼儿园开展家园合作,需要进行计划、准备、实施、评价四个主要环节,这不仅需要教师广泛收集各种图书、早教资料供家长阅读,而且自身要不断地学习早期教育的相关知识,学习反思活动的开展,提高与家长交往的能力。可以说,家园合作也能推动教师的专业发展,反之,教师的专业成长能更好地保证家园合作的有效性。

总之,以正规和非正规相结合的家园合作形式,丰富的家园合作内容不仅能转变家长、教师、园长观念,提高教师专业素质,还能利用家长资源优化幼儿园的教育教学。只有当农村的家园合作真正做到有效,我国农村幼儿才能获得更好的发展。

篇6

关键词 幼儿园 家长 合育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x.2015.09.073

Parents do the Work Well to Effectively Promote

Family-kindergarten Coeducation

XU Ying

(Chaoyang Teachers College, Chaoyang, Liaoning 122000)

Abstract The family and the kindergarten are two indispensible and collaborative entities for child education. However, current family education is not without problems. Therefore, for the sake of its good development, the kindergarten should keep a good relationship and well cooperate with the family. Only when it gains support from parents of the family can the kindergarten retains its vitality. The importance of the role played by parents of the family in family-kindergarten coeducation should be fully observed. This paper gives a systematic interpretation of family-kindergarten coeducation and proposes some corresponding strategies, hoping to provide some reference for further implementing family-kindergarten coeducation.

Key words kindergarten; patriarch; cooperative education

家庭是幼儿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幼儿的第一任教师,从幼儿一出生开始,他们就在家庭中接受着各种各样的教育,家庭作为幼儿教育过程中的一种特殊存在形式,也日渐受到人们的关注。所以说,对幼儿进行教育不仅是幼儿园的工作,也是家长的一项重要任务,幼儿园教育和家庭教育都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承担着重要的责任。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并不能割裂开来,而是要相互配合共同促进幼儿的健康发展。幼儿园作为专业的育儿机构,除了日常对幼儿的教育之外,还应该与家长积极沟通,不断地提高家长的教育能力。在新《纲要》中就这样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老师恰当的方式方法不仅能够处理好家长工作,而且有时候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积极地做好家长工作、家园合育,一定能为孩子的健康和谐发展筑起一架彩虹桥。

1 家园合育的含义

家园合育又可称“家园共育”,这个概念的明确提出是在20世纪90年代,即家庭和幼儿园共同合作完成孩子的教育工作,二者缺一不可。它的本质特点就体现在一个“合”字上,也就是说,对孩子的教育问题,并不是单一方面,二者要相互配合。这就要求我们要改变以往的认识,并不是单纯的育孩子、育教师、育家长。幼儿园要做好孩子的引领者,不仅要做好孩子的教育者,还要积极地与家长沟通,做好家长的指路人。家长的教养方式、情感表达、言行举止都会影响着孩子的发展。所以说,幼儿、家长、教师三者要协调统一起来。

综上所述,我们把家园合育解释为家长和幼儿园作为幼儿教育的主体,要相互配合、相互支持共同合作促进幼儿的身心和谐发展。

2家园合育的重要性

幼儿园是幼儿接受教育的重要场所,而家庭是幼儿更重要的成长环境,幼儿生活的大部分时间还是跟父母在一起,家庭教育有着启蒙性、持久性的特点。亲子关系是其他教育不能替代的,所以说在某些方面家庭教育甚至超过学校教育。家长与孩子朝夕相处,家长的言行举止会时刻影响着孩子的表现。有些家长疏于这方面的意识,有的家长缺少育儿的方法,有这样的一种说法5+2=0,就是说如果幼儿在家庭中与在幼儿园中接受的教育不一致,幼儿在幼儿园中的5天教育被周末2天的家庭教育所抹灭,最终作用在幼儿身上的教育体现为零,也就是说幼儿园的5天教育变成了无用功。所以,幼儿园要做好家长工作,采取一定的方式、手段,把家长队伍纳入到我们的教育中来,实现家园合育,共同促进幼儿的发展。

另外,做好家长工作,是幼儿园取得发展的有力保证。一个园所,必须得到家长的认同、支持,它的发展才是有生命力的,否则不会持久。所以,在幼儿园的日常工作中,我们应充分认识到家长工作的重要性,同时,还要正确合理地把握这之间的“度”,既要做好家长工作,又要联合家长共同促进幼儿的发展,让家长在参与中有所感悟,从而促进家庭教育的和谐发展。

3 多渠道开展工作,促进家园合育

3.1 增进认识,提高家长教育观念

家长工作是幼儿园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园必须要与家长结合起来共同促进幼儿的发展。工作的成效体现在教育观念上,只有提高认识、更新观念,才是一切教育的源头。现阶段的大部分家长还没有意识到这方面的作用,没有教育孩子的观念,甚至一些家长认为教育孩子就是幼儿园教师的任务,把孩子交到幼儿园里,教师要负全责,跟自己一点关系都没有,更不用提自己要教育孩子了。这种落后的思想对孩子造成了许多消极影响。比如,培养自理能力是小班幼儿的主要教育任务,而现如今,多数家庭都是独生子女,父母爱、隔辈疼,使得孩子没有一点自理能力,都变成了小王子小公主,教师好不容易在幼儿园里培养了一些孩子的自理能力,例如自己吃饭、穿衣、收拾玩具,可是到了家里,家长就包办了一切,喂孩子吃饭、帮孩子穿衣,严重影响了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这说明家长并没有意识到孩子在家庭中教育的重要性。所以,家长必须更新观念,加入到教育孩子的队伍中来,幼儿园教师可以通过召开家长会或日常生活中家长接送孩子的空余时间,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观念。

3.2 加强指导,传授家长科学的育儿知识

家庭和幼儿园,是幼儿生活和学习的两个最重要的环境,幼儿几乎所有的时间都是在这两个场合中,不是在幼儿园就是在家里。两个环境相辅相成共同对幼儿的发展施加影响。但是如果家长缺乏育儿经验,虽然知道应该在家里教育幼儿,有教育观念,也不能够达到相应的教育状态。例如,在生活中,我们随处就可以看到这样的现象,一个婆婆带领着孙子在玩耍,孩子自己玩的过程中一不小心头碰到了桌子的边上,孩子哭起来,这时,婆婆过来就会用手打桌子,嘴上说着“婆婆打它,都怪它不好,把我大孙子弄哭了,婆婆帮你打它了,不要哭了”。这个故事婆婆的做法是欠妥的,孩子自己不小心碰到了桌子边,而婆婆直接去责怪桌子,会使孩子在以后生活中一碰壁就会觉得是他人的错,不会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另外,婆婆打桌椅的行为也会使孩子的攻击增加。其实婆婆是有对孩子进行教育的意识的,只不过是没有运用正确的方法。可见,不仅要有教育孩子的观念,懂得教育孩子的方法也是非常关键的。

3.3 注重沟通,与家长建立平等和谐的关系

家园合作首先要求合作的双方即教师和家长建立平等和谐的关系,两者之间是平等的,不能有一方的态度是居高临下使另一方感到有压力的。两者中教师的态度发挥着重要作用,教师应把自己与家长放在同一位置,都是儿童教育的主体,共同目标是促进儿童的发展。因此教师有责任唤起家长的主人翁意识,激发他们积极合作,参与家园活动。然而,有些时候,家长始终把教师看成一个权威者,老师说的话都对,老师做的事也都对,只要按照教师的吩咐去执行就可以了。老师也同样有种居高临下的态度,想当然地认为自己的想法是对的,不把家长的话放在心上,不太相信家长说的孩子不在园里的表现。从而造成双方在交流过程中会产生沟通不良的现象,这种地位的不平等性会造成教师一些武断的判断,进而会对幼儿产生不良的后果。因此老师要以平等的态度来对待家长,尊重他们的人格与观点,做到“诚心” 、“耐心”地听取家长的合理有益的建议,特别是要“倾听”家长讲述孩子在家里的言行,以此全面地了解孩子,而不是过于轻率地判断孩子在幼儿园的表现来评判。一个平等的关系,可以营造出和谐、宽松、愉快的交流环境,只有这样,家、园才能保持协调一致。

3.4 采取多种手段,推动家园互动

现阶段家园合育的方式有很多,比如我们常见的家长讲座、家长开放日、公告栏等,还有一个方式就是“家访”。在旧时的概念中,“家访”顾名思义就是到孩子所居住的地方进行访问,了解孩子所生活的家庭背景、家长的教育观念与教育方式等。但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生活节奏发生变化、信息技术的频繁利用等,便我们的家访工作走到了“瓶颈”状态,这时,需要一些新的、与家访目标相适应的形式出现。于是,可以针对不同园所的入学模式(全托、半托、接送等),根据不同家长的需求、不同的阶段等采取不同的家访模式,如:家长来园面谈、电话家访、家园联系册、家庭访问等,会收到很好的效果。尤其是现在这个网络时代,通过网络技术建立起教师与家长沟通的桥梁,例如建构宝宝主页、开展论坛对话、建立QQ群空间等,通过网络,教师可以发表一些育儿知识,还可以与家长进行交谈,也使教师能够更全面地了解孩子。

参考文献

[1]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4).

[2] 李生兰.幼儿园与家庭、社区合作共育.华东师范大学,2003.7.

篇7

关键词:家园合作;沟通;教育资源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4-0313-01

前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把儿童比作一块大理石,要把这块大理石塑造成一座雕像需要六位雕像家:家庭、学校、儿童所在集体、儿童本人、书籍、偶然出现的因素。从排列顺序上看,家庭被列在首位,由此可见家庭在塑造儿童的过程中重要作品。的确如此,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启蒙老师。父母对孩子的影响具有基础性、全面性、针对性与全程性的特点,其影响伴随孩子终生。然而大多孩子也是父母的第一位"学生",家长在教育的过程中无经验可循,甚至在很多育儿的观点上存在盲区、误区。因此,作为幼儿园的老师,与家长保持联系,关注并有效引导家长进行正确的家庭教育是我吗不可推卸的责任。

1.重视家庭合作的重要性

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有各自的优势,且都是对方所不能替代的。只要幼儿园和家庭发挥各自的优势,最大限度的发挥其作用,形成教育合力,促进儿童发展。教育管理部门要求幼儿园和家庭合作必须是经常地、具体的,由家长委员会、家庭和幼儿园协助委员会等专门的组织机构。它们向各个家庭普及教育学知识,随时指导家长改进教育方法,吸引家长自觉主动地参与幼儿园的各种教育活动。同时,家园合作对于家长和教师自身来说,也是一个共同受教育的过程。另外,家长与教师的合作,也使得双方从对方那里学到一些教育以外的人生经验,从而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所以,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都要提高对儿童教育的认识,认识到孩子教育不等于幼儿园教育。幼儿园也不能把教育工作的对象局限在孩子身上,而应该把教育对象扩展到孩子家长乃至其他社区成员,为家长和社会提供使用幼儿园教育资源的机会,使社区教育以幼儿园为中心来开展。

其实,陈鹤琴先生早在1927年说过:"教育是一种很复杂的事情,不是家庭一方面可以单独胜任的,也不是幼儿园一方面能单独胜任的,必定要两方面共同合作方能得到充分的功效。"20世纪后半叶,教育机构中的一些有识之士开始从封闭走向开放,开始寻求来自社会多方面力量的支持和配合。其中,家庭作为儿童教育过程中的特殊力量,更是受到人们的广泛重视。鉴于家庭、社区在儿童教育组的作用,我们应该挑选和培植家庭与社区联合这种最积极的形式。一切可利用的手段,包括常规的与非常规的手段,都应该用来发展基础的教育。

2.掌握与家长沟通的有效途径,达成教育观念上的统一

2.1 提供平等对话、交流的平台,促进家园有效沟通。为了促进家园的沟通更加有效,首先就是要为家长提供平等对话、交流的平台。因此,我园改进了家长会的形式,原来的家长会多半是一言堂的模式,现在我们该用了家长座谈会、茶话会、家长沙龙,经验分享会等形式。其目的就是想拉近教师和家长之间的距离,让大家在平等对话中产生共鸣,从而消除隔膜,有效解决幼儿教育中出现的问题。例如:在召开学期家长会之前,教师提前向家长们做一份问卷调查表,搜集到家长们最关心的问题点,在召开家长会的时候教师则有针对性地向家长抛出问题,集体讨论后想出最佳的解决办法,同时家长们也可以分享自己好的教育经验以及方法。这样的参与式讨论让每位家长都能积极参与,有机会发表见解,融洽地对话与交流,更能有效地解决实质性的问题。

2.2 创新多种沟通方式,促进家园相互信任。幼儿园与家庭之间的沟通方式有很多,最常用的是家园联系手册、家访、家长开放日及家长接送幼儿的时机交谈等。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网络已经进驻千家万户,尝试利用电脑与家长沟通也别具魅力,孩子的父母十分详细地了解自己孩子的在园情况。每个班级还建立了班级QQ群,家长、老师们在QQ群里能自由畅聊有关幼儿教育方面的问题,总能比较及时、快速地解决到家长们的困惑;同时我们还开通了"宝宝直通车"系统,为每个幼儿园都建立了"幼儿个人成长档案",老师们可以将孩子在园不同的活动情况用文字、照片或者视频的形式上传至幼儿档案中,让家长们能够了解得更全面、细致,这样的交流沟通,家长与老师们彼此都觉得既具体又贴心。而对幼儿而言,在家中能看到老师发来的照片或者视频,也是一件很开心的事。这样既时尚又便捷的方式,能更好的推动家长工作的开展。

2.3 了解幼儿园教育内容,实现家园共育。为了实现家园共育的目标,首先我们应该要让家长全面地了解幼儿园的教育内容,以便家长更好地配合幼儿园教育。为此,应当做到了"四公布":(1)召开新学期初家长会议,公布学期幼儿园培养目标以及幼儿园工作行事例,让家长清楚地了解到每个月每一周的活动内容,以便更好地配合幼儿园的活动。(2)在家园联系栏里每月公布月工作目标。让家长每月都能清楚地了解到班级的工作重点,并做出相应的配合。(3)在展示墙上公布每月的主题教学内容,让家长和幼儿及时地进行关注。(4)每周公布一周活动安排,并且在消息栏或者家园栏中增设了"请你配合"一项,请家长及时的协助完成教育目标。

3.引导家长挖掘自身潜在的教育资源,促进家园互动合作

当前,我国的家庭教育显示着新活力和潜在丰富的教育资源。组织家园参与幼儿园的活动,是家园合作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现代化幼儿园教育发展的趋势。我园家长的参与是多方面的:

3.1 家长会议:幼儿园每学期定期召开全园或班级的家长会议,通过家长会让家长了解本学期的工作,向家长详细介绍幼儿园各项工作以及重大事情的举措,如课程情况、收费情况、幼儿园建设等情况向家长们公示,实施园务公开,接受全体家长的监督。对于新生家长和孩子,为了更快适应幼儿园的工作、生活、熟悉教师,每学年开学前举行新生家长会,从介绍幼儿园、教师的基本情况,到孩子在园的生活作息制度、保教要求、行为准则等等,切实做到让家长放心、称心。

3.2 家长开放日活动:面向全体家长开放的教学活动,由最初的一学期一次调整为一个月一次。为了给家长提供方便,家长平时也可随时到园观摩教学活动,让家长看到孩子在集体活动中的自然状态,并通过观摩和直接参与活动,全面了解幼儿园的教育和具体了解孩子在班级集体中的各种行为表现,客观公正地评价自己孩子的能力、特长。这样,家长对如何实施家园共育有了更清楚的认识,家长也会将意见和要求反馈给老师,达到共同教育孩子的目的。

3.3 家庭假日亲子活动:根据家长对增进家庭间交流的建议,每次活动由家长委员担任联络小组长组织幼儿和家长到附近的景点开展活动,教师参与活动。这种"以情感为纽带"、"以教育为宗旨"的丰富多彩的联谊活动,增进了家庭间的交流,丰富了家庭的假日活动,寓教于乐,通过幼儿、老师和家长的互动,创设生活活泼、心心相印的教育氛围,加强了家园和家庭间的沟通。

3.4 家教经验交流:我园每学年都组织家长进行一次家教经验文章交流活动,由家长委员参与评选。优秀的文章录入我园园刊――《博娃报》中。并鼓励家长平时将自己对幼教或幼儿园活动的感想、心得记录下来,向幼教杂志投稿或在本园网站上发表。

总之,不管是以幼儿园为核心的家园合作活动,还是以家长为核心的家园合作活动,其评价的标准就是家长的家庭教育水平的提高、儿童的发展以及教师的自我成长,并且归根结底要落实到儿童的发展上。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家庭教育;行为习惯;影响;指导策略

幼儿是在家庭、学校、社会三种不同的环境中成长的,而家庭是幼儿成长的主要环境。目前不少年轻的父母只关注智力发展而不重视孩子良好品德及习惯的培养,有专家曾研究几个家庭,他们的孩子都挺聪明,但满口脏话,没大没小,蛮横粗野,使人望而生畏。人家批评了,为父为母的却说:孩子还小,以后慢慢会好的。其实不然,心理学研究表明,习惯的形成就像播种应该及时一样,也有一个最佳期,而父母的行为对于幼儿也会有着极大的影响。

一、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家庭教育问题自古以来就受到人们的关注,但被作为一种学科进行研究,在我国也就是近年来的事情,这是时代的发展,人才的需求,国民整体素质提高所必须涉及的问题。这里与家长们探讨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目的是要家庭与社会、教育部门共同担负起教育下一代的任务。人的教育是一项系统的教育工程,这里包含着家庭教育、社会教育、集体(托幼园所、学校)教育,三者相互关联且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制约,这项教育工程离开哪一项都不可能,但在这项系统工程之中,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

二、家庭教育对幼儿行为习惯的影响

(1)卫生习惯的养成:家庭是幼儿生活的第一环境,只有家庭和幼儿园共同努力才能使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实践证明,如果各方面对幼儿所提要求不同,就会相互抵消教育作用,造成幼儿“无所适从”或带来行为表现的两面性,造成“一个孩子两个样”。因此,家长要正确教育幼儿,要做到家园对幼儿的要求一致。

(2)学习习惯的养成:幼儿的学习习惯是指幼儿在学习各种知识、掌握技能等方面由重复或练习而稳固下来并变成需要的行为方式。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幼儿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对任何东西都感兴趣,但因其年龄小,兴趣不稳定,往往只为事物新鲜、奇异的外表所吸引,注意力集中时间短且易转移,因此,我们在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时,应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进行培养。

(3)礼貌待人的良好习惯:孩子的礼貌行为来自对父母与成人的学习和模仿,要养成幼儿良好礼貌行为,家长首先要做到、做好讲话和气、文雅、谦逊,不讲粗话、脏话,尽量给孩子提供一个文明礼貌的生活环境。

三、指导策略

(一)培养幼儿做事有始有终的良好习惯

如果仔细观察,我们不难发现幼儿做事经常是三心二意,虎头蛇尾,比如孩子说要看书,刚拿出来摆在桌上又说要画画,刚把画纸拿出来没画两下,又要去搭积木。如果孩子出现这种现象我们应该如何去引导呢?

(1)不要随便打断孩子的活动。无论孩子在专心致志的玩看电视还是干其他什么事,大人一定不要随便去打扰。如果你觉得他的活动已经坚持时间较长了,最好不要大声命令或强行的制止,可以换一种温和的方式告诉孩子,或给孩子一个缓冲的余地,让他有个思想准备。如果随便打断,会引起孩子的对立和反感,不利于培养幼儿注意的集中性和坚持性,而这些良好的注意的品质恰恰是日后专心学习的重要条件。

(2)不要同时给孩子委派几件事情。孩子年龄小,不能很好的分配自己的主意,如果安排的事情过多,会让幼儿干这件想那件结果一件事也干不好。

(3)父母适时地做些指导。刚才我们说了不要随时的对幼儿的活动进行干预,干并不等于撒手不管,家长光是提供空间和材料是不够的,还要进行适时地指导。比如给他一些提示、鼓励、检查或者提出新的要求,这样有利于孩子做一件事情的时间会更长一些。

(二)培养幼儿文明礼貌的行为

现在都在提倡提高公民的素质,而好的公民素质首先就体现在文明礼貌行为上,所以孩子讲文明懂礼貌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现代社会的要求。从小的方面,我们的孩子能主动和熟人打招呼、能学会谦让,我们的心里是不是也有一种很欣慰的感觉呢?

(1)文明用语的使用。让幼儿会使用“请”、“谢谢”、“对不起”、“不客气”等礼貌用语。

(2)教育幼儿尊敬长辈。尊敬别人的人才会得到别人的尊敬。在家庭这个环境中我们都是以孩子为中心,导致孩子觉得所有的东西都是我的,父母辛辛苦苦给予的一切也都是自己理所应当得到的,不知道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也不知道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更别说尊敬长辈了。并且父母应该做好尊敬长辈的榜样。

(3)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现在的幼儿缺乏合作意识,在游戏的过程中基本上是自己玩自己的,不会互相帮助也不会合作,但时代要求孩子必须学会合作,因此这种意识必须从小培养。①父母要为幼儿树立合作的榜样,增强孩子的合作意识;②家长应该想办法多为孩子提供一些机会,让孩子在实践中学会合作;③教给幼儿合作的方法

幼儿不合作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不知道如何去做,因此我们家长要交给幼儿合作的方法,比如妈妈拿了许多东西上楼,也许孩子并不能主动地来帮助妈妈,这就需要家长适时的引导和适当的提示让幼儿知道自己到底应该怎么做。

(4)当幼儿有了合作行为时,家长一定要及时地肯定,对幼儿进行鼓励、引导

(三)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

(1)培养孩子早睡早起的好习惯;

(2)注意纠正幼儿的睡眠姿势和不良习惯;

(3)养成幼儿良好的午睡习惯;

(四)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方法

(1)从小事抓起,良好的行为习惯很多是表现在细小的事情上的,如餐前便后洗手、勤剪指甲、随手关门等有的父母对小时不屑一顾,听之任之,认为树大自然直,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

(2)父母要以身作则。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必须要做到,如躺在床上看书、节约用水、孝敬老人等家长必须严于律己,为幼儿作出好的榜样。

(3)做好家园配合。为什么幼儿在幼儿园能够不挑食、准时午休,原因是幼儿园有较为严格的规范,有良好的机制,而家里没有,所以就有了5+2=0的说法就是说在幼儿园培养的五天的良好习惯,在双休日之内全部破坏,这就是我们为什么一再要强调家园联系、家园互动、家园同步教育的原因。幼儿园和家庭就像是一辆车的两个轮子,必须朝同一方向行驶,如果背道而驰,那咱们的教育就相互抵消,起不了任何作用。

幼儿期在人的一生中是其个性特征初步形成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发展阶段,它在多方面为人的一生奠定着最重要的基础。而幼儿期多数是在家庭中渡过的,是靠家庭抚育和教育逐步成长的。父母是幼儿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一言一行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幼儿的身心发展,因此幼儿期的家庭教育,对幼儿的一生来说是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这一阶段,家庭教育对幼儿行为习惯的形成有着很大的影响,而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会使他们受益终身。一切存在的东西都是在娇弱时候容易屈服、容易形成,到大以后就不容易改变了。因此作为家长,应该抓住幼儿行为习惯形成的良好时机,让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参考文献:

[1]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著作《好爸爸胜过好老师》

[2] 苏霍姆林斯基著作《怎样培养真正的人》、《我把心献给孩子》、

[3]家庭教育论著《巅峰家教智慧》

篇9

一、幼儿交往的现状分析

最近,我走访了十多所幼儿园,调查了解了56名幼儿教师,发现在儿童交往中存在三类问题:

1.自我中心,缺乏移情能力

3~6岁的儿童尚处在自我中心阶段,且年龄越小,自我中心越强。这时的儿童还不能很好地摆脱一切从自身利益出发的观念,表现为坚持自己的观点,不愿接受别人的观点,不愿让出喜爱的玩具给同伴玩,很少注意别人的情绪表现,很少主动对困难者表示同情和帮助。

2.交往冲突,缺乏交往技能指导

一个儿童能否为同伴所接受,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如外貌、才艺特长、性格特点、交往知识经验、对同伴的态度等。但不少儿童不为同伴所接受是由于缺乏交往技能,如言语和动作方式不恰当,易使对方误解,交往时不善于对行为可能产生的社会结果预见和调整等。

3.问题行为亟待矫正

具有问题行为的儿童,一般被认为是“难教育”的儿童,在其群体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问题行为主要有:多动症、咬手指、偏食、攻击行为、选择性缄默和退缩行为等。

形成儿童交往问题现状的原因很多,主要有以下方面:家庭居住环境独门独居化,造成儿童同伴交往明显减少;核心家庭逐年上升,易使儿童产生性格孤僻、自我中心等心理偏差;家庭教养方式缺少民主,父母对待孩子过多溺爱或是专制粗暴影响到孩子对待他人的态度,低劣的文化传媒影响儿童身心健康的发展和良好道德面貌的形成;另外,还有儿童自身性格倾向、气质类型、交往知识的多寡等原因。

二、培养幼儿交往能力的对策

从调查情况看,独生子女普遍在交往中存在一些问题。如果这些问题不及时解决,长此以往,将会使他们在今后的社会生活中受到挫折。我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给幼儿创设交往的环境和机会

幼儿交往能力在良好的环境和更多的交往实践中得到锻炼。如刚入园的孩子,对陌生的环境和陌生人往往会产生恐惧、不安、焦虑的心理,表现为孤僻、胆小、不合群。针对以上情况,教师应该为孩子提供交往的环境和机会,以消除孩子的不安心理,尽快地适应幼儿园的生活。

2.教给幼儿人际关系的技能

目前的孩子生活在父母身边,往往一切问题均由父母代为解决,不需要他们出面,所以他们也不知道如何去与人打交道。进入幼儿园过上集体生活成为群体中的一员后,孩子会遇上各种各样的问题。因此,要教会幼儿在交往中如何友好协商,即掌握交往的技能。教师应引导幼儿学会日常交往的语言,如礼貌用语,见到同伴主动打招呼“你好”;协商语言“给我看好吗”;抱歉语言“对不起”。除了教给孩子交往的语言外,还应教给孩子交往时的态度、表情、动作等。

3.尊重幼儿交往中的个性差异

每个幼儿都有自己的个性,有些幼儿在交往中非常受欢迎,有些则被排斥,这都跟个性是否适合交往规范有很大关系。教师在引导孩子交往时应注意个体差异,孩子可塑性很强,只有抓住教育契机,孩子在交往中出现的缺点是可以改正的。我曾任班主任多年,期间遇到过许许多多不同类型的孩子:有些娇气,动不动就哭;有些霸道,他要的玩具别人不能要;有些支配欲特别强,总喜欢别人听他的。这些孩子在和同伴交往中,都容易被群体排斥。针对这些孩子的个性,教师应对他们进行耐心教育,细心引导。克服交往中出现的不良个性,是培养幼儿良好交往能力中不可忽视的一个方面。

4.培养合作能力

教师要注重对幼儿进行友好合作的教育,使幼儿懂得友好的益处。在学习儿歌“共舞”,故事“小猪造房子”等教学活动后,使幼儿懂得友好合作的力量,知道在一个集体中,大家都要做到谦让,不能独占玩具,要共同使用玩具,同时还要做到爱护玩具,知道对于别人的玩具要像对待自己的玩具一样,“小气”会导致失去朋友,会没有人与己共玩的结果。在进行活动时,教师要注意指导幼儿掌握正确玩玩具的方法,学习取放玩具的规则,知道将玩具放在固定的地方。要让幼儿在游戏中懂得爱惜物品和玩具,这样幼儿与同伴之间才能友好,交往的能力才能得到不断的发展。

5.发挥成人的榜样作用

篇10

幼儿园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发挥着启蒙教育的作用。幼儿园教师,尤其是班主任的言行,对孩子会产生非常重大的影响。今天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幼儿园家长下学期工作总结,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幼儿园家长下学期工作总结范文一家园共育是新《纲要》的一个重要内容,做好家长工作是幼儿园各项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家长工作开展得好,能使幼儿园的教育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学期我班共有幼儿41名,其中女孩子10名,男孩子31名。经过一个学期的共同相处,教师与家长之间的关系更加融洽。通过几次家长活动,家长对我们教师的教学与当前的幼儿教育动向,特别是对探索型主题活动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平时,大多数家长能配合班级收集与主题相关的资料。

一、积极向家长宣传育儿知识

1.我园通过建立的家长互动QQ群,对园内的主题教学内容、幼儿课程活动画面、安全知识宣传教育、亲子家庭知识教育、园内新闻、开展的活动及时通过网络传递给每位家长,形成幼儿园与家庭的双向互动,使网络真正成为家长了解园所的窗口,架起了与老师、幼儿园沟通桥梁。

2.办好宣传栏,为了让家长及时了解我们每个星期、每个阶段的教学情况,我们及时将主题活动内容刊登在班级宣传栏上,让家长在每天接受孩子时就能了解班级的教学情况。

二、创设积极向上的环境

利用本班走廊的宣传墙,我们开辟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家长园地”专栏。及时张贴每周的教育计划,让家长及时了解幼儿在园的教育活动内容,有利于家长更好的配合幼儿园对幼儿各方面能力的培养。结合本学期幼儿园开展的半日家长观摩活动,来吸引家长积极的帮助幼儿参与活动。

三、利用多种途径与家长沟通

1.利用家长会,让家长积极参与各种讨论,让家长在共同探讨中学习创设丰富多元的家庭教育环境。

2.针对个别幼儿情况,通过来离园时、电话等多种途径交流幼儿平时在家、在园的学习与活动情况,寻求家庭配合共同教育的最佳途径。

四、鼓励家长积极参与幼儿园和班级活动

1.鼓励家长积极参与家教指导活动,促进家庭之间、家园之间的多向交流。

2.正确发挥家长的作用,激发家长的参与意识,提高家长主动参与幼儿园活动的积极性,发挥好父母的教育工作。

但由于我们教育的对象大部分都来自农村,家长总体文化水平较低,缺乏教育孩子的方法与经验;较多家长工作忙,无暇顾及孩子,将孩子交与爷爷奶奶带领,而爷爷奶奶又大多是偏爱孩子,日常生活中的许多本应孩子自己做的事情大多给包办了,致使较多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较差;且孩子们很少有外出活动的机会。另外家长普遍重智轻能,因此较多幼儿的交往、说话、动手等方面的能力仍不够理想,在下学期仍有待提高。

幼儿园家长下学期工作总结范文二本学期家长工作能紧紧围绕园务工作计划,认真实施家长工作计划。重视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切实开展多种形式的家长活动,有效地丰富了家长的家教理论,提高了家长关注幼儿学校生活的主动性,引发家长参与幼儿园活动的积极性。有效地促进了幼儿园与家庭在教育上的同步同向进行。

一、主要成绩

1、家长对幼儿园活动的参与率明显提高,参与率在80%以上。

2、家长对幼儿园管理、保教人员的工作满意度95%以上。

3、家长活动形式丰富,亲子活动、家教知识竞赛、家长开放日、家长学校授课等内容针对性强。

二、主要做法

1、加强学习,转变教师观念。

利用业务学习,组织教师研读《纲要》“组织与实施”。促进教师不断反思当前家长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变教师“教育家长”为目的单向活动,为主动与家长联系、沟通,共商育儿方法的平等的双向活动,与家长建立互相信任、互相尊重、互相学习、互相支持的家园关系。

2、加强沟通,转变家长的观念。

活动是家长了解幼儿园,丰富家教知识的载体。我们通过活动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在帮助家长提高家教技艺的同时,争取家长的支持、理解和合作。

本学期邀请市幼教专家来园为家长作“早期阅读的指导”讲座,让家长明确早期阅读习惯培养的重要性,向家长传授早期阅读指导技巧。开展了“大手牵小手读书活动”,架起理论到实践运用的桥梁。

本学期家长学校还分年龄组授课,根据幼儿的特点、家长的需求,作了新生入园准备,幼儿自信心培养,寒假生活指导等讲座,丰富家长的科学育儿知识。向家长开放半日活动,邀请家长来园观摩幼儿的活动。以亲子活动的开放形式,提高了家长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发主题告家长书,向家长宣传禽流感预防知识,推荐优秀的幼儿杂志征订目录。以家长问卷的形式了解家长对幼儿园管理的满意度,征求家长对园务管理的意见和建议,引导家长参与幼儿园的管理。

幼儿园家长下学期工作总结范文三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幼儿园、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立体式教育模式,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幼儿园对家庭教育指导的重要性也已成为大家的共识。本学期我园的家教指导工作在幼儿园领导的重视下,在家长委员会全体成员的大力协助下,在各班老师及家长的密切配合下,出色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使家园共育真正成为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

一、脚踏实地做好各项常规工作

家长委员会是幼儿园家教指导工作的有力保证,为了更好地发挥家委会的桥梁作用。

在日常工作中我们注重挖掘家委员成员的智慧,重要的活动在实施前我们会发放家长建议征询表,积极听取他们的意见,并采纳他们合理的建议。如:共同商讨幼儿社会实践、亲子活动、家长民主评议等各项活动。家委会积极参与幼儿园的日常管理,为我园的课题提供宝贵的意见和建议,真正发挥了家委会的桥梁作用。

1.家长委员会会议

我们定期召开家委会会议,全年多此召开家委会。会上幼儿园就近期的工作向家委会作汇报,同时征集的家委会“金点子”,并积极听取家委会的意见,对于家长合理化的建议积极采纳。

2.家长工作日

每学期我们还开展家长半日活动及家长开放周活动,在活动期间家长们能参观幼儿园的环境、随堂听课、与教师互动交流。并进行详细的记录与评价,提出了一些有创造性的建议和改进措施。

3.家长志愿者

家委会积极参与策划幼儿园组织的各项活动。比如元旦举行的亲子运动会,家委会成员和老师一起策划活动,一起选比赛内容,家长委员会的积极性也很高,在整个活动中充分但当了评委的角色,做到了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此次活动充分体现了家长们的热情团结和极高的凝聚力,对我们幼儿园工作有了进一步的提升。

在我园有活动的时候,家委会的诸多成员能主动为幼儿园出谋划策,提供宝贵意见,即使反馈家长们的想法,和班主任保持密切的联系。

二、家长委员会积极参与幼儿园的行风管理

幼儿园在家长接待区内设有“园务公开”栏目,每月向家长公开幼儿膳食开支情况,还不定期召开幼儿园的膳食管理会议,由后勤总管张老师向家长介绍我园膳食管理情况。

我们还邀请家长代表参与学校活动,如:本学期元旦亲子活动,亲子秋游活动、种子贴画等。邀请有相应经验的家长代表担任评委中的一部分。增加幼儿园工作的透明度和诚信度。

为了进一步提升教师职业道德和专业素养,促进幼儿健康成长,推进幼儿园的全面发展,我们幼儿园的每位家长积极参与教师师德礼仪问卷活动。

三、家长委员会工作下移,做好班级家委会的工作

1.加强班主任自培工作

为了不断提高各班班主任老师的家教指导水平,我园充分利用小、中、大班年级活动,加强班主任自培学习,有家教指导理论的学习,热点问题的讨论。通过自培活动,使教师认清当前形势,理清思路,履行职责,从而引导家长走出教育误区,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育儿知识,共同用科学的方法启迪和开发幼儿的智力,使幼儿全面发展。

2.开展多种形式的家访,增进家园之间的交流

家访是幼儿园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既可以使家长及时地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生活、学习情况,又可以让教师更深入地了解孩子在家中的表现。从而达成共识,更好地教育孩子。本学期除了早晚接送孩子进行随机家访、电话家访、上门走访、校讯通之外,我们还要求老师根据班级实际情况约谈家长,不定期召开班级家长会,并做好详细的家访记录和分析。

3.充分发挥《家园联系栏》的窗口作用

《家园联系栏》是反映保教工作的一扇窗户,更是进行教育交流的一块园地。本学期各班老师根据新课程课改的精神,结合各班实际,在家园栏的栏目设置上推陈出新,体现了各班教师的创新意识,各栏目图文并茂,形态各异,内容丰富,成为家长接受幼儿教育信息的主渠道,比如“育儿宝典”、“温馨提示”、“精彩瞬间”这些新颖别致的名称让家长产生亲切感、温馨感。

4.评选好家长,以点带面发挥榜样作用

每学期为了鼓励先进,每班评出一名好家长,经家教领导小组审批,整个评比过程也是家庭教育质量提高的过程。并在公开栏中公布家长的育儿经验,使成功的育儿经验得到辐射。

四、家长学校

我们幼儿园根据小、中、大班幼儿年龄特点及学期主要教育教学目标制定讲座内容,并在将要进行“家长讲座”前,征求讲座内容、形式等意见,以了解家长的需求和热点,使讲座更具有时代性、针对性和指导性。主要内容有:如针对新生家长的新生家长讲座,得到了家长的欢迎和赞同。另外针对小班刚入园的情况,我们开展了家园互动座谈会,以家园交流沟通的互动为主,家长和老师共同谈教子热点问题,谈教育感受,谈家园共育、谈“爱要学会放手”,怎样培养幼儿的自我服务的能力?许多家长踊跃发言,达到了家长在育儿上互相启发、互相激励的成效,也增加了家园的理解和支持。还有中班开展的“家长的教养行为对孩子的影响”的主题讲座,老师设计了宽松、民主的家长沙龙的形式,使家长和老师的距离更近了,家长的交流也显得更为轻松、积极、主动,家长互相交流教育孩子的方法,共享彼此的经验,取得了良好的互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