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饮水安全保障方案范文

时间:2023-12-01 17:43:2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农村饮水安全保障方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农村饮水安全保障方案

篇1

解决饮水困难、保障饮水安全是关系到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和安全的重大问题。为进一步提高渔农村饮水安全保障水平,促进全区渔农村稳定和发展,区政府决定实施进一步提高渔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特制定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人为本,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要求,以提高渔农村供水质量、改善渔农村饮用水条件、保障渔农村饮水安全为目标,采取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相结合,水质处理与水源保护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措施,可持续地解决渔农村饮水不安全问题。

二、基本原则

进一步提高渔农村饮水安全工作应坚持四个原则:一是乡镇(街道)政府对辖区内饮用水安全负总责。二是原则上撤并所有村级水厂,纳入乡镇水厂统一管理;暂时没有条件并入乡镇管网的村级水厂,要求在一定时间内按标准化水厂整改,整改验收合格后取得卫生许可证。三是因地制宜,分类实施,集中精力加快对未取得卫生许可证的水厂和村级管网改造。四是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实行规范化管理。

三、目标任务

计划在2011年至2012年对集中式供水水厂,特别是村级简易水厂进行整治和改造,整改3家乡镇级水厂,取得卫生许可证;撤并或关停14家村级水厂;整改12家村级水厂,取得卫生许可证;改造28个独立供水村的村级管网,提高4.6万渔农村群众饮水安全保障水平。工程估算总投资1780万元。

四、保障措施

(一)明确职责,加强协作。区政府成立进一步提高渔农村饮水安全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区水利围垦局。各部门要紧密配合,分工负责:水利部门负责水厂规划与建设;卫生部门负责水质卫生监督监测;发改局负责项目审批;物价部门负责水价核定和监管;环保部门负责水源地环境监管和污染防治;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对辖区内饮用水安全负总责,要明确乡镇级水厂承担村级水厂的管理职能,对目前尚无法撤并的村级水厂,纳入乡镇级水厂统一管理。逐步建立形成政府引导、权责明确、群众参与、管理到位、制度健全、供水安全的长效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二)高质量建设工程,高效率使用资金。工程建设资金由区、乡镇(街道)、受益村共同承担。区财政资金补助标准为:一类乡镇(六横镇、勾山街道)按照工程实际投资额的40%补助,二类乡镇(虾峙镇、展茅街道)按照工程实际投资额的50%补助,三类乡镇(东极镇、白沙乡、蚂蚁岛乡)按照工程实际投资额的60%补助,剩余部分由乡镇(街道)、受益村承担,同时要有效整合新渔农村建设等项目资金。

工程建设严格实行项目申报制、审核制,设计、招投标、施工、质量监督、监理和验收等各环节规范化操作,确保工程质量和资金使用安全,确保工程按时完成并发挥效益。

设立长效管理专项资金,重点用于宣传培训、日常巡查、水质监测、系统维护、绩效考核、突发性饮水安全事件处置等饮用水安全保障工作。

(三)加快建立饮水安全信息管理系统。建立区、乡(镇)二级饮水安全信息管理系统及供水实时监控系统,相关职能部门与各乡(镇)级集中供水单位实行饮用水信息联网,对饮用水安全进行动态管理。将水质自检结果定时录入信息报告系统,为政府及各职能部门和群众提供必要的信息资源,为饮用水安全工作提供决策支撑。特别是在出现旱、涝、洪、毒等灾害时能及时科学调度,保障饮用水的安全。

篇2

《办法》对纳入全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规划、使用中央预算内投资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项目在职责分工、前期工作程序和投资计划管理、资金筹措与管理、项目实施、建后管理、监督检查等建设各环节都做了明确规定。该《办法》的施行将有助于进一步加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项目和资金管理。

农村饮水安全保障

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

《办法》指出,农村饮水安全保障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地方政府对农村饮水安全负总责,中央给予指导和资金支持。

纳入全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规划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的范围为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县(不含县城城区)以下的乡镇、村庄、学校,以及国有农(林)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团场和连队饮水不安全人口。因开矿、建厂、企业生产及其他人为原因造成水源变化、水量不足、水质污染引起的农村饮水安全问题,按照“污染者付费、破坏者恢复”的原则由有关责任单位和责任人负责解决。

“十二五”期间,要按照国务院批准的《全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十二五”规划》和国家发展改革委、水利部、卫生计生委、环境保护部与各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新疆兵团签订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管理责任书要求,全面落实各项建设管理任务和责任,认真组织实施,确保如期实现规划目标。

《办法》要求,各有关部门要在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共同做好农村饮水安全工作。发展改革部门负责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项目审批、投资计划审核下达等工作,监督检查投资计划执行和项目实施情况。财政部门负责审核下达预算、拨付资金、监督管理资金、审批项目竣工财务决算等工作,落实财政扶持政策。水利部门负责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项目前期工作文件编制审查等工作,组织指导项目的实施及运行管理,指导饮用水水源保护。卫生计生部门负责提出地氟病、血吸虫疫区及其他涉水重病区等需要解决饮水安全问题的范围,有针对性地开展卫生学评价和项目建成后的水质监测等工作,加强卫生监督。环境保护部门负责指导农村饮用水水源地环境状况调查评估和环境监管工作,督促地方把农村饮用水水源地污染防治作为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地下水污染防治、江河湖泊生态环境保护项目以及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以奖促治”政策实施的重点优先安排,统筹解决污染型水源地水质改善问题。

项目前期工作程序

和投资计划管理

《办法》规定,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区别不同情况由地方发展改革部门审批或核准。对实行审批制的项目,项目审批部门可根据经批准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规划和工程实际情况,合并或减少某些审批环节;对企业不使用政府投资建设的项目,按规定实行核准制。

各地的项目审批程序和权限划分,由省级发展改革委商同级水利等部门确定。各地可以根据当地政府批准的规划编制初步设计或实施方案(达到初步设计深度),初步设计或实施方案经水利部门提出审查意见后,由发展改革部门审批。

中央投资规模计划下达后,各省级发展改革部门要按要求及时会同省级水利部门将计划分解安排到具体项目,并将计划下达文件抄送国家发展改革委、水利部备核。分解下达的投资计划应明确项目建设内容、建设期限、建设地点、总投资、年度投资、资金来源及工作要求等事项,明确各级地方政府出资及其他资金来源责任,并确保纳入计划的项目已按规定履行完成各项建设管理程序。项目分解安排涉及财政、卫生计生、环境保护等部门工作的,应及时征求意见和加强沟通协商。在中央下达建设总任务和补助投资总规模内,各具体项目的中央投资补助标准由各地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

实行项目法人制

农村饮水安全项目管理实行分级责任制,要通过层层落实责任制和签订责任书,把地方各级政府农村饮水安全保障工作的领导责任、部门责任、技术责任等落实到人,并加强问责,确保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得成、管得好、用得起、长受益。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实行项目法人责任制。对“千吨万人”以上的集中供水工程,要按有关规定组建项目建设管理单位,负责工程建设和建后运行管理;其他规模较小工程,可在制定完善管理办法、确保工程质量的前提下,采用村民自建、自管的方式组织工程建设,或以县、乡镇为单位集中组建项目建设管理单位,负责全县或乡镇规模以下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管理。鼓励推行“代建制”,工程建设中和建成后,要有受益农户推荐的代表参与监督和管理。

推行用水户全过程参与工作机制,国家安排的农村饮水安全项目要全部进行社会公示,项目建设完成后,由地方发展改革、水利部门商卫生计生等部门及时共同组织竣工验收。

加大资金筹措与管理力度

《办法》规定,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投资,由中央、地方和受益群众共同负担。中央对东、中、西部地区实行差别化的投资补助政策,加大对中西部等欠发达地区的扶持力度。地方投资落实由省级负总责。入户工程部分,可在确定农民出资上限和村民自愿、量力而行的前提下,引导和组织受益群众采取“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等方式进行建设。鼓励单位和个人投资建设农村供水工程。

中央安排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投资要按照批准的项目建设内容、规模和范围使用。要建立健全资金使用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严禁转移、侵占和挪用工程建设资金。

建后管理与维护

《办法》规定,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项目建成,经验收合格后要及时办理交接手续,明晰工程产权,明确工程管护主体和运行管理方式,完善管理制度,落实管护责任和经费,确保长期发挥效益。以政府投资为主兴建的规模较大的集中供水工程,由按规定组建的项目法人负责管理;以政府投资为主兴建的规模较小的供水工程,可由工程受益范围内的农民用水户协会负责管理;单户或联户供水工程,实行村民自建、自管。由政府授予特许经营权、采取股份制形式或企业、私人投资修建的供水工程形成的资产归投资者所有,由按规定组建的项目法人负责管理。

在不改变工程基本用途的前提下,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可实行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通过承包、租赁等形式委托有资质的专业管理单位负责管理和维护。对采用工程经营权招标、承包、租赁的,政府投资部分的收益应继续专项用于农村饮水工程建设和管理。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价,按照“补偿成本、公平负担”的原则合理确定。水费收入低于工程运行成本的地区,要通过财政补贴、水费提留等方式,加快建立县级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维修养护基金,专户存储,统一用于县域内工程日常维护和更新改造。

原则上应以县为单位,建立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理服务机构,建立健全供水技术服务体系和水质检测制度,加强水质检测和工程监管,提供技术和维修服务,保障工程供水水量和水质达标。要全面落实工程用电、用地、税收等优惠政策,切实加强工程运行管理,降低工程运行成本。加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从业人员业务培训,提高工程运行管理水平,保障工程良性运行。

篇3

关键词:灵寿县;饮水安全;对策

Abstract: the safety of drinking water in rural areas seriously affected the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of farmers and the production life, the harmonious development of people's quality of life and social, so we must attach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whole society. The necessity and urgency of this paper analyses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drinking water safety in rural areas of Lingshou County, causes and solve the problem of rural drinking water safety, and puts forward some measures should be taken to solve the problem, to arouse the people especially the decision-making departments attention, participation, pay attention to the people, improve rural drinking water conditions, safeguard social harmony and development.

Keywords: Lingshou County; drinking water safety; Countermeasures

中图分类号:V55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1 全县概况

灵寿县位于太行山中部东麓,南距省会石家庄市30公里,西与山西省五台山接壤,东与行唐县相邻,北与阜平县交界,全县总人口31.2万人,其中农村人口27.4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88%。全县总面积1069平方公里,其中山丘区面积占全县总面积的96%,是典型的山区县。全县多年平均降雨量为600.6毫米,多集中在6―9月,占全年的75%以上。

近年来由于持续干旱少雨,以及用水量的逐年增加,地下水位呈逐年下降趋势。按照水利部、卫生部制定的《农村饮用水安全卫生评价指标体系》,农村饮用水安全从水质、水量、用水方便程度和水源保证率四个方面进行调查评估,灵寿县2006年调查统计共有饮水不安全人数为8.01万人。其中水质、水量、用水方便程度和水源保证率不达标的人数分别为1.51万人、1.52万人、1.57万人和3.41万人,它们占农村饮水不安全人口总数的比例分别为19%、19%、20%和42%,水源保证率不达标的人口比例最高。

2 农村饮水安全问题的分析

灵寿县饮水不安全人口8.01万人分布于149个行政村。饮用污染水的人口主要以分散式供水为主,且取用浅层地下水,严重影响了群众的身心健康和生产生活。一部分农民患上了严重的地方病,如骨质疏松、结石等,部分农民由此丧失了劳动能力,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不同程度存在,影响了当地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水量和用水方便程度不达标的情况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是有集中供水设施,但因气候变化引起的地下水位下降,致使原有水源井出水量严重不足,二是没有集中供水设施,仅靠分散小水井供水,一遇旱季,水井干枯;三是村庄人口增加,用水规模扩大,原有设施供水能力不足。水源保证率低,遇干旱年份就会出现人畜饮水水源紧张,生活用水无保证,影响农村的社会稳定。

自2005年开始,国家启动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项目,实行以政府投资为主、受益农户投工投劳、全社会扶持的多元化投入机制,灵寿县兴建的联村集中供水工程、水井工程等,解决了部分农民的饮水安全问题,但当前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的力度,远远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一是建设资金不足,饮水工程属社会公益性工程,工程投入高,单纯依靠农村集体投入负担过大;二是建设标准偏低,绝大部分农村群众用水不能够做到全天供水和定期水质监测;三是农村管理人员水平偏低,表现在维修管理不到位,设备性能了解不够等方面。

3 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水是人类生命的基本保障。据卫生部门估计,在农村的缺水地区,80%的疾病是由不安全的水和由缺水引起的恶劣卫生条件造成的。所以获得安全的饮用水是预防疾病,提高健康水平的最基本措施之一。保障饮水安全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党的十七大强调,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才能推动社会和谐发展。饮水安全事关身心健康,所以与民生密切相关。据了解我国目前还有3亿多农村人口存在着饮水安全问题,解决好他们的饮水安全,关注老百姓的身心健康,关系到全民的生存质量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4 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的对策

4.1 饮用水源保护

对人饮工程水源,应严格执行《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规定》,并制定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地方性条例,在水源地保护区内禁止一切直接或间接污染水体的行为,在水源保护区禁止兴建任何工厂、机关、医疗单位及住宅等,严禁喂养畜禽、堆积垃圾、类便等,严禁使用剧毒或高残留农药,不得修建渗坑、渗井、渗水厕所和污水明渠,不得破坏深部土层。早在2006年,灵寿县就制定了详细的《灵寿县城市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规划方案》,其目的在于近期解决县城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问题,随着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项目的实施,对于人口集中的村庄,如灵寿县新上的联村集中供水工程、水井工程,该规划同样适用。

4.2 变分散式供水为集中供水

目前,灵寿县城区居民生活用水采取自来水公司集中供水与各企事业单位、生活小区等自备井分散式供水相结合的供水方式。灵寿县第二水厂担负着向县城居民集中供水的任务。据调查除此之外,灵寿县县城还有20眼自备水源井供居民生活和公共事业用水,由于自备水源井供水无计划、供需无保障,再加上缺少消毒设施和检测设备,饮水安全无法保障,而且水源井分散布置于各单位,不利于水资源的集中管理,鉴于自备水源井存在的诸多弊端,灵寿县于2010年投资兴建了第三水厂,该水厂建成正常运行后,解决了近6000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城区所有生活自备水源井已经关闭,实现集中供水。

随着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逐步实施,对于离城镇较远、人口稠密的村庄,结合村镇发展规划,适度兴建跨村镇联片集中供水工程或以村为单位兴建打井工程、引泉工程等,使分散式供水逐步改变为集中式供水,改善村民的用水条件,让老百姓吃上放心水。自2005年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以来,灵寿县自来水公司共打井91眼,铺设管网242.34万米,总投资5275万元,建联村水厂四座,共解决了40个行政村、2.43万人的饮水不安全问题。

4.3 多渠道筹措资金

坚持实施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的筹资路子,千方百计加大资金投入。饮水工程是一项系统工程,投资较大,仅靠国家投入是远远不行的,应本着“国家投入一点,地方配套一点,群众自筹一点”的原则,广辟筹资渠道:一是千方百计用好省配套资金;二是市财政安排农村饮水专项资金;三是发动乡村和群众自筹资金,投物投劳折资。力争使每个项目村都能吃上洁净、安全的自来水,最大限度地发挥政府资金的投入效益和启动功能。

篇4

尊敬的各位领导:

首先我代表乡党委、政府对各位领导莅临指导工作表示热烈欢迎,下面我就xxx乡脱贫攻坚工作情况作如下报告,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基本情况

Xxx乡国土面积300平方公里,共19个村(社区),xxx个自然村,xxx个村民小组,2018年末,总人口xxx户xxx人,少数民族xxx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268元,是以农业产业和外出务工为主要来源的少数民族贫困乡。贫困人口1125户6850人,占全乡总人口的57%,其中:已脱贫987户6275人、未脱贫138户585人,共有xxx个省级建档立卡贫困村,其中xxx、xxx、xxx3个村已于2016年脱贫出列,剩余xxx个村均计划于今年脱贫出列。

Xxx乡于2014年至2016年实施了扶贫开发整乡推进项目,基础设施建设中全乡通19个建制村道路已全部实现硬化;2017年至2018年通过争取浦发行、国开行等项目,实施完成卫生室建设xxx个、文化活动场所建设xxx个、环保污水处理项目xxx个、村组道路硬化项目xxx个、生命安全防护工程5个,全乡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了全面改善。贫困村脱贫出列10项指标中道路硬化到村、贫困村通电、贫困村通广播电视、贫困村通网络宽带、卫生室建设、公共活动场所xxx项均已达到。

二、存在的问题

为确保2019年Xxx乡7个省级贫困村如期脱贫出列,全乡贫困发生率降低至3%以内,按照区委、区政府统一安排部署,Xxx乡于2019年1月5日开始,由挂村领导和业务骨干组建了10支遍访组,对照“户7条”和“村10条”标准,遍访全乡19个村所有农户,经梳理存在以下问题:

对照“户7条”标准:

“两不愁”方面:人均收入未稳定的共计230户692人;

饮水安全保障方面:因浦发行、国开行安全饮水巩固提升项目未完工,导致项目覆盖村饮水保证率不达标2221户,同时全乡19个村水样已送检,水质检测报告尚未出具;

住房保障方面:全乡“四类对象”中1177户住房不达标,其中建档立卡户1173户,非“四类对象”中144户不达标;

就学保障方面:全乡应在校生小学年龄段2406人,初中年龄段1147人,合计3553人,经排查,全乡适龄儿童在校3531人,共有22名适龄青少年疑似辍学;

对照村脱贫出列10条标准,存在以下问题:

道路硬化到村方面:全乡19个村(社区)已通硬化道路,但生命防护工程尚有沙瓦线叉路口至上寨村委会、沙瓦线叉口至梅兰山、沙瓦线叉路口至党西村委会3个非贫困村生命防护工程未实施,需增加危险路段生命防护工程共计12.3公里,硬化道路因水毁需修复共计18.6公里。

农村饮水有保障方面:因部分浦发行、国开行安全饮水巩固提升项目未完工,导致项目覆盖村组饮水供水率不达标2221户,同时全乡19个村水样已送检,水质检测报告尚未出具。

适龄儿童有学上方面:排查出全乡19个村仍有22名适龄青少年疑似辍学;

农村集体经济方面:全乡19个村2019年村集体经济目前均未入账,还在制定方案阶段。

贫困发生率方面:因饮水保障率不达标问题,已实施危房改造但未获得合格证问题及2019年新增危房未开工问题,收入不稳定问题和疑似辍学问题,边缘户疑似漏评问题,导致全乡各村综合贫困发生率普遍偏高。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是立足群众增收,做实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扶贫车间、金融扶贫等项目,多渠道促进群众增收;

二是协调住建局、危改施工方切实加快危房改造施工进度及验收进度;对接好水务局,实施好浦发项目、国开行项目剩余饮水保障项目,加快工程实施进度及水质检测进度;

篇5

【关键词】 农村饮水 安全工程 项目管理

1 概况

洱源,是高原明珠洱海的发源地,位于云南省西北部,洱源县辖牛街、三营、茈碧湖、凤羽、右所、邓川、炼铁、乔后、西山9个乡镇,下辖88个村委会、2个社区居委会。2014年末全县总人口296194人,其中农业人口254275人,非农业人口41919人。白族人口占总人口的67%,其余为汉族、彝族、回族等23个民族。

根据《洱源县农村饮水安全“十一五”规划报告》,当时全县共10个乡镇,90个村(居)民委员会,1002个村民小组,人口253711人需解决饮用水问题,其中集中式供水人口67903人;分散式供水人口185808人。通过调查并根据农村饮水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农村饮水不安全人口149499人,农村饮水不安全人口占农村总人口的58.92%。2004年1月1日,上级政府对行政区划进行调整,双廊、江尾两镇划入大理市。目前全县共9个乡镇,农村饮水不安全人口有所变化,但我县农村地区存在严重的饮水安全问题,主要表现为:一类为饮用水水质不达标,另一类为缺水问题两大类。

2 饮水安全工程项目管理措施

2.1工程建设组织管理

洱源县在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建设中,坚持水利建设工程规程规范,始终把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放在首位,紧密结合全县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在项目的规划、落实、组织实施、竣工验收等方面都严格规范、切实可行,为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建设取得了成功经验。

农村饮水安全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包括水源保护、饮水工程建设和水质监测等方面的内容,涉及到发展改革、水利、卫生、环境保护、教育等多个部门,需要各有关部门在明确责任的基础上密切配合才能做好工作。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饮用水安全保障工作的通知》,我县人民政府加强领导,把这项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建立领导责任制,切实抓好各项措施的落实。各相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合作,加大工作力度,共同做好农村饮水安全工作。关键在项目负责领导的带领下,对项目工程建设进行监督和管理。包括项目法人责任制、工程招投标、工程监理、合同管理等。

1)实行项目负责制

实行项目负责制,项目承担单位组织实施项目,并对项目建设履行项目责任,对投资方负责。项目法人全面承担工程项目的筹划、建设,全面负责工程的建设和经营管理。

2)实行项目工程招标制

为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由建设单位委托招投标公司对工程项目进行招投标,确定施工单位。按照“公开招标、公平竞争、公正评标”的原则,通过市场竞争机制,优选资质全、信誉好的施工承包商参与工程的建设。

3)实行项目工程监理制度

通过招标聘请有资质的监理单位负责工程建设的全过程监理。监理工程师是项目法人在施工现场的代表,全面负责施工和制造过程中的质量、进度、造价、安全等的监督和管理。监理单位可以根据《水利工程建设监理规定》、《水利工程建设监理单位管理办法》和《水利工程建设监理人员管理办法》制定出具体工作细则,明确委托监理程序、监理单位资质要求等,对所有工程的建设内容、施工进度、工程质量、环境影响进行监理。

4)实行合同管理制度

按照《合同法》等有关规定,制定有关工作组织,县水利局作为项目实施单位,与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签订施工监理合同,明确相互各方的权责利。合同由专人管理,设项目合同管理专用章,签发工程承建合同和设备购置合同必须由项目法人签章,合同纠纷调解处理按《合同法》规定程序进行。

2.2质量管理

俗话说“三分建,七分管”,工程能否持久发挥效益关键在于管理。工程的建设和建后管理中,已取得一些成功的建设、管理经验可保证工程质量和持久发挥效益。农村饮水工程建设,质量是关键。狠抓事前事后的全过程监督,事前可由监察、计委、财政、审计等部门组织专家对项目设计方案,预算方案、招标方案等进行严格审查,事中由受益农户代表与技术人员全程跟班监督,事后预留20%的质量保证金,待工程试运行一年后无任何质量问题方才拨付余款。

2.3工程运行管理

由于我县农村饮水工程项目多、规模小、分布面广,分散、管理难度大,并且群众管理观念淡薄,建后管理难度也大。要保证工程长期发挥作用, 要按照水利部《关于加强村镇供水工程管理的意见》,建立产权明晰、责权统一、管理到位、按照有利于群众使用,有利于工程发挥效益和有利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原则,明确工程产权和管理方式,落实管理机构和人员,建立用水户参与的自主管理体制。以保障农村饮水安全为目标,以提供优质供水服务为宗旨,建立适应全县经济发展要求、符合农村饮水工程特点、产权归属明确、管理主体到位、责权利相统一、有利于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有利于工程可持续利用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社会化服务体系。

按照“明晰所有权,搞活经营权”和“谁投资、谁所有、谁受益”的原则,根据不同的工程规模、工程形式、地方经济条件和群众用水习惯,各地积极探索,采用了灵活多样的管理模式,制定了切实可行的管理办法,积极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体制改革,采取承包、租赁、拍卖、股分合作等管理方式,建立健全了工程维修、养护、用水、水费计收、水源保护等各项规章制度和办法。

2.4 水源地保护

保障饮水安全,首先要从源头抓起,要保护好饮用水源。要以保障饮用水水源安全为重点,进一步加大水资源保护和水污染防治工作力度。①是要合理划定饮用水水源保护区,依法严格实施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制度,做好河流、水库水功能区的拟定、报批和公布工作。②是要加强饮用水水源保护工作,严格禁止在承担生活集中供水功能的水域开展一切施肥水、网箱、围栏水产养殖和破坏涵养林、水资源保护设施的行为,因地制宜地进行水源安全保护、生态修复和水源涵养等工程建设。定期开张对集中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检查工作,威胁饮用水源安全的污染源要坚决搬迁或关闭,严禁新建、扩建影响饮用水安全的项目。③是禁止在水源区乱砍滥伐,破坏植被;防止未经处理的工业废水、废渣和家禽养殖废水、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河流;防止农药化肥等非点源污染,造成水体富营养化,积极开展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④是坚持依法治水,进一步完善饮用水水源保护和水资源开发利用方面的法律法规,建立健全取水许可监督管理和水资源有偿使用等各项制度。水利部门要紧密配合环保部门加强对农村饮用水水源地的环境监管,加大宣传,增强全民的水法观念和水环境意识,有效促进水资源管理、节约和保护。

3 结语

洱源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实施,切实地解决了洱源县广大农村受益区群众的人畜饮用水问题,水务部门在项目建设与管理中,因地制宜、科学规划、优化设计方案,完善政策措施,创新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尤其是受益区群众全过程参与工程建设管理,落实工程管理单位,执行水费有人管理,确保投资效益的充分发挥和工程的可持续利用,使饮水工程发挥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今后直一步实施好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洱源县农村饮水现状调查评估报告,2005.5

[2]洱源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十一五”规划,2005.10

[3]翟浩辉在全国农村饮水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06.3

篇6

关键词:农村饮用水;安全问题;对策 

 

1农村饮用水安全现状 

农村饮用水安全问题,事关农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事关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我国农村安全饮水普及率大致为东部70%,中部40%,西部不到40%,农村饮水安全形势仍十分严峻。 

农村饮用水主要来源于河水、井水、泉水等,基本不采取净化措施就直接饮用或烧开饮用。调查结果表明,到2004年底,全国尚有3.23亿农村人口存在饮水不安全问题,其中各类饮水水质不安全的有2.27亿人,水量不足、取水不方便及供水保证率低的近9 600万人。2.27亿水质不安全人口中,饮用水氟、砷含量超标的有5 370万人,饮用苦咸水的有3 850万人,地表或地下饮用水源被严重污染的涉及9 080万人,饮用水中铁锰等超标的有4 410万人[1]。 

2农村饮用水安全的影响因素 

2.1工业污染 

过去饮用水水质超标大多表现在感观和细菌学指标方面,现在由于工业污染,饮用水水质则是越来越多的化学甚至毒理学指标超标,直接饮用地表水或浅层地下水的农村居民饮水质量和卫生状况难以保障。一些农村靠近工业区,工厂排放的废水经过多种途径直接进入村民饮用水源,工厂废气中的有害物质通过降雨、直接沉降等多种方式也进入到饮用水源。 

2.2农业面源污染 

面源污染是指在农民生活与农业生产过程中,由于不合理使用农药化肥等化学投入品,以及人畜粪便和垃圾随意排放,使氮和磷等营养物质、农药及其他有机或无机污染物质,通过地表径流或农田渗漏,造成对江、河、湖泊等水体污染。农业面源污染具有影响范围大、因素多、方式复杂、强度难以定量评估等特点。 

2.3高氟水、高砷水、苦咸水 

我国饮用高氟水的人口主要分布在华北、华东、东北及西北地区的部分省(自治区),长期饮用高氟水,会产生地方性氟中毒,包括氟斑牙和氟骨症等,直接威胁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饮用高砷水的人口主要分布在内蒙古、湖南、江西、吉林等省(自治区),饮用高砷水不仅损害近期人体健康,尤为严重的是,会引起人体长期恶性化改变,如癌变、突变和畸变。农村饮用苦咸水的人口主要分布在华北、西北、华东等地区,长期饮用苦咸水会引起高血压、心血管等方面的疾病[2]。 

2.4供水方式落后,水质监测不力 

据初步统计,全国9亿多村镇居民的自来水普及率约为40%,其中镇区约50%,村庄仅30%左右。农村地区集中供水率低,大部分地区都是直接从河道、坑塘、山泉、水库、浅层地下水取水,供水设施简单,几乎无净水处理设施,饮水工程建设标准低,管理设施不完善,造成饮用水中细菌学指标污染物、有害矿物成分超标等严重问题。农村饮用水源水质监测还基本处于空白状态,存在底数不清、监测力量严重不足的问题。 

3保障农村饮用水安全的对策及建议 

3.1提高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 

切实做好饮用水安全保障工作,是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是把以人为本真正落到实处的一项紧迫任务。各级政府部门都要高度重视农村饮用水安全问题,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把农村饮用水安全问题纳入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内容,实行目标管理。

3.2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加强农村水源保护 

转变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切实加强对农村水污染的防治,保护好农村饮用水源。在严格控制点污染源和全面治理的同时,必须加强面源污染的治理力度,走生态农业的发展道路。应充分考虑农村区域特点,实行农资、农技一体化,推广高浓度的复合肥及作物专用配方肥,运用科学施肥技术及优化耕作制度,减少氮肥施用量。严禁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推广生态养殖,推进畜禽粪便和农作物秸秆的资源化利用,有效防治来自农村与农业生产的面源污染[3]。 

3.3加大农村饮用水工程建设力度 

进一步加大解决农村饮用水安全问题的工作力度,采取集中供水、分质供水、分散供水以及农村卫生环境整治等工程措施,重点解决高氟、高砷、苦咸和污染水以及严重缺水地区的饮用水安全问题。继续加大农村饮用水工程建设投资,加大对中西部地区重点扶持。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积极筹措资金,加大投入力度。东部较发达地区要率先解决农村饮用水安全问题,有条件的地方尽早实现城乡统筹供水。要强化农村饮用水工程项目管理,切实做好前期工作,并严格按照规划要求和建设程序实施。要建立良性循环的供水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确保工程项目充分发挥效益。 

3.4建立有效的水质监测体系 

完善农村饮用水安全监测体系,加强对农村饮用水源的环境管理。对广大农村地区,要摸清未达到饮水卫生标准的人口情况、饮用水质状况和地区分布,制定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重点建设和实施方案。重点开展对人口较为集中的大型村镇饮用水源地的监测工作。对集中式供水工程,要加强水源、出厂水和管网末梢水的水质检验和监测[4]。 

4参考文献 

[1] 王晓丽.农村饮用水安全问题分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12):4. 

[2] 任伯帜,邓仁建.农村饮用水安全及其对策措施[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8,18(5):11-17. 

篇7

这次全省农村饮水安全工作现场会议大家参观了岳阳、益阳农村饮水工程现场,应该说是感触颇深,几个市县介绍的工作经验和做法,各有特点,值得借鉴和推广。再群同志对去年我省农村饮水安全工作作了总结,分析了当前存在的问题,对下一步农村饮水安全工作作了具体安排部署,我完全赞同。希望大家回去以后认真研究,采取措施,抓好落实。

下面,我再强调三点:

一、增强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的紧迫感

前些年,我省饮水解困和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取得了很大成效,但我省农村饮水安全问题仍然十分突出。一是饮水不安全人口比例大。根据2005年的调查评估,在我省农村5451.98万饮水人口中,饮水不安全人口有1499.96万人,饮水不安全人数占到全省农业人口近三分之一。其中水质不达标有1056.22万人,占饮水不安全总人口的70.4%,主要是饮用水氟、砷含量超标、水源污染、苦咸水;局部严重缺水人口443.74万人,占29.6%。二是饮水不安全人口分布范围广。全省14个市(州)123个县(市、区)都不同程度存在饮水不安全问题。据统计,全省44335个行政村中,仅饮水型氟超标就涉及4721个村160.31万人,占水质不达标人数的10.69%。三是饮水不安全危害严重。主要表现在:水污染严重,水性疾病发病率高,对农民群众生命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对农村社会稳定带来严重影响。

截止2007年底,全省已累计投入资金8.85亿元,其中争取中央投资3.41亿元,省级财政配套0.99亿元,共解决农村饮水不安全人口218.06万人,占“十一五”规划解决人数的29%,占全省饮水不安全人数的15%。但全省还有1213.34万人饮水安全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其中“十一五”期间还要解决531.94万农村人口饮水不安全问题。今后一个时期,我省饮水安全工作的任务还十分艰巨,全省水利部门要继续把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摆到突出位置,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要从讲政治的高度充分认识农村饮水安全工作的重要性,要从富民强省的高度充分认识农村饮水安全工作的必要性,要从关注民生的高度充分认识农村饮水安全工作的紧迫性,切切实实的把这项工作当作关系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关系农村社会稳定和谐的大事来抓。

二、突出农村饮水安全工作的重点

要建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使老百姓稳定长久喝上卫生安全的水,我看关键要把握以下几个重点:

一是理清思路,把握发展方向。要把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作为新农村建设的最重要的基础性建设,是富民强省、构建和谐社会的最基本的要求,必须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管理,走规模化发展之路,向城乡统筹、以城带乡,农村供水城市化,城乡供水一体化的目标迈进。

二是找准水源,搞好工程规划布局。饮水安全,水源是关键。工程建设要充分考虑水资源条件,做好水源勘测调查与分析论证工作,不仅水量足,而且水质要好。各地要根据全省“十一五”规划的要求,进一步分解细化规划目标,认真编制年度实施方案,将解决问题的类型和人数落实到乡镇、村组。要结合当地实际,真正选好水源、选好工程型式、适度确定规模,合理布局工程。

三是科学设计,合理确定工程措施。各地自然、经济条件和社会发展状况及饮水安全问题类型有很大差异,工程建设要充分考虑地域特点、人口聚居、水源水质等情况,选择适宜的工程建设形式。在城镇周边可以依托城镇现有自来水厂延伸管网,解决饮水安全问题;在人口居住较为集中的平原地区,可以跨乡、镇或跨行政村建设集中供水工程;在人口相对集中的丘陵地区,可以以自然村或跨自然村建设相对集中供水工程;在人口居住分散的山区等地,可采用联户单户打井,或引山泉、建水池水窖的形式,兴建简易供水工程。尤其要注意利用现有的各类水库的水源做好农村饮水安全工作。

四是强化措施,确保投入到位。这是确保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如期进行的基础。要进一步完善以公共财政为主渠道的农村饮水安全投资政策,各地水利部门要积极争取各级财政增加对农村饮水安全的投入力度,要实行政府投入、社会融资、群众参与的多元化投资体制。政府投入主要是国家专项补助和地方政府配套,要保证落实到位。中央补助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项目资金,必须用于列入农村饮水安全规划和年度实施计划内的项目,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使用。各级财政应按要求及时足额落实配套资金,今年没能列入预算计划的应从追加预算或其它渠道解决。为了加速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各地可采取多种办法,制订优惠政策,广泛吸纳社会资金,鼓励单位和个人参与工程投资。同时,要通过村民委员会,用好“一事一议”的制度,认真组织和动员受益群众筹资投劳。在此,我要特别强调,要管好用好每一笔资金,确保专款专用,发挥投资的应有效益。

五是规范管理,确保有序建设。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点多、面广、分散、建设和管理难度大。要严格工程建设程序,凡实施的建设项目,必须符合规划,必须按照基本建设程序履行审批手续。凡经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省水利厅审批的项目实施方案和实施计划,不得擅自调整、随意变更。要继续大力推广水利部六项管理制度,即“规划建卡、社会公示、资金报账、集中采购、工程监理和落实管理责任”。要让受益群众享有更多的知情、参与和决策等民利,要在工程规划、设计、施工、验收等建设全过程中接受群众的监督;要在项目立项、资金使用、材料设备采购、工程建设招投标等关键环节加强监管,规范操作程序,增加透明度。让公权在阳光下运行,让公平在公开中实现。

六是加强管护,保障安全运行。这是确保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长久发挥效益的根本。各级水利部门是农村饮水安全项目的行业主管部门,要明确自身职责,完善管理体制,加强工程建设以后的监管。要积极探索建立符合群众意愿,有利供水工程长久发挥效益的运营管理模式。要按照相关法规的要求,依法严格实施饮用水水源保护制度,划定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和饮水工程管护范围,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严禁各项开发活动和排污行为,对造成饮用水水源污染的企业应坚决搬迁或关闭,严禁新建、扩建影响饮水安全的建设项目。要切实做好供水设施的安全防范工作,为此我们按照水利部的有关要求专门下发了紧急通知,大家一定要引起高度重视,采取得力措施,完善应急预案,做好预防监测,确保供水安全。

三、落实农村饮水安全工作的保障措施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十一五”期间,我省平均每年要解决150万人饮水安全问题,并且列为省政府为民办实事的八件项目之一,任务非常艰巨。各级水利部门务必要高度重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要制订具体的跟踪问效、检查督查、奖罚激励以及责任追究等制度。认真落实行政首长负责制和部门分工责任制,重点落实“四个责任人”,即县(市、区)政府主要领导为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为分管责任人,水利局长为直接责任人,业务科(股)长及分管工程师为技术责任人,切实做到责任到人。同时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同合作,共同做好饮水安全保障工作。扎实实行分级管理负责制,逐级落实领导责任与技术责任,将责任落实到单位和个人,决不能让各级签订的责任状成为一纸空文。

二是加强项目建设管理,确保工程质量。关键是要建立多层次的质量监管保证体系。总结以往工程建设经验,我想有4项监管制度可积极推行:一是推行工程质量行政监督检查制度。组织相关部门,定期巡视检查工程质量,发现问题及时予以整改。二是项目法人负责制。严格执行全面监理制,质量终生责任制。三是专家评审制。凡是较大饮水工程都要认真做好水质、水量分析报告,由专家组进行评审论证,提交水利部门审批实施。避免出现水质、水量不合格。四是农民群众参与制。每处工程从规划、施工到验收,都有受益群众参与,自觉听取群众意见,接受群众监督。

三是加强资金管理,确保“三个安全”。要加强资金使用管理,严格实行财政专户储存制、专款专用制、项目报帐制。采取有效措施,加强资金控制;要加大资金监督检查力度,水利部门要积极配合审计等有关部门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监督和审计,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工程竣工后,由审计部门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审计,并出具审计报告。同时,要增加资金管理和使用的透明度,实行账务公开,严格实行公示制度,接受社会监督。确保项目资金安全、工程质量安全、干部队伍安全。

四是加强资源整合,提高供水保证率。一是各地在规划项目时,要结合国家对其它水利项目的投入渠道,整合资金,整合项目。如雨水集蓄项目、抗旱应急水源建设等,都可以与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项目结合起来,以应对严重干旱或突发水污染事件时农民群众饮水困难问题。二是在水源短缺地区,可整合水资源,实行多村联供,井群联供,或者利用原有供水水源,扩大容量,延伸管网,增加调节供水能力,提高供水保证率。

篇8

关键词 农村用水安全;供水工程;集中供水;河南驻马店

中图分类号 F323.2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21-0202-02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兴水利、除水害,事关人类生存、经济发展和和社会进步,历来是治国安邦、富民兴业的大事。农村用水安全问题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个重大问题,既涉及到农村群众的生命安全,又涉及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关系到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现。农村用水从用途上可分为人畜饮用水、农田灌溉水和工业生产水等,即生活用水和生产用水。虽然我国在干旱及用水安全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并且取得了一定成果,但是对高温干旱灾害期间的公共卫生问题尚缺乏全面细致的专题研究。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一步展开,农民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显著提高,对于农用水的水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应将农村供水安全工程作为新时期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不仅可以有效解决农村地区用水困难、水质难以保证的问题,还能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与身心健康,有利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全面落实。

1 驻马店市农村供水现状

驻马店市位于河南省中部,地处淮河上游的丘陵平原地区,东西横跨淮河、长江两大流域。2013年全市人口887万人,是河南省重要的人口大市、农业大市和发展潜力巨大的新兴工业城市。具有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双重气候特征,是典型的大陆性季风型半湿润气候,阳光充足,雨量充沛,四季分明,温和湿润。近年来,驻马店市把解决农村用水安全问题作为工作重点之一,推行农村水利市场化运营,取得了一定成效。截至2012年底,已基本解决了所辖九县三区农村群众的用水问题,尤其是解决了山区缺水村群众的饮水难问题。但2014年汛期以来,由于高温、少雨、干旱天气持续发展等原因,河南遭遇了63年来最严重的“夏旱”,多地供水告急[1]。据驻马店市水利局8月8日统计,全市受旱面积达19.33万hm2,其中重旱面积5.07万hm2,20万人和44 700头大牲畜存在因旱临时性饮水困难。驻马店市西部的重旱区――驿城区的沙河店镇、遂平县的文城乡、西平县的出山镇等乡镇秋收无望,基本绝收;部分村庄甚至滴水难寻,对当地村民的生产生活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用水难问题严重制约了农村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也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瓶颈问题。总之,在遭遇突发性缺水事件时,驻马店市现有的农村供水工程尚无法完全保障农村用水安全。

2 供水工程发展对策

驻马店市农村供水工程有单村工程和联村工程2种模式。单村工程较多,规模较大的联村工程较少。因此,应建设适度规模的联村集中标准化供水工程,并进行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经营和专业化管理,确保供水质量。

2.1 深入调查,科学规划

2.1.1 调查需水。为了保障驻马店市190余个乡镇农村居民的生产生活用水安全,首先需要进行需水情况调查,为全面细致地了解具体情况,应保证细致、深入、分类清晰,针对调查中发现的用水困难及水质不达标乡镇如实登记在册。

2.1.2 调查水源。水源是保证供水工程建设的关键因素。之前兴建的部分农村供水工程,由于受人为活动等因素的影响,水源供水出现问题从而导致工程作废。因此,新建供水工程应在总结之前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结合现阶段实际情况,综合考察工程地基本情况后,再开始工程的兴建,具体应考虑的问题有以下几方面:一是水量问题。水源的水量供应是否充足是保证农用水安全供应的前提。二是水质问题。水源水质的感官性状、微生物指标、毒理学指标和放射性指标、有害化学物质、耗氧量等质量指标均应符合标准。三是防护问题。应确保水源水质可以通过有效手段得到保护。四是技术经济问题。应考虑基本建设投资费用较小的方案。由于需要完善水质监测体系,应在大规模供水站的基础上,同时设立分区域监测点,并加强对各监测点的水质检验和监测。

2.1.3 制定规划。供水工程制定规划应以优质水源为依托,全方位合理布局,根据乡镇水利现状,发展集中供水工程。为避免重复建设,应加强新建工程与原有工程的衔接,在原有工程的基础上不断扩大工程覆盖面。供水工程建设事关农村群众的切身利益,规划制定过程中应充分听取群众意见,根据当地农村经济发展与农民生活水平,制定当地农民群众承受范围内的合理规划。另外,供水工程规划制定要切合实际,因地制宜,科学合理地利用全市的水资源,尤其是162座水库、42条较大流域河流,要考虑使其在工程运行中充分发挥作用。对于深层地下水源,一定要做到采补平衡,确保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严格防治点、面源污染,加强水源地保护,逐步实现污水深度处理和再生利用。为此,供水工程规划制定应遵循以下原则:合理规划工程造价和制水成本,提高工程施工管理水平;保证水质、水量、方便程度和供水保证率;通过统筹规划预估工程运行年限,保证工程使用可持续[2]。因此,供水工程规划制定应在全面综合考虑群众意见的前提下,由具备相应资质的设计单位进行规划设计,并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划定水源地保护区和供水工程管理范围,制定保护办法[3]。

2.2 拓宽渠道,筹措资金

工程资金充足是保证水利工程顺利建设的前提。驻马店市用于水利工程建设的资金尚不充足,为保证供水工程的实施质量,应多方面筹措资金,为工程施工提供资金保障。一是增加财政资金投入。水利、财政等政府职能部门应努力争取国家对于地方水利工程的资金支持,地方财政部门也应根据当地水利工程施工需求增加对水利事业的资金倾斜,最大限度地降低人民群众的资金负担。二是加强市场化融资。放宽农村供水市场准入条件,降低水利工程相关税收标准,吸引各类社会资金投入农村供水事业,缓解农村水利工程资金压力。三是扩大农民筹资筹劳。根据受益负担政策,鼓励受益群众投资投劳建设供水工程。并根据农民参与建设情况实行股份制,统一进行利润分配。但农民群众筹资筹劳仅限于基层工程部分,禁止上调或转移。四是发展社会力量。扩大对水利工程建设重要性的广泛宣传,集中各类社会力量,全民参与,共建水利工程。

2.3 严格把关,确保质量

2.3.1 审查立项。每项工程开工前都要对工程建设及建后运行会涉及到的细节、环节进行科学论证,严格把关。尤其要加强水源科学性、合理性与稳定性论证,保证有水量充足,水质达标[4]。水质是否合格应由权威检测机构进行实地取样检测,并出具相关水质监测结果文件,水质不达标的水源地禁止开工,以保证水利工程的实效性和可持续性。同时,水利工程施工监管方面应加强工程质量审批,加强对水源、水质、技术方案、工程资金、管理方案等的审查,确认达标后方可开工。

2.3.2 建设管理。各有关部门和单位应严把关各道建设关口,确保供水工程质量。施工队伍方面,实行项目法人责任制,由项目法人对工程建设质量负总责。规模大的单项工程(如投资额度在50万元以上的工程),必须按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进行招投标,选择施工经验丰富、施工资质较高的队伍进行施工;规模小的单项工程(如投资额度在50万元以下的工程),可以由项目法人选择有一定施工经验的队伍进行施工。材料设备方面,工程建设所需的主要材料设备应在水利与财政部门的共同监督下集中采购,避免采用 “三无”产品或不符合工程要求的材料设备进行施工。质量监督方面,实行工程监理制,进行全程质量控制。制定严格的施工计划和质量控制方案,明确施工责任人,实行工程质量终身责任制。建立工程建设与管理监督举报制度,接受政府、群众、新闻媒体和社会各界的监督。工程验收方面,在水利工程全部完工后,应组织进行工程验收,通过逐级验收合格的工程方可投入运行。

2.3.3 运行管理。加强供水工程运行管理,认真总结供水工程运行管理方面的经验教训,积极探索新的供水工程管理机制[5]。明确工程所有权,搞活经营管理权,强化政府监督权,促进农村供水工程以水养水、良性发展,保证工程效用的可持续性,保障广大农民群众长期受益。一是运行模式方面。应合理引入市场机制,推行运行机制改革,建立以水养水的新机制,使工程运营良性发展。可组建供水公司进行工程运营管理,也可实行水利工程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通过承包、租赁等形式选定相应管理机构实行管理[6]。积极探索有利于水利工程良性发展的多种运行模式。二是水费征管方面。水费收入是保障工程运行的资金基础。应在各部门和群众的共同参与下,建立统一水价、统一抄表、统一核算及水量公开、水价公开、水费公开的“三统一,三公开”水费征收制度。确定合理水价,并根据供水成本与市场供需情况进行调整,既保障工程资金的有效供应,又防止水费征收给农民群众带来过大的经济压力。严格水费征收和使用管理,明确水费开支和审批权限,保证资金安全和专款专用。三是维护机制方面。为确保工程长期运行,必须建立完善的维护机制。应根据规程操作进行水源保护、工程设备和管网养护管理,定期与经常性养护相结合,防止工作失职。设立工程维修专项基金,合理管理各项资金支出;落实管网维修管护,联网供水的输水枢纽和骨干管网由供水站或供水公司负责维护,入村部分由受益村负责维护。四是应急机制方面。建全供水安全保障应急机制,提高应对各种突发性事件的能力。对有威胁水源的工厂企业进行风险评估分析,制定应急预案,实施风险设计,完善应急设施。同时,建全供水全过程网络监测系统,进行水源水质动态监测,为水源地保护管理提供实时信息。五是监督机制。建立健全公众监督机制,拓宽群众监督渠道。设立供水安全信息公开制度,使公众能够及时了解当地用水安全状况,充分调动广大民众监督的积极性。对不利于安全供水造成的人身财产损失,追究相关人员的法律责任[7-8]。

3 结语

近年来,河南省驻马店市多措并举,大力兴建水利工程,实现了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在解决农村人畜饮水、工农业生(下转第207页)

(上接第203页)

产用水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2014年汛期以来,持续高温干旱,河南遭遇了63年来最严重的“夏旱”,多地供水告急;驻马店市多地出现人畜饮水困难、农田无水灌溉、旱灾逐渐加剧、粮食绝收的情形,对农村供水工程带来了严峻挑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发展农村集中供水工程,保障农村用水安全,是一项重大的民生工程,任重道远,需要进一步加大长期投入。

4 参考文献

[1] 刘梅,程伍群,白永兵,等.新农村建设与水利发展关系探讨[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08(7):49-51,55.

[2] 张颖红,孙立宏.昌黎县农村饮水现状及发展对策[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29):322-322.

[3] 郑国锋,柴茂林.阜新市农村饮水安全问题现状与对策[J].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2006,5(1):51-53.

[4] 张霍德.总结经验 强化管理 推进农村供水事业健康发展[J].中国水利水电,2003(12):8-10.

[5] 赵乐诗.搞好农村饮水解困工作要注意的几个问题[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09(9):68-70.

[6] 王茜,王晓燕.中国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分析与对策研究[J].环境保护,2009(8):96-98.

篇9

[关键词]水生态文明;存在问题;建设对策

1概况

铁岭市位于辽宁省北部,辽河平原中段,且辽河铁岭段河长占辽河干流的1/3,全市总人口达301.9万人,面积1.3万km2,境内湿地面积283km2。市内河流众多、水系发达,对整个辽河的水质和水量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铁岭市多年平均水资源量25.59亿m3,人均水资源量847m3,2013年铁岭市水资源开发利用率39.7%,部分河流水质较差,如招苏台河仍为劣Ⅴ类,面临的水资源、水环境约束仍然十分突出。将水生态文明建设融入到铁岭市建设发展中,遵循人水和谐理念,是保障区域经济、水资源及水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2水生态文明建设现状

2.1水网建设成效显著

铁岭新老城区西部为辽河,北部为柴河,南部为凡河,东部为山区。柴河河道紧邻老城区北穿城而过汇入辽河,上游有大型水库—柴河水库。凡河河道由新城区南穿城而过汇入辽河,上游有大型水库—榛子岭水库。新区建设时引凡河水入如意湖,如意湖经人工河道天水河和莲花湖相连接,莲花湖水下泄至凡河最终汇入辽河形成完善的新区水系。新、老城区间水系通过柴河灌区灌溉干渠相连,实现了辽河、柴河和凡河之间连通的格局,水网建设成效十分显著。

2.2防洪抗旱供水体系初步构建

经过多年的水利建设,铁岭市以水利工程体系、防汛抗旱组织体系、管理制度体系、灾害防御保障体系四项体系为基础,形成了较为完善的防洪排涝抗旱体系和稳定安全的供水格局。防洪抗旱工程体系日渐完善,应急管理体系初步建立,50余条河流建有防洪工程,现有堤防总长度747.0km。供水格局稳定安全,截止2013年底,全市共有农村饮水安全工程1563处,解决了130.4万人饮水不安全问题。

2.3水环境质量改善明显

近年来铁岭市政府围绕辽河污染治理,积极开展对违法排污企业清理整顿行动,关停了污染严重的稻草制浆造纸工段,7家糠醛生产企业工艺废水实现减排,取缔、淘汰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高能耗、重污染、生产工艺设备落后的6家企业。2013年底,铁岭市COD、氨氮等主要污染物排放均有明显下降,其中,COD排放总量为13.04万t,比2010年削减4.6%;氨氮排放总量为0.7万t,比2010年削减5.4%。

2.4严格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水资源管理工作,严格执行《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实施意见》,积极推动“三条红线”指标分解工作。严格执行地下水开采总量控制计划,加强地下水资源管理,全力封闭自备井,确保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根据《辽宁省水利厅关于下达2013年度全省压采地下水计划的通知》,2013年全市总压采水量指标为2123万m3。

3水生态文明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3.1水功能区达标率偏低

根据辽宁省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监测数据,2013年铁岭市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为82.9%,与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达到92.3%的目标尚有一定差距。首先,外源污染威胁大。全市大、中河流的上游来水大多是域外来水,外源污染严重。其次内源压力不断增加。废污水总排放量由2008年的7500万t增加至2013年的8600万t。第三,面源污染问题日益突出。根据2013年《铁岭市环境状况公报》,铁岭市COD总排放量13万t,其中来源于农业的排放量占到了总排放量的86%,氨氮总排放量0.7万t,其中来源于农业的排放量占到了总排放量的56%。

3.2水生态系统出现退化迹象

铁岭市水生态本底条件优越,水环境基础较好,但近年来随着人口增加和污染加剧,铁岭境内部分流域水生态系统总体生态质量出现退化迹象。凡河流域物种减少,生物多样性降低,涵养水源功能削弱,影响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和生态效能的发挥。此外,对铁岭主要河流的纵向连通性进行初步评价结果显示,除辽河干外,铁岭市主要河流的流纵向连通性较低。

3.3水资源管控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城市防洪排涝设施不完善,饮水安全仍需加速推进。目前铁岭市区通过防洪工程改造,已将大部分河段防洪标准提升至50~100年一遇,但辽河干流、柴河、凡河河段仍有一部分未进行改造,铁岭市新、老城区段没有形成封闭、完整的防洪体系,一旦发生较大洪水,将直接威胁市区安全。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仍需进一步落实。近年来在规范化水资源管理体系建设取得一系列成绩,但面向以“最严格”为主题的新时期水资源管理需求,如何尽快建立起相应的严格管理与支撑保障体系是未来一段时间水管理领域的首要任务。市域水资源管理职能部门条块分割现象严重,多部门协调配合的联动机制尚未形成。

4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主要对策

4.1以截污控源节水减排为手段的水环境保护体系建设

(1)加强跨境断面水质监测,缓解外源污染加强跨境断面水质监测,加大与上游区域在水污染保护方面的合作与协调,降低铁岭入境水环境压力,从而保证辽河干流及主要支流各水期水质达到水功能区划要求。(2)推行清洁生产节水减排,降低污染源强度加大节水力度,积极研究和推广节水技术措施,确保农业节水取得成效;加强对耗水量较大的火电、造纸、矿坑排水等行业管理,鼓励企业开展废水循环利用,大力推行中水回用;推进城市节水,加强节水宣传,全面推广节水器具;按区域水资源特点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布局,逐步形成以水生态容量和水资源总量确定经济结构和发展规模的产业结构优化模式,压缩耗水量大、用水效率低、水污染严重的企业。(3)加强废污水收集和处理,减少入河污染负荷加强工业企业污水治理,提高工业污水治理效率和效果;制定并实施农村环境整治规划,积极推动面源污染防治;推进辽河及其重要支流清河、柴河、凡河等河道的综合治理;建立地下水功能区管理制度,健全河湖管理制度,实行入河排污总量控制,严格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

4.2以山-河-湖为纽带的水生态修复体系建设

严守辽河干流Ⅳ类水质红线,建设辽河生态文明示范区生态带。以辽河干流河道生态工程建设为重点,同时加强对凡河、柴河、清河等其他重点支流生态建设,加快恢复改善河道生态环境。推进辽河生态绿化工程,加快凡河省级自然保护区和莲花湖湿地公园建设。结合辽河流域水生态功能区水环境管理体系建设与政策保障,选择典型水生态功能区-凡河和清河,进行生态保育、生态治理与生态景观建设等综合示范,提高河流生态连通性,恢复辽河流域水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以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监督、监测为重点,逐步完善有效的水土流失综合防治体系,生态脆弱区、敏感区和生态环境严重破坏区域的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得到有效遏制。

4.3以防洪除涝城乡供水为主体的水安全保障体系建设

(1)提高城市防洪排涝能力,确保防洪安全全面提高铁岭市防洪排涝能力,按照现有河流的防洪标准,城市段河道至少达到20年一遇,农村段均达到10年一遇。加固辽河干流、柴河、凡河防洪堤防,使银州区、凡河新城等重点区达到50~100年一遇,形成完整、封闭的新老城区防洪体系。(2)加强水源地保护与建设,切实保障饮水安全建立水源地分级管理制度,以柴河水库、清河水库、南城子水库、诚信水库为重点,实施集中式饮用水源地达标建设,保证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达到国家地面水环境II类标准,二级保护区达到III类水质标准。保护饮用水源地地表和地下水安全,保证地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大于90%,地下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大于95%,集中式供水饮用水水质达标率达到100%。(3)进一步推进农村饮水安全按照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总体规划,采用集中供水方式,以新打井、新建井房、安装配套设备及铺设供水管网为主,进一步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在此基础上,解决部分学校的饮水安全问题。深入开展集中式饮水源地达标建设,对农村取水、治水、供水水质实施全过程监管,扩大城乡统筹区域供水范围。

4.4以最严格水资源管理为核心的规范化水管理体系建设

(1)建立水资源管理责任和考核制度,加强部门间的协调配合依据水利部等十部门联合印发的《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工作实施方案》及辽宁省的有关规定,制订铁岭市各级政府的水资源管理责任和考核制度,确保实施方案提出的目标、制度、措施落到实处。同时,进一步理顺铁岭市水资源管理体制,整合各项涉水职能,加强部门间协调配合。(2)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健全完善水资源规划体系,优化水资源配置,完善水资源配置格局;深入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进一步加强农业节水、工业节水和节水载体建设,积极开展城市生活和服务业节水;强化区域取用水总量控制,严格执行取水许可制度,加强取水许可监督管理;从严核定水域纳污容量,严格控制入河湖排污总量,确定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加强非传统水源利用,实行水资源统一调度,全面提高水资源保障能力;加快水利管理信息化建设,提高水资源管理水平。

4.5以提升人居环境和培育水生态文明意识为重点的水文化体系建设

篇10

关键词:农村饮水;安全问题;解决方法

安全可靠的饮用水直接关系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关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实现。据国家发改委和水利部、卫生部今年组织全国农村饮水安全现状调查评估结果,全国农村饮水不安全人口有3.2亿人,占农村人口的34%,饮用水不安全,给农村居民的身体健康和生产、生活带来许多困难。

一、我国农村饮用水存在的问题

获得安全的饮用水是人类最基本的生存需求之一,事关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建设新农村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的实现。目前,全世界都在关心饮水的安全问题。跟据联合国卫生组织的调查表明,人类的疾病80%是引用不安全的水和周围恶劣的卫生环境造成。维护生命健康,最直接有效的措施就是使所有人能够得到安全的饮用水和合格的卫生环境。

我国全国农村饮用水安全现状调查的结果表明,农村饮水中不安全人口约为3.2亿人,占我国农村人口的34%。而其中,饮水水质不达标的人口为2.26亿人,占饮水不安全人口的70%;水量低、保证率低以及取水不便的人口为9558万人,占饮水不安全人口的30%。本次调查的范围包括2674个县,3.8万个乡镇,65万个行政村。调查人员总数20多万人,调查完成了《县级农村饮水现状调查报告》和31个省(区、市)的《农村饮水现状调查评估报告》。

农村饮水工程的设施现状为:全国农村人口中的分散式供水人口为58106万人,是农村人口的62%;集中式供水人口36243万人,占农村人口的38%。农村的分散式供水多为户建户用,其中浅井供水占67%,直接取用河水、坑堵水占21%,引泉占9%,集雨工程占3%。农村的集中式供水多数为单村集中式供水,占总工程数的91%,这类供水工程只有水源和管网,没有水处理过程和水质检测设施;配备有水处理设施的联村集中式供水工程仅占8%左右。

二、影响农村饮水安全的主要原因

(1)水源污染情况严重,饮用水被污染的人口约为84万人。

《环境公报》表明,我国年废水的排放量为670多亿,在七大水系的407个监测断面中,只有38.1%的水源满足饮用水的要求。而28个重点湖库,只有7个符合饮水要求,比例为25%。跟据对我国44个城市的地下水调查表明,其中42个被污染,并检查出数百种有毒的有机物。以往水质超标大多表现为物理和细菌指标方面,而现在是化学和毒理学指标不合格。我国农业生产的化肥用量超过3,600万吨,而农药的用量超过100万吨,畜禽养殖业的粪便及废水的排放显著增多,对湖泊、河道和地下水造成氨氮污染和磷污染。

(2)部分地区的农民饮用水水质高氟、高砷、苦咸。高氟水、高砷水、苦咸水可以导致骨骼变形甚至瘫痪,还可导致皮肤病、癌症、智力低下等地方性水质疾病问题。调查表明,饮用高氟水的人口为5,085万,饮用高砷水的人口为289万,饮用苦咸水的人口为3,855万。而主要分布区域为东北地区、华北地区、西北地区以及黄淮海地区。

(3)饮用水中的病原菌和有害微生物超标的问题,如曾经的血吸虫病区。

(4)饮用水中铁锰等其他元素超标的为4,410万人,在东北地区、湖南省、湖北省等地由于水文地质的原因,地下水的水质物理性状较差(发红或黄色)。

(5)我国局部地区还存在季节性的缺水和水源保证率低等各种问题为9558万人。

三、农村供水工程存在的主要问题

饮水工程的建设和供水量的标准较低,目前的工程建设标准已经不能满足当前新农村的发展要求,而水质不达标准的恶劣情况却十分普遍。1991年我国制定的农村《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中,饮用水指标从35项减少为20项,而指标值却放宽为三级。其中,一级饮用水指标值与国际标准一致,而二、三级指标值中除毒理学指标,其他各项指标都存在放宽现象。

农村饮水的处理设施大多比较简陋。农村水源中的深井水和泉水通常都很少经过处理,几乎都是直接供水到户。地表水源有些会在水源点投放药物消毒等,做简易处理。我国农村饮水工程具有工程规模较小、数量多、分布范围广的特点,导致维护、管理和经营的难度较大。

四、我国农村饮用水问题的解决办法

1.加强领导和责任分工各级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加强控制,首先将这项工作纳入重要工作的议事日程,将任务层层分解,完善领导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度,落实好各项任务。监督有关部门职能管理,在密切配合的同时,加大力度,共同努力做好农村饮用水安全保障工作。协调各级发改部门和工商部门,落实规划的编写、报批、项目审核、计划执行以及建设和管理的监督管理工作。水利、工商、卫生多部门负责编写工程的可行性分析报告和初步设计计划,组织并指导项目的具体实施及实际管理。卫生部门应负责急需解决的地区氟病、砷病、血吸虫病的病区范围和饮用水项目建成后的水质监检工作。环保部门要加强对农村饮用水源的环境监督。

2.组织好可行性分析报告和具体实施方案的编写工作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具有量大面广的特点,要把工作抓好、做实的难度很大,在中央宏观规划的指导原则下,充分发挥地方政府的能动性,由地方各级政府在确定的任务目标、建设的规模与标准等规范下,编写细化辖区内的可行性分析报告,提出分步的实施计划,制定出管理办法,培训技术管理人才,组织好设计力量,培养典型和示范,用点带面,逐步推广,加强监检力度,严格把好质量关。实施方案要尽量选择水质良好、净化难度较低、方便卫生防护的水源,采用适当的处理措施。在工程的选型上,要根据水源地、需求、地形地貌、居民分布等条件,通过技术和经济比较,因地制宜地合理确定方案;建设集中式的供水工程,建好管网延伸和水厂等;当条件不具备,可使用分散式供水。如制水成本过高,可采取分质供水,首先保证饮水和做饭的生活需要。

3.加强水资源保护和水污染防治工作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持续较快发展的机遇期,虽在大力倡导水污染的防治,但实际的污染负荷要降低很难。我国农村3亿多的饮水不安全人口中,饮用水源地被严重污染的人口约为1亿,因此要搞好农村饮用水的安全工程建设,要高度重视饮用水污染防治问题,贯彻在工程实施过程的规划、选址和建设,涵盖运行管理的全部过程,务必保证饮用水的水质安全,保证工程能够发挥长远效益。应依法严格实施农村饮用水的水源保护制度,合理地确定保护区,并严格禁止涵养林和保护设施的破坏行为,因地制宜地开展水源的安全防护、生态保养和水源地涵养等重要工程建设。应加大治理污染力度,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严厉打击非法排污,积极推动循环经济,加速清洁生产。定期检查集中供水的水源保护区,要对查出的问题大力整治并挂牌督办。对于项目的违法、违规建设,应责令其停建并限期治理、整顿或拆除;对于排污超标的单位,应责令其限期做到达标排放或搬迁。应积极开展农业水源的污染防治工作,指导农户合理的施用化肥和农药,严禁施用高毒或高残留农药,同时推广水产的生态养殖,并推进畜禽类粪便和秸秆的资源化有效利用。

4.加大农村饮用水工程的建设和管理力度采用集中、分质、分散的供水方式以及农村环境卫生整治等措施,要重点解决较严重的饮用水安全问题,强化农村饮用水工程的项目管理工作。在切实做好前期准备的同时,严格按照规定的要求和建设的程序实施工程。应建立良性循环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确保工程长期发挥效益。

5.建立完善的监督和评估制度

应建立针对项目建设期的监督制度和运行期的评估制度。建设期中,有关部门要对工程建设的具体情况巡回监督,并重点检查各项规章制度的执行情况、工程是否达到要求、工程的质量和资金的使用情况。运行期中,主要评估工程的管理情况和实际用户的满意程度。农村饮水安全的项目必须实行中期的管估和后期的评估制度。

6.应加强饮用水的安全监督管理应加强对饮用水的水源、水厂以及用水点的监测工作,对取、制、供实行全过程的管理,及时掌控饮用水的水源环境、供水水质等状况,做好定期检查。供水单位则应建立起以水质为核心的质量监督管理体系,建立好取样、检测以及化验制度。水厂应采取必须的消毒和净化,以保证水质达标。

以较大规模的供水站为基础,在各区域设立好监测点,为小型供水站提供全面的水质检测服务。强化水质检验和监测工作,并完善农村饮水的安全监督体系以及卫生宣传教育。

7.做好典型示范建设

结合新农村的建设规划,各级政府要建设二到五个类型不同的农村饮水安全典型示范地区,加强示范地区的指导。

示范地区应将农村饮水的安全建设与新农村的建设有机结合,在饮用水安全的发展方法、技术线路、管理和运行机制等多方面创造有效经验,树立标杆和样板,以辐射的方式带动类似地区的农村饮水安全的工程建设和管理。

五、结语

获得安全饮用水是人类的基本需求,事关群众的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实现。目前,全世界都在关心饮水安全问题。

研究表明:人体的59%~66%是由水组成的,维持人的生存基本需求,每天必须得到最低数量安全饮用水为3~5l。洗菜、做饭、刷牙、洗脸、洗手等需要20l每天,加上卫生和洗浴等生活基本需求用水,大约每人每天需50l。据联合国卫生组织调查,人类80%的疾病由不安全的水和恶劣的卫生条件造成。维护人的生命健康,最行之有效的措施就是使所有人得到安全的饮用水和合格的卫生条件。

参考文献

[1]丁倩.农村饮水卫生[M].贵州科技出版社,2007.

[2]曹升乐.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与管理[M].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7.

[3]吴晓萍.农村饮水安全分析[J].内蒙古水利,20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