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学基础知识笔记范文

时间:2023-12-01 17:43:2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艺术学基础知识笔记,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艺术学基础知识笔记

篇1

从地方性知识的形成与构建方式的角度去创作民间美术,实现民间美术理论讲述方式的转变,激发学生的创作思路,因为绝大多数的民间美术均有一个美丽动人的神话故事,讲述民间美术与民间群体之间的种种情感,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增添课堂的易懂性。

二、对美术教材的基本基础知识细致梳理

1.教师课前准备。教师应在课前树立让美术课堂中渗透进民间艺术的技巧和艺术理念。让学生对民间艺术作品产生一定的兴趣。所以,在美术课堂中需要美术教师通过报刊、网络、文献等方式搜集相关民间艺术资料,编辑专门的民间艺术介绍给学生。从而激发学生艺术的创新性和实际动手能力,通过创新体验增加对民间艺术的了解。2.遵循《美术大纲》要求和命题“源于课本而又高于课本”的原则。首先,我们应清楚民间艺术资源是学生继承传统文化的重要源泉,此外,学生也要自己学会对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要把每一阶段复习的重要知识点写到笔记上。其次是提高悟性。美术基础知识记扎实之后,再结合学习加深对美术知识的运用和理解。教师在处理教材时,要多举一些与生活联系密切的例子,既渗透了民间艺术知识,又加深了艺术资源的理解,又增强了课堂的趣味性。

三、构建开放、综合的新型美术学科体系

我国目前在美术学科上对于民间美术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应用研究还没有形成系统性。过去区域性的特定环境缺乏深度挖掘。为此,依托本土民间艺术资源有助于为民间艺术素材在大学生艺术教育中的教学实践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同时培养大学生对美的欣赏和判断能力。要充分运用各种资源真正建立起一个科学、完整并具有发展前景的民族民间美术教学体系。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美术学科教师要积极拓宽美术课程的内涵与外延,民间美术资源与其它学科的融会贯通,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而且还是对艺术教学的极好补充和完善。地方高校开展民间美术教学的主要途径应是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在实践中多方位、多角度地寻求有效的方法和途径控制作品的数量,提高对教材知识进行理解和消化。

四、教学内容的改革

一是增加一些民间美术背景、民间美术作品欣赏的内容,讲解、评价优秀的民间美术作品,为学生提供校外民间美术实习基地,请民间工艺师跟学生进行零距离的谈话和交流,通过交流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采取这些方法对民家艺术作品进行临摹、绘制,从而不断拓展实践技法表现;二是拓宽教材编写途径,借鉴民间美术的表现形式,将民间美术家丰富的实践经验融入到教学之中。教材成了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与精神的重要载体,民间美术正是使这种文化与精神得以实现的载体。五、构建评估体系教学评价是对民间美术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必须要有一个与之相应的评价体系。在评价内容上,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和求新创意思维的发展。

总之,高等学校是培养高层次人才的摇篮,高层次的人才素质要不断探索着民族化的现代艺术教学模式,增加了学生们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美术教育的教育教学内容要凸显本土化和民族性,用自己的方式使我们的美术事业屹立于世界艺术之林并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张仃.民间美术资源与民族绘画携起手来[M].河北教育出版社,2011(10):123-124.

篇2

从艺术表现手段上完全可以更加宽阔,不再只停留在传统的工具,现代化的工具,如电脑、打印机、相机等可以成为创造的工具。这一课题要求学生在大自然中、生活中寻找点、线、面的元素构成,运用不同的工具去表达,比如说取一节树枝将其折断,用它沾着墨汁作图,所得到的效果可能与任何工具都不一样。这过程强调完成课题应注重表现手段或表达媒介的多样化,避免固定的视觉表达,如文字、速写、电脑、数码摄影与视觉日志、静态与动态表现等。一方面可以让学生用不同的工具(如利用数码相机、复印机、扫描仪等)和创作手法(拼贴、剪切、手撕、水渍、火烧、肌理等),寻求多种视觉传达的可能性,从而将多媒体、综合材料等技术引入作业训练中,不再局限于传统技术的训练。另一方面,拓展手绘作业范围,可以先让学生在计算机上设计好图案或形象,再用各种特殊的材料或媒介表现出来,这样比普通的纸上作业更能激发学生们的创作欲望。比如,让学生在笔记本封面、瓷盘或T恤上做手绘作业。图1为学生运用一些自己创造的“工具”蘸着墨汁绘制的轨迹,他们往往能制造出意想不到的效果。图2为学生对生活中场景的观察,从不同的视角,用摄影的方式敏锐地捕捉到各种线构成形式,寻找线的变化规律,创造出富有节奏的线条组合。一些原本不属于工具,但是可以被我们利用的“工具”往往能制造出一些常规工具所无法达到的效果。在完成课题的过程中,整个视觉感受、体验、分析比结果更重要,培养学生的观察与创新能力。

从具象到抽象

形态可以分为具象的形态和抽象的形态。具象形态是客观存在,没有经过任何的加工,具象形态包罗万象,如动物、植物、人物、风景、建筑、生活用品等,具有自然性、直观性、识别性。抽象与具象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具象形态可以通过夸张、变形、简化、提炼的方式转化为抽象形态,当然这种简化、提炼是在抓住事物形态的本质特征基础之上简化与提炼,而不是一味简单地简化或随便提取一些元素。具象到抽象的演变,不单是指形的演变,还包括形、色、质等多方面的过程。设计师经过对自然形态的选取、构图、色调以及归纳,或赋予新的含义等,这种经过设计师有意识、有目的创造与联想就是一个抽象的过程。这一课题要求在自然中、生活物体中寻找元素,训练从具象形态到抽象形态元素的提炼,并以提炼出的元素为主进行下一步的形态组合及形式构成的训练。如果说具象是再现一个世界,那么抽象是创造一个世界。在造型设计中,抽象形态的训练具有重要的作用,抽象形态是对具象形态的提炼和归纳,在提炼、归纳、总结的过程中,有利于我们进一步的认识和分析具象形态,提高对形态敏锐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从具象到抽象的过程,也是设计思维初步形成的重要过程。从具象形态到抽象形态的变形,是抓住具象形态的总体特征进行提炼、归纳、简洁化。具体变化方法即把具象形态的各部分几何化,几何化以后,虽然是几何形体,一定要抓住形态的主要动态规律,然后用更加简洁的几何形体对复杂的几何形进行归纳,然后用统一运动方向、富有变化的线形对单调的几何形进行提炼。[2]在色彩方面除了掌握基础的色彩理论知识外,还要对色彩的设计与运用有很好的把握。在我们的生活中会接触到众多的优秀艺术与艺术设计作品,大自然也为我们展示了绚丽缤纷的色彩,从生活中发现色彩的合理组合关系的能力是我们应该培养和具备的。色彩采集、重构形色是一种色彩的创造方法和过程。它有时需要从优秀作品、大自然丰富色彩源泉中汲取营养,有时会超越理性。采集、重构主要运用分解与组合的方法,将自然色彩和人为色彩经过分析、研究,运用归纳、衍生、简化、叠加、删除、比例变化等艺术手法来构成色彩意象。这课题的练习有助于学生提高对形态敏锐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培养学生对不同抽象元素进行组合与创造,力图使学生能够较好地认识创造图形的规律,进而研究赋予图形以生命与寓意的各种可能性。

从基础走向设计

在课程教学中设计课题3,要求在课题2的基础之上,即对抽象提炼的设计元素,展开形态与形态的组合、形与形的架构等训练,在此基础上将设计元素及形式向设计领域进行延伸和拓展运用,作为基础知识与设计领域链接的尝试,目的是让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设计元素的综合运用,建立“基础为设计服务”的意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点、线、面、色彩的简单应用可以日常生活中的产品为对象,将图形、色彩合理恰当地应用到具体的产品中去。这个练习更多是观念上的,是感受式的体验。图3、图4是学生利用电脑和手绘不同方式在具体产品上进行的图形与色彩的创造。二维到三维的转化如图5,首先对元素的抽象、提炼,再进行形与形的各种组合关系的设计及渐变、发射的构成形式的设计,将基本形把平面立体化,就可以得到相应的立体形态,并将元素形态的各种组合延伸到家具设计中,完成从二维平面到三维立体的思维转换以及基础知识与设计思维的链接。这种练习可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平面到立体的转化能力和概括造型的能力。

篇3

关键词: 花鸟画欣赏 题材寓意 构图艺术 笔墨情趣 含蓄意境

花鸟画随处可见,尽管如此,大多数人对着艺术家的作品往往是只能意会不可言传。齐白石是家喻户晓的中国画大师,其花鸟画雅俗共赏,深受人们喜爱。有的人看后说:这个好那个好,可好在哪里呢?这就是欣赏的问题了,大多数欣赏者是处在对画的第一印象即感性认识阶段,对作品很难深入地欣赏,达到理性的欣赏阶段,这正是欣赏的意义所在。

所谓欣赏,就是享受美好的事物,领略其中的趣味。“花鸟画是以动植物为主要描绘对象的中国画传统画科”。[1]欣赏花鸟画可以丰富知识、陶冶情操,提高艺术品味和审美能力,培养想象力和审美能力。因此,花鸟画欣赏是值得探讨的课题。

一、欣赏丰富多彩的题材寓意

花鸟画题材广泛,古往今来,画家们非常重视对大自然的花草树木、珍禽异兽深入观察和写生,表现这一题材已成传统并赋予不同题材以深刻寓意,充分运用题材的象征意义。“花鸟画的象征意义,就是指用画面题材的象征意义作为作品的主题”。[2]通过长期的花鸟画学习和教学,我发现画家对某类常见题材的表现有约定俗成的象征意义,大抵如:仙鹤象征长寿、纯洁;鸳鸯象征夫妻恩爱;赤练蛇象征祥瑞之物,古文献有“赤蛇嘉应”;牡丹象征富贵、昌盛;荷花象征纯洁、君子;松树,象征坚韧不拔的品质;梅兰竹菊象征君子美德。还有的题材具有谐音性,以画面中题材名称的谐音含义作为作品的主题。如“鱼”字的音与“余”字音相同,于是鱼的形象就具有“有余”的吉祥寓意。常见题材有:一只鹭鸟配上芙蓉,便成“一路富荣”;牡丹、猫和蝴蝶组成画面,便是“富贵耄耋”;鹌鹑、和枫叶组成画面,就是“安居乐业”。我们通过对画面题材的初步欣赏,就能体味作品的美好寓意,享受画面的乐趣。

二、欣赏灵活多变的构图艺术

构图又叫布置。顾凯之画论中的“置陈布势”与谢赫六法中的“经营位置”都特别强调,说明构图的重要性。“一幅画耐看,吸引观众的兴趣和爱好,从而赏析它的全部内涵,往往就是从构图特色、笔墨情意等方面来决定的”。[3]因此,好的花鸟画其构图必然能够突出主题,是画的仪表,是给人第一印象的必要形式,历代画家都有独到见解和自己的构图特色。好的花鸟画是将形式与情意有机统一,产生个性鲜明的构图形式,欣赏者能感到画外有画,无画处亦有画意,这样的构图才会有好境界。如“扬州八怪”力求破除陈规,开创新局面;潘天寿的奇险,画中造险与破险和谐统一。构图虽属形式问题,但是它总是与具体的形象、笔墨情意相联系、相结合的,有一定的规律可言,抽象地讲,如虚实、纵横、疏密等;具体地对看画讲,如宾主、开合、呼应等更有内容可谈。这些因素合理安排,画面构图自然有法可赏。

三、欣赏淋漓尽致的笔墨情趣

笔墨是表现中国画的灵魂,是艺术家的看家本领。古往今来,花鸟画大家人才辈出,他们都有风格各异的笔墨特色,令人叹为观止。如吴昌硕的金石味十足的笔墨风格,享誉海内外。还有黄宾虹先生对中国画的笔墨研究和运用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其“五笔七墨”之论颇具代表性,是集大成者。

所谓“五笔”,即“平、圆、留、重、变”。[4]平如锥画沙,圆如折钗股,留如屋漏痕,重能扛鼎又如高山坠石,变如一波三折。“七墨”“指浓墨法、淡墨法、破墨法、泼墨法、渍墨法、焦墨法、宿墨法”。浓墨、淡墨,根据墨色深浅而定;泼墨、焦墨,根据干湿程度来区分;破墨,则是浓墨与淡墨、泼墨与焦墨相结合而产生的;渍墨法与破墨法也不同,渍墨法为墨点在纸四周水渍自然化开而成,破墨法用笔将两种相对的墨色有意使之相互渗透、交融出来的效果;宿墨法是磨墨隔宿脱胶之墨。除此之外,色破墨、墨破色,色破水、水破色,墨破水、水破墨,泼水、水渍,辅水、凝水,水带墨等用水、用色之法,把笔法、墨法、色法、水法有机地统一在一幅画面中,产生千变万化的花鸟画笔墨情趣。中国画强调书画同源,其笔墨本身就具有独特的审美效果,悟得笔墨的精妙之处,领悟笔墨的艺术魅力,欣赏就更加深入。

四、欣赏感人肺腑的含蓄意境

花鸟画有情感寄托的功能,所谓“情感寄托”就是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这是花鸟画的主要创作方法。画家用作品传达着思想感情,所谓画是无声诗。通过画面向你默默地诉说,也许你会共鸣,或被打动,这种打动人的感情力量是艺术作品的感染力所至,产生这种力量的重要源泉就是艺术作品的意境。

“什么是艺术作品的意境呢?艺术家的思想感情和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有机结合,情景交融创造了艺术形象,形成了一种艺术境界,这种艺术境界就是艺术作品的意境”。[5]对于一幅画而言,欣赏者从画面可视的艺术形象中联想、想象,感受到某种意味、某种情调和某种境界,这就是作品的意境所在。优秀的花鸟画家都善于发现花鸟画的自然属性与人的生活遭遇思想情感的审美联系,并赋予自然抽象人格化的审美理想和意境。含蓄的意境,无论是诗歌、戏曲还是绘画,表现含蓄都是艺术追求,其最高境界就是由技法上升到意境,让欣赏者会意而入境。把题材、笔墨等因素有机结合必然形成美好的意境。齐白石为老舍作命题画“蛙声十里出山泉”,画面中仅以水墨点出少许小蝌蚪,勾出丝丝山泉水和写出矗立的墨石块,用笔用墨平淡中见功夫,笔墨的点、线、面构成一幅含蓄而优美的诗歌交响乐,让欣赏者不知不觉漫步于艺术的境界,表达意境可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不禁赞叹:齐白石真是造境大师啊。其实,艺术作品所描绘的对象相对有限,艺术家能含蓄地将无限寓于有限的画面之中,就能创造出“象外有象”的有意境的艺术作品。“从这个意义上讲,意境的最终构成是由创作和欣赏两个方面结合才得以实现的”。[6]能够欣赏画面的意境才是真正的高标准、融入作品境界的欣赏。

总之,我们欣赏一幅花鸟画,从题材内容到构图形式,从笔墨情趣到含蓄的意境,按由表及里的欣赏过程,更符合认识的规律。《文心雕龙》有云:“观千剑而后识器,操千曲而后晓声。”只要大家坚持多看多听多研究,就会提高欣赏兴趣和水平。如果能有一些花鸟画的创作实践,那么欣赏花鸟画就会如虎添翼。

参考文献:

[1]王次.艺术学基础知识[M].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6.

[2]崔建林.中国绘画艺术鉴赏[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07.

[3]朱颖人,何子堪.潘天寿吴之诸乐三课徒画稿笔记[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5.

[4]王小川.黄宾虹笔墨探微[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5.

篇4

关键词 非计算机专业 计算机基础课程 改革探索

1 从目前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现状看,计算机基础课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教育从无到有迅速发展起来,并由理工科开始逐渐扩展到各个学科、各个专业,教学内容也从最初的BASIC语言逐渐扩展丰富,发展到注重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计算机基础知识,掌握相关软硬件技术,利用计算机解决本专业领域中问题的能力,从而使学生具备一定的信息素养。进入21世纪,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教育既面临着严重的挑战,又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一方面,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各领域工作的发展愈来愈依赖于信息技术,要求大学生具有更丰富的信息技术知识和更强的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能够在以后的工作中将信息技术与本专业紧密结合,使信息技术更有效地为本专业服务。另一方面,国家关于在中小学进行信息技术教育的决定已经实施,教育部已经制定了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规划和教学大纲,使中小学的计算机教育步入了正轨。但由于地域及经济差异,城乡高中学生的计算机教学基础差距悬殊,加之计算机课程非高考科目。因此,有的学校对计算机教学流于形式,一带而过,有些学校则较简单的介绍了Windows、Office等应用软件,有的学校讲解了平面设计和动画制作等软件。此外高中阶段与大学阶段对计算机应用和理论结构体系要求也不相同。这样,高等院校非计算机专业原有的以普及与扫盲为宗旨的“零起点”的计算机基础课程已不再适应所有新生的要求。因此,如何上好高校新生的第一门计算机课程已经成为当今高校教学改革急需解决的问题。

2 从目前大学新生计算机水平调查情况看,程度不同,参差不齐,教学不能“一刀切”

为了更好的有针对性的开展计算机基础教育,作为地方的一所理工科大学,我们计算中心对部分非计算机、网络、软件专业的入学新生进行了一次网上问卷调查,借此分析掌握入学新生的计算机应用水平,以便更好的因材施教。部分问卷内容和统计结果如下。

1 在进大学前,你已基本掌握了哪些计算机应用技能和理论知识?(多选)

(1)文字录入(按标准指法输入英文、数字和符号,并能使用拼音、五笔或其他输入法输入汉字)。

(2)微机原理(微机的组装与简单硬件故障分析)。

(3)操作系统应用(Windows下管理文件和文件夹及设置控制面板)。

(4)办公文稿排版打印(Word文字、段落、页面格式、图片和表格)。

(5)电子表格(Excel表格编辑、公式计算、图表表示)。

(6)幻灯片制作(Powerpoint幻灯片演示文稿的编辑与放映)。

(7)网页制作(Frontpage或Dreamweaver制作带有文本、图片、表格、链接和表单的网页)。

(8)网络应用(浏览网页、聊天、收发电子邮件、使用搜索引擎等)。

(9)多媒体应用(Photoshop、Flash等多媒体处理软件中的某一种对图、声、动画或视频简单处理)。

(10)数据库应用(能使用Foxpro、Access等数据库管理软件中的某一种添加、修改、删除、查询数据)。

(11)程序设计(能使用QB、C、VB、VC、Java等程序设计语言中的某一种语言编写简单程序)。

统计结果如图1所示。

2 在进大学前,你通常在哪里使用计算机(每半个月)?(单选)

(1)没使用过(或不能每半个月使用一次计算机)。

(2)在就读的中学。

(3)在家里。

(4)在网吧。

(5)在其他地方(如亲属的单位等)。

(6)在任何地方(如有笔记本电脑或PDA等移动计算设备)。

统计结果如图2所示。

3 在进大学前,你主要通过哪些途径学习计算机知识?(单选)

(1)没有学习过。

(2)中学开设的课程或讲座。

(3)社会上的各类计算机培训班。

(4)家庭亲属或朋友的传授。

(5)自学。

(6)其他途径。

统计结果如图3所示。

分析表明,近几年来,全国中小学校开展的信息技术课程教育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效,高校新生中有一部分已经基本达到了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的要求,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已经掌握了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并可以使用计算机做一些文字处理工作和其他一些工作。但是同时也应该清楚认识到,目前由于计算机课没有被列为高考科目,几乎所有的学校都在高三学年停止了计算机课程的学习,加之原来学习过程中讲解不系统,学生实际操作少,计算机课经常被挤占,这就导致新生的计算机的总体水平还不高,并且水平参差不齐,学生上网聊天、玩游戏的多,用计算机解决简单问题的少。因此,从事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的老师要对入学新生的计算机水平有足够的认识,以便有针对性的组织教学。

3我校在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方面的具体做法

面对城乡高中学生的计算机教学差距悬殊、重点中学和一般中学的计算机教学差距及各省份对计算机的不同要求,导致入学新生的计算机水平能力参差不齐,针对新生的计算机水平差别很大,充分考虑到新生入学时对计算机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我们进行了如下几方面的尝试。

3.1 设立了免修制度,进行了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的免修考试

为了给掌握计算机程度高的学生更多的学习空间,我们对全校新生进行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的免修考试,考试合格的同学可以申请免修第一学期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入学新生对此表示出了强烈兴趣,2004级共有400多位新生报名参加了免修考试,共有17位同学通过考试,经过本人申请、教务处同意,批准8名同学第一学期计算机文化基础课免修,2005级共有609位新生报名参加了免修考试,有92位同学通过考试,经过本人申请、教务处同意,批准20名同学第一学期计算机文化基础课免修。这一举措为计算机基础好的新生节约了大量时间,同时也极大的鼓励了计算机基础相对薄弱的同学,利用业余时间加强对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学习,培养锻炼了其自学能力和动手能力,为以后进一步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我校的这一尝试极大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将来的多元化分层教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3.2 注重实践环节,调整计算机文化课的教学课时

针对计算机文化基础课注重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的特点以及现代计算机发展的特点,我校将计算机基础课的理论学时和实验学时调整到1∶1,与此同时随着计算机在各领域的日益渗透,地位日趋显著,我校还相应增加了部分课程的总学时,使学生有更多的学习理论和参加实践的时间,并有效的通过实践巩固了理论知识,极大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际动手能力。另外还增加了综合实验内容,促进了学生对知识的运用,提高了学生面对实际错综复杂问题的解决问题能力。在具体操作中,因两学期课程的不同、侧重点不同,为避免重复,我们对两学期的课程作出了如下调整:原本第一学期的总学时56学时减少到46学时,理论学时也由32学时减少到24学时,实验学时由24学时减到22学时,同时增加了第二学期的课时,总课时由36学时调整到62学时,理论课由原来的24学时增加到32学时,实验课由原来的12学时增加到30学时,课时的相应调整对计算机课程的学习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3.3 按目标培养,进行了“1+X+Y”教学模式尝试

我校为适应不同专业对计算机知识、能力的不同要求,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具有计算机意识、善于应用所学计算机知识解决本专业领域问题,培养复合型人才。我们根据本校不同专业的专业要求和不同专业将来计算机使用情况调整了授课内容,采用1+X+Y教学方案,开展了分类、分层次教学。第一学期根据我们对学生入学前计算机掌握情况的调查,统一开设计算机文化基础课,其教学内容不针对某一专业领域,而主要涉及计算机的基础性和使用性的概念、技术和应用、它旨在培养学生系统的计算机知识、能力、素质。第二学期根据不同专业的特点,开设不同的课程,如: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开设Visual Basic程序设计,自动化学院、机械动力工程学院、化工与环境工程学院、测控技术与通信工程学院、应用科学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开设C语言程序设计,经济管理学院开设VFP数据库,艺术学院开设多媒体应用技术,外国语学院、法学院开设网络应用基础课程(文科教材)。切实改变过去不管工科、文科、理科都开设一门课程的“一刀切”状态,使学生们能学有所得、学有所用。它把以计算机应用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与各专业应用领域紧密的结合起来,提高了学生利用所学的计算机知识和技术实现在本专业领域的应用和创新。另外,为了方便学生们学习新技术、新知识,开阔学生的视野,打破学科壁垒,同时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增加学生就业竞争力,我们在第六学期为学生们开设了“计算机网络”、“ASP动态网站程序教程”、“Flas制作”等多门选修课。

4 课程改革后考核方法的探索

针对计算机文化基础课注重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的特点,我们对考试方式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和改革,更加注重对学生的平时的动手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综合能力的考核。在学校领导和教务处考试中心的大力支持下,我们采用题库和考试系统进行期末考试,实行了计算机基础各门课程的全部上机考试,实现了教考分离,提高了教师的工作效率,杜绝了人为因素,实现了无纸化考试。同时实行了新的成绩综合评定方法,学生的最后期末成绩,第一学期计算机基础考核成绩由上机考试(60分)、实验成绩(30分)、平时成绩(10分)三部分组成。第二学期根据各专业不同课程的要求,考核成绩由上机考试(30分)、实验成绩(30分)、平时成绩(10分)、综合实验成绩(30分)四部分组成,其中实验成绩要由平时每一个实验成绩求和得出,平时成绩由平时课堂提问和平时作业情况评定,综合实验成绩是要考核学生对一学期所学知识的融会贯通能力和对本门课程的综合应用能力,使不同专业的学生通过一学期的学习能够运用所学到的知识来完成一个多媒体演示作品(艺术类学生)、用C语言或VB解决一个实际工程问题(工科学生)、设计出一个自己独特风格的网页(文科)、建立一个自己使用的小型数据库(管理类学生)。该考核方法注重考察学生平时对课程的掌握情况、综合处理能力和实际的动手、创新能力。新成绩考核办法更加科学合理,公平公正,促使学生逐步达到大学计算机方面所要求的标准。

篇5

关键词:艺术;教学秘书;职责;管理;素质

中图分类号:J03文献标识码:A

教学质量是高等学校的生命线。从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保证体系的角度来看,教学管理是高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秘书是在教学院长领导下,处在最基层的教学管理位置,是教务、教师、学生三者之间的纽带与桥梁,起着承上启下、组织协调的作用。因此教学秘书在教学管理中是不可缺少的角色,是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作为艺术学院的教学秘书,不仅应该懂教学,掌握教学的基本规律,还要了解艺术类专业教学的特点。

一、教学秘书的工作的重要性

教学秘书是高校教学管理基层的管理者和执行者,贯彻执行学院的教学指导思想,处理日常教学活动,是保证教学正常运行的基础,对维护高校教学秩序的建立与运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学秘书作为高校基层的教学工作管理者和组织者,始终处在教学管理工作的前沿, 参与教学管理,掌管教学事务,在学校与学院之间、学院与学院之间、教师之间、师生之间,起着沟通信息和改善关系的作用。因此重视教学秘书工作是高校加强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

二、艺术院校教学秘书工作的职责

(一)教学任务的落实

教学计划是每学期开课的依据,根据培养方案把学期教学计划录入教学管理系统,形成综合教学计划,并下发到各系及相关学院,按课群组教师的定位组织报课,帮助系主任协调各种关系,协调各专业公共课程的开课,落实教学任务,形成教学任务书,经由主管教学院长审批上报学校教务处。教学任务落实以后组织各系订出所有开出课程的教材,把教学计划、教材订单、教师领取教材清单上报学校教材科。

根据报课情况排出课程表,对于艺术类来说排课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要做到科学合理。在排课表时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第一,要考虑到艺术专业的特点和每个专业开出课程之间的街接关系。第二,要考虑到教室的占用,合理利用资源。如:多媒体教室、微机室、服装结构打版室、服装工艺室、工艺造型室、摄影室、舞蹈室、形体室、表演训练室等的合理使用。第三,要考虑合班课程的安排,给合班课程留出共用时间。第四,要合理安排学生教学周内每天的课时数。第五,要考虑任课教师担任多门课程的合理性,尽可能地方便任课教师授课。在排课时,专业主干课程尽可能排在上午,选修课排在下午,形体课、舞蹈课尽量不排在上午第一节。周三下午为学院或各系部开会时间,周三下午尽量不排课。

课程表确定以后,做好教师工作量的统计及课时费的发放工作,根据教学任务按照学校必修课、选修课、实践课工作量计算方法认真核算教师的工作量,发放到各系,由任课课教师本人核对签字,按照学院教师讲课费发放办法,做出教师学期讲课费,分期报学校财务处,打入教师工资。

(二)日常教学管理

协助教学院长做好教学秩序检查,高校教学要有一个良好的教学秩序,这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成立由教学院长领导下的教学秩序检查小组,定期检查教学秩序,包括教师是否有上课迟到、早退的现象,教师课堂的管理,教师私自串、代课现象等。并做好检查记录,作为教学质量评比的依据。

协助系主任做好教学文件的检查,组织协调系主任定期对学期授课计划和教案进行检查,按照教学大纲合理安排授课的进度。督促系主任做好学期的教研活动计划,并按期检查教研活动的开展情况,使教研活动真正起到作用。

艺术类课程大多是阶段性课程,阶段性结课的比较多,根据课表的结课时间,检查教师是否按时上报成绩,课程结束后结课材料(包括试卷、参考答案、评分标准、评分说明、试卷分析、课程总结、平时成绩及支撑材料)是否齐全,以备学校教务处检查。

(三)教学质量管理

做好课堂教学质量的评比工作,参与课堂教学质量的评比,做好学生对任课教师的测评统计工作,根据评课小组及教师的听课评分结果,做好数据统计,评出学年度课堂教学质量优秀教师。协助做好学校的教学检查工作,每学期学校教务处都要进行教学质量的检查,包括教案的规范、试卷评分的严密合理、毕业设计的过程及质量保障、教研活动等。那么在学校进行检查之前,首先对本学院进行自查,严格把关。

(四)考试及评卷

根据艺术类课程阶段性结课的特点,按照结课顺序安排好各科目的考试,统一印刷试卷,做好试卷的保密及分卷工作。根据各类课程的不同特点,安排好考试时间、地点、监考教师,考试后组织教师做好评卷工作,理论性课程按照学校规定采用流水评分的方式,绘画、设计类课程,由于没有标准答案,只能根据评分标准采取集体评分的方式,每门课程不少于三名教师参与评卷,评卷前封上学生姓名,把试卷编号,参与评卷教师按试卷编号打分,最后算出平均分,视为该试卷的最终得分。

(五)毕业设计

毕业设计是检验高校教学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组织协调各系制定各专业毕业设计工作流程,制定学院的毕业设计工作流程,做好学生选题汇总、指导教师汇总、指导教师职称结构比例的统计工作,及时把学生选题及指导教师分配录入到教学管理系统中,按照工作流程对毕业设计工作进行跟踪检查,包括选题审题表,任务书,开题报告,学生读书笔记,教师辅导记录,毕业设计作品,毕业论文等。组织安排毕业答辩工作,协调各系安排好时间、地点,督促各系做好答辩工作记录,写出毕业设计评语,评定出最终成绩,录入教学管理系统。

组织各系对学生毕业设计作品进行评定,各专业全体指导毕业设计的教师参与评分,评出等级,对于优秀作品在毕业生典礼上展出并颁发优秀毕业设计作品证书。

(六)学生方面的工作

组织安排学生的选课工作,及时下发通知,让学生掌握选课信息,顺利选课。做好学生评教工作,学期末组织学生对任课教师进行测评,对任课教师的授课情况做出综合评价,把学生的测评做好汇总,作为教师评优的依据。分专业定期召开学生座谈会,了解学生对教学的意见和建议,以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做好记录工作,并及时汇报主管教学院长,及时与各系主任沟通相关信息,做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并监督解决方案的落实。

三、教学秘书应具备的素质

教学秘书首先要树立崇高的政治思想觉悟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具备优良的品质和精干的业务能力。要时刻保持高度的责任心和事业心,树立服务领导、服务教师、服务学生的意识,做好领导的参谋和助手,作为教学管理的执行者,必须公正严明,无私奉献,全心全意为教学服务。

教学秘书要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特别是作为艺术院校的教学秘书,不但要熟知高等教育法规,掌握教学管理规律,还要了解艺术专业的特点,熟知各个专业的课程特点,了解各课程之间的衔接关系,科学合理地安排课程。

教学秘书应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教学秘书需上情下达,要准确无误地传递各种信息,协调各部门之间的关系,准确上报各类材料,因此要培养自己的沟通能力和文字整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