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自动化创业方向范文

时间:2023-12-01 17:43:2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电气自动化创业方向,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电气自动化创业方向

篇1

【关键词】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现状

控制系统对于电气自动化工程而言相当于阀门对水管,缺乏了阀门的水利系统会造成相当严重的资源浪费,直接通过企业成本增加而削减企业的经济效益。近年来,我国电气自动化行业的逐步兴起带动了大批量研究学者对于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的深入研究。

1 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现状概况

电气自动化技术在当前社会大踏步前行的时代背景下,其地位可以与互联网相媲美,其重要性及必要性由此不言而喻。面对日趋多元化的高强度应用需求,电气自动化技术在运行过程中如何避免问题的出现成为相关各方的关注重点。电气自动化工程可以依据工作内容的不同划分为几大主要阶段:产品周期性设计、安装与调试、维护与运行。而在上述三个主要环节中都离不开控制系统。随着技术革新的不断进步,现如今,控制系统已经以与电气自动化工程为统一整体的身份屹立于行业中。

控制系统的良好作用不仅可以帮助企业减少劳动成本及任务工作强度,更能提高工程检测的质量及精准性,以确保信息在工程传递过程中的有效性与及时性,令企业的工程生产活动得以有效进行。上述分析出于对企业经济利润及最终收益的考虑。此外,从安全角度来看,控制系统在电气自动化工程项目中也占据着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原因在于其可以明显减少电气自动化工程项目中的生产安全事故发生频率,其在保障工程所需设备的正常运行的同时,也保障了整个工程项目的安全运作。

为进一步增加客户对于产品使用时的方便程度、迎合随时代变化而越来越多元化的客户需求,研究者们将目光主要集中于控制系统在电气自动化工程中如何最大化发挥效用、保障系统运行的稳定性上。也就是说,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在今后一段时间内的发展方向为系统的通用化、网络化、完整化。所谓通用化,指的是系统运行与各类型不同客户需求的匹配度随技术手段的升级而逐步提高。而网络化是指在未来对于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的研发方向需要依托网络资源。对于完整化则可以理解为工程系统的多方面体系的配套建设也离不开控制系统的保障。

2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存在的问题

2.1 信息安全性有待加强

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所承接的主要内容为系统信息、数据的传输,而由于技术水平限制,目前,电器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的信息安全性存在不足,会发生信息、数据在传输过程中受损甚至丢失的情况。这对于整个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的稳定性而言是十分不利的。此外,在信息共享阶段,也会由于技术水平与要求差距较大而形成数据丢失。不难看出,信息、数据的安全性问题出现的原因绝大部分在于相关技术的水平已经不能很好的满足当前行业发展需求。

2.2 与网络连接紧密度不足

就目前情况而言,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发展模式较为单一,缺乏符合现代化发展特色的典型手段的辅助支持,如网络平台。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的运行高效性与快捷性。加之网络平台载体的确实,也会令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发展注定会遇到瓶颈。其中,典型的问题点在于程序接口及软件兼容性方面存在的差异,这也对于数据、信息在交流的过程中会产生影响。

2.3 兼具技术性与综合性的人才相对匮乏。

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的技术发展方向呈现一种高端化的趋势,这就要求对应的人才水平需要随之提升。因此,在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的改善原则中,人才技术提高是重要环节。而这一点可参照的具体操作步骤可包括,岗位人员技能培训、实践培训、资深人才引进。同时,企业可以采用定期技能水平审核、考核的方式以保障人员的整体技术水平。

3从发展趋势看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的改善对策

基于上述分析我们不难看出,对于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的行业改善决心十分明确,针对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的改善对策,需要以其发展趋势的研究为改善原则,在保障工程、系统稳定性的前提下,做最合理的优化。

第一,趋于市场化的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需要节约能源。说到底,电气自动化是一种工业产品,其系统运行的根本目的在于市场化盈利。因此,对于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的改善对策而言,节约能源这一话题具有长期研究的价值。虽然能源浪费的现象与我国行业发展形势有一定关联,但随着相关技术不断完善的社会发展进程,能源浪费的现象势必将得以妥善解决,否则对于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的长远发展而言无疑是没有好处的。对于节约能源的具体策略,可以根据能源浪费的环节及种类对症入手,以不同方式的分别运行来实现整体系统的能源节约效果。

第二,创新化发展趋势敦促着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运营的规范化。从本质上看,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的整套体系属于项目的完整过程,近几年兴起且势头正猛的项目质量管理概念正在逐步深入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中,并且发挥着良好效果。而项目质量管理的主要目标在于提升行业、产品生产流程中的能效,这一点主要体现在创新性上。对于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而言,其技术创新化的发展方向已经非常明确,相关企业及政府机构应该以不但提升自身技术的创新性及创新力为改善原则。

第三,系统安全性要求的提升需要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确保数据安全性。由于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未来的商业应用范围将越来越广,因此,其在系统信息方面的安全性系数需要进一步持续加强。加之对于信息安全性的提升也是近年来国家非常重视的议题之一,因此,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需要采取相关测量保障系统中的数据、信息在传输、交换、共享等环节中的安全性。

4 结语

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作为我国近年来格外重视的技术手段之一,其技术革新方向将按照遵循我国相应政策的角度提升系统完善性、安全性、稳定性及创新性。为实现这一发展战略,需要引进高端人才、高端技术、完善项目管理水平,才能有助于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的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宝芳.试论我国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发展.[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 (24).

篇2

关键词:电气自动化;现状;前景

中图分类号:F407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目前我国有很多先进的科学技术,这些科学技术已经给人类带来了很多的便利,为人们的衣食住行提供了更好的服务,在这些比较优秀的现代化技术中比较关键的一项当属电气自动化,它也标志着我国现在正处于工业现代化中。为了能够更好的造福于人类就要投入更多的精力来研究电气自动化,使其在经济建设发展中有更好的服务,然而如何才能达到服务经济建设的目的还要依靠对科学技术的发展。目前我国在科学技术方面取得的成绩还是比较显著的,对于科技的体制进行改革;不断的完善创新所需要的环境;不断增强全社会的科技创新能力。依靠着这些科学技术的进步,我国电气自动化的发展也在不断进行中,有了这些先进技术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有了更进一步的提高。

1目前我国应用电气自动化的现状

1.1运用集成信息化技术

在电气自动化的体系中对于信息化技术的应用主要有两个方面:首先就是应用在纵向的管理层方面。一般的企业在对相关业务数据进行处理时都有一定的系统,它主要是对时刻产生的的日程数据进行实时的存取,使得企业的管理层通过标准的浏览器能够存取企业生产过程中有关财务、人事等方面的数据,也能够对日常生产过程中的实时画面进行实施监督与控制,在第一时间内全面了解生产的准确信息。其次,信息技术横向运用于电气自动化的相关设备、机器以及系统当中。伴随微电子以及微处理器技术的广泛运用,以往有明确界限的各种设备,比如PI C、控制设备及其系统变得更加模糊了。与之对应的软件结构、通讯方式以及便于运用和统一的组态环境也显得愈发关键了。不但涵盖了传感以及执行器,还有控制器以及仪表。互联网技术以及多媒体技术在电气自动化方面也有十分广泛的发展潜力。

1.2 维护比较简易

Windows NT和IE浏览器正成为电气自动化系统操作与控制的标准平台。当前,以PC的人机界面为基础已成为主流,这种控制系统以其容易集成以及灵活性的优势正在被愈来愈多的用户所接受。在控制层选择Windows当作操作系统平台从而使得电气自动化系统更加便于操作与维护。

1.3 分布式控制的有效运用

现场利用一根串行电缆将设置在中央控制室内的计算机、监控软件以及PLC的中央处理器以及远程I/O站、VFD(变频器)、马达启动器、智能化仪表等现场设备进行联接,并且将这部分的现场设备的信息采集返回到中央控制器。这种串行的联接智能设备以及自动化系统双向数字式输送的分支结构进行通讯的一种总线模式。而分布式的控制应当通过PI C、I/O站模块以及现场设备利用总线进行联接,将输入以及输出的模块转变成现场检测器以及执行器。

2 电气自动化系统今后的发展趋势与前景

目前,高科技快速发展与竞争正改变世界的生产模式以及经济秩序,高新技术有效运用到传统工业领域,引发传统工业的深刻变革。在场新技术革命当中机电一体化是其中的一个新兴领域,在该领域的产品除了比具备高精度、快速性等基本功能之外,更需要具备自动化、柔性化、智能信息化等优势,从而逐渐达到自我适应与控制、自我组织与管理,向高度智能化方向过渡。比如:数控机床、机械手以及机器人等等,都是机械电子、计算机、电力电子等领域的技术的合成,这就要求培养大量的机电设备操作、检测、维护、检修以及日常管理的专业技术人才。

(1)从低频向高频方向发展。传统的电气自动化的发展仅仅是单频、低频的发展阶段,然而伴随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与进步,工业化程度日益加深,我们国家的工业生产正向高频的生产阶段发展。提高电气自动化的频率对于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质量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电气自动化的今后发展趋势也将必须朝着高频、高层次的、科技含量高的产品方向发展。

(2)和计算机技术完美融合。电气自动化的最终目标是为了提高生产力,改变人们的生活模式,特别是目前的社会,需要尽可能节省劳动力,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这就要求工业生产过程中尽可能实现机械化。因此,伴随计算机技术的突飞猛进,我们国家的很多行业都和计算机技术紧密结合,计算机技术对于电气自动化的快速发展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特别是IEC61131的颁发,它在电气自动化的进步与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电气自动化的发展中起关键作用的还包括互联网以及PC客户机的快速发展,目前有很多的企业在监控它的的经营状况以及宣传产品的销售中都是通过比较规范的网络技术来进行的,利用网络企业还能够控制以及监督其自身各方面的实施,如此一来企业才能在第一时间掌握自身的情况同时及时作出相应的调整。

⑶慢慢与生命器官领域结合起来。说起电气自动化大多数人都认为它仅在工业的领域中活动,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技术的进步,人们对电气自动化的认知也随之增加,它运用的领域也在扩大,目前它在生命器官的领域中也有较为突出的表现,在对生命器官进行替代时它的作用就更为明显,比如说在辅助人类的心脏器官中电气自动化有着很大的功劳。

3结语

目前世界的发展形势是经济一体化,在这种形势下我国的经济也在快速的发展中,其中电气自动化技术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电气自动化系统的发展已经逐步完善,现在已经可以与外界的网络进行联接,如此一来网络技术与电气自动化的系统信息就得到了有效地结合,从而能够更好的通过网络对电气自动化进行控制以及管理。

参考文献

[1]张华勋.有关机电一体化技术发展的思考.《科技创业家》.2011年4期

篇3

关键词:电气自动化技术;操作及其维护;网络结构

中图分类号:TM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3)21-0101-02

1 电气自动化技术的特点

1.1 电气自动化技术应用面广泛

电气自动化技术凭借其强大的应用范围在大多数工业有关企业各部门中都有广泛地应用,工业生产过程中的高度智能化、信息化的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企业的运行成本,增强了生产可靠性,提高了企业的效率和效益,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快速健康发展。此外,在电气自动化系统的设计研发中,包含了硬件设计部分和软件设计部分,具体技术实施方案因应用行业和场合而异,需要具体分析设计。另外电气自动化技术对微电子技术、电力电子技术依赖性比较强。对于一个完整的电气自动控制系统来说,无论从进行数字或模拟信号处理的控制器,到执行指令动作的执行机构和完成信号采集功能的传感器等等,均与电子技术的发展密切相关。

1.2 电气自动化系统操作及其维护简单

PLC/DCS控制系统的产生,使得电气自动化技术发生质的跳跃,PLC/DCS是微电子技术充分应用于电气自动化技术的产物。通过对可编程逻辑元件的编程替代传统的对继电器和接触器进行特定组合方式,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使得工业机器可以按照预先的程序设定来完成事先安排好的逻辑与判断功能,并执行操作指令。该项新技术的应用将生产工人从繁琐的人工重复单一操作中解放出来;自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末至八十年代中期,随着微处理器设计制造和数据存储器技术、电力电子技术和微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同时,由于用户对控制系统提出了更加灵活、实现更加复杂的功能要求,如增加系统的灵活性和精确性,减少开、停机时间,提高系统可靠性等等要求,使得PLC技术很快地被应用到工业生产控制中去。PLC控制系统做到了使得机器可以独立地完成更加复杂、灵活和精确的控制任务,真正实现了工业领域的电气自动化。

电气自动化系统操作与控制的标准平台人机交互界面(UI)良好,指令的修改及维护操作简单、灵活易用,广受用户喜爱;另外,目前采用PC的人机界面为基础的自动化系统已成为主流,在控制层选择Windows OS作为操作系统平台可以使电气自动化系统的操作与维护易于进行。

2 我国电气自动化技术的现状

2.1 Windows正成为工业控制标准平台

PC在工业生产制造领域普及程度非常高,在微软的倡导下,世界上主要的自动化系统厂商(如西门子、Rockwell等企业)共同制定了OPC标准。在工业自动化领域,基于Window OS的人机交互界面目前已经成为主流,基于PC的控制系统正是凭借其灵活可移植性强和易于集成的特点被更多广大的用户群体所采用。采用Windows OS作为工业控制标准平台的好处还包括其易于和办公平台进行高度集成整合,这使得信息化技术在工业生产现场管理层得到了充分地利用,便于管理人员进行快速实时查询企业的各种信息和数据。电气自动化设备信息化地逐步普及,简化了繁琐的操作,使得我们的工作高效、准确。现有的Windows OS平台保证了从现场设备到控制系统平台、从控制系统平台到管理层层面的应用程序的实现平滑连接。

2.2 现场总线和分布式控制系统

现场总线系统是连接各种设备和自动化系统的数字型、采用全双工通信模式的一种分支结构,它利用串行电缆实现将位于中央控制室内的各种工业计算机、监视控制软件和PLC与现场设备可靠连接起来,实现现场设备的数据采集,通过数据传输电缆传到中央控制器上体现出来。现场总线系统可以解决工业生产现场设备间多点双向数字通信,包括现场控制设备与上级控制系统之间的通信交互问题。目前工业制造业、流水线、交通、国防等领域的自动化系统中广泛采用。分布式控制系统又称为集散控制系统,其基本思想可以概括为实现分散控制、集中操作功能,以提高可靠性;另外还具有高可靠性、分层管理、便于组合、灵活等特点。在分布式控制系统中,划分好区域后,按实际情况将微型处理元件安装在执行机构和测量装置附近,以便实现控制功能分散,而管理功能相对集中。

2.3 IT技术与电气工业自动化

INTERNET和INTRANET的普及加速了IT技术在自动化领域地广泛的应用,所利用的网络结构都可以用于实现办公自动化环境要求。采用Windows OS作为工业控制标准平台的好处还包括其易于和办公平台进行高度集成整合,这使得信息化技术在工业生产现场管理层得到了充分地利用,便于管理人员进行快速实时查询企业的各种信息和数据。电气自动化设备信息化地逐步普及,简化了繁琐的操作,使得我们的工作更加高效、准确。信息技术不仅渗入到工业界的管理层,而且深入到自动化的机器、设备和系统中。整合了信息化技术的控制系统拥有传统成熟PLC技术的变通性和可靠性,又兼容了信息技术的实时性和先进性。

3 电气自动化技术发展趋势

从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历程来看,为满足用户日益严苛的需求和利用当今飞速发展的高新技术,在可预见的未来,无论是电气自动化系统生产厂商、系统集成制造公司,还是终端用户,对于电气自动化系统的发展方向都有着统一化、通用化、高频化的倾向。

3.1 采用统一的系统开发平台

利用统一的系统开发平台,可以同时实现一个完整自动化项目的设计、平台搭建和测试调试、开机运行以及后续维护等阶段和环节,这样节省了开发成本、缩短了开发时间,提高了开发效益。采用统一系统开发平台还可以最大程度的为电气自动化系统的各部分提供统一的数据信息资源,提高了资源的使用效率,提升了系统的可靠性和可操作性,使得电气自动化系统具备更高,更强的实用性。

3.2 通用的网络结构

良好的自动化系统还应采用兼容的网络结构,这样系统的网络结构可以保证现场控制设备、计算机监控系统和企业管理系统之间的通讯畅通。利用内部网络或互联网连接企业管理层就可以对现场设备进行实时监督。在进行系统网络规划时,要做到保证现场设备通讯的现场总线与上级计算机控制系统和办公系统间通讯,网络设备还必须能够保证支持从办公环境到控制级的整个系统范围内的通讯。在架设好的整个Internet/Intranet网络中还应集成的网络配置、集成的数据统一管理以及集成的互相通讯等功能。兼容的网络结构可以满足数据信息在自动化体系不同层面间的交换需求,从而达到增强了系统的开放性和可控性的目的。

3.3 从低频向高频方向发展

当前PLC控制器还处于单频道且低频率的发展阶段,不利于系统的高效运行,同时也制约了指令处理速度。伴随技术的快速发展与进步,高频化技术的采用在自动化控制系统构成规模体积小型化、快速化方向发展;同时CPU数据处理量的加大也要求向大容量、高速度方向发展。

另外,为充分利用分布式控制方式,还可向网络化发展,增强可编程逻辑元件的通信联网功能利于使可编程逻辑元件间,PLC与工业计算机之间信息的交互,实现近距离或远距离通信,构建分散集中控制系统,提高电气自动化的可靠性。

4 结 语

经历了几十年的发展后,电气自动化技术从对继电器和接触器进行特定组合方式来实现初步自动化到利用PLC/DCS控制系统对可编程逻辑元件的编程实现逻辑和判断功能,使繁琐的人工重复操作由工业机器人完成,真正实现工业自动化。随着新技术的研发,软硬件技术的提高、通信和网络技术发展和半导体制程技术的提高,电气自动化技术必将日臻完善,凭借其可靠高效、强大功能支撑工农等行业不断进步,进一步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快速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郭红生.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J].科技创业月刊,2011,(12).

[2] 徐鹏.电气自动化控制方式的研究[J].科技广场,2009,(7).

篇4

【关键词】电力系统;电气自动化;技术;应用

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自动化技术有了更加全面的发展与创新,在电力系统中,电力自动化技术的应用更加广泛,但由于我国起步较晚,发展时间尚短,因此在实际应用中还有诸多不足需要我们进行解决。我们首先对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

1 电气自动化技术发展现状

科学技术的发展才使得电气自动化技术得以诞生,因此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发展离不开信息科学技术大力支持。随着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与创新,电力自动化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究其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一是其信息化程度高。电力自动化技术信息化程度高不仅体现在机器、技术等方面技术先进,还表现在管理人员对相关信息的数据处理时,其信息化程度了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信息技术作为电气自动化技术的主要支撑,其对电力系统的信息化程度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二是电气自动化技术比较容易控制。电气自动化技术得到广泛应用最大的特点之一便是其极其容易被控制,该种控制不仅表现在其操作极易实施,同时还表现在极易对其进行改变,以便更好的促进电力系统的协调运行。三是电气自动化易于维护。由于电气自动化技术与互联网等息息相关,而互联网最大的特点便是能够及时、迅速的将相关信息进行搜集和整理,相对于传统自动化来说更加容易进行维护。以上三点就是促使电气自动化技术得到广泛应用的主要原因。

2 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电力系统的应用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范围逐渐扩大,特别是在变配电、继电保护、远程调度等方面均实现了自动化。我们对其在电力系统中的具体应用进行有效分析。

2.1 变电站技术自动化分析

变电站是电力系统中最主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变电站自动化技术主要表现在对变电站内部的电气设备实施有力监视和控制。该技术最大的优势便是面向对象,也就是说不再只是对其中的某一个量进行考虑,而是为该台设备设计并配置出一个能够从整体上实现全面监控的装置,从而能够有效的完成特定功能,为系统分布式开放性实施全面保证。随着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与创新,现场总线技术的应用使得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实现变得更加简单、便捷,其性能也更加优越,有效提高了传输信号的实时性,并更深层次的解决了传输信号的容量问题。同时用信息化技术武装设备,代替传统的电磁式装置,有效实现了对变电运行的远程控制。

2.2 电网技术自动化分析

电网自动化技术的应用使得电力系统的科技化、信息化、现代化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使电力运行系统中的硬、软件等方面的技术得到创新与改进,特别是配电模式的发展,充分保证了电能在社会中的高效利用,在一定程度上有力促进了我国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对于电力系统来说,电网技术服务的范围主要包括对电站终端设备、技术比较低级的中心网络等进行有效调节,并对电网运行中的相关信息、数据等进行及时搜集和处理,对电网是否处于安全运行状态进行分析和判断,同时还对电力负荷等实施准确判断等。

2.3 仿真技术自动化分析

仿真技术主要是一种多专业、多学科、综合性非常强的技术,其基础理论和技术主要包括系统论、控制论、相似原理以及计算机信息技术,而其功能实现的工具主要为专用设备以及计算机。仿真技术主要通过建立系统模型,对设想系统以及实际系统实施动态试验。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仿真概念也随之不断发生着改变,在一定程度上有力促进了电力系统仿真技术的真态化发展。目前我国的仿真技术已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不仅能充分呈现出试验中产生的大量数据,同时还能有效帮助试验人员在对新装置实施检测的同时,进行多项其他操作。除此之外,仿真技术还能为电力系统的进一步研究与创新提供有利条件。总的说来,仿真技术的应用使得电力系统操作更加简单,控制更加有效。

2.4 人工智能技术自动化分析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创新,人工智能化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在电力系统日常运行中,无需实施人工操作,便可以通过智能化技术,对电力运行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反馈,并在电脑上进行显示,且能够对于电力系统中问题不算非常严重的故障进行及时解决和处理。自动化技术的发展,为人工智能化技术的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在增强电力系统运行的安全性、可靠性、稳定性等方面发挥的作用也将会越来越大。

3 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发展方向

3.1 通用变压器得到普遍使用

通用变压器主要指在变频器在功率400kVA以下的,其能使自动化设备控制技术更加简单,更易操作。因此通用变压器在电力系统的普遍应用,可以使计算机对各个线路重要信息的采集、整理与处理变得更加简单,还能很好的实现电力系统中计算机网聊的整体管控水平。

3.2 开关全控型技术得到大力发展

我国电力系统中多采用半控型晶闸管,由于该种开关具有一定的缺陷,不能很好的岁整个电路实施有效控制,在一定程度上严重影响了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而全控型开关不仅能够增加电流的密度,加快开关的速度,而且还使得整个电路更加简洁,便于维修和管理。在全控型开关中,应用最多的便是IGBT技术,具有低导通压降以及高输入阻抗两大优点,驱动功率绩效,且压降低,能够广泛应用于变频器等电力设备。

3.3 电流控制技术得到全面创新

对电流实施控制技术,主要表现为将定子电流所处的磁场进行分离,从而对各个磁场进行有效控制。坐标变化进一步发展是促进该技术不断发展与创新的重要技术支撑,能够是电流控制手段更加直接,电流控制操作系统结构更加简单,同时还能实现很好的动态交流。

4 结束语

总之,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电力系统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其技术的发展会有效拉动电力系统的进一步发展。但目前我国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技术、理论等还不算完善、成熟,因此需要相关科研人员进行持续探索与实践方可。

参考文献:

[1]李婵娟.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运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32).

[2]任杰.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运用浅谈[J].科技传播,2012(6).

[3]杨敬庆.小议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电气工程中的应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13).

篇5

关键词:电气自动化技术 应用电力系统 发展前景

中图分类号: TM7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引言

我国对电气自动化技术的研究与发展始于上世纪50年代,它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技术学科,也是生产现代化的一种标志,近些年,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电子技术及嵌入式技术迅猛发展,也促进了电气自动化技术在各行各业的应用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也引发了工程领域的一场技术革命。电气自动化让各个行业都走进了现代的、先进的生产方式与管理领域,走入了自动化发展阶段。电力系统的发展使对电力的生产、传输及计量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将自动化技术应用于电力系统是行业发展的必要,自动化技术也是电力行业的发展中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二.自动化发展趋势。

自动控制技术正趋向于智能化、最优化、协调化、适应化、区域化发展。在设计分析上日益要求面对多机系统模型来处理问题。在理论工具上越来越多地借助于现代控制理论。在控制手段上日益增多了微机、电力电子器件和远程通信的应用,保证了控制操作的高可靠性。在研究人员的构成上益需要多“兵种”的联合作战。

自动化的发展则趋向于:

(1). 由开环监测向闭环控制发展,例如从系统功率总加到AGC(自动发电控制);

(2). 由高电压等级向低电压扩展,例如从EMS(能量管理系统)到DMS(配电管理系统);

(3). 由单个元件向部分区域及全系统发展,例如SCADA(监测控制与数据采集)的发展和区域稳定控制的发展;

(4). 由单一功能向多功能、一体化发展,例如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的发展;

(5). 装置性能向数字化、快速化、灵活化发展,例如继电保护技术的演变;

(6). 追求的目标向最优化、协调化、智能化发展,例如励磁控制、潮流控制;

(7). 由以提高运行的安全、经济、效率为完成向管理、服务的自动化扩展,例如管理信息系统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三.机电自动化中电气自动化技术应用方向。

1. 电力系统自动化实时仿真系统的应用。

该仿真系统在可提供大量实验数据的前提下,还可多种电力系统的暂态及稳态实验同步进行,还能用以协助科研人员测试新装置,且多种控制装置都能与其构成闭环系统,从而为灵活输电系统及研究智能保护的控制策略提供了一流的实验条件。电力系统数字模拟实时仿真系统的引进,方便了对电力系统负荷动态特性监测、电力系统实时仿真建模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从而建成具备混合实时仿真环境的实验室。

2. 综合自动化技术与智能保护的应用。

目前,国内的综合自动化领域的研究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智能自动化保护技术领域的研究相对处于国际领先水平,研制的分层式综合自动化装置能够适用于各种电压等级电站。将国内外最新的人工智能、网络通信、微机新技术、自适应理论、综合自动控制理论等应用于电气自动化保护装置中,对电力系统自动化保护的新原理进行了研究,可以大大提高电力系统的安全水平,使得新型保护装置具有智能控制的特点。

3. 电力系统中人工智能的应用。

电力系统及其元件的故障诊断、运行分析、规划设计等方面将模糊逻辑、专家系统以及进化理论应用到实际研究,并且结合电力工业发展的需要,开展了电力系统智能控制理论与应用的研究,同时也开展了在上述实用软件研究的基础上以提高电力系统运行与控制的智能化水平。

4. 电力系统配电网自动化技术。

该技术采用的模型为最新国际标准公共信息模型,输电网的理论算法采用与配网实际与高级应用软件相结合,负荷预测时配合应用人工智能灰色神经元算法进行,最后进行潮流计算时采用配网递归虚拟流算法。电力系统配电网自动化技术取得了重大技术突破,主要表现在信息配网一体化、高级应用软件、配网模型、中低压网络数字方面,最终,解决了载波正在配电网上应用的路由、衰耗等技术难题,正是因为采用数字信号处理技术,才得以提高了载波接收灵敏度。

四.电气自动化在办公自动化中的应用。

1. 办公系统需要实现自动化。

办公系统主要应用于企事业单位的管理系统等方面,构建企业自动化管理系统需要很多技术的支持,例如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及自动化技术。自动化办公系统是提高工作效率与管理效率的有效方法,因此,实施办公自动化信息战略是企事业实现现代化办公的需求与趋势。企业的办公系统实现自动化可以基于软件来实现,也可基于硬件与软件相结合的方法来实现,但是要注意到系统的开放性,可扩充性及升级的简易性。现行的办公系统还要具有良好的兼容性,这样可以有效的节约系统的资源,还可以节约成本,在实际的办公自动系统中已经有了很多成功的案例。

2. 办公自动化的技术平台。

当前,有代表性的三种主流的办公自动化技术主要有三种,既LotusDomino/Notes平台上办公自动化系统,它也是最早的办公自动化应用系统;基于Microsoft平台的办公自动化系统模式,主要采用WinNT/2000操作系统,以ASP为开发语言提供内容存储;还有就是基于基于Jsp/Java平台的办公系统,其实现原理与上一种技术基本是一样的,只在是使用的开发语言上略有不同,且其在系统的维护上费用较高。这三种技术平台在设计与实施办公自动化系统上有不同的应用领域,也是推动办公系统自动化进程的主要技术。现在已经演变出更多的技术来实现办公自动化。

3. 办公自动化系统的核心功能的实现。

办公自动化系统的核心功能主要是公文的收文、批阅、流转与存档等。但在对公文处理一岙会涉及到公文的流转,其过程实现是较为复杂的,在开发的过程中也会受到很多方面的制约。其中有公文的查阅权限调协,公文的、修改、删除等操作,都要在办公自动化系统中实现,其中的关键技术主要有数字签名技术、传输加密技术以及审批身份验证技术等。办公自动化系统核心功能的划分与实现要与客户的需求分析为依据,其主要原则则是要达到理念优先、技术先进、功能齐全、性能优良、价格合理。这些也是办公自动化系统发前的前景与方向。

五.电气自动化在汽车性能设计上的应用。

近些年,我国的经济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但是伴随着汽车数量的增加与路况复杂程度的不断提高,驾驶的难度也越来越高,并且开始逐渐融入人类的能力范畴。当前,汽车驾驶自动化的实现主要借助于计算机技术及控制技术来实现。现在,汽车的竞争已经进入了白热化的状态,汽车生产厂家都下大力气在汽车性能的提升上,其中自动化就是它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驾驶者可以在计算机的协助下将驾驶工作逐渐转移到用自动化技术来实现,通过厂商的大力发展,自动化技术在提升道路利用率,降低车辆的制造成本及燃油消耗方面都取得了进展与突破,收获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六.发展前景。

1. 电气自动化工程系统的统一化。统一电气自动化工程系统对电气自动化产品的设计、测试、开机、维护都有重要意义。能够把开发系统从运行系统中独立出来,这对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来说,是跨越性的一步,能够将系统通用化。系统的网络应该保证现场的设施、监管体系、企业工程的管理数据保持共通。

2. 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的市场化。产品想长久的发展,就要深化制造部门的体制改革,还要关注市场化的影响,以便保证产品能够满足市场的需要。同时,企业不仅要在技术的开发上投入,还要使零件的配套生产市场化、专业化。产业市场化是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这对提升资源配置效率有着显著的促进作用。

3. 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的标准化接口。采用微软公司的标准化技术后,工程的成本大大降低了,成功地实现了数据资源的共享。考虑到自动化系统策划方案的重要,当企业进行系统连接时,必须采用微软操作系统,那么这种情况下办公室使用的就是 IP 系统,管理系统和自动化控制之间联系的建立就是通过 PC 系统。程序标准化接口使厂家之间的数据交换有了保证,解决了通讯产生的难题。

4. 电气自动化工程的生产将更加的安全。安全防范技术的集成化是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的一个发展方向,重点就是保证系统的安全。在非安全状态下,用户要如何选择才能实现安全。在分析我国市场的发展特性后,我们应该从最高安全级别开始,逐渐延伸到安全级别低的领域,硬件设备与软件设备,公共设施层与网络层,实现对此系统的安全设计的全面研究。

5. 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的创新技术。在我国电气自动化发展计划的指导之下,随着市场化的环境,不断提升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的创新能力。并且企业不断吸收创新技术以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而科研的投入,为电气自动化的创新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加强政策上的扶持,健全、完善机制对创新都是非常有利的。目前我国企业主要生产一些中低档次的产品,产品主要服务于中小型的项目,企业应该打开自主创新的新局面,转换经济增长模式,逐渐提升创新能力。

电气自动化可以与地球数字化互相结合。此设想包含了自动化的创新经验,可以把大量的相关数据整体为坐标,最终成为一个电气自动化数字地球。将信息全部放入计算机中,与网络结合,不管人们在什么地方,根据地球地理坐标,便能知道任何地方的数据信息。还可以加强企业与相关院校之间的合作。鼓励企业到此专业的学校中建立车间,进行技术生产等,建立学习形生产培训基地。还可以走入企业进行教学。将实践能力和理论学习结合在一起。此外,还要与现代网络联系起来,积极利用已有的科学技术。加强专业培训,提供研究人员水平等。

七.结束语

电气自动化技术我国有几十年的发展历程,其中经过了多次变革与专业的调整,但是由于其应用范围广泛,在社会的各种生产层面都会有所应用,与其他科学技术相结合,也对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各个行业的发展。电气自动化技术与其他科学技术的结合与渗透革新了传统的方法与理念,必将为我国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范海蛟. 关于机电自动化实际应用的分析 [期刊论文] 《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8期.

[2] 孙永和Sun Yonghe. 楼宇自动化技术在医院机电设备管理中的应用 [期刊论文] 《中国医院管理》 -2005年5期.

[3] 姜新星 姜浩. 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煤炭工业中的应用 [期刊论文] 《机电信息》 -2012年21期.

[4] 房付玉. 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煤矿生产中的应用 [期刊论文]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1年23期.

[5] 范翔. 试论机电自动化技术及其发展 [期刊论文]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2年10期.

[6] 董玉泉. 试论机电自动化技术及其发展. [期刊论文] 《科技创业家》 -2013年3期

篇6

关键词:工业电气自动化;发展;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C35文献标识码: A

一、电气工程的基本设计原则

1优化供配电设计,促进电能合理利用

电气设备的主要运作能源是电能,所以,我们要注意在设计电气工程时尽量的做到节能环保。在能满足该电气工程所有的运行需要的基础上尽量减少对于能源的消耗,提高有限能源的利用率。其次,设备的安全运行,也是设计过程中考虑的关键,电气线路应有足够的绝缘距离、绝缘强度、负荷能力、热稳定与动稳定的裕度;要保证供电和配电的安全运行,以及要有可靠的防雷装置;防雷设计,在保证系统进行特殊功能运行的情况下,还应有防静电等其他排除意外伤害的措施;在进行水利建筑物的电气系统的设置时,要根据水利建筑物的特点以及火灾潜在危险程度制定必要的保护措施。总之,要在满足水库电力设备稳定运行的情况下,保证电气系统运行的安全性,通过先进的科学技术,完善电气设备管理。

2提高设备运行效率,减少电能的直接或间接损耗

我们在设计的过程中,应首先满足建筑对运行要求的制定和维护其安全运行的前提下,尽力减少成本,最大程度的降低和减少各种消耗。另外,减少线路损耗是指在运行的过程中,设备间的连接线路的长短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一些非功能性的电能损耗量,所以,我们要尽量采用简洁的设计方案,减少线路运行中的电流损耗,节约运行能源。

3合理调整负荷,提高设备利用率

在满足水工建筑物对使用功能的要求和确保安全的前提下,设计时尽可能提高电能质量、合理调整负荷、选取合理的设计系数、在特殊用电的情况下选择合理的节能措施,提高负荷率和设备利用率节约电能。

二、常见工业电气自动化发展中的问题

我国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与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应用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当今时代,工业生产的各个环节都需要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参与和配合,电气自动化技术已经成为工业生产过程正常运作的基础技术之一。尤其是随着一些先进电气自动化技术以及设备的应用,大大的提高了电气工程的效率,这对工业生产的质量以及效率提升有着不可取代的作用。但是在工业电气自动化发展的进程中也面临着诸多的问题,其中最主要的两个方面就是节能问题和质量问题。

1 工业电气自动化发展中的节能问题

随着世界经济的全面发展,能源消耗不断的增加,能源形势日渐紧张。能源问题已经成为当前困扰世界每个国家发展的首先问题,在我国亦是如此。工业生产对能源的需求巨大,这是毋庸置疑的。虽然国家一直在寻找降低能耗的措施,但成效一直不大。在工业生产过程中,致使能耗增加的因素有很多,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就是其中之一。现今当务之急就是必须要找到降低能耗的有效措施,建立一个绿色的工业生产环境。由此可见,节能问题是当前我国工业电气自动化发展中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

2 工业电气自动化发展中的质量问题

通过对很多工业生产企业的调查而知,现今很多企业都将管理的重点放在了生产结果上,而忽视了对生产过程的管理。尤其是在工业电气自动化工程的质量检验方面,很多企业只关注最终结果,而不对具体的检查工作做好把关。相比于质量检查而言,质量管理更为重要,它是杜绝电气工程产生质量问题的主要手段,如果做好了质量管理工作,就可以从根本上减少质量检查的次数。但是现在很多企业将其主次颠倒,忽视质量管理工作,在发生质量问题以后才开始质量检查,导致工业电气自动化工程的整体工作松散无序,在质量方面存在着极大的漏洞,威胁着工业生产的安全以及质量。

三、工业电气自动化问题的应对之对策

1 加强工业电气自动化工程的节能设计

对于工业电气自动化发展中的节能问题,应该着重考虑的是如何在满足工业生产实际需求的基础上降低能耗,尤其是要减少能源浪费,降低过高的能耗。例如在为供电系统选择相应的变压器时,要尽量使用绕组阻值较小的变压器,这样才能减少电流损耗,才能降低变压器的运行成本。对于一些消防要求极高的场所,要尽量选用低损耗节能型干式电力变压器,在照明方面要尽量多利用自然光,减少照明设施的使用。在走廊等场所可采用智能照明设备,比如声控型开关,减少电能的消耗。

2 加强工业电气自动化工程的质量管理

对于工业电气自动化发展中的质量问题,企业必须要意识到电气自动化工程质量管理的重要性,采取有效的措施,从专业性、管理方法、材料等方面入手,着力解决质量问题,全面提升质量管理水平。(1)负责电气自动化工程建设以及维护的团队必须要具备极高的专业技能以及专业素质,企业应该严格筛选电气自动化队伍的组成成员,并对其进行系统的培训,提高电气自动化队伍的专业能力,锻造一支专业知识扎实、操作熟练、综合素质高的工业电气自动化队伍。(2)在工业电气自动化工程施工过程中,所使用的材料必须要进行严格的质量检验,凡是不合格的材料,一律不得使用。与此同时,还要在材料存储的过程中做好管理工作,注重材料的防火、防潮、防水,定期抽查质量,并做好登记。

3 积极更新工业电气自动化的技术和设备

对于当今工业电气自动化的发展来说,要应对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只有不断的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新方法,积极利用网络信息技术、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才能不断的完善工业电气自动化技术,才能不断的查漏补缺,才能有助于工业电气自动化的进一步发展。与此同时,还要不断的分析过去工业电气自动化进程中的经验,总结出现问题的地方以及原因,归纳成功的经验,寻找工业电气自动化发展的正确之路。

4 使用可操作性数字技术

将数字技术全面应用于工业电气自动化中,这样可以实现系统的自查、自用和自诊的功能,不但加强了系统的通信能力,且丰富了决策信息的种类。随着决策信息总量的增加,其自身也就实现了智能化操作、标准化管理,使得整体构建成本下降,同时服务质量却完善了不少。

在电气自动化领域中,数字化技术操作平台所具有的开放性构建特征使得其编程接口更加趋于标准化,这对有效提升代码的使用效益,缩短数字化编程的开发周期具有重要作用。随着标准化语言示范平台技术及具有高度集成性和灵活性的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应用和推广,基于现场总线的数字化连接功能对各类智能设备都进行了数字化核定与完善的信息采集,进而构建出了一个合理的,以输出、输入模块为主的检测器与现场执行器。可以说,在 IT 技术对工业电气自动化领域合理的引导下,其进一步实现了模拟监控管理。由此可见,将优势数字技术与工业电气自动化领域进行适应性融合,将成为其在工业领域中的综合普及与持续推广应用的一种必然趋势。

结束语

总而言之,工业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发展策略是基于PC的自动化系统采用的最新技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新时期,工业电气自动化的发展已经步入了新的阶段。工业电气自动化的平台会越来越开放,各项技术要求也越来越高,社会对工业电气自动化的需求也越来越大。纵观工业电气自动化的发展进程,工业自动化的发展趋势必定是朝着分布式、开放化和信息化的方向发展,在不远的将来,必定会迎来一片工业电气自动化发展的新天地。

参考文献:

[1]梁旭.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可靠性问题的简要分析[J].科技创业家,2012(3).

[2]黎小康.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可靠性问题的思考与研究[J].中国信息化 ,2013(10).

篇7

关键词:电气自动化 食品企业 应用分析

中图分类号:TM76 文I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7)02(a)-0004-02

关于国内信息化的发展,随着改革开放的脚步深入到各个企业之中并得到广泛的应用,食品企业也逐步进入信息化发展道路。电气自动化作为综合自动化的基础和本质,食品企业在生产中适当运用电气自动化技术,这对食品企业运营、技术升级等都有显著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带动和增强企业的经济效益。在未来企业的发展道路上,电气自动化在食品企业生产中的应用将更为普遍,为我国未来的经济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1 电气自动化在食品企业中的发展及价值

随着科技的进步,各种计算机及网络技术水平飞速发展,计算机的发展已经进入了快速而崭新的时代,我国电气自动化通过计算机的编程进行应用,有效地结合,并在食品企业上发挥了重大意义和推动作用,由于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种类繁多而且各有特点,编程语言和编程方式都存在很大区别,其中IEC 61131是国际电工委员会制定的可编程逻辑控制标准,IEC 61131可以改变产品的编程,让产品的编程接口更加标准化,标准化编程语言,简要而明确地体现出语言的规律,将原有的编程时间由长变短,缩短编程周期,在规定的时间内提高编程效率,增加代码的使用频率,为今后自动化程序的管理提供帮助。微软视窗操作系统简称Windows,由于这一平台的特有优势,将电气自动化运用其中,在办公方面形成集成办公平台,对自动化产业进行统一管理和维护使用,让电气自动化技术的控制形成系统。

现代互联网技术可对企业日常的工作中产生的信息数据进行储存和提取,经过在企业经营管理范围内安装安防和监督系统,确保管理者能够清晰、快速地了解和掌握企业生产与安全信息。由于互联网技术逐渐应用到企业中,电气自动化在食品企业上的应用被人们逐渐重视起来,其主要体现在应用电气自动化过程中,虽然降低了产品成本,却提高了产品的质量,使整体的生产链的价值有了提升,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中,不断提高企业产品的竞争力,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2 企业的电气自动化技术的优势

从自动化技术方面分析,我国的食品企业的技术还相对落后,与发达国家有一定的差距,所以,近些年我国一些食品企业开始重视电气自动化技术,并逐渐应用到企业之中,企业的生产和销售需要高效率,想要提高企业的综合水平,在传统运营模式下,融入电气自动化设备,增加企业运营效率,减少其他影响企业运营的因素,新型电气自动化技术的优点在于节省了人工的体力劳动,对工作环境和工作人员的身体有很大好处,提高了工作人员的利用率。电气自动化设备的优势是能力大、自动化及电液控制的特点,在生产过程中需要根据企业产品性能的不同,综合实际随时调整,从而进行科学合理的生产,实现食品自动化技术的可控性。

3 电气自动化在食品企业的应用分析

3.1 电气自动化生产节约劳动力

电气自动化技术大力节约了劳动力,在我国,食品企业在全国企业总量中占据很大比例,在企业生产中,整个生产线的操作实现了电气自动化,为生产提供了便利条件,对于操作人员来说,这一技术的应用不仅保证了质量,提高了生产效率,在很大方面也保证了食品的卫生,使繁琐复杂的生产环节得到了简化,在实际生产过程中,便利性和灵活性凸显出来,在现场,可以将总线技术与ERP系统集成,这样管理层就可以通过ERP系统十分便利地调取、分析运行数据,对于生产过程中的实际情况就能随时随地了解到位,随着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电气自动化技术越来越受到重视,直接解决了人力的根本问题,同时也节约了费用问题,传统的生产模式已经不能满足企业的发展,电气自动化已经是一种趋势,单线的生产基础和生产标准在不断提升,从一开始的卸箱,到最后的装箱下线,这一过程已经舍弃了人工的操作,逐渐实现了无人管理的模式,整个企业的食品生产过程逐步完善,形成了一个完整的食品企业链。

3.2 自动识别技术需迎合市场需求

电气自动化技术的特点是自动识别功能,可以将材料的厚度、硬度、反弹力等情况识别出来,并运用电脑进行反馈,通过不断调整动作幅度,以此保证企业的正常运营;同时,在各个生产线之中,产品之间要实现相互传递,都需要探头扫描来确定,不同形状的物料位置,然后反馈给不同机械手,这样一来,使整个运营得到了保障,早在几年前,国外有一些食品企业就应用到了这种电气自动化技术,为企业的生产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在实现快速生产的同时,解决了寻找人工的繁琐程序,也排除了人工操作的疲劳等一系列的问题,在国内,许多企业实行电气自动化的技术还相对较晚,所以在推广这一新科技的应用时,一定要迎合市场进行综合考虑,将市场需求和消费观念等考虑进去,国内很多食品企业以中小规模为主,提高效率的优势并不明显。同时,中国的食品企业需要利用自动化技术来升级设备。所以,中国食品企业应该从实际出发,引进技术的同时自主创新,以此迎合食品市场的需求。

3.3 在食品企业中结合电气自动化技术

在这个相互结合的过程中,让企业生产运营展现出人性化的一面,企业的运营需要对电气自动化技术有机结合,了解多方面问题进行整合分析,以此来科学地设计,有些企业工作环境特殊,比较恶劣,对工作人员的心情、生产甚至是生命安全都有很大的影响,所以需要与电气化技术相结合,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高效率地完成生产任务。

例如我国有些电气自动化技术产品地设计就非常好,也体现出了人性化的一面,首先产品的外观形态简洁,功能清晰,在使用方面人与机器的配合也非常安全可靠,以此来吸引用户。还有的机器在开关或者常用的按键上进行特殊设置,比如采用发光的材料按钮,在昏暗的环境中提高对机器的辨识度,增加机器的工作效率,减少故障的发生。总体来说,产品的设计主要是依据企业的需要,结合企业实际工作环境,为生产带来帮助,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4 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众多食品企业中,想要在今后的经济社会中生存和发展,势必需要的是拥有高科技生产技术,提高生产效率和生产产量。电气自动化技术的推广,提升了河南省漯河市双汇实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的综合实力,该文主要论述的是电气自动化技术在食品企业中的应用,运用现代科学的技术水平,实现食品企业的经济最大化,为我国今后的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赵海龙.电气自动化的应用与发展趋势研究[J].科技创业家,2014(9):422.

[2] 李超.电气自动化的现状与发展方向[J].广东科技,2013,22

(12):104.

篇8

关键词:人工智能;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应用

中图分类号:TM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4) 02-0000-02

自从1956年人工智能的概念被提出后,在其后的几十年里得到了高速发展。理论上来说,人工智能属于计算机科学的一个分支,研究者希望通过对人体智能的模拟,从而研制出类似人类大脑智能水平的机器(人),这种新型的智能机器包括了以计算机为主要操作平台的语言识别系统、图像识别系统、专家系统和机器人等内容;当外界产生一种刺激之后,人工智能设备可以通过识别做出相应的反映,而要完成这一看似简单的步骤,则需要大量的跨学科知识支持,包括信息学、控制学、生物学、语言学、仿生学等等。

由此不难看出,在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中有许多内容和人工智能存在高相似度,自动化控制要求机械设备按照一定的程序自行运转,实现产品的加工和出仓,在整个过程当中不需要人为参与和控制。但是由于电气工程存在的种种局限性,目前发展中还有一些瓶颈问题,在引入人工智能之后,不但可以弥补电气自动化控制中出现的缺陷,还可以进一步推动电气工程的发展程度,对整个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具有积极作用。

一、人工智能与自动化控制的理论分析

人工智能并不等同于智能机器人,应该说后者只是前者的一个分支或组成部分。人工智能所包含的是认知、控制和警报三个体系的综合,涉及到信息学、控制学、生物学等几十种学科的知识内容。作为新型计算机科学的一个重要部分,可以最大程度的在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方面进行体现。

从自动化控制的原理分析,自动化设备所体现的是人类的操作步骤和操作行为,可以将劳动力从重复、繁重的生产中解放出来,但本身并不具备自我认知能力。但人类并非完全脱离劳动,只是通过各种元件也仪器实现整体控制,而不直接参与生产活动。

所以,人工智能技术或产品在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中要实现目的,就必须具备一下的功能:(1)数据收集功能。通过传感器或者二维码等技术,人工智能的识别部分将会对生产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情况进行收集,数据经过传输到处理器,形成不同的反馈数据流(指令),在通过其他系统实现不同的指示。在这个阶段里,数据收集部分除了具备必要的存储系统之外,还要有对应的指令输出端口,以满足不同电气自动化设备的需求。(2)处理显示功能。自动化控制一点出现运行故障或者遭到破坏,除了必要的警报措施之外,还应该及时让维修人员所处的节点位置。再加上通过数据形式进行传递的过程中,单一的警报功能无法正确判断具体是什么样的故障内容,因此有必要将虚拟的数据形式通过显示屏幕展示出来,从中了解位于相近部分的元件,如开关、计数器、断路器等等,究竟是那方面的问题。(3)状态监视功能。处理显示和状态监视虽然连接的很紧密,但在实际上并不属于一个系统,而是人工智能所体现的两个不同方面,简单的说,前者是后者的展示部分,即便是在处理显示模块加以修正,并不能说明实际上已经解决了故障问题。状态监视功能最大的作用是警报和记录,必要的时候会采取终止措施,将整个过程记录下来,供技术人员后期的分析使用。(4)人工控制功能。人工智能和人工控制并不矛盾,实际上,人工智能要首先承认人工控制的优先地位。因为即便是人工智能发挥极大的作用,它毕竟是通过各种理论和技术对人类智能的模仿,在一些理性思维之外的事情是无法判断的。在这一部分,操作人员只需通过键盘或者鼠标,就可以对断路器或者电源开关进行控制,而电气系统不会产生任何损伤。

二、人工智能的应用现状和应用范围

随着现代科技的日新月异,人工智能的发展需要一个将理论转化为实际生产力的领域,而自动化控制的切合点十分紧密。两者相互作用,在不断淘汰陈旧技术设备的同时,也形成了独特的相互支撑关系。人工智能提供了较为完善和先进的遗传算法和专家系统,将这些可以作用于电气设备的故障分析和征兆提示方面;逻辑模糊和神经系统可以辨别传统电气自动化无法识别的信息,并作出更多的反应。

具体到自动化控制范围中,电气自动化技术控制主要作用于生产、分配、交换、流通和生产等环节,在一定程度上实现自主意识,减少人力成本投入,提高电气工程系统的运作效率。

目前,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范围锁定在以下三个方面:(1)智能控制。智能控制的一大特点是不需要人工值班,在电气自动化控制中融入人工智能技术,配合一定的计算机程序和电气元件,按照系统需求按时改变操作的一种控制模式。在表现上,实现远程化、自主化和高效化。目前这一技术已经在电网、铁路、航天等多种领域实施。(2)优化设计。人工智能是基于计算机技术的,这就在设计方面提供了很多便利。不难发现,在以前的电气工程系统设计的过程中,往往通过勘测和手工绘制完成,这样的工作方式容易产生错误,且效率很低。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参数和要求自动给出模型,设计者根据模型在计算机平台上实施更多的细节化操作,CAD、3D等大量计算机辅助软件的使用,也在一定程度上提供了便利。(3)故障诊断。在以往的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中,对故障的检测大多采用排除法,即便是故障发生存在一些征兆,但为了全面系统能够的进行维护,仍然要耗费大量的人工和时间;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将这一工作简化,如采取整体或部分扫描的方式进行检测,而且故障诊断也更为精准。

三、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中人工智能的优势

在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中并没有要求机械设备超出人类的思维,甚至不要求具有过高的主观能动性,它所要实现的只是人工无法完成的工作,例如大负荷、超重量、高速度的执行。在人工智能运用到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后,会逐渐推动机械实现拟人化的发展。当然,人工智能的融入势必会提高对电气设备利用的综合性,包括对电子技术、电磁技术、电路电机方面的掌握,设计的复杂性和专业性也更上一层楼,这对系统的设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此外,人工智能是计算机学科的一种,所以在进行电气化自动控制研究的同时,必须掌握一定的计算机理论知识。

结合目前的技术来说,以计算机为平台,可以完成自动化控制过程中的产品设计和系统设计,尤其是面向对象设计软件的逐渐增多,可以大大所见产品的开发周期,同时降低系统设计的错误率和修复成本。

电气工程自身也是一个涵盖诸多方面内容的领域,所以在结合人工智能技术方面还有一些瓶颈,但总体而言,人工智能技术还是具有很多的优势:

第一,可以实现自动控制的高度一致性。人工智能控制模块对数据的处理能力加强,在模糊控制和不对称信息的分析上具有高操作性。也就是说,即便是一种从来没有发生过的情况,人工智能模块也可以进行判断其利害程度,并提出对自动化控制的要求。一般来说,如果超出了智能模块的判断能力,都会当作危险加以警告。

第二,可以实现自动控制的精简化模型。电气工程由于具体施工的不同,在控制系统的构架方面往往较为复杂,尤其是在被控制的元件组数量较多的情况下,动态方程的模拟非常繁琐,在实际操作过程当中无法实现精确控制。人工智能可以轻松过的解决这一问题,将模型精简为计算机语言下的模拟模型,需要的电气元件数量也大大减少。

第三,可以实现自动控制的控制灵敏性。人工智能的引入会改变传统电气自动化控制的内部构造,尤其在一些中继器和断路器元件方面,可以采取敏感度更强、延迟性更小的新产品。人工智能控制模块的优势就是可以降低系统反应时间,同时对整个自动化系统的控制权限进行调整。

四、结束语

毫无疑问,随着现代科技发展的速度日益加快,人工智能将作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从产业结构上来说,电气工程将成为重要的实践部分,不仅加快强电气自动化技术设备的更新换代,而且会在这一领域形成新的研究方向。当前我国正处于产业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十二五”期间,国内工业发展需求向高新化发展,人工智能在程序设定、电气设计、远程控制等方面的优势,将会逐渐凸显出来。继续研究和创新人工智能技术在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领域的应用,对我国未来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耿英会.智能化技术在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中的应用[J].科技创新导报,2008(12).

[2]林集武.智能化技术在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中的应用[J].建筑知识,2010(09).

[3]魏富强.智能化楼宇设备管理及控制系统设计与开发[D].北京交通大学,2012(08).

[4]院丕文.浅谈电气自动化控制中的人工智能技术[J].科技创业月刊,2010(06).

篇9

关键词:电气工程;自动化技术;电网调度;变电站;状态检修

Pick to: in the electrical engineering automation technology is used in a variety of control functions and automatic detection device, the electric power system for remote or onsite automatic control, regulation, monitoring and management, to ensure the safe and economic operation of power system and power supply quality. Electrical automation technology as the most rich development prospects, the most vibrant and rich vitality of integrated disciplines with a number of high and new technology of synthesis, application is very broad, almost penetrated into different related fields in the current national economy. This paper mainly discusses the electrical automation technology applications in power system, and its development prospects were discussed.

Keywords: electrical engineering; Automation technology; Power grid scheduling; Substation; The state overhaul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我国电气工程自动化技术的发展概况

我国在上世纪60年代初期就开始了对变电站自动化技术的研制,并在70年代初期先后研发出集保护、控制和信号收集为一体的装置。在80年代中期时,由清华大学所研发的35kV变电站保护自动化和微机监测系统正式投入运行。在1998年,我国总装机容量超过了277GW,跃居当时世界第二位。

现代社会,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和人们生活品质的提高,对电能供应的“安全、经济、优质、可靠”等各项指标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相应的,对自动化技术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标准。当今电气工程中自动化技术正趋向于:

1、由输电、发电自动化向输电、发电、配电自动化进行全面发展。

2、柔流输电技术(FACTS)的发展进一步提高了在输电和配电方面的自动化水平。

3、在控制策略上日益向着适应化、智能化、最优化、协调化和区域化方向发展。

4、在理论工具的应用上,越来越多的借助了当前现代化控制理论。

5、在控制手段上日益增加了对远程通信、电力电子器件和微机的应用。

电气工程中自动化技术的应用

(一)电网调度自动化

电网调度自动化是确保电网经济、优质、安全的发供电,提高电网调度运行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也是实现管理现代化和电力生产自动化的重要基础。电网调度自动化主要包括了调度主站系统和运动装置系统,其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实现对电网安全运行状态的实时监控

通过调度人员控制和监管电网的电压、潮流、周波和负荷等,并观测主设备的位置状况和水、热等方面的工况指标,使之能符合规定,以保证用户计划用水、用电、用汽等的需求。

实现对电网运行的经济调度

在对电网实现安全监控的基础上,再通过自动化手段以实现电网经济调度,以达到节省能源、降低损耗和多供电、多发电的目的。

实现对电网运行安全事故的分析和处理

电网中出现异常运行或者故障的因素非常复杂,且十分迅速,如果不能及时的判断或处理措施不当,有可能会危及到设备安全和人身安全。通过电网调度自动化技术的增强,能够实现电网的安全运行分析,提供事故处理的对策和相应的监控手段,以防止事故的发生,并对已发生的事故进行及时处理,减少和避免事故的发生率。

(二)电力的自动化

1、电力一次设备的智能化

在一般情况下,常规电力一次设备与二次设备的安装地点往往相隔几十至几百米,且两者之间一般用大电流控制电缆和强信号电力电缆连接。对于电力一次设备的智能化来说,其主要问题是现场大电流开断引起的高强度电磁场干扰会对电子部件造成损害,关键技术是电子部件的电磁兼容、供电电源以及与外部通信接口协议标准等技术问题。

电力一次设备的智能化指的是在一次设备进行结构设计的过程中,需将常规二次设备的部分或全部功能就地实现,以省却大量控制电缆和电力信号电缆,此过程通常也简称为一次设备自带测量和保护功能。常见的“智能化开关”“、智能化开关柜”、“智能化箱式变电站”等都是典型的电力一次设备智能化。

2、电力一次设备的在线状态检测

为了监视设备的实施运行状态,并且对各种重要参数的变化趋势进行分析,我们必须要对电力系统一次设备如发电机、汽轮机、变压器和断路器等设备的重要运行参数进行长期且连续的在线监测。而这种监测行为目的是进行有无存在故障先兆的判断,从而延长设备的维修保养周期,并最终提高设备的利用率,为电力设备由定期检修向状态检修过度提供保障。

近年来,为了开展在线状态检测技术的研究和实践,电力部门为此投入了大量精力,并联合大学、科研单位进行科研合作,以及通过技术引进取得了一些重要进展,但由于该项工程的整体技术难度大、专业性强以及检测环境恶劣,要开发出满意的产品目前还很困难。

(三)变电站综合自动化

自动化的变电站系统主要应用自动化技术和系统,对变电站的基本数据和电能传输等工作进行二十四小时的无人系统监控,并对运行的系统进行及时的保护。自动化变电站系统主要由以下五个具体的子系统构成:

控制系统

主要是进行变电站的数据包括模拟量、开关量和电能量的数据采集、故障录波和测距、故障记录、断路器跳合闸记录、保护动作顺序记录的事件顺序记录、操作控制功能、安全监视功能、人机联系功能、数据处理与记录功能、谐波分析与监视、打印功能。

继电保护子系统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中的微机继电保护主要包括输电线路保护、电力变压器保护、母线保护、电容器保护、小电流接地系统自动选线、自动重合闸等。

电压、无功综合控制子系统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必须具有保证安全、可靠供电和提高电能质量的自动控制功能。电压和频率是电能质量的重要指标,因此电压、无功综合控制也是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低频减负荷控制及备用电源自动投入子系统

备用电源自动投入已成为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基本功能之一。

通信子系统

主要由内部的信息沟通和变电站与其他管理部门的信息沟通。

(四)发电厂自动化

发电厂自动化系统主要包括了自动发电量控制系统(AGC)、自动电压控制系统(AVC)和动力机械自动控制系统。我国常见发电厂主要可分为水电厂和火电厂,但无论是水电、火电或者其他的发电方式,在自动化系统中都有较多的共同点,相较而言,通常水电厂的自动化程度比火电厂要高。

1、水电厂自动化

水电厂需要调速器、水轮机以及水轮发电机力励磁控制系统等。水电厂自动化可以具体分为单机自动化、公用设备自动化、梯级水电厂综合自动化以及全厂自动化等等,通过自动化系统的使用,极大的提高水电厂运行的经济性、安全性和供电的质量。

2、火电厂自动化

火电厂的自动化也是一门综合性的技术,有信息和数据处理、自动保护、自动检测、顺利控制以及设备管理等方面的功能。自动化系统主要包括了锅炉控制系统、汽轮机控制系统、发电机控制系统、计算机监视和数据系统以及机炉系统主控系统等等。

(五)配电自动化

和传统的调度自动化比较,我国配电自动化相对较小,它整合了当代计算机技术、现代控制技术、电气设备管理以及数据传输,在信息综合的同时进行系统管理;它不仅改变了传统电能质量,同时也有效降低了人员劳动强度,在保障经济目标运行的同时,增强电气工程供电可靠性,推动电气工程自动化发展。

根据实际调查显示,国外很多国家由于电气工程起步较早,已经形成了独特的经验,在向规模转变的同时,人工智能以及光纤通信在电气工程实用化技术方面取得了纵深性发展。目前,我国电气工程发展中,主要运用集中监控、就地控制馈线自动化以及配电管理和配电自动化相结合的模式;通过在子站和主站网络联系,从而形成统筹兼顾的配电自动化系统。

我国电气工程自动化技术的发展趋势

(一)管控一体化技术在电气工程实践工作中的应用分析

从理论上来说,电气工程实践工作过程当中所涉及到的管控一体化技术主要是指针对电气工程在各个通讯环节,在自动化技术应用过程当中对于相关信息数据的集成性及整合性优势均能够得到可靠发挥。集成控制系统在于管理信息系统相融合的过程当中,能够将电气工程在正常运行状态下所应用的整个信息控制网络以一种综合且集成的方式表现出来。

一方面,在当前技术条件支持下,可以通过集团企业资源规划系统与制造执行系统运行状态的互联性方式,确保对整个电气工程在正常运行状态下所对应的各种控制信息均能够得到稳定且有效的获取。

另一方面,通过引入计算机控制管理系统的方式,能够将电气工程在整个生产过程当中所涉及到的相关检修数据信息与运行状态信息进行系统且完整的监督,按照此种方式也能够确保计算机检修管理系统与电气工程数据库间连接性能的稳定发挥。

(二)状态检修技术在电气工程实践工作中的应用分析

从电气工程的应用视角上来说,可以针对状态检修技术进行如下定义:即电气工程状态检修技术主要是指通过应用电气工程设备资产管理系统的方式,重点发挥其在状态监视与故障诊断方向的综合性应用功能,提供状态检修所对应设备在正常运行状态下所表现出的运行状态信息以及相关数据,同时也可以结合这部分数据实现对电气工程相应设备运行状态以及可能存在安全隐患或是故障的问题进行有效预测。

按照此种方式,还能够将传统意义上的故障检修模式转变成为全新的状态检修模式。从实践应用的角度上来说,将状态检修技术应用于电气工程实践工作过程中不但能够提高相应电气设备的稳定性与安全性,同时也使得传统意义上定期检修作业模式下可能存在的缺陷以及遗漏性问题得到有效克服,从而保障运行安全。

参考文献

[1]张宏喜.如何对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进行可靠性测试[J].价值工程,2011.30.

[2]郭红生.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J].科技创业月刊,2011.24.

篇10

关键词:生产性实训;创新创业;校企融合;管理机制

中图分类号:G718.5?摇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14-0228-02

校内生产性实训是学生学习职业技能的主课堂,是打造“双师型”教师的主阵地,是学院服务社会的主渠道。如何更好地整合社会资源,探索“政行企校、四方联动”的合作机制,深化“系统培养、校企对接”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借助深层次的校企合作,优化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切实推进校企合作向多方位、深层次和可持续的方向发展,是摆在高职院校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本文结合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创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以下简称为实训基地)经验,分析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探讨如何更好地创新实训基地模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一、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2010年,我系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在中央财政支持下,与地方行业知名企业无锡友好自动化系统工程有限公司等公司合作,采用校企共同管理模式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校企双方签订合作协议,由学校提供实训场地、电气设备安装调试相关设备,按照生产流程布局,充分利用学校雄厚的师资力量及技术优势;由企业提供电气设备加工订单、低压电器元件及相关辅料等;学生安装调试低压电气柜,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但在建设过程中,我们遇到不少问题。

1.教育教学的稳定性与企业生产任务市场变动性相

矛盾。高职教育是按照人才培养方案、教育教学计划组织实施的,具有稳定的模式和计划;企业生产是围绕市场需求实施的,市场是变动的,企业生产计划与院校实训教学计划的衔接有矛盾,实践教学的安排受到生产任务的影响,必须深度沟通,灵活处理,以保证教学工作顺利开展。

2.实践技能训练的消耗性与企业经济效益性相矛盾。高职教育以实现培养高技能人才的社会效益为最高目标,学生可以参与实际生产劳动,但参加生产实训的学生变动频繁,为了兼顾生产和实训的要求,允许在实训中有一定程度的原材料消耗;而企业生产以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为目标,要求最大限度地节能,这种目标的不一致决定了实施原则与方法的不同,导致实施中出现生产管理成本高与企业经济效益之间的矛盾,需要加大投入、合理控制,引入企业7S管理方式。

3.生产性实训基地创业教育和素质教育功能的发挥。虽然实训基地具有校企优势互补的优势,但实际运行中,由于时间、人员、制度等因素限制,实训基地的作用还停留在实现其教学和生产功能上,还没有完全发挥其对应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创业教育功能。同时,实训基地内管理还较混乱,没有给学生树立良好的示范作用,不利于学生良好专业素养的养成。

二、生产性实训基地创新建设的举措

2012年,针对前面碰到的问题,我系调整思路,进行了管理机制和体制的创新实践,同时兼顾企业利益,培养教师的工程实践和课程设计能力,既培养学生掌握电气设备安装调试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又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和创业技能,实现校企双赢。

1.科学规划,建立先进合理的实训基地。在学院领导的协调指导下,借鉴无锡友好自动化系统工程有限公司等相关成套设备制造厂家的管理经验,合理规划并改造原有实验实训室,企业深度参与共同建设实训基地。工厂设计一方面符合现代化工厂生产需要,既提供了宽敞的加工生产场地,又配备了存放生产设备的储物间和专用配电房,企业负责生产流程布局,并提供先进的生产设备;另一方面,实训基地充分预留了现场教学空间,配备了多媒体、黑板、投影仪等教学设施。实训基地引入相关企业的理念和职场箴言、生产工艺流程、产品技术规范、质量规范和安全规范等,融入了产业、企业和职业要素,实现校企文化的交融。

2.校企融合,推行“双师育人”的管理体制。实训基地既要完成生产任务,又要实现实践教学,而企业产品生产的性质决定了实践教学有时不能够完全按照教学计划实行。为了开展实践教学,校企融合,采用新型管理体制:第一,校企双方明确实训基地要完成一定的实践教学任务,企业在安排生产的过程中,要考虑让学生参与生产的产品的数量和难度;第二,学校为企业着想,不能影响企业的生产任务及产品的质量要求,要根据企业订单的要求,弹性地安排教学计划,分批安排学生参与企业的生产;第三,企业派出技术骨干,学校派出专业教师指导学生的生产实践,保证产品的质量;校企双方给予指导教师适当奖励,激发其积极性;第四,学生在生产过程中,为企业创造了效益,企业和学校也要给予学生一定的劳动报酬,对于超额完成生产任务、产品质量优良的,要给予表扬及奖励;第五,制定相关政策,鼓励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参与产品研发、技术支持和企业员工培训,参加学生生产劳动的管理,给予一定的课酬补助,并且跟评优评先、职称晋升挂钩。

3.工学结合,构建“校企对接”课程体系。在实际建设中,以省级示范院校重点建设专业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作为核心,科学规划、建设辐射整个专业群的生产性实训基地,依据职业岗位要求,同时按照基地产品制造流程设置课程,强化学生的工装工艺、产品实际制造、生产组织管理等应用能力的培养,以企业典型产品为载体,校内教师与企业专家共同编写基于工作过程的实训教材,推进“教、学、做一体”教学改革,构建“以满足行业需求为目标、以能力为本位、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具体措施包括:推进工学结合,开发实训项目;营造职业氛围,创新管理机制;尊重学生主体,创新实训教学模式;融入职业标准,优化评价体系,真正实现校企对接零距离。

4.能力本位,发挥“创新创业”教育功能。在实训基地管理中,采用了行政管理主体、企业管理主体的双主体管理模式。生产性实训基地注册成立实体——工控新星加工有限公司,由实训教师和企业管理人员担任创业指导教师,聘请优秀学生担任企业总经理,这样就可以有效解决教学与生产协调难的问题,积极推进企业7S管理,提高学生实践创新技能,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

5.工程实践,打造“德技双馨”双师团队。校内生产性实训既是学生学习职业技能的主课堂,又是打造“双师型”教师的主阵地,是学院服务社会的主渠道。目前我系师资队伍中,很大比例都是从学校毕业后就直接进入教师岗位,真正意义上的“双师型”教师比较缺乏。这要求教师进行现场讲解和操作示范,最终实现教学生产化和生产教学化的有机结合。教师在深度参与产品项目实施的过程中,科研能力和指导生产性实训的能力以及创新实践工程素质就会渐渐培养出来。

三、结束语

以上是我院推行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模式的一些尝试,运行一段时间以来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主要包括: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创新和创业能力得到培养;学校是最大的受益者,不仅实现了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还节约了教育成本,培养了师资队伍;学校在为相关合作公司生产加工电气设备的同时,安排教师深入企业工程实践,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企业在参与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运行、管理中获得了一定的经济利益,更有积极性扩大生产规模,增加投入,促进实训基地的扩大。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是高职实训基地建设的方向和难点,必须建立科学的运行和管理机制,需要高职同行们进一步研究与实践。

参考文献:

[1]聂恒凯,柳峰,等.新型生产性创业型实训基地建设模式探讨[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1):131~133.

[2]黄锦祝.高职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管理模式与机制创新[J].教育与职业,2011,(2):164~165.

[3]徐平,丁淑杰,李建武.以生产性实训为依托搭建教师工程实践能力新平台[J].教育与职业,2011,(33):89~90.

[4]葛高丰.校企合作背景下高职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实践探索[J].职教通讯,2012,(2):3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