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电算化含义范文
时间:2023-12-01 17:43:2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会计电算化含义,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1、我国的会计核算制度已经进行了建国50年来从未有过的重大改革,这使会计核算方法更加科学合理、更加适应国际国内市场经济和多种所有制经济成分的需要,和国际会计惯例更加接近,会计界对外学术交流与合作也迅速发展,这代表了我国的会计理论与会计核算方法的科学化、国际化发展进程。
2、电子计算机日益深人地应用于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工作中,使会计数据储存方式、会计核算手段和方法、会计部门的机构设置、岗位分工以及会计人员的素质、会计内部控制的方法和措施、所提供会计信息的数量和质量、企业财会管理水平等方面都将发生前所未有的深刻变化,这代表了会计数据处理技术和处理工具的科学化、现代化进程。
3、会计法、注册会计师法、审计法、经济合同法、企业法、会计通则、会计准则及会计法实施细则等一系列与财会工作有关的制度、法规、条例的实施,代表了会计工作的法制化进程。
4、注册会计师事业的迅速发展,使对会计工作的社会审计监督体系逐步形成;记帐、会计软件市场等会计社会服务体系的建立和发展完善,代表了会计工作的社会化进程。
目前我国会计工作的科学化、法制化、国际化、社会化进程已经开始,许多重大的改革措施已经实施并取得了显着成效,这些变化代表了我国会计改革与发展的方向,其实质就是在逐步实现我国会计工作的现代化。而会计电算化正是实现会计工作现代化的最主要内容,是目前我国会计工作实现全面现代化的一项起先导作用的关键性工作。
二、会计电算化的深层含义
会计电算化,是电子计算机在会计工作中应用的简称,就是把以电子计算机为代表的现代化数据处理工具和以信息论、系统论、控制论、数据库以及计算机网络等新兴理论和技术应用于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工作中,以提高财会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进而实现会计工作的现代化。
会计电算化改变了会计核算方式、数据储存形式、数据处理程序和方法,扩大了会计数据领域,提高了会计信息质量,改变了会计内部控制与审计的方法和技术,因而推动了会计理论与会计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完善,促进了会计管理制度的改革,是整个会计理论研究与会计实务的一次根本性变革。从表面上来看,会计电算化只不过是将电子计算机应用于会计核算工作中,减轻会计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会计核算的速度和精度,以计算机替代人工记帐。会计电算化决不仅仅是核算工具和核算方法的改进,它必然会引起会计工作组织和人员分工的改变,促进会计人员素质和知识结构的提高,提高会计工作效率和质量,解放会计人员的时间和精力,促进会计工作职能的转变,推动会计理论和会计技术的进步,提高整个会计工作水平大幅度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使会计理论和实务的方方面面都将发生前所未有的深刻变化。
会计电算化是一项系统工程。一方面,国家、地区和行业主管部门要制定一系列会计电算化管理制度、发展规划、技术标准和工作规范并颁布实施,要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组织开发各行业适用的、具有多层次和类型的系列会计软件、审计软件,并对其合法性、正确可靠性进行评审,同时还要进行其他大量而艰巨的会计电算化宏观管理工作。另一方面,备基层单位要进行大量而复杂的会计电算化的配套管理工作,主要是提高企业领导及其他管理人员的现代化管理意识,在整个企业管理现代化总体规划的指导下做好会计电算化的长期、近期发展规划和计划并认真组织实施,重新调整会计及整个企业的机构设置、岗位分工,建立一系列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提高企业管理要求。还要修改扩建机房,选购、安装、调试设备,自行开发或购买会计软件,培训会计电算化人员,进行系统的试运行等等工作。以上所列的各项工作必须做好,否则电算化会计系统将不能正常工作,有损于会计电算化的整体效益并使其不能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会计和企业管理现代化将无法实现。
三、会计电算化的发展现状和趋势分析
会计电算化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是指整个会计工作由手工核算和管理,向以电子计算机为核心设备并运用现代化数据处理技术,进行现代化核算和管理的整个转变过程。
从国内外会计电算化的发展历程中,不难看出我国会计电算化将来的发展趋势。
l、国外会计电算化的发展现状
国外会计电算化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①单项会计核算业务电算化;②会计综合数据处理的全部电算化;③建立了网络化的、以管理为重心的会计信息系统或企业管理信息系统;④建立了会计或企业管理决策支持系统和专家系统。
决策支持系统是以计算机存储的信息和决策模型为基础,协助管理者解决具有多样化和不确定性问题的,以进行管理控制、计划和分析并制定高 层管理决策和策略。据 统计,美国1983年,55%的新程序是用于管理控制、计划和分析,用于核算的仅占45%,这说明国外已进人了决策支持系统的开发和应用阶段。
国外的会计软件主要是面向市场的销售分析和预测系统、供货发票系统;面向生产的成本计算和分析系统、存货控制系统、应收几款管理系统;面向人事管理的雇员住处系统、工资系统、劳动力资源会计系统;面向现金管理的现金收支系统、支票核对系统;面向采购管理的采购与验收系统、应付帐款系统、固定资产核算系统;面向财务管理的财务报表系统、年度财务计划系统和预算控制系统等。
2、我国会计电算化的发展现状
我国的会计电算化工作从70年代末期开始, 至今已20多年,基本上经历了两个发展阶段,即70 年代末至80年代末的“缓慢的自发发展阶段”和80 年代末至今的“有组织的稳步发展阶段”。
目前我国已初步形成了会计软件产业,通过国家级评审的会计软件已达30多个,通过省级评审的会计软件也有200多个,据1992年底财政部调查,开展会计电算化工作的单位约占被调查单位的 20%左右,但地区、部门行业之间发展很不平衡,有 的地区和部门已达50%以上,可有的才刚刚开始会 计电算化工作。在已开展会计电算化的单位中,大部分单位开发和应用的是部分会计核算子系统,其中尤以工资、帐务、报表子系统为主,单机应用为主,只有很少的单位全部会计核算工作实现电算化 并彻底甩掉手工记帐。
3、我国会计电算化的总体发展趋势我国会计电算化的总体发展趋势应经历三个大的发展阶段:即会计核算电算化一、财会管理或企业管理计算机化一一决策支持计算机化。我国原来的会计工作基本处于手工和半手工状态,会计人员绝大部分时间和精力被束缚在会计 核算等事务性工作上,财务管理工作则没有时间或很少去做。因此会计只能提供事后核算资料且简单粗糙,管理水平低下,不能适应现代市场经济的要求。面对市场经济和繁重的核算工作双重压力,企业领导和会计人员迫切要求开展会计电算化工作。
因为我们有基本现成的会计核算模式,而财务或企业管理工作则比较复杂且没有成型的模式,会计核算的输入/输出数据比较规范且容易组织,我们已形成一套固定的会计核算过程和方法,所以设计并实现电算化会计核算系统比较容易,因此只能先搞核算电算化。
但核算电算化基本是模仿手工操作,所提供的会计信息范围、数据和质量并未发生根本性的改变,因此对满足企业现代化管理要求并迅速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并不能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同时,核算电算化所节省的人工成本、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所产生的效益并不足以抵消建立并使用该系统的投人。因此,核算电算化只是整个会计电算化工作的准备阶段,其好处是为建立以管理为重心的、网络化的、完整的会计或企业管理信息系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主要是:①系统中存储了管理所需的会计核算基础数据;②解放了会计人员的时间和精力,使他们有条件逐步实现工作重心的战略性转移;③积累了宝贵的会计电算化工作经验;④使会计电算化人才迅速地成长起来。
财务和企业管理计算机化是会计电算化最有意义的战略决战阶段,建立并实际运行以管理为重心的、网络化的、完整的会计或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将显着提高企业财会管理水平,会计电算化长期的、隐含着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将大量地迸发出来,在这个阶段将实现财会和企业管理现代化。此时会计电算化已融人到整个企业管理现代化的洪流之中,可能称其为会计及企业管理信息化、计算机化等。
建立并实际运行该系统的难度是可想而知的,其关键是;①会计和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系列软件的开发完善;②会计和企业管理基础工作的迅速提高,建立成型的管理模式;③企业领导等管理人员的现代管理观念的建立和巩固;④做好会计电算化和企业管理现代化的配套改革工作;⑤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等等。
这个阶段的系统必然是网络化的。会计核算的众多子系统已经使单台计算机功能发挥到了极限,并且只能使用在较小的单位。而以管理为重心的会计信息系统或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其数据收集和信息使用不可能在同一地点、单位和部门,该系统数据处理的及时性、复杂性要求必须使用计算机网络、必须在最大范围内实现最大限度的数据共享和数据的综合利用。这不仅包括企业内部各单位和部门,也应该包括其开户银行、税务局以及指定的会计师或审计师事务所。
这个阶段的系统必须是以管理为重心的。这决不仅仅是会计帐簿和报表数据的总括分析,而其管理和分析的原始数据必须直接来源于生产经营的各基本环节,如材料仓库、每道生产工序和每个销售人员,因而是最明细和详尽的。因此,完整的、以管理为重心的会计信息系统必须与整个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共同规划、统筹设计。这样的系统与以往开发的核算系统不是并列的,而是以其核算功能为内核、以管理功能为重心;该系统不是以会计职能而是以业务类型来划分其子系统的。
会计电算化的高级发展阶段是建立并实际运行会计或企业决策支持系统,这个阶段是以管理为重心的会计信息系统或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自然进化或更高级的发展阶段,象国外那样用它来辅助解决那些数据不规范、变化因素多、具有不确定性的高级会计或企业管理决策问题。
4、近期我国会计电算化工作的发展方向
(1)已开展会计电算化的单位、先进地区和部门,应尽快完善会计核算系统,彻底甩掉手工记帐工作,做好会计电算化的配套改革工作,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转移工作重心,为进一步开发和使用会计或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作好准备。同时,尽快提高会计电算化的普及率,使尚未开展会计电算化工作的单位早日赶上来。
篇2
随着会计电算化在社会经济管理地位的不断提高,其在提高财务工作者的劳动效率和减少财务风险方面的重要作用也愈加明显。但由于我国中小企业的信息意识差,信息管理技术落后等问题,会计电算化在应用中仍然处在一个较低的层次上。本文从提高我国中小企业会计电算化水平出发,分析其实施的现状、常见的问题,并神对问题提出了相关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
中小企业;会计电算化;问题;有效措施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企业会计电算化应用程度的高低不仅影响着其经营决策,也影响着其生存和发展。而中小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重要主体,其会计电算化的发展程度对于会计电算化的推广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会计电算化的概述
1.含义。1981年8月,中国人民大学和第一汽车制造厂在联合召开的“财务、会计、成本应用电子计算机专题讨论会”,正式提出了会计电算化的概念。而经过多年的发展,会计电算化在我国企业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会计电算化的含义,从狭义上讲,是指以电子计算机为主体的电子信息技术在会计工作中的应用。通俗来说,就是会计从业人员利用会计软件完成以前需要手工进行的会计工作的过程。会计电算化是把电子计算机和现代数据处理技术应用到会计工作中的简称,是用电子计算机代替人工记账、算账和报账以及部分代替人脑完成对会计信息的分析、预测、决策的过程,其目的是提高企业财会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从而实现会计工作的现代化。从广义上讲,会计电算化是指与实现电算化有关的所有工作,这主要包括会计软件的开发、应用及其软件市场的培育;会计电算化人才的培训;会计电算化的宏观规划和管理;会计电算化制度建设等。
2.新形势下会计电算化的特点。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推广,利用现代技术的软硬件设施来优化会计业务已经成为市场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会计电算化的发展,会计从业人员的思想也发生了转变,而会计业务的发展也呈现出了一些新的特点:一、以会计电算化为基础的会计体制的改革已经成为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中重要内容,而在这一趋势的推动下,企业财务的核算理念和核算方法必然也会发生巨大的变化;二、会计电算化用计算机软件代替人工操作,这不仅提高了会计工作的准确性,也将会计从业人员从大量、繁琐的核算工作中解放出来,进而提高了工作的效率;三、会计电算化不仅实现了简单的会计核算工作,它也将会计工作的各个方面统一成一个整体,而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会计电算化必然会成为一个集核算、分析等功能为一体的管理系统。
3.会计电算化推广与发展对企业提出的新要求。会计电算化作为一种新的核算体系,其新的核算理念、核算标准必然会对企业传统的会计核算业务提出新的要求。这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一、企业的管理观念和管理模式的转变,即企业在发展中应该充分考虑现代信息社会的变化对企业会计核算的影响,并积极接受、推广现代化财会管理理念,从而保证企业的管理理念与管理模式能够与会计电算化实现和谐统一;二、企业会计从业人员的素质要求,会计从业人员,尤其是一些企业中的老会计,他们在会计电算化的环境下,应该积极转变工作思路,并通过学习掌握会计电算化的操作业务,从而保证财会工作的顺利开展;三、对企业信息安全提出了新的要求,虽然会计电算化提高了会计工作的效率,但是计算机软件中的信息安全问题仍然不容忽视,而企业在推广会计电算化的同时也应该提高安全意识,以保证企业会计信息的安全。
二、中小企业会计电算化存在的问题
中小企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随着会计电算化的推广,中小企业不仅降低了财会人员的工作强度,实现了财会管理制度的规范,也为企业市场的拓展提供了方便,但是在会计电算化在应用的过程中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其中存在的问题仍然值得我们深入研究。
1.思想方面的问题。思想是行动的指导,缺乏对会计电算化重要性的认识是阻碍其在中小企业中推广的重要原因。目前许多中小企业的管理层没有认识到会计电算化的重要性,或者对其重要性认识不足,从而导致了会计电算化业务开展的困难,例如一些企业管理部门缺乏与时俱进的精神,安于现状,认为企业的会计业务用人工就可以完成,会计电算化只会增加企业无谓的成本,从而放弃了电算化的应用;一些中小企业的领导片面认为会计电算化就是将过去的人工会计业务用电脑来代替,因此买几台电脑,装几个软件就算实现了电算化,但是其在实际应用中却只是将会计电算化维持在一个简单的核算水平,同时会计人员也缺乏必要的培训与再教育,从而阻碍了会计电算化应用水平的提高。
2.制度方面的问题。会计电算化的落实并不是买几台电脑、装几个软件那样简单,它需要系统的管理制度的支持,但是许多中小企业由于其整体管理制度的不完善,导致了会计电算化在推广中也缺乏必要的制度支持,例如一些中小企业正处于向会计电算化转变的初级阶段,会计人员由于缺乏必要的制度约束,会习惯性地选择其比较熟悉的会计手段开展业务,而这种情形使得会计软件形同虚设;还有一些企业由于缺乏会计信息的管理责任系统,会计人员在完成财会信息的核算、分析后,由于疏忽,缺乏检查、保存信息的意识,而一旦出现电脑故障,这些信息就会受到“重创”,从而影响了企业财会信息的正常使用。
3.软件方面的问题。中小企业由生产成本的限制,一般不具有自主开发会计软件的能力,因此其在推广会计电算化的过程中,只能从开发公司购买软件,而这些软件只能从整体上迎合市场需要,并不能从个性化的角度来满足中小企业的发展要求,基于此,中小企业在软件应用中也存在许多问题,例如不适用,即一些会计软件是专门针对大型企业开发的,其程序在运行中会呈现出规模化和标准化的特点,而这种对于以灵活多变为优势的中小企业而言显然是不适用的;成本高,中小企业由于其业务限制,软件中许多功能都只能是“摆设”,但是要想使用这些软件,却又不得不为这些“摆设”付费,从而增加了经营成本;故障检修问题,即中小企业由于缺乏展业的系统维修部门,导致系统由于缺乏日常维护而增加了故障检修成本。
4.人员素质方面的问题。目前在中小企业的人才结构中,存在着这样一个矛盾的局面,即熟练掌握计算机的人员缺乏必要的会计专业知识,而专业的会计人员也缺乏操作会计软件的能力。除此之外,对于中小企业的会计从业人员而言,由于其业务操作相对简单,缺乏革新业务技能的动力,从而使得许多会计人员并不能熟练地完成会计电算化的过程,同时虽然会计从业资格证在考核中增加了会计电算化的内容,但是其主要还是停留在理论层面,对于如何根据企业发展需要开展业务,许多人员仍然是一头雾水,而这样的人员结构必然会影响企业会计电算化的进一步发展。
三、中小企业应对会计电算化问题的有效措施
1.转变思想观念,重视会计电算化在中小企业中的作用。中小企业在发展中应该从远处着眼,将会计电算化与企业业务的拓展相结合,从思想上重视会计电算化的推广与应用。在转变观念的过程中,中小企业的管理部门首先要增加对会计电算化软硬件设施的投入,并在基础设施的支持下实现会计业务内容的转变;然后,根据企业的发展规划,从会计电算化的广义含义出发,实现人员的素质、企业的管理机制以及信息的收集和分析系统等方面进行转变,从而保证会计电算化在中小企业的全面发展;最后,从现代信息技术环境的角度出发,大力拓展企业的电商业务,并利用会计电算化的支持,实现电商系统的完善与市场的拓展。而这有做到这几点,中小企业才能将会计电算化的理念融入到日常经营管理中来,从而享受会计电算化带来的便捷服务。
2.开发并选择适合中小企业发展状况的会计软件。会计软件是指专门用于会计核算、财务管理的计算机软件、软件系统或者其功能模块。对于中小企业发展而言,为了保证软件适合其机动灵活的经营特点,其不仅要明确会计人员的软件操作职责,还应该建立一个完整的操作系统,而这有利于操作人员运用自身的操作限实现信息的收集和业务的监督。程序公司在在完善软件应用的过程中,首先要增加服务意识,即根据中小企业的特点,为其量身定制符合其发展模式的专用软件,同时利用客户反馈,不断优化系统功能;其次,对软件进行科学分类,并根据用户的经营性质和经营范围进行软件的推荐使用。而中小企业在软件选择上,应该以其具体的业务内容为参照,并在保证软件原始功能的前提下,实现会计业务与软件操作的统一。
3.健全相关制度,保障会计电算化工作的有序开展。健全的制度是会计电算化有序推广的重要依托,但是随着会计电算化在市场中的迅猛发展,相关的制度的制定却相对滞后,而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中小企业对会计电算化的应用。因此为了保证会计电算化在中小企业中发挥应有的作用,首先国家的法律部门要对会计电算化的应用情况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利用法律手段来规范会计电算化体系,以遏制一些企业在应用中投机行为;其次,中小企业在建立会计电算化体系的过程中,应该制定严格的内部制度,例如对会计从业人员的资格进行严格的审查,以保证相关人员的业务素质;最后,中小企业内部要从信息安全的角度出发,成立信息维修部门,并制定严格的信息整理和存储制度,同时保证责任的有效落实,以避免人员操作失误或者病毒入侵等问题的出现,从而保证会计信息的完整安全。
4.重视人才的培养,提升会计电算化人员的综合素质。会计人员是实现会计电算化的关键因素,因此中小企业在实现会计电算化的过程中要重视对人才的培养,不断优化财会部门的人才结构。中小企业在会计人员管理中首先要优化人才聘用制度,即通过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积极吸收高校的会计专业的毕业生进入到企业中来,为企业会计业务的拓展注入新鲜的血液;其次,中小企业还应该重视对老员工的培训,即通过制定培训计划,对于那些经验丰富,但是缺乏会计电算化意识和业务能力的会计人员进行再教育,以保证他们能够积极转变工作态度,掌握相应的软件操作技能,提高业务素质,跟的上时展的步伐;最后,针对会计电算化中出现的新兴业务进行培训,以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的应对市场变化的能力。
四、结语
总之,随着经济的发展,传统的会计信息处理手段已经无法满足企业的业务需求,而我国的中小企业由于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导致其在竞争中处于相对弱势,而为了扭转这一局面,中小企业应该积极统筹,不断完善会计电算化软硬件设施,在提高信息处理能力的基础上,提高企业竞争力。
作者:孔广欣 单位:四川商务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马云涛,王淑芹.中小企业会计电算化实施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5,09:214-215.
[2]曾新伊.中小企业实施会计电算化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商场现代化,2015,21:184-185.
[3]陈彦蒙.会计电算化在中小企业实践中的问题及对策[J].品牌,2015,12:153-154+156.
篇3
1.1会计电算化的发展历程
会计电算化是将电子计算机应用在会计工作中。我国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在会计中的应用出现在1979年,从此开启了会计电算化时代。会计电算化替代了以往的手工会计操作,并出现了数据库、信息论、和系统论等新兴理论,提高了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的工作效率。会计电算化的出现降低了会计人员的工作量和失误率。因此我们说会计电算化更适合会计管理的要求,它在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确保了会计信息的安全,同时使我国的会计审计技术得到改善,也使会计内部控制方法更加有效。从上世纪七十年代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的出现,会计电算化在我国已经经历了专用会计软件、通用型会计软件阶段、管理型会计软件以及核算型会计软件四个阶段。
1.2会计电算化的局限性
与传统的手工会计业务处理相比,会计电算化具有一定的优势,并且随着科技的发展不断的进步。但是这种会计应用方式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忽视了管理环节;资本投入较大;信息覆盖范围小;易出现流通障碍;不利于数据的保存等。总之处于孤立、封闭状态的会计电算化明显不能适应发展如此迅速的网络科技,因此会计信息化应运而生。
二、关于会计信息化
2.1会计信息化的含义
会计电算化是人工会计的模拟系统,也就是说相关处理程序并没有发生变化,只是一定程度上提高效率。而会计信息化是为了弥补会计电算化的不足而产生。所谓会计信息化,就是将先进的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会计核算和会计相关业务,与会计电算化不同,会计信息化不是对人工化的复制,而是从核算方式、核算手段等多个方面改变了以往的会计工作模式。会计信息化借助网络系统实现了会计业务的自动化,实现了资源共享,适应了现代科技的发展。
2.2会计信息化的优势
会计信息化以电算化为基础,并优于电算化,其具有信息化、智能化和开放性等优势。目前,ERP系统的应用完全实现了企业内部资源的共享和信息交换,同时确保了信息的安全。这样很好的改善了会计电算化信息覆盖范围小的缺陷,建立了开放的信息系统,成为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会计信息化的功能更加强大,不但可以实现会计核算,还能够进行会计相关业务管理和控制。与会计电算化不同,会计信息化必须有人参与,并且管理人员在其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只有管理员做好预测和辅助决策工作才能实现工作过程。因此,会计信息系统不再是电算化时代的模拟系统,而是更加先进和智能的人机系统。
三、会计信息化与会计电算化
虽然会计信息化具有会计电算化没有的优势,但是它是在电算化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因此我们说二者具有一定的关系。首先:会计电算化是会计信息化发展的基础。随着会计电算化的出现,人们开始认识在会计核算工作中应用先进技术的重要性。也使人们更深刻的认识了会计相关理论,为我国培养了大批会计人才以及计算机人才。因此我们说会计电算化的出现,实际上为会计信息化提供了理论基础以及软硬件基础。其次:会计信息化是会计电算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在会计工作中实现科技化是其发展的必然趋势,而会计电算化只是模拟系统,并没用真正发挥计算机的作用。因此网络技术的发展必然要求会计系统充分利用计算机的重要作用,会计信息化正是诞生在这种环境下。实现了对会计电算化的改进,功能更加强大也更全面。实现了会计信息系统与企业管理的结合,将现代化技术更好的应用于会计业务操作。因此我们说,会计信息化是会计电算化发展的必然趋势,为其指明了方向,更适合现代科技的发展。
四、总结
篇4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企业;人才培养;应用;问题与对策
一、我国会计电算化的含义及发展和应用
(一)会计电算化的含义。狭义的会计电算化,是指将电子计算机技术应用到会计业务处理工作中,用计算机来辅助会计核算和管理,即电子计算机在会计中的应用的代名词。广义的会计电算化,是指与实现会计工作电算化应用有关的所有工作,包括会计电算化软件的开发和应用、会计电算化人才的培训、会计电算化的宏观规划、会计电算化的制度建设、会计电算化软件市场的培育和发展等。
(二)会计电算化的发展和应用。我国电算化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发展,也在逐步法制化,在我国20世纪90年代财政部了四个有关会计电算化管理的文件:《会计电算化管理办法》--电算化管理部门《商品化会计核算软件的评审规则》--电算化软件评审部门《会计核算软件基本功能规范》--电算化软件开发单位《会计电算化工作规范》--各级使用会计软件的单位。我国也有从最初的核算模式在上管理型逐步转变,同时会计电算化已经完成了智能化的发展,随着近几年的网络的飞速发展,克服了原先的区域限制,加强了数据的沟通和交流,也极大的提高了数据处理效率。
二、现阶段我国会计电算化应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企业对会计电算化管理的认识存在缺陷。会计电算化如今已成为国际公认的现代企业会计管理的必备工具,并且在企业管理层在做决策时需要考虑财会数据,它不仅仅是对会计数据的核算与分析,也逐渐在企业管理方面占着重要的位置。但是还是有相当部分企业在会计工作中对会计电算化技术运用不够重视,没有认清其在工作当中的有效作用,只是简单认为由手工记账转变为电子记账,不与时俱进,这在我国对电算化的普及和推广的核心精神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一个以经验为导向来评价一个员工的优秀程度的企业,而不重视操作能力,这势必会影响到工作质量和效率。会计人员没有全面具体的了解点算化的作用,只是简单的认为由手工记账转变为电子记账,记账方式不同而已,使得会计电算化的优势没有真正的发挥其作用。
(二)财会的日常核算数据的安全性有待加强。会计电算化是对互联网尤其是excel的等一些软件的运用,这些软件的应用虽然给人们的工作带来方便的同时,也会带来许多新的问题,在会计工作中应用软件操作,也给一些不法分子如黑客对公司电算化系统进行扰乱或者有可能恶意攻击,还可能面临着财务数据被偷窃和信息的暴露等安全隐患。
(三)企业缺失素质高、电算化水平高的员工。如今会计人员的工作内容不仅要处理企业会计业务知识还要熟练掌握计算机方面的基础,但是现实中企业好多员工尤其是老员工对计算机操作水平有限,主要表现为对财务软件的应用技术以及对系统基本的保养和维护不够深入,对软件的应用方法不够熟悉,对会计软件的认识和了解存在局限性;我国电算化技术还不能应对企业业务变化的多样性,缺少对会计电算化技术的改进和创新,一些软件的落后性和软件本身的局限性,不能使财会信息得到呈现,也大大阻碍了企业在管理方面的提高和发展。
(四)电算化档案管理制度不够完善。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与普及,给企业在会计管理方面电算化式的操作提供了契机,但是我国电算化起步较晚;因此,对电算化档案的全面系统的保管缺乏经验,没能及时的对财务信息进行处理归档保管,使得财务信息归档不完整,时间久了就会导致财会信息的丢失,给企业带来损失;在会计档案归档保管过程中责任不明确,没有专门的人员对其负责,使得会计档案遭到破坏和损失等;有些企业会计在数据备份的管理不到位,导致企业在发生意外时会计数据完全丢失,给企业带来诸多不便或巨大损失;很多企业关于档案的安全存在隐患,没有设置用户权限、电子密码等计算机技术,使得会计信息的泄露或被竞争企业盗用等隐患。
三、提高企业会计电算化水平的应对策略
(一)正确认识会计电算化应用在会计核算管理中的作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会计电算化有着比传统会计核算速度快、精确度高、工作量大大降低、效率高等优势,这些优点也在逐渐被企业所意识到和得到运用,促进了企业管理制度的创新。会计电算化已经成为企业会计管理的重要标志,推动着企业进入高水平、科学化管理的模式,为企业良好的发展保驾护航。
(二)增强财务信息的安全管理工作。在企业会计电算化工作中,对计算机系统,尤其是重要的计算机系统,为了禁止电磁辐射和干扰应加强电磁辨别能力或屏蔽。企业应建立健全财务信息安全保管的规章制度,加强对信息储存的监管和数据的保管,增强对数据库的监管力度和严格的控制措施,还可以考虑对会计电算化中用到的软件、硬件及系统设置密码,消除安全隐患,确保企业计算机系统做到有效防范。为了能够提供一个安全良好的工作环境,在进入财务信息系统时,可以加指纹辨认、密码、辨别声音等用户权限验测手段设置等限制手段。
(三)提高会计电算化人员的技术水平和素质。会计电算化已经发展成为几乎每个公司必用的一门现在技术,如今会计从业证考试也体现出了国家对电算化操作的重视,所以做好一名好的会计人员就要操作好计算机系统并且与扎实的会计理论知识相结合,不断的学习新知识,应对新的变化,企业也要重视这方面的教育,不时的给予会计人员学习培训的机会,让他们培训当中熟悉掌握会计理论知识和电算化技术的复合型人才;鼓励财会部门人员考取国家会计专业证书和与计算机有关的证书,实施奖励;公司还可以制造学习的气氛,培养员工不断学习的精神,如制定会计知识和软件操作比赛等一些项目,来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为增强企业的电算化管理服务。
(四)做好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工作。会计人员应增强对会计信息保管的意识,及时将会计核算数据进行备份,将会计数据备两份分两地保管,在每份上注明保管人姓名和形成档案的时间,避免会计数据丢失数据不能恢复。企业档案保管分为电子和纸质两种保管模式,在保管电子档案时,注意防止潮湿,防止灰尘,保持周边环境的干燥干净,还有远离磁场,避免电子档案被磁场破坏;在保管纸质档案时,应分门别类,装订整齐,按日期存放,不相关人员不得随意进出,以防纸质信息被撕破等。
四、结束语
篇5
一、会计电算化的发展现状
电子计算机在会计领域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会计电算化已经发展了几十年的时间,且已经由最初的会计软件开发逐渐转变为会计软件运用。到目前为止,国内很多企业都已经完成了利用运用计算机来进行会计核算工作。在日常生活中,会计电算化是比较重要的。只是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目前国内仅仅完成了财务会计的电算化,还没有全面运用电算化软件的高级功能。科学的来说,会计电算化应该完成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电算化的融合。但是,国内现在的会计电算化水平还未达到较高层次的要求。另外,在运用会计电算化的时候,也出现了较多的问题。例如,应用系统的开发缺乏针对性。这是国内会计电算化行业需要迫切处理的问题。
二、会计电算化运用中存在的问题
1.发展缓慢,认识不足。
在国内,虽然会计电算化已经被使用了30年左右,而且发展也比较迅速,但是距离理想的目标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会计电算化的专业性特点,对从业人员的技能和文化水平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绝大多数企业的管理阶层都了解会计电算化工作的重要程度。其次,财务人员电算管理水平有待提高。由于其自身素质和能力的限制,导致财务人员难以对会计电算化的应用有更为宏观的认识,这也会为电算功能的开发和运用带来阻力。受传统手工记账方式的影响,以老会计为首的会计团队已经养成了手工记账的核算习惯,因此在实际操作中,很难完成向电算化操作的转变。
2.制度建设不完善,尚未形成监管一体化。
在会计电算化的监督方面和管理方面,没有一致的协调组织与规划组织是比较突出的问题。财政部门先后颁布了很多相关的规章制度来增强会计行业的监督力度和管理力度。但是,因为原有的制度不是很健全,并且国内财务监督和管理还没有产生一致的管理体系,所以获得的真实成效不明显。除此之外,许多企业在应用会计电算化系统之后,由于缺乏完善健全的内控制度,导致会计工作呈现出分工不明确,与不相融职务分离原则背离的情况。
3.专业人才匮乏,难以满足现实要求。
很多企业的管理阶层,由于思考到财务工作者的整体协调性以及财务工作的保密性,因此,基本上完成了本公司财务工作的电算化。只是,因为缺乏专业性的人才,使得真实进行财务工作的职工,由出纳和会计通过进行一些培训就开始上岗。这些职工没有接受过专业性质的技能培训,只是了解一些电脑运用方面的基础知识。所以,很多财务人员根本无法熟练的运用会计软件,很难实现对财务信息的分析和加工整理,根本无法满足企业对财务信息的整体要求。
三、促进会计电算化发展的措施
1.提高对会计电算化的重视。
我国会计电算化事业的发展时间较短,绝大多数企业把会计电算化的意义认为是提高核算效率以及减轻会计人员负担的手段。但是,其并未全面了解到会计电算化的重要性。一般情况下,会计电算化除了可以转变传统的核算方式之外,还可以调整会计工作的职能,从而增强会计人员的工作水平。由此可见,提高对会计电算化工作的重视,有助于会计理论和会计技术的发展。进而能够有效的促进会计管理制度的调整,完成会计实务与会计理论研究的改变。
2.加强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会计电算化具体实施过程中,会计人员专业化知识匮乏的问题不容忽视。只有加强对会计电算化方面的人力资源投资,强化对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才能从根本上缓解技术压力,充分的发挥会计电算化的优势和电算化软件的功能。具体可以通过以下三个途径来提高会计人员的整体素质:转变现有机制、强化财务人员的继续教育、激发财务人员的创新意识。
3.建立顺应会计电算化发展的内部控制制度。
为确保会计电算化的运用和实施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必须加强相关制度和管理办法的制定工作。要针对单位自身特点,制定出明确可行且合理合情的操作管理制度、会计档案管理制度及软件管理制度等内部控制制度,并对业务处理过程中的关键环节进行监督和反馈,随着内外部环境的变化不断的对内部控制制度进行健全和更新。
4.加强法制建设与社会环境建设。
篇6
【关键词】提高;会计电算化;学习效率;方法
会计电算化在我国的引入,利用高科技设备代替了传统的人力记录,其记录的精准性、系统性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传统记账中存在的众多问题,不仅节约了人力财力,还解放了社会的生产力。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高校学生在会计电算化的学习方面优势比较欠缺,学习效率相对低下,为此,需要改善学习方法并加强教学模式的改革,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以此提升学生在会计电算化领域的学习效率。
一、从数据库角度入手学习会计电算化
会计电算化专业的学生在学习这门课程之前,需要学习和了解数据库知识。对于本科生而言,数据库这门知识也难以理解,由于其本身有大量枯燥的数据库原理存在。因此,作为学生,首先必须明确数据库的含义,从这一角度对电算化进行深入的理解。其次,学习和认识数据表,自己动手实际操作创建一个数据库,在库中存放各种数据信息,然后对这些信息进行管理,这种方式有利于学生认识会计数据当中包含的基本内容和存储方式。例如,在会计核算中,记账凭证的编制需要根据原始凭证进行编制,凭证中不仅包含经济业务所发生的时间和内容,还包含会计要素的变化,学生通过建立数据库可以将这些信息统一放在库中存放,避免登记的信息出现错误,从而提高记账的准确性。
二、利用“微课”进行会计电算化学习
会计电算化的基础知识是首要的学习内容,但是这部分的内容往往比较抽象,学生在接受的过程中难以清楚的掌握,容易导致偏差的出现。建议教师使用微课的形式授课,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教学,将课程中抽象的内容形象化,变成具体的知识结构体系,教师也可以根据知识结构体系设置教学情景,让学生突破复杂的知识点,从而深入的掌握会计会计电算化的知识。微课还能够对机械化的教学形式进行修正,让学生在动手操作和实践的过程中找到自身存在的问题,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更好的保障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促进会计电算化实训和会计模拟实务之间的有效结合
会计电算化的着重点是会计,因此,这一学科知识对学生会计知识的掌握有着较高的要求。在具体学习过程中,首先可以在教师的带领下通过整套实务例题的剖析,对整个总账模块、固定资产模块以及工资模块进行系统化的学习。在学习会计电算化知识之前,学生按照课本中的电算化实训题要求进行手工做账,在课下独立完成整套账的分录和报表,这样方便同学们对账务流程的了解,在运用计算机做账时不会产生陌生感,同时也能够清楚的认识到手工做账和电算化做账之间的区别。当前的会计电算化课本中对于账套的实务只是列出了分录和报表,没有一一列出实务当中实训题的原始凭证,因此,同学们可以利用闲暇时间列出实训中将会应用到的原始凭证,促进手工实训和电算化之间的有效衔接。
四、建议学校构建完善的会计电算化实践学习体系
(一)根据需求科学制定实践学习计划
实践学习计划是教学体系构建的关键,以实践锻炼目标为主要依据,加强课程设置以及课时的分配。在此过程中,还需要将实践课程和专业课程资源加以整合,延长实践学习的时间,使其占总体学习时间的50%以上,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为促进学生对电算化的理解,还需要根据会计电算化的教学目标以及教学内容确定实践学习的基本内容,确保时间操作的过程满足设计要求,使其能够更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
(二)建立一体化的实践教学体系
会计电算化实践教学需要完善的教学体系,因此,教师可以根据会计电算化专业的市场岗位需求,制定明确的实践教学目标。首先,制定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以这一目标为基本出发点,进一步了解会计电算化专业学生的实践技能,从而确保实践课程划分的科学性,明确实践课程的相关内容和目标,促进课程的开发。此外,可以实施混合教学,加强教师与实训室、理论和实践之间的结合,从而形成一种新型的混合型教学体系。
(三)建立校内外结合的实训基地
实施会计电算化实践教学,需要加强校内和校外实践的结合,建立学校内部的实践基地,能够为学生营造真实的实训环境,为了让学生实践操作更贴近企业对会计人才的实际要求,也可以邀请企业专业会计电算化人员到学校辅导教学,让学生在实践中更加清楚的了解企业的具体工作内容,使会计电算化教学实践具有针对性。此外,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内容,学校可以加强同企业之间的合作,安排学生到企业中进行实习,让同学们更深入的学习会计电算化实践的内容。
五、结束语
会计电算化作为大学财务教学中的重要课程,对学生以后工作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但是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无法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为此,需要对会计电算化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使用现代化的教学理念和学习方法。还需要对教学体系加以改进,加强教与学、理论和实践之间的紧密结合,加强校内教学与校外实训相结合,才能够更好的促进学生对会计电算化知识的学习,提高学习效率,为同学们以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杨昆.在高职会计电算化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6,02:183-184.
[2]朱云萍.会计电算化教学思考[J].财经界(学术版),2016,02:210.
[3]庞婧.高职会计电算化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J].知识经济,2016,15:166.
篇7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管理
会计电算化是以电子计算机为主的当代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应用到会计实务中的简称,是一个应用电子计算机实现的会计信息系统。我国会计电算化工作自本世纪70年代末开始以来,至今已有了近30年的发展。
一、我国会计电算化事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会计电算化工作从无到有,从简单到复杂,从缓慢发展到迅速普及,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是,我国会计电算化事业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严重阻碍了其向更深层次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会计电算化管理制度不够完善
为确保电算化系统正常运行和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安全性、及时性和合法性,就需研究制定相应的会计电算化管理方法与制度。如工作人员方面的管理、应用方面的管理、维护方面的管理、安全方面的管理等各式各样方面的管理及控制体制,可是现在十分多企业却因为会计电算化相关方面的管理体制不够完善而存在着很多难题;在操纵方面的管理方面或缺乏严格的操纵规程或不按规程操纵,或缺乏培训达标便上机操纵;在维护方面的管理方面缺乏系统的维护体制,缺乏专职的专业维护工作人员或维护工作人员随意变更;在安全方面的管理方面缺少严格的安全保密体制,工作统计机可以随意接触应用,统计机数据缺乏做好安全防护等。上述问题均应解决。
(二)对会计电算化的认识和管理不到位
一些单位的管理者对会计电算化不够了解,没有认识到开展会计电算化是现代化管理的必然。会计电算化是会计工作进入信息化的基础,实质上也是生产方式的转变,是一种先进的生产力,是企业决策的重要依据,是会计技术和财务管理实现现代化的切入点。由于管理者对会计电算化的认识水平的局限,致使会计人员的法制观念淡漠,有法不依。又由于一些财务负责人对会计电算化认识不清,对会计电算化管理很陌生,只习惯于手工记账的管理。尤其对会计电算化的保密性、安全性存在空白,因而对会计电算化数据可靠性发生质疑,造成不会管、不敢管的混乱局面。
(三)会计人员知识不全面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计算机的普及,会计电算化成为了一种综合性的工作,会计人员需要具备会计知识和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和维护的双向技能。虽然在岗的会计人员经过计算机等级培训,但与实际操作运用还有较大差距,但对计算机的应用和维护知识还是知之甚少。由于种种原因,会计人员只是简单地学习了财务软件的基本知识,操作时不够熟练,时不时还要请软件售后服务人员帮助,边摸索边应用,发挥不出电算化的高效率。
二、会计电算化管理的探索及思考
(一)管理者要改变观念,更新认识,加强对会计电算化的开展与实施
管理者要重视会计电算化工作的意义,并且树立以财会人员为核心的“人本主义思想”。它包括三层含义:一是计算机是人们引入会计工作的先进工具,而不是会计工作的全部;二是会计电算化运行环境是由财会人员、计算机专业人员及广大的职员营造和构建的,会计电算化系统离不开运行环境;三是会计制度的设计、财务数据的分析、以及各种预测和规划工作主要是由财会人员完成,会计专业人才在会计电算化工作中处于核心地位。计算机专业人才固然必不可少,但会计人员的作用更加重要。报账型会计是以程序化工作为主,但管理型会计则以非程序化工作为主。针对瞬息万变、竞争激烈的市场,计算机无法取代财会人员非程序化的分析、预测和控制工作,而只能是财会人员的工具。会计电算化的发展为会计人员将其精力主要投向财务会计管理工作,以降低成本和风险,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提供了充分的条件。
(二)加大对会计人才专业化的培养力度,加强会计人员的计算机业务素质培养
会计电算化不只需要会计人员熟习财务知识,还要纯熟掌握计算机的根本操作和维护任务,这样才能保证电算化任务在平安牢靠的环境中运转。会计人员一方面要仔细学习掌握财务软件的使用技艺,做到纯熟操作;另一方面还要学习计算机的相关知识,纯熟掌握零碎维护、软件装置、病毒防治和材料备份等技艺,保证设备继续正常运转,使任务可以顺利展开。为了搞好财务任务,建议各级指导增强对现有会计人员的学习培训,活期或不活期布置会计人员进修专业财务软件和计算机综合技艺知识,不时进步他们的综合业务素质,以顺应当今信息时代任务的需求。
(三)建立健全的规章管理制度,加快会计电算化制度建设的步伐
1.建立健全档案管理制度
(1)科学规定会计档案有关权限。如规定查询以前年度的会计档案应经有关人员批准。
(2)采取安全保证措施,如备份的磁盘介质应贴上保护标签,存放在安全、洁净、防潮防磁的地方。
(3)会计电算化系统文档视同会计文档保管。
(4)存档的手续必须有会计主管和系统管理员的签章才能存档保管。
(5)对保存的磁盘介质要定期进行检查和复制,防止磁性介质损坏而使会计资料丢失。
2.建立上机操作控制制度
(1)无关人员不能随便进入机房,进入机房的人员不能随意操控用于电算化工作的计算机。
(2)要做好数据备份,包括每日工作完成后进行备份、周备份、月备份等。
(3)开机后,操作人员不能擅自离开工作现场,如需离开,应退出工作界面,等回来后重新进行登录。
(4)各种录入的数据均需经过严格的审批并具有完整真实的原始凭证。
(5)数据录入员对输入的数据如有疑问,应及时核对,不能擅自修改。
(6)对于外来的移动存储介质,在应用前必须进行杀毒处理。
(7)发生输入内容有误的,应按系统提供的功能加以改正。
3.建立计算机的环境保护制度
主要包括:机房环境保护,保护性设备配备,安全供电系统的安装,正版杀毒软件及防火墙的安装,装有财务数据的微机不能同时上互联网等。
参考文献
[1]王储.会计电算化与会计工作[M].财会出版社,2003.
[2]王鑫则.会计电算化之研究[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篇8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企业;问题;建议
一、会计电算化的含义
会计电算化是以电子计算机为主的当代电子和信息技术应用于会计工作的简称。它主要是应用电子计算机代替人工记账、报账,以及代替部分由大脑完成的对会计信息的处理分析和判断的过程。会计电算化已发展成为一门融电子计算机科学、管理科学、信息科学和会计科学为一体的新型科学和实用技术。会计电算化对比传统的手工会计具有明显的优点是:使用会计电算化的企业,财务的80%工作可在财务软件中完成,利用软件来完成会计核算、报表编制等,它大大提高了会计核算效率,减轻劳务工作量。
二、会计电算化在企业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比起传统的手工会计,电算化具有提高会计核算效率,减轻劳务工作量等优点,但会计电算化在企业中的使用也存在不少的问题。1.未能充分认识会计电算化的重要性部分企业管理者认为,会计电算化与传统手工会计的工作性质一致,但会计电算化的实施会改变了原有的传统会计工作模式,增加了投入的成本,如:设备成本、人员的培训费、后期维修费等,也增加了财会人员的工作,因此,不愿意打破传统的工作模式来推行会计电算化的使用。2.会计软件功能单一,开发力度不足,更新速度较慢我国的会计电算化软件种类较多,常用的有:用友、金蝶等,它们有着相似的功能,包括:账务、外来帐、存货、工资、固定资产、销售、成本、报表等基本的模块。这些软件主要的功能都是核算会计业务,部分功能未能使用,某些加强财务管理的功能不具备,因此去了电算化对财务管理预测、监管、控制的作用。随着我国经济水平与信息技术的发展,企业面临更大的挑战,基本的会计核算功能已不能满足现代企业的管理需要,企业必须拥有预测、分析、控制和决策的能力,因此,功能简单的会计软件已经不适应现代企业管理的需要。3.网络数据缺乏共享,安全性较差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网络数据已实现了多方实时共享,但会计电算化的软件更新速度较慢,软件的安全性不够完善,在缺乏安全保障的环境下,数据容易受到黑客入侵,所以目前还停留在单个用户级的水平,无法真正实现数据的实时共享。4.缺乏专业的维修人员与复合型的会计人才会计电算化的使用必须具备以下专业人员:一是专业会计人员及具备会计与计算机知识的维修人员。二是具有信息处理能与会计信息处理能力的复合型会计人才。但目前,企业中普遍缺乏同时具备会计与计算机知识的专业维修人员以及复合型的会计人才,这就造成了软件出现问题后无法及时解决的尴尬局面。
三、企业全面实行会计电算化的措施及思路
1.提高认识,确立会计电算化的地位会计电算化的推行改变了传统的工作模式,在推行的过程中必然会遇到种种困难。但,当今社会处于电子技术迅速发展的信息化时代,会计工作不可能永远停留在传统的手工记账模式下,会计系统信息化必然是今后会计发展的主要方向。企业管理人员及财会工作者都应该打破传统观念,适应信息化时代的发展,重视会计电算化的推行使用。2.加大软件开发力度,增加软件的功能和提高软件的智能化水平明确会计电算化软件的功能在电算化企业中的重要地位,目前落后及单一的核算功能已经不能满足企业日益发展的需要。为此,电算化软件的更新必须符合企业发展的要求,在原先单一的核算功能的基础上增加对经济信息预测与决策的功能,运用会计分析的方法,对企业未来的生产、经营活动起指引与控制风险的作用。3.加强安全管理,加强法制社会的建设网络安全不单只是会计电算化的问题,而是整个社会都需要重视的问题。注重网络安全才能保障社会的财产、信息安全。财务工作是整个企业的核心,加强网络安全管理应做到以下方面:(1)信息管理人员应对系统进行定期与不定期的维护,发现漏洞要及时处理。(2)定期检查服务器,如果发现服务器老化问题要及时更新。(3)财会人员进行日常工作时,应当开启防火墙,还要将对企业发展极为重要的财务信息、在网络上储存的信息以及对外的信息等进行分类的隔离处理,以免出现内部信息被泄露的情况,对外公布的信息应当经过一定筛选,避免对企业产生重要影响。(4)定期与不定期更新病毒库,防止黑客与病毒入侵。(5)加强财会人员职业道德培训,防止会计信息外泄。4.加强企业专业人员的培训,提高专业人员水平。会计电算化的维护人员需同时具备会计与计算机的专业知识。企业应提供条件,支持、鼓励原有的维修人员进行专业知识培训,以保障日后出现问题时能及时解决。积极引进相关的信息化管理人才,加强企业对信息化工作与人员的管理,促进企业信息化的发展。
四、结束语
篇9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 情况 建议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3(b)-0179-01
目前众多的院校在会计类的专业都设置了会计电算化的课程,但是针对该课程的设置却出现了课程定位不清,课程内容不一,课程设计华而不实,课程保障不到位的现象,笔者将针对以上问题谈几点思考并且提出几点建议。
1 会计电算化课程设置面临的情况
1.1 课程定位不清
所谓的课程定位是指本课程在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本专业的课程体系中所处的位置,各高校会计类的专业有许多,比如会计、会计电算化、财务管理等,从目前各高校设置的课程来看,会计类的专业基本上均开设了会计电算化课程。
然而在设置的过程中却出现了课程定位不清的问题。诸如:
(1)课程的设置仅仅是为了考证的需要,忽视了该课程在本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位置。很多院校为了保障会计从业资格证考试的通过率,从第二学期就开会计电算化这门课,课程结束时学生们就可以去参加资格考试。然而从实施的效果来看,即使学生通过了资格考试,却也不能熟练的掌握这门课程,更谈不上去灵活应用。究其原因在于会计电算化是一门综合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它不仅仅需要会计专业知识,也需要计算机应用知识,让学生在没有熟练掌握以上知识的基础上去学,无异于拔苗助长。
(2)许多院校不能从人才培养目标的角度去分析该门课程的设置,导致在培养目标上定位不清。会计类的专业有许多,这些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应该是不一样的。会计电算化这门课程所在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中所处的位置也是不一样的。会计电算化这门课程凝聚了几乎所有的会计专业知识。学生在校期间未必全部都能学到,所以这门课程的设置就得依据人才培养的目标去设置其深度和广度,从而忽略了在人才培养目标上的特色。
1.2 课程内容不一
会计电算化课程涵盖的内容有很多,在教学时选用的教学软件也有很多,这也就导致了这门课程没有一本统一的教材和统一的教学软件。教材上和软件上的差别也就直接导致了各个院校在这门课程内容上的不一。
教材上:纵观各出版社出版的教材,所涵盖的内容是不一样的,甚至有的是天壤之别。举例,有的会计电算化教材涵盖了计算机的基础理论知识,有的没有;有的会计电算化教材涵盖了会计软件系统的设计,有的没有;笔者认为对会计类专业的学生很有用的知识,却很少有教材能编制进去,比如成本管理模块等。
软件上:目前随着科技的发展,教学用的会计软件越来越多,即使同类型的软件又有多个版本。正是由于这种软件选择的多样性,也使得本课程的内容出现了不一致的情况。
1.3 课程设计华而不实
目前国家重视职业教育,制定了一些有关课程的设置标准。有这样的文件精神指导固然是好的,然而很多高职院校再针对课程设计的时候却容易犯一些教条主义的错误,把这门课程的设计生搬硬套到另外一门课程,会计电算化这门课程也是如此。换个角度去看,有的课程设计方案看起来真的很不错,然而在实施起来却很难,得不到各方面的支持与认可。像这样的课程设计方案即使体现新的职业教育理念。但由于学校各个方面的情况,不能落实,像这样的课程设计只能是华而不实。
1.4 课程保障不到位
会计电算化这门课程是一门实训性很强的学科,需要学生进行大量的实训才能灵活的去掌握。然而一些院校鉴于实际情况往往不能满足学生的实训。一是由于实训条件不能满足;二是师资薄弱;三是课时安排不合理。很多院校都面临着这方面的问题,也正是由于这些问题导致了学生的实训时间远远不够。
综上所述,会计电算化这门课程在设置上存在一些问题,这也是目前会计电算化这门课程发展必经的一些问题,我们应该正视这些问题。
2 会计电算化课程设置的几点建议
目前会计电算化这门课程在院校设置已经有若干年了,在发展中面临着不可避免的问题。针对以上的情况,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在课程定位上,各高职院校不仅仅应该从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着手去设计该门课程的广度和深度,还应该从该课程的内涵上去定位。目前会计电算化这门课程涉及到的三种主要的叫法:会计电算化、会计信息化以及会计信息系统,从狭义上看:会计电算化的含义更侧重于会计核算的知识,会计信息化更侧重于会计管理的知识,会计信息系统更侧重于会计软件系统设计的知识。从知识层次以及职业教育的理念出发,会计电算化应该放在中职教育,主要讲述账务处理的部分,会计信息化放在高职教育,主要讲述中职教育的内容以外还要讲述供应链管理系统、管理会计系统、财务分析系统。会计信息系统主要放在本科教育,除了要讲述高职教育的内容以外还要讲述会计软件系统的开发设计。
(2)在课程内容上,笔者认为对于高职院校会计类的学生而言,仅仅去掌握账务处理的部分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掌握管理会计系统、供应链系统、财务分析系统。然而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注意选取有代表性的会计软件,选择合适的教材。但无论软件还是教材,仅仅是会计电算化这门课程内容上的一个载体,他需要会计电算化教师的根据实际的情况重新整合知识内容。在这一点上,各院校可以尽量地编写一本自己的校本教材。
(3)在课程设计上,应该更多的从务实的角度去分析,从本专业的实际情况去分析。比如:有些院校会计实训条件不能满足学生的实训时间,那在课程设计上就要想到用别的方法去弥补。好的课程设计应该是以目前的条件最大限度的教会学生。
(4)课程保障条件往往受制于客观因素,有的院校师资力量雄厚,实训器材完备,而有的院校则相反。课程保障条件的限制,也往往给这门课程的教学带来很大的困难。唯一的方法只能是,各院校尽量完善课程的实训条件。
综上所述,会计电算化这门课程发展至今,有许多问题亟待我们去解决,这不仅仅需要我们教师、院校的努力,也需要一些主管部门进行支持,目前的会计电算化课程的发展更像是百花齐放的阶段,下一步则主要的是进行规范和统一。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中小企业;会计电算化;问题
科技的突飞猛进以及经济的日益发展,过去的手工记账模式已经不能有效迎合当前企业的需要,促进广大中小企业健康持续发展离不开会计电算化系统。因而,本文研究了会计电算化系统在中小企业中的应用。
一、会计电算化概念
作为信息化有机内容之一,会计电算化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时期:理论探索与设计阶段,软件设计发展阶段,推广完善阶段,和公式信息系统融合阶段。会计电算化,即通过现代会计与信息技术,利用电脑来开展该项会计数据处理工作。会计电算化引入到企业之中,一方面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节省人力浪费,另一方面还能够明显改善会计信息。利用该系统来分析企业的历史数据,为其做出科学决策提供帮助,在改善会计工作的基础上,充分确保公司健康发展。
二、会计电算化引入到中小企业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相关制度不完善
现阶段,一些中小企业在应用会计电算化过程中,遇到的关键问题即通过过去的制度来进行管理工作。对手工账务处理与电算化处理存在一定的差异,导致过去的制度无法满足当前的会计信息处理工作的需要。同时具体实践之中,一些企业仍然主要通过传统的手工模式来处理账务,导致电算化相关制度根本无法发挥作用。同时,部分企业制定的电算化制度甚至与国家规范相背离,究其根源,使用过程中并未切实考虑相关法规制度,也未充分掌握其内涵所致。
(二)对会计电算化缺乏足够的认识
上个世纪70年代我国引入电算化,在长期的实践中积累了大量经验。但是,有许多中小企业职工没有认识其重要意义,片面的将其看做一种记账工具,这样在实践中非常易于引发大量问题。电算化应用的最初,一些公司根本不了解它,同时公司往往一味强调其可以为自身增加收益,却没有注意到其主体功能效益。实践中,单纯地将其视为一种省时、增效的工具,没有考虑其决策功能。
(三)会计工作者的职业能力有待于提升
会计电算化基本上通过电脑来处理会计信息,然而,具体的实践中,依旧必须通过人工将原始数据录入其中,同时一些重要操作同样离不开人工执行。由于当前一些企业会计工作者,在进入相应的资格考试时还没有要求电算化的内容,使得他们普遍缺乏相关理论与技能。然而,对他们开展短期培训之后,无法很好地改善他们的电算化水平,同时一些会计根本没有掌握大量的电脑知识,平时当电脑出现故障的时候不能尽快进行修护,影响到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对策分析
(一)不断优化会计电算化管理制度
构建起完善的制度,能够为中小企业会计事务顺利进行提供保障。当一个组织机构引入会计电算化后,它的财务数据形式、核算方法以及步骤、相关档案保存等方面均将出现很大的变化。制定相关制度,不仅仅应当兼顾国家相关规范,还应当充分考虑企业电算化系统的实际状况,在此基础上,科学合理地制定相关制度,提供良好的制度保障。
(二)提高认识
广大中小企业应当尽快将全体制动的思想转变,使管理层与会计清楚地意识到电算化的含义,另外,应当积极进行自学,切实认清之所以要应用电算化系统,旨在深入改革传统手工记账模式,可以有效管理公司的经营运作。相对于过去的手工处理模式来说,核算方法有了很大的变化,并且信息保存形式、处理方法与步骤同样有所改变,同时,公司的相关制度与财务分析技术同样发生明显变化。
(三)提升企业会计人员整体素质
如上文所述,会计电算化实施过程中需要人工操作,其对相关职工的素养具有很高的要求,职工不但应当具有会计基本知识,而且还应当具有管理以及电脑等方面的知识。具体的实践之中,要能跟公司现状相结合、相联系,制定与其相适应的制度,能够充分发挥会计电算化的作用,使中小企业以此为依据,制定科学合理的决策,使其分析决策能力不断提升。此外,公司必须切实强化对会计职工的培训教育,通过教育培训使他们学会相关基础理论与技术,令他们积极地、熟练地使用各种先进的财务软件,从而提升财务分析能力。最后,积极与电算化系统供应商取得联系,充分发挥后者所具有的技术优势,来对自己的职工进行专业的技术培训,使会计人员的专业技术能力不断提升。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信息化的不断发展,会计电算化系统逐渐在广大中小企业中普及,但是,在具体的应用过程中仍然存在诸多问题,例如相关制度不完善,认识薄弱,职工专业素养落后等,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会计电算化的实施及其作用的充分发挥。鉴于这一个方面的原因,今后应当不断完善相关管理制度,提高企业管理层与会计人员对电算化的认识,加强对会计人员的业务培训,为会计电算化系统充分发挥作用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陈雪芸.建筑施工企业会计电算化研究[J].审计与理财,2013,1:28-29.
[2]卢瑞杰,徐欣.基于内部控制理论的会计电算化系统应用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1,24:3-4.
- 上一篇:电气工程及自动化的课程
- 下一篇:电气自动化创业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