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应急措施预案范文
时间:2023-12-01 17:43:1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安全应急措施预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为了有效应急处置校园师生可能发生的交通安全事故,确保事故处理工作高效、有序地进行,最大限度地减轻事故造成的损失,切实保障师生的生命安全,维护校园和社会稳定,根据上级要求结合本校实际,特制订本预案。
一、成立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组员:
二、交通事故处理指挥小组的主要职责:
1.发生交通事故时,负责应急救援指令,向“120急救中心”报告;
2.控制事态发展,做好各方面稳定工作;
3.组织指挥救援队伍实施救援工作;
4.配合有关部门开展事故调查;
5.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通报事故状况;
6.组织人员进行现场保护和进行事故善后处理。
三、迅速开展救治工作:
(一)为了有序地开展施救工作,分组如下:
1.综合协调联系组:由xx主要任务是传达领导指示,报告事故处理状况,协调开展救援工作,完成领导交办的各项任务,保证通讯畅通。
2.专业抢救组:由xx负责,主要任务是组织本校教职工对受伤学生进行救护,如遇学生乘车出现车祸,应立急赶到现场,开展救护工作。
3.医疗救护组:由xx和各班班主任和副班主任负责,主要任务是与医院联系,开设现场救护所,负责受伤人员的医治工作。
4.警戒维护组:由xx负责,主要任务是设置警界区域,维护现场秩序、疏通道路,组织人员撤离,劝说围观者离开现场。
5.后勤保障组:由xx负责,主要任务是迅速调集车辆运送伤员及救急物品。
6.善后处理组:由xx各班班主任和副班主任负责,主要任务是通知受伤学生家长,并做好家属的安抚、慰问和稳定工作,妥善处理善后事情,消除各种不安定因素。
(二)出现轻微交通事故后,校园校长及全体班子成员,应组织校园教职工按照上述成立的工作小组分工负责开展有序的施救工作。
(三)出现一般及以上程度事故后,校园校长及全体领导应在当地党政主要领导和交警的指挥下,组织全体教职工按照上述成立的工作小组分工负责开展有序的施救工作。
四、做好事故调查处理和上报工作
轻微事故和一般事故的调查处理,在交通部门领导的统一指挥下,开展调查,并按有关规定处理。
重特大事故调查处理工作,应在县领导的统一指挥下,配合有关部门开展调查,并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进行处理。
无论出现什么性质的交通事故,校园都务必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汇报。
2021年交通安全突发事故应急预案与措施
为预防和减少校园交通事故的发生,保障全体师生的生命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的相关精神,结合校园实际制定本预案。
一、交通事故应急处理
1.发现人报警并迅速将伤者送到医院进行抢救(或视情拨打120)。
2.迅速通知校园应急领导小组。
3.校园迅速报告教体局。
4.组织保护好现场,看住肇事车辆及肇事人以备交警部门进行事故处理。
5.及时通知受伤者家属。
6.用心配合交警做好事故处理。
二、预防办法和措施
1.加强对广大师生交通法规、安全行车的教育。
2.加强对乘车师生的交通安全教育,个性要教育学生不要把头、手伸出车窗外。
3.要求骑自行车上、下学的学生,不骑撒把车、不并行、不抢道、不赛车、不带人或货物。
4.要求师生行路要做到礼让三先。
2021年交通安全突发事故应急预案与措施
为了维护广大职工的生命财产安全,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车辆交通事故的发生,降低事故造成的危害和影响,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及时处理好公司发生的特大交通事故(死亡3人以上),根据《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办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等法规的规定,制定交通事故应急预案。
一、事故类型和危害程度
车辆交通事故以车祸最为常见,如行人、自行车被机动车撞伤,汽车翻车伤及车内人员受伤等。严重的车祸可导致人员作伤亡,伤情以颅脑外伤、脊椎骨折、胸部损伤为主,多发骨折,同时伴有烧伤等复合伤。其死亡的主要原因为头部损伤,严重的复合伤和碾压伤。
二、应急处置的基本原则
按照以人为本、预防为先、统一领导、快速反应、协同作战的原则,强化抢险意识和大局观念,服从指挥,各尽其责,保证处置工作高效、快速、有序进行。
三、应急组织体系
本项目的交通事故应急预案的应急反应组织机构分为一、二级编制,项目部设置应急预案实施的一级反应组织机构,工程施工队设置应急预案实施的二级反应组织机构。项目部一级反应组织机构领导小组人员及联系方式见附件。
四、组织机构图
公司车辆交通事故应急救援领导小组的办公室设在安质部,并安排有关人员24小时值班。
项目部设置的二级应急反应组织由项目经理担任组长,明确人员组成及职责。
五、指挥机构及职责
一级反应组织机构的职责
(1)认真贯彻国家有关的法规、法令、决议,制定本项目车辆交通事故应急预案以及安全防范制度,负责车辆交通事故应急组织机构设置及人员配备。
(2)制定预防事故发生措施和救援方案,检查应急准备和各项决策落实状况;
(3)指挥、协调应急反应行动,与企业外应急反应人员、部门、组织机构进行联络;
(4)直接监察应急操作人员的行为,最大限度地保证现场人员和外援人员及相关人员的安全;
协调后勤方面以支援现场的应急反应组织;
项目部的应急反应组织机构及职责
(1)综合协调组:负责组织安全检查,制订和组织实施对重大隐患整治计划,组织制订安全生产的规划,认真检查督促落实状况;全面了解事故综合状况;负责向上级报告事故综合状况;协调解决工作中的有关问题及通信联络工作。
(2)事故调度处置组:负责事故现场救护及现场保护工作;负责维护现场的交通秩序;调查事故原因,报有关上级部门。
(3)善后工作组的职能和职责:
(4)做好伤亡人员及家属的稳定工作,确保事故发生后伤亡人员及家属思想能够稳定。
(5)做好受伤人员医疗救护工作的跟踪工作,协调处理医疗救护单位的相关矛盾。
(6)与保险部门一齐做好伤亡人员及财产损失的理赔工作。
六、危险源分析与监控:
发生车辆事故的原因主要有驾驶员疲劳驾驶、酒后驾驶、危险地段行车(陡坡地段、急转弯地段)、无证驾驶等。
对引起车辆交通事故的危险源进行全面的大检查,制定各项管理制度和防范措施。
七、预防措施
车辆交通安全防范制度
⑴安全技术交底制度:在工程开工前,编制车辆交通事故预案,并严格执行编、审、批手续程序;务必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制定的应急预案务必有安全注意事项和安全防范措施。
⑵安全岗位职责制:明确各级领导、各职能部门对车辆管理工作应负的职责,建立严密的保证体系,做到定岗、定位、定责。
⑶安全教育培训制度:所有职工都要在工前进行安全教育培训,使每个人员掌握车辆运输及车辆事故抢险的相关知识。
⑷建立生活、施工用车审批制度:生活车辆出车前务必履行审批制度,未经办公室批准,严禁任何人私自驾车外出;施工车辆出车务必经施工队长批准。八八、劳动安全保护制度
⑴根据作业的特点,给现场工人配备相应的劳保用品,如安全帽、水鞋、雨衣、手套、安全带等。
⑵为每个抢险的职工购买一份意外伤害保险。
⑶项目部设立救援组,出现紧急状况,做好现场救护。
九、透过复杂地段的安全注意事项:
⑴透过危险陡坡时,应先换入低速档,持续足够的动力。
⑵透过依山傍水地段时,应选取道路中间或靠山的一侧谨慎行车;转弯时应随时提防对方来车和注意路旁状况,遇有来车,选取安全地带会车。
⑶驶近弯道时务必做到“减速、鸣喇叭、靠右行”,要注意路边是否坚实可靠。
⑷山地驾驶注意持续车距,下坡与前车距离不少于75米,上坡不少于50米。若遇陡坡,应在前车透过后,再行爬坡。
十、炎热条件下行车的安全注意事项:
⑴行驶中随时注意水温,不要使水温超过95℃。
⑵冷却水沸腾时,不要立刻熄火和急于加添冷水。
⑶热车开启散热器盖时,须用手套或手巾裹手,同时脸部避开加水口上方,慢慢旋转散热器盖。
⑷经常注意轮胎气压,如发现气压过高,应停车休息,待正常后再行车。
⑸在高温下不可频繁使用制动,以免造成制动失灵。
十一、雨雾天行驶安全注意事项:
⑴透过引起打滑地段时,务必严格控制车速,不要急转方向,避免使用脚刹,防止车辆侧滑。
⑵选取安全路面行驶,会车时应注意,防止路肩坍塌造成翻车事故。
⑶遇到浓雾天气,应等到大雾散去后再行行驶。
十二、夜间驾驶安全注意事项:
⑴会车时要注意预选平坦、安全的交会地点。
⑵车辆出现故障时,停车灯不亮时,应用手电筒或简便用具显示停车位置,避免其他车辆观察不清发生意外。
⑶禁止疲劳驾驶。
十三、其它安全措施:
⑴车辆下坡时,禁止空挡溜车。
⑵施工现场内行车限速5公里。
⑶禁止无证驾驶,禁止超载
十四、预警行动
现场安全员、管理人员应对施工车辆交通事故隐患地段及时发出危险警示信息,加强道路安全宣传教育。并及时安排人员对车辆交通事故隐患地段进行综合治理,消除车辆交通安全隐患。要建立和完善道路交通安全预警机制,加强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的督促检查。
十五、信息报告程序
一旦发生车辆交通事故,现场人员应及时报现场负责人、安全长、安全员、项目负责人及车辆事故应急办公室,现场负责人接警后立即组织开展救援工作。根据现场车辆事故态势决定是否寻求外部支援,如果需要及时拨打110、120、122请求支援,并上报公司应急救援预案领导小组。
篇2
关键词:电力调度;风险;安全管理;预控措施
中图分类号:TN915.853 文献标识码:A
1 影响电力调度安全风险主要因素
1.1 系统运行中的不安全因素
(1)系统自身缺陷:一是系统自身缺陷,包括产品设计或工程施工环节不当,埋下安全隐患;二是远动无用的告警信息过多,这些伪信息极易淹没真实的事故信号,为安全监控带来隐患;三是装置老化影响系统运行率和安全可靠性;四是目前仍在使用单通道或假双通道两条通道使用同种介质)的运行模式,极易造成系统通道故障,短时间内恢复困难,使调度端无法监控,给调度员造成错觉,干扰正常调度。
(2)环境因素包括人机混杂,设备运行环境得不到保证,加上目前多采用UPS提供停电时的临时电源,并且缺乏电源维护管理的相关措施,很容易给设备安全运行带来隐患。此外,由于系统接口众多,若采用服务器双卡或三卡内桥式分段网络实现和公司MIS联网,没有实现物理级上的隔离,调度监控网络极易受到病毒及黑客的威胁。
1.2 误下命令
(1)调度员安全意识淡薄,未严格遵守规程,交接班不清或未认真了解系统运行方式,导致误下命令;在使用逐项命令,当工作量大,操作任务比较繁重时,拟写调度命令容易出现错误;在与现场进行核对的过程中,由于现场回报不清或交接班时没有对工作交接清楚就匆忙进行操作也容易造成错误。
(2)调度员安全责任心不强,使用调度术语不规范,凭经验主观判断,造成误下令。
1.3 误送电
调度员未能树立起同“违章、麻痹、不负责任”安全三大敌人斗争的信念。未严格执行调度操作管理制度,工作许可及工作结束手续不清,造成误送电;当线路工作有多个工作组在工作时,工作结束时没有全部回报工作终结就送电或者用户在未得到当班调度许可就在用户专用线上工作也容易造成事故。
1.4 延误送电
调度员执行意识淡薄,业务素质和心理素质差,对系统运行状况不清楚,特别在事故处理中,不知工作程序,延误对重要用户送电。
1.5 管理漏洞
系统运行过程中,因员工工作责任心不强,未严格执行电网调度管理及操作方面的有关规定,以及不按规定进行巡视检查,并做好自动化系统的运行记录,对发现问题不及时处理,存有侥幸心理,造成不安全因素。在进行调度作业时,存在人机混杂或无定点、定人等监管措施,一些规章制度、措施执行不力,对发生的异常、未遂等不安全现象,不能及时进行分析、总结并吸取教训,造成管理不到位的现象。
2 电力调度安全风险及预控措施
电网调度运行人员是电网的直接指挥者,承担着管辖范围内电网安全、可靠、经济运行的重任。各级调度人员在日常工作和电网异常事故处理时的每一项调度指令都必须正确,发生调度误操作、事故误处理,将会导致设备损坏、人身伤亡甚至电网振荡解列和大面积停电事故,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不良社会影响。
2.1 加大技改投入
对自动化运行设备日常检查和管理工作中发现的共性问题,应迅速制定防范措施。同时,通过技术改造减少设备自身缺陷,使新技术在生产应用中逐渐成熟起来。为此,首先应在设备采购环节上把好质量关,选用设计周密合理的产品和方案,要把好施工关,并在投运之前还要把好竣工验收关;其次,运行期间尽量改善设备环境,坚持设备巡检制度。对服务器等重要设备采取冗余技术,数据备份、备品备件等均应有相应的制度并贯彻实施,对在运行中暴露出来的诸多问题等要及时采取措施,对影响系统安全可靠性的设备要坚决停运或更换,杜绝因设备自身缺陷造成的事故发生。
2.2 调度误操作
调度误操作多为习惯性违章所致。调度人员应提高安全风险意识和责任感,定期参加安全教育培训,学习安全规程,严格执行相关规定,杜绝习惯性违章行为。调度操作过程中具体防范措施如下:
(1)检修工作票的审核与答复。认真审核工作票填写是否规范,工作内容、工作时间、设备双重命名编号、特殊说明等是否清楚、明确;合格的工作票按调度规程规定执行工作答复,不规范的工作申请票退回重填。
(2)拟写操作指令票。应由有资格并熟悉系统运行方式的调度员拟写操作指令票;拟写前应认真核对工作申请票,核对模拟盘及SCADA画面,核对现场设备状态(变电站接线方式、变压器中性点投切、继电保护投退对系统的影响及停送电设备对系统的影响);当涉及两级以上调度联系操作时,应将电网方式和设备状态、开工许可与完工汇报写入调度操作指令票中。
(3)审核操作指令票。审票调度员应是对所辖电网非常熟悉、且调度专业知识比较全面的主值及以上调度员;审核内容包括操作指令是否规范、操作步骤是否合理、方式调整是否合理、是否按保护要求调整并考虑停电范围的影响。
(4)预发操作指令票。经审核合格的计划工作,其调度指令票应按规定时间提前预发,如未按预定时间预发,则该调度指令票作废。不论在网上传票或传真方式传票,都必须经电话与现场核对预发票内容;预发调令时应互通单位、姓名、岗位、核对调令票编号和预发时间,并说明是预发调令。
(5)调度操作。当值调度员应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以防止误操作;操作时注意当时环境,尽量错开电网负荷高峰时段、避开恶劣天气(雷、雨、雾、冰雪、大风等);操作前调度员应熟悉掌握电网事故应急预案,根据电网情况做好危险点分析及事故预想,明确操作目的并执行“三核对”,掌握操作引起的潮流和电压变化;操作应按预计时间准时操作,操作中严格执行、发令、复诵、录音、汇报制度,按调令票顺序执行并有监护。遇特殊情况需更改操作顺序时应履行相关规定,一、二次部分配合操作应及时,区间调度配合操作时应清楚移交系统、设备状态。
(6)操作完毕。调令执行完毕后,调度员应明确调令执行完毕时间,将设备状态及时通知相关运行部门或检修单位,及时许可工作开工。
2.3 调度事故误处理防范措施
(1)事故预防。根据负荷变化、气候、季节以及现场设备检修情况等做好当班事故预想及危险点分析;遇重大节日及特殊运行方式下应编制相应事故预案。
(2)事故信息收集与初步分析判断。调度员应全面收集事故信息,了解事故情况,核对相关信息,准确掌握当时电网运行方式,事故地点的天气情况,清楚现场设备、保护、安全自动装置动作状况,清楚负荷性质,明确各级调度管辖范围的设备,并按设备管辖归属及时汇报相关调度,根据需要协助和配合事故调查与处理。
(3)事故处理。根据已掌握的信息分析事故情况下的电网运行方式及电网解环点;考虑并注意事故处理过程中因电网运行方式变化引起的潮流、电压变化及设备运行限额。按调度规程规定的电压、频率异常、系统振荡等多种故障的事故处理原则进行事故处理;使用设备双重命名,使用统一的调度术语规范事故处理操作;尽快隔离故障点,消除事故根源;严格执行发令、复诵、录音、汇报制度,并做好详细记录。
(4)调整运行方式,防止事故扩大。调度员应按照稳定原则,及时调整事故处理后的电网运行方式,保持正常设备继续运行和对用户的连续供电;尽快恢复对已停电用户的供电,特别是厂用电和重要用户的保安用电。
结语
电力调度是一项严谨细致、持之以恒的工作。我们只有不断地努力,加强安全防护体系、规范化运行、监督管理方面采取相应措施,杜绝一切人为的误调度、误操作事故,保证电网的安全运行。
参考文献
篇3
护理安全是指在实施护理的过程中,患者不发生法律和法定的规章制度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损害、障碍、缺陷和死亡。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法制观念和意识的日益增强,对医疗护理的需求越来越高,这就要求我们护理人员在提供优质护理服务的同时,要最大限度地降低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率,确保护理安全。
影响护理安全的因素
护士配备不足,工作量大: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高新技术的应用,护士的工作量越来越大。加之护理队伍年轻化,应急能力差,护士与床位比例失调,分管患者多,常年超负荷运转,造成护士头脑不能保持冷静,容易产生不耐烦情绪,使失误率增高。
服务意识差,解释不到位:在临床工作中,有些护士缺乏主动性、灵活性,缺乏“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意识。
法律意识淡薄,自我防范能力不足:部分护士忽视了有关法律法规的学习,法律责任意识不强,特别是对颁布的法律“举证倒置制度”又认识不清,疏忽大意。如未履行告之义务,未保护患者的隐私权等[1]对证据重视不够,如对病历、事件的现场、实物的保护不够及时。对护理文书质量不够重视,不能及时认真地书写护理文书,各项记录不全或漏记,甚至出现医嘱时间与护理执行时间存在差异。
责任心不强,记录有缺陷:如个别护士在工作中不能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交接班不认真,观察病情不仔细,处置不及时,对存在的危险因素如跌倒、压疮、坠床、管道脱落的预防认识不足,单独上班时,缺乏慎独精神,病人外出时不做任何记录,大小便不问就随意记录,体温、脉搏测量时间不足,病历及护理文书保管不善,随意摆放,病人或无关人员随便翻阅或造成丢失。
技术因素:随着新技术、新项目的引进与开发,护理工作复杂程度高,特别是新护理技术不熟练、操作不规范,临床工作经验不足,静脉穿刺成功率低,在抢救危重病人时,工作忙而无序,延误病人治疗,对新设备不了解,使用不当等。
护患缺乏沟通:良好的护患关系是沟通的重要开端[2]。如果护士在操作前解释工作不到位,特别是在穿刺失败、用药咨询、住院帐目查询时,很容易导致患者和家属的不满,甚至引发护理纠纷。
患者自生因素:①不遵守医嘱:护理是一项护患双方共同参与的活动。护理活动的开展有赖于患者及家属的密切配合,患者的求医行为,对患者能否与医护人员密切合作,积极参与疾病治疗具有重要影响。如患者缺乏医疗常识,对自身疾病认识不充分,不配合治疗与护理,不按医嘱服药、控制饮食 、戒烟戒酒、定期复查等。②意外事件的发生:如患者摔伤、院内感染、病历遗失、输液反应、自杀等所致的临床护理安全纠纷。
医疗费用的问题:随着医疗制度的改革,患者医疗自付比例大,费用就成为患者及家属关心的焦点。如危重病人来住院时,家属要求积极抢救,当缴费时看到各种监护及抢救费高时,又说护士事先没有说明而拒绝付费,甚至发生冲突。
护理安全的预防措施
构建护理支持系统,科学合理排班:针对临床护士配备不足,要求后勤每日巡查,发现问题及时维修,有效的减轻了护理人员的工作压力。护士长根据工作量的大小,操作任务的难易程度,合理弹性排班,做到新老搭配,能力强弱互补,改善护理硬件设施,为临床护士提供方便、安全、有效的操作设备。
增强服务意识,改善服务态度:加强职业道德的学习,微笑服务,视病人如亲人、熟人、朋友,树立一切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
加强法律法规的学习,强化法律意识:加强学习法律知识,依法行医,持证上岗,提高护士的防范意识能力,牢固树立“安全是生命,质量是尊严”的理念,重视临床护理的法律意义。记录必须及时、准确、真实,注重与医疗文件的同步性,规范护理文书的书写格式与内容,使护士认识到遵守规章制度也是一种自我保护。护理人员应该积极主动地应用法律手段来维护护患双方的合法权益,维护医院的正当权利,有效的防范护理差错。
加强基础知识、专科知识的培训与学习,不断提高整体素质鼓励与支持护理人员8小时以外的专业知识学习,参加各种学历教育、继续教育,更新知识,不断提高护理人员的整体综合素质,科室订购报刊杂志,对不同层次不同技术的护士进行分类教育,定期考核,选送年轻骨干护士外出短期学习和上级医院进修,拓展理论水平,更新掌握先进的护理技术操作,提高业务技术水平,培养全科护理人员。
加强护患沟通,消除护理安全隐患:医患的有效沟通是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的重要途径。护患关系和谐对防范护理安全至关重要,护士在执行医嘱时应与医生沟通,发生疑点及时与医生联系,同时加强与病人的交流,耐心解答病人提出的问题,做好用药、检查前、饮食、康复、出院等的指导工作,正确处理好医、护、患、家属的关系,对防范护理纠纷起到积极的作用。
公开收费标准,准确合理收费,使患者明明白白消费。
总之,病人从人院到出院,在护理的每个环节都存在着潜在的护理安全隐患,这些隐患将直接影响护理效果、患者康复、医院在公众心目的形象,给医院信誉造成负面影响,甚至造成医疗成本上升,物质消耗增加,病人经济负担加重。因此,只有认真抓好护理人员的安全教育,增强护理人员的自律性和工作责任心,及时排除临床护理工作的安全隐患,使护患矛盾消灭在萌芽状态[3],最大限度地消除护理不安全性,才能有效提高护理的整体质量,切实为患者提供安全、方便、满意、优质护理服务。
参考文献
1 王艳莉.加强急诊护理工作.防范护患纠纷[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19[7]:53-54.
篇4
关键词: 顶管工艺施工应用 有害因素安全措施建议;
1.前言
随着社会城市化的步伐加快,人们对城市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当今时代我们城市现存的许多设施不能满足发展的需要。城市对污水处理的要求越来越严格,污水处理厂外收集系统工程截污管道大量增加,由于截污管道较长,经过的地质条件以及现场条件较为复杂,施工时无法明沟开挖埋管时,顶管法可成为有效的补充,,提供安全及经济的施工方法。顶管施工在不稳定及饱和土层中以最小的破坏和最大的保护环境等方面解决了城市施工中的难题。
2 城市污水管网顶管施工工艺分析
近年来,顶管施工技术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各种新的施工工艺和施工理论以及施工机具层出不穷其。原理是在管道的沿线按设计的方案设置工作井和接收井,工作井内设置坚固的后座,接好照明、泥浆管、油管等管线,然后用油压千斤顶将需要埋设的管道缓慢顶进,通过压浆系统使管节周围形成泥浆套,管道在泥浆套中滑行,在顶进的过程中不断控制顶管的方向,边顶进、边排土、边调整,直至将需要埋设的管道顶至接收井内。
污水管道顶管施工工作内容:测量放线、工作井施工,设备安装,顶进工作。 顶管施工设备有起吊、供电、供水、供浆、供油等地上设备及井内导轨、洞口止水圈、后靠背、压浆泵、空压机、储气罐、千斤顶等井下设备; 顶进工作包括通风、 安装管节、顶进、出土、运土、注浆、测量复核、纠偏等工作过程
3.顶管的施工
3.1 工作井及接收井、检查井施工:根据地质情况及现场条件,采用合适的支护方式开挖,然后尽快做好底板及壁板混凝土,并进行顶管所需的后靠背混凝土以及土体的强度复核,确定混凝土以及钢板垫块的厚度。这是管节能否顺利顶进的关键。
3 . 2 油压千斤顶吊放就位,轨道安装。
3.3 管节的选用、安装:管节必须全面检验,发现外观有缺陷的一律禁止使用。管道吊放前上好橡胶止水圈。将管节吊放在轨道上,安放环形顶铁,缓慢推进,让接头平顺对接。如发现有破坏、翻转、出槽等现象,必须退出管节重新更换、调整橡胶圈,重新安装对接。 接头对好后,继续开动液压千斤顶将管节顶进。
3.4管节顶进
3.4.1 顶进的阻力主要为正面阻力、管道周边摩阻力两部分组成 。
随着顶管距离的增长,推力上升很快。为避免管节超过受压极限破坏,管壁外的减阻是工程顺利完成的必要措施。施工时采用管节周围注触变泥浆,将管节与土之间的干摩擦变为湿摩擦,达到减阻的目的。触变泥浆按膨润土:烧碱:CMC:水=0.3:0.2:0.01:1的配比配制后静置24小时后使用。施工时通过压浆系统从机头,前三节管的注浆孔压入触变泥浆,形成约10mm厚的泥浆套,使顶管在泥浆套中滑行,减少摩阻力。
3.4.2 顶进线路的控制
为了使管道按照设计要求的高程和方向顶进,在顶进过程中应不断对工具管的高程方向转动进行测量," 勤测勤纠",根据测量反馈结果,调整纠偏千斤顶,使机头改变方向,从而实现顶进方向的控制,确保管道按设计轴线顶进。
测量是采用 2 ″激光经纬仪进行方向的测量的,对于扭转,则由机头的角度仪测出。激光经纬仪经校正后,牢固固定在千斤顶端,然后管道的机头端安装反射玻璃,并将测量的结果直接输出至控制液压千斤顶的电脑上,方便操纵。
顶管穿墙时要防止工具管发生偏差。在穿墙的初期,因入土较少,工具管的自重仅由两点支承,其中一点是导轨,另一点是入土较浅的土体。土体支承面上承载力较低,使机头容易下沉。因此,机头穿墙时,在穿墙管下部要有支托,工具管的推进要迅速,缩短穿墙管内的土体暴露时间,以减少安全隐患。
3.4.3泥土外运
泥屑由泥水系统随泥浆管排出,在泥浆池过滤土渣并及时外 运 。
3.4.4 管内动力及照明
管内动力主要用来掘进、纠偏、出土及顶进,选择 3 8 0 V动力电源。由于管内环境潮湿, 照明必须采用安全低压照明。采用变压器变为 36V 安全电压照明。
3.4.5顶管注意事项
注意防止地面的沉降或隆起:在顶管施工沿线按一定间距布设沉降观测点,监测顶管顶进施工期间的地面沉降量。
开挖端面的取土过多或过少,会造成地面的沉降或隆起。为避免这种不良影响,可采取以下措施:在压浆时要控制好压力,恰好能平衡 " 泥浆套 " 以上土体的压力。严格控制管道接口的密封质量,防止渗漏。在某些管节埋藏较浅,离地面不足1.5 米的位置,可采用沿管线局部压钢板,上堆砂包加载的形式,防止管节顶进时触变泥浆上浮使得泥浆套失效。
工具管纠偏后,刃脚后形成一个空隙,管道顶进时周围的土体会塌入空隙,造成地面沉降。为避免这种情况,在顶管顶进时,要及时测量,勤测勤纠,避免大角度纠偏。
4.污水管网顶管施工安全措施建议
依据作业重要条件危险性评价结果,污水管网顶管施工主要安全技术措施: 采取超前地质探测,防止坍方、涌水和流砂;设置稳妥的排水系统,及时排走井下积水;加强井下空气监测,加强井下通风。
4.1 防突泥、突水
(1)在施工准备阶段必须做好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察,确认施工场地是否存在突泥、突水等不良地质现象,为制定合理的施工方案提供技术数据。
(2)在施工时,一定要防止泥浆从上层或洞口及其他地方流失, 注意观察地下水压力的变化,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和对策,保证挖掘面的稳定。
(3) 要不时检查泥浆的密度和性能是否正常,还要注意进排泥泵的流量及压力是否正常,保证排泥系统正常运行。
(4) 应将地下水位降至管底以下不小于0.5m处,以确保管道内干燥,并采取措施,防止其他水源进入顶管管道。
(5)当管道停止顶进时,应采取防止洞口止水圈漏水和防止管前塌方的措施。
(6)当顶管前方地下水较大,或碰到流砂时,必须关闭气压舱门,进行气压施工
4.2 防中毒和窒息
(1)采取先进的检测手段,辅以机械通风措施。最好采用先进的检测仪器进行检测, 强制通风,使有害气体含量达到安全标准后,方可下井。尤其要注意硫化氢等在泥水中没有大量释放,工人下井后空气流量增大,造成井下毒气突然上升。 因此,必须不间断向井内强制通风,在施工作业期间定时对其检测。
(2)在下坡顶管过程中,应及时排出管内积水,控制管内的湿度, 从而使管道内的含氧量提高,改善施工人员的施工环境。
(3)顶进长度超过50m时,除必要的施工间断外,必须不间断通风。
4.3 防触电
(1)施工用电要合理布置,用电维护、搭接须配有持上岗证专人。
(2)每台机械设备分设开工和熔断保险,严禁一闸多机。
(3)用电设备须采用接零或接地保护,移动式用电设备均在配电箱内装设保护装置,照明线路按标准架设, 不准采用一根火线与一根地线的做法,不得使用保护接地线作为零线。
(4)抽水泵、发电机开关线路及各种机械由专人负责, 并随时检查运行情况及电器绝缘状况,发现不安全隐患及时纠正。 抽水泵不允许带电移位,开关盒应有防雨水覆盖绝缘保护。
(5)配电装置的柜门处均应有名称、用途、分路标记及内部电气系统接线图,以防误操作;配电装置必须按其正常工作位置安装牢固、稳定、端正;配电装置均应配锁,并由专人负责开启和关闭。
(6)电工和用电人员工作时,必须按规定穿戴绝缘、防护用品,使用绝缘工具。
(7)施工现场下班停止工作时,必须将班后不用的配电装置分闸断电并上锁。 途中停止作业1小时及以上时,相关动力开关箱应断电上锁。 暂时不用的配电装置也应断电上锁。
(8)配电箱、开关箱内的电气配置和接线严禁随意改动,并不得随意挂接其他用电设备。
(9)在电气设备和线路周围不堆放并清除易燃易爆物和腐蚀介质,不在电气设备周围使用火源。
篇5
关键词:食品质量与安全;管理;控制
前言
食品质量与安全问题是近些年来讨论较为激烈的话题,随着一大批黑心作坊被曝光,使得民众对于食品质量与安全问题日益担忧,因此,做好对于食品质量与安全的管理与控制对于确保民众的人身健康及重塑国民对于食品质量及安全的信心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1 食品的质量
食品质量主要指的是食品加工企业所生产的食品在外观、品质以及添加剂含量、规格、数量、重量的方面满足其所标注及国家所规定的范围,其中,食品质量主要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1)食品的特性,食品的特性是区分于其他物品的直观的特征,主要包含有外观特性、内在特性、适用性、质量特性等。食品的特性可以通过人的感觉器官直观的反映出来,而一些食品特性则需要通过仪器的检测才能发现其含量,因此,对于食品的质量应当满足国家所规定的范围。(2)对于食品的要求应当满足消费者对于食品的期望,这种隐含的期望与要求是消费者对食品长期形成的理解和要求,食品在生产的过程中质量与安全应当满足这一特性。(3)消费着的满意程度,消费者的满意程度是对食品安全与质量的直接反应,因此,在食品质量及安全的控制过程中应当注意对于消费者满意程度的满足。
2 食品的安全性
食品的安全性是食品生产中的基本要求,其主要需要确保的是食品无毒、无害,随着经济与科学的快速发展,各种有害物质不断被人们所发现,一些原本被认为“清洁无污染”的食品中也广泛存在着极微量的有毒有害物质。所以,应当尽快对食品安全问题作出明确的规范,从而更好的实现对于食品安全的管理与控制。
3 我国食品质量与安全管理现状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与生活质量不断改善,但是在食品消费上仍存在着较大的不均衡,其中在米、面主食类消费上仍占据主要地位,在肉食与水产方面与国外消费上存在一定的差距。
食品安全问题涉及到食品的各个环节,从食品的种植、养殖、生产加工再到市场流通最后进入到消费者手中,在这一过程中,上述任何一个环节监管不到位出现问题都会导致严重的食品安全问题。在食品的源头,农作物在种植的过程中为了追求经济效益,大量的使用化肥与农药,致使农作物中的农药、化肥用量超标严重,据统计,现今高毒高残留的农药用量呈现出直线上升态势,增长比例严重失调。在畜牧及水产养殖环节中大量的使用激素及抗生素,据统计,我国所使用的抗生素中有接近一半被应用于畜牧养殖环节,大量的抗生素与激素的使用使得农产品的口感及品质大幅下降,同时大量激素及抗生素的残留富集在农产品中进入人体对人体产生严重的危害。
随着中央对于食品质量与安全问题的不断关注,我国各地加强了对于食品安全问题的管控,各地食品加工行业的食品平均合格率稳中有升,但上升的趋势较为缓慢,同时质量问题是长期困难企业发展的难题,究其原因是由于现今的很多企业都将盈利放在首位,从而缺乏了企业发展所需要的基本道德,从而致使“三聚氰胺毒奶粉”等产品流入到市场中,毒害广大人民。其中生产企业中所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1)无标生产或是生产未能达到标准的现象较为
严重、生产的环境生产设备未能达到生产标准、食品生产技术较为落后且生产人员素质不一、滥用食品添加剂,致使所生产出来的食品添加剂含量超标。(2)各地存在着大量的小作坊,且小作坊生产环境、技术与素质不一,加大了对于食品质量与安全监管的难度,同时一些传统的食品生产小作坊生产条件简陋其传统习惯与概念浓厚,如强制按照国家的安全生产标准将无法达到发证要求,将会影响一大批的从业人员,但是如任其生产将会对人民的食品安全造成较大的危害,从而加大了对于食品质量与安全管理的难度。(3)食品质量与安全管理体系较为模糊,我国在食品质量与安全的职能部门的划分上在相应部门的职责划分上存在着一定的重叠,从而造成了“九龙治水、无法治水”的现状,各部门之间对于谁才是执法主体上相互推诿,同时,各部门执法范围的重叠还导致了一部分的领域存在着执法的真空与漏洞,现今,涉及到的食品质量与安全监管职责的部门有工商、质监、卫生、农业与食品药品监督等多个部门,因此,理清各部门职责是做好食品质量与安全监控与管理的重要举措之一。
在食品的流通环节中,很多的食品流通企业卫生条件不符合要求,病原微生物控制不当,致使食品变质,有害微生物严重超标,容易对食品安全造成严重的不良的后果。
4 做好食品质量与安全监控及管理的举措
4.1 完善我国的食品质量与安全的监管体系
为进一步完善我国的食品质量与安全监督管理体系,应当根据党和国家提出了食品质量与安全发展目标,借鉴国际上的先进、成熟的管理经验,从规范各食品生产企业、作坊、私人生产者等多个方面出发规范其生产行为,同时强化各部门对于食品质量与安全的检测与预警,严控市场准入等关键环境,从源头入手做好对于食品质量与安全的监督与管理。进一步建立健全食品质量与安全的法律法规的体系,建立起完善合理的监督、标准、检测以及认证等的体系,通过政府、市场、消费者、媒体等多方面的密切配合,建立起从食品生产的全程监督管理体系,确保食品的质量与安全。
4.2 从我国食品质量与安全关键问题入手
应当进一步从我国的食品安全存在的关键问题及其制约因素入手,以大宗和出口优势产品为监管重点,集中力量,下大力气解决好植物源性食品的农药残留超标、动物源性食品的兽药、渔药、残留超标、食品微生物污染等严重影响人民身体健康的食品安全问题。同时,充分考虑采用新技术、新资源、新材料对食品安全可能带来的影响,预测未来对食品安全的进一步要求,制定中长期发展目标,确保食品安全保障体系的科学性。
4.3 明确食品企业的安全责任
食品安全问题会严重挫伤消费者的消费积极性,食品企业曝出食品安全问题不仅会对消费者造成不良的后果,同时也会对食品企业的经营及长期可持续发展造成严重的影响。通过加强对食品生产企业的宣传,使企业认识到要将消费者放在首位,从消费者的利益出发,保证所生产食品的质量,只有如此才能够获得消费者的信赖,为食品企业的生存发展赢得机遇。
4.4 畅通消费者检举揭发渠道
食品安全问题是消费者最为关注的问题,应当畅通消费者举报渠道,并对所举报的信息及时进行核实与反馈,通过消费者与食品监管部门协同合作共同完善并做好对于食品安全问题的监督,确保民众能够吃的放心。
5 结束语
食品质量与安全问题是现阶段我国政府工作中的重点之一,为确保食品安全,应当在正视我国食品安全现状的基础上分析原因,从根本入手,切实保障民众的食品安全。
参考文献
[1]周应恒,等.食品质量安全问题的经济学思考[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2004,2.
篇6
关键词:大学生 人身安全 解决措施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把需求由低到高依次排列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爱和归属感、尊重和自我实现五类。其次安全需求中将人身安全排在第一位,大学生的人身安全,是指大学生的身心、生命没有危险,不受威胁,不出事故,安然无恙。因此,大学生的身心,生命安全,是大学生最重要、最基本的安全。大学生人身安全是保障其成长成才的重要前提,政府、学校、家长和学生都是安全保障的责任主体。但是,近年来关于大学生人身安全的案件频频发生,如2014年的暑假接连发生女大学生失联事件,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大学生接受过高等教育,心智逐渐成熟,但是关键时刻仍然缺乏安全防范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
一、原因
(一)安全素养低
现在校大学生大部分都是“90后”,他们从出生起一直备受家庭的关心爱护,自理能力差,一直生活在象牙塔般的校园里,社会阅历不够丰富,而学校和家长往往只关心他们学习成绩的提高,忽视其在法律、法规和安全知识方面的学习与积累,有的学生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对社会治安形势的严峻性,对不法分子侵害手段的残忍性缺乏足够的认识,容易受诱惑,易受上当受骗;对随时可能发生的侵害预见性不够,当受到外来的侵害时,无法及时采取保护措施,面对复杂客观的治安形势,防范观念差,导致学生的安全素养普遍较低,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和防范意识。
(二)家庭、学校及社会对安全教育程度不够
我国各大高校大多都没开设专业安全课程,学生没有得到专业系统的安全科学知识,学生家长将学生送入大学,认为学生的人身安全由学校一概负责,忽视了家庭安全教育的重要性;学校及家庭的安全教育也没有形成良好氛围,大多停留在口头理论教导,不深入,使得学生缺乏实际所需的安全知识。许多情况下,当事故、案件隐患已经严重威胁到人身生命安全时,不仅没有保持一定的警惕,甚至视若惘闻。
(三)复杂的社会环境
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在带给人们便捷的同时,也使犯罪形式花样百出。作为当代大学生,要随时关注社会信息,增进知识,如果不及时更新信息,就无法了解当今社会日新月异的科技进步,也无法了解犯罪分子的犯罪手法,加之大学生的人生阅历不丰富,社会经验不足,更加无法辨别犯罪行为。犯罪分子大多利用大学生的善良和“无知”进行欺骗,甚至威胁到人身安全。如2011年12月,太原一名女大学生约会网友,遭网友;2012年5月,浙江省宁波市发生了一起用微信约女孩出来见面并实施的惨件。
二、解决措施
(一)学校积极开展安全教育
学校应将安全教育同思想教育放在同等重要位置,安全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有助于保障学生身心健康,培养学生的安全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自身免疫力,有效预防和制止侵害学生安全的案(事)件、事故和学生违法犯罪案件的发生;有助于维护学校安全、家庭幸福和社会稳定,确保学校教学、科研、管理、生活的顺利进行[1]。安全教育应覆盖基本的安全常识,预防及防范知识,自救和自卫等知识,其中应重点强调人身安全知识,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教育学生当遇到威胁自身安全情况时,应保障人身安全。学校应摆脱传统的口头式教育,既枯燥乏味,又没有实际效果。教育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可以开办教育安全讲座,安全知识竞赛,犯罪情景模拟,也可以将警察请到校园来,给学生们现身说法,教会学生基本的防护知识,有效预防和保护自身的人身安全。
(二)落实安全管理
学校应建立完整的、符合本校校情的各项安全管理办法,健全学生的安全管理制度,实行岗位责任制。切勿将管理制度流于形式,应明确岗位职责,确保各项管理制度落实到位。各级管理部门应加强日常的安全管理,学生出入校园的管理、进出寝室的管理,加强校园治安巡逻、要害守护、安全检查、消防安全管理、交通安全管理、饮食安全管理等工作,有效预防各类刑事、治安案件和安全事故的发生,做到学生安全问题常抓不懈!
(三)建立家庭、学校及社会三位一体的防护体系
学生的安全,人人有责,家庭、学校及社会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在校大学生的安全管理单靠某一个部门发挥作用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家庭、学校和全社会的相互协作和相互支持,形成齐抓共管、群防群护的工作机制和防护网络。政府有关部门要加强对学生安全保护工作的领导,建立健全安全教育与管理、权益保护等组织网络,明确工作职责,积极实施安全保护措施。相关政府部门、社会组织要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的身心特点,依据国家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不断完善学生安全防护规章制度,严厉打击侵害学生安全的违法犯罪。公安机关和有关部门应依法严厉打击各类侵害学生安全和权益的违法犯罪,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好学生安全;要加强对学校保卫部门的业务指导,定期开展安全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积极开展校园周边环境整治,优化校园内部和周边环境,为学生创造一个安全稳定的和谐环境。
参考文献:
[1]韩红根.论大学生安全的构成与保护[J].扬州大学学报,2004(8):76-79
篇7
关键词:风险感知 消费者行为 应对方式 食品安全事件
中图分类号:F426.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6)05-024-02
一、引言
2008年9月爆发的“三聚氰胺奶粉”事件,使消费者对问题食品的风险认知急速攀升,进而引发了消费者对问题食品的市场需求骤降。然而在危机情形下,消费者行为反应并不总与他们面对的风险真实水平一致。{1}本文以乳制品安全问题为例,在讨论风险感知内生性问题的基础上,探讨应急管理措施对消费者风险感知的影响,进而探讨风险感知对消费行为的影响。本文的创新点在于讨论风险感知对消费行为影响时,引入风险感知内生性问题的研究。讨论内生性问题的必要性在于:考虑到风险感知是一个主观变量,可能与消费行为互为因果关系;其次,以往文献中指出一些变量可能同时影响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和风险感知。如:Slovic{2}利用消费者的个体差异来解释公众的风险感知,而消费者的个体差异也影响消费者购买行为。
二、概念性框架
Arrow{3}和Pratt{4}为分析风险知觉对消费行为提供了理论依据。考虑一个消费者效用函数U(w),式中w表示财富。这里我们假定消费者认为消费某品牌乳制品是有风险的,因为他们知觉到消费该品牌乳制品可能会由于含有过量激素而存在导致致癌的潜在成本,所以消费者消费的期望价值以随机变量z(方差为σ2)表示,假设E(z)=0。定义K为风险溢价,即乳制品消费与得到价值为K的货币效用无差异。也可以理解为,K代表消费者消费乳制品的货币价值。这意味下列等式成立:(1);等式(1)两边以w为中心进行泰勒级数展开,整理后可得:(2)。等式(2)意味着乳制品消费的价值随着σ2递减。σ2表示乳制品消费的知觉风险,理论中指出知觉风险增加,乳制品消费价值下降,乳制品消费行为发生的可能性降低。根据等式(2),结合以往的文献{1},{3}-{4},我们得到可检验假设:食品安全事件发生后,从乳制品消费中知觉到更大风险的消费者,相对于知觉到较小风险的消费者,消费乳制品可能性更小。
三、计量模型
(一)风险感知的内生性
需考虑风险感知内生性问题的原因有以下两个方面:(1)在计量分析中我们会遇到“感知和行为相互影响”的问题,这样风险感知和消费行为之间可能存在互为因果的关系;(2)一些变量可能影响消费者的风险感知但这些变量很难测度,造成实际模型中变量缺失问题。我们尝试引入与风险感知有关的工具变量解决此问题。
(二)计量模型的设定
由于调研中反映消费者购买减少程度,风险感知程度等重要变量的数据是以分类数据为主的离散数据。并且考虑到本文风险感知内生性的问题,我们尝试运用工具变量Logit模型(Instrumental variable Logit model,简称IV Logit)分析安全事件发生后消费者购买行为变化的影响因素,具体模型如下:(3);(4)。其中,y1i为因变量,表示消费者乳制品购买减少程度;x1i为除风险感知以外影响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其他因素,包括消费者个人特征变量、消费者家庭特征变量、消费者风险偏好、消费者对不同信息源的信任程度;y2i为内生自变量,表示消费者风险感知程度;x2i为影响“消费者风险感知程度”的工具变量,包括政府应对危机方式的选择、企业应对危机方式的选择以及消费者对相关制度的了解程度。β1,β2,γ1,γ2分别为两个方程中相应变量的参数。
四、数据来源与描述性分析
(一)数据来源
本文数据主要来源于2015年5月对北京市消费者的抽样调查。调查随机选取了北京市海淀区中具有代表性的奥林匹克森林公园、紫竹院、玉渊潭、中国农业大学4个场所作为调研点,对场所附近的超市内的消费者进行询问访谈。共完成问卷250份,其中有效问卷213份,有效率为85.2%。
(二)样本基本特征,消费者风险感知和消费行为变化的描述性统计
从调查的样本特征来看,女性比例占一半偏多(约56%);90%以上的被调查者受教育程度在高中以上;接近五分之一的被调查者从事与食品行业相关的职业;约70%被调查者的家庭规模在2~4人;年龄分布总体不均衡,以20~50岁中青年人为主(90%以上),他们构成商场和零售点乳制品的主要购买者。大部分被调查者(70%)的家庭有18周岁以下的未成年人或老人。
篇8
关键词:护理安全 影响因素 防范措施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4(b)-0233-01
护理安全指在护理工作服务的全过程中,不因护理失误或过失使患者的机体组织、生理功能、心理健康受到损害,甚至发生残疾或死亡。护理安全还应包括护士的执业安全,即在执业过程中不允许有范围限度以外不良因素的影响和损害。安全管理是护理管理的重点,是护理质量的保证。
1 护理安全意义
1.1 护理安全关系到患者预后
如甘露醇的使用,对于颅内高压患者必须高浓度、快速度输入才能发挥脱水、降低颅内压作用,相反缓慢输入不仅起不到降低颅内压作用还将延误病情、延长治愈时间,甚至危及生命;没有认真执行三查七对输错液体,轻者加重患者心里负担,使患者情绪紧张,重者导致患者死亡。更换引流瓶面低或不小心碰倒轻者可加重气胸、呼吸困难,重者导致患者死亡。
1.2 护理安全关系到护理质量
如长期卧床患者不按时翻身或不到位同样可以形成褥疮,对患者特别是老年人生命造成威胁,增加并发症。
1.3 护理安全是保障患者生命的底线
护理安全是实现优质护理的关键,护理安全是保证护理质量的基础。
1.4 护理安全关系到医院的信誉
患者对护理服务不满意闹事、负面宣传等对医院信誉、声誉都会造成不良影响。
1.5 护理安全关系到自身利益
由于工作不慎出现差错不仅受到医院的批评、处罚,严重的还要遭受患者及家属的人身攻击。
2 影响护理安全的因素分析
影响护理安全的因素主要包括自身因素、管理因素、物质因素、环境因素、患者因素。
2.1 自身因素
(1)不安心工作。上班时间想其他事情、把工作之外产生的不良情绪带到工作中,顶撞患者等。(2)对职业产生厌倦情绪。认为护理工作没前途,得不到相应的报酬,产生改行的念头。(3)护士的综合知识水平偏低。目前,在临床一线工作的护士大多是年资低、学历低的护士,缺乏自我提高的能力和继续教育的机会,住院患者往往存在多种疾病,涉及到很多专业的医疗问题,护士很难准确实施护理;护士在与患者的沟通交流中,由于缺乏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等方面的知识,护士的角色转变困难,满足不了患者的身心护理需求,也不自觉地侵犯了患者的权益。(4)不懂装懂。新参加工作的护士遇到不会的问题碍于面子不请教老师,按自己想法做,埋下医疗纠纷隐患。(5)责任心不强。时间针不按时执行、测量生命体征不测呼吸、或新来轻患者认为没什么只测体温。不认真执行三查七对等。(6)护士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淡薄。护士只重视解决患者的健康问题,而忽视潜在的法律问题。
2.2 管理因素
安全护理管理是护理质量管理的核心,管理制度不完善,会导致不安全护理的后果。很多差错事故发生的根源,是没有严格执行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导致差错事故的发生。人力资源不足,超负荷工作状态。为满足社会对医护服务的需求,护士的工作量加大了,造成护理人员、设备、空间相对不足。护士身心疲惫,是构成护理工作不安全的重要原因。再有过度工作和劳累会引起注意力和警惕性的下降,导致错误的增加。思想教育薄弱,安全意识不强,职责、制度、常规落实不到位,对专业理论、技术训练重视不够,管理不力,要求不严,好人思想严重,检查不够。这要求护士长应常督促、常要求、常检查、常提醒哪些工作做的还不到位哪些还没做。
2.3 物质因素
现有设备陈旧不齐全不能满足患者需要、药品不齐全。
2.4 环境因素
(1)基础设施及布局不合理。目前很多基层医院仍存在护士站、治疗室不分开, 严重违反无菌操作原则,存在及大安全隐患。(2)环境污染。(3)病区治安。医闹或患者酗酒闹事使医护人员、患者、家属人身受到攻击。所以要加强医院治安管理。(4)社会环境。医护人员在社会上的声誉决定着医院的命脉。医院要稳步发展不仅要有先进的设备、良好的住院环境,更重要的是医护人员高超的技术和良好的医德。(5)差错、事故的鉴定处理仍没有一个使医患双方都信赖满意的机制。社会、媒体等对医疗机构、人员尚缺乏公正的评价,医院生存的环境还不令人满意。
2.5 患者因素
对治愈的期望值过高,患者的不良心境,患者的自身素质。
3 防范护理安全风险
3.1 加强关键患者的护理
危重患者、手术患者、疑难患者、新入院患者、转科患者、接受多种特殊检查的患者、有纠纷苗头的患者、情绪波动的患者,这些患者病情相对复杂、变化快、易出现纰漏。应加强管理,严密观察,主动沟通,认真交接。
3.2 加强关键时段的管理
节假日、早上、中午、晚上,这些时段在岗人员相对较少,护士承担的工作量大,年轻护士的应急能力和经验不足,易出现问题。所以这时段上班的护士更应加强责任心,来不得半点马虎。
3.3 加强关键人员的管理
新进院护士、实习生年轻缺乏工作经验,对护理程序不够熟悉,是发生护理安全的高危人群。应加强监督、培训,护士长排班应考虑新老搭配,对实习生要做到放手不放眼。
3.4 加强关键环节管理
患者交接、患者转运、管道护理、压疮护理、药品管理等应加强防范。
3.5 加强重点科室监管
急诊科、手术室、妇科产房、新生儿病房、抢救室等,这些科室危重患者多,风险大, 涉及面广。护士处于持续紧张状态, 易出现问题,应加强监管。
3.6 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交接班制度、分级护理制度
是护理人员工作时必须遵守的准则,是护理安全的基本保证。
3.7 加强医院安全管理和法律知识培训
护士要正确认识病人的权利和护士的义务,加强风险意识、法律意识和职业道德教育,规范护理行为,开展护理核心制度学习,结合《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让护士充分意识到遵守规章制度、遵守护理规范是对自己的保护。这可以增强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帮助护士树立安全意识,认识到护理安全的重要性。
3.8 安全管理纳入病房的目标管理
护士长采取科学管理病房的方法,进行恰当的人力资源管理,既要保证护理人员充足又要避免护士长期处于紧张、疲劳状态而发生差错事故。当使用新的医疗仪器或开展新治疗、新检查时,组织全体护士认真学习以掌握新知识、新技能。科室建立交接班前的自查制度,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纠正。
护理工作是神圣的,我们要用智慧代替鲁莽,让错误成为财富,发现一个问题,寻找一个问题的根源,完善建立一套制度和流程,积累更多经验,保证护理工作安全实施。
参考文献
篇9
1.事故类型和危害程度分析
1.1编制目的:为了正确、有序、快速地处置特发事件,最大限度地降低事故损失和事故影响,保障消防系统安全、稳定、可靠运行,保障正常生产经营秩序,特制订本应急预案。
1.2编制依据:本应急预案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等,并结合实际而制订。
1.3适用范围:本应急预案适用于消防维护班组应急处置消防特发事件。
1.4安全风险辨识:通过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在机房生产经营过程中,存在如下安全风险,可能会导致发生消防设备误动作造成大范围受损事件。
1.4.1.自然灾害(地震)等导致消防设备设施大范围受损事件发生的安全风险;
1.4.2.人为外力(误操作)导致消防设备设施大范围受损事件发生的安全风险;
1.4.3.消防设备设施老化(管道爆裂)导致大范围受损事件发生的安全风险;
1.4发生事故的条件:施由于设计、制造、安装、调试、运行、使用不当导致事故发生,都有可能造成消防设备设施大范围受损事件。同时,消防设备设施遍布整个大楼,由于自然灾害、设备设施老化、人为误操作,误动作等因素,导致消防设备设施大范围受损事件发生的安全风险很大。
2.应急处置基本原则
2.1.预防为主。始终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切实落实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实施全面、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安全生产管理与监督,要求到位,措施到位,管理到位,监督到位,考核到位,在提高设计水平、设备设施健康水平、强化预防工作的同时,健全应急体系,做好消防设备设施大范围受损事件应急工作,力争使事故损失和事故影响降底到最小程度。
2.2统一指挥。在公司事故应急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建立健全消防设备设施大范围受损事件应急组织体系、应急预案体系和应急保障体系,统一领导、统一指挥事故处理、应急救援等各项应急救援工作。
2.3分级管理。按照国家《安全生产工作规定》的有关要求,我公司按照分级管理、分工协作的原则,建立健全有系统、分层次、上下协调一致的消防设备设施特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体系,加强应急宣传与教育、培训与演练、实施与评估等各项工作。
2.4措施果断。一旦发生消防设备设施造成大范围受损事件,危及机房的安全稳定运行,干扰大楼正常生产经营秩序,产生不良的影响,公司各有关部门必须按照职责与分工,反应及时,动作迅速,措施果断,最大限度地降低事故损失和事故影响。
2.5依靠科技。采用新技术、新装备努力提高消防设备设施抵御各种安全风险的标准。加大反事故技术措施落实力度,加强检测与监控的力度,做好备品备件和事故抢修值班制度工作,努力提高应对消防设备设施造成大范围受损事件的水平。
3.组织机构及职责
3.1组织体系
3.1.1.成立应急领导组,全面领导银联信息中心消防设备设施特发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3.2应急领导组的主要职责:
(1)贯彻落实国家及公司有关安全生产事故应急工作的法律法规和要求;接受银联信息中心应急指挥机构的领导;
(2)统一领导消防特发事件预防和应急处置工作;
(3)组织制定消防设备设施大范围受损事件抢修应急预案并定期对其进行评估和修订;
(4)消防设备设施特发事件抢修应急预案的启动命令和终止命令;指挥协调消防设备设施特发事件应急预案的实施工作;
(5)消防设备设施大范围受损事件应急处置预案的进展与处置情况。
3.3应急办公室的主要职责:
3.3.1.及时了解消防设备设施大范围受损事件情况,提请应急领导小组决定启动、实施和终止应急预案;
3.3.2.落实应急领导小组下达的各项应急指令;
3.3.3.监督应急预案的执行情况;掌握应急处理情况,及时协调解决应急处理过程中的重大问题;
3.3.4.制订、监督应急预案的执行情况,定期对其进行评估和修订;制定完善有关应急工作的规章制度;
3.3.5.组织开展消防设备设施特发事件应急预案的培训与演练。
3.4处置措施
3.4.1.在应急状态下,应当立即启动相应消防应急预案,奔赴现场,开展应急修复工作,落实各项应急处置措施。
3.4.2.在应急状态下,应当调动一切力量,采取必要的措施,保证消防系统稳定运行,保证重要地方的可靠保障,积极开展应急处置工作,并尽快恢复正常状态。
3.5人员保障
3.5.1.所有公司消防维保人员为兼职应急人员,并符合安全生产基本条件:经医师鉴定,无妨碍工作的病症,具备必要的安全工作技能和知识,并经考试合格,特种工应当取得相应资格证。
3.5.2.消防设备设施厂家配合应急处置工作,应当作为临时工进行安全管理,厂家人员应当在有关专业人员不间断的监护下,开展应急处置工作。
3.5.3.建立全天24小时领导带班的生产值班制度,保证信息畅通,反应及时。
3.6应急物质与装备保障
3.6.1.水系统钢管,配件,阀门,喷头,消防栓等备品备件充足力大于90%。
篇10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修订内容20xx年6月13日,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宣布,新修订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于20xx年7月1日起施行。
应急救援预案是指针对可能发生的事故,为迅速、有序地开展应急行动而预先制定的行动方案。
办法规定,生产经营单位未编制应急预案或未定期组织应急预案演练的,将被责令限期改正,并可处5万元以下罚款;逾期未改正的,将被责令停产停业整顿,并处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罚款,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1万元以上2万元以下的罚款。
此外,在应急预案编制前未按照规定开展风险评估和应急资源调查等7种情形,将由县级以上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并可以处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
办法规定,安监总局负责全国应急预案的综合协调管理工作;县级以上地方各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应急预案的综合协调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其他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负责有关行业、领域应急预案的管理工作;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负责组织编制和实施本单位的应急预案,并对应急预案的真实性和实用性负责。
生产经营单位应急预案分为综合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分别从总体、专项类型及具体事故类型制定应急措施。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内容全文总则
第一条为了规范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的管理,完善应急预案体系,增强应急预案的科学性、针对性、实效性,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和国务院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以下简称应急预案)的编制、评审、、备案、培训、演练和修订等工作,适用本办法。
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第三条应急预案的管理遵循综合协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属地为主的原则。
第四条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负责应急预案的综合协调管理工作。国务院其他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负责本行业、本领域内应急预案的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应急预案的综合协调管理工作。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其他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负责辖区内本行业、本领域应急预案的管理工作。
编制
第五条应急预案的编制应当符合下列基本要求:
(一)符合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的规定;
(二)结合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实际情况;
(三)结合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危险性分析情况;
(四)应急组织和人员的职责分工明确,并有具体的落实措施;
(五)有明确、具体的事故预防措施和应急程序,并与其应急能力相适应;
(六)有明确的应急保障措施,并能满足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应急工作要求;
(七)预案基本要素齐全、完整,预案附件提供的信息准确;
(八)预案内容与相关应急预案相互衔接。
第六条地方各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当根据法律、法规、规章和同级人民政府以及上一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的应急预案,结合工作实际,组织制定相应的部门应急预案。
第七条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结合本单位的危险源状况、危险性分析情况和可能发生的事故特点,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
生产经营单位的应急预案按照针对情况的不同,分为综合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
第八条生产经营单位风险种类多、可能发生多种事故类型的,应当组织编制本单位的综合应急预案。
综合应急预案应当包括本单位的应急组织机构及其职责、预案体系及响应程序、事故预防及应急保障、应急培训及预案演练等主要内容。
第九条对于某一种类的风险,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根据存在的重大危险源和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制定相应的专项应急预案。
专项应急预案应当包括危险性分析、可能发生的事故特征、应急组织机构与职责、预防措施、应急处置程序和应急保障等内容。
第十条对于危险性较大的重点岗位,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制定重点工作岗位的现场处置方案。
现场处置方案应当包括危险性分析、可能发生的事故特征、应急处置程序、应急处置要点和注意事项等内容。
第十一条生产经营单位编制的综合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之间应当相互衔接,并与所涉及的其他单位的应急预案相互衔接。
第十二条应急预案应当包括应急组织机构和人员的联系方式、应急物资储备清单等附件信息。附件信息应当经常更新,确保信息准确有效。
评审
第十三条地方各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当组织有关专家对本部门编制的应急预案进行审定;必要时,可以召开听证会,听取社会有关方面的意见。涉及相关部门职能或者需要有关部门配合的,应当征得有关部门同意。
第十四条矿山、建筑施工单位和易燃易爆物品、危险化学品、放射性物品等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使用单位和中型规模以上的其他生产经营单位,应当组织专家对本单位编制的应急预案进行评审。评审应当形成书面纪要并附有专家名单。
前款规定以外的其他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对本单位编制的应急预案进行论证。
第十五条参加应急预案评审的人员应当包括应急预案涉及的政府部门工作人员和有关安全生产及应急管理方面的专家。
评审人员与所评审预案的生产经营单位有利害关系的,应当回避。
第十六条应急预案的评审或者论证应当注重应急预案的实用性、基本要素的完整性、预防措施的针对性、组织体系的科学性、响应程序的操作性、应急保障措施的可行性、应急预案的衔接性等内容。
第十七条生产经营单位的应急预案经评审或者论证后,由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签署公布。
备案
第十八条地方各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的应急预案,应当报同级人民政府和上一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备案。
其他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的应急预案,应当抄送同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第十九条中央管理的总公司(总厂、集团公司、上市公司)的综合应急预案和专项应急预案,报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部门、国务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备案;其所属单位的应急预案分别抄送所在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或者设区的市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有关主管部门备案。
前款规定以外的其他生产经营单位中涉及实行安全生产许可的,其综合应急预案和专项应急预案,按照隶属关系报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有关主管部门备案;未实行安全生产许可的,其综合应急预案和专项应急预案的备案,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确定。
煤矿企业的综合应急预案和专项应急预案除按照本条第一款、第二款的规定报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有关主管部门备案外,还应当抄报所在地的煤矿安全监察机构。
第二十条生产经营单位申请应急预案备案,应当提交以下材料:
(一)应急预案备案申请表;
(二)应急预案评审或者论证意见;
(三)应急预案文本及电子文档。
第二十一条受理备案登记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对应急预案进行形式审查,经审查符合要求的,予以备案并出具应急预案备案登记表;不符合要求的,不予备案并说明理由。
对于实行安全生产许可的生产经营单位,已经进行应急预案备案登记的,在申请安全生产许可证时,可以不提供相应的应急预案,仅提供应急预案备案登记表。
第二十二条各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当指导、督促检查生产经营单位做好应急预案的备案登记工作,建立应急预案备案登记建档制度。
实施
第二十三条各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生产经营单位应当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应急预案的宣传教育,普及生产安全事故预防、避险、自救和互救知识,提高从业人员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置技能。
第二十四条各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将应急预案的培训纳入安全生产培训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本行政区域内重点生产经营单位的应急预案培训工作。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组织开展本单位的应急预案培训活动,使有关人员了解应急预案内容,熟悉应急职责、应急程序和岗位应急处置方案。
应急预案的要点和程序应当张贴在应急地点和应急指挥场所,并设有明显的标志。
第二十五条各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定期组织应急预案演练,提高本部门、本地区生产安全事故应急处置能力。
第二十六条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制定本单位的应急预案演练计划,根据本单位的事故预防重点,每年至少组织一次综合应急预案演练或者专项应急预案演练,每半年至少组织一次现场处置方案演练。
第二十七条应急预案演练结束后,应急预案演练组织单位应当对应急预案演练效果进行评估,撰写应急预案演练评估报告,分析存在的问题,并对应急预案提出修订意见。
第二十八条各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当每年对应急预案的管理情况进行总结。应急预案管理工作总结应当报上一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其他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的应急预案管理工作总结应当抄送同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第二十九条地方各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制定的应急预案,应当根据预案演练、机构变化等情况适时修订。
生产经营单位制定的应急预案应当至少每三年修订一次,预案修订情况应有记录并归档。
第三十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急预案应当及时修订:
(一)生产经营单位因兼并、重组、转制等导致隶属关系、经营方式、法定代表人发生变化的;
(二)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工艺和技术发生变化的;
(三)周围环境发生变化,形成新的重大危险源的;
(四)应急组织指挥体系或者职责已经调整的;
(五)依据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发生变化的;
(六)应急预案演练评估报告要求修订的;
(七)应急预案管理部门要求修订的。
第三十一条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及时向有关部门或者单位报告应急预案的修订情况,并按照有关应急预案报备程序重新备案。
第三十二条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按照应急预案的要求配备相应的应急物资及装备,建立使用状况档案,定期检测和维护,使其处于良好状态。
第三十三条生产经营单位发生事故后,应当及时启动应急预案,组织有关力量进行救援,并按照规定将事故信息及应急预案启动情况报告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其他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
奖励与处罚
第三十四条对于在应急预案编制和管理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人员,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生产经营单位可以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三十五条生产经营单位应急预案未按照本办法规定备案的,由县级以上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给予警告,并处三万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六条生产经营单位未制定应急预案或者未按照应急预案采取预防措施,导致事故救援不力或者造成严重后果的,由县级以上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责令停产停业整顿,并依法给予行政处罚。
附则
第三十七条《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备案申请表》、《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备案登记表》由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中心统一制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