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教学优点范文

时间:2023-12-01 17:43:1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美术教学优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美术教学优点

篇1

【关键词】美术教育 幼儿 开发智力 能力培养 自信心 主动学习

美术教育是人类社会一项重要的文化素质教育活动,它以独特的教育方式,发展和完善了人的身心。正因为如此、它在培养幼儿的情感、观察力、独创性以及操作能力等方面,起着重要的特殊作用。绘画是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绘画活动是幼儿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绘画是开发幼儿智力的一种重要手段。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美术教育的作用就更不容忽视,它不仅培养了幼儿的审美能力和欣赏能力,也培养了幼儿展示美的能力,而绘画就是这些能力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要想让幼儿爱好这门艺术,就应从培养幼儿的兴趣、美术素材的积累、绘画过程的养成等方面多加引导。

1.创设美的空间,使幼儿直接表现美,感受美

幼儿对美的感受,对新事物的兴趣,往往基于非常直接的视 觉形象。因而,在幼儿园的整体设计中,教室内外的布置与装饰, 特别是墙壁的美化等方面,都应注意构思的形象夸张,画面的栩 栩如生,色彩的鲜明调和,且符合童趣。几年来,我在美术教学 中,常在活动室中设美术角,尽量为幼儿提供一块可随意涂抹的 墙壁,把他们在园里园外,或节假日游玩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在 这块园地得到充分展示。这样一来,幼儿不仅可以随时随地的观 察美、欣赏美,而且也能随意及时的表现美,创造美。

2.教学方法的趣味性,是培养幼儿绘画兴趣的重要环节

幼儿都喜欢听故事。为培养幼儿对绘画的兴趣,在引导观察 范画时,把画面内容编成一个小故事,讲给幼儿听,把引导观察 这一关键教学环节,变成了又听故事又观察的形式,是幼儿变被 动观察为主动观察;有时在出示范画之前,可用猜谜的形式引出 主题,或者把绘画内容编成儿歌让幼儿根据儿歌内容画画等。例 如意愿画《欢乐的池塘》,这课是让幼儿听故事画画。“在以美 丽的池塘里住着快乐的青蛙妈妈和孩子们,他们有许多好邻居, 有螃蟹大哥,有乌龟大叔,还有许多小鱼弟弟。有一天鸭妈妈带 着孩子来池塘作客。他们唱歌跳舞真快乐。”由于采用了适合幼 儿特点的趣味性教学方法,这种于教育与游戏之中的方式,对幼儿来说是极其重要和有效的,这不仅使幼儿的绘画能力、审美情 趣得到提高,同时,也培养幼儿丰富的想象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3.用鼓励性的语言激发幼儿情感

美术是一门艺术,它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它能给人一种 向往及无限的乐趣。儿童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他们对生活充满 了幻想,生活美是儿童进行美术创作的主要来源。绝大多数儿童 总喜欢表现旅游、课间、家乡、太空、海底等贴近儿童生活实际 的题材,这说明儿童对表现自己的生活题材是非常感兴趣的。因 此,让儿童在美术课中充分表现自己的生活题材,激发儿童的生 活情趣,是培养儿童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我在小学美术教学中, 重视引导学生参与丰富的集体生活和社会生活,培养孩子们的生 活情趣,让他们品尝生活的乐趣。例如,我在教《春游》一课之 前,正好是园里组织去天骄公园春游,在游玩过程中,我有意识 地指导他们仔细观察周围的景物,并和他们讨论春游的感受,孩 子们争先恐后、兴致勃勃,发言十分踊跃,回园后,他们把春游 时所见所闻的真实感受用线条、色彩等美术语言淋漓尽致地表现 了出来,作业效果出乎意料的好。这样,儿童在感受、体验自己 生活乐趣的同时,也激发了美术创意,培养了他们学习美术的兴 趣。

4.启发想象意识,提高创造能力

幼儿有丰富的想象力,喜欢把自己喜爱的东西夸大和美化。因此,我们就要给幼儿充分的精神自由、想象自由和表现自由。让他们感受到自我创造、自我表现的极大乐趣。为此,在绘画、 泥工、玩具制作中,要注意在传授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启发 幼儿大胆想象,自我创造。如在画《捉迷藏》时,有的小朋友在 人的身上画了翅膀,飞到树丛中藏了起来;有的小朋友画了从门 后露出来又细又长的手脚,却不见身体;有的只画了头,没有身 子,然后画上土和草,表明身体在地下。从成人的角度看,这些 作品荒诞可笑,但它们却是神气活现,趣味盈然,是创造的结晶。 这样,在他们的画笔下,不仅出现了丰富多彩的画面,而且又构 画出许多传奇色彩形象,更重要的是奠定了幼儿创造意识,增强 了他们创造能力。

5.肯定幼儿成绩,发展幼儿智力,提高动手能力培养绘画兴趣

由于幼儿能力有限,不可能掌握过高的美工知识和技能。所 以我们在幼儿美术课教学中,应“注求其意、不求其形”。如果对 技能要求过高,会使幼儿失去信心,抑制幼儿表达事物的愿望,挫伤幼儿的积极性。基于这一指导思想,我把“画什么,做什么”摆在“怎样画,怎么做”的首位。把发展智力摆在传授知识技能的首位,对幼儿所有创造都给予肯定,从每个幼儿的作品中找出他们的优点,并利用学习园地,把小朋友们的画张贴起来,把泥工、折纸陈列起来,供幼儿参观学习和自我讲评。

6.增强幼儿对绘画的自信心,保持绘画兴趣的长久性

6.1 幼儿天生对绘画有兴趣,但这一兴趣不稳定,在遇到困 难或看到其他新鲜实物时容易转移和失去。为了让幼儿的绘画兴 趣保持长久性,应注意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和成功感。“大胆、自 信、仔细、多练。”“看着难,画起来就不难了。”“不怕画不好, 就怕你不画。”这几句格言是教师为培养幼儿的自信心,经常用以鼓励幼儿的话。逐渐的这些格言变成了幼儿的行动和幼儿的话语,经常能听到幼儿在绘画活动中轻声说:“看着难,实际上不难,是吗?”“对,看着很难,实际画起来一点也不难,只要认真就能画好。”

6.2 抓住时机,及时教育,来培养幼儿的自信心。每次办幼儿画展,幼儿间的讨论,家长的议论,谁画得好, 谁画得不好,使得到好评的孩子美滋滋的,没得到好评的孩子情 绪低落,这些都不同程度的影响着幼儿的学习态度和效果。教师 必须在教学中,抓住时机,在幼儿间展开“我画得好,小朋友画 的也好,都要继续学习”的讨论,幼儿间你一言我一语的相互鼓励着,教师把幼儿零散的语言,以总结性发言的形式肯定幼儿的 成绩,鼓励引导幼儿继续大胆画画,使能力稍差点的不失去信心,能力强的幼儿不至于骄傲,树立更高的学习目标,让全体幼儿在自信和成功中感受喜悦。

篇2

一、白板技术的链接功能有效帮助幼儿学习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实行)》(以下简称《纲要》)中指出:“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直接经验感知、操作和游戏活动是幼儿学习的主要方式。”所以,要想使幼儿成为积极的活动者和主动的学习者,教师就应使幼儿在游戏化的活动中,通过操作获得直接的经验。所以,笔者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的感知性、操作性、游戏性进行教学。例如在一节美术课活动中让幼儿亲身体验它的游戏性。利用白板的链接功能在每幅图片后面都链接上了不一样的小鸟图片,幼儿通过点击不同的图片,就会发现每张图片背后的“秘密”:小鸟。在教育活动中,幼儿的兴趣都很高,都想亲自去发现图片后面的“秘密”想和白板做游戏。幼儿在这节活动课中也感受到了科技给他们带来的神奇与快乐,同时,也学到了不同姿势小鸟的画法。白板的链接功能促进教师游戏性课程的开展,能够更好地提高幼儿学习的兴趣。

二、白板的拖拽、绘画功能满足幼儿的好奇心

幼儿有着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好奇心是幼儿内在生命本质的展现。幼儿在好奇心和探索欲的驱使下,对周围世界中任何新颖、陌生或难以理解的事物都会产生兴趣,并以自己的方式与周围世界相互作用。还记得第一次利用白板上课的情境,幼儿对笔者手中的那根笔特别感兴趣,他们在上课的过程中目不转睛地盯着笔者的手。于是,笔者请两个小朋友上来帮助图形宝宝找朋友,让幼儿在活动中对图形进行分类,孩子们也和魔笔做起了游戏。通过亲身的操作,幼儿能把生活中的物品按照图形进行分类,并且积累了经验。当上完课和他们聊天的时候,发现幼儿对白板的好奇心很大。“小朋友们,你们喜欢用这个白板上课吗?”“喜欢。”“为什么呀?”“因为教师的那根笔有魔法,能在那个白板上面画出漂亮的画,能把图形宝宝变出来。”听着孩子们天真的话语,笔者有了一个新的想法,于是,分别请几个小朋友到白板上进行操作,使幼儿的好奇心得到满足。

三、白板的拼摆组合功能提高幼儿课堂互动的效率

《纲要》指出:“幼儿是勇于实践的探索者。他们对周围世界的认识主要是通过运用多种感官,进行探索和实践活动实现的。”他们对物质世界的认识,必须以具体的事物和材料为中介,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对物体的直接操作。幼儿正是在与周围世界相互作用的过程中获得了各方面的知识和经验。教师在教育活动中通过向幼儿展示真实的、鲜艳的图片,给幼儿视觉上的感知(如图2所示)。当教师发现幼儿对某个现象、动物感兴趣的时候,可上网查询相关知识,找到相应的知识点和图片,拓展幼儿的视野,使幼儿得到更全面的发展。例如:一天,蓉蓉在图书区的一本书上看到了一个毛茸茸的小虫子,她就问:“老师,这是什么呀?”笔者看了看,对其他小朋友说:“你们认识这个小动物吗?”“是毛毛虫。”“不对,不是。”经过幼儿的一番争论,大家还没有得到一致的答案。于是,笔者对小朋友说:“那你们回家去问问爸爸妈妈吧,看看他们知不知道,老师也帮助你们找找,好吗?”“好。”第二天,笔者通过上网找到了相应的资料,于是给孩子们上了一节关于毛毛虫的课,利用白板生动地给孩子们生动地讲解,通过制作一些课件,幼儿对毛毛虫又有了新的认识。在课上,让幼儿观看了各种各样毛毛虫的图片、视频,引导幼儿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身体结构等,还利用白板的可操作性和实践性,引导幼儿在课堂上拼摆、组合、添加毛毛虫,幼儿利用魔笔画出了属于自己的毛毛虫,他们的能力在参与与实践中得到了发展。

四、利用白板提高教学评价的效果

《纲要》指出:“教育评价是幼儿园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了解教育的适宜性、有效性、调整和改进幼儿园工作,促进幼儿发展,提高教育质量的必要手段。教育评价应当伴随着幼儿活动的全过程。”教育评价的方法有很多种:语言的评价、行为的评价、作品展示等,但是一成不变的评价方法会让幼儿感到疲倦,教师应当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对幼儿进行适当的评价。在自板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利用照相机把幼儿的作品拍下来,然后利用电脑、白板把它们呈现在幼儿的面前,给幼儿更直观的评价。同时,教师也能把幼儿在课堂上利用白板操作过的作品保存下来,进行比较与欣赏,找到每名幼儿作品中的优点与进步,从而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和鉴赏能力,他们是活动中的主体,是活动的参与者、操作者、实践者和探索者,他们通过与操作材料的互动进行知识的获取、存储。教师应当利用身边一切可利用的教育资源进行活动,抓住幼儿的兴趣点,合理地利用交互式白板进行教育活动,使幼儿得到更多的知识经验,得到更科学、更全面的发展。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白板的互动性、可操作性、参与性的特点,和白板本身所特有的链接、拖拽、组合、绘画等功能开展丰富的美术教学活动,进一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质量。

篇3

教学的改革,技术的更新,是形势的需要,因此“一大一小”两块黑板的教学模式应彻底改变。让电教媒体逐渐走进课堂,成为教学的重要辅助手段,若科学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则会给数学教学改革提供良好的契机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如何优化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效益,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及能力,合理运用电教媒体,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更合乎新课程理念,达到教学改革的目的。

一﹑运用现代电教技术,创设问题情境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怎样在新旧知识之间架起一座桥梁,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诱发思维,使他们想学、愿学。 在教学中,我采用过直观导入、实验导入、故事导入、问题导入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使他们自觉地积极地进入学习活动之中。例如故事导入,在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先放录音听故事:猴山上的小猴最喜欢吃猴王做的饼了。有一天,猴王做了三块大小一样的饼分给小猴子吃,它先把第一块饼平均分成四块,分给猴甲一块。猴乙见到说:“太少了,我要两块。”猴王就把第二块饼平均切成八块,分给猴乙两块。猴丙更贪心了,它抢着说:“我要三块”。于是,猴王又把第三块饼平均切成十二块。小朋友,你知道哪只猴子分得最多吗?随着上述情境的不断展开,学生趣味盎然,悬念顿生,思维处于欲罢不能的状态,此时教师把握时机,导入新课,这样的开头一下就抓住了学生。

二﹑运用现代电教媒体优化课堂练习

练习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的基本途径,又是运用知识发展智能的重要手段。课堂教学需要用有坡度、多角度、多层次的练习来巩固强化所学的知识。利用电教媒体可增大练习题量,及时反馈学习情况,不断强化学生练习效果。使学生对知识从初步掌握向熟练掌握过渡。例如:教学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之后,可利用电教媒体出示 题目:

1、计算下列图形的面积?(图略。①底是3厘米,高是5厘米;②底是2.8米,高是3.6米;③底是4分米,高是36厘米。)

2、一块平行四边形钢板,它的底是5米,高是4米,如果每平方米钢板重13千克,计算这块钢板重多少千克?

3、工人伯要裁一张24平方分米的木板,有几种裁法?怎样裁?

前两题,教师可在学生做题之后用微机把正确的图形及答案出示,让学生自己验证校对;对于第三题,教师组织学生讨论后,媒体可直观地显示其可能会有的形状:有底为8分米,高为3分米;底为12分米,高为2分米;底为6分米,高为4分米;底为24分米,高为1分米数种情况。

总而言之,在数学课堂上使用电教媒体,能有效地化抽象为具体,化枯燥为情趣,声情并茂地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而愉快的学习氛围。适时、适度、创造性地使用多媒体技术,就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挖掘学生的潜能,拓宽学生的学习思路。注重基础,由易到难,力求变化,强化训练学生的数学思维,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层层深入,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让学生最后总结确定此类问题的思维方法,参与数学思维训练,让每个学生都有收获,……那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不再是一句空话。

三、巧用电教技术演示,提高学习思维

小学圆柱、圆锥体积的计算,是培养空间思维能力的教学难点,也是学生的薄弱环节,课堂教学中应强化空间抽象能力。运用计算机三维动画的形象、直观、逼真性。从不同角度展示情景,从而获得很强的视觉刺激,这样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多维性。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尽量让学生摆一摆、量一量、折一折、画一画、想一想、说一说、看一看、猜一猜,给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动手、动脑、动口的机会,调动多种感官的共同参与获取新知,解决实际问题。例如:《圆的认识》一课中有这么一个问题:为什么车轮都要做成圆形的?车轴应装在哪里?如果车轮做成长方形或三角形的行不行?为什么?教师如果只进行讲解解决不了这些问题。因为现实生活中,学生无法看到可以这么比较的物体,没有感性认识,没有直接的生活经验。而用电教媒体设计的课件却可以轻而易举地解决这个问题。课件演示:装着长方形(正方形)车轮的汽车在跳跃着前进;装着椭圆形车轮的汽车忽高忽低的前进着;车轴没有装在圆心的汽车歪歪斜斜地行驶着……,这样学生个个笑得前仰后翻,连连摇头。这样,学生在欢笑中就能直接的感受到了车轮是圆的,车轴应装在车轮圆心的道理。从而培养学生实践操作探究精神,享受学习数学的快乐。

四、运用现代电教技术,发展信息素养

篇4

关键词:创新 导探教学 电教媒体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进一步实施,教学手段及教学方法的改革势在必行。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形式和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多媒体技术给传统教育带来了巨大影响,引起了教育工作者的深思。本文就电教媒体在初中数学导探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指导学生探索学习方法、加强学生思维训练等方面谈谈个人的几点浅见。

一、运用电教媒体,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

根据初中学生心理特征和思维发展的不平衡性,将数学课本中一些抽象的概念、复杂的变化过程、形态各异的运动,通过多媒体对课本、图形、图像、动态和声音等进行综合处理与控制,直接展现在学生面前,调动了学生的眼、耳、脑等器官,让他们兴奋起来,创造了一个使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索的情境。所以,在教学软件制作过程中我们要注重利用图形、音乐和动画等多种信息来补充刺激学生的多种器官,使教学内容真实化、趣味化和多样化,有力地唤起学生的注意,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如:在讲述立体几何中对各种柱体、锥体、台体、球体的认识和面积、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出时,就可以利用空间图形的分、合、转、产、移、裁、展等多种形式的动画,再结合有关必要的解说和优美音乐,使学生能身临其境,产生立体效应;同时通过启发性提问,引导学生积极开展思维,自我挖掘各图形间的内在联系以及有关计算公式的推出。因此,教师在多媒体的设计和使用时就必须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和教学要求设置问题情境,并注意“五度”(程度、难度、跨度、梯度和密度)。学生探索兴趣的持续,保持了注意力的高度集中,这是非电教手段中任何教学法无法比拟的。

二、运用电教媒体,指导学生探索学习方法

在数学教学中,抽象与具体、逻辑与直观是永恒的矛盾。太简单的例子不能说明问题,生动有趣的实例又因表达的困难而不易讲清,于是造成了理性与感性、理论与应用的脱节。因此,在指导学生探索方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过程中,我们必须首先将抽象的问题形象化、庞杂的问题明晰化、静态的问题动态化。而这些目标的达成,是靠运用电教媒体来实现的。如:和学生研究二次函数的增减性问题,这是一个难点问题,以往都是从静态角度去和学生分析,学生也因此容易走上只记结论而不去真正理解函数增减性实质的误区,更不要说让学生去主动探索了,且讲授此知识点十分费时、费力。为此,我们充分利用了电教媒体寓教于乐的特点,设计运用了二次函数增减性的二维动画片,同时结合分析函数Y与自变量X的对应值表引导学生观察函数变化;且分析函数变化(结合X、Y的对应值表),探索函数变化的实质。这样,就有机地把数形结合、化归等数学思想和方法渗透给学生,从而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逐步地学会了研究、探索问题的方法,自觉养成了自我探索的习惯。这是使学生终身学习、终身受益的能力,同时也是现代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精神的前提。

三、运用电教媒体,加强学生思维训练

“数学是人类思维的体操”,学生是在数学问题的提出和解决过程中受到思维训练的。因此,现代数学教育观特别强调,要重视问题解决的思维活动过程和知识发生过程的展现,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然而,传统的数学教学由于受教学技术手段的限制,在这方面常常显得力不从心。如:讲抽象的数学概念,难以形象直观地表述;讲数形结合,图形不能召之即来;讲数形运动变化,黑板上的图形却静止不动。所以,我们必须借助各种电教媒体的经验替代功能,将感觉器官、思维触角延伸到浩淼深邃的多维空间,从而达到化远为近、化静为动、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化虚为实的效果,最大限度地拓展教育的时空领域,利用现代教学媒体展示的奇妙绚丽的声、光、形、色来激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欲望,教师同步引导,使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类比――联想――猜想――分析――归纳”的循序渐进的过程达到落实思维训练的目的,其中尤其是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得到了训练和提高,真可谓有一石(多媒体)三鸟之功效。

四、运用电教媒体,优化学生数学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逻辑推理能力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可通过优化教法,改进学生的学习方法,运用电教手段,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并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创设符合学生发展规律的情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能动性。例如在学习绝对值概念时,可以制作一个课件,上面演示一个动画过程:一小球从“-3”这个数表示的位置沿着直线向原点运动,旁边的数据显示其滚动过的距离。让学生从物体的运动过程和运动的结果来理解绝对值的几何意义,从而正确理解了绝对值的概念。

总之,多媒体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有机结合,是数学教学改革中的一种新型教学手段,由于其视听结合、手眼并用的特点及其模拟、反馈、个别指导和游戏的内在感染力,故具有极大的吸引力。我坚信,只要我们大家共同为之去努力、去开发、去研究,数学教学的明天定会更加辉煌、更加灿烂!

参考文献

[1]《中国电化教育》.2003,5。

篇5

“记录――解读――反思――重温”,这四个环节如同自然界中的一条食物链,在循环中不断追求一种平衡发展的规则。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最大的幸运就是能倾听到幼儿的100种语言,感受幼儿不同的认识、思考、发现、幻想和表达,体验幼儿心灵深处的驿动。

记录能让教师解读幼儿活动的意图和心理。目前幼儿教育的发展方向越来越重视对幼儿活动时的观察记录。这些记录可以作为依据来评价幼儿的发展,调整我们的课程,使家长更深入地了解我们的教学,参与我们的活动。

解读能让教师更多倾听到孩子的内心世界。通过对幼儿的记录解读,教师了解幼儿的内心世界,获得了心灵的震撼,从而促进自己进一步调整策略,开展更适宜的活动。

一、理解幼儿的作品

由于幼儿的认知、情感、视觉、动作技能等与成人不同,幼儿的作品表现也与成人有着质的区别。如幼儿画的衣服是没有领口,画的桌子常是四条腿向四方撇开的,画的物体之间大小比例失调,经常采用一种符合自己愿意的想法,把彼此无关的东西统统画在一起等,这些都是幼儿推至的表现都带有许多主管,不合理了的想法。但是幼儿画的每一根线条、形状和色彩都表达了幼儿的思想和情感,每幅画都充满了幼儿的想象和创新,

二、尊重幼儿的作品

记得在一次意愿的活动中,有一位幼儿把画的好好的动物画画上加满了黑线条,一看乱七八糟真想恨恨地批评他不爱惜自己的劳动成果。当我走进该幼儿身边时,他却兴奋的告诉我:“老师,这是我画的《动物大比武》,他们正在比武。”听了该幼儿的讲解,我完全沉浸在他的津津乐道之中,这就是幼儿有声的思维,其中充满了想象和吩咐的的情感,教师要对该幼儿画的动物搏斗场景与画画美观,提出枝巧上的建议,这样既尊重他的劳动成果,又保护了他的创造性,使他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进步。

(1)多征求孩子的意见,鼓励孩子有自己的看法和见解,在发表意见时,大人和孩子是平等的,可以保留意见。但是,谁也不应该强加于谁;

(2)尊重孩子的不同意见和反对意见,不能大人“常有理”,也不要简单地否定,尽量用商量的办法解决问题,让孩子感到自己是家中平等一员;

(3)尊重孩子的隐私,不强迫孩子公开自己的小秘密,不得到孩子的允许,不随意翻动孩子的东西,不强硬掏孩子的衣兜,让孩子有独立感;

(4)不随意代替孩子回答问话,不当着其他孩子的面议论自己的孩子,在公共场所或客人面前,要给孩子留面子,使孩子自己看重自己;

(5)如果家长错了,要主动向孩子认错,并诚恳地表示歉意,不要遮遮掩掩,不要羞于启齿,要不要欺骗孩子;

(6)不要随意给孩子下消极的断言,如“你真笨”,不要经常将孩子和别人相比较,特别不要以他人之长比孩子之短,不要让孩子相形见绌。

三、 评价幼儿的作品

美术教学活动结束不应与作品的结束而结束,评价作品也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幼儿的作品是一个提高幼儿审美能力和集思广益的过程,教师要让幼儿人人参与,积极发表看法。每次活动结束,教师将幼儿全部的作品作为展览,让幼儿们互相审视、交流;教师欣赏幼儿的每一幅作品时不要给作品打分,不能给作品下结论,更不能简单地以“像”与“不像”或以成人的评价标准去衡量幼儿的作品,这样画好,画好幼儿没有心理负担,幼儿的创作欲会更强。幼儿们经过审视、相互交流、相互观摩学习,他们心里明白谁颜色配的好,谁的构思有主次,谁画的新鲜有趣,自己有哪些不足,通过大家评价,幼儿们的自信心会逐步提高,他们的创造性会更强。

四、幼儿是否乐意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

在这一方面,应从幼儿在美术活动中的表现情况,独立性、兴趣及幼儿美术活动成果两方面来作评价,如:在一次活动过程中,楠楠在美工角进行瓷砖画的游戏,画了一幅幅漂亮的秋季景色,一片片颜色不同的树叶,一条条街道上跑着小动物开着各式各样的蔬菜汽车,街道旁有小花坛。花坛上空有小鸟,蝴蝶在自由地飞翔。画面干净,内容丰富,充满了童趣和幻想色彩。当再次回到楠楠身边时,让人大吃一惊,刚才那幅美丽画面已被灰色的水彩破坏得面目全非!此时,他正滔滔不绝地给小朋友讲故事:这个美丽的地方被洪水淹了,城市的小动物正在搬家,我要派好多人去救他们……以往教师评价幼儿的绘画作品的要求是:画面整洁,人像标准,或以自己的对色彩和构图的审美要求为标准,幼儿就不能表达自己的感受,就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五、幼儿能否在自己的美术作品中表现出童心和童趣

幼儿美术作品童心和童趣是幼儿美术心理特征的体现,教师评价幼儿美术活动,要把握不同年龄阶段幼儿美术表现的心理特征。幼儿的美术心理一般有涂鸦期、象征期、图式期三个阶段,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幼儿的美术表现形式也不同。

妈妈在孩子的心目中,永远是最美丽的,最可亲的人,可是,让孩子画自己的妈妈,却是太夸张了,有的妈妈头上画一个大大的蝴蝶结,却没有头发;有的画大人的眼镜框,却没有眼镜腿,还有的把妈妈的腿画得像竹杆那样苗条……为什么呢?孩子们说:“每次妈妈抱我,我都能看见头上的蝴蝶结,所以画了一个蝴蝶结”“我觉得妈妈很漂亮,如果不戴眼镜就更漂亮了,所以她戴了一副透明镜”“我妈妈太胖了,要是吃减肥药,就瘦一点”。大胆的想象,是成人难以相比的。

篇6

关键词:电教媒体 优化 农村小学 数学课堂

随着科技的发展,现在运用电教媒体进行教学俨然成了“时尚”,不管是教研课、公开课、优质课等,电教媒体也正逐步走入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它将弥补传统教学在情境营造、时空转换、情感渗透、思维创新等方面的不足。针对这些优点,我为教学技术的先进化深感欣慰的同时,也为一些教师盲目运用电教媒体教学颇为忧虑。因此使用电教媒体是否适当运用,是否符合教材背景值得教师去探索。特别是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怎样才能发挥电教媒体优化课堂教学的作用,进一步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改进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以下是我近几来的一些教学经验。

一、创设生活问题的情境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以问题为中心,以学生为中心是新课程倡导的核心理念,小学数学的问题必须联系实际生活。为此,教师应从学生身边生活中创设问题的情境,这样有得利于鼓励学生发现数学的规律和问题解决的途径,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使学生明确探究目标,给思维以方向,同时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和动力。

教学五年级《解决问题的策略》,我创设了这样的情境画面:国庆节放假期间,黄红和妈妈去买学习用具,两个商店分别推出了不同的优惠活动。甲商店笔记每本2元,每买5本送1本;乙商店笔记原价每本2元,现降价为每本1.8元。如果两个商店的笔记质量一样,请问要买10本笔记,你帮黄红母女合计一下,在哪个商店买更合算?这一情境问题的创设是学生的生活问题,这样能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参与下一步探究活动的欲望,更好地发挥了学生的积极性,又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

二、搭建新旧知识的桥梁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教学时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数学课堂的一般模式:旧知识――新知识――新知识生长点。如何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让学生学会找准旧知,寻找新知,找到沟通新旧知识的桥梁,达到有序渐进。教学六年级《比的应用》,例题5是给30个方格分别涂上红色和黄色,使红色与黄色方格数的比是3:2。两种颜色各应涂多少格?这是一道按比例分配实际问题。按照传统教学,学生容易产生思维定势,依照例题依葫芦画瓢。其实他们并未掌握其中实质,换一个不同类型题,他们常常便束手无策。为了让学生真正掌握解决问题的办法。第一步:让学生自学,如何利用旧知来解决新知的。课件显示旧知:1、用比的意义理解3:2,表示把30个格平均分成(3+2=5)5份,红色占其中的3份,黄色点2份。2、利用分数的意义理解比,又可看成是红色占总数的2/5,黄色占3/5。新知:1、根据旧知1可得出解法一:用整数法理解为已知5份是30格,先每份是多少个?再分别求3份和2份各是多少?30÷(3+2)=6个,6×3=18个,6×2=12个或30-18=12个。2、利用旧知2可得解法二:用分数乘法实际问题的意义,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30×3/5=18个,30×2/5=12个或30-18=12个。这样新知完全是在旧知的基础上解题,旧知转化成新知的过程中过度自然,学生真正理解其中解法要点,而不是模仿式。有了这个基础,学生们在解答较复杂的习题时便有了底气。

三、激发学生乐学的兴趣

文学家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在浓厚兴趣的情况下,学生的注意力较为集中,最容易接受新知识。那么在数学教学中可利用多媒体挖掘教材中的趣味因素,运用文字、声音、图像动画等相结合的多媒体辅助教学,采用故事、游戏、直观、演示设疑等激情引趣,创设出一个个引人入胜最佳心理状态的情境,去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主动性和求知欲。把学习知识的经过精心设计,载入生动形象、色彩鲜明、感染力强的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中去,学生往往就被生动的教学内容、新颖的教学方法、活泼的教学情境所感染和吸引。

篇7

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形势下,幼儿园的美术教学也发生了质的变化。作为中班的美术老师,在美术教学方面,我们也在不断地探索新方法、开创新路子、改变新的观念,我们逐渐认识到:5岁左右的孩子也是有潜力可挖的,他们笔下那稚拙可爱的形象是最生动有趣的,谁说他们只是随意的涂涂画画呢?在日常的美术教学中,应该怎么做呢,以下是我的几点做法:

一、观念的更新

过去的美术教学,人们把幼儿绘画单纯看作是一种技能训练,只注意孩子线条画得直不直,圆形圆不圆,颜色对不对,是否与老师的范画一样……这样束缚了幼儿的想象力,忽视了对孩子智力开发的意义,抑制了儿童健全人格和创造性的发展。根据当前素质教育的要求,我们领悟到:幼儿园美术教育的意义已不局限于培养画家,而是通过美术教育,培养孩子关于发现美、表达美的情趣,以丰富的想象和独特的创造来表现、发展人的潜能和个性。根据这一目标,在幼儿园的日常美术教学中,我们扭转过去教师示范幼儿模仿的模式,而是向幼儿提供宽松自在的环境,引导幼儿多观察,让幼儿依照自己的意愿,按照自己的表达方式作画,使孩子的能力和人格得到健康成长。

二、激发幼儿对绘画的兴趣

绘画是幼儿表达行为的第二种语言。喜欢绘画是幼儿的天性,是幼儿对世界的梦想和认识。幼儿期是儿童智力发展最快的阶段,同时也是能力可塑性最佳期。因此,早期对幼儿的美术能力的开发和培养显得尤为重要。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一个人从事某种活动的动力源泉,在幼儿美术教学中,首先要激发幼儿对美术活动产生兴趣。幼儿对美术活动有了兴趣,才会有愿望参与其中,才能够认真地进行观察、绘画等活动。对刚入园的幼儿来说,涂涂抹抹是每个幼儿都喜欢和经历过的事,他们常常是不由自主地寻找一切可以涂画的工具,诸如墙上、地上、纸上等。由于幼儿早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发育不是很完善和协调,握笔的姿势、画出来的物体形态很难达到自己预想的效果,有些幼儿也因此对绘画产生了自卑的心理,例如,有的幼儿动作特别慢,在绘画中为自己画不快而急得直哭,有的幼儿因为不敢尝试而拒画画于千里,这时教师就要针对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和个体差异及时给予帮助、鼓励和表扬,在活动中逐步培养幼儿对绘画乃至美术作品的兴趣。

三、教学过程所遵循的原则

首先要有趣味性。可以根据中班幼儿的生理和心理特点设计课题,并以活泼新颖的形式导入活动,活跃教学,真正地做到寓教于乐,并与幼儿平等参与绘画活动,共同讨论,让幼儿发表自己的建议、设想,有时因孩子的大胆设想而改变老师的设想。总之,要进入孩子们的天地里,和孩子同处一个世界,用一颗童心来认识他们的发现和理解。孩子有了高兴的心情,就会把自己的想法进一步深化,画出与众不同的作品来。

其次是活动性。“爱动”是孩子的天性,我们不能一味地教孩子坐下来画画。根据教学目标,必要时带孩子到大自然或创设的“情境”中多活动多感知,让孩子说出自己的感受来,克服记号性和概念性的绘画形象。如画《有趣的兔子》,可以拿实物兔子来给幼儿观察,让幼儿自己观察兔子的各种形态,有吃东西的,坐着的,趴着的,跳着的……不同形态的兔子都是幼儿自己观察到的,这样表达出来的作品生动形象,更真实。又如让幼儿“把运动画下来”的活动,可让幼儿跳一跳,蹲一蹲,钻一钻,跑一跑等,然后画出来,克服没有动态的概念化的绘画方式。总之,孩子们具有巨大的创造力和无限的可能性,灵活的引导,自然会影响到孩子作品的质量。

接着是观察性。在美术活动中,培养孩子的观察力是极为重要的。观察时要以孩子自己的眼光,教师不能替代。如“画妈妈”的活动,我没有对孩子讲述妈妈的一般特征,也没有出示范画,而是让孩子认真观察自己的妈妈或妈妈的照片。结果,由于观察的眼光不同,孩子们画出的妈妈千姿百态,有的妈妈戴着漂亮的耳环;有的妈妈鼻子高高的;有的妈妈戴着漂亮的眼镜;有的妈妈头发染成黄色,嘴巴也特别红,看来这是一位比较时髦的妈妈。对这些,我们应认可孩子的想法和观察,对孩子的独特见解应加以赞赏。

四、正确评价幼儿作品

正确的评价具有激励和导向作用。幼儿每画完一幅作品,老师都要给予评价,在评价幼儿作品的过程中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和成就感。教师在评价幼儿作品时,不能拿“像”与“不像”作为评价一幅画的好坏,要做到随时发现及时加以鼓励,让幼儿能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让所有的孩子都有展示自己作品的机会。作为美术教师要站在幼儿的角度上去审视和评价幼儿的美术作品,要特别注意幼儿个性发展的评价,在绘画活动中随时观察幼儿的情绪,倾听其绘画时的描述,抓住幼儿的思维,对积极思维,大胆想象的幼儿给予鼓励和表扬,使他们能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和对成功的追求。

篇8

关键词:美术教学 有效教学 自主性

当新的教育观念、新的教育标准出台后,美术课应该着眼于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课堂之中受到教育,得到美的启发,使学生发现美、感受美、表达美、创造美。美术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

1.不良观念的影响根深蒂固。长期来,家长和学生都把美术科视为副科,不重视美术科的学习,尤其是农村家长,往往认为孩子学美术既耽误学习又浪费钱财,只有文化课才能学到知识,因而不支持孩子学习美术,挫伤了孩子学习美术的积极性。

2.学校不重视。学校对开展美术课教学普遍重视不够,师资缺乏,教学设备陈旧、缺乏,甚至美术课为主课让路,变成了自习课或机动课,只抓所谓的主科教学,客观上压抑了教师、学生的积极性。

3.师资不足,教学方法陈旧,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农村学校,美术教师严重不足,影响了美术教学的质量。教师教学缺少热情,学生学得乏味。教学方法陈旧简单,内容单调枯燥,重技法轻素养,缺少人文关怀。有的教师死搬书本,照葫芦画瓢,忽视了学生的个别差异,不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有的学生本来自控力就较差,管不住自己,教师在课堂上又只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无法兼顾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效果可想而知。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解决初中美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需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关注活动材料的有效性,追求灵性与沉静之美

(一)提供有情趣的活动材料,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学生总是喜欢有趣的、好玩的活动材料,满足他们的好奇心。我们的教材是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设计的。在教学中,我们应用心挖掘教材的意蕴,让课堂承载童趣之美。

学生活动材料可以是物质的,也可以是精神的,但是必须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兴趣爱好、情感倾向。我们在绘画课中,为学生提供的范画,最好取自学生本身。比如,我在平行班上课,总是收集一个班级的优秀作业,然后在另一个班级进行展示,几个平行班相互展示。这样学生的兴趣十分高涨,优秀作业来自学生身边的同学,很有可比性和参照性,学生对作品的关注度也会相应提高,也同时在平行班之间起到很好的相互学习、借鉴的作用。

(二)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满足学生的审美情感需求

“艺术来源于生活”。学生有其独特的内心世界和生活范畴,有别于成人的独特思维和创造。我们不能把这种“成人化”的教学体系“拔苗助长”式地灌输给学生,而应该用学生的眼光来审视我们的美术教学,在教学中积极营造学生化的艺术生活空间,用学生的角度对待美术创作,从教学、评价中解放学生的心灵,不能从技术层面分析学生的美术作品。学生的创作并无优劣之分,而是一种不同内心世界、不同性格、不同感受的体现,这就需要教师不拘泥于标准,让学生的艺术真正根植在自我的生活中。

学生的情感是丰富而敏感的,他们的美术的敏锐程度超过成年人。特别在进行绘画作品欣赏时,学生有独特的情感体验。比如,在欣赏荷兰画家梵高的《星月夜》,有学生解读为害怕、恐怖,有学生解读为温馨的夜景,也有学生认为是故乡的怀念,也有人说是画家内心痛苦的发泄。的确,盘旋的星空、模糊的村庄、流动的远山给我们带来一种飘忽的不确定感,学生对作品的多元解读也很自然了。生活是学生真心“对话”的“文本”,是学生活的教材。这种真情的“对话”,胜过于任何的“说教”。因此,只有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感悟美术,才能进行真正意义上的生活美术,而非是教师千辛万苦所预设出来的标准,千呼万唤始出来的虚假。

(三)设计有情趣的美术作业,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

初中学生的天性是好奇心强,作业的设计要增强趣味性,引起学生的兴趣与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美术学科的作业要关注美术的本质内涵,以掌握美术知识、技能,灵活运用美术技能方法,关注情趣、强调体验、有机整合,以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如,《诗人》是米罗的一幅以线、色块、符号交织形成的一幅名画。作业设计时,我设计为三个环节,三个环节的逻辑程序都考虑到了学生的绘画特点。首先,从讨论对画的感觉出发,了解画的线、形的巧妙结合。第二环节画自画像,让学生对自己的特点在同伴面前进行充分的展示,提高自信心。最后是作品展示,是满足学生的表现欲和展示自我、体验成功的环节。教师在作业设计中,鼓励学生将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画中的人物形成交流,达到对这幅作品的理解,这样的形式突破了传统的仅仅以绘画和语言来理解的方式,是美术作业的一种突破。

二、关注活动过程的有效性,追求灵性与沉静之美

(一)丰富、恰当、有价值的体验活动使艺术根植学生心中

从教材本身来看,新课程美术教材真正抓住学生的内在所需,教材反映的内容都是学生身边的普通事物,更是学生生活的内容,更贴近学生的内心世界,是学生寻求创新的“最近发展区”。特别是大量手工制作,更是生活息息相关,题材也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内容,在表达上更能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与学生的心更近,更利于学生的发展。

“学生的生活是他们体验社会的最好途径。”学生通过自己的生活体验,由衷地、自然地流露出对生活的赞美和描绘,这种出自真心的流露,是最真切的,学生与自己的生活之间的对话,是生活化美术教学最需要的元素。

(二)营造均等的参与活动机会,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参与性

课堂上,教师应营造比较均等的参与美术活动的机会,充分调动全体学生主动参与美术活动的积极性,使他们真切地体验、感悟和理解美术,从而引发美术思考,有效地建构美术知识。学生的天空要留给学生们自己去装扮,要让学生画“自己”的画,让学生画自己心中所思、所想,只有激励学生画“自己”的画,才能创作出意想不到的优秀作品。即使这些作品“不像”或者“不美”,那也是学生内心及个性的真实展现。均等参与也应该面向全体学生。美术的创造来源于学生的情感表达,让学生全体参与美术中来,重视每个学生的言论和观点,将每个学生的情感恰如其分地融入到国画创作中去,让学生体验情感国画,是我们美术教师值得探索和不断研究的。

三、关注美术表达有效性,追求灵性与沉静之美

美术不是色彩的堆积,更不是现实生活的“翻版”,它是生活的提炼与浓缩,是情感的升华与创造。让学生通过课前的生活积累,注重表达,把课堂这个焦点的外延发散到广阔的生活空间,为课内提供生活化的信息,加强生活的联系性和可发展性。课内知识与课外知识的互补,在学生心中引起碰撞。学生普遍认为,新教材的伸缩性较大,便体现各种内容和方法、构思的美术作品,内容更加丰富,表达范围更加广阔,学生已开始在生活中寻求创作的题材,在生活事物中寻求灵感。

(一)注重语言的表达,获得美术活动经验

美术课程本身,是与社会,生活环境紧密相连的。课程只有通过这样一个语言表达的载体,文本的内容才能得到充实,课程才能顺利得以实施。

生活化的美术课程是学生的课程,但是,课程所承载的容量是很少的,只有学生对生活的体验表达才是课程的本源,如果把课程当作是一眼泉,那生活就是泉中之水,因此,美术课程文本给我们提供的仅仅是一个“例”,他的内涵需要我们去充实,用特别适合于学生的实践活动,为文本提供充足的内容。美术课不仅仅是学生动手的课堂,也是学生表达自己情感的课堂。

(二)重视方法的渗透,学会“美术”思考

美术的美丽和力量来自思考。在课堂上我们应关注美术方法,适时渗透,让学生体会到美术的美,让学生学会在美术中思考,学会美术特有的感染力和精神力量,是美术情感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

美术是综合性的、技能性的学科,涉及的多方面的内容,教学中,教师我们要引导学生美术地思考美术,才能更好地把握美术特性,更好地体现美术学科特征。

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并伴有积极情绪色彩的心理倾向。浓厚的兴趣可以培养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强大的学习动力,促使他们顽强拼搏,努力学习。有调查表明,在学校美术教学中,凡是对美术感兴趣的学生,一般作业完成得很好,他们善于观察,思维活跃、想象丰富。而对美术没有丝毫兴趣的学生,常常处于被动的应付状态,视作业为负担,作业效果。由此可见,在学校美术教育中,要使学生学得积极主动,并取得好的学习效果,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使得课堂有效性得到大大提高。

参考文献:

[1] 候令,《当心“去美术化”》,《中国美术教育》2009.6

[2] 孟宪平,《关于我国中学艺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研究》,《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5月

篇9

关键词:幼儿园;美术教育;兴趣;评价;方法

儿童是天才的画家,他们都喜欢画画,同时,画画也成为他们的第二种语言。有一个幼儿园小班的孩子,他在画纸上“大刀阔斧”地画了一幅“画”,我就问他:“你画的这是什么?”他说:“长颈鹿。”当时我以为他只是胡乱一说,没在意。后来他旁边的小朋友又问他:“你画的这是什么?”他依旧说:“长颈鹿。”是的,他画的就是他的“长颈鹿”。孩子的世界是天真烂漫的,他们会把天马行空的想象通过自己的画笔表现出来。然而儿童这种绘画的天赋和潜能如果不挖掘和培养,就会逐渐被磨灭。幼儿园的美术教学,就是要发现并挖掘不同幼儿的闪光点,并将其培养成为一生受用的

能力。

一、根据儿童美术特点,培养儿童美术兴趣

“兴趣,是刺激幼儿学习的最好形式。”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为儿童营造一个和谐、宽松、自由的创作氛围,让儿童能够以一种放松、自由的心态参与画画,在作画的过程中,愿意并能够用自己喜欢的、独特的、个性的方式去表达、表现并释放自己,真情流露,真正快乐地画画。

学前教育是儿童美术教育的启蒙阶段,在这里,并不是要求儿童了解多少美术知识,掌握多少美术技巧,而是通过美术教学,奠定儿童对于美术活动积极和喜爱的参与态度,初步培养儿童独立观察、独立审美的能力。同时,发挥美术的情感教育功能,帮助儿童建立积极、自主、自信的情感态度,促进其身心全面、健康、和谐的发展。

二、丰富美术表现形式,提升儿童综合素质

1.多种渠道,引入丰富的教学活动。传统的绘画教学中,课堂上多是以教师讲解、示范,孩子完成作品为主的教学形式,不仅形式单调枯燥,而且在教学效果上,学生也只是提高了模仿能力。为了改善这一现状,教师可以尝试采用多种多样的绘画形式,包括绘画工具,操作步骤等多方面上的改变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保持学生的新鲜感。目前适合学前儿童进行绘画创作的种类很多,如手指画、吹画、蜡笔画、水粉画等,还有多样的手工操作,如折纸、捏泥土、剪贴等。我会根据学生年龄特点的不同以及绘画基础的差异,选择不同难度、复杂度的项目,因材施教,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2.多方引导,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美术活动中的审美感知,主要是对于“美”的感知。这就需要教师在美术活动中对于幼儿的思维进行着重引导,使其能够在观察、思考和想象中,概括出事物的共性和个性。一次教研活动中,任课教师看到好几孩子拿着落在地上的黄色叶子“翩翩起舞”,于是她想到在课堂上让学生用树叶来作画。首先,让孩子们收集自己喜欢的树叶。上课时,教师将收集的树叶带来,并给孩子们展示了对于树叶的“重组”过程,很快呈现出一幅“树叶画”。学生看到之后,都跃跃欲试,于是教师将孩子们分成小组,让他们根据树叶形状、颜色的不同,一起探索、组合树叶,进行创作。学生之间互帮互助,取长补短,不仅观察能力得到了发展,而且想象力、创造力、合作能力也得到了培养。

3.多样形式,提高儿童的基础技能。基本技能和技巧的学习是幼儿美术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和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之间是相互促进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采用多样的教学形式来带动实践环节,如讲述法和演示法相结合,一边展示图片或者实物,让学生获得感性的认识,一边通过讲解和示范,让学生掌握绘画的技能,双管齐下,提高儿童的基本绘画技能。

三、科学实施评价机制,尊重儿童创造个性

传统美术教学中,教师对于幼儿作品的评价,总是在“很像,不错”“一点也不像,再画”等,总是以“像”和“不像”来评价儿童作品的好坏,这样的评价,只会让学生在“照猫画虎”的路上越走越远,始终不能得到具有创意性的美术作品。因此,教师需要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在绘画活动中,教师要随时观察儿童的情绪,给予他们及时的引导和帮助,倾听他们内心的创作想法和感悟,抓住闪光点,并有意识地引导,鼓励学生将其大胆地表现出来。此外,教师还应根据幼儿绘画基础水平的差异进行合理的定位,展开分层的评价,让每一位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正确认识自己的能力,树立自信。

总之,幼儿美术教育旨在让学生在启蒙阶段接受美的熏陶和影响,形成自己独特的感知观察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能够自己用色彩描绘多彩人生。

参考文献:

篇10

美存在于客观世界的一切事物中。自然界的一切事物、我们的日常生活以及艺术作品等无不蕴含着美。喜欢美、爱美是人的天性和本能。不管是男人还是女人,不管是成年人还是幼儿,都是喜欢美的。但发现美和审美就是一N能力了,它更需要后天的培养。健康的、正确的审美观能促进一个人积极的、快乐的成长。所以,作为幼儿园的美术老师,必须充分认识到,在幼儿阶段就要正确引导孩子在学习和生活中发现美,促使他们热爱生活,热爱学习。尤其在日常生活和学习的过程中,要着重培养幼儿正确的审美能力,分辨出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什么是应该喜欢的,什么是应该厌恶的。善恶美丑,区分有度,绝不混淆。

那么,怎样培养幼儿发现美和正确的审美能力呢?下面,笔者就自己的日常教育教学谈几点体会。

1 教育和引导幼儿热爱生活,开心、快乐地生活

日常生活中无不包含着美的事物,热爱生活是发现美和感受美的前提,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幼儿教师特别是幼儿美术教师,就要教育幼儿热爱生活,热爱生活中遇到的或者见到的一切事物,与周围的环境和谐相处,与周围的人和事物友好相处。这样,孩子从小就有了一颗善良的热爱生活的心灵,生活起来就阳光,就快乐,也就时时刻刻能感受到生活的快乐。

作为幼儿美术教师,切不可忽略对孩子热爱生活的培养和指导,不要错误地认为幼儿尚小,还不懂得生活,也就谈不上热爱生活。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特别是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更新,周围很多环境因素会对孩子起到越来越大的心理影响。如果老师不能及时正确引导孩子对周围环境的正确判断,孩子会对自己所处的生活环境不适应,时间长了就会导致幼儿心理发展出现问题,对生活产生苦恼。

2 要引导幼儿在生活中发现美,享受美,从而健康快乐成长

自然界的万事万物都蕴含着美,我们每时每刻都生活在美的怀抱中。但并不是人人都能发现这些让人陶醉的美。同处一个环境中,人和人之间的感受是不一样的。同一个事物,有的人认为很美,有的人却看不到美。本来是很美的事物,有的人能发现,有的人却发现不了。为什么会出现截然相反的现象?就是由于有的人发现美的能力弱,或者说缺少了发现美的能力。所以,在日常生活和学习的过程中,幼儿美术教师要细心引导孩子们发现美,逐步提高他们在生活中发现美的能力。

幼儿园的整体布局应该是温馨的和唯美的,幼儿美术教师要经常带领孩子们走出教室,在园内各处观察和欣赏。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耐心教给孩子们怎样去发现客观事物的美。在发现美的同时,来享受美,让美的事物熏陶幼儿的心灵。这样,孩子们才能心情愉悦,才能健康快乐成长。

3 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指导幼儿创造美,欣赏美,用美来陶冶孩子们的情操

日常学习的过程中,幼儿美术教师要认真指导孩子们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创造美,让生活变得更美好,更加色彩缤纷。幼儿年龄虽小,但他们内心有着无限美好的想象力,他们的内心是最纯洁的,同时,他们的小手也是灵活的,那么,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幼儿美术教师就应该因势利导,指导孩子们把看到的或者是自己内心想到的美好事物,通过自己的小手创造出来。幼儿年龄太小,可能对手持的工具的掌控能力还比较差,这不要紧,老师可以指导孩子们把自己想要展示的事物做成手撕画,然后涂上颜色。大一点年龄的孩子,老师就可以指导他们剪纸或者是通过彩笔描绘出来。如此等等,都是培养孩子们创造美的较好的办法和手段。

大自然是最神奇的,巧夺天工的自然景观多得不可胜数;还有很多人为的事物也充满了诗情画意。在日常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幼儿美术教师要刻意指导好孩子们来欣赏美好的事物,提高孩子们的审美情趣,陶冶他们的情操,使其成长为具有美好心灵的人。对于一个事物,教师要全方位、多角度地指导幼儿来欣赏,从而在一个事物中得出多种美的概念,美的体会,美的感受。长此下来,幼儿内心就会形成欣赏美甚至鉴赏美的审美能力。

4 教师要号召家长配合幼儿园工作,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