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自动化就业方向及前景范文
时间:2023-12-01 17:43:0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电气自动化就业方向及前景,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电气自动化专业介绍
本专业主要培养从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方面的研究、设计、运行、实验、管理及开发等领域工作的高级技术人才。本专业毕业生具有较宽厚的技术理论基础和比较坚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电气工程基本技能和较好的电气工程实践训练,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具备一定适用市场经济的科学研究、科技开发和组织管理能力。毕业生可到各类发电厂、电力系统供电部门、电力勘测设计研究单位、电力管理等部门就业。
1、电机与电器。电机与电器的研究领域包括:电力系统中的大型发电机、电动机,有着广泛应用的中小型电机。前者侧重于运行分析、建模仿真及监测诊断,后者侧重于理论分析、设计方法及现代节能控制技术。就电力工业本身而言,电机就是发电厂和变电站的主要设备,它在机器制造业和轻、重型制造工业中应用广泛。可以说,只要涉及电机的场所都能看到该学科的研究成果。
2、高电压与绝缘技术。高电压与绝缘技术主要运用于:电力系统防雷保护设计、绝缘子在线监测、防污闪、水果保鲜、真空断路器设计、脉冲储能技术及军工产品等,其研究内容与多个学科交叉,如脉冲与等离子方向、超导技术方向、自动化方向等。
3、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涉及电力生产的全过程(包括发电、输电、配电、用电等),其研究内容衍生的各项技术成果广泛应用于发电厂、变压器、输电线路和配电装置中,涉及控制、优化、经济、稳定等多项指标。除了涉及电气工程相关知识外,该专业对自动化、测量、计算机、通信等技术也有较高要求。
4、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专业在各级工业、交通运输、电力系统、新能源系统、计算机系统、通信系统以及家电产品等各个领域都有广泛应用,如航天飞行器中的特种电源、远程特高压电压传输系统,家用的空调、冰箱和计算机电源,都离不开电力电子及电力传动技术。
5、电工理论与新技术。电工理论与新技术专业主要是在电网络理论和电磁场理论的基础上,研究电网络分析方法及其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电磁场数值分析方法及其工程应用、电力系统的电磁兼容技术、基于微机的现代电磁测量技术、电力系统的信号分析与处理技术。
二、电气自动化专业就业展望
据了解,该领域对高水平人才的需求很大。随着国外大企业的进入,在这一专业领域将出现很大缺口,那时很可能出现人才供不应求的现象。
一:办公脑力为主型。
此类工作一般都是办公室人员,脑力为主,且轻松干净,工资挺高(一般有项目提成,也就是你完成一个项目老板会给你一部分提成)。
此类职位主要有:电气设计,自动化项目设计,工程管理等。
二:现场体力为主型。
此类工作一般要在设备现场,少不了受环境的影响,所以是比较苦比较累的,体力占主要而且工资也不高。在一个效益很不错的公司来说,有一个工作经验的本科生工资在1500左右。
主要岗位有:设备维护,电气维修,设备安装,设备调试等
三:室外业务销售型。此类主要是室外跑业务,待遇根据个人业绩而定,只要个人能力强完全可以从事业务型,因为业绩不错的话,工资是相当高的。主要岗位有:销售经理,销售工程师,业务员等,待偶按个人业绩定。
四:助理型(主要适合本专业女生)。此类职位非常适合女生来做,主要从事一些助理方面的工作,主要职位有:经理助理,工程师助理等。
三、电气自动化就业前景浅析
篇2
更多的采纳。
关键词: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设计
中图分类号:TM92 文献标识码:A
1 电气控制对象的特点和要求
电气控制量与热工控制量相比在控制要求及运行过程中有着很多不同点,电气的主要特点表现为:
(1)电气控制系统相对热机设备而言对信息的掌握不大,目标少,操控次数少,不过,速度更快,准确度也更高。
(2)电气设备保护自动装置对稳定性要求更高,更快速,并且,有一定抗干扰的能力。
(3)热力系统需要大容量来满足处理信息的需要,并且内部情况复杂,过程掌握十分严格,对于电控系统(ECS),强调数据提取和顺序的掌握作为主要方面,有助于实现连锁保护。
因此,机组的电气系统纳入DCS控制,要求控制系统具有很高的可靠性。除了能够进行一般的启动和停止,对于异常问题的显现和控制的数据也要精确显示。并给出可行的操作意见,以及意外控制办法,使电气系统控制处于科学、有效、合理的情况之中。
2 常规ECS系统的实现水平
目前,大多数电厂和DCS厂家所实现的ECS控制功能主要局限在以下几个方面:
(1)监视部分 发电机——变压器组系统,励磁系统,高、低压厂用电系统及备用电源系统,220V直流系统和UPS电源系统,电气公用系统,所控电气设备开关、闸刀的状态监视;中央信号及事故报警,事故记录及追忆功能。
(2)控制部分 发电机——变压器组单元电气一次设备的控制、联锁,发电机程序起停,ASS的投切;厂用工作电源,高、低压厂变与高、低压备变之间的正常切换操作;电气接地系统管理;220kV断路器、隔离开关的控制。
应该说在传统的DCS系统中对电气量的监视、控制非常有限,特别对于电气专门的智能装置来说,信息的提取量就更加少,使得设备之间配合不好,对于运行工作人员,很难在监视器上得到这样的信息。某些时候,只有采用充足的电流和电压,将其变速,将部分模拟量采集进DCS系统;或者采用硬接线的方式接入DCS系统,使系统复杂、投资增加和资源浪费。
这几年,电气设备向着小型,功能增多,内容数据不断增大的情况发展。电气专用设备制造厂家,如国电南瑞、国电南自、北京四方、许继电气、东大金智等厂家,纷纷推出了双CPU(或三CPU)、智能型、带现场总线接口的高可靠性能的产品。加之这些厂家也推出了自主知识产权的电气综合自动化系统,使ECS功能扩展,让电气进行综合,并且,要确保电气系统,其运行不相互干扰,在硬接线的数量降到最低,未来的发展趋势是全都利用通讯手段作为连接办法。
3 电气综合自动化系统的功能
根据单元机组的运行和电气控制的特点,应将发电机一变压器组和厂用电源等电气系统的控制都纳入ECS监控。其基本功能为:
(1) 发变组出口220kV/500kV断路器、隔离开关的控制及操作。
(2) 发变组保护、厂高变保护、励磁变压器保护控制。
(3) 发电机励磁系统。包括启励、灭磁操作,控制方式切换,增磁、减磁操作,PSS(电力系统稳定器)的投退。
(4) 220kV/500kV开关自动同期并网及手动同期并网。
(5) 6kV高压厂用电源监视、操作、厂用电压快切装置的状态监视、投退、手动启动等。
(6) 380V低压厂用电源监视、操作、低压备自投装置控制。
(7) 高压启/备变压器控制和操作(2台机共用)。
(8) 柴油发电机组和保安电源控制和操作。
(9) 直流系统和LPS系统的监视
因为,设备可以看做较为完善,并且,如果都要在DCS里完成工作还不大可能,并且花费较大,所以能够保留,不过,它们和DCS连接,使用硬接线作为控制装置,使用通讯装置来传导自动装置,并能够利用DCS实现事故重现。
4 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的设计
(1) 集中监控方式
这一监控办法的特征是容易维护,对于控制站,防护等级需求的不高,系统更容易实现设计。但是,因为集中式,它的运行办法是把所有的功能综合到一个处理器,完成处理工作,因此,对于处理器来说承受了巨大的工作压力,因为电气设备都是在监控内进行的,如果监控目标不断出现,就会导致主机冗余降低,而电缆随之变多需要的花费增大,距离较长的电缆,如果产 生了干扰情况也会导致系统不稳定。并且,隔离刀闸的操作闭锁和断路器的联锁采用硬接线,因为用于分隔刀闸的在接点位置上暴露出缺陷。使得设备运作异常困难,这样的接线很难完成二次接线,线和线的连接比较复杂,而设备的操作难以实现,使维护工作雪上加霜,并且,存在因为查线以及运动时,因为线的多而复杂产生错误动作的可能。
(2) 现场总线监控方式
目前,对于以太网(Ethernet)、现场总线等计算机网络技术已经普遍应用于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中,并且,有了丰富的动作指令,对于有智能性质的电气设备,其发展也是十分明显的,这些因素使网络的监控和发电厂之间的关系作出了铺垫。总线监控让设计的目标更明确,针对间隔的差异,在功能上也有不一样的显现,因此,可以作为间隔的状况开展设计。使用这样的监控办法,包含了所有远程监控办法的优势,并且能够降低隔离设备的总数,也包括隔离设备、端子柜、I/0卡件、模拟量变送器等,对于智能设备,应当立马进行装配,如果使用通信线和监控系统之间连接起来,就能省掉许多的控制电缆,使投资节省,此外,装置与装置间的功能互不干扰,装置和装置的关联是由网络产生的,网络组织比较轻松,使得系统更可靠,更稳定,每一个装置如果发生错误也仅牵连到元件,而不会整体停滞,所以,现场总线监控能够作为以后发电厂网络监控的最好方法。
5 探讨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发展趋势
OPC(OIJEforProcess Control)技术的出现,IEC61131的颁布,以及Microsoft的Windows平台的广泛应用,这给计算机带来新的应用目标,电气技术融合性更好,发挥巨大的潜力。这已经进入到一个国际化的时代,并且,在各种控制系统中,使用变得更加广泛,被更多的商家所看重和应用。Pc 客户机/服务器体系结构、以太网和Internet技术引发了电气自动化的一次又一次革命。正是市场的需求驱动着自动化和IT平台的融和,电子商务的普及将加速着这一过程。Internet/Intranet技术和多媒体技术在自动化方面,前景非常广阔,企业的管理者使用一般的浏览器,就能完成储存以及提取企业在人员,财务方面的资料。也能够将目前的生产流程作为监控目标,几乎能够马上明确最准确而全面的信息。虚拟技术以及视频技术作为先进的手段,会给以后的自动化商品,例如人机界面以及维修系统带来最明显的影响。使用对应性较强的软件,对通讯效果以及组合环境的需求更加明显,软件的功能不断加大,并且从某一单纯的设备转移,向集成方向转化。总的来说,这种控制系统给大家带来新的前景,也使得其出现了新的发展需要,为了实现越来越复杂的需要,就必须考虑电气自动化的发展特征,为此行业挑选适当的人才来促进发展,相关行业因此有了更广阔的就业前景。但是,应当注意,其科技性要求较高,因此专业性也有所提升,在装置的配合内容里,要把自动化和智能化作为工作的前提。推动设备与国际水平相媲美。并创造属于本行业的行业先锋。
参考文献
篇3
工业电气自动化指的是用于工业生产的电气自动化,它能够降低人力资源的工作强度,使人们从部分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在一定条件下,它还能实现自动化操作,取代部分简单的脑力劳动。同时工业电气自动化还能提高劳动人们的安全系数,在面临恶劣环境和危险工作环境的时候,工业电气自动化可以代替人力资源来进行工作。虽然工业电气自动化技术在各项工业生产和人们的生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的应用能够有效提高生产效率和生产质量,但工业电气自动化发展中也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比如对数字技术的重视还不够、自主研发的力度不够、质量不达标等问题,研究工业电气自动化在生产中如何应用的同时必须考虑这些问题。
2我国实现工业电气自动化的重要性
随着时代的进步,各种新科学技术研发成果正在纷纷涌现。在现代工业生产过程中,如果没有电气自动化的发展,那么现代化生产也就等于失去了根基。在我国的工业生产当中,已基本实现工业的机械化,故在工业的电气化发展当中,应该注重研发实现自动化的技术。工业电气自动化作为我国为实现工业化和信息化相结合的一种新兴技术,其自动控制系统体现了先进性与科学性。大力发展工业电气自动化技术,不仅能够改变传统的产业生产模式,降低生产成本,增进经济效益,还能够使我国信息化发展步伐加速,帮助我国实现电气的工业全面化。
3如何把工业电气自动化应用于生产中
3.1工业电气自动化在生产中运用时,必须要重视数字技术。现代是一个数字时代,工业电气自动化应用于生产中离不开数字技术的支持,数字技术的应用具有很强的操作性、性价比高的特点,它的这些特点与工业电气自动化工作效率的提高息息相关。在工业生产中,利用数字技术操作性强的特点,可实现自动化操作,取代部分简单的脑力劳动,减少因人体困乏而造成的工作损失。另一方面,数字技术在工业电气中应用的性价比非常高,他能够迅速处理接收到的信息,并对信息进行判断,减轻了人们的脑力劳动,既节约成本又节约时间,还能达到高效又安全的效果,使实际工作量大大减少了。数字技术在工业自动化技术中的应用充分体现了现代工业生产的效益性,因为它能够在最短的劳动时间里创造出最大的经济效益。
3.2工业电气自动化在生产中运用时,必须坚持不断创新自主研发的科学理念。首先,确立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企业是连接着消费者和生产者的媒介,也是工业电气自动化技术应用的主体,企业特别是大型工业企业在主要国家的技术创新和经济结构转型方面,一直扮演着重要角色,我国电气自动化生产企业应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并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其次,在提高工业自动化水平的时候,可以通过自主研发的方式来进行,要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武装自己,为实现自主研发提供内部条件,如果没有企业的运用,任何科技成果都难以成为现实生产力。
3.3工业电气自动化在生产中运用时,要注重质量的保证。我们知道,很多工业电气自动化生产都是流水线生产,生产出来的产品存在着粗制滥造的问题,在质量上没保障。究其原因,很多企业都将企业生产结果和生产过程的管理进行本末倒置,如钢铁电气自动化,大多企业只关注产钢量的多少,而不对具体的检查工作做好把关,这样就会导致工业电气自动化工程的整体工作松散无序,在质量方面存在漏洞,威胁着工业生产的安全以及质量。企业必须重视工业电气自动化工程质量管理的重要性。首先,要培养大批专业的工业电气自动化人才,工业电气自动化作为一门新兴的高技术产业,必须要有相应的专业人才来进行操作,好在工业电气自动化发展前景广阔,国家也有政策扶持,各地高校也纷纷开设相关课程,培养相应的专业人才。其次,质量是一个企业的生命,只有质量上去了,成本下降了,企业的竞争力才会提高。企业务必要重视自己的产品的质量问题,在工业自动化施工过程中,所使用的材料必须要进行严格的质量检验。政府有关部门也要加强对企业生产产品质量的监督力度。
4工业电气自动化应用于生产中的意义
4.1工业电气自动化应用于生产中对企业的意义。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我国企业要进一步融入国际市场,就要面临更多的机遇与挑战。而工业电子自动化系统中,具有智能化、互用性与开放性等特点,具有先进性与科学性,已被广泛应用于生产的各个层面。故为了进一步提升企业的竞争能力,将工业电气自动化应用于生产中,有利于转变传统的生产方式,有利于降低企业生产成本,它不仅仅可以提高生产企业的经济效益,还有利于企业建立环保形象。
4.2工业电气自动化应用于生产中对国家的意义。我国在国际大舞台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工业作为我国重点发展的产业,关系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工业电气自动化的发展能够提高产业经济效益,有利于改变现代工业的发展情况。工业电气自动化坚持不断创新、自主研发的科学理念,有利于贯彻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使得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同时进行。它作为一门新兴的产业技术,发展空间广阔,还能带动新产业发展,从而吸取更多人员就业。此外,将其运用到生产中,不但可以增长国民经济效益,还可以缩短我国在生产技术上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5工业电气自动化未来发展趋势
篇4
机电一体化技术:助推“智能”时代
2012年2月,在第14届中国汽车用品暨改装会上,行车记录仪、胎压监测报警器、倒车雷达、汽车防盗器等“闪亮登场”,汽车电子产品迈入智能时代。其实,不光是汽车电子,智能手机、智能电网、智能电视机……这些新技术的运用都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生活,提高了生活的质量。在这些产品背后,机电一体化技术功不可没。
20世纪70年代,崛起中的日本企业界率先提出了“机电一体化技术”的概念,即将机械技术和电子技术融为“一体”,这一概念得到了世界各国的普遍认可。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机电一体化技术更是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成为一门综合计算机与信息技术、自动控制技术、传感检测技术、伺服传动技术和机械技术等交叉的系统技术。
在这个“复合”型专业的身上,我们看到了“1+1>2”的良好效果。目前,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被国家列为21世纪社会发展最急需的十大专业人才之一。学生在校期间除学习各种机械、电工电子、计算机技术、控制技术、检测传感等理论知识外,还将参加各种技能培训和国家职业资格证书考试,充分体现重视技能培养的特点。
就业是衡量一个专业是否“给力”的重要标准,对于机电一体化技术来说,情况无疑是“利好”的。由于专业的“宽口径”特点,因此适应范围很广,学生可从事的工作包括了制造业,家电生产和售后服务,数控加工机床设备使用维护,物业自动化管理系统,机电产品设计、生产、改造、技术支持,以及机电设备的安装、调试、维护、销售、经营管理等。在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的各大企业里,都可以看到该专业培养的优秀毕业生辛勤劳作的身影。
拥有本专业中央财政重点支持院校: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平顶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南宁职业技术学院、青岛职业技术学院等。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实践出真知
怎么处理各种电话信号?手机是怎样传递我们的声音和图像的?海量的数据是如何通过网络来传输的?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给你答案。
该专业所致力于培养的,是具备电子技术和信息系统的基础知识。能从事各类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的研究、设计、制造、应用和开发的高等工程技术人才。在校期间要学习的课程有电路分析、电子技术基础、C语言、VB程序设计、电子CAD、高频电子技术、电视技术、电子测量技术、通信技术、自动检测技术、网络与办公自动化技术、多媒体技术等。
就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而言,对动手操作和使用工具的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比如,有时自己连接传感器的电路,用计算机设置小的通信系统等。因此,该专业的学生往往是实验室的“常客”。或许做实验有些枯燥,有些烦闷,但当看到自己手下“诞生”出一个个精巧的电子设备并成功“运行”时,那种喜悦可是无与伦比的。除此之外,学生还有机会参观一些大公司的电子和信息处理设备,理解手机信号、有线电视是如何传输的;如果运气好,还可以在老师指导下参与大的工程设计,在“真枪实弹”的锻炼中提高自己。
值得一提的是,学习该专业,最好具有扎实的数学和物理知识,尤其是在电学方面。这些“先天性”的优势,能让你在专业学习中游刃有余。同时,学习该专业,要多钻研思考。善于开动脑筋发现问题。
临近毕业季,就业成了一个必须面对的话题。专科层次以培养应用型、动手能力强的人才为主。随着社会信息化的深入发展,各行各业都需要大量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而且薪金不低。因此,该专业的学生几乎不愁找不到工作。当然,这些行业对经验、知识要求很高,随着工作经历的累积,很多人都会完成“普通工作人员-工程师-项目主管”的“三级跳”。
拥有本专业中央财政重点支持院校: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河南职业职业技术学院等、绵阳职业技术学院。
应用电子技术:智能电子操控者
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培养的是具备智能电子产品设计、质量检测、生产管理等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电子领域和部门生产第一线从事智能电子产品的设计与开发、质量检测、生产管理、智能电子产品的销售和技术支持技能应用型人才。
从专业字眼不难看出,“应用”是关键词。因此,该专业有很多的实训课程。比如电子技能实训、基于数控的高保真功放的电子综合买训、自动检测技术实训、基于AT89S51单片机应用与开发综合实训、MP3数码产品的设计实训、专业综合实训等。
目前,很多的高职院校采取了“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与一些电子企业签订合作协议,此举既使学生的日常所学和企业的用工需求“同频共振”,同时学生还有机会到一线的真实环境中顶岗实习,提高了他们的动手能力。
在这样良好实验条件下,许多该专业的学生在校期间成了“小发明家”,设计出了很多独特的产品。2012年12月8日,在某高校招聘现场,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小郑同学用铜丝、灯泡等材料做成的“小蛮腰”和一个用纸皮做成的音箱吸引了不少目光。
国家“十二五”规划提出,以国家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契机,在建立完善体系的基础上加快发展汽车电子、医疗电子、物联网、平板显示、半导体照明等重点领域。而这些行业的发展,为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人才的就业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毕业后,对口的就业方向也都是和电子“沾亲带故”的。比如在电子信息产品的生产企业从事辅助设计、管理、检测、维修、销售与售后服务工作;在电子产品销售行业从事管理、营销、安装、调试、售后服务等工作。
拥有本专业中央财政重点支持院校:威海职业学院、宁波职业技术学院、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漳州职业技术学院等。
电气自动化技术:现代工业生产的“根基”
广西柳州五菱汽车有限责任公司电气自动化技术专家潘晓红设计的“转向节卧式铣床自动化改造项目”,将人力从“铣床”上解放出来,实现一人开双机,大幅度地提高了劳动效率。她也因此“聚焦”了相关媒体的目光,登上了广西新闻网,一时间“名声大涨”。
其实,除了提高生产效率,电气自动化技术的作用远不止于此。当前,在利用信息的过程中,首先要解决的就是要获取准确可靠的信息。现代工业生产过程中,要用各种自动化设备来“监控”整个生产过程,使各个设备能够在工作过程中呈现出最佳状态,生产出最好的产品。
轻轻掀起专业的“盖头”,我们可以看到,该专业培养的,是掌握自动化控制基本理论,掌握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分析和常用生产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法,具备电气设备的安装、调试、运行和维修能力的技能型和应用型高级职业技术人才。
在学校辛勤耕耘了几年后,学得“一身武艺”的你终于顺利“出师”了。此时,你会欣喜地发现,电气自动化专业的毕业生就业范围广,可在工矿企事业、电厂、医院、学校各类电气、电子公司从事工业自动化生产与生产过程自动化系统、电气控制设备、变配电所供电系统的安装、操作、维修与维护;可编程控制应用程序的开发,变频器的应用以及相关技术服务等方面工作。
当前,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许多起点高、技术新的外资企业涌入中国,有大量的设备需要用到电气自动化控制方面知识。与此同时,很多大中型企业为了提高产品质量加大竞争力,也引进先进设备,机电一体化的设备越来越多。因此,在未来的五至十年内急需大量高层次、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技能型专门人才去充实这些岗位,大量的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人才就有了“用武之地”。
拥有本专业中央财政重点支持院校:长春汽车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包头职业技术学院等。
电机与电器:电子产品的贴心“保姆”
随着社会的发展,各种各样的电机电器设备“大行其道”的今天,需要一支阵容庞大的“正规军”来对其进行设计、安装、管理和维护。电机与电器专业就是培养这类人才的“摇篮”。
2012年9月18日,据《人民网》报道,宁德市出台了《闽东电机电器产业发展专项规划(2012-2016年)》,以推动闽东电机电器产业转型升级,做强做大电机电器产业集群。力争经过5年努力,突破千亿元。其实,这只是近年来电机与电器产业蓬勃发展的一个“缩影”,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电机电器行业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重视。
当然,在一些院校里,该专业又被进一步“细分”为多个专业方向,包括电机设计与制造、低压电器设计与制造、电机电器及其控制、微特电机等。这样的划分让学生专攻某一领域,学得更加扎实,也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职场竞争力。每个专业都有需要学生掌握的核心能力,电机与电器也不例外,该专业的核心能力是:电机与电器的设计、制造、测试及设备维护,电机与电器控制技术应用。
在经过了系统的专业课程的学习,以及如金工实习、电子电工实习、计算机辅助电机与电器设计等主要实践环节后,你已经成为了掌握电机与电器技术的基本理论和专业技能,从事电机电器及相关系统设计、调试、维护及技术管理的高级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该专业学生毕业后,可以获得劳动部家用电器产品维修工中级职业技术证书。这无疑为学生在人才市场找工作增添了又一重要“砝码”。
篇5
1.1相关产业发展现状调研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现代化建设的不断发展,特别是信息技术与现代建筑的融合,使我国楼宇智能化技术迅速普及,各种智能建筑如雨后春笋不断涌现,为建筑电气技术的应用开辟了新的发展空间,也为设备制造、工程设计施工、物业经营管理等行业开拓了巨大的市场,已经逐渐成为一种工作特点鲜明、技术内涵丰富的新行业,极大促进了社会对建筑电气工程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1]
1.2职业岗位(群)分析
本专业在宽口径的职业素质与专业基础平台上,设置2个专门化专业方向。
A.建筑电气施工技术专业方向毕业生,主要在担任电气方面的施工工程师、施工队长、项目经理、工程监理等工作,也可从事运营管理及中小型工程的设计工作,或在电气照明工程公司、建设工程公司单位等部门从事安装工程造价预决算,物业管理,销售,监理,建筑施工组织管理等工作。
B.建筑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方向毕业生,主要在设计院、房地产开发公司、装修公司、建设监理部门、设备安装施工公司、楼宇弱电系统集成(含消防系统)公司、电气照明工程公司、建设工程公司单位等部门从事现代化楼宇自动化设计、安装、调试、运行、维护及管理,安装工程造价预决算,物业管理,销售,监理,建筑施工组织管理等工作。
1.3专业服务方向及市场对本专业人才的需求分析
重庆成立直辖市以来,成就了房地产行业的崛起,特别是现代智能办公大楼的建设已经成为时尚。智能建筑对建筑内的设备、配电、线路集成等的要求标准比原有的普通建筑要高很多,智能控制需要更规范、更准确、更安全、反应更快,对工作人员的要求就更高,因此,需要一大批实用技术知识面宽、高技能、综合工程实践能力强的高技能型人才。
重庆市高职高专院校共有20余所,目前只有重庆正大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开设了本专业,而在整个西南地区,也只有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和云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开设了此专业。纵观全国高职高专院校,建筑电气工程技术这个专业也是非常稀少,因此,该专业的学生就业前景非常广阔,开设此专业将极大的有利于推动重庆市乃至西南地区的现代化智能型建筑的发展。
智能建筑市场的迅猛发展,直接拉动了对智能建筑新职业人才的需求。目前国内建筑电气从业人员数量巨大,已达到约100万人,且主要集中在上海、北京、重庆、广州、深圳、天津、杭州、宁波、大连等大中城市。绝大多数从业人员都未经任何培训就直接上岗,生产一线的操作人员技能水平很低,高级工不足2.4%,技师不足1%,高级技师不足0.3%。目前,全国建筑电气新职业人才缺口达40万,特别是建筑电气施工人才、楼宇智能化系统设备运行维护人才、楼宇智能化工程设计、管理、安装与调试人才等各层次人才严重不足。
2增设新专业的可行性论证
2.1专业开办经费及专业教学成本核算
专业开办后,可以依拓发电类专业群、建筑类专业群和电子信息技术专业群,很好地利用其它专业的实验室和教师,从而更好地实现资源共享,发挥现有实验室的作用以节约成本。后续资金可以通过该专业招生、学院的教学投入、上级主管部门的专项资金和培训建筑电气施工人才的收入加以解决。另外,以后随着学生规模的增加,可以分期分批进行教学上的投入,共同发展,从而更好地实现赢利。新晨
2.2专业基础课及专业课教师、实验室、实训室建设
由于本专业是由电气系、建筑系和计算机系共同构成,因此可以利用其它专业的实验室和教师,从而更好地实现资源共享,发挥现有实验室和实训基地的作用以节约成本。
2.3产学研结合背景
强化实验、实习和实训三个关键环节,校内外生产性实训时间超过50%。实施校企合作教育模式,保证学生有半年以上的时间到企业顶岗实习。本专业长期坚持为建筑行业服务,同时企业也为我们提供顶岗实习和就业岗位,优先选择毕业生,并参与学院人才培养工作,初步形成了教学与生产紧密结合、学校与企业互惠双赢的“校企联姻,产学合作”的办学模式,为学院进一步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施工学交替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篇6
“5-3-5”工学结合课程模式(以下简称“5-3-5”模式)是以5个生产过程中典型的控制系统为课程载体;以每个项目下的子任务承载学生知识、能力及素质3个方面的职业技能培养目标;依据实际工作流程给每个项目下的子任务设计解读任务制定计划实践操作总结评价拓展迁移5个教学环节,使学生体验实际工作流程,在完成项目下的子任务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提升专业知识,同时也使学生具备了基本的职业能力。
一、“5-3-5”模式的构建
(一)行业与职业岗位分析。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是2010年麦可思评估机构推荐的需求旺盛、高职重点专业之一,因其指向性宽泛特点而被称之为绿牌专业,有很好的发展前景,在全国相关行业企业呈专业人才供不应求、就业率逐年明显上升趋势。随着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以及产品的不断更新换代,生产过程自动控制对传统控制方式的冲击越来越大,因此随着自动化的产业升级,必然需要各种生产过程自动控制系统的安装、操作、调试、维修维护、检测及管理的专业技术人员。所以,生产过程自动控制实训非常适合作为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综合应用技能型专业课载体。
(二)课程内容选取与教学过程组织。
经过大量的职业岗位能力、课程涵盖应用技能特点、学生职业生涯发展调研与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5-3-5”模式。首先根据实际生产过程中常用的典型控制系统将课程内容分为5大模块,选取5类常用的典型控制系统为载体,以这5类实际生产控制系统的综合应用为实训教学的项目,也就是工学结合课程模式中的第一个“5”。其次根据现代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为各行各业提供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每个项目下设置合理的子任务来完成学生的知识、能力及素质“3”个方面的职业技能养成目标;构建以生产实际控制系统为载体整合实训教学内容,以实际工作流程为脉络展开每个项目下的子任务设计解读任务制定计划实践操作总结评价拓展迁移“5”个教学过程的课程模式。
(三)教学过程设计。
高职教育应立足于学生职业生涯的迁展性,兼顾学生的个性培养。为学生的未来职业发展提供多种选择方向,使学生获得个性发展与工作岗位需要相一致的职业迁展能力,为学生的未来职业生涯发展奠定坚实基础。“5-3-5”模式以实训课程的教学模式改革驱动教师教学观念的更新,对不同层次、不同职业取向的学生采用分层递进的方式因材施教,根据生产过程自动控制系统的设备安装、系统编程操作、系统调试运行等不同的岗位类型将实训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分为不同层次,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素质和基础确定选择不同的岗位层次。分层学习,使学生的思维由被动变为主动。激发兴趣,形成一种良好的目标性学习风气。课前通过任务书,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课上通过实操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其职业岗位技能;课下提供条件拓展课外项目,通过能力的逐层提高来增强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使各层次的学生都能在自己的基础上获得长足的提升。
(四)实践教学环境。
地方行业龙头企业全程参与课程标准的建设、实训项目开发;学生本实训课程的知识学习、职业技能的形成、职业素质的养成由教师全程导、教、学、做、得跟踪反馈。以自动化实训室、电控中心、校外实训基地为依托。各个环节均以企业真实设备与真实生产过程自动控制系统为核心,相互结合,相互促进。
(五)课程考核评价方案。
本课程考核方案采用过程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方式,重点在过程性考核。过程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各占60%和40%。过程考核涵盖小组互评、学生自评、指导教师评价、理论测试、学生出勤、学习态度、工作质量、操作规范等内容分项目评定,最后再按照一定的比例加权形成总过程成绩。实训结束时对生产过程自动控制系统全线调试运行进行验收,占总成绩的40%。
二、“5-3-5”模式的特点
(一)课程内容设置面向生产过程自动控制系统所涉猎的所有技术。
《生产过程自动控制实训》课程作为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综合应用技能型专业课。其课程内容设置基于对行业产业和学生职业迁升的广泛调查和分析。它能够广泛覆盖现代生产过程自动控制技术与知识,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核心综合能力和就业竞争能力。因此学生不仅能快速适应各个企业生产设备的安装、生产过程的自动控制岗位职业技能要求。而且很容易触类旁通地在其他相关生产设备运行控制中学以致用。
(二)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相结合。
在国家职业岗位所需职业素质和技能的基础上,结合区域企业的实际岗位需求,进行课程教学训练,从而使学生具备从事该职业的能力。生产过程自动控制实训课程的“5-3-5”模式教学项目及内容与国家电气智能控制标准和实际生产岗位所需相结合,从而达到课程标准与实际技能标准对接的目的。
(三)课程教学过程面向实际工作过程。
高职学生在就业过程中,除了具有职业岗位专业能力外,还应具有方法能力和个性特征方面的综合素质。“5-3-5”模式以学习者为主体,面向实际生产过程自动控制系统的应用,重视学生创新能力、团队合作精神以及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这一模式以岗位职业要求的最新知识、技能和技巧为课程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以工作任务驱动专业技能训练和专业知识学习,学生获得知识的过程始终与具体的实际岗位相对应。
(四)课程实施面向校企共建。
工学结合要求高职教育采用职业的、实践的、开放的课程模式,然而学校毕竟不是生产单位,企业也无法承担全部的教育任务,因此聘请企业一线的技术骨干与学校教师共同进行教学,教学地点在实训室及相关的企业生产岗位完成,达到互为补充的目的。并且企业的教师可以把企业生产中必须掌握的知识带入课堂,真正做到校企融合。
(五)课程教学考核评价与职业技能相结合。
课程评价以往更多地侧重对知识或技能的单方面评价.对现代高职教育来说.课程评价应与企业工作岗位的评价标准一致。“5-3-5”模式采用过程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岗位技能的掌握、专业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形成过程。注重高技能与高素质评价相统一的综合性工学结合评价方式。
三、“5-3-5”模式的实践与成效
(一)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增强。
高职学生在初、高中一直接受的式填鸭式教学,学习的目标性较差。“5-3-5”模式采用导、教、学、做、得的教学实施过程,通过每个项目下的子任务培养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目标性学习习惯,增强自主学习意识。
(二)技术应用能力和职业素质显著提高。
“5-3-5”模式以生产实际的典型项目为载体,将每个项目下的子任务分为解读任务制定计划实践操作总结评价拓展迁移5个步骤来完成,任务由易到难,还层递进,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提高其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养成良好的职业素质。
篇7
【关键词】数控机床 培养兴趣 未来前景
The first class of the numerical control machine
Wang Yurong
【Abstract】The first lesson of the numerical control machine should be started from cultivating students’ interest, how to learn well the numerical control and the future foreground of the numerical control machine, elucidated the developing course of the numerical control machine and the wide use of the numerical controlling technology. Teachers should lead students to master the knowledge on the machine, know about the electric control technology, to be good at the operating skill, to do some simple programme and to apply the computer office technology. Collecting knowledge can prepare for learning well the numerical control machining and look into the future of it.
【Keywords】Numerical control machine Cultivating interest Future foreground
随着我国机加工业向大规模集约化的发展,数控技术越来越多的运用到机床,这样就需要大批数控加工的技术人员、编程的技术人员以及数控机床的操作人员,技工学校就是培养这些技术人员的摇篮。
如何为技工学校的学生上好数控机床第一课?我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1.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1.1 数控机床的发展过程。什么是数控机床?数字控制机床(Numerical Control Machine Tools)简称数控机床,这是一种将数字计算技术应用于机床的控制技术。它把机械加工过程中的各种控制信息用代码化的数字表示,通过信息载体输入数控装置。经运算处理由数控装置发出各种控制信号,控制机床的动作,按图纸要求的形状和尺寸,自动地将零件加工出来。数控机床较好地解决了复杂、精密、小批量、多品种的零件加工问题,是一种柔性的、高效能的自动化机床,代表了现代机床控制技术的发展方向,是一种典型的机电一体化产品。
数控机床综合应用了自动控制、计算机、微电子、精密测量和机床结构等方面的最新成就。
从1952年至今,数控机床按照控制机的发展,已经历了五代。
1959年,由于在计算机行业中研制出晶体管元件,因而在数控系统中广泛采用晶体管和印刷电路板,从而跨入了第二代。
1965年,出现小规模集成电路,由于它体积小、功耗低,使数控系统的可靠性得以进一步提高,数控系统发展到第三代。
以上三代系统,都是采用专用控制计算机的硬接线数控系统,我们称之为硬线系统,统称为普通数控系统(NC)。
随着计算技术的发展,小型计算机的价格急剧下降,激烈地冲击着市场。数控系统的生产厂家认识到,采用小型计算机来取代专用控制计算机,经济上是合算的,许多功能可以依靠编制专用程序存在计算机的存储器中,构成所谓控制软件而加以实现,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和功能特色。这种数控系统,称为第四代系统,即计算机数控系统(CNC)。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是日新月异的,就在1970年前后,美国英特尔(Intel)公司开发和使用了四位微处理器,微处理芯片渗透到各个行业,数控技术也不例外。我们把以微处理机技术为特征的数控系统称为第五代系统(MNC)。
1.2 数控技术的广泛运用。数控技术及装备是发展新兴高新技术产业和尖端工业的使能技术和最基本的装备。世界各国信息产业、生物产业、航空、航天等国防工业广泛采用数控技术,以提高制造能力和水平,提高对市场的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工业发达国家还将数控技术及数控装备列为国家的战略物资,不仅大力发展自己的数控技术及其产业,而且在“高精尖”数控关键技术和装备方面对我国实行封锁和限制政策。因此大力发展以数控技术为核心的先进制造技术已成为世界各发达国家加速经济发展、提高综合国力和国家地位的重要途径。
数控技术是用数字信息对机械运动和工作过程进行控制的技术,数控装备是以数控技术为代表的新技术对传统制造产业和新兴制造业的渗透形成的机电一体化产品,即所谓的数字化装备,如数控机床等。其技术涉及多个领域:①机械制造技术;②信息处理、加工、传输技术;③自动控制技术;④伺服驱动技术;⑥传感器技术;⑥软件技术等。
数控技术的应用不但给传统制造业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使制造业成为工业化的象征,而且随着数控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领域的扩大,对国计民生的一些重要行业国防、汽车等的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这些行业装备数字化已是现展的大趋势,如:桥式三、五坐标高速数控龙门铣床、龙门移动式五座标AC摆角数控龙门铣床、龙门移动式三座标数控龙门铣床等。
2.如何学好数控技术。数控专业是机械制造技术、电子技术与计算机应用技术相结合的专业,培养适应现代制造业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较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熟练掌握各种专业技能,职业素质优良,专业技术适用,实践能力突出,能在数控技术领域面向数控加工、模具设计与制造、CAD/CAM技术等多个不同方向发展,在生产第一线从事数控设备的操作、编程维护以及生产组织和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
在学习数控机床前,先积累一些必备的知识,要求较系统地掌握本专业领域的基本理论知识,主要包括机械制图、工程力学、机械基础、车工工艺学、工件的装夹与定位、机械设计理论与制造技术、电工电子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数控技术、CAD/CAM技术等学科的基础理论和应用知识。
2.1 要掌握机加工知识。在学习时应初步掌握普通机床的加工工艺,装夹、定位,加工工序的安排等。这样对普通的技工学校学生要求就高了很多,要想学好数控机床的加工,在理论和实践两方面都要有大量的积累。建议同学先多了解数控机床的信息知识,增加兴趣。
2.2 要了解电气控制技术。数控机床是电气自动化程度非常高的设备,如进刀量、加工量等全部依靠的是编码器控制,各种定位等主要依靠光、电、磁等各种传感器控制。不掌握足够的电气控制技术不仅难以正确操作设备,就是一些简单的故障也难以排除,因此更谈不上利用数控机床加工出合格的工件。
2.3 要熟练计算机操作技术。目前,最新的数控机床都是利用微型计算机控制和操作的。其操作系统使用的就是计算机操作系统,不掌握一定的计算机操作技术根本谈不上去学习和使用数控机床。因此学习和使用数控机床首先必须具备的条件就是会熟练使用计算机操作系统。
2.4 要会简单计算机编程。数控机床所加工的工件形状和工件的加工步骤以及加工顺序全部依靠给计算机输入指令来进行操作的,这些指令就是通过编写操作程序来完成的。因此学习数控机床首先要熟记各种操作指令,然后根据加工工件的要求和加工的顺序将指令编写成操作程序,这些操作程序就是通过计算机来指挥机床进行机加工作业的。不懂得指令的含义或不会把指令变成程序就无法指挥数控机床进行机加工。
2.5 要能运用计算机办公技术(CAD/CAM)。数控机床的出现主要是为了适应越来越复杂的加工工件要求的,而目前很多工件用常规的人工设计已无法完成,即使设计出来,它的图纸也难以识别。如飞机发动机、各种汽轮机等。这些复杂的工件都需要使用计算机辅助设计(CAD)和计算机辅助加工(CAM)。如果不了解CAD/CAM等常规的知识也无法熟练操作数控机床。
3.数控加工未来前景。
3.1 人才缺乏,人才宝贵(我国材料科学研究领先,但机加工技术落后)。目前,我国制造业已开始广泛使用先进的数控技术,但掌握数控技术的机电复台型人才奇缺,其中仅数控机床的操作、编程、维修人员就短缺60多万人。我国数控技术人才不仅数量上奇缺,数控技术是集机械、电子、信息和管理等学科于一体的新兴交叉学科,数控技术的发展对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提出了新的要求,高起点地培养从事数控加工、模具制造、CAD/CAM技术的机电复合型人才,以满足制造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3.2 未来普通机床逐步向数控机床发展。未来的机加工技术将越来越向高效、复杂化、高精度方向发展。普通机床已无法完成其加工要求,这样一来,普通机床将逐步被数控机床所取代。
数控机床与普通机床相比较,有以下优点:
①自动化程度高,具有很高的生产效率,而且可以大大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
②对加工对象的适应性强,可以适合加工普通机床无法完成的复杂工件。
③加工精度高,质量稳定,不受操作工人的情绪影响,对人员的依赖性小。
④易于建立与计算机间的通信联络,容易实现群控。
最经济的是普通机床可以改装为数控机床,这样由普通机床向数控机床发展的步伐又可更快一步。
篇8
[关键词]高职;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技术人员培养;课程体系构建
中图分类号:G712;TM7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09-0244-01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把职业教育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发展规划,促使职业教育规模、专业设置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现阶段,高职院校正在进行专业改革工作,希望创建属于自己的特色专业。而进行专业改革的重点是要改变现有的课程体系,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对于培养专业人才具有关键性的作用。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专业是很多高职院校都会开设的专业,且社会对该专业的人才需求量比较大,这也进一步促进了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专业的发展。但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原有的课程体系培养出的专业人才已经不能满足社会相关行业对人才的要求。这是促使高职院校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源动力。
1 专业人才培养定位
1.1 产业背景分析
“十二五”期间,电力产业得到了长足发展,产业链向纵深延长,这无疑为专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机遇,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1 智能电网建设为专业带来巨大的发展前景。近年来,随着各种先进技术在电网中的广泛应用,智能化已经成为电网发展的必然趋势,发展智能电网已在世界范围内形成共识。
1.1.2 节能减排政策出台(电力产业主要涉及电能源管理)及新能源技术发展为专业带来丰富的就业岗位。
1.1.3 工业用电与民用电不断增容扩容。电力系统所涉及的变电站及供电所可提供的输电、变电、配电、用电等技术方面的相关岗位不断增加。
1.2 人才培养定位
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专业是一个宽口径、多方向的专业,根据自动化技术在电力系统的不同系统内的应用,可将电力系统自动化分为发电系统自动化、电网调度系统自动化、配电网络系统自动化和变电系统自动化。
2 高职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的基础和依据
2.1 高职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的基础
传统的课程体系构建往往是以知识的系统性为主,这种思想本身是不存在问题的。但是高职院校的学生自身思维逻辑能力有限,即一般的高职学生抽象思维能力都不是很好,如果以知识的系统性为主线进行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构建,必然会出现与高职院校的实际状况不符的现象。因此,这种构建课程体系的方法不适用于高职院校。高职院校在进行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构建时,要遵循以形象思维为主的原则。形象思维,是通过一定的实物具象来理解知识,这种方法更加适合高职院校。
2.2 高职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的依据
高职院校进行课程体系构建的过程中应遵循一定的依据。
2.2.1 人才培养定位
高职院校要明确培养的人才是属于什么类型的,是要输送到什么样的岗位上的。这是进行课程体系构建的关键性环节。
2.2.2 职业资格标准
构建相关专业课程体系,要对国家的职业资格标准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和认识。培养出的人才要能符合相关标准的要求。即培养出的学生技既能掌握相关专业的理论知识,同时也要掌握相关岗位的技能,符合岗位的要求。
3 课程体系构建
3.1 岗位职业能力分析
高职教育要真正实现毕业生与就业岗位零距离对接,一是目标岗位要明确,二是岗位任务与职业能力要求要理清。根据专业人才培养定位的主要目标岗位,专业教学团队进行了广泛的企业走访、调研,并结合相应职业标准的具体要求,通过专业指导委员会研讨、论证,确定了职业岗位所针对的主要工作任务,并对每项岗位任务细化其相应的职业能力要求。
3.2 课程体系构建
课程体系构建的主要依据是岗位任务所针对的职业能力要求,专业教学团队对职业岗位所涉及的职业能力要求进行系统的分析、梳理,将职业能力划分为专业基本能力、专业专项能力及专业综合能力,并以此构建了具体的专业课程体系。同时,组织专任教师及行业企业专家共同研究分析相关专业课程所能支撑的能力目标,配合实现职业能力要求,将职业标准与技能大赛相关要求与课程能力目标融合,通过专业技能考证及技能大赛强化专业技能水平,在此基础上组织编写并形成系列R悼纬瘫曜迹具体教学过程中努力遵循‘理实一体、课证融通’的教学理念,将实践能力与理论教学有机融合,要求专任教师结合职业能力开发相应实践教学环节,加强实验实训条件建设,不断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水平,努力实现学生就业与企业岗位要求的零距离对接。
3.3 构建工学结合的课程体系
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专业对于学生的技能水平要求比较高。因此,在进行教学任务安排的过程中应以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水平为主,按照实际工作的需要进行课程安排,使学生既能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同时也能掌握相关的职业技能。所谓工学结合就是指专业课程中要包括职业核心能力课程、专业核心能力课程、专业技能基础课程、专业拓展课程以及企业实践课程。
3.4 完善实训教学平台
实训是检验学生学习效果最好的途径。完善实训教学平台可以从两方面入手,第一个方面就是加强学校对校内实训工作的重视,为其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建立具有较高水平的校内实训平台,这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也为教师提供了实践的机会,可以提高教师对相关专业的理解,这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第二方面就是通过和企业的合作完善实训教学平台。由企业为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使学生可以较早接触相关的岗位,让学生更加明确学习的重点和未来发展的空间。
4 结束语
总之,高职院校进行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专业改革势在必行,这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而课程体系构建事进行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专业改革关键性环节。因此,高职院校应做好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专业课程构建工作,这不仅能促进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专业的发展,同时也对提高该专业的教学质量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 苟爱梅,梁海芳,赵卿.高职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及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方案分析[J].新疆职业大学学报,2013,05:70-72+80.
[2] 李焕,刘海涛.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电力系统稳态分析”课程构建探析[J].中国电力教育,2013,30:126-127.
篇9
【关键词】艺术设计 高职 专业设置 优化
专业设置是高职院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的突出体现,其关系到学校的招生、就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质量,关系到高职学院办学的方向性和有效性,是高职院校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作为上海市唯一一所独立设置的艺术设计类特色高职院校,对学院的专业设置现状进行研究,不仅对学院的专业布局结构调整和优化有推动作用,也对国内高职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有借鉴意义。
一、专业设置发展历程及现状分析
2003年,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由上海第二轻工业职工大学与上海市工艺美术学校联合组建而成。2007年成为百所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立项建设单位之一,2010年批准立项为国家综合教育改革试验区。在10多年的办学历程中,学院逐渐形成了“继承传统、创造当代、拓展未来”的发展思路和专业布局结构,随着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的不断发展,学院专业设置也经历四个阶段的调整。
第一阶段:2003年两校合并之前。上海市工艺美术学校于1960年建校,开设漆雕、玉雕、木雕、象牙雕刻和织绣等专业。上海第二轻工业职工大学成立于1979年,先后开设有机械设计、工业电气自动化、模具设计、工艺美术设计、服装设计、广告设计与制作等专业。但随着社会经济发展需要,行业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合并前的两校也在不断调整专业设置。
第二阶段:2003年至2007年,两校合并,学院建院之初。此阶段,两校合并之后,各种资源处于整合阶段,专业设置的合理性和规范性也在逐步完善,从2003年开设12个专业,到2007年开设24个专业,专业设置数量不断增加。
第三阶段:2008年至2010年,示范性院校建设阶段。该阶段是学院发展的关键阶段,为学院今天的良好发展态势打下了基础。2008年、2009年、2010年均开设19个专业,三年中专业开设总量没有变化,具体开设专业有调整,这一时期学院专业设置方向性逐渐明确。
第四阶段:2010年至2014年,后示范阶段。该阶段是学院迅速发展的阶段,是学院办学水平提升和学院各项管理逐渐规范化的阶段,也是学院专业设置调整较大的阶段。2011年开设20个专业,2012年开设21个专业,2013年开设22个专业,2014年开设20个专业。
二、专业设置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经过近几年的快速发展,学院专业设置也趋向稳定发展。但从近年来招生专业变化情况来看依然存在一些问题。第一,专业设置缺乏前瞻性。从学院专业演变过程来看,在保持传统专业的基础上,一些新专业的开设市场需求调研不足,对专业市场需求反映迟缓,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明确,不能满足区域经济发展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导致部分专业报到率和就业率低。第二,部分专业或专业方向变动频繁。从对近年专业增减情况的统计数据来看,学院的部分专业或专业方向开设缺乏连续性,尤其专业方向的设置随意性较大。例如,装饰艺术设计专业在2011年招生,在2012年和2013年停招,但又在2014年招生;2013年专业设置22个,专业方向55个,但在2014年专业设置中取消了7个专业方向,造成学院教学资源浪费。
三、艺术设计类专业设置与优化的建议
(一)艺术设计类专业设置与优化要以学生为本
首先,市场需求是高职院校专业设置的前提和基础,家长和学生对专业的选择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市场需求的变化。学生个人需要得到满足,职业教育服务于社会经济的办学宗旨才能得以落实。其次,高职教育作为终生教育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人才培养上应贯彻终生学习理论,这就要求高职教育要根据社会需要和学院特点,开设满足学生终生学习需求的专业和课程。第三,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要求教育必须让学生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和完善,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是艺术设计类高职院校,学院性质和学生的智力特点及学习风格,决定了在专业设置时要考虑生源能力和个性等方面与一般高职院校学生的不同。
(二)对接区域产业发展,调整专业布局结构
近年来,上海产业结构的调整、创意产业的蓬勃发展和上海建设国际文化大都市的定位,急需大批高素质、高技能艺术设计类应用型人才,为学院建设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学院在专业设置与优化上要根据区域经济发展态势,充分发挥艺术设计类院校的整体优势和学院传统工艺美术特色优势,在继续保留传统优势专业之外,紧密跟踪社会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变化对人才的需求,要关停、并转部分与产业需求脱节的专业,适时开设新专业,树立品牌专业,打造特色专业。
(三)建立专业调整优化管理的长效机制
专业设置和优化是动态的,不是一蹴而就的,不能急功近利,要建立管理机制,对其进行长效管理。首先,要建立校企合作专业建设委员会,对专业设置和调整进行指导和审核。其次,要建立专业预警制度,由教务处、招生处和就业处等部门协同各专业,定期对行业的发展态势、专业的市场竞争力和专业发展状况进行调研,以前瞻性的评估专业的发展前景。第三,要建设专业设置的评价体系,要制定“第三方评价”满意制度,突出学生和行业企业对学校专业设置的评价,综合考虑学生就业率、就业对口率、学生满意率、企业满意率等综合指标。
(注:本文为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院级课题专项基金资助,课题编号:GMKY2013008)
参考文献:
[1]徐梅.区域经济发展视角下的高职专业设置问题研究――以北京京北职业技术学院专业设置为例[J].职业技术教育,2013(2).
[2]张龙.高职教育专业设置与建设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理性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0(35).
篇10
关键词 :分段递进嵌入式;教学组织模式;激光加工技术专业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4)03-0151-03
我院自2004年开办了光电子技术专业(激光加工技术方向),2005年正式获批为激光加工技术专业并开始招生,至今已有8年历史,共培养了6届、共计380名激光加工专业毕业生。2010年,我院被确定为“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骨干高职院校立项建设单位,其中激光加工技术专业更是被确定为首批重点建设专业。激光加工技术专业的建设需要着重在人才培养模式、培养质量、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实践教学、教学设计与教学方法方面进行改革,形成具有显著特色的师资队伍,培养在某些方面素质优良的学生,以期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为此,在专业建设的过程中,激光加工技术专业的教师走访了多家激光加工用人单位,并与往届毕业生进行交流沟通,在校内开展教学实践,根据激光加工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特殊性,逐步摸索出教学组织的一套新模式,即“分段递进嵌入式”教学组织模式。
“分段递进嵌入式”教学组织模式的涵义
教学组织模式是根据一定的教学思想、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及教学主客观条件组织安排教学活动的方式,是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教师和学生按一定要求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方式。教学组织模式不是固定不变的东西。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文化的发展以及企业对人才要求的不断提高,教学组织形式也要不断发展和改进。激光加工技术专业旨在为企业培养光、机、电、控方面的复合型人才及紧缺的激光应用型对口人才,因此,应在满足企业需求的同时,对教学组织模式进行“分段递进嵌入式”改革。
分段式 即将学生连贯的三年全日制教学分为四个阶段,不同的阶段完成不同教学内容的教学任务。第一个阶段为校内学习阶段。这个阶段要求学生在校内完成基础类课程的学习,进行全方位动手能力的锻炼,为进入企业实习打好基础。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之后,学生往往会对枯燥的理论知识学习感到厌烦。于是过渡到第二阶段,即企业初体验阶段,让学生在企业中摸爬滚打一段时间,了解激光行业各个岗位的工作内容,知道自身的不足。第三阶段为校内巩固学习阶段,让学生再次回到学校,针对自己感兴趣的专业方向,选择合适的选修课程进一步深入学习,加强自身能力的锻炼,使自己更加符合企业需求标准。最后一个阶段是到企业“定岗实习”甚至直接在企业上岗。由于已经经过企业挑选和返校再次学习,学生再次回到企业上岗会得心应手,企业也对真正符合自己需求的人才有了一定的了解,可使学生与企业达到“双赢”。
递进式 学生经历的“学习——工作——学习——再工作”四个阶段,是一个逐层递进式的过程,如图1所示。通过四个学期的学习,学生对实际工作中可能接触到的光、机、电、控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与接触。教师着重在专业核心课程中采用“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教、学、做”三位一体教学模式,将企业中的实际生产项目移植到课程教学与实践过程之中,让学生由陌生到熟悉,由学生向学徒角色转变。第四学期后的暑假安排学生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这个时间段一般为激光制造企业的生产旺季,企业可以安排学生进行设备操作、管理、维护、维修的顶岗实习。学生经过一段时间企业氛围的熏陶,都会有一些心得体会,并对自己今后的就业方向有了一定的憧憬。再回到学校中就会有针对性地学习,发展自己的长处,并且选准就业方向。在第六学期的定岗实习过程中,学生就是企业的准员工,能够在企业中发挥自己的所长,把自己在学校学到的本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在企业生产中发挥自己的作用。
嵌入式 在校内教学过程中,应将企业认知、企业文化、激光设备制造、设备维修、设备保养、激光加工技术、职业道德等项目融入实训项目。在校外学生随岗实习、工程实习、顶岗实习过程中,要将课堂讲授的专业知识和理论应用于实际,实现学生——学徒——准员工的角色转变,将课堂延伸到企业,利用企业真实的设备和真实的环境,开展实习实训,并为学生进入就业岗位提供岗前培训,做到专业课堂与生产车间、专任教师与企业师傅、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学生与准员工合二为一,实现嵌入式一体化目标。
“分段递进嵌入式”教学组织模式的实施
自从17世纪捷克教育学家夸美纽斯提出了班级授课制教学形式以后,世界各国皆根据学生的年龄和知识水平将学生分成不同的班级,每班专用一个教室,全班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学习同样的课程。班级授课制的建立,以较少的人力和物力,培养了更多的人才。这种教学形式直至目前为止,仍然是世界各国通行的教学组织形式。不过,班级授课制的教学形式是以课堂、教师、课本为中心的集体教学的组织形式,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常常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学生的精神因素不易调动,主体作用难以得到充分发挥。将四五十个学生集中于一堂,采取“等量+同速+同要求”的教学方式,势必导致学生学习上的分化,使不少学生跟不上学习的步伐而被淘汰。另外,班级授课制教学形式的信息反馈渠道不畅,教师获得的反馈信息有些不一定准确,有些是延时反馈,这就不利于教师及时地调整、改进教学,难以实现教学的动态平衡。
鉴于班级授课制教学形式有以上一些缺陷,而激光加工技术专业又有其独特的教学特点,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应逐步加以改革,将学生的学习过程分为四个阶段,即校内基础学习阶段,企业初体验阶段,校内巩固学习阶段,企业定岗实习阶段,具体的实施方案如下页图2所示。这样的教学模式改革,可以改变过去单一的课堂集体教学的形式,采取集体与分散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校内与校外相结合的方法,弥补单一的班级授课制教学组织形式的缺陷。
激光加工技术专业本来就是一个新兴专业,很多学生在报考该专业时并不十分了解专业的情况和专业的特色。一味地在教室内授课,讲解生产实践中激光的应用,会使学生感觉空洞,摸不着边际。通过两年的校内教学,对学生进行光、机、电、控等基础课程的教学,让学生在校内掌握更多的实际操作方法,在暑期让学生到相关的激光企业中实习1~2个月,深入到激光企业各种类型的岗位,让学生在企业中了解到书本知识的重要性,同时在企业技术人员的带领下,学生可以接触到很多在学校没有机会用到的机械仪器,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到实物产品的制作过程,可大大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经过暑期在企业中的历练,再让学生回到课堂,他们感触颇多,对自己今后的就业前景也有了一定的前瞻性与方向性,了解了书本知识的应用范围。这样,可使他们学习的劲头更大,更加刻苦钻研,勤于练习,为今后进入企业就业奠定良好的基础。三年级下学期之后学生进入实习单位,就由“顶岗实习”转化为“定岗实习”,由于在暑期企业实践中学生已经为自己今后的就业方向做出了规划和预测,再次回到企业,就能够选定一个自己认为适于发展的岗位,沉下心来做事,为企业服务。
“分段递进嵌入式”教学组织模式实施的意义
“分段递进嵌入式”教学组织模式是使校内学习与校外顶岗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将学生直接培养成适合企业需求的复合型人才的有效方法和快捷途径。学生通过学校和企业的双重锻炼,由开始的职业认知过渡到职业认同,由职业道德培养到职业技能的提升,完成了学生——学徒——准员工的角色变化,成为企业需要的合格人才,实现了教学的目的。今后应使这种方法的实施更加细致化,并形成一定的规则,甚至应能够配合企业的淡季和旺季的人才需求,调节校内教学的时间和课程设置,更进一步与企业无缝对接,让学生能够在企业发挥自己的作用,同时也为企业创造更多的效益,办好让学生、家长、企业都满意的专业。
激光加工技术专业是一个专业性强、与企业联系紧密的新兴专业。在该专业的教学过程中,逐步实施“分段递进嵌入式”教学组织模式,既是教学与企业生产紧密结合的产物,也是根据企业对学校培养人才的要求应运而生的。在今后的教学中还应该将这个方法进一步推进,并与企业人员寻找最合适的时间点,不断完善该种教学模式,使企业与学院一同培养出高素质复合型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郑蕾,尤凤翔.职业院校特色专业建设分析与思考[J].职业时空,2011(12).
[2]陶树海.改革教学组织形式 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G].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下),2007.
[3]曹汉湖.“分层递进动态分组”教学法在篮球教学中的实验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1(2).
[4]黄永杰.民族地区骨干高职院校“项目递进式”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践——广西职业技术学院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实施[J].轻工科技,2012(10).
[5]叶泽滨.教学组织、教学形式及其分类[J].教育科学,199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