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家校合作更有效范文

时间:2023-12-01 17:43:0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如何让家校合作更有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如何让家校合作更有效

篇1

1.把握好小组合作的时机

在以探究式学习为主的教学中,更强调教师适时、有效地把握好学生展开小组合作学习的时机,以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有价值,教学重难点在整个教学内容中占有特殊的地位,学好它对学生良好认知结构的形成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故在教学重难点处让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十分必要。

例如,“千克的认识”的教学难点是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克和千克的概念,但质量单位不像长度单位那样直观具体,不能只靠观察得到,这时就需要小组合作、动手实践来帮助理解。教学时,以小组为单位组织学生合作学习,进行“称、数、掂、找”操作活动,从而调动全体学生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中,使每个学生都能较为深刻地认识到质量单位,建立起明确的质量概念,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参与学习过程的兴趣,使学生轻松认识“千克”。

2.让学生明确小组合作的目的与方向

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是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品质和学习习惯,让每个小组成员都从中有所获。但小学生注意力易分散,在小组合作时,往往不能抓住合作学习的关键,盲目的进行合作学习,因此,在小组合作前要让学生明明确为什么要进行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合作学习解决什么问题,目标是什么等等,只有让学生明白合作学习目的与方向,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才能有可能有效的。

例如:很多教师在教学“圆的周长”时,都是按教材意图,让学生按部就班完成一些指令性的学习操作,至于开始为什么要测量圆的周长和直径,为什么要算出周长与直径的商,学生不得而知。如果,教学时,先引导学生猜测圆的周长与圆什么量有关系,在学生确定研究圆的周长与半径或直径有关后,再引导学生确定研究的方法,这样就使后面的小组合作学习具有一定的目的性和方向性,在学生合作学习前,教师要让学生知道“做什么”“怎么做”以及“为什么要这么做”这样才能有效引导学生进一步进行深刻的小组合作探究。

3.营造合作的氛围

课堂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把握好每一次合作的契机,给学生提供合适的合作学习内容,把那些具有一定思考性或开放性,仅凭个人的力量难以考虑周全而需发挥小组集体智慧的问题,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在小组合作学习中,通过小组分工与合作,学生很轻松就完成了任务,从中使学生初步体会到了与人合作的优势,学会在需要合作的时候要与人合作。例如:在教学统计时,让学生看一分钟录像,播放的是某地段各种车辆数,当学生不能完成任务时,老师就让学生想想可以怎么办,这时学生会产生合作的欲望。

又如:教学“圆的周长”引入课题后,教师问圆的周长与什么有关系?有怎样的关系?学生面对手中圆片怎样知道它的周长呢?处于困惑阶段时,教师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引导学业生利用手中的材料,可以绳绕圆一周,然后把绳拉直,在直尺上滚动一周,量出它的长度,在互助、互动、和谐的气氛中动手操作,终于发现:圆的周长与直径,半径的关系,同一圆中,圆的周长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可见合作学习有助于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也有助于探究性学习目标的达成,学生在合作的过程中,自身潜能得以充分发挥,优等生的才能得以施展,中等生得到锻炼,学困生得到帮助,从而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以发展,提高了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了新时代需要的团队合作精神。

4.合作需合理评价

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是让人人参与学习过程,人人尝试成功的喜悦。所以,建立一种促进学生在小组集体中不仅个人努力上进,并且乐于与同学互助的良性制约机制,是保证小组合作学习取得理想效果的关键。小组合作的评价应该是将学习过程的评价与学习结果的评价相结合,侧重于对过程的评价;将合作小组集体的评价与小组成员个人的评价相结合,侧重于小组集体的评价。以集体学习效果作为评价的依据,形成“组内成员合作,组间竞争”的格局,促进小组内学生之间和谐,让小组成员都体验到成功的乐趣,又提高了组和组之间的竞争力。

每一个人从内心深处都希望自己是成功者,而发展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也是合作学习的目的之一。所以,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要教学生学会欣赏。鼓励学生主到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通过学生对合作过程、结果进行评价,同学间、小组互评形成反馈,总结成功失败的经验教训,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及评价能力,教师对学生的看法要在遵守延缓判断原则基础上适时鼓励,保护学生的自信心。

篇2

当前,一旦学生出现问题,首先问责老师,于是老师感觉身上的镣铐枷锁越来越多。尤其是当遇到一些懂得一些教育知识却又不系统的家长,更是感觉应对无术。出于对孩子的爱,这样的家长会自觉不自觉地给教育带来很多的麻烦。那么,当老师遇到这样的家长该如何从容应对呢?结合本案例,谈谈我的看法。

学会合作共赢,把强势家长变为班级发展的资源。从心理学上讲,一般人对外界的批评指责往往有两个习惯性反应:对抗或忍让。对抗也许会让自己内心舒畅,但往往会加深矛盾,对解决问题不利。NLP(神经语言程序)认为:一个人无法改变另一个人,除非对方愿意改变。所以,强硬方式可以让对方屈服,却无法让对方信服。忍让也许可以会息事宁人,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但自己的情感会受伤,长期积累下来会产生很严重的负面效果,影响自己对职业的兴趣和信心。在本案例中,老师有抗拒的心态,言谈中看得出对家长态度的抗拒,认为家长在主观上有找老师的麻烦之意,这种心态会影响情绪,情绪会体现在言行、神态甚至肢体细节上,这样会对有效沟通带来很大的心理障碍。老师更多的是采取了忍让的方式,在化解矛盾中也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一味忍让会让对方产生误解,甚至会变本加厉。比较好的做法就是学会第三选择:合作共赢。

从心理学上来讲,一个人敢于在某个方面提出质疑或批评,那么往往说明他在这方面有一些自己的独到见解或特长,那么我们可以利用对方的这种优势,把对方的特长变成自己成长的资源。

当一个家长敢于在老师面前大谈教育问题的时候,这就说明他对教育是有自己的理解和看法的,可以把这样的家长当作家校沟通的资源,因其社会角色,由家长出面交流,向学生说明某些道理和要求会比老师直接说要好。例如本案例中,老师让该家长帮忙开家长会,这个效果就比较好。所以,面对强势的家长,老师首先考虑的不应该是抗拒,更不要简单忍让,而是看到这是资源,然后考虑如何发挥资源,为班级建设发展做贡献。家长既获得了展示的机会,自我价值得以认可,同时也增加了对班级的认同感,会更支持班级的工作。

运用移情技巧,理解家长的情绪和感受。所谓移情,简单地说就是运用换位思考,设身处地地考虑对方的感受,与对方建立共情,让对方感受到你理解他的感受,这样双方就更容易在沟通上达成一致。

例如,由于小蕊的某次语文成绩不好,引发了家长和老师的矛盾。因为老师没有完全理解家长的情绪和感受,只是介绍情况和解释原因,结果引发了家长的误会。如果运用移情技巧,可以这样说——家长如此看重孩子的成绩,作为老师既理解又高兴,有你们这样的家长,我们一起来分析孩子的情况,我相信孩子的成绩会很快提上来的。简单几句话,就和家长站在了同一个战壕,也让家长感受到了老师的责任心,家长一定会全力配合的。

移情能力可以保证对方能够在某种程度上理解自己内在的自我状态,更容易察觉自己的意图和情绪,且移情能力充满谦恭和抚慰,常常能够激起善意的回应。运用移情的时候,要保持同情心和真诚心的有机结合,这种开放的心态、平等的态度,会让老师和家长的沟通更加轻松。

先跟后带,引领家长意识到怎样做才是真的为孩子好。移情技巧虽然可以有效地增强对家长的亲和力,获得家长的理解认同,但要真正解决问题还需要改变家长的态度和认识。可是,如果直接指出家长观点的错误或认识的偏差,只能激发家长的抗拒心理,对方会找出各种理由来维护自己的观点、做法。例如关于孩子入团的问题,老师的理由是充分的,但是因为方法不够灵活,造成了家校矛盾,甚至让家长放言“不会放过我的”,这就提醒我们,在老师有理的情况下,也要考虑如何处理与家长的矛盾才能更有效果。遇到类似的问题的时候,很多老师的做法就是忙着解释,而这种解释在对方听起来就是指责自己不懂情理,无端取闹,所以会在情绪上更加抗拒老师。家长之所以放出狂言,也是这种情绪抗拒的表现。

解决这个问题的最好思路就是先跟后带,引领家长看到更有效的方法,家长自然会配合老师的工作。所谓先跟,就是先在情绪、角度、观点等方面给予认同;所谓后带,就是顺着对方的思路,引领对方看到不一样的内容,增加对方的体验,让对方在不自觉中改变自己的看法,

例如,家长说“班级里成绩比她女儿低的学生都入团了,为什么她的女儿人不了团。”面对家长的这种质问,老师可以先“跟”——是的,论成绩你的女儿是可以入团的,家长积极支持孩子入团,为孩子的成长考虑是我们老师也欢迎的,在这一点上家长和老师的立场是一致的。然后再“带”——我想家长绝对不仅仅是为了团员这个称号,而是为了孩子今后的成长考虑,对吗?那么我们老师、家长需要培养孩子什么样的能力才更有利于孩子的今后成长呢?解决问题更有效的方法是什么?

这样,通过发问带着对方深入思考,老师就掌握了谈话的主动权,也更容易获得家长的认同。如果双方沟通的气氛比较好,还可以进一步让家长思考,家长原来处理问题的方式会给孩子带来什么样的影响?这样会在更深层引发家长的思考,不过这个环节要少用,一旦使用不当就会变成对对方行为的否定,从而引发更大的矛盾。

总之,该案例中的老师是一个很不错的老师,做工作有耐心,对工作负责。如果能再掌握一些与强势家长沟通的方法,让自己的内心更强大,那么工作会更加愉快,家校关系会更加和谐,职业幸福感会更强。

篇3

《古兰经》里面有一个经典故事:一天,有人找到一位会移山大法的大师,让其当众表演一下。大师在一座山的对面坐了一会儿,就起身跑到山的另一面,然后就表演完毕,众人大惑不解。大师道:这世上根本就没有移山大法,惟一能够移动山的方法就是:山不过来,我就过去。现实世界中有太多的事情就像“大山”一样,是我们无法改变的,或至少是暂时无法改变的。“移山大法”启示人们:如果事情无法改变,我们就改变自己。我们先改变自己,然后再尝试着改变家长和孩子。其实,人与人之间多一些交流和沟通,工作就多了一份温暖与关爱,生活就多了一份情趣与色彩。

沟通是一门学问,也是一门艺术。在与家长的沟通过程中,了解家长的心理,根据沟通对象不同的情况,以真诚的态度,运用灵活的沟通技巧,采取正式和非正式的多种沟通方式,才能收到好的效果。

一、“理解”缩短心与心的距离,爱让沟通有良好的基础

每到新生入学,我们会听到家长对即将上学的孩子不厌其烦、看似唠叨地叮嘱,目送孩子走进校园,家长的目光里写满牵挂,不是家长不相信老师,而是因为家长对孩子的爱。也正是因为爱,家长才将孩子送到学校使其接受良好的教育,让他适应集体生活,期盼他学到知识、掌握技能、茁壮成长。

我懂得这份爱的重量,每一次家长会上,我都会不厌其烦的列举班内学生的诸多长处,家长的诸多努力。对于问题我会善解人意的提出,这样的做法打动了家长,赢得了家长的信任和掌声。无需我表白自己将如何精心照顾每一位学生,浓浓的爱心和彼此的理解已获得了家长们的信任。也赢得了家长的支持与配合。正是因为有了爱,有了相互的理解,缩短了教师与家长的心理距离,使家长对教师充满信任,从而为今后的良好沟通打下了基础。

而每每学生出现问题,请家长来校时,我总不忘叮嘱一句,“您别太着急,路上小心……”即使此时我很着急。但我能体会家长来校时的行色匆匆、以及当时焦虑急切、忐忑不安的心情。客观地说:人际交流中确有强弱之分,在与教师交流中,做错事情的学生家长此时确处弱势地位,但弱者有极强的自尊心。而我此时处以简单的兴师问罪,家长的自尊心必遭伤害,以此为前提后面的循循善诱会失去了应有的教育效果。而此时简单的一句理解与关心往往会使后面的教育事半功倍。正所谓“理解”缩短心与心的距离,爱让沟通有良好的基础。

二、灵活运用进退策略,爱让沟通更有力量

(一)以爱为本,“退一步”海阔天空

在家长的意见与学校要求产生较大分歧而又难以协调时,有时我采取“退一步”的策略,通过技巧的沟通使家长逐步转变态度。小雨的妈妈是一个对孩子、对老师、对学校要求很多,但无恶意的家长。第一次家长会时,我根据学校要求提出:学生在教学区禁止使用手机,以免影响孩子的学习。希望家长配合收缴学生的手机。简单的一条要求遭来了小雨妈妈的诸多质问。对此我采用“退一步”的方法,告诉她,您要是坚持使用,我也可以理解。但在月考后,小雨妈妈针对孩子的成绩,向我寻求解决方案的时候:我反问她,您觉得孩子之所以没学好是因为什么?“当然是没听讲呗”小雨妈妈不假思索的回答。那您知道他当时在做什么嘛?小雨妈妈此时眼睛特别亮:我明确地告诉他“在玩手机”。一向伶牙俐齿的小雨妈妈此时无语。

用事实说话暂“退一步”,既消除了家长的疑虑,又改变了家长的态度,同时也很好地解决了问题。何乐而不为呢?

(二)以爱为本,“进一步”合情合理

老师在教育问题上与家长意见不一,产生冲突和摩擦是难免的,对某些情绪易激动、争强好胜的家长,我采取“进一步”的策略,力求解决问题,将不良习惯扼杀在摇篮之中。本学期转入的来自兰州的学生学习习惯不好,而家长对于学校提的要求更是答应得头头是道,完成得敷衍了事。老师问得多了,家长的强词夺理就来了。对此,我理直气壮地“进一步”,使他的家长感到心理上的震慑,同时很快使她的情绪平静下来。

请家长来到学校后,我将记事本上我与家长的沟通做一汇总,清晰地展示了为孩子进步老师所作的引导与点拨,鼓励与关爱,更生动再现了孩子来校以后的进步,同时指出家长与教师沟通时语言的生硬,与对老师提出要求的种种“不落实”,家长红着脸说“自惭形秽”的同时,我笑着告诉他,“我宁愿现在您因一时的不愉快与不理解与我争执,也不能因为我的姑息,换取您短暂的愉悦,由此贻误最佳的教育时机,而埋怨我一生”。家长急忙说“他很愉快,也会理解,更会支持与感激”。

是爱教会我如何化解矛盾,“退一步”海阔天空;是责任让我在关键时刻“进一步”既避免了矛盾的激化,又使家长理解与支持我的工作,与我的关系变得更融洽更和谐。与家长沟通,进有章法、退有原则,进退自如,沟通才会更有力量!

三、家校合作,爱使沟通成为多赢

另外,我还借助书面沟通(校讯通、发短信、电子邮件)非语言沟通等方式方法,让沟通更合理更有效。日常在与家长交流孩子的表现情况时,我努力做到及时、全面、经常化,以正面引导为主,先报喜后报忧,避免当众指出孩子的错误和缺点等等。

篇4

一、现状和思考

[案例1]

6班陈菁(化名)妈妈电话:我一直相信女儿会进步,我对她的表格计划安排训练已取得成效,现在她都自己安排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虽然我女儿成绩不是很好,但她尽力了就行,我想只要她自信,保持这股向上精神……

联想到陈菁的表现和进步,我为有这样的家长感到欣慰。

[案例2]

早自修5班马龙(化名)妈妈来了:周日在家看电视不做作业,我叫他,他不听,他爸火了,打了他一巴掌,他就跑出去一夜未归,幸好早上来上学了。老师,你帮我多管管,我不知道该怎么教育他,他老嫌我唆,他爸又是一个暴脾气……

[案例3]

6班江文(化名)妈妈短信:我真不知道该怎么说,最近我发现女儿有早恋现象,有一次还发现她抄别人作业,学习也不认真,心思几乎没用在学习上……老师,您说怎么办?

和搭班的唐老师一说,发现类似的“呼救”还有几个。

我校实行班级组管理制度,即两班为一个共同体,各项指标捆绑考核。5班是基础班,6班是提高班。根据学生的学业成绩分班,采用分层教学的方法,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化成长。根据以上几个案例的情况,我思考了以下几个问题:

1.在人员、时间紧张的情况下,两个班主任如何与与220个家长有效沟通,分享教育理念和实际有效的教育方法、措施,提高家长的总体教育水平,解决实际教育问题?

2.如何利用优秀家长资源,分享其家庭教育理念和方法,带动整个班级组家长的提高?

3.对一些共性的教育问题如何发挥家长集体智慧,家校合作,群策群力?

4.学生都有展示、向上的欲望,尤其在老师、家长面前,如何创设平台,利用家长资源,共同推动孩子进步?

5.如何发挥提高班的优势,让提高班学生的优秀学习品质影响他人,带动班级组的学生共同进步?

我脑海中一一浮现已尝试过的家长会、家访、电访、短信、家校联系本等家校沟通合作的方式,但又被我一一否决。我想找到一种方式或平台:宽松的氛围,自由的畅谈,在分享中思考,在引领中提升。“茶吧”,一个念头在我脑海里闪现。

茶吧设想:

1.几杯清茶,几位家长(自愿与固定相结合),由教师主持,展开分享与探讨。

2.设计阶段与形式。记录活动次数和内容,以便后期的研究和改进。

3.执行不告状、不批评、不惩罚的“三不”原则。

二、设计和行动

我和唐老师一合计,很快我们便取得了共识。从我俩名字中各取一字,将茶吧命名为“宁玲茶吧”,时间为每周四晚六点到八点,分两阶段实施。第一阶段在初一下学期,以培训家长为主,主要形式有三种:(1)教师主讲,家长自愿参加,解答家长关心的问题,并进行交流和讨论,分析、探讨实际教育问题;(2)以1至2名优秀家长为主,在分享其教育经验和体会的基础上,探讨家庭教育问题的不同处理方式及其结果,引起家长共鸣,达到榜样引领的目的;(3)邀请部分学生家长探讨一些具有普遍性的问题,如学生的恋爱倾向问题,通过专题讨论,分享各自想法,交流解决办法,探讨更有效的解决方案,并在措施实施后一段时间后召开反馈“茶吧”,改进措施,总结经验。

第二阶段在初二上学期,以学生为主设计活动,利用茶吧平台影响学生。邀请相应家长和学生共同参加,人员按基础班和提高班四比六的比例,这样做主要是考虑到提高班的学生相对来说各方面表现好,做得比较到位,在特定的群体中能产生群体效应,可以带动基础班的学生。根据活动目的和各项客观因素,我们设计了具体的活动步骤和操作流程,并不断改进。期末考试结束后,我们召开了反馈“茶吧”进行终结性评定,颁发奖品,并让获奖家长亲自给学生带上我们两位班主任共同设计的“勤鹰”徽章,合影留念,并收录到“班史”光盘中。获奖的学生及其家长都感到很自豪,而未获奖的家长则趁此机会教育鼓励孩子。

我们把这些活动命名为“‘尖子生’打造计划”“让优秀成为习惯”等,设计意图:借助“茶吧”形式,制定计划,统一认识,发挥家长对的监督作用,帮助学生改掉缺点,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活动流程:(1)阐述要点,指出在座学生如能努力,都能成为优秀生;(2)以家庭为单位探讨优秀品质;(3)优秀学生介绍每天具体的学习安排和心得体会,并让其他学生谈听后感;(4)家长、学生分开讨论,学生话题:如何提高成绩?如何提高效率?如何控制自我?家长话题:如何配合和督促孩子?(5)以家庭为单位制定个性化、可操作性的学习计划和具体实施措施;(6)学生代表汇报计划制定情况和措施,由教师提出改进意见;(7)强化监督措施,包括:①父母监督,②计划一式两份分别放老师和自己处,期中检查落实情况,期末检测目标实现情况,③进行过程跟踪检测,④原班人马(家长和学生)期末后聚首评定,颁发“勤鹰”徽章。

三、结果和反思

两学期的“茶吧”进行下来,家长、学生反响很大,效果明显。现摘录部分家长反馈:

哲辉(化名)妈妈短信:首先谢谢老师,你们幸苦了!昨天参加了宁玲茶吧,让我受益匪浅,真有一种“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的感觉,以后有时间的话我会多多参加的,但愿哲辉能取得更大的进步!再次谢谢老师的辛勤培育!

晓琪(化名)爸爸家校联系本留言:今天参加了宁玲茶吧,听了好多成功的例子,晓琪也制定了学习计划,爸爸希望你能完成。感谢老师的付出,我觉得老师真的辛苦,为女儿有这样的好老师感到幸福。晓琪这次的考试成绩与老师的辛勤教育是分不开的,感谢所有的任课老师。

学生的收获也很大。毛俊懿(化名)同学在家校联系本上反思:今天参加了茶吧活动,我深受启发,一定要好好珍惜时间,刻苦学习,尽可能地提升自己的成绩。晓琪同学反思:参加了“宁玲茶吧”后,我决定要做得更好,向徐雨纯、吴凯涵她们学习。从学生的期中、期末成绩看,效果更显著。

“宁玲茶吧”之所以成功,主要是做到了以下几点:

(1)创设了轻松的氛围,搭建了家校合作的良好平台,有利于家长与老师、家长与家长之间的沟通交流,满足了大部分家长的实际需求,帮助他们解决了家庭生活中遇到的实际教育问题,提高了家校合作力度,形成了教育合力。

(2)榜样作用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学生和家长都需要榜样引领,同一个班级、同样的身份,他人能做到的,我为什么不行?身边的榜样更容易引起家长和孩子的反思与共鸣,从而使学生和家长找到了努力的方向,家校齐协力,成效自然显著。

篇5

关键词:小组合作;化学教学;效率;感情

一、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新的教学模制中,要求老师根据教材和学生实际自主编写导学案,导学案分为自主学习、交流讨论、合作探究、随堂巩固等环节。我们在课前把导学案发给学生,让导学案带动学生有目的地进行自主学习。比如概念、化学符号等一些识记性的知识就可以让学生通过教材在课前自主学习,基本原则为凡是学生自己能学会的,教师坚决不教,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课堂上重点在交流与合作,让学生有时间更有效地向别人发问或向别人阐述自己的看法。这样不但可以增加学生学以致用的机会,更可以增强他们对学习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还可以使他们接受不同的观点,开阔视野,促进思维的发展。小组合作学习的优点还在于把学生由旁观者变为参与者,它主张那些已经掌握某种知识和技能的学生把知识和技能教给其他成员。成员之间互帮互助,共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自学能力也跟着提高。

二、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

萧伯纳说过:“倘若你有一个苹果,我也有一个苹果,而我们彼此交换这些苹果,那么你和我仍然各有一个苹果。但是你有一种思想,我也有一种思想,我们彼此交换这些思想,那么,我们每个人将有两种思想。”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合作探究环节,我们进行化学试验或讨论或看相关视频,特别强调小组中每个成员都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学习任务由大家共同分担,分工合作,集思广益,各抒己见,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互通交流,这样问题就变得容易解决。这个时候老师也比较容易关注整体和个体的发展,老师对学生能更有效地进行引导,避免优秀生唱“独角戏”和学困生做“旁听者”。前板原位聚焦、侧板或后板移位聚焦都比较容易使学生集中精力。如,年级里有名的睡觉大王罗××、丁××等都改变了课堂上睡大觉的现象,这样的课堂他们收获的会更多。

三、小组合作学习能增进学生的感情,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小组合作学习是同学之间互帮互学、彼此交流知识的过程,也是互爱互助、相互沟通感情的过程。例如,在展示环节,要求组内先交流后讨论,其间大家互相勉励、互相鼓励,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在点评环节,学会了如何关怀他人、帮助他人和评价他人,即学会承认他人的优点,发现他人的亮点,容忍他人的缺点,虚心向他人学习,听取他人的意见。它使每一成员都融入集体中,增强了集体意识。常见在组内出现“你上去展示吧”“这样说是不是更好”“我来点评”等各种比较和谐的声音。

四、小组合作学习面向全体,全面提高

传统的教学是授学生以鱼,而新的教学模制更注重授之以渔。实施小组合作学习,不仅有利于后进生、中等生的发展,也有利于尖子生的发展。但是面向全体、全面提高,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如果运用小组合作的方法,就容易实现多了。因为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首先通过导学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促使全体学生认真阅读、思考学习的内容,这样后进生也能自主学习,同时发现自己在学习中存在的疑惑,通过组内讨论、帮扶就可解决;中等生通过自主学习基本掌握,当然如还有疑惑,也可在小组内讨论,小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可在课堂上提出,全班共同讨论。尖子生可以学得更加深入,为小组其他成员讲解的同时,也使自己的知识得到了升华;在交流环节,通过对子组互讲,小组精讲,可实现第一次合作提高;在展示环节,通过小组展示,教师点拨,可实现第二次合作提高;在巩固检测环节,组内互查,小组长复查,教师巡查,轻松解决了面向全体的问题。只有充分激发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才能培养和锻炼学生的能力。如,在“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一节教学中,安排学生自主探究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按照教材学生很容易了解书写原则,不同层次的学生还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并发现自己的元素符号、化学式等不足之处及时补充;课堂小组内交流讨论,组内互讲互评,共同提高;最后在全班讲解展示,老师可把有关化学方程式的配平作为重点点拨。这样学生能循序渐进地学习,逐步掌握知识,就会学得积极主动、学得扎实、记得牢固,也有利于学生形成终身学习的能力。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一种有效方法,也是当前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重要途径之一。我们要在课堂中充分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来提高单位时间内学生学习、交往、表达的能力,最终形成学生终生学习的习惯。

参考文献:

[1]秦利.试论课堂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09(1).

篇6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兴趣;创新思维

小学生不同于其他的受教育群体,小学生在课堂上更容易被其他事物吸引,难以集中精力,因此想要在小学数学的课堂上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必定要探索研究出一套能够活跃课堂气氛、引导学生思考的方法体系。拥有了一套好的教学方法,提高了孩子们的兴趣和热情,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这也会为小学生以后的漫漫学生路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使他们始终拥有一颗对数学充满热情的心,并逐步形成正确的数学价值观。

一、调节课堂气氛,提高学生思维活跃性

随着时代与科技的日益进步与发展,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教育要从娃娃抓起”,因此现在的小学生们比以前的孩子们面临更大的压力,不论是家长还是学校、甚至是社会,对小学生的教育都更加重视。对孩子们的教育问题成为了社会普遍关心的话题。而课堂是孩子们获得知识的最普遍、最快捷的方式,也是孩子们锻炼思维最直接的途径,因此在小学数学教育中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是十分关键与必要的。针对小学生上课注意力不容易集中的问题,最好的解决方法应该是让他们亲自动手,将他们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上来。例如,当老师讲授圆周率π时,老师可以给学生们分组,每一组给一两个圆、一段绳子,让他们亲自动手量一量,看圆周长与直径到底有什么关系。对于第一个答对的小组可以给些鼓励,比如评选他们为数学课上的“优秀实践小组”或者“最佳创新小组”;对于最后没答出来的小组可以适当的给些“小惩罚”,比如给大家表演个小节目。这样做既能刺激孩子们的探索欲、求知欲,也能丰富孩子们的数学知识,让他们对于一些数学概念有更深刻的了解,也更利于他们在未来的学习道路上找到理解抽象概念的方法与途径。让小学数学的课堂不仅成为学生们打数学基础的地方,更成为学习数学思想的平台。

二、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传授学生数学知识、培养创新能力

课改专家、华东师大崔允郭博士说:“教学有没有效率,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而目前大多数学生缺乏创新精神,其根本原因在于学生负担太重―――考试频繁、资料繁多、死记硬背,磨灭了学生对学习的兴趣,题海战术泯灭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学生参加数学活动几乎是一种被动的行为,甚至害怕学习数学。那么,究竟如何让课堂教学更有效率,培养学生们的创新能力呢?首先,自主探究是必不可少的,没有任何一个人可以代替自己去学习知识、去深入思考,而小学生更容易受到“填鸭式”的教学方法的影响,只会机械性的思考如何做题,而完全不知如何创新。这也正是“新概念教学”中反复强调的,一定不能让我们的下一代成为只会做题的机器。一个拥有知识和创新性思维的人才是这个社会真正需要的。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老师一定要多问问题,引导学生们去思考,而不是简单的直接告诉学生们结论。例如,在教授梯形的面积公式时,可以先提问学生他们认为如何测量梯形面积,再一步步进行图形分解,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其次,合作交流也是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的途径。所谓“独木难成林”,21世纪是竞争与合作并重的时代,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小学生也应该从小培养合作的意识。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可以将学生进行分组,让每一组准备和这节课相关的题目或问题,在下一节复习课上可以让小组之间互相提问,答对最多的小组同样获得奖励,答对最少的小组依然要有“小惩罚”。创新是素质教育的核心,这两点途径,可以加深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更有效的培养学生的自我思考和创新能力。

三、建立数学模型,将实际与理论结合

首先,要帮助学生学习如何建立数学模型。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在论述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时,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其中也提到“充分考虑学生发展和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任何的理论都是基于实际情况建立并最终运用到实际中去的,数学做为最重要的基础科学之一,被广泛地运用到各个学科、各个领域中,因此数学教学更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模拟一些生活中与我们息息相关的情境,诱发学生的好奇心,鼓励学生大胆尝试,丰富学生的想象力,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例如,学习速度的时候,老师可以让学生们亲自走一走、算一算,让他们体验数学概念是如何在生活中体现的。丰富多彩的现实世界是学生学习数学的背景,书本数学是生活的提取、概括和应用,小学数学教师要将两者有机地整合,不能让学生们认为数学是一门与生活无关,只与考试有关的学科。事实上,数学更是一门科学,所有的科学都必须应用于实践。在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中,老师们一定要注重培养学生们的兴趣,培养学生们的创意思维,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培养出真正有益于社会的人才,才能最大程度地挖掘出学生的潜力。

参考文献:

[1]温善策,聂开宇,钟玉华.小学数学立体教学模式的结构、特点与作用[J]

[2]李跃婵.小学数学“活动化”教学模式初探[J]

篇7

【关键词】班主任 家庭教育

一、班主任与家长沟通的必要性

我们正处于一个竞争与合作的时代,处在一个教育信息化的时代,家校合作越来越显示出它的重要性。教师不但对学生负有“传道、授业、解惑”的职责,还有与家长交流沟通甚至帮助家长更新教育观念的任务。目前各类有关教育的法律法规都规定家长和学校需要合作,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也有相应的机构检查家长学校的建设,教育本身的规律也需要班主任必须同家长合作,才能最好地实现教育最优化。

新课改始终强调生活中的教育性,这就要求家长在平时生活中关注学校教育的内容,关注班主任的要求,及时对孩子加以引导。班主任与家长沟通也是学生自身发展的一种需要。法国启蒙思想家、教育家卢梭说过:“人生中最危险的一段时间是从出生到12岁,在这段时间如果不能摧毁种种错误和恶习,它们就会扎下深根,发芽生长,以至于永远都拔不掉。”可见,这一阶段如果家长和教师配合起来,对孩子的行为习惯、思想认识适当引导,让学生心理、智力、身体、艺术素养、审美情趣等方面取得长足发展,将会使孩子终身受益。

二、班主任如何与家长沟通

1.身正为师,班主任用自身的言行让家长尊敬和支持

班主任要想与家长有效沟通,首先得让家长信服、认可和尊重。正人先正己,师德修养最可贵的就是为人师表,教师首先严格要求自己,做一个思想道德高尚的人,就能让家长和学生认为其说的是对的,是值得信赖的。这样教师对家长提出建议,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才能更有效。

2.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

俗话说,孩子都是自己的好,每个家长都认为自己的孩子是最好的,由于现在大多是独生子女,家长难免对孩子无限溺爱,所以孩子身上有什么缺点和不足,做家长的往往看不到,或是意识不到其严重性,这就会出现教师叫来谈话,说起孩子身上的不足,很是着急,而家长却不温不火,很有一些“皇上不急太监急”的样子。所以,当学生出现问题而叫来家长时,教师千万不能带有个人情绪去评价孩子,否则不但不能引起家长的重视,家长甚至还会认为是在有意贬低他的孩子,会对教师的话产生反感。因而,面对家长时,教师既要肯定孩子的优点与进步,也要真诚地提出其不足之处及改进办法。在谈到孩子的缺点时,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区别对待,与很熟悉的家长可以说得直率一些;而对有些家长自尊心强的,会把谈孩子的缺点视为对自己的批评而感到有压力的,就要说得委婉一些,注意家长的可接受性,同时也表达对家长心情的理解,以心换心,坦诚地与家长交流,这样就可以达到共同解决孩子问题的目的了。

3.学会倾听

与家长沟通要善于倾听,多数班主任约见家长时,说得多听得少,只顾自己痛快,啪啪一通数落,家长也只是“是是是,对对对,好好好”地在那里应付。然而接下来的情况却并不如人愿,学生的问题依然存在,或者好不了几天就又是老样子了。这是因为家长并没有把班主任的话听进去,甚至根本不赞成班主任对于他孩子的评价,那就更不会接受班主任的建议了。因为有些学生在学校和在家里、在班主任面前与在家长面前的表现是不一样的。因此,班主任不妨换个方式做个听众,这样就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学生,也能找到更适合的方式来解决学生的问题了。笔者班里有一个男孩子,平时上课几乎从不回答问题,作业虽然能完成,但质量不高,学习积极性很低。有几次他的作业写得很乱,而且明显看得出来纯粹是敷衍了事,甚至家长签字的作业也是如此。笔者便给其家长打了电话,毫不客气地指出了他孩子作业中存在的问题,并且不由分说地把家长也批评了,根本就没给家长分辩的机会。没想到第二天家长居然找到学校来,把孩子在家里的表现向我做了说明。原来这个看似老实、懒惰的孩子,在家里对待家人时的脾气却很暴躁,有时甚至会做出一些非常的举动来威胁家长。倾听有两个好处,一是制造平等的谈话气氛,二是便于班主任从中捕捉信息。家长有时会因孩子在校的一点表现而喋喋不休,追问不停,班主任应时刻保持亲切的笑容,体谅做父母的心情,以一个教师特有的耐心去面对家长,通过换位思考去了解家长,使他们相信班主任有能力,有信心把他们的孩子教育好。

4.沟通方式要得当,沟通时间要适宜

篇8

关键词:初中物理 互动 探究

单向的由教师向学生传播知识的“注入式”教学模式将学生的学习过程看成被动的“他组织”而不是主动的“自组织”;它把学习过程看成是信息量的积累过程,而不是质的“建构”过程,明显违反了“教是为了发展”、“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的教学规律。为了满足新课程对学生主动发展提出的客观要求,每个学科都应根据学科自身特点,探索能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教学模式。对于初中物理教学,互动探究性学习无疑是一种行之有效的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教学模式。

一、激发学生互动探究的兴趣

适宜的情境是引发学生互动探究的前提性条件。只有创设了适宜的情境,才能激发学生互动探究的兴趣,学生的互动探究性学习才能顺利进行。例如:

教师:大家知道蜡烛能在空气中燃烧,是因为空气中含有什么大量的物质呢?

学生:氧气。

教师:很好,可是大家见过蜡烛在水中燃烧的现象吗?(学生都很惊讶。)

教师:让我们先来观察一下这个现象吧!

(学生们的注意力一下子被高度集中起来。)

演示:教师在讲台上立放一块无色的玻璃。玻璃正对学生,在玻璃后面放上一个盛有足够多水的大烧杯,然后在玻璃板前方适当位置点燃一根蜡烛。学生从前面观察过去,看到蜡烛的像刚好落在烧杯中的水中,感觉蜡烛真的像在水中燃烧一样。(学生们一下子都兴奋起来。)

二、培养团队精神

互动与竞争是引起学生探究活动的关键,互动可以保障学生有质量的探究,竞争可以促进学生探究的动力。互动与竞争既能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在竞争中学会合作,在合作互动中学会竞争,同时它又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单纯灌输知识的倾向,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的全过程,把探究物理知识的发现过程作为课堂的主旋律,在课堂上让学生充分展开讨论,积极思维,小组商量,集体交流,各抒己见,合作激智。

例如教学《温度计》这一节,把学生分组后,完成以下问题:

(1)太阳是一个火球,太阳内部的温度是多少?

(2)地球的内部构造如何?地壳内部熔浆温度是多少?医生量得你的体温是多少?

(3)我国漠河地区的气候情况如何?

(4)怎样将物体热胀冷缩的微小形变放大?

对于上述问题,课本上找不到答案,必须查找资料或到网上搜索,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能力。由于需要到图书馆查找资料,与他人打交道,这样又培养了学生与他人交流合作的能力。

三、有效提问

课堂教学中的提问一般有两种类型:一是由教科书直接提出的问题, 二是老师向学生提出的问题。无论是哪种提问, 都要保证方向明确, 不能模棱两可、含糊其辞、不着边际地随便把“为什么”、“是什么”或“有什么”当作提问。

例如讲“光的反射定律”时,课本上是这样提出问题的:光的反射时遵循什么规律?也就是说,反射光沿什么方向射出?这个问题的方向很不明确,学生不知怎样来回答。“斜的进来斜的出去”,是不是光在反射时所遵循的规律呢?“光从左边进来从右边出去,或光从右边进来从左边出去”,这样的回答是否可以?另外,这个提问没有相应的问题情境,学生不知道从什么方面去考虑,从而无法引导学生从定量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即从反射角与入射角之间的大小关系去考虑。这样的提问,可以说是无效的。为对此内容进行有效的提问,我们可以这样来处理:1.请同学们动手做一个小实验,用激光手电筒将光线斜射到平面镜上,观察光线从什么方向射出(动手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创设具体的问题情境)。2.请将实验观察到的光路大致地在纸上画出(用作图的方法描述实验现象,使问题更加具体)。3.教师在这时向学生提出问题:对于同一束入射光线来说,出射光线可以有其他方向吗?光在反射时有没有规律可循?

这里的现象是由学生发现的,问题是老师提出的,但老师在提出问题时创设了一个并不难的物理情境,使得问题更加贴近学生的认知水平,问题的提出也顺其自然,能引起学生的思考,激发探究兴趣。而且问题非常明确,即同一束入射光线斜射到平面上,其出射光线的走向如何?有无规律可循?可见创设物理情境、明确提问方向可使课堂教学的提问更有效。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财商;数学;教学;教材

“财商”是我校的特色教育之一,它是一门综合性非常强的课程。财商教育目的是让孩子们从小树立正确的金钱观、消费观和财富观,并懂得如何存款、如何获得利息等理财知识。一谈到财商教育大多数人的第一反应就会跟数学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事实也如此,我校财商教育的第一批主力军主要也来自教学一线的数学老师。所以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尤其是数学综合与实践性活动课中渗透财商意识,如何更好地挖掘数学素材,如何在财商教学中利用数学知识来解决问题,都成为了我们要研究的问题。下面我就结合我校的数学教学实际,谈谈自己的几点思考。

一、深挖教材。学理财

新人教版笛Ы滩闹杏泻芏嗄谌萆婕暗讲粕探逃,我们要深挖教材的知识,在教学上不仅仅让孩子们懂得知识,还要学会应用,逐步培养孩子的数学素养和数学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学会理财的知识。如:一年级的《认识人民币》,二至六年级的《统计》,三、四、五年级的《整数、小数、分数、乘除法》中有很多计算和解决问题是涉及到购物、买门票、合理消费等知识。六年级的《百分数应用》蕴藏着更多的打折、存款、利息、保险等理财知识。在教学中,我们不仅要教孩子们数学知识,还要深挖教材背景、文化等知识、拓宽思路,真正让孩子们学数学、用数学,做到学以致用。

我们整理了教材,以教材为基础,深挖教材,合理提炼财商知识,在教材的基础上,我们又增加了一些新知识,拓宽了学生的思路,增加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财商意识。如:周若男老师利用财商短课教孩子们《认识货币》时,带领学生从大小、颜色、图案三方面认识货币后,学生会自己上网查资料、小组合作讨论、请教大人等方法自主探究学习欧元、美元、日元等外币,在课堂上汇报交流,讲得头头是道。这样的学习不是停留在数学学科认识货币面值和等量兑换的教学目标,而是带领孩子走进货币,了解历史,知道货币背后的故事。

二、巧设练习,懂理财

数学教材中融入了很多的财商的小知识,我们要把这些散落的零零碎碎的知识整理成一类,就像把一颗颗珍珠串成一条项链才更能体现它的价值。财商总共七大主题:劳动教育、勤俭节约、科学理财、合理消费、无私奉献、诚实守信、勇于创新。

以消费为例,从一步计算到两步计算,从解决简单问题到复杂问题,从整数、分数、小数、百分数、折扣问题中都有合理消费等问题。因此,我们可以把这类问题理成一类,精心地设计练习,让孩子们在练习中懂得怎样消费更合理。

(一)多层次设计练习

练习设计要体现多层次,让不同层次的孩子得到不同的发展,让更多的孩子参与到数学学习中来,让数学教学更多有效。

A.基础练习

1.王老师带着三(8)班32个同学去公园,成人票每人8元,儿童票每人5元。共要付多少元?

2.星期天,妈妈带小红和她的2个同学去看电影,电影院门口的牌子写有:成人票:25/张,儿童票:15元,张。小红的妈妈一共要付多少元?

B.提高练习

1.参观海底世界,个人门票每人40元,满30人可购团体票,8折优惠(即每人32元)。现有27人去参观,怎样购票最好?

2.学校组织夏令营去三国场面,三国城的门票是个人门票价30元,满30人可购团体票,每人24元,现去了26人,怎样购票最好?

3.游乐园玩碰碰车,个人票lO元,团体票包场300元,限40人。三(5)班34名同学就付多少钱最划算?

C.拓展练习

某公司的门票是每人10元,20人以上(含20人)可以买团体票,按7折优惠,即每人7元,在人数不足20人的情况下,最少多少人时,买团体票比买普通票所花的钱少?

(二)多角度设计练习

除了练习的层次外,我们还要多角度地思考。要多设计了一些趣味性的练习,设计的点要多,面要广。可设计“合理的使用零花钱”“我的压岁钱”“小鬼当家”“旅游中的数学问题”“我的网购经历”等练习,让我们的数学显得更实用、更有效。网络购物在生活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位置,于是在练习中,我就展示了亲生经历的购物全过程,让孩子们实实在在地体验了一把如何购物更优惠。

1.德国受氏晨曦进口牛奶每瓶12.5元,波兰妙可全脂牛奶9.9元每瓶。运费12.5元,买4瓶德国牛奶5瓶波兰牛奶共用了多少元?12.5×4+9.9×5+12.5=112(元)。

2.中粮网购中规定价格超过100元,重要不超过10千克,可免运费。于是她又购了小瓶的德国爱氏晨曦进口牛奶3瓶,每瓶3.8元,现在只需要多少元?12.5×4+9.9x5+3.8×3=110.9(元)。

通过计算可以清楚地知道网购中隐藏的折扣问题,怎么选择更合理,更优惠,原来多买了3瓶牛奶,结果价格却还便宜了1.1元。通过计算让孩子们体验用数学知识可以解决很多理财知识,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数学原来这么神奇、这么好玩!

三、综合运用,会理财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数学综合实践教学中,我们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数学体验活动,让孩子们在玩中学,在学中玩,真正让数学用于生活。

(一)体验

在学完《认识人民币》《等量代换》《统计》等知识后,我们结合实际,开展一些数学活动。如:人民币的兑换、校币的兑换、等量代换、以统计生活班级同学压岁包、家庭一天开支等活动,在体验中学会理财。

(二)感悟

在实践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为了体现数学教学的有效性,我们在假期还设计了一套实践活动课程,让孩子们用数学知识和方法来“记账”“来当家”、会“货比三家”,通过实践活动,并写出自己的收获和感受,在实践中感悟到理财的重要性。

(二)成长

在实践的路上只有不断体验、不断感悟和反思,就会不断地成长。如我们班的邵楷同学在数学小论文题目就是《巧用折扣学理财》,从自己的生日中提出课题研究方向、内容,并用数学知识解决了生日上的数学问题,让自己得到了成长。下面我记录一部分:

生日前选择:我来到我们家附近的“西嘉士”餐厅,第一款的优惠折扣是这样的:充值1000元的卡,每次小消费打8.5折,第一次消费在打折的基础上还可以直接减去200元的金额。那我们来计算一下:用完卡里的1000元,我们可以消费多少原价的食物?1000/0.85+200=1376元,啊!是1376元。

篇10

一、通过科学分组、合理分工,提升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在《幼师口语沟通技巧》课程教学中,首先,教师布置教学内容,然后学生被划分为几个小组,各个小组开始活动。学生根据情景练习的要求扮演不同的角色,这样,能力水平不相同的小组成员就开始一起学习,探讨问题。小组长发挥核心作用,协调好各成员积极参与活动,引导小组的活动顺利完成,做到既不能让某些人垄断发言,也不能使有些人一言不发。每一次讨论结束后,要进行角色互换。小组中每个成员不仅要自己想办法完成教师布置的的学习任务,还要帮助其他组员顺利完成学习任务,这样能充分调动每位学生的积极性,真正让所有学生都得到锻炼。

其次,教师要对每一个小组的活动进行调控、指引和干预,在必要的时候给与帮助。例如,在每次进行课堂演练时,2~4名学生自由组合为一组,自己推荐组长,然后根据案例要求扮演各自角色——幼儿教师、幼儿和家长。当一名学生在全班同学面前模拟场景时,教师会从旁进行指导——不同情景中的幼儿教师如何正确与孩子和家长进行有效沟通,哪些语言、行为和态度是不正确的,今后必须避免的,以及注意事项有哪些等。模拟完毕,教师为小组的成员打分。

实践中,由于每个小组都是自由组合而成,组长是成员自己选定的,这就使得小组成员之间关系融洽,小组分工比较顺利,活动时彼此也放得开,在小组讨论时能做到畅所欲言,有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加深对课堂知识的理解,提高合作学习效率。

二、通过分组辩论,提升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教师可以为学生创造讨论的机会,让学生以辩论的方式实践合作学习,共同探索,最终找出正确的答案。同时,让学生在辩论中学会领悟,学会主动。

例如,学生王某性格腼腆、害羞,上课回答问题时声音小的教师和周围同学根本无法听见。每次请她上台进行实践演练,她都是手足无措,无法勇敢的表现自己。针对这种情况,在学习《与幼儿沟通的语言技巧》这一章节时,笔者提出了“幼儿园教师在和幼儿交流时是应该大声说话还是小声说话”这个讨论主题。在分组讨论时,经过激辩,王某和其他小组成员得出了“面对全体幼儿时,老师说话声音应该适当放开,以便全体幼儿都能听见”的结论。在各组提交讨论结果时,笔者安排王某宣布本组的讨论结果,王某似乎意识到了笔者的用心,第一次在全班同学面前有了“声音”,这对她来讲真的是很大的进步。

在辩论合作学习的实施过程中,曾经不爱学习的学生可以变成乐于思考、敢于表达、课堂积极性高的参与者,性格比较内向的学生也逐步愿意与其他成员一起讨论。学生们的自信心、彼此间的合作默契以及学习的自觉性都有了进一步提高,合作学习的有效性也得到了提升。

三、通过有效评价,加强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合作学习可以鼓励学生在完成共同任务的过程中实现自己的目标。要想使小组合作学习顺利进行,还必须探索出一种合理的评价方式,能够对每一位学生具有奖惩作用。小组评价要体现激励性、赏识性、竞争性和发展性。针对一些学生不满合作学习没能充分体现个人价值的现象,教师还要做到多观察了解这些心高气傲的学生的心理状况,适时找她们谈心,及时调整她们的情绪,避免因个体利益得不到满足而产生抵触心理及行为的发生。

学生李某在一次小组情景演练时,因为同组的另一位学生能力较弱,影响了演练效果,最终小组分数没达到预期的目标,李某感觉比较委屈,闹情绪。针对这一状况,笔者在课下找到她,与她聊天、谈心,让她明白合作学习的本质目的是什么,个人利益和集体荣誉出现冲突时如何去做,不要只纠结眼前的利益,同时,向她承诺今后会改进评价方式,根据小组成员的表现适时调整评价标准,使之更科学。经过一番心理干预,李某很快调整了自己的情绪,在后来的课堂合作活动时再也没出现不良情绪,反而在一次又一次的演练中让同学们眼前一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