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舆情传播范文
时间:2023-12-01 17:43:0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互联网舆情传播,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 自由与秩序:互联网信息传播中的法律价值冲突与协调 互联网信息在农村中学师生中的传播与渗透 移动互联网下的媒体传播与信息传播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信息传播 “互联网时代的医疗健康信息传播与利用”专题导语 探究“互联网+短信”在行业信息传播中的创新应用 互联网群体传播下的“网红经济”分析 互联网金融信息共享的意义与路径选择 互联网的传播力与价值取向 互联网中的危机传播新特点 重大活动中的互联网传播策略 论互联网在农业传播中的应用 全球传播中的互联网文化建设与管理 流动与多元:互联网传播中的女性身体审美 浅析电视节目在互联网传播中的问题与对策 创意与远景,风投的互联网选择 互联网传播方式的比较 互联网时代的传播趋势 互联网时代的知识传播 中学生互联网过度使用与时间管理倾向的关系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2] 陈江柳.受众研究的新范式――戴维・莫利的电视受众研究[J].新闻世界,2010(8).
[3] [法]古斯塔夫・勒庞.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M].戴光年,译.新世界出版社,2010.
[4] [美]凯斯・桑斯坦.网络共和国――网络社会中的民主问题[M].黄维明,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5] 隋岩,李燕.论群体传播时代个人情绪的社会化传播[J].现代传播,2012(12).
[6] 南方都市报.王石为新欢烹红烧肉 吃半锅红烧肉会怎样[EB/N].http://.cn/zc/2012/1101/07271193646.shtml.
篇2
转型的机会
“牡丹集团不是生产电视机的吗?”很多人听到牡丹集团,第一个反应便是提出这个疑问。没错,这个牡丹就是那个成立于1973年的传统电视生产商。
从2008年起,牡丹集团就开始放弃传统制造业,而向生产业、向数字科技产业转型。当前,牡丹集团紧紧围绕互联网经济、实验室经济和创意经济迅速兴起的历史机遇,以谋求在新形势下的重新崛起。
“未来,必然是得数据者得天下。谁掌握了数据,谁就把握了趋势和走向;谁在宏观战略部署上把握了时代脉搏,谁就抓住了通向未来的主动权。可以说,数据掌控未来。”牡丹集团总裁王家彬在产品会上表示。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信息的产生与传播呈现指数增长的趋势,网络言论活跃度空前高。微博、微信更是加剧了信息传播方式的多元化,加大了传播影响程度,加快了传播速度,更是加大了信息管理的难度。这为公共管理机构舆情的预警、研判、应对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同时引起了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
正是在这一背景下,牡丹集团与国内领先的语义分析方面的专业研究机构合作,推出了首款基于移动互联网、为政企客户提供自动化信息服务的大数据应用服务系统 。
关注智能语义分析和数据采集技术
据悉,作为牡丹集团大数据应用服务系统的旗舰产品,牡丹云网端舆情服务系统采用业界一流的精准式语义分析技术和数据采集技术,采用SaaS(软件即服务)模式,通过“云-网-端”的方式整合互联网资源,为用户提供舆情服务。
来自牡丹集团的资料称,牡丹云网端舆情服务系统的显著特点是:能够全面、精准、及时地提供数据信息服务;采用云服务模式;面向客户提供定制化、免部署、一站式解决方案;全终端支持。它能够简便、高效、安全地提供公共舆情信息和商务信息的管理服务。
牡丹大数据事业部产品经理寇丽洁介绍,牡丹云网端舆情服务系统利用智能化的采集技术、先进的文本挖掘技术和成熟的知识管理体系,通过对互联网海量信息的自动抽取、分类、分析等,自动实现舆情预警、简报、专报、日报、溯源等服务功能。
尽管本来作为一个电子生产制造企业,牡丹集团在大数据方面的技术积累并不丰富,但是牡丹集团希望通过与经验丰富的合作伙伴的合作来强化技术优势。据悉,牡丹集团多年来与专业科研机构进行产学研合作,通过联合实验室研发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一代语义分析技术。该技术是基于全国领先的舆情语义资料库和行业语义资料库的智能语义分析技术。借助该技术,牡丹云网端舆情服务系统能够“理解”或“转换”网络文字语言为用户使用的语言,进而从大数据中过滤出与用户所需信息匹配度更高的舆情信息。
篇3
关键词:长尾理论;网络舆情时代;企业危机
长尾理论,首先要解释下“长尾”,字面上理解就是长的尾部,概念上来看是说,在足够充分的存储和流通渠道下,非畅销甚至是淡销的商品共有的市场份额能够超过少数畅销商品占有的市场份额。长尾理论给了我们崭新的思考角度,它旨在告诉我们不仅畅销商品能为企业带来利益,冷门商品更可能带来更高的利益。互联网巨头google拥有2000多亿美元的市值,是非常有价值的媒体,其发展历程就是“长尾理论很好的验证”:google最初的用户是来源于数百万中小网站和个人,google以个性化服务将其吸引、汇聚于google,最终一步一步收获了超值利益。
一、长尾理论对新媒体的影响
所谓众口难调,人们的喜好并不一致,传统媒体为了满足更多的读者,通常选择包含内容广泛的集合式服务来提供制作周期较长的信息。对最新产生的信息传播速度明显受到限制。而互联网很好地弥补了传统媒体的不足,读者既可以第一时间获取最新资讯以及重要信息,又可以通过关键字的搜索,直接获取更多所感兴趣的信息。读者更是可以通过RSS技术,在网络上制作专属的个性化报纸,满足个人阅读习惯。互联网强大的功能和存储很好地迎合了更多读者。
在互联网和传统媒体的传播过程中主要有两方面的区别:其一,经济方面的区别。小众商品很难迎合更多人的喜好,也因此没有经销商会销售太多此类商品;互联网的传播基本不需要过多额外费用,也因此有许多小众商品在此销售。所有小众市场聚集在一起产生的力量超出了大众市场产生的力量,长尾部分被突显出来,小众商品得以长存,这便要归功于互联网时代无限的空间市场。其二,制作方面的区别。传统媒体制作周期长,花费人力物力多且费用较为高昂,而互联网为网民提供免费的传播、交流场所,其低廉和便利的制作以及传播对小众商品生产经营者而言,是不二的选择。长尾小众商品的市场也因互联网的优势而得以昌盛。
二、中国企业网络舆情应对能力现状
中国是世界人口大国,拥有近14亿人口,而中国网民人数接近7亿,约占全球网民人数的四分之一。网络已然走入人们的生活,也逐渐走入企业的办公中,与企业相关的舆情事件应运而生且数目巨大,为企业的声誉和信任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企业也纷纷领教了网络舆情的厉害之处。众多舆情事件中,三鹿奶粉无疑是最典型的事件之一,劣质奶粉不仅毒害了数十万儿童,也使国产奶粉的业界老大,连续11年全国销量第一的三鹿奶粉名誉扫地,光辉不再。如今,微博以短小精湛的140字消息内容火遍全国,中国微博用户已超过国内网民总数的一半以上,并继续增长中。微博、微信等网络媒体的优势也越发明显,较传统纸媒和电视新闻有更快捷的传播速度和更广泛的传播范围。微博、微信一方面是爱心接力场所,积极调动着社会各界的爱心;另一方面是舆论传播场所,各种舆情事件在最短时间内所产生的影响甚至难以想象。2011年,微博上出现一20岁年轻女子,微博昵称郭美美,20多岁,名车豪宅,公然炫富。而其个人简介处写着中国红十字会商业总经理,这不禁让网民对身为慈善机构的红十字会多了些怀疑,捐赠额也有所下降,造成的影响还在持续中。同时,微博也是伸张正义的场所,消费者以此作为维权的方式,企业也因此处于被动的位置,若不及时防范,随时有难以收场的可能。
企业热点舆情事件的关注度居高不下,人民网对此专门进行数据分析,旨在对企业网络舆情应对能力进行测评。测评以百分计,最后得出的结果是企业对此的应对能力平均只有36.2分,远不及及格分数。从民营企业、国企、外企和央企来比较,民企的舆情事件发生率最高,央企的应对水平需要整体提升,外企和国企相对较好。
三、网络舆情下的企业危机应对与管理
(1)履行社会责任。诚信一直是企业经营发展所需具备的品质,同时良好的态度也是企业赖以生存的关键,而诚信和态度都需要有良好的商品质量来做坚实后盾,只有三者兼备,方可采残酷而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在层出不尽的网络舆情危机中占据主动优势。企业有其应尽的社会责任,在突发性事件面前企业便有了更多的施展空间,处理的恰当,这是企业可以赢得口碑的机会;反之,将声誉扫地,被网友诟病。
(2)更新危机传播理念。从长尾角度来看,传统媒体以及大众网站就像是“畅销商品”,是企业以为可以“盈利”的聚焦点,然而网络世界空间广阔、错综纷繁,如个人博客、QQ空间、微信、微博、股票吧、企业所在地本地民间论坛等类似的“淡销商品”都可能是企业危机的导火索,为企业带来难以预料的损失。很明显,企业应更新危机传播理念,做足相关功课。微博、微信已经成为网络舆论传播中心,发挥着不可小视的作用,企业需要足够重视。
(3)对负面影响进行疏解。防范是相对的,无法从根本上遏制,负面信息还是有出现的可能。这时,就需要企业通过行动来降低负面影响,同时,这也是企业所面临的挑战。企业产生危机之后,应迅速展开内外行动:内部应全面分析对策,外部应向相关权威部门寻求帮助。王老吉曾被质疑其配方中有含有危害人体的成分,王老吉第一时间据此开展公关活动,请权威机构确认其配方的合法性,并且在网络上增加其正面信息,从而化解了危机。由此可见,将企业危机管理方式和公众等权威机构紧密相连,以更加权威的方式将事实公布于众的方式,是挽回企业声誉,弥补损失的不错选择。
(4)有效运用法律武器。“盾”与“矛”是两个对立面,前面所述的措施主要围绕是自强、防范和监控方面。但当面对恶意的中伤或是人为信息误导造成企业损失(包括社会影响、企业利益等)之时,企业也不能坐以待毙,要在运用常用危机攻关方式之外有效运用法律这个武器。尤其是当前国家最高法已明确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定罪量刑标准。当面对此类问题时,企业可以完全正当有效运用法律途径对此类不当行为予以相应的制裁,为自己证明。
四、结束语
网络已然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而长尾信息也占据着越来越重的地位。企业想要立足长远,也离不开对网络的利用和管理,这也就离不开对网络舆情的重视。企业想要更好的发展一方面需要提升大众的信任度,对外界的褒贬意见虚心改正、不断前行;另一方面,应将网络舆情疏导作为企业的关键工作之一,对非正规的网络信息多加留意,对网络舆情的特点、规律和变化及时关注和认真研究,不断加强对网络舆情的应对能力。
参考文献:
[1] 阳淼.企业舆情危机事件[N].新京报,2011.
[2] 王晶.试论新媒体新闻信息传播中的长尾效应[J].东方传播,2008.
篇4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信息科技不断进步,互联网已经普及到了千家万户,网络信息已成为人们工作生活当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相比传统媒体,互联网具有信息丰富,时效性强,传播速度快、范围广、种类多等优势,还能提供论坛、博客、聊天工具等互动平台,成为越来越多民众获取信息和表达思想的渠道。
一、什么是舆情监控
舆情监控,就是把群众的观点、言论、行为等集中起来,一边掌握其发展趋势,全面掌握群众思想动态,做出正确舆论引导,提供分析依据。由于互联网的流行,舆情监控主要指网络舆情监控。
二、舆情监控的重要性
由于互联网具有虚拟性、隐蔽性、发散性、渗透性和随意性等特点,社会中发生的一些重大事件会通过互联网在第一时间广泛传播到各地,一方面有利于民众监督政府机构和企、事业单位,另一方面,一些不法分子利用互联网散布谣言,煽动人民群众,使得整个网络成为鱼龙混杂的场所。如何加强对网络舆论的实时监测、有效引导,以及对网络舆论危机的积极化解,对维护国家稳定、社会和谐、促进企业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也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创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舆情监控和企业的关系
中石化作为国内国有控股大型企业,不仅创造经济效益,同时还肩负重大社会责任。近年来,随着国际油价不断走高,成品油供求矛盾逐渐凸显,互联网上经常出现一些关于中石化的负面报道和消息。经查实,这些负面报道和消息部分是因我们企业工作不到位造成的,应接受监督并及时纠正整改;但更多的是因缺乏有效沟通造成的误报,有些甚至是无端的造谣和毁谤,由于互联网的特性,这些负面信息平时很难察觉,而且传播速度很、范围广,一旦造成负面影响后很难消除,严重损害了中石化的企业形象。因此加强网络舆情监控,正确引导舆论,维护企业形象,是我们今后工作的重点。
四、舆情监控的内容
1.互联网监控
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人工监控,不间断地访问重要站点。监控人员不断地访问各大网站、社区、博客去获取内容,了解第一手内容。二是搜索引擎监控,反复搜索关键词了解全网动态。在资讯搜索、网页搜索、博客搜索等栏目定期搜索关键词,宏观了解全网动态。
2.信息筛选
当搜索到与本企业有关的信息后,根据内容进行筛选甄别,如有负面信息应及时上报,有关信息网页应作为证据摘录保存。如遇正面报道也应及时上报,为企业今后决策提供参考。
3.信息处理
将收集到的信息进行真实性调查,经调查属实的,责成有关部门、单位整改纠正,经调查与实际情况不符的,要与负面信息的新闻媒体或网站接触,要求撤除负面信息的报道或更正声明。对于无端造谣、毁谤,诋毁中石化形象的不法分子可通过法律手段追究相关刑事或民事责任。
篇5
【关键词】 热点文件 下载数据 曲线 网络舆情 信息挖掘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信息变得多样化,网络的虚拟性、隐蔽性、开放性等特点,使网络舆情信息仅靠人工统计监测更加困难。因此,如何从海量的网络数据中自动提取数据,成为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近年来,网络舆情信息挖掘技术作为一种跨学科技术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其应用范围被用于信息安全、主题跟踪、热点话题检测与预警等方面。本文基于网络舆情信息挖掘技术,通过分析热点文件发展曲线与舆情文件发展曲线的特点,对下载数据进一步挖掘分析,为网络舆情的监测提供了一种新的参考。
一、信息挖掘步骤
首先介绍互联网文件下载的网络舆情信息挖掘的主要步骤,其流程图如下:
图1 网络舆情信息挖掘流程
如上图(图1)所示,基于互联网文件下载的网络舆情信息挖掘共分3个步骤:样本数据的准备阶段、样本数据的训练阶段、测试数据的挖掘阶段,最终得到数据挖掘结果。下面针对各个阶段的内容进行介绍[1]。
1.1 样本数据准备阶段
采集一段时间内的互联网文件下载的数据,并将其分为两类:一类是包含舆情主题的热点文件,它包含当时相关的舆情主题,其发展曲线也和网络舆情发展曲线类似。一类是普通下载文件,它是任何类型文件,其下载发展曲线较平稳,没有热点文件的特征。
1.2 样本数据的训练阶段
根据采集的样本数据进行数据挖掘训练,形成训练集,该训练集将成为后续测试数据信息挖掘的分类评判标准。
1.3 测试数据信息挖掘阶段
对大量的互联网文件下载的数据进行信息挖掘,分类的评判标准采用上一阶段所生成的训练集,将所有测试数据进行分类。信息挖掘过后对于每个互联网下载文件将产生一个类型标签,代表该下载文件是属于互联网热点文件还是普通下载文件。
二、网络舆情信息挖掘技术
根据信息挖掘步骤,网络舆情挖掘技术分为爬虫技术、网页解析技术、分类技术、聚类技术及数据处理技术。其中常用的分类技术有中心法(向量空间模型)、朴素贝叶斯分类、支持向量机(SVM)、K最近邻算法(KNN)等。下面将主要介绍本文选用的KNN算法。
KNN 算法是一种非参数分类算法,现已广泛应用于数据挖掘的各种领域[2]。算法的基本思想可以简单定义为:假定每一个类包含多个数据样本,每个数据都有唯一的类标记表示这些样本属于哪一个分类。通过计算待分类的样本x与训练样本中每个文本的相似度,找出与x最接近的k个样本,然后根据这k个样本的类别标签确定x的类别。
KNN算法的优点:首先,原理简单,易于实现;其次,KNN虽遵守极限定理,但是待分类文本只与相近样本有关,因此很好的避免了样本不平衡,同时相似度根据样本的所有特征值计算,也减少了由于特征选择不当造成的误差。
然而,KNN本质上属于一种懒惰的学习方法,当数据分布不均匀、倾斜现象严重时,大类别样本的特征参数出现的频率增长,这会影响KNN分类的性能。同时,KNN的相似度需要对待分类样本与训练样本逐个计算,因此,距离机制是KNN算法实现的关键[3]。
三、基于热点文件下载的相似度计算
直观分析热点文件下载曲线和网络舆情发展曲线(如图2),对两条曲线进行相似度计算,这里引入增长率、增长向量、曲线相似度的概念。
其中,上式中Rise(t1|t2)为从tl到t2这段时间的曲线增长率,Numt1为tl时间点的数量,Numt2为t2时间点的数量,通过计算增长率完成单纯的增长情况的目的[4]。
3.2增长向量:在计算出两条曲线每日的增长率后,以曲线的一个周期时间为向量的维数。从曲线图(图3)中可以看出,设定曲线的周期为30天,由此定义一条曲线的增长向量如下:
其中,上式中Rise(ti|tj)代表ti到tj这段时间的增长率,所以上式中增长率向量GN表示的是30天内曲线的增长情况。
3.3曲线相似度:常用计算相似度的算法有余弦夹角、内积、Jaccard系数等。余弦相似度就是简单的对每个文档的向量进行单位化,然后进行内积计算,得出的结果可以严格控制在[0,1]之间,这不仅易于判断,而且降低了处理较大数据的计算代价[5]。因此,余弦相似度在目前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余弦夹角计算相似度的公式如下:
(I)
这里,DN代表热点文件的曲线向量,RN代表网络舆情的曲线向量。根据两条曲线的相似度进行计算,两条曲线的增长向量如下:
DN = ( 5.0000, 2.3333, 1.0000, 1.5000, 0.6358, 0.5000, 0.3333, 0.3750, 0.2727, 0.2857, 0.3889, 0.1600, 0.0690, 0.0484, 0.0309, 0.0149, 0.0296, 0.0146, 0.0136, 0.0286, 0.0069, 0.0130, 0.0070, 0.0042, 0.0040, 0.0069, 0.0052, 0.0063, 0.0016);
RN = (4.0000, 1.4000, 0.7500, 0.4286, 0.3000, 0.2308, 0.1875, 0.0947, 0.6899, 0.8397, 0.5869, 0.4426, 0.3947, 0.3200, 0.2564, 0.0126, 0.0968, 0.0769, 0.0635, 0.0536, 0.0536, 0.0432, 0.0369, 0.0210, 0.0128, 0.0048, 0.0053, 0.0045, 0.0043)
计算得出热点文件与网络舆情文件的曲线相似度:
可以看出,两条曲线在增长趋势上有着很大的相似性,曲线发展趋势大致相同,因此两者间存在着相应的联系,通过对热点文件数据进行分析,可以判别出其相应的舆情发展趋势,对于舆情信息挖掘具有重要的作用。
3.4基于KNN算法及曲线相似度的改进,得到对热点文件下载的网络舆情挖掘算法的步骤如下:
(1)计算出待分类数据和样本数据的距离,即曲线相似度,计算公式为公式(I)。
(2)在计算出的距离后找出10个离这个待分类数据最近的样本数据。
(3)统计出这10个样本数据大多属于的分类。
(4)这个分类就是这个待分类样本数据所属的分类。
四、舆情挖掘实验与结果
将舆情挖掘步骤与舆情挖掘算法应用在WEKA平台。WEKA集合大量机器学习算法,包括数据的预处理、分类、回归、聚类、关联规则以及在新的交互式界面上的可视化。同时,实验阶段采用的是SQL Server2005。
下面利用测试数据进行数据挖掘,得到测试数据的各个分类标签,即该文件是属于网络舆情文件或者普通文件。从属于网络舆情文件的结果中找到属于符合舆情发展类的数据,查看其文件主题可以得到如下(表1):
可以看出,基于热点文件下载所得的挖掘结果(表1)中,如“白静事件”等均与2012年3月份的网络舆情热点(表2)相符,说明基于热点文件下载数据可以挖掘出相应舆情信息。将挖掘结果分析如下:
第一,能够根据互联网下载数据挖掘出正确的网络舆情。这类网络舆情可以通过互联网下载数据挖掘得出,该类网络舆情通过互联网下载文件进行传播,人们对该文件下载以及上传达到传播的目的。
第二,不能根据互联网下载数据挖掘出正确的网络舆情。该类网络舆情无法从互联网下载数据中挖掘出来,例如表2中的“麦当劳过期食品遭央视3.15曝光”等。其原因是这类舆情主要通过网页传播,一些新闻网站对其进行大量报道,导致不能根据下载数据准确的将其挖掘出来。
第三,根据互联网下载数据挖掘出错误的网络舆情结果。这类舆情的文件下载发展曲线虽然符合网络舆情的发展,但并不是网络舆情。如表1中“大侦探福尔摩斯2:诡影游戏.rmvb”等,它们属于电影类文件,不能表现为网络舆情主题,所以是错误的挖掘结果。其原因可能是由于某时刻的热点电影类文件的突发出现,但其数量较少,可进行过滤操作。
五、结束语
在网络舆情信息挖掘的技术的基础上,本文结合热点文件的下载与网络舆情关联的分析,归纳对比两者发展曲线寻找其中关联,对KNN算法的距离公式进行研究,使得更适用热点文件下载的网络舆情信息挖掘。针对采集的互联网文件下载数据,通过对热点文件下载的进一步挖掘,寻找其中的网络舆情主题,分析最后的挖掘结果,为网络舆情监测提供了新的参考。
参考文献
[1]吴健.基于Hadoop的上市公司舆情挖掘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3
[2] Yang Y, An evaluation of statistical approaches to text categorization[J].Information Retrieval, 1999, 1(1): 76 -88
[3]周靖,刘晋胜.一种采用类相关度优化距离的KNN算法[J].微计算机应用.2010.第31卷-第11期
[4]郑燕.基于增量学习的自适应话题追踪技术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3
[5]刘恒文.基于网络语义挖掘的舆情监测预警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
[6]周小丽.基于网络爬虫和Lucene索引的互联网舆情监测系统设计与实现[D].吉林大学2013
[7]衣波.网络舆情信息的话题发现和追踪技术的研究与应用[D].广东工业大学2013
[8]梁越岭.互联网舆情信息挖掘与群体行为分析[D].武汉理工大学2010
[9]唐勇.互联网舆情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北京邮电大学2013
篇6
【关键词】电视融媒体;互联网+;中国舆论场
《中国舆论场》 于2016年3月20日登陆央视中文国际频道,每周日 19:30-20:30面向全球直播。其内容时效性强,聚焦每周舆情热点,使最新舆情可以在电视直播和社交平台、互联网紧密互动,从而让舆情热点在电视场、网络场形成共振,最大程度的提升传播力。
一、电视融媒体节目推出的背景
技术、规制和市场力量推动了传媒业的进步,受众向网络媒体的迁移也在加速,新媒体技术的运用越来越便捷,门槛也越来越低,电视与互联网的融合得到了国家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
(一)电视融媒体节目产生的驱动因素
第一,技术手段的创新。一方面,数字技术的发展使得不同媒体之间可以互相支持内容的输出;另一方面,受众越来越适应在网上看视频和新闻。因此,电视与网络的融合以及融媒体的产生是以技术为核心的。
第二,受众的多元需求。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都是为了满足受众的需求,互联网技术可以综合各种手段提供最佳的媒介组合形式以满足受众需求,这些优势不仅吸引了受众,还吸引了广告主,所以电视与互联网走向融合成为必然。
第三,政策法规的支持。为了适应传媒业发展的要求,我国传媒发展的政策环境趋于宽松。2016年2月19日,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高度重并且推动融合发展,主动借助新媒体传播优势,这就为广电媒体加快融媒体节目探索的纵深推进,重视科技创新带动融媒体节目创作提供了思想指导。
第四,市场环境的宽松。一方面,媒体市场的开放为电视与互联网的融合提供了无限空间;另一方面,网络媒体技术的日益成熟丰富了广告主的媒介选择,媒体同行的竞争与国际传媒格局的变化使得各家传统电视媒体不得不探索电视与互联网的融媒体之路。
第五,国际潮流的推动。近年来,数字技术井喷式的发展,很多个人都拥有平板电脑和智能手机,这显示出人们对媒介产品消费观念的转变,这就逼迫着传统电视加速与互联网的融合。
(二)电视与互联网融合的三个阶段
第一,电视与互联网的互动阶段。视网互动作为合作的初级层次,只是在议题的设置、内容选择和传播方式上形成一定的交叉互动,媒体之间没有组织、结构等更深层次的改变。
第二,电视与互联网的整合阶段。电视台希望跨媒经营,网络媒体希望获得原创内容和采访权,两方面诉求引起电视媒体和网络媒体集合在同一个组织内,形成一种多元异质媒介的整合体。系统性整合是包括内容资源、技术平台和传播渠道在内的全方位整合。
第三,电视与互联网的融合阶段。当电视与互联网的整合到达一定阶段,二者的边界就会越来越模糊,传播技术的发展和传媒生态的变化就会推动视网融合。[1]一方面,它造就一种新型媒介;另一方面,传媒边界得到拓展。电视融媒体的产生就是电视与互联网的大融合,包括媒体资源、内容生产、传播渠道和组织架构的高度融合。
二、《中国舆论场》的融媒体创新
(一)议程的互动与融合
议程是指在某一时间点,按照重要性等级不同进行传播的一系列问题。网络媒体的即时性,反映速度快于电视媒体。电视媒体越来越多的是回应网络媒体,因为网络媒体已经成为新闻事件的首发点,成了舆论的第一现场。通过议程互动,《中国舆论场》利用大数据技术,分析来自网络媒体、传统媒体和自媒体的舆情热点,快速筛选值得回应的话题,形成一周舆情榜单TOP10,并做出回应和评论,形成强势传播。
据统计,在《中国舆论场》20160710期至20160925期这九期节目中,一榜知舆情TOP10一共90个舆情热点,其中军事类话题42个,占比46.7%,而且其中3期还受到了里约奥运会的热点影响,在非重大热点活动期间,军事类话题占比更高,所以《中国舆论场》的大部分热点都是关于军事。入选TOP10的热点舆情事件,主持人会在节目开始时进行播报并且配以相关视频画面,但是,不是10个热点舆情都会被挑上节目让嘉宾作答,由主持人选择符合节目定位的舆情热点若干个,然后嘉宾会与观众互动,回答观众问题并提出自己对该舆情的看法。主持人选择的舆情热点是一个把关的过程,在20161009期,一共10个舆情热点,6个军事话题,而被主持人选中的问题多数是军事问题、国际性问题。因为CCTV-4的节目受众定位是全球华人,这就导致了主持人选中的热点舆情中,军事性、国际性问题数量多于国计民生的热点舆情。
可以看出,《中国舆论场》的议程确定来自电视媒体对网络媒体的呼应以及传统媒体本身的把关,并且在议程的选择中传统媒体占据主导地位。
(二)节目内容上的融合
第一,节目中穿插网络视频。在电视节目的制作过程中,将网络视频穿插运用,不仅能使电视内容的表现形式更加丰富,同时还能增强现场感。《中国舆论场》TOP10舆情热点,每一个热点的介绍都配以相应的网络视频,并且在节目中多处穿插网络视频。例如,20161009期节目中,嘉宾在回答第一个热点“菲暂停‘南海联合巡逻’计划”时,节目就插入了美菲军演资料的视频,以方便对舆论的回应与引导。
第二,舆情信息采集的多元手段。《中国舆论场》运用传统手段和新媒体手段融合的方式选择观众进行提问。在主持人选出将要分析的舆情热点后,会选择观众提出的问题让嘉宾分析,观众参与节目互动的方式有三种:其一,通过手机微信公众号提问,关注《中国舆论场》微信公众号并在公众号上提问;其二,在观看节目的同时,通过手机微信“摇一摇:电视”入座演播室现场的虚拟观众席,也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号“赠票”转动幸运大转盘摇到入场券进入虚拟观众席;其三,记者现场让观众进行提问并在演播室大屏幕直播。观众在提问时既有文字留言也有视频留言,20171008期节目中出现了记者在现场让观众视频直播提问,之后专家针对该问题做出解释,如节目中记者采访北师大的观众提出的问题,嘉宾针对问题通过直播技术现场与观众进行视频对话,这在传统电视节目中是很少出现的。
《中国舆论场》在选择互动观众上运用了融媒体技术,包括“手机互动”和“大屏包装”,“手机互动”是指通过摇一摇进入虚拟观众席,“大屏包装”是指虚拟植入舆论热点,实时更新观众互动数据,让观众评论上屏。《中国舆论场》利用融媒体技术和微信等新媒体平台,让观众能在观看节目的同时与嘉宾互动,打破了演播室的闭塞,实现了开放的节目形态。
(三)传播渠道的互动融合
渠道互动是指电视和网络互相借助彼此的渠道进行传播和推广,电视融媒体节目更多的是以电视为主导,借助网络媒体传播。《中国舆论场》实现了跨媒传播、观看渠道多样,既在CCTV4的频道上播出,又联合央视网,在网络上播出;观众还可以手机微信公众号“边看边聊”子板块和微博小视频等方式观看。其传播渠道融合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形成了一个“电视+互联网+”的全方位传播,有能力实现央视的5A效应(任何用户(anyone)在任何时间(any time )任何地点(any place)都能以任何方式(any way)在任何终端(any terminal)上观看节目)。《中国舆论场》单一的微信公众号不仅承担了节目与观众互动的功能,而且是一个线上的重要传播平台。手机微信公众号“中舆指数”板块内设有“今日舆情指数”、“网友热评”、“昨日舆情”、“精彩回放”以及“深度解读”子板块,“在线互动”板块内设有“边看边聊”、“赠票”两个固定子板块以及其他三个有关舆情热点的非固定子版块,并且微信公众号在子版块“我”中直接与官方微博相连,《中国舆论场》的微信公众号成为融合新媒体与传统电视屏幕的关键纽带,极大增强了《中国舆论场》节目的整体传播效果和互动效果。
(四)传受互动的开放性
《中国舆论场》作为融媒体节目,在传播者和接受者之间建立了一条良性的P系纽带,促进了民意表达,使得意见和看法能得到有效沟通。
第一,多屏互动。《中国舆论场》观众与嘉宾的互动实现了“多屏互动”,其有效利用新媒体技术,将传统演播室屏幕与观众手机屏、嘉宾电脑屏、电视屏幕融为一体,如20171008期节目中出现了中舆观察员,观察员现场直击热点舆情所关心的背景,用直播的方式向观众介绍大家关心的问题。嘉宾在回答问题时也不仅仅是在播放视频资料的同时进行口述,有时还会利用演播室屏幕提供的动画进行讲解。《中国舆论场》的观众-嘉宾互动方式突破了传统电视节目简单一问一答的模式,在融媒体时代,有效进行了多屏互动,打破了传统演播室的闭塞。
第二,设置“抢红包”环节。《中国舆论场》最大的红包是在节目最后的汾酒十万现金红包,观众参与提问可以赢得积分兑换奖品,也可以抢红包,抢红包成为一种简单的“跨界仪式”,鼓励观众参与节目互动,增加了用户与节目之间的黏性。
第三,主持人不再是简单的播报者。《中国舆论场》的主持人变成了众多内容的把关者和调节者,主持人运用各种手段调节激发不同社群的对话,让观众更主动地参与到舆情的评论和分享中去。如20170226期节目中,主持人就有意识的引导话题评论,让戚继光舰副舰长回答观众所关心的问题。
三、《中国舆论场》在融媒体探索上的不足
(一)一次性互动,嘉宾很少存在看法上的辩论
《中国舆论场》虽然重视观众-嘉宾的互动,以互动打破传统电视节目的闭塞,但是,观众-嘉宾的互动基本停留在一问一答的模式上。观众提问的方式方法虽然多样,但是提问以及在嘉宾解答后是否存在疑问我们不得而知,观众―嘉宾的互动不是即时的双向多重交流,而是简单的一问一答,这可能会影响节目的传播效果,因为只有激烈的讨论和互相争论才有利于思想的迸发与精彩内容的呈现。在选择回答问题时,基本是一个嘉宾回答一个问题,即使问题需要专业的嘉宾回答,但是有些问题是开放性的,几个嘉宾之间不存在争论与观点的交锋,不利于提高节目的观赏性。
(二)在国内观众数量增加的背景下,节目选题过于单一
通过对《中国舆论场》20160710期至20160925期这九期节目监测分析发现,90个舆情热点中,军事性话题42个,国际性话题20个,有关台湾话题6个,其他话题一共22个。可以看出,军事性与国际性话题在《中国舆论场》节目中占较大比重。
《中国舆论场》3月20日在中文国际频道首播以来,收视率稳步提升,网络影响力逐渐增强,国内观众数量递增,微信公众号关注量已超百万。央视广告经营管理中心的2016年上半年央视新闻栏目收入前十(包括全国网和35城市网)的榜单中,才开播不到半年的《中国舆论场》位列第8。这表明融媒体节目《中国舆论场》的传播效果良好,国内观众数量逐渐增加。《中国舆论场》的播出平台CCTV-4定位于服务全球华人,这样的定位受到具有国际视野的观众的喜爱,所以《中国舆论场》大多数是国际性、军事性议题,但是在国内观众数量增加的背景下,《中国舆论场》的节目选题显得过于单一,极少涉及国计民生的热点问题,例如,在20161009期节目的,十大舆情热点中,有8个有关军事性、国际性的话题,节目选题单一会流失一部分观众。
(三)抢红包不是增加用户黏性的关键
在实践中,用户黏性已经成为衡量媒介竞争力的重要指标。媒体用户黏性的形成,不是仅由内容品质这一个变量决定的,它是内容产品、社区产品、服务产品、界面形式与用户体验等种种变量作用下的一个函数。[2]《中国舆论场》为增加用户黏性,在节目多个时间节点设置抢红包环节,这一定情况下会提高观众参与节目的热情,提高节目的互动性,但是抢红包已经泛化,很容易造成审美疲劳,这作为一个节目创立之初的尝试不是节目立足的根本。在百度输入“中国舆论场”,第一个词条就是“《中国舆论场》怎么抢红包”,这说明节目在制造用户黏性时,利用抢红包这个噱头会导致喧宾夺主,观众没有更多的去关注节目内容。而且在最后设置汾酒十万现金红包,植入广告过于明显,也容易引起观众对节目的反感。
(四)对舆情把关不到位
在对热点话题进行讨论时,节目的左方出现的滚动式观众评论内容里,多以褒扬为主,鲜有提出质疑和建言献策等方面的内容,不难看出这些内容都是经过导播“筛选”的。按照设想,《中国舆论场》作为一档充分引入观众互动机制的“直播节目”,能够通过融媒体技术实现场内场外的交流和互动,但通过收看节目发现,这种互动缺乏应有的“交锋”,往往是一边倒的赞同。尤其是就某一问题原本存在争议时,仅仅通过在场嘉宾一段30秒的发言,虚拟观众席上就呈现出一片整齐的同意,未免难以服众。而且在观看《中国舆论场》时,有时会发现在短时间内互动总人次突然增加很多,这可能会引起观众对互动人次真实性的质疑,或许是剪辑的失误造成的。因此,即使《中国舆论场》是直播节目,但是背后依然存在着“看不见的手”进行把关,网络舆情得不到真实、全面和客观的充分展现。
四、对《中国舆论场》进行融媒体探索的建议
(一)增加有争议问题的互动,提高节目的观赏性
《中国舆论场》可以利用新媒体技术使观众与嘉宾即时互动,有问有答,双向即时交流。即使不同类别的舆情有专门的嘉宾进行有针对性的解释,但可以允许其他嘉宾进行不同意见的表达,同时也应该让观众积极回应自己不同的看法。尤其在面对开放性的舆情热点时,嘉宾意见不一致的情况下可以自由争论,观众在嘉宾解释之后还有不明白的依然可以追问,这样可以有效提高节目的精彩程度,同时也可以让观众的问题得到有效解答,舆情热点更加全面地展现在观众面前。
(二)增加对非军事性舆情的关注
20160710期至20160925期九期节目中军事性问题占比将近一半,被主持人选中的议题更多是军事性舆情,军事性话题更多的是吸引对国家军事感兴趣的观众,这样不关心军事的观众就会忽略节目内容。在国内观众也越来越关心《中国舆论觥返男滦问葡拢可以适当增加非军事性的民生话题,以吸引国内的大部分受众,海外华人也未必不对国内热点民生事件感兴趣,选择回应多元舆论可以作为提高节目的收视率与传播效果的尝试。
(三)做好独家舆情释疑,提高节目观感
《中国舆论场》要增加用户黏性,必须做好节目内容,在选题上需要真正选择主流受众关心的舆情,积极创新互动方式,打造精品节目内容。搜集舆情热点作为内容不是真正的核心竞争力,《中国舆论场》节目中观众提问以及嘉宾的独家解释应该成为节目的核心竞争力,观众关心的是节目如何解释这些舆情的存在和节目的独家观点。同时也要关注节目的盈利模式,传统的电视节目大多通过多种广告植入方式在节目中植入广告,通过广告实现盈利。作为融媒体节目,《中国舆论场》可以在多媒体平台上以多种方式植入广告,尽量以无痕插入广告为主,主推隐性广告,以减少观众观看节目的不适感。
(四)遵循真实性原则,还原真实的舆情
作为直播节目,其左侧一直有评论弹出,导播在筛选评论时应该尽量还原大众的观点。同时节目组应该遵循真实性,对节目生产的各个流程进行把关,真实反映即时的互动总人次,使节目符合真实性原则,在节目播出前可以审查,如有错误应及时进行改进。
结语
《中国舆论场》是央视在电视融媒体方面的有益尝试,对以后的电视融媒体节目发展起了示范作用。发展电视融媒体要树立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一体化发展理念,形成组织上、制度上以及传播方式上的融合;善于利用互联网,用互联网的优势改造传统媒体;要有借力发展的意识,学会借助已经出现的技术;最后打造首发内容,增强内容质量,打造属于自己的电视品牌。
注释:
[1]曹慎慎.互动与融合全球化视野下的中国电视与网络媒体[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
[2]彭兰.好内容不一定能带来用户黏性――新媒体时代服务思维的转变[J].新闻与写作,2015(2).
篇7
关键词:舆情监测;移动互联网;推送技术
中图分类号:TP309
近些移动互联网和移动终端快速普及,移动互联网的概念是相对于传统互联网而言。移动互联网可以使用随身携带的移动终端随时随地乃至在移动过程中获取互联网服务,较传统互联网有着很大的优势[1]。
正是由于当前获取互联网服务的方式更加便利、多样,使网络舆情形成更加迅速,对社会影响更快,同时预警也更困难[2]。
目前从海量的互联网信息中获取最新舆情信息,并及时发现负面报道和不良言论已经有了成熟的技术,但是传统的舆情预警系统,往往需要依赖于PC平台并靠专人值守监测,而舆情本身带有很大的突发性和不可预见性,即时的舆情报警成为当前舆情监测领域主要难题。就传统舆情预警系统而言,如果无专人值守或者在不能使用电脑的情况下,往往不能第一时间获得最新的舆情信息[3]。
本文系统将传统的舆情预警系统和移动互联网相结合,发挥移动互联网优势,可以使用户全天随时随地不间断获取最新舆情,且无需专人值守,突破了舆情实时预警的难点。并给出了系统实际运行的实验结果。
1 系统设计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舆情预警系统分为服务器端和移动平台客户端两个组成部分。系统结构如图1所示:
(1)舆情数据采集。服务器端主要负责从新闻网页、论坛、博客获取需要舆情信息,并存储在服务器端的舆情数据库中;(2)移动终端获取舆情数据。移动客户端是安装在移动终端的App应用程序。可以获取服务端提供的数据,客户端有支持两种获取数据的方式:1)客户端请求数据。在客户端启动时会向服务端发送请求,请求舆情数据。服务端收到请求后将舆情数据库中的数据按时间将最新的舆情数据生成Json文件提供给客户端。客户端接收此Json文件,在客户端进行解析,解析提取相应的数据显示在客户端上。用户也可手动刷新舆情列表,以获得最新舆情。上述是移动终端传统获取信息的方式,是通过客户端请求,即轮询方式;2)推送通知。和传统轮询方式不同,推送通知则是由服务器告知手机,手机再进行获取,信息获取效率相对要提高很多[4]。
当服务端数据库有更新时,利用推送通知技术向移动平台发送推送通知,并以提示音和弹出框提醒用户,告知用户有新的舆情消息,提示用户开启客户端浏览。
图1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舆情预警系统结构
推送技术具有很大的优势,它由服务端发起,使得舆情信息主动地去寻找用户,告诉用户什么时候有舆情消息什么时候该去使用客户端浏览,为用户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当有新的舆情消息时,根据推送消息的提醒用户点击查看。
本系统将最新的移动互联网技术与现有的舆情预警系统相结合,突破了传统舆情预警系统不能保证用户随时随地即时收到最新舆情的技术难题。
2 关键技术
2.1 推送通知流程
推送通知整体流程,如图2所示。Provider是指舆情监控系统的服务端,App是指舆情监测客户端,PNS(Push Notification Service)是指推送服务器,Device是指移动终端设备,Device Token是指设备令牌用于推送认证。
图2 推送通知流程
舆情预警推送通知过程分为六个阶段:
(1)舆情客户端向操作系统注册推送通知服务;(2)移动终端操作系统向PNS注册自己的设备和应用,并获得Device Token;(3)舆情预警客户端将Device Token发送给舆情监控服务器;(4)舆情监控服务端把待发送的消息、目的Device的标识打包发给PNS;(5)PNS在自身的已注册推送服务的Device列表中,查找有相应标识的Device并把消息发到对应的Device;(6)Device的操作系统把发来的消息传递给对应的客户端,并弹出提示。
2.2 推送通知认证
推送认证机制,实际上包含两层。一层是物理连接上的认证,另一层是Device设备令牌的认证。
图3 SSL/TLS链接
(1)物理连接上的认证:SSL(安全套接层)/TLS(安全传输层协议)链接。
Device在开启Push的时候,会连接PNS建立一条SSL/TLS加密链接。每一台正常的Device都有一个独有的设备证书,而PNS也有一个服务器证书。两者建立的时候,会验证彼此的证书有效性。TLS链接一旦建立,在没有数据的情况下,只需要每隔15分钟进行一次保活的握手,因此几乎不占流量。而一旦意外链接中断,Device会不断尝试重新建立TLS链接;(2)Device设备令牌的认证PNS判断推送消息该发给哪台Device的依据是“目的Device的唯一标识”,这个标识就是Device Token。设备令牌是每次建立TLS连接时,PNS通过前一层次(TLS层)里提到的每台正常的Device唯一的设备证书(Unique Device Certificate),并用令牌密钥(Token Key)加密生成的。在令牌生成了之后,PNS会把Device Token返回给Device,而客户端则把返回来的Device Token直接发送给Provider。当Provider有消息要发送时,需要将消息和Device Token一起发送给PNS,而PNS再依据Device Token,找到相应TLS链接的Device,并发送相应的推送消息。
2.3 发送推送通知
Provider发送给PNS的数据格式为JSON,结构如下:{“aps”:{“alert”:“舆情信息”,“alertid”:“1005”,“badge”:1,“sound”:“default”}}
JSON格式解释如下:alert:舆情信息的标题;alertid:该条舆情信息的id;badge:未读条数的数值计数;sound:通知到达时提示音。
PNS接收到消息体和Device Token后,将尝试向制定设备发送推送通知。如果其尝试向某个设备发送通知并且失败了,它会将通知放入队列。当设备重新和PNS建立TLS链接时PNS会将队列待发送的通知发送给该设备。
3 实验
3.1 实验过程
使用本系统进行一全天的舆情采集及预警实验。当舆情系统服务端采集到最新舆情时,更新数据库,同时向客户端发出预警,弹出提示框及发出提示音。如图4所示。
图4 最新舆情信息推送通知
3.2 实验结果及分析
全天系统共采集到需要预警的舆情信息862条,如表1所示。经测试在移动终端全部及时第一时间收到预警。
表1 预警实验
舆情爆发时段 预警数
9:00之前 252条
9:00-18:00 406条
18:00以后 204条
表2可知本文系统在舆情预警上有明显优势,可保证用户随时随地获取最新舆情。
表2 本文系统与传统系统进行功能比对
移动舆情预警系统 传统舆情预警系统
无需专人值守 需专人值守
全体自动报警 无人值守无法报警
可随时随地获取舆情预警 离开机房就无法获取舆情信息
4 结束语
本文系统与传统系统相较主要有两大优势:一是移动性,用户可随时浏览最新舆情信息;二是推送通知服务,可以使用户第一时间收到舆情预警。两者结合可以实现全天舆情预警,突破了传统舆情预警系统的瓶颈。
本文所介绍的系统目前已经在iOS平台上投入使用,取得良好的用户口碑,提升了用户体验。其必将为舆情预警领域未来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为用户提供更多便利。
参考文献:
[1]史波.移动互联网环境下公共危机信息传播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J].情报杂志,2013(06):14-18.
[2]彭劭莉,张乐.突发事件网络舆情预警研究综述[J].情报探索,2013(06):51-54.
[3]许鑫,章成志,李雯静.国内网络舆情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情报理论与实践,2009(03):115-120.
[4]李庆诚,商盛立.手持阅读终端电子资源Push系统设计与实现[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09(06):1483-1487.
作者简介:莫倩(1972-),男,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数据挖掘和中文信息处理;熊硕(1989-),男,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数据挖掘和中文信息处理。
篇8
>> 新媒体视野下提高高校团干部网络舆情引导能力研究 自媒体时代下网络舆情对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影响研究 自媒体时代网络舆情“媒体审视”误区与引导 新媒体视域下高职院校舆情传播特点及引导对策 自媒体时代高校网络舆情传播及引导机制研究 高校学生自媒体使用现状下的网络舆情引导策略研究 自媒体时代高校网络舆情引导 新媒体视域下大学生网络舆情状况调查与分析 自媒体时代大学生舆情监引导研究 自媒体视阈下提升高校辅导员网络舆论引导能力探讨 试论自媒体视域下高职英语教学的优化研究 自媒体视域下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模式创新研究 自媒体视域下的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创新研究 新媒体视域下高校学生道德教育建设及引导机制研究 新媒体视域下大学生教育引导策略研究 自媒体时代大学生网络舆情的现状及引导对策 自媒体时代大学生舆情监控与引导研究 网络媒体监督与舆情引导 新媒体视域下高校心理危机舆情监控机制探究 自媒体环境下的涉警舆情引导探析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2〕人民网舆情监测室.网络舆情热点面对面〔M〕.北京:新华出版社,2016.
〔3〕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3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2016-08-03).〔2016-11-23〕.http://.cn/hlwfzyj/hlwxzbg/hlwtjbg/201608/t20160803_54392.htm.
〔4〕蒲红果.网络舆论引导与舆情应对〔M〕.北京:新华出版社,2013.
篇9
关键词:军队医院;网络舆情;策略
Strategies and recommendations for Military hospitals cope with the Network Public Opinion
LI Jie,LI Zhi-jun,CHEN Jie
(The 113rd Hospital of PLA,Ningbo 315040,Zhejiang,China)
Abstract:Timely response to military medical network public opinion, correctly guide online public opinion and to deal effectively with the network of public opinion crisis, is a new task for military hospitals to fac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main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way to deal with public opinion related to military medical activities, and put forward suggestions on how to prevent it for military hospitals.
Key words:Military hospitals; Network public opinion; Strategies
近年来,互联网已成为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特别是一些医疗纠纷、医患矛盾的信息逐渐成为网上热议的焦点。军队医院作为军队单位的特殊性,如果对网络舆情不加以及时引导,采取有效应对措施,在网络媒体的炒作下,极有可能给医院工作带来被动,甚至对军队形象声誉造成影响[1]。因此,如何适应网络化、信息化的挑战,不断提升快速应对网络舆情、正确引导网上舆论的能力,是当前军队医院面临的一项十分重要和迫切的新任务。
1网络舆情的含义
网络舆情是指在互连网空间中,网民针对某一焦点热点问题公开表达具有一定影响力和倾向性的意见。涉军医疗网络舆情就是患者和民众通过互联网传递对军队医院医疗行为和管理工作的态度、意见和情绪。
2涉军医疗网络舆情的主要特点
目前涉军医疗网络舆情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特点:
2.1突发性强 在医患关系日益紧张的背景下,医患矛盾热点事件一旦发生,网友就会很快将自己所看到的记录下来,然后通过手机短信、微博、论坛,网络聊天等形式传播出去。在网络世界中,传者与受者的身份比较模糊,这种特点就造成了网络传播的传受同时性,加速了网络传播速度。在官方消息不确切、语焉不详的情况下,更促使网民传播自己的揣测。
2.2涉及面广 因互联网具有虚拟、开放、互动等特点和优势,网络信息可以跨越时空、地域的界限,深入社会生活方方面面,已经成为人民群众了解信息,沟通交流的重要平台,网民人数巨大,方式互动,网络舆情表达快捷,热点信息迅速得以大范围广泛传播。
2.3控制难度大 互联网为网民提供了论坛、博客、聊天等交流平台,网民可以利用互联网的匿名性、隐蔽性特点进行无限制的自由传播,甚至发酵、放大、变形,而这种传播往往难以在短时间内得到及时有效的控制。
3应对涉军医疗网络舆情主要策略
当涉军医疗网络舆情发生时,要能够迅速查找与舆情相关的医疗救治信息,仔细研判医院在医疗救治过程中是否存在舆情所反映的问题,及时对所涉及的事件予以解释澄清,快速妥当处理舆情事件,以维护军队医院的形象。
3.1反应要迅速及时 面对涉军医疗网络舆情,医院主管部门要立即采取措施,快速、准确获取相关信息,全面了解情况,掌控事态发展[2],及时正面澄清事实,引导网络舆情朝着正面的方向发展,缩短影响时间,控制影响范围,避免事件进一步扩大化、复杂化。
3.2措施要得当有力 一旦发现网络舆情,监管人员应及时向各级领导和相关部门汇报情况,医院需立即找到涉事科室和人员全面了解情况,及时与患者及家属进行沟通,处理相关意见,化解矛盾纠纷。同时加强与地方媒体和网站的联系沟通,借助媒体渠道,对损害军队医院形象的虚假报道进行辟谣,正面维护医院良好形象。也可根据网站的流程,通过正规途径进行删除申诉,或者联系发帖人,进行有效沟通,请发帖人主动删帖。
3.3方法要讲究灵活 在处置网络舆情时,医院要换位思考,从患者的角度出发,倾听患者的网络诉求,要尊重事实,讲究客观。对患者或家属过激的言论,要从医学专业的角度,耐心予以解释,阐明医疗过程中所采取救治方法的正确性和合理性,在相互沟通中求得理解。
4预防涉军医疗网络舆情的几点建议
4.1建立网络舆情监管机制 针对涉军医疗网络舆情的特点,医院主管部门要高度重视,成立网络舆情处置领导小组,成员涵盖医院领导、医务部门、宣传部门、临床科室、辅诊科室和信息科,明确职责和分工,同时加强与上级保卫部门、地方公安部门、网监部门的沟通,多种渠道推动工作高效开展[3]。
4.2建立信息机制 要严格规范医院对外宣传和公共信息审批流程,依托医院门户网站正面宣传服务政策和医疗技术,正确引导舆情方向。
4.3建立舆情监控机制 制定网络舆情监控实施办法,指定专人负责对主流门户网站以及本地网站的新闻信息和互动类网络社区、论坛实施动态监控,及时掌握了解网络舆情动态并上报主管部门。
4.4建立应急处置机制 制定医院网络舆情应急处置预案,明确处理原则、工作方法、上报流程等内容,把责任落实到人。舆情热点出现后,按照准确、及时、透明的原则,根据网络舆情类别和等级,及时启动应对预案。
4.5抓好网络舆论主流阵地建设 大力加强医院门户网站建设,打造医院网络舆论主流阵地,切实加大医院网站对网民的宣传力度,确保在网络宣传上占据优势地位。并加强和媒体的沟通。主动与主要网络媒体建立沟通渠道,确保正面的、权威的信息始终占有主导权。
4.6建立网络舆情应对骨干力量 医院成立基于各医学专科的网评队伍,负责医疗信息工作,并在网络舆情热点事件出现时,负责网上发帖、跟帖和撰写发表网评文章等,利用专业知识及时开展正面引导。并加强对医护人员的网络舆情应对方法培训,开设网络知识、网络公共危机应对技巧与策略等课程,切实提高医院广大医护人员应对处置网络舆情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杨晓兰,夏锡仪,卞晓星,等.医疗机构应对网络舆情的策略[J].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11,22(1):80~81.
篇10
关键词:微博;互联网;政府
中图分类号:TN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5-00-01
从2010年开始的微博大发展,有人从中看到民众监督的进步,有人看到公民社会的推动,也有人看到了国家安全的隐患,看到个人权利的过度膨胀。观察者们见仁见智,因为每一个人都拥有一个权利麦克风,蕴藏着向全世界宣告他的所思所想的能量。此时,一切存在就会呈现出不可捉摸性。
于是,政府开通微博,不仅是国家安全和社会治理的需要,也是政府了解舆情、改善自我,应对新时代执政挑战的需要。
一、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需要
2011年2月19日,总书记在中央党校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创新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对当前的社会管理工作提出了八点意见,在第七点明确指出:“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信息网络管理,提高对虚拟社会的管理水平,健全网上舆论机制。”
总书记讲话表明,加强和创新互联网社会管理已经成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党政部门与领导干部能否有效运用互联网、管理互联网已经成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标尺,各级党政部门都应坚持与时俱进,积极探索创新互联网管理新模式。
作为社会化媒体的典型代表,微博已经成为新兴的社会信息聚合平台,过去两年,社会化媒体发展进一步加速,使微博成为一股时尚潮流,微博成了互联网上首要互动平台、社会监督的重要工具以及发泄不满的宣泄场所。根据《第2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目前我国网民规模已突破5亿。微博使用人数2011年则暴涨近300%,达到24988万人。与此相对的是,政务微博相对滞后。以新浪为例,政务微博仅不到万家,相当于一个政务微博对应万余网民。这种悬殊的差距,在某种层面上反映了许多党政部门观念上的落后,与中央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要求仍有很大距离。
当然,在微博舆论场,也活跃着一批优秀的政务微博。比如说,平安北京,平安肇庆,搭建起的警民互动平台,南京的转变政府宣传方式,再到桃源网的良好的政府宣传平台,各级党政部门利用微博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在不断取得新的突破。现在,需要的是更多党政部门跟上来,勇敢地面对微博。
二、维护国家社会安全的需要
微博既是社交平台、信息总汇,同时也是强大的社会动员工具,原来散落在社会各个角落的个人,通过微博个性关注的功能,可以迅速找到与自己志趣相投的人,从而结成社交圈子,并进行实时通联。在某些情况下,一旦有人在自己的圈子中煽动性信息,这些信息就会以类似病毒传播“1—N—N”的方式快速扩散。从2010年底开始的“阿拉伯之春”中东北非革命,到8月发生的伦敦骚乱,推特,脸书,黑莓手机等社会化网络媒体都在其中发挥了重要的社会动员作用。由此可见,微博本身虽然是中性、开放的社交平台,但却会因它特殊的传播方式,能对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造成重大影响。
自2010年12月,开始于突尼斯的动荡在阿拉伯国家中疯狂蔓延。突尼斯总统本·阿里出走、埃及总统穆巴拉克下台、利比亚陷入内战、巴林等国示威浪潮高涨。整个中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变局。而其间的最大特色,则是推特、脸书等社交媒体参与其中,成为社会动荡的源头。
在中国,微博用户已达2亿多,大量网民既在微博上娱乐聊天,也在微博上关心政治。中国正处在社会矛盾多发期,在这种背景下,党和政府必须高度关注微博可能给社会稳定带来的影响。而要对微博加深认识、加强管理,最好的方式,就是党政部门直接开通微博。
对于党政部门而言,了解远比漠视、回避微博更有现实意义。尤其是当微博里的信息以裂变的方式转播时,任何不利于国家治理的负面、消极信息甚至谣言,都有可能具有巨大的威力;任何局部的批判都会有可能扩张成全面的消极氛围;任何情绪发泄都有可能会蔓延成大规模的怨恨和对抗。
所以,党政部门及领导干部开微博,参与微博的信息传播,不仅是社会治理的需要,更是国家安全的需要。党政部门开通微博,可以打开网络问政的新渠道,与民沟通,了解群众的所思所想;可能搜集网络舆情,关注舆情动态走势,及时发现舆情苗头,控制舆情的发展态势,从而引导舆论,维护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三、政府了解舆情的需要
如今,微博已经成为中国最重要的舆论场,数以亿计的微博用户,分布在世界各地,几乎所有重大突发事件发生时,微博都是“永远在场”的信息平台。“大事看微博”已经成了当下网民的共同观点。突发事件早期,传统媒体报道速度往往赶不上微博,微博第一手信息的价值越来越高。根据中国传媒大学网络舆情研究所统计,2011年上半年网络舆情热点事件中,首发自微博的占18.8%。微博已经超过论坛,成为热点事件第二大舆情源头。微博在中国,正在成为越来越有影响力的社会热点信息场所。有了微博,人们打开电脑后第一件事,不再是上新闻网站的主页,也不再是打开邮箱浏览邮件,而是登陆微博,获得信息。可以说,不关注微博上的信息,党政部门和干部就会“慢半拍”、“不入流”。对微博上出现的新闻事件不予回应,更可能在短时间内陷入舆情危机。
诚然,微博上不乏激烈意见存在,甚至情绪宣泄等消极内容。《环球日报》总编辑胡锡进曾发微博:“无论我在说什么,多么恳切,都会有一些人对我“拍板砖”。这真是太有趣了,看来我得习惯微博里的文化。”这就是微博,在这里,从狂热追捧到讽刺谩骂都会被毫无保留的呈现出来,人与人之间的地位趋向平等,“权威”被解构,“主流”被消解。微博上也有很多的建议是相当有价值和有意义的,党政部门可以通过微博平台,向网民征集第一手的意见与建议。同时,也可通过与不同领域的专家直接对话,寻找到解决社会治理方面问题的良方。
一个新事物的诞生,一定是机遇与挑战共存,只有看到机遇并迎接挑战的人才能把握机遇,更好地适应新形势,利用新事物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同样,在应对突发事件时,我们的党政部门和党政干部不应看到微博带来的挑战就望而却步,一定要用辩证的眼光看待微博,利用微博。只有这样。我们的党政干部和党政部门才能将执政为民的理念实践到微博中去,开创党政部门微博问政,微博施政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 上一篇:会计电算化实验心得
- 下一篇:公积金的贷款计算方式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互联网营销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