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级工作运行机制范文
时间:2023-12-01 17:43:0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村级工作运行机制,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全镇34个村,涉及的共4大类。
即:一类:基础设施及环境类:6个项目体系:如道路、桥梁、提灌、山坪塘、渠系、环境治理等;
二类:农业生产服务类:6个项目体系:如科技培训服务、防灾减灾、动植物疾病防控等;
三类:农村生活服务类:3个项目体系:如文化、广播电视、电影、健康教育、定期体检等;
四类:农村社会管理类:5个项目体系:如村级阵地建设(如:党员活动室)、治安联防、协调员、网格信息员、安全维稳等。
总之,今年首先考虑:道路、党员活动室、城乡环境治理、社会管理网格化类。
平均每村每年补助5万元,其中,中、省财政3万元,县财政2万元,坚持三个原则。
(一)坚持公平、公正原则,采取因素法进行测算。即:人口幅员面积、地理位置、村集体收入和工作绩效等分类确定,每村运维资金最低不少于3万元/年,最高不超过10万元/年。
(二)坚持资金整合原则。充分发挥运维资金的主平台作用,把已有渠道安排的零星补助资金整合起来统筹使用,引导鼓励社会资金投入弥补运维资金缺口。
(三)坚持财政报账原则。项目验收合格后,由财政所采取报账“国库集中支付”的办法兑付(清算)运维资金(即村提供相关审核合格资料到镇财政报账、清算),切实做到“五不准”:1.不准村组干部私自决定;2.不准用于弥补公用经费缺口和发放村组干部补贴;3.不准分发给村民;4.不准违反财政报账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5.不准截留挤占挪用。
(一)着力解决村内最急需、群众最急盼、受益最直接的突出问题。坚持“三议五公开”村民作主的工作方法规划实施。(即事前群众建议,事中群众审议,事后群众评议,公开资金规模用途,公开村民建议,公开村民会议决议,公开项目完成情况,公开绩效评议结果),不得采用下达专项运行维护任务方式。
(二)合理引导议事。各村引导村民把议事重点放在已建成的村内公共基础设施、阵地建设、日常管护、美化整治村内环境及社会管理运行,丰富村民精神文化生活等方面,原则上不用于新建或大规模修缮村内公益事业项目。
(三)优化项目实施
一是必须签订合同,权责明晰。
二是购买专业服务,对专业技术性较强或能够由社会组织提供运维项目,必须全面采取公开竞争的方式择优确定服务队伍(人员),杜绝暗箱操作,确保服务质量。
三是照顾弱势群体,对技术含量低,操作简单的运维项目可差别化选择服务人员,优先利用本村富余劳动力,特别要重点照顾农村留守老人妇女和残疾人,以及贫困户低保户,以之提供力所能及的劳动来增加收入,改善生活。
(一)公开政策。由村“两委”根据上级文件精神及规定,向村民广泛宣传“五不准”、“三议五公开”等。
(二)征求意见。各村社组织入户调查,广泛征求村民意见、建议,填列《项目征求意见表》,由村汇总审核,各社意见填列《村民意见汇总表》,此表各社汇总情况公示3天,各村汇总情况公示7天。
(三)拟定方案。填列《项目量化打分情况表》。
(四)群众审议。召开村民代表会议,听取项目情况说明,审议项目实施草案。
(五)方案报审。各村填列《项目实施方案表(二)》,报送镇审核批准,镇汇总各村项目后报县综改办备案。
(六)组织实施。各村按规划方案与服务队伍签订劳动合同,组织实施,村民理财小组、质量监督小组全过程参与监管,各驻村干部做好相关服务和指导。(验收评议。项目完成后,由村“两委”理财小组、监督小组、镇验收组(领导小组组织运维办、纪委、相关职能部门、责任单位负责人)按各自职责组织验收,填列《项目验收情况表》、《项目完成情况公示表》、《项目资金使用情况统计表》,进行公示7天无异后报账,兑付清算资金,县级各部门将组织抽查复检。
(七)资料归档。收集整理年度相关资料,县、镇、村分别归档保存,一村一卷。
每步流程均不得缺漏,并严格按要求公示,留有纸质及现场影相资料。
(八)加强组织领导、落实责任
成立领导小组:组长:__,副组长:__、__、__,成员:__、__、__、_
篇2
一、市区农村残疾人基本情况
市区11个乡(镇)中、农村残疾人17387,占市区残疾人总数的52.64%,其中有康复需求的残疾人1200名。大部分残疾因车锅造成在农村尤为突出。鉴于此, 如何开展农村残疾人预访和康复工作最大限度地恢复其功能水平, 提高其自理能力和参与社会, 适应社会的能力, 是我市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工作的重点和难点, 中残联“十五” 和“十一五”规划中提出到2015年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目标。为了尽早实现这一目标,近年来, 我市把农村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工作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中,形成了政府主导、残联协调、部门配合, 社会参与的新格局。
二、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工作现状
(一)村级卫生室是开展农村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的最佳载体和有效途径。根据调查显示,我市农村残疾人大部分因家庭经济困难,信息闭塞,出行不便利,加之,自身行动受限制,使得他们到城市乃至到乡(镇)康复机构进行康复训练的难度很大。如果充分利用村级卫生所,组织开展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训练,就会得到康复的效果。在调查中我们了解到,我市村级卫生所大都建在本村的中心,服务范围涉及到每个自然村,大大方便了残疾人。加之,卫生所的村医(防疫保健员)对本村残疾人的情况比较熟悉,便于开展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服务。在调查中我们看到,高闸镇在离乡村卫生所不远处建立了残疾人康复指导站由自治区残联配发的一套康复训练器材,有残疾人和老年人在接受训练。居住在附近 的残疾人和老年人每天坚持在这里进行康复训练,功能恢复效果比较明显。
(二)开展农村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工作。根据走访调查,市区各乡镇认真贯彻落实《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自治区卫生厅等部门<关于加强村卫生室建设的意见>的通知》(宁政办发[20__]180号)精神,加快村级卫生所建设步伐,基本形成了有场地、有人员的村级卫生服务体系。目前,全市各行政村均已建起了村级卫生所,面积在40-60平方米,并且配齐了村医(防疫保健员),配备了简单的医疗卫生器械。在调研中,我们看到大部分村卫生室职责已经上墙,但是农村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工作仍处于空白。
(三)开展农村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工作的体制机制有了雏形。根据调查显示,我市当地村卫生所的管理工作尚不完善,乡镇每年按照一定的指标要求,对村医(防疫保健员)进行考核。在此基础上,按照所在行政村总人数每人每年2元卫生服务费的标准发给村医,所需资金大部分列入财政预算,个别从本村全体村民公积金中提取。村级卫生室所售药品均由市级卫生部门统一配送,零利率销售给病人,村医出诊时可收取一定的出诊费用。如果就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工作对村级卫生所实行专项考核,并配备必要的设备,落实激励政策,那么村级卫生所所承担的农村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工作就会开展起来。
三、制约我市农村开展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是缺乏必要的康复训练器材。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市区现有的农村卫生所,除个别由自治区残联配备了残疾人康复训练器材外,其它均未配备。
二是村医(防疫保健员)专业康复知识缺乏。残疾人康复指导与服务是一项专业性较强的工作,要求参与康复指导和服务人员必须掌握康复训练与服务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包括残疾的识别,残疾人康复需求的确定,康复服务的内容、如何提供服务、记录和评估的方法,简单实用训练技能,家庭康复护理等知识。在实地调查中,我们了解到绝大部分村医(防疫保健员)对康复知识了解得不多,工作开展难度较大。
三是缺乏对村医(防疫保健员)开展农村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工作有效监管和激励机制。由于村级卫生所村医(防疫保健员)报酬主要靠政府医疗性补贴和自己创收,收入相对偏低,而开展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工作缺乏必要的激励机制,因此,难以调动其积极性。
四是农村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工作宣传不到位。由于宣传工作跟不上,我区农村大部分残疾人由于缺乏康复知识,对康复重要性的认识不足,残疾人自我康复保护意识淡薄,自愿康复、配合康复的主动性不强。根据调查显示,农村有相当一部分残疾人因不清楚在什么样的情况下需要接受康复训练,以致错失了最佳时机,落下终身残疾。
四、关于建立我市农村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工作体制及运行机制的建议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就是要从根本上抓起,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建立加强我市农村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工作的长效运行机制,确保2015年“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目标的实现,我以为以下措施以借鉴和采用;
(一)进一步强化以政府为主导,部门负责,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农村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工作运行机制。
各级政府要认真贯彻“十一五”残疾人康复计划,把农村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工作纳入年度责任目标考核,纳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统筹安排,加大投入,发挥主导作用。
卫生部门要加强医院康复科(室)的建设,特别要发挥农村初级卫生保健网的作用,增加康复内容,拓展服务项目,提高康复质量,确保农村残疾人普遍得到康复服务。
民政部门要在推进社区建设和社区服务时将残疾人康复纳入其中,给予扶持,帮助贫困残疾人解决康复困难。
财政部门要将农村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经费纳入财政预算,提供经费保障。
教育部门要将残疾人康复专业纳入自治区教育发展计划,培养一批各类康复专业人才,并做好学龄前残疾儿童的康复教育。
计生部门要抓好生殖健康工程,研究和解决好新形势下的婚前检查工作,下大力气做好优生优育及生殖健康知识普及和计生药物宣传教育工作。
交通部门要加强交通法规的宣传,最大限度地减少交通事故造成新的残疾。
公安部门要积极参与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做好肇事肇祸精神病人的管控工作。
各级妇联要认真贯彻落实妇女儿童发展纲要,切实做好残疾妇女、儿童的康复工作。
各级共青团组织要将残疾人康复纳入“红领巾助残”、“青年志愿者行动”等社会救助活动中,配合有关部门开展残疾人康复宣传工作。
各级残联负责康复工作的组织管理、规划制定、经费筹措以及协调实施。要深入调查研究,掌握农村残疾人康复需求,协助政府制定和实施农村残疾人康复工作规划和对贫困残疾人康复治疗和医疗救助的相关政策,指导和协调残疾人康复机构开展业务,宣传普及康复和残疾预防知识,协调解决残疾人康复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做好检查督促工作。
(二)加强村级卫生室阵地建设,建立科学可行的监管机制,确保农村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工作落到实处。
村级卫生所无论是从其地理条件,还是人员配置上,都具备了为农村残疾人提供最方便、最直接、最快捷的残疾预防宣传和康复服务的条件,是开展农村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的最佳载体和有效途径。
一要加大康复器具投入力度。康复器具是开展残疾人康复工作的前提和基础。目前,全市除个别乡镇由自治区残联配备了康复训练器具外,其他均尚空缺。为此,建议政府为每个乡村级卫生所配备1.5万元的残疾人康复训练器具。
二要有计划地组织对乡村医(防疫保健员)分期分批进行残疾预防和康复训练与服务专业知识的培训。要结合市区实际,借鉴外省(区)经验,组织对现有的乡村级卫生所村医(防疫保健员),进行中短期专业康复资格培训,经考试合格的,发给证书,实行持证上岗。
三要建立乡镇医(防疫保健员)农村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工作专项补贴。由于残疾人工作的特殊性,为残疾人提供康复服务大部分是属于无偿的。为充分调动乡村医的积极性,建议实行浮动津贴制度并将其列入__市财政预算,由市残联在参与卫生部门年度考核验收后,根据考核验收情况兑现发放。
四要加强对乡镇一级卫生所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工作的指导。充分发挥市、区乡镇三级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的作用,把指导乡镇级卫生室开展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工作列为主要工作内容,并把聋儿语训、智残、脑瘫儿童训练、残疾人用品用具供应、康复训练指导等项目纳入其中,推动乡村级卫生所康复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不断提高康复工作的整体水平。
(三)加大贫困救助力度,确保农村贫困残疾人得到康复服务。各级政府要把农村残疾人康复与扶贫结合起来,逐年拿出部分扶贫资金用于农村贫困残疾人康复补助;同时制定并完善贫困残疾人康复治疗和医疗救助政策,采取分级负担、减免费用等措施,解决贫困残疾人康复治疗问题。各级残联要利用好政府扶贫资金、社会捐助款、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等,建立各类贫困残疾人专项救助基金,逐年对特殊困难残疾人实行有计划救助。
(四)大力开展残疾人康复工作宣传,积极做好残疾预防。
要通过发放宣传读本、宣传画、宣传光盘和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传媒,开展与残疾人康复工作有关的公益宣传,普及康复知识,提高残疾预防意识。充分利用“全国助残日”、“爱耳日”、“爱眼日”、“国际残疾人日”等活动,向社会广泛宣传康复工作的重要意义,唤起全社会对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工作的积极参与和支持。要建立健全免费婚前检查等出生缺陷干预工作机制,对先天残疾人实现强制免费婚检,避免常见、重大出生缺陷和先天残疾的发生;预防缺碘、氟中毒等环境因素致残;降低药物致残发生率;减少疾病致残;加强安全生产、劳动保护和交通安全工作,减少事故致残的发生。倡导早期干预和早期康复训练,控制残疾程度的加重。
篇3
2020年农村公路养护管理职能职责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方案的通知》(〔xxxx〕xx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x省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x办发〔xxxx〕xx号)和《x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工作的意见》(x政办发〔xxxx〕xxx号)等政策法规,为进一步健全完善“县道县管、乡道乡管、村道村管”的农村公路养护管理体制和责任明确、运转高效的养护管理运行机制,明确x、乡(镇)、村(社x)三级农村公路养护管理职责,实现农村公路“有路必养、养必优良,有路必管、管必到位”的目标,推进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筑牢“四好农村公路”全国示范县坚实发展基础,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明确养管机构
根据x编委《关于设立xx农村公路管理局的批复》(x机编文〔xxxx〕x号)、《关于设立乡镇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站的批复》(x机编文〔xxxx〕x号)和x政府《关于印发的通知》(x政发〔xxxx〕xx号)文件,x级农村公路管养机构为x农村公路管理局,乡镇农村公路养管机构为乡(镇)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站,村级农村公路养管组织为村农村公路养护队。
二、明确工作职责
(一)x人民政府是本辖x内农村公路养护管理责任主体,负责筹集和管理农村公路养护管理资金。x交通运输局负责全x农村公路管理工作,健全完善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工作制度,监督农村公路养护管理资金使用情况,指导x级农村公路管养机构实施路政管理,监督、考核x级农村公路管养机构和乡镇人民政府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工作,促进履职尽责。
(二)x农村公路管理局具体承担县道的日常养护维修、公路安全管理工作和县乡村道的路政执法工作,组织养护工程的实施,其主要职责:
x.宣传、贯彻和执行国家和省市x农村公路(含公路、桥涵及安防等附属设施,下同)有关方针、政策、法规和规定;
x.拟定全x农村公路大中修计划,并按照批准的计划组织实施;
x.做好县道的日常养护维修、水毁修复和公路、桥梁安全管理工作;
x.并在x交通运输局的组织下,检查、考核乡(镇)村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执行情况和养护质量考核评定工作;
x.依法履行路政管理职责,维护农村公路路产路权;
x.完善全x农村公路安防设施,推进农村公路安防工程建设。
(三)乡(镇)人民政府是乡道的养护管理责任主体,具体承担乡道的日常养护维修和公路安全管理工作,督促、考核村民委员会做好村道的日常养护维修和公路安全管理工作,其主要职责:
x.健全和完善乡镇养护管理站运行机制,建立健全村级养护组织,配备乡镇养管站监管员和村级护路员,落实“乡有监管员、村有护路员”政策;
x.做好乡道的日常养护维修、水毁修复、公路突发事件应急抢险和公路、桥梁安全管理工作;
x.监督、指导村级养护组织履行村道日常养护维修、水毁修复、公路突发事件应急抢险和公路、桥梁安全管理工作;
x.负责乡、村公路的路域环境整治工作,包括路肩清理、路田分家、路宅分家、退池还路等工作;
x.协助、配合x农村公路管理局做好农村公路路产路权保护和路政管理工作,及时报告并依法制止各类侵占、损害农村公路的违法行为;
x.负责制定农村公路日常巡查制度和养护管理考核办法,明确乡镇监管员、村级护路员工作职责、养管内容和标准,并定期组织考核,推进养管责任落实;
x.负责乡镇养管站内业建设,指导护路员规范填写养护工作日志,并定期检查;
x.制定乡规民约、村规民约,采取宣传横幅、宣传栏、文化墙、显示屏和广播等形式开展爱路护路和进村入户宣传教育。
(四)村民委员会是村道养护管理的责任主体,具体承担村道的日常养护维修和公路安全管理工作,其主要职责:
x.成立村级养护队,建立通村公路养护工作机制,合理配备护路员,并监督履行村道日常养护和路政协管责任;
x.做好村道的日常养护维修、水毁修复和公路突发事件应急抢险,积极配合上级相关部门的检查、考核和验收;
x.负责通村公路和桥梁安全管理工作,并及时向上级报告有关情况;
x.做好村道的路域环境整治工作,包括路肩清理、路田分家、路宅分家、退池还路等工作;
x.协助、配合x农村公路管理局做好农村公路路产路权保护和路政管理工作,及时报告并依法制止各类侵占、损害农村公路的违法行为;
x.采取村组“一事一议”方式,筹措养护资金,发动群众投工投劳,支持通村公路养护和安全管理工作;
篇4
一、水渡口街道村居融合的基本情况和运行机制
清河区水渡口街道位于淮安市主城区东侧,原是城郊结合部,大部分是农村。在淮安市委、市政府“东扩南连、三城融合、五区联动”战略的带动下,水渡口中央商务区、清河新区快速崛起,万达广场、茂华国际等一批重大项目加快建设,短短几年时间,原来郊区农村已经成为中心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民全部“进城”上楼。为了积极稳妥地推进农民市民化、农村城镇化,保持社会和谐稳定,水渡口街道采取“村居合一、并轨运行”的社区管理模式。主要做法是:
依村设居,保持基层管理队伍的相对稳定。在原属的东郊、新建、洪福、果园四个村基础上,相应成立了东郊社区、东方丽景社区、杭州路社区、合肥路社区,实行“两块牌子、一套班子”。由村级两委班子成员担任社区居委会班子成员,四个社区的书记、主任全部由原村书记、主任担任,基层干部队伍保持相对稳定。另外,按照社区工作的需要,每个社区新配了社区工作者、劳动协管员、社会管理协管员等工作人员,加强社区服务与管理的力量。如合肥路社区两委班子7人,基本为原果园村两委班子成员,另外配备2名社区工作者、3名社会管理协管员、2名劳动协管员,其他村组干部则分别兼任社区的计生、统计、会计等专干。
村居并轨,统筹抓好基层社会建设与管理。“村居合一”的社区工作任务复杂繁重,既要妥善解决好农村一些遗留问题,又面临着大量的社区管理事务。四个社区综合运用了村级管理与社区服务的手段。一是延续农村管理体制机制。在组织建设中保留了村民小组长、计生专干等职位,在住房安置中尽量保持原来地域群居性特征,维持农村关系纽带,便于做好征地拆迁、村级集体资产的管理和收益分配、计划生育、稳定等村级事务管理。二是加强社区建设与管理。根据社区建设与管理的形势需要,逐步将工作重心由村向社区转变,积极推行网格化管理、文明社区创建、社区文化阵地建设等,重点提高农民安置小区管理服务水平和居民文明素质,加快农民市民化步伐。三是统筹人员、经费投入。统一调配人员和经费投入,主要借助村干部力量和集体收入,做好社区建设与管理事务,解决社区经费(每个社区清河区财政拨付工作经费4万元/年)、人员(每个社区3名管理人员、5名左右社区工作人员)相对不足问题。
靠城生财,实现村级集体资产的保值增值。集体经济有发展,村民收益才能有保障。按照“规范管理、合理经营”的原则,加强村级集体资产经营与管理,确保村级集体资产保值增值。在村级集体资产经营中,充分利用地处水渡口中央商务区的区位优势,购置一些门面房,既有稳定的租金收入,又能保证资产保值增值。东郊村将拆迁所得的集体补偿款全部用于购买新的固定资产(商铺门面)用来出租增加收益,从2008年以来先后投资约4300多万元购买了康城明珠、万达广场、旺旺家园等地段门面房共5505平方米,另有村综合楼6800平方米出租给中山医院,这些成为村级集体经济的主要来源。2011年,该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260余万元,2012年达300万元。其他三个村集体资产虽然相对较少,但是通过积极争取和市场运作,也购置一些门面房用于出租。村集体经济收益的使用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原村民的福利保障,如社保补贴、老人生活费、低收入群众的生活补助等。二是村组干部的工资,除了有社区编制的三名干部、社区相关工作人员工资由区财政拨付,其他人员均由村集体支付。三是村、居事务性支出,如补贴安置小区物业管理、城管等费用。
城乡统筹,全力保障和改善社区民生。四个社区中除了东郊社区以外,其他三个社区都有拆迁安置小区,居民中既有失地的农民,也有拆迁安置的市民。相对于商住小区,拆迁安置小区低收入群体占比较高。针对这一实际,社区干部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维护社会稳定放在工作首位,采取属地管理、分片包干等形式,将后迁入的居民与本村农民一起纳入统一管理。在全面排查、登记造册的基础上,开展免费技能培训,向辖区内单位推荐就业,安置小区保洁、保安等尽可能录用就业困难人员。积极落实市、区政策,帮助居民申请办理医保、养老、低保等,坚持“六送”,即生日送寿面、新婚送祝福、节日送慰问、生病送关怀、困难送温暖、亡故送挽联,让社区居民切身感受到村(居)组织的人性化关怀和服务。
二、“村居合一、并轨运行”模式
运行中的困难和问题
在实践中探索形成的“村居合一、并轨运行”社会管理服务模式,对于统筹城乡发展、加强基层基础、做好群众工作等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与此同时,“村居合一、并轨运行”的社区模式,在向城市社区的转型中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村(居)人口迅猛增加、构成多元,服务管理难度加大。随着商品住宅小区和新建安置小区陆续建成使用,水渡口街道办事处四个村(居)人口密度大幅提升,组成结构日益复杂多元,管理服务难度加大。如洪福村(杭州路社区),原来只有村民2800人,而目前辖区内有8个住宅小区,全部入住后居民将达到5万人,人员构成复杂,既有村民,又有市民,还有外来人口,仅靠原来一个村(居)的力量难以将社区管理和服务工作做到位。
村(居)发展资源萎缩、收入减少,持续增收后继乏力。水渡口街道四个村(居)集体资产大部分是征地拆迁资金的积累,除了东郊村集体经济收入较好外,其他三个村(居)由于资产总量不大,随着土地的减少和原有一些厂房、门面房的拆迁,集体经济的收入渠道越来越少,现在基本保持在每年30万元左右,难以满足村(居)越来越多的各种费用支出。
村(居)干部收入较低、待遇不同,主动性、积极性受到一定影响。近年来,清河区通过向社会公开招聘社区工作人员,改善了社区干部的年龄、文化构成。经公开招聘的社区工作人员工资由财政拨付,每月基础工资1800元左右;村干部工资由村集体支付,每月基础工资900元左右,客观上形成了“村居合一”的两委班子及其工作人员同工不同酬的状况,再加上村(居)工作负担重、压力大,较低的待遇与其所承担的繁重任务不相称,村(居)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受到一定影响。
三、推动“村居合一、并轨运行”模式
健康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村居合一、并轨运行”模式在淮安市区和各城关镇普遍存在,并且将在较长一段时期内继续存在,必须从加快推进城镇化、促进社区和谐发展的大局出发,高度重视并切实解决好村居并轨运行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真正发挥好“村居合一”模式在加速农民向市民转变、农村向城市转型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在村(居)运行机制上明晰职能、厘清权责。“村居合一”在鼓励基层实践创新的同时,迫切需要加强制度建设,明晰“村居合一”后的职能定位,厘清村(居)与物管、村(居)与政府职能部门的权责,明确村集体资产权属及用途,更好地发挥“村居合一”的综合效应。一是厘清社区与物管的权责。采取“政府支持、市场运作”的办法,加快推进安置小区物业管理市场化步伐,引进专业物业管理公司进行管理。社区应加强对住宅小区物管的监督和约束,为社区居民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二是明晰部门职责与社区服务的关系。完善公共服务事项社区准入制度,坚持全面准入、依法进入,以规范社区准入内容和程序为重点,减轻社区工作负担。三是明确村集体资产及其收益的权属和用途。村集体资产属于全体村民,处置好集体资产及其收益,涉及千家万户,事关村(居)发展稳定大局。积极探索村集体资产股份制改造,确权到人,变村民为股民。
在村(居)区域划分上合理设置、缩小规模。近几年来,水渡口街道办事处辖区人口比原来增加了16000多人,随着新建小区陆续投入使用,社区人口将会越来越多。人口的增加,意味着社区服务与管理的任务日益繁重,客观上要求社区建设同步跟进。建议合理划分社区,适当缩小现有村(居)的行政区域和人口规模,便于社区服务和管理。
在村(居)经费保障上加大力度、多元投入。经费短缺,是“村居合一”社区建设中的一个共性问题。一是建立财政投入增长机制,重点是建立社区建设投入与地方财力、社区工作者收入与当地职工平均收入两个同步增长机制。鉴于“村居合一”社区人多事杂的状况,出台有别于城市社区的专门政策,进一步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力度,保障必要的工作经费、人员经费。二是制定优惠政策,鼓励社区发展各类民间组织和中介组织,实现社区服务无偿、低偿、有偿的有机结合,缓解社区资金困难。根据村居合一、亦村亦居,集体经济发展后继乏力的状况,加大土地政策支持力度,在征收土地时安排一定面积作为留用地,用于发展集体经济。三是严格执行“权随责走、费随事转”制度,将政府职能部门转移给社区的社会事务经费足额划拨给社区。
篇5
一、指导思想
以中央《决定》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市计划生育改革工作会议精神,不断改革药具管理体制、逐步建立和完善“宣传、管理、服务”于一体化的管理体制,形成规范管理、严格监管、优质服务、满足需求的运行机制,努力体现以人为本,优质服务的工作理念,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避孕节育、生殖健康的多样化需求,为稳定低生育水平,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促进我市人口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发挥了重要物质保障作用。
二、目标要求
我市采取各种避孕节育措施的育龄群众已超过19万多人,使用避孕药具的人群也在逐年发生变化,截止目前全市使用各种避孕药具人数达8万多人。为此,我们对药具的调拨、仓储、发放和随访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通过村级计划生育药具管理规范项目的实施,形成规范管理、严格监管、优质服务,满足需求的运行机制。制定药具服务标准,创新药具服务内容,完善药具服务体系,规范药具的发放机制和发放行为。
一、规范村级药具服务人员管理。规范并落实村级药具服务人员工作职责。要求村级配备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年龄在35岁以下的女性固定的长期的专职药具管理员,(村级药管责任心强的可延长年龄)不能随便更换,要持证上岗。
二、全市13个镇、街办、开发区必须要有两间以上的药具服务室和药库,规范村级药具服务阵地建设,全市1063个行政村要求全部配备专用或合并使用的服务室,统一配备药具展示橱及药具服务箱,药具宣传图板。
三、规范帐表及管理制度。按时、正确、规范填报全省统一制定的帐表、年度报表,资料收集装订存档,健全各村药具管理制度。
四、规范服务内容。开展避孕药具知情选择,做好使用药具人员随访,使用效果收集、不良反应等信息反馈,组织育龄妇女健康查体,搞好生殖保健服务。开展好药具咨询服务工作等。
三、组织领导和管理
(一)组织领导。成立青州市镇、村级计划生育药具管理规范化项目的领导小组。由局领导任组长,分管科技的副局长和服务站长任副组长,财务科、科技科长、服务站分管站长及有关负责同志为成员。并下设办公室,负责对项目开展情况进行组织领导和协调实施、积极争取地方财政配套资金的投入。各镇(街、区)设立项目办公室,负责项目的具体工作。
(二)项目管理。一是项目实施过程中的管理。对项目在实施全过程中,实行项目质量监控。每个阶段完成后抽取30%进行抽样检查,抽查结果应符合项目要求。二是项目资金的管理。为了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项目经费实行单独立项核算。项目的资金来源,争取潍坊市药管站支持一部分。市局协调市财政一部分,各镇(街、区)财政部门拿一部分。只用于村级药具服务装备的购置及项目有关的业务工作开支。
四、时间安排和方法步骤
根据省人口计生委要求,结合我市实际,本次村级计划生育药具管理规范项目部总体安排是:从2012年4月份开始到2013年4月份结束。主要分四个阶段进行:
一是学习、宣传、培训阶段(2012年4月——2012年5月)。将把我市项目实施方案下发到各镇(街、区)进行宣传,然后聘请潍坊市站专业人员对市、镇两级药管员进行培训,市站组织师资到各镇(街、区)对村级药管员进行培训。培训内容:规范填报全省统一制定的帐表、年度报表、资料收集、装订存档管理制度,使用药具人员随访、药具咨询等。学习《计划生育药具工作管理办法(试行)》、《全国计划生育药具业务管理规范(试行)》、《全国计划生育药具质量管理规范(试行)》及《市村级计划生育药具管理规范化项目实施方案》。
二是基线调查阶段(2012年6月——2012年7月)。摸清全市村药管员的年龄、性别、学历、上岗时间、持证情况现状;全市村级服务室面积大小、建设年限状况;全市村级药具服务装备的数量、品种状况;全市村级药具知识图版的种类、数量情况;全市村级帐表的培训、填报情况、资料完整状况;每镇(街、区)对100名服务对象发放《育龄群众对基层药管员服务满意度调查问卷》进行调查、全市调查2300名使用药具人员。最后填写调查表;将调查表和问卷上报市药管科。
三是设备配备组织实施阶段(2012年8月——2012年10月)。按照村级计划生育药具管理规范化项目的目标,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运作。按照上报的村药管员现状进行优化调整。统一培训、统一考试、持证上岗,村级药管员年龄在35周岁以下,配备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女性专职药管员,新上岗人员必须经市计生站培训,并考试合格、持证上岗。做好人员基础装备、基础帐表,宣传图版,工作制度等规范化建设的具体落实。镇(街、区)要有专用服务室2间(药库)以上。村级要有专用或合并使用的服务室,面积达20平米以上,统一配置药具储存展示橱及药具服务箱,有避孕药具宣传版面,村级正确使用山东省计划生育药具管理监制的《使用各类药具人员发放随访表》,所有资料年底装订存档,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开展避孕药具知情选择,做好使用药具人员随访、随访率达100%,使用效果收集、使用药具有效率达90%以上,使用药具不良反应等信息反馈,每年组织口服避孕药人员健康查体一次,做好药具咨询等工作,并在实施过程中,每季度召集调度协调一次,查找问题,交流经验,阶段结束后完成本阶段总结。
篇6
1、围绕全力打造新风貌目标,着力加强村级活动场所建设和规范化运行。要深入实施村级活动场所建设三年规划,突出重点抓好示范点建设,着力打造一批连点成线,连线成片的村级活动场所建设示范群;要按照“六统一四化”要求,全面导入CIS城市品牌形象标识系统,不断提升村级活动场所规范化建设水平,鼓励有条件的村积极打造以较高水平绿化、洁化为主要内容的花园式村部;要积极筹措资金,继续加大投入力度,加快望江下山脱贫新村和上余、余航等部分规模调整后新村的活动场所升级改造进度;要不断拓展村级远教站点服务功能,切实加强活动场所和远教站点日常管理维护和产权监管工作,提高活动场所和远教站点的开放使用效益,努力把村级活动场所真正建设成为干部之家、党员之家、村民之家。
2、围绕选优配强新班子目标,着力加强村干部队伍自身建设。要高度重视村级班子建设,不断巩固村级换届选举成果,年内镇党委要全面组织开展一次村级班子建设回头看工作,重点考察新一届班子成员的竞选承诺兑现情况和群众满意度情况,全面了解班子成员的岗位胜任情况及勤政廉政情况;要重视做好回头看的结果运用工作,全面推行不胜任村干部诫勉教育制度,对群众满意度不高,勤政廉政表现不佳的村干部及时予以诫勉教育,督促他们整改提高,对不能胜任岗位要求或不能履行竞选承诺的村干部要适时进行组织调整。要积极探索村级干部队伍选配新途径,稳妥有序推行村务工作者聘任管理办法,注重从农村致富能人中选配村级干部,对因工作需要而聘任的村务工作者明确职责和管理措施。要全面开展和谐创业型班子创建活动,不断健全村两委联席会议、集体领导分工负责、重大财务联章联签等制度,全面推行村级班子定期民主生活会制度,每年至少两次召开班子成员民主生活会,及时发现和纠正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促进班子团结和谐,提升班子整体战斗力。要不断深化村民代表、村民小组长和村级各员等三支队伍建设,建立完善村民代表管理和活动、村民小组重大事项报告、村级各员目标管理等制度。要加强村级干部的经常性教育培训工作,充分发挥远教平台作用,扎实开展以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为主要内容的村党支部书记轮训工作,通过举办村干部电大大专班等常训班和村官论坛等形式,不断提高两委干部的工作水平;扎实开展村民代表、村民小组长和村级各员定期培训工作,每季不少于一次学习,每年不少于一次全员培训,同时要支持和督促村级各员参加业务线组织的归口管理培训,努力提高业务水平。
3、围绕积极谋划新思路目标,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要不断完善村级五项规划体系,组织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主动对接上级党委政府提升发展思路,丰富和充实规划内容,增强规划的科学性、民主性和可操作性;要坚持以项目化的理念推进规划的贯彻实施,将规划内容具体化、清单化,把职责任务落实到人到户到村民小组,明确各项目标实施责任主体,加大督促检查力度,确保各项规划目标如期完成。要高度重视做好规模调整村的资产融合工作,上半年全面完成融合工作,巩固村规模调整工作成果,实现并村并帐并心。要切实加强对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个性化指导,充分盘活各类集体资源,积极实施“一村一基地”行动计划,力争通过两年左右的努力,使80%以上的村都能拥有稳定的集体经济增收基地,推进村级集体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确保村级组织有足够的财力维持正常运行。要全面推行村干部绩效工资制度,将村干部的报酬待遇与村集体经济的增量发展业绩相挂钩,激发村干部投身发展的积极性。要深化和规范村帐镇、组帐村制度,坚持村级财务预决算、财务公开、定期审计等制度,加强村级集体资产监管,引导各村集中财力关注民生、改善环境,充分发挥集体经济在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积极作用。要深入实施万名党员创业致富工程,加大对农村党员干部的致富技能培训和创业政策扶持力度,定期评选表彰一批党员创业致富标兵,充分发挥农村党员干部在带头创业、带领发展中的先锋模范作用。
4、围绕完善运行新机制目标,促进村级组织协调高效运行。要加强村级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机制建设,坚持实行村民代表例会、重大村务公决五步工作法等制度,进一步完善村规民约,规范村务公开,提高村民自治水平。要加强便民利民服务机制建设,不断完善“一日一值班、一周一集中,一月一沟通”的村级工作新机制,坚持实行村干部“三联五清”便民服务制度,健全“三级联动,服务三农”工作机制,不断提高服务村组、服务群众、服务发展的工作水平。要加强党内民主制度建设,积极推行党员议事会、农村党员村务责任制、无职党员设岗定责等制度,为农村党员发挥作用提供制度平台;坚持完善发展党员全程票决、两票制评议党员、不作为党员警戒等制度,保持党员队伍的纯洁性和先进性;全面推行党务公开制度,积极探索农村党小组建设,完善镇党代表管理和活动制度,拓展党内民主实现新途径;建立健全党内关爱机制,设立困难党员帮扶基金,帮助困难党员解决因病因贫致困问题。从今年开始,各党支部对支部逝世的党员,都要举行“三个一”活动,即送一个花圈,送一份慰问金,组织支部党员进行一次悼念活动。
5、围绕激励再创新业绩目标,不断完善考核评价体系。要坚持实行村主职干部绩效考核和党员干部承诺考核制度,年初要及时组织两委干部进行年度目标承诺,年底统一组织实施岗位目标管理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与村干部报酬奖惩相挂钩。要坚持实行民主评议村党支部、村干部和退位村主职干部制度,对群众满意率偏低的村党支部,要进行重点整顿,对群众满意率低于50%的现任村干部和退位村主职干部,都要按有关规定进行严肃处理。要积极推行村干部报酬标准民主议决制度,增强村干部执政为民的自觉性和积极性,继续实行村主职干部报酬镇统筹统发制度,关心爱护主职干部以外的村两委干部和村务工作者,建立健全确保村干部报酬正常发放的运行机制。要不断完善评优奖先制度,各支部都要努力争创有一定影响力的示范村、领头雁和品牌特色工作,以先进典型辐射带动全面工作。要不断健全村干部关爱激励机制,继续配合镇党委和上级组织部门做好从优秀村干部中考录乡镇、街道机关公务员工作,坚持实行集体经济薄弱村运行经费补助、村主职干部最低报酬保障补助和退位村主职干部养老保障补助等三项制度,鼓励有条件的村逐步建立村干部履职风险保障和农村老党员生活补助制度。
二、加强领导,不断提升我镇党建和基层基础工作水平
1、要进一步落实工作责任。党建和基层基础工作是一项长期性、战略性的工作,在村组织中开展“五新争先”活动,是镇党委紧跟上级党委工作步骤,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党建和基层基础工作的重要载体。各村党支部要充分认识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切实加强领导,全面落实工作责任。镇党委将继续把此项工作纳入村干部绩效考核和各支部书记党建工作述职的重点,各村党支部要切实把此项工作摆在突出位置,支部书记要亲自抓,深入调查研究,周密部署安排,精心组织实施;要重视加强工作台帐建设,力求做到规章制度有汇编,民主决策有文本,民生服务有记录。镇机关各办公室(中心)、驻联村干部要密切配合,切实负起监督指导职责,努力构建齐抓共管良好格局。
篇7
1.1 村级动物防疫专业技术人才匮乏,专业技能不高,动物卫生服务水平低 主要原因:一是大量年轻人外出务工,能供选择的范围有限,不得不用年龄大,靠有丰富经验的老防疫员;二是工资待遇太低,很多职高和中专毕业生宁愿外出打工,也不愿担任防疫员;三是父子相传或亲友相传,业务素质太低;四是新聘用的人员中有很大一部分属非专业人员。
1.2 村级动物防疫基础设施差,技术手段落后 主要表现在:一是村级动物防疫工作大多数无固定工作用房。全市2071个行政村、160个社区村级动物防疫室挂牌的仅占三分之二,而其中50%仅是临时挂牌;二是设施设备差,防疫资料无法保管,疫苗质量难以保障。多数已挂牌的动物防疫室无资料柜及办公用具,也无消毒锅、电热炉,更无小型冰箱、保温瓶,疫苗保管和使用存在隐患,质量难以保证;三是技术条件差,器具消毒不严。由于无消毒锅、电热炉,注射器具难以按要求进行消毒;四是服务物资紧缺。常用的酒精、碘酒、消毒药棉不能常备,注射消毒工作难以开展,特别是免疫救治药品紧缺,不能及时对免疫反应动物进行紧急救治。
1.3 农村动物养殖方式落后,组织和补偿经费不到位,基础免疫难度大 我市畜禽养殖模式大多为一家一户散养,养殖规模小,管理粗放,且禽类养殖很大一部份没有笼舍,栖身于住宅周围或放养于农田,本身给动物免疫带来很大难度。加之免疫反应救治迟缓、免疫反应死亡资金不能及时到位,严重挫伤了农民接受免疫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的甚至公开抵制或阻挠免疫工作的进行,加大了免疫难度。
1.4 村级动物防疫员劳动强度大,工作风险大,待遇低,队伍难以稳定
1.4.1 防疫任务重。村级防疫员要完成春、夏和秋季动物的普免工作以及平时的补免、免疫档案建立、疫情普查和动物健康巡查及报告、参与病死动物的无害化处理,还要协助动物产地检疫,任务非常繁重。
1.4.2 工作风险大。村级动物防疫员在动物疫病防控工作中要面临“四大风险”。一是受人畜共患传染病感染的风险;二是意外伤害的风险;三是人为伤害的风险;防疫员在从事强制免疫工作中,由于群众的接受程度不一,个别养殖户对村防疫员无理取闹,甚至还出手伤害村防疫员;四是责任风险大。
1.4.3 防疫待遇低。对于从事强制免疫、产地检疫、消毒灭源、疫情观察、无害化处理和防疫工作的村级动物防疫员来说,风险和利益不相符合,工作量和收入不相匹配。特别是部分技术单一、经验尚浅的防疫员,收入更加低下。因此,严重影响了村级动物防疫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 村级动物防疫体系建设的对策和思考
篇8
一、郫县公共服务的做法与成效
坚持“政府主导、多方参与,村级自治、农民受益,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的原则,公益性、经营性、福利分开;办事与养人分离;精干高效与利民便民统一;公共服务产品管理与产品生产脱钩;经营单位转企改制;内部问责与群众评价结合。以“四有”标准:即有一套适应农民生产生活居住方式转变要求、城乡统筹的基本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体系;有一个保障有力、满足运转需要的公共财政投入保障机制;有一个民主评议、民主决策、民主监督公共服务的管理机制;有一支协同配合、管理有序、服务有力的村级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队伍
(一)确立了以政府主导、市场主体和社会参与的公共服务多元供给机制
打破了无限政府大包大揽的传统观念,将公共服务分为公益性、经营性和福利性三种不同类型。公益由政府全额承担,经营全面推向市场,福利由财政适当补贴。郫县将过去由政府承担的70多项公共事务,有三分之一以上推向市场,运用政策引导、资金扶持、贷款贴息等办法,鼓励市场主体参与农村公共服务,政府将人财物集中投向公益项目,增强了基本公共服务的保障力。
(二)创新运行机制、创新基层组织体系
1、突破“用人必须养人”的机制。一是由养事必养人向养事与养人分离转变。凡是非政府组织能够承担的服务项目,全部实行人事外包,收到了政府既不养人又有人办事且能办好事的效果。实行“三个分离”,即公共服务产品的生产职能与政府的服务职能分离,凡是社会化服务组织能够生产的产品全部交给市场;直接从事公共服务产品生产的单位与政府分设,全部退出事业单位管理序列,转为民办性质的服务组织进入市场;服务的监管机构与服务产品的生产机构脱钩,以增强监管组织的独立性。
2、上下联动全程,限时办结提升质量。积极探索建立在全县范围内统一接件、并联审批、全程、限时办结的运行机制,推进“镇事村办、全程”的公共服务运行机制,镇政务服务中心、村级公共服务站(点)分别扮好“中转站”和“代办员”、“送达员”角色,需送上一级审批的,一律实行全程服务,统一实行限时办结。
3、突破城乡界线,积极推进“三个延伸”服务,努力破解服务难题。一是服务载体延伸到村。以村党总支为村级组织的领导核心,建立了村民大会、户代表会议、村民代表会议“三会组织”和民主监事会制度,村级公共服务组织为村委会新增组织机构,填补了基层公共服务组织资源的缺失。二是服务阵地延伸到村。从全县位置居中、活动阵地在300平方米以上的86个村(社区)中,每村划出不少于30平方米的场所用于建设便民服务站(点),60%的村(社区)服务网点面积在100平方米以上。三是服务职能延伸到村。整合各种资源,拓宽村级公共服务范围,新增村级警务室、医疗服务站、文化活动中心、农资销售网点。村级服务平台除办理涉农审批事项外,还将劳动保障与就业、民政、、残联等纳入服务内容,不断增强村级公共服务站(点)的综合功能,保证村民“进一道门、办一切事”。
4、创新方式招聘人员,健全制度便民办事。本着“以事定人、按岗定责”的原则,根据村级公共服务对象数量、服务区域和服务项目需要,实行定员、定岗管理,每个村(社区)公共服务组织配备2-3名服务人员。各村(社区)按照政事分离的思路,面向社会公开招聘服务人员,实现村“两委”干部与服务组织人员“两分开”
(二)构建城乡一体的公共服务体系
1、构建全域现代交通网。郫县围绕“城乡路网一体化、公路等级标准化、管理养护规范化、城乡客运公交化”发展目标,抓好路网升级和公交化改造,统筹推进城乡交通规划、建设、管理和服务一体化,逐步构建全域交通网络体系。
2、推动城乡信息对称。加快城乡信息技术建设,大力实施光纤到路边、到大楼、到小区工程;实施“ADSL宽带进村入户、WLAN无线上网”工程,实现全域村村通宽带,便民信息服务站(中心)覆盖所有行政村;协调网络运营商,按需建设基站等硬件设备,手机全县无缝满覆盖,实现了城乡信息互通共享。
3、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化。统筹城乡硬件建设,每年投入资金上亿元,推进全县农村中小学标准化建设。新建了学校广播、闭路电视系统和多媒体电教室,远程教育装备达到了全覆盖;全面完善学校的实验室、图书室等功能室的设备设施;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全面改善,教育公平的天平逐渐向农村中小学倾斜,城乡中小学的硬件配置渐趋均衡;以实现教育共同体为载体,实施名师、名校工程,构建集群式发展的平台,集群内学校在管理、经费以及教学教研、教师交流、资源共享等方面打破校际界限。
4、确保城乡居民公平享有初级医疗保健和社会保障。郫县着力健全县镇村三级卫生服务体系,破解看病难看病贵的难题。近几年,投入上亿元,启动县医疗卫生中心建设,完成镇卫生院技术升级和风貌改造,实现郫筒镇80%的社区建档居民享受健康随访。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现了全覆盖,全县农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率达99.9%。
5、构建城乡一体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郫县以实现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全覆盖为目标,建立稳定的农村文化投入保障机制,通过广播电视村村通、文化信息资源共享、乡镇综合文化站和村文化室建设、农村电影放映、农家书屋重点文化工程,逐步形成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郫县已经基本形成“一县两馆”、“一镇(街)一站”、“一村(社区)一室”的三级公共文化基础设施网络。
三、 郫县公共服务存在的问题
(一)公供服务供给不平衡
1、城乡教育资源分布差距过大,农村地区教育水平低下。农村教育经费投入严重不足,城乡教育资源分布差距较大。主要表现为教育经费的投入、教育设施、师资水平、学生的升学率城乡差别悬殊。城乡教育资源投入的不均等使得农村地区教育水平和教育质量低下。农民文化素质低与城乡教育制度不公平、农村教育公共品的长期缺失有直接关系。
2、城乡医疗资源配置失衡,农村卫生资源严重不足。从政府的投入比重看,财政投入大多集中在城市医院,农村医疗机构的财政投入严重不足。农村地区由于资金匮乏,许多镇卫生院的软、硬件条件都不到位,缺乏专业技术人员和一些基本的医疗器材。农村普遍存在医务人员业务水平低、医疗设施差等问题,乡镇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普遍存在学历低、职称低、技术低等“三低”现象。
(二)供需不对路
长期以来形成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自上而下的决策机制,忽略了农民对公共产品的需求,农民迫切要求解决的问题与地方政府追求的目标不相一致,导致现行农村公共服务出现供给过剩、供给不足和供需不对路的现象。
(三)公共服务监管机制有待进一步健全
郫县公共服务社会化的形式主要是市场化,即主要采取政府购买服务、服务外包的形式。相对而言,社会组织参与公共服务、基层自治组织参与公共服务相对不足,政府对社会组织的培育相对较为欠缺。这种对市场化服务供给方式的依赖具有一定的风险。
三、解决郫县公共服务问题的对策
(一)加快完善城乡一体的公共服务供给机制
完善城乡一体化发展相适应的县乡财政管理体制,完善保障有力、满足运转需要的公共财政投入保障机制。县镇两级政府承担着向全部的农村人口提供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的任务,财政资金转移支付应当重点向镇级政府倾斜,特别是向经济基础薄弱的镇政府倾斜,着力解决镇财政困难,增强基层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缩小城乡和区域之间公共服务的差距。
(二)充分发挥政府在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中的主导作用
进一步强化政府提供农村基本公共服务的责任,明确村级自治组织应当承担的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职责,鼓励和引导各类社会组织共同投入和发展公共服务事业,支持和引导市场主体参与农村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形成政府主导、市场主体和社会组织广泛参与的公共服务多元供给机制。
篇9
为从根本上解决存在的问题,必须进行管理体制的改革,建设“旱能浇,涝能排”高标准农田并以“耕地灌区化、灌区节水化、节水长效化”为总体规划目标。将管理与工程建设同步规划,以建立农田水利工程良性运行机制,实现粮食安全、促进农业节水、减轻农民负担为目的。建设有组织有制度的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体系,合理配置水资源。同时,核算供水成本、计量征收水费,推进工程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改革,大大提高农业水利用效率与效益,提高农业抗御自然灾害能力。
改革的具体措施
1明确工程管护制度
在加强主管部门对农田水利工程的监管力度与技术指导的前提下,首先做好农田水利工程产权改革,将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划为村集体所有,明确产权。其次明确工程管护主体,充分调动农民自身积极性,因地制宜地把护路、护树、护井、护电、护管道、护桥涵沟渠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以用水户管护为主、基层水利服务组织指导为辅的工程管护机制,采取承包、租赁、拍卖的方式,实行独立核算、自主经营、保本微利的经营方式,并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将工程管护纳入规范化和法制化轨道,做到以水养水,循环发展,确保工程长期发挥效益。
2落实工程管理主体
按照“政府引导、农民自愿、依法登记、规范运作”的原则,在全市范围内建立三级管理模式,注册成立“兖州市农民用水协会”,设在兖州市水利局,会员由各级领导、各有关部门专家、各协会负责人和农民代表组成,并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具体负责对全市农民用水者协会的管理和工作指导,负责制定各项管理制度,进行经验交流,同时监督镇村对农田水利工程的各项管护工作;成立各镇级农民用水者协会分会,设在各镇政府,服从市农民用水者协会的管理和工作指导,同时指导监督各村级农民用水者协会的工作;成立村级用水者协会,设在相应的村委会,具体负责本村的农田水利工程的各项管理工作,负责各项管理机制、管理制度的落实,负责水费征收制度的制定和实施,这是该项管理模式的最基层,也是完成该项管理任务的最关键的环节。市、镇、村三级用水者协会都要严格遵守与执行章程以及用水管理办法。三级用水户协会都要有固定的办公场所,配备必要的办公用品、量水设备。要有专门帐户,根据国家的有关政策,可从土地出让金中拿出一部分用于水利工程管理,市水利、农业、财政等有关部门,每年对镇村用水户协会负责人、收费员、会计及操作手进行3~5次培训,以提高协会执委会成员组织协调、业务技能等综合素质,确保工程管理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3规范水费征收管理
灌溉水价的提出是农田水利建设的一大改革,有利于转变农民“浇地不花水费”的思想,有助于农业节水意识的形成。积极推进农业水价改革,根据农民承受能力科学测算水价,完善计量设施,推行计量收费,制定征收制度,合理征收水费。水费由协会人员统一收取,直接收费到用水户。除协会人员外,其他任何组织或个人均不得收取。在收取水费时开具水费专用收款收据,严禁擅自加价,搭车收费。水费开支只能用于本工程,支出符合有关规定,任何人不得挪用。同时,农民用水协会的水费收支实行公示制,接受用水户的监督。
篇10
【关键词】完善 机制 对策
村级会计委托,是新形势下理顺农村集体财务管理,提升村级财务公开水平的重大举措,是保障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以及农民的合法权益,缓和党群干群关系的有效途径,对提升农村集体经济规模,推进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巩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就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全国大部分村已实行村级会计委托制,但从村级会计委托服务的运行情况来看,还是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笔者结合工作实际,试就乡镇代村级会计站的机制进行初步的探讨。
一、村级会计委托基本情况
从村级会计委托实施以来,农村集体财务管理已根本上得到了改变。特别是长期以来由于缺乏专业会计人员而导致的会计基础工作薄弱,账目混乱,债权、债务不清,缺乏可靠会计信息等的问题基本得到了解决。以笔者所在的乡镇为例,2000年始镇组建了农村会计站,对全镇行政村村级财务采用了制,会计人员由镇统一聘用,业务受市农业财政部门的指导和监督,并受镇农经站管理。实施工作中,明确岗位职责,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财产清查制度和内部控制制度。在会计核算与处理上严格执行《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及有关财经制度,并规范票据使用;明晰产权,健全了固定资产台账登记管理;规范了债权债务管理,有效地理清了债权债务不清的问题;编制提供可靠的会计信息资料,彻底解决了以往无会计信息或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
二、村级会计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会计服务站组建初期,村级经济规模还比较小,全镇村级财务工作3人能够完成,但随着各村经济规模的发展壮大,各村兴建工业小区、住宅新区、农民公寓、农房二改、新农村建设、河道改造、道路硬化、绿化、用地征地等项目,导致会计的工作量大大增加,且由于村出纳频繁变动,并普通缺乏会计专业知识,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错账率。随着时间的推移,原有的会计服务站已不能适应日益壮大的村级经济规模,出现了许多问题,主要表现有以下几方面:
1.会计站经费欠缺,导致会计人员配备不足
会计电算化从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核算的工作量,但电脑设备和会计软件的购置、日常升级和维护,技术人员培训等都需要稳定的资金保障,而目前单靠由镇级财政解决,从而制约了站会计人员配制,且由于村级经济规模的壮大,会计人员的工作量反而逐年有所增加。以笔者所在镇为例,下辖十一个行政村,所有帐务由站三个会计担任,各村配有一个出纳。随着农村经济规模的壮大,会计的工作量不断增加,全镇原始凭证每月不少于1000张,且每张原始凭证基本上涉及众多村民的经济利益,在电脑输入时原应细分到户,但由于会计人员配备不足,会计工作难以进一步深化,细化。如此大的工作量也造成了一定的差错率。
2.会计监督作用弱,核算笼统查账难
从我们近几年的审计中了解到:会计站功能大多数停留在“记账”层面上,会计站发挥不了应有的监督作用。严格审核村级报帐的票据是委托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票据入帐的最后一道关口。会计委托对村级财务活动是事后监督,对村集体资金使用管理存在滞后性。由于人手不足,会计服务站的会计人员每月面对千余张原始凭证和各种报表,在实际操作中只依据凭证单据齐全、手续符合,即有经办人、证明人签字、村书记审批、民主理账小组盖章(签字)便予入帐报销,而对支出的合理性、真实性难有精力监督,从而不能有效地发挥会计委托的监督作用,有时甚至可能成为村干部乱开支的挡箭牌。其次,会计核算过于笼统,不够明细,不利于审计及查账。如在建工程只核算到大类,没有明细,没有按具体每个单独的工程项目设置明细科目,所有的道路支出均在硬化工程,所有绿化支出均在绿化工程,更没有基建台账,不能很好的反映出工程收支情况。又如各村现在征地频繁,支付农户的返户费均在一个科目支出“公积金”,出卖土地收入也在“公积金”收入,没有归类与台帐等诸如此类的问题。
3.民主理财小组成员素质参差不齐导致监督不力
村务公开监督小组和民主理财小组人员虽经村民大会选举产生,但由于各种原因部分人员文化素质不高,法制观念淡薄,责任意识不强,没有认真履行权利和义务,特别是对开支的合理性等问题没能把好关。村务公开监督小组和民主理财小组人员有时形同虚设,民主监督的作用难以得到有效发挥。
三、完善会计工作机制的建议与对策
村级财务管理问题,既是村民关心的热点问题,也是影响村级稳定和发展的重大问题,笔者试就村级会计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如下意见和建议:
1.加强领导,提供组织保障
村级会计委托服务,是新形势下规范农村集体财务管理的重要途径,是提高村级财务公开水平的有效载体。各级党委、政府在组织实施村级会计委托服务工作中,要统一安排部署,强化管理部门职能,提供组织保障,明确责任,强化措施,规范对乡镇村级会计委托核算中心的监督与管理工作,建立健全农村财务管理长效机制,切实保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2.列入财政预算,提供经费保障
经费问题是乡镇村级会计委托机构工作能否正常运转的首要问题。各级财政部门要将会计委托服务机构人员报酬等正常运转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省级财政部门应当在财政预算中安排专项经费,专项用于下级部门开展会计委托服务工作的人员培训、设备购置等专项费用补助,以确保因事设岗,增加站会计人员配置,保证工作的顺利进行。
3.强化会计人员培训,提高业务素质
财会人员的素质高低直接关系到村级会计委托服务质量,是提高财务管理水平的决定因素。各级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农村会计站的会计队伍建设,并长期保持会计队伍的稳定。首先,要加强对村出纳及站从业会计的岗前培训,在经业务培训、考核合格,具备相应的政策水平和业务技能后方可上岗。同时要加强对农村会计人员、出纳及村民理财小组长的业务指导和继续教育培训,不断提高其整体素质和业务能力。既要注重会计法律法规、财会人员职业道德规范及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民主监督及财务公开制度、村级“一事一议”制度等制度上的培训,更要加大对从业人员具体业务操作层面的培训,切实提高业务水平,以减少、避免会计核算的差错。总之,要灵活地采取多种方式培训,切实提高会计站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
4.完善民主管理制度,发挥民主监督作用
进一步健全村级民主理财小组,民主理财小组成员应由办事公道、群众信任、并且具有一定政策水平和农村财会知识的人员担任,不得任人唯亲。规范民主理财小组的职责、工作制度和议事规则,民主理财小组要定期召开例会,充分履行职责,依法直接行使民利,以此保证农民行使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总之,民主理财、民主监督不能流于形式,走过场,要切实担负起责任。各级农经部门要会同组织、监察等部门,每月对民主理财和财务公开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定期通报,确保民主理财质量。
5.进一步推进村级会计站信息化建设
就我市情况来看,目前农经系统已逐步实现县(市)、乡镇、村三级联网,会计站在实际工作中要充分利用信息平台,做到信息互通、资源共享,要充分发挥网络管理的先进性和科学性,使各村能方便及时地了解本村的财务管理信息,真正做到管理及时,监督有力,全面提高村级财务管理质量和水平。今后要继续探索开发适用于农村会计工作特点的软件,特别是修订增加帐务系统中会计明细科目的设置,使会计核算更加一目了然,能更全面地反映农村经济发展的全貌,便于查帐和审计,更好地服务于新农村建设。
总之,只要我们严格按照有关要求,充分认识完善村级会计委托的重要意义,认真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采取扎实有效的措施,农村财务管理会越来越规范,使之成为构建农村和谐社会、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实现农业和农村现代化的奠基石。
参考文献
[1]农业部关于进一步规范和完善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委托的意见[Z].农经发[2008]4号.
[2]财政部关于开展村级会计委托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Z].财会[2008]8号.
- 上一篇:关于易地搬迁教育的问题
- 下一篇:幼儿园应急安全预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