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教育知识与能力重点范文
时间:2023-12-01 17:42:5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美术教育知识与能力重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近年来,我国社会民众对幼儿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幼儿教学也在不断进行改革和完善。在幼儿阶段,美术教育是众多基础教育中很重要的一种。美术教育的价值取向,将对幼儿未来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本文将分析幼儿美术教育的价值取向,分析当前幼儿美术教育过程中存在的误区,阐述我国幼儿美术教育的实施策略。
关键词:
幼儿教育;美术教育;价值取向
幼儿阶段的教育,不仅仅要培养学生的文化知识,更要培养艺术气质。美术教育就是具体体现。通过美术教育,幼儿的审美观念得到初步培养,欣赏水平得到提高。美术教育的价值取向对其教学效果起到了深远影响,同时也离不开具体实施策略的支持。所以,在幼儿美术教育中,一定要坚持正确价值取向,同时实行有效的实施策略,这样才能够让幼儿美术教育的教育效果更加显著。
一、幼儿美术教育的价值取向
1、情感教育
情感教育包含在幼儿美术教育当中,教育目标是为了培养儿童对美术的喜好和热爱。由于幼儿正处于以感性态度对待事物的成长阶段,往往对于喜爱的事物会投入更多的精力,产生更大的兴趣。美术教育就要妥善利用这一点,引起幼儿的兴趣,唤起幼儿对美术的喜爱之情。
2、创造教育
幼儿具有十分丰富的创造力,在美术教育的过程中,一定要对学生的创造力予以肯定,并且进行充分挖掘。这是因为创造力的培养对幼儿未来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创造力的培养能够让幼儿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更好地进行创新,将学到的知识进行改造和再利用[1]。
3、操作教育
幼儿阶段的美术教育,对于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也是一种锻炼。幼儿在接触美术的过程中,需要通过手、眼、脑等多个器官进行协调,眼睛负责观察,脑子负责构思和思考,手负责动作的执行。利用多个器官来表达自身的审美和思想感情,美术就成为了幼儿有意识的活动。这也是美术教育的内在价值之一[2]。
二、幼儿美术教育存在的误区
1、培养目标不明确
由于美术教育属于艺术教育,教育指标不容易像文化知识一样进行量化,所以,美术教育的培养目标不够明确。之所以产生这种现象,家长是很重要的原因。很多家长出于培养孩子兴趣爱好的心理送孩子去进行美术学习,但是没有考虑到孩子的意愿,引导孩子对美术产生热爱,而是急功近利,强迫孩子进行美术学习,自身又缺乏对美术的了解,不能给孩子设置合理的学习目标,给孩子带来沉重的学习负。这种行为是与幼儿美术教育的自然规律是相违背的,容易引发孩子对美术的反感情绪,起到与家长预期相反的效果,压抑了孩子的天性,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2、忽视审美感受
虽然很多教师非常重视在幼儿期间对孩子进行美术教育,然而,大部分教师对美术教育的认识出现了错误,认为美术教育的重点在于模仿,在教育过程中只是简单地采取让幼儿模仿著名绘画作品的方式,这对幼儿创造力的发挥和审美意识的培养是极为不利的。美术艺术来源于生活,只有孩子善于观察身边的事物,发自内心地热爱美术艺术,才能够真正融入到美术学习当中,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美术教育不仅仅要锻炼幼儿的绘画技能,更要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与审美品位。
3、采用科学知识教育的方式
目前,在我国幼儿的美术教育当中,仍然有很多人没有分清美术教育与科学知识教育之间的区别,仍然采用科学知识教育的方式去进行美术教育。但是,美术教育与科学知识教育教育不同,其重点不在于知识的掌握与技能的锻炼上,创造能力与审美能力的培养更为重要。对于一些充满美术天赋的幼儿,如果采用科学知识教育的方式,就会大大抑制幼儿的天性,扼杀其在美术上具有的独特天赋。
三、幼儿美术教育的实施策略
1、生活化教育
一切文化艺术都来自于人们的日常生活,美术艺术也不例外。所以,幼儿美术教育也应当回归到生活当中去。将美术教育进行生活化,已经成为了幼儿教育工作者所具备的共识[31]。幼儿美术教育要从幼儿的日常生活入手,引导幼儿更多地观察身边的事物,从画自己身边的物品开始,激发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绘画兴趣。在此基础上,鼓励幼儿发挥自身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利用绘画来表现自身的情感。
2、开展丰富的教学活动
由于美术教育的特殊性,适当开展一些幼儿喜欢的课堂活动能够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教学活动的设置要充分考虑到幼儿的心理特点和生理特点,既要保证幼儿的身体安全,不会具有危险性,思想上也要积极向上,带给幼儿积极的引导。比如为教师讲的故事画插图等活动,教师可以制定一些奖励措施,激励孩子们参与到活动当中,对每位小朋友的作品都进行积极评价,激发其创作热情,引起小朋友对美术学科的学习兴趣。在进行评价的时候,教师不能单纯的用“好”“坏”来评价,要多多对孩子的长处进行表扬,挖掘孩子的优点,这样才能够形成热烈的课堂气氛和良好的师生关系,促进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升。
3、渗透其他科目的教学中
除了让美术教育与日常生活构建联系,在其他学科的教学过程中,也可以适当渗入美术教育。这一点在我国教育部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也有所体现。幼儿在幼儿园的生活不仅包括了美术教育,也包括音乐教育、数学教育、语文教育等。在这些科目的教育过程中,同样可以加入美术教育的元素。比如在音乐课上,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根据听到的旋律画出自己脑海中构想的画面,建立音乐艺术与美术艺术之间的联系,更锻炼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实际绘画能力,有利于学生形成艺术气质。
四、结论
美术教育在幼儿阶段的教育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绘画技能,也有利于学生创造能力和审美品位的提高。然而,幼儿的身心特点与成年人截然不同,幼儿美术教育不能采取和成人美术教育一样的方式,更不能采取与科学知识同样的教学方式。我国的幼儿美术教育要正视教育过程中的认识误区,将美术教育逐渐生活化,在教育过程中开展丰富的教学活动,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并且与其他学科建立起联系,全面激发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爱好,综合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
参考文献:
[1]樊越.幼儿美术教育现状分析及指导策略探究[J].学周刊,2015,07:210-211.
[2]江丽亚.中韩学前儿童美术教育课程比较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5,21:234-235.
篇2
一、高等美术教育专业中素描课程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等美术教育专业中的基础课程——素描课程成为美术教育专业中课程改革的重点。一直以来,在传统素描课程的引导下,美术教育专业素描课程教学缺乏一个整体的规划,以及完善的教学体系。①高等美术教育专业素描课程的教学中存在较大的问题,主要体现在素描课程的教学偏重于关注技巧性,没有建立起独立、合理的美术教育专业的素描课程体系,导致素描课程的培养目标、课程结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等方面都存在较为严重的偏差。很多高等院校美术教育专业的素描课程都是专业美术院校素描课程的简化,导致整个高等美术教育专业的发展滞后,培养的美术人才不够全面。
(一)课程设置偏离培养目标,教学模式陈旧
高等美术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为社会输送优秀的美术教育专业人才,以满足社会对美术人才的需求。高等美术教育专业的素描课程应该始终立足于基础教育,培养学生的美术综合能力,使其具有较强的美术素养。但是现阶段高等美术教育论文专业的教学计划中素描课程的设置、课程目标与课程内容等,与社会对美术教育专业人才的需求存在较大的差距,在具体的素描课程教学安排上,也存在对素描课程定位不准确、教学内容出现严重偏离等问题。高等美术教育专业缺乏较好的教学模式,整个素描课程的教学仍然重表现、轻理论,加上部分教师的一些思想局限,如多数教师毕业于专业美术院校,在教学的过程中更倾向于向学生传授技巧性知识,对于素描课程的重点内容把握不够全面。据相关调查显示,在一些高等院校美术教育专业素描课程教学中,存在理论知识表达不清、技巧性知识的传授存在严重漏洞的问题。这种素描课程将导致整个美术教育专业教学存在严重的缺陷。素描课程的课程设置与培养目标出现偏离,整个教学模式比较陈旧,这是高等美术教育专业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制约了美术教育专业的发展。
(二)缺乏有较强针对性的教材
随着美术教育专业的发展,素描课程的教材也在不断更新,出现了各种版本的高等美术素描教材,其中,《美术之路——素描》与《素描求索》这两本教材深受高校学生和教师的喜爱。但是这些教材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问题,普遍缺乏较强的针对性,对整个美术教育专业的学生缺乏方向性的指导。③缺少针对美术教育专业学生编写的素描教材,导致整个素描课程的开展遇到困境,影响了美术教育专业学生的发展。
(三)专业性教师队伍建设不足
现阶段,高校的素描教师都有自己的专业研究方向,一般主要是绘画与设计。而对于本职工作素描课程教学,很多教师都没有形成一定的系统性和科学性认识,从而难以对学生进行较强的专业指导。教师对学生的影响非常大,不同研究方向的教师给学生传授不同的素描方法和观点,导致美术教育专业的学生对素描课程的认识出现偏差,对素描课程的整体性特征不能完全掌握,进而无法完全吸收和消化整个课程的重点内容。素描课程专业性教师队伍的建设不足,使整个素描课程的发展都受到影响。
二、高等美术教育专业素描课程改革的方法和措施
众所周知,素描课程是高等美术教育专业学生的必修课,也是一门独立性较强的学科,对学生今后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针对目前高等美术教育专业素描课程教学中存在的具体问题,结合美术教育专业的特点,以及培养目标,笔者提出以下几点素描课程改革的方法和措施,希望能为高等美术教育专业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构建科学合理的基础性素描教学体系,转变教学模式
首先,高等美术教育专业具有较强的独立性。因此,在素描课程内容的设置上,应该以基础性的训练内容为主,根据学校教学的具体情况,对课程内容进行调整,合理地设置教学内容。从美术教育专业来看,学生应掌握一定的素描技巧,能够胜任中小学素描教学工作,以及必要的课外作业辅导。这就要求在具体的高等美术教育专业素描课程的教学中进行详细的内容教学,使素描教学具有一定的规模,帮助学生熟练掌握基本的素描技巧与素描基本理论知识,使其在基础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开拓视野,获得自我学习的能力。④
其次,改变传统的素描教学模式。在现代美术教育发展的背景下,结合时代特点进行教学模式的全新改革,摒弃传统的教学模式,根据现代社会对美术教育人才的需要,倡导以学生为主的素描课程教学模式。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感受,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
最后,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应优化教学内容,安排科学合理的素描教学内容。要注重知识点的合理安排,并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使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掌握一定的素描知识,从而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选用有针对性的教材,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在教育改革的背景下,高等美术教育专业的课程也在不断发生变化,素描课程教学要根据具体的课程计划、美术教学大纲以及教材来进行。教材是教师开展教学的重要依据。素描课程的教学与教材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选用适合高等美术教育专业素描教学的教材,是美术教育专业素描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因此,对于美术教育专业的素描课程教学,首先要选择针对性较强的素描教材,使用合理的教材培养专业人才。其次,教师要深入研究素描教材,把握整套教材的结构,厘清知识体系,明确教材的重点和难点,为教学的开展打下基础。最后,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引进专业的素描课程教师,或对素描课程教师进行定期培训,使其掌握专业的素描教学知识,以更好地改革素描课程。另外,在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下,素描课程教师也要掌握一定的现代教育技术,具有基本的教学能力,以及反思教学的能力。
(三)优化素描课程与整个美术教育教学的关系
素描课程教师应从现代教育的根本出发,了解美术教育专业与素描课程之间的关系,分析学生与教材的特点,以及整个美术教育专业培养目标的具体内容;因材施教,反映出教与学的关系,关注素描教学的主要构成;将教师、学生、教材进行统一,优化三者之间的关系。⑤
总之,在高等美术教育专业的素描课程教学中,教师要立足专业特点,明确素描课程在专业中的地位,改革素描课程教学,从选择教材、优化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方法创新等方面完成素描课程的改革,为社会培养优秀的美术教育专业人才。
结语
在教育改革的背景下,本文分析了高等美术教育专业教学中素描课程的开展情况,对素描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针对目前美术教育专业的发展情况,结合学生及素描课程本身的特点,提出了优化素描课程教学的方法,以期厘清素描课程与整个美术教育专业课程、学生、教师之间的关系,使素描课程教学更加系统化,从而促进高等美术教育教学的发展。
(注:本文为黑龙江艺术科学规划课题项目,项目编号:13B0017)
注释:
篇3
【关键词】新课改普通高中美术教育现状与对策
新课程下普通高中革新正在全国如火如荼的进行,为高中的美术教育带来了巨大挑战。无论是哪一种普通高中学校的美术教师,都要对美术教育进行思考、分析,并从美术教学实践中探寻教学的新路,通过美术教育增强学生的知识及培养的能力,提升高中生的综合素质。
一、美术教育的重要性
一直以来,美术教育在高中教育中虽然屡屡提倡,但是实行力度都比较薄弱。自从新课改下,再一次将普通高中美术教育提上了日程,并付诸于实践之中,作为了高中学生的一门必修的艺术课程。由此可见,国家教育部门已经清醒意识到了美术教育的重要性。事实上,美术教育能够培养高中生的道德、理想、文化以及纪律,将学生培养成现代化的新人,是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手段。
二、新课改下普通高中美术教育现状
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下,许多普通高中放眼于升学考试之中,片面的认为学生只要学好升学考试的科目自然就是品学兼优。因此普通高中根本就没有重视学生品德思想教育,没有培养他们实际能力,导致学生的能力不强、品学欠缺,学生整体的素质不高。总体来分析,新课改下普通高中美术教育的现状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对美术教育关注不够。在升学率的影响下,许多家长、教师以及学校仅仅看重的是升学率,是学生升学考试科目的成绩,至于素质教育几乎都靠边站去了。现实之中就是这样,家长为孩子选择学校唯一的标准就是每年升学率多少,考上了多少重点大学生。而学校衡量教师工资依然是依据升学率,通过学生考试分数来判断其优异。对于学生是否具备团队精神、责任感、动手能力以及艺术素质等,都不会引起学校、教师以及家长的重视,几乎是可有可无的。
(二)学生无力学习美术。学生一走进高中,几乎都要面临学校与家长的双重压力,天天埋头进入到题海之中,忙得昏天黑地。对于学校与家长来说,他们觉得只要学生考上了好大学,自然就衣食无忧了。学生整日忙于各种学习压力,只关注于提高自己的学成绩,就是想学好美术也是力不从心。在中考及高考的压力之下,学生的负担越来越重,对美术爱好几乎是逐年减少,很多开始感兴趣学生也是逐渐遗弃。在就业压力巨大之下,高中学生压力更加重,除了忙于考试之外还要学什么奥数和外国语言,为以后出国留学做准备。
三、新课改下普通高中美术教育对策
新课改之下,普通高中美术教育成为了关注的热点与重点问题。按照标准要求,高中学校必须把美术教育安排为必修的艺术课程。同时还要对教师、家长以及学生进行相关培训,让他们清醒意识到新课改下教育发展的趋势,提高高考目标同时还要加强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其相应的对策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选择科学的美术教育教学模式。很多普通高中因不重视美术教育,其美术教学师资较缺、条件差、所占课程比较少,尤其是在经济比较落后、教育水平差的贫苦高中表现尤为突出。针对这种现象,最好是开设一些重点课程,比如《绘画》、《美术鉴赏》、《书法》等;相比之下《美术鉴赏》较为重要,要作为选修之中的必须,通过该课让学生了解美术发展的脉络,提升他们的审美能力与审美意识。而《绘画》可以让学生学习国画、素描以及漫画等等比较基础知识,掌握它们的基本技能,为学生参加美术考试做好准备工作。开设《书法》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的书法,掌握汉字结构、笔画等要领,锻炼他们文字的规范、美观、整齐。
(二)采用多样化的美术教学。兴趣才是万能教师,只有激发了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才能够实现美术教育目标。本来美术教育就让学生心不在焉,如果还是采用程式化的教学模式不但达不到教学目标,还会让学生产生厌烦情绪。因此美术教师一定要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克服他们注意力差的习惯。美术教学教师要采用丰富多彩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好奇心,让他们在在好奇中掌握美术的技能、技巧,进而增强他们的审美的能力与意识。在教学中最好是采取媒体教学、传统教学、美术展览、美术比赛以及课外美术培训等各种形式。
(三)提升美术教育者道德和专业素养质量。普通高中学生所处年龄阶段,虽然具有一定头脑但是还不健全。因此,美术教师既是启发者又是引路人,美术教师就要具备敬业精神、崇高品质影响学生做人与做学问。由此可见美术教师不仅仅是教书育人,还要肩负着引导学生培养正确人生观与价值观重担。因此,这就需要美术教师具备较高的道德与专业素养。美术教师必须要为人师表、敬业爱岗,要不断的学习充电,不断的创新,锐意进取,掌握现代化的教学理念与手段。
四、结束语
总之,新课改为普通高中美术教育带来新的发展契机,普通高中必须要重视学生的美术教育,让学生从学习中掌握美术的技能与知识,掌握美术学习过程与方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进而将新课改下普通高中美术教育推上一个新台阶。
参考文献:
[1]袁府钊;新课改下普通高中美术教育现状与对策[J];
[2]高育中,陶发成;高中学生美术阅读现状的分析及对策[J];
篇4
论文摘要:高师美术教育是美术专业的师范职业教育,以师范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是高师美术教育的定位和特色体现,也是高师美术教育的功能与职责所在。在注重提高学术性的同时,应突出师范性,充分重视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的研究,探究、更新师范职业能力培养模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为实现美术教师教育专业化奠定基础。
高师美术教育作为师范教育其师范职业性是不言而喻的,其任务是培养一专多能的中小学美术教育师资。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对教师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未来教师的综合素质、职业能力等有了全新定位,其中体现教师素质核心的师范职业素质极其重要。师范职业素质蕴涵以教师职业为核心的价值取向、教学技能、教学素质等,其能力提升是教师职业素质形成的根本手段与价值观体现,是搞好教师专业化的前提和基础。高师美术院校的教育教学应定位在师范教育为主的师范特色上,凸显其美术教育功能;能力的培养重点应放在教师技能和教师职业素质的培养上;应以师范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努力探究高师美术教育师范职业能力培养模式,为实现美术师范教育专业化打下坚实基础。
一、以师范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是高师美术教育的定位和特色体现
高师美术教育是依托美术学科教育学理论的美术专业教育,从属于美术专业教育的师范职业性教育,在教育性质上更加具备美术专业性与学科教育性,具有区别于其他教育学科的根本属性,具体体现在师范职业教育和美术学科专业教育的双重特性上。其培养目标是中小学美术教师,其教育目的是培养具备较高艺术素养和审美素质的教育人才而非艺术家,这个定位是师范教育意义下的高师美术教育特色的体现。
从教育实践过程看,高师美术教育是师范职业性专业教育,这种专业特性是由受教育者未来的教育实践所决定的。以素质教育为指导方针,以师范教育为目的,突出师范职业能力培养,是高师美术教育的功能体现和职责所在。高师美术教育针对受教育者的教育实践,在教育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及教学评估等方面形成了适应性、教育性、专业性相统一的教学格局:适应性规定了高师美术教育必须以基础教育为对象进行研究和教学,否则怎样培养中小学美术教育师资无从谈起;教育性确立了高师美术教育目的和教育目标;专业性则是高师美术教育特有的面向基础教育素质培养需要的美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因此,以师范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是充分体现师范教育为主的教育实践,在教育教学理念上是专业美术教育向教育性专业美术教育的改变和美术学科教育性功能的全面凸显。
二、师范职业能力培养是高师美术师范生掌握教育技术的根本手段
师范教育是专门培养学校教师的专业教育,其社会功能、素质要求、职业劳动特点伴随着社会的进步而不断演变和发展。进人现代社会以来,随着教育的普及、教育理论与实践的丰富与发展,教师工作逐渐成为一种专门的、科学的职业,并逐步形成专业化的特征。为了适应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解决高师院校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问题,原国家教委曾经先后颁发了《高等师范学校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基本要求》及《高等师范学校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大纲》(试行稿)。其中规定将教学表达能力(普通话和三笔字)、教学工作技能、班主任工作技能等教师必备的职业技能列为高师学生的培养目标和必修课程。但是,我国的师范教育特别是师范美术教育,由于受过去传统的专业教育模式和管理体制的影响,加上缺乏与之配套的管理措施和目标体系,在贯彻这些要求时,教师职业技能教学计划无法完全实施,学生教师职业技能训练未步人正轨,严重影响了学生师范职业能力素质的培养。
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发展,高师美术教育格局要应对社会发展需求,努力与基础教育改革相适应,不断更新学生师范职业技能培养。在有限的三四年学习时间里,高师美术教育的学生不但要与综合性大学的学生一样学习丰厚的专业知识,提高人文素质,更要具有综合性大学不要求学生掌握的从师任教之职业技能。在教学中注重提高学术性的同时,应突出师范性,充分重视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的研究,依据教育教学理论,运用专业知识,通过练习完成并掌握教育教学任务所必需的、比较稳定而系统的教师教育技术。随着竞争的加剧,学生就业的难度也越来越大,而学生的就业率是高校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高师美术教育只有加强职业技能教育、加大力度进行职业技能训练,才能增加学生的就业机会和范围,才能有力地促进自身的改革和发展,实现美术师范教育专业化发展目标。
三、高师美术教育学生师范职业能力培养模式探析
(一)开展“教育性教学”,构建高师美术教育师范职业训练课程体系
高师美术教育是师范教育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其目标是培养适应基础美术教育的高级人才,需要学生在教育技术方面有所把握,首先是师范教育方面的培养,然后是美术知识、技能的培养。因此,高师美术教育从本质上理解是以教师为取向的美术教育,是建构在美术专业教育下的师范职业教育,要把美术与教育真正结合起来,让学科教育功能伴随整个教学过程。
教学目标与教育目标是构成课程任务的核心,高师美术教育课程应穷出师范特色,强化师范性课程中的职业技能训练心理学、教育学、美术教育学是体现高师美术教育师范性的课程,其课程培养目标就是教育学生怎样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学生不仅要学习教育理论知识,还应进行教师素质与技能的历练。因此,教学中应充分体现学科教育功能,挖掘心理学、教育学、美术教育学这三门课程中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因素,制定完备的、可操作的训练方案,突出每一门课的训练重点。心理学课重在训练学生的心理素质,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使学生具有稳定的情绪、坚强的意志,锻炼学生的勇气,提高学生的自信心,使每个学生都能坦然登上讲台。教育学课程以基本教学技能训练为核心,以课堂教学环节训练为重点,让学生依据教学规律,掌握课堂教学结构,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活动设计,培养学生课堂教学活动组织和开展、课堂教学结果反馈的能力。美术教学法则侧重于专业技能教学的训练,结合中小学美术教学实际,通过说课、微格教学、模拟试教等方式训练学生的教材分析能力、完整进行一堂美术课的教学能力以及教学效果的评价能力,为学生的教育实习奠定基础。 加强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增设专门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课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普及,CAI(计算机辅助教学)越来越显示出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大课时容量、提高教学效果的积极作用,能否系统掌握CAI课件制作技术及多媒体教学手段关系着学生能否适应未来的教学工作。教学计划设置上应以必修课形式对学生进行系统的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并进行严格考核,实施合格证书制度,以教师职业技能必备的硬件指标来要求学生。
教师职业技能训练不仅要渗透于各科教育课程,同时还应结合专业美术学科教学应在每一门专业课中都渗透美术教法的内容,以使学生在掌握该门学科技能、理论的同时了解该门学科的教学方法。教会学生“画”,还要教会学生“教画”,有意识地、潜移默化地影响和引导学生向教师角色逐步转化。以“教育性”教学观念来开展高师美术教学工作,才有助于学生师范职业技能的培养,促进学生教育教学能力的提高。
(二)多渠道开辟教师职业技能培训途径,全方位培养学生师范职业素质
树立大教师职业技能观,构建教师职业技能培养体系大教师职业技能包括作为显性技能的教师口语、三笔字(毛笔字、钢笔字、粉笔字)、学科专业素质、现代教育技术,还包括作为隐性技能的教师心理素质、教学基本技能、教学研究能力和专业学科教学技能。为了提高毕业生综合素质,提升学生师范职业素质,我校在师范生中实施了“四个一”工程(一份标准文档教案、一个电子课件制作、一段5分钟说课录像、一个体现自身素质的才艺展示),并设立了素质专项学分。保证每一个学生都能参加,确保一定的锻炼时间和机会,以充分重视教师职业技能的训练和研究,突出师范性,达到促进师范教育教师职业技能训练之目的。
构建多元化教育内容与开放式教育实践模式,全面提升学生师范职业素质要求统筹安排教学计划,科学设计教学活动,充分利用教学环境资源,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综合教学能力和素质。教学内容多元化包括:教师职业价值观教育、就业竟聘常识教育、教学理论教育、教学操作技能教育、教育实习指导教育。在具体的组织形式上采用开放式教育实践模式,以优秀教师报告会、就业竞聘讲座、案例教学、微格教学、教学实习等方式进行。另外,开发、整合校内外教学资源,聘请中小学美术教育界特别是本校毕业生中的优秀教师、教研员为客座教师,与地方美术教研机构建立信息沟通渠道。教师可根据地方教研活动计划随时调整教学计划,适当参与一些教学教研讲座、现场教学观摩、少儿美术作品展览等;鼓励、推荐师范生业余参与社会美术教育实践活动。
加强教育实习基地建设,重视美术教育实习环节教师教育具有典型的应用性与实践指向性,强化高师学生的教师专业成长与职业能力培养,不仅要强调教育理论的指导,更要重视实践教学环节。传统的高师美术教育重专业学科教学轻师范教育,而师范教育又重教育理论轻教育实践。临毕业才开展教育实习的传统做法已不适应基础教育的新形势。为了改变这种现状,高师美术教育可从一年级就开始教育见习,教育见习与实习采取分散与集中相结合的形式。学校要加强教育实习基地建设的投人,把教育实习基地与就业基地放在一起建设。大力加强美术教育实验、实践教学改革,重点建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从根本上推进高校实验教学内容、方法、手段、队伍、管理及实验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注重高师美术教育与基拙教育双边“对话’,活动,实施‘。双实”、“双比”、“双进”工程一是成立实践教学中心,把实践课教学与教育实习结合起来,让高师美术教育实践与基础教育实际切实融合;二是开展美术教师课堂教学比赛和学生教学技能比武的“双比”活动,比出成绩、比出差距,对“双比”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及时予以修正和补训。三是进行“中小学名师进大学讲堂,大学教师进中小学课堂”为主要内容的“双进”活动,实施名师互聘、科研互动、资源互通。“双实”、“双比”、“双进”工程的实施,能使高师美术教育师生在高师教育与基础教育双边“对话”中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高他们的从教能力。
篇5
一、美术教育与创新教育
近年来,美术教育思想呈现出学科基础和个性创造相结合的局势。在美术教育中,除去审美和美术能力的培养外,美术教育对学生的心智、个性和创造力的影响亦占有重要部分。美术教育属于美育范畴,是美育实现的重要途径;美育即审美教育。美术教育作为审美教育的重要途径,其对审美能力的培养主要通过对审美观的培养;审美感受力的培养;审美鉴赏力的培养和创造美能力的培养来实现。美术教学中,对美的感知和鉴赏是基础,将审美能力和创造美能力提高才是美术教育的目的。通过美术教育,学生的人文素养得到提升,培养了创新思维。创新教育于上个世纪30年代起源于美国,70年代传入我国。创新教育就是以培养人们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着重研究与解决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创新精神及创造能力,而学生的创新思维,一定程度上是学生的独立见解能力和个性化思维。美术教育运用艺术美感和现实美来影响、感染和教育新一代,使得他们知会审美知识,具备审美观点、审美思想,并具有感受美、鉴赏美、发现美和创造美的知识和能力的教育活动。
二、美术教育是培养创新思维的重要途径
美术教育作为现代教育的一个重要门类,它的核心部分是审美教学。在生活中处处都有美的事物,但并不是所有人都懂得美的欣赏和感知。因此,美术教育从一定程度上讲是审美教育,美术教育的根本,应当是培养人的独立思维能力,促进人的感觉能力、直觉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的形成,从而养成丰富的洞察力,和个性化的思维能力以及创新的思维模式。
美术教育通过设计、绘画、制作及美术作品的欣赏等方式,指导学生发现美、研究美、创造美、应用美。美术教育使学生对事物或艺术形式做出独特的审美判断,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和正确的审美观点。同时美术教育以艺术形象影响着人的情感,陶冶情操,潜移默化地完成其精神层面的教育作用。由于人们对美术作品的欣赏与政治的说教和法律的制约不同,它是理解、感知和情感、认识相统一的精神活动,从多种方面来影响人的精神。美对人不仅有表面形象的认知,还往往伴随着寓情于内的特点。它以美感人,以情动人,使得人们从心理上乐于接受,情感上产生共鸣,在潜移默化中扩展了人们认知美、欣赏美的能力,对美好的事物具有独到的见解和分析能力。
美术教育有着学习艺术创造和实践作为基本内容的学科特点,对于人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创新型人格的形成,具有不容替代的作用。
(1)美术教育以形象思维为主,和创新思维及创新想象有密切联系。所谓创新思维,是指学生在创新学习中应当有的思维方式,包涵思维的独特、流畅和敏锐等特点;所谓创新想象能力,即一定程度上表现为形象思维的过程,学生的创造力有很大的想象力,包涵想象所具有的新颖、独立和丰富的特点。而形象思维能力又是发散性思维的基础,发散思维具有的变通性、独特性、流畅性等特征正是创造力的主要组成。美术学习必须对这些思维方式加以训练,以达到独立完成美术创作的水准。
(2)美术教育还具有实践性强的特点。美术学习必须给予学生三分之二以上的时间开展绘画、制作或欣赏等美术活动,这些活动具有智慧技能和创造性相统一的特点。美术学习以其实践性强的独特优势,对于培养创造性思维提供了保证。
(3)美术教育的最终成果形式表现为物质产品,因此美术学习必须较好的应用工具和材料。美术材料来源广泛,美术作品外形多样。因此对美术作品的创作就决定了学生必须具有寻找新材料、处理材料使用材料、自制工具实用工具和艺术造型的能力;离开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这就绝对是不可能的。因此,美术教育通过教学内容和方法、不同的教学组织方式、多样化的教学物质材料和美术学习独特的思维特点和成果形式,保证了其对学生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培养的切实可行性,具有重要作用。
三、美术教学中对创新思维的培养
我国美术教育受长期以来传统观念的影响,一直保留着近代“因循守旧”、“天不变道亦不变”的观念,创新意识淡薄,偏重于培养继承型人才而不是创新型人才。因此,美术教学中如何将创新能力的培养与基础知识和技巧训练同步,将是美术教学中培养创新思维的重点所在。
首先应当在美术教育中树立创新的观念。观念是行为的导向,树立创新意识是开创创新教育的前提。现代大环境给予了我们创新教育的机遇,在美术教育方面,教师应当加强理论知识的经常学习,才能在美术教学中与时俱进,勇于创新;在美术教学中,不仅应当注意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还应注意学生道德情操、创新思维的培养,从而从全面的价值观的角度,培养学生创造性人格。
其次应当从知识结构和教学内容上进行创新。美术课程建立在创新教育意义之上,便与一般知识教育、和技巧教育不同,它的重点在于人审美观点的进步和发展,一般包括想象、感知、直觉、情感和审美等方面,从而促进创新素质的培养。从而,美术的课程设计以及教学内容实施都应当围绕这个目标来实现,其他知识和技能的教育都应当顺应审美育人的前提。教学内容的安排方面应当按照学生审美发展的需要,以一种健康积极、新鲜活泼、形式多样化的需要来安排,并且与现代生产生活紧密结合,体现人文性和科技创新的统一,符合当今社会发展的趋势。
第三应当从教育方法方面进行创新。知识和技术的创新,其源泉还是人类精神和能力的创新。教育方法的创新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应当坚持民主的教学原则。在美术教学中,传统教学观念较为重视智力在创造力方面的作用,教学中注重“教”、“灌”、“知”;而非“思”、“学”、“乐”;在教学方法上,要重视兴趣、情感等非智力因素对学生的影响,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认知能力、自学能力、创新能力。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通过师生之间的对话、情感交流和心灵沟通才能使得学生在民主、平等、和谐、愉悦的气氛中学习,才能使学生发挥内在潜能,大胆提出问题、开拓创新。
(2)应当坚持个性化的发展原则。传统教学中注重共性排斥个性,个性化的东西常常被冷落、打击。但个性发展为培养创新思维提供了可能,在美术教学中应当注重引导学生积极思考、独立创新,对于学生中存在的知识和技能的差异,要坚持因材施教、彰显个性的个性化发展原则,给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学生一个积极进取,各取所长的机会。
(3)应当培养学生视觉知觉思维的能力。美术具有造型性的基本特征,所谓造型,即客观事物形象的创造和模仿过程。在对于绘画技术中用点、线、面去描绘事物的过程中,由于其结构和方向的不同,它们的功能也各不相同。应当培养学生重视实践体验和自身知识的积累,对于已有的美术作品,得出独立的视觉和知觉见解。
篇6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教育制度地不断完善,在新的形势下,我国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美术教育在提高与完善人的素质方面所具有的重要作用。然而,在实践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对美术的认识却是另外一番景象,他们对美术的认识仅一味的停留在形式上的变化而没有从内容和态度上进行根本的变革。事实上美术教学的环境急须改进,需要社会,学校、教师等共同努力,更新观念,加大投入力度,使美术教育有一个良好的教育教学环境。本文针对当前我国中学美术教育的现状谈了自己的一点看法,希望对读者有所裨益。
关键词:中学美术教育 素质教育现状
当今我国大力提倡素质教育,为学校美、体、劳等教育带来了佳音。但由于一部分人对素质教育并未真正理解和认识,或者说,还无法走出传统应试教育的阴影,因此,美术教育在学校中的地位也并未得到好转,在社会和家庭中也没有得到普遍的认可和支持。相反,这种对美术偏见的心态已经成为一种习惯势力,从而没有真正的实现素质教育。
在中学美术教材上不难看出,有大量的内容是模型制作,回忆情景故事等内容。这样一来美术课就成了一味的去让学生体验与美有关的趣味性而降低了课程抟授知识技能的要求。在教材内容深度上也不够,重在鼓励所有学生的参与,不断降低标准,真正用于创作的过程简单,趣味性不强。有相当一部分内容是特殊技法、抽象作品,衡量的标准模糊,含有很多不确定性因素,作品成功的偶然性因素很多,这些内容在中学美术教材中我认为要少。这种教材使学生无法系统掌握美术课重点内容绘画语言,实践就更谈不上了。所以根本就没有起到为高校和社会培养合格人才的作用。作为美术科,在学校教育中应与其他学科具有完全等同的地位,学科的重点就应当是传授知识技能,兼顾趣味性。
美术是以物质材料为媒介,塑造可观的静止的,占据一定平面或立体空间的艺术形象的艺术。表现作者思想感情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同时也是一种生产形态。因此,我认为美术教育与人和社会的发展息息相关。中学美术教育作为美育的一种手段,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应该是一种素质教育。但是,当前我国中学美术教育现状却不容乐观,与真正的素质教育存在着诸多偏差。一、美术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陪衬和摆设。 学校缺乏专职的美术教师和充足的美术设备,美术课起着点缀的作用,可有可无,存在着被其它文化课兼并的危机。美术教育根本没有它的地位,不能实现它的价值。二、学校美术教育集中对于培养少数计划参加升学考的美术尖子,名义上是兴趣小组或美术特色班,走的却是应试教学的路子。 第二种情况更为普遍。它把美术教育作为纯绘画性的技能训练,以绘画教学代替美术教育。尽管有时也带着素质教育的幌子,但它忽略了美术教育的丰富性与多样性,不能发挥中学美术教育的真正功能。
美术课是素质教育所设置的课程体系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其目标是以审美教育为主线,以学生的智力和才能培养为核心。但是,目前中学美术课堂教学方法仍然处于旧式的绘画性为目的的模式上,追求更多的技法训练,应付检查。为了追求升学率,强制性的把成年人的教学模式灌输给学生,让学生对着范本临摹而度过一堂课。这种指导思想与教学方法,缺乏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违反了学生的发展规律,导致了学生个性扭曲。这种现状不符合《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中学美术教学大纲》要求的直观性、系统性及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有碍于创造想象和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有碍于创造想象和视觉记忆发展及中学生个性、意愿、情感的表达。更缺乏审美教育的现代意识、缺乏对对象本质特征的分析和审美概念的表达,是一种被动刻板的教学模式,结果是仅有极少数学生或凭天资或家庭因素保持着美术的兴趣,而大部分学生在美术课堂上收获甚微。
就目前美术教育的现状而言,美术学科教育不再是单一的知识与技能的传授,而是在传递美术文化与育人的统一社会实践活动。美术教育不仅能陶冶人的情操,提升人的精神境界,使学生能够树立健康的审美思想和审美习惯,能够使人格朝着健康积极的方向发展,提高学生辨明真假,美丑、善恶等道德教化功能,美术教育同时还具有开发学生智力,发展学生观察力、创新力和动手能力,从而提高学生个人潜能得到发挥的作用。美术教育还有着促进学生情感发展提高情商,有效提高学生交往和合作能力和培养其自信、大胆、大气与勇于承担责任的个性品质。
对此,我们在了解了中学美术教育的现状后,我们应正确认识美术科目的重要性,提高美术科目的课堂魅力。
一、增大投入
美术是一种视觉艺术,需要观摩和展示大量的图片资料,可是这些资料和展示的仪器都需要投入大量的经费。由于美术不是主课,得不到重视,因此学校对美术科目的软、硬件投资比重较轻,对美术教师的工作也不是很支持,这样既挫伤了美术教师的积极性,也使得丰富多彩的美术课堂变得苍白无味,大大降低了美术课的吸引力,挫伤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努力上好美术课
有部分美术教师认为,美术课上只要让学生依葫芦画瓢,画出几张画,课堂不出问题就行了,这种做法压制了学生的创造性,长久下去,学生对对美术学科的学习兴趣越来越淡。我认为任何一位优秀的美术教师都会意识到激发学生兴趣的重要性。为此,我们应有选择的利用教材在坚持大纲的原则下,有弹性的选择教学内容,甚至我们还可以编写自己的本土教材,不断地优化和丰富我们的教学方法、丰富我们的教学手段营造艺术氛围,不断地交流学习,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只有这样学生才会越来越喜欢美术课。
我们应当突破以往偏重知识的传授,技能技巧训练的藩篱,在行动上和教学方法上有新的突破。给美术教师和中学美术教育应有的尊重和与其教育本身应有的地位,而不能失之偏允。而作为美术教师本身则应当正视中学美术教育,加强自身素质的提高,完善个人品格和提高个人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的提升,使学生喜欢上并要求上美术课。从而进一步推动我国美术教育的健康发展。
总之,素质教育重视人的全面发展,努力把人培养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综合人才,这也是当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在新形势下,我们应该大力提倡素质教育,同时我们也呼唤中学美术实现真正的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1]钟启泉.美术教育展望[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篇7
关键词:新疆高等师范美术教育;美术教育学科建设;师资;学生培养
新疆高等师范院校美术教育模式需要改革,需要创新。有创新的美术教育才能培养出高水平的人才,出高水平的研究成果,促进高水平的社会文化的发展。长期以来,中国美术教育界对于新疆的美术教育存在着一种概念化、简单化的模式,同时在新疆的高等美术院校的美术教学中,对于自身所处之西部地区的美术教育教学十分薄弱,有的甚至处于空白状态。 随着西部大开发的到来,目前正是应将新疆高等师范院校美术教育研究给予应有的关注、重新审视传统的美术教育方法、认真反思我们的美术教育教学的时候了。高师艺术教育塑造着我区未来的艺术,塑造着我区 21 世纪的艺术家,为此,我们不得不关注着新疆当代的高师美术教育现状,关注美术教育的发展。新疆艺术教育的前身是有新疆少数民族艺术教育,在这基础上直接从省外艺术院校“进”的,虽然经过近三十多年的建设,已逐步发展成为具有地方特色显著、民族特色浓郁、专业体系。但是一个教育项目引进至一个完全不同的文化环境中时必须要考虑课程和教学方法的相关性。在知识移植时,教学和课程中文化的不同以及创新方法的文化差异性都是课程建设所面临的问题。许多课程也只是直接从省外艺术院校“进”在课程的结构框架上仍然建立在外省理论体上,然而我们忽视了不同地域文化,教育模式和经济给我区艺术教育直接输入所带来得很多问题,因此许多专业课程需要适当的解释和本地化,本文的目的就是发现艺术设计教育从外省到新疆的移植过程中产生的学科建设,师资及学生培养问题和面临的挑战。并对伊犁师范学院美术专业的学术地位及专业学科建设存在的问题作简要陈述。
一.新疆高等师范院校美术教育背景
中国经济改革的浪潮使高等院校与全国人民一道接受了一番洗礼,市场机制的强大力量无情地冲击着计划经济体制结构的残留和与之并存的观念。艺术教育贵在扎实的基本功。只有功力练得深厚,才能有助于对艺术的理解和把握,在艺术的创造上才会独具匠心,进入更高的境界,不致于落得平庸低俗。然而,艺术教育又不能,按照一个固定模式,一成不变地如法炮制。新疆的现代艺术教育虽然已有五十年的历史,可是在教学的方法上还没有整套的成规,新疆的教育不得不受到现实条件的限制,但现代化的目标和需求却在呼唤着新疆的高师美术教育的变革与新生。新疆的高师美术教育既要面向地区的现代化建设,又要面向工业化的社会,接受来自工业化社会甚至后工业化社会的竞争与考验,这里面临着双重的任务与考验。现实的高师美术教育预示着未来的社会美术教育模式。反映着现实社会高师美术教育的面貌和发展趋势。由于新疆的客观的自然生态和历史的人文生态状况,其教育方法与研究范围必然具有其独特性和复杂性,这亦是新疆高等师范美术教育发展所面临的基本问题。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新疆高等师范美术教育方法和范围进行了简要思考,略述如下。
(1)新疆高师美术教育与地域环境;不同地域产生不同的文化。新疆地区特殊的地域环境,为新疆美术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客观的物质和自然条件,以致影响到该地区文化特征和民族审美心理的发展,这是新疆高师美术教育中所不可忽视的问题。
(2)新疆高师美术教育与民族关系;新疆是我国少数民族最多的地区之一。在历史上,各民族共同创造了灿烂的新疆艺术,各民族的艺术同时又具有独特的艺术形式。少数民族美术构成了古代新疆美术的主流,研究新疆美术,在很大程度上讲就是研究新疆少数民族美术教育史,这种说法并不夸张。中华文化是统一的多民族文化,统一是其本质,而多民族文化又是其内容,只有了解和掌握了多民族文化的特色,才能更深刻地把握其统一的本质。
(3)新疆美术教育与;人类的许多艺术经典都是伴随着宗教的发展而创造的,新疆地区的美术也是如此。新疆美术与宗教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不同宗教美术都有着不同的艺术表现手段,不同的宗教美术也都蕴藏着不同的文化内涵。从艺术形式上解读宗教美术,必须了解其深刻的宗教背景。在不同宗教思想的关照下,美术的色彩、线条、结构、题材、图形都会发生很大的变异。由于新疆自然状况特别是复杂的人文发展状况,因而新疆美术教育的学术化推进必须从地域、民族、宗教、文化等方面进行。不仅如此,同时还应注意其新疆的政治、经济、交通及生产方式对艺术的影响,这种影响有时是起决定性作用的。在全球化的态势中,发展本土化的美术教育,从民族文化中汲取优秀的传统精神,用全球化视野创建有地方民族特色、先进的设计文化,不仅是发展经济、参与国际化竟争的需要,也是建设民族新文化的时代任务和职责。为了更好地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是新疆高等师范美术教育体系也不得不做出调整、开设许多应用性很强的 新兴学科,
新疆的高等师范美术教育与研究正面临新的挑战。美术教育是一个巨大而科学的系统工程,它不是一个传输技能、经验的工具,也不是一个技术性的传授和训练的问题,而是一个设计观念与创造力培养的教育。这一认识并没有为所有美术教育工作者所接受,美术教学中以图绘为主的倾向和设计,毕业的学生图绘能力强而动手能力弱,模仿能力强而创造力弱的现象就说明了这一点。上述现象和做法可以说是我们的高师美术教育还不成熟,但其危害性是应当被充分意识到的。这一问题在我国的高师美术教育中带有普遍性,我区更为突出。如果我们把这一问题的存在解释为高师美术教育的历史不长、缺少经验的话,这未免有点淡化了问题的严重性和危害性。
我认为,这至少反映了以下两方面的问题,一是旧有经验性的美术教学方式和观念仍居于支配地位,束缚着美术教育工作者的手脚,也许师傅带徒弟的教学方式和作坊式的教学传授在院校教学中是不存在的,但其思想观念和影响仍可以感受得到。二是新的美术教育模式没有建立,没有新的合理的美术教育模式的建立与推广,现代高师美术教育就不可能在完全的意义上全面展开。高师美术教育模式的成功与否,与一个国家的办学设计能力和教育水平相适应,后者依赖于前者的进步与成功。目前我国美术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同样会在今后的新疆美术教育发展中深刻地表现出来。新疆美术研究与美术教育,不仅仅是研究新疆的过去,更重要的是它对于当代和未来新疆艺术的本土化、民族化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学术价值。在美术教育中,必须树立现代美术教育的观念,即必须抛弃以美术为基础的单一教育方式,学科建设方面以绘画类专业和应用型设计类专业为重点。高度重视技术、科学、经济、生产条件等各方面的因素,确立为大工业生产提供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提供复合性人才的方向,在培养和造就学生的创造能力方面。艺术教学实践性较强,我区高等师范院校应从过去较为单一的美术教学模式向适应当前社会发展需要的多样化教学实践转变。 随着经济时代的到来,社会对应用型的艺术设计人才的需求上升到了第一位。我区高等师范院校应基于未来发展的需求,适时整合、增设新型专业(艺术设计、影像、电脑美术、动画、摄影、服装设计与工程等)。新办专业以完备的绘画类学科和工艺美术类学科为基础,在不断的研究、探索中,积累了丰富的、宝贵的教学经验,丰厚的师资、设备、图书等资源,充分保证新专业的质量。在讲授知识点及知识系统逻辑关系的同时,将前沿知识、作品及当代艺术动向、当代艺术设计理念和成果作为教学资源引入课堂,充分利用多媒体等先进手段进行教学。此两大板块相互依存、优势互补,绘画专业为设计专业完成基础课教育提供审美价值取向,并拓展形象思维空间;艺术设计专业带动了绘画专业材料的更新,并引领创作进入更多层次的思考。我们正处在一个变革和建设的时代,而我区高等师范院校面对的是一个日新月异变化着的世界,这又涉及到了两个问题:师资队伍建设,学生培养问题。
二.师资队伍建设与学生的培养
1.师资的问题。随着我国对高等教育的日益重视,担负着培养具有一定理论基础,掌握相应专业技术人才培养任务的高等师范艺术院校的建设和发展越来越受到教育行政部门以及社会用人单位的高度关注。高等师范艺术院校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关乎到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和培养目标的实现,因此,高等师范艺术院校教师培养工作更加受到重视。
⑴培养项目设计中的培养目标与高师艺术院校教师队伍建设总体目标不相符。
⑵ 培养项目设计时忽视专业教育特性,导致培训项目实施的有效性不强。
⑶“双师型”教师培养项目缺乏,影响了“双师型”队伍建设步伐。
2.学生的问题。
⑴重视扎实、厚重的基础课教学; 强化专业技术训练“基础课”教学,把对平面和立体结构的研究、材料的研究、色彩的研究,以独立的而又互相作用的形式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从而使美术教育摆脱艺术家个人化、自由化、非科学化的主观倾向;美术教育,坚持工作室(车间)制的教育模式,让学生亲自参与制作,充分发挥其潜在的创造能力的教学方法,突破以往纸上谈兵的局限。艺术教育不同于其他人文学科,其特点是实践性强。因此,教学要强调实践能力的培养,强化基础课教学。实践证明,有扎实的基本功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而受用人单位的一致好评。
⑵重视人文素质的培养,强化艺术教育; 艺术教育不是技术教育,单纯的技术传授不是现代艺术教育的全部内涵,深厚的文、史、哲修养是视觉文化创作者必需的文化积淀。艺术专业需要各种专业背景的知识人才。 我们应当加强这一环节,在实践中不断地进行探索,研究,并通过整合学科结构,增设人文类课程,加强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切实为培养学者型艺术创作人才和研究型艺术教育人才而构建合理的人文知识体系。
⑶继承“兼容并包”的教育理念,强化创新意识; 现代艺术领域之宽,跨学科之广,综合性之强是前所未有的。所以我区要继承“兼容并包”的教育理念,既博纳中西古今文化之精华,又吸收中外艺术教育的有效资源,以此营造一个宽松而充满活力的学术与创作氛围,旨在强化创新意识与能力的培养。我区高师院校应围绕教育教学的核心任务开展学生工作,现代美术教育方法着重从培养专业复合性人才,即高等院校的教育方法的角度来进行分析。较之以往的传统教育方法,现代设计教育应该主要强调“启发式”、“协作参与式”和“开放式”三种教育方法,以此作为传统教育方法的补充和更新基础。
a.启发式 这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的有效方法。
b.协作参与式参与的概念今天已为众多的教育者所接受,它不仅提供了解决问题过程的客观认知环境和交流的能动意义,同时,也使得美术作品拥有了存在和被广泛理解的基础。
c.开放式 从包豪斯起,就奠定了现代美术教育与实践相结合的教育方法的基础。
结论:新疆的高等师范美术教育应从突破和超越自身的传统艺术教育框架出发,重视教育观念的更新和教学理论的探究,努力做到以科学的、开放的、先进的教育理念指导全区的教育改革与发展。为使基础教育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我区高师教育引进国内外最新的教育理念与教学方法,改革传统美术教学的理论模式,做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我区高等师范院校根据本校的总体发展战略,结合自身的专业特点,适时提出 “真诚办教育、扎实办学科、质量求发展”这一全新的办学思路,以培养学者型艺术创作人才、研究型艺术教育人才、应用型艺术设计人才为人才培养目标。
我区高等师范院校在保护传统优势学科的基础上,重点建设应用型学科和新兴学科,同时改革教学管理模式,重点研究、探讨、改革教学手段,更新教学内容。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强化人才质量意识,通过各种制度、监督手段,确保教学质量,综上所述,现代艺术教育可以成为美术教育的制约因素,也可以成为美术教育的促进力量。这一点,完全取决于我们的教育模式、教育体系是否适应时代的要求,取决于我们的艺术教育工作者,是否能够及时更新观念,建立新思维。如果把上述讨论的问题加以归纳概述,只有三点:树立全新思维,整合教育资源,建立适应时代需要的教育体系。
参考文献:
[1] 张道一 著《工艺美术教学的一个关键问题》[J]2002
[2] 刘国余、张立群、顾惠忠、周宏主编《设计与设计管理研究》2006上海国际设计管理高峰论坛论文选编.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7.12
[3] A.J .普洛斯(美)(张萍译)《面向未来的设计教育 》[M].
篇8
1、教师方面问题
为了与市场需求相适应,很多中职院校尽管对美术设计专业进行了开设,但却没有充足的师资配备,很多教师并没有接受正规的专业培训,尽管美术功底较为深厚,但却缺乏实际设计经验。
2、学生自身方面问题
应试教育制度对中职学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很多学生急功近利,没有明确的学习方向,学习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这就造成了很多学生在学习两年美术专业知识后,对技能之外的相关知识了解甚少。学生们在巨大的学习压力之下,仅仅是对绘画技能一心一意地专研,对自己的绘画能力不断完善,以实现升学的目的。因此,美术教师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在课程设计上,注重企业应用实例练习和实践操作练习,进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提高中职美术教育的途径
1、美术教学应面向全体学生,
培养学生的审美素质在实施美术教育之前,美术教师应了解每名学生的实际情况,美术教学应面向全体学生,真正做到因材施教。由于美术是艺术和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不能单纯的将美术艺术作为谋生的手段,它既是人类创造力和想象力的结晶,同时也积淀了人类几千年的文化精髓。因此中职美术教育必须针对学生文化素质低、审美素质低的特点,注重培养美术中所蕴含的人文精神,将传统美术教育思想中轻人文重技能的教育思想转变,最终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和文化素质。
2、充分体现职校的特色
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职业院校的特点决定了教学的要求和形式与普通中学不同,所以职业院校必须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专业技能放在首位,重视培养学生的美术功底和专业技能。中职美术教育应及时改变教学内容,与不同美术专业的具体特点相结合,真正做到灵活变换。针对不同的专业,也要有不同的侧重点。以服装设计专业为例,因为涉及到广泛的知识面,因此在教学的时候,教师应依照专业的特点,将基础性的色彩和色彩的对比、调和、变化等作为教育的重点,以提升服装色彩分辨能力和创新能力。
3、调动学生学习美术的积极性
篇9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美术;色彩画;提升对策
在小学低年级的教学中,美术教育的目的,是为了陶冶学生的情操,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当前,在我国小学美术的教学中,美术教育的内容是比较简单易懂的,教学的重点,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美术基础知识,强化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培养。这就要求教师在美术教学的过程中,要重视色彩画的教学。通过五彩斑斓的色彩,极大地丰富学生的视觉,提升学生的美术欣赏和鉴赏能力,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小学低年级美术教育中的色彩画教学概述
在小学低年级美术教育中,通过色彩教学能够充分刺激学生的视觉感官,从而能够创造出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达到培养学生审美情趣的目的。
1.小学美术教育中的色彩认识。色彩是自然界在人类视角中最真实的反映,它充分体现了人类对于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感受和描绘。色彩在小学美术教育中构建了绘画等视觉艺术的重要因素,它体现了各种美术元素在人工光源或者自然光源作用下呈现的各种颜色。通过在小学美术教育中的色彩元素提炼,教师可以传达给学生艺术的表现形式,可以真实地反映创造者的道德思想和绘画情绪。例如,小学美术老师通过采用色彩的冷色调与暖色调、色彩的轻描与浓墨、色彩的渲染等艺术表现形式,可以传达给学生不同的视觉冲击和情感交流。
2.小学美术教育中的色彩形式。小学美术教育中的色彩教学可以采用多种表现形式,通常情况下,小学美术老师可以通过蜡笔、铅笔、水彩笔、橡皮泥和彩色剪纸等多种绘画工具,在画纸上进行涂抹、描绘、抽象和涂鸦等,从而能够绘画或者拼贴出一副完整的画作。通过小学美术老师采用多种绘画工具,通过不同的艺术形式,就可以表现出不同的色彩作品,从而能够表现出抽象或者具象的色彩效果,能够完成平面的或者立体的艺术结果,例如,小学美术老师在教授抽象色彩画的时候,可以通过描绘、涂抹和涂鸦等绘画形式,组织学生通过自己喜欢的色彩进行非常理地安排画面色彩,培养学生对于色彩的个人体验,调动学生运用色彩表达自己的思想。
3.小学美术教育中的色彩影响。色彩是自然界赋予小学美术老师最犀利的教学道具,也是教师和学生充分交流和互动的桥梁。小学美术老师通过加强色彩教学在课堂教学中的影响,能够充分培养学生掌握美术知识的绘画结构,充分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不同的色彩来传到不同的心理状态,将不同的艺术形态传达给学生,从而能够深深地喜迎学生的注意力,从而能够充分理解优秀艺术作品的线条和造型。例如,在小学的低年级,学生的注意力容易被鲜艳的色彩所吸引,所以教师就需要多选取五颜六色的艺术品,可以充分提高对于学生的视觉冲击力,能够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小学的高年级,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色彩辨识力和美术专业知识,教师可以选取具有色彩冲击力和层次感的色彩搭配,通过色彩教学与学生实现心灵交流,指导学生去发现生活中的美,提高其发现美和欣赏美的能力。
二、小学低年级美术色彩画教学实施要点
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开展色彩教学,教师必须对于色彩教学的方法具有充分的了解,积极采用学生熟悉和认可的教学模式,充分倡导通过生活来了解色彩,熟悉色彩。
1.掌握色彩画的辨识方法。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色彩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对于色彩的认知度和辨识度,充分掌握足够的色彩技巧与方法。小低年级、学生的生活阅历有限,对于色彩的认识有限,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往往容易被表面色彩所吸引,容易忽略对于色彩所表达内涵的认识。因此,教师在传导给学生正确的色彩辨识方法时,需要结合作品本身、创造环境、绘画光源等多种创作元素展开分析,对于色彩创造的整体氛围与艺术形式进行观察和比较,促进学生对于多种色彩要素建立联系,充分对比各种色彩的变化,充分感受色彩关系中的变化。
2.掌握色彩的运用方式。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学生在充分掌握了色彩的辨识方法后,就需要掌握对于色彩的运用,从而能够真正实现学生的内心感受与色彩交流,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灵感和创作欲望,从而创作出生动、活泼的美术作品。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临摹优秀的美术作品,充分分享作者对于色彩的运用和色彩的搭配。教师可以认真讲解艺术形式的演变过程与绘画技巧,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能够感受到不同的艺术形式对于色彩的不同要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不同美术材料的认真搭配,利用不同材料的艺术感染力来达到不同的色彩表现效果,从而能够引导学生通过艺术创作来辨识色彩的美感,提高他们对于色彩的认知能力。
3.通过生活来认知色彩。艺术是来源于生活,它也是对于生活的深刻理解和高度提炼,生活中的存在着大量的色彩元素与色彩知识,它无时无刻不影响着学生对于美术中色彩的认识。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过程中,小学美术老师需要认真学习专业知识,充分了解学生的生活状态和学习状态,教导学生通过生活中的色彩体验来解析美术课堂中的色彩元素,同时也引导学生充分地认识与把握生活周边的色彩元素。此外,在课余生活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走进生活,拓展视野,充分学习自然界的不同色彩元素,将其中的色彩知识与色彩教学知识进行印证,将其中的美术元素进行充分的分析和研究,不断提升学生的色彩认知能力。
总而言之,对于小学低年级的美术教学而言,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当将色彩画教学作为课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通过认真剖析色彩画教学的核心和要点,结合丰富多彩的色彩教学活动,不断提升学生的色彩鉴赏能力和分辨能力,提升学生的美术功底,提升小学美术色彩画教学的效果。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美术教育;审美教育
古今中外,随着时间的发展与教育理念的更新,审美教育也在实践中不断发展起来。一般来说,在审美教育的相关学科中,都要进行审美教育的渗透,美术教育作为美育最重要的学科之一,渗透审美教育具有巨大的优越性。一般来说,审美教育需要从四个方面来进行:掌握审美知识与技能,体验审美感情,形成审美能力,发展思想道德素质。美术学科作为实施审美教育最集中的艺术性学科,我们需要将审美教育与美术教育内容结合在一起,笔者认为,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审美教育的培养。
一、审美技能的教育
作为审美教育的基础,审美技能就是要学生在学习中能够发现美、欣赏美、鉴赏美。在美术教学中,这是最基本的技能,包括两个方面,审美知识与审美实践。在审美的知识部分,要让学生明确美、美感的内涵,了解审美、审美意识、审美活动的基本原理。在审美的实践部分,要对学生的审美态度、审美心理、审美欲望、想象力、情感、审美价值进行细致的分析与研究,初步领悟基本的审美知识与技能。在具体的审美实践中,要让学生从基本的欣赏美逐渐提升到鉴赏美的层次,从欣赏到鉴赏是质的飞跃的过程,是递进的。欣赏美是对美感受c品位的过程,欣赏美的过程是学生的感性需要,是带有自身主观情绪与感情的。在欣赏美的层次上,引导学生学会鉴赏,鉴赏美属于学生的理性情感,对美的理解更加深刻,产生逻辑性、深刻性的理解。
欣赏美主要是欣赏形状、色彩、光线、空间等等,是对美的直观感受。作为大学生,不仅仅要具有欣赏美的能力,还要具有鉴赏 美的能力。鉴赏是必须经过一定程度的培养的,肩上的过程是对一个人的历史、文化、社会知识的沉淀过程,是从感性上升到理性的过程,是学习者主体自身构建美育知识的过程。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首先要结合学生的学习经验,发展学生的审美技能,在学生学会欣赏的基础上,加深学生的认识,让学生学会鉴赏。
二、审美情感教育
在学生具有初步的审美技能的基础上,需要深化学生的技能,将学生的技能内化为学生的情感,提升学生对美育的领悟能力,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所谓的审美情感,就是学习主体对美术知识、美术课题的情感、态度与内心体验,让学生的欣赏感知上升到欢喜娱乐的状态,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直接转化为学生的感受。美育教育具有具体、形象、生动丰富等特点,美术中的美术教育全面展现了大千世界的丰富色彩,学生感受美,才可以快速的选择素材、敏锐的处理画面,在平凡的世界中感受美,创造出属于自己的东西。在审美情感下,在画家的眼里,成为让人眼前一亮的东西,这是审美教育的结果,在美术教育中加强审美情感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与作用。审美教育有利于提升审美的价值感,可以让学生内心形成积极的色彩与情感,逐渐提升学生的审美意识。
三、审美创造教育
美具有规律性,审美教育具有目的性,审美关系到学生的真、善、美的统一,在美术实践中形成具有自身感受的自由活动。美术教育中感受的是艺术美,艺术美具有创造性、集中性、纯粹性、在艺术美的世界中,人们的思想是更加自由的,更有利于学生的审美创造教育。在教育中,要让学生具有审美的观念与心态,为学生创设审美的环境与氛围,要让学生自由的创造。同时,还要激发学生创造性的想象,让学生在大量日常基础上,进而进行创造性的想象。
四、美术教育中审美教育的几点认识与思考
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审美教育逐渐受到重视,人们对审美教育的认识程度也逐渐加深。意识到审美教育是不可替代的,但是也需要意识到,审美教育还存在几点误区与思考。一般来说,体现在以下几点:第一,审美教育成为德育教育的附属。有的教师在进行审美教育的过程中,关键点是进行美的教育,但是有的教师将善与美结合在一起,有的教师偏重对善的行为的判断,将美育教育与德育教育混淆在一起。这种教育方式往往得不偿失。美育及偶遇净化情感与德育教育的思想教育都得不到发展。第二,审美教育与智力教育混淆。美术教育中的审美教育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感受、审美情感,唤起学生的审美思想,让学生的美育得到发展,智力教育注重与理性感受、体系性的知识。有的教师在教学中,往往会将这两个方面弄混,不利于学生的审美能力与审美情感的提高。
参考文献:
- 上一篇:财务的监管职能
- 下一篇:风险内控管理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