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学科基础知识范文
时间:2023-12-01 17:42:5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小学美术学科基础知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以基础素描教学为主、培养学生掌握好基础知识和技能
在素描作品中。整体感是产生美感的一个重要条件,是联系各种有机关系的关键。因此,教师在向学生传授技法时,要引导学生学会整体地观察和表现物象,同时要把培养学生的整体感作为素描基础教学的重要内容。在高职院校美术专业教学中。如何来使学生的素描整体感提高呢?
1、学会整体观察
法国画家德加曾经说过:“素描画的不是形体,而是对形体的观察。”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首先要解决的就是观察方法的问题。要从物象全局着眼,首先看全貌,然后看其主要部分。其次才是看局部细节,始终不能忘记或脱离其整体。整体的观察,就要取其大体的形态动势,确定主要的形体形状。观察时,视线不能总看着一个地方,要暂时省略掉细节,观察前后大小的比例关系,统筹地去看。学生只有通过整体观察,才能让复杂的东西在画面上变成一个有机体。所以这种观察包括构图时上下左右的布局,明暗中的强弱对比。当可以很熟练地运用这种思维方式的时候,娴熟的绘画技法才能最终派上用场。
2、培养整体美感
素描整体美的培养使学生观察能力得到强化的同时,也使其获得丰富多彩的审美体验。素描教学更重要的是培养一种艺术思维的想法和如何观察事物的看法。离开了这两点,素描练习也就失去了它的意义。
2.1 比较照顾全局。素描的整体感是指作画过程中画面的整体效果而言。一般来说,作画时要求抓住大效果,可分四个步骤进行,即打形体结构与轮廓阶段,上大体明暗阶段。深入刻画阶段和调整完成阶段。在作画过程中切不可从上画到下或从左画到右,这是初学者最容易犯的毛病。其实,素描就是比较、比较、再比较。比物体色调的深浅,比形体比例的大小,比透视关系的前与后、虚与实。根据这种比较画出来的物象,才是客观对象真实存在的一面。
2.2 针对细部刻画。细部刻画,是绘画过程中继构图之后的又一个重要过程。细部刻画,即通过认真观察,相互对比,将各个静物的每一个小的细节刻画好。细部刻画使作品更形象、生动,更具活力。
所以,在素描课的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对整体美的塑造能力是非常必要的。我们在素描写生教学的开始阶段就应及时给学生输入整体思维方式的概念,并形象地加以解释。在写生训练的过程中教授具体的整体方法和整体程序的同时,不断强化整体意识,使学生通过整体方法的具体训练和运用,在潜移默化中取得较高素描水平,大大提高学习效率,达到理想的目标。
二、以科学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育家第斯多惠曾明确指出:“我以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可以说,没有想象力就没有艺术。美术教育是激发创造性和获取创造性表现能力的手段之一,激励、唤醒每一个学生潜在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会让学生在创造的过程中对素描产生浓厚的兴趣。在素描的教学过程中,在学生学会了一些基本的方法后,笔者努力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的意识,在课堂教学的方式上再进行了一些尝试。
第一,运用合理、科学、灵活、多样的综合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他们的智力潜能,启迪创造智慧。例如。在素描技能教学训练中,教师改变光源的方向、静物的摆放位置以及写生的视角等,使学生对物象作全方位的观察、剖析,从中获取直观感受,以开拓原有的思维空间,达到对物象由表及里的全方位的观察和理解。物体移位、组合教学法是打破传统素描教学方法新的教学尝试。传统的方法是摆好静物的写生,有着或多或少的被动因素。在教学中,我们采用随意布置的一组石膏几何模型静物,要求学生在想象中对它们进行重新移位组合,运用构图的形式规律,表达出一定的思想和情趣。学生根据思维中形成的有结构的意象,运用具体的方法进行表现,在线条的使用和明暗色调的设计上具有鲜明的个性和强烈的情感,从而在这种具有艺术情趣的体验中,能更好地保持学习素描的兴趣。
第二,根据设计专业的特点。将设计意识与素描牢牢结合起来,不过多地追求对客观实体的再现,而偏重于理性归纳的表现,严谨分析形成一种科学的逻辑性。通过设计素描训练来提高学生的设计思维意识,培养具有归纳组织形体的能力。运用简练概括的线条,快速捕捉物象的外部形体关系与空间关系,是学生将来进行室内设计和平面创意所必须掌握的一项重要基本功。在写生中通过自我感受表现的追求,探索富有创造性的自我表现技能,使素描基础技能的学习与感悟视觉造型的精神意义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主动思维、主观精神感受力、视觉语言的理解力与表现力。在教学内容上,通过对素描创新教学新思考、素描基础技能架构、视觉语言与形式基础、素描限色创意表现四个部分,构筑素描与创意基础培养的全新内容。
篇2
【关键词】小学美术教育专业;知识结构;能力结构
小学美术教育专业是以培养高素质小学美术教师为目标的综合型专业。其专业特征一是职业导向明显,二是带有很大的综合性。[1]对小学美术教育专业学生的知识与能力结构的培养,一方面要合理把握美术专业内涵和美术课程结构,另一方面要充分兼顾到学科类课程和小学美术教师职业技能培训的特点。
一、小学美术教育专业的知识结构
信息社会的发展,需要培养具有良好的科学文化素养、综合的创造性思维方法和熟练掌握本专业技能的艺术教育人才。小学美术教育专业学生的知识结构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教育科学方面的理论知识;(2)美术专业知识和技能;(3)各学科的基础知识。围绕这三个方面从以下几点来思考,可以更好地对学生进行知识结构的培养。
(一)良好的人文素养
无论是美术专业知识还是美术专业技能都只能存在于一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中,是以人文素养为基础的。人文素养是指个体掌握的历史、哲学、文学、宗教、艺术、审美等学科知识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对人类生存充满深情关怀的意识,人文素养就其核心来说,主要是指人的世界观与人生观,以及人文科学中体现出来的以人为本的精神。它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人文学科知识和人文精神。良好的人文素养是由历史文化和传统精神熏陶而成的修养和气质,是融进了自已理解和悟性的认知结构,是对人格心理及人生定位有着巨大影响的“遗传基因”。[2]
人文知识不等于人文素养,人文知识是指史学、哲学、文学、法学等人文类学科的知识。
(二)较强的创新思维
知识经济的灵魂是创新,而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我国教育的现状,还是偏重知识传授而轻过程分析的应试教育,教学方法多是科学主义的理性分析法,受教育者的创新能力还没有得到较好的开发和培养。
艺术教育具有开发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培养创造性人格的价值,培养小学美术教育专业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形成其创造性人格,这与高校培养人才的目标是相一致的。
创新教育的核心内容是教学方法的运用,它要求教育者在教学中注重创新教育观,即以培养创新人才为己任的教育观,它是人本教育观、素质教育观和健全的人格教育观。它不仅要求教育者倡导民主的教学作风,轻松愉快的教学情景,不轻易否定受教育者的思维结果,而且还要注重在校园范围内营造有利于师生催生创新灵感、激发创新潜能、保持创新活力、涵养创新素质、取得创新成果的文化环境,以及注重激发受教育者的思维为关键,注意激发、培养求同思维和求异思维,尤其是批判性思维。
(三)厚实的可持续发展的知识修养
可持续发展是当代社会的新理论和新战略。创新教育的结果是科技的进步和劳动者素质的提高,而科技的进步和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又有利于促进创新,有利于可持续发展。[3]知识经济是以智力资源的占有、配置为基础,以科学技术的知识生产、分配、传播和使用为支柱,以创造性的人力资源为依托的经济形态。自然知识和人文知识还要与人文素养和自身能力诸方面和谐发展,才能确保其主体行为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宗旨,并创造出可持续发展的社会价值。
对小学美术教育专业学生进行可持续发展的知识修养的教育是以可持续发展价值观为核心的教育,旨在使每个受教育者形成可持续发展需要的价值观念、行为和生活方式,进而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广泛实施可持续发展教育,将会逐步提高教育质量,把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推进到新的历史阶段。
(四)丰富的现代教育知识与技术
面对信息社会的挑战,教育改革速度加快以及新型的教学方式,要求小学美术教育专业学生适应新的教学环境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技术素质。现代教育技术,一个支点是教育,一个支点是现代技术,它是先进教育思想与先进科学技术密切结合的产物,并且现代教育技术随着科学技术和教育思想的发展而不断充实和丰富新的内容,增加新的内涵。
现代教育技术就是以现代教育思想、理论和方法为基础,以系统论的观点为指导,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进行教学,由于具有直观性、形象性,给人强烈的活动感、立体感等特点,所以能极大地引起受教育者探求知识的热情和兴趣,减少教学过程中的枯燥无味感,充分调动受教育者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的综合参与,对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小学美术教育专业的能力结构
根据小学美术教育专业的特点,学生的能力结构包括以下五个方面:(1)审美教育能力;(2)组织教学能力;(3)专业活动能力;(4)美术科研能力;(5)获取信息能力。根据以上五个方面,教师培养他们的能力结构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把审美教育能力的培养放在第一位
席勒说:“若把感性的人变为理性的人,惟一的路径是使他们成为审美的人。”[4]面对小学美术教育的预备军,要想他们将来成为审美教育的工作者,必须先使他们成为审美的人。对学生审美教育能力培养的基本任务是:1.敏锐的审美感受能力;2.全面的审美鉴赏能力;3.初步的审美创造能力。而这三种能力的培养是在相应知识建立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把审美知识的传授与审美能力的培养具体体现在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上。
(二)组织教学能力和专业活动能力的培养是关键
组织教学能力的培养不仅仅是教育教学理论和方法的培养,而且还要把儿童心理和生理与儿童美术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在如何科学地对儿童进行美术教育,综合提高儿童素质上下功夫。
专业活动能力是组织教学能力的前提和基础,它包含两个方面:1.了解小学美术教学大纲,研究小学美术知识和技能,具备给儿童传授知识和指导学习方法的活动能力;2.具备美术专业创造能力。这要求教师在美术必修课、选修课、教育实践环节中,融入专业活动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具备全面的科学教育知识和广泛的各科基础知识,具备丰富的美术知识和基本表现技能,并培养学生在教育实践活动中运用这些知识和技能。
(三)美术科研能力和获取信息能力的培养是发展的要求
小学美术教育专业培养的学生是将来推动素质教育和时代进步的基础教育工作者,它必须适应社会发展的步伐,符合时代的要求。由此,小学美术教育专业必须培养具有时代开拓精神和一定科研能力的高素质的小学美术师资。
对学生的美术科研能力的培养要注意两点:1.对小学美术教育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科研能力的培养,推动学生将来深化教学各方面的改革;2.对美术学科的科研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艺术创造和艺术思维的提高。
对学生能力结构的培养,也是学生将来从事小学美术教育的需要,同时也是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和合理知识结构的重要途径。
总之,对小学美术教育专业学生的知识与能力结构的培养应以培养高素质小学美术教师为目标,以培养他们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较强的创新思维、厚实的可持续发展的知识修养和丰富的现代教育知识与技术,以及熟练掌握本专业技能和科研活动能力为任务,使小学美术教育专业学生的知识结构与能力结构能更快更好地适应21世纪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需要。
【参考文献】
[1]惠中.高等教育体系中小学教育专业建设的思考[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3,(2).
[2]胡根发.浅议中学教师的人文素养[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6,(11).
篇3
当前农村美术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各级重视不够。个别地方,尤其是农村地区的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学校对开设美术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认识很不到位,不了解美术知识和技能同社会生活的密切关系,认识不到美术教育是美育和素质教育最主要的组成部分,是学校实施美育的主要形式和有效途径,没有充分认识到美术教育对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促进作用。普遍存在着“口头上重要,安排上次要”的错误认识。二是课堂教学不规范。在农村中小学受教学环境和条件的影响,美术学科长期被当作附属学科,小科次科对待,有些地方则当作“调剂课”,在实际工作中被随便缩减,随时被其他基础学科挤占,甚至停开。有的地方即使能按规定开设,也很不规范,在课堂教学中存在着上与不上一个样,上坏上好一个样认识。三是师资力量薄弱。美术老师普遍配备不足,在偏远落后的农村基层学校有80%没有美术专职教师,大多数是有美术爱好或其他学科的兼职教师,这些教师大部分对美术知识不甚了解,缺乏美术基础知识和基本素养。这也是农村美术教育发展滞后的主要原因。四是教学方法落后。由于美术教师的缺乏,农村中小学美术课教学方法十分落后,大多数美术课要么是让学生自由创作,听任学生无目的地涂画,要么是依照单一造型临摹描绘;或者,干脆把美术课上成了自习课。此外,学校美术教学设施落后,没有专用教室,教具老化,教师只有靠一本教材、几根彩色粉笔和几个单调的石膏像教学。
如何加强和规范农村中小学美术教育呢?基础美术教育的成败,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如课本教材、课程设计、课堂教学、师资水平、行政支援、资源利用、教研教改、活动开展等,其中重视程度、师资力量、课堂教学在农村中小学美术教育中显得尤为重要。
第一,要强化思想意识,切实提高对美术教育的重视程度。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没有审美教育就不会有任何教育”。美术课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是中小学素质教育所中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对于学生整体素质的培养具有其它学科所不能替代的作用。强化和规范学校美术教育,不仅有利于对艺术鉴赏能力的培养和文化艺术素质的提高,有利于丰富想象力,提高表现力和创造力,更有利于陶冶情操,启迪智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素质教育的全面落实。加强和规范农村中小学美术教育的前提在于行政支持。因此,我们各级教育部门的领导要充分认识美术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树立美术教育作为基础教育学科的地位,加强领导,高度重视,改变过去小课、副课、调剂课的错误认识,给美术教育应有的地位和待遇。
其二,要加强队伍建设,全面提高专业教师的整体素质。农村中小学美术教育质量的提高,关键在于美术专业教师。目前,农村中小学的美术教师,符合专业要求的极少,不仅数量严重不足,而且整体素质偏低,很难完成美术学科的教学任务。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采取必要措施,狠抓队伍建设,加大选聘力度,配备具有一定专业素养的大中专毕业生充实到农村中小学,注入新鲜血液,加快提高美术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积极为在职美术教师创造继续教育机会,通过举办中小学美术教师培训班,参加省市高级研修学习和开展县内校际间的美术观摩教学、比赛活动提高美术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教学能力。同时,正视美术教师的作用和地位,严格加强美术师资的培养和考核制度,增强教师的责任感,提高教师质量和教学质量。
第三,要规范课堂教学,努力提高美术课堂教学质量效益。一堂课学习的时间是有限的,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学习效率是每一位教学者应该思考的问题。教学流程设计的优化、教学时量和内容的合理安排是提高学习效率的有效途径之一。教师应根据教学需要,正确把握一堂课学习的目标、重点和难点,备好课,做好教学设计、材料选择、工具准备,特别要做好美术名作、学生习作、教师范画等范例选择。在教学内容上可以挖掘乡土教材,充分利用当地的树根、河石、树皮、树叶等材料制作工艺美术品和装饰画等;在教学形式上,可以在春秋季节,组织学生走出课堂,到室外进行人物和风景写生,引导学生欣赏描绘美丽的校园、家乡的自然美景。这样不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热爱家乡的情感,培养了审美能力,而且,打破了传统的以“课堂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篇4
一、美术学科测试情况
根据美术新课程标准要求,美术学科测试主要从美术基础知识、造型表现能力、欣赏评述能力三方面对学生进行测试。通过现场笔答基础知识,进行随机命题创作及现场考察欣赏评述能力,查看课堂美术作业等方式进行测试,结果如下:
1.基础知识部分。从问卷情况来看,84所学校中最低的合格率仅为9%,其中63所学校的合格率达不到60%,占84所学校的75%。2.造型表现能力测试。84所学校中最低的合格率仅为22%,其中56所学校的合格率达不到60%,占84所学校的67%。3.欣赏评述能力测试。通过对学生现场进行评述测试,84所学校中最低的合格率仅为7%,其中71所学校的合格率达不到60%,占84所学校的85%。
根据陕西省素质教育督导评估要求,以上三项不应低于90%,上述测试结果距离省颁标准要求差距较大,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深思。
二、教师配备及设施配置
84所学校,美术教师共289人,其中182位为专职美术教师。专业对口;107位为兼职美术教师,专业不对口,占教师总数的37%。84所学校中多数学校缺少美术专用部室、书法教室。设施配置缺少多媒体、写生画板、写生灯、写生台、石膏几何模型、石膏像及静物等物品。
三、美术教学管理、课外美术活动的开展情况
国家课程标准要求小学美术课一周两节,中学一周为一节,但经查所有学校都严重存在停课、占课等现象。其中38%的小学每周只开设一节美术课,所有初中初三美术课没有开设,83%的高中二年级美术选修课也基本处于停课状态。40%的学校都存在不按教材内容上课的现象。84所学校都不同程度存在教学常规管理、检查、指导不够严细的现象。多数学校没有成立美术教研组,也没有开展美术教研活动。
四、加强中小学美术教育的对策和建议
(一)对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的建议
1.针对有些学校美术教室、书法教室的配置不够,不能满足所有班级开课的需要和一些学校美术教室缺少多媒体设备等问题,建议加大经费投入,改善办学条件。2.从评估情况来看,有三分之一以上的美术教师属于兼职,而且专业不对口。建议采取措施尽快配齐中小学专业美术教师,教师进修学校要加强对现有美术教师的培训工作,确保美术教学专业化。3.教研部门和学校应成立美术教育科研机构,安排专人负责美术教育科研工作,教研部门配备专职美术教研员,加强对学校美术教学的指导,定期开展美术教研活动、组织美术教师基本功大赛等。4.督导机构应加强对美术学科进行常态化、专业化的专项督查,营造浓厚的美育氛围,不断提升美育水平。
(二)对学校的建议
1.学校教学安排中,美术课时量应该按国家课程标准要求设置,开齐、开足,其他学科不得占用美术课时。2.各校校长要经常听评美术课,参加美术教研活动,强化对美术教师教学常规的管理考核力度,做到经常督促,指导到位。3.美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的兴趣小组、社团活动应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地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篇5
(一)综合实践活动
综合实践活动,以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基础,注重学生实践性学习活动中的感受和体验。要求学生在“考察”、“实验”、“探究”、“设计”、“创作”、“想象”、“反思”、“体验”等一系列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综合实践活动列入学校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意味着我国教育实践开始从哲学层面发生一些本质性变化,这也符合西方实用主义哲学代表人物杜威的“艺术的生成最终需要人的实践活动来实现。”的“实践美学”思想。
1.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的选择从“整体”上考虑。任何主题的探究都要体现个人、社会、自然的内在整合,体现科学、艺术、道德的内在整合。因此中小学美术教育中开展活动式教学是以发展学生综合素质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审美能力及道德修养为前提。科学的将美术教育与其他学科以及社会生活相结合,让美术教育科学吸取“多元素养分”,激发美术教育参与者的艺术灵感。同时以美术教育特有的影响力回馈美术教育参与者乃至整个社会。
2.活动式教学本身注重学生在活动中的体验、感受过程,让学生在“做”、“考察”、“实验”、“探究”从而获得整体的发展。中小学美术教育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进行活动式符合新课改提出的教学是以学生为主进行多元互动过程的教学观,充分尊重学生个性发展。
3.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及以受教育者为本位的校本课程开发机在我国的制定。使得中小学美术教育更具时代特色、民族特色、地方特色、学校特色。因此中小学美术教育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进行活动式教学也不断“特色化”。综合实践活动更具生成性、开放性。
(二)课外活动
20世纪80年代国家教育部公布了《全日制十年制学校中小学美术教学大纲(试行草案)》指出“课外美术小组活动、全校性美术参观是教学工作的一部分。”1992年国家教委《九年制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课程计划(试行)》首次将“活动”纳入学校课程体系并与“学科”列为两类课程。进入第八轮新课改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成为国家课程计划中规定的必修课。由此我国教育领域活动式教学中产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课外活动”两种主要形式。教学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二、活动教学激发美术教育新思路
篇6
关键词:小学美术;合作学习;融合策略
引言
当前社会正在逐步从独立分工向相互合作转变,此转变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未来社会需要极具合作能力的人才。在此背景下,新一轮课程改革提出以合作学习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尽管在该模式提出以来,广大教师立足学科教学实践,并对其进行积极探索。但在美术学科,尤其小学美术教学中,合作学习尚没有一个完整教学策略,导致其在实践应用中存在诸多问题。面对该情况,笔者尝试从合作学习完整教学策略的制订入手,从建立合作学习小组、准备合作学习材料、结合自主与合作学习等方面入手,有效应用合作学习教学模式。
一、建构合作学习小组
在小学美术教学活动的开展中,合作学习小组的建立是有效实施合作学习的前提和基础。因为合作学习是以小组合作为主的,在小组中,学生进行积极互动,实现有效发展。因此,组织美术教学活动时,一般要以建立合作学习小组为切入点。
(一)遵守分组原则小学美术教学开展中要有效实现合作学习的价值,教师要建构出极具层次性和差异性的小组,并以此为基础,引导不同层级的学生在小组中积极交流、讨论,使学生在取长补短中获得一定的发展。对此,划分合作小组的时候,先按照美术造诣水平、美术知识水平等,将学生划分为优、中、弱三个等级,接着遵循同组异质的原则,将三个层级的学生按照1∶2∶1的比例划分到一个小组,保证学生做到优势互补。
(二)明确成员职责小组作为一个活动组织,其活动的有效实施需要组内成员各司其职,如此才能在各自潜能得到激发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发挥小组优势。在小学美术教学活动开展中,为了使小组中的每一成员都能尽职尽责地参与教学活动,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意愿,引导其选出本组的组长、副组长。之后,组长要对本组内的各项事务进行安排,带领小组成员合作学习,副组长则需要对组长安排的合作学习计划进行监督,做好记录。以剪纸活动为例,在此次活动开展中,教师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根据教学要求,组长带领学生合作分析需要掌握哪些剪纸技巧,需要剪出什么样的作品,并以此为基础,设定一个剪纸主题,合作动手操作。制订了剪纸计划之后,组长需要根据计划内容,为小组成员分工,有的成员负责剪出不同的工艺,有的负责组合,副组长则对成员的操作情况进行监督。在这样各司其职的过程中,课堂教学效率得到了提升。
二、设计合作学习目标
合作学习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的应用,需要学生发挥自主性,进行自主的合作、探究学习。根据最近发展区理论,要想转变学生传统的学习方式,使其在美术知识、美术技能等方面获得提升,教师要明确合作学习目标,以目标引导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笔者在设定合作学习目标的时候,以学生为中心,先摸清所执教班级学生的美术学习实际情况,以此为切入点,结合三维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设定符合学生发展需求的教学目标。就人教版美术教材来说,其在每一章节都涉及了美术知识、美术技能的培养要求,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的时候,可将其作为教学依据,精心设计教学目标。以“美丽的花”为例,本节课涉及对鲜花知识的了解,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模仿能力、绘画能力等方面获得发展,同时体会鲜花的魅力,学会诠释鲜花的美[1]。据此,笔者设定了这样的三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观察鲜花,分析其叶片、花瓣的形状、特点,描述枝杈的前后穿插变化。过程与方法:欣赏多姿多彩的鲜花,利用流畅的线条对鲜花进行描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欣赏鲜花,感知其美,展现其美,获得观察能力、绘画能力等的发展。
三、准备合作学习材料
小学美术教学以欣赏和创造为主,其中主要涉及“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四个模块。欣赏、创造渗透于四个模块之中。因此,在实施合作学习的时候,教师要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材料,以材料引发学生的欣赏、创造,促进其美术能力的提升。
(一)教师提供美术材料小学美术教学中,诸多板块涉及创作活动。就创作活动来说,光有空想是不行的,还需要丰富的想象、联想,并将创意以动手操作的方式展现出来。在展现过程中,美术基本耗材是不可或缺的,正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教师作为美术教学的组织者,应承担起提供美术耗材的责任,根据教学所需,在每节课上为学生提供诸如流沙、水粉等材料,以便引导学生积极想象,自由创作。例如,笔者在组织教学活动的时候,在绿色环保理念的指导下,为学生提供一些安全无害的材料,并引导学生对这些材料进行共享,以使学生在节约材料的同时保质保量地完成创作任务。
(二)引导学生收集材料学生作为美术教学的主体,在材料收集中同样需要发挥作用。美术教学需要用到的材料是多种多样的,单凭教师的一己之力,是无法有效提供的。在小组合作中,学生可以互通有无,就所要学习的内容进行分析,探究所需的材料,集思广益。以“千变万化的帽子”为例,教学该内容之前,笔者就将收集材料的任务交给学生。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在小组中进行讨论,分析制作帽子需要用到哪些材料,进而就本组所要设计的帽子合作收集材料。在这一过程中,有的小组收集了纸盒,有的小组收集了塑料瓶,有的小组收集了珠子,多种多样的材料为其创造活动的实施创造了坚实的条件[2]。
四、结合自主与合作学习
自主学习是合作学习的基础,在学习活动中,学生一旦失去了学习的自主性,就将沦为知识的被动接受者,美术创造自然也就失去了灵魂。所以,组织小学美术教学活动时,教师要将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发挥自主性。具体来说,首先,教师采取集体讲授的方式,将本节课所涉及的基础知识详细地讲述给学生。在知识讲述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提出问题,发散其思维,使学生在小组讨论中实现思维碰撞,在掌握基础知识的过程中提升美术思维能力。学生掌握了基础知识、技术等之后,教师可组织专题活动,引导学生就所掌握的知识在小组中进行讨论,设计一个极具创意的主题,并在该主题的引导下分工合作。以“有趣的彩泥”为例,在教学活动开展中,笔者先让学生掌握美术创意知识,之后以小组形式,鼓励他们选定一个学习场景作为主题,合作设计立体彩塑。在此合作过程中,各小组成员会就本组所选定的学习场景综合所需的立体物品进行讨论,分析其色彩、形状等,制订计划之后合作操作。在这样的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相结合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扎实掌握基础知识,还可以通过发挥主观能动性提升合作能力、美术创作能力,可谓一举两得。
结语
总之,在小学美术教学活动开展中,教师要遵循课改要求,积极采用合作学习模式,精心建立合作小组,制定合作学习目标,提供丰富的合作学习材料,在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结合下,引导学生在小组中有序学习,积极创作,促进其美术学习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丛小强.小学美术教学中合作学习的运用与探究[J].才智,2017(16):14.
篇7
关键词:小学美术教学;动手能力;现状;培养措施
中图分类号:G623.7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3-0125-01
新课程改革的实施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的素质教育,而素质教育的重点则是加强对学生各方面综合能力的培养,因此小学美术课堂教学引起了人们足够的重视。小学美术应以素质教育为核心,对教学思想及目标不断进行更新,能够本着为学生服务,促M学生发展的目标实施教学。小学生动手能力的形成与发展,对于学生未来的实践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发展都有推动性作用。在小学美术教学成效普遍不足的今天,本文选择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方法作为研究对象具有教育意义。
1.当前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的发展状况
1.1 没有给予美术教学足够的重视。其实,在很多教师和家长看来,只有语数外等主要学科才是学生学习的重点,对于美术等副科的重视度很低,觉得只有学生的升学率高了,学校才能获得更高的声誉,才能代表学生的多么的优秀。由于美术学科得不到重视,导致教学活动无法有效开展,其价值也得不到发挥。由于许多学校的管理者会关注学生的考试科目--语文、数学、英语,而忽略了这些考试之外的科目,没有关注美术学科的作用。在教学中,美术教师觉得自己所教的学科没有得到重视,也不被家长认可,教学的积极性受到打击,教学质量也有所下降。
1.2 教学方法及思想跟不上社会的发展。美术课堂教学能够成功引起学生的关注,能否发挥自身的价值,主要在于教师所运用的教学方法及具备的思想是否合理。很多教师在长时间工作中都总结了自己的经验,非常满足于当前的教学状态,并没有积极的进行思想及方法的更新。教师认为让小学生掌握课本中的内容,具有画画的基本技巧就是小学美术教学的目标。在教学中,总是组织学生针对课本内容进行学习,简单地进行绘画,很少甚至根本没有组织学生开展过动手活动。传统的教学思想以及单一的教学方法,大大降低了小学美术教学的趣味性,影响了小学生的美术学习积极性。
2.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模式
随着教育教学事业的快速发展,素质教育在整个小学教学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当前小学美术教学中也不例外。提升对美术教学的重视度,采取合理有效的方法实施课堂教学,或让学生通过学习综合素质得到培养和提升。那么,如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呢?
2.1 强化美术作品的欣赏力度,培养学生动手意识。小学生由于各个方面发育还不全面,为了能够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教学时教师应以学生的心理特点及需求出发,选择一些有影响性的美术作品让学生观赏。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对作品观赏石主要的内容,同时也是引导学生形成美术观念不可缺少的。教师要选择那些在小学生认知范围内的美术作品,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选择那些与美术教材内容相符合的内容,更要考虑小学生的美术作品欣赏喜好。
2.2 合理创建教学情境,激励学生动手。为了能够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动手能力,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结合教学内容创设相应的情境,这样能够有效的带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美术教学情境创设时教学要考虑多方面因素,从教学内容到小学生的形象思维等方面出发,创设有利于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动手意愿增强的教学情境。
2.3 开设手工制作课,促进学生动手活动。让学生在课堂上多动脑、多动手才能够实现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美术教学中手工制作活动是不可缺少的,让学生在丰富的手工制作课堂上体会自己动手的趣味所在,在一定程度上更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比如,在讲解《会摇的玩具》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自己喜爱的材料去制作一个会摇的玩具。在制作过程中,学生需要动脑去思考制作什么样的玩具,动手去验证自己的想法。学生发现自己可以通过努力开创新的玩具,会意识到美术学习的乐趣,乐于动手去学习,去创造。
3.结语
总而言之,小学是一个学生学习的关键时期,这一阶段的学生各方面能力都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教学中正确引导学生树立综合能力观非常关键。小学美术教学的内容比较丰富,具备多样化的文化元素和审美元素,通过开展美术课堂教学能够让学生深入了解美术,动手动脑的参与到课堂学习中,从而有效的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还可以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廖春钰.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导学,2014,( 24) .
篇8
关键词:创造力;比较研究;小学美术教育
一、国内外文件
1.国际文件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2006年3~6至9日在葡萄牙首都里斯本召开了主题为“为21世纪营建创造力”的世界艺术教育大会。在这次大会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艺术教育路线图》中明确指出要开发孩子的个体能力,每个人都具有创造的潜能,而美术提供了发挥想象力的环境和动手实践的机会。
2.国内文件
在中国《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1)中明确指出,要“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提高想象力和创造力,发展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并要求“在美术学习过程中,激发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
二、研究对象
在《美国艺术教育国家标准》中对“创造力”的定义是:运用材料、技法、过程、要素和来创作视觉艺术作品;变通、流畅地产生独特、复杂或精致的观念。除了教导技术之外,更要鼓励独立的思考、自发性和创意来培养艺术才能和创造力。
三、创造力的定义
创造力是积极主动想象的过程,通过这一内在思考,结合实际的动手制作,能产生带有个人主观想法和反映个人思考的原创性作品。创造力是手、脑、心集体作业的体现,发散性思维可以看做是它的一个构成部分,创造力不单单是个人的认知体现,也可能受到外界的影响或刺激进而产生微妙的变化。
四、中美教科书的异同之处
1.相同点
(1)教学内容丰富
从两国教科书的内容看来,并没有孰优孰劣的情况,都包含相当丰富的内容;绘画的主题也同样很广,从描绘身边的事物到联想遥远的未来;也都鼓励学生使用各种不同的美术材料来创作丰富的画面。
(2)注重基础知识
无论是在中国的美术教科书中还是美国的视觉艺术教科书中都出现了以“点、线、面”这样的知识点为中心的单元课程,在色彩的学习中对“冷色、暖色”以及“三原色”这些最基本的美术概念都以最详尽的方式编成课例。
(3)重视创造力的培养
从中美两国的美术视觉艺术教科书上可以看出:无论是中国式的“对手形的联想”还是美国式的“图画工作室”,都是以培养学生创造力为目的的课例。
2.不同点
(1)教学内容侧重不同
在美国的视觉艺术教科书中出现了相当数量的现当代的绘画作品,相比之下,中国的美术教科书中这部分的内容就比较缺乏。另外,在课程设置方面,美国的小学美术课例中有较多撕纸拼贴、综合材料这样比较先锋的艺术表现形式,而中国的课例中较多的是对手绘的要求,也有较多类似于手工和拼贴之类的课例,但是在难度上与美国课例存在一定差距。
(2)教科书排版
排版很容易被忽视,但是美术教学本身就贯穿着审美能力的培养,经常被翻阅的美术教科书的美观度值得重视。在排版上,美国的教研书很简洁,没有因为图片多了而过于凌乱,或者文字多了太过呆板的情况。中国的美术教科书在排版上还有很大的改进空间。
(3)想与做的差别
在对比了中美两国的美术视觉艺术教科书之后,能够强烈地感受到两国对于美术学习的诉求不同。通过对比课后的作业要求以及书本中的作业范画,可以明显感觉到中国的美术学习对学生的画面美观、画面完整以及表现手法等有更加强烈的要求。而美国的视觉艺术的作业更加侧重于学生们“想”的部分。
(4)学科间的融合
美国的小学视觉艺术教科书比较注重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和贯穿运用,并且要求学生将他学科的知识运用到美术学习和创造中来。而在中国的美术教科书中,却很少出现类似的课例。
五、中美小学美术教学对比的反思
在思考、联想、想象以及设计的过程中激发学生们的无穷创意,激活学生们的创造潜能。从教学设计和实际实施的结果来看,关于创造力培养的必要条件为:学生需要充分的思考和构思的时间,以提问的方式激励学生积极思考。树立学生的创新意识,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创造性,充分体现出美术教学中格外重视激发学生创造的精神。
参考文献:
[1]约翰・马赫尔曼.美国艺术教育国家标准.刘沛,译.北京:北师大出版社.
[2]柯森.当代美国中小学课程概观[M].1版.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5(8).
篇9
【关键词】小学美术教育 创新性思维 研究
【中图分类号】G623.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1-0204-01
一、引言
我们传统的教育模式忽视了人的可持续发展,在教育的认识上具有片面性,影响了学生追求知识真谛的创新思维能力。我们要改变以往中小学应试教育为主的教育模式,以全面发展人的理念为根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核心的教学新理念,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基准。[1]根据上述的教育背景发展来看,本研究把创新思维的相关理论引入到小学美术教育教学中来,努力建构一种能够全面提高小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教育教学模式。改变以往只注重技能传授为主的教学课堂理念,创造一种能够提高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大环境,结合教学要素和教学方式方法,最终形成新的教学体系和目标,能够提高小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力能力方面都具有现实的意义。
二、小学美术教育对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作用
小学美术教育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象上有一定作用,美术是通过人体视觉来传播的,通过视觉来生成意象,这些意象来源于现实生活中。通过美术的意象培养能够激发学生对客观事实的观察与分析能力,培养小学生从小养成创造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我们通过美术教育的多变性可以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美术是一种符号的传播,总处在不断的变化中,在变化中追求美,追求美的规范性。[2]我们在小学美术教育上让学生尽可能的塑造自己的个性,通过创造形象和具体符号来体现所学到的知识。小学美术教育要通过创新能力来培养小学生情感教育和审美意识,小学美术教育具有基础性和非专业性,这一特点就决定小学美术的审美教育,能够培养小学生的审美和情感的融合,激发小学生的创新动机,以创新思维来创造出新鲜作品。
三、小学美术教育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教学模式
1.对小学美术教育传统教学方法的改革
我们研究创新思维教学方式,首先要更新教学观念,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建立一种开放式的教学模式,以提高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用一种新的创新思维来唤醒小学生富有创造力的心灵,我们通过新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方法,来打破以往小学美术教育常规,小学生在开始作画的时候,往往是照着别人来画,没有体现自己的独立性。教师通过课堂教学提问,能够增强小学生思维能力,画出自己的特色东西来,不仅是模仿其他人的作品。我们在给学生讲学和课外辅导时候,都要求学生尽量的拓张自己的创新思维。[3]我们可以通过现代多媒体技术来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多媒体课件能够用生动的画面来展示所要讲授的内容。我们在小学美术教育教学中要正确的使用多媒体技术,以多媒体技术展示给学生所要学的绘画内容,并用来充分展示学生所要学习绘画的内容。把每一次绘画的过程充分展示出来,使学生头脑里能够有清晰的痕迹。我们利用好多媒体技术,能够创造出来多种多样的作品,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动机。
2.构建师生互动的新型小学美术教育模式
在新课标的改革下由以往的灌输教学模式转变成师生共同学习的模型,美术教书尽可能多的让学生进行换位思考,积极与别人合作的教学模式,培养小学生与别人共同创作的能力,完全的把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以师生互动学习为新型教学模式,增强小学生美术创作能力和意识。[4]我们所提倡的师生互动的新型教学模式,侧底的改变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学生不再是参与者,而是教学活动中的主体者,教师是教学课堂的设计者和组织者。在新型教学模式中,我们所强调的是师生互动,师生平等的关系。[5]我们在讲授美术基础知识时候,要加强小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这一能力是当前社会所必须具备的基础能力,从小培养小学生的思维方式,使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更多的活力。
四、结语
美术教育是我们基础教育中的重要因素,对于塑造人的性格,特别是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是其他学科不可能替代的,我们美术教育必须适应当前社会发展需要,当前社会需要创新人才,因此,我们在研究小学美术教育创新思维的同时,改变以往的教学方式,建立起师生互助教学新模式。我们在研究中以开放式教育为主导,从小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富有创造力的思维,完善自己的性格。
参考文献:
[1]陈朝峰.给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J].实验教学与装备.2002.4, 35-36
[2]王来阳.从“被动”转向“主动”[J].中国美术教育.2002.6, 9-12
[3]陈朝峰.儿童美术创作辅导的点滴体会[J].现代教育科学.2002.12.64-64
篇10
【关键词】小学美术 教学方法 想象力 创造力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12.062
想象力是学生进行美术创作的重要基础,想象力也比知识本身更重要,小学阶段美术课程的教学,重在拓展小学生的视野,开拓他们的思维,丰富他们的想象力。美术教学带有很大的灵活性,传统的封闭在教室中的一板一眼的教学,已不太适用于美术教学,尤其是针对小学生这一群体,美术的教学应更加生动性、趣味性。美术学科也与传统的其他课程不同,它不重在传授美术基础知识,而是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感受,与艺术观念的表达,这也就需要教师们通过实施多式多样的教学活动,解放学生们的思想,冲破现有知识经验的束缚,大胆、独特地引领小学生们,对教学内容做出创造性的探索。
小学阶段的学生思维大多比较跳跃、幼稚、随意,但又无疑是生动、有趣而充满想象的,教师无需用合理与否来评价学生的美术作品,而是更多的给予每一位学生鼓励,肯定他们丰富的想象力,鼓励他们多多发现、思考和描绘身边的美。笔者根据这几年对我国小学美术教学的研究和思考,在自我反思和探究的基础上,就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育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出以下几点见解。
一、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没有兴趣的学习将是索然无味,就大多数小学生的性格特点来讲,对美术这一课程还是较为感兴趣的,那么如何来使学生们保持这份兴趣,或者增添这份兴趣呢?
课堂的引入部分十分重要。正式开课前的引入一定要贴合实际,任何的想象和创作都是以实际生活为基础和背景的,与生活丝毫没有关联的想象是不存在的。举例来说,教师可以事先准备几个不同形状的纸壳,有圆形、正方形、长方形、椭圆形、不规则形状等,然后一个个的拿出来请同学们根据这些形状来将这些纸壳想象成不同的事物,并鼓励学生们踊跃发言,积极讨论,这样的引入方法给接下来的行课进行了一个“预热”,使课堂先活了起来,热闹了起来,学生在思考和回答教师的这些问题时也就自然而然联系了实际,提起了继续学习的兴趣。
教师应多思考和设计课前小问题,给学生充分发言和表现自己的机会,并给予他们肯定,鼓励他们开动想象力,避免思维僵化;抑或是通过播放音乐、幻灯片等方式引出课堂内容,以这些生趣的方式开始课堂,不会突兀且能提起学生们的学习兴致。
二、营造生动、积极的学习氛围和环境
学生的学习兴趣,往往是在轻松、愉悦、生动的课堂氛围中产生的,轻快的教学环境更易给学生带去思考问题的动力和想象的空间。
为了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教师要做的就是以一颗平等博爱的心对待每一位小学生,拿出足够的耐心、爱心与责任心,不否定每一份通过努力而得来的美术作品,勤于肯定学生通过想象力制造出来的成果,不打击美术基础较弱的学生,了解每一位学生需要什么和他们内心所想,将舞台交给他们发挥,在教师授课和学生自主创作的过程中,教师都要不忘自己的职责,照顾到每位同学的现状,并提出相应的意见和建议,营造一种宽松、亲切的教学氛围。
借用各种工具辅助教学,也是一种聪明的做法。教师要有效运用教具,例如:人物模型、剪纸成品等演示模型;还可借助相关的历史故事、童话故事、诗歌等优秀作品来作为教学的依据和吸引学生注意力的重要工具;教师还要努力提升自身素养,善于利用现代多媒体设备,向学生展示优秀的美术作品等,拓展学生们的视野。教师更应引导学生们从现实生活中汲取灵感,教师主动为学生提供或是呼吁学生自己准备相应的杂志、画报等,这些刊物不只是为了让学生们翻看欣赏,还能让学生们去发现其中有价值的画面等信息,通过将其剪下、收集等方式来保存艺术,激发想象力。
作为一名美术教师,要为学生们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和环境,让学生们在这个和谐的环境中感受生活、体验生活,指导学生们去捕捉生活中那些具有表现力和趣味性的食物,拥有一双会寻找美、发现美、创造美的眼睛。
三、设计多种多样的教学活动
美术是一门极具趣味性和灵活性的学科,它不需要学生对知识的死记硬背,它需要的是顺应小学生的天性,通过设计各种有意思的教学活动,对学生的想象力加以维护和培育。
教师进行授课,需要时时与学生进行信息传递和沟通交流,最常见的一种教学活动之一,就是通过相互呼应的方式调动全体同学的参与性,举例来说,教师可以拿一个正方体模板,询问同学们看到这个模板能想到哪些事物,并尝试画下来,再进行小组交流和全班的分享,学生们所想的事物也许有食物、玩具、家具等。教师还可以通过将声画结合的方式来考验学生,例如,教师找来一段描写春天景色的文章段落,声情并茂、抑扬顿挫地读与学生们听,让同学们根据自己所听到的信息来画出一幅画;抑或是请几位同学当作模特,让其余同学对其进行画像,然后面向全体进行展示和分享,妙趣横生。这类的教学活动,不仅可以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使课堂变得生动、高效,更能有效地训练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在条件允许、能确保学生人身安全的情况下,教师甚至还可以向学校上级申请,组织学生们外出到公园等地方进行写生,将学生们带到教室外,领略自然的风光,同学们在呼吸新鲜空气,享受美景和玩乐的同时,充分调动了听觉、视觉、触觉、嗅觉等各种感官,开阔了视野,在快乐中学习,在体验生活中找到创作艺术的灵感。
- 上一篇:体育演课的基本步骤
- 下一篇:对风险内控工作的意见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