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电视方向范文
时间:2023-12-01 17:42:4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广播电视方向,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中图分类号:G22文献标识码: A
一、HbbTV 概述
HbbTV(Hybrid broadcast broadband TV, 广 播 - 宽 带 混合电视 ) 旨在提供一种不同于专有技术的解决方案,并共用一个开放式的平台来传送增值的点播业务 ;其基本理念是将通过广播和通过宽带通信为终端用户传送娱乐体验的形式进行融合。这一泛欧动议于 2009 年 8 月由欧洲一个跨电视和工业界的掌舵委员会提出,其融合的内涵包含利用可选的网络连接以广播与宽带协力的形式将新闻,信息以及娱乐节目传送至终端用户的电视机和机顶盒。该掌舵委员会的成员包括 :Canal+,法国电视台,TF1,德国研究院(Institut für
Rundfunktechnik),卫星运营商 SES ASTRA,以及软件与媒体解决方案提供商 ANT 和 Open TV(参与公司列表可参见)。HbbTV 将以现有的标准和网络技术作为基本组成元素,比如 OIPF(Open IPTV Forum),CEA,DVB 和W3C。
HbbTV 的产品和服务将结合广播和宽带的丰富内容提供给用户无缝的娱乐体验,而这种体验仅通过一个遥控器,一个显示屏幕和我们已经熟悉的电视机简单操控来实现。除了传统的服务,HbbTV 用户将能获得由广播服务商、网络运营商、消费电子制造商提供的崭新娱乐形式,包括:电视回看(Catch- up TV)、视频点播、交互式广告、个性化节目、投票、游戏和社交网络,甚至是一些基于应用程序的服务,如数字文本(Digital Text),电子节目指南(EPG)等等。
二、HbbTV 标准
2010 年 6 月 1 日, HbbTV 掌舵委员会了由 ETSI 核准的技术细则,版本 1.1.1。该细则的引用序列号为 ETSI TS 02 796。同日,HbbTV 掌舵委员会也宣布正式成立。委员会章程昭示这一委员会将向所有愿意参与这一组织活动的团体敞开。章程的详细内容涉及操作的合作框架、活动领域、知识产权政策、会员费、选举流程以及相关的条款。HbbTV 会员制度的建立也使得更多新参与者能够为 HbbTV 作出贡献,维护和改进技术细则,并享有最早获知其细则更新的权利。
该细则的文本包含正文和附录两部分,其中正文分为 :概述、用户体验、服务和应用模型、支持的格式和协议、浏览器应用环境、系统集成、系统的功能以及安全机制,共七部分内容。附录则包含了 OIPF 中对 DAE(Declarative App. Environment)的规范,对利用宽带(数据网)传输受保护内容的支持以及对模拟广播网的支持,共三个部分。其中“概述”部分主要对 HbbTV 细则中涉及的一些基本概念、模型以及应用范围进行了概括,包括 :应用程序、架构以及终端的功能和扩展。我们对这一部分进行详细的介绍。
基于 HbbTV 标准规定的混合终端提供基于网络下载和执行应用程序的能力。这里的应用是指包含增强或互动服务在内的多个文件的集合。HbbTV 涉及的应用有以下几种 :
1. 广播独立的应用程序(即不与任何广播服务相关联)。这种类型的应用是通过宽带下载并通过宽带通道访问与其相关的所有数据。
2. 广播相关的应用(即与一个或多个广播服务相关或与单个广播服务中的一个或多个事件相关),可自行启动或应用户要求而启动。这种类型的应用程序,既可以通过宽带或广播通道下载,也可以通过这两种通道之一访问相关的数据。
HbbTV 各种应用的切换可以通过图 1来直观的表示。
图 1HbbTV 应用示意图
图 1 中的圆圈代表用户遥控器上的对应按钮,用户可以通过红色按钮以及“文本请求”按钮在传统电视频道和广播应用之间进行切换。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开机界面的入口可以由用户订制,既可以是传统的电视节目频道,也可以是门户界面。
此外,以下可能使用的浏览器环境不属于 HbbTV 标准的范围 :
1. 和应用相关的服务供应商在 OIPF 规范中规定 ;
2. 使用浏览器环境为用户提供诸如频道道航或终端安装;
菜单等具体的应用 ;
3. 使用浏览器环境显示互联网网站的内容 ;
4. 使用浏览器环境支持如 CEA-2014 等标准规范或 IPTV 开放论坛的全套相应规范。
3. HbbTV 演示
图 2 中展示的是德国 ARD 电视台为用户订制的 HbbTV 应用程序启动器界面,其主画面是传统的电视节目,通过屏幕下部弹出的菜单可以方便地切换到新闻服务,回看点播服务以及其他应用等等。
图 3 中是 ZDF 电视台的回看点播界面,这个界面与互联网上的界面完全相同,便于互联网用户在电视上执行其早已熟知的那些操作。
图 4和 5 都是展示的门户界面。第一个界面主要以文字条目构成,并辅以翻页,幻灯片,互动广告以及视频的功能。第二个界面并无明显的文字条目,更加类似于目前的互联网
门户网站,可以直接获取电子节目指南,链接到视频点播以及其他服务。
图 2 ARD 的应用程序启动器界面(App. Laucher)
图 3 ZDF 电视台的回看界面
图 4 RTL 电视台的文字门户界面
图 5 Sat1 电视台的混搭门户界面
三、HbbTV未来发展方向
1、上网电视趋势已然 HbbTV归其一统
观察2011年的电视产业发展,电视上网已成为电视下一步必走之路,不论是Apple或是Google都在往该领域发展,电视不再只是单向收看营运商所提供的内容,而是通过网络连线,取得App(应用程序)、社群功能或是收看更为多元的媒体内容,不论是机顶盒或是电视系统运营商,在系统设计上也都开始陆续的导入上网功能。
2、挑战虽多 HTML5 为开路先锋
HbbTV之所以能在两年多内取得德国、英国与法国等营运商们的青睐,最主要的理由在于有统一的标准,其背后的功臣,是基于有上网功能的前提下,最新的HTML5标准发挥了相当大的作用。以往的HTML标准,只适在IT领域,但随着技术发展,HTML也针对消费性电子开发出对应的消费性电子标准,让非IT领域的终端装置也能有上网的功能,概括成一句话,就是以HTML为基础,在内容资料的格式便能加以统一。
3、从用户角度出发 才是正经
然而,虽然有了HTML5能协助HbbTV克服内容在不同装置之间的存储障碍,但从软件架构上,不同区块之间的相互连结相当重要,也就是API(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应用程序介面)的优化,将会成为HbbTV能否进一步普及的另一个关键。由于HbbTV才刚起步,终端市场的接受度也是一大考验,投入HbbTV的厂商必须能够开发适合消费者所能接受的应用,在此一基础之上,将软件层各个区块的整合调整至最佳化。
4、完整产业生态 HbbTV成功的基石
随着时间变化,不论是电视台、网络、电信或是传统的广播运营商,都在这波数字化的浪潮中,各种商业模式不断的演变与改进,最后产生了硬件、系统、芯片与软件厂商等相当完整的生态系统。
观察机顶盒的发展,未来在功能上势必会不断提升,因此,从半导体厂商的角度来看,HbbTV技术所要配备的周边功能,像是下载3D游戏后,机顶盒本身就势必要有3D绘图处理器,来对应这一需求,另外影音解压缩的功能也会是必备的功能之一。
即便是HbbTV技术,不同的系统厂商也会有不同人性化的相关需求,像是用户介面与摇控器等,因此Opera在系统开发之初,就会密切与系统厂商合作,针对不同需求打造出合适的完整系统。
结语:
HbbTV 的主旨在于将广播服务与宽带数据业务进行无缝的封装,对用户而言无需知道自己通过何种网络以何种方式在获取音视频信息,就这一点而言,无疑将是广电用户的福
音。
参考文献
[1] HbbTV 文档 @/.
篇2
原告:山西省电影公司。
被告:临汾市广播电视局。
1995年7月31日,嘉禾电影(香港)有限公司和中国电影发行放映输出输入公司(下称中国电影公司)发表联合声明:嘉禾公司系影片《霹雳火》之版权拥有者,并将该片之三年的中国大陆电影发行权赋予中国电影公司,除此之外,没有向中国大陆和国外的任何单位和个人授予该片之中国大陆的电影、录像带、镭射影碟、有线电视及其他载体之版权。该片放映地区的版权局、电影部门有权代表我们严厉对待一切侵权行为,直至诉诸法律。8月2日,中国电影公司书面授权原告保护该影片在原告所辖地区的版权权益。
1995年10月16日,山西省电影公司与中国电影公司在北京签订《进口影片票房分帐发行放映合同》,中国电影公司赋予山西省电影公司进口影片《霹雳火》的发行放映权,许可日期为1995年10月25日至1995年11月10日,许可范围包括临汾市电影公司下属两个电影院在内的山西省15家电影院。1995年10月25日,山西省电影公司与临汾市电影公司签订了《霹雳火》影片上交发行收入协议。协议约定:临汾市电影公司必须完成票房收入16万元,违者赔偿对方经济损失。临汾市电影公司接受授权后,即对《霹雳火》影片进行大力宣传。就在宣传之际,临汾市广播电视局下属电视台未经许可,擅自将《霹雳火》录像带予以播放,致使临汾市电影公司放映《霹雳火》的票房收入仅仅为30051.92元,远远不够其应当依协议上交山西省电影公司的16万元。
山西省电影公司遂起诉于临汾市中级人民法院,请求法院责令被告临汾市广播电视局承担侵权责任,公开赔理道歉,赔偿损失10万元,交付报酬20万元。
被告临汾市广播电视局辩称:我们播出的录像带与原告所称之《霹雳火》影片的电影发行权、放映权为多个概念。我们播放《霹雳火》片没有丝毫营利,不构成侵权。且播放的《霹雳火》片是从原告山西省电影公司在临汾市的录像制品经营部门租赁的,手续齐全,并无违法。我们不知道也未有任何迹象表明原告对《霹雳火》片在诉讼前拥有发行权、放映权。另外,原告主体不合格,其诉讼请求不能成立。
「审判
临汾市中级人民法院经审理认为:原告山西省电影公司依据委托合同依法享有《霹雳火》电影作品的许可使用权和获得报酬权,具有诉讼主体资格。被告临汾市广播电视局未经许可,违反音像制品管理规定,擅自在其下属电视台予以播放,直接侵犯了原告享有的《霹雳火》电影作品的许可使用权和获得报酬权,造成了原告发行收入锐减的客观事实。被告以其播放的《霹雳火》录像带与电影胶片非同一概念而否认侵权的理由不能成立。根据著作权法有关规定,侵权行为的客体必须是正在受到著作权法保护的权利,而不是作品本身的载体,被告以不同载体回避侵权事实的成立没有法律依据。被告以其没有营利为目的即未构成侵权来辩解,理由不能成立。因为著作权法第四十五条所列的几类侵权行为,无一是以侵权行为人是否营利来认定的。经查明,嘉禾电影(香港)有限公司投放于中国市场的仅仅是《霹雳火》影片的电影拷贝,未以其他载体形式向中国大陆市场投放,当然也包括录像制品。被告租赁他人录像带在公众场合予以播放,违反音像制品管理规定,其行为显属违法。据此,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第四十五条,《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实施条例》第三十五条、第三十七条之规定,于1996年4月26日判决如下:
一、被告临汾市广播电视局向原告山西省电影公司赔理道歉;
二、被告临汾市广播电视局赔偿原告山西省电影公司损失9万元,并支付报酬1万元,共计10万元。判决生效后一个月内支付。
一审判决后,被告临汾市广播电视局以山西省电影公司不具备诉讼主体资格,录相带是从临汾市电影公司音像部合法租赁,一审判决掐头去尾,故意偏袒被上诉人,赔偿损失数额依据不足为理由,向山西省高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
山西省高级人民法院经审理认为,一审判决认定事实清楚。经调解,双方当事人自愿达成如下协议:
一、临汾市广播电视局承认放映《霹雳火》属侵权行为,并表示接受教训,保证以后不发生此类事件;
二、临汾市广播电视局补偿山西省电影公司7万元,赔偿1万元,共计8万元。
山西省高级人民法院对上述协议予以确认,于1996年6月27日制发了调解书。
「评析
本案需要认定的问题有三:
一、山西省电影公司的原告主体资格问题
本案中,影视作品《霹雳火》的原始著作权人是嘉禾电影(香港)有限公司。由于电影是世界文化现象,它的传播、输出输入必须要由原始版权人签约授权于世界各地的发行人。本案中影片《霹雳火》的原始版权人嘉禾电影(香港)有限公司与中国电影公司就《霹雳火》在大陆的版权问题专门以联合声明的形式约定:嘉禾公司已将该片之三年的中国大陆电影发行权赋予中国电影公司,除此之外,没有向中国大陆和国外的任何单位和个人授权该片之中国大陆的电影、录像带、镭射影碟、有线电视及其他载体之版权。我们郑重声明,该片放映地区的版权局、电影部门有权代表我们严厉对待一切侵权行为,直至诉诸法律。这就表明,嘉禾电影公司作为影片《霹雳火》的原始著作权人,依照一定的法律手续将自己享有的该影视作品发行放映权转让给了中国电影公司,中国电影公司依约取得了《霹雳火》在中国大陆为期三年的发行权。同样,中国电影公司又于1995年10月16日与山西省电影公司签订了《进口影片票房分帐发行放映合同》,将进口影片《霹雳火》在山西的发行放映权授予山西省电影公司。因此,山西省电影公司通过他人依合同转让和授权,取得了影片《霹雳火》在山西地区有限期内的发行权。这种权利具有依法取得、受法律保护、唯一性和排他性的特征。对其他任何针对《霹雳火》的侵权行为,山西电影公司均有权要求其停止侵害,因此,山西电影公司在本案中具有诉讼主体的资格。
二、《霹雳火》录像带的放映是否侵犯了电影胶片的版权问题
本案中被告临汾市广电局以其播放的《霹雳火》录像带与电影胶片并非同一概念而否认侵权。根据著作权法有关规定,侵权行为的客体必须是受到著作权法保护的权利,而不是作品本身的载体,同一作品可以有不同载体,但其反映作者思想内容的表达形式是相同的,侵犯版权的实质是侵犯受著作权法保护的通过有形载体体现的一种无形权利。嘉禾电影(香港)有限公司与中国电影公司的联合声明中就指出,除将影片《霹雳火》之三年的中国大陆电影发行权赋予中影公司之外,没有向中国大陆和国外的任何单位及个人授权该片之电影、录像带、镭射影碟、有线电视及其他载体之版权。因此,临汾广电局否认侵权事实没有根据。
三、擅自播放他人享有版权的影视作品没有营利是否构成侵权
本案中被告临汾市广播电视局以此为理由否认侵权。但观《著作权法》的规定,以播放方式使用他人作品构成侵权的,仅以未经著作权人许可为成立要件〔第四十五条第(五)项〕,是否以营利为目的及是否营利,不是认定构成侵权的条件。因此,被告无营利播放原告拥有版权的影视作品,在法律上无任何免责理由。
综上所述,本案一、二审的判决与调解处理是正确的。二审中在法院主持调解下,被告临汾市广播电视局承认播放《霹雳火》属侵权行为,并表示接受教训,保证今后不发生此类事件。在此前提下,原告自愿将一审判决赔偿费10万元减为8万元,这也是适宜的。
责任编辑按:本案被告下属电视台的行为,侵犯了原告的权利,是没有问题的。但在本案这种情况下,被告如何侵权以及侵什么权,却是值得深入分析的。
首先,案涉《霹雳火》属电影作品。电影作品无论是以胶片为载体,还是以磁带、视盘等物质材料为载体,都只是电影作品的不同载体的固定形式,没有改变电影作品的表达形式。不能因为电影作品被复制固定在录像磁带上,它就变成了录像作品。在著作权法上,电影作品和录像作品是两个不同的法律概念,并且各自产生各自的著作权。而同一电影作品无论是以胶片,还是以磁带、视盘等形式出现,它都只是同一电影作品的复制品。所以,本案被告下属电视台播放《霹雳火》的录像带,播放的是与原告取得使用权的同一电影作品。
其次,对同一作品的使用,要取得同一作品的著作权人的许可。据此,原告在山西境内发行放映《霹雳火》,要取得权利人的许可,被告在临汾市范围内播放《霹雳火》,也必须取得权利人许可。我国《著作权法》第四十四条明确规定,电视台播放他人的电影,应当取得电影制片者(即著作权人)的许可。否则,不经许可而播放的,即为侵权行为。本案没有证据证明被告下属电视台在电视台上播放该片是取得了权利人的许可的,应认定构成侵权。
篇3
原告:自贡市公共交通总公司。
被告:自贡市五星广告灯饰公司。
1987年底,原告自贡市公共交通总公司(以下简称自贡公交公司)自筹资金,采用电动、声控技术,自行设计、制作完成了题名为《希望之光》的立体造型大型艺术灯组。原告以此灯组参加了1988年第二届中国自贡国际恐龙灯会展出,并被自贡市人民政府于同年6月评为一等奖,选送到北京参加了北海公园龙年灯会展出,展出结束后,该灯组运回原告处存放。
1993年以来,被告自贡市五星广告灯饰公司(以下简称五星广告公司)未经原告自贡公交公司许可,将《希望之光》灯组录像镜头自制成电视广告,作为本公司“五星”版霓虹灯产品的广告片,同时在自贡市及市辖区的电视台上播放。该广告片中未指明所用灯组的名称和作者姓名,五星广告公司亦未向自贡公交公司支付报酬。
1994年8月31日,自贡公交公司向自贡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称:被告五星广告公司为推销自己产品的营利目的,未经本公司许可,也未向本公司支付报酬,擅自将《希望之光》灯组复制在自己的商业广告中,在市、区电视台上长期播放,此行为侵害了本公司对该灯组享有的著作权。要求法院根据我国著作权法第四十五条、第四十六条的规定,判令五星广告公司承担停止侵害、公开赔礼道歉和赔偿损失的民事责任。
被告五星广告公司答辩称:原告自贡公交公司制作的《希望之光》灯组是设置在室外公共场所的美术作品。我公司自制的广告片中,只是录下了原告公开展出的该灯组镜头,灯组名称和作者名称也赫然在目。我公司的这种行为应属著作权法第二十二条第(二)、(十)项所指的合理使用行为,故“可以不经著作权人许可,不向其支付报酬”,该行为并不侵犯原告对灯组享有的著作权。要求驳回原告的诉讼请求。
「审判
自贡市中级人民法院经审理认为;原告自贡公交公司设计、制作的《希望之光》大型灯组,是以线条、色彩、灯光等要素表达主题并具有独创性的美术作品。该作品是专门为参加灯会创作的,灯会结束后即运回存放,不另在公共场所设置或陈列。被告五星广告公司未经原告许可,在自制的商业性电视广告中使用《希望之光》美术作品,不属于著作权法规定的“合理使用”行为,侵犯了原告的著作权,应当承担侵权的民事责任。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第十条、第十一条、第四十五条第(六)项之规定,该院于1997年2月15日判决如下:
一、被告五星广告公司立即停止侵害,并公开向原告自贡公交公司赔礼道歉。
二、被告五星广告公司一次性赔偿原告自贡公交公司损失15000元,限本判决生效后15日内履行完毕。
宣判后,双方均服判,未上诉。
「评析
这是一起将他人创作的立体美术作品录制后,制成宣传自己产品的电视广告在电视台上播放所引发的侵犯他人作品著作权的案件。所涉及的主要问题,是该种作品著作权的确认,公开展出的作品在哪些情况下的使用是“合理使用”。
一、原告创作的《希望之光》灯组作品享有著作权。受著作权法保护的作品,根据著作权法实施条例第二条的规定,是“指文学、艺术和科学领域内,具有独创性并能以某种有形形式复制的智力创作成果”,其中包括美术作品这种表现形式的作品。著作权法实施条例第四条第(七)项解释美术作品,是“指绘画、书法、雕塑、建筑等以线条、色彩或者其他方式构成的有审美意义的平面或者立体的造型艺术作品。”原告采用电动、声控等技术,自行设计制作的《希望之光》灯组,是以线条、色彩、灯光等要素表达主题,具有审美意义的立体造型艺术作品,它属艺术领域内具有独创性的并能以一种有形形式复制的智力创作成果。因此,受案法院将该灯组认定为受著作权法保护的美术作品,是正确的。
二、被告将《希望之光》灯组作品的录像,制作成自己的产品电视广告片播放,不属著作权法规定的合理使用行为。根据著作权法第二十二条第(二)项、第(十)项的规定,“为介绍、评论某一作品或者说明某一问题,在作品中适当引用他人已经发表的作品”,“对设置或者陈列在室外公共场所的艺术作品进行临摹、绘画、摄影、录像”,属于合理使用的行为,“可以不经著作权人许可,不向其支付报酬”。本案被告使用《希望之光》灯组作品的录像,制成电视广告片播放,是为自己的产品作宣传,显然不是为了介绍、评论作品或者说明某一问题,而是为了营利目的。《希望之光》灯组作品参展后运回存放,不另在公共场所设置或者陈列,不能认定该灯组为设置或者陈列在室外公共场所的艺术作品,该灯组作品曾在室外公共场所设置或者陈列而公之于众,应属作品的发表。据此,被告的行为不属该两项规定所指的合理使用的行为,而属侵犯原告灯组作品著作权的行为,应依法承担侵权的民事责任。
责任编辑按:通过本案,我们应当对著作权法第二十二条第(二)、(十)项所指的合理使用行为有深刻的理解。
一、关于“为介绍、评论某一作品或者说明某一问题,在作品中适当引用他人已经发表的作品”的合理使用行为。构成这种合理使用行为,应当符合三个条件:其一,在自己的作品中引用的他人作品,应当是他人已经发表的作品。作品的发表方式多种多样,如本案灯组作品创作完成后,参加灯会展出,即是以将作品设置或者陈列于公共场所而公之于众的方式发表。所以,案涉《希望之光》灯组作品属已发表之作品。其二,在自己的作品中引用他人作品必须符合适当的量的要求,即“所引用部分不能构成引用人作品的主要部分或者实质部分”。本案被告宣传其产品的电视广告片,是被告的作品,如果其中仅是偶而出现原告的灯组作品,并主要是作为一种客观现场背景,原告作品的出现就不会构成被告作品的主要部分或者实质部分;如果原告作品一而再、再而三地出现在被告作品中,并是其电视广告片中的主要背景或主要构成素材,则原告作品的出现就构成了被告作品的主要部分或者实质部分。其三,引用的目的限于介绍、评论被引用作品或其他作品,或者为了说明某一问题。本案被告的电视广告片中使用原告灯组作品的录像镜头,不是为了介绍、评论原告的灯组作品及第三人的灯组作品,也不是为了说明展览会活动或原告创作作品的过程等,而是为自己的“五星”牌霓虹灯产品作广告,很容易使人误认灯组作品就是被告的产品作成的,此是不符合法律规定的引用目的的。综上,被告未经原告许可,在其电视广告片中使用原告作品,只要有一条不符合该种合理使用行为的要求,就不能认定被告的行为是属该种合理使用行为,被告关于其行为应属此合理使用行为的辩解不成立。
篇4
关键词:广播电视新闻;民生化;必然性;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G222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新媒体的产生改变了世界的发展方向,在社会中,越来越多的媒体形式的行业兴起。与此同时,广播电视新闻的发展也出现了新的趋势——民生化。对此,本文进行了广播电视新闻民生化发展的分析。
一、广播电视新闻出现民生化现象的必然性
广播电视新闻作为人们了解新闻时事的主要方式之一,受众群体范围十分广泛。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广播电视新闻的发展也逐渐发生了变化。近几年,广播电视新闻逐渐向民生化的方向发展。经过分析可知,广播电视新闻出现民生化的现象实际上存在一定的必然性。
(一)新媒体的冲击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新媒体以各种形式出现,微信、微博等手机移动端软件逐渐成为人们交流、工作、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工具。在这种形势下,人们越来越多地使用移动端了解新闻时事内容,这对广播电视新闻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冲击。为了能够在这种形势下保持可持续发展,广播电视新闻开始向民生化的方向迈进,以更多地吸引社会各界的目光。
(二)新闻采编内容的综合性要求
社会在进步,时代在发展,媒体行业也逐渐走向综合化。生活条件的改善以及思想的进步使人们所关注的社会时事内容也发生了变化,人们不再像过去一样单纯关注政治新闻。现今,人们更多地关注社会、娱乐、生活、体育、经济、购物以及民生等新闻。为了实现广播电视新闻的多方向、多路径传播,新闻内容的采编要符合当今新闻的状态,也就是广播电视新闻内容采编要进行综合性的总结和融合。只有符合人们的口味,广播电视新闻才有可能在社会中得到可持续发展。
(三)提高关注度的需要
民生新闻在当前受到全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在国家高度重视的前提下,人们更加关注民生新闻。民生问题是备受关注的问题,人们也希望通过民生新闻了解自己的生活处境。可以说,民生新闻是目前社会上关注人群较为庞大的一个新闻类别。而广播电视新闻由于受到新媒体的冲击,本身关注人群减少。想要在当前的社会形势下提高关注度,以民生新闻吸引更多人的关注是非常有效的做法。因此,广播电视新闻想要在此形势下获得更好的发展,向民生化方向过渡是必要的。
(四)以人为本的方针体现
民生是我国重视人民生活的重要象征,民生问题是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都高度重视的问题,民生问题体现着“以人为本”的方针和政策。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方针,民生新闻应运而生,并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和支持。将新闻民生化,有利于捕捉和发掘群众的需求,避免过去很多新闻中出现的脱离事实、疏离群众的现象。新闻的民生化实际上也是新闻创新和应对竞争的要求。民生新闻能够更好地反映群众的生活和喜怒哀乐,有利于树立新闻在人们心中的威信。靠民生新闻赢得人们的关注和信任,更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二、广播电视新闻民生化的重要性
广播电视新闻作为新闻传播的重要方式和途径,受到人们的欢迎。但是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由于广播电视新闻的内容以国家政治和社会新闻为主,对于很多人而言没有实际意义和作用,因此失去了很多受众。可以说,新闻的程式化和概念化使新闻的内容大打折扣,而这也是广播电视新闻在当今多元化的新闻媒体中缺乏竞争力的主要因素之一。那么,在当前的社会形势下,怎么让广播电视新闻好看,怎么让广播电视新闻受到人们的关注和欢迎呢?毫无疑问就是将新闻内容向民生化发展。广播电视新闻民生化具有重要意义。
(一)新闻的创新改革体现
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社会上越来越多的行业为适应新时代潮流,都开始进行改革和创新。广播电视新闻的民生化实际上就是新闻改革创新的体现。首先,传统新闻的内容是以社会、国家、政治为主的,内容宽泛,人们对于这样的新闻内容不感兴趣,因此在一定程度上缩小了群众范围。但是现在广播电视新闻所传播的内容都是以群众所关心的新闻为主,以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传播,民生新闻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之中,这实际上是对新闻创新和改革的体现。
(二)扩宽新闻领域
广播电视新闻的民生化是对新闻内容的一个拓展。我们知道,传统的新闻内容枯燥而单调,收听、收看新闻的人群有限,而且群体比较小众化,广播电视新闻的民生化实际上是对新闻领域的一个扩展。首先,广播电视新闻民生化将新闻内容丰富起来,不再是单纯以政治时事为主,而是更多地关注民生和生活。其次,民生化也将新闻用户群体发展起来,让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广播电视新闻。
(三)增加广播电视新闻的实用性
广播电视新闻民生化增加了广播电视新闻的实用性。过去,广播电视新闻内容多以军国大事、社会动向为主。而民生化的广播电视新闻内容则以群众的生活状态为主,增加了新闻的实用性,避免了空洞、夸大的新闻。民生化新闻能够让人们了解到与自己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掌握到新的政策,满足人们的需求。从这方面讲,对于广大广播电视新闻用户群体而言,广播电视新闻的民生化实际上增加了新闻的实用性。
三、结论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新闻以越来越丰富的形式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广播电视新闻的民生化是新闻发展的必然结果。在我国目前的社会形势下,为了应对新媒体的冲击、提高关注度、增强新闻内容采编的综合性以及体现“以人为本”的方针,广播电视新闻的民生化存在一定的必然性,也有一定的重要性。本文就广播电视新闻民生化的必然性和重要性做了简单分析,希望能够对研究者有一定的启示和意义,更多广播电视新闻民生化的意义有待更多新闻媒体人去探究。
参考文献:
[1]李舒,胡正荣.“民生新闻”现象探析[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4(06):33-36.
[2]李荣.电视时政新闻民生化的大趋势[J].今传媒,2008(11):52-54.
篇5
关键词:广播电视;新媒体;智能化融合
一、引言
新媒体迅猛发展,传统媒体正面临着创新和变革,互联网改变了媒体之间的联系方式和发展方向,广播电视媒体需要逐步向新兴媒体转型,但不能盲目转型。在广播电视媒体进行智能化融合时,需要定位精准,立足于自身的发展现状,积极拓展相关领域,做到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有效融合。
二、广播电视媒体目前存在的问题
(一)传统媒体缺乏存储功能
广播电视媒体的传播方式是即时的,信息传播一闪而过,人们听过或者看过后就完成了,广播电视媒体的受众不能对信息进行详细的了解,而广播电视媒体本身也不具备长时间甚至永久的存储功能,不便于人们查阅或者回忆信息新闻。广播电视媒体等传统媒体往往需要强大的后台系统做支撑,这也决定了广播电视媒体不能在第一时间报道热点新闻事件。
(二)传统媒体受众转移
互联网技术在媒体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各种各样的新媒体层出不穷,受众可以选择的媒介种类也越来越多,而由于广播电视缺乏存储的功能,导致受众在获取信息上的局限性,进而导致传统媒体原来的受众大量转移。[1]新兴媒体依托互联网技术,具有诸多优势,得到了年轻人的青睐,加之新媒体最大限度地改变了人们之前的生活习惯和方式,传统媒体渐渐满足不了年轻人对信息获取的需求,这也是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受众大量减少的原因。
(三)广播电视媒体改革不彻底
在我国,广播电视媒体一直存在体制问题,主要体现在广播电视媒体属于国营性质,改变起来顾虑太多,所以具体的进展不够顺畅,这也阻碍了广播电视媒体与新媒体融合的进程。新媒体是市场经济的产物,符合市场化发展和多元化需要,因此广播电视媒体在与新媒体智能化融合的过程中,受体制差异化的影响,在融合的过程中困难重重。
三、广播电视媒体智能化融合策略分析
(一)满足受众的需求
受众是任何媒体发展壮大的根本,广播电视传统媒体面临的挑战在于一些长期的受众转移到新媒体领域,因此广播电视媒体在智能化融合的过程中,要以受众的需求为导向,积极占领信息的最前沿阵地。目前,现代化广播电视媒体主要以有线、卫星为主,新媒体与之相比具有更多样化的特点,为受众提供的选择也更多。在智能化融合的过程中,广播电视媒体要从自身特性出发,秉承一贯的服务理念,旨在提高信息有效交流和信息传达效率。[2]在广大媒体争相吸引受众的环境下,媒体应该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分析受众的心理和需求,将自身的传播功能转移到服务受众上来。广播电视媒体有大多数传统媒体的优势,只要合理利用新技术和新型传播途径就能继续发挥优势作用,只要抓住受众的需求,广播电视媒体就能再度获得广泛的关注。
(二)借助互联网平台
互联网对于整个媒体行业的影响都非常深远,在这种趋势下,广播电视媒体应该积极通过智能化融合实现新技术的开发和使用。广播电视媒体具有丰富的节目和内容,合理引进数字化技术对推动广播电视媒体向更广的领域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3]然而,在互联网的影响下,新兴媒体已较早实现了数字化运用,正向更智能化的领域迈进,数字化技术也正沿着大数据的方向发展,因此广播电视媒体在智能化融合的过程中需要和互联网科技同步,结合各种互联网的前沿技术,提高广播电视媒体与新媒体的智能化融合,从根本上减小广播电视媒体在这个时代的发展阻力,提高广播电视媒体的竞争力。
(三)平台多元化发展
广播电视媒体长期以来的传播方式过于被动,受众无法参与媒体的传播过程,这也跟广播电视传播的单向性有关。目前,在移动互联网的冲击下,很多平面媒体都面临关门的危险,许多媒体也纷纷转变生产销售方式,这给广播电视媒体在智能化融合方面起到了警示作用。媒体多元发展是当代媒体发展的方向,广播电视媒体需要转变观念,由单向输送信息转变为全方位面对受众,为受众提供整套的信息供应及服务,形成一个不仅提供信息,还是受众分享交流信息的多元化服务平台,只有这样广播电视媒体才能在众多的竞争者中脱颖而出,不断实现自我价值。[4]
(四)安全有效地管理
广播电视媒体的受众相对广泛,辐射面积较大,这就需要更加科学有效地管理。在纷繁复杂的形势下,内容的多样性给监管部门带来了很大的难题。依法管理是市场经济运行的保障,科学化管理能促进体制内与体制外不同媒体形式和平共处。广播电视媒体智能化融合发展的过程中,需要有关部门积极参与,为融合提供大力的支持和配合。另一方面,要加大监管力度,在整个媒体大环境下,广播电视媒体要提高对安全工作的重视,在全面了解信息的情况下,自觉加强自我监管意识。
四、结语
通过对广播电视媒体的了解,印证了在互联网时代,我国广播电视媒体智能化融合发展的必要性。在广播电视媒体实现智能化融合后,我国传统媒体将具备更强的竞争力,并且能够在媒体领域产生持续的影响力。
参考文献:
[1]管琼.探析跨屏互动背后的媒介融合趋势[J].新闻研究导刊,2016(07)35.
[2]谭天,张冰冰.知变求新:走进媒介融合2.0[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02):154-158.
[3]胡鑫.“互联网+”模式下小型出版社的变革之路——以山东黄海数字出版社为例[J].传播与版权,2016(03):136-137.
篇6
【关键词】广播电视 无线技术 信号覆盖场强 GIS技术
广播电视信号容易受到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而变化,导致接收端接收信号经常出现延迟、相位差和信号强度中值变化,给广播电视无线发射覆盖强场预测带来了难度,因此在传统广播电视无线覆盖场强预测中可引入GIS技术和场强数据计算模型改善覆盖强场预测准确性。
1 广播电视无线覆盖技术
广播电视系统一般由信号源端模块、传输系统、接收端模块组成,信号源端模块就是广播电视节目制作中心;传输系统就是基于电缆、光缆、无线电波等媒介的广播电视数据传输通道;接收模块是广播电视接收设备,无线电视发射系统通过调幅和调频方式将电视信号转换为载波,以电磁波方式发送出去,并接收设备接收广播电视电磁波信息。
2 GIS技术
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发展为广播电视信息化建设提供的一种手段,利用GIS技术中的地理数据信息可以准确表达影响广播电视无线信号覆盖的外部因素;GIS技术中的地物等高线、DEM值等与电波强度计算数学模型结合可以提升电场强度计算的准确度;将电波强度计算结果以牌面、立体方式呈现在虚拟环境中,可以进行可视化管理与电磁环境的模拟与仿真,并将相关数值输入到计算机系统中改进计算精度和推进数字的电视的发展。
3 无线覆盖场强预测计算
3.1 场强计算数据准备
广播电视覆盖管理与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有关,空间数据包括广播电视台台站地方、分布、覆盖范围等信息,属性数据包括台站具体经纬度信息、区域人口数量、谜底信息、各区域广播电视场强强弱等信息,在具体场强计算前需要在GIS中输入该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信息。
3.2 场强数学计算
本文中场强计算主要考虑远场区公式推导与计算,不考虑近场区的影响,以T7天线作为频道发射天线,采用56.5MHz-64MHz发射频率范围,其发射点到检测点间的初始辐射电场计算方法为:
为发射天线功率、为天线增益系数、为发射天线方向图函数,T7的值为:
进行归一化处理后,其发射天线方向图函数效果如图1所示:
根据T7天线水平角度为36度,垂直方向要求28度,设检测点与发射塔距离为330米,则此处的直射波强公式为:
考虑地面反射波影响,其该点接收的最大强场
经过采集频道反功率为=4KW,=4,天线高度为292米,测量的点位置与发射点距离为330米,天线夹角为40度,=0.22,其此点的辐射强度为:
3.3 场强理论计算与实际测量分析
根据3.2中的场强理论计算结果和实际测量结果,其两者对照表如表1所示。
根据理论计算结果其强场为837mV/m,但实际仪器检测结果为527mV/m,两者存在一定的差距,其差产生的原因主要有:
(1)根据理论计算频道发射功率为4KW,而实际发送功率只有2KW,导致理论值偏大。
(2)在理论中地面发射系统为0.8,但实际地面发射系数若更小,则会影响反射波场强大小,也因此造成了理论计算值也实际检测结果有差异。
4 结束语
由此可以看出通过GIS中的地型数据与无线覆盖强场数学预测模型结合可以有效的预测强场覆盖强度。
作者简介
徐红英(1970-),女,汉族,重庆潼南人。现为潼南县广播电视台,无线电工程师。
篇7
在信息技术日益发展的今天,新媒体逐步影响到每一个领域的发展,特备是传统媒体,给传统媒体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在这样的环境下,广播电视结合自身的特点,积极吸取新媒体的精华,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突破,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广播电视的特点越为突出。
(1)广播电视的播出频率增高、频道增多、时间增长。当前,广播电视频率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利用,电视播出频道急剧增多,原来的电视频道只有两到三个,现在已经发展到三四十个,有的国外的电视频道多达一百以上。在广播电视中,每一天的节目播出时间也增加了好几个甚至是十几个小时,甚至个别台24小时滚动播出,不仅能够让人们长时间地看电视节目,而且满足了不同时间段休息的人的收看欲望。
(2)播控系统和传输系统越来越复杂。随着播出频率和频道的不断增加,传统的单一的、独立的单频道方式已经不能够满足人们的要求,如今,出现了比较复杂的、单频道播出系统和总控制室系统相结合的、调度相对灵活的综合性播控系统。新式的播控系统和传输系统的视音频切换矩阵规模庞大,周边设备功能齐全,为广播电视的成功奠定了基础。
(3)传输系统容量增加、传输手段多种多样。广播电视的覆盖率与传输系统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二者相辅相成。随着高科技手段的发展,卫星传输、光缆传输、数字压缩等新的手段相继出现,这些新兴的手段不仅有力解决了传统的传输容量小,传输覆盖面积小的缺陷,而且为大面积的广播电视覆盖提供了有力地条件,促进了多通道广播电视节目传输的发展。
(4)发射系统逐步固体化。我国广播电视覆盖的主要技术手段是中短波、调频、电视广播的发射。由于技术的局限性的影响,我国这些发射系统以前都具有相当多的缺点:设备庞大、功耗较大、效率低、设备老化、改造周期比较长、维护起来非常困难等。因此,发射系统是一个广播电视维护岗位,这个岗位工作环境非常艰苦,工作强度较大,而且特别容易出现大的故障,是众多播出环节中的最后一个环节,又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
(5)系统数字化、多功能化。广播电视的发展轨迹,由数字方式取代模拟方式是广播电视发展的必然趋势,广播过渡到DAB,电视过渡到DVB、HDTV。而目前正是模拟方式向数字方式转变的过渡时期,在这个过渡期里,不论是播控系统、传输系统还是发射系统都要逐步实现数字化,系统的设备也必须逐步地进行更换或者改造。当然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数字压缩技术和信道附加信息传输技术也在迅速发展,传输通道的传输容量不断增大,传输的内容日益增多。多声道传输技术和图文电视技术,以及数字信息传输技术等也相继发展起来,使广播电视的功能越来越多,越来越健全,质量越来越高。
(6)系统自动化、计算机网络化。当今世界是一个计算机的世界,计算机技术遍布各行各业,每一个领域。广播电视领域传统模拟硬件,早已被计算机技术淘汰掉了。如今,计算机已渗透到广播电视的各个领域,传统广播播出模式,也已经被计算机网络的传输自动播出系统所取代。广播电视技术发展迅速,长年工作在广播电视技术维护第一线的工程技术人员必须努力适应这样的发展形势。这是一个知识爆炸的时代,以往的“知识分子”一不留心,稍有疏忽便有可能变成信息时代的“新文盲”。
2新媒体环境下广播电视的发展策略
在媒体环境下,传统的广播电视要想适应时展的潮流,不被以高新技术为支撑的新媒体所淘汰,就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发展策略,来抵御新媒体的冲击,在信息时代的前景下健康、有目的的发展。
(1)新媒体环境下的广播电视要争取外部环境的支持。广播电视要想在新媒体环境下探索出一条自己的发展道路,就必须首先要争取到国家的支持,国家的政策是广播电视发展的有力的外部环境,我国对广播电视的宏观政策不是唯一的,不仅在宣传事业上给予支持,而且还扶持产业的经营发展,另外还有的是与媒体资源整合利用优势相匹配的政策。电视台担着艰巨的任务,既要给当地政府作宣传,又要保证企业自身的收支问题,首先要保证正确的发展方向,其次在正确方向的指导下进行电视台本身的经营问题,且不能只顾一头,电视台频道的资源上要适当地放开一些,最好能够集聚到各行各业,方方面面的资源,当然总局要进行强有力的监督,尤其是宣传和广告方面。在城市台利用频道扩展业务的事情上要给予大力的支持。
(2)加强内部管理。管理不能只局限于口头形式,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首先要有专业的管理人才,设置专门的管理部门,各种设备要配备齐全。要将宣传管理、人事管理等付诸实践,当然节目开发管理和媒体资产管理等也不能忽视。广播电视相关部门要使用管理这把“令箭”,通过有效的管理来扩展业务,促进产业的发展。在媒体发展迅速的今天,要重视广告的作用,不能一味地在产业开发上下功夫,勇于抛弃传统的陈腐的观念,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要同时重视,切不可忽视了新兴媒体的作用。同时要在网络电视、楼宇电视等方面实现新的突破。重点完成广电产业体系,促进广播电视朝着市场化的方向发展。
(3)大胆改革创新。广播电视一直都存在着机制不灵活、管理不善等问题,为此,我们要大胆研究自身的优势,发挥自身的优势,充分发挥广播电视媒体的宣传作用,加大广告的宣传力度。同时广播电视还要大力发挥自身的社会功能和服务功能,坚持靠新闻和影视节目立台,加强广告,增加具有本土特色的节目的上映频率。当然,广播电视还需要更新观念,增强危机意识。提高广播电视队伍的整体素质,大量培养人才,加大人力、物力的投资。在新媒体环境下,广播电视要想持续有效的发展,还必须要加大人事制度改革和收入分配机制改革的力度,不断完善薪酬体系,同时要以市场为导向,逐步引入市场薪酬体系。当然,广播电视相关部门还可以推行绩效制度等新型的企业制度和分配制度。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高新技术的不断发展,科技在各个领域的运用日益广泛。新媒体环境下的广播电视的发展遇到了一系列的困难,要想在市场经济的潮流中站稳脚跟,广播电视就必须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努力把握各种发展机遇,将现有资源进行整合,积极应对各个方面的挑战,不断改革创新。
篇8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广播电视多媒体;应用分析
一、广播电视多媒体技术的概念分析
计算机网络下的广播电视多媒体技术是将互联网、信息技术、广播电视和多媒体有机结合的一种新技术,它能够实现与观众的互动,还能够摒弃传统广播电视多媒体技术的大部分缺点,能够随时随地的传播信息,并且可以和观众进行互动,变得更加方便快捷。广播电视多媒体技术相较于其他技术来说还不完善,而计算机网络下的广播电视多媒体技术是其发展的一个重要模式,它能够改变传统单向只能向观众传播信息的方式,进一步增加互动的方式,对于广播电视多媒体技术来说具有重大意义,因为它能够接收到观众的想法与意见,进一步进行完善,并且能够更加符合观众的想法,实现广播电视多媒体技术进步与观众越来越满意的双赢。网络电视不单单只是电视,更多的结合了网络的优点,与以往单向传输不同,它能够与观众进行双向的交流沟通,更加便捷快速没有时间和地点的限制,则更加扩大了信息传输交流的范围。
二、计算机网络下广播电视多媒体技术的发展
不得不说,随着时代的进步,计算机和网络的发展是飞速的,并且以其极大的优势获得了人们的青睐,而它们的进步,极大的帮助了广播电视多媒体技术的进步与革新,将计算机和网路与广播电视有机的融合,给广播电视带来了更加多元化、丰富化的技术,不用再局限于原来单向的信息传递方式,可以与观众互动交流,不仅仅体现在时间与空间上的便利与快捷,还能够及时的吸收观众的想法与意见,进一步的完善广播电视多媒体技术,也能更好的服务于观众。并且,时代在进步,人们开始习惯了快节奏的生活,没有时间去等待一个节目、一个拼到底固定时间,但是计算机网络却能够完美的解决这个问题,人们可以使用计算机和网络来重播所看节目,完完全全做到了随时随地的对于节目和信息的查询和重复。倍受人们喜爱。
三、计算机网络下的广播电视多媒体技术的具体应用分析
(一)素材收集以及内容编排、减少录制时间
首先,广播电视多媒体技术由于计算机和网络的加入变得简单而又快捷,不再需要单纯依靠人工调节节目循序,可以依靠互联网将其与广播电视多媒体的网络相链接,实现信息共享,这样,就可以直接查询所需相关内容,缩减了工作步骤,提高了信息查找,其次是内容编排和节目顺序排列,完全可以使用计算机来完成,还能够准确的提高节目排序和演出次序的科学性,既能够简化人工,还能够保证节目顺序与质量。并且在节目替换等方面,即可以确保其他节目的正常有序播出还能够及时的安排替换或准备,通过计算机提前预排好节目顺序,可以时刻简单的进行调整,而由于信息的共享,能够最高效的利用时间,进而减少录制时间,提高节目效率和质量。
(二)拓宽信息传递渠道
将计算机和网络结合到广播电视多媒体技术中能够有效的拓宽信息传递的渠道,给广播电视多媒体技术的革新注入新鲜血液,首先,它打破了时间与地域的限制,给没有观看时间的观众一会可以观看的机会,能够完全打破时间对于广播电视多媒体技术的限制,其次,可以互相交流,除了现场观众,运用计算机网络进行观看的观众也能够实时反应问题和意见,可以促进广播电视多媒体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最后,它可以打破地域的限制,观众可以在家,在车上,在任何地方观看节目,不需要到达现场,这给没有时间去的观众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三)计算机网络下广播电视多媒体技术可以第一时间传递消息
例如许多直播或是新闻频道,计算机网络至关重要,在记者获得了信息并进行整理后,由于网络连接,可以用最快的速度进行传递给节目组,只需要剪辑与设计就可以播出,这样就可以做到信息第一时间传递给观众,保证了信息的真实性和实效性。并且,相关的工作人员能够随时查阅相关信息,进而将其保存,来提高信息的准确度。
篇9
天线的功能包括主瓣、极化方式、增益、输入阻抗四个方面,它们在天线信号传输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天线的主瓣是天线的一个检测工具,主要检查天线功率射击是否集中。主瓣包含的辐射非常大,其辐射功率以主瓣宽度来衡量,在天线方向图中主瓣发挥重要作用。天线的极化方式是天线辐射时形成的电场强度方向,是一种电磁波,一般情况下,天线中的电场强度都用极化方式来衡量,而电场强度是决定电波以何种形式发射的重要依据。增益与天线密切相关,它是天线产生信号的功率密度比值,若增益增加,其天线的发射范围也随之扩大,是发射天线运行质量的重要保证。输入阻抗是一个电路输入端的等效阻抗,是天线工作时产生电流和电压的比例值,与馈线特性阻抗有明显差异。广播电视发射天线是一个转换器,主要是将电视、广播输出地图像和声音信号转换成电磁波发射出去,然后通过计算机处理,转化为可视化信息传递给观众。
2广播电视发射天线技术的特点
2.1一般技术特点
根据传输方向的差异,广播电视发射天线技术包括输入和输出两种特性。其中输入特性主要指电视机的音频、视频信号在输出过程中产生的阻抗。电视台、广播台发射机输出的信号功率,影像与声音功率的比值,馈线承载电磁波的稳定性,天线发射信号产生的负载阻抗,电视机或收音机的各个工作频段特点,视频和音频输出端的功率、媒体调制设备制式和电平变化等与广播电视发射天线技术的输出特性密切相关。
2.2传输技术特点
除了一般特性外,广播电视发射天线技术的还有第二个特性,就是传输特性,而传输特性又包括两个:其中第一个传输特性是指广播声音、电视图像通道的传输特性,这一特性中有两种情况,即线性失真和非线性失真。广播电视发射天线技术的第二个传输特性包括交叉调制、音频振幅一频率特性、音频特性等,其中音频特性有调频内在电磁波杂音,调幅杂音、频段,调试设备的功能。
2.3安装技术特点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广播、电视几乎成了日常和生活的必需品,因而,人们对广播电视发射天线技术也有了更高的要求。为了获取更多的电视信号,广播电视发射天线最好放置比较高的地方,如屋顶或塔尖上。同时注意优化天线,不仅要性能稳定,还能防风雨、避雷,使发射天线既能够接受稳定的信号,还不会因天气原因造成损坏,失去接受信号的功能。另外,在设计安装时也应密切考虑天线的发射范围,要着力提高天线的发射功率,从而达到扩大天线发射范围的目的,使人口密集地区的所有家庭都能接受信号。
3广播发射技术和电视发射技术
3.1广播发射技术
当前调频广播台使用的发射机主要就是立体声调频发射机,它是一种多功能发射机。立体声调频发射机不仅可以采用立体声道进行调频,还可以采用单声道调频另外还可以调频多节目。广播发射技术使广播电台播放的广播效率高、噪音小、线性失真少、无串信现象,从而实现多功能广播。
3.2电视发射技术
电视发射系统的主要设备是电视发射机,除此之外还包括控制设备,馈线,冷却系统,音频,检测系统,视频输入设备,天线系统和双工器。电视信号的发射机制是:电视发电机处于低电平时,对电视设备的中频进行调试,然后采用变频器筛选射频信号,变频器选出功率比较大的射频信号,通过馈线将筛选出的射频信号传给天线,天线再将其转化为电磁波,然后以电磁波的形式将信号发射到预定接受地点,电视通过这种方式完成整个发射过程。
4广播电视发射天线技术的应用
4.1蝙蝠翼天线的应用
蝙蝠翼天线又被叫做正交振子天线,是广播电视天线的常见类型,其主要由两个形式一样同时正交的对称振子构成,对称振子使用的是半波振子,激励电流的大小无差别。在蝙蝠翼天线所处的平面内,法线方向是圆极化,而辐射场则是线极化。当对称振子在水平位置时,能使一般的电视广播达到满意效果,其原因是对称振子面积较大,能确保整个同频中匹配良好,从而解决电波反射在电视机画面产生的重影的问题。此外,蝙蝠翼天线因为同频的带宽度达到25%,驻波系数低于1.1,因而不需要使用介质绝缘子,天线杆与振子都比较固定、可靠,且蝙蝠翼天线轴向辐射比较小,功率容量却比较大。蝙蝠翼天线是目前广播电视天线常用类型。
4.2缝隙天线的应用
缝隙天线也是如今广播电视天线的常见类型,由于它是导体面上开缝产生的天线,因而又称开槽天线。缝隙天线形状一般为长条形,其长度是半个个波长。缝隙天线以跨接的形式,实现窄边馈电的传输。一般情况下,缝隙天线被应用于微波波段电子对抗、导航、通信设备、高速飞行器、雷达等方面,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上用的也是缝隙天线。缝隙天线由于结构简单,容易实现控制特定的口径场的分布,因而越来越被人们广泛应用。
4.3广播电视发射天线技术的应用现状
相关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的广播电视发射天线技术首先在许多中大城市实现了数字电视和数据传输,并逐渐向中小城市、乡村扩散普及。科技的发展使现今广播、电视接收的信号更强、质量更佳。数字化技术实现了发射天线直接传输广播电视直播信号的问题,改变了传统的信号传输方式,并在传输过程心中消除了微波噪音,使信号的保真度和可靠性大大提高。另外,新材料、新技艺的出现与应用拓宽了广播电视信号发射的传输频,也进一步提高了通信容量,不仅减少了广播、电视信号之间的相互干扰,同时还增强了抵抗外来干扰的能力。
5结语
篇10
在现代信息化社会中,广播电视新闻播音对于传递时事资讯、普及大众知识、传播相关信息、进行舆论监督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提到的作用。根据传播媒介和传播方式的不同,广播电视新闻播音分为广播新闻播音和电视新闻播音两种,因为传播媒介的不同,广播新闻播音和电视新闻播音的表达方式、表达效果和对播音的要求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广播电视新闻播音与其他传播媒介相比具有自身的鲜明特点。从与信息发出者的关系来看,广播电视新闻播音具有非模仿性语言再现的特点;从与语境的关系来看,广播电视新闻播音具有非现场单向传播的特点;从信息形式来看,广播电视新闻播音具有规整性的特点。而在广播电视新闻播音中,规整性显得更为重要。所谓广播电视新闻播音的规整性,主要是指语音(声、韵、调)、词汇、语法、语流都要符合普通话的相关要求,遵从普通话的规范[2]。广播电视的一项重要职责就在于推广普通话。
当前,推广全民普通话已经作为普及中国语言文化的一项重要任务重点推进,是大势所趋,广播电视新闻播音作为有效的传播途径理应更好地“作表率”,深入推进这项工作的进行。但是“规整性”的意义除了符合普通话的基本标准外,更应该包含富有魅力的语言艺术、准确生动流利的语感、有钳力的逻辑性和更为清晰的语言思维。、很多情况下,我们谈及广播电视新闻播音的规整性,往往联想到的是呆板、骨感、守旧,在心理层面上把语言的艺术性和语言的规整性是格格不入的两个对立整体,追求播音的规整性就会使得播音变得过于官方、有束缚,极不自热,丧失生活化和幽默性,这种观点显然不够具体全面,有失偏颇。
二、广播电视新闻播音现状及原因分析
1)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广播电视新闻媒体为了追求更加广阔的经济效益,大幅度提高自身的收视率,不得不冲破广播电视新闻的规整性要求。通过社会公众调研工作了解到受众的心声和普遍性的要求,通过创新和突破,顺应公众需求。所以,广播电视新闻媒体采用更加亲切的方式贴近受众,而这种亲切的方式大都是突破新闻广播规整性,在语言上一反往常规整性、严肃性、格式化的常态,采取更富娱乐化,更加轻松的播音方式,让受众听得懂、感兴趣;
2)广播电视新闻界思想的更新,使得播音规整性受到考验。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极大丰富,思想更加开阔,更具有批判主义和创新精神,大多数人把波音的规整性视为播音发展的桎梏,认为一味的追求规整性只能使得播音变得更为程式化,丧失发展活力,最终将会埋葬广播电视新闻播音,在这种思想下,广播电视新闻从业者开始更新播音观念,调整规整性内容。除此之外,报纸媒介的更加生活化和电视电影的娱乐化、轻松化趋向也使得广播电视新闻播音的规整性受到挑战。
三、广播电视新闻播音规整性的意义
通过调查研究,我们了解到,对广播电视新闻播音规整性持有不同观点的人,在规整性意义的思考上也走向了积极意义和消极意义两个方向。对广播电视新闻播音规整性持有赞同意见的人认为,广播电视新闻播音规整性应当成为播音的一项黄金法则,这种特点有利于播音理论的综合性研究,体现了播音的科学化要求,推动了新闻资讯的全面和无障碍普及传播,使得播音更有艺术性。而另一方面,播音规整性不仅不会体现播音的艺术性,相反会使播音远离大众视线,渐渐失去其生命力,不利于播音的创新和发展,不能真正体现广大受众的要求,将其束之高阁,最终失去活力。从两种看法来看,对于广播电视新闻播音的规整性来说,既有利也有弊,应该如何调整规整性与创新性的关系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