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积金基数变化范文
时间:2023-12-01 17:42:3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公积金基数变化,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数字化变电站;技术方案;电子式互感器;程序化控制;改进建议
一、110kV变电站配置
一个典型的110kV变电站原为配置电磁型保护装置的基于远程终端设备(RTU)形式的无人值班变电站,建设方案在原站基础上进行改造,建设规模为2台110kV两卷变压器的终端变电站110kV接线为线路-变压器形式,2回110kV线路分别供电至2台变压器,10kV接线为单母线分段,1号变压器10kV侧为单分支,2号变压器10kV侧为双分支,预留终期规模连接3号变压器,本期10kVⅡA和ⅡB段母线暂时连通,两段10kV母线分别设12回馈线及2回电容器,在两主变压器低压侧各配置1台接地变压器,构成10kV小电阻接地系统。
二、改造技术方案分析
1.开放式数字化变电站系统
目前已有许多数字化变电站自动化系统面世,并且投入运行,这些自动化系统基本上都是基于IEC61850标准设计的,采用变电站层、间隔层、过程层三层设备的网络结构,并采用IEC61850数字化变电站通信标准体系(过程层和间隔层采用IEC61850-9-1协议、变电站层和间隔层采用IEC61850-8-1协议)。变电站层采用冗余100Mbps双以太网,而间隔层采用光纤以太环网,通过冗余数据库服务器隔离,解决了传统综合自动化变电站方案中监控后台和保护测控装置共用同一网络的问题,可避免由于操作员工作站设备问题而引起的网络堵塞(如工作站感染病毒导致大文件传输,引起网络风暴或堵塞,造成保护、测控装置等间隔层设备的数据延时上送,甚至数据丢失)。
系统配置双数据库服务器、双远动主站和双操作员工作站,2台远动主站分别通过2个远动通道以101规约与调度自动化系统通信,每台远动主站可分别与2台数据库服务器自动切换,实现双冗余配置,2台数据库服务器以主、备冗余方式工作,主服务器出现故障时后备服务器能自动切换为主服务器工作方式,从而保障全站自动化系统稳定可靠运行。站内不同厂家的保护、测控装置直接通过以太网按IEC61850-8-1协议进行通信,真正实现了无缝连接(如图2所示)。该变电站自动化系统是一个开放系统,可将第三方设备通过相应的通信接口整合到系统中,如站内直流系统、消防系统和微机”五防”系统均可通过RS-232或RS-485接口接入自动化系统交换信息。电压无功综合控制系统(VQC)集成于监控系统内,独立的微机”五防”系统与监控系统交换信息,实现信息的共享。
2.GPS对时系统
IEC61850中规定的时间同步协议是简单时间同步协议(SNTP)。在传输控制协议-网际协议(TCP/IP)中,用于同步时间的协议为时间同步协议(NTP),NTP是一个跨越广域网或局域网的复杂的同步时间协议,通常可获得毫秒级的精度。NTP的复杂定义源于Internet本身的复杂性,但厂站自动化的应用环境则简单得多。SNTP是由NTP改编而来,为NTP的简化模型,主要用于同步因特网中的计算机时钟。它能用单播方式(点对点)和广播方式(点对多点)操作,也能在IP多播方式下操作。SNTP时间同步的实现过程主要分两大部分,即时间服务器端的实现和客户端的实现。SNTP的时间精度依赖于客户端和服务器端的网络情况,对于工作站或服务器来说一般可达到1~10ms的精度。
3.智能单元的使用
由于现阶段国产智能电子设备(IED)仍处在研究阶段,而进口IED价格昂贵,因此变电站的主变压器本体及高、低压侧断路器和隔离开关仍采用常规的一次设备,其操作机构为电动式,设计方案通过使用智能单元实现了类似于智能设备的功能。开关场地每个主变压器间隔配置一个主变压器本体端子箱和一个断路器端子箱,端子箱内分别配置户外主变压器本体智能单元和断路器智能单元,低压侧开关柜内同样配置户外断路器智能单元,主变压器保护测控屏内配置户内主变压器本体智能单元和断路器智能单元,与户外智能单元配对使用,户内智能单元和户外智能单元通过光缆连接,使用IEC61850-9-1协议进行通信,智能单元与设备(主变压器保护测控装置、主变压器本体、断路器操作机构等)之间通过硬接点的形式进行连接。主变压器本体智能单元负责采集主变压器本体非电量保护开关量、调压开关和风冷系统等遥信量,转换成数字信号发送至户内智能单元,由户内智能单元将数字信号转换成电信号送主变压器保护测控装置,主变压器保护测控装置的控制命令通过硬接点电信号发送至户内智能单元,由户内智能单元转换成数字信号送户外智能单元,户外智能单元将数字信号转换成电信号后送操作机构执行遥控命令。同理,断路器智能单元通过这样的方式实现了断路器和隔离开关的遥信、遥控量的数字化传送,节省了大量控制电缆,优化了二次控制回路。
4.程序化操作的实现
监控系统集成一套智能程序化操作票系统,与微机”五防”系统通信进行联锁,配合全站具备全电动式操作机构的一次设备实现了倒闸操作的程序化控制。程序化操作的内容包括:主变压器、10kV母线、10kV馈线和电容器开关间隔的停、送电(运行、热备用、冷备用、检修状态的互相转换),考虑到安全管理问题,没有将检修状态配置到程序化操作中。为减少程序化操作对通信的依赖,提高执行效率和可靠性,10kV馈线和电容器开关间隔的程序化操作逻辑固化在保护装置上,通过程序化操作票系统发送综合操作程序指令到保护装置,实现程序化操作,程序化操作系统指令发出后不需等待该间隔操作机构状态返校,可继续发送操作指令到另一间隔进行操作,由保护装置保证安全地完成整个间隔的操作。在10kV母线停电操作任务中,程序化操作系统能自动判断母线设备的运行方式,完成操作任务。程序化操作在实际使用中提高了倒闸操作的效率,减少了倒闸操作时间。
三、改进建议分析
1.IEC61850-9-2协议的应用
合并器的输出使用点对点的IEC61850-9-1协议与保护装置进行通信,对于规模小的变电站来说问题不突出,对规模较大的变电站则会造成设备数量配置复杂,投资增多。采用基于网络的IEC61850-9-2协议可使多个保护装置共享网络数据,电子式互感器也无需配置多个保护绕组,10kV备用电源自动投入装置也无需通过GOOSE报文来取得主变压器电流电压信号量。现阶段在技术上使用IEC61850-9-2协议还不成熟,网络带宽不能满足大量实时性数据的传输需求,有待今后研究。
2.网络报文监视器的开发
保护动作报文和GOOSE报文在网络中传送,其动作行为和传送过程无记录,不能在事后查询,对保护动作行为的分析和事故调查不利,建议相关厂家研究开发网络报文监视器,对网络报文进行全过程的监视和记录,提高设备的运行管理水平。
3.全面使用电子式互感器
由于电子式互感器的外形尺寸不能满足开关柜的安装要求,10kV部分没有全部使用电子式互感器,未尝试使用10kV电子式互感器、数字式保护和数字式电能表,以及10kVEVT输出电压软件并列,在下一阶段的试点工作中可考虑开展。
篇2
关键词:高校公积金管理 知识管理 信息系统
关于知识管理,目前学术界并无十分准确的定义,它是一种新兴的管理思潮及方法,起源于管理学大师彼得提出的“知识将取代土地、劳动、资本与机器设备,成为最重要的生产因素。”高校的知识管理就是高校管理者对存在于高校内部和外部的知识的管理与利用,并通过知识管理实现知识的获取、共享和转移,以带来大学创造力的提升。[1]
高校住房公积金是根据当地主管机构批准的公积金缴存比例,以职工的月工资总额为基数逐月计算提取的,是一种“个人存储,单位资助,统一管理,专项使用”的长期性住房储金[2]。目前多数高校住房制度的主要特征是,新进校的教职员工暂时以低租金租用学校公用房,随着学校的发展,引进的各类型人才势必越来越多,此时,有限的住房供给和不断增长的住房需求将成为高校迫切解决的一大问题。与此相关的住房公积金,由于涉及到教职工的切身利益,对其进行有序、高效的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探讨如何在知识管理框架下建设公积金信息化系统,以更好地服务员工,提高工作效率,为学校实现整体化信息资源共享作出贡献。
1.目前高校公积金管理存在的问题
1.1公积金相关政策宣传力度和渠道不足,许多教职工对公积金相关管理政策了解较少
教职工了解公积金政策的途径,主要依赖于电话咨询、同事间信息交流、网站查询等方式。电话咨询效率比较低下,大量重复的问答会让工作人员疲惫不堪,从而影响工作效率;同事间信息交流其缺点在于信息的不准确性和滞后性;网站查询虽可使人基本了解公积金办理的流程和相关制度,但是对于部分不会上网或由于工作限制等原因,无法使用网络的教职工,网上查询收效较小。
1.2公积金缴交的时间长,问题较复杂,体现在下面两个方面:
1.2.1住房公积金是改革城镇住房制度的一项保障性措施,高校建立对住房公积金的管理,就是为了给无房或住房困难的职工提供服务,引导职工逐步积累购建住房的资金,并利用政策提供的优惠,向银行申请公积金贷款,来逐步解决职工买房住房难的现实问题,其缴交过程是长期连续性的。
1.2.2高校住房公积金面对的对象一般为在职职工,按正常职工工作年限来算,一个职工的工作年限应该有30年左右,而在一个中等规模的高校教职工人数可达数千人,大点规模的高校更是达到上万人,对这样大基数的职工的公积金进行管理,需要有较完善的管理方式来保证公积金的有序运行。此外,在这30年的时间里,每一位职工的公积金计算基数不是不变的,职工的晋升、评职称等因素都会影响公积金计算的缴存基数,而且公积金的缴存比例还会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变化。最后,在公积金缴存和支取过程中,还会遇到职工调入调出、逝世等特殊情况,这对公积金管理提出了必须有迹可查的要求。如果某位职工需要查询以往公积金信息,但因年代长远或其它因素,当地公积金管理中心的数据无法查阅,学校方面也没有相关记录,很可能会引起纠纷,影响高校形象。
1.3公积金信息的更新滞后
对于部分尚处于手工管理公积金的高校来说,这个问题显得更为突出。由于公积金要求一月一缴,公积金账面余额每月都在变化,并且公积金管理具有复杂性,职工调入、调出、辞职、退休、更名等情况都使公积金的账面信息在不断变化,这就要求公积金信息要及时更新,以满足教职工对公积金的查询和使用。
2.如何完善公积金信息化管理
针对公积金管理中存在的上述问题,笔者从知识管理角度出发,提出改进的意见,以进一步完善公积金信息化管理。
2.1基于知识管理的公积金相关资料不断积累
基于知识管理的框架要求公积金管理不能简单地停留在相关信息整理、分类、归档上,而是应该根据工作的性质和特点主动地收集和归纳整理内外部信息,为教职工用好、用活公积金提供依据。高校为了保持竞争力,保持学术领先地位,势必会加大各级教师人才的引进,这也使得高校的公积金数据处于不断变化环境中,为使公积金管理正常、有序,需要对不断变化的数据进行“知识积累”,即可以从拓宽公积金相关资料的收集整理入手,建立配套的信息化管理系统,所收集信息不仅限于公积金本身,还可延伸至贷款行、贷款利率等与之相关密切的信息收集,也可以在一定资料的支撑下,纵向地向上级部门反映相关信息,如公积金平均水平、职工收入水平、职称职务等信息,争取上级部门增加拨款。在知识管理框架下,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2.1.1公积金等管理制度收集、制定
收集国家、高校所在地公积金管理部门的各类管理条例,结合自身实际,制定出公积金缴存规定、公积金支取和使用规定等制度,并根据当地有关政策法规的更新和高校自身实际情况的变化,及时添加修改或移除相关规定,以适应和保证公积金管理的有序运行。此外,还可收集、整理高校所在地各大银行相关贷款政策、利率等与公积金紧密相关的信息,以之作为公积金信息化管理的补充。
2.1.2公积金管理信息系统建立
信息化已成为近年来高校发展的重点方向,公积金管理当然也不例外。高校应该使用结合自身实际设计的公积金管理信息系统进行公积金的相关管理。系统的建立主要包括:硬件的购置、系统软件的配置、公积金管理软件的设计等。硬件及系统软件的配置主要是根据公积金管理的实际要求,配置好系统所需的计算机硬件及必须的系统软件;公积金管理软件的取得则有高校自行开发和向外购买两种方式。在管理信息系统建立后,必须在一段期间内测试其正确性、安全性、可靠性等方面情况,完全通过后方可使用。具体的措施如下:
(1)利用移动、电信等通讯运营商寻求拓展业务渠道的契机,积极争取通讯运营商的硬件资金或技术支持,合作开设短信通知公积金当月汇缴到账、支取变动、还贷变动等异动信息的业务,由教职工自愿订购,以满足教职员工对自身公积金账户信息的关注。
(2)充分利用已有的校园网络,建立基于校园网络的公积金管理系统,使其成为“信息科技化校园网络”的组成部分。公积金管理信息系统作为信息科技化校园网络下的一个子系统,可以使教职员工在校园里每一个自助机上均可以凭校园卡查询自身公积金账户中包括当前余额,历史变动明细等详细信息,教职员工支取、调动、销户等在管理信息系统里的操作,可以凭借该网络自动更新其账户信息。
(3)利用高校自身的人才资源,设计有特色实用的软件服务教职员工。如高校可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聘请校内经济管理、信息技术等方面专家教授,设计出自主研发的实用公积金贷款服务软件,供教职员工下载使用。教职员工只需输入自身所要贷款的总额、所选择的银行等基础信息,即可自动算出最适合该教职员工的公积金、商业贷款比例及还贷方式,极大的方便教职员工选择不同的贷款行和贷款方式,以更好的服务教职员工。
2.2基于知识管理的公积金信息数据库构建
知识管理最大的特征是信息共享,公积金信息数据与其它数据库的有机结合,需要积极争取校内人事、劳资等部门的支持,建立面向知识管理的数据库,从而在做好服务的同时,为高校决策层提供决策依据。具体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2.2.1基础信息共享、采集、整理
(1)基本信息的采集和整理。基本信息包括教职员工的公积金账号、姓名、月汇缴额、年初余额、本年支取金额、当前余额、身份证号、开户日期、最近汇缴日期等信息,其中大部分信息可由学校人事部门导入,工作证号、部门等信息须在管理信息系统初始化后导入或输入。
(2)公积金汇缴。在与负责人事工资管理的部门的系统对接后,由人事、劳资部门通过管理系统提供本月教职员工的异动情况,在此基础上,根据上月公积金余额,计算调增及调减金额,最终形成本月汇缴金额。在收到银行入账回执后,变更教职员工账面余额及状态。
(3)公积金信息档案管理。所有公积金信息相关资料,如调整基数、批量支取等纸质和电子数据都应按照档案管理有关规定,由专人妥善保管,以供查阅。
2.2.2相关票据、单据的采集内容
公积金票据、单据管理要根据银行或当地公积金管理部门要求,设立不同的票据和单据以供使用。
(1)设立完善的票据种类、票据名称、票据字段维护模块,建立对应的业务模块,当执行某个业务时,自动弹出相应票据种类以供填充打印。
(2)设立票据维护变更模块,以维护、变更现金、转账支票的票据的遗失、毁损、错误情况。
2.2.3管理信息系统权限的设定
权限管理是管理信息系统的重点之一,既要满足数据充分共享的要求,各个客户端不能类型的教职工、领导等客户可根据对应权限登录管理,也要满足各个院系、部门对应的管理员唯一性来保证系统的绝对安全。
2.2.4公积金管理信息系统的维护
由于公积金相关的电子数据被记录在磁性介质上,不易实现签字、盖章等具有法律效力的手段,而且很容易受多种因素干扰,如计算机病毒、操作失误或蓄意破坏等,因此,对管理信息系统的软、硬件系统的安全维护十分重要。首先,做好数据输入的再检查,运用电子信息技术手段随时进行数据一致性检查,以减少或者消除人为操作失误因素;其次,做好管理信息系统计算机安全软件的定时更新和维护,有条件可使用硬件防火墙,防范数据泄露和修改风险;最后,应由专人定期进行数据的输出备份,使用专用存储介质来储存与保管,以最大化保证系统安全。
2.3基于知识管理的公积金数据服务
在成功建立公积金管理信息系统、数据库之后,与此伴随的就是相应的数据服务。传统的数据服务大多停留在手工状态,即员工到数据所在地查询、办理,基于知识管理的公积金数据服务可通过信息共享平台,打破传统服务沟通不畅、效率低下的现象,为高校职工提供舒心、完善的信息服务。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住房公积金 问题 制度 对策
一、住房公积金简介
(一)住房公积金的定义
住房公积金是单位与其在职职工缴存的长期住房储备金,是住房分配货币化、社会化和法制化的主要形式。国家法律已经规定了住房公积金制度是住房社会保障制度,具有互、强制性以及保障性。单位一个职工个人必须根据法律要求来进行住房公积金的缴纳。职工个人缴存的住房公积金以及单位为其缴存的住房公积金,实行专户存储,归职工个人所有。
(二)住房公积金的特点
住房公积金具有普遍性。城镇中的在职职工,无论是家庭收入、单位性质还是是不是有住房,都需要严格根据条例的相关规定来进行住房公积金的缴纳。
住房公积金具有强制性。若是单位不进行住房公积金的缴纳登记,或者不给员工进行住房公积金的办理,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有权力要求相关单位给员工办理,若是逾期不办理,那么可以根据条例的规定来处罚单位,并可以申请由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专用性。《条例》明确规定:职工住房公积金应当用于职工购买、建造、翻建、大修自住房,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挪作他用。
福利性,除了职工个人需要进行住房公积金的缴纳,单位也应该给员工缴纳住房公积金,并且住房公积金贷款的利率要比商业贷款低。
返还性。若是职工退休、离休、或者劳动能力丧失,并且和单位终止了劳动关系,出境定居或者迁出户口时,住房公积金可以返还给职工。
二、住房公积金存在的问题
(一)住房公积金覆盖面不合理
我国大部分地区已经进行了住房公积金制度的建立,特别是在东部地区,百分之九十的职工已经进行了住房公积金缴纳。但是在中西部地区,缴纳住房公积金的职工还比较少,例如,我省截至2014年,实缴单位41588家,实缴职工400.4万人,覆盖面刚50%,导致这种情况出现的原因在于,归集手段比较软弱。在执行时,甚至有些事业单位和国企都没有进行住房公积金制度的缴纳。在住房公积金执行的过程中,这些领导比较消极,往往会找各种借口,并推诿责任。还有些单位缴纳延迟,给职工住房公积金权力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二)缴存基数和比例差距明显
住房公积金主要包含两个部分,分别是单位给职工缴存的和职工缴存的部分,缴存基础是职工的工资,属于职工所有。在经济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中,货币工资分配关系存在一定差异,或者同一个地区,行业不同工资水平也存在较大差距,是导致缴纳住房公积金的比例和基数存在较大差距的原因。如:太原市2015年年度住房公积金缴存基数和缴存比例调整后,最低缴存基数1320元,最高缴存基数14220元,相差10倍多,缴存比例最低单位10%、个人6%,最高单位12%、个人12%,这样算下来,相差不止10倍。经过进一步调查,人均月缴存额排名前几位的是烟草、电力、金融、保险等行业,排名后几位的主要是私企和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成为“合理避税”的渠道,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在上报各个单位的缴纳基数审核时仅仅走一个形式,这也导致了很多单位都进行工资基数的虚报,通过住房公积金进行津贴和奖金的发放,从而少缴个人所得税。
(三)住房公积金使用出现的问题
进行住房公积金制度的建立,能够帮助收入较低的群体解决居住方面的问题,但是在实施时,无论是住房公积金贷款还是提取,条件都比较多,若是收入比较低,很难通过审核来进行贷款和购房,无法享受住房公积金缴纳的福利,仅仅能够在退休时领取,并且其存款利息比较低,低收入的家庭利息方面会有一定损失。在收入比较高的群体中,公积金带来的受益比较明显,而在低收入群体中并不明显。
(四)住房公积金使用率不高
报告显示,2014年,全国住房公积金资金使用率平均为66.7%,其中,东部发达省份公积金资金使用率普遍高于平均水平,中西部地区则普遍较低,我省使用率仅24.66%。究其原因:一是,贷款的条件、手续比较多,门槛也比较高;二是,进行住房公积金提取时条件严格,并且还限制次数;三是,收到政策的影响,人们很难享受到;四是,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本身的竞争意识比较差,进行市场推广时,力度比较小,很多开发商愿意和商业贷款合作。并且,在银行中,个人住房贷款属于优质品种,这也导致银行在贷款给开发商时,会要求其在本行中进行个人贷款的发放,这也会给公积金贷款市场份额造成很大影响。
三、促进住房公积金健康发展的对策
(一)加强住房公积金的归集
为了切实提高公积金覆盖面,必须做好宣传工作。在宣传时应该宣传在人们生活中,住房公积金的重要作用,这样能够让人们了解住房公积金的重要作用,从而获得群众基础。此外,还应该将住房公积金制度推广到费公有制经济方面,囊括农民工。强化执法,加强公积金催缴力。
(二)放宽贷款政策
一是进行贷款限额的提高。不同地区应该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情况、人们的生活水平情况以及房地产的发展和变化,进行贷款限额的调整。降低门槛,全面落实住建部148号文件精神。
二是进行公积金贷款利率的调整。公积金贷款本身便具有保障性质,所以应该将其和商业贷款的利率拉开,从而减轻收入较低家庭购房方面的负担。对于那些购买户型较小、自主的房屋,还应该进一步的优化利率,将住房公积金的作用发挥出来。
(三)提高住房公积金使用率策
近几年来,全国住房公积金使用率一直徘徊在60%左右。但是地区不同,存在的差距也比较大,对于一些经济较为发达,房地产发展较快的城市,使用率已经在百分之九十以上,比如重庆市2014年这个数值已经达到了98%。但是在很多规模比较小的城市中,受到的影响因素比较多,还有些城市在百分之三十以下,所以,应该进行住房公积金有效途径的探索,加强沟通和交流,进行公积金的调度,将其作用发挥出来,不断的提高其使用率。
四、结论
住房公积金制度,本身便是为了帮助广大职工解决住房问题而建立的社会保障制度,自从实施住房公积金制度后,取得了比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但是,现在住房公积金的功效还没有完全发挥,在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缺陷也不容忽视。下一步,住房公积金制度改革势在必行,提高使用率成为我省公积金发展的重要解决问题,无论怎样改革,目的都是为了解决居民的住房难题,不要忘了圆每一个居民的住房梦才是住房公积金制度建立的初衷。
参考文献
[1]李秀昆,张兆林.住房公积金解读[M]中央财政经济出版社,2007.
[2]阎祖美.住房公积金制度缺陷探析[J]经济师,2008:67.
篇4
[关键词]住房公积金 财务管理模式 问题 原因 改进措施
一、我国住房公积金现行的财务管理模式
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要求,我国在住房保障体制方面建立了住房公积金制度。住房公积金制度作为一种政策性的住房管理制度,经过十多年的稳步发展,住房公积金在提高职工购房支付能力、转变住房分配体制、推动房地产业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二、我国住房公积金财务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我国住房公积金财务管理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1.住房公积金缴存基数控制不严,缴存比率单一
《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规定:住房公积金缴存基数为职工本人上一年度的月平均工资,核定住房公积金缴存基数是住房公积金管理机构的职责。但在实际操作中,管理机构很难取得企业的真实工资数据,经常出现住房公积金缴存基数核实不清现象。与此同时,住房公积金还存在缴存比率单一的问题。各地区采用单一的缴交率,未能充分考虑职工、企业、政府三方面利益,难以适应我国住房公积金参与者收入层次多、结构复杂等实际状况,不利于住房公积金的归集。
2.封闭运行的住房公积金管理模式限制了公积金的发展
当前实行的住房公积金地域性封闭运行的管理模式具有保证公积金稳定性的优势,但是其效益低、增值途径少弊端逐渐限制其良性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两点:一住房公积金的增长幅度、政策覆盖面的增长幅度远小于贷款业务的增幅,一旦出现资金回笼和归集速度低于提取与贷款需求,这种管理机制就会产生大的资金缺口。为避免风险的产生,公积金管理者采取降低资金利用率来降低风险,结果却导致公积金的沉淀;二地域性封闭管理使得各地区管理中心的资金相互之间不能调用,结果致使某些地区有钱无人贷而造成资金的沉淀,而有些地区却要通过限额贷款来解决“能贷却没钱贷”的窘况。两种极端的公积金发展现状都会降低公积金的使用率,难以实现最大限额的公积金增值。
3. 住房公积金使用方面的问题
当前,我国的公积金制度中关于公积金增值的管理机制还不完备,住房公积金除用于购买国债外,几乎不存在其他的允许用途,这样的管理机制致使资金大量沉淀,难以实现资金的增值。体现在以下三方面:首先,公积金的投资渠道单一所造成的资金增值能力差。我国的住房公积金除发放个人住房贷款,只能够用来购买国债,虽然国债的收益较高,但是国债数额少,要真正实现住房公积金的增值还是存在较大的困难的;其次,沉淀资金量大导致住房公积金使用率低;最后,存在较为严重的挤占、挪用住房公积金现象。
(二)原因分析
住房公积金是国家住房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属政策性住房金融制度,在增强职工购房支付能力等方面发挥了较大的辅助作用。为更好的发挥住房公积金在住房制度改革中的作用,必须针对当前住房公积金管理模式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探究其背后隐藏的原因。
1.公众法律意识淡薄,住房公积金的管理缺乏实施的外部环境。一方面职工关于住房公积金的认识存在偏差,认为公积金只能做贷款用、不能随时提取,不如单位将其以工资的形式存入银行;另一方面企事业单位对住房公积金的使用性质认识不清,认为缴存公积金是增加企业负担,不履行为其职工缴存公积金的义务。两方面因素使得住房公积金在进行归集时缺乏外部环境。
2.公积金用途受限,区域之间不流通导致公积金使用率低。《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中明确规定,住房公积金的提取可用于购买、建造、翻建、大修自住住房。关于公积金领取还具有区域之间不流通的制度缺陷,地域的差异、地区经济发展程度不同,结果造成公积金“供不应求”“大量闲置”两个极端。而且从条理的规定可以看出,公积金的使用范围被限制的过死、规定过窄。这两种状况都降低了公积金的使用率,增值空间受到影响。
三、我国住房公积金财务管理模式的改进
(一)营造实施住房公积金财务管理模式的外部环境
首先,要加强住房公积金知识的宣传。一建立有关住房公积金的网站,鼓励职工积极捍卫自己的权利;二利用广告宣传栏制作有关住房公积金的宣传标语;三通过报纸、杂志等媒介登载有关住房公积金的宣传知识等。其次,为督促企业积极建立住房公积金制度,加强政策宣传。对于住房公积金管理部门而言,应加强与税务、工商的部门联系,及时掌握单位的设立、重组等情况,做好单位领导的思想工作,使其认识到住房公积金的利弊及其自身对职工所担负的义务,督促其按期缴纳住房公积金。通过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不仅能够增强人们对住房公积金的认识,还能够提高公积金的归集,为有效实施财务管理模式提供观念上的支持。
(二)构建住房公积金财务管理区域一体化模式
现行的住房公积金财务管理区域化,不仅影响了住房公积金贷款业务的发展,而且还阻碍了住房公积金自身的积累。要构建住房公积金财务管理区域一体化模式,一方面要打破当前住房公积金在各行政区域的封闭运营,加大公积金在不同区域内的流通,使放贷规模大的地区避免资金短缺,房贷率低的地区避免资金沉淀,进而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另一方面还应针对当前人才流通速度逐渐提高的趋势,建立全国公积金网络化管理的平台。具体的操作方法为:打破住房公积金在各区域的封闭化运行,建立全国性的公积金管理平台, 统一管理全国住房公积金个人缴存账户,当职工从一个单位进入到另一单位时,其住房公积金个人缴存账户也转至另一单位。
建立这一管理模式存在较大的技术、人员、制度等难度,但是从长远的角度考虑,这不仅是解决管理中心资金短缺或沉淀的有效方法,还是充分发挥住房公积金的互、优越性作用的良好解决途径。构建区域一体化住房公积金财务管理模式不仅有利于各地制定灵活的住房公积金贷款政策,还可以提高资金利用率,满足住房公积金缴存者的住房需求。
(三)协调好住房公积金的收缴与使用机制
住房公积金的收缴与使用之间存在内在的联系与互动性,只有协调好二者之间的关系,促进住房公积金财务管理模式的改革,才能更好的实现住房公积金的发展。要建立公积金的收缴与使用互动机制,既要借鉴外国优秀管理经验还要结合我国公积金管理实际,合理运用公积金生成与流出参数互动规律,充分认识到公积金缴交率的变化对公积金适用范围的要求,依据我国职工工资的增长水平,提高单位和职工的公积金缴交率来增加公积金缴交额,同时扩大资金使用范围。在留存额与投资额之间找出一个平衡点,将现行的沉淀、保值、增值转变为使用、保值、增值,逐步完善住房公积金财务管理模式。
四、结语
基于以上有关公积金管理模式的分析,要保证我国公积金健康发展,组重要的就是保障公积金的安全管理。即在现行的有关公积金管理政策规定下,不断改进住房公积金的管理模式,减少公积金沉淀量,提高公积金利用率,实现公积金最大增值空间,更好的服务于房地产业的发展及提高职工购房能力等。
参考文献:
[1] 平凡. 浅谈如何加强和完善住房公积金财务管理[J]. 青海金融, 2007,(08) .
[2] 田种贤. 加强住房公积金财务管理的思考[J]. 财会研究, 2007,(09) .
篇5
这一报告揭示的并不是什么秘密。“穷人要么缴得少用不起,要么没有住房公积金,富人缴的多用得多”,正是公积金制度的尴尬现状。
此外,作为百姓“安居钱”的住房公积金,在逐渐陷入“沉淀”怪圈的同时,也可能变成许多掌权人手中的“生钱”利器。
随着公积金在支取、管理等方面的问题逐渐曝光,有人甚至发出了“取消住房公积金”的呼吁。
专家也提醒说,要警惕住房公积金变成垄断行业高福利,演变成“富人俱乐部”。
“安居钱”不能让民安居,反而沦为“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这一制度,看来是到了该反思的时候。
不可否认,住房公积金在促进城镇住房建设,提高城镇居民居住水平方面功不可没。但是公积金对中低收入家庭的支持显然力量不足,从各地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制定的申请贷款条件看,倒是为数不少的中、高收入家庭利用住房公积金贷款购买了住房,有的甚至是第二套住房了。到底住房公积金为谁服务?
成为“合理避税”的渠道
由于对住房公积金的缴存比例税务部门有严格的限制,比例超过上限,超过部分企业和个人分别要缴纳企业和个人所得税,但对缴存基数却没有严格的规定,加之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对各单位上报的缴存基数审核流于形式,造成很多单位通过虚假高报工资基数,将住房公积金作为工资薪金外发放奖金、津贴的渠道,从而达到逃避缴纳个人所得税的途径。
有“劫贫济富”之嫌
虽然住房公积金作为政策性低息贷款,比商业银行发放的住房贷款利率低,然而由于住房公积金贷款的条件比较严格,部分中低收入者,难以通过这个渠道获取融资购房,永远也享用不到自己长年缴存的住房公积金,只能到退休时全额领取。而相对的低存低贷,实际上是让低收入家庭承受了利息损失。
有学者称,对于住房公积金,一方面,低收入者每月要从菲薄的薪水中拿出一定数额来缴存住房公积金,却无能力利用它来改善住房条件;另一方面,还要将自己的住房公积金贡献出来(公积金归缴存款人所有,但损失了部分息差)给中、高收入者贷款之用,让这部分借款户享受到了住房公积金的优惠政策。从这个角度看,似有“劫贫济富”之嫌。
因此有人称,公积金的现状是:绝大多数真正需要购买住房的普通百姓,在繁琐的手续中难以轻松地享受到公积金带来的益处;而有些人,却能把公积金当作第二份工资,他们每月的公积金数额竟比普通员工当月拿到手的工资还多。
使用率不高,受惠人数少
2008年,全国住房公积金缴存额约为4470亿元,同比增加26%。截至去年年末,住房公积金缴存余额超过1.2万亿元。据估算,公积金闲置资金已超过2000亿元。
事实上,和“三险”一样,住房公积金也是一种强制性社会福利,但未能享受到这项福利的人并不在少数,根据国家建设部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2005年底,全国住房公积金实际缴存职工人数为6329.7万人,仅占在岗职工人数的58.4%。这个数据还不包括城镇个体工商户、自由职业人员、外来务工人员、农民等目前尚未纳入公积金缴存范围的群体。
另外我们在审计调查中发现,不仅有许多私营、民营企业没有参加到公积金体系中来,就连某些大型国有企业或事业单位也实行“二元模式”:对正式编制内员工缴纳公积金,而对聘用员工不缴纳公积金。
监督和内控制度形同虚设
按照《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规定,对公积金的提取和使用,不仅有着严格的审批程序要求,而且明确规定,财政部门有“对本行政区域内住房公积金归集、提取和使用情况”进行监督的职责。但事实上,财政部门或暗渡陈仓或明目张胆挪用公积金的事情屡屡发生。银行以吸储为中心的考核机制,监管不力甚至不管、主客观上都为住房公积金被挪用留下了缺口。
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未能真正作为“不以营利为目的的独立的事业单位”运行,个别地方资金管理分散,有过分追求自身利益的现象;公积金管理中心缺乏严格的内控制度,通过内部调账、补签合同、修改合同等方式违规使用资金的情况比比皆是。甚至也不乏某些公积金管理人员卷款而逃、海外旅游,甚至豪赌、抵押挪用公积金投资炒股等现象。 刚刚判决的“住房公积金第一案”――湖南省郴州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原主任李树彪案尚未淡出人们的视野,京畿之地便波澜再起:北京市住房资金管理中心朝阳区分中心原主任刘毅,涉嫌伙同北京浩利鸿房地产开发公司原总经理张丽挪用公款,被提起公诉。有关专家如是说:“住房公积金领域要么不发案,一发就是大案,涉及上千万元资金是家常便饭。”
手续繁琐、限制条件多。
全国将近一半住房公积金之所以在银行里“睡觉”,经调查发现,一方面手续繁琐、审批时间长,贷款条件多,让许多前来办理个人贷款业务的人烦不胜烦,是影响职工使用公积金贷款积极性的重要原因;另外一些地方房产管理部门在办理房产抵押、评估等业务时设置障碍较多,公积金管理中心个人住房贷款基本采取缴存人联保方式放贷,贷款余额及规模受到较大限制。
区域间不可流通,是住房公积金本身存在的制度缺陷,造成一些地区公积金供不应求,需要严格控制贷款额度,另一些地区又大量闲置,使用效率不高。以北京市为例,2005年成交的商品房60%都是外地人购买,而在本地居民购买的40%的商品房中,缴存了住房公积金的职工所占比例很小。
公积金审核制度非常复杂,尤其主要的审核都是需要本人带着原件前来办理。就算你本人来办,转出单位一般都不太愿意为已经走的人费事,所有的事儿你就自个儿跑。跑这个需要的文件,光单位准备的文件就有三种 (住房公积金提取申请书、住房公积金个人储蓄账户明细表等)、个人准备文件八九种(申请人身份证、申请人结婚证、配偶姓名、身份证号、职工公积金编号、二手房要房本原件和复印件、贷款合同原件和复印件……),还有各个地方政策性规定不一样,更多的文件,你去了人家那儿才知道。这两地一趟一趟跑下来,时间和花费成本一算,你那公积金才多少?
公积金里的公民权利
全国住房公积金沉淀资金达1656亿元,运用率仅58%;公积金实际缴存职工人数仅占在岗职工人数的58.4%!(4月25日《新快报》)这里的两个58%,清晰地说明了两个问题:前者是让钱成为了死钱,没有升值只有贬值,没有派上用场却给腐败创造了机遇,以致违规金额高达70多亿元;后者说明还有数量巨大的在岗职工没有享受到应有的福利待遇,而这些本来是你应有的福利待遇,实际上被他人无形地、轻易地占有了。
公积金的构成,通常是公民个人工资里扣一点,然后单位里按比例缴一点,许多人认为,单位给交的那一部分是“公家”给的。其实谁都没有想一想,所谓“公家”的钱哪里来的!是天下掉下来的吗?不是。当然是一个个工作中的公民自己创造的,也就是说,“公家”给交的那部分钱也是公民自己创造的财富,只是这部分财富资源的配置形式和管理方式不一样罢了。
从本质上说,公积金不是姓“公”而是姓“公民”。公积金原本就是一种强制性、普适性的社会福利,每一位工作的公民都应该享受到。现在的形态是,高收入群体买房不太用得着公积金,中低收入的群体用不起公积金,甚至没有公积金,这就是现实窘境。加上公积金贷款有额度限制,申请起来亦费周章,所以支持中低收入职工购房的效果就很不明显,难以惠及普通百姓。
住房公积金要想提高利用率、真正惠及中低收入家庭,就需要在制度安排上通盘考虑。其实,这个可以借鉴新加坡的经验:1960年,面对失业率高、住房严重缺乏的态势,新加坡成立了建屋局,将“居者有其屋”作为国策提了出来,并结合公积金制度来实施;百姓一般只须一次缴足相当于售价20%的款额就可以了,余下部分由建屋局以低息贷款方式垫付,住户可用公积金在5年、10年甚至25年内还清。而且,他们缴收比例灵活调控,单位和个人缴交比例视不同情况而浮动。这样,就保证了绝大多数低收入家庭都有购买住宅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公积金”成了核心;而我们现今的“公积金”,并没有成为购房的“主力军”,这就是政策设计和制度安排的缺失。
在公积金的管理层面,重要的是必须摆脱计划经济的思维模式,不要将公积金仅仅当成“公家”的钱来管理,而要当成“百姓”的钱来管理和使用。那样的话,就得监管透明化:大的盘子要让百姓知道,资金增值的方式和收益要让百姓知道,收进来多少用出去几何要让百姓知道。惟有这样,百姓才能成监管“自己的钱”的一分子,而不是由几个管理者暗箱操作就算数。这样,公积金就难以沦为腐败者口中的“唐僧肉”,像湖南郴州李树彪挪用天文数字的公积金到澳门潇洒赌博的事情,发生几率就有望“归零”。
公积金改革,势在必行
针对目前我国住房公积金在制度建设、资金管理和使用方面存在的缺陷和问题,应进一步完善住房公积金方面的制度,加强管理,在保证资金安全的前提下,提高资金的使用率。
(一)提高贷款限额,放宽贷款条件,降低贷款利率。
各个地方应根据社会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和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变化情况,及时调整贷款限额。可参照商业银行的住房贷款发放条件,适当降低个人购房的首期付款金额,放宽一手房屋的竣工年限。如对所购房屋竣工年限在5年内(含5年)的, 申请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可参照一手住房贷款条件。 公积金贷款是政策性贷款,带有保障性质,因此应适当拉大与商业贷款利率差距,减少中低收入家庭的购房支付负担,或实行差别利率,对于购买自住、小户型低收入家庭,应提供更加优惠的贷款利率,确实起到政策性住房金融的作用。
(二)更新观念、简化贷款手续,提高公积金使用率。
一是要转变观念,切实改进贷款服务。克服只求管住、不求用好和怕麻烦的消极思想,认真解决贷款条件过高、手续复杂、审批时间长等问题,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水平。
二是简化贷款审批手续。建立个人住房贷款个环节的联合办公制度,实行一条龙服务,提高贷款工作效率,方便职工贷款。
三是要努力降低个人贷款的担保、评估、公证、保险、抵押登记等各种费用,减轻职工负担,真正发挥住房公积金作为政策性个人住房贷款的优势。
(三)创新贷款品种,充分发挥住房公积金的作用。
目前由于政策原因,职工申请住房公积金贷款,受许多条件限制,其中最主要的两条是:只有缴存住房公积金的职工才能申请公积金贷款;公积金贷款只能用于职工购买、建造、翻建、大修自住房。因此大部分有强烈改善住房需求的城镇职工因为没有建立住房公积金账户,而无法获得住房公积金贷款;其次,一些低收入行业的职工因为工资低,受缴存额少的限制,能够申请到的住房公积金贷款却难以满足购房需求;第三,住房公积金只能用于房屋购买不能用于租赁,导致租赁房子的家庭,无法享用住房公积金的政策优惠。
要解决好以上三个问题,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抓起:(1)加强宣传,强化归集工作,扩大公积金制度的覆盖面,扩大住房公积金贷款的人群;(2)制度创新,扩大使用方向,开辟住房公积金贷款的新业务。一是增加公积金贴息业务,即在办理商业银行个人住房贷款时,可申请公积金贴息。二是开展租房公积金贷款业务。除用于房屋购买、自建和维修外,还应加大对低收入家庭的支持力度,开辟申请租房住房公积金贷款业务。
(四)实行全国联网,统筹运用资金,改变目前条块、地域分割现状。
篇6
摘 要 本文通过介绍公积金的概念和现状,并对公积金政策的完善提出了几点建议,通过不断规范公积金管理部门,单独设立电子信息系统,逐步统一规范等方法,使得住房公积金政策日益完善。
关键词 住房公积金 政策 日臻完善
住房公积金,是指国家机关、国有企业、城镇集体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城镇私营企业及其他城镇企业、事业单位、民办非企业单位、社会团体(以下统称单位)及其在职职工缴存的长期住房储金。是我国从新加坡学习来的结合我国国情的长期储蓄制度,在取消福利分房后,为改善居民居住条件的住房保障制度。
住房公积金作为五险一金中的一“金”现在已经深入人心,从完全的舶来品到落地生根,从养在深闺人未识到几次被推到风口浪尖上任人品头论足,一方面说明住房公积金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深受各界关注。另一方面是也说明这项业务还有待修正完善的地方。但从无到有,公积金二十几年的发展历程也是逐渐前行的过程,资金积累规模逐年增加,受益群体逐步拓宽,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作为社会保障的组成部分,是可信赖的民生工程,为改善居民居住环境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规范公积金管理部门,促进公积金发展壮大
“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作为专职管理部门,刚成立时一般挂靠在财政、住建委或是房产部门在代管,主管部门混乱不统一。致使这项政策得不到全面落实,宣传力度不够,在社会上没有影响力。得不到近期实惠广大职工不理解不重视,对于个人与国家各缴50%等惠民政策不予认同。单位不愿缴、职工不想缴是普遍现象,中心工作人员工作热情也不高。
2002年3月24日《国务院关于修改〈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的决定》 ,明确“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作为专职管理部门,直属当地市政府管理。从根本上捋顺了管理部门,提高了中心行政级别。同时设立住房公积金管理委员会,作为住房公积金管理的决策机构。住房公积金管理委员会的成员中,人民政府负责人和建设、财政、人民银行等有关部门负责人以及有关专家占1/3,工会代表和职工代表占1/3,单位代表占1/3。住房公积金的管理实行住房公积金管理委员会决策、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运作、银行专户存储、财政监督的原则。加强对公积金的外部监管,为保证这项资金的安全运营,维护缴存职工的合法权益,给与了制度上和业务流程上的保障。走上正轨后,尤其当职工亲身体验到贷款、支取的好处,职工在解决住房时首先考虑选择的就是使用公积金,国家给予的政策性优惠也越来越为职工认可。公积金在社会的影响力随之扩大,职工缴存公积金的热情高涨,一些私企或合资企业的职工主动要求上缴公积金。限定公积金缴存基数及比例、增值收益分配方面,彰显社会公平。
公积金刚缴交时,高的十几元,低的也距离十元不远,几乎没有引人注目的差额。随着公积金缴存时间的延续,缴费差距日渐凸显。尤其是近年来,工资制度改革,人们收入差距在拉大,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群体间甚至有几百倍的鸿沟。公积金是按职工工资一定比例计提的,自然而然地高低之间有了悬殊差距。随着一些数据的曝光,对公积金政策的非议也此起彼伏。“锦上添花”、“劫贫济富”、“变相福利”、“避税良策”等,给公积金管理部门很大的压力。各个管理部门在调查研究基础上,及时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适时订立有效可行的操作细则。
财政部、国家税务局总局联合《关于加强住房公积金管理等有关问题的通知》职工和单位住房公积金缴存比例不应低于5%,不得高于12%;缴存住房公积金的月工资基数最高不得超过职工工作地所在设区城市统计部门公布的上一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3倍。从缴交的绝对数额和缴交相对比例都做了明确规定,杜绝了漏洞,没有可乘之机,保证这项事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对不缴、欠缴单位加大处罚力度,扩大住房公积金制度覆盖范围,惠及更多就业群体。
同时,公积金增值收益在提取贷款风险准备和中心管理费用后,再提取一部分为城市廉租住房建设提供补充资金,向低收入家庭政策性倾斜。也体现了设立公积金时的初衷:维护住房公积金所有者的合法权益,促进城镇住房建设,提高城镇居民的居住水平。为城市廉租住房建设提供补充资金这点争议颇多,主要集中认为这使缴存职工的利益受损害了,增值收益是属于全体缴交公积金职工的,政府无权用于廉租房。其实缴存职工在上缴公积金时就已经享受到了实惠,国家在实施公积金政策时投入了大量的财力,提供了多项惠民政策:缴存时50%的即时补贴、税前抵扣、职工名下的公积金存款分享有定活两种利率、公积金低利率贷款,这些都是只有缴存职工才享有的特权。拓宽视野,换一个角度思考这个问题,从长远发展的观点出发,改善全体公民的居住环境,是国家实行公积金制度的最终目标,才完全体现了公积金的互。不能只分享社会发展成果,而忘掉公民的社会责任,促进全社会的和谐发展需要大家一起努力。
二、单独设立电子信息系统,逐步统一规范。
最初,公积金管理中心没有独立的电子信息系统,所有账项均通过银行,属于二传手记账。而且只记到单位二级帐,中心不掌握职工缴交情况的三级帐。缴存单位直接到银行缴款,银行压票清算,款项到账不及时是常事。退款需公积金中心开证明给单位,相关手续复杂时间长,单位、职工意见大。银行、缴存单位、公积金中心三者之间信息不对称,业务办理繁琐,大家都不舒服。而且不利于公积金政策的宣传,业务开展缓慢无效率可言。当时的归集模式,成本高收效低,没有资金规模,发放不了贷款,职工只见工资被扣缴了,见不到短期效益,没有积极性。公积金中心在开展业务时很被动,大大束缚了这项惠民政策的宣传。
经过探索及各地区中心互相学习交流,形成了比较成熟和完善的电子信息系统,各种业务都是先到中心再去银行,业务流程通畅无阻。中心掌握一手资料,变被动为主动。从归集到使用,逐步形成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框架模式。归集模式的转变,提高了办事效率。职工在使用公积金时,可以直接到公积金营业大厅咨询。中心设立有查询机、专线电话、网络方式等,职工随时可知道自己账户余额。每年6月公积金计息后,给单位发放职工对账单。各月缴存记录及利息结算都清清楚楚,让职工有账可查。取得单位和职工的信赖,更利于公积金政策的上传下达,使惠民政策真正惠及到职工。职工态度从抵触到接受,从回避到积极响应,公积金的工作重心从筹集资金转移到有效使用上。归集资金达到一定规模的城市,职工还可以用自己账户公积金余额偿还每月的贷款本息。逐渐形成良性循环,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率。
公积金中心直接掌握缴存职工具体信息,有利于新业务的开展。如职工异地贷款、调转等业务得以顺利办理。在原单位缴存的公积金可以转移到新单位,其缴存记录为转入地公积金认可,缴存年限能够延续,保证以后使用公积金贷款的资格不收限制。
纵观这项政策从制定到落实的过程,不难看出公积金充满活力、生机勃勃。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其巨大潜力为社会各界所期盼。
虽然,公积金制度在运行中还存在诸多不足:覆盖率不高,个体业者未被纳入;公积金中心执法力度不够,对不缴、欠缴单位无法处罚、沉淀资金收益率低;资金运营过程内部和外部监管力度不够;各地具体支取贷款政策不统一等等。这些问题需要下大力气去改进,达到公众满意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希望大家关注公积金时,能够以包容的心态、扶持的态度,开发集体智慧,助其蓬勃向上,造福社会。
公积金事业能有今日的规模,靠的是国家洞悉环境变化,通畅政策导向,下解民意所向。我们坚信有了国家政策方面的指导,社会各界的鼎力支持,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这项制度会起到越来越好的保障作用。
参考资料:
[1]《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 第262号令.
[2]《国务院关于修改〈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的决定》修订第350号令.
[3]天津市住房公积金《二一三年住房公积金缴存额调整操作规定》的通知.
篇7
关键词:住房公积金 探索与建议
一、与国外制度间的比较
我国的住房公积金制度借鉴于新加坡,又类似于德国的住房储蓄银行,但与两种制度间存在不少差异。我国的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是事业单位,市场竞争意识不强,缺乏必要的灵活性。在管理上隶属于建设部门,因此给公积金加上了一个明确的界定“住房”。从住房公积金提取的主要途径看,购买自住住房才可以提取。从目前住房市场情况看,尽管政府采取了多种措施稳定住房市场,各地房价仍居高不下,远远超出一般消费者的购买力,按照现行管理规定,提取住房公积金对多数缴存职工来说,无疑是“遥不可及”的。
新加坡的公积金是一种综合性质的社会保障基金,除了住房公积金项目外还包括医疗、教育等基金项目,经过不断改革,住房公积金的提取使用范围已扩大到可供雇员买房、治病、养老和交子女学费,成为“全能型公积金”。
德国的住房储蓄银行是依据政府特定的法律而设立专门从事个人住房抵押信贷服务的独立法人地位的金融企业,它由政府牵头,具有为政府政策目标服务的责任,开辟灵活多样的储蓄品种,如为住房储蓄者设立的储蓄奖励金、资产积累奖等,扩大住房信贷的资金来源,让大量沉淀资金得到充分利用。
相比较而言,我国住房公积金除支持部分职工购房需求外,基本作为职工的“养老金”,其沉淀资金,既没有像新加坡模式,作为社会保障的有益补充,又没有学习德国,充分发挥政策性金融优势,以产品灵活盘活资金。
二、存在的弊端
我国各地的住房公积金提取管理政策主要基于2002年修改后《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并结合各地情况进行了细化,总体来说差别不大。按照目前的规定,住房公积金的提取可归纳为三类:一是职工购买(含现金和贷款形式购买)、建造、翻建、大修具有所有权的自住住房;二是销户提取,如离退休、死亡、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出国定居等;三是房租提取,多指租住公有住房或自租住房租金超出家庭收入一定比例的,要求比较严格,并未普遍开展。
由此可见,提取住房公积金需购买住房。由于住房公积金以职工月平均工资作为缴存基数的,收入越高,缴存额越大;加之目前我国一、二线城市住宅价格普遍较高,2011年4月受监测全国100个城市住宅的平均价格达8773元/平方米等现实情况影响,形成了单位效益较好和个人收入较高而缴款较多的群体有能力购房,即可使用其住房公积金存储余额,又可将住房公积金作为收入的合理避税工具;而低收入群体无能力购房或不足以使用,无法享受住房公积金政策的优惠性,同时还必须要承担因强制低利率储蓄带来的利息损失,造成住房公积金提取使用上的不公平,对于社会上应该给予更多关注的低收入、生活困难群体来说,无疑是社会福利的一种缺失。
三、探索与建议
我国的大量沉淀、闲置的住房公积金,在保证资金安全的前提下,应适当拓宽提取使用范围,增加住房公积金的社会属性,兼顾各类人群的需求,或是作为除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保障基金外的有益补充,为我国的和谐社会建设发挥更大的作用。因此,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扩大住房公积金的提取使用范围:
(一)解决中低收入人群的实际困难
很多城市的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规定低收入或享受低保的职工可以提取住房公积金,用于重大疾病的治疗、支付子女就读全日制普通大学的学费等情况,但此类特殊提取条件限制过紧。在增加条件方面,由于我国是地震、洪水等自然灾害多发国家,住房公积金可支持灾害后困难家庭恢复生活;考虑帮助见义勇为或为保护社会公共利益而使自己受到严重损害的,解决他们生活困难问题等。任何政策的制定都要以人为本的,对于困难家庭来说,解决生活难题,远比住房更重要。
(二)允许提取住房公积金用于购房首付款
一、二线城市,应出台相关政策,允许职工提取住房公积金用于支付首付款,可选择各地中心签订协议的开发项目,资金封闭运行,确保提取的住房公积金用途真实,此举不仅符合住房公积金的立制之本,又可通过提前使用资金,缓解职工购房压力。
(三)提取住房公积金用于支付住房租金
沿海经济发达的部分城市已经开展职工提取住房公积金用于支付住房租金的业务。比如,大连凡是符合无房户租住住房的月房租超出家庭月工资收入15%的职工,可申请使用个人公积金账户余额支付房租。为稳定住宅价格,解决低收入群体的住房问题,从今年起,国家将每年兴建1000万套保障性住房,建议管理部门能够早作准备,配套出台相关提取政策。
(四)应考虑住房公积金提取条件公平性
篇8
1、我国住房公积金产生的背景及历史作用
计划经济时期,我国采取的是福利性的实物分房制度。我国城镇居民的住房均有国家承担责任。由于住房完全是福利的性质,居民只是象征性的交纳点房租,这使得我国城镇居民住房建设严重的缺乏资金来源,住房建设陷入巨大的困境,我国城镇居民的住房面积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
纵观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房地产在促进经济的发展发面发挥了重大作用。而我国直接把房产交易排除在市场经济之外,这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趋势相违背,严重阻碍了经济的发展。
我国住房公积金的建立有着很大的意义,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住房公积金制度的建立提高了居民住房消费的能力,保障住房制度的健康发展。
第二,住房公积金是一种长期性、强制性、保障性、固定化的储蓄制度。住房公积金所筹集的资金为住房建设提供了必要的资金支持。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必要的保障。
第三,计划经济体制时期的福利分房制度下,人们只能论资排辈的等分房,在分配的过程中也难免出现腐败的现象。住房公积金的建立,有效的解决了这一问题,并体现着制度的公平性发展。
第四,住房公积金制度与经济适用房、廉租房一起是我国住房保障的重要组成部分。
2、我国住房公积存在的问题
2.1 我国住房公积金覆盖范围有限
住房公积金的概念明确指出了我国住房公积金制度的覆盖范围,而并没有对进城务工人员、下岗人员等作出相关规定,把一部分人排除在了住房公积金制度之外。另外我国住房公积金制度执行力度不够,造成大量的人员没有享受住房公积金制度。
2.2 我国住房公积金制度缴费基数底线不确定,缴费金额相差悬殊
我国《住房公积金管理条理》第十八条规定:职工和单位住房公积金的缴存比例均不得低于职工上一年度月平均工资的5%;有条件的城市,可以适当提高缴存比例。具体缴存比例由住房公积金管理委员会拟订,经本级人民政府审核后,报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我国的住房公积金制度,并没有采取“同一的尺度”,而是经济越是发达,收入越高的人享受了国家更高的补贴。这违背了住房公积金建立的初衷,在一定程度上成了高收入者独自享有的权利。
2.3 我国住房公积金使用不合理
我国住房公积金资金利用效率低,大量的资金沉淀不能发挥作用。公积金的增殖收益用途不合理。我国住房公积金的增殖收益是用来建设廉租房资金的主要来源,这就表明我国一开始就把住房公积金的增殖收益视为国家财政收入。职工个人缴存的住房公积金和职工所在单位为职工缴存的住房公积金,属于职工个人所有。其增殖收益也应该归住房公积金的上缴者所有。廉租房的建设是政府的责任,应该由政府承担,不应该由住房公积金的交纳者承担。
我国住房公积金的贷款利率缺乏绝对的优势,再者,由于信息的不对称,存在着道德风险,这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资金的使用率低,大量的资金沉淀。
2.4 住房公积金管理体制混乱
我国住房公积金管理机构隶属关系混乱,没有统一归到一个部门,这就使政策的制定、实行存在很多的不便。另外住房公积金管理机构是事业单位的性质但是却承担了好多金融机构所承担的职责,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我国住房公积金的风险。再者,我国住房公积金操作上没有统一的细则,住房公积金的监管体制不健全,造成大量的腐败问题的有很大存在的可能性。
3、我国城镇居民住房现状及理论分析
3.1 居民承受能力的理论分析
国外惯用的衡量居民住房承受能力的方法通常有三种,第一,房价收入比,即房子的价格与居民收入比。第二,住房指出收入比,即月抵押款支付额与家庭月收入比。第三,剩余法收入比,即家庭收入加上住房补贴除去住房支出、生活必需品支出所剩的资金。从这些计算方法可以看出,影响居民住房承受能力的指标包括房子的价格、居民的收入、支出与住房补贴等方面。
3.2 我国住房保障体制的现状
我国城镇中底收入群体的住房保障由经济适用房、廉租房组成。但是,我国的经济适用房、廉租房发展并不完善。国家明确规定要加大对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的投资,然而事实确是对二者的投资出现逐年递减的趋势,中低收入者的住房保障问题没有根本解决。人们购买商品房面临着巨大压力,又不能很好的通过国家的住房保障来满足自己对住房的需求。
4、完善我国住房公积金及住房制度的建议
4.1 扩大住房公积金的覆盖范围
随着经济的发展,经济参与者已经出现了很大的变化。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大量的农民工涌入城市,但是他们的居住环境相当恶劣,他们大都没有购房的能力,所租的房屋往往是城市中条件最差的。农民工在城市建设中发挥了重大作用,应该把他们纳入到住房公积金的覆盖范围之内,提供他们稳定的资金,起码保障他们对租房的能力。
4.2 确定合理的缴费率
近年来,我国的房价大幅度上升,而住房公积金缴费率却没有改变。住房公积金面对如此高的房价显得微不足道,几乎发挥不了多大作用。我国应建立住房公积金与房价的互动机制,适当的提高缴费率,使住房公积金能真正发挥作用。
4.3 改变商品房的供给现状,国家应从供给方面入手以稳定和降低房价
现在的商品房主要由房地产商来提供,这就得国家在房价调控方面没有绝对的优势。国家应适当的建立一些经济实惠的商品房,参与到房地产市场的竞争中。
4.4 合理利用住房公积金的增值收益
篇9
一项制度如果长期受到适用主体的抵制,包括积极与消极的抵制,那么该制度的合理性与正当性是值得怀疑的。如果这种抵制在某个特定群体中表现得特别突出,可以想见该制度于该特定群体而言是不受欢迎的,有可能损害了他们的利益,至少参加该制度对他们来说是不利的。为什么大部分非公企业都不愿意参加住房公积金制度?笔者认为,正是因为现行的住房公积金制度无论对于企业还是职工来说,很难说是一项“利多”的事业,甚至有损于他们的利益。
一、住房公积金制度对非公企业的利益分析
1991年首创于上海的住房公积金制度与中国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需要密切相关。建国以来,我国一直实行福利分房制度,住房完全由政府和国有企业投资建造,并实行无偿分配,住房建设无法形成资金良性循环,住房建造与供应跟不上不断增长的城镇人口和住房需求,城市居民的住房短缺日益严重。因此,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全国各个城市陆续展开住房制度改革,总的思路是从福利分房制过渡到住房市场化,主要由市场承担建设与分配住房的功能,从而使政府摆脱沉重的住房建设与维护的负担。改革的路径之一,就是将职工原先享有的实物分房福利转变为货币工资分配,具体的实现方式为发放住房补贴与缴存住房公积金。住房公积金作为实物分房转化为货币分房的改革产物,90年代迅速在全国推广开来。值得注意的是,在改革前只有政府机关、事业单位与国有企业才是福利分房制度的主要受益者,也正是这些单位在住房公积金制度建立之后构成了缴存者的主体,因为这是对员工取消实物分房之后的补偿。而对于非公企业来说,本来就没有实物分房之福利,也就不存在住房制度改革之后对员工的补偿,要求非公企业缴纳住房公积金构成了企业一项额外的负担。特别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民营企业与三资企业的壮大,非公企业逐步取代国有企业占据了市场的主流,这些企业都不是旧制度的受益者,现在却要求他们分担旧制度改革的成本,消极抵制住房公积金当然成为这些企业的选择。
20世纪90年代末到21世纪初,中国住房制度的市场化改革基本完成,住房公积金作为房改的制度设计之一对促进住房市场化起到了积极作用,因此被延续并推广开来。1999年国务院颁布了《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以行政法规的形式强制各类型企业为其职工缴存住房公积金。即使有了法律的强制力,但多年以来住房公积金的缴存主体仍局限在政府机关、事业单位与效益较好的国有企业,非公企业参与的热情依然不高。这里固然有历史的因素,也有现实的利益考量。对于政府机关与事业单位而言,其缴存的住房公积金归根结底是财政拨款,不会增加负担;而非公企业多半身处市场竞争非常充分的行业,其劳动力成本的高低对企业的竞争力有非常直接的影响。随着劳动与社会保险制度的完善、《劳动合同法》与《社会保险法》的实施,企业必须为职工缴纳“五险一金”。“五险”包括养老、医疗、工伤、生育和失业这五项社会保险,“一金”就是指住房公积金。光是“五险”的缴纳比例大概就占到职工工资总额的40%,超出了大多数国家的社保缴费水平,而各地住房公积金比例多是单位与个人各缴12%。也就是说,如果要缴纳住房公积金的话,企业必须在40%社会保险支出的基础上再增加24%的工资支出,这无疑是一项高额的成本负担,对于劳动密集型企业的影响尤为显著。这也是非公企业都不愿意参加住房公积金制度的原因。
二、住房公积金制度对缴存职工的利益分析
住房公积金是一种长期性住房储金,由职工个人和其所在单位按职工本人上一年度月平均工资的一定比例逐月缴纳,作为职工个人的住房基金专户储存、专项使用,其所有权归属于职工个人。因此,究其本质,住房公积金是职工工资的一部分,是职工劳动收入的一种表现形式。住房公积金制度的作用只是将劳动者应得的一部分劳动收入转化成住房公积金而已。在供求关系不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取消住房公积金制度虽然可能在一定时期内会影响劳动者的名义劳动收入,但从长远看劳动力的劳动收入曲线是不会发生变化的。通俗地讲,对于职工个人而言,住房公积金并非是一项额外的福利,只是将自己左边口袋的钱放进右边口袋而已。
一旦职工的劳动收入转化成住房公积金,虽然名义上仍然属于职工个人,但职工对这部分收入的支配权却受到极大的限制,必须专项用于住房消费。根据《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第5条的规定,住房公积金只能用于职工购买、建造、翻建、大修自住住房,甚至连用来支付房租都受到严格限制。在目前城镇住房的供应模式下,职工几乎只有通过购房的方式才能动用自己名下的住房公积金。而住房公积金制度对缴存者最大的优惠就是提供低于商业银行利息的贷款,职工也只有通过购房才能享受这一优惠。但如今的房价已远远超出普通职工家庭的购买能力,只有中上收入家庭才有能力购买住房。对于无力购房的低收入职工而言,缴纳住房公积金不但自己用不上,还要“逆向补贴”给中高收入家庭享受低息贷款的福利。况且,并不是所有人都有购买住房的意愿,即使有能力购房的职工也可能因为各种原因而不买房,或许是已经拥有住房且无计划再购房,或许是因为工作流动的关系更倾向于租房。总而言之,住房公积金只对有购房意愿且有能力购房的职工才具有实际的效用;对于无意购房或无力购房的职工而言,缴存住房公积金不但无用武之地,而且因为工资总额的24%被限制使用,势必影响职工在住房之外的其他消费水平,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其生活水准。
住房公积金制度提供给缴存职工的另一项优惠是可以免税,即可以在应税工资中扣除缴存额。由于住房公积金缴存比例与工资挂钩,收入越高的职工所获得的扣除额越大,免税的优惠也越大。对于中低收入者,由于工资基数低,往往应税工资尚达不到个人所得税的起征点,所谓住房公积金免税的好处对他们几乎形同虚设。目前,尚未加入住房公积金制度的非公企业其职工工资水平普遍低于已加入的企业,公积金免税优惠对这部分职工显然没有多少吸引力。也正因为他们的工资水平较低,住房消费水平也较低,无力承担购房的庞大支出,住房公积金的另一项贷款优惠对他们同样是“看得着、摸不着”。
职工缴存的住房公积金如果不能用于住房消费,长期来看,这部分住房储金必然会贬值。住房公积金储蓄存在三种贬值风险:政策性低利率贬值、普遍的通胀性贬值和快速上涨的房价带来的公积金购房支付能力急剧贬值。后两种贬值,对于一般的银行储蓄也存在,但第一种政策性低利率贬值却是住房公积金制度人为设计的结果。一般的银行储蓄遵循自愿的原则,老百姓将钱存在银行表明他愿意接受存款可能贬值的风险;住房公积金则不然,因为是一种强制性的长期储蓄,并且实行低存低贷,相当于强迫职工将工资的一部分以低于市场的利率长期存在公积金账户,存款贬值的风险是制度强加给职工的。1996年国务院房改领导小组的《关于加强住房公积金管理的意见》指出,当年归集的职工个人住房公积金按照活期存款利率,上年结转的职工个人住房公积金本息暂按3个月整存整取利率计息。以2012年6月8日公布的最新利率水平来看,当年归集的住房公积金存款利率仅为0.4%,上年结转的住房公积金存款利率为2.85%,远低于同期银行的五年期存款利率5.1%。
三、结语
住房公积金制度是20世纪末中国城镇住房发展模式转型的结果,作为旧体制的受益者,政府机关、事业单位与国有企业积极参与了制度转型,并从中继续获益;而作为体制外的非公企业,没有享受过旧体制的福利,自然不愿意负担制度转型的成本,并且加入住房公积金制度对其经营成本构成很大的负担,削弱了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能力。对企业职工而言,则因职工自身住房消费意愿与家庭经济能力的差异而产生不同的效用:对实际购房并获得公积金贷款的职工有一定的正面效益;对无意或无力购房的职工则是负效益。因此,住房公积金“扩面”应当着眼于自身制度的完善,修改目前不公正、不合理的规则,给每个缴存者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自然会吸引非公企业及其职工积极参与。如果只是单纯为了扩大公积金的覆盖面而“扩面”,甚至动用行政执法权强制非公企业参加,不但会遭到非公企业及其职工的抵制,也会使住房公积金制度落下 “公权侵害私权”的口实。
参考文献:
1.丛诚.中国住房和公积金制度发展大纲.上海辞书出版社.2008
篇10
关键词 住房公积金、贷款风险、防控
随着住房改革的不断深入,百姓对住房需求的不断提高,住房公积金贷款数量飞速增长,截至到2011年底,北京住房公积金个人贷款已累计发放523915笔,金额1634.49亿元,回收金额769.14亿元,余额865.35亿元 ①。住房公积金贷款对满足城镇居民住房需求、支持政府保障性住房项目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住房公积金贷款作为一种金融信贷活动,本身蕴含着较大的风险,同时,随着贷款发放笔数和金额的不断增加,风险发生的概率也随之扩大,特别是2008年美国发生了次贷危机,更是给住房公积金管理者敲响了警钟。如何从理论和实践上掌控住房公积金贷款业务中的风险点,建立科学的贷款风险管理体系,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一、住房公积金贷款及其风险
1、住房公积金贷款
住房公积金贷款(以下简称贷款)是指由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运用住房公积金,委托银行向购买、建造、翻建、大修自住住房的住房公积金缴存人和在职期间缴存住房公积金的离退休职工发放的贷款②。
2、住房公积金贷款风险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说,风险并非现实的损失或危机,而是一种损失或危机的可能性。住房公积金贷款的风险是指实际收益与预期收益偏离的可能性。狭义上理解,是指由于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而使贷款蒙受损失的可能性。
3、认识住房公积金贷款风险的意义
住房公积金贷款直接关系到缴存人的切身利益,作为管理者,必须未雨绸缪,全面了解、分析贷款中存在的风险,提高风险防范和化解能力,保障住房公积金的安全,对促进住房建设,促进经济发展,保证政策性住房金融体系健康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二、住房公积金个人贷款主要风险及成因
住房公积金贷款存在着诸多风险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借款人风险。借款人是指申请贷款的自然人③。作为贷款主体,主要存在以下风险:
(1)借款人信用风险。借款人信用风险直接取决于借款人的资信程度, 借款人的资信度越高,贷款风险越低,二者成反比关系。住房公积金贷款的对象群体是全体公积金缴存人,基数巨大,而我国还没有一个对全体公民进行信用评级的统一平台。信用中心对借款人的资信调查只限于借款人受教育程度、是否是公积金缴存人、是否在中心申请过贷款,贷款后是否发生违约等有限的信息来判断其信用状况,很难做出一个非常准确的信用评判,势必会给公积金贷款带来风险。(2)借款人经济状况风险。住房公积金贷款属于中长期贷款,如果借款人或其亲属发生失业、残废、重大疾病等状况或借款人发生重大财产损失等等,导致借款人经济状况恶化,影响其还款能力,直接影响公积金贷款的回款。(3)借款人发生意外风险。在贷款还款期间内,借款人可能会出现死亡、失踪、丧失民事权利等意外,很可能使公积金中心蒙受损失。
2、贷款业务操作风险。操作风险是指因操作流程不完善、人为过失、系统缺陷等外部事件造成的风险④。贷款业务操作风险是指由于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内部制度不健全、不科学或不落实,管理不够规范,给贷款留下漏洞、让不法分子有机可乘而造成风险。具体表现为:
(1)贷款政策风险。贷款政策规定不周密;流程设计不科学;操作弹性过大,职工责任不清;合同条款不严谨等都可能给贷款带来操作性风险。(2)业务人员素质风险。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的内部职工业务素质不高、责任心不强、违规操作、内外串通骗取贷款等导致的风险。
3、贷款所购房屋风险。
(1)房屋权属问题。由于某种原因所购房屋不能作为贷款抵押物,比如:重复抵押;所购房屋不合法或必要的证件不全等。(2)房屋贬值风险。由于市场波动、房屋折旧等因素都会影响到房屋的价值。(3)期房风险。由于期房要经历一个较长开发周期,存在一系列不确定因素,也可能会给住房公积金贷款带来一定的风险。(4)房屋损毁风险。由于各种不可抗的原因及人为原因造成抵押物的毁损或灭失给贷款带来的风险。
4、政策和法律风险
(1)经济政策风险。为实现经济的平稳增长,政府在宏观调控过程中,会根据情况采用不同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当采取稳健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时,贷款政策从严、利率提高,虽化解了部分外部风险,但会增加借款人的还贷压力,另外,还会影响期房项目进度和房地产价格波动,也会加大借款人违约的可能性。(2)抵押物处置及其在司法解释方面的风险。对借款人的抵押房屋进行拍卖时,由于抵押人不到场无法判决拍卖,拍卖过程不够公开透明,指定评估机构设定拍卖底价不合理等造成的风险。另外,依照“被执行人属于低保对象且无法自行解决居住问题的,人民法院不应强制迁出”的司法解释⑤,对于低保家庭贷款抵押的房屋处置存在障碍。
三、住房公积金贷款风险防控措施
住房公积金贷款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如下图所示,笔者认为应做好以下工作:
1、完善借款人的信用管理——建立统一的信用评测体系
信用是市场经济的基石⑥,但我国信用体系建设起步晚,需要尽快完善信用评级制度和信用法律体系;制定出国家信用标准;出台全国信用体系建设总体方案;扶持有实力的现有信用评级机构,鼓励强强合作,在此基础上逐步建成全国性的、权威的、公正的信用评级体系,以保障贷款的事前安全。
2、对贷款还款期进行全程跟踪管理
贷款还款期间管理是指还款期间对借款人和贷款资产实施的管理,重点是客户关系管理、动态数据管理和过程风险管理。贷款还款期间可以委托住房贷款担保中心进行管理,担保中心负责动态采集借款人的变更信息和抵押物的市场价格变动信息,及时动态维护住房公积金个人贷款数据库。同时,在动态数据库的基础上,定期地对贷款资产进行风险等级分类,或当借款人主要信用指标发生变化时及时调险等级。通过风险等级分类,揭示贷款资产的风险程度和风险分布,并根据资产风险分布情况,有针对性地实施全过程的风险管理。
3、建立健全贷款风险管理制度
因贷款数额大、期限长,为了有效地防止风险,公积金管理中心内部应建立健全各项风险防范管理制度。一是政策制度和执行部门分开,避免“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二是按比例提足贷款风险准备金,并严格按程序及时核销坏账死账;三是贷款额度与缴存额挂钩,将借款人月还本付息额控制在其家庭月收入的50%以内;四是制定具体操作规范和实施细则,规范贷款的发放、管理、控制、回收程序;五是加强日常贷款业务管理,提高经办人员的自律意识和责任意识。
4、强化贷款抵押管理
完善抵押登记工作。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可以制定有关工作标准、收费标准、奖惩机制等,委托银行等专业的资产管理机构办理抵押登记工作,作为防范贷款风险的有效手段。
严格个人住房贷款的抵押管理。一是认真审查抵押房屋的合法性。二是用期房设置抵押的, 严格审查开发商的资信状况;对开发项目进行跟踪管理,确保抵押住宅按时竣工交付;要求售房单位承诺到期及时办理产权过户手续,不履行承诺的,负连带责任。三是抵押率严格控制在70%以内,避免抵押物的变现风险。
5、切实做好住房保障工作
在处理抵押房产前,为维护社会稳定,往往要对借款人进行妥善安排。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可以通过调换住房、缩小面积、调整住房位置等方式,使借款人既有房屋可住,又能重新具有偿债能力;还可以通过借款人放弃住房所有权改为租赁住房支付租金的方式解决清偿债权问题 ;再者,还可通过支持政府廉租房建设获取部分廉租住房的配置权,给借款人一个周转之所,以方便处置抵押物。
结论
总之,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只有全面、准确认识住房公积金贷款风险,加强贷款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建设,扎实有效地做好风险防控工作,才能切实保证住房公积金的资金安全,维护广大住房公积金缴存人的合法权益和切身利益。
参考文献
[1] 北京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2011年工作总结
[2]《北京住房公积金贷款办法》
[3]2004年《巴塞尔新资本协议》
[4]最高人民法院法释【2005】14号